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6 16:05: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 制片技术 实验教学
法医病理学是研究与法律有关的伤、残、病、死及死后变化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是法医学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之一,其目的是为暴力性案件的侦查或审判提供医学依据,运用相关的医学专业知识解决有关暴力性和非暴力性死亡的死亡征象、死亡原因、死亡方式、死亡时间、死亡地点、个人识别,以及致伤物的推断和确定的一门学科。法医病理学主要采用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但在研究的内容和任务上有别于病理学。因此,法医学专业学生应该掌握基本病理技术和病理基本知识,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由于法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除考研外绝大多数在基层公安局担任法医工作,不可避免的要用到常规病理组织制片技术,虽然在病理学的学习过程中初步学习了常规病理技术,但是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法医专业学生对病理技术各项步骤的知晓率仅为5%左右,因此,加强法医专业学生病理技术学习是法医病理教学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法医病理学主要采用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因此,除了要求法医专业的学生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外,还要求他们复习并巩固病理学以及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知识。我们首先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专业学生常规病理技术各项步骤的知晓率,然后通过对常规病理技术相关理论知识的进行详细的讲解,并以动画形式将常规病理技术各项步骤进行播放后,要求同学们查阅文献建立实验动物(家兔)模型,将实验动物行系统尸体解剖,结合所做动物实验的理论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取各组织器官,以2人为一组进行取材、固定、脱水等处理,并包埋成石蜡块,切片后行HE染色制成组织切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并描述病变的特点。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基本科研方法和创新能力,还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各项步骤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为将来的工作和在进入研究生阶段的课题的设计、后续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法医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但要求专业学生系统的掌握尸体解剖检查的程序、方法,而且一个完整系统的尸体解剖除了肉眼检查外,组织病理学检查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常规病理技术组织病理学检查的基础,在各个关键步骤,由指导教师示范并精心指导,使学生亲自感受各步骤的操作及注意事项;通过反复的实践来提高技术水平,使学生们掌握常规病理技术的各个步骤及注意事项,并能较熟练的操作。因此我们以2人为一组进行组织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和切片漂片、烤片、脱蜡、染色等操作。在取材过程中是两组取同样的组织器官,运用对比的方法将固定组织好的组织和未及时固定好的同一组织、厚薄不同的同一组织,放入自动脱水机当夜随机脱水、透明、浸蜡,第二天早上包埋;包埋好蜡块后,每组有固定好和未及时固定好的同一组织以及厚薄不同的同一组织两个,由学生自己切片来感受,在切片过程中由指导教师解释取材、固定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使学生在操作中明白组织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流程的每一步骤出现问题都会影响组织切片的制作和结果的判断。同样运用对比方法切取5um、7um 、8um、10um厚的组织块进行漂片、烤片、脱蜡、HE染色等,由学生自己观察不同厚度的切片的镜下特点,同时和指导教师进行讨论分析不同厚度切片的形态特点,结合所做切片总结在漂片、烤片、脱蜡、HE染色过程中的事项。
三、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由于我们所获的标本是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结合专业知识,自行设计。建立动物模型(乐果中毒,分别经口、灌胃、腹腔、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四种方式致毒, 分4组),经过充分讨论后立题和实施实验。指导教师根据实验进度、 实验室开放时间,审阅学生的实验设计, 并给予宏观的启发式指导和鼓励, 结合法医系教师的课题,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启发、培养学生科研思维方法。
将所建立动物模型分别记录三种不同方式致家兔死亡的乐果致死量, 期间观察其瞳孔、心率、呼吸等状况。接着进行系统解剖后,观察各脏器颜色并取心、肺、肝、肾、注射部位肌肉等组织块,自己动手并制作组织切片,结合查阅的资料和法医毒理学以及病理学知识,观察病变,进行详细的描述并记录下来,然后由指导老师进行复核、批阅, 指出不足或者错误。
四、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只讲解常规病理技术相关理论知识,对于如何建立动物模型,如何设立对照观察病变,则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设计完成后,进行引导和讨论,最后由指导教师进行总结,对提出的正确想法给予肯定,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实现能力培养和创新精神。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参与进来并获取知识,以更好地发挥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从而构建本科到研究生过渡的桥梁。
五、提高指导教师素质
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指导教师,不但要搞好教学和教学研究,还要了解相关学科和前沿学科的技术和方法进展,以便搞好科学研究。通过自身在知识上的不断更新和创新,才有可能培养学生走上创新之路。同时,指导教师还必须有无私奉献的精神,组织病理技术是一个周期比较长的实验操作,要顺利完成并掌握该项目,需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因此,指导教师还应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指导老师还应该让学生明白科研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细致的工作,不能有半点的虚假,要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总之,为了不断提高法医专业学生培养质量,为他们将来的工作和科研奠定一个夯实的基础,我们应注重在常规的病理技术学习过程中注入基本科研思维方法,使学生在掌握组织病理技术的过程中,将镜下观察形态和理论知识相结合, 不但能巩固理论知识, 还能进一步掌握一些组织切片的基本诊断方法;初步了解并体验科学研究的实验设计和实验观察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了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子琴. 法医病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关键词 研究性教学 实践技能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dvantages and Thinking of Research Teaching
in Pathology Teaching Practice
SUN Yuhong[1][2], PU Junjie[1], LIU Shuangping[1], LIN Zhenhua[1]
([1]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Yanbian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 Center, Yanji, Jilin 133002;
[2] Yanbian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 Center, Yanji, Jilin 133002)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pathological studies of teaching, research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problems encountered and solutions recommendations, etc. In short, research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capability.
Key words research teaching; practical skills; innovation ability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新世纪高校教育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必然是研究型学习与研究型教学。创建研究型大学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在各学科各领域开展研究型教学,使高校学生适应研究性学习方式,这对大学生的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根据本校向研究型大学迈进的要求,以及医学院基础医学中病理学课程的特点,我们认为在病理学课程教学中开展研究型教学,需要坚持下列教学理念:首先是坚持“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紧密结合,加强基础知识教授与掌握,强化医学病理学概念,激发病理学创新研究精神:第二是坚持“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相结合,提高医学本科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第三是坚持相关课程的整合,形成系列化的基础医学完整教学体系,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第四是坚持“课内教学与课外研究”结合,课内通过教师的教学启发、引导,课外通过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等方式提倡科学研究,为优秀的医学本科学生尽早进入科研课题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笔者所在的研究型学习病理学教学研三合一体创新团队,组成成员有指导教授、专业教师、博士研究生及本科生,在进行医学教育的过程中认识到,医学教育是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要求均较高,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非常重视教育体系。近年来,团队在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基础上,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基于原有的教学理念,增加新的教育思想,积极探索新的医学病理学教学新模式,并在教学改革中不断完善以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大学生中开展此类研究性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对任课教师科学研究和教学理念的综合和延伸,作为学生参与医学本科生研究性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1 开展医学生研究性教学的意义
以教师与学生互动模式为主的病理学研究型教学以培养医学生的病理诊断技能、科研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医学素质教育为目的,立足医学本科生所学知识,从实际背景和科学问题出发,设立医学情境,在指导教师教育引导下,确定实际病理学问题,通过观察、实践、分析、归纳、论证等方式进行学习。病理学研究型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其开展打破了以往病理学教学中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以病理学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具有根据专业所需,夯实基础知识,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意义。
2 开展大学生病理学研究型教学的目的
病理研究性教学主要以2012级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的病理学教学作为亮点。本科生在此过程中体会到医学院对于大学生研究性教学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本院其他学科进行研究性教学的课程数目也逐渐增多。本届学生反映在研究性教学与实践中有机会积极思考、认真操作,取得良好的病理学研究成果并可以在本科阶段发表相关科研或研究文章。开展大学生病理学研究性教学的目的即是让医学本科生在此过程中掌握病理学基础知识,熟悉临床病理操作技能,了解病理学分子层面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技术手段,从而使这部分学生在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提高综合素质,并为医学本科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新实践的学习平台。
3 开展研究性教学时应注重教学内容的学术深度
教学内容中的学术深度是指基本教学内容深层次的内涵。追求教学内容的深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于基本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创新精神。①
