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幼儿德育教育

幼儿德育教育

时间:2023-06-16 16:05: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儿德育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幼儿德育教育

第1篇

关键词:幼儿;德育;教育我们正处在社会改革开放、多种新闻媒体、信息传播、多渠道、多元化,内容五光十色,其中良优参与其中,难分难辨,这对于处于朦胧期的幼儿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对它的影响千万不能低估与忽视。我们常说“一岁看小,三岁看老。”说明幼儿早期的道德教育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和严肃对待。那怎样进行道德教育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教师要更新自己的认知观,放手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

我们在幼儿教育中习惯使用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用生态意识分析事物,即“非此即彼”。这是很不可取的,因为感性与理性、好与坏之间并非绝对对立,而是可以对话,并且是一种共存、互补的关系。正是由于幼儿教育中这个辨证观使有些人认为是好的、进步的东西(如过早的培养孩子学习钢琴、绘画,以免自己孩子落后于他人。)而对于那些特定年龄阶段中的特定儿童来说是不好的、不现实的,因而好与坏、进步与落后不是死扛扛,没有一条固定标准,他是因人、因时因环境而定的。

著名的和平主义者罗素他的儿子幼时玩了一个青髻公杀六个妻子的游戏。他是怎样对待这个游戏的呢?他说:“教育在于培养本能,而不是抑制本能。人的本能是很模糊的,可以用很多方法去满足,因此品行教育的秘诀在于向人们提供那类能使他们有利地利用本能的技能。在孩提时代由装扮青髻公所粗糙满足的权利本能。以后便可通过科学发明、艺术创作培养、教育杰出儿童。还可通过其他的任何有益的活动来获得高尚的满足。如果某人只懂得如何打仗,他的权利欲就会使他喜欢作战。但他若有其他的技能,他就可通过别的方式来满足。然而如果他的权利欲在儿童时期就被扼杀于萌芽状态,他将会变得无精打采,即不会做好事又不会做坏事。这种弱者的善不是世界所需要的,也不是我们努力使孩子具备的……如果你能使他们获得高尚满足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就不担心他们会停留在这个水平上。”

《礼记》中一段话也许会给我们启示:“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在儿童教育中我们也应当至诚,听任儿童的召唤,任尽其性,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和天地一起化育儿童,使其健康茁壮地成长。我们为儿童人格的建构播下种子,使之今后逐渐成为对世界充满爱心和具有自我认同感的人,成为既有独立自主性,又有合作精神的人,成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

2当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即幼儿的真实感知、领悟才能起作用。幼儿主体在表现出自主性同时也蕴藏着主动性和创造性,实际上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主体性四个概念有同质性。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非常重视个体发展所必需的心理安全和自由,他对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形式――创造性的发展进行了分析,认为“创造性发展的前提是必要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即幼儿在心理上避免承受不应有的压力和束缚。创建自由、安全心理的氛围是幼儿主体地位的保护,更是创建幼儿主体性发展乃至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幼儿的生命是整个生命进化历程的浓缩,其中保存有生命进化历史中的许多奇迹无数珍贵的东西。这种宝库应当由幼儿保存和掌握,应当按其天性与适宜的外部环境进行互动。这样宝库中的种子才能萌芽、生根、成长、开花、结果。我们的责任是:敬畏、认识、探索、珍爱为他们提供适当的物质和精神食粮,应当让他们的本能、兴趣和需要充分地表现、表达、发挥出来,而不压制他们、拔苗助长。要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发展幼儿的独特性。我们要全面而深入地了解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特长、需求、信念、情绪变化、家庭情况、态度等,然后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在无数的生活道路中找到一条最能鲜明地发挥他个人的创造性和个性才能的生活道路。

3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及他们的可塑性、仿效性要及时不失时机地进行品德教育

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他继长增高地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分子;倘然教育的不好,习惯养成了就不易改掉,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改。”可见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是社会、家长、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还要坚持发展性的幼儿教育,才是解放的幼儿教育,只有发展性、解放性的幼儿教育才能让幼儿的德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自主的成长。人原本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把人分为身心两个方面,心又可分为:知、情、意三个方面,整体的幼儿教育也被分割开来。长期以来我们的幼儿教育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行为的养成和情感的培养。幼儿教育为培养完美的人格服务,就要从片面强调知识、情感行为转向知、情、意、行全面协调发展。

4根据现实条件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情况下要注重特色教育

因为过分溺爱会使老师采取的各种教育黯然失色,严重的会付之东流,前功尽弃。并且那样会使孩子的自尊性太强,而内心极其脆弱,缺乏独立自主能力。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切都让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予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很多这样的事例,“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食其果的恶性事件,难道还不能引起我们家长的警惕吗?

幼儿的道德启蒙首先是情感的启蒙,应以道德情感教育为起步,始终以他为重心。因为情感是认知的启蒙者为了使幼儿获得对人对事的正确认知和态度,必须唤起幼儿积极的情感经验,根据幼儿的生活经历少、思维具体形象、情绪易受暗示、情感丰富、易激动等特点,从道德情感齐名切入,多次反复,达到移情、训练的效果。移情是人际交往的情感基础,没有移情人就不会有彼此情感共鸣,共存和分享。文学家老舍曾深情地说:“私塾小学到中学,我经过有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谦让,与邻里和睦相处,关心别人,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还要不时地对幼儿的做法、表现作出正确的评价,指导他们做这件事的好与坏,是与非,该不该、方方面面,久而久之孩子们就心有灵犀了。

第2篇

关键词:幼儿 德育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228-01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品德教育,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以后健康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思想品德教育在幼儿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我们的民族是文明古老的民族、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教育,但是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幼儿所接受的道德熏陶和教育不容乐观,众星捧月的地位,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使我们的孩子从小便养成了“以我为中心,任性、骄蛮、无理”等不良道德意识和行为。那么,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如何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

1 融入孩子,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爱的光环下幸福地生活着,因此,许多坏习惯也应运而生,有的称王称霸,有的不尊重父母,有的不爱劳动,有的不讲卫生,面对这些情况,我心急如焚,如何把他们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让他们改掉这些坏习惯呢?开始,我只是生硬地说教,可无济于事。在一次游戏中,我获得了意外的惊喜,因为孩子们完全把我当成了他们的伙伴,又是打,又是闹,毫无顾忌,一位幼儿竟趁我不注意,偷偷地搬走了我的凳子,害得我一屁股坐在地上,我便因势利导,告诉他这样做非常危险,会把小朋友摔坏的。没想到。这种随机教育的方法还真灵,这位幼儿很快改掉了缺点,变得非常懂事。在以后的活动中我放下了所谓的尊严,成了真正的“孩子王”,和幼儿聊天、玩耍,孩子们把我当成了他们的朋友,有什么事都愿意和我讲,我也深入地了解了每个幼儿,包括爱好、性格等等。我便因材施教,使孩子们改掉了许多坏毛病,由原来的互不相让,变得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家长们深有感触地说:“孩子到幼儿园,变得懂事了”。

2 细心观察,努力挖掘他们的“闪光点”

