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辩论思维训练

辩论思维训练

时间:2023-06-16 16:05: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辩论思维训练,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辩论思维训练

第1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思维训练 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2-0097-01

一、精心设计思维训练任务,激活学生思维潜能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思维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紧扣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思维训练任务,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从而激活学生思维潜能,,帮助学生形成深入思考与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比如,教学人教版必修一Unit 1 Friendship时,在开展《Anne’s Best Friend》阅读教学前,笔者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一系列的思维训练任务,以培养学生的理解性和认知性思维。首先提出以下能力目标:

(一)重点词汇和短语的掌握

Netherlands, thunder, entirely, go through, set down, in order to…

(二)正确理解结构较为复杂的句子

It was the first time in a year and a half that I’d seen the night face to face…

(三)简单介绍主人公

简单介绍主人公安妮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她的悲惨遭遇,能根据提示复述课文部分内容。

(四)初步掌握阅读技能

初步掌握skimming?和scanning两种阅读技能,找出关键信息,归纳阅读篇章中心和思想主旨。然后,在热身阶段,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略谈自己的看法:

1. Why do people need friends?

2. Besides a person, what else can be our good friend?

接着,在读前要求学生仔细观看课本中的插图,思考以下问题,描述插图,并猜测阅读篇章的基本内容:

1. What do the people see?

2. What do they do when they see them downstairs?

3. Why do they have to do so?

4. What feelings do you think the characters in both pictures share?

最后,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大意,并复述文本内容,训练学生高度概括能力。

二、巧借多种方法,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思维训练中,教师要注意结合文本特点、结构、内容以及主题,灵活巧妙地开展思维训练活动,启发诱导学生大胆联想创造,鼓励学生求异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独特性以及创造性,从而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一)话题发散,彰显个性,提升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阅读文本内容,提出相关问题作为思维发散点,引导学生积极思索,开动脑筋,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彰显学生的独特个性,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譬如,学习了必修4 Unit 5 Theme park后,笔者首先提了以下问题:Now there are many parks which call it―self “Theme park” in China. Do you think they are real theme park? 然后拓展延伸话题,要求学生发散思维,针对“主题公园”这一社会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讨论辩论,求异质疑,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求异思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有关话题,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讨论辩论,碰撞思维,交流思想,发展能力。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2 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阅读文章“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时,尽管该标题对文章内容有了较好的概括,但若从文章体裁结构和主人公的情感综合考虑,该标题并不是诠释的十分恰当,此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Do you think the title is a good one? Can you suggest another title and give reasons for your suggestion?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质疑探究。

(三)头脑风暴,联想创造,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2篇

学校一直将交流能力视为学生发展能力目标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学校开发了“十二年一贯制世纪演说家课程”,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用十二年的时间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首先,我们对“世纪演说家”课程进行了整体规划,并分段实施。

我们对十二年的课程进行了整体规划,根据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及语言能力水平,将课程分为四个学段,并确定了每个学段的教学主题及培养目标。1-3年级为第一学段,课程主题为“小小故事家”,培养学生能具体、生动讲述故事的能力;4-6年级为第二学段,课程主题为“小小主持人”,培养学生独立采访、主持的能力;7-9年级为第三学段,主题为“演讲与口才”,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10-12年级为第四学段,主题为“辩论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辩论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能力。

然后,在确定课程目标和主题的基础上,我们着力开发特色鲜明的校本教材。

学校为“世纪演说家”课程开发了五本校本教材,在每一学段各一本主体教材的基础上,为第三学段编写了《演讲词鉴赏》作为补充学习资料。每个学段的校本教材都包含文字资料和相配套的音视频资料,采用知识讲解、技法指导、技能训练相结合的体例,着眼于学生能力、知识、素质的C合培养,注重实用性、趣味性、人文性、网络性。如第二学段的校本教材为《小小主持人》,分为概述、发声练习、气息训练、朗诵艺术、表演技巧、礼仪常识、场景应对、思维训练八讲。每一讲都是先学习主持理论知识,然后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堂实操训练。以第二讲“发声训练”为例,在基础知识的“魅力声音”中介绍主持人发声的四个基本特征及要求;在技法讲解与训练中,进行唇部训练、舌部训练和开合训练;最后进行喷、弹、啃、吐、磨的实操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有针对性的训练外,我们还通过角色扮演、游戏互动、话题情境、多媒体等手段开展多种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如在即兴演讲思维练习环节,我们设计了“四字词语或成语快速接龙”游戏;为了训练学生的延展性思维,设置了“串词”游戏环节(即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随机写出一个词,随机组合,然后让学生将这些毫无关联的词串起来,看谁的思维最发散、谁的反应速度最快,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故事连缀)。又如,在即兴演讲逆向思维训练中,我们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任务:如今人们遇到老人倒地不扶的报道屡见报端,请对这种现象发表看法。这样的活动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更深层次让学生积极动脑、主动构建。

第3篇

一、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有助于思维广阔性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一项突出特征就是思维的广阔性,要求学生要善于从多种角度来解决及思考问题,将原来关联性缺少的信息予以重新组合,使其成为有着较强系统性的信息链,进而得到较为完整的对事物的认识,并且将事物的规律把握好。在学习时期,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相对较多的语文知识,但是却很难将知识体系形成,而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精心归纳梳理所学的语文知识,由此及彼、新旧联系地展开想象,简单而言,也就是加强思维训练,便能够使学生有规律性认识的形成,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便由此得以形成。

有助于思维条理性的增强。在语文教学的思维训练中,较为注重有的放矢的训练以及层层递进步骤方法的采取,有助于学生思维条理性的增强。在训练学生写读后感的过程中,可以划分成四步,首先,针对全文的主要内容将感情予以发表;其次,就文章的某一点发表感性;再次,就文章中的某一点发表感性,并且要具备较强的思想性,从现象到本质、由此及彼的去认识;最后,根据“引、议、联、结”的结构进行写作,要求论据充实,结构严谨,观点清晰。以上四步的思维训练在学习的整个阶段贯穿,循序渐进,能够使得学生的思维条理性大大增强。

有助于思维深刻性的开掘。众所周知,文章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文章的立意所决定的,文章的立意则是由人的认识水平所决定的,而人的认识水平又是由其自身的思维深刻性所决定的。从立意高妙、立意深邃的文章中,能够更好地开掘学生的思维深刻性。比如,在写《我过生日》的文章时,通常学生仅仅会对记忆中较为欢乐的场面进行捕捉,而有的学生却可以从生日那天因奶奶突发疾病入院而不得不陪着爸爸守候病房的经历中悟出深刻的道理:爱既是一种享受,同样也是一种责任。所以,思维训练能够极大的开掘出学生的思维深刻性。

