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重症医学科护理规章制度

重症医学科护理规章制度

时间:2023-06-16 16:05: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重症医学科护理规章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重症医学科护理规章制度

第1篇

护理风险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风险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导致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它与护理安全相并存,即医疗护理风险较低情况下,医疗护理安全会得到保障.重症学科是医院培养护生急救知识和各种抢救技术的重要实习科室,又是护理高风险科室,护生作为医院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重症医学科实习期间,既有可能成为纠纷发生的主体,也可能成为纠纷发生的见证者和间接参与者,同样承担着一定的护理风险。其护理风险还具有风险水平高、客观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及风险后果严重等特征[1]。因此,培养重症医学科护生的护理风险意识,不仅能防范各种医疗事故纠纷的发生,又为护生今后踏入临床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科从近三年来对护生的护理风险意识培养和培训入手,探讨护生在重症医学科实习期间护理风险意识的培养策略以期为临床护理教育者提供借鉴。

1 重症医学科实习护生护理风险意识的现状分析

我科对2007-2010年在我院重症医学科实习的276名护士,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在护生到重症医学科实习前后分别进行调查。实习前问卷包括:护生一般情况、护理风险意识培养概况、提高风险意识的相关知识知晓情况3部分内容。实习后问卷仅对护生提高护理风险意识的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调查。实习前发放问卷276份,有效回收率为96.79%,实习后发放问卷270份,有效回收率为99%。实习前调查结果显示,在重症医学科实习的护生总体缺乏护理风险意识。其中96%的护生在实习前不知道在具体护理实践中如何规避护理风险,78.25%的护生不知道医疗纠纷中实行举证责任倒置。针对以上情况,我科对重症医学科实习的护生进行护理风险意识的培养,使护生出科时对护理风险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有了大幅提高。具体见表1。为了解护理风险意识培养对护生远期的影响,我们在实习期全部结束后对重症医学科实习护生进行电话回访,只回访190人,其中88.27%护生认为护理风险意识的培养是有必要的,76.92%的护生认为护理风险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她们在实习过程中更认真谨慎,70.5%护生表示希望巩固学习这部分知识。

表1 270名重症医学科护生实习前后护理

风险教育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2 护生在重症医学科实习期间护理风险意识的培养策略

培养的组织和计划:ICU内设置总带教老师一名,负责科内实习计划的制定和带教老师的培养,实习计划中除了对护生人员素质及护理技术方面的培训外还着重增加了相关法律内容,通过学习与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促使护生对护理法律实践的重视,从法律责任的高度来约束自己的行为[2]。在重症医学科的日常业务学习中(每月讲课2次查房2次)定期培训带教老师对危重患者的护理观察要点及如何应对突况的策略。培训后设置情境进行考核,并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在护生进入重症医学科实习的第一天,除常规熟悉科室环境、人员、物品摆放、工作流程外,还由带教老师组织护生集中学习培训各项规章制度,使学生明确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减少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要求护生积极参加科内业务学习,组织护生学习重症医学科护理风险评估及相关措施2次,方法灵活多样以增加护生学习兴趣。出科时将对“危重症病人护理风险的认识”作为发挥题列入出科考核,提高护生对护理风险意识的重视程度。

培养方法(1)讲授法:由重症医学科总带教老师负责进行,内容主要包括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侵权责任法、医院制定的制度及各级人员职责。使护生懂得执行医疗护理过程中必须履行的义务和权利。能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意以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2)典型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阐明在护理过程中常见风险事件的高危因素、基本特性和处理程序,提高护理风险的评估及防范能力,增强责任心。(3)护理查房讨论法:每月组织2次危重病人护理查房,带教老师及护生共同参与分析病情,同时收集资料、分析、识别、评估护理服务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共同制定防范措施。并随时根据病人情况及时调整。

培养的重点内容:(1)学习护士的礼仪规范,避免因护士语言、行为不当或过失给患者造成不安全感和不安全结果。同时树立护生爱岗敬业的精神,用真心真情为患者服务。因为缺乏责任心,语言和行为过失是导致医疗纠纷事故的直接风险因素。(2)认真学习各项规章和操作规程,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对危重病人的病情变化的预见意识,熟练掌握高新仪器的使用,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避免因护理水平低下,缺乏临床经验而出现医护相互配合不协调的现象。(3)学习与护理有关的法律知识,提高行医的法律意识,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均需履行告知程序,对创伤性操作履行签字手续,按护理级别要求巡视病人,按要求规范书写护理记录,抢救病人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4)对护理用具抢救仪器,熟悉放置位置,并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按规定定期检查,保证处于备用状态,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防止过期、包装损坏、潮湿、污染等现象发生,避免因院内感染、环境、设备等因素导致患者身心受到损害。(5)重点学习交接班制度,对危重患者、新患者、年老体弱、手术及特殊检查、突发病情变化的患者必须床头交接班。因为对病人病情观察不仔细、危重病人手术病人交接不认真、病人知情权隐私权不被重视、对新病人评估不准确、专业技术不熟练等,都很容易引发护患纠纷和投诉事件。(6)落实各项护理操作规程,牢记护理操作时的“五不可”:不可随意简化操作程序、不可存有丝毫侥幸心理、不可忽视每一查每一对,“三查七对”要字字查清、不可说主观经验和估计行事、不可忽视操作中的病情观察等等[2]。(7)培养护患交流技巧:护生在临床实习阶段不只要培养护生精湛的专业素质,也要努力培养他们优秀的人文素质,教育护生在与患者初次接触中要注意方式,把握分寸。凡遇到与临床护理有关的事情必须先征得带教老师同意,不要擅做主张,随便回答患者问题,说话要留有余地,不要随便做肯定或否定结论,不要随意议论患者病情或争论护理方案,以免引起误解等等。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法律法规的出台,护士条例的颁布实施,护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在某些方面,尤其是风险意识方面存在着缺陷,不能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要[3],故对护生必须实施规范化培训,制定和完善培训方案,提高护生对护理风险的识别能力,对工作中现存或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加以重视,要他们明白“即使是极为简单的临床活动都具有风险性”。一旦发生护理缺陷和事故,将给病人和家属带来痛苦和伤害。所以培训护生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规范护生风险管理及培训机制,能有效规范护理行为,消除岗前风险管理知识的盲点,减少和杜绝护理缺陷、纠纷的发生,从而使护生更快的进入护士角色,成为合格的护理人员。

参考文献

[1] 朱继先主编.最新ICU重症临床护理操作细节与护理风险防范及护理质量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必备手册.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2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同期我院护理质控组检查的危重患者490例,均符合危重患者标准。其中重症医学科84例,心血管内科77例,神经内科69例,呼吸内科65例,神经外科39例,骨科30例,消化科28例,肿瘤科23例,妇产科18例,肾内科18例,普外科8例,儿科8例,泌尿外科5例,内分泌科5例,心胸外科4例,职业病科4例,五官科2例,结核科2例,中医科1例。同期我院在编护理人员483名,其中重症医学科22名,心血管内科29名,神经内科21名,呼吸内科22名,神经外科12名,骨科24名,消化科11名,肿瘤科13名,妇产科28名,。肾内科21名,普外科18名,儿科13名,泌尿外科10名,内分泌科17名,心胸外科11名,职业病科8名,五官科9名,结核科7名,中医科11名。

    1.2方法①制定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合格标准为90分。质量标准要点包括:规章制度20分、基础护理2O分、病情观察2O分、护理记录10分、仪器有效使用10分、危重患者护士“八知道”10分、护士长管理1O分。②护理部设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成立护理质控检查组,其中一组具体负责危重患者的护理质控检查,每月对检查考核结果进行评分,汇总分析存在的质量问题,以护理质量简报形式对存在的护理安全、质量问题及上月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通报,并召开护理安全质量分析会,对重点问题进行讲评,提出改进措施,积极整改。

    2护理质量问题分析

    2.1基本护理部加护病房,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系内科,肿瘤科,内科,职业,“三短六根清净”(短头发,指甲,短的心血管,呼吸内科,短胡须,口腔清洁,干净整洁的头发,皮肤和清洁,干净清洁会阴,)不符合要求。内科呼吸内科,骨科的,神经外科,职业病房环境不干净,堆放的东西多了,床单位不干净,有污渍。内科呼吸内科,系内科,普外科,肾脏病人安全措施缺乏,如高风险的患者没有使用空气床垫,导管固定。内科妇产科,内科,系部,心血管神经基础护理是不完整的,基本的护理措施不到位,陪伴人员管理不到位。

    2.2观察评价内容重症医学系内科,神经外科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系内科,心血管,神经系统,肾系内科,五官科患者入院是不完美的,如皮肤评估,观察生命体征,特别观察,病情变化未及时向医生报告。

    2.3内分泌学,妇产科护理记录,呼吸道,内科温度单个项目不完整的内科心血管系系,不能修改规格,生命体征测量后记录不及时。缺乏记录,泌尿外科,心血管疾病,重症监护,对病情观察不完整的描述,缺乏连续性,临时处置没有相应的记录骨科内科医学系内科的单一内涵肾系。内科,内科,内科秩序门楣柱,柱底心血管系呼吸科填写不完整,处理订单后签名不及时。