孩子虽小,有时堪称我们的老师,因为在他们身上,有许许多多我们已失去的东西,诸如诚实、乐观、直率、勇敢、无忧和安宁。因此,与孩子一起扶持着成长,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缩短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距离,使幼儿易于接受。无论多顽皮的孩子,他们的身上也有“闪光点”,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便努力挖掘,及时鼓励。例如:我们班的范瑞博小朋友,是有名的“调皮大王”,经常打人、骂人,我便每时每刻注意观察他,发现他精力充沛,乐于助人,哪个小朋友来了,他都主动去搬椅子,或去拿积木,于是,我就当着全班小朋友表扬他,鼓励他,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果然效果很好,范瑞博小朋友进步非常快,打人、骂人的现象很快消失了。看来,发现孩子们的优点及时肯定,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

3 家园配合,共同教育幼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庭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有的父母过分地溺爱孩子,至使他们成了家中的“小皇帝”,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自理能力很差。面对这种情况,我自编了律动曲《洗衣舞》,里面贯穿了洗衣服的各种动作:搓―拧―晒―收―叠―放。孩子们使劲地做着各种动作,在优美的表演中,幼儿认识到:洗衣服是一种有趣的劳动,回到家里,他们都争着帮父母洗衣服。

我便因势利导,及时和家长沟通,肯定幼儿的进步,并向家长讲解一些教育独生子女方面的知识,让他们放开手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让幼儿学会自己事情自己做,希望家长配合老师,督促幼儿在家里和在园里表现一样,并把幼儿在家里的表现及时反馈给我,这样,家园协调一致,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许多孩子都改掉了懒惰的坏习惯。到了幼儿园,也都争着抢着当起了“小小值日生”,看来家园配合在幼儿思想品德教育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4 潜移默化,寓于音乐教学中

有的幼儿在家称“王”,在幼儿园更想称“王”,他们任性、执拗,什么东西都必须是自己的好。一天,班里发梨,孩子们都挑最大的,而且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我非常生气,让他们松手,可无济于事。我忽然想起了《孔融让梨》的故事。于是,我便打开录音机,配上音乐,亲自表演这个故事,孩子们静静地听着、看着,一动不动。故事听完了,孩子们似乎明白了什么,都把大梨让给别人,自己拿了最小的。原来,音乐竟有这么大的威力。渐渐地我便发现:音乐,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对于孩子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任何说教都不可代替的。它可以避免抽象地、生硬地说教,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他们便成了温室里的花朵,父母百般疼爱,怕他们被风吹着,被雨淋着,可他们对父母付出的辛劳又知多少呢?有的孩子看父母好性子,便百般刁难。怎样让这些未懂事的孩子理解父母的辛苦呢?经过反复琢磨,我自编了歌表演《我的好妈妈》,孩子们在悦耳的琴声伴奏下,努力地做着各种动作。在歌声中,他们唱出了父母的辛劳,懂得了应该怎样尊敬父母,原来刁难父母的小朋友惭愧地低下了头。是音乐使孩子的情感受到了熏陶,加深了他们对父母的感情。有的家长曾感动地对我说:“多亏你的耐心教育,自从上了幼儿园,这孩子变得懂礼貌了。”

音乐加深了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承德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怎样才能让幼儿感觉到家乡的美呢?我便画一幅风景图,伴上一曲优美的旋律,让孩子们听着音乐,看着画面,愉快地学做划船,登山等动作,孩子们在自己的表演中深受地体会到了家乡的美,为家乡自豪地感情便油然而升。

幼儿是祖国的希望,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幼儿德育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只要我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幼儿时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只要我们坚持从点点滴滴,时时刻刻入手抓好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幼儿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把幼儿德育做到实处。我相信,我们就一定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世纪人才,那么,我们将开创出一个完整、开放、高效的幼儿园德育新局面,并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德育教育;良好品质

幼儿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最为关键的时期,也是幼儿园良好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接受的最为早期的系统教育,学前教育中除了要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和语言活动能力,还有要培养幼儿的德育修养和良好品格。因此在幼儿园的教育中,要把德育教育作为首要任务,使幼儿从小就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这是幼儿园教育的大事,也是我们要承担的重要使命。怎样实施幼儿园的德育教育,怎样培养幼儿使其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这是幼儿园教育的关键。

1利用一切日常活动的机会进行德育教育

幼儿园的教育是在细节中进行的,对幼儿的教育是在每一个细小的活动中进行的。所以培养幼儿的良好品格应该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中。在纷繁琐碎的互动中,老师要抓住机会及时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将良好的品德教育及时种植在幼儿的心田中。比如站队,教师要和幼儿说清楚,这是遵守秩序的体现,也是一个人的修养的体现。坚持站队就是坚持秩序,就是为未来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做努力。在每一个细节中坚持德育教育,是幼儿园教育必须要遵守的关键。在午餐前,要让幼儿学会感恩,感谢农民的辛苦劳动,感谢食堂阿姨的辛苦劳动。体会到别人的劳动和付出是不容易的。学会感恩就是学会做人。我们针对孩子的品德教育,采取了一个最为便捷的方法,将幼儿带入到食堂进行参观,亲历午餐的形成过程,体会其中食堂工作人员的劳动和辛苦。孩子们在参观后,理解了食堂工作人员的劳动的辛苦,再吃饭的时候,他们不挑食,不随便丢饭粒。这样在细小的环节中,就培养了孩子的感恩的心。还比如教育幼儿保持室内卫生,这是一个人的修养的表现。让幼儿观察保育员老师拖地的辛苦,一遍又一遍地拖地,幼儿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之后就再也没有随意丢垃圾的现象发生了。孩子们内心的爱自然就形成了。

2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

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的幼儿都是在两代人的爱中生活,他们自小就享受到了无边无际的爱,这样极容易导致他们的自私。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的教育要培养孩子具有爱心,孝敬父母、友爱小朋友。学会关心他人,是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基础内容。培养幼儿的爱心可以从爱护身边的小植物和小动物入手,这样可以逐渐培养幼儿具有爱心。比如我们建立的植物角,让幼儿自己种植小植物,每天给植物浇水施肥,让幼儿感受生命的伟大,在关心植物和小动物的过程中幼儿的爱心自然就形成了。幼儿园里的一切物品都应该受到幼儿的爱护,老师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引导幼儿珍惜物品,珍惜别人的辛勤劳动。这样长久的坚持,那么幼儿的爱心自然会形成。比如在三八节到来的时候,我们幼儿园开展“我帮妈妈洗一次脚”的活动,幼儿还小,他们甚至要妈妈为他们洗脚,但是我们针对中、大班孩子年龄的特点,开展这样的活动,目的是要培养幼儿孝敬父母的良好品质,爱父母是一个人做人的最基本修养。一个孩子从小养成的爱父母的习惯和品质,将会影响他的一生。在父亲节到来时,我们开展“给爸爸写一张爱心贺卡”活动。幼儿在这样的活动深刻地反省了自己对父亲的爱,反省了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样对待父爱的。、幼儿在贺卡上写了自己的心里话,他们的每一个字都写的那么样认真,抒发的情感是那样的真挚。很多家长都反映看到孩子给自己写的贺卡,都感动的掉泪了。这样的活动可以很好的激发幼儿孝心,促进他们学会爱父母,关心父母。再比如,我们提倡幼儿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的小手帕、自己的小袜子,都要自己洗。为此,我们要求家长配合我们的活动,在家里监督孩子完成以上这些活动。长此以往坚持下去,就可以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好习惯,提高自立能力。

