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时间:2023-06-16 16:05: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第1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策略

音乐教学对于学生综合素质,个人修养,审美观念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小学音乐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础,其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小学音乐教学工作者应积极的对小学音乐教学进行改进和完善,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帮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1.教师责任感缺失,缺少教育教学的热情

小学教育是教育教学的启蒙阶段,其对学生的整个人生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小学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教学中的重点。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各小学对小学教师的选拔制度仍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此在部分院校中经常会存在着一些缺乏从业资格和职业道德的人员存在。具体来说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缺乏责任感,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由于小学音乐教学对学生的升学并不产生影响,因此一些小学音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授课的过程中,经常敷衍了事,以走过场的形式进行小学的音乐教学,极易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

(2)教师缺少教育教学的热情,课堂授课缺乏感染力。小学生由于受到其年龄的限制,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走神分心,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充满激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但是在一些小学中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却很难做到这一点。造成这种现象多是由于小学音乐教师缺少对音乐教学的热爱,对教育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其在课堂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难以将热情释放出来,致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上难以进行有效的学习,阻碍了小学音乐教学的顺利进行。

2.音乐教学缺乏创新,难以满足学生发展需要

近年来我国教育教学一直在进行着不断的发展变革,各级院校都在积极的进行着自身的改革与完善,以期通过创新教育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小学音乐教学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使其成为了小学教育教学创新的薄弱环节。纵观我国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普遍存在着缺乏创新的现象,这不利于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体来说造成这中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学校对音乐教学缺乏重视。在我国大部分的院校中,音乐教学一直都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学校在进行教育教学的管理过程中,经常将音乐教学排除在外,致使音乐教学难以进行有效的创新,阻碍了音乐教学的顺利进行。

(2)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近年来我国教育界一直在推行一种新的观念那就是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不少专家学者都在呼吁各大院校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二、小学音乐教学的改进策略

1.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积极践行爱的教育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成长时期,其心理素质还很不健全,教师在言行间所产生的负面因素很容易对其造成伤害,因此小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一个积极正面的形象面对学生,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对教师教育教学的监督,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针对小学音乐教师缺乏从业资格的问题,学校应建立起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对小学音乐教学进行有效的监督。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失职问题,给予正确的批评与指正,帮助小学音乐教师认清自身错误,提高小学音乐教师的职业素养。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积极践行爱的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充满爱心既是现代教育教学对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也是一个教师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应积极的肩负起教师的责任,用心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让学生在爱中健康成长。

2.重视创新教学的重要性,运用多种途径充分激发学生潜力

创新可以有效的推动教育教学的进步,小学音乐教育要想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其就应积极的进行创新工作。具体来说其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创新教学的重要性,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鉴于创新教学对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小学音乐教师应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对教学创新的重视,积极的对小学音乐教学进行有益的创新。

(2)运用多种途径,充分激发学生潜力。传统的教育教学很少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很难对学生起到促进作用。鉴于此将创新引入小学音乐教学后,小学音乐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积极的尝试进行多元化的教学,通过多种途径对充分的激发出学生的内在潜力,帮助学生更好的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三、总结

小学音乐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学生的性格塑造,心理发育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可以让学生在今后更好的发展,各小学校应积极的践行素质教育,提升小学音乐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位置,促进小学音乐教学作用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宋玉.浅析小学音乐教学现状与改进办法[J].金田,2013(1):45-48

第2篇

关键词:湘西农村中小学少数民族音乐音乐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中小学音乐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在经济落后、教育基础薄弱、教育改革起步较晚的湘西农村中小学,却暴露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湘西中小学的音乐教育的发展和完善,对湘西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和进一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对湘西农村多所中小学现状进行了调查,旨在促进本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可持续发展。

一、湘西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音乐教育认识不够

在经济条件落后,交通、信息闭塞的湘西农村,多数中小学课表上所呈现的课时量形同虚设。领导教师们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教育观念难以转变,人们普遍认为升学率是衡量一个学校的办学质量和领导业绩的的指标。因为音乐课对升学率没有没有做出直接贡献,常常被看作是“副科”。现有的课时,通常会被“主科(语文、数学、英语)”挤掉。音乐课的开设与否,学生的音乐知识和审美认识如何,是否达到《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常不被领导重视。以升学率为核心的思想,在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的心里根深蒂固。重视应试教育,轻视美育教育,把学校的音乐课看成是可有可无,可以任意调剂的学科。

2、教师队伍不稳定

调查发现,湘西农村多数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这样的一个现状:音乐教师基本上不具备音乐专业知识,为了适应政策的号召,一些老师通过函授拿文凭,成为“专业音乐教师”。在德育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走弯路,就连基本的识谱、基本乐理都不会。

由于音乐教育与升学考试没有直接联系,学校便没有配备专业的音乐教师,取而代之的是兼职的音乐教师。一个老师兼教几门课,这是常见的!湘西经济落后,导致中学师资力量薄弱,音乐教育受到很大限制。

3、教学设备欠缺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音乐教材呈现形式”的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师用参考资料除了用文字表述的教师用书之外,要大力提倡开发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音响教材要紧密配合教科书的选曲,并用多重形式呈现(如:录音带、录像带、VCD等)”,“标准”在教学硬件上提出了明确的建议。而湘西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设备欠缺,音乐课还停留在“喊唱游戏”阶段,老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同样也没有固定的音乐教室,偶尔上节音乐课也是在班里进行。教育行政部门常把限有的经费投资在“主科”上,例如:购买些化学、物理仪器等。受“升学率第一”的观念的禁锢,作为“副科”的音乐课,改善其教学设备更是遥遥无期。

4、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认识不够

湘西以土家族、苗族居多,传统的苗族人能歌善舞,勤劳勇敢。真实的原生态歌曲深刻地反映了他们的音乐文化。湘西的音乐文化具有深厚的民族性,深刻地理解湘西的原生态音乐形式,并使之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对保护湘西的地域和民族音乐文化都有非常显著的意义。

教育机构在思考本地文化发展的同时,更应重视民族地区特有的文化的传播和继承,并着力于本民族地区的音乐教学研究和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可是,这一点却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以致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逐渐被“汉化”,一些特色民族音乐文化在传承发展中脱节。例如,苗族的传统芦笙节,每到节日之时,芦笙吹起,载歌载舞。然而,湘西大多数苗族居住地区已经淡化这样的节日,部分地区已经没有了。青少年的音乐素养慢慢地被“潮流”侵蚀,不仅特色民族音乐文化被“汉化”,更有被取代的危机。

5、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在年度工作经费预算内保证艺术教育经费。”对于经济落后的湘西农村,专业教室、钢琴等设备由于经济所限短时间内可能实现不了,但是,对于价格不是很昂贵的电子琴之类的常规乐器应予以保证。县、镇教育机关的教育经费有限,本来就不是很重视中小学音乐教育,加之分歧又多,投入各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经费就少之甚少,甚至没有。有限的经费只能维持日常教学开销,根本谈不上购买音乐教学设备。

二、对策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中小学这个年龄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艺术情感、态度、审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苏霍姆林斯多次表明了这样的观念:“中小学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反映出中小学音乐教育不是专业教育或职业教育,不以造就音乐家为己任,它的基本目标是育人。各领导老师应牢牢抓住“以审美为核心”这一理念,以音乐教育为突破口,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以音乐教育来加强和引导学生其他方面的成长,这就要求各阶层领导老师转变观念,打破升学率的禁锢,大力发展美育,改变“只有升学率才能救学校,才能发展学校”的看法。

2、城乡互动

积极推行合作学习,加强文化交流是湘西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迫切的教学需求。音乐教育不能闭门造车,在强调校本探究式教学的时候,应努力与外界联系。县、镇、学校领导应鼓励一线教师进修学习,鼓励其组织学生参加城镇的音乐演出、比赛。鼓励其到艺术学校,省、市优秀的学校观摩教学。在大力发展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积极吸取城市的多元音乐文化,学习新知识,开拓视野,革新观念,才能与时俱进地组织教学。

3、因地制宜,发展乡土音乐

湘西音乐艺术资源丰富多彩,其中苗歌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西农村中小学,不闻钢琴、小提琴之音,但得清秀山间之鸟乐。“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用树叶模仿大自然的声音,极易融入音乐课堂,并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

湘西苗族有着广为流传的山歌。乡音演唱的山歌,成了湘西原汁原味的艺术魅力。或表达苗族人朴实、善美的本性,或表现苗人强悍、勇敢、向阳花的性格。山歌是苗族人的社交工具,应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本区域的山歌引入中小学课堂,实现音乐民族化,避免了民族音乐在青少年身上逐渐“汉化”的趋势。

