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财税行业分析

财税行业分析

时间:2023-06-16 16:05: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税行业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财税行业分析

第1篇

未来已来!人工智能正以迅猛的速度渗透进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以财会行业为例, 随着普华永道、德勤机器人相继面世,“财务人失业论”甚嚣尘上,令很多从业者惶惶不安。事实真的如此吗?恐怕要区别对待。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大量创业型企业涌现,对会计的需求越来越多。但是,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在财会行业的应用,以及电子发票的发行,以往贴发票、做报表等每名会计都要干的基础活儿将由人工智能取代,那些处于最基层的普通会计将面临失业的风险。

当然,这也为会计人员转型提供了新的机遇。一部分与时俱进的从业者将从传统的信息处理业务中脱离出来,通过学习和充电后,从事财务管理分析和辅助决策工作。就目前而言,这是人工智能无法完全取代的领域。

闪猫CEO杨振对记者说,“面对即将到来的行业洗礼,我们要做的就是拥抱变化,主动创新。”

闪猫是一家在财税领域做深度垂直服务的提供商,迄今为止,已为5000余家创业型企业与创业投资孵化机构提供了工商财税服务。这些企业与机构包括创新工场、聚美优品、车库咖啡、创业邦、青松、将门、神策数据、翠湖科技园、中关村生命园等等。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财税服务企业

“有人说:人工智能来了,整个世界会为之改变。但从目前来看,还为时过早。”杨振强调,“在中国,人工智能的拥簇者仅仅是一群科技公司和互联网公司。而在财税服务行业,应用新技术决心最大的恐怕就是闪猫了。这是由闪猫的自营服务属性决定的。”

在企业财税服务领域,有数十万家机构在分食这一市场。其中,大部分是传统的工商财税机构。这类机构采用线下服务,一般而言,员工少,业务不透明,规模也不大。除此之外,也有几家企业提供互联网服务,这些企业有做平台和做自营两种类型。平台型企业主要以搭平台为主,本身不提供财税业务。自营型企业提供深度垂直的财税服务内容,直接面向企业用户。闪猫就是其中的代表。

就自营型财税服务企业而言,用户体验是其安身立命之本。

用户体验又从哪里来呢?技术驱动是一条重要路径,这也是杨振从业多年的经验之谈。

八年以前,杨振创办了第一家财税服务公司――五牛创业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线下工商财税业务。古语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果断决定与合伙人研发互联网财税服务系统,于是北京闪猫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闪猫1.0系统上线,汇聚了数千家创业型企业和创业投资孵化机构。杨振团队也从传统的财税服务提供者转型升级为“互联网+财税服务”提供商。一年以前,为了更好地提升用户体验,杨振团队又成功研发了闪猫2.0系统,并于几个月前正式上线,新版本对服务内容和服务流程做了改进,客户反馈还不错。

杨振对记者强调,“迄今为止,我可以很骄傲地宣称,闪猫有两项硬指标,令同行难以望其项背。第一个指标是,在闪猫注册的企业用户中,有28%的企业顺利拿到了融资。第二个指标是,闪猫已帮助数百家企业从诞生冲刺到B轮后,其中的一些企业还成长为细分领域的独角兽。”

除此之外,闪猫客户复购率保持在95%以上,这在业内也是遥遥领先的。因为闪猫不单纯地以客户数量增加为主要目标,而是把提升用户体验放在首位,为后者提供高品质的工商财税服务内容。

总而言之,用户体验是闪猫存在的起点和初心。

如今,闪猫为了这一初心,再一次身处行业前沿,融汇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推动企业财税服务转型升级。

可以说,杨振的观点与猎豹移动CEO傅盛不谋而合,那就是“互联网上一代是认知红利,下一代就是AI。”

打造“人工智能+财税服务”重量级应用

任何一个技术红利都要与应用相结合。

这是杨振与管理团队的共同认知:“闪猫之所以能迎合潮流,实现一次次转型升级,与闪猫内部的可持续战略是分不开的。”

早在2016年9月,闪猫团队就已着手研发闪猫2.0服务系统,历时几个月,于2017年上半年上线。在财税服务领域,闪猫2.0贡献了三项创新性成果。首先,新的版本将服务精准到每一项流程、每一个细节,来解决工商、财税等创业难题。其次,新的版本更加强调交易与流程的标准化和透明化,用户可以随时查看业务进度和账务明细,随时下载公司账目及财务报表。再次,新的版本推出“二对一服务”模式,两个专员同时服务一个客户,从而提升服务品质。

而所有创新内容都是由大数据技术做支撑的。

“闪猫从一年前开始,由技术总监带领团队提升企业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充分地践行大数据战略。因为我们相信,人工智能革命是以数据作为驱动的。”杨振强调。

未来,闪猫要用数据说话,结合人工智能,打造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具体而言,在闪猫下一代系统中,人工智能将替代原本由人工执行的重复性任务和工作流程,使原先那些耗时、重复性强的手工作业,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实现自动化。闪猫将缔造“产品化AI+分析能力”优势,同时在互网的下半场,营造更智能的交互模式。

第2篇

经济增速的变化是经济发展新常态最明显也是最主要的特点。在经济总量较低、经济结构还不完善的发展初期,我国主要追求经济增速的最大化,这是由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决定的。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经济总量仅为3650亿元(在当时相当于等量美元),约等于同时期日本的1/3、美国的1/8,此时经济发展中最迫切的任务就是通过高速发展扩大经济规模,为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一时期,我国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劳动密集型企业进入我国,利用日韩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引入外资企业,利用矿产、能源等条件建立一大批以钢铁厂、矿场、发电厂等为代表的基础性产业,通过一系列的税收优惠和政策扶持发展中外合资企业。

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的30 年里保持了惊人的增速。然而,这种增长依赖的是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以及能源资源的消耗,这注定是不可持续的,因而在2012年以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开始缓慢下滑。

(二) 产业结构的变化

改革开放近40 年里我国主要完成了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工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日益提高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但在新常态下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传统的工业部门如钢铁行业、石油行业、化工行业、煤炭行业、大型制造业等在全球经济不景气以及国内对此类产品需求不足的联合作用下日益衰败,国家已经出台政策对以钢铁行业为代表的产能过剩行业进行关停过剩生产线、化解过剩产能。在传统的外资企业集中的珠三角地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服装类、电子装配类外企受制于迅速上升的劳动力成本而开始选择将工厂外迁。与此同时,以芯片行业、智能机床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却获得了惊人的增速,我国芯片行业从默默无闻到如今抢占中低端市场并在高端市场有了一席之地,以沈阳机床制造厂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也在纷纷加大科研投入以求占据更大的国内国外份额。

(三) 经济增长驱动力来源的变化在过去,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依赖的是大量资源的消耗、廉价而充裕的劳动力、扩张期的国内外市场,然而,伴随着资源日益枯竭、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国内外市场日益饱和,经济发展遇到新的瓶颈期。传统的增长要素在新时期已经难以发挥作用,在新常态下谋求经济增长更多地依赖于人才培养与引进、科技研发的投入、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积极的国外市场开拓。

二、财税制度变革与经济发展新常态间的相互关系

(一) 经济发展新常态促使财税呈现出新常态

财税收入来源于整个社会创造出的经济财富。社会经济增长越快,财税收入增幅越大;社会经济发展疲软,财税收入也会呈现出增速放缓乃至停滞、下滑的状态。具体而言,财税新常态体现在收入和支出两方面。

