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6 16:05: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医文化的重要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要]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践行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医患关系
>> 践行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用文化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建设和谐医院文化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探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价值目标 创新医院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打造优秀医院文化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创新医院文化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医院文化建设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论医患沟通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价值 践行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班级文化,践行核心价值观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构建和谐校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民主管理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核心价值观 中央苏区卫生文化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从“为何老中医面前患者稀”浅谈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过程中医院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性探讨 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完善法制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6] 陈明. 由“仁心”至“仁术”—王船山对“孟子·梁惠王上”的诠释及于宋明儒学之反省[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9(2):76.
[7] 屠执中. 到底是“取象比类”还是“取类比象”[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10):2.
[8] 肖建喜. 隐喻对针灸学经典理论建构的研究[D].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9] 苏玉菊. 论思维视角下之医患沟通[J]. 医学与哲学,2011,32(2):35.
[10] 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经史百家医录[M].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86:112.
(收稿日期:2013-05-15)
【关键词】中医全科医生;社区卫生服务;重要性
1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现状分析
自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社区建设的总量已经达到了一个惊人的地步,但是在高速建造社区的过程中,却忽略了对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重要性。社区卫生服务保证我国社区建设的基础,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的健康宣传与健康服务。我国居民在进入高科技时代后,产生了懒惰的休闲心理,烟酒文化与网络文化的渗透让人民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降低,导致不同病症同时出现,影响我国人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因此,健康医疗必须要从我国基层的社区卫生服务开始。
2 中医全科医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重要性分析
(1)中医全科医生是我国社区全面卫生保障的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卫生体系与卫生保障的发展基础与核心,中医全科医生在社区居民卫生服务工作中,利用专业卫生理论进行工作指导,会让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产生质的变化,中医全科医生能够为全体社区居民提供专业的健康锻炼的理论基础,而且社区卫生服务也能对全体社区居民的健康活动提供专业的监督与指导,能真正提高社区居民的卫生健康水平,优化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在对居民健康工作中,中医全科医生能够遵循着最系统,最科学的理论依据,是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与卫生体系的发展核心与重点。
(2)有利于我国从基层建设全面的健康医疗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为社区健康医疗组织的工作步骤提供建议。在社区卫生服务中,中医全科医生为全体居民进行健康工作,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我国居民的医疗与病症的新动向与新问题,由工作人员进行总结,为社区卫生服务与中医全科医生系统提出意见,提出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与中医全科医生工作模式的建议,并且在社区卫生服务进行中,不断进行探索,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理论体系与实践系统,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水平的同步发展,让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得到质的飞跃,确立我国健康服务人才的过硬的思想基础。因此注重社区卫生服务与中医全科医生的引入与全国社区建设典范的互补性,不断提出工作建议,完善社区健康工作的手段与措施。
3 探究提高中医全科医生进入社区卫生服务有效性的措施
(1)政府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力度健全全民健康服务体系我国社区建设的重要管理部门就是政府,对于卫生服务,属于公共设施的一部分,应该有政府进行投资,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进行赞助。但是由于我国社区建设范围较大,对全体社区的健康服务不能做到全面兼顾,因此要在政策上进行保护,为社区的资金招纳颁布优惠机制,而且在这方面加大广告宣传的力度,积极为社区与大医院进行联谊与合作,通过引进中医全科医生,进行全体社区居民体检的方式来达到与医院,政府等部门的多方共赢,在健全居民社区健康体系方面获得成功,并能为社会获得经济效益。
(2)加大力度培养专业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人才,健全社区卫生服务制度完善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的规章制度,加强社区内部健康服务管理人员结构的优化。社区卫生服务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能够进行社区人员的裁剪,优化社区管理部门内部的人员结构,培养更多的中医全科医生队伍建设,这需要可行的制度来保障。社区卫生服务管理部门的人员制度,它规定了社区管理部门内部对人员管理的标准与准则,强调了人员工作的合格标准,避免了人员在健康服务工作中的消极懈怠,在众多制度中,奖惩制度与约束制度是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当的人员奖惩使社区管理部门的内部人员结构形成有机的淘汰制度,能大大提升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人员工资的热情,也有利于提高中医全科医生的加入,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效果的最优化。
(3)正确认识当今时代主题的变化结合时展进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整体的思想与精神也得到了大幅度的开发与发展,而现如今我国网络文化与信息文化深深融入到社区人民的工作与生活中,可以说当今时代的主题就是高速与信息,通过网络进行社区卫生服务与健康促进模式工作的创新改革已经是必然趋势,也能更加贴近居民社区的整体思想水平,因此在进行社区要及时把握当今时代的发展规律,将网络手段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能够提高健康服务宣传工作的传播程度与有效性,有利于社区各个单位与部门健康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当今全体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必须要结合当前形势,推动中医全科医生工作模式的进步与发展。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社区建设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地步,社区的基本结构健全,包括物业,管理部门,以及健康服务管理部门,对于我国社区居民来说,健康服务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社区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必须要引入中医全科医生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黄桥梁,潘耀东,朱昆鹏,姚芳,俞浩.健康城市示范路健康促进活动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8(10) .
[2]潘耀东,姚芳,黄桥梁,俞浩.苏州市健康城市示范路健康促进活动效果评价[J].健康服务与健康促进,2008(1).
[3]沈丽宁.国外健康信息服务现状扫描及启示[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6).