4、加大音乐教育投入,优化音乐师资

第3篇

关键词:海南;本土音乐;儋州;儋州调声;儋州山歌;传承;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7-0039-02

一、儋州本土特色音乐形式及来源

海南岛的西北部有一个俗称诗乡歌海的地方――儋州市,是海南岛汉族人民居住最为集中的一个地区,儋州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这主要源自于深受当地居民喜爱的两种音乐形式,即“儋州调声”与“儋州山歌”。“儋州调声”是儋州民歌的两大种类之一,儋州调声历史悠久,产生于西汉时期,发源于儋州市北部沿海三都、峨蔓、木棠、兰训、松林、光村一带,是一种以儋州方言演唱,体裁近似民间小调的汉族民间歌曲;儋州调声的内容以表达爱情、幸福生活为主,以曲调优美和群体娱乐的特点也同样流传于儋州、三亚、昌江、白沙、东方等地。“儋州山歌”也是儋州地区两大类民歌之一。儋州山歌的文本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民间文学体裁,历史悠久,深受人民的喜爱,古时候开始流传于西南一带,流行一种绕口令,亦称急口令,拗口令,实际属民间歌谣。它将若干双声、叠韵或发音相同、相近的语词组成有趣的韵语,因通俗易懂,生动有趣,节奏鲜明,适宜口头传唱。西汉以前,这种绕口令在儋耳地区普遍流行。随着各个朝代的更迭,儋州山歌始终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地进步和发展,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了民族的蓬勃发展历程。如今,由热爱本土音乐文化的企业家和民间艺术家联合创办的”儋州山歌剧团”也为当地的老百姓和游客送上了不少优秀的剧目,有些优秀剧目情节感人,演员的唱腔和娴熟的表演深受广大观众和听众的喜爱。

二、儋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学及本土课音乐课程现状调查

既然儋州山歌、儋州调声和儋州山歌剧如此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本地区中小学的孩子们对它的了解情况如何?本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课程分配情况如何?本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本土音乐知识掌握情况如何?学校的音乐教学设施如何?儋州地区的中小学本土特色音乐教材的编写和推广情况如何?带着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分别对儋州市第三中学、儋州市第四中学、儋州市海头中学、儋州市海头小学、儋州市长坡中学、儋州市王五中学等学校的师生进行了走访和调查。从调查中看到,只有33%的学校有1架钢琴,33%的学校有多媒体设备,还有67%的学校只有大教室供老师使用,专职音乐教师占50%,音乐教师100%来源于海南省内高校。除此之外,我们还在以上学校的支持下对18位音乐教师的教学内容、使用教材、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听课和访问,同时也对所在班级的部分学生做了相关的访问,得出了以下的结果。首先,是教材使用:教师主要使用全国通用教材,78%以学校统一颁发的音乐课本为主,22%的教师选择学生喜欢的课外曲目教学,课外曲目中,流行音乐占主导地位。其次,是教学理念方面:87%的教师认为应该把本土音乐形式作为辅助教学,13%的音乐教师认为本土音乐元素在学校课程中可有可无。最后,是教学方法:受访教师上课方式和教学方法基本相似,均采用比较传统的说、教、唱、学等比较保守的授课方式,从大部分受访学生处了解到,很多班级实际上是不开设“体、音、美”课程的,受到一些升学压力的影响,这些课时经常被主要考试科目抢占,相关的教材也不够人手一册,音乐教师根据教师用书的教案形式进行教学,授课内容大都以教唱歌曲为主,基本不涉及乐理基本知识和音乐素养的渗透,基本无创新。

三、根据以上数据和结果,我们找出了儋州市中小学音乐教育及本土音乐传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音乐教学总体设施过于简陋,无法完成正常的音乐课程教学任务和目标;第二,艺术教育在青少年发育阶段的重要性等知识有待普及;第三,海南省师范类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已相对滞后;第四,海南省本土音乐教师教育专业招生政策也有待改进;第五,儋州地区教育部门和学校对本土特色音乐课程开发工程认识有待加强;第六,社会各界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爱家乡、爱国家的情操熏陶工程急需改善和提高。

四、改善儋州市中小学本土音乐教育发展的对策与设想

首先,更新中小学音乐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念,加大音乐教学基本设施的配套设备,从陈旧的应试教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明确素质教育的理念与重要性,并切实有力的支持。全面开发音乐教育,重视民族音乐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因为,艺术教育是提高人类精神文明基本素养,也是培养民族地区青少年热爱家乡、热爱国家、保护家园、民族责任感等高尚情操的最好的途径和方式。优秀的音乐更是净化人类灵魂的工具,早在西方文明古国的古希腊时期,音乐占据着最崇高的地位,其中,梭伦作为音乐的首倡者,他希望给年轻人传授音乐教育,以此推动道德强建和公民责任感,他认为这是城邦国家的福祉、力量与声誉的基础所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对音乐进行了最为深入的美学和伦理学讨论。在他为主流的希腊哲学中,音乐在艺术中占首要地位。他在《蒂迈欧篇》中说过:音乐的目的绝不仅是娱乐,而是和谐的教养、灵魂的完善与激情的中和。由此可以看出,音乐的基本公用是教育作用,按古代世界的理解,教育指的是人格与道德的建立。当下,正值我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好时期,用美好的音乐教化我们可爱的孩子们,更是时代的要求,让我们以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爱国、敬业的民族精神更加快速步入法制、富强、民主、和谐和社会主义新时代。其次,海南省相关部门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建议适当放宽艺术生艺术技能考试的门槛,鼓励少数民族和本土青少年报考音乐教师教育专业,挑起传承本土音乐文化的重担。再次,相对于五指山、乐东、保亭等市县来说,编写儋州市地方特色音乐教材地任务已经相当迫切,音乐课堂引入“山歌”、“调声”教学,正是给中小学的音乐课堂注入新鲜的活力,更符合新课标体制建设下的我国音乐教育发展政策。建议该地区地教育和相关部门组织音乐骨干教师走出去参观学习,同时也可结合当地文化部门和民间音乐专家、音乐教育家参与课程的开发和编写工作。最后,注重学生的审美情趣需求,大胆创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儋州“山歌”与“调声”虽然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有很多青少年觉得老土单调,根据其他地区本土特色教材的推广情况来看,民族传统文化进课堂,想要调动更多的学生学习的兴趣,必须做到选材的趣味性和适应性。除此之外,作品的编写还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原作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简化,教材的编写避开难度过高的误区,还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审美需求、身心发展规律等因素,编写时融寓知性、趣味性、表演性、欣赏性和科学性于一体,提升学生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多数学生喜欢通俗歌曲,在创编时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流行音乐的元素。调声本身比较具有时代性,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曲调通俗易懂,歌曲线条起伏不大,脍炙人口,因此,在歌曲的演绎上可以多种形式呈现,例如合唱、对唱、轮唱、小组唱、独唱,其中独唱可以编配成吉它或钢琴伴奏版边弹边唱。吉它和钢琴是中小学生最为喜爱的乐器,在课堂上要会利用教师的专业本领去表演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另外,由于到孩子们喜欢操作性的活动,可以发动学生亲自加入资料的搜集和采风活动,在编写教材时,适当选择由学生们亲自搜集的资料,我们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结语

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民族音乐应该得到平衡的教育教学,尤其是乡村的中小学校,尽快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投放更多的教学设备以及师资力量,抓紧民族音乐教师的培养与专业提高。优化教学环境,争取尽快突破陈旧的教育教学的局面,全面展开素质教育的观念和教学活动,加快海南省音乐教育和本土音乐学校传承教育的发展步伐。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海南省教育厅配合执行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从2010年实施的国培计划已初见成效,每年都有海南省部分高校师范类毕业实习生上岗置换到区县及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岗位,以保证被置换的中小学教师脱产到高校参加学习和培训。海南省目前实施的国陪计划已初见成效,儋州市音乐教师也是国陪计划的直接受益者,在如此给力的国家政策支持,海南省现有的音乐教育状况将有望快步提高。愿儋州市乃至海南省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在新背景下能够早日呈现崭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吴卿.安徽民族音乐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J].艺术教育,2003:170-171.