3实施家园共建进行幼儿的德育教育

家园共建是幼儿成长的最有效的教育途径。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现场,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第二现场。这两个生活的场所中的德育教育都是一样的重要。所以对幼儿的教育要实施家园共建的形式,赢得家长的信任,赢得家长的支持。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以便提高教学的效果。建立家园联系卡,建立家长微信群,及时将孩子在家的情况和在园的情况互相交流,使孩子的成长过程透明化,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把握教育的最佳时机。对幼儿实施德育教育的途径有很多,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幼儿在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且能及时矫正幼儿的德育问题。这是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该做的工作。

作者:周卫卫 单位:浙江省建德市乾潭中心幼儿园

参考文献:

[1]何苗,徐远火.我国幼儿园德育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J].品牌.2015(06)

第4篇

一、德育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

1.有利于幼儿社会化的形成。发展幼儿的社会性是幼儿德育教育重要内容。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是第一步。儿童通过自己的认知、学习,逐渐养成有规律的习惯,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德育教育活动使其能够辨别善恶美丑,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趋向。反之,如果家庭与学校不重视幼儿的德育教育,放任其随波逐流,将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使孩子失去了向善性。因此,幼儿的德育教育是整个人社会化的基础,只有打好这一基础,孩子将来的发展才会符合整个社会的总体要求。

2.有利于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当今社会,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对他们娇生惯养、百般宠爱,只要孩子提出任何条件都会答应。造成孩子就会内心非常脆弱,受不了一点的委屈,自私而又骄横。孔子曰:“少成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是说:一个人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终生都会起作用的。知识需要道德的引导,幼儿良好品格的养成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必须要重视幼儿的道德教育。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实现纵向发展。

3.有利于培养其正确的情感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个人层面的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四个内容也应该属于幼儿德育的教育内容。当今,很多人爱国情感的缺失,追根朔源是从小没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父母和教师,有责任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思想氛围,用丰富多彩的、富有生命力的爱国主义教育灌输于孩子的生活中,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幼儿素质教育的发展。同时,也应该注重幼儿诚信方面的教育,用生动的事例对幼儿加以引导,使其懂得“凡出言,信为先。”总之,要重视幼儿的德育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待人友善这几个方面。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形成良好稳定的品质,将来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德育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策略

德育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基石,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心理学认为,人的儿童时期是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高速时期。因此,道德教育就应该从小抓起,从家庭与幼儿园抓起。

1.家园联系共同加强德育教育。对于幼儿,家庭与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学习成长的主营地。这一时期,他们所接受的教育以及影响来自于他们的父母与老师。当然,还有环境的影响。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我们每一个家庭都应该注重孩子从小道德品质的教育,作为父母还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利于他们生活发展的家庭环境,家庭德育是一种渗透式教育,父母应从家庭实际出发通过与孩子的密切接触,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把德育内容穿去。在幼儿园,应该把幼儿的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这就需要我们幼儿园将道德教育的要求、方法、目标与《幼儿园工作规程》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家园联系栏、家园联系册、家长开放日、接送幼儿交谈、家访、亲子活动等形式,展开良性互动,使德育的效果实现最优最佳。

2.培养孩子讲文明、讲礼貌的良好习惯。礼貌是人与人交往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它是通过语言和行为表现出来的。幼儿有最大的两个特点,一是在这一时期他们开始学着说话了;另一个是他们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针对这两个特点,开展德育工作。父母和老师必须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品德形成的良好环境,在这一环境中不断观察孩子在环境中是否具有个体差异性,是否能够自己在环境中调整自己的行为。作为父母和幼教老师,应该及时对幼儿的言语和行为进行教育更正。幼儿园,要有切实科学的幼儿行为规范,以便对幼儿进行引导。与此同时,还要有可行的奖惩措施,对于好的行为要加以奖励,对于不好的行为要适当给予惩罚。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可以使幼儿终身受益。

3.注重孩子的心理影响。幼儿的心灵是纯净无暇的,就像一张白纸一样,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果能够杜绝这些坏的信息,让孩子生活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幼儿的心灵就会向真、善、美的方向发展。一个温馨、温暖、幸福的家庭将会给孩子带来十足的快乐感,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孩子觉得开心。反之,将会有反作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时刻处于一种快乐的状态,就会不断形成自信,自立,自爱等这些良好品质。尤其是在幼儿园的教学工作与幼儿活动等各方面活动中,要努力创设积极良好的情境,使他们感受到爱!幼儿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对幼儿实施德育教育,是每个幼教工作者的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它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探索,持之以恒的实践;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各方面协调一致;需要根据孩子的发展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道德修养,使祖国的新一代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下茁壮成长。

作者:王晓梅 单位:甘州区第三幼儿园

第5篇

首先,幼儿时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期。它是人类最早产生道德意识、形成道德规范的时期。处在这一时期的幼儿具有前习俗道德水平,即道德受外部控制,其心理与行为的可塑性强,容易受外界影响。要培养幼儿良好品德、行为习惯,正需要对这一时期的幼儿进行多方位的有效指导,强化其道德规范与文明行为的形成。

其次,德育教育还能加快幼儿社会化发展。有效的德育教育能令幼儿萌发爱的情感、学会与人交往,与社会交往,在不同的活动中习得各种社会规范。

最后,德育教育还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包括活泼开朗的性格、自信心、独立性、主动性、诚实、勇敢、意志坚强等个性品质。这些良好的品质对幼儿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开展幼儿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在环境中渗透德育教育,激发幼儿行为意识

1、物的环境,促使行为意识形成。幼儿园环境对德育教育的渗透,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行为意识。因此,教育者可以突破传统的以美化为重的幼儿园环境设计观念,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认知规律,在环境中添加隐性的德育教育理念,给予幼儿一个既美观又有意义幼儿园环境。

2、人的环境,影响行为意识发展。在幼儿园中,教师与同伴是构成人的环境的因素。首先,教师的行为习惯对幼儿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养成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是幼儿人格的引导者,学习的直接楷模。教师应为人师表,严以律己,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行。其次,重视幼儿同伴间的榜样作用。

(二)在日常生活中融入德育教育,促进幼儿习惯的养成

“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教育者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将德育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比如,推行礼貌用语,关注生活细节,这些都帮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集体规则。对小班幼儿,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遇见老师主动问候,垃圾落地主动拾起;对于中班幼儿,则激励他们能有关心他人的情感,乐意帮助身边的朋友;要求大班幼儿,能遵守集体生活规则,有集体意识与初步的责任意识。通过生活中各种琐碎小事、值日生制度、升旗仪式等,帮助幼儿形成礼貌守纪、热爱劳动、团结友爱的行为习惯。

(三)在集体教学与游戏中整合德育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

1、集体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集体教学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活动形式,也是教育者进行幼儿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开展与德育相融合的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1)主题背景下的幼儿德育教育。品德的形成是由认识、情感、意识和行为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它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教师应充分认识这一规律,从幼儿的情感着手,首先让幼儿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产生相应的情感,然后再要求幼儿付诸相应的道德行为。(2)园本课程下的幼儿德育教育我园开展的《幼儿园多彩表演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实践研究》,致力于研究多彩表演的组织与实施,着重研发有利于幼儿多元发展的课程活动。其中,幼儿德育教育更是其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3)专题性的幼儿德育教育。每月开展一次德育教育活动,有助于保持幼儿积极的良好道德品质,摈弃不良的行为习惯。这些专题性的德育教育活动可结合节日、班级近期情况、时事新闻等具体需要进行开展。