首先,从财税收入来看,我国财税收入在财税新常态下将保持低速、稳定增长。在2012年以前,我国财政收入增幅远远高于经济增速。以2009年为例,2009年GDP增速10.6%,而同期财税收入增速达到惊人的24%,两倍于GDP增速。但是,这种状况随着GDP高速增长时代的结束而一去不复返,2012 年以来,我国财税收入增幅大幅下降,从长期的近20%的增速陡降至10%以下。

其次,从财税支出来看,财税支出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在社会发展也进入新时期的今天,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基本养老支出、医疗支出正在迅速上升,近年来个别地区甚至出现养老金支付出现困难的情况。另外,国民对于交通设施、绿化条件、医疗配置等基础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这决定了财政支出在这些领域的比例将逐渐提高。同时,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国家承担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任,而这需要大量的基础研发投入和财政扶持,因而,产业领域的财政支出也会大大增长。在多方面因素结合之下,我国财税支出在财税收入增速下降的背景下仍将保持长期高速增长,这对合理分配财税收入、协调各方面利益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社会发展的新特点要求财税改革与之相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整个社会的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特点,财税改革的服务目标不仅仅是经济发展而应该是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社会的发展进步是全方位的,不仅包括经济还包括文化、政治等诸多方面,如何利用财税改革的机遇推动社会进步是财税改革理应承担的重任。具体而言,财税改革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新常态下社会发展对于公平的呼声日益高涨。在新常态下如何利用财税手段抑制过高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平衡城乡差距、缩小地区差异是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其次,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财税改革要服务于生态文明的进步。

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人们思想境界的提高,生态文明的地位日益提高。然而,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已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于良好的生活环境的要求,必须通过财税手段打击和抑制污染产业,鼓励清洁能源的推广利用,提升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最后,财税改革必须面向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不仅依赖收入水平的提高,还依赖整个社会所能提供的公共服务。我国目前的公共服务建设重点仍然集中在基础的硬件上,在医疗服务、文化服务和社区服务等领域还很欠缺,在基础设施发展已经达到一定高度的情况下如何提升这些软的水平是更应思考的问题。财税改革应当通过加大此类公共服务的支出和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推进软性公共服务产业的发展以更好地服务于民众。

三、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财税改革的聚焦点

(一) 财税改革要兼顾系统性与整体性

整体而言,我国现有的财税体制与发达国家成熟的财税体制比较,现代化水平还较低,这不仅体现在财税技术层面更体现在财税管理、财税分布等多方面。过去的财税改革往往是针对财税制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如当外企税收优惠作用减弱且阻碍公平竞争时则取消外企相应的税收优惠,在地方税收权过小难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时则扩大地方税收权限,这种哪里出问题补哪里的碎片化财税改革难以从根本上提高我国财税制度的水平。要想提高财税制度水平,就必须在财税改革时从人大立法、国务院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立法以及财税项目整体设计等宏观层面入手,考察现有财税制度存在的弊端以及可行的改革方案,最终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选择合适的方案,推动财税改革的进程。

(二) 财税改革要顾及地方财政实际

我国地方财政与中央财政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两次变革。一次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了提高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对地方进行财政放权,在这一时期地方财政拥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地方财税收入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需要,但这种自由放任的状况在后期直接导致地方财税政策陷入混乱局面,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21 世纪初,我国对地方财税制度进行了又一次变革,此次变革的重点是收权和统一管理,地方财税自主权大大缩小,中央财政在财税政策上的影响力以及实际的财税收入中的比重大大提升。在经济发展增速放缓的今天,政府为鼓励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企业减负的政策规定,在有效降低企业税负的同时也使得地方财税收入出现了危机,这种过于猛烈的政策冲击使得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困难,公务人员和事业单位员工工资的发放都受到影响。因而,中央的财税改革应当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加以考量,在统筹全局的前提下出台有针对性的规定以适应地方发展的实际。

(三) 财税改革要更加注重公平公正

第3篇

关键词:小微企业 税务管理 会计核算 经济效益

一、小微企业财税管理现状

在很多小微企业缺乏财税管理的意识,企业当年的财务收入和会计核算不明确,采用简单的、传统的会计核算,每年的收入、利润、负债的等业务账务混乱,报表登记缺乏条理,甚至没有专门的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甚至没有定期缴税,造成国家的税务损失;加工生产型的小微企业,原材料的采购、成本核算和市场需求分析等仅能凭借积累的工作的经验,无法根据科学的财务报表和市场走向分析制定当年的任务和计划;国家为了促进市场繁荣,出台了一些鼓励小微企业、促进贷款、降低税负的政策,但是不少小微企业老板,对于政策的解读偏差,认识错误,未能实现对发展机会的充分利用。这些小微企业财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造成企业很难实现长远发展。

二、小微企业财税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一)缺乏财务管理意识,采用传统记账方式

我国小微企业的数量众多,经济基础薄弱,发展历史较多,生产寂寞小,不少企业仍保留者“小本微利”“薄利多销”得经营模式,贯彻着经验主义的经营理念,甚至采用传统的收入与成本之差来计算利润的简单核算方式,财务管理水平无法提高,这就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着企业科学化财务管理模式的形成。较多的小微企业老板对企业的税务管理和税务核算的重要性缺少认识,这样的核算方式,无法对每年的净收入和成本消耗进行合理的计算,采用错误的材料采购和成本计算方案,无法适应市场的变化,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小规模的成本核算,同一的材料采购模式,无法形成的资源的优化合理组合,无法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思维的滞后和管理的僵化,形成恶性循环,难以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缺乏专业人才,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

由于小微企业采用小规模、低成本、低投资的生产方式员工数量不多,在有限的人力资源和原始资本下,为了尽可能的节约成本,所以通常聘请一些具有薪酬较低、缺乏专业会计知识的核算人员。在一些小微企业中,财务机构会计核算人员往往具有较为丰富的从业经验,但是没有专业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不被大型企业和官方所认可,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习惯以工作经验作为判断依据,不考虑国家法律规定和现实的市场经济运行环境,有些会计决策方式甚至较为落后不符合国家现行的财税规定。会计人员所掌握的实践知识缺乏时代性,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机构及基本的岗位设置不健全,执行人员和监督人员之间的权责不明确,出纳会计和账务核对人员的职能交叉,会计核算中要求的相互监督不到位,岗位任命不科学,在小微企业内部容易发生、虚假伪造的事件发生。

(三)我国现有的税制体系仍存在不足

我国现有的税制体系仍旧不完善,有关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覆盖面较窄,很多行业未能真正感受到国家税制改革带来的优惠;小微企业发展的一些法律领域仍处于空白,造成工商管理部门的税收征管职能贯彻不到位,在财税方面,小微企业既无法正确合法的缴税,也不能及时享受税收带来的优惠;我国小微企业数量繁多,遍及不同行业,且分类标准、划分依据、应缴税额等部分各不相同,有关政策的出台缺乏时效性和时间应用性,造成小微企业的登记管理困难,优惠政策的落实困境。

三、浅谈如何加强小微企业的财税管理工作

(一)强化财务管理意识,健全企业内部核算体系

即使是简单生产模式的小微企业,也要全力促进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加强管理者的财务管理和税收核算意识,既是增加国民经济和加强政府税务管理的保障,也是提高小微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企业的领导者应该树立长远的战略目光,认识到企业财税管理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首先从自身做起,对企业的财税制度采取严肃的态度;聘请专业的会计从业人员,采用符合国家和法律规定的发票、记账凭证、核算账簿,要求工作人员按照规定严格填写;健全企业内部的核算体系,在符合企业规模和经济收入水平的前提下,认真贯彻钱帐分离、钱权分离、岗位制约、相互监督等会计基本准则,保证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