有助于思维创造性的激发。在语文思维训练中,教师往往会将有助于创新的一个开放式氛围创设出来,使得语文课程能够与社会的、学校的语文学习相互沟通,使得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得以激发。在思维训练中,能够引导学生借助于不懈的自主探究及自主学习,增强独立研究、思考和鉴别的能力,开拓视野,获取知识。与此同时,语文教学思维训练中,文学报刊的创办,能够使学生在文学创作中将自身的灵感激发出来,将自身的才华展现出来;或者举办辩论会、演讲会,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灵感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和逆向思维。

二、加强语文思维训练有效性的途径

语文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开辟出强化语文思维训练有效性的途径。

发展想象,促进思维发展。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基本上都是开拓学生想象力的优秀范本,在这些文章的创作中,作家正是凭靠自身非凡的想象力,比如,李白诗歌的畅想、朱自清散文的驰骋,鲁迅小说的虚构等等,可以说缺乏想象力就不存在创作。所以,语文教师要利用教材促进学生的想象,使学生能够获得审美的愉悦,在课堂教学中,开拓学生的想象力,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

巧妙设置疑问。在语文思维训练中,教师可以借助于巧妙的设置疑问,促使学生逐渐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及兴趣。质疑对学生思维的发展至关重要,质疑是思维的开端,在对新知识进行学习以前,通常学生脑海中会持有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而此类稳定则是对新知识的接受和学习尤为不利,这便需要语文教师采取有效的措施将这种平衡打破,将新的内容提出,使学生有主动积极探寻新知识的内驱力产生。学生经常在“思其因”、“感其行”中有疑问与困惑出现,所以,教师应当不断鼓励及提倡学生将疑难点和困惑点提出,同时使学生把自身探索讨论的结果公布在课堂上,这样则能够使学生的心态由不平衡趋向于平衡,教学的针对性也会得以增强。因此,在语文思维训练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质疑、敢于质疑、善于答疑、敢于答疑的精神,培养勤学好问的习惯,这对语文教学思维训练有效性的提高十分必要及重要。

重视发散性思维的激发。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使学生始终处在亢奋的情绪和竞争情境中,便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极大激发,学习效率便会得以提高。比如,在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诗进行讲解时,可以针对其中的诗句启发学生,可以这样问学生:我们所学的诗中,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意境相似的诗句有哪些?学生便会回答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然后启发学生:我们学过的送别诗句有哪些?经过略微的回忆,学生便会强者回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等,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已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再次学习,并且还能够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充分的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也更完善。

训练求异思维。一方面,训练思维的新颖性。所谓思维的新颖性,具体指的是对于有待解决的问题,能够将与众不同的且新异奇特的见解提出。绝大多数学生对事物的认识通常浮于表面,有着较为普遍的单向思维,很难将思维定势所带来的影响克服,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不断的鼓励学生求新,对思维的新颖性进行训练;另一方面,训练思维的开放性。语文课本中存在着相当多的作文训练素材,每次训练均需要学生将头脑中储存的材料最大限度的予以释放,再进行提炼,并且引导学生对材料按照自己所确定的中心进行求异,这样便会使学生的习作变得更加丰富充实。另外,训练思维的独创性。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语文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将思维定势所带来的束缚彻底摆脱,要善于从全新的层面与角度看待问题,不盲从他人,不轻信权威,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保持必要的怀疑态度。这便需要教师将民主、和谐、平等、融洽的课堂教学环境创设出来,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而教师则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及表扬,对指出教师、教材或者他人错误的学生,要给以肯定。

第4篇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思维拓展训练与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1.活跃课堂气氛

传统的初中地理教育模式是以应试教育为目的,对学生的思维创新、创造力发挥存在阻碍作用,主要表现在重知识的灌输轻学生的自立学习。但是初中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对新事物的接受的能力,从这些特点出发,实行思维拓展训练的教学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例如,讲到“北京四合院”时,对于四合院的拆与不拆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辩论,通过小组成员通力合作、小组之间激烈辩论,最终。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就会各抒己见,并结合当前现状谈感受,了解更多地理知识,形成更多概念,使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并让学生积极参与,具有个性思维模式。

2.盘活课堂知识

在现有初中地理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是机械、盲目地让学生记位置、背城市名词等一些常规训练方式,没有将学生地理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出来,尤其是在传授知识上面只是被动的应付式,学生没有融合到地理学习的自我需求层面,而思维训练可以弥补这些不足。例如,在教学地理规律(气候分布规律、经纬度分布规律等)时,通过对经度、纬度、经线、纬线基本知识的学习,采取图标的形式,在地球仪的具体操作带动下,了解不同经纬度的气候特点,结合当地的纬度来分析,让学生从具体的线条中理解经纬度的内在抽象运用,并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将知识通盘融合。

二、初中地理教学思维拓展训练的模式应用

1.以问题创设情景

问题是地理教学中的一种基本思维训练模式,问题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开启智慧的大门。课堂的目的就是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师的任务就是将这些问题罗列出来,并以最简单生动的方法为学生解疑释惑。尤其是在地理教学的学习中,思维的开启都是从疑问开始的。譬如在讲述气候特征的时候,尤其要结合当时的气候表现,如2010年罕见的大雪,教师可以设置以下几个问题: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场大雪?大雪对地域造成了什么影响?大雪对农业生产有什么有利之处?通过设问,学生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气候特征的不同表现,从而掌握不同国家、地域不同的气候特点。

2.步步引导式教学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只是引导者,通过不同的引导方式,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原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形成自我求知、自我思维的习惯。例如,在学习太阳角度对地球辐射能量的影响时,设立问题情境:早晨、傍晚与中午气温相比,什么时候最高呢?学生基本能回答中午。但是学生不能理解其中的原因。再把手电直射暗箱与斜射暗箱,让学生回答亮与暗,学生很容易观察到直射暗箱比斜射暗箱亮,并让学生回答晚上用手电照路面,远近路面亮度是不是一样,学生很容易回答照近路面较亮。这样再加以问题引导,学生很容易就明白地面接受太阳辐射能量与角度有关,太阳与地面角度越大,地面接受能量越多,气温越高,就很容易理解一些地理现象并为后面学习四季变化打下基础。

第5篇

一、改革等级化的师生关系,实行教学民主

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师道尊严,学生由于处在教师高度控制之下,心理上往往处于消极、紧张甚至恐惧的状态,思维活动受到极大的抑制。因此,在课堂上教师的态度应和蔼可亲,应鼓励学生向教师发问,甚至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管理,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以课堂主人的姿态参与教学,积极开动“思维机器”,主动地获取知识。