    2.4仪器和有效利用内科呼吸科,ICU显示器表面不干净,用观察不到位,没有血压,血氧记录显示。

    2.5危重病人的护士被称为“八ICU,内科呼吸科,内科,内科,内科心血管神经消化系,泌尿外科,内科,普外科儿科系,肾结核科护士在危重病人:”八知道“(基本信息,诊断,疾病,患者的阳性体征和积极的指标,关键点,护理专科用药和预防并发症的主要目的,常见的,有针对性的康复计划)掌握较差的情况。

    2.6法规,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床边内容的内科心血管部门是不全面的。神经外科,妇产科,普外科,心胸外科床头卡的内容和建议处不匹配,分级护理标识不准确的。部普外科肿瘤学系,健康教育不到位。在ICU,内科输液瓶神经内科是没有标记的开盘时间,签名不及时输液吊钩。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外科无需校准膜导尿管留置时间。内科妇产科行政命令的心血管科,签名后,不及时,不输血单护士签名。肿瘤导尿管,尿袋标签不清晰。

    3对策

    3.1加强护理管理部每周至少2次,所有的危重病人护理和护士长的管理在护理工作情况,评论对危重病人,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积极整改,全面提高护理危重病人的质量。护士长应是护理人员合理安排,明确责任,加强对危重病人的护理管理。护士每天不少于2次的患者重症监护质量检测,订单的准确执行,在护理观察,护理措施,护理记录,急救物资,设备管理,安全防护,交接和加强监管等方面,评估,纳入考核范围。护理危重病人是一个非常重要和严肃的工作,护理人员护士在长安排名高资历,经验,负责危重病人的护理。护士应掌握的基本情况,患者的诊断,疾病,阳性体征,阳性发现,分,护理专业用药,客观,并发症的预防,有针对性的康复计划,为病人提供全面,全过程,连续的护理。加强护理安全质量教育,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院两级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护理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教育,加强对重点环节的监控和管理:护理人员监控(新转让,刚毕业的,实践中,有护士监测病人(患者)的情绪和想法,新的医院,危重,大手术);实时监控(节假日,双休日,工作繁忙,夜班);护理操作监控(准备输液,输血,过敏试验,术前),提高护理技能,规范护理操作,强化责任,规避风险。

    3.2实施核心系统的关键核心系统的实施,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的管理制度,如值班交接班制度,检查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危重病人,医疗记录系统编写标准和管理制度,护士患沟通制度,消毒隔离制度。规范危重病人床边交接手续,提高了换挡品质,强化责任意识,从病人的生命体征床头交接,意识,瞳孔,全身皮肤的完整性,各种导管关闭扭曲堵塞,患者的评价,交接记录中的心理状态。双方移位到内容审批,在床头交接记录双签名将这两个。关键的是,操作,实施特殊的病人陪同考察护送到位,保持工作的连续性。高度重视病人的安全保护,患者冷敷,用特殊的护理措施约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宣传,告知,密切观察到位。昏迷,烦躁不安,老年患者,一个专门机构,以防止坠床,拔管,不良事件。加强身份识别,昏迷,手术的实施,新生儿特殊的患者应使用手腕。

    3.3培训部门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培训的性能,操作方法,设备,并填写检查记录。观察仪器的性能的护士状况良好,没有报警,数据是可靠的工作,一旦报警,检查,如果发现有异常的参数,与医生及时沟通,耐心赢得了最佳抢救时间。护理文件作为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由护士在住院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护理活动和文本数据的其他内容,各种记录,以达到客观,真实,准确,完整,及时,规范。认真学习“记录书写标准”的组织护理人员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护理人员熟悉规范的要求,加强临床专业知识,观察能力,指导下写作能力的训练,在“记录书写标准”,不断提高护理记录质量。

    3.4提供优质的服务单元,干净,安静,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医务人员不谈论病人在床上,以避免噪音。在家访时,要注意换位的宣传,可以让家庭成员都能理解并配合护理工作积极配合。早上好,晚上护理病房,保持病房清洁,空气清新,温度,湿度,物品放入有序,没有多余的物品。护士护理服务,根据病人的自我保健护理的能力和水平,以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查房更加活跃,与患者沟通,发现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护理人员,适时观察危重病人,提高病人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

    参考文献:

第3篇

对我院组建危急重症院前急救体系前后各两个年度的各项工作指标进行分析和比较。

结果:将两组的应诊和转院时间、初步抢救成功率、死亡率、医疗纠纷率、社会满意

度等指标进行比较,P

层医院开展全科医疗院前急救体系,能缩短应诊时间、提高初步抢救成功率、减少患

者死亡率和致残率、降低医疗纠纷事故发生率、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增进医患和谐。

【关键词】全科医疗;复合伤;院前急救;成效;体会

交通运输和建筑业的发展导致复合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全科医学是近十多年来新兴的一门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全科医师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就是对急危重症患者的院前急救和转诊,在复合伤的急救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院自2012年来开展全科医疗并组建院前急救体系,在抢救复合外伤患者工作中收效显著,现将工作方法和管理体会进行分析并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是江苏省农垦总公司直属的副处级国营农场的医疗单位,担负着全场及周边地区数万人的医疗救治和预防保健工作。经省卫生厅逐批培训,现共有全科医师6名,全科护士2名;其中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医师4名,护师1名,护士1名;自2012年开始组建全科医师院前急救体系,负责辖区内及周边地区的各种危急重症患者的院前急救工作。

1.2工作方法 医院成立危急重症院前急救领导组,由业务院长担任组长,医务科长、护士长和主治医师为成员,负责院前急救工作的规章制度的制订和日常工作监管。将全科医师和护士分为两个急救小组,分别由具有全科医师资格的业务院长和主治医师担任小组长,负责医院危急重症院前急救的日常工作。

1.3评价内容 将我院2010~2011年度和2012~2013年度收治和接诊的复合外伤患者分为两个组,比较和分析组建危急重症院前急救体系前后,对复合外伤患者的应诊时间、初步抢救成功率、转院时间、死亡率、医疗纠纷率、社会满意度评分等指标。

1.4 统计处理 统计数据以x±s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组间用t检验,代入SPSS16.0统计软件中进行处理, P

2 结果

将2010~2011年度和2012~2013年度组建院前急救体系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

比较,P

3 讨论

全科医学有别于专科医疗,是近十多年来新兴的一门面向社区和家庭,结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及人文社会学科融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涵盖了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和各类疾病。全科医师利用信息共享关系和相应的网络,使服务对象获得最方便、有效、及时和适当的服务,主要工作任务就是社区健康的系统管理,处理社区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患者的院前急救和转诊等,在复合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和及时转诊等工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大多基层医院缺乏全科医生,急救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严重威胁广大农村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全,易致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发生【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飞跃发展,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中一些意外伤害和创伤所致的复合外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复合伤起病急骤、发展迅速、变化较快、病情复杂、程度严重,常合并多脏器损伤和失血性休克,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院前急救的目的是挽救生命,优先解决危及伤员生命的情况,为转运和后续确定性治疗创造条件,及时正确的院前急救能挽救不少危重伤者的生命【2】。要充分认识到全科医学院前急救在危急重症中的重要性,培养全科医学人才,组建全科医疗急救队伍,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常态化管理。院前急救小组要24小时待命,药品、各种抢救器材要配备齐全、安全到位、行之有效。

院前急救的医务人员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技术操作水平和丰富的急救经验,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富有同情心。特别是要熟练掌握各种急诊急救的操作技术规程,如心肺复苏术、吸痰吸氧术、深静脉穿刺术、清创缝合术、气管切开术、静脉切开术、骨折外固定术,急诊摄片和超声检查,以及呼吸机、多功能监测仪、心电图机和除颤仪等的使用。接到急救通知后,急救小组成员以最快速度到位,迅速诊查病人,评估病情,明确处理要点,作出可行的急救方案,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予及时有效的救治【3】。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处理出血、固定骨折和受伤肢体、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呼吸心跳骤停者立即予以人工心肺复苏术,监测生命体征和神志瞳孔变化,对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等。病情严重者在施行急救措施的同时,积极考虑转院治疗。

综合上述,基层医院开展全科医疗院前急救体系,能缩短处置复合外伤等危急重

症的应诊和转院时间、提高初步抢救成功率、减少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降低医疗纠

纷事故发生率、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增进医患和谐,有着积极而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蔡碧厦.基层医院院前急救常见的医疗问题与处理对策[J].海南医学,2011,22(10):118-119.