(二)促进专业人才培训,加强企业内部财税管理

促进人才培训,一方面需要国家加强对财务部门在岗人员的从业资格和职业道德审查,通过专业院校和会计机构的辅导,进行人才数量和质量的保证,从整体提高我国小微企业的会计部门执业质量;另一方面,企业要做好在岗培训工作,利用人才作为加强企业内部财税管理的保障。在专业人才的指导下,对企业的成本核算、会计管理和财务制度进行专业的统计,国家有关小微企业的财税优惠政策,要实现全面理解,充分利用,适时调整企业的战略方案和财务计划,抓住机遇,发展自身。

四、结束语

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财税专业化、科学化管理,对于提高小微企业盈利能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以上,笔者结合小微企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加强财税管理工作,促进新形势下的小微企业发展的几点措施,希望能对读者带来积极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高现广.促进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集美大学,2013

[2]刘丽.财税如何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融资[J].现代经济信息,2013-10

第4篇

浙江万通染织资源研发有限公司就是这314家企业之一。该公司从浙江永通染织集团新分离出来,专门从事工程和技术研究与试验发展。分离之前研发围绕生产转,被动应对短期开发任务,忽视了开创市场大趋势的新产品的研发。分离后,研发公司则在开拓性产品项目上快速推进。

逐步推进的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承载了振兴经济和产业升级的双重任务。

砖块与灰泥的理论

如果将农业、采掘业、制造业说成是经济发展的“砖块”的话,那么就可以把服务业当作是将三者黏合起来的“灰泥”。“灰泥”质量不过关,“砖块”垒起的墙也不够坚固。

2009年一季度,绍兴市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为968.19亿元,同比下降9.1%;企业亏损面达到26.02%,比上年增加4.81个百分点。其中化学纤维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的利润额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37%和35.6%。导致这些企业经济运行问题的最深层原因就是效率低下,具体表现为企业的投入多、消耗大,产出少、效益小,而剥离服务性的环节、实施专业化经营是提高企业效率的有效途径。

据绍兴市财政局课题组调研数据,绍兴2008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5%,而京沪等地为50%以上,全省平均则为40%。服务业发展水平与经济规模不相称,已成为制约绍兴经济发展的一条“短腿”。

从服务业税收结构上看,绍兴市服务业税收主要依靠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贸易这两大行业,但是这两大行业的税收增长都缺乏后劲儿。2009年一季度,绍兴市房地产业税收收入同比下降39.53%,而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属于传统服务业,近几年的发展处于“滞胀”阶段。绍兴的“灰泥”质量亟待提升。

扶持而来的积极性

事实证明,绍兴市调动企业积极性,服务业分离的做法促进了传统行业与服务业的共同提升。2008年底,绍兴地区最大的药品研发和连锁零售企业之一,华通医药有限公司分离药品类的会展业务,组建了绍兴县华通会展有限公司。当年,会展公司实现盈利,同时还提高了华通医药的影响力。

为了创造更多诸如华通医药这样的成功案例,绍兴市财政地税局实施了多种优惠措施,以调动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的积极性。

对于服务业的分离给企业带来的负担,财政部门给予补贴。如工业企业与三产企业在用水、电等生产要素方面存在价格差,在价格管理部门政策调整之前,财政首先对其价格差额部分进行补贴。

同时,调动分离企业的积极性还要重视企业分离后的发展壮大。对此,绍兴财税部门对分离后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给予财政补贴;地税方面,对分离后三产企业符合有关条件的给予地方税减征、技术开发费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等多项税收优惠政策。

此外,对分离企业开通开办登记、资质认定等方面的绿色通道,绍兴财税部门给予主动服务。对分离后的三产企业优先推荐中小企业信用贷款;组织大规模的企业座谈会,通报企业分离的财政扶持和税收优惠政策;开展企业分离发展企业的会计培训,对企业关注的分离后成本费用核算风险问题、经济效益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虽然如此,企业积极性还需要进一步调动。经济困境中,企业对创新工作缺乏热情。有的企业担心增值税转型后,营业税相对增值税的税负比较优势不复存在;有的企业担心成立新公司将增加经营成本和管理成本……

不只是财税的事情

目前,推动绍兴市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财税部门是主要力量。在帮助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过程中,财税部门努力算好四本账:一算分离发展给企业带来的实惠账;二算政策促进企业分离发展的实效账;三算经济转型升级、优化税收结构,增强地方财力的财税账;四算助推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局账。具体工作中财税工作者需要主动深入重点企业,逐户上门辅导,帮助分析企业可分离的环节,为企业筹划分离方案。

然而,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是一项系统工作,不只是财税的事情。为了充分调动相关部门积极参与,绍兴市一方面将乡镇、街道财政体制分成与其企业分离工作的业绩挂钩,企业分离后发展得好,财政体制分成上就多得益;另一方面建立乡镇、街道及企业主管部门开展企业分离工作考核奖励办法,通过考核激励发动各乡镇、街道以及企业主管部门推进该项工作。

不只绍兴,整个浙江都在大力推行服务业分离发展。浙江省政府已经出台了《浙江省推进服务业发展工作机制》,明确了推进服务业发展的工作机制框架和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并确定省经贸委牵头开展制造业二、三产业分离试点。同样,绍兴的服务业分离发展亦需各部门的协调配合。

第5篇

当前,我国“营改增”试点扩围正在稳步推进之中。这次改革具有浓重的经济政策色彩。从经济法的角度分析,财税改革应遵循经济法的基本价值与基本原则,同时也与其经济政策目标保持了一致。“营改增”的制度设计应遵循经济公平、经济效率、经济自由、经济秩序的价值要求,以财税法治为完善的手段,在自由与秩序的基础上,在确保实现其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目标的同时,使相关各方的利益分配关系在深层次上得以协调,从而达致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关键词:

“营改增”;经济法基本价值;建议

自2012年1月1日上海开始试点“营改增”,到2016年5月1日起国家全面实施营改增政策,已有四年多时间,“营改增”在实施中确实具有成效,但“营改增”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学者们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不同建议,以期能为“营改增”提供顶层设计的指导方向。本文拟在明确“营改增”目的功能的基础上,以经济法的基本价值为视角进行分析,并针对一些问题提出建议。

一、“营改增”的目标与功能

自由是市场经济的灵魂,经济法应是一种保障经济自由之法,财税法又是经济法中宏观调控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完善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据此,“营改增”的目标就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次是直接目标,包括作为财税制度改革与完善的一部分,对财税体制完善本身的作用这一层次;第二层次是整个财税体制改革欲达到的目标,即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更高层次。此外,“营改增”还有促进城市基础服务业发展、增加就业、推动城市化进程等附加功效。在明确“营改增”目标的基础上,制度构建还应注意与经济法基本价值的要求相结合。

