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6 16:05: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防火的基本原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高层建筑;防火间距;问题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545―01
所谓高层建筑防火间距,指的是建筑物着火后,为了不使火灾趋势蔓延到相邻的建筑物中所设置的空间间隔。在高层建筑中设置防火间距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建筑物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并设置防火间距后,避免火灾给相邻的建筑物产生影响,出现蔓延的现象,进而对土地进行合理、节约利用,给疏散人员、消防人员进行的救援与灭火工作提供便利的条件,最大程度的降低失火建筑给相邻建筑产生的强辐射热与烟气影响。
一、设置防火间距的影响因素与基本原则
对高层建筑的防火间距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热辐射、热对流、风速、建筑物可燃物种类与数量、相邻建筑物高度、消防设施水平以及灭火时间等方面。
(1)热辐射:影响防火间距的主要因素就是热辐射,火焰温度越高,辐射强度就越大,危险性就越高。
(2)热对流:在没有风的情况下,热气流温度离开窗口后会降低,对于相邻建筑物没有很大的影响,不会构成威胁。
(3)风速:风速的大小与可燃物的燃烧速度有直接关系,能加速火灾的蔓延程度。
(4)建筑物可燃物种类与数量:由于可燃物的种类不同,一定时间范围内,燃烧火焰温度也就不同,通常情况下,可燃物数量和发热量是正比。
(5)相邻建筑物的高度:通常来说,高建筑物对于低建筑物的威胁很小,相反,威胁则比较大。尤其是当屋顶的承重构件毁坏塌落后,火焰越出房顶,则会有更大的威胁。
(6)消防设施水平:如果建筑物中设置的有火灾自动报警装置等消防设施,那么能够将活火灾消灭于萌芽之中,这样有利于避免由于火灾带来的经济损失,还能够防止火灾蔓延到其它建筑物。
(7)灭火时间:建筑物出现火灾后,温度会随着火灾发生时间的长短变化而发生变化。
2.防火间距设置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设置防火间距,要对热辐射的作用、灭火作战的实际需要、节约用地以及防火间距计算等方面进行考虑。
(1)热辐射的作用
对热辐射作用进行分析时,不需要对飞火和风速等因素进行考虑,建筑物火灾实力证明,对于一、二级耐火等级的低层建筑来说,防火间距适宜设置在7~10m,并且在消防队进行扑救的过程中,火灾不会蔓延到相邻的建筑物中。
(2)灭火作战的实际需要
由于建筑物自身高度不同,救火的消防车也就不同。针对低层建筑来说,使用普通消防车;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可以使用曲臂、云梯的登高消防车。防火间距要尽可能满足消防车工作回转半径的要求。所设置的最小防火间距宽度要确保能通过一辆消防车,适宜设置在4m。
(3)节约用地
在消防队进行扑救的基础上,要以防止火灾朝相邻建筑物蔓延为原则。
(4)防火间距计算
进行防火间距的计算要以相邻建筑物外墙中的最近距离进行计算,如果外墙具有突出的可燃性构件,则需要从凸出部分的外缘开始计算;如果是储罐或者堆场,那么则需要从储罐的外壁或者堆场的堆垛外缘开始计算。
二、目前我国的消防技术标准
我国的相关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明确指出,高层民用建筑防火间距的规定要以其中的规定为主。
1.高层建筑之间以及高层建筑和民用建筑之间防火间距的设置如下表1:
其中,防火间距要以相邻建筑物外墙的最近距离进行计算,如果外墙具有凸出的可燃构件,那么将从凸出部分的外缘进行计算。
2.两个高层建筑之间或者高层建筑和不超过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层、多层民用建筑相邻之间,如果最高的一面墙是防火墙或者其低于相邻的建筑屋面约15.00m,并在15.00m以下范围中的墙是不开设门和窗洞口的防火墙,那么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没有限制。
3.两个高层建筑之间或者高层建筑和不超过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层、多层民用建筑相邻之间,如果最低的一座建筑物屋顶没有设置天窗、并且屋顶承重构件耐火极限高于1.00h,相邻建筑物中较低墙是防火墙时,进行设置防火间距时,可以适当缩小,但是不能低于4.00m。
4.两个高层建筑之间或者高层建筑和不超过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层、多层民用建筑相邻之间,如果其中相邻的建筑物外墙耐火极限高于2.00h,并且在墙上的开口部位设置的有甲级防火门、防火窗或者防火卷帘,那么防火间距的设置应该适当减少,但是不能少于4.00m。
三、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高层建筑防火间距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旨在能够确保高层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能够科学、合理的设置,防止建筑物火灾出现蔓延的情况,给相邻建筑物带来威胁,并科学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有效的降低失火建筑给相邻建筑物带来强辐射和烟气影响。
参考文献:
1.1基本原则,根据产品的生产和设备特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稳定的安全投入和资金渠道,保证新增、改善和更新安全系统、设备、设施,消除事故隐患,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安全奖励,推广应用先进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方法,抢险救灾等均有可靠的资金来源;安全投入应能充分保证安全生产需要,安全投入资金要专款专用。
1.2依据
1.2.1国家颁布的劳动保护法令和产业部颁布的劳动保护指示、标准;
1.2.2安全大检查中所发现的,尚未解决的,影响安全生产的问题;
1.2.3预防火灾、爆炸,对引起工伤、职业危害等需所采取的技术措施;
1.2.4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
1.2.5稳定和发展生产所需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以及职工提出的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合理化建议。
2.编制年度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确定项目,落实资金、完成时间和责任人(安全投入包括资金投入、人员投入与时间投入等)。年度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2.1安全工程项目资金投入
为了保障生产安全和职工健康,针对特定危险以及职业危害而进行的工程项目的费用。如危险源整改资金、职业卫生工程资金、具有潜在危险的工艺、设施的改造资金。
2.1.1安全工程项目建设资金项目范围应包括:
2.1.1.1安全技术:
以防止火灾、爆炸、工伤等为目的的一切措施,如防护装置、保险及信号装置、回收处理、通风降温等。
2.1.1.2辅助房屋及措施:
有关保证生产必须的房屋及一切措施。如淋浴室、更衣室、消毒间等。
2.1.1.3隐患整改项目。
2.1.2安全工程项目维护保养资金;
2.1.3安全工程项目建设和安全工程项目维护保养的人员、时间投入。
2.2劳动防护与保健投入
为了保障生产过程中职工的安全与健康而投入的防护用品以及职工保健的费用。
2.2.1劳动防护用品(如劳动服装、安全帽、安全手套、防护眼罩、防尘、防毒口罩等)费用以及各种用品的使用年限;
2.2.2保健费的发放:保健费(个人)=职工体检费用+职业病预防费用+消暑饮料费用。
2.3应急救援投入
为了有效控制突发事故而预先计划的应急救援系统的费用。
2.3.1应急救援设施(如防火墙、安全通道、消防用具、抢险救灾的工程设施及器具、警示标志、检测报警仪器、通讯联络器材、抢险救灾车辆、围堤、回收装置等)、设备、用具或用品等费用;
2.3.2应急救援组织办公费用;
2.3.3应急救援培训及演练费用;
2.3.4参与应急救援及演练人数、时间长度。
2.4安全宣传教育投入。
2.4.1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包括三级教育、特种作业上岗培训、安全知识讲座等)的费用(教材费、讲课费等);
2.4.2安全生产例会、安全活动费用;
2.4.3参与安全会议以及安全活动的人数、时间长度;
2.4.4安全专题板报(或报纸)、宣传栏、安全宣传稿件、传单等费用。
关键词:林场管理;经济效益;产业化
1 增强林场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1.1 明确林场发展整体思路