(1)从病理学的基本理论方面挖掘基本教学内容的深度。医学病理学学课程中的一些概念、原理看似简单,实则内涵丰富。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引导学生从病理学更深的层次上理解这些内容,就有可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医学学习中拓展性地灵活应用这些概念、原理去分析和解决复杂的医学实际问题。例如在总论的血液循环障碍一章中,涉及到“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分子机制”这样的病理学内容,看似是十分基础的理论,但前瞻性地在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方法,引用最新流行病学调查,结合西方人群中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高于亚洲人群,但中国人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具有年轻化和普遍化等趋势的实际问题,这一基础病理理论就开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不仅使学生耳目一新,而且对这一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2)从病理学实际病例分析挖掘基本教学内容的深度。 病理学与外科学,尤其是术后诊断密切相关。病理学的一些概念、机制讲授起来有时会枯燥无味,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情况便可看出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教师在讲解较为枯燥内容时应当注意引进相关的疾病的病理实例,授课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例如炎症细胞的形态时,研究性教学法教师首先通过炎症细胞在血液中运行、附壁、游出并向炎症发生部位趋化运动的视频引导同学掌握炎症细胞的分类和形态,分析炎症发生的基本机制。这样做就可以使得这些枯燥的概念变成了形象的影像资料,并从动态的角度使学生了解炎症的作用机制,从医学病理学实际的发病机制层面上加深了这些基本教学内容的深度。
(3)从临床上的病理医疗事故病例挖掘基本教学内容的深度。大多数病理学诊断事故导致的医疗事故都对患者造成不可逆性的损伤。这些事故的原因都包含多方面因素。手术标本部位、临床资料的完备程度、医患沟通、病理标本制作、诊断医生的知识等等密切相关。在病理学教学中引入这样的医疗事故真实案例进行病理教学,在学生中引起了非常强烈的反响。例如,在呼吸系统教学中,肺部炎性假瘤的诊断非常重要,无论从影像学还是冰冻切片病理学等方面,炎性假瘤都必须和肺癌相鉴别。临床上对于炎性假瘤诊断的病理误诊率较高,在某医院手术过程中,冰冻切片送诊时,由于病患的占位病变影像学资料及血液标志物等均倾向提示占位病变为肺癌,在病理医师根据术中冰冻切片诊断其为肺癌后,外科医生对该病患进行了肺叶切除术。但在术后病理石蜡标本的会诊中,术中冰冻切片诊断被判为误诊,该病患的疾病其实为炎性假瘤。这种术中误诊具有一定的不可规避性,主要由于冰冻切片的细胞形态会发生变化,需要病理医生具有极强的基础知识和临床经验才能准确诊断。这种负面病例研究性教育非常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在医德教育、人文关怀等多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4)从学科发展历史挖掘基本教学内容的深度。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与病理学学科发展与沿革过程的内容,适当引入教学内容相关的病理学发展史以及著名病理学科学家的故事,例如在讲解宫颈癌病理变化的时候,介绍HPV与宫颈癌的关系,并以主题报告的形式讲解HPV病毒与宫颈癌关系发现者,也是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获得者德国科学家祖尔豪森教授的生平事迹及科研成果,这样的相关内容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提高基本教学内容的深度。
(5)通过医学科学实验提高研究性教学的创新性和探索性。研究性教学的病理学团队教师均具有较好的科研履历,多数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并承担国家级科学研究项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将病理学教学内容和自身科研内容相结合,使病理学知识常常出于最新状态,并紧密与科学前沿结合。部分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参与指导教师团队科研课题的一部分,但应当避免参与项目过大、过难。研究性教学可以作为教师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组成部分来设立,在研究性教学中学生的科学实验计划项目要强调本科生的科学研究内容与医学病理学具有相关性,学生的实验要注意自主性、实验操作独立性、遇到科学问题时解决方法的实践性和协作性,应遵循“兴趣驱动、自主试验、重在过程”的原则。
4 实施病理学研究性教学获得的成效
4.1 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
2l世纪教育人才观和质量观的核心是培养和造就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研究性教学可以发现并顺应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这也是培养起创新精神的重要基础。研究性教学把大学教育视为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充分重视大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偏向,以此为教学发展的前提要求。②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研究性教学的特点,增加与学生互动的机会,通过课内教授、课外沟通、实验实践及病理诊断实例,因材施教,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兴趣课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并以此熟练掌握病理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进而提高整体医学教育水平。
4.2 师生互动式研究性教学可以转变师生的教学理念
在病理学研究性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理念发生转变。教师从原本的照本宣科,多年不变的教学概念中转变思想,废弃了极少改动的教学课件,重新评估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意义。病理学教师不但要提高自身素质、提升人格魅力,还是对自己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综合考量。在完成一次完整的研究性教学后,教师均感觉完全改变了呆板的教学模式,大大提升教学兴趣,获得成就感;而学生也从原本的被动接受知识、应付考试等学习方法中转变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获得乐趣和前沿知识,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师生一起探索知识,这样做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使师生关系更为紧密。
总之,大学生研究性教学是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在此过程中,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提升团队精神,在今后的医学高等教育中应适当推广,不断完善,加快综合性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进程。
*通讯作者:林贞花
注释
笔者通过对《病理学》的课程特点、五年制高职生状况及对教学效果满意度三个方面的分析,提出对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开展《病理学》教学中,在课程设置及教学设计方面提出了新的观点及看法,为同类学院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护理 病理学 课程设置 教学设计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一门形态学学科,也为今后学习临床专业知识奠定基础,在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强化病理学与护理专业的联系,体现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突出护理专业的特色。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目标是培养从事临床护理技术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而非疾病病理诊断。因而护理专业学生普遍对病理学的学习不够重视,觉得“病理学用处不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笔者通过对我院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分析、总结,对自己的观点阐述如下。
1.目前我院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遇到的几个基本问题
1.1 学生基本概况。我院为二类高职高专院校,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均来源于初中毕业生,起点相对较低。一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家长意愿、同学鼓动、亲戚介绍等方式走入医学院校,对医学教育的方法认识存在很大的模糊性及误区,导致出现厌学、抵制学习、上课不集中等现象。二是初中教育使学生在沉重的教学负担下已习惯教师全盘讲授的灌输式教学,而高职的教学安排进度快,课程内容与初中衔接不大,教师教学方法、教学风格与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带来了很多学生在学习上的不适应。三是很多学生只从感性上认识医学,听说过医生、护士的辉煌,而没有理性的认识过医学,无法想象医学的复杂性与艰难性。四是由于五年制高职学生与三年制高职学生在年龄上的差异;以及对知识点的理解力、记忆力、分析归纳能力上所表现的出的差别,无形中增加了《病理学》在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中的难度。
1.2 《病理学》课程教学特点。由于《病理学》的课程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的艰难性及教学的艰巨性,从内容上来说,是发生在细微组织结构上的,需要通过显微镜才能被观察到的形态学特征。因此也曾被医学生称为“医学基础四大杀手”之一。从教学方法上讲,如果没有深入细致的分析教材、研究疾病发生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就很容易出现讲课时表达不清、学生听不懂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学生对医学课程学习方法的掌握不足,很多学生习惯于“等待式”学习,即等到学期末,课程结束前教师复习时才开始在书本上勾勾画画,千方百计希望教师勾画考试重难点,应付考试。
1.3 教学效果。由于学生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不足,不能提前预习,课后不能巩固所学知识,导致每次上课前都要花5分钟左右的时间复习已上过的内容,给新课程学习的时间大打折扣。
2.对五年制高职护理教学计划中《病理学》课程设置的思考及建议
五年制高职学生在校时间相对三年制高职学生长,在经过第一年《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学习后,已经为《病理学》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但因为开设时间稍早、只开设一学期,而本课程教学内容多,需要穿插部分临床知识来提高教学效果,针对基础差的班级还要略带复习基础。所以在一学期有限的学时内,要将内容让学生全面理解是个很艰难的任务。因此,个人建议如下:
2.1 教学方式。采用过渡式教学方式,以“教师的教”为主过渡到以“学生的学”为主,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慢慢适应和接受。每门课任课教师应相对固定,并且要善于研究教学内容、善于研究学生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对教学内容的改革,突出基础课对护理专业教育的基础性,并加强学习上指引、督促教育, 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 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程度, 提高学习兴趣。
2.2 课程设置。可以将整《病理学》课程的开课时间拉长为两个学期完成,一是能让学生总结并运用第一年学习《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病理学》,二是让学生逐步适应高职医学教学模式,为以后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3.对《病理学》教学设计的思考及建议
3.1 改变教学方法,突出专业基础。改变教师采用教三年制高职护理的思维模式,结合专业需要,制定确实可行的教学大纲,比如临床护理上常见的压疮,在病理学解释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导致受压组织失去正常功能,从而引起组织缺血、坏死所致。根据压疮的形成机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制订护理措施,如定期翻身、保持清洁,从而培养学生的临床意识及基本技能,学会关爱患者。
3.2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注重教学直观性。专业课教学不同于公共课教学,公共课有初中及以前的学习为基础,专业课内容繁杂,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利用挂图、模型、电教片、多媒体等方法来增强教学直观性。必须让同学们认识到病理学除侧重形态学的角度研究疾病外,还应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及形态改变与功能变化及临床表现。对疾病的诊治,还必须借助于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活检、尸检、动物实验、组织与细胞培养等对疾病进行观察、研究。使同学们认识到病理学在目前学习及将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重视病理学的学习,教师应注重结合临床实际病例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病理学的认识,以提高教学效果。
3.3 优化教学方法。可采用典型病例讨论法,通过对病例的分析、推理和判断,教师总结分析误区及知识要点。增加学生对上课内容的感性认识及理解程度。以病例讨论为载体,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可采用系统整合法,以各器官系统为主线,在学习病理知识的同时,联系其他学科,把同一疾病在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学科中出现的病理改变、病理与临床联系等知识要点进行整合,将知识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学生从临床角度加深对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3。
3.4 深化实验教学方法,提高理性认识。通过对病理大体标本、病理切片及动物实验的观察,联系理论教学与临床实际,针对护理专业开展联系相对紧密的实验,比如用“炎症”实验可以说明护理上的“压疮”、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小型“创伤”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病理上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陈大伟.针对五年制高职生特点,搞好专业课教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4年第4期.16.