二、经济法基本价值在“营改增”中的指导作用

(一)经济公平价值

这一价值包含两个原则,第一原则即形式公平(平等),第二原则包括机会公平与实质公平。平等并不等于公平,表面的平等不是真正的公平,个体实质贡献不同,而“一视同仁”地予以相同的税收负担,必然会导致经济主体积极性的减损甚至消失,所以增值税制度中基于机会平等的考虑区分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同时还规定了大量的税收优惠政策(除却其中政策导向的成分),对这些行业企业的补偿也是实质公平的一种体现。但是,“营改增”中的税率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档(6%与11%),税率梯度变为17%、13%、11%、6%,小规模纳税人适用征收率3%,部分特殊情况下货物或者服务适用零税率。这在增加核算征收难度的同时,不免存在“过头”的嫌疑,事实上造成了行业、企业之间的税负不公。税收制度作为一种宏观调控措施,还涉及到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公平问题。我国实行分税制,增值税和营业税分别归属中央和地方税种。其中,营业税构成地方税收体系的主体税种和第一大税种。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包含了全国九成以上的营业税,而中央与地方政府增值税共享比例则为75∶25。营业税收入在地方财政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实施“营改增”以后,增值税与营业税的征收范围分别呈现出扩张与缩小的态势。这一扩一缩与“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目标背离。财权的不足将使地方政府在履行职能时捉襟见肘,同时促使地方政府征收“过头税”违背结构性减税目标。

(二)经济效率价值

经济主体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必然追求经济效率的最大化。因此,财税制度才有了对经济的调控和引导作用。我们首先以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分析:当产出大于投入,这一制度是成功的;当产出小于投入,制度则不成功;当产出与投入相等,实际是一种潜亏损的状态,当然也不能评价为成功。从整体效率的层面观察,则主要是考虑该制度是否促进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使用。以上可以说是对制度外部效率的分析,对于制度内部效率的要求主要是明确而不冗杂、易操作且运行流畅。基于税收制度对经济主体经济行为影响的特殊性,“营改增”中制度本身运行的效率大小决定了其促进经济主体经济效率大小的程度。事实上,“营改增”过程中还存在很多衔接与操作方面的漏洞,如征管机关、抵扣链条、增值税发票的取得以及因纳税行业范围等不甚明确而导致的运行效率低下。经济效率价值更多的是从一种事后评价及改善的参考意义上而言的,而且经济效率价值的内容,更需要一种实证的参考,如经济学的一些衡量模型的分析比较。

(三)经济自由价值

经济自由是指充分尊重市场主体的独立人格和社会生存空间。市场主体的角色定位主要有两个:经济人角色与社会人角色(主要指企业的社会责任,这更多的体现为企业应当纳税的依据,故不予讨论)。就市场主体的经济人角色而言,包含有两方面特性,即理性与追求利益最大化。经济人逐利的天性(自由)事实上更多体现为一种风险与收益的关系。追逐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由于风险设置不合理,“营改增”中出现虚开发票、套取财政补贴等违法行为,那么在制度改善中,除增强征管环节的严密性,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外,还应注意与其他制度的配合,如企业信用等级制度等。

(四)经济秩序

首先,市场对秩序的需求,可以说是一种对确定性或者说安全感的需求。健康的市场经济是在充分尊重市场主体独立人格和社会生存空间,实现基本经济自由的同时,由政府给予市场必要合理的干预。这样的干预本身就是秩序的表现,但是干预本身需要明确规定(法定)。税收制度中,欲使经济主体获得安全感的关键在于保障行为的连续性,连续性在“营改增”中主要体现为抵扣链条的断裂或者说不完全,即要明确纳税主体范围。事实上,这使纳税主体的纳税行为更为规范的同时,还明确了经济主体行为的范围,对提高经济效率与推进行业公平也有重要意义。其次,秩序价值还要求制度本身的运行应有序而非混乱,这就涉及到一制度在整个制度体系中的系统性,也就是制度之间衔接要得当。“营改增”中出现的问题一部分是由于“试点”造成的,另一部分则是制度设计本身的问题。地域试点随着“营改增”在全国范围内的展开,一些问题就迎刃而解;对于行业试点,出于对国情与实际的考虑,第三产业短期内无法全部纳入增值税的范围,因此,制度设计需要考虑在制度不能一蹴而就的情况下应如何应对。而且,抵扣链条问题的解决绝不是“扩围”就可以一劳永逸的,还包括上下游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中抵扣额的确定问题。

三、“营改增”的未来设计及建议

“营改增”的未来设计,一方面要立足于“营改增”的政策总目标,巩固已有成效;另一方面,要遵守经济法的基本价值和基本原则的要求,科学调整,根据上文的分析,主要对以下问题提出建议。

(一)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税收分成比例

增值税是中央与地方的共享税,目前,国内增值税按75∶25的比例分成,考虑到房地产税改革带来的增税效应以及地方政府职能的发挥和“过头税”的避免,增值税应加大地方分成比例。

(二)国税局与地税局职能需要重新定位

如果由国税局统一负责增值税的征管,则地税局存在的意义将会受到挑战,因为营业税不仅是地方税收体系中最大的税种,也是地税局负责征收的最主要税种。可以考虑将“营改增”作为一个“支点”来撬动整个财税体制的改革,比如,正在讨论的环境税、资源税、房产税等,解决国税地税之间的矛盾。

(三)大力解决增值税税率档次问题

在国际经验中,如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实行现代增值税制一般都是适用单一税率且税率较低。根据我国现状及试点情况,未来可以设计三档增值税税率。(1)标准税率应设置为13%。这种单一标准税率的设置易于为征纳各方所接受,有利于“营改增”的顺利过渡。(2)优惠税率设置为6%。实行现代增值税制的国家,出于对民生的考虑,普遍在必需品等方面适用最低税率,而我国对交通运输业、银行业、食品、医药、餐饮等民生必需品生产经营业、废旧物资回收业等可以适用6%的税率。(3)仍须保留零税率。在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要求下,对出口货物和劳务应适用零税率。

(四)明确企业抵扣标准与范围

由于部分行业划分比较模糊,致使行业边界不清晰,不同试点地区对行业边界的理解并不一致,如部分快递公司划入交通运输或物流辅助,而部分快递公司又仍属于邮电通信业等,这样不同试点地区企业发票认定标准不统一,造成企业接收各地发票时出现较大困扰。针对这一点,首先,要求细化现代服务业税目,增加税目注释,减少模糊操作空间;其次,还涉及到抵扣额的问题,立法要明确规定企业抵扣的标准与范围。

作者:张茜 单位:西南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肖绪湖,汪应平.关于增值税扩围征收的理性思考[J].财贸经济,2011,(7):24-28.

[2]张富强.论营改增试点扩围与国民收入分配正义价值的实现[J].法学家,2013,(4):32-44.

第6篇

人生地不熟,吴先生当然选择打电话。吴先生用自己的手机拨通了12366,在语音系统的引导下输入发票号和密码后,系统提示完成了100元的手机充值。不到一分钟,吴先生收到了一条短信提示他该发票获奖的100元已成功充值到了他的手机中。不用再费事跑到指定的办税服务大厅领取奖金,吴先生觉得杭州还真是个有人情味的城市。

其实,饮食业有奖发票小额奖项手机充值兑付功能只是杭州财税12366咨询服务和投诉中心(以下简称杭州财税12366中心)众多服务功能中的一项灵活应用。

无间协作服务无界

12366这个语音特服号码,是经原信息产业部批准设立的全国统一纳税服务热线。杭州财税12366中心是以“12366”热线电话为载体,由杭州市财政局、杭州市国家税务局和杭州市地方税务局三家联手打造的综合服务平台,让百姓致电咨询涉及财政与税务的政策法规、询问相关办事办税指南、投诉行风效能问题和举报违法案件,通过开展财税主题宣传活动,统计、分析财税业务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监督并提升杭州财税部门的服务水平。

杭州是最早推出12366纳税服务热线的城市之一。但据杭州财税12366中心的工程师孙罡介绍,原来当老百姓有涉税事项要找税务部门时,由于很难区分国税、地税在业务上的分界或结合点,问题往往很难解决。