[4]张自力.健康传播研究什么――论健康传播研究的九个方向[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辽宁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沈阳110032)
摘要:近年来,全国各中医院校纷纷设置了英语专业。中医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担负着对外传播中医药知识和中医药文化的特殊使命。在中医院校英语专业的语言教学中,文化教学十分重要。本文旨在探究中医院校英语专业开展文化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构建新型的跨文化教学模式。
关键词 :中医院校;英语专业;文化教学;教学模式
DOI:10.16083/j.cnki.-1296/G4.2015.01.02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1—0044—02
收稿日期:2014—07—01
作者简介:张莉(1967— ),女,辽宁建平人。辽宁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及翻译。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这是语言学家经多年研究而得出的一个被普遍接受的结论。从19世纪初开始,语言学家就将语言和文化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美国语言学家、“文化决定论”的首创者萨披尔(Sapir)在1921年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独自存在。20世纪60年代后,语言学家对该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对外语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国内对跨文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胡文仲、顾嘉祖、邓炎昌、刘润清等都先后针对语言和文化、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等问题撰写了许多的文章和书籍。大量研究成果和实践都证明, 英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之间的关系具有同步性、互补性和兼容性的特点。[1]在英语语言教学的过程中,语言技能的提高是英语教学的基础,文化学习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一、中医院校英语专业开展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中医院校英语专业教学现状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越来越被世界各地人们所接受和喜爱,加之中医院校转向综合性大学规划的实施,全国许多中医院校设置了英语专业,用以培养对外传播中医药技术和中医药传统文化的英语人才。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加医学专业(如中医药对外交流、翻译,中医药贸易等方向)开始于21世纪初,尤其集中在 2003~2004年。在全国23所高等中医药院校中,13所院校开设了英语专业,最早的开设于2001年。[2]我国中医院校的英语专业均是新办专业,最长的也不过十多年,鲜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英语教学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国内有关中医英语专业语言与文化教学的研究很少。
(二)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
教育部于2005年5月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修订后)中的第四条“教学原则”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教育部两次颁布的英语专业教学大纲都强调了跨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只有对东西方文化非常了解和熟悉,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才能真正成为合格的翻译人才。[3]
(三)中医院校英语专业文化教学特殊性的要求
中医药学源远流长,中医起源于先秦,深受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中国历史的熏陶与影响。相对西医而言,中医不是依靠现代科学实验手段的医学,而是融合了大量文化因素的医学。由于中医英语译文的读者是西方人,所以,许多西方人对中医及中国文化不了解,无法明白和赏析中医语言中的文化意蕴。
二、中医院校英语专业跨文化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一)课程设置
新大纲将英语专业课程分为三大模块,即英语专业技能课、英语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其中英语国家概况、英美社会与文化以及西方文化入门等被列入专业知识课程。目前,高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大多已经包括跨文化交际、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国家文化等课程,但是,有关中国文化和东西方文化对比的英文课程在中医院校的英语专业中则很少开设。由于中医的特殊性,在中医英语翻译中,两种文化的碰撞更为突出。目前,中医英语专业基本都开设了综合英语、视听说、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学、英美文学和英美文化等课程。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时,不但可以掌握语言技能,还能了解一些西方文化。但作为跨文化教学模式,中医英语专业应开设专门的东西方文化对比课程,系统、全面地介绍东西方不同的哲学、历史、宗教以及社会习俗等,最大化地消除文化隔阂,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此外,中医英语专业还应开设专门的中国文化课程,让学生深入地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医英语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其课程设置决定了是否能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中医药翻译人才。
(二)教学内容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根据中医院校英语专业的教学特点,除了要在跨文化交际学、英美文学、英语国家概况等与文化相关性较大的课程中进行文化教学外,还应该深入地研究在其他英语专业课程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例如,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即低年级的精读或综合英语课,是英语专业一、二年级学生的核心课程,在该课程中,可以加强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文化教学认为语言教学应与文化教学相结合,授课内容不仅要包括句子、段落、结构、主旨等,还应包括语言背后深厚的文化知识。同样,翻译课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给学生提供中医英文对照,让学生分析译者采用的不同的翻译理论和策略,译文版本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与译者的跨文化思考有关,学生在分析过程中能加强对英汉思维和文化差异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不同版本的《黄帝内经》译文,让学生进行分析。从1925年开始,截至2005年,已有11部正式出版的《黄帝内经》英译本。[4]面对相同的原文,译者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而这些不同之处充分体现了译者的跨文化思想。
(三)评估测试
测试对文化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文化测试应与文化教学同步,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文化学习的重视程度,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文化学习的掌握情况。但大学英语的文化教学评估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与语言方面的测试相比,进行文化方面的测试难度较大。对于文化知识的测试可以采用传统的笔试,如设置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匹配题等客观题, 也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主观题,如东西方宗教、习俗等的比较。而对于文化意识、文化态度和文化行为等不容易进行测试的方面可以采取过程评价的方法,教师将学生平时的课内外表现纳入课程考核的范围,可以通过role?play、case study、group project、writing essay 等形式记录下学生的各种表现,并加以打分。文化测试最终的成绩评定可以由教师打分、学生自我打分和同学之间互相打分构成,这些测试方法符合外语教学的规律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价的要求。
语言学习离不开对文化的了解,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辅相成,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既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又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由于中医院校的学生担负着对外传播我国中医药文化的任务,因此,文化教学在中医院校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只有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不断探索,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医药翻译人才。
[
参考文献]
[1]赵爱国,姜雅明.应用语言文化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2]王璁,吴青,陈铸芬.谈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09(8).