2、户外活动与自主游戏中的德育教育

幼儿德育教育同样贯穿在户外活动与自主游戏中。如中大班的各项团体竞技性游戏,能形象地令幼儿体验到一种团结协作的力量,知道合作才能胜利,树立正确的集体意识。而中班幼儿自身体育技能与心智尚未完全成熟,面对稍有挑战的活动容易退却,如不会拍球,此时教师可以用适当的语言或肢体上的帮助,鼓励其勇敢尝试自己还不会的体育活动,从而培养他们不怕困难、勇于向前的个性品质。自主游戏中,特别是小班幼儿,教师还可以开设玩具分享区,组织幼儿进行相互交换玩具的小活动,使之体验到分享不是失去而是互利,逐步令他们感受到分享的快乐。

(四)在社会活动中结合德育教育,良好品质实践于行

1、结合时事的社会活动。如,借上海世游会的契机,教师组织大班幼儿成立了世游文明宣传小队,走进社区,向社区的人们宣传世游会的知识、文明礼仪宣传等一系列的活动,用良好的行为感染社区居民。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渐渐形成了关注社会的意识,养成了爱环境、爱家乡的优秀品质。

2、结合节日的社会活动。植树节,组织幼儿成立环境护绿小卫士队,进行拔草、浇水、护绿等一系列的活动,共同维护社区的环境,激发幼儿爱社区、爱绿化的情感。重阳节,带领幼儿走进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向社区老人表演精心编排的节目。通过向老人表演节目、传达祝福等活动,幼儿体验到爱的情感,并初步了解到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五)在家园共育中加重德育教育,强化幼儿的行为品质

幼儿园定期通过召开家长会、组织家长进课堂、家长开放日、开设家长讲座、发放家教指导简报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正确的幼儿德育教育理念,转变家长观念,争取家长的通力合作,做到家园一致的教育,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帮助幼儿建立乐观、自信、独立、诚实、守信的健康人格。如某期家教指导简报中就提出《正确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教师从分析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的原因分析、剖析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宣传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目的性和必要性,到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培养的做法,建议家长放心放手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增强其自身的独立性。

第6篇

关键词:幼儿学前 德育

无论是家长、学校,还是社会,对于幼儿品德的教育的重视往往都不及智育。以至于在幼儿中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关心他人,不关心集体,社会适应性差,成为非个别现象,并令许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都感到十分担忧。

一、幼儿学前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内容不完整。德育是一个含义十分广泛的概念,在我国传统的德育中,它一般被概括为思想教育、政治理论教育和道德教育三部分。近年来,有的学者又提出,德育的内容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亲社会培养等四个不同层次的部分构成。这四个层次的教育内容分别反应了人的社会特性构成的四个方面:政治特性、哲学特性、道德特性、和合群性。其中合群性(亲社会)的培养是整个德育中最基础的层面,也是幼儿教育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但在我们调查中发现,长期以来,我们往往得将普通教育学领域中的德育内容投射到幼儿教育德育领域中,即为“幼儿德育即品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文明习惯和性格”;幼儿教育是“用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对幼儿进行思想意识与道德品质的教育”。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在教育学范畴中,道德品质教育甚至是思想意识教育构成了幼儿德育的基本内容,合群性教育没有被引入到幼儿教育中。

2、教育主体的责任不明确。幼儿教育不同于其它层次的教育。小学、中学、大学教育是以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为主,因而,在这些层次的教育中,教师是教育的主体。而幼儿教育则更多的是一种行为教育,这种教育的主体既是教师,也是家长。即在校是教师,在家是家长,二者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既缺一不可,也不可相互取代。但是在现实中,我们发现,有的学校与家长间都有很好配合,各自发挥着应有的作用;但我们同时也发现,有的学校与家长间则明显缺乏应有的沟通与配合,学校不管孩子在校外的一切,家长也是把孩子送进学校后就把一切责任都交给了学校。甚至有的学校还把对孩子的教育看成是家长个人的事,或把家长看作是教育的主体,自己则只有配合之责。而有的家长则认为子女进了学校,教育子女的事就应该是学校了,自己只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配角。这种学校靠家长,家长靠学校的现象,必然引起幼儿教育中出现真空地带。

3、教育目的不当。在目前的幼儿在教育中,教育目的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受片面的成材观和价值观的影响,一些学校和家长都错误地认为,教育就是要让孩子成材。这原本无可厚非,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样的标准才叫成材?那么,在许多家长(甚至是一些学校)眼里的成长标准是什么样的呢?在他们看来,成材就是要让孩子学到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能考上大学、研究生,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能出人头地,能挣大钱,能光宗耀祖。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不少学校和家长都把向幼儿多灌输文化知识作为教育的重点,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德育教育,即重智育而轻德育。有的学校和家长甚至还错误地把德育视为可有可无的事;有的则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还不到教育的“时候”,这种自觉、不自觉的重智育而轻德育的思想观念,必然带来对德育教育的轻视。

4、环境教育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教育。幼儿活动的范围虽然比较单纯,一般都是在家庭和学校这两个地方,与社会的接触相对较少,受社会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是,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大,识别能力差,他们对于来自电影、电视、网络,以及学校、家庭和周边环境中的许多不良行为的吸收则比较容易。因而,家长、老师的正面教育往往抵挡不住这些来自环境的负面影响,使正面教育的作用被大大削弱。

二、加强和改进幼儿学前德育教育

幼儿德育教育的现状说明,加强和改进幼儿德育教育已势在必行。那么,怎么才能加强和改进幼儿德育教育呢?

这既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十分艰巨的实践问题。但是,我们认为无论如何复杂和艰巨,尊重幼儿身心理发展的规律,按幼儿教育规律办事则是一个最为根本的原则。即我们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设计都必须适应儿童身心理的特点。具体地说,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注重教育的启蒙性。幼儿身心理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德育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即人性的启蒙。因而,我们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都必须围绕“启蒙”这一核心。近年来,有的教育工作者把这种启蒙教育进一步细分为:主体性启蒙、情感性道德启蒙、养成性道德启蒙、活动性道德启蒙、协调性道德启蒙。这种细分对于我们更加准确地把握幼儿教育的实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所谓主体性启蒙就是要使我们的教育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塑造和建构幼儿的道德主体。情感性道德启蒙就是要使幼儿获得对人对事的正确认知和态度,使之逐步积极的情感经验。养成性道德启蒙则是要教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活动性道德启蒙,则是指将经过筛选的符合幼儿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的德育准则和价值规范,有目的、有计划地融入各种实践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实践或活动促进道德的发展。而协调性道德启蒙则是要教会幼儿正确地与周边的人和谐相处,为他们将来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2、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随时随地进行教育。由于幼儿的可朔性强、识别能力差。因而是家长还是老师,在日常生活中,都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地进行教育。我们要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各个方面,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为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有的孩子帮助别人穿衣服、系扣子、游戏时玩具或头饰主动让给别人,孩子偶尔说出有礼貌的话语时,教师和父母要善于抓住这些事情进行随机表扬,鼓励好的典型,对于那些抢别人东西、打架、骂人的孩子随时用建议的方式引导、教育,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引导幼儿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净化了孩子的心灵,通过典型的日常小事,让孩子亲眼目睹、亲耳所听,就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它的重要性和效果都是显而易见的。

3、家长要成为孩子的导师,为幼儿教育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也是幼儿生活最为重要的环境,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