【关键词】 教学方法 护理教育研究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护理已不再是从属于医疗的一个方面,而是有自己独立的专业学科体系,是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今,整体护理将逐步取代以往的功能制及责任制护理,使护理事业又有了新的发展,这对护理教育便提出了新的挑战,面临着改革的需要。病理学是护理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医学课,如何来跟上护理改革的步伐,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这是我们在病理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1 更新观念,确立新的教学思路
病理教学要适应护理教育的改革,必须要更新观念,确立新的教学思路。 随着新医学模式的转变,首先要树立新的健康观和疾病观,充分认识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重视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加深对人、环境、健康、疾病之间关系的理解,将新的病因观贯穿于病理教学的始终;其次要从培养学生的整体综合能力入手,根据新的护理模式的要求来制订病理教学大纲,安排教学内容,列出教学目标,要在传统的病理教学基础上,使之能更好地满足临床及护理改革的需要;第三,要处理好病理教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做到相互沟通,相互补充不足,以致能达到整个护理教育的连贯性,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达到融会贯通的理解。教学中要做到四个兼顾:(1)要兼顾临床的需要;(2)要兼顾相邻学科的需要;(3)要兼顾本学科达标情况的需要;(4)要兼顾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培养。
2 提高认识,确立病理学新的地位
病理学在护理教育中属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而在新的护理教育改革中,由于增大了人文学科、普通学科的比例,相对来说病理学在护理教育中的地位有所下降,如内容削减,课时也相应减少,但这并不是说病理学不重要了,而是要求教学内容更精练、更实用、更能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因临床工作护理的对象是人,是一个患者,这就离不开病,离不开对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的认识。如果说人文学科、普通学科的增加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那么,学生通过病理学的学习,就是为自己打好认识疾病,了解疾病的基础,是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3 结合实际,合理安排内容结构
病理学作为临床学科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认识疾病,了解疾病的基础,由于疾病各自的发生原因、发生机制、 病理变化不同,在临床可表现出复杂多变的病情,护士要根据这些不同的病情做出护理诊断,制订出护理计划,这就需要了解各种不同的疾病及其病理过程。因此病理教学必须结合临床学科及临床工作的实际,合理安排内容结构。 我省三年制中专护理专业教学大纲规定病理学总学时数,大纲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做了新的调整,教学中始终要贯穿突出护理、注重整体的特点,从满足临床学科的教学及实际工作的需要出发,在内容结构的安排上要做到以下几方面的调整。
3.1 病解内容要有重点 侧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病变及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减少常见疾病。学生通过学习,重点掌握疾病过程中机体所出现的基本病理过程,同时使他们能运用机体的整体观及事物运动、发展的观点,来解释疾病过程中局部与整体、形态与功能、损伤与抗损伤的辨证关系,贯穿以护理为中心、注重整体变化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能从疾病的表象认识到疾病的本质,为学习临床学科打下基础。
3.2 病理、生理学内容要加强 临床各种疾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均可表现有各种不同的病理生理变化,或是发热;或是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或是酸、碱平衡紊乱;或是某个脏器功能障碍;或有几种变化同时存在等,由于疾病过程是动态的发展的过程,每一个时期均在不断地变化着相互的关系。所以对于一个护士来讲,要做好整体护理对于病理、生理学内容的了解、掌握,就显得更加重要。因此在整个病理教学中,需加强病理、生理学内容的教学。转贴于
3.3 大纲削减了部分常见疾病 大纲只介绍各系统中有代表性的疾病,但这并不是说常见疾病不重要,其原因之一是课时减少了;原因之二是各种常见疾病的共性内容均已介绍,学生对疾病发生的原因、基本病变及病理生理变化已有所了解,能满足护理的需要。总之,病理教学在护理教育中的地位是肯定的,但在病理教学中怎样使病理学各个章节的知识重点能满足临床学科的教学及临床实际工作的需要,做到合理调整,真正使病理学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能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发挥它的实际价值,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
关键词:植物病理学;实验课;教学改革
植物病理学是农学专业必修的重要课程之一,课程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实习教学三大部分,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学科,病害的症状、病原菌的形态、病害的诊断调查、病原物的分离培养接种必须通过实验观察才能正确理解和掌握,因此,植物病理学实验课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部分的重要补充和延续。通过实验教学能使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增加实践技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深入钻研的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植物病理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提高农学专业植物病理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农学专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及教学模式陈旧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目前大多数院校所采用的教材还是2002年以前所编著的实验教材。现代科学技术瞬息万变,新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在教材选择上要求反映该学科的最新知识、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填鸭式”教学。由于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理论部分的基本概念比较多、基本理论较抽象,病原菌形态多样,长期形成的实验课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的实验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借助于板书、挂图和标本通过教师讲述学生完成作业来完成实验课。目前这类实验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随着病害的种类增多和新病害的产生,标本不全、症状不典型,另外标本压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症状造成损害。二是挂图往往色彩失真、种类不全,在课堂展示效果不佳。另外,以往的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即教师告知学生病害名称,学生通过症状及病原菌形态观察,认识病害,这种实验总的来说对学生的基本技能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帮助不大,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2.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出现应付现象。学生只是上课听老师讲解,完成作业,对作业以外的实验内容草草了事,甚至不做,有个别学生甚至缺席。
第二,虽然学生在前期通过一些实验已经学习了显微操作,但是在操作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镜头压破永久或临时玻片的现象时有发生。
第三,实验室植物病害病原永久玻片数量有限,制作较早,保存时间较长,有些模糊,难以观察,有时花费很长时间也找不到要观察的对象,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植物病理学实验课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1.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课程的教学学时精简压缩,实践教学课时也随之减少。植物病理学课程由原来的60学时(理论和实验)现精简为40学时,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关键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在高校得到了广泛应用。黑龙江八一农垦自搬迁后新建教学楼普遍为多媒体教室,在理论课教学中比较普及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但在实验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仍然鲜见。实际上,实验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更能发挥多媒体的特点与优势,在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方面更具潜力。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进行实验课教学,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的缺陷,识别病原菌特征和病害症状是植物病理学的基本实验,由于病原菌微小,需要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在传统实验教学过程中,有时很难做到指导讲解与学生的视听同步。有了多媒体技术系统,教师将标本放于显微成像系统下,将图像呈现在大屏幕上,需要观察的病原菌在植物组织中的位点,病原菌形态的细微特征等,可同步识别,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加强实验用标本建设
在以往的植物病理学实验课教学中所用的标本一般是在学生实习过程中采集制作的,其中一些标本症状不明显,例如有些植物的白粉病标本,在采集时发病部位还没有产生病原菌的有性阶段,也就是还没有小黑点产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就很难观察到白粉菌闭囊壳和附属丝和子囊等有性阶段的形态特征。还有大多数锈病标本的采集也有同样现象,有时在采集的时间较早时只能看到夏孢子,还未形成冬孢子,而锈菌在分类上主要是用冬孢子的形态不同来加以区别,影响实验效果。为此,教研组成人员采取多种措施增加标本数量和种类。有些教师利用假期及出差时间到田间采集标本;有些教师还把家里出现病征的水果、蔬菜带到实验室,再经实验教师制作成标本,来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本教研室还组织教师将难以观察的病原菌制作成永久装片。不易保存的标本拍成照片用多媒体播放,以便于学生观察识别。
3.增加设计性实验内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实验教学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科研思维能力。认识植物病害的症状和病原菌形态是实验课的基本要求,以前学生观察各种病原物,大多是现成的玻片标本,学生只是验证性的观察,缺乏动手操作的机会,为了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在实验时尽量以新鲜的植物病害标本或病菌培养物来代替永久玻片,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步骤,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实验在完成后分析实验过程中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实验过程,学生不但印象深刻,而且能感知到病原物与寄主的密切关系,随着操作能力的不断提高,学生们对植物病理学的学习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训练了学生在植物病理学实验技术方面扎实的基本功,为以后独立从事植物病害的科研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加强教师实验技能培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植物病理学研究的新术和新方法不断更新,新的实验教学模式综合运用了多学科的理论知识,综合性很强,所以,要求教师必须知识面宽、实际操作技术高、教学经验丰富。为了更好地适应时展的需要,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组织的植物病理学方面的学术会议,部分教师到国内其它农业院校参观学习培训,丰富植物病理学知识,增加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模式促使实验指导教师一方面更新实验教学理念和方法,一方面通过不断学习和加强锻炼,努力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了解和掌握了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研究的新进展、出现的新技术,从而提高了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
5.考试方法改革
以往的植物病理学考试为卷面成绩(80%)加平实成绩(20%),实验课一般不进行专门考试,实验课成绩以实验报告内容为考核标准,导致学生对实验课不够重视,出现有些学生应付、抄袭现象,不能达到实验课教学效果。通过对植物病理学考试进行了改革,植物病理学成绩构成为平时成绩占10%、实验成绩20%、笔试成绩70%。笔试以理论知识考评为主,实验以能力考评为主。尝试改革考试方式,以实践考试为主,凭借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评定学生实验成绩,这样评定实验课的成绩可以促使学生认真对待实验课,让学生知道实践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张笑语,胡俊,景岚,等.农业植物病理学高效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8,60:167~168.
