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6 16:05: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音乐多元化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探索拓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多元化的主要途径,我们可以以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作为出发点进行研究。但前提是我们必须了解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以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各项弊端,为拓展小学音乐教学多元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笔者就来谈一下打造小学音乐课堂多元化教学的主要途径,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根据我国目前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三点:第一,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存在“走形式”的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播放音乐和看视频来代替讲课的内容,这体现了小学音乐教师对学生音乐学习的忽略。第二,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小学音乐教师普遍的教学方法是对音乐知识进行基础的讲解,从而拓展到音乐的发展历史等,这是多年来音乐课堂不变的模式,因此也使学生感到音乐课堂比较无聊。第三,各学科教师和家长自身对小学音乐没有足够的重视,总是认为音乐教学可有可无,常常利用文化课取代音乐课提高学生的成绩,不能达到足够的重视。因此,针对以上三种情况,小学音乐课堂多元化教学是目前打破传统音乐教学的主要途径。多元化音乐教学有助于提高音乐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并且能使学生感受到音乐存在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努力打造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多元化,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小学音乐课堂多元化教学的主要途径
1.坚持以学生为本是小学音乐课堂多元化教学的前提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将坚持以学生为本作为前提条件。现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差异较大,但是共同的特点是比较贪玩而且好动,好奇心较强。因此,我们必须抓住学生的共同特点,在小学阶段帮助学生学习音乐,既能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同时又能保证学生学习的知识切实有用。所以在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应该保证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认识课堂中所必备的乐器及其歌曲演唱的方法节奏等,从不同的方面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综合素养,尊重学生的意愿,在音乐课堂导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学生比较喜欢的歌曲进行导入,确保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持久性。例如,最近比较火爆的《小苹果》,这首歌曲是学生喜欢的主流。
2.开展音乐课堂活动是小学音乐课堂多元化教学的核心
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注重开展音乐课堂活动,这是实现小学音乐课堂多元化教学的核心部分。由于学生上课过程中集中精力的时间非常有限,而且根本不会在课下去刻意学习音乐。所以,音乐教师要通过音乐课堂活动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歌曲的多元化丰富课堂活动。老师可以组织学生演唱不同的歌曲,但是要围绕同一主题。例如,利用关于春天的主题歌曲开展相应活动。小学音乐课本中经常出现《春天在哪里》《春天的小河》《嘀哩嘀哩》等相关歌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比赛,然后根据学生表现程度进行打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活动,有助于实现课堂教学的多元化,保证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能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效率。
3.创新教学方法是小学音乐课堂多元化教学的保障
创新小学音乐教学的方法是小学音乐课堂多元化的主要保障,也是其源源不断的动力。例如,在苏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第一单元“我的朋友 do re mi”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组织一些小游戏,通过这些游戏引导学生自主编创歌词表演,或者是进行接力比赛等。这一系列的方法,都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实现多元化教学的目标。除此之外,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有利于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感情。小学生天性善良单纯,因此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表明对他们的关怀,从而使他们能更加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及其素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必须认识到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克服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现行的各种弊端,不断地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确保学生通过音乐学习可以掌握必备的音乐知识及音乐技巧,保证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从而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人生的众多挑战。
参考文献:
首先,多元化的音乐课堂教学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多元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小学音乐课堂的融合有利于打破原本单调统一的课堂环境,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各种音乐形式和方法中充分调动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多元化的音乐课堂教学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音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艺术门类,它对于初小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元化的音乐教学形式有利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绪,在音乐欣赏的灵感激荡中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发散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二、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根据教学目标引入多元化的教学内容
音乐课堂的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从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发展,教师在音乐课堂的教学中要根据不同教学单元的教学目的,来选择合适的多元化内容,这样既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也能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例如,在《健康歌》这一音乐单元的学习中,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在歌曲的学习中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并且使学生在歌唱感受到运动的快乐。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将运动和舞蹈的内容引入到音乐课堂。如教师在教授《健康歌》这一儿歌的时候,可以根据歌词先编排出相关的舞蹈动作,然后在课堂教学的活动中边唱边调地教授这首歌曲。或者在本单元《踢毽子》歌曲的教学过程中将踢毽子这一游戏运动引入到音乐的教学中,使学生在儿歌韵律性的带动下爱上踢毽子的游戏。这种在课堂上引入舞蹈和游戏运动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正好契合了本单元的教学目的,学生既学会了歌唱,又感受到了健康运动的快乐,并在歌唱中实现了与运动的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解放了他们的爱唱爱跳的天性。
(二)根据歌曲内容选择多元化的教学内容
音乐课堂的作用之一就在于熏陶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而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引入有利于学生在审美价值观念方面的全面发展,通过音乐知识的学习不仅培养了自己音乐艺术方面的情感体验,而且还能在多元化教学内容引入过程中了解多元文化的魅力,丰富自己的知识和对歌曲的理解。所以教师可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中根据歌曲的内容将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引入课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中蕴含的情感。一定要注意甄别多元化内容所传递的价值信息。例如,在教授《西部风情》这一单元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教学设备将有关、新疆和三峡地区的有关的自然风景、民俗习惯等方面的内容展示出来:山、水、人,还有各种民俗习惯,让同学们在感受西部风情的同时加深对歌曲中所描绘的情感的理解,从而使他们在歌曲的学习过程中,即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又培养了对西部风情和我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实现了在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的培养。然后通过《西部风情》让学生讨论西部和我们自身的这有什么不同,以拓展学生们的思维,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
(三)多元化内容与课堂教学的融入方式