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授,父母的人格力量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俗话说得好:孩子的行为表现是父母行为的一面镜子。因此父母时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谦让、与邻里好友相处、关心别人,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幼儿做出榜样。此外,父母在生活中对幼儿的做法作出正确的评价,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为孩子指明方向。有条件的家长带孩子去旅游,去认识我国的山山水水、名胜古迹等。使幼儿认识到我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激发幼儿从小爱祖国的情感。因此,家庭环境是幼儿德育教育的基础教育,也是最关键的教育。

4、德育教育渗透于各个教学领域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利用各种教学领域进行德育教育。如:社会活动中鼓励幼儿与自然界中的弱小生灵交往,心灵上引起共鸣,产生了要呵护他们的想法。在照顾小花小草、喂养小动物的过程中,幼儿体验到了付出爱的快乐情绪。因此,当与生活中的弱小者,如小弟弟、小妹妹及需要帮助的同伴交往时,幼儿就会自然流露出“爱心”,并付诸于行动――去帮助他人、为他人服务。

第7篇

关键词:幼儿;德育教育;初探

德育是幼儿全面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期又是人格陶治最重要的时期,适时适度的品德教育为幼儿的终身成长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特别是大班的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判断是非、善恶之分的能力,但孩子们只有在道德上认识而无相应的行为认识。当孩子们被问到“别人有困难时应该怎么办?”这一问题时,几乎每个孩子都能对答如流地回答“我们要帮助他。”但实际行为中却大相径庭,成了“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不仅如此,随着应试教育的愈演愈烈,关注学习成绩已提前到从幼儿园开始抓起了。家长重视的是智力开发、知识技能地掌握,而忽略了品德行为地培养。面对家长的需求,幼儿园教育也出现自然迎合的趋向,“重智轻德”的思想存在于不少家长和老师的观念中。因此,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培养良好的品德行为是值得我们研究思考的问题。

现就结合我平时的教学和实践,谈谈个人体会。

创设文明环境和和谐氛围,宣教德育思想

教师和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以自己的好言行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一岁看小,三岁看老。”不仅告诉我们德育要从小抓起,而且也明确德育的重要性。成人在生活中要以自己的好言语、好行为和好思想成为孩子表率。因为孩子最容易模仿周边亲近的人,而老师和父母正好是接触时间最长最密切的人,又有一定的权威性,成人的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的行为和思想。

不同的环境可以诱发不同的社会行为。“孟母三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无论是社会大环境还是幼儿园的小环境都是一位“哑巴老师”,它能时刻暗示孩子遵守日常生活规则。也就是把德育内容转化成生动有趣的图画或符号,使幼儿乐意接受。如在“楼梯的台阶上画上小脚印”,让孩子踩着脚印上、下楼梯,无形中告诉孩子要靠右走;在“饮水桶旁画上有秩序排队的小朋友”让孩子学会等待;在活动室里创设“礼仪在我心”或“礼仪之星”的板块,贴上孩子们帮助别人的照片和图画,让环境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使孩子们知道德育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值得赞颂的。

打破常规领域和思维模式,渗透德育内容

说到德育教育,我们就会想到社会领域。其实,社会领域不是实施德育教育的唯一途径,我们可以渗透到其他领域中。如语言领域中有一个绘本阅读《彩虹的尽头》,故事中鸭妈妈说它的宝贝就是鸭宝宝,我就因势引导孩子们“你们是谁的宝贝?”,同时播放了班中孩子们与妈妈的照片,让孩子感悟妈妈对孩子的爱。因为这是一个半日开放活动,我还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让孩子尝试在集体面前大胆向妈妈示爱。孩子们一句句“妈妈,我爱你!”“妈妈,你也是我的宝贝!”让孩子们理解了在接受爱的同时也要付出爱,学会感恩、去爱别人;在科学和艺术领域中,和孩子们一起制定爱护和正确使用操作用具,学习分享、合作和互助的规则等都是渗透了德育教育的内容。

丰富活动形式和德育内容,积累德育经验

一日活动中有许多的事件就是德育教育的好素材。关注、利用身边的小事,进行实实在在的教育。如同伴间的矛盾、班级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等等。如:有一次,我在地上发现了一团纸,我对旁边的博林说“博林,请把纸捡起来扔到垃圾桶吧。”他连忙说“不是我的。”说完,一脚把纸踢到另一张桌下,浩浩也不敢示弱争辨道“也不是我扔的。”这时,经过这里的阳阳捡了起来。于是,我就抓住这个机会利用这件事开展了一次谈话活动,“这张纸应该谁来捡?”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孩子克服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环境维护要靠大家的行动,增强了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

中国传统节日是德育教育的一个好时机。节日习俗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要让孩子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实践、体验德育的重要性。如“雷锋日”学做一件好事;“重阳节”尊重和孝敬老人,为他们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国际劳动节”感谢那些节假日还守在工作岗位的劳动者,向他们说一句慰问和致敬的话。使孩子们知道德育是我国优良的传统,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是大家所推崇的,同时体验到了付出的喜悦。

区域活动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好形式。因为把德育内容转化为幼儿喜欢的活动使孩子更能接受。如银行、医院和超市等区域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扮演社会中的各种角色,从他人的角度出发思考、分析问题,了解别人的需求和感受,从而摆脱自我为中心,提高亲社会行为能力。如:在当银行工作人员时,与顾客的积极交往中,学会了有礼貌的语言和举动,体验交往乐趣的同时无形中积累了德育教育内容。

加强家园联系和合作交流,促进德育发展

第8篇

【关键词】幼儿,德育教育,渗透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可见,一个人有没有良好的道德是极其重要的。而幼儿期又是幼儿接受熏陶,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个性的重要时期。在这期间,他们容易接受外界各种刺激和教育的影响,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形成动力定型。因此,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应把幼儿德育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各种手段,促进幼儿道德认知、情感与行为的良好发展,为幼儿一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在幼儿园如何对幼儿实施德育教育呢?以下是本人的几点看法:

1.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陶冶幼儿情操

陈鹤琴先生曾在《为儿童营造良好的环境》一文中提出“孩子生来大概都是好的,但到了后来,或者是好,或者是坏,都是因为环境的关系。”在幼儿园,我们应该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包括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陶冶幼儿情操,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1.1 精神环境。如每天早上幼儿入园时,园长、值班的教师、保健医生都会站在大门口迎接幼儿,主动向幼儿问好并引导幼儿间相互问好;组织幼儿为有困难、残疾人等献爱心;参加植树、环保宣传等社会公益活动;小班、宝宝班的幼儿刚入园时,可请大班小朋友帮助小班的弟弟妹妹们搬小椅子、扶着他们上下楼梯;让幼儿将自己喜欢的玩具带入园与同伴分享等等。

1.2 物质环境。为了让物质环境起到良好的熏陶作用,让幼儿时刻沉浸在健康的环境中,我们幼儿园在草坪中设立爱护花草的小牌子;在走廊的墙面上贴了关于遵守道德行为规范的名人名言;在区角中与幼儿一同制定区角规则以并图文并茂的形式粘贴于各个区角;在班级的自然角让幼儿认养园内的树木、花卉,督促他们定期给小树浇水、给花园锄草,关注它们的成长,让幼儿在具体的照顾与付出行动中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品德与习惯;创设“讲文明,懂礼貌”、“文明宝宝”的礼仪墙,将幼儿的礼仪行为以照片的形式再现出来,引导幼儿进行观看讲述,时刻提醒幼儿尽力做到一些简单的文明行为;积极鼓励和支持幼儿参与活动室小环境的布置,让幼儿在与“我是中国人”“好朋友”“妈妈我爱你”等主题环境的互动中学习礼仪之道与做人之本;让孩子们在各班图书角或阅览室都能通过随时自由地翻阅、欣赏《孔融让梨》《狼来了》《白雪公主》等经典故事,学习谦让,辨别真、善、美。