林场发展过程中需要坚持合理开发、以林为主、综合经营的基本方针,全面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积极贯彻好促进林场发展的一系列方针,管好现有林场,不断扩造新林场,从而提高林分质量和森林资源总量。林场发展过程中需要坚持开拓创新、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强化经营管理,拓展经营范围,实现林场的全面发展,同时提高职工的总体收入,改善生产生活基本条件,保证林场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1.2 林场需要坚持发展基本原则
我国林场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坚持提高、稳定、发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原则,最终能够稳定好职工队伍和林区社会秩序,进一步加强林区各项管理工作,从根本上提高林区经济效益,推动林区各项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林场管理经济效益提升过程中需要坚持效能、精简的基本原则,按需设岗、定编定员、压缩行政管理人员、进一步充实管护队伍、增加一线员工的力量,提高林场的经营效益。林场经济效益提升过程中需要按照目标管理的基本原则开展工作,实现经营承包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与绩效挂钩的奖惩管理制度,从而实现任务、目标、效能相联系,责任、权利、利益相互统一。林场经济效益提升过程中需要采取多元化经营,按照多种经营的基本原则开展工作,坚持绿化、育苗为主业,从根本上整合好土地、人力资源,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采取多种经营的发展策略,因地制宜,最终实现集约经营、科学布局、规模发展。
2 如何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2.1 实行责任制,严明奖罚
从1979 年开始,在造林、育苗、次生林抚育上,实行定产量、定质量、定时间、定资金的“四定”制度。凡完成任务、节约开支的,奖励节约部分的20% ,超支的,罚超支部分的5%,具体规定: 针叶树当年育苗,超产万株奖励3元;欠产万株罚款2元。二年生苗超产万株奖励5元, 欠产万株罚款3元。
2.2 广开门路,综合经营
近几年,国家拨给林场流动资金5万元,每年调配原木80立方米,扩建了木材加工厂,开展了原木、小材小料加工和木制品生产,主要生产支援农牧业和人民生活用品。建场以来,共生产马鞍1025盘, 马车小鞍8000个,蒙古包131顶,地质勘探岩芯箱4000个,学生课桌1950套, 夹纸板750付,办公和生活用桌、椅、柜共915件,总产值约40万元,其中近三年产值2万元。1981年10月,林场在旗下营成立了林产品经销门市部,主要经销推、杆柄等木制品,到今年6月,销售额3万元,为林场开展林工商综合经营,创出了新路。
2.3 科学营林,不断创新
根据“全面规划,因林制宜,以抚育为主,抚育改造利用相结合”的次生林经营方针,林场技术人员做了不少试验研究工作。1976年前,全场共抚育采伐6.2万亩,全部搞抚育间伐,没有搞林分改造,这样砍来砍去还是白桦、山杨林, 二、三十年生每亩蓄积量仅2立方米左右。过去一般抚育采伐平均每亩收入8.5 元,采用改造采伐每亩收入50元,这样既能增加经济收入,又能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充分发挥土地潜力和森林的多种效益。
3 完善各种机制推动林场改革与发展
3.1 完善林场经营管理体制
林场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各自森林资源的管理状况,制定符合林场经营管理体制要求的生态建设发展规划,推动林场各项改革顺利进行,提升林场管理经济效益。林场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以培育森林资源和保护森林资源为根本任务,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坚持公益性和效益性并重的基本原则,国有林场管理过程中经费需要全面纳入财政预算。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建立和完善林场岗位管理体制,迫切解决好当前岗位编制不规范、不明确的问题,并建立完善的奖惩管理制度。
3.2 培育保护森林资源
林场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按照森林资源的总体规划开展积极有效的工作,制定好生态建设发展总体规划。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依托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和三北防护林等林业重点工作建设,大力实施林场生态建设项目,完善造林绿化制度,不断增加林业资源总量,从而提升森林总体覆盖率。
3.3 实现林业产业化发展
林场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技术和资源方面的优势,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坚持走多元化发展道路,大力开展种植业、种苗花卉业、加工采集业、养殖业、三产服务业、森林旅游业不断拓展创收渠道,实现林场产业化发展。建立苗木繁殖基地,实现苗木规模化发展,建立完善的销售系统,保证苗木生产销售一体化。
3.4 积极改善林场基础条件
林场发展过程中需要贯彻国家的战略方针,制定符合林场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全力争取国家重大扶持项目投资资金。林场基础条件建设过程中需要抓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林场办公基础设施、林木良种基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公益林管护道路、中幼林扶育等工作,从根本上改善林场基础条件,促进林场效益得到提升。
3.5 实施好科技兴林发展战略
林场发展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依靠政策,另一方面需要依靠科技。因此,需要发挥科技在林场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从根本上体现科技的先导性、决定性作用。实施过程中需要把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工作来抓。积极推广容器育苗、多树种混交等林业技术。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组织专家和科技骨干开展各种林业科技讲座,让广大林场工作者更好地了解林业科技,把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运用到林场发展过程中,从而能够帮助林场实现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马歧,于安学,国金铎. 造育结合育苗经济效益高[J]. 吉林林业科技. 1989(01)
(一)基本原则:及时发现,迅速扑救,确保打早、打小、打了。
(二)发现火情,及时报告,并就近及时组织力量扑救,以本乡镇、村、社或驻林区单位自救为主,外乡镇、村、社和外地支援为辅;村自为战,社自为战,及时扑救,不酿成灾。
(三)扑救森林火灾要抓住早晚风小、火弱、湿度大等有利时机,集中力量打歼灭战,迅速控制火势蔓延,彻底消灭余火,防止死灰复燃。
(四)扑救森林火灾由当地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和指挥。接到扑火命令的单位和个人必须迅速赶赴指定地点参与扑救,不得拒绝和拖延。
(五)扑救森林火灾不得动员残疾人员、孕妇和儿童参加。
(六)根据火场情况,注意应付各种突发事件,落实安全措施,防止人身伤亡事故发生。
二、火情监测和火情报告
(一)火情监测类型
1.各乡镇、国有风景林区建立火情嘹望台、哨、卡监测。
2.各乡镇、村、社和国有风景林区护林巡逻队、森林管护员、巡山护林员监测。
3.当地干部和林区群众监测。
4.毗邻地区监测。
(二)火情报告接受单位为各乡镇人民政府
任何单位和个人一旦发现火情,应及时将火情发生地点和有关情况报告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当地乡镇人民政府边组织力量扑救,边向县护林防火指挥部报告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扑救情况等。
三、重点防范区域、单位
(一)国有林区;
(二)森林公园;
(三)集体林区;
(四)各乡镇成片集体林区。
四、重点防范时期
每年1月1日至5月31日和12月1日至31日,是全县的森林防火重点期;2月1日至4月30日为全县森林防火期。森林防火重点期内,林区严禁一切野外用火。每年的元旦、春节、清明节和庙会等重点节假日期间,为全县森林防火的关键时期,必须对林区的重点部位实行专人守护、严防死守。
五、扑火力量
(一)各乡镇人民政府在重点防范区域、单位组建专业、半专业森林消防队,实行队长负责制。
(二)村、社以民兵、青壮年为骨干力量组建义务森林消防队。
(三)公安消防部门和驻射预备役、武警部队。