第4篇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安全;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46-02

急诊科作为医疗特殊抢救之地,是医院接受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治疗的前沿,采取的急诊医疗护理行为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生命垂危、年龄不一的各种疾病的人群,是护理事故、纠纷的高发区,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抢救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1]。在急诊工作中,如何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强化安全意识,以患者为中心,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是临床护理管理者需要探索的课题。现将急诊科护理安全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报告如下。

1 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1.1 医患关系不和谐。

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和法制观念的增强,公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在就医中,医护人员不经意的一句话或常规护理的不到位是产生护理纠纷的导火索。加上现行的医疗体制正面临新的形势,病人对医院的期望值过高,一旦达到期望要求,就容易发生纠纷。

1.2 护理人员业务技术差

一方面,目前护理人员趋于年轻化,工作年限短,专业技术不很熟练,处理医护问题的综合能力明显不足,有的缺乏对复杂病情的判断能力和预见性,有的缺乏处理特殊事件的应急能力,有的缺乏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能力,但她们实际上都已成为一线工作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在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直接接触病人的时间很长,且工作繁琐、单一、具有重复性,加之人员紧缺,普遍超负荷运转,稍有疏忽就可能发生差错。在一方面,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新诊疗仪器不断问世,使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工作技能跟不上医疗技术发展的节拍。

1.3 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同情心不强。

患者在院内发生意外,很多情况是护理人员上班脱岗,睡班或延误、遗漏治疗、执行医嘱错误、患者病情观察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急诊病人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病人常会发生恐惧心理,家属紧张焦虑,而护理人员由于长期紧张工作,缺乏同情心,不能耐心地听取和回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不能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未及时告知所采取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对病情交代不够清楚或对患者及家属反映的病情不予重视等,服务态度生硬,解释不仔细,容易造成患者及家属的不满,从而激化矛盾,发生冲突。

1.4 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不到位。

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落实是导致急诊护理差错和事故发生率高的重要原因。个别护理人员工作中只求速度,不求质量,当患者多、工作忙时,就私自简化操作规程,表现在执行医嘱、进行各项治疗前不认真进行“三查七对”、交接班不认真、巡视不到位、抢救物品不及时补充、抢救器械不及时消毒等等[2]。

1.5 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

随着公众法律意识的提高,患者用法律来衡量医疗行为和后果的意识不断增强。而急诊医务人员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尽快解除患者的病痛和抢救生命,从而只注重抢救措施、解除患者痛苦以及护理技术措施是否及时到位,往往忽略了相关的临床护理观察记录,“重做轻记”现象比较普遍,为日后的纠纷埋下隐患,如记录时间与实际时间不符、护理文书不规范、对病情变化及采取的护理措施记录不及时等。即使在护理工作中没有失误,但由于护理记录的缺陷,在医疗纠纷处理中也将承担本不应该承担的责任。

2 防范对策

2.1 加强沟通交流,消除纠纷隐患

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护士应根据不同文化的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差异及对治疗的不同反应,用患者及家属易懂的语言与他们进行交谈。对某些素质较差的患者过激的语言和行为,应心平气和的解释,安慰体谅,不能与患者发生正面冲突,以实际行动来感召他们,以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我们的理解和信任。护士在打针、发药、巡视病房时,要多与患者交谈,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要耐心、细致地解释,引导他们认识疾病,使他们明白配合治疗与护理的目的,减少护患矛盾;培养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提高自身修养,提醒护士注意休息的灵活多样性,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来保持护理安全。如补充营养、小憩5 min,听歌曲,活动四肢健身等方法来补充体力,减轻身体的疲劳、使身心放松减轻压力,尽可能使工作变得有趣,把走路当作练腿部肌肉的活动方法,静脉穿刺等操作或健康教育时尽可能采用坐姿,既能拉近护患距离又提高护理安全。

2.2 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做到有爱心、同情心和高度的责任心。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树立自身的职业形象[3]。真正从思想上转变观念,变被动执行医嘱为主动服务。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以增进了解。对于不配合治疗和过于急躁的家属要耐心的解释开导,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每月我们还请部分家属和患者进行座谈,征求患者和家属的意见和建议,还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尽可能地解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以保证我们的工作顺利开展。

2.3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都是长期临床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甚至是用患者的生命和血的教训换来的,每个护理环节都必须遵循操作规程,稍有大意都可铸成大错,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也会给护理人员本人带来终生遗憾。因此,要求每位护理工作者都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慎独精神,认真实施护理计划,严格准确执行医嘱,进行“三查七对”,力求做到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

3 小结

护理安全是反应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证患者得到良好的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法制观念日益增强,因此,防范护理纠纷的发生,急诊科护理人员应当从自身做起,加强护患间的交流沟通。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完善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才能走上规范化管理轨道,保证护理安全,使护理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

参考文献:

[1] 李秀娥,王玉玲,陈 朋.等级责任制专题急救护理体会模式[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54.

第5篇

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广大病患者解除痛苦,再造健康。今天小编给大家为您整理了总务护士年终个人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总务护士年终个人总结范文一:一、加强护士在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1、重点加强对新入院护士、聘用护士、低年资护士的考核,强化她们的学习意识,护理部计划上半年以强化基础护理知识为主,增加考核次数,直至达标。

2、加强专科技能的培训:各科制定出周期内专科理论与技能的培训与考核计划,每年组织考试、考核2~3次,理论考试要有试卷并由护士长组织进行闭卷考试,要求讲究实效,不流于形式,为培养专科护士打下扎实的基础。

3、基本技能考核:属于规范化培训对象的护士,在年内16项基本技能必须全部达标,考核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抽考。

其他层次的护士计划安排操作考试一次,理论考试二次。

4、强化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组织进行一次规章制度的实际考核,理论考试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检查遵章守规的执行情况。

(二)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提高护士的整体素养

1、组织学习医院服务礼仪文化,强化护士的现代护理文化意识,先在护士长层次内进行讨论,达成共识后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提升素养活动,制定训练方案及具体的实施计划。

2、安排全院性的讲座和争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护士社交礼仪及职业服务礼仪。

3、开展护士礼仪竞赛活动,利用“5.12”护士节期间掀起学礼仪、讲素养的活动月,组织寓教寓乐的节日晚会。

二、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

(一)年初举办一期院内护士长管理学习班,主要是更新管理理念、管理技巧及护理服务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当今社会人群对护理的服务需求,新的一年护理工作展望以及护士长感情沟通交流等。

(二)加强护士长目标管理考核,月考评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科室护理质量与护士长考评挂钩等管理指标。

(三)促进护士长间及科室间的学习交流,每季组织护理质量交叉大检查,并召开护士长工作经验交流会,借鉴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三、加强护理质量过程控制,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

(一)继续实行护理质量二级管理体系,尤其是需开发提高护士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要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质管作用,明确各自的质控点,增强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二)建立检查、考评、反馈制度,设立可追溯机制,护理?a href='//xuexila.com/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本I钊敫骺剖壹觳椤⒍酱佟⒖计馈?计婪绞揭韵殖】计阑な考安榭床∪恕⒉榭醇锹肌⑻∫缴?a href='//xuexila.com/fanwen/yijian/' target='_blank'>意见,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三)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书书写,从细节上抓起,加强对每份护理文书采取质控员~护士长~护理部的三级考评制度,定期进行护理记录缺陷分析与改进,增加出院病历的缺陷扣分权重,强调不合格的护理文书不归档。年终护理文书评比评出集体第一、二、三名。

(四)加强护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1、继续加强护理安全三级监控管理,科室和护理部每月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查摆及做好护理差错缺陷、护理投诉的归因分析,多从自身及科室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发生的原因,应吸取的教训,提出防范与改进措施。

对同样问题反复出现的科室及个人,追究护士长管理及个人的有关责任。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强调二次核对的执行到位,加强对护生的管理,明确带教老师的安全管理责任,杜绝严重差错及事故的发生。

3、强化护士长对科室硬件设施的常规检查意识,平时加强对性能及安全性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持设备的完好。

总务护士年终个人总结范文二:2014年护理部紧紧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的宗旨,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改进服务流程,改善住院环境,把追求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放在第一位,加强护理质量控制,加大护理监督力度,重视护理骨干的培养,优化护理队伍,强化三基三严训练,以争创三级综合医院为主题,狠抓业务管理,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年来,在院领导的正确指导关心支持下,在各科室的密切配合下,圆满完成各项工作,现将全年护理工作做如下总结:

1.为保证护理质量安全,确保核心制度落实,根据医院质量考核要求,护理质控组对各护理单元每月一次进行质量考核,全年共检查、考核科室护理质量11次,不定期督导100余次,对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提出整改措施。

组织护士长例会11次,组织护士长夜查房及节假日查房共计20余次。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督促科室及时整改,护理部反馈性检查时,存在的问题取得较理想的改进。加强病房管理,认真落实基础护理、疾病护理常规和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基础护理合格率达90%以上,特、一级护理合格率达90%以上,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合格率达100%,消毒隔离、无菌技术合格率达100%,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达90%以上。每月对临床科室发放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全年累计共发1306份,满意度达94%,优质护理试点病房满意度达97%。在加强业务技术基础上,为强化创三级医院意识、汇报评审工作进展情况,院领导组织各职能科室负责人召开14次汇报会议。

2.为强化各层专科护士的业务技能,组织护士长及护士外出培训11次,共计20余人次。

为提高长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护理部分别在7月和11月派护士长到银川、西安大型医院进行“新医改下的医院管理”和“护士长的领导能力”培训班,学习参观他们医院的先进管理理念,确立其在科室质量管理中的关键作用。按照分级管理要求,经院领导研究决定,调整狄雁鸿为门诊部的护士长,姜丽萍为手麻科工作负责人。