这是对课堂音乐教学方法的要求,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不仅和教学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还和教学方法的使用息息相关。所以为了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教师一定要注意多元化内容教学方法的结合,可采取如与音乐鉴赏相融合的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创设情境教学法等教学形式。例如,在小小音乐剧《蜗牛与黄鹂鸟》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采取创设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创设适当的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小小音乐剧的表演过程中,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指导学生的表演和演唱,帮助他们完成音乐剧的演出。这种方法更能使学生感受到自身在音乐学习中的存在,从而提高他们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又如在《健康歌》这首歌曲的学习中,教师除了可以舞蹈动作引入到音乐的学习中,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法,将健康歌的相关视频资源展示给同学,从而使同学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学习歌曲和舞蹈,这种与音乐鉴赏相融合的方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法的运用能够丰富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活跃课堂的气氛,有效地从多方面、多种途径培养了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三、总结
(山东聊城大学音乐学院山东聊城252000)
摘要: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倡导通过音乐课的教学,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能够喜欢音乐、懂得音乐和表现并创造音乐,进而使之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善,成为全面发展、身心和谐的人,并把“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和“面向全体学生”列入基本理念,这与多元文化教育观的理念是相符的。对于多元化音乐教学这一概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多元音乐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各种各样的音乐教学方式及方法给学生带来的欢喜和欢乐,二是“多元化音乐教学”它更要注重“化”的深层含义,是一种注重“多元”而更注重统一的一种教学模式。
关键词:多元化;音乐教育;教学模式;小班式教学
(一)多元化音乐教学的形成
音乐教育是21世纪中小学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小学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扩大他们的视野等多方面的素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音乐教育对于开拓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及完善人格的形成,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早在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加登纳教授就提出了‘多元智能论’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倡导的教学理念是‘尊重人的多样性’,最大程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
当今,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已经成为国际音乐教育发展的主流。国际音乐教育学会曾在《促进全球音乐教育信仰宣言》中指出:“全世界音乐教育体系都在接受由多种文化形成的音乐世界存在的事实,以及对音乐的学习和理解,并把这一观念作为音乐教育的新起点。”
(二)多元化音乐教学的体现与发展
1.多元化音乐教学的体现。音乐与多种文化密切联系,并体现出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1)音乐与文学。音乐与文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音乐艺术的某些表现方式如叙述性、戏剧性、典型性与文学创作中的某些本质特性相关,音乐中有文学性;文学作品中也有音乐性,表现在和谐的语音、抑扬的音调、句式的结构等方面。音乐与文学的相互结合与影响扩大了彼此的表现力,丰富了它们的内涵,促进了共同的繁荣与发展。比如听到歌曲《水调歌头》,就不禁使人想起苏轼的那首名诗《水调歌头》其意境悠扬,二者可谓相得益彰。
(2)音乐与舞蹈相辅相成。比如歌曲《大鹿》从歌曲曲调上看比较平淡,而且对于歌曲中多次出现的“4”音准不容易掌握,如果直接教唱学生不易学会。根据这种情况,可以先给学生介绍歌曲内容,然后找两个同学分别扮成小兔和大鹿,随着优美的旋律进行表演。
(3)音乐与影视。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马休老师组织的合唱队用音乐把一群反叛的寄宿学校的孩子召集在一起,特别发现了迈克的音乐天赋并带领所有的孩子一起谱写感人的乐曲使学生的心灵感到一种强烈的震撼,在音乐中学会了感激。
(4)音乐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演唱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合理倾诉、宣泄自己的情绪;比如歌曲《善良的水晶心》就很有活力,整首曲风高昂,描绘着一种奋斗积极向上一种豪迈情绪。音乐可以缓解疲劳、放松心情;音乐表演可以展现自我、培养自信;如舒伯特的《摇篮曲》整首乐曲平静舒缓给人一种很放松的感觉。合唱合奏可以培养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同时,听音乐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也十分有利。一般来说,旋律优美、节奏平缓、音响和谐的音乐,可使人产生轻松、愉悦的感觉,起到镇静、催眠的作用;音调明朗,旋律流畅、节奏明快、气势激昂的音乐,能使人产生兴奋、乐观向上的感觉,起到舒心活血的功效。音乐文化可以说伴随在每个人的周围。
2.多元化音乐教学的发展
(1)多元化音乐教学的目标是多样性全方面的。在音乐教学中,不仅要有音乐知识和技能的目标,还要有情感、创造力、思维、自我展现、人际交往等多元化的教学目标,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上,开发多种音乐课题、融入多元音乐文化,提供发展多种能力的空间,使教学向着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方向发展,向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转变。
(2)拓宽音乐教学的内容,使音乐教学与生活中的各领域密切联系起来。开发课程资源,以多元的视角审视音乐教学。在具体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主动去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
(3)采用多样化、开放式、启发式、讨论式、竞赛式、创编式等多种音乐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搜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也可把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堂之外进行,并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音乐语言表现自己生活中体验到的音乐。
参考文献
[1]苏广燕:《寓心理健康教育于音乐教学中》[J],《安徽文学》,2009(06)。
[2]陈青青:《关于小学音乐教育中趣味教学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13)。
[3]王卫东:《新课改下农村音乐教育的探索》[J],《商业文化》,2011(08)。
关键词:音乐表演多元化教学
音乐表演的种类有很多,其中包括声乐、器乐、舞蹈、钢琴等专业的人才培养。多元化教学是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教学,在音乐表演中,如舞台演出、教学实践、举办音乐会、参加录音录像,包括欣赏、观看录音录像等,都属于多元化教学范畴。当然舞台的演出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仅以器乐演奏形式为例,就有很多种,如独奏、重奏、合奏、伴奏等,这些都属于多元化教学中的一部分,都可以称之为多元化教学。实践证明,在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在以传统教学为主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对学生有计划地、弹性地采用多元化教学,具有良好的效果。这一教学方式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和欢迎,学生普遍感到受益匪浅。笔者认为科学地采用多元化教学,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多元化教学的几种形式
1.舞台演出
这是音乐表演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最终要达到的目的。舞台的演出形式繁多,这里重点例举器乐演奏的舞台形式。器乐演奏的舞台形式包括独奏、重奏、合奏、伴奏。
(1)独奏
只要具备演奏基础,有一定的基本功训练,具备一定数量的演奏曲目,老师就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上舞台进行表演,让学生多参加独奏的演出。独奏也需要经验的积累和心理素质的调试、培养。首先要把上台前的准备工作做好,例如,检查一下乐器的状态如何,音准调试得是否准确等。调整放松自己的心情,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在舞台上才能充分发挥并展示自己的技术水平。一般音乐表演的考试大都以此种形式出现。笔者抓住考试前的机会,给学生上公开点评课,也就是每个学生上舞台演奏准备要参加的考试曲目,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同时寻找不足,当场改进。能解决的问题马上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下去反复练习,下次必须解决。通过公开点评课的训练,学生进步很快,而且在考试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进步幅度都非常明显,收效极佳。
(2)重奏
重奏不同于独奏。它讲究相互配合。因此双方的互相配合十分关键,二者是一体,在演奏自己声部的同时,也能倾听到或感受到对方的演奏声部的进行,要使两个声部有条不紊地结合,这样才能够配合好。要倾听和声的整体效果,积极主动、和谐合作、默契配合。在短学期教学期间,笔者采用多元化教学,给学生布置两首器乐重奏作品,要他们亲自演奏,体会音乐感觉。虽然刚开始对于没有过合奏经历的学生来讲,挺有难度,但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而且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学生热情很高,都主动找老师给他们安排重奏训练。
(3)合奏
合奏是器乐演奏最常见的一种演奏形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平时要多积累这方面的经验,会对将来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和影响,很多人就缺少合奏意识及合奏经验,最终无法胜任合奏。除了依靠学院的合奏课,还要寻找各种机会多参加合奏训练,及时总结,不断积累经验。
(4)伴奏