[3]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笔者就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内容和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同道探讨。
1 继承名老中医经验的内容
1.1 医德医风 祖国医学非常强调医德的重要性,“大医精诚”,精是医疗技术精湛;诚就是对医德医风的要求,没有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和敬业精神,专业技术就不可能达到精湛的水平。名老中医都是德艺双馨的大师,这也是中医工作者继承名老中医经验的主要方面。焦树德老师是全国名老中医,他对中医药事业非常热爱,有强烈地民族自豪感和中医药自信心,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面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疑难病患者时,焦树德老师经常激动地说:“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此类疾病中医文献两千多年前就有记载,中医治疗疗效好,而且安全”。焦树德已八十三岁高龄,身体不太好,每天限制挂号,但当碰到外地患者就诊时,就格外放宽,给予其极大的方便。
这些都深深地感动了我,当自己面对繁忙的门诊工作,面对等待的患者,也毫无怨言,认真耐心地诊治每位患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习名老中医的医德医风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治学方法 名老中医的成功经验,和他们严谨的治学方法,是分不开的。他们对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有很深的造诣,传统文化底蕴很深,中医理论根基扎实。在中医经典著作的研究上都下了一番苦功夫,熟谙原文,旁及各家,他们对中医经典思想的熟悉把握程度,是中青年中医所不及的。所以青年中医工作者要在读经典上补课,临床工作之余,多挤时间研读经典著作,养成读经典研修各家中医著作的好习惯,贵在坚持和不懈,同时在传统文化知识方面加大积累,不断提高中医基础理论水平,密切联系临床实践,学以致用,带着临床问题去学习,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找闪光点,找创新点。比如,在学到《内经》中“胃不和卧不安”和“五脏主神”的理论后,笔者对治疗失眠有新的认识,根据病情选择使用半夏泻心汤和麻子仁丸加减,治疗兼有脾胃湿热、大便秘结的失眠患者,疗效提高。
1.3 学术经验 名老中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学术经验。这些经验经历了实践的检验,是中医药学的宝贵的财富。青年中医工作者要把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学到手,继承下来,更好地为广大的患者服务。读到了《朱良春用药经验》,其中讲到利隔散治疗食道癌有疗效,在临床中治疗一位食道癌患者,在服用汤药的同时,配合使用了利隔散,(利隔散的组成:白僵蚕、蜂房、壁虎、全虫、锻赭石各三十克),患者服药五天后,一晚上吐出两块黄豆大小紫血块带粘液,此后患者吞咽困难有所缓解。
1.4 诊疗艺术 中医是一门集专业技术和人文艺术于一体的科学。名老中医在诊疗实践中,身临其境,面对患者,四诊合参,应用自如,出神入化。人们常说:治好病是本分,有患者才是本事。这本事就是诊疗艺术的体现。所以青年中医也要在诊疗艺术上下功夫,多临床,多实践,多总结,尽快提高。例如:薛伯寿教授在看病中,遇到一位巨结肠的患者,两次诊疗以后,效果不显,他就主动介绍患者到相关专科去治疗;再如,熊继柏教授诊疗患者时,强调单纯运用中医药方法;而王应麟老中医脉诊尤精,并注重诊法的创新。如此体现了名老中医严谨的科学态度,有所为有所不为,术有专攻的特征。名老中医以德载术,以术宏德,热爱中医,有强烈地事业心,和责任感。
2 继承名老中医经验的方法
2.1 拜名师 能够亲自跟随名医学习,是非常幸运的事,耳闻目睹,潜移默化,可以从医德医风、治学方法、学术思想、临床经验、诊疗艺术等方面全面系统学习。这样只是少数人有条件,得到机会,难以大批培养。
2.2 听讲座 全国名老中医经验学习班,和全国中医优秀临床人才研修项目中,就是采用的这种方法。但由于时间短,内容少,很难整体把握某位名医学术思想和经验。
2.3 读书籍 现在有大量名老中医经验系列书籍,为青年中医工作者提供了可以学习的范本,认真阅读,细心体会,反复研习,临床验证,提炼学术思路,转化成为自己的知识。切忌泛泛而读,不求甚解,贪多求快。
中医,是中国古老的医术,是值得华夏一族引以为傲的文化。中医不仅显示它对医学的独特性,更是代表华夏一族的灵魂之一。所以,我们做为华夏一族一定要支持中医疗法,纵然我们没有天赋去研习中医医术。中国的火锅之乡-重庆已经正在开始实行中医疗法了。这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草药鼻祖-神农氏、黄帝内经的作者-黄帝、华佗、扁鹊、李时珍等,这些伟人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医生。他们可以与希腊的古代名医-希波克拉底齐名了。他们用他们的智慧把这些珍贵的医术留传后世。他们的医术也救过不少人命。许多人对中医疗法缺少自信。那么,我告诉你,癌症疾病,西医认为这种疾病很难医治,但是根据本草纲目记载,南瓜、苦瓜是抗癌的神瓜,也能防癌。所以中医是否对人类做出贡献,让我们再来拭目以待。我会举出更多例子来证明中医对人类的重要性有多大。
中医最基本的诊断法-望、闻、问和切竟然可以在高度的准确下判断一个病人的病类与病情。那些读西医的医生都需要听诊器来医治病人,而且有一些可以不用动手术的病,西医就认定要往那病人的肚子和钱包里开刀。中医疗法就不一样,最多只会使用针灸、按摩、拔罐等,而且不会带来遗后症。曾经我听一位病患说过:“洋鬼子的医术只会折磨我的身体,往我钱包开刀,可是中医一下子就好了。”所以,这句话是不是能够证明了中医对人类很重要?
总而言之,我们身为华夏一族必须要捍卫及保护中医,因为中医,华夏一族得以繁殖至今。一个种族要是没有自己的医术,那种族不会长久繁殖下去。我并没有认为外族医术不好,可是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医术都没有信心了,我们怎么能够站在医术舞台上显示中医的独特性呢?外族又怎么样看我们呢?说难听些,我们是愚昧呢还是忘恩负义呢还是汉奸呢,自己想想吧。所以,我希望大华夏能够积极发展中医疗法,让中医在世界舞台流行起来。华夏可以的!!!加油!!!
【摘要】在VIP病房住院的患者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往往需求更高水准的医疗护理服务。在VIP病房工作的护士不仅需要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娴熟的现代医学操作,同时需要熟练掌握中医护理技能。中医护理在VIP病房的实施能使护理工作更加灵活多样,丰富多彩,安全优质。能更好的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患者需求,提高患者治疗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VIP病房中医护理特色
在VIP病房住院的患者,大多是社会较高层次的特殊群体。大多患者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他们住进VIP病房医治疾病的同时,往往需求更高水准的医疗护理服务。在VIP病房工作的护士只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熟练的现代医学操作已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大多患者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更注重生活治疗的提高,更看重养生与保健。中医护理内容丰富,有其特色和优势。在VIP病房实施中医护理能更好的提高护理质量。
1.中医护理讲求辩证施护
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精髓,是指导中医临床护理的基本原则。辩证施护注重人、病、证三者之间的关系。强调人具有整体性的同时也具有特殊性和个体差异性。同一种疾病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由于个体差异,病因病机不同,就会表现出不同的证。一种疾病发生在一个人身上,在不同的阶段也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证。因此辨证是施护的前提。只有辨证准确,护理措施才会得当有效。辨证施护的方法有很多种,临床上要求掌握八纲辨证。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纲,是中医辨证的纲领,突出地反映了中医学的辩证法思想[1]。临床护理工作中根据不同的辨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才能保证护理质量。如热者寒之,寒者温之,表者解之,虚者补之,实者泄之。
2.中医护理重视饮食调护
患者的饮食选择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指导患者了解饮食与药物配合的重要性。张仲景在《金贵要略》中指出: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2]。强调了临床应根据病情,近其所喜,远其所恶,选用适当的食物和护理方法,能促使疾病的痊愈。如病人脾胃虚寒,除服温补脾胃的药物外,宜食用温热而易消化的食物。若予生冷食物,必将加重脾胃虚寒。患者痰多湿重,不宜进食肥若有疮疡热毒患者忌食椒、酒等辛辣之品。可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配备与之相宜的膳食,比如脾胃虚弱者,可服用“大枣糯米粥”以健脾益气。对不同的病人予正确的辨证,据此采用相应的饮食调护,益于疾病康复,也益于养生保健。
3.中医护理注重情志护理
人体的情志活动与脏腑气血有着密切关系。《素问.阴阳藏象大论》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恐惊[3]。祖国医学强调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伤及脏腑而发病的重要因素。过喜则伤心;过怒则伤肝;过思则伤脾;过忧则伤肺;过恐则伤肾。VIP病房的护士要将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应用于临床。在VIP病房住院的病人大多有特殊的社会地位。他们在拥有较高社会地位的同时,也在承受较大的社会和心理压力。因此VIP病房护士不但要帮病人解除因疾病造成的心理上的痛苦,同时还要多了解病人的内心世界。调畅病人的情志,更有益于疾病的恢复。
4. 中医护理崇尚中医文化
中医文化是祖国历史文化的瑰宝。VIP病房的病人多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对中医文化大多抱有较浓厚的兴趣。VIP病房的布局要具有中医文化的氛围,比如多张贴古代医家画像及名言锦句等。VIP病房的护士要有较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要多为病人作中医方面的知识讲座和健康教育。让病人在治病的同时治有所获、治有所乐。
5.中医护理有丰富而独特的技术