第4篇

笔者近日对北京市城区及郊区县的10所中小学进行了调研,从调研分析中看到,北京市音乐学科教学设备已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基本达到了一般标准。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北京市“新三步走”的社会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的深入实施,以及经济的长足进步和教育经费的大力投入,音乐学科的办学条件得到相当的改善和优化。

一、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在现阶段音乐教学设备的配置中尚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

1.教学设备部分滞后

音乐新课程改革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诸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变革,这必然要求音乐教学设备的配套与之同步,以满足其功能性的需要。可是原有的设备配置标准多是按照旧的音乐教学大纲和大纲教材所决定的,在某种程度上说,教学设施制约了新课程音乐教育观念的实践,教师实施创新性课堂教学的设想也因此受到制约。比如,在2007年修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实验稿)》对音乐课程资源建设问题就十分关注,重点着墨、专门论述了教材、教学设施、特色教学资源、课外艺术活动、校舍与广播站、电视台、网站等,其中,重点强调了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保证。学校应配置音乐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如钢琴、风琴、手风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等。学校图书馆及教研组应购置音乐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等供教师备课、进修和研究使用;学校的学生阅览室也应配备音乐读物、杂志和音像资料,供学生收集、查阅资料使用。这在我们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是不被关注的。

2.教学设备部分闲置

现有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部分闲置的现象。调查中显示,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教师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侧重点各不相同,所学器乐也不尽相同,这与高师音乐培养计划息息相关,一般多以传统乐器为主,如钢琴、小提琴、二胡、古筝等乐器。针对这一客观事实,教学设备中配有比较冷门的乐器(如电吉他、电贝斯等),这类乐器的配置会因为不易操作而造成浪费现象。另外,像MIdi音乐工作室、电子琴教室等一些先进的教学设备,也因师资情况及基础设施的不足,致使教学设备闲置浪费的情况出现。

3.教学设备亟待更新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新编音乐教材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都已有所改变。致使现行基础音乐教学所配套音乐设备不能满足新课程教学需要,亟待进一步完善。如,新课程音乐教材充分强调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合唱能力训练,并且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增加了合唱内容,同时,每所学校甚至每个年级都有合唱队,普及合唱是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在音乐教室配备一个多功能合唱台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教学设备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为更好地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对原有设备的更新升级也就顺理成章。如,Midi作曲系统,教师可用这套系统来完成音乐的创作、乐谱的打印、节目编排、音乐的调整、音响的幅度、节奏的速度、各声部之间的协调、混响等工作。又如,电子白板的使用,可以结合计算机和投影机,也可以像普通白板或教学黑板一样直接用笔书写,然后输入计算机。这些优点为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现代化提供了条件。

4.教学设备分配不均

现有设备不均衡的现象仍然存在。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部分优质学校的教学设备,不仅有市教委统一配备的设施,而且还有自行购置的更为先进的教学设备;而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学校,教学设备数量和品种都逊色很多。市教委罗洁副主任在接受《北京青年报》采访时介绍到:“北京义务教育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在办学条件、经费投入、教学质量等方面有一定的差距。为了消除现存的问题,本市将制订具体方案,力争在2到3年内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各种重点班、实验班实现教育公平。各学校还要加强招生计划管理,严格控制班级规模。为加大中小学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力度,北京市制定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引导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辐射,并及时撤并生源不足和办学条件不达标的薄弱学校。而在办学标准上,北京将全面实施《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新建学校要按照新的标准规划和建设,现有学校到2010年要在专用教室建设、教学设备设施、音体美教材和图书资料等主要项目上达到新办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将优先重点支持城区办学条件困难学校和农村学校的达标工作,市级财政每年重点支持200所中小学的达标工作。”

二、在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仪器设备配备中应遵循的原则

基于上述分析,为了保证仪器设备配备的合理性、实用性和科学性,笔者认为今后在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仪器设备配备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在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建议中明确提出:“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保证,学校应配置音乐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如钢琴、风琴、手风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等。”由此可见,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备的地位得到空前的提高,对设备配置的要求也更加的严格。如何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完成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成为选配音乐教学设备时需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保障设备配置合理、科学的理论指导。

例如,在注重审美体验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通过使用简单易学的打击乐器,如三角铁、木鱼、平板鼓等,可以直接参与到音乐的表现中,从而直观地体验音乐的基本要素、作品的风格,完成初级阶段的审美。通过音响设备、多媒体软件的使用,可以让学生加深对音乐作品情绪、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和音乐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再如,新课程中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把一些抽象的音乐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他们在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的过程中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风格,以至培养学生对欣赏课的浓厚兴趣,从而提高学生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另外,在欣赏民歌或民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使其融入到教学中,这样学生便不会对教学内容感到很陌生而产生排斥或厌倦心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致。

课程发展是教育教学的目的之一,也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因此在设备配备过程中必须以音乐新课程标准为根据,以新课标音乐教材为蓝本,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满足不同版本教材的需要。

2.以师生的实际需求为基础

教师的教学需要、学生的学习需要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教学设备的配置过程需要弄清楚一线师生的实际需求,根据需求确定设备种类,保证设备配置的适用和使用效率。以人为本,满足音乐课堂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还需添置开展课外活动所常用的设备器材,如军乐队乐器、合唱台、腰鼓等。提高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在设备的配备过程中,也要考虑实用价值。

总而言之,音乐学科教学设备的配置要为音乐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也积极支持师生开展相关的学科实践活动。对于中小学音乐课堂而言乐器的配置应从学校、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在配置乐器时尽量选择与音乐教学活动关系密切的,课堂中使用率高的,或者是在课外兴趣小组中使用的乐器。

3.以“够用、适用、好用”为原则

音乐教学设备的配置服务于学校音乐教学活动,同时也关系到教育各级部门的经费投入。因此,在选配过程中,需要对仪器设备的数量、性能、质量加强研究,对适宜规模的班级,对不同的教学需要,确保仪器够用、适用和好用,充分考虑学校音乐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避免花哨、闲置和浪费。

譬如,对于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投影设备的选择中,要依据实际需求来考虑是选择最先进、最高端的专业投影仪,还是选取性能稳定、便于操作、经济实用的中端设备。在办学条件的选配方面,我们不能一味地求新求异,而需要对基础音乐教育课堂实践的切实需要予以认真考虑。

4.以适度超前为引领

办学条件对特定教育观念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影响。有学者指出:“作为物质形式的办学条件具有对教育行为和观念的锁定――激发功能。锁定功能就是它作为一种形式,对于内容即教育活动和观念的选择具有约束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成为教育教学模式发展的桎梏;激发功能则是指办学条件对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激活作用。” 此外,加之办学条件的置入具有“高投入”“永久性”的特点,这共同决定了我们对音乐学科教学设备的配置必须体现一定的时代性和前瞻性。

为满足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要,音乐教学设备在适用和实用的前提下需充分考虑并规划未来5年音乐教学所需达到的目标。这要求教师要考虑未来音乐课程发展的空间,要考虑现代技术发展的需要,在工具、设备、功能、规格、数量方面要具有一定程度可调适的“弹性”。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未来10年北京市乃至全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必将有一个空前的发展。在音乐教育教学中,遵循注重实效、讲究美感的原则,在把握音乐本位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教学设备,使其为优化音乐教学过程,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 教育 现状 建议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115

一、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一)音乐教育师资较为缺乏,且教师素质不达标

根据调查了解到目前在大部分小学中音乐教师的数量在所有教师的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很低,有些甚至是一个音乐教师代好几个年级的音乐课程,这就体现出音乐教育师资严重不足。若连基本的音乐教育师资都不能达到的话,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也就无从谈起。不仅如此,音乐教师的素质以及学历达标率和岗位合格率也很低,直接造成音乐教学质量下降,无法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音乐教育。

(二)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不全面、不科学,校方没有足够的重视

由于音乐是艺术类课程,所以在人们的意识中音乐远不如语数外这样的学科重要,所以更多的学校每周安排少之又少的音乐课,甚至经常出现音乐课被主课挤占的情况。并且许多校方对于音乐教育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对音乐教育真正的投入很少,造成音乐设备短缺的现象。出现这些现象足以说明校方没有意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不明白“学校把音乐教育开展好,对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这样的道理。

(三)音乐教学方法方面存在偏颇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采用的是同其他学科相同的教学方法,忽视了音乐学科的特点,没有结合其特点进行教学,教学方法非艺术性。一般都是重音乐理论、轻音乐教学活动实践、重教师主导讲授、轻学生参与体验。同时也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观念陈旧,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无法为音乐课堂进行良好的服务的情况,因而产生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若是这样去授课的话,原本生动有趣的课程,经单一的、非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后也会变得索然无味,与此同时,也很难发挥出音乐学科对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

二、针对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提出的改进方法

(一)壮大音乐教育师资队伍、提高音乐教师素质

针对音乐教育师资较为匮乏的情况,单靠一些科研工作者和几个科研课题是无法解决这样的问题的,而最主要的解决方法就是政府和学校方面提高对这方面的重视,向全社会征集更多的具备音乐专业素质的教师,从而壮大音乐教师的队伍。针对音乐教师素质不达标的情况,校方应提高对音乐教师学历的要求,选拔一批具备优良专业素质的人才进行音乐教学。同时教育部门可以采取定期进行对音乐教师培训、考试的方法来提高音乐教师素质,以督促音乐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素养,也可以不定期地举办一些关于音乐教学方面的赛事,让音乐教师在竞争中不断提升自我,从而更好地为提高小学生们的素质教育服务。