[2]台莲梅,张亚玲,靳学慧.农业植物病理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1:118~120
[3]李金云,吴学宏,韩成贵,等.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课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改革与探索,2008,13i:94
[4]付长龙,张毅坤,姚全姝,等.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0,1:14~15
[5]刘春元,浏建华,孙淑君,等.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实验室科学,2006,6:109~111
[6]王海光,马占鸿.对植物病理学对植物病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思考及措施[j].农业教育研究,2008,3
中国
plant pathology experimental section teaching reform explore of agriculture major
zhang yaling, tai lianmei, jin xuehui
hei longji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daqing, 163619, china
abstract:the plant pathology is an utility discipline of agriculture science specialized, the experimental class teaching effect affects student's study interest and the study effect directly, in the traditional experiment teaching had weakness in the past through the analysis, with the aid of the modernized teaching method, in aspects and so on course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and inspection way has carried on the educational reform, explored the university the educational model, raised the outstanding multi-skill to apply the talented person.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导师制 病理学
规范化的住院医师培训是培养高水平医学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和必经之路。毕业后医学教育是承上启下的阶段,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必须抓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培养“厚基础、宽知识、强能力、高素质”的住院医师。我国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可追溯到1921年,并且已制定、颁布了一系列的培训大纲和执行办法,但全国各地区住院医师培训工作发展不平衡。为适应国际形势提高我国医师的专业水平,2010年上海率先探索与国际接轨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并在全市实行统一其标准[1]。
然而现阶段的住院医师管理模式也需要做不同的改良和尝试性的探索,以往病理医生培训基本还是处在一个“传、帮、带”的模式当中,缺乏系统的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操作。病理学是一门重要桥梁学科,其任务是让学生在认识疾病病理变化的同时学会如何从疾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变化找到诊断依据,得出正确诊断。在临床病理教学中建立导师制教学平台,缩小教学单位,重塑师承关系,逐步实现教育个体化的观点。
一、导师制的起源及发展
导师制是导师针对固定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的教学方法。最早起源于英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牛津、剑桥大学在实施学分制后,在本科生的培养中开始实施导师制[2]。导师制模式是学生在校期间,学校通过给学生指定导师,并由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业和品行的教学方法。导师协助安排学生的学习计划,指导他如何取得进步,教师与学生之间实行的是一对一、面对面的个别辅导,导师与每一个学生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实行阶段导师制对于一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提高、临床专业技能强化、科研思维养成都会起到关键的作用。
二、病理住院医师的学习目标
医学生从高等医学院校毕业后只获得了在工作中能够使用得上10%医学基础知识,其余90%要通过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才能取得。导师制要求住院医师通过在两到三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病理学技术、临床病理取材等基本技能,培养病理诊断和尸检诊断的思维方法。最终使住院医师胜任临床病理工作要求,成为合格的病理诊断人才。
三、明确病理住院医师导师的职责
如何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对病理学医学生而言,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不但能够掌握处理常见疾病以及一些疑难杂症的诊断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了解病理学国内外发展趋势和前言动态,把握学科发展的脉搏,尤其是对病理学的发展有自身的见解和认识,从而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导师必须根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结合培养对象在不同阶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指导督促住院医师的工作及学习,定期检查计划完成情况。导师制保障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序进行,促进了青年住院医师顺利成长。在教学理念上要把“以自我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无论在教学方法还是教学组织上,把学习的主动权与主导权交给学生。
四、病理导师制实施的方法
临床病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大体观察、显微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等手段对手术等标本对疾病进行及时、准确地做出病理学诊断。因此结合病理科的工作特点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际情况,在实施导师制是,应采用以下具体办法:
(1)导师每年带教1-2名住院医师。(2)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是学习病理学的基础,因此学生首先要认真复习解剖学和组织学知识。只有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才能有效学习病理学。(3)临床工作中,将所带教的住院医师和导师安排一起值班,并采用分阶段带教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病理的实践技能包括病理技术和取材,首先学生观摩导师取材、切片和染色。进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操作导师在一旁指导,最终到达独立操作的能力。临床病理诊断主要培养学生诊断思维能力,也可分成几个阶段进行。先在多头镜下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病变,经过一段学习,学生可初步做出诊断再由导师复诊。(4)尸体解剖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是对疾病的系统化学习。住院医师通过尸检可明确诊断,查明死因,又能认识疾病的病因,病理变化以及最终死因。(5)科室应组织定期集体授课,并按各个系统分阶段进行。从常见病到疑难病理,让学生由浅入深,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系统的学习。学生还应积极参加各种读片会。(6)有效的考核机制是有效检验学生是否达标的重要方式,导师也可根据考核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安排每月末住院医师集中考核,包括笔试和口试的方式进行。
五、病理导师素质的提高。
加强导师队伍的培训,提高导师综合素质。导师的技能必须是多种多样的,更关键的是导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状态、阶段等具体情形,有针对性地正确应用,从而达到与学生间出现“化学反应”。医院、科室也可以通过集中学习、经验交流、问题研讨等方式,对导师有计划地培训,提升他们的指导能力、沟通能力和激励技巧,不断提高导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总之,在病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实施“导师制”培养模式,可疑弥补传统医学教育的不足,对于深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促进病理专科医师的健康成长。但由于开展时间不长,在管理、考核及评价方面有待完善,将进一步规范组织管理、加强部门合作、完善考评制度,以促进导师制工作健康发展,提高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妙霞,朱明华.临床病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之责任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3,20(3):136,144.
关键词:农业植物病理学 范例教学法 网络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100-02
植物病理学是一门阐述植物病害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病原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病害控制的科学。其目的在于保护植物免受或减少病害,获得农业生产的优质、高产和稳产。该门课程是高等农业院校农科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在农业专业的学习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农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方案做了相应的调整,使得植物病理学教学中逐渐显露出不少问题,本文以江西农业大学农学专业为例,简要阐述相关问题与教学建议。
1 农学专业植物病理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1.1 课时较以前有较大压缩,老师和学生负担加重
农学专业的植物病理学理论课程分总论与各论两部分,涉及的内容较多。在高教改革形势下,该课程的课时压缩了很多,然而教学内容却保持不变。以江西农业大学农学专业为例,10级的植物病理学与昆虫学合并为植物保护学,理论部分课时缩减了约一半,实验部分课时也做了大量删减。这样教师要完成以前的教学内容难度就很大,像以往那样将所有知识点详细讲解几乎不可能,但是必要的知识点又不能忽略,如此一来教师的负担大大加重。相应地,学生在知识点的学习上相当于蜻蜓点水,难以吃透,要更好地掌握知识点也比较困难,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加重了。此外,一些实验要求充足的理论知识才能顺利进行,课程理论部分课时的缩减致使实验部分的教学受到了很大影响,实验的效率和质量都有所下降。因此,整个理论和实验部分的教学效果都不太理想。
1.2 学生对课程缺乏兴趣,老师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多而且较抽象,很多知识点都需要学生反复记忆。课堂上单纯地讲授知识点容易使学生的思维产生疲劳与厌倦,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植物病害的病原为例,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以及这些病原的一般性状、主要类群和各类病害的诊断基本都要靠强记才能掌握。而这些知识点涉及的内容极多,学生要凭记忆掌握这些知识点的难度很大。
另外,植物病理学相关课程的教学基本上是教师通过多媒体讲授,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比如,在讲授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和作用机制时,多媒体动画将其形象化和直观化,提升了教学效果。但是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大多是课本知识点的复制和简化,时间一长学生容易感到厌倦。而且,老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与交流,有时学生也很难跟上课件的进度,在根本上难以提起学习兴趣,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1.3 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资源利用率不足
无论是传统教学模式还是现在应用较为广泛的多媒体教学,都很难在课堂上进行知识扩展,导致学生从课堂和课本学习到的知识比较狭隘,学生也很难深入学习。高教改革形势下的植物病理学课程课时压缩后,这种局限性更加明显。但是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网络、图书馆等都有大量的学习资源可供利用,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利用这些资源以获得课堂上没有的知识,了解更多相关专业的信息。但实际上,经过调查,课前预习、课后巩固课堂内容的学生并不多,在网上和图书馆搜集相关资料的学生更少,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很普遍,各种学习资源的利用率相对来说都很低,这致使很多学生对植物病理学的学习效果不佳。
1.4 学生实践技能不足,教学实习安排不合理
植物病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验和实习在课程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实验课程以及实习教学中的实践技能显得不足,比如在一些实验操作当中,很多学生不能规范、熟练地使用实验仪器,顺利完成实验。以观察植物病害病原为例,在制作临时玻片时,很多学生不能正确地进行切片、挑片、压片等操作,导致实验不成功,达不到实验目的。部分学生简略的观察病害和病原标本,草率完成实验报告册比较常见。另外在实习过程中,对于一些常见的植物病害,很多学生都不能正确识别。
其次,教学实习安排不合理。农学专业植物病理学课程秋季实习一般安排在9月中旬。此时田间植物病害种类比较丰富,易于观察。但是由于9月中旬该门课程的学习才刚开始,学生的理论知识还十分匮乏;若是选择课程结束后再进行教学实习,那时南方地区田间作物病害种类又太少。这样就导致实习的效果不是很好,理论与实践没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 应对相关问题的教学建议
2.1 范例教学法应用于理论教学
范例教学法是通过对教材中关键性问题的实例进行研究,引导学生理解学科知识结构,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掌握同一类知识的方法。在教学上,它通过“个”的本质特征去探讨“类”的事例,对个别事例进行归类,使学生从“个”的学习迁移到“类”的学习。
以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农学102班为例,老师在该班级植物病理学教学理论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为主同时辅助应用范例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较为轻松,对知识点也都有较好的掌握,不少学生对该课程有一定的兴趣,并且在期末考核中的成绩要优于其他班级。总的来说,范例教学法应用于植物病理学理论教学具有以下优点:
(1)应对植物病理学课程改革给老师和学生带来的影响。
范例教学法在植物病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任务,课时压缩而内容不减带来的一些问题可以得到较好地应对。同样以植物病害的病原为例,教师可以在不同病原物引起的侵染性病害中各选取一种典型作为范例,全面地讲解病原性状、类群及病害诊断方法等基本问题。对余下的内容可以选择性的稍作提示,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可以从教师讲解的范例中联系到各类病原的相关知识并且进行学习、类比、总结。这样一来,老师不需要对所有知识点都详细讲解,只需在课堂上将教学内容有代表性地讲述,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自发性的学习。这样以来,学生课堂上的学习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且不会易于感到厌倦,学习效果相对来说会更好。
(2)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通过讲解典型范例切入教学,教学内容不会过于繁杂且教学过程不至于枯燥。而学生在对“个”的学习中获得比较本质的、规律性的知识后再进行“类”的学习会让他们轻松地对所学知识更加深入,学生学习任务减轻的同时会慢慢获得学习的兴趣。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课堂上对范例的学习,到对某一类知识的学习、类比、总结,需要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进行这一过程,这将促使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2.2 网络教学平台的辅助使用