(四)在本地扑救力量不能有效控制火情时,请求上级、毗邻地区援助。
六、物资准备
(一)通讯工具
充实和加强通讯力量,健全通讯网络。全县配备的短波电台、超短波对讲机和固定、移动电话要保持完好状态,一有森林火情发生,保持24小时联系,确保信息畅通无阻。
(二)运输工具
各地、各单位的森林消防指挥车、森林公安警用车保持车况良好,平时用于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工作检查,一旦发生火情,及时投入指挥、运输,并由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统一调度。发生森林火灾,交通部门应主动承担扑火人员、扑火物资的运输任务。
关键词:防护体系;医院信息系统;立体安全
现如今,医院已经可以采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对整个医院各个环节的覆盖,其中包括设备物资管理、HIS、PASS、LIS、PACS、医疗统计分析,全面覆盖管理、研究、护理、医疗、教学、后勤等,在远程医疗、合作医疗的条件下,医院信息系统无法脱离网络的客观因素来实现操作。而在复杂、庞大的网络结构背景下,如何保证医院的信息系统能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下展开有序的运行,是医疗服务正常开展的重要前提与保障,并且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也关系到患者和医院的隐私、是维护患者和医院基本权益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1 医院信息系统立体安全防护系统的设计需求
在医院运行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手段、安全管理、安全策略、安全环境等良好的特性,所以在开放的网络背景下,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主要是由于黑客等人为的故意入侵与破坏,造成数据泄露、医院信息系统配置问题等隐患。针对这样的安全风险,我们主要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防护体系来确保其正常运行,可以分为以下4个环节:网络安全、物理级安全、系统级安全、应用级安全。安全管理标准和制度是整个信息系统防护体系的中心任务。对数据安全起到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立体防护。
2 医院信息系统立体安全防护系统的设计构想
为了更好的应对上诉提到的安全风险,我们应该建立安全可靠的安全防护体系,坚持以多角度、多方位为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制定网络安全策略、应用安全策略、系统安全策略、安全管理策略等,更好的完善整个防护体系。在等级保护的作用指引下,应该采用P2DR(防护、响应、检测)安全模型作为系统建设和安全规划的基本方针和思路。防护体系根据事中检测、事前防护、时候审计等作为根本指导策略。
3 医院信息系统立体安全防护系统的全面设计
3.1物理层安全 物理安全主要包括物理访问控制、防破坏、电磁防护、物理位置选择、防火、防潮、温湿度控制、防雷击、防盗窃、防水电力供应等。
3.2网络层面的安全防护 关于网络层面的安全防护控制主要内容有访问安全控制、入侵防范、结构安全、恶意代码防范、网络防备防护等。其中通过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操作:
3.2.1划分安全区域 对安全区域的划分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基本原则:结构简化原则、立体防护原则、业务保障原则、生命周期原则、等级保护原则。
3.2.2对边界访问进行控制 在网络体系中,对个区域的边界访问进行控制是很有效的防护手段,主要是对医院信息防护系统的各个边界进行安全防护措施,例如部署防火墙、运行入侵检测系统、隔离网闸、对vlan进行划分等高级别的网络控制手段。
3.2.3开展网络审计 在开展信息系统网络维护的过程中,在交换机的旁边布置网络审计和网络监控系统,对网络流量数据展开相应的网络审计,与此同时,将其他网络设备的监控数据收集起来共同为整个防护体系提供检测数据。
3.2.4开展网络入侵防范措施 交换机是信息系统的核心设备,可以在交换机的旁边部开展对网络入侵的检测测试系统。将计算机网络收集的信息进行具体全面的检测与分析,一旦发现有安全隐患的行为就要及时进行处理。例如木马、病毒、间谍软件、蠕虫、可以代码等。同时在发现严重危险信号时应该马上报警。
3.3对主机层的安全防护 对主机层面进行安全防护的内容主要包括访问控制、入侵防护、身份鉴别、安全审计、资源控制、对恶意代码防护等。我们具体介绍下其中几个方面的防护内容。
3.3.1身份鉴别 为了更好的提高网络防护的性能要求,保证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我们对主机系统采用身份鉴别的方式加以巩固,相关的步骤为:首先对网络操作的用户进行身份识别,确保用户名不重复的登陆。然后根据口令要求,采用长度高于8位数、3种不同字符的口令。最后,如果登陆失败,应该立即关键会话窗口,并对关键的主机系统进行重新验证。
3.3.2主机入侵防护 通过扫描、检测等多种手段对有可能出现的主机入侵情况进行防护,在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以最小安装为基本原则,降低在服务和程序中可能出现的漏洞。
3.4应用层的防护
3.4.1安全审计 对应用层进行安全审计主要是针对业务管理系统来说的,业务管理与应用应该和信息安全系统相联系起来。将应用功能和审计功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可以对医院里一些比较重大的事情发生时间、发生情况、主要人物等进行相关的记录和描述。并且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禁止非法修改、删除等[1-3]。信息系统可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查询等操作。审计系统要对每个具体的事件状态进行安全审计,确保数据库的稳定性。
3.4.2通信的完整 可以通过加密的方式对整个信息的传输过程进行保护,可以采用密码机等相关的防护措施来确保数据远程交换的完整性。
4 结束语
要完善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是医院开展正常工作的重要保障与条件,但是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信息系统还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需要我们及时的进行维护与改善,除了加强相应的技术手段外,还要建立安全的信息管理体系对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管理,加强规范化的操作手段,要提升技术与管理的相互合作、相互协调性,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刘金长,赖征田,杨成月,等.面向智能电网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J].电力信息化,2013(09).
学习目标:
1、让学生掌握基本消防安全知识,防止火灾伤害事故的发生。
2、教会学生一旦遇到火灾自救的常识。
教学内容:
1、为什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首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当前火灾形势和安全工作的需要,是提高全校火灾预防能力的一项群众性基础工作。其二,开展学生安全教育是保护在校学生人身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的需要。在发生火灾时,在校大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等客观因素,更容易受到危害。其三、在校学生在学校安全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学校发生的火灾,60%至70%在学生宿舍等人员活动较为集中的场所。学生是宿舍的主人,预防学生宿舍火灾,学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常识缺乏,扑救初起火灾和逃生自救互救能力低下,一旦发生火情,势必酿成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因此,要对大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
2、学生公寓为什么不能使用大功率电器?
首先学生公寓属于公共住宿场所,涉及公共安全利益,使用大功率电器极易引起电线超负荷,造成电流增加,电线发热,超得越多,发热也越快。电线绝缘层允许温度一般为60℃ ,如果线路长期过负荷运行,线路发热量增大,绝缘层加速老化。当温度在大于250℃时,绝缘层会发生自燃,并与电线分离,造成短路而发生火灾事故。其次,学生宿舍供电线路,配电设施较为薄弱,客观上不允许使用大功率电器。
3、为什么不能乱拉乱接电线?