(二)深化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学校要提起足够的重视

无论是学校的领导班子还是学校的各科教师,都应明确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举足轻重的地位。针对这一问题,主管部门要采取不同的形式去宣传音乐课标的基本内涵,整体提高校方、教师以及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意识。其次,严格按课程表进行科目教学,严禁出现无故缺课、占课的情况出现,对于出现此类情况校方应严肃处理,淡化师生主副科的陈旧观念,让音乐学科得到其应有的地位,让各科教师以及学生都对音乐课程提起足够的重视。最后,学校应重视各学科之间的均衡发展,合理地分派教学任务,对音乐课程的教学任务既不可过多,占用师生太多的精力,无法集中精力学习,也不可过少,影响对学生素质方面的教育,无法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各科教师也应该开展一些交流研讨活动,彼此吸收借鉴,取长补短,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而服务。

(三)在教学中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跟随时代脚步创新教学方法

要想解决音乐教学方面存在的偏颇,需要从三个方面去着手改变。

1.教师应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音乐实践活动的主人。教师在音乐课堂中,切不可只重视理论的讲授,而忽视与学生的互动,应给予学生足够多的机会参与音乐活动,让学生逐步地学会怎样自主欣赏音乐,怎样从音乐中陶冶自身的情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学生审美,创建一个氛围和谐的音乐课堂的目的。

2.根据音乐课程的艺术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音乐是一门艺术类的课程,教师可以适当的在教学时引入情境教学法来增添音乐课堂的艺术色彩,例如,在教《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时,首先可以让学生尽情想象、描述春天的画面,然后在欣赏这首歌曲的时候播放一些事先准备好的关于春天生机盎然的图片,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春天之中,感受到浓郁的春的氛围,从而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将情境教学法融入音乐课堂不仅提高课堂效率,更能降低教学难度,一举两得。

3.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融入到音乐教学中。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加深对音乐这一门艺术的理解,不再使认识只停留在感性层面。

三、结语

对于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的确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不仅学校和政府方面要提高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壮大音乐教育的师资队伍,而且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我们更有责任有义务通过不断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完善教学方法,从而对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作出自己的贡献。希望本文提出的一些建议对优化音乐教育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广枝.邹城市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4.

[2]付珊珊.新课标下鹤壁市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现状与思考[D].河南师范大学,2013.

[3]王薇.小学音乐综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第6篇

关键词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对策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美国一科学家对学生做了多次实验,结果表明:每天坚持听十分钟音乐的学生,比不听音乐的学生智力得分要高得多,这充分表明,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一把金钥匙。作为一名农村教育的一线教师,笔者在此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作分析阐述,抛砖引玉,以推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使音乐能真正成为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从而达到促进其它学科质量的提高之效。

一、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并对当地农村音乐教育进行了调查,发现小学音乐教育存在以下现状:

1.师资队伍紧缺

农村小学音乐教师严重缺乏,很多学校,特别是村级学校,连一名专业的音乐教师都没有,音乐教师都是非专业教师兼任。例如笔者所在的乡,全乡共三所小学,就只有乡中心校有一名专业的音乐教师。

2.教师学历不达标,音乐素质低下

许多农村小学为解决目前音乐教师紧缺问题,很多音乐教师都是半路出家,甚至是一点音乐细胞都没有的教师也安排上了音乐课。由于教师水平有限,有的学校把音乐课当成单纯的唱歌课,只教学生唱,对于音乐知识根本不作要求,也不传授。更严重的是,因为教师根本不会唱,一个学期来一节音乐课都没上过,学校从未听到歌声。

3.重视程度不够,意识观念淡薄

在调查中发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音乐教育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学目的不明确。政府、学校、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不够,认为可上可不上,音乐教师在评职晋级等方面不及主科教师,挫伤了音乐教师的积极性,阻碍了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音乐课,但名存实亡,一学期没有上过几堂音乐课,开课只是为了显示开足课时,没违反国家的课程标准而已。更严重的是,许多学校从领导到教师,都把音乐课视为副课,挪去上语文和数学等要统考,要进行奖惩的科目,音乐课开同虚设。就算有些相对好点的,中心点的学校,有一两个专业音乐教师,但并非安排专上音乐,而是上所谓的主科,音乐反而成了兼任而已。

4.教学设备简陋,经费投人太少

调查中发现,很多学校根本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就连一些如风琴、电子琴、录音机等的基本教学设备都没有,就算有专业的音乐教师,也没有相应的设备来进行教学,这使得音乐课成了单纯的唱歌课。各学校对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甚少,甚至没的投入,更谈不上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

二、改变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1.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

我国音乐教育家贺绿汀曾经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决不能可有可无,等闲视之。”用音乐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净化思想品质是行之有效的。教育主管部门要提高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统一思想,多关心支持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制定相应的、合理的、科学的考核目标和评价体系,让音乐教师的教学成绩得到肯定与认可,能有成绩参与评职、晋级。

2.增加投人,改善办学条件

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各级政府、学校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人,保证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也要加大音乐器材的投人,配备必要的乐器和教具,促使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学校应配置音乐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如钢琴、风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等。

3.加强师训工作,建设强有力的教师队伍

针对农村音乐教师紧缺的问题,要加强师训工作,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采用多渠道培养方式,壮大音乐教师队伍,对有音乐爱好的能基本胜任音乐课的教师要定期进行培训,积极发挥业务能力较强教师的作用。

4.因地制宜实施教学

我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各民族和城乡之间存在差别,各学校和教师应结合本地、本民族和本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内外音乐环境,丰富具有区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教学内容。

5.狠抓课堂教学改革与艺术实践活动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课堂教学改革也随之而来,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普遍为单纯的唱歌教学,其课堂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呆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因此,我们必须用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在让学生学好理论的同时,也要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社会实践,把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6.开齐课时,上足课时

作为学校领导,应当重视学校的音乐课,学校不但要开齐课时,还要督促教师上足课时,更不能把专业教师安排上其它非专业的课,当以上音乐为主。要摆正观念,别把音乐课视为副课,应与统考科目一样对待,开齐了课,还要上足课,不能挪为他用。这样,音乐课才能切实成为音乐课。

总之,目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不容乐观。要让音乐真正成为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只有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师资的配备与培训,才能改变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7篇

  音乐的开题报告1

  一、课题名称: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当前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时代的呼唤,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项复杂的社会系统过程中,作为学校教育基本组织形式的课堂教学,如果培养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是我们音乐教师当前的首要任务。我们要资助引导学生从理论法学习、创造、发展音乐,挖掘音乐的真理与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有较高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外部事物叫深层的感悟能力,使其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此项研究,不光是提升教师和学生素养的需要也是新型社会下学校发展的需要。

  三、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本课题,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通过研究这一课题,加强音乐理论教学,在教学中要求教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达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各种形式提倡健康音乐的学习与欣赏,提升音乐教师的素质,发挥音乐教师的主要作用。

  四、课题研究内容。

  1.研究有效的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课堂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多元文化的教育。

  2.研究整理挖掘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优秀音乐资源,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加强学生审美素质教育,提升音乐素养研究策略的有效性。

  3.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升音乐素养研究的现实意义。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的方法:问卷调查统计法、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第一阶段:

  1.明确实验目的,搜集相关资料。

  2.制定研究方案,组织研讨。

  3.通过认真学习,观看《音乐课程标准》等书籍。

  提供研究参考、借鉴。

  具体时间为:20**年9月——20**年10月。

  第二阶段:

  1.抽查,了解围绕课题在所教班级实践操作。

  2.分工明确及时展开研究工作。

  3.同课头研讨、展示,兑现分析。

  4.结合第二课题开展兴趣小组活动进行展演。

  具体时间为:20**年10月——20**年12月。

  第三阶段:

  1.围绕教材开展一系列与课题相关的音乐教学活动。

  2.课题归纳总结。

  3.收集,整理资料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撰写课题报告。

  4.按期学习交流,互相听课,组织艺术实践活动。

  5.总结陈诉。

  具体时间为:20**年1月——20**年6月。

  七、课题预期的成果与体现形式。

  传统教学形式与现行的教学模式的碰撞,学生及社会思想的改变,课题的研究会有一些困难,但是课题经过一年的研究,学校领导的重视及各项配合再加上全体课题组人员,相信一定客服各种困难,取得良好的成绩。我们也将此研究报告及课件,调查结果,课案,表格等形式把结果予以展示。

