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学习的方法

小学学习的方法

时间:2023-06-16 16:05: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学习的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学习的方法

第1篇

数与形是数学教学研究对象的两个侧面,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可以借助简单的图形、符号和文字所作的示意图,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凸显最本质的特征。它是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重要原则,也是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更是解决问题时常用的方法。

二、集合的思想方法

把一组对象放在一起,作为讨论的范围,这是人类早期就有的思想方法,继而把一定程度抽象了的思维对象,如数学上的点、数、式放在一起作为研究对象,这种思想就是集合思想。集合思想作为一种思想,在小学数学中就有所体现。在小学数学中,集合概念是通过画集合图的办法来渗透的。

如用圆圈图(韦恩图)向学生直观的渗透集合概念。让他们感知圈内的物体具有某种共同的属性,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一个集合。利用图形间的关系则可向学生渗透集合之间的关系,如长方形集合包含正方形集合,平行四边形集合包含长方形集合,四边形集合又包含平行四边行集合等。

三、对应的思想方法

对应是人的思维对两个集合间问题联系的把握,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利用虚线、实线、箭头、计数器等图形将元素与元素、实物与实物、数与算式、量与量联系起来,渗透对应思想。

如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分别将小兔和砖头、小猪和木头、小白兔和萝卜、苹果和梨一一对应后,进行多少的比较学习,向学生渗透了事物间的对应关系,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思想方法

四、函数的思想方法

恩格斯说:“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儿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的了。”我们知道,运动、变化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函数思想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是运动、变化的观点去反映客观事物数量间的相互联系和内在规律的。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有一个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处理一些问题时就要做到心中有函数思想,注意渗透函数思想。

函数思想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就有渗透。如让学生观察《20以内进位加法表》,发现加数的变化引起的和的变化的规律等,都较好的渗透了函数的思想,其目的都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函数概念。

五、极限的思想方法

极限的思想方法是人们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从量变中认识质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它是事物转化的重要环节,了解它有重要意义。

现行小学教材中有许多处注意了极限思想的渗透。 在“自然数”、“奇数”、“偶数”这些概念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体会自然数是数不完的,奇数、偶数的个数有无限多个,让学生初步体会“无限”思想;在循环小数这一部分内容中,1 ÷ 3 = 0.333…是一循环小数,它的小数点后面的数字是写不完的,是无限的;在直线、射线、平行线的教学时,可让学生体会线的两端是可以无限延长的。

六、化归的思想方法

化归是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思想方法。化归,是指将有待解决或未解决的的问题,通过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以求得解决。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是现实世界的普遍规律。数学中充满了矛盾,如已知和未知、复杂和简单、熟悉和陌生、困难和容易等,实现这些矛盾的转化,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化陌生为熟悉,化困难为容易,都是化归的思想实质。任何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都是一个未知向已知转化的过程,是一个等价转化的过程。化归是基本而典型的数学思想。我们实施教学时,也是经常用到它,如化生为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曲为直等。

七、归纳的思想方法

在研究一般性性问题之前,先研究几个简单的、个别的、特殊的情况,从而归纳出一般的规律和性质,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称为归纳思想。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就是归纳思想的应用过程。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运用归纳思想,既可认由此发现给定问题的解题规律,又能在实践的基础上发现新的客观规律,提出新的原理或命题。因此,归纳是探索问题、发现数学定理或公式的重要思想方法,也是思维过程中的一次飞跃。

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先由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算出其内角和度数,再用猜测、操作、验证等方法推导一般三角形的内角和,最后归纳得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这就运用归纳的思想方法。

八、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数学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个符号化的世界。符号就是数学存在的具体化身。英国著名数学家罗素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数学离不开符号,数学处处要用到符号。怀特海曾说:“只要细细分析,即可发现符号化给数学理论的表述和论证带来的极大方便,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数学符号除了用来表述外,它也有助于思维的发展。如果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那么,数学符号的组合谱成了“体操进行曲”。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十分注意符号化思想的渗透。

九、统计的思想方法

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Abstract:Traditional teaching is just focusing on teaching of knowledge and ignoring the cultivating of students’ ability. Therefore, strengthening the teaching guide is the need of promoting students’constant developing, the requirement of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and the need of pupils’ developing.

Key Words: primary maths, studying methods. guiding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也是一个从学会到会学知识的过程。以往传统的教学只是片面的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加强学法指导,是为了促进学生持续性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学生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 指导学生学会主动预习

新知识在为讲解之前,认真阅读教材,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是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看书,带着老师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去预习的习惯。如自学例题时要弄清例题讲的是什么内容,告诉了哪些条件,求什么,书上怎么解答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还有没有新的解法,解题步骤是怎样的。抓住这些重要问题,动脑思考,步步深入,学会用已有的知识去独立探究新的知识。

二 指导学生学会用心的听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听课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听课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听课,必须先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从而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活他原有的认知结构,专心听讲,并指导学生会听,结合课前预习主要应注意听老师在讲解例题时关键部分的提示和处理。注意听教师对概念要点的剖析和概念体系的串联,注意听教师每节课的小结和对某些较难习题的提示。

其次,引导专心听讲,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参与课堂内的全部学习活动,不要只背结论,数学知识的形成一般来自于解决实际问题或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教材上的定义常隐去知识形成的思维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这不仅是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然后指导学生做好各种标记、批语。有选择地记好笔记。

最后培养学生养成先看书后做作业的良好习惯。即在做作业之前引导学生一定要认真地阅读例题,结合老师课堂讲授,把知识梳理一遍,这样既保证了作业质量又做到了充分的巩固、复习。