联合协作能很好地解决这种问题,但却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杭州财税12366中心之所以能够做到,在参与规划、筹建中心的咨询顾问公司――北京优胜资讯公司(以下简称优胜)总经理杨继东看来,关键原因有两个:一是领导有正确的理念,二是要有公正的第三方来协调各个部门紧密合作。

该项目的系统集成及软件应用开发商――亿讯(中国)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讯)的华中区总经理翁振福也对记者谈起他的感受。在项目合作过程中,他感到杭州财税12366中心,从分管的领导到项目组成员,对于12366的建设都有着一份强烈的责任感,并敢于创新。一般来说政府机构比企业在引进新的科技应用上会相对慢些。但杭州财税12366中心敢于创新,为税务服务增添了不少创意。例如发票兑奖手机费用充值的应用就在杭州市内兴起了一阵索取发票刮刮乐的风潮,替国库增加了不少税收。而最近,他们又引进语音识别技术到发票查询上,大大提高了发票号码输入的效率。

目前,在杭州财税12366中心,有来自财政、地税、国税的领导来共同管理领导中心的建设运营,有数位国税、地税、财政部门的业务骨干在中心的业务支持岗上指导、帮助、培训一线的坐席咨询专员更好地回答、处理热线问题,有数十位对财政、地税和国税三个专业一精多专的咨询专员来接听、回复热点电话。

职责有别,服务无界。孙罡说,大家的无间协作是中心能够集财政、国税和地税三家业务为一体,提供无界服务的根基,也是它能够获得国家税务总局的创新目标认定和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专家认可的原因所在。

一个都不能少

莫少瑾,杭州工商大学2006年金融专业本科毕业生,她通过考核选拔,并经过三个月的呼叫中心技能培训和三个月的财政、地税、国税业务知识的系统化培训,成为一名杭州财税12366中心的咨询专员,在一线坐席负责接听、回答、处理打进来的热线电话。

从2007年1月26日中心正式上线到现在,莫少瑾已经在一线坐席接听热线整整两年了。但当她向记者谈起对这份工作的体会时,莫少瑾的语气中没有丝毫的厌烦和倦怠,反而更多的是珍惜和期许,仿佛她就像是一块海绵,在杭州财税12366中心这个营养池中,贪婪地、孜孜不倦地吸收着营养――知识和经验。

集财政、国税和地税三家业务为一体,这对呼叫中心的坐席人员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国税、地税、财政三个专业至少要精通一门,了解两门。单拿税务来说,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税种、税率、征收办法、实施细节……这些已经足够复杂,而同时,它们又都在不断地变化调整。可想而知,这对于莫少瑾他们来说是多么大的挑战。

为了甄选、培养这样的人才,杭州财税12366中心与优胜合作从500多名大学本科以上财税相关专业报名者中通过计算机技能、听试、笔试、面试四个环节的考核、选拔,录用了首批30多名咨询专员,通过长达六个月的呼叫中心专业技巧及财税相关业务技能的培训提升后正式对外提供服务。

杭州财税12366中心的岗位是这样设置的:前台的咨询专员负责普通问题的应答;再难一些的问题由后台的,来自国税、地税、财政机构各部门业务骨干组成的业务支持岗来处理,前台和后台之间通过电子工单流转;如果热线电话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核查的话,工单还会流转到国税、地税和财政机关部门的各处室、分局、区局内,由兼职的杭州财税12366中心的联络员来限期回复(限期根据业务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为半天至三天)。中心另外还有培训专员、数据分析专员、品质监控专员等。

孙罡说:“中心运营到现在,我们越来越发现,我们的这些咨询专员,这些人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为留住这些人才,杭州财税12366中心不仅在薪资待遇上给予其优待,更是用学习型的企业文化来吸引、留住这些人才。优胜规划设计了学员的培训阶段、课程安排以及实习过程,让杨继东最为得意的是,参与六个月系统培训的34名咨询专员,在艰苦的系统培训结束时,没有一个人退出。“我们真正做到了‘一个都不能少’。” 杨继东用这个当时热播的电影的名字表达出他的成就感。

莫少瑾介绍说,每个月的1~10号是征税期,期间热线电话的呼入率非常高,他们连午饭都要分小组轮流去吃。而过后就会相对比较闲暇,中心就会在这个时段给咨询专员安排业务培训。“其实,除了我们自己的努力,知识库系统也帮了我们很大的忙。”莫少瑾说。

知识引领 互动应用

杭州财税12366中心主导,优胜做咨询,亿讯提供系统平台和集成服务,这样1+1+1的模式让中心的系统建设走得实用而稳妥。

优胜用呼叫行业的先进理念将杭州财税12366中心领进门,帮助其做业务技术的需求分析和运行大厅的岗位设计,制定具体的业务流程及工作职责,以及坐席人员的招聘、培训等。

而拥有上海财税12366呼叫中心建设经验的亿讯将其基于Genesys中间件自主研发的坐席端软件Ezactor,做了大量客户化定制开发后作为杭州财税12366中心交互的核心软件平台。在有了阿尔卡特的PBX、Genesys的CTI/IVR的基础上,Ezactor与这些产品良好的集成性也是杭州财税12366中心选择亿讯的原因所在。

说到客制化,孙罡说:“根据我们自己的特色,开发适合我们自己的软件,是贯穿整个开发过程的核心思想。无论是界面还是功能,亿讯为我们做了大量的开发工作,现在产品中70%~80%的东西都是经过客制化的。”

翁振福对此也不无感触,尤其是关于工单在工作流中的流转。当工单以转办单的形式继续流转到相关部门的12366联络员的公文处理系统时,问题就来了。

“国税有国税的OA,地税有地税的OA,大家的系统各不相同,甚至是连开发语言和字段的定义都有很大差别。”翁振福说,“为了能够保证工单的顺利流转,在调研开发的阶段,我们与杭州地税、国税坐到一起研究如何定义接口才能让他们各自的OA系统能与呼叫中心的格式统一,做了大量的客户化开发。”

对莫少瑾来说,对她帮助最大的还是知识库系统。杭州财税12366中心以政策法规、办税指南和问题库为主要内容创建了自己的知识库。通过将知识库系统嵌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并与来电小结形成双向互动的做法,莫少瑾就能够在接听热线电话的同时,轻松高效地连接到对应知识库的条目,做出更标准、规范的回答,同时也能反向联动知识库,系统自动保存咨询问题与对应知识条目的连接路径,既能优化知识库系统,也能让下一次的查询连接更加迅速高效。

另外,让孙罡觉得骄傲的一点就是杭州财税12366中心的省级数据中心集中模式。孙罡介绍说,财税不同于银行、保险等行业应用,其实总局在制定统一思路后,各省市在征管操作上有一定的差别,这就决定它不能走全国只在上海、北京两地做数据集中的真正的大集中模式,但是为了服务水平的提高和未来数据分析的价值更大,可以考虑在省一级做数据集中。“但只是数据的集中,坐席还是分设在省下的各个地市的。”孙罡强调说。

第7篇

摘 要 企业参与是职业教育发展和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由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活动存在明显的正外部性,有必要由政府通过财税

>> 激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税收政策研究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动因、障碍及促进政策研究 企业的职业教育参与职能分析 行业协会和生产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机制探究 国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激励机制的构建及启示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意义以及激励机制完善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机制构建研究 动力系统视角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促进机制的构建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促进政策分析 德国企业参与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因素分析 生命周期视角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行为模式分析 建立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评价机制 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补偿机制的构建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日本的经验及启示 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研究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中德对比研究 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方式研究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现状调查 职业教育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与对策分析 慈善捐赠的财税激励政策效应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13][15][16][17]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

[3]UK Commission for Employment and Skills. OECD Review: Skills Beyond School Background Report for England [EB/OL]. [2015-06-19]. https://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oecd-skills-beyond-school-background-report.