  音乐的开题报告2

  (一)来源和论文类型

  1.选题来源:自行命题

  (二)课题的背景及目的意义

  1.选题的背景

  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已正式启动并使用,这标志着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已全面开展,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得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得到了长足的进步。音乐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但能够使人的思维更加活跃、陶冶人的情操、开阔人们的视野、丰富人们的生活,同时对开发提升人们的智力、增加想象力、培养创造性也有着一定的作用。

  但是,从近二十多年来少数民族地区基础音乐教育的状况来看,由于受地理位置、经济环境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发展长期停滞不前,与推进素质教育的时代不能在同一步伐上。音乐课至今没有得到重视。少数民族中小学的音乐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都严重缺乏,且管理与对音乐的研究也较落后。这些地区的教学质量普遍很低,教学模式很单一,大部分都是以传统的教唱模式为。由于地区条件的局限性,相关专业毕业生的自主择业性观念又较强,使得较偏僻的地区中小学音乐师资力量严重欠缺,那么这些发展较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也就很难接收到专业的音乐知识,感受不到音乐带来的乐趣,因此也就难以发挥出音乐本身所要实现的美育功能。

  2.选题的意义和目的

  本文中的湘西自治州全称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东侧的武陵山区,与湖北省、贵州省、重庆市接壤。湘西自治州内居住着土家族、苗族、汉族、回族、瑶族、侗族、白族等三十个民族,其中以土家族、苗族居多。由于湘西地理位置偏僻,地处武陵山区,境内山峦叠起,丘陵起伏,多民族杂居,湘西自治州是全国重点扶持的贫困地区,已被列入国家西部大开发的计划之中。由于该地的地域封闭性和交际范围的限制,经济落后,教育基础很单薄、教育改革起步较晚,因此也使得那里的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大多城市中小学的音乐教育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湘西自治州这个较为落后的地区有着一定的复杂性、分散性、地方性和落后性等特点。本课题通过对湘西自治州中小学进行了初步的的考察与探索后,对当地中小学的音乐教育的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对促进该地区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与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人生长在湘西,深知当地地区音乐教育的落后,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为推进该地区的音乐教育教学能略尽微薄之力。

  (三) 研究现状综述

  湘西地区的音乐文化积淀很深厚,音乐舞蹈更是该民族地区中群众们不可缺少的文化生活内容,因此,大部分研究者把研究的目光集中在对湘西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之中,也取得很大的成效。但反观对湘西地区中小学的音乐教育的研究则起步晚,成果极少,且都是以论文与期刊的形式出现,至于专门研究该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成书目前还没有,可见对其研究的薄弱与缺乏。现对湘西自治州的音乐教育研究分述如下:

  1.已有硕士论文研究现状

  陈育梅的硕士论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小学环境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从教育环境产生的国内国外背景的简单介绍,然后从问卷的调查统计对湘西自治州中小学的教育环境进行了较为客观的评估,后对当地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发展的对策。该篇论文是对整个湘西州中小学教育环境的状况一个详细的调查概述,对后面中小学音乐的教育的研究提供了可行性的参考价值。

  侯杰的硕士论文《湘西多民族杂居地区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该篇论文是结合湘西多民族杂居地区的实际情况,展开对该地区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的研究,对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实施音乐课程提供了切合实际的理论指导,扩展了其研究的视野。同时结合音乐人类学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观念,从跨文化这一角度来审视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不但为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也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得到实际的运用,为理论提供了的支撑点。改进传统教育的以音乐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具有促进作用。

  王跃辉的硕士论文《湘西自治州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该论文从湘西自治州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为着力点,以过发放回收问卷,统计调查结果与分析这一客观调查来研究当地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情况。而后对湘西州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从对湘西各级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几点建议;对如何提升湘西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综合素质的思考和关于建设湘西自治州乡土音乐教材的思考这三个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

  2.各类期刊已有研究成果

  王蓉芳,唐寅玲发表的期刊《论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的文化功能:以湘西自治州为例》,本篇文章从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文化的积淀、文化的传递、文化的选择以及文化创新这四个方面的文化功能进行探讨和研究。

  周慧《论湘西多民族地区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依据湘西民族地区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和方式,结合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音乐教学实践活动,展开对音乐课程资源实践教学利用的研究,以乡土音乐资源整合为理论前提来提出乡土音乐资源整合的具体做法,以适应新形式下的湘西中小学课堂音乐教学的需求。

  杨蓉《湘西地方音乐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在文中分析了湘西地区音乐课程资源的种类,并简要说明了课程内容资源的调查与筛选的方式方法。对该地区的音乐课程的建设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陈瑾《湘西农村音乐教育改革的思考》从对湘西农村音乐教育发展现状及分析入手,提出教育机构在思考当地文化发展的通史,更应重视民族地区有特色的文化传播和继承,并着力于本民族地区的音乐教学研究和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以湘西传统音乐为突破口,改革农村音乐教育,并提出了新思路:让有特色、简单易学的民间乐器进课堂;结合科学的发生发声,学唱湘西民歌以及利用湘西民间舞蹈资源,开设室外音乐课堂。

  田爱萍《湘西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对湘西农村音乐教育观念陈旧、师资力量不足、设备落后等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陈文静《关于湘西农村音乐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一点思考》。作者主要阐述了如何将湘西丰富的地方音乐课程资源引入课堂,其研究成果对开发与利用湘西音乐课程资源,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龙勤彪的《湘西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前景探析——以两河中心小学为例》。从客观上进行探索与分析,从主观上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与意见。

  肖翠《湘西自治州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与研究》。该文章通过对湘西所管辖两区两县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整体状况深入的调查研究,整理出了农村音乐教育的问题与不足,细致梳理的问题的形成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与途径来促进湘西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刘廷新的《自治州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调查与分析》。文章对湘西农村部分中小学的音乐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学校及家长对该门课程重视与认识等方面做了一些调查,指出应从提升认识、更新观念,巩固师资,引进专业人才等方面入手来解决当地的音乐教育问题。

  从以上已有成果以及本人所搜集的资料显示,在对湘西自治州音乐教育的研究方面,其成熟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且大多数论文资料都是针对一些常见的教学现象进行论证,并谈一些较为主观上的体会及感想,没能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及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其创新性成果也并不多,可实施性也不强。

  (四) 研究内容

  本课题将分为四个部分来进行研究。

  第一章 选题的背景及目的意义

  第二章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小学音乐教育概况

  第三章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四章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策略

  本课题是通过发放问卷,对湘西自治州地区的中小学进行农村与城市的分层发放,并对这些学校的音乐教师与学生进行随机抽样来进行该地中小学目前的音乐教育情况的了解。通过对部分县市的教育局领导,学校领导、音乐教师、学生以及走访部分学生家长进行调查。从对学校的教学设备、师资力量以及教师的专业素质->本质和教学方式方法等情况来研究。努力分析出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情况和影响的因素,剖析学生学习的心理状况和影响因素。对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做出客观分析,为湘西自治州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找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五)难点和创新之处

  1.研究难点

  湘西自治州辖吉首市和花垣、保靖、永顺、龙山、泸溪、凤凰、古丈这七个县。其各个县市的中小学都较分散,且都距离较远。由于这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原因,整个湘西的教育都较发达城市单薄。据本人所了解,湘西州里面发展较快较好,教育也相对比其他县发达一点的城市中小学,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这个只关注学习分数的教育大浪潮里,大部分学校比较重视学生的主科教学,因为这影响着他们的升学率。而在落后偏僻一点的农村中小学里由于教学设备以及师资的缺乏,音乐教学活动则难以顺利开展。这给湘西自治州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研究增加了很多难题。

  2.创新之处

  首次系统的全面地从各个方面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采用发放回收问卷得到最新的数据来统计,掌握一手资料,并客观的分析当地的实际情况。

  (六)拟采取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第一步,搜集整理湘西自治州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文献资料。

  第二步,实地调查当地中小学音乐教学情况。

  第三步,分析所得调查情况,研究其中的问题,并给出建议。

  2.研究方法

  本论文在研究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现状实际调查,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1)文献研究法:主要通过图书馆书刊查阅以及网络电子书刊、资源等方法搜集文献资料,努力占有第一手资料,力求系统、全面地搜集与研究论题相关的教育资料来进行客观、全面和细致的梳理。

  (2)访谈法:选择性的对本课题有关的领导、教师、学生、部分家长及各相关人员进行各种方式的访谈,包括面谈或者电话等。并对所得到的回答进行客观的分析来获取所需的资料。

  (3)问卷调查法与抽样法:采用发放问卷,对湘西自治州地区的中小学进行农村与城市的具有代表性的学校来分层发放,并对这些学校的音乐教师与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来获取所需资料。