三 指导学生要能理解读

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主要是指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深入理解课本内容。一是读课题。要求学生细细体会课题,抓住主要内容。例如,在教学分数除法中的“分数除以整数”一课时,出示课题后可让学生联系分数乘法想到,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二是读例题。在尝试练习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例题,初步领会解题方法。三是读算式。应要求学生准确地读出算式,弄清算式得意义。

四 引导学生要多说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的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都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学时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首先要启发学生的思路和思维过程。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自己的想法的机会,可以让学生根据某一问题独自小声说,同桌之间练习说,四人小组互相说等等。通过说训练思维方法,其次引导学生用简明、准确规范的数学用语,完整地回答问题,在引导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后,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概括出定义、法则或公式,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他教学手段,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五 指导学生要善记,及时总结解题规律

第3篇

关键词:数学; 思想;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00-001

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数学思想的理论和抽象程度要高一些,而数学方法的实践性更强一些。人们实现数学思想往往要靠一定的数学方法;而人们选择数学方法,又要以一定的数学思想为依据。因此,二者是有密切联系的。我们把二者合称为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那么,要想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就要深入到数学的“灵魂深处”。

在小学数学阶段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定律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是小学数学进行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之所在。

一、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数与形是数学教学研究对象的两个侧面,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可以借助简单的图形、符号和文字所作的示意图,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凸显最本质的特征。它是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重要原则,也是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更是解决问题时常用的方法。

二、集合的思想方法

把一组对象放在一起,作为讨论的范围,这是人类早期就有的思想方法,继而把一定程度抽象了的思维对象,如数学上的点、数、式放在一起作为研究对象,这种思想就是集合思想。集合思想作为一种思想,在小学数学中就有所体现。在小学数学中,集合概念是通过画集合图的办法来渗透的。

三、对应的思想方法

对应是人的思维对两个集合间问题联系的把握,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利用虚线、实线、箭头、计数器等图形将元素与元素、实物与实物、数与算式、量与量联系起来,渗透对应思想。

四、函数的思想方法

我们知道,运动、变化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函数思想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是运动、变化的观点去反映客观事物数量间的相互联系和内在规律的。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有一个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处理一些问题时就要做到心中有函数思想,注意渗透函数思想。

五、极限的思想方法

极限的思想方法是人们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从量变中认识质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它是事物转化的重要环节,了解它有重要意义。

现行小学教材中有许多处注意了极限思想的渗透。在“自然数”、“奇数”、“偶数”这些概念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体会自然数是数不完的,奇数、偶数的个数有无限多个,让学生初步体会“无限”思想。

六、化归的思想方法

化归是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思想方法。化归,是指将有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以求得解决。数学中充满了矛盾,如已知和未知、复杂和简单、熟悉和陌生、困难和容易等,实现这些矛盾的转化,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化陌生为熟悉,化困难为容易,都是化归的思想实质。任何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都是一个未知向已知转化的过程,是一个等价转化的过程。化归是基本而典型的数学思想。我们实施教学时,也是经常用到它,如化生为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曲为直等。

七、归纳的思想方法

在研究一般性问题之前,先研究几个简单的、个别的、特殊的情况,从而归纳出一般的规律和性质,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称为归纳思想。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就是归纳思想的应用过程。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运用归纳思想,既可由此发现给定问题的解题规律,又能在实践的基础上发现新的客观规律,提出新的原理或命题。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先由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算出其内角和度数,再用猜测、操作、验证等方法推导一般三角形的内角和,最后归纳得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这就运用归纳的思想方法。

八、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数学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个符号化的世界。符号就是数学存在的具体化身。英国著名数学家罗素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数学离不开符号,数学处处要用到符号。怀特海曾说:“只要细细分析,即可发现符号化给数学理论的表述和论证带来的极大方便,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数学符号除了用来表述外,它也有助于思维的发展。如果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那么,数学符号的组合谱成了“体操进行曲”。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十分注意符号化思想的渗透。

符号化思想在小学数学内容中随处可见,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渗透。数学符号是抽象的结晶与基础,如果不了解其含义与功能,它如同“天书”一样令人望而生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

九、统计的思想方法

第4篇

数学教育的实践和历史表明,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对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巨大的影响。因此,提高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长期以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教法研究较多,而对学法研究较少,相应地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和训练也落实不够,从而影响了整个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针对目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小学数学学法指导方面有关的问题加以探讨,以引起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关注并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启迪学法

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首先应该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首先指导学生预习,要求学生养成边读、边划、边思考、手脑并用的好习惯。每次教学新内容,我都向学生指出要学习内容的要点,并要求学生根据要点、新授例题下面的提问和提示,带着问题去预习。在指导学生课内自学时,我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本,分析算理的文字说明,让学生深入思考知识的内在联系,启发学生找出其他的解题思路。

二、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渗透学法

在教学中,我注意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在参与中主动探索,学会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跟学生共同商讨的教学形式,师生平等相处,引导学生去思考、解决问题,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的主导作用,我则表现在善于控制教学的双边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和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独创性,在学生充分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将教法转化为学法,使学法教法配合默契,以取得较高的教学质量。

三、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

(1)理解记忆法。就是通过学生的积极思维,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2)规律记忆法。就是寻找事物内在规律,抓住其规律帮助记忆的方法。数学知识是有规律的,只要引导学生掌握其规律,就可以进行有效记忆。

(3)形象记忆法。就是借助事物的形象或表象进行记忆的方法。

(4)比较记忆法。这是把相似、相近的数学材料的进行对比,把握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加强记忆的一种方法。