3.制定《阿拉善中心医院2014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实施方案》,并将优质护理试点病房扩展到内三科、外三科,试点病房的覆盖率由以前的40%提高到60%。

在试点病房提供多项便民服务措施,如:为妇产科、儿科病人提供尿布架;在各护理单元病房卫生间安装防滑扶手、应急呼救系统;试点病房制定科室护理服务指南,设立便民服务盒;病房配置夏凉被、小暖壶,并为患者提供病号服;在病区放置安全警示标识,以警示患者提高防范意识;医院大型体检活动中,安排护士为体检者提供导诊服务;为加强护理文化建设,给科室统一订阅现代护理报;根据病人需求,护士为患者提供合理地生活护理;护理部外派护士长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相关培训,不断更新新知识、新技术,并增加试点病房护理人员配置等等。加强住院病人安全管理,逐步实现护理工作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

4.有计划、有组织地落实护理人员三基培训及专科技能培训。

护理部组织护理业务查房4次,护理教学查房7次,护理行政查房13次。完成全院护士“三基”理论考试2次,合格率92%;完成轮岗护士17项常用护理操作技术(吸氧、静脉输液、无菌操作等)的培训和考核,培训率100%,合格率98%。组织院前急救、心肺复苏、电动洗胃等专科技术培训3次,组织参与应急演练2次。根据医院业务发展规划,从实用、节省的角度有目的,有培训方向地派出进修学习,力争学而有用、学而能用。

5.丰富医院文化建设,举行以“热爱事业、热爱生活、崇尚荣誉、争创三级”为主题的“5.12”国际护士节系列活动,开展护理理论知识竞赛,评选出内三科和外一科为“优秀护士站”荣誉称号,增加了全体护士的团队意识和凝聚力,丰富医院文化建设。

6.加强和规范实习生带教管理,年内接受实习护生29人。

各科室在带教上应突出“教”的特点,指定有较强工作能力的护师以上人员带教,并积极开展教学查房、授课等活动,督促其参加院内业务学习活动及医院各项活动,做好实习生考核,为医院今后的科教活动打下基础。

7.随着2014年医院搬迁至新址,床位数的扩增,按照分级护理管理的要求,为满足临床护理工作人员的需求,于9月底公开招聘合同制护士20名,其中大学本科生3名、大专生11名、中专生6名。

经过岗前培训、体检、考核,现已全部安排到临床工作。

8.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实施细则要求,制定《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分册》,并修订完善《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护士长工作手册》、《护理质量考核手册》、疾病护理常规等,下发临床各科室并组织相关人员培训学习。

9.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原因分析及改进。

(1)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团队协作能力需要提高。由于病房护士中低年资人员的比例增加,年轻护士工作能力和主动服务的意识需努力培养。

(2)进一步拓展优质护理试点病房覆盖率,采取更加人性化服务和改进举措,提高服务质量。

(3)护患沟通能力较薄弱,护理核心制度的落实与执行尚有不到位之处,需要进一步落实,护士长需加大督查力度,并鼓励主动上报不良事件,杜绝安全隐患。

(4)组织全院护士进行业务技能、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强化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理念。

(5)护理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有待更新,继续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学习,转变全体工作人员的服务理念,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

(6)随着医院的不断扩展,病房床位增加,护理人员缺乏,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务护士年终个人总结范文三:岁末年初,回顾重症医学科病房起步的这五个月当中,在院领导的关心,护理部及科主任指导,及全体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之下,ICU的护理工作顺利展开,初见成效,并借三甲医院评审契机,更上新台阶。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善病房设施,加强病房管理:

ICU是危重病人进行抢救和严密监测的场所,要求病房环境合理、简洁、方便,利于观察和抢救,病房的抢救设施齐全,在院领导的支持下,筹建ICU病房并完善了各项设施和仪器。共备1台呼吸机,1台除颤仪,5台心电监护仪,6台注射泵,5台输液泵等各种医疗用品。

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完善的设施离不开有效的管理,这一年中相继制定了ICU相关制度:重症医学科工作制度,重症医学科入室管理制度,业务学习制度、三基考核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制度、护理查房制度,护理质量考核制度,贵重仪器管理制度、贵重药品管理制度、病房消毒隔离制度等。做到理论基础定期巩固更新、三基培训时时训练、物品定点定位放置、固定仪器、药品、物资管理人员,责任到人。有效的病房管理保证了ICU的日常工作。我科的医务人员平均年龄低,资历浅,且大多数缺乏ICU专科经验,因此在建科初期我科制订了严格周密、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及诊疗护理常规, 同时定期督查执行情况,保证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从而使ICU秩序井然,忙而不乱。

三、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加强自身建设:

由于ICU的工作性质及严格要求,医生护士始终处于病人治疗及观察的第一线.因此, ICU医务人员的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ICU的护理工作质量。ICU护士的培训工作是我科工作之重点,在后续教育中采取了在职培训,外出进修,自学与考核相结合等办法。每周开展业务学习,每月技术操作培训,开展护理查房。结合临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开展例会,讨论学习,使工作流程常规化。今年输送二名护士分别到上级医院ICU学习、进修,取得ICU岗位证书。鼓励全科护理人员均参加了护理专科或本科的在职教育。一年的培训使得ICU全体医务人员能基本胜任日常工作。

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初显:

五个月来,我科收治病人40余例,成功抢救了包括蛇伤致呼吸停止、产后DIC、肺部感染致呼吸道阻塞等病人,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年来的护理工作由于院领导和医务科、护理部主任的重视、大力支持和帮助,内强管理,外塑形象,在医疗、护理质量、职业道德建设上取得一定成绩。

回顾工作既有成绩更有不足。今后应在行政管理提高效率、业务工作精益求精两方面苦下功夫,争创更好的成绩,为我院贯彻精神,推动工作全面发展发挥应有的贡献。望院领导在ICU院内、院外培训方面继续给予关心和支持,使我们不断提高ICU护理队伍整体素质,保障医疗安全。

总务护士年终个人总结的人还看了:

1.护士年终总结范文大全

2.护士个人总结范文大全

3.护理个人工作总结

4.2016年年度医院护士个人总结6篇

5.护士年度个人总结范文3篇

6.护士个人综述总结范文3篇

7.2015护士年终工作总结范文3篇

8.护士个人总结范文简短3篇

第6篇

1.1患者因素

急诊科重症患者多,发病急骤、病情复杂且凶险,患者及家属常常无思想准备,心情焦急,对医护人员的期望值高;患者在急诊科治疗时间短,护士与患者接触时间少、不能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急诊科的医生和护士都重视对患者的急救处理,无暇顾及患者及其陪伴的焦虑心情;急诊患者多时医护人员往往按预检分诊次序进行急救,而患者及家属认为自己的病情最重应立即得到护士的关注和急救,由于急诊工作的特点往往不能满足病情稍轻的患者要求;有的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不礼貌、不理解、不合作。这些都导致护患关系紧张,容易引发护患纠纷。

1.2环境因素

急诊科是一个特殊的地方,环境较普通科室复杂,酗酒、斗殴、中毒、吸毒、交通事故等导致的患者非常多见。由于24h全天候开放,工作环境嘈杂,来自患者的声、急救电话铃声、监护仪及呼吸机报警声和频繁的人员流动等的噪音不断。复杂的环境、特殊的服务对象可能对护_十=的人身安全造成伤害或威胁,导致护士工作时分心、缩手缩脚等护理不安全现象的发生。

1.3管理因素

管理机制不够完善,要求不严,履行管理者的职责不认真,护理质量、岗位责任把关不严和急诊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不够等都是急诊护理不安全因素。

1.4人员因素

护上质量是影响急诊护理安全的首要因素],如急诊护理人员配备不合理、法律责任不强、护理队伍业务素质不强。由于医院业务的发展,没有严格按照急诊护士的准入制度配备急诊护士,具体表现在急诊护士年轻化,护理技术大多局限,专业知识不全面,应急和应变能力不强,考虑问题欠全面,与护理专业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的学习不够,缺乏常规的法律知识,护士的法律责任不清楚,护理记录不规范、不全面。

2防范对策

2.1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急诊护理_T作要求护士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应急能力及精良的急救技能。以很好的完成急诊护理工作,遇到急危重症病例能应付自如、有条不紊、配合默契;以工作满2年以上的经过多个科室轮转的护士为宜,她们思维敏捷、体力充沛、动作轻快。我科与护理部协商,在医院内挑选整体素质好、有奉献精神、勤学肯干、专业技术强的护士到急诊科工作。我科护理人员平均年龄在27岁左右,均能熟练掌握急诊急救技术,紧密配合医生的急诊急救,医生和患者均反映良好。根据急诊科的特点,安排中夜班双人值班,以应付紧急情况。保证每日白班中有主管护师、护师、护士,以老带新,以期共同提高。