二、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促进思维互动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不只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还包括生生之间的互动。采取小组讨论、小组辩论、竞赛及游戏等方法有助于生生之间的活动。通过讨论,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互相启发,使研究的问题更加深入,使教学的重点更突出,难点更容易突破,同时也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扎实。通过讨论,亦可使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偏差和教师在传授知识上的不足得以充分暴露,获得可靠的反馈信息,使得“教”与“学”中的不足均得到有针对性的补救。多边活动既让学生各抒己见,扩大信息交流,又能锻炼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敏捷性、创造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创设问题情境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好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应以启发式教学为指导思想,多采用谈话、讨论、辩论等方法,并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通过观察生物标本、模型、课本插图、实物、实验等多种直观手段直接把问题呈现给学生。而且,在课堂上适时运用一系列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经常处于积极的思考中,这样课堂的气氛就异常活跃。

四、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表象

直观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原则。直观教具的使用,可增加学生的视觉效果,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应加强直观教学以丰富学生各种生物的形态结构(包括宏观和微观结构)、生理现象、生物体之间的关系、生物实验操作等表象。这些丰富的表象有助于学生对生命现象的思维,促进学生生物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五、重视实验方法,提高实验质量

中学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验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动手,而且要求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探索,所以实验课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主渠道。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实验现象,而这些现象可能是教材中没有的,教师应加以解释,以便指导学生正确的思路。

教师应重视实验的方法,可对实验进行创造性改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演示实验一般都是教师动手,学生观察。由于教师有训练的实验技能,再加上充分准备,实验结果都较理想,这虽然有利于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但无形中会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束缚。若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验技能不一致,实验容易出现各种与结论不符的结果,很容易引起学生对实验结论产生怀疑,从而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六、注重思维训练,提高思维能力

第6篇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 口语交际 现状 对策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这里,新课标把口语交际能力提升到与识字、写字、阅读和写作同等重要的地位,显示出对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口语训练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在农村中学尤为明显。

一、农村中学口语训练的现状

笔者就职于农村中学,曾对学生的口语交际情况进行过调查,从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发言的习惯,虽然他们知道答案,但是他们更愿意等待老师说出答案;大多数同学不愿意在公众场合(包括教室)发言,即使被点名发言的,也往往是语无伦次,一句话要停顿多次才能说完;原本私底下背得很流畅的课文,一旦当着老师或同学的面,就变得结结巴巴,甚至根本背不出来;有些同学一对人说话就脸红……有位同学在调查表中写道:“当要我站起来讲话时,我觉得很不自在,很害怕,我不能清晰地思考,不能集中精力,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这话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同学的心理,它清楚地告诉我们,农村中学生口语交际的现状令人担忧。

究其原因,在于:①很多学校、老师迫于考试的压力,而忽视了口语交际的训练。②虽然新课标把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到与识字、写字、阅读和写作同等重要的地位,但在实践中却没有受到同等待遇。不少老师只是把口语附属于阅读教学或写作教学之中,没有开设专门的口语交际课,更没有对口语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③有些学校虽也举办过朗读、演讲等比赛,但一学年只有一两次,很难形成口语交际的良好氛围。④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不过硬,害羞、怕说,也阻碍了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凡此种种,造成了当前农村中学生口语训练的欠缺,形成了口语表达能力差的局面。

二、当今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2005年底,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言与国际交流学院派出调查人员,随机采访了98家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负责人,调查他们对所聘用人员的素质要求。结果显示,在所列举的12种素质要求中,口头表达能力居于首位。这次调查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信息: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的确,放眼当今社会,哪一个用人单位不要求面试?哪一种职位不需要应聘?外事工作、商业谈判、企业公关……哪项不用口才?当教师、律师、记者、主持人、导游,搞推销,做售货员,谁又能离得开口才?也正因为口才是如此重要,新课标与时俱进,适时提出了中学生口语交际的目标:“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而良好的口才恰恰是让他们受用一生的必备素养。我们的学生,不论他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因此,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已是刻不容缓。

三、农村中学生口语训练的对策

(一)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重视口语交际课

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要明白口语交际在现在及将来对学生的重要性,明白口才对于很多人来说将直接影响到其事业的成功与否。要从学生的长远利益来考虑,抱着对学生的一生负责的态度重视口语交际课。学校应开设专门的口语交际课,为学生的口语交际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和设备,力争创设口语训练的良好氛围;老师要认真备好每一节口语交际课,深入钻研教材,选取合适的范例,力求系统而有序地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当然,只有学校、教师的重视还不够,要从根本上扭转口语交际课被忽视的现象,还得从考试内容、考查方式的改革上下功夫。如:可以加大口语交际的题量;可以像英语一样设置听力或口头表达方面的题目。只有全社会都来重视口语交际,并把学生的口语训练落到实处,学生的口语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二)加强对学生思维和心理素质的训练

刘伯奎先生在《青年口才训练系统》中说道:“在口才训练系统中,有两个举足轻重的环节:一是思维环节,一个人思维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此人口才水平的高低;二是心理素质环节,心理素质是否良好,决定了人们的口才能否在需要的时候得到应有的显现”。

思维训练是口语训练的重要一步。从心理学原理看,思维是与语言紧密联系的,语言所表达的是思维训练的结果。相对于书面语来说,口语的表达对思维的要求更高。因为书面语是通过写来表达,它可以构思,想好了再写,写得不好还可以修改;而口语则是边想边说,说前面时就得想着后面要说的话。口语的思维训练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脱稿讲话训练,学生虽有准备,但不准念稿子,利用记忆把稿子上的内容说出来;二是进行即兴讲话,可以不定期地组织。老师现场出一个题目或话题,让学生现场即兴回答,要求思路清晰,语言组织有条理。通过这两种方式,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而进行有效的语言表达。

心理素质训练也是口语训练的重要环节。相当一部分中学生之所以不愿意在公众场合说话,不是他们没有说的内容,而是因为心里紧张、害怕而说不好或说不出来。对此,我们也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首先应该帮他们建立起自信心,要让他们明白口才并不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它是靠刻苦训练得来的。古今中外一切口若悬河、能言善辩的演讲家、雄辩家,他们无一不是靠刻苦训练而获得成功的。像美国前总统林肯,为了训练口才,徒步30英里,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论辩,如何做手势,一边听一边模仿。他还曾对着树、成行的玉米练习口才。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少年时曾患有口吃病,但他不被困难所吓倒,为了克服口吃、练就口才,他常常朗诵、慢读课文,为了准确发音,他对着镜子纠正嘴和舌根部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我们可以借中外名人的成功事例来鼓励他们,只要认真训练,一样可达到很好的效果,以此来帮助他们树立起说好口语的自信心。其次,要训练学生当众说话的能力。学生越是怕说,就越要给他们当众说话的机会。通过不断地训练来克服他们紧张害怕的心理,让他们从“不敢讲”到“不怕讲”到“乐意讲”。当众说话训练,是通往建立自信的大道,因为你一旦发现你能够起立,伶牙利齿,头头是道地对着人群说话,那么,你在与人个别交谈时就必然更具

信心和勇气。

(三)积极有效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口语训练课,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口语训练的形式多样,下面就本人在教学中的实践撷取几点:

1.加强学生读和说的训练

会读是会说的前提,要教会学生会读,尤其是会朗读。我们知道,朗读是训练学生说话技能的好方法。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的内容大多是名家名篇,语言优美,适宜做朗读的范例。老师可以在朗读上给学生做示范,或播放录音,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懂句意;指导学生把握朗读的技巧,如轻重音的把握,节奏快慢的处理,情感的变化等等。同时,还要不定期在班上举行朗读比赛,对朗读水平较高和进步较大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去读。做好读这一环节,能使我们的说话准确流畅,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会读之后还要会说。读是参照范文进行,而说则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把相关的内容表达出来。就课堂教学而言,说话训练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复述训练,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复述或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加工。如在学习小说《窗》一文时,先让学生听老师范读,听完之后,要求学生复述课文,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续说结尾:假若病房又来了一位病人,不靠窗的那位病人会怎么做?通过复述和再加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也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了学生听和说的能力。二是回答问题的训练。我们知道,课堂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新课程标准》更加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了要让学生有自主、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强调了他们的探究性学习。这些要求,都为学生的口头表达提供了很多的机会。因此,老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机会,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互相探讨,畅所欲言,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

2.开设说话课和课前三分钟演讲,专门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

说话课每周一节,课前三分钟演讲每天一次。每一节说话课和每次课前演讲,都设置一两个话题,可以是提前准备的,也可以是临时准备的;可以是老师出题,也可以是学生出题。话题的范围不限,社会热点、学习问题、家庭关系、情感问题等都可以纳入课堂。课前三分钟演讲必须脱稿进行,课堂上的说话则要求学生围绕话题即席发言,不准用笔写,其他同学则作评判。无论是说话课还是课前三分钟演讲,大家机会均等,说好说坏都得说。到了学期末,则由全班同学投票选出“优秀演说家”和“课堂口头表达积极分子”,并给予一定的奖励。由于是面对全班同学,再加上激励机制,在演讲或说话中,讲话者的注意力都会高度集中,尽力展示出自己的水平;听的人则聚精会神,希望能从讲话者的讲话中取长补短,好让自己下一次有更好的发挥。这些做法为口语训练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氛围,调动了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在这种场景下,所有同学都会尽全力去做,再加上互相借鉴,同学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加强辩论的训练

可以利用教材中的一些辩题或切合学生实际的一些题材,在班上组织一些辩论会,辩论的题目如《家长该不该看子女的日记和信件》、《开卷是否有益》、《上网是利大还是弊大》、《是提倡消费还是提倡节俭》、《中学生要不要配备手机》等,老师可以把全班同学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组,确定一到两名主辩和若干名助辩,其他同学则组成资料查寻队和啦啦队,为己方提供材料支持和加油助威。不同的辩论会辩手和拉拉队员进行轮换,以达到锻炼所有同学的目的。辩论是口语训练的高级形式,它是参与者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辩论风度。可以说,辩论最能体现参与者的口才水平,也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思维;想象力

列宁指出:“有人认为,只有诗人需要幻想,这是没有理由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幻想的,甚至没有它就不可能发明微积分. ”数学是一门逻辑非常清晰严密的学科,就其本质而言,学习数学本身就是一种锻炼思维的有效方式. 另外,由于人的成长具有阶段性,人的思维发展也具有阶段性. 初中学生一般正处于由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时期,教师应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既敢于创新、见解独到,又目标清晰准确;既思维开阔,又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当代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

一、数学创新性思维的内涵

创新性思维是指一种有创见性和预见性的思维,这种思维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并产生新颖的、独特的见解,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所谓数学创新思维是指主动的、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从而解决新问题的一种独特的思维品质. 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是个人在创新意识的驱动下,将现有的知识予以重组产生新思路的方法. 知识经济时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是当代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主席曾明确指出:“在尊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将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发挥积极作用.

(一)通过统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特定阶段,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思维训练,也就是统摄训练,以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统摄训练对学生学过的数学概念、定理、单位知识,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梳理,廓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起牢固的、系统的知识体系框架. 知识积累是创造的基础和源泉,良好的知识积累将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挥重要作用.

(二)通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拓展思维空间,获得更多的数学发现. 一方面,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学好相关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训练,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潜在的因素,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创设类似的想象情境,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分析.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针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问题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案,并对这些方案进行评判、筛选、提炼、升华.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的方式多样,例如,教师可以培养训练学生对同一问题改变思维角度,特别是对一些开放性问题进行大胆假设,联想多种结论;通过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训练,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通过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批判精神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不过是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可见,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打破教师的权威身份,鼓励学生提出正确的问题. 问题一经提出,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 当一个简单的问题又被重新慎重地提出来的时候,这个问题就不再是简单的了. 学生如果从肯定开始,必以疑问告终;如果他准备从疑问开始,则会以肯定结束,正是问题激发学生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 为了正确地认识真理,学生首先必须怀疑它并同它辩论.

(四)通过进行逆向思维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习以为常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进行反方面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出这种思维并不代表我们要否定惯性思维,从概率上看,惯性思维趋势外推的准确性很可能是各种预测方法中最高的,因为过去若干年教学中形成的趋势往往包含着某种规律. 但长期以来,学生受生活经验和思维模式的束缚,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对于某些数学问题,特别是一些特殊数学问题,敢于“反其道而思之”,从结论往回推,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有目的性的设置逆向思维的练习,引导和帮助学生灵活地转换观察和分析数学问题的角度,用最有效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 教师可以在训练题的设计中,采用一题多变的形式,改变题目中的条件、结论和解题过程中两者或两者以上的因素,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在创造发明的路上,更需要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可以创造出许多意想不到的人间奇迹. 教师通过进行有目的性的逆向思维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

三、结 语

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背景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是时代的客观要求. 初中数学教师要把握时代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批判精神,注重对例题和习题的深度开发,挖掘问题的内涵及潜在的教学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口语交际 现状 对策

基金项目:本文系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项目“职业院校学生语文交际研究”成果,编号20110136。

口语交际是交际双方为了特定的目的,在特定语境中,运用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进行信息传递、感情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高职师范专业学生,将来要承担小学教育教学任务,因此,在口语交际能力方面,较其他专业学生有更高的要求。但通过调查得知,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习交际口语能力弱,生活交际口语能力不规范,职业交际口语能力未得到有效开发。具体表现为:口语道德不规范,文明程度不够;口语表达不准确,态势语和交际场合不匹配;口语思维能力差,课堂上不能有效提问、积极回应;职业交际口语能力起点较低,朗诵、演讲、辩论、表演的基本功薄弱。[1]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学生、教师、学校管理者协调配合,需要从学生就业发展和学校生存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教育学生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提高