(5)类比联想记忆法。是指对某一事物的感知或回忆引起性质上相似的事物的回忆的方法。

(6)归纳记忆法。是把具有内在联系的知识集中起来,组成系统,形成网络的记忆方法。

除此之外,还有应用记忆法、经济记忆法等。这些记忆方法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

四、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解决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实践活动,通过解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教学实际内容让学生逐步把握对应、假设、转化、化归、集合等数学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要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学会将生活中、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通过数学问题的解决而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这方面实践、探索,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与课外实际结合起来,学会发展,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五、让学生学会操作方法

小学生数学概念、技能、算理、公式的形成都是借助操作活动,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对照、比较、分析、概括而获取的。当然,操作活动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占有重要位置。正确、科学、有序、合理的操作,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操作要有很强的目的性,操作是手段,是过程,不是目的,不是单纯为操作而操作。教师要善于将学生操作这一外化行为内化为学生的理性认识,进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不断形成和扩展他们的数学认知结构,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六、教会学生整理知识脉络,总结学习过程

数学教学要重视数学联系的教学,即老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本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这样有利于数学知识形成一个清晰的网络,有利于学生组建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

教学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回忆学习过程、总结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把一些零散的知识纳入一定的知识结构中去,以便发现规律,进而自觉地运用规律探索新知,进一步完善数学知识结构,增强其自主学习的精神和动力。

七、教会学生进行数学交流

第5篇

【摘要】基于文献研究,文章提出“数学阅读有利于提高中高年段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同的数学阅读方法对中高年段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影响不同”的研究假设,采用自编问卷《小学生数学阅读方法与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问卷》调查数据并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支持了数学阅读与数学学习兴趣、数学阅读方法与数学学习兴趣之间的关系的推论。

关键词 数学阅读;数学阅读方法;数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0-0051-03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及的数学阅读能力引起了笔者的关注,但是目前数学阅读并未引起广泛注意,在笔者的文献资料中,只有少量文章与其相关。内涵方面:孙俊勇认为数学阅读就是通过数学阅读资料,激发学生自觉开展数学阅读。陈芳芳认为个体的数学阅读过程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和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余芙娇将其定义为学生根据已有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为便于测量,笔者选用喻平老师的定义:“数学阅读包括对教材的阅读、问题解决中对题目的阅读以及课外数学材料的阅读。”数学阅读方法方面:许世红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四种数学阅读类型:机械接受式阅读、意义接受式阅读、意义指导发现式阅读和意义独立发现式阅读。邵光华认为数学阅读分为被动式和主动式阅读。数学学习兴趣方面:彭勇从兴趣概念出发提及数学学习兴趣。李琼将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作为考察数学学习观的一个维度。蔡晓领在比较中美小学生数学学习时,发现中国四年级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要明显高于美国小学生。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当前对数学阅读的研究较为宽泛,但大多停留在理论探索上,缺乏必要的数据论证,可以进一步改善。

二、研究设计

1.分析框架。基于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理论,结合许世红对数学阅读方法的分类,本研究建立了如下框架:

2.研究假设。

(1)学生对数学阅读了解不多。

(2)数学阅读与数学学习兴趣显著相关。

(3)数学阅读方法与数学学习兴趣显著相关。

(4)不同年段选用不同的数学阅读方法。

(5)不同的数学阅读方法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影响不同。

(6)探究式阅读法与数学成绩的相关程度高于吸收式阅读法。

(7)独立探究式阅读法与数学成绩的相关程度大于指导探究式阅读法。

(8)意义吸收式阅读法与数学成绩的相关程度大于机械吸收式阅读法。

3.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采用的问卷是整合已有问卷并进行补充,包括基本人口信息、数学阅读情况、数学阅读方法和数学学习兴趣四个基本维度。实际发放问卷93份,回收9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为83份,有效回收率为89.2%,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

4.数据采集。本研究采用便宜抽样,选取了苏州市吴江区某小学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为增强样本的代表性和与总体的匹配度,本文将男女及年级比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选择三年级和五年级是为了避免升学压力较大的六年级,同时考虑到中高年段的差异,在进行调查时,研究者在三年级和五年级各选一个班发放问卷,请班主任协助,对小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尽量为其创造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

三、实证分析

本研究对使用的调查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得分均显示合理,保证了研究结论的可信与客观。为方便统计,又鉴于各变量的量纲一致,研究者对问卷中反映同一维度的题目进行求平均数处理,新增了数学阅读情况、数学学习兴趣、机械吸收式得分、意义吸收式得分、指导探究式得分和独立探究式得分这6个变量。

1.数学阅读情况。经过描述统计分析,有72.3%的小学生选择了熟悉,可以认为大部分小学生对数学阅读较为熟悉,故而拒绝假设1。在数学阅读的内容中,“喜欢读数学题目”的均值为3.265,远高于其它两类,可以认为在数学阅读中小学生最喜欢的是阅读数学题目,这可能是因为小学生最常接触的就是阅读数学题目。

为探究数学阅读熟悉度有无年级或性别的差异,本文首先对数学阅读熟悉度进行年级的差异性检验,如表3,p=0.002<0.01,即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数学阅读熟悉度上有显著差异,又因为三年级学生的均值大于五年级,故认为三年级学生比五年级学生对数学阅读更为熟悉。这可能是因为五年级学生即将面临毕业考试,所以对数学阅读有所忽视。对数学阅读熟悉度进行性别的差异性检验,p=0.209>0.05,由此可见小学生数学阅读的熟悉度无性别差异。