[4]Kathrin Hoeckel and Robert Schwartz. Learning for Jobs OECD Review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r Germany [EB/OL].[2015-06-07]. http:///edu/skills-beyond-school/45668296.pdf.

[5][6]The European Centr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Training. Using Tax Incentives to Promote Education and Training[EB/OL]. [2015-06-06]. http:// cedefop.europa.eu/files/5180_en.pdf.

[7][8]UK Commission for Employment and Skills. UKCES Employer Investment Fund[EB/OL]. [2015-06-04]. https://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ukces-employer-investment-fund.

[9][14]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Z].中办发[2006]15号.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Z].国务院令第512号.

[1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Z].财税[2006]107号.

[12]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Z].教职成[2007]4号.

第8篇

关键词:生态产业;财税政策;研究展望

一、研究现状

近年来,学界对财税政策支持生态产业发展相关的问题的研究给予了极大关注,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态产业有关概念与定义的研究。关于生态产业的定义,目前国外学者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国外学者往往根据个人研究的需要,主要从产品生产与服务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的角度来对生态产业进行界定。经合组织与欧盟统计署(Eurostat)1999年的《环境物品和服务产业:数据集合河分析年度报告》把生态产业界定为生产某种物品和服务的活动,这些物品与服务是为了进行测量、预防、限制、最小化、或矫正对于水、空气、土地等的环境损害,以及为解决废物、噪音与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这种生产活动包括减少环境风险以及使污染和资源利用最小化的技术、产品与服务;2006年恩斯特和扬(Ernst}Young)把生态产业划为两大类:污染管理和资源管理;2009年10月荷兰ECORYS咨询公司把生态产业界定为核心生态产业和相联生态产业,把核心生态产业界定为那些可识别的部门,一些与环境问题相关的或处于生态供应链上的产业被称为“相联生态产业”。国内学者对生态产业的界定也不统一,学者们主要根据掌握的资料和研究的需要以及自身对生态产业理解来给出生态产业的定义,主要从生态经济角度出发引申出生态产业。韩玉堂(2009)认为生态产业是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以生态经济学为原理和指导,模拟自然生态而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李周,杨荣俊,李志萌(2011)认为生态产业的发展是从生态农业开始的,生态产业的核心是构建一个基于“被利用资源能持续成为再生资源”的生态工业体系,而将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结合起来的生态服务则是生态产业最有前途的增长点。发展生态产业的主要手段有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优化、生态技术开发、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染全面控制等。李慧明(2012)认为生态产业主要包括与气候治理有关的所有生产与服务活动,也包括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生态建筑。马建平(2013)认为生态产业是按照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且具有较高效的生态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集团型产业,生态产业是绿色产业的一部分,循环产业是生态产业的一种类型,且生态产业覆盖范围更宽。吴琼(2014)认为生态产业是继经济技术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发展的第三代产业。生态产业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

(二)关于支持生态产业发展财税政策选择的研究。由于生态产业的界定没有统一,专门就支持生态产业发展方面来探讨财税政策选择和财税体系的构建方面的研究很少,学者们主要从节约使用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宏观角度来研究构建生态税收体系。已有的研究较多的从与生态产业相关的如环保产业、生态旅游业的角度探讨生态产业财税体系的构建问题。如曲顺兰(2004)建议在税制的设置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因素,生态观念贯穿于税制建设的始终,对企业生产、消费者行为、资源利用等各方面征收一系列税收,从而在税收体系中形成独立的出于生态目的的税种体系。曲顺兰(2004)、李志远(2005)建议生态税收体系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直接作用于生态目的的税收,如进行资源税改革、推进“费改税”,开征污染税、能源税等;二是间接作用于生态目的的税收,如完善流转税、企业税以及关税等措施来构建我国生态税收体系。李周等(2011)认为建立支持生态产业发展的财税创新体系主要是从促进环境保护的财税政策、促进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以及促进科技进步的财税政策三个方面来构建,其中促进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主要从财税扶持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重点支持环保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建立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公共财政体制以及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支持体系来实现。贾康(2013)认为,国家对于环保产业税收优惠力度还不够,建议进一步完善对环保企业在企业所得税、房产和土地使用税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

(三)关于支持生态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运行效应的研究

国外学者主要从财税政策对生态产业影响绩效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主要侧重于财税政策对微观主体――企业行为的影响。如Canton(2006)在《Which Role for Eco-industries i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Environmental Policy》一文中研究了寡头垄断生态产业情况下政府如何制定最优排污税,其研究表明,最优排污税的制定取决于厂商的市场力量,纳什均衡同样存在于寡头垄断市场。Shibli,Markandya(1995)在《Industrial

Pollution Control Policies in Asia: How Successful are the Strate

gies》一文中通过分析中国生态产业发展现状,认为征收排污费存在人为因素,对控制污染缺乏有效性,因为收费只是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而Moledina(2003)在《Dynamic Environmen

tal Policy with Trategic Firms: Prices Versus Uantities》中则认为企业由于要缴纳排污税,因此可能会通过削减产量来达到减少税赋的目的,而对于许可证制度,企业可能会故意提高价格以期在未来获得更多的许可证。Wang,Wheeler(1996)在《Water

Pollution Abatement by Chinese Industry Cost Estimate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一文中对中国省际数据研究表明,排污收费制度既不是武断的又不是缺乏效率的,地区间规制手段产生效果不同,主要是由于环境损害的评价以及执行力方面的差异。国内的有关研究主要侧重于从宏观层面上探讨现行财税政策的节能减排效应,并没有从生态产业的角度出发探讨财税政策对生态产业发展的影响。如张磊、蒋义(2008)用我国单位GDP能耗作为解释变量,用与节能减排相关增值税、消费税以及资源税等三个税种各自的税收收入占当年税收收入总和的比重作为自变量,对促进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进行研究,回归结果显示我国增值税对节能减排效果显著、消费税和资源税则效果不显著。朱迎春(2012)采用Engle――Granger协整检验方法,对我国节能减排税收政策效应进行实证研究,认为各种税种减排效应差异较大,增值税的节能减排效果显著,但仍有改善空间,而消费税和资源税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关于促进生态产业发展财税政策的实践情况。在实践方面,欧洲国家普遍采用环境税来控制企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从而达到促进生态产业发展的目的,而美国只用排放许可证交易制度来进行环境管制,促进生态产业发展。国内有关生态产业发展的税收的实践现状: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环境经济政策方面的研究。1978年以前有关政策处于空白,这一阶段没有涉及环境保护的税收政策;第二阶段(1978――1994年),将环境保护定位基本国策,开始实施排污收费制度,并制定了有关辅的税收措施。如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第三阶段(1994年至今),政策工具逐步丰富。如对利用废物企业的税收减免,对节能治污等环保技术和投资的税收优惠,对污染型产品和项目征收消费税等。我国目前建立的税制体系,五种与生态产业发展有关的税――资源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船使用税以及土地使用税,其税收收入总和占总税收的8%左右。财政支出方面,自2004年起,中央财政预算设立了清洁生产的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清洁生产的规划、培训和技术标准的制定,以及冶金、轻工、纺织、建材等污染相对严重行业中的中小企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的建设。