2.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幼儿的各种活动中

2.1 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渗透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直接的教育。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注意从情感教育入手,渗透德育教育如:自由活动时幼儿互相挣抢玩具,我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解决得好的,及时表扬,解决不了的,老师再出面调解;盥洗时,我提醒幼儿要排队,不推也不挤,节约用水等;幼儿每日的午餐,我们教师要求他们做到:碗里干净、桌上干净、身上干净,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道德教育;老师和小朋友之间礼貌的交往,“老师好、小朋友好”成为彼此见面的第一句话。当幼儿有礼貌的和同伴交谈时,教师及时表扬,对出现幼儿争抢、打骂等现象时,教师及时引导幼儿讨论这样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应该怎样做?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

2.2 渗透到集中活动中。

根据各年龄班德育的内容与要求,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行为表现,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一些相关德育教育的集中教育活动。如有关德育内容的主题谈话、参观、讨论、情景表演、木偶戏等各种各样的活动。通过具体的实例,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丰富他们的道德情感,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道德行为和习惯。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对幼儿进行良好个性的培养。例如:看图讲述《雪孩子》中,幼儿深深体会到了雪孩子乐于助人的精神,在日常活动中也能以此为榜样,帮助同伴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儿歌《好孩子》朗朗上口的儿歌在孩子们中间也引起强烈的反响,许多平时不喜欢劳动的孩子在欣赏、学习这首儿歌后都能主动地参与到平时的劳动之中。

2.3 渗透到游戏活动中。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游戏活动中,这种方式不仅幼儿乐于接受,同时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游戏“找朋友”“文明我知道”等都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在反复的游戏中,幼儿便习得了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而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相关的角色,在老师及同伴的带领下,也能运用简单的礼貌用语(请、你好、麻烦、对不起、没关系等)与同伴进行交往,进而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幼儿也能自然的注意自己的文明礼仪了。

2.4 渗透到实践活动中。

围绕节日主题,组织幼儿参加一些具有教育性、趣味性的德育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幼儿参与德育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取得更好的德育效果。如“三八妇女节”时,我们请幼儿动手制作一份小礼物送给妈妈,并对妈妈说一句贴心的话有效地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九九重阳节”时,我们开展“我是爷爷奶奶的开心果”等主题活动,让孩子们精心制作礼物、准备节目,为社区的老人送去节日的问候,为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扫地、擦桌子等),让幼儿学会如何尊敬老人;在感恩节时,开展一系列的感恩活动,让孩子们为自己的亲人洗脚等,促进了幼儿的感恩情感;在助残日,组织幼儿进行“义卖”活动,为需要帮助的人献爱心。

3.家园合作,提升幼儿德育品质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在道德教育方面应携手家庭,形成德育合力。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教园地、微信等向家长宣传科学的德育方法,让家长们了解、掌握幼儿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与要求;建议并支持家长经常带孩子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学习尊老爱幼、乐于助人、遵守公共秩序、不乱扔垃圾、不损坏公物、不大声喧哗等行为规范;组织家长参加幼儿园开展的“爱心家庭义卖活动”,将所得善款全部捐献给“关爱留守儿童基金会”等公益组织。这些活动能够让幼儿园品德教育内容在家庭中得到延伸,让孩子在幼儿园养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到巩固和发展。

幼儿园是幼儿集体生活的地方,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将品德教育渗透到各种互动中,正确的引导、帮助幼儿学习相关的文明礼仪行为,为幼儿创设具有良好品德教育的环境,使他们在这一环境中树立良好的品德,同时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总之,幼儿的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持续发展的过程,我们应从幼儿抓起,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文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2] 陶行知全集:第2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第9篇

关键词:幼儿德育家庭 学校

【中图分类号】 G610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个概念之中――道德。”幼儿如一块神奇的土地,在上面播种了怎样的种子,就会结出相应的果实。而如今,“娇生惯养,以我为中心”等不良观念植入了幼儿的思想,这映射出幼儿德育问题实在令人堪忧。

一、对幼儿德育教育问题的剖析

(一)家庭因素

1、家庭教育重智轻德

虽然生活在21世纪,但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少家长仍然存在这种重智轻德的封建教育思想,他们让认为只有让孩子读好书才有前途,所以,一味的让孩子读书,幼儿要学会识字,算数,背唐诗,让孩子参加思维培训班,多学几门技能课,如画画,钢琴等等;而家长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没有把孩子教育成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2、家长道德观念落后

很多家长认为,德育教育的内容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在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的观念和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移位,理想信念逐渐淡化,注重眼前利益,过分追求物质享受,把实现个人价值观作为人生唯一的目标,以拥有的物质丰裕度作为衡量一个人价值大小的唯一尺度从而,“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等不良思想充盈这些家长的内心,而把人本应遵守的基本道德抛在脑后。家长是幼儿授课的第一任老师,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不少家长把诸如上述的错误观念灌输到孩子的思想中,使孩子的道德观念从一开始就已扭曲。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孩子在择友方面有很大的歧视性,大多数幼儿的主观意念尚未成熟,遵从父母的教导,挑衣着光鲜的小朋友当朋友,而那些家境贫寒以及有身体缺陷的孩子则成为他们排斥的目标。由此可见,幼儿的道德观念与家长自身的道德观念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决定的作用。

3、家庭教养方式欠佳

在家庭中,由于孩子是独生子,不少家长对孩子的一切采取包办代替的办法。这样做其实是在剥夺孩子学习独立生存的能力,使孩子形成懒惰、不爱动脑子、事事依赖他人的习气,还使幼儿形成―种观念,即一切都是现成的,完全可以不费力地得到,使幼儿从小到大毫无竞争意识,如此下去,又如何适应当今和未来的社会?

(二)学校因素

1、教师对幼儿主体性的认识不够

虽然教师在理论上都懂得,在进行教育时要尊重幼儿主体性,但是,具体到实际中,有不少教师依然高高凌驾于幼儿之上,动辄对孩子发号施令,久而久之,非但不可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反而会使幼儿胆小怕事,唯唯诺诺,唯命是从,无一点闯的精神。近年来,出现不少幼师虐童的现象。这样的性格怎么可能适应当今及未来社会的竞争呢?