2.2加强继续教育。提高护士整体素质

急诊医学具有多学科性,在临床思维和护理技术方面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医疗仪器的不断更新,医护技术水平需要不断提高,使急诊护理人员必须重视岗后的继续教育。科内实行人手一本《急救护理学》,通过自学和集体学习以不断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加强急救技能的训练及应急预案的演练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达到人人会使用洗胃机、心电图机、除颤仪、呼吸机和心电监护仪。对新进的仪器设备,护士长应组织护士集中操作培训,逐一考核.达到人人能熟练使用,对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能够正确识别并处理,以提高抢救的迅速性和及时性。目前全体急诊护理人员均能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常见心电图异常波的识别、各种急救仪器的使用和保养,设备完好率保持100。护士还应注重学习社会、心理、伦理、人文等多方面的知识,提高人文素养有助于提高与病人的沟通能力。以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灵活的沟通方式、高质量的护理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2.3强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护理安全因素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保证,如何消除护理安全隐患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护理人员和护理管理者面前的课题。建立建全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建立护理操作中的告知制度、抢救流程。护士从仪表、语言行为、操作、物品、记录做到整体规范,减少护理漏洞,保证护理安全l_3]。科内成立质控小组,定期不定期检查,定期或现场召开会议,发现问题,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以便及时纠正。合理制订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对工作有成效以精神奖励为主,对检查中发现护士违纪、违规现象,应视其情节轻重作出相应的处罚。

第7篇

2010年,根据《吉林省卫生厅关于转发卫生部〈2009年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医院总结第一轮对口支援工作的经验,建立健全有关制度,重新完善并制定了《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和《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管理制度》,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拉开了第二轮对口支援工作的序幕。同时,为了加强领导和管理,设立了对口支援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以推动受援医院发展、造福当地群众为宗旨,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全院职工的积极性,针对受援医院的需求选派人员,提高受援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1.领导重视,调动其积极性

自开展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以来,以院长为首的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此项工作。2010年,医院制定了《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和《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管理制度》,成立了对口支援领导小组,院长亲自出任组长。从加强认识、优先晋升、福利待遇等方面入手,充分调动支援积极性,在医务、护理、管理等各个领域中筛选了业务水平高、能力强的业务骨干派驻到受援医院。对口支援领导小组还定期到受援医院慰问支援人员,致以他们关心和鼓励。由于制度化的管理及领导的重视,支援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支援工作的成效也日趋显著。近三年来,医院以每6个月为一批次,共派驻5批支援小组,共计56人次,皆为医院各个领域的业务骨干,其中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15人次,副护士长以上职务人员9人次,行政职能部门副科级以上人员9人次。

2.技术支援,重在人才培养

在帮助受援医院提高基本诊疗服务水平的同时,积极开展适合受援医院的新技术、新项目,使其跟上医疗技术发展的步伐,为当地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派驻专家定期为受援医院开展讲座培训、手术示教、教学查房,不断拓展受援医院人员的视野和思路。据统计,共为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中心医院、汪清县医院、珲春市医院举办各类讲座50余场次、手术示教30余次、教学查房330余次,为受援医院人员开展业务培训860余人次。对受援医院派驻专家的同时,通过各种方式为受援医院培训人才,近三年免费接收受援医院医、护、管人员进修共计35人次。

3.综合管理,促进整体发展

医院对口支援领导小组十分注重与受援医院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根据受援医院基础条件和发展需要,与受援医院协商制定具体支援方案,明确支援目标、任务、主要措施等,并认真落实。

(1)帮助受援医院加强医院管理。根据各受援医院在管理上的不同支援要求,医院分别派出有关科室负责人帮助受援医院健全规章制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如帮助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中心医院建立并完善各项护理规章制度、规范、标准,其中建立新规章制度30项;根据《吉林省二级综合医院等级评价标准》,结合汪清县医院医务科医疗行政管理工作特点,提出相应建议,指导工作,使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帮助珲春市医院人事科业务范围从传统的工资、职称工作,增加了岗前培训、继续教育、合同制人员管理等工作。

(2)帮助受援医院加强科室建设。针对受援医院部分科室发展滞后,一些关键的诊疗技术不能开展,满足不了当地患者需求的情况,医院有关专业骨干到受援医院,通过示范带教、人才培训等方式实施支援。如在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中心医院建立了ICU病房,并开展新技术新业务10余项;在珲春市医院建立了重症医学科、血液透析室、疼痛科等3个新科室,并开展新技术新业务10余项;在汪清县医院通过支援人员全方位、多角度的整体扶持,顺利通过了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评审。同时,不断探索更加有效、更加稳固的学科建设模式。

存在的问题

1.需求存在差异

根据功能定位,我国县级医院主要开展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以及疑难疾病接治转诊。而根据现行政策,派驻到受援医院的医生大多为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经验丰富的专科医生,其专业性、知识结构、专业技能与基层县级医院的工作需要不甚匹配。同时,由于受到实际条件的限制,无法开展专科性较强疾病的诊治和手术,支援医生感到心有余力不足,也挫伤了支援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支援成本的负担

按照现行相关文件精神和实际开展情况,支援医院不仅要承担支援人员的工资、奖金、补贴及其他各项福利的支出,同时还要免去受援医院进修人员的相关进修费用。随着对口支援工作的不断深入,对口支援成本必定急剧增加,势必影响城市医院支援的积极性。

思考与建议

1.提高支援医生的全科意识

建议为对口支援医务人员制定并配发县级卫生服务指南、对口支援管理办法、县级医院药品目录等,为对口支援社区的临床医生进行全科医学培训,使其更加了解县级卫生服务,提高服务能力。

2.建立合理的成本核算和补偿机制

第8篇

[关键词] 循证护理;ICU护理风险;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3(c)-122-01

随着医疗护理专业的发展、新型医疗设备的诞生和医院管理体制的改进,本院ICU运用危重症医学理论、现代化监测与治疗仪器,在封闭式管理经验(在人力、物力和技术上给予最佳保障),以及对危重症患者进行生理功能监测、高级生命支持、防止并发症、促进和加快患者的康复及运用循证医学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基础上,系统地搜寻、评估和应用当前研究的医学方法,并推广到临床实践中。规范试验与实践以及评价指标,在管理者面临的实践中变革,在实践中寻找问题,评价其项目结果并作出研究结论,弥补了理论和实践的空缺,实现了目标管理。

1 ICU护理质量与管理方法

引入ISO 9000国际质量认证体系,建立管理与技术“二合一”。在ICU护理质量及服务创新态势中,加强人文关怀,并更新服务理念,使护理人员既知法守法,又能在发生医疗纠纷时维护医院和ICU自身的合法权益,将风险的损失降低到最低(包括对专业基础技能培训、各种急救、专科危重病患者的监测及护理评估能力、各种仪器的使用及管理、常用抢救药物的掌握、沟通技能等)。现代ICU科学管理特别强调权限性管理,并需要一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熟悉业务、能胜任本职工作的主力军,“ICU护理质量”是医院有效开展医务工作的重要环节,“向管理要质量”是医院发展的一贯追求。

1.1 护理管理到位

规章制度落实到位,首先进行患者评估,督促检查以层次管理,工作中有弹性排班,连续监测和记录行动中的关键效应的全过程,并通过协作、变革、实践、反思的动态循环来发展专业理论,提高护理质量[1]。

1.2 目标管理系统的建立原则

组织管理制度健全。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提高护士的知识培训,改革文件书写形式,加强多学科合作,规范、不断修改及对护理终末质量进行动态监测[2]。明确职责实施有效的营养管理、营养支持,保护危重患者的细胞和脏器功能。在积极的动态循环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主动、客观地分析评价如,ICU患者由于病情复杂且危重,其心理方面有许多特殊反应,首先应做好恰当的心理评定,其次分析引起每个患者心理反应的主要因素,从而选择适宜的对策[3]。改善护士工作条件,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促进护理事业快速发展,明确大家应担负的责任,随着我国法制建设不断推进,作为一个管理者必须要求大家运用法律、法规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从而大大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建立一套营养护理会诊、营养护理监测、营养护理查房、评估营养护理程序导向,贯穿整个护理程序。对危重患者,制定科学的营养支持护理方案,并组织学习、交流营养护理培训及质量检查标准化,使ICU管理工作全面实施。

2 讨论

ICU采用封闭式管理和人性化的护理理念,即在没有陪护的监督下,能够自律、一丝不苟、忠于职守、救死扶伤与现代护理实践观、价值观并用。运用科学知识,不断总结和开拓进取,培养清晰敏锐的思维、细致的观察能力、应急应变能力、能够用最短的时间做出最佳的护理方案,对清醒患者讲解重症监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要求护士能在沟通中获得信息,有预见性地发现问题,及时地安排与家属会面,使患者减轻心理负担,配合治疗。现代护理要求护士要不断地加强学习,追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更好地为ICU患者服务,提高护理质量。在ICU护理风险管理中,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法制的逐渐完善,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拓宽了管理者的思路。全科护理人员拥有扎实、全面的专业基础及周边相关知识,并将其加以拓展,对本院护理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4]。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笔者应用循证护理降低了ICU护理风险,带动了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同时也带动了护理理念、护理技术和护理人员职业行为的重大变革。加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工作,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践等,建立文件化、系统化、科学化、法制法建设,激励创新护理管理机制,促进护理管理工作迈向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白书忠.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53-155.