二、总结与评价

通过对已有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发现,财税政策支持生态产业发展的研究和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生态产业的概念没有统一的界定。当前学术界和国家政府部门对生态产业发展的财税支持体系的研究从概念、体制以及实践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但是,从力所能及的文献研究中也发现,生态产业尚属于较新的概念,关于生态产业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初步研究阶段,有关生态产业的基本内涵、具体内容以及基本特征等方面尚存在不同的观点。目前关于生态产业理论研究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对生态产业的定义和特征的研究,主要停留在一般性的描述方面,从理论上没有厘清其基本内涵,也没有提出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由于目前理论界和实践层面对生态产业没有统一的界定,相关数据库尚未建立以及前人学者研究成果缺乏,有关数据的搜集存在一定的困难,影响了对财税政策促进生态产业发展的宏微观政策效应在实证方面的分析与研究。二是,对于促进生态产业财税政策体系系统化构建的思路和具体实现路径等方面仍缺乏系统研究。财税政策支持生态产业发展的作用机理、影响路径、影响方式及影响效果等许多关键问题尚未进入深入有效研究。我国现行的财税体系中的部分财税政策与生态产业发展有一定的关联,从理论上和实证角度分析其对生态产业发展的财税激励(约束)效应进行分析还有所欠缺。三是,在实践领域,我国目前的财税政策体系中,虽然财税政策与促进生态产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关联,但主要是围绕环境保护政策展开的;许多政策也只是大方向上的、简单的规定,并没有形成系统的促进生态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

三、未来研究展望

一是,财税政策支持生态产业发展的相关研究方法和思路需要更新。未来的研究应研究综合运用生态学、经济学、财政税收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从理论分析和实践探讨两个层面展开研究,在理论分析方面,未来的研究应遵循“生态产业及财税政策效应基本理论――财税政策影响生态产业发展的作用机理及影响路径――促进生态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支持体系系统化构建”思路。通过运用现代公共财政机制有关原理,设计适应促进我国生态产业发展的财税机制,对于实现我国生态产业发展,建立生态文明国家战略目标,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创新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二是,生态产业的生态产业的概念、内涵、特征和有关内容需要进一步明晰。只有在明晰生态产业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系统阐明财税政策促进生态产业发展的作用机理,为系统化构建促进生态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支持体系提供依据。三是,现行财税政策在促进生态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效应需要实证分析。现行财税体系在促进生态产业发展方面还存在某些不尽人意之处,只有通过归纳概括现有的与生态产业发展相关的财税政策及相关政策的运行现状,并从理论上探讨财税政策对生态产业发展的影响路径、影响效应等,重点分析相关财税政策(如所得税优惠、增值税抵扣优惠、资源税以及消费税等),对生产和消费生态产品和服务的厂商和消费者行为选择的影响。从宏观层面上采用Engle―Granger协整检验方法,对我国现行与生态产业发展相关财税政策,对生态产业发展发挥的政策效应进行实证分析。侧重考察财税政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应以及环境效应。从微观层面上探讨,与生态产业发展相关的财税政策,对企业主体行为选择的影响、对企业生产效益的影响等。将生态产业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企业投入/产出作为被解释变量,消费税税负、企业所得税税负、增值税税负以及政府环保支出作为解释变量,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收集一定数量的样本数据,用Eviews6.0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实证结果。只有通过实证分析,才能详细准确评价我国现行财税政策在促进生态方面的政策效应,从而从完善财税政策角度加快我国生态产业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四是,现行的促进生态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未来的研究通过从宏观跟微观层面上实证分析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的变动对生态产业发展的影响,得出相关结果,并以此为基础,分析现有财税政策在促进生态产业发展方面的不足之处,提出进一步完善现行财税政策,系统化构建新的财税体系促进我国生态产业加快发展,重点从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两方面着手建立可操作性、系统性的现代财税体系。

参考文献:

[1] OECD,Eurostat,“The Environmental Goods and Services Industry: Manual for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1999.

[2] Ernst &Young,“Eco-industry,Its size,Employment,Perspectives and Barriers to Growth in an Enlarged EU”,Report for the European Commission,2006.

[3] ECORYS,“Study o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EU Eco-industry”,Final Report-Part 1,2009.

[4] 李周,杨荣俊,李志萌.产业生态经济:理论与实践――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绿色发展探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0.

[5] 李慧明. 气候政策立场的国内经济基础――对欧盟成员国生态产业发展的比较分析[J].欧洲研究,2012,1.

第9篇

经县委、县政府研究,根据我县财税运行的形势。决定召开这次财税工作调度会。刚才财政局通报了全县上半年财税收入情况,国税局、地税局、非税收入管理局、工交体改办、国资局、国土资源局,分别就下步打算等有关工作情况进行了汇报。从整体上看,当前全县财税收入形势不容乐观。为了做好下半年财税工作,保证全县财税任务完成,讲三点意见。

一、增强做好财税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深刻认识当前严峻形势。

先从三个方面看一下当前形势:

其中,一是从自身来看。今年全县计划财政收入2.8亿元。一般预算收入为2.53亿元,基金收入2700万元。6月底,全县财政收入完成7657万元,完成预算的27.3%同比减收583万元,下降7.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133万元,完成预算的28.2%同比减收335万元,下降4.5%基金收入完成524万元,完成预算的19.4%同比减收248万元,下降32.1%主要收入指标同比都是下降。依照均衡进度,前6个月全县财政收入短收22.7个百分点,均衡短收6300多万元;一般预算收入短收21.8个百分点,均衡短收5500多万元。

其中国税2.55亿元,今年计划税收收入为4.8亿元。地税2.25亿元。6月底,国税局完成8977万元(不含车辆购置税888万元)完成预算的35.2%同比增收201万元,增长2.3%地税局完成6460万元,完成预算的28.7%同比增收728万元,增长12.7%虽然税收有所增长,但是有局部税种呈现了下降,特别是资源税这样的主体税种,同比减收168万元,下降了20.8%依照均衡进度来看,全口径税收短收17.8个百分点,短收8500多万元,其中地方税收收入短收22.1个百分点,短收4200多万元。

6月底完成3389万元,24个乡镇(办事处)全年计划收入是10132万元。完成预算的33.4%同比增长3.5%完成最好的镇,完成了859万元,完成预算的54.9%达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乡镇财政收入虽然总体有所增长,但是24个乡镇(办事处)中有15个乡镇(办事处)负增长,最差的负增长达到82.3%

海城市财政总收入完成49316万元,二是从鞍山地区来看。6月底。完成预算的52.9%同比增长30%台安县完成收入7995万元,完成预算的40%同比增长59.7%千山区完成21798万元,完成预算的49.1%同比增长32%全市平均增长幅度达到72.5%而我县下降7.1%完成的进度低于全市平均进度29.8个百分点。

海城完成了43462万元,从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看。同比增长31.7%台安县完成5635万元,同比增长24.7%千山区完成20890万元,同比增长37.3%全市平均增长幅度54.5%而我县下降4.5%低于全市平均进度27.5个百分点。

海城市完成87979万元,从税收收入看。同比增长31.1%台安县完成8061万元,同比增长32.9%千山区完成65471万元,同比增长49.1%完成15437万元,同比增长6.4%这个增幅低于全市平均增幅43.6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平均进度23.8个百分点。

同比增加41.2亿元,三是从全省来看。上半年全省74个县区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31亿元。增长45.9%全省44个县税收收入完成48.8亿元,同比增长44%增长幅度都在40%以上!