中医护理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技术方法。操作方便,简单易行,安全有效,适用范围广,痛苦小,副作用少。诸如针灸、推拿、按摩、火罐、刮痧、气功、浴足等等。如脘腹冷痛患者予隔姜灸中脘必疼痛即缓;体虚多病老者予灸足三里必强身健体。痛苦小,效果好。近年来开展中药雾化吸入、中药离子导入、中药保留灌肠等技术,更加丰富了中医护理技术的内容,扩大了中医护理的范围[4]。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内容丰富,有其独特之处和鲜明优势。中医护理实施于VIP病房这种特殊的临床环境,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同时也有利于中医文化的传播。
参考文献
[1]朱文锋.中医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17
[2]范永升.金贵要略.[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7
[3]吴敦序.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29
关键词:就业创业教育 就业期望值 中医药校园文化 临床实习教学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高等教育就业市场、就业形势和就业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也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特别是中医药院校的毕业生更因为专业性强、就业渠道窄、职业资格等多方面的限制,形势更加不容乐观,在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如何克服困难已经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面对这个问题,各个高等中医药院校纷纷加强了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教育,可他们往往忽视了对毕业生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性。高等中医药院校在对毕业生开展相关的教育中往往注重于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技巧、就业信息的宣讲,却忽视了思政教育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的重要作用。实际上思政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是就业指导工作当中一对助飞的翅膀,两者缺一不可。
一、高等中医类院校毕业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1、国家政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总体上来看,国家在医疗卫生方面所进行改革并没有彻底改变中医药在群众心目中的弱势地位,而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竞争压力,导致了相当多医疗机构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从而影响医疗机构对产生经济利益更高更快的西医类毕业生需求的增大,甚至出现了中医院不要中医药专业的毕业生反而只要西医院校学生的情况。而1988年《职业医师法》政策的出台更使得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的毕业生只能参加中医类别的职业医师的考试,而不能参加临床类别的执业医师考试,这就大大限制了中医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范围,无形中让许多中医院校的毕业生陷入了就业困境。
2、医学人才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的影响。其实,随着我国的教育模式由原本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各个高校包含许多的高等中医类院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持续扩招,虽然近年来,这种趋势有所减弱。但是由于专业的多样化原因,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一方面,中医院校的师资与教学资源跟不上扩招的步伐,而大众教育带来学生的整体的综合素质呈下降的趋势,影响了中医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医疗机构中的中医类型的学生需求增长速度赶不上毕业生增加的速度,表现为一定程度上的结构性供大于求,从而导致“就业难”。
3、中医院校相关专业设置错位的影响。由于在规模与数量上存在一定程度做大做强的现状存在,许多中医院校中一些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一方面,不少医学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与现实广大医疗机构的需求变化的步伐,往往导致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还没进就业市场,就已经被拒之门外;另一方面,各个中医院校的医学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对“热门”医学专业过于追究,造成某种程度上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医类的“人才过剩”,而是一种相对过剩。
4、就业单位存在就业隐形歧视的影响。一方面,有些医疗机构从自身利益出发,所招收的人员往往附加了种种条件与规则,有的在招聘启事上明文规定只招收本地区生源中医类别的毕业生,更有的只招收自己从属或附属的院校的毕业生,这样对于其他中医院校的毕业生产生不公平;另一方面,有些医疗机构过分强调名校高分的重要,而对于普通中医院校的毕业生则持有挑剔的眼光,认为名校出来就代表高分高能,还有的医疗机构则无限制地提升所招聘岗位的学历层次,原本只需本科学历却提升到研究生学历,从而导致了中医类人才的浪费与过剩现象的出现。
5、中医类院校毕业生依旧存在着自身期望值过高的影响。受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因素的影响,一些中医类院校毕业生自身期望值过高,其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就业观念仍旧没发生变化。一方面,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本科医学生毕业,就业目标定于大城市里的大医院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区县级医院就不想去,而对那些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很大的西部地区、基层农村却更是不予关注,这些毕业生却没有意识到中医药人才在广大农村地区与城市社区其实会更大有作为,也更有竞争优势。就如基层社区所需求的全科医生,中医院校的毕业生在校期间所学到的中医药理学知识完全可以胜任。
另一方面,一些中医类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着一定盲目性,他们往往不肯舍弃所学医学专业,将自己就业范围死死地局限在医疗机构,而不想去改行或独自创业,这种择业取向在现在的就业大环境下遇到的阻碍越来越多,其实大多数的高校毕业生目前所从事的职业与其大学阶段的专业并不吻合。
二、开展高等中医类院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可以说造成中医类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充满着复杂性,既有现实大环境的影响,也有中医院校本身盲目发展所带来负面效应的影响。某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所持双重标准也是影响因素之一,而中医类院校毕业生中就业观念落后也是其就业难的一大阻碍。
针对这种现状,各个中医院校都加强了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但事实上一些院校对就业指导的功能与内容上理解有偏差,也没有意识到在中医类院校毕业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重要性,这表现为:
1、就业指导工作偏重就业创业教育,往往只是围绕当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而开展,过多强调解燃眉之急,狭隘地把就业指导理解为给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帮助毕业生找工作、落实具体单位、追求高就业率,而在对毕业生开展思想引领、端正其成才观和就业观、增强中医院校毕业生到医药领域为人民服务的光荣感和使命感方面却做得不够。
2、旧有的就业指导行为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范围窄、手段旧、途径少、方法单一。对于解决广大中医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只能是应一时直急,是一种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治标行为,而解决这一缺漏的方法就是在旧有的就业指导上融合进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医院校的就业工作全过程,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使中医院校的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强化他们的理想信念与职业道德,坚定毕业生投身医疗人才紧缺的西部、社区、农村等基层地方的信心和决心。 三、开展高等中医类院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相对其他综合性院校而言,因为特殊的中医药文化教育背景和毕业生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特点,以及目前所表现的“就业难”现象,中医院校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其不同点与特殊性,所以采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也应该因时、因人、因地而变,具体情况如下。
1、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以名医先贤为榜样,加强毕业生理想信念教育和荣辱观教育。学校应该引领毕业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以历代名医先贤的事迹和精神为资源,加强他们的理想信念教育和荣辱观教育,并增强同学们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学报、校报、校广播台、宣传橱窗、阅报栏为主体,构成校园先进理论舆论阵地,引领他们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并引导他们以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为择业基本出发点,自觉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业作为求职首选,到那些紧需医疗人才的西部、社区、农村等基层地方去。