2.数学阅读方法。通过描述统计分析发现,小学生在四类数学阅读方法上的得分都较高,可以认为小学生对四类阅读方法较为熟悉。

对数学阅读方法的年级差异进行检验,如表4,发现意义吸收式、指导探究式和独立探究式阅读方法有显著的年级差异,则假设4成立。分析均值,在意义吸收式和独立探究式阅读方法上,三年级学生的得分高于五年级学生;在指导探究式阅读方法上,五年级学生的得分高于三年级学生。可以认为三年级学生倾向于使用意义吸收式和独立探究式阅读方法,五年级学生更倾向于使用指导探究式阅读方法。对数学阅读方法的性别差异进行差异性检验,发现无显著的性别差异。

3.数学学习兴趣。在反映数学学习兴趣的题目中,被试的平均得分均大于3(最高分为4),可以认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较为浓厚。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年级差异进行检验,p=0.597>0.05,故认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无明显的年级差异。对数学学习兴趣的性别差异进行检验,p=0.050,故认为数学阅读熟悉度的性别差异呈边际显著,比较均值发现女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大于男生。

4.数学阅读与数学学习兴趣。对数学阅读情况和数学学习兴趣进行双变量相关性检验,发现两者在p=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即可认为数学阅读对数学学习兴趣有显著影响,即假设2成立。为了解哪部分数学阅读与数学学习兴趣相关程度更大,将数学阅读的三个内容和数学学习兴趣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出F=4.090,P=0.009,即此方程有效;R2=0.134,r=0.367。在三个自变量中,只有“喜欢读题目”这一变量的P=0.041<0.05,故认为对数学学习兴趣影响最为显著的是数学题目的阅读,又因为此变量的回归系数β>0,故认为越重视数学题目的阅读,其数学学习兴趣越高。

5.数学阅读方法与数学学习兴趣。对数学学习兴趣与数学阅读方法进行相关分析,如表4,发现除指导探究式阅读方法外,其它三类阅读方法均与数学学习兴趣显著相关,故认为机械吸收式、意义吸收式和独立探究式阅读方法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显著影响。所以拒绝假设3,接受假设5。

为了解哪类数学阅读方法对数学学习兴趣有更大的影响,本文将四类数学阅读方法与数学学习兴趣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出F=7.038,P=0.000,即此方程有效;R2=0.268,r=0.517。在4个自变量中,只有机械吸收式和独立探究式阅读方法的p<0.05,故认为对数学学习兴趣影响最显著的是独立探究式和机械吸收式阅读方法。而根据β的大小,可知独立探究式阅读方法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影响更大。基于此,我们接受假设6,拒绝假设7和假设8。

为进一步探究与数学阅读方法相比,性别和年级是否对数学学习兴趣有更大的影响,本文将性别、年级、四类数学阅读方法与数学学习兴趣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出F=5.117,P=0.000,即此方程有效;R2=0.290,r=0.539。在六个自变量中,只有机械吸收式和独立探究式阅读方法的P<0.05,故认为数学阅读方法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影响高于性别和年级。

四、研究结论及局限性

结合数据分析,本文接受假设2、假设4、假设5和假设6,拒绝假设1、假设3、假设7和假设8。具体来说:小学生对数学阅读较为熟悉,特别是阅读数学题目,且中年段小学生更加熟悉数学阅读。中高年段小学生在意义吸收式、指导探究式和独立探究式阅读方法的使用上有显著的年级差异:中年段小学生倾向于使用意义吸收式和独立探究式阅读方法,高年段小学生则更倾向于使用指导探究式阅读方法。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较为浓厚,女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略大于男生。在相关关系上,小学生的数学阅读与数学学习兴趣显著相关,特别是数学题目的阅读。采用不同的数学阅读方法会影响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这种影响大于性别和年级。采用机械吸收式、意义吸收式和独立探究式阅读方法会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特别是独立探究式和机械吸收式阅读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便宜抽样,所以在样本量及其分布上都有所欠缺,在进行问卷调查时是通过班主任发放问卷,所以问卷结果是否反映了被试的真实情况也有待研究。笔者对数据的处理说明还不够深入,一些无关变量未进行剔除,如果用实验法进行研究,可能会对数学阅读与数学学习兴趣的关系有更准确的说明。

参考文献:

[1]孙俊勇,苏桂芹.让“阅读”成为小学数学教与学的新方式[J].中国教育学刊,2012,(S2):314-416.

[2]陈芳芳,谢广田.小学生数学阅读的缺位及其指导策略[J].课程与教学,2010,(4):26-30.

[3]余芙娇,余招才.浅谈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6).

[4]许世红,罗华.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实验与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1,(10):82-84,91.

[5]邵光华.关于重视数学阅读的再探讨[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9,(10):7-9.

[6]彭勇.着力课改教改培养数学兴趣——分析学生心理推进数学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3,(9):149-151,153.

[7]李琼.小学生数学学习观:结构与特点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1):63-68.

[8]蔡晓领,顾海根,CarlaStevens,叶仁敏.中美四年级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比较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10):24-29.

(编辑:朱泽玲)

陕西省开展2014年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安全应急管理培训

第6篇

一、创造气氛,提高兴趣

在课堂上,严肃呆板的说教,是不受学生欢迎的。当孩子们处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时,最容易接受或创设出新的不可预想的事物,为此课堂搞活了,学生就会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自然而然地接受新知识。怎样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呢?