伴奏是音乐表演中的另一种形式,如独奏伴奏、独唱伴奏、舞蹈伴奏等,是大家非常熟悉多见的一种形式。伴奏所处的地位不同,它处于辅助地位,起配合和烘托、衬托的作用。伴奏时要突出主旋律,要做好陪衬和铺垫工作。学生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克服困难,多参加伴奏,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服务意识。
2.录音
录音和平时演奏不同,一说到录音学生就都会有一种紧张感,不过这样他们会更加认真对待,必要的紧张还是要有的,但不能失控。在没有录像的条件下,笔者就组织学生录音,每次的考试都要录下来,反复听,帮助学生查找不足之处。这对学生的提高非常有帮助。录音时演奏者本身所用的力度和平时也有所区别,因为麦克风的灵敏度极高,它所处的位置、角度的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包括演奏者的松弛度和紧张度等,都会对录音产生影响。所以在录音时,要多讲究音色和音质。这样对录音的效果有益。在录音时,往往不用平时舞台演出时的力度,则会有更好的音响效果。否则,麦克风的灵敏度大,用平时的力度来演奏带来的噪音大,效果极差。录音时,应该多在演奏技巧上下工夫,例如,在进行琵琶演奏时左手要多加些“吟”弦的技巧,这会使声音更加有润性,音色柔美好听,获得很好的效果。
有时笔者把学生带进录音棚,进行多元化教学,表面上看给人比较松散的感觉,其实更接近于现实。实际上更接近实际,这就是实践,是学生在一对一的课堂上所学不到的知识,也是超前实现目标的良好途径。如果没有实际操作,就没有以上经验的积累。
就像学生在学校学习,只有理论基础,没有社会实践是不完美的。年轻时应抓住大好时光,勇于创造,拼搏进取,我们就会有收获,就会有成绩。如果在学校时就积累经验,等到走上社会后就能够很快地适应社会,满足社会需求。采用多元化教学,能解决这一难题。
3.录像
录制音乐要讲究声情并茂,这是表演的进一步升华,必须自然松弛,美观大方。这是听觉艺术和视觉艺术的完美结合,不可紧张或松懈。有的演奏员,一录制作品就很假,很做作,或录制不好反复地接录,这些都会对录制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学校学习期间就要定时安排录像,可以在学期的期末考试时给学生录制。先讲录制的要求,然后再由有经验的老师进行点评,找出每个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总结,不断积累提高录制效率。这也是多元化教学的体现。
4.举办演奏会
定期组织学生举办演奏会,对积累舞台经验大有好处。有的学生基础不好,弹奏几首曲子就没劲了,弹不动了,基本功匮乏。这样的同学就要求多练习基本功,练习力度、速度、耐力等,这些提高后,方可上台演奏。有的学生怯场,无法控制自己紧张的情绪,导致不能正常发挥和演奏。所以要多为他们创造演出机会,多锻炼从而缓解紧张度。对于特别爱紧张的同学,刚开始可以安排和其他同学一起演奏,经过锻炼逐渐适应后,再让他自己进行表演。这样就逐渐缓解了学生的紧张心理,让他们更加松弛,从而达到自由发挥的境地。
5.参加教学实践
要有计划地让学生亲自参加教学实践。在短学期教学工作期间,笔者安排了两名大一年级的学生,来给两名小学生授课。课的内容是一首短小的琵琶复调二重奏作品,这些内容笔者事先并没有教过他们。对他们来说都是刚刚接触的新作品,笔者在旁边现场指导,学生们换位了,现在他们不是学生,是老师。老师在教学时,就要有迅速试奏的能力,科学安排指序、把位,还要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时他们的注意力是绝对的高度集中,这时他们的试谱、安排指序指法等就显得更加积极主动了。当遇到问题,笔者认为这个问题他们解决起来有难度时,就会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解决。这样他们在小学生面前既不失去自尊,又可以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当发现他们的演奏姿势懈怠时,笔者就在旁边提醒他们,注意自己的演奏形态,学生会学你们的。小同学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小同学,积极主动配合老师的思维,主动试奏,很快可以学会。有的小同学试奏本来就不快,也不主动配合老师,就等着老师一句一句地教,这就考验老师的耐力和耐心了。等到笔者送两位同学离开课堂的时候,他们异口同声地说:“老师,其实你当老师也挺不容易啊!”笔者开心地笑了。通过实践,首先,让他们懂得了老师的辛苦和用心。这样回到他们自己的课堂,他们会更加积极地配合老师的教学。其次,他们得到了教学上的训练,也为将来教学积累了经验,为他们逐渐适应社会做准备。这就是多元化教学带来的益处。所以,有计划地采用多元化教学,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多看、多听大师及演奏家的演奏和表演,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声情并茂,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进步。
二、如何采用多元化教学
要做好多元化教学,教与学是相互的。无论是对老师的专业素质还是对学生的本身素质要求都是较高的。
1.多元化教学对学生的要求
(1)学生要具备较好的基础和音乐素质。人人知道,无论做什么,基本功都是最重要的。然而基本功的训练往往是一些学生的弱项。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苦练基本功,提高学生练功的积极性。对于这个问题,笔者采取了集体练功的形式,互相勉励、互相促进的方法,一起练功,从而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他们听到同学在练功,马上放下手里的工作,主动要求参加到练功的行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基本功训练往往很枯燥,还需要一定的体力、毅力。有的传统乐曲很长,不好背谱。这需要有能吃苦耐劳的精神,任劳任怨,不厌其烦地反复训练才能达到要求。
(3)德艺双馨。学生不但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要有严禁谦虚的学风,品学兼优,德才兼备。要培养人情、人格、人性等全面发展的人才,要以此为积淀培养合格的人才。
2.多元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在多元化教学中主要应实现以下方面的内容。
(1)引导启发。音乐表演本身就是对音乐作品的艺术再创造,要求学生有创新,有自己的构思和想法,教师不要过多干涉其思路,关键在于引导。在不违背音乐规律和原则的前提下,允许学生尽情发挥,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
(2)归纳重点。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计划地学习、复习学过的乐曲,预习不同时代的新作品,分析它们的结构和特点。老师可以归纳重点,鼓励学生改编创作。通过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由浅入深。音乐表演是综合性的艺术,教师要把握难度和进度,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有了老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积极配合,多元化教学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当今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就应采用多元化教学的培养方式,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更有效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合格人才。
三、实行多元化教学带来的社会效益
1.自食其力,信心倍增。笔者在多年的音乐表演的实际教学中,尝试着采用多元化教学的方式。有的学生在校期间就不断地实践,逐渐积累经验,自食其力。通过多种形式的锻炼学习,学生增强了学习热情和自信心。多元化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在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期间,对学生采用多元化教学,可使教学更加灵活、切合实际。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
关键词:音乐课堂;多元化;自主;合作;创新
多元化音乐教学模式,适应儿童发展的需要,强调创造性学习。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课程改革促使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关切全体学生,不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有效的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模式,丰富了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注重全体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使学生在音乐课改的课堂上,乐于探究,主动参与,使课改的理念鲜明地体现在音乐课堂之中,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合作交流,掌握音乐知识的技能,培养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意识和能力。
一、创作表演在音乐课堂上
音乐教学课堂是发展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重要场所之一,创作表演动作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学生自我实现创造性学习的有效过程,学生是一幅幅多彩的画卷,教师应积极挖掘学生内心与外界交流的潜质,在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创造的空间,使学生在自己的创编表演活动中,走进音乐,表达情感,感受音乐的快乐,从而让学在自己的音乐创编实践中体会到“动手做,更能学得好”。创编表演动作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小学生活泼好动、善于表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为他们提供创造的时机,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引领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创造尝试。如,在教学歌曲《理发师》一课时,根据歌曲的内容创编动作,表演理发师工作时的乐观向上,热情为客人理发的情景,学生愉快地参与,积极主动地投入情感体验和形象思维中,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用自创的动作,创造性地表现歌曲,学生在创编中收获着审美的愉悦和心灵的满足感,增强了动作的协调性,丰富了情感体验,领略音乐的美好。又如,在歌唱《大家一起来》的教学中,学生吐字清晰、热情充满活力地演唱后,教师出示课件展示手臂与躯干的基本动作与基本步伐,引导学生分成小组合作探究,根据歌曲歌词的内容和课件显示手臂与躯干的基本动作与基本步伐,并加上队形的变化和造型,创编韵律操《大家一起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以审美的角度去创编,动作协调、舒展、美观,队形的变化要有创意,造型要适合歌曲的意境。学生在这一默契的合作中,心情愉快,动作的协调能力和舞蹈的审美能力提高了。
二、用图画表现音乐
音乐是发展审美感的重要途径,能激发学生的表现力,在绚丽多彩的音乐世界里,学生应更多地学习到人类音乐宝库中的精髓,在探索音乐教学的改革中,教师应更多地运用丰富的多元化音乐教学,引领学生在多元的思考、多元的视角中收获音乐的审美体验。用图画表现音乐,是让学生获得丰富表现音乐的方法,进一步拓宽学生理解音乐的视野,是开辟学生音乐创造与探索的又一途径。艺术的相通性让学生用手中的笔积极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自己感受到的音乐形象用笔描绘出来,把美妙的音乐变成了绚丽的色彩。这种创作的空间,更好地培养了学生音乐的感受能力、想象力,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如,聆听《春天的故事》,教师引领学生在体验春天给人们带来希望的同时,启发学生用绿色表现春天的生机勃勃,一幅幅稚气、大胆、富有创造力、多彩的美丽图画,随着美妙的音乐从他们手中绘制出来,美丽的图画与美妙的音乐融为一体,令他们赏心悦目,学生在这样愉快的创造中陶冶情感,开阔了他们学习音乐的视野。