网络教学越来越多地运用于高校教学,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相比传统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更能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加工、分析、创新、利用、交流的能力。随着网络的发展,各高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也迅速普及起来,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在植物病理学中使用网络教学平台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反映有关植物病理学的知识面拓宽了,并且对以后的职业选择有了更多的了解。可见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能克服植物病理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少问题:
(1)减轻教师教学负担,增加师生间的互动。
如前面所述,高教改革后,农学专业的植物病理学课程课时大大压缩了,老师很难再在有限的课时内详细讲述所有知识点,学生也很难将所有知识点学习到位。而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老师可以上传课堂上的课件供学生课后学习,学生通过浏览课件可以及时巩固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及时学习在课堂上没有明白或者遗漏的知识点。如此,很多不能在课堂上讲解透彻的问题,老师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这也使老师的教学负担得以减轻。
另外,网络教学平台的运用可以使互动性不够得到有效的改善。网络教学平台设有教学材料、答疑讨论、教学邮箱、课程作业、研究型教学等版块,老师可以在上面布置作业,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则通过及时完成作业巩固学习内容。同时,老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相互交流和讨论相关问题,解答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各种疑惑。因此,网络教学平台的运用能使班级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氛围将更好,积极性也更高。
(2)扩充教学内容,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在对植物病理学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利用各种资源影响到了学习的效果,这一问题也将随着教学过程中网络教学平台的辅助使用得到改观。老师在教学材料版块中上传的教学课件、相关知识点的网页链接以及参考文献等,使教学的相关内容有了很大的扩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网络教学的性质以及改革后植物病理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将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老师的答疑和对相关问题的探讨,以及通过课件和相关文献等资料对知识点进行更深入的了解,逐渐形成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将逐渐得到提高。有兴趣的学生甚至可以进入研究型教学版块中,对植物病理的相关主题进行探究,这一过程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3 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实践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在各类学校中都有比较广泛的运用。
同样以江西农业大学农学102班为例,在该班级植物病理学的实验教学与实习过程中并没有采取该种方式,但是通过与该班级其他课程的实验教学相对比,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采用能使实验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比如学生草率完成实验报告的现象很少,在进行实验和实习过程中的表现都较好。因此,在对植物病理学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建议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以取得更好教学效果:
(1)改善学生实践技能不足的现状。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布置相关实验任务后,每个小组相当于一个小团队。小组中各成员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时会有一种使命感,这将促使每个小组成员更加积极地进行试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使实验操作在不断进行的过程中规范化。另外,每个小组成员可以起到榜样或者监督的作用,营造出良好的实验氛围和学习氛围,在这种环境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提升个人实践技能。同样在教学实习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也可以获得这样的效果。
(2)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由于小组成员间学习上的互补,小组合作可以使实验中操作不当和实验处理不正确等情况得到有效的解决。小组成员在不断的思考、总结、交流过程中完善每项试验。部分学生为完成实验报告册草率进行试验的现象会得到有效抑制,试验质量会有较大提高。在课外实习教学中,教学质量也会因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学习有所提升。
2.4 多种教学手段综合使用,合理安排实习
显然,每种教学手段都有自身的局限性,单一地使用某种教学方法难以达到教学目标。因此,在植物病理学教学过程中,需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适宜的教学手段,综合使用不同方法才能取得更好地教学效果。而学院在安排教学实习时,应当综合考虑季节、理论课程进展等多方面的因素,安排最佳的实习教学时间,或者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调整,使实习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袁军海,张红杰,张爱香,等.农业植物病理学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J].农业与技术,2011,31(20):109-111.
[2] 易龙,蔡乐.普通植物病理学实践性教学的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1(3):126-129.
[3] 张亚玲,台莲梅,靳学慧.农学专业植物病理学实验课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3):96-97.
[4] 王海光,马占鸿.对植物病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思考及措施[J].农业教育研究,2008,56(3):20-22.
[5] 吴近昕.范例教学法之多维浅析[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89-92.
[6] 刘海燕.高等教育中范例教学法的问题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9(11):136-138.
[7] 韩立福.小组合作学习概念重构及其有效策略[J].教育与管理,2009(4):3-6.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病理学教学;教学理念;中医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210-02
病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掌握好病理学知识是顺利学习临床课程、乃至成为一名合格临床医生的重要一环。因此,病理学在现代医学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不断提升病理学教学水平成为众多医学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目标,改革优化现有教学模式是提升高校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转变旧式的教学理念是高校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
我们通过十几年的病理学教学实践,发现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适合在病理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其核心内容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利于启发学生主动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分析问题,有利于学生实现从书本知识的学习到认识临例的过渡。但是,我们在进行PBL教学模式的尝试过程中,同样也发现:面对我国的教育现状,特别是中医院校病理学课程的教育现状,我们所面对学生的整体水平和实际情况以及传统教育的惯性影响,PBL教学模式并不能生搬硬套,而要更注重教学理念的更新,即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从而达到自主创新的目标。为此我们经过多年的努力,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强化教学内容
中医院校普遍存在病理学课时不足的问题,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病理学教学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一般来讲,病理教学课时主要由理论课和实验课组成,两门课相辅相成,共同完成教学目标。随着对教学理念认识的深化,我们认为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提出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反复强化病理学核心内容,以解决病理学大信息量与有限课时的矛盾。通过反复强化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在中医院校进行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发现,通过西医基础课程整合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学习兴趣[1]。但是,要想真正地实现课程整合,整合课程内容模块化,还有赖于学校教学机制以及教学理念的转变。
二、教学与案例相结合,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病理学属于现代医学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与临床各科室在实际工作中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临床诊断疾病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因此,要想真正学好病理,不仅需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还需要具有将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的能力[2]。我们将讨论案例引入教学,不仅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解决了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脱节的问题。将教学与案例相结合的具体实施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教材编写。我们教研室联合附属医院,以临床尸检资源为依托,尸检123例,整理352例尸检资料,编写出《病理学辅助教材》。该教材的具体特点有:①案例内容按照患者就诊顺序进行编排,学生面对案例就如同面对就医的患者。②每个案例的编写顺序是:先介绍患者的基本情况,然后是治疗过程,最后是列出相关思考问题,教材中的思考问题是参照病理学教学大纲所涉及的重要知识点[3]。另外,由我校范英昌教授组织全国17所中医院校的病理学同仁,结合教学内容,紧扣教学大纲,历经十余年的摸索,并与临床医院合作,编写出《病理学PBL教材》。该教材体现了编写团队对PBL教学理念和内涵的深刻理解,所设计的问题都是临床上会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些教材的编撰不断地推动病理学教学改革,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转变奠定基础。
2.具体应用。在病理教学过程中,按照“案例引入―授课过程―案例解惑”的教学思路,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病理学在将来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从而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践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消化系统疾病肝硬化这一章节时,可以给学生一个由病毒性肝炎发展到肝硬化的临床病例。学生通过认识疾病的症状、体征、相关检测指标、诊断等临床知识,以达到对肝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基本病变以及由此产生的临床表现、结局、并发症的学习。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学习,一方面加强了对相关章节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利用各种方式或查阅文献自主学习,回答、解决问题,不断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随着学生的锻炼、适应,可以进一步由学生自己提出思考问题,自行查阅相关资料,努力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与人沟通能力和加强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在病理教学中通过教学与案例相结合,使学生提前接触临床,深刻体会医学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解决枯燥难懂的病理学理论知识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问题,更加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
三、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目前,教学与科研是高校的两大主题,他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影响、相互促进的。现代病理学正是运用了当今生命科学的最新研究方法、新技术,才使病理学的观察从器官、组织、细胞水平深入到亚细胞、蛋白、基因水平。科学研究中,比如对新病种的发现、预防或是新药物的研制、毒副作用的研究等都离不开病理学的鉴定和解释。因此,病理教学中应鼓励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来完成。教师通过直接参与科研项目,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才能鼓励、指导学生参与科研。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关学科的新进展和相关的科研思路,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病理学的热情。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各项科研设计项目和实验操作,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科研素养,为将来在临床医疗、科学研究的工作岗位上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结语
中医院校开设病理学课程,是为了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促进中西医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为丰富中医学奠定了必要的病理学知识和理论。要提高中医院校病理教学质量,重要前提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三个结合”,即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教学与案例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贯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深化中医院校病理教学改革,最终实现我国高校由“知识中心型”教育向“能力中心型”教育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张云莎,姜希娟,苏金玲,等.以学生为中心的西医基础课程整合在中医院校的初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2,111(1):113-114.