首先,要用富有情趣,引人入胜的方式、手段、方法,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心情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其次,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使学生有章可循,不能随心所欲,朝朝暮暮,使学生无所适从。

其三,是多与学生接触,培养亲近感,消除心理障碍,学生主动配合,从而愉快地接受新知识。

其四,鼓励和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胆量,即使回答不上来,也应该鼓励他们,在一问一答中理解、消化所学知识,以便解决疑难。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可采用做游戏的方式,变换另一种教法,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获取知识。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又创设了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二、通过游戏,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爱说,爱笑,爱动,爱玩。如果在教学中忽视了这一特点,一味平铺直叙的去讲,必然使他们觉得疲劳乏味,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经验证明:要妥善地把他们喜欢做游戏的兴趣迁移到课堂上来,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8的组成时,我拿出扑克和孩子们一起玩。“你出3,我出5,两数组成8,你出4,我出4,两数组成8……”等,孩子们玩得热火朝天。我也被孩子们的玩劲儿感染了,”来,谁愿意和老师一起玩?”孩子们纷纷举起了小手,在我的带动指引下,我们甚至玩起了1、2、5组成8,2、3、3组成8等三张甚至四张扑克的8的组成,为后面学习连加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孩子们为这种新的扑克的玩法感到兴奋。一节课没有齐读,没有提问回答,有的是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知识,并从中感受到了快乐。

三、精心设疑,诱发兴趣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挖掘并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和善于捕捉学生思维活动的动向并加以引导的能力,充分运用疑问为发展智力服务。所谓设疑,是老师有意识地将“疑”设在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从而达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针对学生喜欢趣味性,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教学,“看实物口说应用题时”,注意抓条件、问题和数量关系三大要素,有目的地进行多方练习。

第7篇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标要求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也需要要教会学生数学思路,数学学习的方法,以便于学生在日后的数学学习。在这样的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学会引导学生不断的进行自我反思,并且也需要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改进。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采取反思教学的方法,从而能够起到让自己反思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剖析自己的教学方法,并且也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反思教学的概念

反思教学又叫反思教学实践,这种教学方法的总体思路是对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并且将这些教学方法中的不足以及做的好的地方进行总结,从而能够让小学数学教师能够在日常的教学中发扬自己优秀的教学方法,改进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可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得到进步。反思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小学数学教师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对于学生,教师也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从而能够让学生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不断的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反思教学的意义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反思教学对于教师的意义。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水平对于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而言十分重要。因此为了让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正确认识到自己的教学能力,就需要采取反思教学的方法。在采用了反思教学方法以后,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后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剖析,从而能够总结出一堂成功的数学课中的必要经验,也可以将一些不足进行总结和更改,从而能够达到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目的,增加自己的教学经验。例如在进行用字母表示数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不能很好的理解字母与数字的关系。但是通过反思教学的方式教师可以掌握到能够让学生最有效率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反思教学对于学生的意义。在小学生进行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巩固自己优秀的学习经验,对于学生在日后更加高级的数学学习中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就需要让学生进行反思教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教学。例如学生在进行统计的学习时,通过反思的学习方法就能够更好地将统计的知识进行学习,从而能够更好地掌握到统计的知识,为学生在日后的生活学习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反思教学

(一)在教师方面需要进行的反思。在教师需要进行反思的方面,首先教师应该对自己的课堂设计工作进行反思。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设计的工作应该高效率,并且教学要合理。如果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发现自己设计出了这样的课堂,那么就应该及时的记录下来,并且在教学活动完成之后进行总结,从而得到设计出合理并且有效率的课堂的经验,也就能够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加容易的进行优质的课堂设计。同时教师也需要对学生的反馈进行反思,从而可以得到自己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能够取得的效果,因此就能够让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不断的将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提高,让教师的教学盲点以及教学缺陷在短时间内得到改进。不仅要进行这些反思,在教学日志方面小学数学教师也需要注意反思工作,包括在教学过程中的闪光点,教学缺陷等等。例如在进行百分数的学习过程中,一些学生对于百分号的使用方法以及百分数的使用会出现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方式的改进。在课堂上可以通过练习的方式来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为学生进行讲解,也就能够增加课堂上的教学效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更好的进行问题的处理,让学习效果更好。

(二)学生方面应该进行的反思。在对于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方面,应该进行的反思工作主要包括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反思。在学习态度方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随时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态度进行反思,将自己积极的,向上的学习态度进行发扬,让学生能够使自己对于小学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在学生对于学习方法方面,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在数学学习上较为有效率,质量较高的数学学习方法进行发扬,让学生在数学上取得较大的进步。而且学生在掌握了较好的学习方法后,也可以在日后的数学学习中使用这些方法,对学生十分有帮助。例如在进行圆的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圆的各种知识都较为抽象,因此在进行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缺点进行反思,并且教师可以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使用的一些较好的学习方法进行介绍,也可以将教师自己总结出的学习方法进行介绍,从而可以让学生使用更好的方法进行圆的知识的学习,从而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第8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对策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学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关键阶段,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成因,进一步研究了解决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问题的对策,为帮助小学教师及时解决学困生问题,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成因

1.教师教学观念传统

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部分教师还应用传统的教学观念指导教学工作,使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导致学困生的数量逐日上升。教师观念传统主要表现在教师居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学习,教师作为知识的权威,不允许学生质疑,学生在课堂中遇到一些不了解的内容,不敢向教师发出质疑,导致问题越积越多,使学生逐渐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影响了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2.学生学习方法不科学