2、结合中医院校的医学专业特点,以中医药文化校园为教育基地,因势利导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我国中医药传统医学历来讲究仁德济世,追求大医精诚,至仁至善的精神,所以中医药院校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理念的同时,可以把“仁德、仁心、仁术、仁人”的传统医学文化教育和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相结合。以充满中医药文化气息的校园为教育基地,依托校内中医药博物馆、中医药材种植园、模拟医院、校史馆等场所来进行教育。强化同学们的医德仁心,引导他们成长为心系群众疾苦,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好医生,从而培养和造就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新一代又红又专的中医药人才。
3、在临床实习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宣扬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成就,坚定中医院校毕业生的职业理想。在临床实习教学的各个环节,学校和教学医院应该积极宣传本中医药事业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机遇、挑战,宣扬本医院发展与建设的成绩,并大力宣传在中医药行业中的杰出人才的出色业绩,并通过教师们和一线工作的医生们言传身教,对毕业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学生稳定中医药的专业思想,明确职业道德,激发他们热爱所学的医学专业和行业,树立长远职业理想,增强投身本专业本行业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4、注重发掘毕业生和校友先进典型,发挥榜样教育功能来做为思想政治教育又一延伸。学校可以在各个学院网站上、就业宣讲会、就业指导课和就业讲座中设立专栏,挖掘和宣传在医药领域或在其他行业中自主创业做出成绩的以往中医院校毕业生典型事迹,邀请他们回校,通过讲座、座谈、联谊和论坛等各种形式活动,让校友用自己的成长经历来激励毕业生们,让毕业生们知道广阔天地,到处都可以成材发展,都可以做一番事业来,而不必受自己专业限制。
5、依靠毕业班党团组织的堡垒与示范作用,培养同学们科技创新与自主创业能力。学校应该积极培养同学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实施创业引领工程,鼓励学生们自主创业,而在这过程中,更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要注重发挥毕业班中党团组织的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员同志们在择业与创业,乃至科技创新方面也做出自己的榜样,表现出应有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先进带动后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在思想引领他们,在生活中帮助他们,为解决就业难问题做出贡献。
总之,在解决中医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过程当中,学校应该全面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而就业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两者缺一不可。从某种角度来看,学校的就业创业教育重结果轻过程,重数字轻思想,关注于学校当年毕业生的就业率的高低,偏重于毕业生的就业前的“推销”问题,而缺失对毕业生的人文关怀与思想引领以及毕业生就业后的人生成长帮助。思想政治教育则对就业创业教育起着一种弥补的作用,在学生灵魂与人格塑造过程中至关重要。它发挥了中医药院校自身传统文化教育的优势,强化了中医院校毕业生思想道德修养,培养了医学毕业生医德仁心,激发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了良好价值观和就业观,乃至为毕业生就业后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从而为解决中医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周然 高等中医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探析[J].中医教育,2006(6)。
[2]刘晓兰 关于现代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亚太传统医药,2007(13):81-83。
[3]闫忠红 杨天仁 中医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探索,出版2010(7):91-92。
关键词:中医药 传统文化 教育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影响和规范了民族物质与精神生活的稳定文化。
一、中医药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十指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由于全球性问题及其负效应危及到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全球发展不平衡扰乱了大学生正确人生观的确立;国际经济、金融局势波及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渗透和入侵,使发展中国家在文化认同等方面面临巨大挑战,因此,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及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是时代及国家的迫切要求。
十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回归自然的浪潮使中医药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中医伪科学”的叫嚣从来没有停止,不能不引起中医药院校的反思。中医药学是科学,也是文化,与传统文化血脉相连。因此,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医药院校有着不可估量的地位和作用,是其自身发展的需求,是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途径,更是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宝贵资源。
再者,大学是学生人生观确立的关键时期,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从修身养性到为国为民、着眼全球无所不容,可以让大学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困惑得以消融。况且中医药大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才能掌握中医的思维方法及其理论精髓。可见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医药大学生健康成长、提高专业思想和综合素质的需要。
二、中医药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传统文化教育,不单是传播文化知识,更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培育出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医药人才。
(一)爱国主义教育
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爱国情感,如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激励着代代中国人。中医药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深受中医药文化影响的大学生更能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坚定对民族、对国家的热爱。因此,传统文化教育能使他们懂得:爱国、爱民是一个人应有的崇高品德及立身之本。
(二)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种文明形态。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学说体现了与现代相契合的生态智慧,指导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繁衍生息,经久不衰。在气候变暖及生态危机的严峻形势下,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大学生树立生态文明的思想,并付诸行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自强不息精神教育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传统文化的主旋律,无论是国家强盛之时还是民族危难之际,都曾激发全民族的斗志,培育了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大禹的积极进取、勇于探索,铸就了中华创新之魂。医史上开拓中医先河的医学鼻祖、大家楷模使中医药大学生更加坚信:刚健自强、勇于创新是其必备素质,因为开拓创新不仅是科学发展的精神力量,更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四)“和”的理念教育
“和”是传统文化的基调,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和衷共济”“协和万邦”深深植根于我国各个领域及日常生活中,对调节人际关系和社会矛盾等起了积极作用。中医“持中”“平衡”“损余补缺”等正是“和”的体现。 因此,夯实“和”的民族理念,利于大学生对中医理论的掌握、自身发展及和谐校园的建设,更有利于国内建设及国际发展。
(五)道德修养教育
十强调:“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以道德为重的传统文化视立德、立功、立言为人生价值的三种体现;传统文化的义利观,提供了为人处世的坐标,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及内在修养,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结合“杏林暖春”等典故,更有利于他们个人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养成。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导向作用,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敬重与认同,以培养大学生胸怀天下的高尚情操,推己及人的博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六)专业思想教育