  (七)研究计划进度

  20XX.5—20XX.8 选题并收集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9.16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答辩

  20XX.10—20XX.3 撰写毕业论文,完成初稿

  20XX.3—20XX.5 修改毕业论文,定稿

  20XX.6 毕业论文答辩

  (八)参考文献

  1.著作类

  [1]周纯禄.跨世纪的奠基礼:湘西州教育综合改革研究[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04

  [2]孟铸群,陈红涛:湘西民族教育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07

  [3]秦平著:民族教育探索与实践[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01

  2.论文类

  [1]侯杰.湘西多民族杂居地区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7

  [2]王跃辉.湘西自治州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8

  [3]陈育梅.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小学环境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

  3.期刊类

  [1]王跃辉.基础教育传承民族文化—湘西中小学本土音乐教育发展的新思路[J].音乐教育与创作,20**,9

  [2]王蓉芳,唐寅玲.论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的文化功能—以湘西自治州为例[J].商情,2010,15

  [3]周慧.论湘西多民族地区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02

  [4]杨蓉.湘西地方音乐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利用[J].民族论坛,2005,8

  [5]陈瑾.湘西农村音乐教育改革的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06,03

  [6]田爱萍.湘西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J].大观周刊,2011,14

  [7]肖翠.湘西自治州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与研究[J].文学界(理论版),2012,2

  [8]龙勤彪.湘西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以两河中心小学为例[J].20**,7

第8篇

【关键词】农村音乐教育现状;激励机制;应试教育

一、全国农村中小学音乐课程总体状况分析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课开课情况义务教育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初级中学和小学每周至少两个课时。然而,实际上农村中小学中大多数学校每周只有一个课时的音乐课,而且这仅有的一个课时也常常成为其他课程瓜分的对象。(二)音乐教师的素质和构成据调查当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具有音乐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几乎没有,大部分是中专院校、中师或幼师毕业的,虽然他们在校所学的专业是音乐专业,但由于多数没有进行再继续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陈腐以及学校对音乐课及音乐教师的不重视,因此多数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不愿提高专业水平。(三)音乐教学的硬件设施建设音乐器材、教材和教学场所等是学校进行音乐教学必不可少的因素。没有它们,即使是面对再有热情的学生和再有能力的教师,教学也不可能成功的。目前农村中小学有专门的音乐教室和钢琴的学校寥寥无几。条件好一点的学校有几架风琴或电子琴就很不错了。

二、普遍性中的特殊性

虽然总体上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不尽如人意。但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有些农村中小学校,虽然不是乡镇重点学校,学校的资金也不是十分充足。但学校的音乐课不仅按课表正常上课,音乐器材也比其他学校完善,而且学校的艺术气氛也比较浓厚。造成这种特殊性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学校不是重点学校,为了在高考中提高自己的升学率。学校转变视角,走艺术“特色”教育的路子,扬长避短以此来和重点学校竞争。

三、利用外部激励机制,因势利导发展农村音乐教育。

(一)利用外部激励机制,发展音乐教育的必要性。首先,农村中小学还未真正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许多学校还是视升学为第一要务。他们虽然倡导素质教育,但只是流于形式。因此,单凭说服教育即使有监督也很难取得成效,只有将艺术与“利益”(升学率)挂钩,才能使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社会关注音乐学科。其次,目前我国有许多专业院校,而且大部分高师院校都有音乐专业,作为一个专业,却没有一个和其他专业一样的通过“正规学习”而来的生源。大多数音乐专业的学生有的是从小找专业老师上小课,有的是考前临时学习的,而中小学校正规的音乐课却从未真正的发挥过作用。与其如此,还不如提高学校对音乐与升学关系的认识,使其从一开始就进行有规模的学校音乐教学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二)利用外部激励机制,发展音乐教育的可行性1、农村中小学不应仅仅以培养文理科优秀人才为目标。对于有天赋从事有艺术事业的学生要给与足够的发展空间。学校要摆脱单一的培养模式要建立多元的、具有“特色”的学校和班级。强调音乐与升学的关系,不会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反而会使有条件的学校和个人多了一份选择。2、目前农村中小学校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合并。合并使得原本较为紧缺的师资、器材和资金等都能够集中到少数学校,从而缓解了音乐教学中的物质条件的问题,这时只要能够让学校和社会认识、关注音乐课,愿意为音乐课程投资就会改变目前的不利状况。3、从调查的农村中小学中我们发现,虽然学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升学率,但只要学校把握得当,对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还是利大于弊。一方面学校对音乐教学的加大投入会客观上刺激教学硬件的建设,;另一方面也为许多热爱音乐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四、关于利用外部激励机制发展音乐教育的几点建议

对于如何通过外部刺激来发展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由高中带初中和小学,以上带下高考是所有学校、家长和学生最关注的终极目标。只要哪所高中能让学生考上大学,那它就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就会赢得更多中小学生和家长的信赖。所以,首先要以高中作为突破口,让大家认识到只要认真上好音乐课,学生同样能考上好大学,学校照样能有高的升学率。而鉴于高中对音乐课的重视,中小学校也会真正承认音乐学科的地位。(二)由“普通”学校开始,由次带优由于较差的学校一般是由升学率决定的,而这些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必然很乐意接受这种“特色办学”的思想。而本来就很好的学校迫于其他学校发展带来的压力,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加之这些学校资金相对较充裕,所以他们也不会吝啬对音乐课程的一点投入。(三)特色班级和特色学校相协调,点面结合每个学校的情况有所不同,特色班或特色学校应适应不同的学校。对于一些重点学校,由于他们主要关注的是文化课,所以不可能从一开始就要求这些学校把主要精力放在艺术课程上。我们只能通过对大多数学校在音乐教学中取得的成绩来影响和诱导少数的重点学校对音乐关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先在这些学校中开设个别特色班级的形式开始。而对于其他一些学校则可以从整体上加大对音乐课程的投入,为学校音乐教学的发展提供帮助。

五、小结

第9篇

一、小学高年级音乐审美教学内容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现如今,在音乐审美教学方面并没有制定明确的教学课程标准,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音乐审美教学的发展。而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譬如,教材设计中西比例失衡、理论与实践没有充分结合等。对此,我将对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内容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找出其存在的原因,为音乐教学的改革提供现实依据。

1.音乐欣赏教材编订的缺陷制约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西欧的音乐研究与中国的音乐鉴赏研究相比,在时间上存在很大的优势,因此,在身心尚未成熟的小学生内心深处认为西欧的音乐才是最好的。在教材的编订方面,也着重于对外国音乐进行介绍,可以明显地看出中西比例的严重失衡。在我看来,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高低并不是由音乐研究的时间长短而决定的,每个国家的音乐都有自身的地域特色,中国学生应全方位了解中国的音乐文化,担负起繁荣音乐文化的重任。

2.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不够紧密,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不到全面发展

据相关调查显示,有百分之八十的小学采取的是一周一节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模式,时间的简短使得学生无法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吸收和审阅,审美能力受到极大的制约。因此,学生需要充分利用课后的时间进行复习,而实践是学习与温习的最好方式。但是,大多数学校存在的问题是,虽然举行了大量的与音乐审美有关的活动,但是参加与音乐有关的实践活动的人数少之又少。这种现状应引起教育人员的高度重视,在已有课程的基础上,开展更多与音乐有关的活动,增加学生与音乐接触的机会。

二、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措施

1.音乐欣赏教材应具有时代性,符合学生审美能力的要求

教材是教师进行知识传授的基础,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之一。音乐课程的系统发展需要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与中国现如今的音乐教育现状相适应。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历久弥新,其间所蕴含的宝藏必须被利用。因此,在制定教材的过程中既要包含传统音乐的精华,又要吸收现代音乐的发展成果,而不是一味地崇拜外国文学,忽视中国音乐发展的伟大成就。另外,在编订教材的过程中,增加内容传授的载体。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科技的优势,突破通过教材进行教学的传统模式,尝试通过多媒体课件、专辑的方式向学生直观展示音乐的魅力,增强学生音乐鉴赏和审美的能力。

2.教师敢于突破,走出教材,用充足的社会经验吸引学生审美的眼球

第10篇

前言

音乐学科的教学,在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这是小学教育体系中其它学科所不能代替的。民族地区的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具有特色,但教学条件较差,要实现全面的小学音乐教学,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还存在一定问题。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成功实施,是促进教学改革,服务学生个人成长的重要实践。要推动教学改革,需要高效小学音乐教学的支持,笔者选择民族地区的小学音乐教学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一、民族地区的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与发达地区还有一定差距,这对于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一定影响。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民族地区的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1.民族地区的小学音乐教育重视度不足