2、教师素质不高

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对幼教职业来说,幼儿正是其工作对象最脆弱的生命,幼师的师德对于孩子的成长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然而,因为幼师的学历水平较低,极少数接受过高等教育,很多幼师考过幼师证之后,并未接受过专业的培训,这便使孩子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幼师实训的靶子,增加了孩子受伤的机率。儿童本应该是活力绽放的花朵,本应该是我们所有人都为之呵护、心疼的群体。然而,竟然会有幼师虐童事件频频发生。浙江温岭的虐童事件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这不仅反映了某些教师的无知,更说明了这些教师没有道德观念。

3、教师关注孩子不够

从如幼儿园的第一天开始,不同的孩子对学校的感觉不一样,有的幼儿倾向于孤僻的性格就不喜欢和多数小朋友一起玩,而有些教师却未能及时发现这一严重问题,这很有可能导致孩子以后形成离群的孤僻性格。此外,幼儿的认知能力较为薄弱,对于是非的辨别能力欠缺,经常发生打架等事件,而教师却未能及时站出来劝解,很容易使以我为中心的孩子形成歪曲的心理想法。教师关注幼儿确实不够。

二、相关对策

1、纠正家长道德观念,为幼儿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家长应该清醒意识到,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是有道德的人才,家长应致力于把孩子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家长要先纠正自己的道德观念。例如,对于人生的价值观,家长不能在孩子纯洁的土地上植入过分功利化的思想,要给孩子留机会以自求探索人生的价值。

家长应培养幼儿独立的生活能力,要使儿童将来具备竞争能力,就必须从小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品行,培养他们自强自立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顽强拼搏的勇气。

2、完善教师资格录取制度,为幼儿提供和谐的成长环境

为更进一步满足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严抓教师任职资格制度是必须的。因为只有严抓教师资格制度,才能把住教师入口关,淘汰不合格人员,面向社会招聘德才兼备的优秀人员任教,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才能使师德不够健全的教师有危机感,促使他们严以律己,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提高师德素质。这样,幼儿的安全就多了一道保护槽,幼儿在校的成长环境变得更文明,这对他们日后的成长起到很大的作用。

3、教师要多关注幼儿,鼓励幼儿,使其培养良好的品质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幼儿多与同伴交往,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以及空间,为他们准备丰富的游戏材料,让他们自由、自主、愉快地游戏,交往和合作。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挖掘孩子的潜能。

4、家长与学校多沟通联系,共同关心幼儿的成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的孩子成长的必要环境。做好德育教育,就必须要家园合力,将孩子的德育教育进行到底。因此,教师与家长要经常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孩子因材施教。同时,教师还应向家长宣传幼儿园德育工作的要求,使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彭阳. 我国幼儿德育中存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青春岁月. 2013-11-23

第10篇

关键词:幼儿;德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3-2738(2012)06-0194-01

幼儿的德育工作有一定难度,所以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要对幼儿充满爱心,用爱的纽带联结师生关系、同伴之间和谐的环境气氛,使幼儿情感得到和谐完美的发展,同时,我们要针对幼儿年龄特点,探索幼儿德育渗透规律,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好。

“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句谚语阐释了品德的重要,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就是小时候养成的行为习惯就像与生俱来的一样,长大了都不会轻易改变,因此,作为幼儿园老师应重视幼儿期对孩子进行的品德教育,完善其人格魅力,使其成为已个品德高尚、对社会有用的人。只要把自爱之心扩大到爱别人,我们就可以把自爱变成美德!这种美德,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的心中都可以找到它的根底!

一、那么怎么在幼儿期对孩子实施品德教育呢?根据我多年的教育经验

1.将德育渗透于“爱”的教育之中。

当幼儿之间出现冲突时,单纯的严厉训斥,往往不能奏效。相反,采用榜样法和情感陶冶法循循善诱,以爱熏陶,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幼小的心灵,从而使其彻底领悟悔改。对幼儿来说,当然不可能形成什么“信念”,但要使幼儿的道德认识转化为“行为”,情感同样起着这种作用。同时,也由于幼儿道德情感和生理发展的某些特点,应更多采用这些方法,要把这些方法当作幼儿德育的基本方法。所以我们的家长对待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时千万不能大声训斥或一顿毒打,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或造成他们的逆反心理,而应以理说服。

2.将德育观念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中。

幼儿美好的心灵、优良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事一物一节课、一个活动就能见效的,它既要靠有计划、有目的、有系列的”显性教育”,如:德育课、德育活动和德育练习等,又要靠多渠道、多方位,有机渗透的’隐形教育”。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把德育自然灵活地渗透到一日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例如,当生活中的弱小者如小弟弟、小妹妹及需要帮助的同伴交往时,幼儿会自然流露出“爱心”,并付之于行动——去帮助他人、为他人服务,当幼儿学会了正确的关心行动以后,及时地进行顺势强化巩固。如点名、或发小礼物、奖品等对有点滴良好行为的幼儿及时表扬,使幼儿逐步形成主动关心别人的良好品质。

3.把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一日教育活动中,重视教育环境的渗透作用。

由于幼儿的思维的局限性,品德教育必须直观、形象、具体才容易为幼儿所理解和接受,比如:用“拔萝卜”的故事或图书教育幼儿团结友爱,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幼儿组织纪律和集体荣辱感,通过规则游戏体验各种规则的重要性,通过区角活动使幼儿学会助人和自主,懂得珍惜劳动成果,从而学会正确的接人待物方式,逐步让幼儿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习惯,加深与同伴的感情体验和认识上的共鸣,逐渐学会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在集体活动中,幼儿应学会相互谦让,互相帮助,友好相处。教师还应做个有心人,留心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各种行为,针对不同问题,采取集体或个别的方式进行指导、纠正,适时提醒孩子按正确的规则去做,使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得以巩固。

4.开辟愉悦的德育天地,实施道德教育。

德育观念并不意味着严肃多于微笑,刻板多于活泼。面对天真烂漫的幼儿,教师可以开辟愉悦的德育天地,抓住孩子求乐心理的需要,组织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德育活动,调动幼儿知、情、意、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为了让幼儿体验叔叔阿姨劳动真辛苦,培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教师可设计这样的活动--《食堂阿姨真辛苦》和《能干的理发师》。在轻松活泼的活动中,让幼儿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在班级环境中设置”花儿朵朵”,让幼儿在节日花、生日花、风采花中将开心的照片,祝福的话语送到班上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布置,共同体验其中的乐趣。从而培养了幼儿热爱集体的道德情感,同时也培养了幼儿为别人的成功喜悦,快乐的健康心理。在社会活动中鼓励幼儿与自然界中的弱小生灵交往,心灵上引起共鸣,产生要呵护他们的想法。在照顾小花小草、喂养小动物的过程中,使幼儿体验到付出爱的快乐情绪。孩子们在不断的快乐中,体验自立、自信、创造和成功的欢乐,并将这种愉悦转变成自我努力,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促进了优良品质的形成。

二、做好家庭、幼儿园、社区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11篇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教学;有效开展;德育教育

在幼儿教育迅猛发展的今天,各个幼儿园更加关注幼儿个人品德的培养和性格的引导,幼儿园的孩子们正处于启蒙教育时期,实施有效的德育教育,有利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并且养成适应未来社会的各种能力,如竞争能力、合作能力、生存能力等等,这不仅仅是幼儿们发展的需要,更是提高幼儿教学质量的需求。因此,幼儿教师应该从日常的教育教学出发,重视孩子们的德育教育。

一、开展德育实践,丰富幼儿经验

1.将德育贯穿在幼儿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开展德育教育,促进幼儿们学习到尊老爱幼、关心他人、互帮互助、宽容谅解等等道德品质,就应该将德育教育贯穿在幼儿教育的每一环节,让他们通过教育实践,老师反复教,幼儿反复练习,养成更好的道德品质和品德习惯。例如:在每天上学时,让孩子们自己背着自己的小书包,培養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认识到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做;让他们给送自己上学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鞠躬送别,培养孩子们基本的礼仪规范和懂得感恩的情感;教给幼儿学习简单的礼貌用语,例如,早上好、老师好、谢谢、注意安全、再见等等。在排队打水时,让他们明白要遵守社会规则,并且懂得谦让,爱护集体;在校园的集体活动中,让孩子们和平相处,懂得互帮互助;在水房里要求孩子们不打闹,不玩水,洗完手后及时关闭水龙头,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2.有针对性地创设活动区域和组织活动