[2]杜欢,范英昌,姜希娟.强化临床思维的中医院校病理教学探索[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2(3):174-175.
[3]苏金玲,姜希娟,马东明,等.案例式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91-92.
基金项目:天津市教委重点项目:中医院校现代医学基础课程整合的探索与实践[C04-1001]。
关键词: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兽医病理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175-03
兽医病理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沟通动物医学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的桥梁学科。它是以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组织胚胎学和微生物学为基础,通过大体病理标本观察、组织切片观察、病理剖检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等方法研究动物疾病发生的原因、机理和转归过程,以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的机制,为临床学科提供理论依据[1,2]。
兽医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在兽医病理学的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病理学(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组织与细胞的损伤与修复、炎症、肿瘤);系统病理学(呼吸系统病理、消化系统病理、心血管系统病理、泌尿生殖系统病理)和动物疾病病理学的理论知识,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观察、病理剖检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等方法来认识和掌握疾病的病理变化,诊断疾病,为临床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3,4,5]。
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对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的观察,学生只是简单地观看,而兽医病理课程概念较多,各种病理变化用肉眼和镜下描述繁杂且相似,此时学生毫无兽医临床知识,在死记硬背中失去了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以至不能准确地诊断疾病,兽医病理学教学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6,7]。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于2012年通过《新疆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建设项目》对现有动物医学标本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先后完成了对10种新疆主要畜禽标本数据库的建设,标本文字数据记录达到2430条、图片5000张、视频资料10个(总时长300分钟),总资源量达到50GB,建设“新疆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网站”1个,其中包括动物病理大体标本图片600余张,教学资源丰富。
一、“新疆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功能、内容和特点
1.新疆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网站建设。依托校园网现有的IT基础设施构建新疆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服务器操作系统采用Linux,WWW服务器采用Apache,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MySQL,应用开发语言采用PHP,该LAMP组合均为开源软件,无知识产权限制问题。应用系统采用B/S体系结构,该架构便于使用者借助智能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个人电脑等通过互联网访问中心资源数据库。
2.新疆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网站的管理与注册。新疆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可通过专业技术人员对该平台资源数据库定期进行更新和维护。使用登陆前需在网站上进行用户注册,输入用户名、登陆密码、真实姓名、电话号码、单位名称、Email地址等个人相关信息,用户注册后由网站管理人员验证其相关信息后确定是否授权使用,用户授权后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该平台以实现信息共享。
3.新疆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网站的信息内容。新疆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网站首页包括平台概况、新闻动态、动物解剖标本库、动物病理标本库、寄生虫标本库、动物疾病图库、科普园地、视频点播8个信息专栏。其中“平台概况”专栏详细介绍了《新疆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建设项目》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平台所具有的功能,使广大专业用户能够详细了解平台的内容和应用范围,为广大专业用户使用平台提供资料。“新闻动态”专栏介绍畜牧业相关科研动态、学术信息、平台建设进展等畜牧业发展现状相关新闻。“动物解剖标本库”、“动物病理标本库”、“寄生虫标本库”、“动物疾病图库”四个标本资源库,通过登陆标本库可以浏览和搜索动物大体标本、病理大体标本、寄生虫标本和常见动物疾病病理图片,可以使学生在课余时间查看和浏览学习。“科普园地”专栏主要介绍新疆畜牧业发展中的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计划项目以及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简介和科研成果展示。“视频点播”专栏承载教学视频课件、技术推广视频、科技发展视频。
4.新疆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病理标本库的应用。授权用户可以根据所需检测内容选择二极检索标题,如:系统器官病理、肿瘤、病毒性疾病病理、细菌性疾病病理、支原体疾病病理、寄生虫性疾病病理、营养代谢性疾病病理、中毒性疾病病理、免疫缺陷性疾病病理。再选择点击所需查询的三级标题,如:神经系统病理、心血管系统病理、呼吸系统病理、消化系统病理、淋巴与造血系统病理、泌尿系统病理、生殖系统病理、运动器官系统病理、皮肤及其衍生物病理,点击所要选择的系统病理名称就可以出现该系统病例所包含的大体病理标本图片,每张标本图片均由详细的注解说明,使学生能够结合标本了解该标本的病理变化特征。例如,在检索猪化脓性脑炎标本时,可以首先点击二极检索标题中的“系统器官病理”,然后再点击三级检索标题“神经系统病理”,此时会展现出“神经系统病理”中所包含的所有标本图片,然后可点击所要查找的图片(标本号4545),根据标本图片注解,详细观察标本特征。
二、动物病理标本资源数据库建设及在病理教学中的作用
1.实现网络化教学,丰富病理学教学模式。兽医病理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对大体标本和病理组织切片的识别来理解疾病病理变化的机制,使学生通过眼观标本来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8]。实验教学是检验学生掌握和理解病理学基础知识最基本的途径,如何通过实验考核来全面反映学生掌握知识及各种技能的程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实验考核的作用,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显得非常重要。在《新疆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建设项目》中将现有的600件动物病理大体标本,按系统病理学和临床病理学方法进行分类,每个标本用数码相机进行三面角度拍照存入计算机,上传到“新疆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网络系统,并进行编号、标注标本名称、文字说明。学生可以通过该系统学习并掌握各种疾病的病理变化,提高病理教学的效果。
2.增加实验教学资源,实现标本图像立体化。随着网络教育技术的发展,将兽医病理标本与数码图像、网络平台相结合,在兽医病理学的教学中可以将“新疆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网络系统中相应的视频、图像在课前播放或让同学课前预习,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病理课程的学习和理解。在实验教学后,学生可以通过系统之中的病理图片反复学习完成绘图作业和习题。同时结合大体标本各种病理变化的观察帮助学生从立体的动态的角度去观察和认识事物。“新疆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网络系统的建设,可以有利于对所需病理标本和组织切片的快速查找,实现了资源共享、开放学习,既高效便捷又生动直观,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展望
在传统的兽医病理教学过程中,对动物病理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的病变观察与识别,是兽医病理学实验教学的主要方法。随着大体病理标本和组织切片的数量及种类的增加,特别是新增动物传染性疾病大体病理标本和病理组织切片的补充,教学资源也得到了不断的丰富。为了提供多种病理学学习途径,建立“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将庞大的病理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以网络模式保存下来,不仅使病理变化图文并茂,直观易懂,而且可利用课余时间自学,能够使学生更便捷的获取学习资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方便学生掌握各种疾病的病理变化,加深了学生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提升了病理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同时也为专业技术人员获取和学习专业知识提供了较为便捷的学习途径。
参考文献:
[1]周诊辉,向双云,张晓远.《动物病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山东畜牧兽医,2013,(34):75-76.
[2]郑世民,刘超男,高雪丽,杨丽萍.动物医学专业兽医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5):33-35.
[3]杨玉荣,姜义宝,焦喜兰.动物病理学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2(31):189.
[4]王海花,张桂云,吴凤笋.兽医病理学教学标本建设对教学效果的影响[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2(2):49-50.
[5]高利波,高洪.动物病理学实验教学考核模式改革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4(4):82-85.
[6]冯平,孙旺斌,屈雷.动物病理学教学改革与探索[J].榆林学院学报,2011,21(2):101-102.
[7]王建林,尹燕博.动物病理标本在兽医病理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高等高职研究,20,47(11):29.
[8]陈宏智,易本驰.动物病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应用研究[J].职教研究,2009,(11):36-38.