[2]单小红.二级医院综合ICU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0):94.

[3]马继红.善于建立医院重症监护技术协作实践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实用护理杂志,2003,19(5):21-55.

第9篇

[关键词] “1+3”质量管理模式;压疮;高危病人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33-0114-04

[Abstract] Objective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using "1+3" quality management model for prevention of pressure sores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Methods In prevention of pressure ulcer, we use "1+3" quality management mode: finding a bedsore patient, establishing a set of effective processes, and then, sharing with other stuff for avoiding recurrence. Hospital bedsore prevention management group was established. Five high risk departments, such as ICU, radiotherapy and est., were set up as key departments for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Results After self pressure sore prevention program implemented in the whole hospital from January of 2011 to June of 2011, bedsore rate in high risk patients, bedsore prevention management implantation defects rate, bedsore standard treatment defects rate, and link defects rate were decreased to 1.6%, 2.7% and 21%, separately. Conclusion Therefore, we should promptly find its reason and propose prevention scheme and optimize it by using the "1+3"quality management mode when we met a new bedsore case in hospital. From that, we can actively create safe medical environment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ressure ulcers for patients in hospital.

[Key words] "1+3" Quality management model; Pressure sores; High risk patients

压疮是因身体局部组织持续受压出现血液循环受阻,导致长期缺血、缺氧、缺乏营养以至皮肤失去应有的功能,从而出现组织破损和坏死[1]。压疮不仅是昏迷、瘫痪、年老体弱、长期卧床及重危患者比较多见的并发症之一,而且向来是我们临床护理工作中十分棘手的一个难题[2]。研究发现[3],有些医院压疮的发生率达3%~7%,一旦压疮发生,患者痛苦增加,住院时间被迫延长,甚至还会发生由压疮导致的皮肤感染,进而出现败血症,严重时还会有生命危险[4]。对于压疮的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到医院整体的护理水平,也是衡量护理质量的标准之一[5]。因此,我院在2010年就试探性地在预防患者压疮的过程中使用“1+3”质量管理模式:经过实践发现,在出现一个问题时,我们做的不应该是寻找表面的解决办法,而是应该探讨其根本原因,并针对这个根本原因制定出一套能够使用在该问题上的流程或制度、并且进一步与其他人分享,如果下一次再发生这种问题,便可以快速有效地进行解决,甚至从根本上杜绝类似问题的产生。经过应用实践发现,该方法在防范住院患者发生压疮的问题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6月在我院住院并上报到护理部的压疮高危患者186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01例,女85例,平均年龄(74.24±8.41)岁。将实施“1+3”管理模式前(2010年1~6月)上报到护理部压疮高危患者178例作为对照组,男104例,女74例,平均年龄(71.11±11.31)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发现一个问题 2010年1~6月全院共上报护理部压疮高危人群178例,发生难免压疮12例,针对上报的压疮高危人群和难免压疮,护理部不定期跟踪检查压疮预防管理和压疮诊疗规范的落实情况,将每一次压疮事件当做是一个问题,并且针对该问题,改进护理质量。

1.2.2 寻找问题发生的原因 在2010年7月由存在压疮发生高风险科室的护士长、首席护士、高年资护师组成的住院患者压疮防范管理小组正式成立。通过应用六西格玛理论工具及“1+3”管理模式,分析问题产生过程中涉及的环境、材料、方法、人员以及仪器等因素,最终的问题解决方案由组员集体讨论产生,压疮高危人群主要分布在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急诊ICU等科室,难免压疮主要分布在重症医学科、放疗科、干部病房。而难免压疮占高危人群比例以放疗科、血液内科、重症医学科最高。神经外科、神经内科、肿瘤内科最低,说明这三个科室压疮预防管理措施落实最好,而重症医学科、放疗科需要做重点改进。

着重对12例难免压疮事件利用鱼骨图罗列出所有可能引起压疮的原因进行分析。见图1。从以上鱼骨图中可以得出,影响并导致压疮发生的可能原因有护士临床经验、科内监控力量不足、对压疮诊治相关知识培训不够等10余项。具体缺陷环节和主要问题如表1。

1.2.3 完善一套制度和流程 ①建立压疮缺陷原因整改制度 针对Braden评分标准不够统一:制定Braden评分细则下发临床。在平时的压疮预防管理跟踪指导中,按照评分细则进行现场指导,随时解决各科室评估环节遇到的实际问题。针对压疮的重点评估环节不熟悉:由各科护士长根据专科疾病的特点规定各科重点评估环节和频次。科内组织学习压疮评估和防范制度,对护士制度掌握情况和措施落实情况定期考核评价。针对压疮诊治相关知识不熟悉:可通过伤口护理“工作坊”的形式对压疮管理小组进行培训,通过压疮模型进行现场模拟教学,提高护士的压疮防治操作技能。通过患者安全目标认证的宣传和推进,提高全体护士对压疮预防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积极配合认证推进工作。②建立压疮高危人群上报、难免压疮报告、警讯事件报告制度 Braden 评分≤12 分,存在压疮高危患者,启动该科内的护理预警,针对压疮的高危患者,每个小组的首席护士以及其他的每一个护士做好交接班工作,在针对高危患者安全问题上,由主管医生在查房时宣教。此外在监控方面由首席护士、护士长以及压疮管理小组三级负责。压疮的护理效果的评估以及改进工作、宣教高危患者的安全、护理措施的实施以及评估压疮危险因子等方面的工作由首席护士负责。此外,随机复查核对压疮危险因子评估表,随时督查防范护理措施的实施以及对护理措施的指导等工作由护士长负责。对压疮事件进行统计并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以便于改进压疮护理、对全院压疮事件进行监控以及对培训压疮防范知识的方法定期改进等工作由压疮管理小组负责。③建立压疮管理流程 新入院患者(转入患者或手术时间 >4 h 的患者)护士认真对其全身皮肤进行全面检查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皮肤完好做好记录,若Braden 评分≤12 分做好记录,24 h内网上填写《压疮高危人群评估上报表》,发现压疮班内口头上报护士长做好压疮登记,填写《难免压疮上报表》或《带入压疮上报表》,如院内发生的非难免压疮,24 h内网上填写《警讯事件报告单》,建立《压疮护理单》、翻身卡,由首席护士定期填写皮肤情况、治疗护理措施及转归情况,与病历一同归档保存。

1.2.4 分享一批人 ①防压疮方案的试点 针对以上流程以及制度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检验,首先将重症监护室以及放疗科等5个压疮发生较多的高风险科室作为试点。a.护士客观评估患者皮肤情况,医护人员对危险等级评分≤12分的压疮高危患者要引起高度重视,必须非常严格地执行床头交接班制度。b.积极有效预防压疮发生,以预见性的护理意识,实事求是地对发生压疮的潜在危险进行评估上报。c.对于带入、院内发生及压疮高危患者并符合申报难免压疮条件的,动态观察、记录患者的皮肤情况,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制止压疮的发生。d.将拥有压疮护理经验的众多临床护理骨干组建成压疮监控小组,其主要工作就是解决全院在压疮防治中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提供新的压疮防治信息,从而有效地达到预防患者压疮发生的效果。此外其工作还包括对改进方案的过程和执行方案效率的核查。②防压疮护理方案的推广 经过实践发现,5个高风险科室实施防压疮方案6个月后,与实施前相比有着显著的效果,压疮发生率下降近70%,说明防压疮方案提高了压疮的管理质量,可用于全院推广。于是在全院中层干部会议上,将此方案作为最佳实践案例进行分享介绍,从2011年1月开始,全院各科室开始实施“1+3”质量管理模式预防压疮发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高危人群压疮发生率、压疮预防管理措施缺陷率、压疮诊疗规范缺陷率、环节缺陷率。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P

2 结果

对两组压疮各种不同方面的率进行比较,在观察组中压疮发生率1.6%(3/186),高危人群压疮预防管理措施缺陷率2.7%(5/186)、压疮诊疗规范缺陷率3.8%(7/186)、环节缺陷率21.0%(39/186);而对照组中压疮发生率6.7%(12/178),高危人群压疮预防管理措施缺陷率9.6%(17/178)、压疮诊疗规范缺陷率11.2%(20/178)、环节缺陷率33.1%(59/178),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 完善的制度和流程是防范压疮的基石