一是不懂电工专业知识的人,在乱接电线中因错误接线容易造成事故,或连接不牢固形成接触电阻过大而引发火灾事故。二是导线的设计容量是有限的,乱接电线造成接入过多的负荷,容易因过负荷而造成火灾。
4、怎样正确使用“119”电话或校内报警电话?
报警时,首先要沉着冷静,不要心慌,二是要讲清楚起火单位、地址、燃烧对象、火势情况,并将报警人的姓名、所在的电话号码告诉消防队,以便联系。报警后,本人或派人到通往火场的交通路口接应消防车;二是要早报警,为消防灭火争取时间,减少损失。
5、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放火、电气、违章操作、用火不慎、玩火、吸烟、自燃、雷击以及其它因素如地震、风灾等引起。
6、火灾分为哪几类?各适应哪种灭火剂扑灭?
按燃烧物质及特性,火灾分为A、B、C、D四类:A类,指可燃固体物质火灾;B类,指液体火灾和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c类,指可燃气体火灾;D类,指可燃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锂、铝合金等物质的火灾。
应根据不同类型火灾选择不同灭火剂:
①扑救A类火灾应选用水、泡沫、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剂。
②扑救B类火灾应选用干粉、泡沫灭火剂。
扑救极性溶剂B类火灾不得选用化学泡沫灭火剂、抗溶性泡沫灭火剂。
③扑救C类火灾应选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剂。
④扑救D类火灾选用7150灭火剂以及砂、土等。
7、防火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防止燃烧条件的产生,不使燃烧三个条件相互结合并发生作用,以及采取限制、削弱燃烧条件发展的办法,阻止火势蔓延,这就是防火的基本原理。
8、防火的基本措施有哪些?
防火的基本措施有:①控制可燃物。用非燃或不燃材料代替易燃或可燃材料;采取局部通风或全部通风的方法,降低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的浓度;对能相互作用发生化学反应的物品分开存放。②隔绝助燃物。就是使可燃性气体、液体、固体不与空气、氧气或其他氧化剂等助燃物接触,即使有着火源作用,也因为没有助燃物参与而不致发生燃烧。③消除着火源。就是严格控制明火、电火及防止静电、雷击引起火灾。④阻止火势蔓延。就是防止火焰或火星等火源窜入有燃烧、爆炸危险的设备、管道或空间,或阻止火焰在设备和管道中扩展,或者把燃烧限制在一定范围不致向外延烧。
9、灭火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根据燃烧的基本条件,一切灭火措施,都是为了破坏已经形成的燃烧条件,或终止燃烧的连锁反应而使火熄灭以及把火势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
10、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冷却灭火法,就是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燃烧着的物体上,将可燃物质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终止燃烧。如用水灭火。
隔离灭火法,就是将燃烧物体与附近的可燃物质隔离或疏散开,使燃烧停止。
窒息灭火法,就是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质断绝氧气的助燃而熄灭。如用泡沫灭油类火灾。
抑制灭火法,也称化学中断法,就是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历程中,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而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游离基,使燃烧反应停止。如干粉灭火剂灭气体火灾。
11、常用的灭火器有哪些?
常用的灭火器有: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
09中计二班班主任
建设部与公安部2009年9月25日的46号文对使用有机类保温材料的外保温系统提出了水平防火隔离带的要求,具体规定如下:
(1)必须为A级保温材料。
(2)需与墙面满粘。
(3)高度至少300mm。
(4)位于楼板位置。
(5)按不同建筑类型和高度每一层或每二、三层设置一道防火隔离带(详见46号文)。
但这些仅是泛泛的原则性规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视建筑外立面的状况作针对性地设计,包括在某些部位还需有垂直防火隔离带。以下为一些设计示例,通过这些示例,掌握防火隔离带的工作原理,便可举一反三运用到实际工程案例中。
1 防火隔离带设置在楼板的具体什么位置?
建筑外立面的火灾除了地面有燃烧物,或相邻建筑的火源辐射影响,更多来自室内,火焰由窗洞口向外蔓延,故防火隔离带设置在窗沿上方是比较合理的,防火隔离带的下边缘与窗沿口的下边缘的距离不要超过500mm,超出这个高度,隔离带防火效果就受到影响,通常这也应该就是楼板的部位,如图1。
2 遇到窗户高度不一致如何处理?
环状的防火隔离带不一定非得是直线走向,遇到窗户高度不一致,在遵循防火隔离带的下边缘与窗沿口的下边缘的距离不要超过500mm的基本原则的情况下是可以作转折处理的,在转折部位做垂直的防火隔离带予以封闭就行,宽度同样为300mm。
不过垂直方向的高差一般不要超过1m,这样需要事先作好设计,在贴板前于墙面上先弹好标记线。
3 遇到跨层外挂玻璃的楼梯间如何处理。
对于这种跨层均为连续式的玻璃采光设计的楼梯间,其开口四周需要用防火隔离带进行封闭,两侧的水平防火隔离带则只要与它相接就可。
如果每层楼梯间是独立的采光设计,而不是这种连续跨层的设计,则不需要做垂直的防火隔离;楼梯间的墙如为防火墙,也不需要设置垂直的防火隔离带。
4 遇到墙身外挑线条或楼板时如何处理。
有些建筑的外立面有外挑线条设计,例如GRC线条,或不做保温的外挑楼板,因为这些构件本身是起到挡火作用的,所以水平防火隔离带在此可以断开,不必形成环状封闭。
不过条件是这些外挑构件的高度至少应有200mm,并且是不燃的构件。
同理,水平防火隔离带在遇到外挑的阳台底板时也可以断开,直接与阳台底板的侧面相接即可。
5 同一栋建筑有不同的高度时如何处理。
不同高度时,防火隔离带应贯通,更高部分的建筑则另外继续往上按每层或每两层的原则设置环绕封闭的防火隔离带。
如两侧楼体的窗户高度不一致,则通过不超过1m高差的垂直防火隔离带来进行调整。
6 没有窗户的山墙也需要做水平防火隔离带吗?
没有窗户的山墙,在以下情况下是可以不做水平防火隔离带的:
(1)离开阳角不超过1m宽度处有一条垂直方向的防火隔离带时。
(2)山墙的第二层需设置一条水平防火隔离带,以防建筑勒脚处可能存在的火灾隐患(墙根火)。
7 水平防火隔离带需要在内缩的屋顶部位环绕封闭吗?