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形成主动学习意识

小学教育重视课内课外交流与学生日常行为的养成,因此,教师口语交际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和职业生涯的辉煌与暗淡。毋庸置疑,作为未来小学教师的高职师范专业学生,只有具备较高的口语交际能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处理好与学生及家长的各种复杂关系。此外,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同事和上级之间协调工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以缓解压力,获得更多的帮助与支持,从而更好地展示职业风采。可见,在目前就业环境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在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职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没有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高职师范专业学生就无法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学生才会有危机感,才能由消极或麻木状态,转化为积极进取状态,形成主动学习意识。

培养健康的口语交际心理,自信而阳光地交流

高职师范专业学生百分之九十来自农村,不同的家庭环境、生存状况、成长经历,对学生心理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第一是自卑。这类学生虽有强烈的交际欲望,但又不敢大方地与人交往,担心受到冷落与嘲笑。因此,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常常会情不自禁地出现脸红心跳、语无伦次、手足无措等现象。第二是冷漠。这部分学生从不主动参与口语交际,冷眼旁观,高高在上,虽然个人口语交际能力不一定差,但别人无法接近,也形成了交际障碍。第三是自傲。这部分学生,往往有一定的口语表达基础,但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于是,在交际过程中夸夸其谈,不顾对方。这类学生,交际素养欠缺,交际效果不理想。纠正这些现状,必须从课内和课外同时抓起。课外,班主任、辅导员要主动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及产生的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交谈,必要时,可以举办心理健康讲座,也可请草根人士现身说法,谈谈自己因自信而走向成功的过程。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和估价自己,在实践中摆正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位置,消除心理障碍。课内,教师必须重视主体之间的言语和心灵沟通,激发学生强烈的交际兴趣,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各自向对方敞开心扉并彼此接纳,形成其乐融融的现代民主师生关系,创造轻松愉快的交际氛围。要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让学生体会到周围人的友好和成功的快乐。[2]要教育学生,自信、乐观、阳光,同时要谦逊、礼貌、热情,为学生的口语交际打下健康的心理基础。

创造优质的口语交际环境,

实现口语训练量与质的同步提高

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需要大量的训练时间和机会,同时要保证口语交际环境的优质健康。[3]一个人在粗俗的语言环境中长期浸染,就会形成不健康的语言习惯,在健康的语言环境中成长,语言则会变得文明得体。可见,学生口语训练的质与量同等重要。首先是课内训练。教师要转变观念,完成知识的传授者到学习的引导者的角色转换,把课堂的话语权交给学生,创设说话环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提出口语交际的具体要求,教给学生说话的方法,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笔者上高职实用语文课,教完《泰坦尼克号》一文时,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泰坦尼克号没有沉没,那么,杰克和露丝的爱情故事会出现哪些可能的结果?让学生积极思维,相互讨论。因为问题有悬念,所以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说话兴趣,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变得非常活跃,大家纷纷说出各种结局,有理想的,有悲惨的。笔者再次提问:你们从这些结果中,能得到哪些启示?发言的人就更多了,笔者有意叫几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同学发言,谈得竟出人意料地好。本节课发言的学生超过半数,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知道了怎样去说。因此,课内结合教学内容去训练学生,质优量大,效果很好。课外训练,作为课内训练的延伸,要组织各种活动,为学生提供口语交际平台。(1)组织学生社团活动,如:朗诵、演讲比赛、话剧表演、竞聘演说、招聘会现场模拟等,为学生创造锻炼提高的机会。首先,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参加人员要自下而上层层选拔,保证参与的广泛性。其次,要注重赛前的辅导和演练、赛中的点评和赛后的总结,让学生在比赛中进步,知道不足,明确方向,真正起到以活动促进提高的作用。(4)开设教师口语课,给学生进行系统、有效的专业口语技能培训。笔者曾在中等师范学校工作多年,深深体会到这门课的重要性,也亲身见证了这门课的良好效果。[4]校外,要组织实习、见习。近几年,由于应试教育和就业形势的影响,而忽略了教育实习,许多学校任由学生自行安排。由于缺少行之有效的组织领导,使学生基本失去了宝贵的实战演练机会。因此,必须重新重视。要让学生参与相关的社会调查,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人往,促进他们进行积极的口语交际,让他们从直接的交际效果中发现问题,修正缺点,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

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素养,以取得最佳的口语交际效果

当我们与人沟通时,语言内容固然很重要,但口语交际的风度、气质、个人的品德修养,也直接影响交际效果。调查发现高职师范专业学生,能够礼貌、文明、得体地与人交流的不到百分之五十。有些学生与人交流,只顾自己展示,不容对方插嘴;有的或神情猥琐,或姿态放肆。这些学生即使再滔滔不绝,也难以取得理想的交际效果。这种现状不改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难以有实质性的提高。(1)要通过课堂训练、课外讲座及开设口语交际选修课等形式,教育学生学会倾听。有关言语交际功能的资料表明:在人们的日常口语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也就是说,人们有一半时间在听。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听话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交流信息的主要途径。因此,学会倾听,是有修养的表现,也是有针对性的说话的前提基础。[5] (2)训练学生文明得体的说话习惯。可通过征集文明用语,在网上搜集礼貌用语,开展拒绝粗俗,文明用语的活动等,让学生学会礼貌得体地说话。可让学生观看相关的辩论节目、交友栏目、谈话栏目录像,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别人的口语[1]交际风度。(3)教师及管理人员应该首先学会文明交际,给学生起表率作用,让学生亲身体会文明的温暖。(4)要通过讲座等形式,传授给学生有关态势语的知识。要让学生明白,只有和谐、得体、自然的态势语才能在交际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训练综合思维能力,保证口语交际的流畅、灵活和深刻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口语表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思维的结果表述出来的过程。所以,从内容方面讲,口语交际能力的高低,取决于思维能力的高低。高职师范专业学生思维能力较差,也是口语交际能力不高的原因之一,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加强训练。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1)逆向思维训练。培养逆向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对传统观念的批判、继承能力。本训练可采用学生轮流登台发表“反弹琵琶”演讲的训练方式。由教师框定命题方式,学生自由命题。针对其观念已显得陈旧,或传统理解原本就欠准确之处,反其原意而立论。如:“‘狐假虎威’何罪之有?”“‘黔驴技穷’错在谁?”等 。教学实践证明,逆向思维训练是学生最欢迎的训练手段之一 。训练中,往往一人登台,其他同学也兴趣盎然。尤其是遇到理论新颖而且确有深度的表述,课堂气氛更为活跃。(2)纵深思维训练。培养对问题做深入思考的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由教师规定命题模式,由学生自由命题登台演讲。如:“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忧思”、“关于‘大学生自杀现象’的思考”等。教学实践表明,这种训练不仅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而且对不求甚解、敷衍了事,甚至“似是而非”的懒惰学风也有一定的冲击作用。(3)多向思维训练。培养对问题做多向思考的能力和主动灵活地转换问题的思考角度的能力。可用发散式命题法。教师不限定思维程序,完全由学生自由畅想。如:“0的遐想”、“《长恨歌》主题之我见”等。(4)综合思维训练。培养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与他人交流思想观点的能力。可采用以下方法:热点问题讨论法、棘手问题解答法、争议话题讨论法。这不仅有助于避免层次较低的争论,而且能有效地推动受训者养成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使表述水平明显提高。[6]在训练思维能力时,教师要注意:将点评的侧重点放在学生的思维轨迹方面,以引导学生对其思维活动的不足之处自我反思,至于其观点与结论的某些不当与失误,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一般不用做公开的否定,以免因观点冲突而导致心理不相容,甚至发生观点之争,结果反而忽视了思维训练的目的,使训练失去应有的效果。

提高高职师范专业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以使他们适应未来职业和生活的需要,方法是多样的,途径也各不相同,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学生现状,充分挖掘教育教学资源,多给他们希望,多给他们创造获得成功喜悦的机会,学生肯定会有可喜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黄金华.浅谈高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J].科技创新导报,2008,8.