小学生缺乏丰富的学习经验,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还不具备总结学习经验的能力,因此,在学习中缺乏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盲目地追求课堂教学效率,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使学生被动学习数学知识。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最终成为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以及数学学习能力的关键因素。

3.教学评价有失公平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主要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教师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与鼓励,对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严厉批评,甚至在日常教学中忽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对其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以及点滴进步视而不见,使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致使学生失去学习信心,导致学困生越来越差。

二、解决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问题的对策

1.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要将课堂教学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大胆质疑,及时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帮助学困生走出学习困境的目的。例如,在小学数学“认识钟表”教学中,学生对分与秒以及秒与小时之间的换算一时弄不清楚,这时教师应给学生留出提问的时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与鼓励下学生纷纷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如果课堂质疑时间有限,不能解决学生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间询问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教师鼓励学生质疑,并耐心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得到提升。此外,教师应引导学生之间相互解决问题,例如,学生A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其他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将课堂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有效帮助学困生减轻学习压力。

2.教授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好的教师应该将科学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融贯通,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例如,在小学数学“乘法口诀”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存在死记硬背的现象,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记忆,学生可以将乘法分解,如,1×4=4,2×4=8乘法口诀中,教师可以使学生将乘法分解成1个4=4,2个4是4+4=8,学生充分掌握了如何将乘法转换成熟悉的加法进行记忆,有效地增强了数学记忆效果,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将这种方法应用在其他乘除法运算中,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3.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模式

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模式,需要教师认识到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这时教师不应只关注学习成绩,应该在教学中找出导致学困生数学学习能力较差的原因,不断鼓励学生,使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应将学生学习中的创新思维和个性化进行肯定,对学习有进步的学生加以鼓励,使学生得到教师的认可,提高其学习自信心,同时,对一些学习不积极、课堂不守纪律的学生,教师应看到学生的优点,将其优点放大,并委婉地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与认可,使其纠正学习态度,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以此减少数学学困生的数量,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是学生奠定数学基础,形成数学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练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面对数学学困生,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原因,纠正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使学生热爱数学,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涂传山.略论如何衔接好中小学数学教学[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6(11).

第9篇

一、数学学习策略的涵义

数学学习策略是指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习者为实现某种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一些相对系统的学习方法和措施,它既是由多种具体方法优化组合而成的一种系统化的学习方法体系,同时又是由多个步骤有机结合而构成的一种有序的学习活动程序。学习策略是由多种学习方法优化组合而成的方法体系,学习方法是构成学习策略的基本要素,它为学习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什么是学习方法?我们认为,数学学习方法是指学习者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用以获取数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发展的活动方式。作为数学学习策略构成要素的学习方法,在这里主要是指那些具有确切的使用范围和很强的操作性的具体学习方法,如预习、观察、操作、阅读、模仿、讨论、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复习等具体方法。

二、小学常用的数学学习策略

(一)模仿接受学习策略

作为学校教育条件下的小学数学学习,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并以教材内容为学习线索进行的。这在客观上决定了他们在学习中要采用模仿与接受的学习策略。模仿和接受是两种既有严格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学习方式,前者是指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仿照教材上描述的操作程序和老师讲解、示范的活动步骤进行数学学习。后者是指在数学学习中学生主动去接受老师的讲解,并根据老师的讲解、提示理解所学内容,在此基础上把教材中的教学知识内化到头脑中去并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模仿和接受在实际操作中都表现为一些连续性的活动程序,在这个程序中学生要综合运用观察、模仿、操作、练习、内化等方法,再通过这些方法的优化组合和灵活实施去实现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

模仿与接受对小学数学学习来说,一方面是一条经济有效的学习策略,它能让学生在较少的时间里获得较多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它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如果运用不当,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老师讲解和教材现成结论的局面,从而阻碍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发展。

(二)迁移类推学习策略

迁移和类推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广泛采用的学习策略,特别是那些与旧知识联系比较紧密的新知识的学习更是离不开顺向迁移和类准。顺向迁移是指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大量的数学知识需要学生采用这种方法去加以掌握。

(三)操作感知学习策略

操作和观察是小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特别是那些抽象水平较高的数学知识,学生更是需要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楼等直观感知活动去实现对它们的理解和掌握。这是小学生自身年龄特征,特别是思维特点对学习方式的客观制约,正是这种客观制约性决定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离不开操作感知的学习策略。这一策略的基本内涵是在学习中把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转化成生动、具体、形象的物化过程,让学生在操作和观察等活动中调动多种感官去实现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它的实施途径可概括为两条;一是以学具拼摆为基本形式的实际操作活动,这是一种能通过操作而在头脑里建立数学知识的动作表象的学习活动。它的主要功能是在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一种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二是以观察实物、模型。图像或教师的演示过程等为主要内容的直观感知活动。这是一种侧重通过视觉去获得所学数学知识的知觉表象的直观感知活动,其主要作用是从感性上为数学学习提供形象化的支持。

(四)实验探究学习策略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有些内容,单靠观察和操作是难以发现其规律的,它们往往需要学生采用实验的方法反复探究才能获得正确的答案。实验探究学习策略的活动方式主要是学生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通过一定的操作程序去发现隐藏在活动过程中的数学规律。这里的实验探究虽然也要反映为一些具体的操作活动,但它与操作感知策略中的操作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所讲的操作主要是按照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去完成一种程序化的操作步骤,其目的是为数学知识的理解提供动作表象;而这里的操作则是一种研究性的实践活动,其主要任务是让学习者去发现自己尚未发现的规律,它更多地是一种探索创新的活动。