由于“1+3”质量管理模式本身就是完善的管理系统以及管理方法,能够保证研究和循证推进。根据国外研究[6], 普通医院压疮的发生率为3%~7%,部分医院高达13%。这不仅表明完全防止压疮的发生目前来说还不现实,但通过规范化的护理,加上科学的管理模式,可以使压疮的发生率大大降低[7]。压疮是临床比较多见的并发症,目前大约有20%受到压疮困扰长期需照顾的患者[8]。压疮是一种慢性创面,虽然创口不大,但是大量的皮下肌肉组织已经坏死,从而形成所谓的坏苹果效应,往往这种伤口长期存在,不易愈合,容易引起各种感染[9]。压疮目前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是都起不到显著的效果。因此,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患者压疮的发生显得格外重要,也是目前各临床科室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10]。长期以来,国内认为加强护理管理是预防压疮的重点,要求重视基础护理,而国外护理则将预防压疮关键的第一步认为是积极评估患者情况。并且认为有些压疮能加以预防,若入院判定已有不可逆损伤的局部组织时,24~48 h就会有压疮发生[11]。因此,建立相应的压疮风险评估报告制度可以为全体护士建立起风险管理意识,并将这种意识应用到平时的日常护理工作中,病人发生压疮的危险度可以通过Braden评分法来预测,其结果不仅准确而且客观,并且针对发生压疮的风险可以做到主动的识别以及评估,这样就可以尽早地预防或治疗高危病人并且针对不一样的分值采取不一样的护理措施。通过修改压疮管理制度及流程,使科室护理人员对压疮的管理流程、责任及上报程序相当明确,增加他们的责任意识,加强对压疮风险的评估和交接班的责任感,提高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汇报的能力。因此,加强医院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至关重要[12]。

3.2 防范压疮的关键是凝聚全员力量

群策群力等全体决策是“1+3”质量管理模式的核心,无论在原因分析上,还是在完善与改进方案中,都能够将个人与集体的参与积极性发挥出来。全院推广压疮预防三级监控网络和防压疮方案,这再一次强化了每个人的集体责任感。无论是在床头提示卡还是挂翻身卡都时时刻刻地提醒医护人员,不仅要遵守床头交接班制度,还要重视压疮防范工作,客观实际地对压疮发生的潜在危险加以评估上报,对压疮现存的护理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并组织落实,让患者及其家属积极主动地参与防范压疮的工作。

3.3防范压疮的保障是要增强安全意识

在全球任何国家都重视患者安全问题[13]。因此,我院多次组织全体医护人员学习防压疮的针对性管理方案,同时监督落实方案,建立以“预防”为核心的管理意识, 这使全院人员都提高了警惕。此外和谐的就医环境、患者及其家属预防意识的强化以及防压疮告知书的宣教等都极大地降低了发生压疮的概率。

3.4 防压疮的有力保证是动态管理

处理与预防压疮的第一线人员是护士,所以压疮的现患率以及发生率等与护士的素质水平有着密切关系[14-15]。通过对压疮管理制度、流程持续改进,能够增加护理人员主动管理的责任意识和压疮风险的预测能力,通过对患者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数据化评估,能及时识别压疮发生的高危患者[16]。患者的动态管理是通过应用针对每个人的压疮评估表来实现的,这张表是防治压疮的依据。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动态观察压疮,追踪压疮护理措施的落实与效果评价,及时总结实践经验,使压疮的护理管理更具有计划性和系统性,环环紧扣,层层落实,重复循环,促进了管理效能的迅速提高。

[参考文献]

[1] 舒红文,周川芬,严仁华. Braden量表评估准确性对压疮风险预警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13,11(2):355-356.

[2] 黄建萍,朱晓庆. 晚期肿瘤带入压疮的评估与护理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3):311-312.

[3] 周楠,黄v香. 我国手术中压疮护理研究进展[J]. 护理学杂志,2011,26(12):95-97.

[4] 万雁雁,于兰贞. 医院护理档案的建立与管理[J]. 护理研究,2011,5(5):1301-1302.

[5] 吕霞. 三级监控模式在压疮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3):1175-1177.

[6] 邬丽满. 全程安全管理在老年内科住院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8(11):1003-1004.

[7] 杨健,寿棘. 压疮护理小组管理模式在医院老年内科的应用研究[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6):656-657.

[8] 翟海龙. 对于压疮认识的几点辨析[J]. 中华护理杂志,2011,46(4):411-412.

[9] 陈肖玲,谢雪霞,吴彩玉,等. 自行研发封闭式负压引流装置在严重压疮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2, 18(6):21-22.

[10] 邱静. 压疮督查小组在防治外科手术患者压疮中的作用[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 (15):106-107.

[11] 计琴,夏莹,沈国文. 程序管理在预防难免性压疮中的作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3):83-85.

[12] 栾玉杰,刘芙蓉. 三级责任护理管理制度临床效果评价[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7):87-88.

[13] 冯珊,宋国菊. 难免性压疮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5):418-420.

[14] 胡美华,孟琳. 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手术室相关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4):1332-1333.

[15] 王晓鸿. 晚期肿瘤患者难免压疮的护理[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1):83-84.

第10篇

【关键词】 儿科护士长;儿科护理管理;护士长职责;管理责任;工作应用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25-02

1 护士长在实际工作中的管理责任

1.1 护士长是医院基础护理活动的直接责任人 护士长是医院的重要管理者,同时又是医院任务的重要执行者。护士长不仅要负责护理相关的管理工作,还要从事病人的护理、重症病人的抢救等一切临床护理工作,并能对科室的业务、工作流程、专科特点做到心中有数。

1.2 护士长是医生和病人之间的桥梁 护士长是医院环节质量控制的中坚力量,是基础的管理者,护士长应与护理部和科室主任保持团结协作的关系,要注意遵照领导的计划和指示开展工作,主动向上级汇报科室护理人员的思想动态、学习和工作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调整好医护关系,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做好科室工作。护士与病人直接打交道,代表了医院的形象。而护士长作为护理队伍的执行者和领导者,必须要有一个完美的形象,在工作中表现出一个管理者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处处起带头作用。另一方面,对护士的呼声要认真听取,对合理的建议要积极向上级反映,尽量满足护士的整体利益,关心、理解每一个护士,以诚相待。

1.3 护士长影响着管理决策的实施,影响着医院目标的最终实现 护士长是护理管理的直接指挥者和组织者,是医院基层的负责人,医院护理指挥系统的计划决策均要通过护士长带领护士去贯彻实施,护士长工作在护理管理的最前沿,是科室护理工作的具体领导者和指挥者,科室护理质量的高低与护士长本身的素质和管理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护士长要团结在护理部周围,对护理部下达的各项任务,应结合科室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落实,并及时反馈科室和病人的要求。

2 护士长的工作方法及对自身素质要求

2.1 作风民主,宽宏待人 护士长要广泛听取医护人员的意见,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让护士参与病房管理,以增强她们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不怕她们工作和生活中有缺点和错误,护士长的作风民主、宽宏待人,能使下属护士产生安全感,计大家在工作中都能心情舒畅,这有利于团结互助,增加团队的凝聚力。

2.2 严于律己、发扬无私奉献精神 护士长是护士的代言人,既是护士,也是一名护士管理者。作为一个护理管理者,首先要具备护理工作领导者的内在气质、要热爱护理工作,一切要忠实于患者的利益,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敬业奉献精神,对待患者一视同仁,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重、严于律己,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在日常工作中,成为护士的榜样。

2.3 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知识的日益更新,护士长如果只凭经验工作,纠缠于日常的琐碎事务中,将落后于时代。当今形势下,护理工作要求事业型与管理型融于一体。对于理论知识、专科护理、操作技能都应该是科室的佼佼者。遇到紧急情况能果断处理,不论在理论和操作等方面都是护士可依赖和信任的。护士长更要加强专业基础技能培训、具备牢固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技能、不断向知识的深度、广度挖掘,善于吸取新知识、新经验,才能肩负起指导科室护理工作的重任,提高科室护士的整体素质,提高护理质量。

2.4 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提升护士品质 护士长是临床质量管理的参与者又是具体实施者,应明确传达上级的管理要求、标准,及时传达护理部的管理精神,让护士们了解护士长对待上级要求的态度、工作方式及对待检查的态度,以及管理上对她们的希望,要求达到的目的。给予每位护士明确的任务,个人在检查中应负的责任,对她们的处罚、奖励等管理理念。并与护士们达成共识,全员参与。让她们参与制订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明确目标和标准,完成上级检查的要求,自觉实践“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护理行为准则、质量标准。

3 护士长在管理中的行为准则

3.1 胸怀坦荡,敢于管理 护士长要不怕得罪人,对不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违反操作常规的人和事应毫不留情地进行批评教育,使之改正,决不视而不见。

3.2 善于管理一个病区护理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护士长管理水平的高低 管理的目的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措施使其得到优质服务。因此,对于护理规章制度,护士长应该是执行的模范,凡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应先做到。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收集和反馈信息,修正与完善制度中的某些薄弱环节,从而不断推进护理工作的开展。

3.3 善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作为基层的管理者,护士长要全面关心护士的工作、学习、生活、健康,让护士与自己在一起工作时,感到轻松、愉快、自然,尽自己最大努力协调解决护士工作中、生活中的困难。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在成就企业价值的同时,充分实现护士的人生价值。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图,善于做思想工作,抓住对方心理,即使批评对方也能接受,达到预期的效果;善于交往,能够与各种不同意见的人沟通思想,具有敏捷的思想和准确的判断力,能及时发现问题,做出正确的决策。

3.4 处理好和患者的关系对患者要极端负责,仪表端庄,语言和蔼亲切,工作专心细致,动作轻巧,准确利落。经常与患者及家属谈心,虚心征询和听取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评价,便于改进护理工作。护士长在工作中联系人多,接触面广。对于其他医技、药剂、后勤等科室应建立一种互相理解、信任和支持的关系。