传统文化的“仁”决定了“医乃仁术”的医学价值定位和“仁爱救人”的思想境界,古代医家非常重视职业道德操守。因此,传统文化教育旨在加强中医药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使他们正确认识中医药学,树立热爱祖国医学、献身中医事业的信念。且传统文化包罗万象,有助于拓宽学科口径,开阔视野。可见,传统文化教育能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优化其职业道德及文化素养。
当然,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应坚持批判继承、立足现实、古为今用的原则,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只有这样,才能营造有利于高素质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以培育中医药大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及民族文化代表人物。
参考文献:
[1]黄海波.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关键词】 整体护理 中医护理 一致性
整体护理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思想,以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为目标,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而中医护理在于强调整体观念,运用辨证施护的方法,采取精神护理、饮食护理、治疗护理等护理措施。因此与现代护理学的整体护理内涵是一致的。我们医院通过长期的临床护理实践,深刻领会现代整体护理与中医护理的有机融合,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1 整体护理和中医护理的理论基础
1.1 整体护理是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护理临床业务与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结合起来,按照护理程序解决问题的科学工作方法。根据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为服务对象解决健康问题,实施有效的全面护理。现代整体护理的着重点不仅在病人某一生物学意义的疾病上,更应把人视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根据病人身心、社会、文化需求,提供适合于个人的最佳的整体化护理。
1.2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也是整体观念。中医的护理也要求以人为中心,在护理时,要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注意人体局部和整体的护理。中医整体观还十分重视自然、环境对人体的影响,重视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协调。
2 整体护理和中医护理的一致性
2.1整体护理的实施打破了原有的旧模式,将单纯的护理工作上升到人文关怀的高度,运用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等步骤,对护理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精神等各方面进行多层次多元化的整体护理,将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既要以整体观念看待患者,又要以整体观念护理患者,这样才能保障病人尽快康复。
2.2中医护理也强调整体观念,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深刻内涵,即运用中医辨证的原则,收集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病史等相关资料,通过分析,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判断为何种“症候”,再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护理方法。辨证施护的过程是认识疾病和护理疾病的过程,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辨证和施护是中医护理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相互联系部分,是中医护理工作的根本原则。因此,中医护理中的辨证和施护与整体护理中的护理整体观念内涵其实是一致的。
3 心理护理和中医的情志护理的相对一致性
3.1心理护理在整体护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应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言语、表情、行为以及人际关系的交往来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增强自我克制能力,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特别是对有些病例的治疗有很好的辅助疗效。如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使血压升高,对这种病人除药物治疗外,还要在整体护理中指导患者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绪激动、过于紧张及劳累,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轻松愉快的心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可直接应用于护理程序的各个环节,给患者提供心理上的安慰、同情和关心,帮助患者克服情感障碍或心理挫折。
3.2中医认为人有喜、怒、哀、忧、思、悲、恐等七种情态,是人体对外界的反应,如果受到强烈或过度的精神刺激,超过了正常范围,情志异常则会影响脏腑气血阴阳调和,功能失调,从而引起发病,或加重原有病情,因此古人就已经很重视精神护理。如《内经》中就记载“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便,开之以其所苦”[1]。现代中医护理更是强调情志护理的重要性。通过情志护理的措施,消除患者的各种不良情志,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情志护理的重要方法是调摄精神,疏肝解郁,畅达情志。要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不要暴喜暴怒,以免引起气机紊乱,腑脏功能失调。护理人员也要掌握患者的思想状况,区别不同患者的不同精神状态,做好劝导安慰工作,让患者解除思想负担,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使脏腑气血功能旺盛,使疾病早日痊愈[2]。
综上所述,现代整体护理与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是一致的,内涵有机融合。现代护理模式以护理程序为核心结构,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学的精华,两者内涵非常的接近。整体护理的心理护理和中医护理的情志护理不约而同,息息相通,极其吻合。统一融合整体护理与中医护理的精髓,使中医院的护理更科学化、程序化和现代化,也使得祖国传统医学发扬光大,这种新的护理观念值得学习和运用。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中医音乐疗法 医学生 音乐鉴赏课程
音乐治疗是集音乐、医学和心理学为一体的交叉学科,是音乐的作用在传统的艺术欣赏和审美领域之外的应用和发展。中医音乐疗法是结合了中医针灸、穴位按摩等多种医疗方式,辅以中国传统音乐对人身心的影响作用,注重身心治疗,运用中医学及音乐治疗的理论指导开创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临床医疗与音乐治疗的模式。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全国第十七届年会便以心身障碍和人文关怀为主题,心身疾病的中医诊治成为其中重要的专题。将中医音乐疗法融入医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中是符合医学生综合人文素质及医学发展需要的。
一、注重音乐鉴赏课程中的思想教育作用,开发音乐鉴赏课程所具有的“心理治疗”功能
近几年,大学生存在的问题相对比较复杂。例如,新生对校园环境的适应问题、大学生恋爱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学习压力、就业压力、考研等,针对这些会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潜在情况,音乐鉴赏教师应重视音乐鉴赏课在当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恰当运用音乐治疗的理念,构建符合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提高大学生遇事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介绍适用于心理调适的音乐是高校音乐鉴赏教师开展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有力保证。
《史记·乐书》中记载“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流通精神而和正心也”,音乐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通过心理、生理的多重作用,影响人的身心和行为。音乐特有的旋律、节奏传入人体,调节人的生物节律,组织细胞发生和谐共振,人的机体处于一种良好的运动状态,肌肉收缩得以良好的调节,音乐声波对中枢和内分泌系统是良性刺激,分泌出有益于健康的激素、酶类,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乐者,亦为药也”,乐疗治理即药疗之理,用乐如用药,有归经、炮制、升降浮沉、四气五味、配伍、反佐及个体差异。①中医音乐疗法强调阴阳平衡、五脏相生,通过中国传统音乐促进人体阴阳平衡、气血调和、情志舒畅。