[2]王宏.如何培养高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2.

[3]王青.培养高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新思路[J].教师,2009,8.

[4]刘嘉铭.五年制高职“口语交际训练 ”课程地位与课程目标初探[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

[5]教师口语[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

第9篇

关键词:政治 思维 能力

建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能力、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是适应课改的一种新的现代教学理念。因此,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政治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政治思维能力的现实意义

1、从时展的客观需要来看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客观要求。经济全球化、社会知识化、信息网络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总趋势,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步伐,知识经济初见端倪。未来的国际竞争,是经济的竞争、科技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是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的竞争。目前的中学生正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他们要完成好自己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具有较高水平的思维能力,而这种思维能力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达到。因此,面向新世纪,教会学生思维,培养思维能力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历史重任。

2、从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来看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育要实现以知识为中心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转变,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固然离不开知识教学,但更应高度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遵循的原则

1、思维训练与日常生活、与对重大时事的观察与思考结合起来。

这样做,不但加强了思维训练,而且培养了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现实的意识和习惯,对学生将来走向广阔的社会打下了牢固的思维基础。政治课教学中,各种最新的现实材料,是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催化剂,古板、陈旧、过时的材料常使学生产生老师的教学是老生常谈之感。政治课教学始终应该有时代气息,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现代意识的人,教师自己首先要有现代意识、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师要能精心筛选和组织新材料。政治课教学中要坚持小课堂大社会的教学模式,冲破课堂在时空上的限制,捕捉时代最新信息,把握社会主流意识。

2、循序渐进的原则

所谓循序渐进的原则,指的是遵循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步深入地进行思维训练。思维发展的顺序既不能颠倒,也不能跳跃。不过,循序渐进并不意味着任其自然。在遵循思维发展顺序的前提下,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使思维发展的速度大大加快,使思维发展的水平迅速得到提高。

3、加强口头表达的训练的原则。

口头表达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更高。学生既要会想,也要会讲。能大胆地讲,口能进一步会想。学生要成为有政治头脑的现代人。不会准确地口头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是不行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设计有助于思维训练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回答,特别要组织好课堂讨论和即席发言。

三、培养初中生政治的思维能力的策略

1、创设矛盾冲突情境,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

平铺直叙的教学使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不能点燃思维的火花。所谓启发学生思维,也就是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思维过程中的矛盾。有经验的教师都非常关注设疑置难,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以疑引思,以思解疑。常见的创设矛盾冲突情境的方法有:比较异同;提问法;反问法;故错法;案例法,即先交给学生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使学生产生好奇心理去探究原因和解决矛盾的方法,等等。

2、鼓励质疑、以疑激思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贵质疑。提问题是人的天性,是一种可贵的探索精神,是创造的萌芽,它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创新能力的形成。古希腊大思想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就十分强调在教学中用问答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他在教学中从不直接向学生陈述知识或传授知识,而是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回答问题,得出结论,从而认识真理。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这首先要求学生自己预习教学内容,发现疑问,提出问题;其次,教师要善于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设疑,启发引导学生解疑并有所创新;再次,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积极辩论;最后,鼓励学生敢于向教师、课本和参考资料质疑提问,并进行评析矫正。思想政治课新教材中的综合探究,可以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分析、探究,这既调动了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积极性,又深刻理解了教学内容。总之,教师要教育学生不要唯书是从,不唯师是从,要敢于大胆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从而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了良好思维品质。

第10篇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语文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思维的训练。因此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只是口头语与书面语的叠加训练,而要从简单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一、初中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

初中语文课堂由于受到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及以升学为目的教育观念影响,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升学,以正确率为标准训练,甚至单一地就学生出错率高的问题进行一些启发式训练,没有把思维训练与学生主体结合起来,只注重教而不注学。另一方面,教师在思维训练中明显出现教学片面、肤浅、散乱的现象,导致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方面都呈现出混沌的状态。

二、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

所谓创新思维,指的是以独特新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还能让学生用反常规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一)以兴趣为导向,加强创新思维训练。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自觉动机,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语文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课堂上始终处在最佳状态,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应当努力达到的。初中生年龄比较小,想象力丰富,又处于感情细腻的青春期,更容易引导和塑造。引导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对语文感兴趣。语文即生活,只有让学生融入生活,体察生活,才会对生活有感悟、有感情,才能和语文轻松接轨,同频共振,才会逐渐爱上语文。比如:学习七年级课文《再塑生命的人》时,引导学生反复阅读第4自然段,并且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回忆,自己有没有那么一瞬间经历过难过甚至是绝望,那一刻的心情是怎样的,是否可以通过精练而生动的描述表达出来。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200字左右的解决方案,让学生学着自己去解决问题。这种开放性的试题往往更能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二)以学生为主体,做学生创新的引路人。《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第一条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传统的教学方式实质是以教师为中心,它只管教师如何教,不管学生如何学。在教师心目中,学生不是生动活泼的认识主体,而是被动地接受教育的客体,是可爱的“听众”和勤奋的“书记员”。所以,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脱离出来,明确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协调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给学生指明方向,做学生创新的引路人。语文学习需要个体的感悟与体验,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越高,参与的积极性越大,效果就越好。比如:在学习《桃花源记》之前,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是否曾经幻想过这世界上有一个只有你知道的地方,在那个地方可以过最舒适的生活。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桃花源。这样一来学生既可以吃透课文,又可以结合课文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三)从课内到课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是课内,教材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最主要的资源,所以教师要将语文教材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语文课关键是要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训练中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合理运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比如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教学场景,激发学生想象。或者是让学生进行辩论比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其次是课外,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创新思维不能拘泥于有限的语文课堂。学生要想学好语文,首先需要多读书,读好书。学生既可以去图书馆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也可以利用网络看书;既可以看比较严肃的文学作品,深入思考文学作品的深意,也可以看优秀的网络文学,学习网络文学的书面表达。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凡事多问为什么。比如这一段描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自己是否可以尝试去模仿这种写法,等等。只有不断学习,思维才会有创新。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完成升学考试,升学只是暂时的目的,长远的目的则是让学生养成创新的思维方式。相信在语文教师的不断努力下,一定能够打造出更高效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11篇