[关键词]植物病害诊断 网络教学平台 考核方式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3-0120-03
植物病理学是我校农学、园艺、植保以及草业方向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其中普通植物病理学是这些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农业植物病理学则是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进一步学习的专业必修课。普通植物病理学系统讲授植物病害概念、病原学和病理学及病害防治原理,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实验技能,并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农业植物病理学系统讲授主要农作物病害的为害状(病症、病状)、病原物的形态特征和病害的发生规律、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等内容,要求学生学会辨别主要病害,能够掌握重要病害的发生规律、为害特点并能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因此,无论是普通植物病理学还是农业植物病理学,都涵盖了症状、病原、病害发生规律、病害防治等丰富的内容,学生学习起来难度比较大,这就要求学生有学习的激情,全力投入,不断地总结以及在实践中检验和应用所学知识。植物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课的内容无论怎样丰富,都属于理性认知的范畴,因此加强实验、实践是学好植物病理学的必由之路。
随着国家的重视,实践教学不断加强,强调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相关文件也不断出台。我校在教学改革中,加强了实验课程建设,并于2006年将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分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同样,2010年将所有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植物病理学统一称为普通植物病理学,将实验从讲课中分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即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并且将学时从16学时增加到32学时。
在对植物病理学实验课程进行教改探索中,我们组建了教学小组,加强了多媒体教学,结合科研内容、科研成果和案例进行教学。比如,在介绍果树病害时,我们以核果及仁果褐腐病、苹果轮纹病、马铃薯晚疫病等病害为例,结合最新的科研成果,利用科研中获得的清晰、丰富的症状照片、病原图片详细介绍病害的发生危害等内容。在植物病理学实验中进行的教学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整课程内容,增强实践能力
在以往的实验课程中,主要按照病原的类别安排实验,而且,绝大多数实验都属于验证性实验,比较缺少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所讲授的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2010年以前称为园艺植物病害防治,包括讲课和实验)进行更新,从2004年开始,压缩原有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实验植物病原分离、致病性测定、植物病原的快速检测及自采植物病害的识别与诊断等实验。在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中,我们增加了观察稻瘟病菌在洋葱表皮上萌发过程、条锈病菌对不同抗性小麦的田间抗性观察以及学生到田间观察和诊断病害等实验。通过几年的实践发现,这些实验内容和形式的调整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人数多,一般为100人左右,多时超过150人,少则80多人,因为人数太多,学生的问题也很多,比如在做病原分离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分离对象制订了分离方案,并且从平板上观察到了微生物,那么这些微生物是什么?究竟是不是病原物呢?涉及更深层次的疑问,在指导教师有限的实验条件下无法开展深入的工作。
二、增加综合性实验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植物病害诊断是综合运用包括病害症状、病原、病害发生规律等植物病理学知识的一个过程。无论在理论课程中,还是在实验课堂上,教师都会给学生们看很多病害症状的照片,这些照片都是教师精挑细选出来的图片,病害症状典型,特点突出,学生们一看就很清楚,总感觉自己学会了判断某个病害,但真正到了田间,病害的发生情况可谓千变万化,缺少经验的人根本无法正确诊断病害。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能会提到白粉病通常在叶片正面可以观察到白色粉状物,而通常在叶片背面观察到霜霉病的霉层。在上课的过程中,就听到不少学生说发生在叶片正面的是白粉病,发生在背面的就是霜霉病,很显然这是不准确的。也难怪听到有的教师反映:“怎么我们植保的学生连白粉病和霜霉病都分不清?”这就要求学生们要深入田间,不断地积累病害相关知识。
鉴于此,从2008年开始,我们在实验教学中,总结前期改革的经验,将自采病害标本进行诊断的实验改为田间植物病害的观察与诊断。要求2-3名学生为一组,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一个月左右)到田间观察植物病害的发生情况,最后选择3-5种作物,诊断5-8种病害。学生需要观察病害的田间症状、发生规律,利用室内镜检病原,查阅相关文献,最后提交病害的症状照片、病原形态图片。此外,每个人还要撰写实验报告,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症状、发病规律及病原形态等来确定病害。学生在学习之余三五成群到科学园的温室大棚或田地观察田间病害发生情况,利用照相机拍摄田间病害症状照片,采集一些标本用于实验室镜检。
在批阅学生的实验报告时,我们发现有的学生拍摄的照片质量相当好,症状非常清晰,有的学生甚至拍到了清晰的病原形态照片。按照实验要求认真完成实验内容的学生收获都很丰富。第一,以小组的形式完成病害的诊断,培养了学生们合作学习的精神。第二,学生们深深体会到准确诊断一个病害的不容易,病害的田间症状复杂多变,环境及耕作条件千变万化,除了要具备扎实的植物病理学功底外还必须具备丰富的经验。第三,除了小组的观察、学习,向有经验的教师或其他专业人士咨询也是一个有效的方式。正如有的学生在实验报告的小结中写道:“虽然我们的病害诊断可能存在错误,但是从这次实验中,实际去田里观察病害,跟课堂所学知识还是有一定差距。课堂上我们学习的是老师已经很熟悉而且研究得比较透彻的病害,真正下到大田里顿时就傻眼了,那么多的作物得一种种仔细辨认,并且有的虽然症状相似却可能并不是我们初步判断的病害,此时就要通过实验室镜检、查阅资料并且咨询老师等途径来判断。所以在这次实验中,我们不仅收获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收获了认识和感悟。希望这样的实验课方式能够被广泛采纳,利于实践与教学相长。”
在这个过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些学生没有按照教师的要求认真做,平时不注意积累,临时找些病样或用存了很久的病样用于诊断,还有的学生诊断工作做得很好,但是为了凑图片而下载网络上的图片作为自己的材料。这样的实验报告无论完成得多好都被记为零分。有的学生看到自己实验成绩不高发来邮件询问,而我们把评定要求与扣分情况告诉他们后,他们都会从心底里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三、充分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
学校在2008年就建立了良好的网络教学平台,设置了教学材料、课程通知、答疑讨论、课程作业等栏目,网络平台中的设置让教师批阅完之后就会自动统计分数、计算平均成绩等。植物病理学的知识覆盖面很广,而我们的实验课程学时有限,有很多内容都不可能在课堂上接触到。从2011年起我们开始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中的课程作业、在线测试、常见问题等项目。在提交答案方面允许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多次提交答案,此举有利于学生加强过程学习,真正掌握基本知识。学生对这项内容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对于掌握理论知识有一定的帮助。
四、改革考核方式
以前的教学中我们主要依据实验报告对学生进行考核,这种方式存在较大的片面性。我们实验课程的目的就是要学生通过亲自参与,进一步理解植物病理学的知识,但由于学生人数很多,我们不可能每次课都点名,所以即使有些学生不来上课同样也可以抄袭别的同学的作业交实验报告,教师对这种类型的实验报告有时也很难分辨。因而,从2011年开始,我们就将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完成的课后作业成绩、参与课程讨论、在线测试等情况纳入课程考核当中,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发挥教学助理的作用
在本科生的实验课中,往往都有研究生作为助教参加教学的准备、答疑及批改实验报告的工作。从去年开始学校为课程的助教发放津贴也促进了研究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我们植物病理学课程的学生人数往往比较多,研究生作为助教参与教学工作既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又能让研究生同学得到很好的锻炼,确实是一项优点很多的方式,值得推广。
然而研究生作为助教参与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受现有知识限制,研究生同学对一些内容的理解不准确,导致有时实验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在答疑的过程中未能主动回答学生的问题;批改作业时,可能会因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而影响学生的分数。对此,任课教师的监督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实践中要求研究生做出评分的标准并对每一份批阅的作业都进行总结,尽快下发实验报告,通过学生的反馈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
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思考
几年的实验教学改革实践告诉我们:让学生进行田间植物病害诊断、病原分离等这类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中深入学习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收获都很大。当然,执行中还会遇到多种挑战,首先,植物病害发生的季节性太强,田间病害诊断实验的完成受田间发病情况的制约,比如今年就由于北京前半年的气温较低、田间病害较少而推迟了完成实验的时间。而且学校周边可以观察病害的田地非常有限,也限制了可以观察到的病害种类数量。其次,有的学生思想上不重视,敷衍了事。再次,有的学生按照实验要求做得很好,收获颇丰,然而不会写实验报告;还有的学生认真按照要求做,所有的工作都是自己完成,但不善于沟通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的效果;还有极个别学生的实验报告完全相同,更有甚者将教师上课用的图片或网上搜索到的图片放在自己的实验报告中。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实践的效果。
在未来的实验实践教学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第一,调整实验课程的时间安排。夏秋季节的植物病害发生比较普遍,病害种类也比较丰富,在时间安排上,尽量将田间病害诊断这一类实践性极强的实验时间安排在夏季或秋季进行。第二,对于田间病害诊断一类的实验,还需要增加一些优秀的实验报告实例或将往届做得很好的实验报告及所拍摄的图片上传至教学网供学生参考。第三,提供更多可用于学生镜检的机会,及时了解并帮助学生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允许部分学生进行深入的分离鉴定实验。第四,充分发挥教辅老师和助教的作用。教辅老师一般都是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可以很好地提升教学效果;助教参与实践教学工作既可以缓解学生多、教师少的矛盾,又可以使自身得到很好的锻炼。第五,从理论课期末考试试卷看,有的学生不注意审题,在后续的课程教学中应当及时点评学生的实验报告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 参 考 文 献 ]
[1] 许志刚主编.普通植物病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李怀方,刘凤权,黄丽丽主编.园艺植物病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3] 侯明生,黄俊斌主编.农业植物病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4] 高智谋,陈方新,等.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05(3):27-28.