如果楼顶部分有内缩的设计,且内缩量超过0.5m时,外保温系统已被完全隔开,底层的火将不会影响到内缩的屋顶层,这种情况下楼层交接处的那道水平防火隔离带不必做环绕封闭,但两侧需外延0.5m。
屋顶以上部分的楼体则继续按每层或每两层的原则再行设置水平环绕防火隔离带。
8 防火墙、防火门、室外消防梯所对应的墙面均需设置防火隔离带。
防火墙与室外消防梯所对应的外墙面,需设置伸展至两侧各1m宽度的防火隔离带。
9 相邻建筑间距如不足3m,一侧建筑所对应的墙面需全部使用不燃的外保温材料。
10 在系统伸缩缝部位的处理。
防火隔离带需环绕封闭设置,在遇到系统竖向伸缩缝时,为弥补水平方向不得不断开所造成的影响,需在伸缩缝两侧各设置上下高度均为1m的垂直防火隔离带。
国际消防职业分类概况和特点
19世纪初期,美国、英国等早期工业化国家在人口普查中逐步认识到对社会职业进行分类的必要性,但直到19世纪末才开始建立初步的行业和职业分类标准。国际劳工组织的《国际职业分类标准》1949年,国际劳工组织(ILO)召开第七届国际劳工统计大会(ICLS),开始组织编写国际职业分类标准。1958年第九届ICLS大会通过首部ISCO58《国际职业分类标准》(InternationalStandardClassificationofOccupa-tions)。继1968年、1988年修订版后,目前采用的2008版ISCO08《国际职业分类标准》由10个大类、43个中类、125个小类和436个细类组成,10个大类分别是:管理人员、专业人员、技术人员和专业人员助理、办事员、服务和销售人员、农林渔业技术员、工艺及有关人员、机械设备操作和装配人员、非技术工人、军人。部分国家、地区职业分类情况二战后,很多国家和地区以《国际职业分类标准》为基础建立了职业分类体系,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特别是劳动力市场变化,不断予以修订和完善。
国际劳工组织和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在职业分类体系中都设置了较完善的消防职业,其基本特点是:涵盖从“预防”到“扑救”的全过程国际消防职业的设置,普遍体现了事前预防与灾后救助并重的思路,尤其突出火灾预防,普遍在社会消防管理、消防技术服务和消防宣传教育等方面设置了相应的职业。在社会消防管理方面,普遍在“管理类”职业大类中设置了高、中级两个层面的消防管理类职业。高级管理类,主要工作是参与制定、解释和执行政府消防政策法规,并就消防工作提出建议、进行监督,如《国际标准职业分类》和加拿大的“高级政府官员”中均有“消防局长”;中级管理类,主要是各类消防机构的管理人员,主要工作包括对防火、灭火救援行动进行计划、组织、指导、指挥、评估,如韩国的“消防机构管理人员”、美国的“消防部门管理人员”。在消防技术服务方面,为体现消防工作的专业技术特性,普遍设置了专门从事消防设施安装维护保养、消防安全监督检查、消防技术研究应用等方面的职业,并根据不同的技能水平要求,分设于“专业技术类”(或“工程类”)和“安保服务类”(或“辅助技术类”)两个层面(即通常理解的“白领”与“蓝领”)。如美国的“消防检查和调查人员”、“安防和火灾报警系统安装人员”;加拿大的“消防工程师”、“消防技术人员”;韩国的“消防技术士”、“消防设备技士”、“消防设备产业技士”、“消防设施管理士”,日本的“消防设备士”、“消防设备点检资格者”等。在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领域,普遍在“安保服务”职业大类下设置了“消防员”,基本工作是从事火灾预防、扑救以及参与处置其他紧急事故,为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而实施救援行动。
随着灾害事故种类、形态的复杂化,灭火救援的内容也日趋复杂,消防员职业对应的具体工作岗位、职位明显多样化。如加拿大的消防员包括建筑消防员、铁路消防员、机场消防员、船舶消防员、企业消防员、军队消防员、见习消防员等共24个具体的职位。在消防教育培训方面,加拿大在“社会科学、教育”职业大类的“专科和其他职业教育讲师”下设置了“消防人员培训讲师”和“灭火救援讲师”;韩国设置了“消防安全教育士”,根据韩国消防法,取得消防安全教育士职业资格的人员可在韩国国家消防防灾厅、各市道消防本部、消防署、韩国消防安全协会及各市道分会、韩国消防产业技术院等机关和团体就职,从事面向社会公众和消防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融入相关职业大类除从事火灾预防、应急救援等工作的“消防人员”职业类别(一般从属于“安保服务”职业大类)外,普遍在其他相关的职业类别中设置了消防职业:工程技术类消防职业。《国际标准职业分类》在“技术人员和辅助技术人员”职业大类中设置了“消防检查员”和“防火专家”、“火灾调查员”;美国在“建筑工程”职业大类中设置了“消防工程师”、“防火工程师”;加拿大在“自然和应用科学类”职业大类中设置了“消防工程师”、“消防技术人员”;韩国在“专业技术”职业大类中专门设置了“消防工程技术人员”细类,包括“消防工程设计及研究人员”、“消防设施施工技术人员”、“消防工程监理人员”等职业。技术服务类消防职业。加拿大在“自然和应用科学类”职业大类中设置了“火灾报警系统安装和维护保养人员”、“火灾报警系统技师”,在“贸易、运输和设备操作”职类大类中设置了“消防设备维修人员”、“消防设备保养人员”;韩国在“专业技术”职业大类中设置了“火灾预防专家”、“减灾防灾专家”。机械装备生产、操作类消防职业。消防设备特别是各类自动消防设备的生产、安装和操作,在具有机电设备生产安装和操作共性的同时,必须充分体现其涉及公共安全的特殊性。美国在“安装、维修”职业大类下设“火灾报警系统安装人员”,在“生产”职业大类下设“防火门制作”、“灭火器检验”、“消防水带制作”;韩国在“设备操作安全”职业大类中的“金属、机械零件组装人员”职业中专门设置了“消防设备生产工人”。其他产业类别中的消防职业。
加拿大在“第一产业”职业大类的“林业人员”职业小类下设置了“森林消防员”和“森林火灾瞭望员”;美国和加拿大分别在“办公和行政支持”、“商业、金融和行政”职业大类下设置了“911系统操作人员”、“911调度员”等火灾接警、调度职业。“二元化”分类原则国际职业分类的基本原则均强调两个关键指标:工作和胜任该工作需要的技能,体现了工作性质与技能水平相结合的“二元化”分类原则。其演进趋势是:根据经济和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在坚持工作性质相似性的同时,强调职业对技能水平的差异化需求,将职业分类的基本原则由原来“工作性质”的单一维度,发展到目前“工作性质”与“技能水平”相结合的双重维度。工作相似性是职业分类的根本依据。每个职业都是由一系列具有相似性的工作组成的集合,能否将不同的工作归并为一个职业,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工作性质的相似性。按照这一基本原则,国际消防职业体系普遍分列了不同的消防职业。以《国际标准职业分类》为例,将与灭火救援有关的工作设置为“消防员”,将主要从事防火检查的工作设置为“消防检查员”,将主要从事消防管理的工作设置为“消防专员”、“消防机构管理人员”。技能水平相似性是构建职业体系的主要依据。在根据工作性质相似性确定了不同职业后,如何将数以百计的职业分门别类,合理组合到不同的大类、中类、小类,从而构成完整的职业体系,最重要的依据就是各个职业所需要的技能水平的相似性。“技能”可从“技能水平”和“技能的专业化程度”两方面衡量,其中,“技能水平”是指与任务和职责的复杂程度和范围相关的执行能力;“技能的专业化程度”由涉及的知识领域、使用的工具和设备、加工和使用的材料,以及提品和服务的种类确定。#p#分页标题#e#
以《新加坡标准职业分类》为例,该标准将“技能水平”划分为4级,如表2所示,“消防安全检查员”归入技能水平为“3级”的第三大类“辅助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消防员”则归入技能水平为“2级”的第五大类“服务人员和商店与市场销售人员”。引领消防职业社会就业从国际趋势看,职业分类不仅是人口普查、行业调查等统计分类的工具,更在引导社会就业、开展职业培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职业分类在引导社会就业方面的应用日益普及和广泛。1998年,美国劳工部基于《标准职业分类系统》,开发了职业信息网络系统O*NET(OccupationalInformationNetwork)。作为目前国际上影响最大、使用最广泛的职业信息网络系统,O*NET能够及时提供最新的职业信息,不仅包括工作任务、工作活动以及从事该工作所需要的能力、技能、知识和人格要求等内容,还用规范化的指标体系衡量所有的职业,发展了跨职位的指标描述系统,为描述不同的职位提供了共同语言,有利于各职位之间的比较,其作用主要包括:就业和再就业、薪酬调查、企业岗位重组等。求职者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确定可能胜任的工作。同时,O*NET还标志了绿色职业(有助于环境保护、减少能耗、生态修复等的职业)、朝阳职业(就业需求在未来可能明显增长的职业)等。在O*NET网站搜索“firefighter”(消防员,职业代码33-2011)和“First-linesupervisors/managersoffirefightingandpreventionworkers”(消防指挥、管理和防火人员,职业代码33-1021),即可方便地查询到消防员人员职业的基本情况(包括工作内容、工作环境、使用工具、工作时间等),以及该职业的专业训练、从业资格、晋升条件、就业规模、薪酬收入、职业展望等内容,如表3、表4所示。由于消防员的就业规模在2008-2018年可能增长19%,因此被标志为朝阳职业。