三、创编进入音乐课堂
1.合作探究为歌曲创编歌词
创编歌词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学习手段,对锻炼学生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帮助,德国音乐家奥尔夫说过:“儿童是音乐的源头,一切音乐活动均产生于儿童的内在需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创作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如,小组合作为歌曲《幸福拍手歌》编创第五段歌词并表演,教师引领学生将课内与课外掌握的知识融在一起,创编出生动形象的拍手歌:如果幸福你就笑一笑,如果幸福你就跳一跳……这一过程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积极参与、合作、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又如,在唱歌《田野在召唤》的教学中,学生在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后,教师引导学生在歌曲的xx处设计声音或动作,使歌曲变得更加有活力,更加有朝气。学生在这一环节中,情绪愉悦起来,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有的在xx处设计用“啦啦”演唱,有的在xx处设计用“[呵] [来][呵] [来]”演唱,有的在xx处设计一个有优美的动作,有的在xx处设计[xxx] 的节奏……大家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自己的探索精神,推动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了。
2.合作探究为歌曲创编节奏短句
创编节奏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帮助学生锻炼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师应积极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鼓励、肯定学生,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创编节奏中,大家互相讨论,相互分享,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体验,让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充分发挥了研究性学习的作用,使学生受益终身。如用[xxx] 和x―创作5~8小节的节奏短句并读一读,再添上相应的字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式学习,他们围坐在一圈,进行思考、讨论。在节奏练习创作活动时,每个人的心灵碰在一起,他们在拍一拍、打一打、读一读的过程中,愉快地完成了创编节奏的任务,体验共同合作的乐趣,创造节奏时的激情与探究学习的热情、相互学习的精神,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多元化音乐教学,是在关注每一个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音乐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拓展了学生学习音乐的视野,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世界的美丽、合作探究的乐趣,提升了学生音乐技能与素养。因此,音乐教师在深入实施课程改革中,要不断研究学习音乐教育理论,不断在自己的音乐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积极探究音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提升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角色,掌握广博的音乐知识,积极投入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让每一个学生在音乐的海洋中飞翔!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多元文化 小学音乐教学 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多元文化的定义
所谓多元文化,是指在世界各国的各民族文化中,在多种文化共存的情况下,除其自身以外的文化,这些文化受到本土文化的认同与尊重,并在一种平等的原则上进行交流发展,本土文化通过不断地与外来文化进行交流和借鉴,来促进本土文化的自身发展。多元文化的定义,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后来,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渐渐被人们所认可。多元文化,就好比是英语语言的形成,英语是多元文化的一个很好体现,英语最早为安格鲁撒克逊语言,后来慢慢吸收借鉴多国语言,如意大利语,法语,印度语,多语言交流融汇,最终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广为流传的英语。同样,音乐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也分为多种,世界各地的音乐若按照地区划分,可以划分为九大类,即包括中国,朝鲜,日本等5个国家四个地区的东亚音乐文化区;包括越南,缅甸,泰国,马来西亚等11个国家的东南亚音乐文化区;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等8个国家的南亚音乐文化区;西亚、北非音乐文化区;黑人非洲音乐文化区;欧洲音乐文化区;北美音乐文化区;拉丁美洲音乐文化区;大洋洲音乐文化区。这九大文化区的音乐各具特色,不尽相同,这些文化区中的某些文化在一个地区共存,则可以理解为当地的音乐文化为多元音乐文化。
2 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实施
小学音乐教育是音乐的基础教育阶段,在基础阶段渗透多元文化,有助于学生尽早接触到世界各地优秀的音乐文化,增强学生的艺术视野。要在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多元文化,需要结合我国小学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结合理论与实际,展开多元文化的渗透。
2.1 多元文化理念的建立与强化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充分渗透多元文化,首先需要对音乐教育者进行理念建立。音乐教育者是音乐文化的传播者,因此,多元文化的渗透要从音乐教育者入手。多元文化的渗透 ,需要教育者克服文化狭隘,民族狭隘,区域狭隘的观念,文化是无国界的,音乐也是不受地区和时空限制的。在我国音乐教育中,一元论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音乐技巧,忽视文化的内涵,这样的教学理念对音乐教学是非常不利的。音乐教育者要有一颗包容宽广的心怀,平等对待外来音乐文化,建立多元文化的教学理念,并不断强化多元文化的理念,形成一种多元文化的教学习惯,音乐教育者通过其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多元文化潜移默化的教育。
2.2 加强音乐教育者的多元文化知识培训
作为音乐教育者,需要具备丰富的多元文化知识。一个音乐教师,除了对本土音乐文化有深入的了解之外,还需要充分认识其他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知识,了解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精。例如,音乐教材第一册的第一单元,主题为“上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合踢踏文化进行教学,表现上学时愉悦高兴的心情。踢踏是一种外来音乐文化,若教师对这些文化驾轻就熟,并灵活运用到教学中来,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音乐更大的学习兴趣。音乐教育者自身要广泛涉猎世界各地优秀的音乐文化,多听多看,同时,要参加一些系统专业的培训,来提高和丰富自己对各个民族音乐文化的修养。这样,在教学中渗透多元文化时,教师才能胸有成竹,信手拈来。
2.3 教学过程中音乐技能与文化涵养教学并重
音乐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民族精神和形态的载体。在音乐教学中,尤其是小学音乐教学,不能将重点全部倾注在形态或技术层面。对于小学生而言,技巧不是唯一教学目的,同时也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为教学主导。例如小学教材第一册,第九单元,该单元主题为“冬天的节日”,教师可以利用这个主题,融合中国的传统节日,引入本土音乐文化,同时介绍世界各国冬天的节日,如圣诞节,感恩节,万圣节等,每一个节日都可以通过不同的音乐形式表现,让学生感知认识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理解音乐生产的社会背景,历史背景,以及文学,哲学,艺术层面的内容,如果音乐教学没有以这些为重点,那么音乐教学只能流于表面,流于形式,学生无法从真正意义上去感悟音乐的美丽,体会艺术的内涵。
3 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的重要意义
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机融入多元文化,无疑是一种文化创新,敢于突破,打破传统狭隘的文化观念。在经济一体化,国与国的交流更加密切的现代社会,将多元文化渗透进小学音乐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1 有利于学生音乐视野的开拓
多元文化的学习,有助于学生音乐视野的开阔,多了解接触世界各地的音乐,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人类音乐发展史,音乐是无国界的,每一种艺术都值得互相探讨学习。另一方面,认知世界各地多元音乐文化,有助于学生了解世界各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地域特色,这对于学生认识整个世界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3.2 增加了跨文化交流
当今社会已经逐渐走向开放式,闭关锁国只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不断吸收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才能觉察到自身音乐文化的优缺点,不断改善自我,发展本土音乐文化。跨文化交流可以不断促进我国本土音乐的发展与改革,增加跨文化艺术交流,推进各国文化交流学习,推动人类音乐艺术不断向前发展。
3.3 有助于世界和平的维护
我国音乐教育的指导文件《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与尊重。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理解,尊重其他民族音乐文化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不歧视外来文化,公平对待每一种音乐形态,让学生接受多元文化理念,包容乃大,以音乐为介质,通过音乐学习,更好地学习多元文化,了解世界各国及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提升个人艺术修养与自身素养。
4 总结
音乐是一种优美的文化形态,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全球各方面逐渐走向多元化。小学音乐教学也应顺应时代特点,渗透多元文化,建立多元文化理念,增强音乐教育者的多元文化知识修养,以文化涵养为教学主导来进行基础音乐教学,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通过不同民族的音乐艺术认识不同的世界文化。
参考文献
[1] 曹景谐.走向多元化的音乐教育[J].上海教育科研,2005(10).