从人才的培养角度来看,音乐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音乐锻炼人们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对音乐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感知和研究也有着促进作用。音乐鉴赏课程对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意志、品格、情操来说,也有着“润物细无声”的影响,正所谓“乐者,德之华也”。 所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大学生接触音乐治疗法,让他们意识到音乐不仅有娱乐作用还有心灵慰藉的作用,充分发挥音乐陶冶身心、性情的作用,以确保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二、中医音乐治疗的学习是医学生音乐鉴赏课程中人文主义教育精神的体现
鉴于艺术教育的人文学科的性质定位,音乐鉴赏课更注重学生如何在接受艺术教育后更好地将艺术感悟融于自身的思想意识与行为模式。对于非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很大程度上,艺术教育的本质不在于技术层面,更多的是利用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其德智的全面发展。在医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同时,音乐鉴赏教师也应将对医学生人文主义精神的教育理念纳入教学的最终目标。
中医学对身体的重视是以生命关怀为起点的,而且进一步落实到了对承载生命的身体的关怀。中国哲学对生命的关怀,是以心身、灵肉、形神的合一为其表征。②《类经·阴阳类》说:“阴阳者,一分为二也。”简明地阐述了阴阳代表着两个事物或同一事物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阴阳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二者互为彼此的动因,后将阴阳属性引入医学领域,对于人体具有推动、温煦、兴奋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阳;对于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阴。《乐记》中说:“闻其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追求阴阳平衡协调是中医与音乐的共同目标。所以,古人倡导“中和”的情志,其实就是宁心安神,情志舒畅,养精调血,阴阳调和的最佳境界。③中国传统音乐中隐伏着乐疗哲理,在中医音乐治疗中得以体现和运用,中医音乐治疗旨在以医疗为基本手段,利用音乐的特殊作用调动体内积极因素,乐音动人,哲理化人,以身心健康为目标,促进治疗。
中医音乐疗法倡导“破”“物性”,“立”“人性”;“破”“经验——理性”理论模式,“立”“文化研究”范式,这正与我国医疗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治疗逐步向人文关怀与医学并举过渡相契合。音乐的运用由单纯欣赏逐渐扩大了应用范围,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音乐可以预防、治疗、康复疾病的理念。将音乐、人与自然看作是一个对立统一、和谐运动着的整体,从而指导人的生理、病理进行调理,这就是中医音乐治疗的基本指导思想。中医音乐疗法是一个集中体现人文关怀精神的新兴临床应用疗法。对中医国学的学习和继承也是青年学生必须承担的责任,而中医音乐疗法独特的人文内涵需要传承与发扬。音乐鉴赏教师应不断挖掘课程中蕴涵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着眼于探索音乐鉴赏课程在医学生人文艺术教育中的新方向。
注释:
①魏育林,杨甫德.亚健康音乐调理基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
②李磊.论《黄帝内经》身体观特征及渊源[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32(4):63.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时代文化特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我院中医药文化特色;与医院文化创建相结合,做到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的有机统一;坚持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创建工作充分体现医院个性特征和区域文化特征;坚持促进发展。紧紧围绕医院发展的中心工作,以中医药文化创建促进科室创建、技术服务、人才培养以及科学管理等各项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主要目标
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进一步增强我院中医药文化底蕴,彰显中医药文化氛围,弘扬医院“团结勤奋、敬业严谨、创新立业、博爱济世”精神,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扩大社会影响,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管理文明的有机统一,通过中医药文化创建,使人民群众从诊疗环境、就诊方式、服务态度等方面切实感受到我院独具的中医药特色优势服务。
二、医院文化创建的内容
(一)价值观念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卓越的文明智慧在中医药中的集中体现,主导着中医医院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要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中“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等价值观念,认清自身价值需要、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关键,在思想理念、价值取向、培育方针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医生和护士是直接为病人服务的人,必须确立和强化“文明行医、亲情服务、廉洁自律、人诚勤和”的服务理念,把维护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感动人,通过开展以“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次详细的入院介绍、一张舒适的病床、一壶热水、一个整洁的环境”的活动,为病人提供温馨、细心、爱心、耐心的服务。各科室要在医院价值观念体系中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切实改进科室创建、技术服务、医德医风创建等各方面的工作。
(二)医院宗旨医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的窗口,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我院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坚持“真诚关爱、信守承诺、规范服务、科学管理”的宗旨,推动医院文化创建,行风创建,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即待人处事真诚、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本义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弄虚作假。仁德即是要对患者做到想起所想,急其所急,心系患者。这反映时代特征,具有前瞻性;有利于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
(三)医院方针(发展战略)近年来,我院坚持“科技兴院,树立品牌,患者之上,关爱生命”方针,不断强化科技技术含量,引进现代化的诊疗设备,营造专科特点,打造专科优势,为每一位患者提供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人性化、现代化的医疗服务。同时,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办院方向、保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灵魂,不断改进医院各方面工作、增强员工凝聚力。这是提高医院创造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中医药事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证。
(四)行为规范
、诊疗行为规范医务人员要加强法律意识,要尊重病人的知情权、隐私权;在医疗活动中,要遵守卫生管理条例、行政法规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以免造成患者人身损害事件;要规范医疗文书的书写,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书写;要加强医务人员的责任心,避免在诊治过程中出现误诊、漏诊等现象发生,在诊疗过程中充分体现中医药特色。
2、言语仪表规范我院医务人员在接待患者和家属时,必须遵循文明服务用语规范,使用“您好”、“请”、“对不起”、“谢谢配合”等文明词语,做到一要有称呼,二要有礼貌,三要用亲切的语言,大力提倡文明敬语,坚决禁止使用禁语医生上岗统一着装男性必须配长裤、皮鞋,夏天不得穿大短裤、露脚趾凉鞋。女性也可搭配裙装,裙边不能超过隔离衣下摆。冬天不得穿长统靴上岗,夏天不得穿鞋拖。冬夏装更换按医院统一时间要求,不得擅自更换。隔离衣保持整洁无皱褶,每周换洗一次,特殊情况下随脏随洗。我院曾多次开展服务窗口岗位技能竞赛及考核,今后这项工作还要继续开展下去,要在全体员工中开展执行行为规范的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立标杆,树典型,发挥先进的模范带动作用。
、教学传承规范规范教学传承行为,有利于我院中医文化的发展,也有利于我院人才的培养和医院的长期发展。教学传承规范,是传道授业、学医习业等方面的行为准则,应弘扬中医尊师重教、教学相长的优良传统,老师应为人师表、修身正行,平易待人、乐育英才,乐教敬业、口传心授,因材施教、循循善诱,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示人规矩不示人以巧;学生应尊师重道、谦逊恭敬,持之以恒、精勤不倦,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学贵专一、思贵沉潜,继承创新、与时俱进。
(五)环境形象医院环境形象是中医药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展示与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方面。我院在进行环境形象体系创建中充分彰显中医药文化,有利于体现中医医院的基本特征;有利于巩固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更好地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有利于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管理文明的有机结合,达到医院内部的和谐统一;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竞争力。