对我国完善消防职业体系的启示
当前,在制约消防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中,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滞后、社会消防从业人才奇缺,是“短板”中的“短板”,原因之一就是尚未建立适应消防工作社会化、现代化进程需求的消防职业体系。《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的修订,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重大机遇。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运用科学的职业分类理论和方法,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我国国情的消防职业体系,是关系消防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对于深入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和全面加强消防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意义重大。
坚持客观性原则,准确把握职业内涵,充分体现消防工作的社会化属性。消防职业体系应当全面、客观、准确反映消防事业现状和发展方向,尤其要重视代表消防工作社会化发展方向、符合先进消防技术发展规律的新职业的兴起,对于有利于提高社会消防管理水平和消防科学技术水平,有相对独立从业人群,有特定的知识、技术和技能,需要定岗、定职、定级,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中活跃的职业活动现象,必须在《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中得到反映和体现。例如,在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方面,参照日本、新加坡等国的“防火管理者”职业,结合我国消防法规关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的要求,应当研究设立“消防安全管理员”职业,作为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的具体组织实施者,发挥消防安全管理“明白人”作用,并建立相应的职业资格制度,从根本上落实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再如,为提高单位消防设施特别是自动消防系统完好率,借鉴日本、韩国设置“消防设备士”、“消防设备师”、“消防设备点检资格者”、“防火及建筑检验员”职业的良好社会效果,有必要将目前的“建(构)筑物消防员”调整为“消防设施操作员”,专门从事对消防设施的维修、保养、检测和操作工作。
坚持科学性原则,运用科学分类方法,对消防职业进行合理划分和归类。职业分类的实质,是运用统一的标准对现行职业进行层次和类别划分。国际消防职业体系的基本特点,是遵循消防职业活动内在发展变化规律,将“工作”与“技能”两个关键指标相结合,合理划分消防职业,归入管理、专业技术、服务业等不同职业大类,并设定技能等级、普通受教育水平、职业资格和职业培训要求。当前,随着社会分工细化和消防科学技术发展,消防职业在工作性质和技能水平方面的差异性越来越明显,消防工作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日益突出。因此,必须扭转1999年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将所有消防职业全部归入“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的“一刀切”式的职业划分和归类方法,在“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大类中设置相应的消防专业技术职业。例如,随着社会对消防技术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截至2011年7月底,全国从事消防工程设计、消防安全咨询评估、消防设施检测、维保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已达7200余家,从业技术人员23万余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11年9月份原则同意公安部研究建立注册消防工程师制度;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和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公安部令第109号)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教师的从业资格也提出了原则规定。为服务和推动上述工作,亟待在“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大类中增加“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培训师”等职业,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为促进各类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注重实用性和指导性,拓展消防职业设置的实用功能,更好地服务于消防人才队伍建设。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消防职业有持续、稳定的社会需求,各国在职业分类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职业信息系统,通过采集大量的职业信息,为每个职业提供从工作任务、工作活动到任职者技能、能力等各项胜任特征的要求,发挥了职业体系对职业教育培训和就业的引领作用。我国在调整完善消防职业体系的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配套的职业信息系统,通过互联网等快捷、便利的工作平台,搜集、消防职业的就业规模、工资待遇、发展前景等信息,为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求职就业发挥导向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培养消防安全管理、消防专业技术人才。《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是一项社会公益工作,在完善和调整消防职业体系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站在消防事业全局高度,着眼于消防专业人才资源开发利用需求,服务消防行政管理职能转变,突出社会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追踪消防技术进步趋势,践行和谐发展战略,全面体现创新社会消防管理、强化公共消防安全服务的发展思路,满足消防事业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规范性和导向性的需求。(本文作者:司戈 单位:公安部消防局)#p#分页标题#e#
关键词:油品储运;油库;概况
油在可能范围内应存储于仓库内,以免受气候影响,已开桶的油必须存储在仓库内。油桶以卧放为宜,桶的两端均须用木楔楔紧,以防滚动。此外应经常检查油桶有无泄漏及桶面上的标志是否清晰。如必须将桶直放时,宜将桶倒置,使桶盖向下,或将桶略微倾斜,以免雨水聚集于桶面而淹盖桶拴。水对任何油均有不良影响。
温度对脂的影响比对油的大,长期暴露于高温下(例如:阳光曝晒),可使脂中的油成份分离,故脂桶应优先存储于仓库内,桶口向上竖放为宜。盛放脂的桶口较大,污物与水更易渗入,取用后应立即将桶盖盖紧。太低或太高的温度皆对油有不良的影响,因而不宜将油长久存储于过冷或过热的地方。
1.储油库区总容量的确定
油库容量的确定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包括油库的类别和任务、油品来源的难易程度、油品供应范围、供需变化规律、进出油品的运输条件等,有时还与国际石油市场的变化形势有密切关系。确定石油库容量的方法有周转系数法和储存天数法。商业油库一般采用周转系数法,石油化工企业的储运系统工程一般采用储存天数方法计算油库容量。
1.1周转系数法
周转系数就是某种油品的油库在1年内被周转使用的次数。油库储存系数(或称装满系数)。k值的大小对确定油库容量非常关键,但k值的确定是最困难的。它和油库的类型、业务性质、国民经济发展趋势、交通运输条件、油品市场变化规律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能用公式简单计算出来,简单地指定一个数字范围也是不科学的。值的大小应根据建库指令或项目建议书要求与建库单位协商确定。
1.2储存天数法