(五)合作研讨的学习策略

第10篇

[摘要]本文从小学学生的信息技术课堂学习兴趣、小学信启、技术教师的教学手段以及教育游戏的设计与应用等多方面角度来进行分析,探究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应用教育游戏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游戏;小学;信息技术课;应用

随着现代小学教育理念和教W模式不断创新改革,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明显。新课程理念明确指出,只有加强小学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小学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能力,才能全面、科学地提高小学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教育游戏的应用,则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加强对于教育游戏应用的认知与重视,并且积极采取有效的策略,来科学地将教育游戏引入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当中。

一、提高小学学生的信息技术课堂学习兴趣

教育游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起到提高小学学生的信息技术课堂学习兴趣的作用。小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对小学学生的信息技术课堂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想提高小学学生信息技术课堂听课效率和学习质量,首先,必须从提高小学生信息技术课堂学习的兴趣人手。利用教育游戏来辅助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的原理,在于从小学学生的兴趣爱好人手,围绕小学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中心来设计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方法,所以,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认识教育游戏的这一优秀特点,并且积极应用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当中。传统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式,并没有过于关注于小学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的提高,让小学学生的信息技术课堂学习变得较为被动,因此,很难提起小学学生的信息技术课堂听课和学习的兴趣,而教育游戏的引入这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不足,小学学生年龄较小,性格较为活泼好动,相对于枯燥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小学学生更容易被风趣、好玩的教育游戏所吸引,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当积极在小学信启、技术课堂教学中引入教育游戏来辅助教学。

二、丰富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

教育游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丰富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在小学学生的信息技术课堂学习中,小学信启、技术教师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是小学学生信启、技术课堂知识学习的传授者和引导者,对小学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学习和基础扎实牢固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手段非常重要。教育游戏的应用能够有效地丰富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加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及时了解小学学生的信息技术课堂听课的质量和小学学生学习进度以及信息技术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让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使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案变得更为合理。与此同时,教育游戏的应用还能够帮助小学学生夯实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解决小学学生信息技术课堂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学生的信息技术课堂学习质量和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以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教科书中的《excel的操作教学》的信息技术知识点教学为例,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利用做问答游戏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

三、教育游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教育游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其根本目的是利用教育游戏对于小学学生的兴趣爱好影响,来有效地提高小学学生的信息技术课堂学习质量和效率,因此,教育游戏的设计和应用方法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第一步,教育游戏的设计与选材。由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小学学生,因此,教育游戏内容和形式的设计也必须符合小学学生的特点。小学学生的年龄较小,社会阅历不是非常的丰富,再加上小学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积累和理解能力相对而言较低,所以,小学信启、技术教师应当选择一些难度较低、且富有儿童特有的趣味性的教育游戏来辅助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以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教科书中的《word的综合功能制作》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为例,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设计这一知识点的游戏辅助时,应当选择一些适合小学学生的动画片、动漫电影等图片来有效地激发和吸引小学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然后,教育游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应用游戏教学方法来辅助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时,必须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科学施教”的人性化教学理念,尊重小学学生的个人性格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变换游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形式,从而将教育游戏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

综上所述,教育游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引入,可以很好地激发小学学生的信息技术课堂学习兴趣,发散小学的学生的信息思维,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科学提高,因此,小学信启、技术教师应当积极将教育游戏引入到小学课堂教学当中,从而全面科学地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积极性 学具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8.149

1 激发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性

1.1 激发学生积极性是教学得以成功的前提条件

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不是单纯的知识填充器,而是具有个人思想的学习主体,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学习知识离不开教师的牵引和指导,但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等都是客观要素,真正能让学生又快又好地学习知识的关键还在于主观要素,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使教育实现其根本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成功教学。学生之所以能够学习成才,出了需要教师的引导以外,最重要的是自身的学习积极性。我国早期的教育家孔老夫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学生自己对学习充满激情和兴趣,积极主动参加到学习实践中,把学生的积极性作为教学的前提条件,教学事业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1.2 激发学生积极性是学生学会终身学习的迫切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识字已经是一个人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必备能力,在未来的社会中,文盲不再是指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指那些不会学习的人。知识经济的到来和快速发展,使得学校的教育已经不能为每个学生准备能够使其终身受益的知识和技能,学校只能教授学生一些基础性的生活常识和生存技能,要想在未来的长期生活中过得更好,必须靠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生的学校生涯中,教师应该竭尽全力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会学生能够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社会中立足。

2 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数学学具对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利用数学学具,有利于小学生形成有关的数学概念;②利用数学学具,有利于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和算理;③利用数学学具,有利于小学生发展自身的主体性意识;④利用数学学具,有利于小学生合作意识的形成和锻炼;⑤利用数学学具,有利于小学生养成和训练手动操作的基本能力;⑥利用数学学具,有利于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从数学学具的这些现实意义来看,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数学学具进行充分有效的利用是非常必要的,教师一定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以找出更加有益的方法来对数学学具进行有效的利用,一次来激发小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

3 利用学具教学激发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

3.1 创造恰当的教学情境,巧妙引入数学学具

众所周知,创建教学情境是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有效方法,如果此时再加上形象的数学学具的使用的话,就会起到更加明显的调动和激发效果。因此,在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意地创造适合适用数学学具的课堂情境,是一个激发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具体做法有: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道来历等方式,创建出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做好有关学具的使用引子,在相关数学学具的实际操作之前,可以先让小学生来了解操作该学具的教学目的,该操作行为是要让小学生学习什么等。例如:在进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这一知识点的讲解时,以25-9为例,教师首先给小学生讲一个与课程内容有关的实例,利用小学生爱听教师讲故事的天性,把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引起小学生的强烈兴趣,然后小学生拿出之前已经分发好的数学学具――小棒,取出25根小棒,其中每10根为一捆,有5根是散的,这时,让小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用移走小棒的方法来得出最终答案。小学生通过的亲自操作可以发现,移走散开的5根是不够的,必须想办法从捆好的小棒中抽取4根凑到一起才够数,与此同时,小学生会发现操作的方法并不只有一个,会找到多种求解方法。这种让小学生亲自体验的操作过程的数学学具教学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极大的帮助,并且见效快。