随着时展要求在音乐教育中实行多元文化策略,这样才能使得我国的音乐教育更加快速的发展,从而使得与世界文化格局的发展保持一致。
【关键词】化策略;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思考
【中图分类号】J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175-01
目前社会经济全球化,可国与国之间、族与族之间的文化存在着较大的距差,实现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借鉴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当前,我们应当尊重各国、各地区的文化,如果想使文化呈现出繁华的特征,那么可把各种文化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且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同时也可渗透些许多元文化,提高我国对音乐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使我的国音乐教育跟上世界音乐的发展步伐。本文主要对文化策略的相关问题进行阐述,然后根据文化音乐发展的多元化,以及如何构建起音乐文化教育进行研究,以供相关音乐教育工作者借鉴。
一、文化策略的概述
文化是传统与价值观念的行为产物,策略则是上述行为的约束条件,即文化的发展方向与社会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在当前文化中,文化涵盖的领域相当广泛,贯穿经济、艺术、政治、宗教、科学及教育等很多方面。目前的世界建立在一个世界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之上,可各族的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多样性的策略有效的解决了民族文化之间的差距。 由于文化的多样性使得国际的和平和安全得到了有效的保障,还增强了民族之间的交流。文化多样性能丰富各国的文化内涵,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为经济全球化的平衡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探究世界多元文化单元教育的意义
文化多元化的意义体现在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外来文化放于同一平等位置。同时多元文化加强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之间的交流,这也符合当前世界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发展趋势。除此之外,对音乐本身来说,通过加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发展可以实现音乐理论视野的开拓,还可以给音乐教师预留更多的空间供其探索和创新。音乐教育创新产生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目前在国内才开始起步。国家与民族的文化底蕴、精神面貌可以从音乐教育发展程度中体现出来,所以文化和音乐是不可分开的。
三、探讨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构建方法
(一)构建阻碍因素分析
由于国内教育的体制限制,教师经常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学术研究之上,而忽视了教学观念的改变、方法的创新以及教学手段的改进,加之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的不重视,使得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发展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目前在音乐教育中,由于学校师资力量相当不足,因此音乐教师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行面临着严重的困难,由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蕴含了多种元素,倘若要进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教师必须熟悉较多文化底蕴丰富的专业知识,且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当前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正处于刚刚起步发展阶段,因此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接触较少。另外,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对教师的一种严峻的考验,也是目前推广的一大困难。由于我国高校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于知识文化课中,加之音乐教学的教材与音乐教学的设备都较少,影响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
(二)构建多元音乐文化教育途径
首先要对音乐文化教育的背景进行详细了解,因为随着当前的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一体化格局的不断形成,国际之间的音乐交流逐渐增多,而对于多元化音乐的关注程度越来越多,其教学的内容也变得越来越丰富。目前对于音乐教育的内容确定上要从我国的民族文化着手,并且要不断借鉴西方文化,将其融入到学校的音乐教学之中,努力将学生们培养成为适应世界多元化文化发展的要求。教学过程中通过增加教学的内容,使得内容更加的多姿多彩,同时还要顺应文化多元化发展。另外构建多元化音乐教育途径还要不断进行创新,改革教学的手段,将教学的形式不断进行完善,从教学的形式上来帮助教师对于多元化音乐的理解,通过改善教学模式,将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差异性融入到音乐文化的教学之中,使得音乐教学朝着多元文化方向发展。
结论:
在这个知识与经济的共同发展的时代里,世界各国的联系愈来愈密切,文化中交流也愈来愈频繁,随着时展要求在音乐教育中实行多元文化策略,使得音乐教育过程中,渗透些许多元文化思想的同时,还要提高我国对音乐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使我国的音乐教育跟上世界音乐的发展步伐,实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之后,我国的音乐教学逐渐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实现多元音乐文化发展的国际化。
参考文献:
[1]周雅娉,王斌.分析文化策略与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思考[J].中国-东盟博览,2013,04:127.
[2]徐敏.文化策略与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思考[J].音乐大观,2012,07:42.