1、建筑外观和庭院创建目前,我院正在进行环境改造工作,建筑上将采用全新的环保材料,独特的建筑风格,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精神。建筑的色彩,结合中国古代建筑习惯,选用红、黄、米、灰、褐色等,要因地制宜,合理搭配,体现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内部装饰方面,我院内部的大厅、走廊、候诊区、诊室,住院部的大厅、走廊、护理站,办公区域等都有许多的装饰品,营造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尤其是一些医院发展史和成功病例的展示板,弘扬中医药历史和我院发展历程,同时也让患者更加了解我院的办院理念和中医药治疗的特色。还有宣传中医药文化和介绍治疗的特殊方法,主要是宣传和介绍中医药的基础知识、养生保健方法,以及中医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方法,常用中药的识别和功效、中药煎煮常识和我院特色治疗方法。
(六)医院标识
1、标准院名。这是医院标识中最直观的基础要素。医院名称按规定经有关部门核准的名称,汉字使用规范,字体端庄易识别,外文字母应规范。做到整合医院精神,规范行为文化,彰显中医特色。
2、医院网站。我院也通过建立医院网站来扩大医院知名度,宣传中医药文化。网站版面简洁,样式风格非常具有中国风,让人感到中医药的特色,棕色的色彩渲染了古香古色。
三、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医院中医药文化创建是党和政府振兴中医、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举措之一,不仅对促进文化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促进人体的和谐、家庭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医院在充分认识开展中医药文化创建重要性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医药文化创建领导小组,负责全院的中医文化创建的领导,医务科、护理部和门诊部统筹协调,确保中医药文化创建规划的有效实施;各科室主任负责各科门诊室内、病房的文化创建,门诊楼走廊、大厅由门诊部具体负责,楼外庭院由总务科具体负责,办公楼由医院办公室具体负责,明确工作职责和内容,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和可持续发展计划,形成职责分明、分工协作、有效落实、逐步推进的医院文化创建责任体系。
(二)形式多样,内容广泛。加强中医药文化创建,以中医人文关怀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把中医药文化创建成为一项群众性的活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一方面充分利用院内会议、学术讲座等各种场合与途径对医院文化进行宣传,以医院网络和宣传栏等作为宣传阵地,采用书法、图版、标语等多种表现形式,切实把中医经典、医德警言警句等富含中医哲学思想内容渗透到医院文化创建中来,开设通俗易懂、形象直观、科学实用的中医药科普教育专栏,介绍中医药的基本知识、诊治原理,普及中医药防病治病知识,宣传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中医药知识、方法、观念,力争使人从中感受到中医药文化氛围,接受中医药文化的陶冶。
(三)加强培训,提高素养。各职能科室要采取有效措施,对从事中医药文化创建工作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不断提高其工作能力。加强对职工尤其是青年医护人员的中医药文化以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培训,努力提高全员的中医药文化素养,使其言行、举止、思维、诊疗工作无不体现中医药文化的内涵,鼓励各科室创建富有自身特色的个性化科室文化。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医药教育国际化趋势,研究了当前中医院校英语教学现状,探讨了中医药教育国际化趋势下中医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可行性策略。
1中医药教育国际化趋势
1 .1经济文化全球化为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中医药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传承了丰富的中国文化,代表着中国特色的科学技术。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中医药的独特魅力越来越受到医学界关注,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兴趣,中医药热潮正在升温: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倡用中医药防治疾病;英、美等国逐步认可中医学并着手建立规范性的中医药治疗体系;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医务人员运用中医药防治疾病·一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广阔空间已经形成。
1.2国际中医药教育迅速发展为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构建了平合
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不少国家开始开办中医药教育。亚洲的日韩、越南、马来西亚、泰国;欧洲的英、法、意、荷;美洲的美、加;澳洲的澳大利亚等国相继开办有中医、针灸等课程,或是通过法案认可和保障中医药合法地位;除此以外,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还设立了中医药教育专业委员会。
1.3国内中医药国际教育机构的建立是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坚强后盾
自1957年江苏中医进修学校、北京中医学院接收第一批学习中医的外国短期进修人员以来,各种“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国际学院”等中医药国际教育机构在全国各地涌现出来,专项从事留学生中医药教育:培养的学生来自五大洲众多国家和地区;包括非学历教育到专、本科、硕士乃至博士等层次;留学时间长短期灵活;教学手段涵盖面授远程教育等。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及医学模式转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促使更多医学工作者来华学习中医药。目前,全国已有20多所中医药院校具备接受外国留学生资格,在校留学生5000余人,已居我国自然科学教育留学生人数之首。
2中医药教育国际化趋势下的英语教学改革
中医药教育国际化为中医院校的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中医院校要解决问题,抓住中医药教育特色,顺应中医药国际化趋势,全方位改革英语教学。
2.1转变理念,迎接挑战
2007年《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继承、创新、现代化、国际化”四个方面的基本任务,希望将中医药的科学内涵用更容易被广大民众理解的语言加以表达,来沟通中医与西医、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从而让中医药更好地被社会普遍理解、接受,进而满足现实需求、服务整个人类。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是中医药教育继承中医特色、发展中医事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中医药人才不可或缺的部分。
当前一些中医院校过多强调专业教育,忽视英语教育,对英语教学投人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足,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不够灵活,再加上掌握好中医药这个我国几千年文化的精髓,学生面对阴阳五行、数百味重要药方及针灸穴位又长期处于死记硬背状态,无法保证英语学习时间,虽然中医药教育国际化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和发展空间,学生却常常因为英语能力不足而错失良机。另一方面,中医院校的专业教师由于受整个中医界对英语重要性认识不够的影响,缺少提高英语能力的动力和机会,用英语进行教学和实践的能力普遍欠佳,这些都影响了中医药教育国际化进程。解决这些问题,中医院校就要树立正确的英语教学理念、重视英语教学,将英语教与学作为服务于人才素质培养、学校持续性发展、中医药事业蓬勃向上的重要任务来抓,迎接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2开辟中医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新模式.培养具有国际化特色的中医药人才
2004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现代化中医药人才只有具备扎实的中医药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又有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才能使祖国文化的瑰宝发扬光大。
2 .2.1重视公共英语教学改革
改变大多数中医院校采取的大班授课模式,根据学生英语能力参差不齐的具体情况,采取多起点分级教学;改变“拥有专为英语课程而设计的多媒体教室的院校寥寥无几,大部分院校只拥有语音实验室,(参考:1)”教师多数只能播放教学听力录音带、给学生核对听力材料答案的简单的英语教学设施,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人机交互学习,以“学生为中心”,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从而照顾到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材施教,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改变投人少的现状,加强计算机网络等硬件配置及英语教师专业培训等投人。
2 .2 .2完善专业英语教学
首先,在本科生高年级阶段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目前,一些中医院校涉外、七年制三四年级及研究生阶段开设有专业英语课程,毕业生有的走出国门,有的成为专业医学英语人才,为研究及传播中医药学做出了贡献。中医院校如果在本科生高年级阶段开设专业英语,必能达到学习基础英语的最终目的,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专业英语能力的学生,帮助他们走向社会、走出中国、为全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最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