为了真正的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老师应该有效的创设各种活动区域和组织活动。例如在生活区域,为了锻炼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展开穿衣裤、系鞋带、系纽扣的活动,并且组织“看谁穿的快”的竞赛游戏,既能够让他们感受到活动的乐趣,又能够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在益智区,科学区等等的,的教育过程中,让孩子们一同收拾玩具,并将用具归类摆书桌,打扫屋子,锻炼他们为集体服务的能力,增强集体责任感和义务感例如在数学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们运用自己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并且增强他们对于科学的探究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情绪,情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重视国学经典的朗读,让孩子们在国学经典学习中,传承我国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能够以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净化孩子们的心灵,约束孩子们的个人行为,使得他们品德高尚,人格健全。

3.立足节日活动,实施爱的教育

为了提高幼儿园德育的实效性,老师应该立足于我国的各种节日,萌发幼儿爱的情感。例如在三八妇女节,让孩子们为自己的母亲画一幅画或是写一句贴心的话、送一件节日礼物,在献爱心中增强幼儿们的感恩之心,又能够加深亲子之间的感情。

4.结合重大节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在进行德育教育中,应该将爱国主义教育放在首位。因此,老师应该立足于我国的重大节日,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并且展开一系列的德育活动,丰富幼儿们的品德经验,增强更多的情感体验。例如:国庆节的时候,在班级的墙面上进行有关爱国的环境创设,展示英雄人物的图片并且开展向英雄学习的活动,引导幼儿们在家长的辅助下收集有关国家、家乡的图片,并且在教室里布置热爱伟大祖国的黑板板面,潜移默化的增强幼儿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

二、加强家园配合,增强德育效果

在当代,为了真正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质量,应该注重幼儿园和幼儿家长的配合,为了有效地开展德育教育,应该实现幼儿园与家庭的同步德育,以此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例如:多多开展一些亲子活动,在亲子活动中让孩子们和他们的家长密切沟通,强化亲子关系,又能够让孩子们树立强烈的家庭责任感,提高自我意识和能力。另外,老师要在家园合作中发挥家长们的教育资源优势,让家长们集思广益,从而优化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德育途径,增强德育成效。最后,通过家园合作,也能够让幼儿家长们认识到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在家为孩子们营造更好的德育环境,真正的实现家园配合下德育教育一体化,促进幼儿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品德行为。

第12篇

【关键词】各领域教学渗透德育

幼儿的品德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园各项工作的核心,因为它关系到个体良好品质的形成,健康人格的塑造,发展方向的定位。一个人品质的形成需要一个久远漫长、曲折复杂的发展过程,是一项有着连续性和渗透性的系统工程,幼儿德育教育则是这个工程的起点。俗话说“要想学会做事,首先学会做人”,希望教有所获,学有所成,关键要抓好幼儿时期的德育教育,而通过各领域的教学进行德育渗透,则是实施幼儿德育的重中之重。

一、在社会领域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属于社会范畴的教学活动,教材内容本身就具有思想品德的内容,可直接向幼儿进行德育教育。《3—6岁儿童学习与发指南》中指出:“要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其它游戏规则。”[1]在《文明小乘客》中,教师引导幼儿在经验讲述和观看动画的基础上,对比发现正确乘车和错误乘车的各种不同的行为表现及带来的不同后果,又通过在画册上“找对错”,让幼儿形成文明乘车的规则意识,在之后的游戏“坐汽车”中,幼儿进行了有趣的虚拟乘车,这样,将刚才认知的乘车规则自然而然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二、在语言领域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语言领域中的故事是幼儿最喜闻乐见的,它是最能够也是最容易吸引幼儿,并让幼儿受之广泛影响的文学载体。如在《小花籽找快乐》中,在激发兴趣和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有目的地提问:小花籽在寻找快乐的路上遇到了谁?它们是怎么说的?它们为什么会感到快乐?通过讨论,幼儿得知:因为太阳、小鸟、蜜蜂、青蛙为大家做了好事,大家喜欢它们,所以它们感到很快乐。在后面的感知欣赏和角色表演中,幼儿不仅身临其境般地进行了感受、体验,再次印证了为大家做好事自己会得到快乐的道理,而且还发展了幼儿大胆的与他人交往、交流的能力。

三、在艺术领域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美妙的音乐是幼儿最爱听的声音,它会令幼儿为之激动,为之兴奋,亦能令幼儿为之平静,为之沉醉,音乐活动让幼儿欣赏美、体验美的同时,其产生的德育功能也不容小视。幼儿舞蹈通过动听的音乐和优美的动作的有机结合,塑造出美好的舞蹈形象。幼儿在学习、训练、表演的过程中,会发现美、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进而陶冶幼儿情操。舞蹈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是通过幼儿自己参与、自己感受、自己体验的形式来实现的,真正体现了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和自我教育的教育原则,极为符合幼儿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美术教学不仅能培养幼儿的涂、画、剪、帖、塑等能力,也能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如在粘贴活动《国旗真美丽》中,先让幼儿观察国旗,再进行复习式的提问:国旗是什么形状?国旗上有几颗小星星?几颗大星星?每颗星星有几个角?幼儿从中既巩固了计算的有关知识,又在动手粘贴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国旗的认识,让他们懂得了尊敬国旗,热爱国旗的道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细心做事和坚持到底的精神。

四、在健康领域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健康领域的教学中,有一年一度的“学操”活动。幼儿体操教学是一种集训练、排练、表演为一体的教育活动,具有严格的统一性、规范性、强制性。如在中班的“球拍操”教学中,球拍什么时候扛肩上,什么时候摆头上,什么时候放膝上,什么时候握胸前,都有严格的规定;而且屈腿、弯腰、侧身、平举也有一定的角度;下蹲、转身、迈步、跳跃更有一定的约束,这一系列严格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意识,形成集体荣誉的观念,进而拥有现代社会必备的团队精神。

五、在科学领域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科学领域的内容,虽然本身是自然科学知识,但也可以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幼儿爱护动植物,亲近大自然等情感。另外,科学领域中的计算活动可训练幼儿动手动脑、交流探索的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学习掌握计算方面的知识内容并进行正确思索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确立和发展道德认知的过程。如在《藏着什么》中,先以幼儿感兴趣的动画形式训练其目测点数1——6,并出示6只小蝌蚪多种不同形式的排列方式,让幼儿明白同个数量不受物体大小和空间排列形式的影响,再以“帮一帮”为理由,请幼儿把画册上点数是6的部位涂上相同的颜色,找出图中藏着什么,那么很显然,幼儿认真点数、细心涂色的过程,也是他们一心助人的过程。

在各领域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效果如何,不仅决定于教师对教材内容、活动组织形式和活动环节的选择和利用,同时也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艺术和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教师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善于通过幼儿的面部表情、行为动作,判断其内心波动,洞悉其情感变化,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启发、引导、渗透。还要具有运用语言、驾驭语言的技能技巧,鼓舞力、说服力、感染力强,能打开幼儿的心灵之窗,打动幼儿的内心情愫,以便让幼儿快速地掌握各种知识,并深刻影响幼儿的情绪情感和意志行为。

总之,教师要从本领域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教学的重要作用,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机渗透,把幼儿培养成为健康活泼、好奇探究、勇敢自信、有责任感的新世纪儿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