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从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对人的智能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人的智能不像传统教育观点,那样认为人的智能主要决定于智商测试,其实这种简单的智商测试只能测评人的数理逻辑思维与语言智能,而人的真正智能是多元的。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和任务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与一般语文阅读的本质既有相同不同,它应该是教师指导小学生通过视线的扫描、筛选关键性的书面语言所表达的信息,结合自己头脑中己储备的信息进行连续性的思维活动,把书面语言所表达的信息还原为具有特定自然景物特征、蕴含的特定思想情感过程。简单的说一般语文阅读就是由“言”学的本质是教师指导小学生进行“言”、“意”的双向还原过程。正确认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意义有助于更好理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文教学的基本过程;也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有助于深入理解语文课文内容和丰富学生课外生活。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任务
基于上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认识,我们还必须弄清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本身所担当的任务。根据《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阅读部分第一自然段指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的质量,能力能够进行听说读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能够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大纲的第二自然段进一步说:“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利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构想
(一)多元化理论指导
1、阅读思维的多元化
由传统教学观点的一元化到多元化是教学思维上的一项突破。这是参与人员必须首先确认的,即确认每个学生的智能都是多元的,现在的应试教学不利于开发学生右脑,全面调动他内在的积极性和自身的多元潜能。我们推行这套理论方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所有学生的各种智能在语文阅读过程中都能发掘出来,使得那些单元智商高的学生考得更好,而那些考差了的学生仍能充满信心;最后不仅是获得了学校语文阅读的课本知识,而且还获得了社会实践的能力。因为实际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元的,这样培养出来不同智能强项的多元人才都能符合社会需要。真正应正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观点。
2、阅读目标的多元化
基于多元教学理论认定学生智能的多元化,那么每个学生的个性、感悟、智能的展现兴趣偏好当然都不会完全一样,如果用统一的目标去套用本身就不合理,也不符合我们一贯强调的“因材施教”的观念。所以目标多元化的实质是对于不同的学生和他的智能强弱展现,应该赋予这门阅读课程中不同阶段的具体教学目标。总之,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统一目标最终还是满足不了不同学生具有的多种智能强项所产生的强烈求知愿望,也很难满足学生在社会实践方面的需求。
3、阅读内容的多元化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是主要的,但除了教材与此配套的教学参考书、补充读物一般比较开放和灵活,允许教师在一定范围内作些选择。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定的范围内进行选择,使选则的读物既符合教学目标同时又符合个人兴趣爱好以达到较好的阅读效果。此外,结合学生多元智能的强项,还可以根据教师指导或自行寻找适合自己感兴趣的多种课外读物,以及深入社会实践必须学习的那些专业读物。总之围绕小学语文阅读教材的多元化,内容丰富,学生有比较广阔的活动空间。
4、阅读方法的多元化
确立了学生自主精神后,还要掌握和拥有多种科学的方法,才能取得快速有效的教学成果。面对大量的参考教材和课外读物,学生还必须善于结合学习目标,择优而读,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总之,学生必须掌握各种科学方法,随机而用,所以自主学习中拥有多元学习方法确对提高学习效果是极为重要的。
(二)阅读活动实施策划
1、小学阅读教学中视觉―空间关系智能、音乐―节奏智能的培养
开发学生的视觉―空间关系智能、音乐―节奏智能,有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加德纳强调通过直觉学习的方式来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以达到智能培养的目的。我们这些从事教育的人至今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直觉学习对学生的真实影响与强大无比的力量。直觉学习是一种强大有力的学习,在许多情景中被证明是足够可靠的。
2、小学阅读教学中身体―――动觉智能的培养
现在的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这有许多方面的原因,也与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很大的关系。事实上,人的身心之间有着隐秘而复杂的联系,当心理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转化为生理能量。如有的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胆小、羞怯、紧张等,实际上是心理障碍的躯体化表现,如柔韧性差、灵敏性差、耐力差;反之,心理健康、思维活跃,表现在行动上则是动作敏捷、意志坚强,表现在行为上便是柔韧和富有耐力。因而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发现,躯体是自我的一大重要资源,它拥有巨大的潜能可待挖掘。关于身体的理论已成为一个学科群。
3、小学阅读教学中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的培养
语文学习中强调合作学习,也正是基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因此,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小组学习、交流学习的意识。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合作过程中,合作调查、实践、访问、查问和收集资料等活动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降低学生的焦虑感,培养学生之间为人处世、和睦相处的能力,在合作中学会交流、合作与分享,学会理解和完善,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师生、生生的合作关系。
音乐教学和其他科目的教学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性,音乐课程教学固然也需要学生对于基础的音乐知识有所理解与掌握,但是,教学中更有价值的以及需要实践的目标在于,有效激发与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力,让学生对于音乐作品形成一定的审美素养,这是音乐课程教学的内核。新课改背景下更加强调音乐课程教学内在价值的体现,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将多样化元素融入课堂,透过多元化的教学及引导方式来丰富学生的认知水平,促进学生音乐感受力及音乐审美能力的逐渐形成。
一、引入丰富多样的音乐素材与题材
多元化音乐课程教学首先可以体现在教学的素材与题材上,教师只有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类型、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作品,学生的音乐整体感受力才会更强。在实践这一教学目标时,教师可以首先从课本内容出发,在充分利用好课本内已有教学资源的前提下,合理地进行教学发散与拓宽。课本在安排与设计上是有非常全面的考虑的,课本内容在设计上会尽可能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类型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形态,并且会注重对于音乐作品背后的文化知识的教学。教师首先要保障学生对于课本内现有内容有良好掌握,再来相应地引入课外的题材,以丰富现有的教学内容,营造容量更为丰富的音乐课堂。
比如,在教学《对花》这一课时,我通过让学生“看(河北民间歌舞),听(河北民间音乐),学(河北民歌)”这三个环节,让学生了解到河北民间音乐的特点。在歌曲教学环节,渗透了河北地方风俗、人情风貌;在演唱活动中,让学生了解了“对唱”和“表演唱”这两种声乐演唱形式,并且结合手绢舞,让学生更加充分地体会到了河北民歌的特色。整个教学过程在内容上本身就比较丰富,并且教师有意识地在教学展开环节的设计中融入了多样化元素,这就是很好的丰富课堂的一种实现方式。如果教学时间允许,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和学生就相应问题展开探讨,比如,可以就今天学到的内容,让学生回忆和比较河北地方的风俗文化以及音乐形态和自己从前学过的一些其他地方的音乐特色有哪些异同。以这样的问题探讨的形式进一步实现教学拓宽与延伸,相信学生也会形成更深刻的课堂学习体验。
二、采取多元有效的教学指导方式
教师的教学指导方法和课堂构建形式的多样化,这也是多元课堂构建的一个思路。小学时期的音乐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形成学习兴趣,充分融入到整体的教学氛围中,这是教学设计应当有的基本出发点。教师可以尝试将各种有趣的游戏或者活动内容引入课堂,结合活动的教学来渗透相应理论知识,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乐感,增强学生对于不同音乐形态的体会能力。教师最好是设计一些可以让学生多人参与,或者是需要学生合作来完成的游戏。这可以形成更加积极融洽的课堂氛??,并且能够让学生的主体性充分体现出来。
在《音节歌》的教学中,我便设计了一个学生很感兴趣的游戏过程,透过和学生一同参与游戏来融入具体知识要点,并且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我通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导入新课,并介绍他们都是来自美妙的音乐王国,然后邀请八个小朋友分别扮演小矮人和白雪公主,教师引导学生玩一个解救小矮人的游戏,在游戏中认识了Do、Re、Mi。在新歌学唱环节,我还引入了表演教学法,小矮人被解救出来了,可他们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怎样送他们回家呢?指导学生认识音阶,并用手势打出,之后鼓励他们一边听音乐,一边随音乐的情绪做表情动作,来完成曲目的演绎。整个过程中学生极为投入,纷纷跟随教师的游戏组织与设计来完成一项项学习任务。在这种趣味化的教学背景下,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效率更高,并且对于相应的音乐感受力也更强,这便是多元化课堂构建所带来的教学实效。
三、采取多元化的课堂教学评价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或者是评价学生的曲目演绎时,仍然应当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每一个学生的能力水平和音乐素养乃至个人的音乐天赋都会不一样,教师首先要形成一个清晰认知,就是不能用单一标准来要求来衡量每一个学生,并且要充分将这个理念实践到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中。在具体的教学评价中,教师要找到多样化的评价切入点,比如,可以评价学生的音准、肯定学生音乐的表现力,还可以评价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力以及对于课堂的投入程度等。教师要多看到学生的长处,对于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给予充分的表扬与肯定。多元化的评价模式能够更好地促进每一个学生内在潜能的激发,可以带给更多学生以积极正面的激励。