【关键词】教育,医学;实验室;教学方法;学生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在医学教育、临床诊疗、科学研究中均扮演重要角色[1]。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途径,是对理论知识的印证、巩固和有益补充,是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对器官标本(又称大体标本)和组织标本(又称组织切片)进行全面细致观察[2],了解人体各系统主要病变的特点和诊断要点,为学习临床医学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病理学具体分为基础病理学和诊断病理学。传统教学偏重于基础病理学理论,病理学实验及诊断病理学教学较为薄弱。近年来,本院加强病理学实验教学,建设病理开放性实验室,增设开放性实验教学课程,锻炼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现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制订病理学开放性实验教学工作计划
开放性实验是高等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重点项目,在本科生中设立创新学分。开放性实验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实验,充分利用现有实验仪器设备,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科研创新精神[3]。作者总结多年病理教学、实践经验,查阅多方资料,认真拟定《病理学实验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讲义、授课计划等材料,由项目组多位资深教师联合审定,经院方批准,面向临床医学、护理学、麻醉学、影像学、预防医学、药学等多个本科专业开设病理学开放性实验课程。本课程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具体根据本院学生专业水平特点,制定“一体化、三层次”课程体系[4-5],因材施教。
1.1“一体化”病理学是医学院校多数专业都需要学习的课程,传统病理学实验课仅为使用显微镜观察病理切片,由教师指导,带领学生读片。但临床病理工作不仅“读片”单一操作,还包括观察手术标本、组织取材、石蜡制片、HE染色或特殊染色、生物医学摄影等多种步骤,学生需系统学习、实践。课程整体安排为:给予学生原始临床病例资料,带领学生从收集病史开始,研究病例,确定方案,实验操作,完成实验,并联系临床症状,分析结果,最终作出临床诊断,讨论总结,书写实验报告。即为“病例导入式自主设计性实验[6]”。
1.2“三层次”医学院校不同专业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各有差异,在病理实验教学中,侧重的教学内容也应各不相同。为突出各专业特色,开展特色教学[7],实验教学内容设“三层次”:(1)基本技能培养层次,包括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所有专业学生均需掌握内容,重点强化学生动手能力。(2)综合能力培养层次,体现为由学生主导的完整实验项目,从实验设计到实验操作,直至实验报告;此项要求较高,也属学生必需的实验内容,但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水平差异安排不同等级实验项目,激发学生自主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3)创新能力培养层次,在掌握基本实验技能之外,根据书本知识点的先导、后延或学生专业特色、个人兴趣等,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创新项目,提供独立思考、不断探索的空间,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此项要求最高,由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
2开展病理学开放性实验教学实践工作
本院病理学教研室自成立以来一直同时从事临床病理检查工作,积累了大量完整的临床病例资料,从中挑选出完整、典型的临床病例进行开放性病理实验教学。具体步骤如下。
2.1“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验课教师介绍病历摘要等基本资料。为促进学生建立完整的逻辑思维体系,切实加强实践教学,课中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只提供原始病例资料、手术标本,另有基本实验材料、仪器,指示基本实验方向,指导仪器操作方法,要求学生自拟实验方案、独立操作、完成实验、得出结论。
2.2学生建立学习小组学生建立学习小组,设小组长,具体管理小组成员的实验操作和项目进展情况。组织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或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从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表现、相关检查、诊断、治疗措施及与病理学内容相关知识等多方面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设计实验步骤,完成取材、脱水、透明、包埋、切片、贴片、烤片、染色、封片、镜检、诊断、摄影、报告等一套完整临床病理诊断操作。实验过程中,提倡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既提高实验效率,又增强学生之间团队合作精神[8]。
2.3“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教育学生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以病例为中心,发挥病理学“桥梁学科”的作用,培养学生建立系统的医学逻辑思维能力。以“子宫肌瘤”为例,提供患者主诉“腹部肿块,月经紊乱,贫血”等资料,引导学生结合理论知识点,综合分析患者主诉、查体、影像学等辅助检查资料,整理出“因子宫壁肿块推挤周围组织,产生压痛,子宫内膜脱落致大出血,严重者可有贫血”的思路,学习辨认病灶组织,准确地定位于子宫肌壁增厚区、结节状肿块区,进行病理实验检查,作出正确的诊断结果;还可对同一脏器症状相似的不同疾病作引申,如“子宫内膜癌”。引导性提问:二者临床症状有何异同?病变性质有何差异?需要做哪些辅助检查以鉴别诊断?“子宫内膜癌”与“子宫肌瘤”在病理检验方式上有哪些异同?在开课初期,由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促进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2.4应用Motic数码互动教学系统进行病理读片时,虽然仍为人手一镜独立看片,但教师显微镜下图像和每位学生镜下图像,可经图像处理系统实时传输到教师端电脑显示器,并通过多媒体投影仪投影到课堂大屏幕,或反向传输至学生端电脑屏幕,教师可随时讲解任何一位学生镜下图片,每位学生均可轻松、准确观察到课堂上任意一例典型病理实验图像,实现资源共享。通过选择语音问答系统中不同的通话模式,可轻松地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交流,小组内学生可相互讨论而不会干扰到其他组,教师可随时加入任何一组的讨论,组间也可自由讨论,互相质疑,互相帮助,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实验教学“人人参与、人人获益”的目的。
2.5开放性实验考核方式实验操作结束后,要求学生对实验、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撰写诊断报告、实验总结。教师仅给予评论、指点,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总结能力、表达能力、拓展能力。对于实验结果的成绩评定,为达公平、公正原则,按“实验设计20%、操作技能40%、实验报告30%”的比例执行,其余10%定为附加分,用于评估学生实验态度、创新思维等方面。在指导学生进行诊断、总结、提交报告时,强调“坚持不懈”、“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对于某些片面追求完美实验成果而剽窃他人报告的行为给予严厉批评;对于认真承认失败并进行深入仔细反思、分析的报告,则给予鼓励、表扬。
3病理学开放性实验教学实践工作实施体会
新型的实验内容一反传统病理学实验简单枯燥的显微镜读片,实验内容丰富、实践性强,独立性与协作性兼备,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促进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也锻炼学生实践技能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协作精神,促进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监督、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开放性实验教学在本院实验教学体系中是一门新兴项目,正蓬勃开展。作者对于开放性实验教学体系的完整构想是“一体化、三层次、多模块”[4-5],尚未完全实现。在以后的工作中,预计实验教学将进一步按学生的专业分班,根据学生专业特色增设“多模块”的实验教学项目,如检验专业可开设细胞学相关实验,临床专业可开设需行免疫组织化学或特殊染色实验检查的疑难病例项目,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项目选择、更实用的操作锻炼机会、更广阔的科研空间。本院将继续实践创新,致力于打造高品质病理学学习环境,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黄玉芳,刘春英.病理学[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2]刘慧萍,颜利晶,张国民,等.基于显微互动系统的数字化病理实验教学初探[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2015,5(3):7-10.
[3]张妍,栗彦芳,朱艳琴,等.中医院校病理生理学开放性实验教学初探工[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8):103-104.
[4]顾倩,卢林明.病理学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初探[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8):2859-2860.
[5]刘芳.开放性实验室建设刍议[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29(12):50.
[6]黄辉,郑峻松,蒋丽莉,等.病例导入式自主设计性实验在临床基础检验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7):1004-1005.
[7]李建红.病理实验教学的改革及优化探讨[J].当代医学,2014,20(10):162-163.
【摘要】本文探讨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模式下设置人体结构功能学课程,病理生理学在基础医学课程整合中的作用。与常规班级相比,观察评价指标包括教师对课程整合教学的评价,学生阶段及期末考试结果和问卷调查结果。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将病理生理学融合于基础医学课程中,能够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提高其对病理生理学的兴趣,但对测试能力方面没有明显影响。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基础医学;课程整合
1研究对象,方法及评价指标
临床医学专业是一个为期五年的教学模式,课改班级班内有30名学生,180名普通班。从平均入学率来看,两个班级之间没有显着差异。病理生理学课程整合上,我们将该课程整合分别在第1,2,3,4,5学习开课,总课时为101学时,理论课为68小时,实验课为33小时,多学科整合为27小时,自学为18小时。在第四学期结束时,七个科目的成绩将根据执业医师的考试章程的要求完成。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总分为200。分析结果,教师评价,我们选择学生进行信息获取,综合能力,言语导向,综合能力等指标的分析。在学生问卷调查中,学生主要包括学生对病理生理学的兴趣,知识知识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器官系统模式中病理生理学教学实践
将病理生理学整合到综合课程中,病理生理学是基础医学教育的主要课程。它是连接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桥梁。药理学等知识,病理生理学可以根据器官系统进行分割,分为一般理论和各种器官系统两部分,最后整合到各种介绍和系统模块中。将基础医学与生物医学融合。根据人体结构,功能,病理等逻辑,设计以问题为中心的综合模块,包括人体的基本单元,基本构成,对物质和能量代谢,疾病病理学,病理变化和病原生物学的七个介绍为后来的学习系统模块提供了基础。我们以人体功能系统为线索,实现系统模块,包括血液循环,免疫,呼吸,消化等,每个系统都可以遵循生理结构,病理学,临床关系,教学大纲和内容模块的组织,并可以整合到相关临床学科的理论中。
3课程整合结果
我们通过分裂病理生理学过程的内容,根据器官系统原理分离病理生理学。它可以分为一般和器官系统内容,然后集成到系统模块和讨论中。将这些理论知识分散到五个学期完成学习,通过基础医学七科联考,我们比较常规班和课改班的成绩无明显差异。然而,课改班的学生在综合能力提升以及课堂发言率方面明显高于常规班,从学生的调查问卷结果来看,目前,学生对病理生理学知识掌握度不足,需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病理生理学在基础医学课程整合中的作用
(1)有利于传统学科教学在病理生理学和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医学院的学生在前两年学习生理技术课程时缺乏临床课程和实践知识,因此缺乏学科学习的热情。由于各学科相关性很难体现,一些学生没有将知识进行联系,不仅能够提高教学难度,同时也无法避免教师在实际授课中出现反复教学的问题,影响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器官系统教学,学生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学习某种器官系统知识,如从解剖组织生理学到病理生理学的过渡。逐步学习从宏观到微观,从正常生理学到异常病理学。通过早期临床研究,我们将深入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并提高学生对基础医学知识的兴趣。(2)能够推动教学体系的建立。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以学科为中心进行教学,基础医学院注重学术研究。教师也是以学科作为中心成立队伍,而传统模式下教师会受到单一性的知识体系影响,注重缺乏学科教学,很难适应跨学科和跨系统的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经常更换教师也会导致无法链接内容并影响教学质量。因此,以管风机制为中心培养教师是改革中最根本的问题。让每位专业教师有效地解决教学管理问题,改变教学观念,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由于病理生理学知识碎片化,如果不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一味追求知识的独立性,系统性,病理生理学知识独立于其他学科,这违背了基础医学课程整合初衷。因此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学生学习动机,能够将病理生理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融合,通过集体备课,预讲或者试讲的方法将病理学上学知识融入到其他课程教学中通过问题式学习,小组讨论,自主学习,见习等方式开展教学,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融会贯通。总而言之,基于这种新课程模式下,病理生理学课程在教学上如何安排,采用哪些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仍然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