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工作者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他们的素质教育观还没有得到普遍建立,对于学生的美育力度明显不足。民族地区的小学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视度不足,学校的管理者缺少美育的概念,认为音乐课不需要专业的教师,只要让学生能够通过音乐课堂去调节学习的压力就可以了。在许多学校管理者以及家长看来,音乐教学活动存在与否并不重要。一些小学的音乐课,经常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被占用,更有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有设立音乐课堂。这不仅影响了音乐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更有损一代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2.音乐教学条件不足

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因此其财政收支存在困难,政府能够用在教育上的经费较少,大大影响了部分小学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许多学校所得到的教育经费只有用于校舍的维修以及办公用品的简单购买,很难拿出足够的资金去购买音乐教学用具。教育的现代化发展,让更多的乐器走进了小学音乐教学,像钢琴、手风琴、电子琴等,但是,我国民族地区小学生的音乐教学用具还明显不足,大大影响了小学音乐教学效果。

二、民族地区的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加强民族地区小学音乐教学力度,对于民族地区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小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都有着积极意义。下面,笔者针对小学音乐教学内容提出几点教学方法:

1.重视小学音乐教学

要改变民族地区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最重要、最基础的就是对教学观念进行转变,重新认识小学音乐学科的重要性,加强音乐教育建设。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开展,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更可以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学生的综合实力得到提高。所以,小学音乐学科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学科,小学学校的管理者应当从宏观角度上认可音乐学科的重要性,加强音乐教学重要性的宣传,通过有效手段去支持小学音乐教学。管理者转变教学观念,也会让教师摆脱传统的音乐教学观,打消主科与副科的极端想法。每一个音乐教育相关者都重视小学音乐教学,才能让民族地区的音乐教学朝着光明的方向发展。

2.加强民族地区音乐教学条件的改善

经费问题,一直是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民族地区小学的音乐教学水平不足,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育经费。政府部门与学校应当针对音乐教学树立一个专项经费基金,通过多种渠道去融资,加大对小学音乐教育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学校有了充足的资金,才有条件去采购更先进的教学设备,为小学生改善音乐学习环境。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丰富的音乐学习设备,小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也会提高。面对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与设备,小学生的好奇心会被激发起来,会更加主动融入到学习中去。

3.加强音乐教学方法的改革

音乐教学方法的改革,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成效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代化教育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民族地区的小学也应当做到与时俱进。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日常的音乐教学,给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去感受音乐作品的魅力,实现音乐学习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讲解《国旗国旗真美丽》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休来为学生展示一些有关于国旗的图片,也可以为学生展示天安门升旗仪式的视频,促进学生了解国旗对于一个国家的意义,了解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在形象的情境中,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思维得到调动,会促进小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

4.加强音乐教师队伍的建设

作为小学音乐活动的设计者与实施者,小学音乐教师的个人素质水平对于音乐教学活动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要促进民族地区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需要关注小学音乐教师队伍的建设。各级政府部门与学校的教学部门要加强联合与投入,引进高质量的音乐教师。首先,民族地区要解决音乐专业教师不足的问题,引进优秀人才,使民族地区小学生具有充足的音乐教师。其次,学校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养,引导学生集体学习专业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教学业务能力。最后,要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学习,通过互通有无,实现学校的教学创新,让教师的眼界得到开拓,为小学生提供更好的音乐课堂。教师个人也要建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自主学习更多的乐器以及教学设备操作方法,促进自身教学灵活度的提升。

第11篇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必然性;策略

1 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

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主要是根据课程改革以及教师教育教学活动需要,不断提高教师技能水平,增加专业实践知识。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仅仅注重提升专业技能,在大堂课教学过程中造成继续教育缺乏针对性;过度讲授专业知识,使得继续教育的课程缺乏灵活性,结果导致中小学音乐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继续教育的效果不突出。

第一,继续教育缺少针对性。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缺乏针对性,主要是从大堂课的形式展现出来。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主要是通过骨干型教师的经验传授获得理论提升,以大堂课的形式对教师进行理论培养和实践教育。然而,在继续教育过程中,由于每个音乐教师在自身成长过程中所处阶段不同,必然要求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活动,而不能采用“一刀切”和一种教学模式,甚至采取一样的教学内容。中小学音乐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不同,小学主要是启发学生的音乐感,而中学以简单的基础乐理知识进行教学,所以中小学音乐教师在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有区别地进行教育,才能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实现继续教育的目的。

第二,继续教育缺少灵活性。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缺乏灵活性,主要是从教学内容体现出来。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主要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缺乏实践性课程教学和锻炼,导致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缺乏灵活性。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接受继续教育之前,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音乐教学理论知识,在继续教育过程中不宜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必须认识到,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主要是实践经验交流和能力提升,还有理论的丰富和技能的创新。继续教育应当以提升教师实践能力为主,创造分享他们教学经验的机会,以灵活的教学方式实现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专业技能成长。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凭借自身教学特点自然而然形成了不同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成为每位教师教学水平的显著标识。而在继续教育过程中,中小学音乐教师常常要求向专家型教师“看齐”,被固定的教学模块所限制,这必然阻碍了教师教学风格多样化发展,显然不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创新。

2 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中小学音乐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是提升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当前,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整体水平,能够持久培育专业教师队伍,不断丰富创新教学技巧,实现教师专业能力与教育发展需求相适应。

一方面,这是继续教育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分析中小学音乐继续教育现状很容易发现,继续教育旨在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传统继续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只有解决其中的问题,才能实现继续教育的目的,当务之急唯有采取有效的策略提高继续教育水平。很多接受继续教育的教师,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虽然能够借鉴有用的经验提升自己的实践教学,但是没有任何的创新之处,只是简单的“模范”有益的经验,没有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比如,教师专业成长阶段主要是“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自我更新关注”阶段,这五个阶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阶段,不同的阶段要求继续教育的重点也不同,传统继续教育“大堂课”教育模式忽略了教师所处的不同阶段,导致教育成效缺失,这也是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需要改革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这也是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迫切要求。中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克服学生多样性发展需求与自身能力不足的难题。这样的困难存在于教学活动之中,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的特征。例如,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和水平参次不齐,大多数学生从小进行音乐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但也有个别学生没有接受早期音乐训练,音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必须选择合适程度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这无疑是一种两难选择。再如,从教育现状可以看出,由于继续教育缺乏灵活性,所以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不明显,教师选择专业教学策略,往往没有合适的研究方法和策略可以借鉴。伴随新课程改革,音乐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日渐重要,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也日益严格。中小学音乐教师只有通过继续教育,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才能实现新课改提出的基本要求,提升学生的音乐领悟能力和乐理知识理解能力,从而有效实现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继续教育只有从中小学音乐教师发展实际出发,策应专业和技能要求,提升音乐教学的整体水平,才能培育和造就好音乐教师队伍,进而推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

3 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策略

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出路在哪里?笔者认为,选择合理的改革策略才是出路。重点可以落实在以下方面,一要,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提供教师专业实践机会,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二要,提升实践教学技能,促进教师教学技巧创新,实现继续教育的分类指导;三要,系统开展继续教育,形成继续教育整体发展态势。结合上述观点,现分别作如下阐述。

第一,有针对性地安排教育内容。增强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关键要实现教师的分类教育。通过教师成长阶段的不同分类,对特定成长阶段过程中教师的专业需求进行专门研究,明确提升继续教育成效的手段和途径。比如,新入职的教师,专业知识理论能力足够,实践应对能力不足,可以采取教学实践演练、情境教学等方式增加新入职教师的实践能力,使他们逐渐适应模拟课堂环境,能够机智应课堂环境变化,提升他们的专业实践技能。针对继续教育中有一定教龄的教师,可以集中传授和培养新理论新技能,促进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实现新旧知识的融合和创新。总之,教育内容要划分阶段,细分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契合学员发展需求和学科发展规律。

第二,有效提升实践教学技能。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是继续教育应该关注的重点内容。相关调研表明,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能力足够胜任,但是教学技能有待提高。继续教育作为培养这些教师专业技能的重要训练场所,需要结合教师不同成长阶段实际状况,进行分类培养和指导,实现继续教育的有效性。要建立信息反馈系统,通过定期检查和监督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实况,形成季度或年度检查报告,从而在继续教育过程中对不同的教师进行分类教育。比如,一些教师音乐实践能力比较强,继续教育就可以针对这类教师进行实践技能系统训练,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自身专业实践能力强的特点,对学生的自我练习进行指导,发挥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