第11篇

【关键词】 护士长;走动式管理;效果

护士长走动式管理是指护士长深入病房,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现场及时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其本质是一种和谐的非正式沟通的氛围。护士长走动式管理是护理部综合管理的动态管理形式,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患者、服务于社会[1]。运用此方法深化“三好一满意”打造行业品牌。我院在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不断改革护理管理模式,充分利用时间深入病房,以获得更直接的病房信息、患者情况及护士感受,了解患者真实需求。自2011年7月在全院实施“走动式管理”以来,细化了护理工作,使护理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现报告如下。

1 走动式管理实施措施

自2011年7月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开展了护士长走动式管理,即护理部主任、片区护士长、病房护士长及护士工作前移。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护理部主任每周至少询问20个患者,片区护士长每天至少询问5个患者,病房护士长至少询问5个患者(以新病人及危重症病人为主),深入病房进行调查,根据实际回答填写相应号码:①知道;②不知道;③满意;④较满意;⑤一般;⑥不满意;⑦是;⑧不是⑨基础护理根据护理病情打“√”“×”填入“优质护理服务走动式管理登记本”,护理综合质量考核扣分情况与护理人员绩效挂钩。具体内容如下:

1.1 走动式管理调查患者内容 ①级别护理;②您知道自己所住病房为优质服务病房吗;③您能叫出所在床位的负责护士吗;④您是否了解住院注意事项及有关规章制度;⑤您了解自身疾病,主要用药、相关检查知识吗;⑥护士巡视病房情况让您满意吗;⑦当有呼叫时护士是否及时到来;⑧您对护士的技术操作是否及时到来;⑨您对护士的技术操作是否满意;⑩护士给您做的饮食指导是否满意;11手术前后或特殊检查前后护士是否给您讲注意事项;12当您上洗手间需要帮助时,护理人员能提供帮助吗;13您认为五美护士是谁;14您对护理工作整体满意吗;1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及建议。

1.2 走动式管理调查护士内容 ①能说出所负责病人姓名、年龄、诊断、饮食;②掌握所负责病人主要病情、治疗及健康教育;③掌握专科疾病护理知识及常见护理问题处理、特殊用药剂量、方法、浓度、时间,使用期间有观察、有记录;④药物过敏者有明显标识符合规范;⑤告知手术前后注意事项。

1.3 基础护理服务情况 ①整理床单位;②面部清洁、梳头、床上擦浴;③口腔护理;④需要时会阴冲洗、床上使用便器;⑤协助进食进水;⑥协助患者有效咳嗽咳痰;⑦协助翻身卧位舒适;⑧压疮预防及护理;⑨需要时失禁护理;⑩留置尿管护理;11需要时协助更衣;12床上洗头、擦浴。

2 效 果

2.1 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有了大幅度提高 护理管理者经常下病房了解患者的感受和对医务人员工作的反馈,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及不满,进行现场办公,发扬优点,改正缺点,通过全方位连续的高质量护理服务,患者的需要得到满足,使得患者对护理工作更为放心,同时感受到护士就在身边,体会到护士的辛苦,肯定了护士的工作。患者及家属纷纷通过各种形式赞美和表扬护士,开展走动式管理,病人满意度从95.2%提高到98.4%。

2.2 护士专业价值得到体现 通过对患者全方位、开展个性化指导,护士能与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保障了患者安全,提高了医疗质量和效率,护士的专业知识得到提升,得到患者的认可,病人受益,护士们更受益,护士从病人由痛苦变得充满希望的笑容中体现了自身的价值,护士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另外,调查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提高了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3 减少护理纠纷 开展走动式管理,使护理行为更加规范服务,更加优良,使病人和家属感受到了医护人员的关怀、爱护,领导对病人的重视,促进了护患间的理解,使病人对医院的医疗护理、各项检查和收费项目等放心,使我科护理纠纷和病人投诉消灭在萌芽状态,从去年来病人对护理投诉和纠纷为零。

3 结 论

3.1 走动式管理是不定期检查 是看得见的现场管理护理部主任、片区护士长和护士长通过不定期检查对科室护理工作质量进行检查,了解护士掌握工作程度和完成情况,指出改进意见,必要时进行示范教学。对于科室存在的共性问题、重点问题侧重讲评,护士深信护理管理者会随时到自己身边来,从他律逐渐转变成自律,增强了工作中的自律性和操作中的规范性,及时解决患者问题和护士工作情况,通过走动式管理,各项护理质量均显着提高。护理部、片区护士长长期下临床,也协助和促进了护士长的管理工作。

3.2 走动式管理有与医院护理质控互补的作用 走动式管理是一种经常性的管理活动,弥补正式管理的不足,正式的管理透过行政体系逐级上传下达容易生成滤过作用以及缺乏完整性的缺点,在经过层层转达之后,不是原意尽失,就是上情没有下达或下情没有上达。另外,通过正式管理渠道收集的讯息,缺乏实际情景的辅助,不易让主管做正确的判断,往往会失去解决问题的先机。通过护士长走动式管理,深入实际,管理者能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手资料,好的经验便于推广,存在的问题又能消灭于萌芽状态,管理者更能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没有走动式管理,护理管理者很难及时发现和及时解决问题。

3.3 走动式管理有利于护士对护理质控标准的认识 管理人员注重什么,护理人员就会关注什么,因为他们认为管理人员经常重复关注的事情就是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事情[2]。在走动式管理中,会发现一些不良工作行为或收集到一些负面信息,护理管理者就可以妥善处理负面信息,积极肯定改进后好的一面,给护士鼓励,指出下一步需要改进的问题,及时修正目标、措施,通过把发现的问题与护士直接沟通,提高护士对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和认知度,调动其督促、检查的积极性,以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院感专职人员;感染;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130-01

NICU是病情危重、体重极低、发育不全和营养不良的新生儿,而新生儿具有免疫功能缺陷,生物、血-脑脊液屏障功能不全,对外界抵抗力差。加上医务人员侵入性操作多等是其共同特增加新生儿感染危险性。因此,新生儿病房作为医院感染监控和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25%。为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我科加强新生儿室监管,用专职人员做院感监控工作,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

1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素质要求

1.1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1.2经过严格的院感培训,具有广泛的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业务知识,还应在儿科及公共卫生等学科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能严把各项监测质量关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

2感染专职人员在NICU感染工作中的作用

2.1制定科室感染培训计划及各项管理制度:在医院院感办指导下,根据科室各层次人员知识水平不同,采取多途径、多形式的方法如:科室的医、护、技人员分期分批进行有关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对新上岗人员及轮转人员发放培训教材,通过岗前培训合格后才能进入科室从事工作;依据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规,制定出《新生儿监护室感染预防制度》、《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隔离新生儿室感染预防制度》、《新生儿配奶间感染预防制度》、《新生儿病区出入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定期进行考核。

2.2制定监测计划并承担着科室的各项环境卫生学监测:每月做空气,物表,手及如病人使用具有感染危险的器械或操作做目标性监测。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每月进行消毒工作的工作总结,认真查找问题,发现问题及时讨论并解决。工作中一旦发现有感染迹象,及时采有效的应对措施,防止感染的蔓延。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

3.1规范手卫生 加强基础护理,重视新生儿科手卫生,规定医务人员每次检查、治疗、护理前后,出入感染病室,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时均要洗手。为了加强洗手的管理,我科配备了自动感应的流动水洗手池,我们将洗手示意图贴于洗手池旁,时刻提醒护士规范洗手,并定期对护士的手进行细菌培养,以监测洗手效果,防止院内感染,每天认真做好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眼部护理、脐部护理等

3.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 加强患儿使用物品的管理每位患儿床单位的所有物品,包括衣服、包被、枕巾等,每日先高压灭菌后再使用,保证一人一套,不得共用或挪用;新生儿食具严格执行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工作程序;早产儿使用的暖箱每日用消毒液擦拭, 对呼吸机等侵入性治疗装置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进行定期消毒并加强对感染的监测,新生儿出院后做好终末消毒。

3.3加强卫生员的管理 组织保洁人员重点学习消毒隔离知识,熟悉消毒液的配置方法及有效浓度,牢固树立医院感染防护意识。

4做好医疗废物管理

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健全本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及医疗废物交接制度对科室好医疗废物分类放置,一次性物品用后及时毁行。并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重复使用[1]。

5讨论

医院感染与医院的建立相依并存,是当前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医疗质量和病人的安全。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与发展,尤其是日新月异的精密仪器的不断涌现使医院感染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2],临床治疗带来了棘手问题因此,控制医院感染势在必行,而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管理水平、业务水平和主观能动性又直接影响着医院感染管理的成效.近几年来我国相继发生的多起新生儿感染暴发流行,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我院管理层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纳入医院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制定专门的控制和预防计划。由科室由主任医师和护士长负责医院感染控制,感染专职人员全天负责医院感染管理日常工作,协调相关部门具体负责全院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技术指导、管理和监督我科加强新生儿室院感监管. 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所以专职人员在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