在课堂上,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良好表现进行表扬,可以是回答问题准确精彩,音乐呈现上律动表现优美漂亮,也可以是学习态度端正、倾听习惯良好等。如,在教学《达古拉》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喜欢的方式来表达所听到的音乐,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有的学生跳起了优美的蒙古舞,有的学生画出了蓝天、白云、大草原,有的学生则吟诵起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在学生多元化且个性化色彩极为突出的表现中,我对于每一个学生的良好表现都给予了极高的评定,在教师的肯定与鼓励下,学生不仅产生了更强烈的课程学习欲望,学生也会更为自信,会在今后的课堂活动中变得更加积极主动,有更多富有感染力的表现,而这些都是基于教师多元化教学评价所产生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元智能;多元阅读;应用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8-0059-01新的课程标准从整个国家层面解决了"语文是什么"和"语文教什么"的问题,而配套的教科书同时还解决了"用什么教"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广大语文教师主要的任务就是解决"怎么教"的问题。不难看到,广大语文教学研究者和一线教师们都在积极探索合适的语文教学教法,特别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面对的对象认知水平有限,阅读量有限,如何让小学生搞好语文阅读,形成阅读能力,培养阅读兴趣等,一直为学者和教师们所津津乐道并实践,但时至今日,仍未见有公认的好方法。笔者在实践中也在积极探索相关的方法,认为多元阅读理论或可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之中。以下简要说说多元部读理论及其应用。
1.关于多元阅读理论
多元阅读理论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阅读教学思想。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专家霍华德.加德纳和他的助手们历经多年观察和实验研究而得出的理论。在加德纳看来,人的智能至少有八种,分别是数理逻辑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自我认知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等。也就是说,人的智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而且各个智能强弱不同,形成特定的智能结构。不同的个体人对应不同的智能结构。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其强势智能和弱势智能。比如有的孩子数理逻辑智能能强于语言智能,数学学习会占优势,而文科学习则显得很难;有的孩子音乐智能强于语言智能,所以很有音乐天赋,却往往在语言表现上令人不如意。一个人的各种智能有强弱之分,但却并非各自为政的,而是相互影响的。在很多事情中,往往需要人们多方面的智能参与。因此,评价一个人的智慧,不能仅仅根据某一项智能,而要多元化地看待。语文虽然是文科,但它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语文的学习不是单纯某个智能的参与,而是人的多个智能的综合运用。也就是说,在语文阅读中,人是以多元智能来参与的主体,所以语文阅读不是单一的阅读,而是多元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以多元阅读理论作为基础,从多个角度切入实现对学生的阅读指导。
2.多元阅读理论的应用
2.1编写多元阅读辅助教材。为使阅读取得切实效果,使多元阅读理论得到充分应用,可考虑编写与教材配大的多元阅读教材。现行教材每个单元都有特定主题,教学重点以及习题的设计都紧紧围绕着情感主线,而在方法指导上却有所欠缺。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要"授人以渔",而不能仅仅授人以鱼,也即方法学习应该更重要,只有掌握了方法,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得以真正的提升。因此,有必要编排一些辅的多元阅读教材,从侧面配合教材的使用,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立体化。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实际,多元阅读教材每个单元都应设置识字、阅读、口语交际、看图说话写话、单元练习等板块,要力争使学生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各种智能都得到相应的训练,实现全部智能均衡发展。
2.2多元化地解读阅读文本。阅读终究要体现在对文本的解读上。根据多元理论,阅读文本的解读要注意避免单一,既要设法从多个维度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解读。比如针对一个文本,可以从情感、自然、科学、艺术等不同的角度,分别调动学生的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等的参与,并通过组织活动,让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等参与到阅读活动之中,再让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心理体会,又可使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和语言智能综合应用于过程中。由于多种智能的参与,学生的阅读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进而对文本实现更加立体化的理解。
当然,多元化阅读也并非总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把每方面都做到,使每个学生的各方面的智能都能参与到实践。一堂课时间有限,短短几十分钟要想让学生的各方面智能都被调动起来,难免还是有些难度的。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曾尝试过的做法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组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文本,每个角度至少调动起一种智能。阅读完成后,各组派代表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各组交流过程中,可有效地相互补充不同角度的阅读思维和成果。如此一来,可实现各个角度、各种智能干预下的阅读的深入,从而使全班学生各方面智能水平都得到一定的发展,也使阅读文本的解读更加透彻。
2.3建构多元化的阅读课堂。多元阅读的实现,还有赖于多元化的阅读课堂。传统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喜欢一言堂,或者喜欢学生规规矩矩地听讲。如果学生发表不同意见,或未按教师引导去思考,就可能引来教师的责骂。这样的课堂没有民主,显得单调乏味,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时日长了,学生都仿佛一个样,是一个模子中出的一样。相应地,学生的智能水平发展就会失衡,而某些学生的某些本来较强的智能却可能得不到发展,反而被压抑至死。这种现象在当今成年人中调查是不难发现的,他们就都是从传统的教学中走过来的,大多都被要求成为听话的学生,按照统一的尺度来培养,结果很多失去了本有的个性特色,有的某些特长天赋被埋没掉。现代教育理念下,我们要避免这样的悲剧再度发生,于是要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多元化的阅读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各方面智能均得到发展,不至受到压抑。如何构建多元化的阅读课堂呢?第一,教师要有民主意识,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第二,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第三,教师要注意根据阅读文本内容特点,引导学生从不同维度进行解读;第四,营造和谐课堂,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勇气表达,有能力思考。一句话,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使学生的各种智能都参与并发展。
综上,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人有数理逻辑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自我认知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等,所以不是单一智能的生物体,在人的活动之中,多种智能会相互作用,共同参与,共同发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注意根据人的多元智能特点,采用多元阅读,注意从多个维度和层面去解读阅读文本,调动多种智能的参与,使多种智能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均衡发展。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标 多元智能理论 体育与健康课程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1-0031-03
前言
随着国家对中小生健康的重视,2012年的《小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应运而生。《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更加突出强调了教学内容的选择性和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但是在现实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中,由于过于依赖传统教学内容和方法,小学生的个体差异得不到有效重视,学生自身潜能被严重限制的问题较为严重。而多元智能理论则是把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置于一定的文化环境之中,把智力的结构看作是多维的和开放的,把智力看作是有待于环境和教育激活及培养的潜能。多元智能理论为《新课标》的有效实施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了一个平台。
本研究在认真解读新课标的前提下,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到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和评价中,探索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评价的多样性,旨在为相关体育与健康课程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1 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解读
《新课标》突出强调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1.1教与学理念的转变
《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引起教师角色、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在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新课程改革教育的预期目的就是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它不仅是一切知识和技能所开出的鲜艳花朵,而且也是一切“教”与“学”所结出的最终果实。现在的信息时代更加需要有创造能力、身心协调的人才。
1.2教学内容的更新
由于《新课标》对学生情意和健康方面的要求具体化,使得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应选择使学生情思跃动、想象驰骋、运动活跃、生命力得以张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得内容。
体育游戏是由一定的情节、形式、规则和结果等几个部分组成的综合性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课堂活动和运动练习方法。根据《新课标》对教学内容的要求,体育游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所占比例应该加大。正是有了这种种努力,课堂教学综合化多元化的程度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
在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实践中,要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从而扩展了其体质、个性、能力发展的自由空间,“主动学习、愉快发展”就成为其方法论的主要特征。
1.3教学方法的改进
教学方法就是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有意识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具体场面,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应针对小学生的求知欲强、活泼好动、喜欢新奇、善于表现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将小新闻、小游戏、小图片、小舞蹈、小竞赛、小奖励、小谜语等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中愉快教育的功能,调动小学生的运动参与积极性。