一、加强口语交际教学的现实意义

关于口语交际教学,《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是这样表述的:“(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申,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由此可见,培养初中生口语交际能力,不仅对每个社会个体来说至关重要,而且对促进社会交往,实现人际沟通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途径

我们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的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将口语交际教学与阅读、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多采用讨论式、辩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说话机会。二是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的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日常生活常常能为学生提供真实而生动的交际场景,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参与,积极与人交流。三是在语文口语交际课上进行专项培养。本文将着重介绍我们在语文课上专项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些做法。

三、口语交际能力训练中应重视的主要问题

1、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口语的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积极性,口语交际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普通话语音训练

在口语交际训练中进行普通话语音的辨正训练是非常必要的,说话者的发音准确与否,清晰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听众的理解质量。因此,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是矫正学生的发音,使学生在口语交际训练中使用普通话。为此,我们在校园发起“人人学普通话,人人讲普通话”活动。

3、心理素质训练

在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极其重要的一环。一般说来,越怕当众说话越要锻炼当众说话,只有在反复的锻炼中才能克服紧张,达到良好的心理状态,永远开不了口就永远怕开口,只有多讲多练才能从“不敢讲”到“不怕讲”。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陈训练时注意唤起他们的自信与勇气,特别是对那些还未迈出“第一步”的学生,我们更是热情鼓励他们抓住每一次机会锻炼自己。通过反复的当众说话训练绝大多数学生克服了害怕当众说话的心理。成功的跨越了“不敢讲”这一步。

4、思维训练

口语交际训练系统中的另一个举足轻重的环节是思维环节,思维训练也是口语交际训练中的重要一步。在思维训练中首先必须强化脱稿说话的训练。有些同学长期以来养成了离开稿子就说不了话的习惯。这样会形成恶性循环,拿起稿子就有依赖性,依赖性一强就越离不开稿子,而拿稿子念是无法训练思维的。因此在思维训练中我们从一开始就采取“强行断奶”的措施,一律进行脱稿说话训练,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就能使学生克服对稿子的依赖性,促进思维的发展。其次,还要重视即兴说话训练,即兴说话,是口才训练中的高难度训练项

目,它要求表述者有极其敏捷极其清晰的思维,因此,即兴说话训练也是培养思维能力、促进思维发展的最有效昀方法之一。当然,不能一下子要求过高,应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形成一个训练的台阶。

5、因材施教

由于每个学生的心理素质、生活环境、爱好特长各不相同,从而形成学生素质存在很大差异,这种情况在口语交际方面表现的尤为明显。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采用差异性教学,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对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制定不同的同标,要循序渐进,避免挫伤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期最终达到提高全体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四、口语交际训练的实施

在口语交际训练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遵循着敢说,、能说、会说、善说四个层次和步骤进行教学、训练。训练开始时,学生往往不敢说,不知说什么。我们从学生最熟悉的内容入手,在“课前训练”中我们设计了如‘“推介一首唐诗”、“报道一则新闻”、“介绍一张卡片”、“介绍我的家庭”、“介绍一位同学”等小活动。即便这样,一些胆子小的学生一站在大家的面前还是非常紧张,准备好的内容也不知从何说起。口头语多得不计其数。此时老师要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抓住时机,展示自己的个性,提醒他们介绍自己时的语言要富有个性色彩,符合自己的性格特征。经过几个同学的大胆尝试,讲得好的同学,博得大家热烈的掌声;讲得稍差的同学,也会得到热情的鼓励。心理障碍消除了,思想也活跃了,胆子也越来越大了,说话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强了。这个时候,学生能够较流畅、自如地进行自我介绍,能把发生在身边的事,自己熟悉的人、物清楚地说出来。经过第一步训练,学生闯过“敢说”关。

第二步是达到“能说”的水平。为了使学生能说,这个阶段的训练要有规定的材料。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说话的内容。老师出示的训练材料如果是记叙的人或事,就要用概括的语言说出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训练材料是议论的话题,就要求恰当运用材料,设计好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训练材料是论据,就要求能依据材料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

第三步是要求学生达到“会说”的水平。此时的说话训练要求学生面对一个话题,学会求异思维,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看问题,对问题要有不同的见解,提高学生认识与分辨的能力。

第四步是达到“善说”的水平。此时的说话训练,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对象,恰当、得体地说话。由于文化程度和思想修养的不同,人的基本素质参差不齐,因而以说话内容的理解也不相同。这就要求学生说话要根据听话对象的身份、职业、兴趣和爱好的差异来确定讲话的内容和方式。

第12篇

关键词:高中 议论文写作 新闻点评 思维训练

人们常说“文以载道”,其宗旨就是用文字承载思想。特级教师胡勤曾说“思想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与先导,思想走多远,这个国家、民族才能走多远。高考作文所体现出来的思想虽然不能代表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思想,但是它可以检验出基础教育的思想层次。”全国高考语文命题组组长张伟明教授曾明确指出:“作文就是用语言表达思维的活动。”教育部考试中心的作文评分要求里,明确规定“透过显现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这两个属于思辨方面的内容。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传统的作文教学存在着语言脱离思维的重大弊病。“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别人的思想,却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们所写的,“是一些硬挤出来的、笨拙的、背诵下来的句子和词组,它们的意思连儿童本人也是模糊不清的。美国佛罗达大学的教育家西奥多・W・海伯说:“要想写清楚就必须想清楚。要想写得充分,就必须想得充分。要想写得实在并富有想象力,那就必须在思想上想得实在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一个学生要较好地学习写作,那他就一定要更好地学习思考。这是一规律,其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可见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有直接关系,二者相辅相成。如果说记叙文训练侧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那么议论文训练就侧重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练习写议论文的过程就是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

一.存在问题

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主要运用事实材料、逻辑推理来阐发作者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议论文是现实生活中应用最广泛,考场最常见的一种文体。但现实中的议论文写作教学又是怎样一种情形?笔者带着这一困惑就所教班级不同写作层次的学生代表作了一次座谈,现将座谈所获小结如下:

(一)对写作的畏难情绪依旧。

说起写作学生只有一句“怕你没商量”,但高中生对写作畏难的原因又有新的呈现:

1.关于题目,常规的觉得写不出新意,时新的又觉得无话可说;规定的觉得受束缚,自由的又觉得无处找。

2.关于内容,陈旧的枯燥乏味,生活的缺少体验,时事的眼光不够。

这些现状暴露出学生在“写什么”的问题上缺乏自主判断力,一是没有开拓新题材的自信和能力;二是对生活的认识比较浅,素材的价值性无法体现。

(二)对文体的选择较为一致

写作时往往文体不限制,但学生对文体的选择越来越倾向于记叙文,理由是记叙文一容易凑字数,二容易煽情博分数。而议论文越来越受到冷落,学生反映议论陈旧的话题,如自信、坚强等,调动一些事例勉强可以成篇,但认为自己论说能力不够,以事例代替议论,文章缺少说服力。如果碰到新话题,更是一没想法,二没事例,字数如何凑?所谓文体不限,其实是既定,而且较为雷同。

二.探究原因

上述现状原因何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透视。

(一)从学生层面来讲,生活狭窄、自信不足致使自主能力萎缩。

学校管理的封闭式严重阻隔了学生正常的感受空间,学校管理的高压式日益消磨了学生敏感的精神世界。学生摄取、感知、体悟和思考生活的机会与精力消失殆尽。困顿、疲乏、厌倦、沉重、焦虑成为他们挥之不去的感受。

更想说的是一些生源不佳的学校,譬如笔者所在的学校,这里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够端正,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总是“恨铁不成钢”。每天苦口婆心规劝,以他们的不足时刻警醒之。每天保姆式的管理也不断给他们消极的心理暗示。殊不知当我们用心良苦时,也在不断打击他们残存的自信,从而丧失自主能力。

(二)从评价层面来讲,盲目矫正、功利跟风总让选择丧失理智。

高考评卷是作文教学的指挥棒,几年前浙江高考阅卷大力打击所谓的“套话作文”,即穿靴戴帽三段论。诗意的开头,堆砌例子,踌躇满志的结尾。这类文章余毒不浅。“套话作文”暴露出来的写作最大不足究竟在何处?是思维能力这一人的最重要能力的缺失。无论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都需要有“生活”和“思考”做根基。没有思考,生活依然把写作拒之门外。

(三)从教师层面来讲,形式唯上、训练失效难免思考能力缺位。学生写作议论文的基础较差,教学议论文往往大讲特讲论点、论据、论证,学生听了不管用,写作议论文的能力没有多大提高。

三.应对措施

威廉・W・韦斯特在《提高写作技能》一书中指出:“写作过程能帮你把零乱的思想条理化,使你的想法经过提炼而清晰起来,并且进一步发展你的思想。”思维积极性的调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是写作的关键。可以说高中议论文写作质量的高低直接与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的高下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说“文贵出新”是为文之道的要诀,那么就议论文而言,就要看你对所论之事能否提出新颖独到的观点和见解了。议论文作文教学过程中重要一环的作文练习如何体现思维训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课题。笔者认为,精心设计具有一定思维导向的作文练习题,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展其思考力”(朱绍禹语)的关键。作文练习应具有发展智力的价值,应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独辟求导创新的蹊径,而新闻点评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优秀的新闻评论可以成为高中生写作议论文时学习的范本,可以运用新闻评论辅助议论文写作教学。如何将新闻点评引入高中议论文的思维训练呢?笔者试着提出几条解决途径,以期大方之家批评指正。

(一)精选点评,授之以渔

《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新民晚报》、《绍兴晚报》等许多报纸都辟有“新闻点评”专栏。我将其搜集,整埋后印发给学生,让学生从阅读中领悟,总结点评的方法和规律。

“新闻点评”的基本结构是:前一部分概述新闻事实;后一部分对新闻实加以点评,或对事件本身直接发表看法,或揭示事实所具有的普遍意义。其特点是形式短小精悍,内容鲜明准确,语言简练得体。

当然,所选的新闻要贴近自己的生活,适合自我的认识水平,有话可说。最好选择那些热点新闻,使自己有话想说或者选择那些本身包含有更多评论点的新闻,让自己能有更多、更妙的话可说。

(二)关注新闻,效仿点评

由于高中学生大部分是住校生,在校期间没有机会接触电视和网络,因而我向学生推荐了一些如浙江经济生活频道的《新闻深呼吸》等新闻栏目,建议节假日在家观看。

新闻点评属于新闻评论类,一般来说要比短评简短些。它以新闻报道的内容为依据,对具体的事实进行画龙点睛地评说、拓展。点评要褒贬分明,观点正确,对症下药,切中要害。在鉴赏别人的点评中,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地锻炼了语言能力,培养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发展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三)积累素材,自主点评

学生在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中敏锐地捕捉话题,选择评论内容和评论角度加以点评。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助,建立课堂上积极的人际关系,提供积极参与、平等参与的机会,通过合作交往,学生从与教师、与同学的互动中实现主客体的转换,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发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点评过程。

对于那些有争议性的新闻,与其说是点评,不如说是一场激烈的辩论。思想只有在相互交流、碰撞与冲突中才能蹦出智慧的火花。例如:

近日,湖南娄底卫校某班学生上课嗑瓜子,老师自掏腰包买100斤瓜子给学生旷课嗑瓜子。老师真是有钱,任性啊!娄底卫校对此事回应,称老师自费买瓜子罚学生嗑瓜子一事基本属实。不过当事教师只买了30斤瓜子,目前已经向学校领导承认自己做法欠妥。

据知情者透露,娄底卫校微博:感谢对学校的关心和支持。近日,我校某班部分学生上课嗑瓜子,班长多次制止无效后报告班主任。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并买了三袋瓜子共30斤,拆开一袋分给16位违纪学生嗑,想以此让学生认识错误。我校已对该班主任教育方法欠妥进行了批评,并要求全体教师进一步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点评1:合适,惩戒了学生,严肃了课堂纪律,又能让学生记忆深刻;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可能超过了老师的预期,会给学生带来压力;但是如果这些学生真的能改过,又不失成为他们人生路上的一次“精彩回忆”。

点评2:觉得老师方法很棒 等这些人读了大学,发现高中初中的老师是最有爱的,或者出去工作就会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了!

点评3:老师除了不该让学生在走廊上受罚有失颜面外,并无不妥,而且教育的手段也很好。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就批评老师,那还有那个老师还愿意去管理学生?

特级教师宁鸿彬指出:“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这一点尤为重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相当重要的,可以肯定地说,加强思维训练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重要一环。”

将新闻点评引入高中议论文的思维训练,坚持写点评式的议论、抒情类随笔和片段,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教会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运用论据,同时有效提高学生论证说理的能力,从而不断提升学生议论文写作的水平。

当然,新闻点评与一般的议论文还有一定的差异性,但它所具有的许多独特而鲜明的个性,却是目前中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所欠缺的。当我们沿着一条老路走久了的时候,不妨尝试走一走新路,或许它会给我们带来全新的喜悦。

参考文献

1.黄胜《高考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初探》 《高中》[N] 2008年第12期

2.刘德斌《新闻引路作文教学法》 《中国教育学刊》[J].2005年第08期

3.胡勤《让思想有点力度》《语文学习》 [N]2009年第7-8期

4.何丽红《运用新闻评论辅助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N]201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