第12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1-0254-02

在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它有着非常强烈的感染力,可以直接作用于人心,使其多种素质整体跃升。音乐对人的心理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有助于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身境界,陶冶情操,使人性得到良好的发展。音乐来源于生活,同时又为生活增添色彩,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缺乏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要实施艺术教育,音乐课就显得非常重要。音乐教育是通过唱歌、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欣赏等富于情感的音乐形象对学生进行的美学教育,它对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创造力的培养、情操的养成等都有独特作用。

1.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重庆市是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以山而闻名,有"山城","雾都"等之称。开县、梁平、巫山、云阳等是重庆市东北部偏远的区县。经济和各个方面的发展自然不如那些临近主城区的区县。这次去到了梁平的偏远山区支教的所见所闻,而对重庆市农村音乐教育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意见。

1.1音乐师资队伍紧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虽然每年都有一部分音乐院校毕业的学生分配到了农村,但大多留在条件较好的县城或城镇中心学校,不愿前往农村任教。许多农村小学建校几十年也不曾有过一个音乐教师。由于多年来传统思想的禁锢,音乐教师成了可有可无对象,他们认为音乐是人人都可教的课,音乐教师当然就低人一等,于是纷纷改行,使本来就缺乏的音乐教师就更加缺乏。

1.2音乐教师素质低。在乡村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大部分是当地民办教师。缺乏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没有一个对音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多种思想的禁锢下使农村音乐教师缺少自主与自信, 缺少创新探索, 更缺少思想和心理上的解放。当面临音乐教学上的困难, 选择的不是努力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以积极的态度去探索适合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之路, 而是因循守旧、敷衍塞责。这一现象严重制约着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1.3音乐教学设施严重不足。教学设施是学校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物质基础。农村经济落后,财政收入困难。地方政府在教育上投入很低,在音乐教育上的投入更是少。许多学校没有最基本的音乐设施,更别说专业的音乐教室、多媒体设备、钢琴等。各种设施不完善,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成了开展音乐教学的阻碍。

1.4音乐教材与实际不符。现在的音乐教材都是城乡统一发放,教材的内容与农村教学现况严重不符。许多老师的自身水平不高,无法教授专业知识,学生也因多年来的影响对于音乐知识不感兴趣。而音乐教材当中却多是一些乐理知识,面对着复杂的音乐教材,让许多教师也无能为力。这也是为什么农村学校的音乐课变成了唱歌课的原因之一。

1.5缺乏自信心,感知能力低。在和孩子的交流中,发现有很多不够大胆,大多为成绩优良的孩子。这些孩子严重缺乏自信心,从来没在公共场合唱过歌,所以就非常怕。有一部分学生虽然非常喜欢音乐,但对于音乐知识却一无所知。即使有条件好好上一堂音乐课,下面的学生也是云里雾里不知所向。更多的学生喜欢看动画片听流行歌曲。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和长久以来农村教育模式的根深蒂固,音乐教学效果也与新课标规定相差甚远,从而无法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

2.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2.1经济原因。近年来人民的生活经济水平越来越好,在各个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提高。但是城乡之间的差距依然很大,特别是文化上的差距。重庆群山环绕,农村因交通不便,资金不足等多种原因,许多文化娱乐设施未走进农村家庭。农村小学每年的教育资金有限,没有多余的资金来购买一些基本的音乐教学设施。

2.2社会原因。在广大农村中,音乐是毫无地位可言的。平时休闲时听听音乐唱唱歌是可以的,可是要把音乐放在课堂上,就是不务正业的表现。在广大农村中他们认为,喜欢音乐都是成绩差的表现,只有数学语文成绩好你就是骄傲。所以在农村中家长都不会支持自己的孩子学习音乐。

2.3学校不重视的原因。虽然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应试教育依旧主导着各个学校。由于音乐成绩不加入统考中,这让许多学校找到了突破口。农村小学的各个条件都落后于城市一大截,为了追赶,以至于许多偏远山区学校只有语文和数学。即使安排了音乐课也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毫无意义。这是一个素质教育的时代,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更加要注重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教育又数音乐教育尤其重要和落后。

3.由农村教育现状而引发的思考与对策

3.1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想改变这长久以来的观念,应大力倡导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更要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把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施提到日程上。要严格按照《音乐教育大纲》和《音乐课程新标准》来执行实施。

3.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音乐教师专业素质。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的紧缺是农村音乐教育发展缓慢的首要问题。由于农村中小学师资紧缺,教学设施简陋等诸多问题。首先我们要稳定现有的音乐师资队伍,加强音乐教师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把热爱音乐基本能胜任音乐教育的本土教师进行定期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加快加紧培训兼职音乐教师,使他们具备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提倡顶岗支教,让更多的高等师范校和中等师范院校的学下到农村教育事业中,这样有助于他们了解农村基础音乐教育。因此,要帮助他们树立到农村去发展的观念,帮助他们克服思想上的负担和困惑。另外,相关部门对这样的毕业生在生活上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3.3增加农村音乐教育的资金投入,改善教学条件,提高音乐教师的待遇。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学设施是确保音学教学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各学校应加大音乐教育的投资,置办相关音乐器材,音乐教学设施。条件稍好的学校可以适当配置一些高档乐器和教具,如钢琴、风琴、多媒体音像设备以及打击乐器,名族乐器和西洋乐器等。条件较差的偏远山区的学校也应配置一些音乐教学基本教具,如电子琴,音乐播放器等。音乐教学设施的不断完善才是农村音乐教育健康发展的有利条件。

教师待遇差是农村学校留不住教师的重要原因之一。条件越艰苦越差的地方,待遇往往也越差,试问有几个不愿意待在舒适又有好待遇的地方。农村广大的音乐教师在职称、晋级、专业教学、社会环境等方面都受到了许多不公正的待遇,这使得许多农村音乐教师工作倦怠。各级领导应提高对农村音乐教育的认识,统一思想,真正从内心重视音乐教育,给音乐教师以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稳定教师的音乐教学工作。

3.4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合农校小学音乐教育的途径。目前的各种音乐教材音乐资料都是依照城市化的标准来制定的,这对于长久以来忽视音乐教育的农村来说,教材内容过于偏深。音乐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在不破坏学生兴趣的条件下,适当加入一些音乐基础专业知识。教学内容上改变传统教学的单纯唱歌模式,注重学生全方位的培养。同时可以根据当地学生的基本情况制定出适用于他们的音乐课程标准。

3.5创建一个音乐美育的环境。学校上下课的电铃声,可以用小段音乐来代替。孩子们的课外活动通常是打闹嬉戏,经过课间十分钟的"奋战",学生们的情绪难以很快平静下来。而优雅的音乐声较急促的铃声更可平静学生的情绪。课间,学校也可在广播中播放适合小学生欣赏的歌曲和音乐,既不多占用其他时间,也可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减少打闹,上课时就有更多的精力放于学习上。

开展校园艺术活动,鼓励学生多多参与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参加,教师应从旁指导。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可以使学生得到学习锻炼、施展才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参加音乐社会实践活动,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紧密的结合起来,激发他们的音乐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常年忽视,作为老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们参加各类音乐活动,把它作为让学生走进音乐了解音乐,并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一条重要路径。

4.总结

农村人依然把知识当成唯一能走出山里的方法,所以长久以来都把文化知识作为他们全部的寄托。这导致农村全面素质教育严重失衡,过分重视文化知识教育,导致农村小学生缺乏思想品德、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培养。 在农村小学校园里,如果教师不在场,课间的走廊上、操场上,尽是难以入耳的脏话。一位六年级的学生,在同学留给他的留言簿写了满满的各类脏话,非常生气的另一位同学又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师。由此可见素质教育是多么的不可缺少。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主要人口居住在农村。改革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更是迫在眉睫。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是否能得到相应的重视,音乐课程的新标准是否能在农村小学中得到实质性的进展,离不开各位辛勤的教育者和每个社会成员的支持。我们应尽快严格地实施中小学音乐课程新标准,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已经容不得我们忽视了,不要让音乐教育成为城市孩子的特权,也不要让音乐成为农村孩子的梦。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朱名燕彭志修音乐教学实施指南[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王峰峰;农村中小学音乐课现状浅谈[J];新课程(教研);2011年07期

[4]谢征,李豫虔;农村学校音乐教育现状及改革思路[J];美与时代;2004年07期

[5]郭声健艺术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王安国. 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2004.

[7]史艳;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N];黔西南日报;2010年

[6]潘金标;邢台市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8]木子;我们的音乐教育怎么办?──普通音乐教育现状侧记[J];中国音乐教育;1995年04期

[9]肖隆兴;贫困地区音乐教育现状及思考[J];贵州教育;1996年06期

[10]中小学音乐教育.杭州:浙江文联创意图编总社,2000,3.

[11]素质教育全书.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497.

[12]吴宏超;;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困境与出路[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3]郭清扬;;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