3.2 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引导小学生操作数学学具

在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为了使用学具而使用学具,这样太过敷衍,教师的学具教学应该是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这样才能得到实际效果。教师要帮助小学生找到正确的操作方法,结合相应的知识点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讲解,这样小学生才能真正学到知识,掌握数学。具体方法:创建科学合理的培育模式;创造机会让小学生发挥创造力;引导小学生从操作中找出抽象的结论等。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掌握每种数学学具的不同特性,针对这些特性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利用这一特点来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小学生的学具实用能力。

4 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是有限的,针对这些特征,采用巧用数学学具的方法来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很好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这些都对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有极大的帮助。因此,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现有的数学学具进行充分、巧妙的利用,对于暂时没有的学具,教师要同小学生一起,发挥创造性,进行学具创新,以便小学数学有更多的学具可用。

参考文献:

[1]贾永高.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2,(11).

[2]张玉芬.提高当代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探讨[J].学园(教育科研),2012,(2).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 数学味 现状 方法

一、前言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加大开放性与多元性。新的教育形势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更多地显露出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抵制了小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禁锢了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数学课堂没有“数学味”。促进“数学味”回归数学课堂,在教学中突出数学知识的本质,有利于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构建。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华而不实

在新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许多小学数学教师都在积极引进新的方法,像合作教学法、自主学习法以及情境教学法等。但是,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于这些创新型教学方法理解并不到位,没有有效地发挥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一些教学方法的使用还给课堂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像有些教师为了应用合作教学法而应用合作教学法,在合作学习中,一些学生讨论与课堂无关的事,一些学生则在讨论非重点问题,虽然课堂热闹起来,但教学实效并没有得到提高。华而不实的数学课堂,淡化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数学味”,不利于数学教学成效的提高。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于片面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进步,许多新的教学设备出现,给小学生数学教师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条件,像多媒体设备,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常客。但是,教师并没有因为新教学技术的引进而改变教学模式,许多教师将多媒体设备当成了另一个黑板,将课本内容搬到多媒体课件中,从引导小学生看书到引导小学生看课件。这样的课堂教学,并没有改变小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更影响了小学生积极性的提高,使课堂氛围过于沉闷。

三、“数学味”回归小学数学课堂方法

(一)利用情境教学法,让“数学味”回归课堂

情境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创设生动形象且具有情感色彩的场景,促进学生具有数学学习体验,让学生真正理解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减轻数学学习的心理负担。要正确利用情境教学法,需要教师正确理解情境教学法,认可其在小学生数学认知以及知识理解方面的作用。另外,教师要积极掌握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根据小学生的成长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利用学生喜爱的情境教学法,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情境教学法应用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的力量创设情境,更可以通过有效的班级活动组织教学情境。

比如在讲解《三角形》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在课上利用多媒体设备对学生的收集成果进行展示,并拿出身边的三角形实物,像小学生所用的三角尺以及每天必戴的红领巾等。利用真实的情境,让小学生意识到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存在,通过情境教学优化课堂导入,在小学生融入情境之后,再传递有关于三角形概念与性质的知识,让数学课堂更加具有“数学味”。

(二)利用趣味教学法,让“数学味”回归课堂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发展阶段,在小学学习期间,小学生对于事物的感知具有无意性与情绪性,逐渐发展到有意性与目的性。因此,小学生只能记住一些形象具体的数学知识,很难快速消化抽象的数学概念与数学公式。要让“数学味”回归小学数学课堂,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加强数学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有效调动。在趣味性活动的调动中,学生的思维运动速度加快,有利于掌握数学知识。

同样在讲解三角形知识后,通过情境对三角形知识进行引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一个拼三角形的游戏。教师给小学生分发几根长度不同的小木棍,让小学生从中选择三根组成一个三角形。这一游戏虽然看似简单,但在完成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拼三角形的兴趣。于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有利于加深“数学味”,促使小学生爱上数学学习。

(三)利用合作教学法,让“数学味”回归课堂

合作教学法,倡导学生的全体参与,让小学生在合作中互动,在互动中进步,有利于课堂氛围的活跃。促进“数学味”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回归,需要让每一位小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在分组时,教师要考虑小学生数学学习上的差异性以及性格之间的差异性,对学生进行合理分析,让小组内每一个成员的优势得以发挥。同时,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给小学生设计合理的合作学习任务,只有设计出具有讨论意义与合作价值的学习任务,才能让小学生的合作学习围绕数学主题开展,促进课堂“数学味”的强化。

比如在讲解《找规律》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图形找规律入手,给每个小组一个图形找规律题目,让小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合作找到规律,再从图形过渡到数字,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合作,让合作学习具有实效。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弱化了对学生数学知识掌握量多少的要求,更加突出学生的自身素质在学习过程中的提高。让“数学味”回归到小学数学课堂中,促进小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认可数学学科的魅力,才能使教学效率得以提高。我们要通过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数学教学氛围的浓重,从而让小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