对某种油品的年周转量按该油品每年的操作天数均分,作为该油品的1天储存量,再确定该油品需要多少天的储存量才能满足油库正常的业务要求,并由此计算出该种油品的设计容量油库储存系数(或称装满系数)。石油化工企业的储运系统工程油库的储存天数一般取决于原油的供应来源、交通运输条件、生产装置开停工情况及油品出厂方式等因素。
2.油库区的工艺设计
2.1油库设计选型
选用油库的基本原则为:表面看来,水分不易渗透完整的桶盖而进入油桶内,然而存储于户外的油桶,日间暴晒于烈日之下,夜间则天气较凉,这种热胀冷缩会影响桶内空气的压力;日间略高于大气压,夜间则接近于真空。这种日夜间压力的转变会产生“呼吸”效应,日间部分空气被“呼出”桶外,夜间空气又被“吸入”桶中,如果桶盖浸于水中,那么在夜间水分难免会随空气进入桶内,日积月累,混积于油中的水自然相当可观。
2.2油库的布置
油库布置要以满足安全生产、操作和维修的要求为原则,有利于库区安全防火、防爆、防震、防噪等管理;同时工艺流程顺畅,减少能量消耗;充分利用库区地形,合理使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2.3防火堤的设置
合格的防火堤可以起到防止油品向防火堤外流,控制油库火灾扩大的作用。《石油库设计规范》对石油库油库、油库组应设置防火堤有明确规定。要求防火堤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建造,并能承受所容纳油品的静压力,且不应泄漏。立式油库防火堤的计算高度应保证堤内有效容积需要。防火堤的实高应比计算高度高出0.2m。防火堤的实高不应低于1m(以防火堤内侧设计地坪计),且不宜高于2.2m(以防火堤外侧道路路面计)。卧式油库的防火堤实高不应低
于0.5m(以防火堤内侧设计地坪计)。如采用土质防火堤,堤顶宽度不应小于0.5m,严禁在防火堤上开洞。
2.4油泵站的设置
汽车制造厂总平面布置基本原则
根据汽车行业的工艺特点和基本要求,汽车制造厂总平面布置基本原则主要为:
合理分区、节约用地
工艺顺畅、运输短捷
营造环境、安全节能
节约投资、持续发展
二.总图布置应考虑的因素
根据设计中考虑因素的来源,将总图布置考虑的因素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不是来自生产厂内部,主要来自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等政府管理部门对总图布置的要求和条件。例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规划条件中对用地性质的规定、对用地开发强度的要求、用地开口方向的限定、市政公用设施的接口要求等内容。了解这些,保证工厂总图布置符合城市的相关要求,便于总图方案的实施和规划报批。
内部因素:主要指工厂规划、建设的具体要求。主要包括:产品种类、生产纲领、工厂组成以及企业自身的习惯和要求等。
只有充分了解影响总图布置的各种因素,才能保证总图布置的合理和科学。
三.总图功能分区及布置要求
一般整车制造厂分为5个区:生产区、试车及成品停放区、仓储区、公用设施区、行政办公区
1.生产区:
一般包括主要工艺车间(冲、焊、涂、总四大工艺),有的还包括车架车间、货箱车间、配送中心等辅助车间。
冲压车间要求靠近原材料运输出入口,便于原材料运入及废料运出;靠近(或贴建)焊装车间,便于自制冲压件运输;尽量避免靠近行政办公区,减少震动对办公楼的干扰; 尽量避免布置在地质条件不良地段,降低造价。
焊装车间一般与冲压车间贴建。
涂装车间主要注意与厂区外部居住区的间距并尽量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位置;
总装车间要求靠近物流出入口,便于外协件运入;靠近试车跑道、成品停放场。
2.试车及成品停放区
试车跑道主要满足成品检测需要,要求靠近总装车间、靠近成品出口。一般由:直线跑道、特殊路段、回转弯道组成。。
成品停放区:一般包括成品停放区域、装车区域和发车区域。成品停放区域包括分组停放的停车位及通道。装车区域要考虑平板车回转场地。发车区域主要负责办理发车手续及存放随车备件。
3.仓储区:
整车厂仓库主要有:金属材料库、冲压件库、外协件库和油化库。
金属材料库:目前多数厂不单独设置,一般存放在冲压车间内;
冲压件库:存放自制冲压半成品和外协冲压件,大都和焊接车间贴建;
外协件库:主要为总装车间服务,存放总装的外协件零部件,根据供货便利程度、管理方式和存放周期可独立设置也可和总装车间贴建。
油化库:存放全厂使用的化学品、油漆等物料,为甲类库,需单独设置并考虑防火间距
4.公用设施区:
主要包括空压站、水泵房(循环、加压、消防)、变配电所、热交换站、污水处理站、危险固废中转站、制冷站等。可分散布置也可集中成区域布置。
分散布置特点:靠近服务对象,站房与车间管线较短,减少管线在厂区内的布置,但会增加零星小建筑,厂区环境受影响。
集中布置特点:形成综合站房,便于管理,厂区景观整齐,但会增加场内管线的敷设。
5.行政办公区:
包括:办公楼、食堂、职工停车场等非生产性的建筑。
办公区应位于主导风向的上风向,拥有良好的环境,主体建筑要面向人流出入口,保证人流路线的醒目、方便,同时注意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厂区内不能建设成套住宅、专家楼、宾馆、招待所和培训中心等非生产性配套设施。
四.厂区竖向设计
竖向布置形式为平坡式、台阶式、混合式:
平坡式:一般厂区自然地形较为平坦,在满足厂区道路运输及排水的条件,通常自然地形坡度小于3%,且厂区宽度不大。
台阶式:当自然地形有高差,自然地形坡度大于3%,或自然地形坡度小于3%但厂区宽度较大时建议采用。为避免台阶的设置对工厂工艺造成较大的影响,一般将物流联系紧密的生产车间放在同一个台阶上,根据工艺流程形成由高向低的台阶系统。
混合式:当自然地形坡度有缓有陡,可将平坡式和台阶式结合布置。
五.厂区道路设计
根据使用功能,厂区道路可划分:主干道、次干道、支路。
主干道:一般为连接厂区主要出入口的道路,满足景观或大量物流运输需要。靠近总装外协件装卸位置或在厂区中央形成中央大道。宽度通常12~15米。
次干道:在车间四周满足运输及消防需要,宽度通常9米。
支路:满足少量车辆、人行需要的道路。一般位于公用站房区域,宽通常6米~7米
六.厂区公用管线的种类及一般布置原则
一、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我县是重点山区县,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要围绕生态立县,发挥森林资源的碳汇功能,加快林业经济和林业产业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以建设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科学合理地编制好规划是制定各项林业政策,决定林业重大项目安排,争取政府投资的主要依据。规划的编制要集中多方智慧,力争做到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要坚持统筹兼顾,统筹全县改革发展和稳定,统筹林业中长期发展,统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业经济的发展。
二、规划的主要指标
1、森林覆盖率;2、林木绿化率;3活立木蓄积;4、有林地面积;5、人工造林及森林经营面积;6、林业总产值(一、二、三产业);7、林业固定资产投资;8、其它相关指标。
三、规划时限
“十二五”规划期限从20__年到2015年,要提出分年度实施规划,远期展望到2020年。
四、分项规划内容及编制责任单位
1、人工造林(重点工程项目造林、用材林、工业原料林、工业油料林、木本油料林),森林经营及森林质量提升(项目办)。
2、竹林的发展及利用(项目办)。
3、林业科技(科技兴林及林业科技推广应用)(项目办)。
4、国有林场、苗圃、联营林场的发展(产业股)。
5、经济果木林、苗木花卉、林木种质基地、林下种养殖业的发展(产业股)。
6、森林旅游观光发展(产业股)。
7、木竹加工及林产品综合开发利用(产业股、林政股)。
8、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林权制度改革及配套措施、森林采伐利用、公益林保护管理、木竹检查管理、保护区建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利用、林地征占用占补平衡)(林政股)。
9、森林健康、森防检疫及病虫害防治(森防站)。
10、名木古树保护,绿色长廊建设,集镇、村庄及全民绿化(绿化办)。
11、森林公安体系建设(公安分局)。
12、森林防火(生物防火林带、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森林防火扑救队伍建设)。
13、林业基础设施建设(计财股)。
14、林业队伍建设及人才保障(人事股)。
五、规划编制总体安排
1、成立组织,为切实加强对“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县局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参加的领导组织。
2、征求意见(2月1日至3月15日),将编制方案分送局班子成员及相关职能股室,并在局门户网站上,听取林业系统广大职工及社会方方面面意见。扩大规划编制的民主参与度,集思广益,增强规划的科学新和社会的认可度。
3、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和基础数据收集(3月15日至3月31日)。