2 多元智能理论的内容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加德纳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发觉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从而提出本理论。加德纳认为,人有7种智力: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音乐智力、人际关系智力和自我认识智力。在其《智力的结构》一书中,他把智力定义为:“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面临的真正难题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所需的有效产品的能力”。
多元智力理论的核心是:智能是多元的(有语言、数学逻辑、空间、音乐、身体运动、人际关系、自我认识等智能),每个孩子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几种智能的潜能,智能之间的不同组合表明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教育要认真对待,个体差异在可能的范围内使不同智能的孩子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学校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必须留意每一个学生只会在某一、两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而当学生未能在其他方面追上进度时,不要让学生因此而受到责罚。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智力的多元化,注重个体差异和创造力,这与《新课标》精神理念正好相符。多元智能理论为《新课标》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践中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参考。
3 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中的应用
针对《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解读,将多元智能理论引入到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质量,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为《新课标》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3.1多元智能理论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3.1.1采用多元方式导入
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以不同智能类型和学生理解事物的方式为起点,调动起学生多种智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新课标》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其运动参与积极性。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每堂课的开始导入部分,必须利用新颖有趣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智能,启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提高运动参与性。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践课堂中,教师可利用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运动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教学,或借助某些音乐、玩具等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可以先让学生们听当前风靡全球的“江南style”这首学生们都很感兴趣的歌来激发兴趣,通过教做简单的“骑马舞”,从而达到课程导入的目的。
3.1.2提倡多元化呈现模式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人类有视觉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和语言智力等7种智能,而且每个孩子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几种智能的潜能。《新课标》也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教学,特别是在新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呈现语音、视频、图片等方式的多元化,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智能,这也符合《新课标》精神的要求。多媒体技术将人的空间智能、言语智能和逻辑智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系统参与学习,有利于加大课堂的知识密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应多利用多媒体等方式,使得教学内容呈现呈多元化发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果。
3.2多元智能理论在课程评价中的应用
课程评价是通过系统地收集课程设计、课程组织实施的信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对课程设计和组织实施的科学程度进行诊断,并确定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它是不断完善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和途径。依据多元智力理论,每个人都具有多方面的智力,因此评价的方法也应该是多元化的。
3.2.1评价主体多元化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具体实践参与者无外乎就是教师和学生,其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就决定了课程评价的主体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可分为教师间的互评、教师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三部分。教师间的互评可以建立教师同事间的监督和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工作参与热情;教师的自我评价有利于每个教师对自己工作建立纵向时间的比较和完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有利于教师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对学生的评价,应根据学生年龄、学段的特点,评定方法也有所差异。注重学生的纵向时间成绩比较,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的体现。
3.2.2评价内容多元化
【摘要】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中小学教育中,美术教学得不到重视和创新,部分中小学甚至有私自取消美术课堂的行为。其实,虽然美术是欣赏类学科,不计入小升初或者中考范围(特长班除外),但是,美术教学对于学生的审美观、人文素养、创新精神都有着其它学科所不具备的功能。所以说,一定要重视美术课堂教学。就美术教学多元化策略谈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教学;多元化
一、美术教学多元化的意义
当代学生都要求“德智体美劳”,可以看出美术还是很重要的。大家都知道,美术是人类文化历史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在古人还没有发明文字之前,都是通过画画来传递信息的。所以,美术教育在中小学生的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样可以让中小学生从小更好地传习中国优秀的美术文化。美术学习源于从小的熏陶以及老师的引导,美术学习也源于对美术的兴趣。所以,中小学老师应该在激发以及培养孩子美术兴趣的道路上扮演引导的角色,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方案和讲课实践写生的特色,积极地对美术教学做出更深层次的思考。所以,笔者认为,采用多元化的美术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还能够使得学生积极参与美术课堂,提升自身对美的赏析能力和自我创新思维。同时,也能够极大地丰富美术教学课堂多元化发展。
二、美术教学多元化策略分析
(一)设计课堂教学目标1.贯彻启发式教育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师所期待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但是,教师一定要将“灌输知识”理念转变为“学生自我挖掘”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艺术创造。2.加强目标设计的完整性、合理性课堂目标设计是日常教学课程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这又是很多美术教师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掌握一定的思路和方法,对于提升教学效果有着很大的作用。课堂教学目标设定的完整性和合理性也在一方面作为教学目标开展的依据,也是评价学生的重要标准之一。3.结合结论与要求,细化目标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当紧密结合本课堂的教学结论,而不是谈空话。笔者认为教学目标的陈述尽量细化,对于学生在课堂之中的表现进行适当预估,对于课堂效率也做好及时记录,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后期的课堂教学之中不断改进,不断让新鲜的教学理念融入到课堂之中。
(二)多元素教学1.中国文学作品与美术教学的融合教师在绘图教学中,不能够仅仅注重西方的色彩表达和艺术特色。在中国,也是有很多经典图案和传说可以借鉴到抽象的绘画教学中的。如《山海经》中,就有很多抽象生动的形象。在《山海经》中最出名的鬼怪形象莫过于现代所说的“十大妖兽”了。它们分别是龙女、辟邪(貔貅)、狐仙、夜叉、马面、牛头、二郎、判官、七郎、刑天。这里面绝大多数形象都以各种形式出现过在人们的视野。里面每个鬼怪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如牛头马面就是令人发寒的,通常为冷色调。九尾狐为妩媚的,为暖色调。2.利用中国传统山水画展示,让学生寻求创新设计由于古代山水画的影响,绘画的抽象表现手法也越来越多,抽象表现的形式也是愈加丰富。例如,山水画中的留白可以给观赏者留下关阔的想象空间,使作品得到扩展和延伸。又如,利用几何图形,线条的组合,色彩的组合,等等。这些现代表现手法的利用大大提高了绘画设计的创新性,使作品的呈现变得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多元。
(三)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不仅仅需要文本教学内容,还需要融入民间美术。民间美术不仅仅是艺术的源泉,同时也是艺术的支流。在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之中,千姿百态的民间艺术美术作品不断地通过各种媒体资源展示在人们的面前,可爱迷人的发绣,心旷神怡的皮影戏,古老淳朴的模板雕塑,等等,这些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可以说是民间美术的精华。民间艺术品,往往都是富有传统文化的,包含着其独特的内涵和民族的传承。尤其是现在,人们对于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甚至很多中央电视台栏目都已寻求传统文化为目的,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这种原始的思维模式和生存形态,给予了民间艺术作品独特的魅力。在千百年来,虽然很多的民间美术工艺品被丢失,被遗忘,或多或少的流出国门,但是,他们到现在依旧存在,甚至,许多民间美术工艺品开始走进市场,走出家族,这是一个好现象。教师也需要加强教学,这样才能使得学生接受更多的美术知识。
三、结束语
中小学的素质学习是学生学习阶段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学生将来教育方向的一个自我选择段。部分学生可能对于美术感兴趣,可以做绘图师、绘画师,等等,有的对音乐感兴趣可以做歌唱家、演奏家,等等。所以说,学校应当支持美术课堂的正常开展和多元化教学,这对于学生个人的人文精神和创新观念都有着极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