关键词:民用建筑;设计;参考依据;基本原则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古往今来,人们一直非常重视自己的栖身之所,随着房产市场的火热发展,房价不断攀升,为了拥有属于自己的住房,人们在不断地为之奋斗者,这也成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民用建筑自自然界有人以来便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原始社会人们的生产能力有限,建筑主要依靠泥土、茅草和树枝来建造,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采用砖瓦来搭建住房,建筑事业发展到今天人们已经在逐步开始运用砖石、钢筋混凝土构筑生活居所了。建筑物也由传统的平放逐步发展为今天的摩天大楼,建筑风格也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趋势转变。建筑工程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当中,建筑工程的科技含量也正在不断提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建筑事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无论建筑事业发展到何种程度,建筑事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必须充分考虑三种构成要素,即:建筑的功能、建筑风格与形象、建筑的资金与技术。建筑设计基本严责也必须紧密围绕这三项构成要素加以制定。
1 进行民用建筑设计的具体参考依据
民用建筑设计要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在设计上主要以人体尺度、家具设备尺寸、气象条件、地质条件等四项基本因素。
1.1 建筑设计要紧密结合人的根本需求,符合人体尺度与人的活动空间
建筑设计最根本的目的在于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方便。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人体的尺度对空间的需求,建筑空间尺度过大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空间尺度过小便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设计人员对工程的各个部位进行设计都要与人的活动空间这一内容紧密集合。
1.2 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家具设备尺寸对房屋空间的需求
在进行建筑平面与空间设计时要将家具设备所占用的空间充分的考虑到建筑设计当中。设计过程中要预留好家具设备的合理使用空间,这样即使房屋空间得到了合理的规划布局,同时也为空间的充分利用奠定了基础。
1.3 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气象条件对房屋的影响
气象主要包括了空气的湿度、日照、雨雪天气、风速、风向等多种自然因素。气象对建筑的供暖、采光、保温、朝向等多项具体内容都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我国地域辽阔,东西南北所跨的经度和纬度区域都比较广,受此影响,也决定了我有不同地区的建筑在进行设计时要加以区别对待。在对建筑所处区域的自然气象环境有了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所产生的设计,能够使建筑充分的运用自然资源,可为建筑发挥环保与节约能源的重要作用奠定基础,同时也是是促进我国民用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1.4 建筑设计要对施工场所的地质环境进行充分的勘测考察
地质条件是否适合建造房屋是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建设能否成功,以及适合建造何种类型的房屋的关键性问题。有很多工程建设案例证明一项工程是否选择了适合的地质环境进行施工,会给企业的经营状况造成严重的影响,因地质问题导致的工程建设失败甚至会严重影响到一个开发企业的生存。为此建筑设计要对施工场所的地质环境进行充分的勘测考察,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保障建筑工程的根本质量和使用寿命。
2 现阶段民用建筑设计所应参照的基本原则
建筑设计是一项政策性和综合性强、涉及面广泛的创作活动。建筑设计成果不仅能体现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社会经济水平、地方特点、文化传统和历史的影响,它还必然受到当时有关建筑方针政策的制约。建筑设计除应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外,尚应执行下列基本原则。
2.1 遵守当地城市规划部门制定的城市规划实施条例
城市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规划实施条例是对贯彻执行规划的具体规定。建筑设计必须服城市规划的总体安排,充分考虑城市规划对建筑群体和个体的基本要求,使建筑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2.2 谋求建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讲求效益要克服片面性,不仅要对建筑自身进行经济评估,同时还应对建筑的社会贡献和在促进环境改变的效益方面进行评估,把三者结合起来,全面评价效益。
2.3 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和空间,提倡社会化综合开发和综合性建筑
城市土地十分宝贵,要改变那种一个单位一栋楼、封闭、小而全的割据局面。按城市规划要求,建造适当体量的综合性建筑,不仅可以合理利用城市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还能丰富城市建筑轮廓线,增强建筑艺术效果。
2.4 谋求建筑设计眼前效益与长远效益的统一
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同时适当考虑将来提高和改造的可能。建筑设计应该考虑远近期结合,使设计在近期与现实经济条件相适应,而在远期有适应更高要求的可能。在个体设计中,寓未来于现实之中的设计手法称潜伏设计。
2.5 节约建筑能耗,保证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我国是一个幅员广大的国家,南北不同的气候区分别存在着保温和隔热的围护结构热工问题。应该从节约能源出发,合理选择围护结构。处理这个问题,应着眼于长期效益和综合效益,不能只考虑短期经济效益造成能源浪费。
2.6 建筑设计的标准化应与多样化结合
在建筑构配件标准化和单元设计标准化的前提下,应注意建筑空间组合、形体和立面处理的多样化。由于建筑不仅是物质技术产品,同时也以其形象使人得到美的享受,所以建筑形象不能雷同。建筑不仅应具备时代特征,还应该具有寓于时代性之中的个性。
2.7 建筑设计要融入对社会特殊群体的人文关怀
体现对残疾人、老年人的关怀,为他们的生活、工作和社会活动提供无障碍的室内外环境。
2.8 建筑环境应综合考虑防火、抗震、防空和防洪等安全措施
火灾、地震、战争的空袭和洪水泛滥等是突发灾害,对建筑可能造成极大的损害,从而导致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在设计时必须遵照相应规范和标准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以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9 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对固有环境及文化的保护
在国家或地方公布的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区的各项建设,应按国家或地方制定的有关条例和保护规划进行。我国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名山大川风景秀丽,在相应地区进行建设时,必须注意不破坏原有环境,使新建设与环境协调,从而突出或加强应当保护的文物、景观及环境。
结束语
建筑设计作为工程开发与建设的核心内用,直接影响着我国建筑事业的总体发展趋势。在工程建筑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认真分析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人们不同时期对建筑设计的不同需求,及时调整建筑设计理念与方针。但建筑设计的参考依据及基本原则无论在何时都是设计工作者能否设计一个优秀的建筑工程的重要参考依据,建筑设计当中要充分体现这些内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