财税收入形势空前严峻,从上面罗列的数字以及和其他地区的比较可以看出。呈现了多年来少有的负增长局面,这在全市、全省都是比较罕见的一旦完不成财税收入任务,将出现在全省的位次大幅度下滑的局面,无法向县人代会交代,也无法向市委、市政府交代。特别是没有了收入保证,民生等各项刚性支出无法保证,将影响发展、影响稳定。因此,座的各位一定要认清当前这种严峻形势,坐下来好好总结一下,看看问题呈现在哪里、呈现在哪个环节,需要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切实增强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全年财税收入任务完成。

二、全力扭转财税工作主动局面,强化征收和管理。

完成今年的财税任务,目前。全口径财政收入还差20343万元,每个月要完成3300多万元;一般预算收入还差18000万元,每个月要完成3000多万元;国税收入还差16523万元,每个月要完成2800万元;地税还差16040万元,每个月要完成2670多万元;乡镇还差6743万元,每个月要完成1100多万元。可以说,任务十分艰巨,时间非常紧迫,压力是非常大的这些任务都是年初在县人代会上做出承诺的也是写进各乡镇和部门承担的税费收入任务书的因此,要紧紧咬住目标,坚决不打折扣的完成好。刚才,分析了当前的严峻形势,说的困难,其实我上半年工作中也有一些亮点,如国税的车辆购置税,上半年完成了888万元,同比增收了644万元;地税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完成了524万元,同比增收了378万元,还有我行政区开发、房地产开发等,都有新的增长点。因此,各个乡镇、财税部门和各个单位要坚定信心,研究好思路,有了正确的思路,就一定能够找到完成任务的出路。

(一)大力挖掘税收潜力。

把税收任务分解到各个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一是要抓住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年初。但是从上半年来看,菱镁行业还比较不错,完成计划的48.5%全年实现8000万元的计划大有希望,但万成、青花、偏岭工业园等重点企业都不太理想;橡胶行业完成计划的27.1%同比减收189万元,其中鞍轮完成计划的26.5%同比减收254.6万元;铁精粉行业完成计划的26.8%同比减收228万元,其中新华铁矿同比减收47万元,本达铁矿同比增收160万元;岫玉行业完成计划的44.9%同比增长6.4个百分点,其中玉石矿完成计划的49.4%喜来健完成计划的59.1%机械加工行业比去年同期增收277万元,增长30%东风化工厂仍然坚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上半年税收完成638.5万元,逾越万成集团和新华铁矿,成为继鞍轮之后的第二纳税大户。从这些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情况可以看到税收都还有很大潜力,上半年有些重点企业因为一些小问题而影响生产,相关部门和所在乡镇要对企业目前存在问题认认真真的协助解决,保证企业正常生产活动;对企业的许诺兑现了企业也要完成他税收任务,现在生产的黄金时节,财税部门也要跟上,将重点企业税收及时征收入库。

收入总会有所增长,二是要抓住单薄环节。每当我开展一些税收专项治理活动时。这说明我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有一些销售收入与税收增长不同步的低税赋企业以及民政企业、废旧物资收购企业,一些长亏不倒企业、零利润企业,达到一般纳税人规范不申请一般纳税人认定企业,还有一些繁华地段的个体户等,税务部门一定要加强对他监控,实施动态管理,要不定期的开展专项治理和检查,不留税收死角,税赋该调整的要调整,该增加的要增加,通过加大征管力度,切实保证及时足额征收上来。

变化比较大,三是要抓住重点税种。这几年国家对税种、税率调整的比较多。税务部门一定要跟上形势,适时进行调整。要加大“以票控税、网络比对、税源监控、综合治理”力度,加强增值税的管理;落实调整后的消费税税目、税率和相关政策;依照“核实税基、完善汇缴、强化评估、分类管理”要求,加强所得税管理;加强对资源税管理,深入企业,合理测算,以耗定税”应收尽收;认真执行入口退税政策,加强规范管理和征退税衔接,防范和打击入口骗税。加强对道路运输、医疗卫生、教育劳务等流转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印花税等财富行为税的管理,堵塞税收漏洞。特别是今年土地使用税税率上调,这是税收增长的一大亮点,要摸清税源底数,进行完全普查,尤其是占用大宗土地的企业,要重点监控,防止少征漏征。

依法检查,四是要抓住依法治税这个关键环节。要进一步提高税务稽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以查促管、管查互动,发挥税务稽查的震慑作用。对伪造、倒卖、虚开发票、利用做假帐、多套帐、帐外经营手段偷逃税款,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骗取减免税等违法行为,坚决依法处置;对恶性偷逃税款和骗取减免优惠税的案件要严厉打击,并给予曝光。

(二)加大非税收入管理力度。

非税收入完成5039万元,上半年。占计划的34.9%同比回落5%其中预算内非税收入完成2393万元,占预算的26.7%同比回落63%造成上半年财政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国有资产处置收益和土地出让金比去年同期大幅度减少。因此,当前一定要看好、抓住非税收入。国土资源局要拿出对策,搞好土地的招拍挂,要保证土地出让金及时入库,保证完成土地处置收益4000万元。现在有些企业上项目正在等待减免土地出让金或者依照原渠道给予返还,近期,市政府召开会议,传达国家两部委的文件精神,特别是去年国家九部委已经下发文件,明确要求新上企业的土地出让金不允许以任何方式、任何渠道返还给企业。市政府召开的这个会议讲得相当明确,无论上什么类型的企业,减免、返还土地出让金将追究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责任。所以,经过县政府研究,从现在开始,包括去年末国家下达的文件后的这段时间内,无论上什么项目,各个乡镇、各个部门都不要再提出减免土地出让金的要求了国土资源局还有一个重要任务,菱镁、方解石资源维护条例和实施方法已经于今年5月1日开始实施了今年菱镁、方解石行业资源维护费至少要完成1000万元。国土资源局要牵好头,和有资源的乡镇研究制定具体的操作方法,调动相关乡镇和企业的积极性。国资局、体改办要搞好配合,企业改制肯定会引起一定的矛盾,但是要正确面对,积极稳妥的抓好重点企业改制,保证10户改制企业完成,改制基础上国资局要依照法律顺序,保证完成国有资产处置收益3000万元。财政部门,包括非税收入管理局要抓好土地收益、排污费收入、水资源费收入、城建等非税收入,防止隐瞒、截留、挤占、坐支和挪用,拓宽财政收入渠道,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征缴,确保非税收入有个较快、较大幅度增长。通过最近的审计检查,发现有少数单位坐收坐支,严重违反财政纪律的现象,一定要坚决纠正过来。

(三)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

抓财税工作,项目是发展之基、财税之源。因此。必需要抓好项目建设,特别是税源项目的建设。上半年我24个乡镇(办事处)有15个乡镇(办事处)财政收入是负增长,多数是缺少税源项目或税源项目因为某些原因使生产受到影响,这就要求我乡镇要树立项目意识,想项目、跑项目,一切工作围绕项目转,有了项目就有了税、就有了钱。如果现在不抓项目,今年你财政收入任务难完成,明年乃至以后任务更是很难完成。有资源的乡镇要利用现有资源和企业,拉长产业链条,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增加收入,同时要树立全县意识,积极依照县委、县政府的布置和要求,搞好资源整合和企业嫁接,上大项目好项目,但是决不可以因为一点蝇头小利就私自出卖资源、破坏资源;没有资源的乡镇也不能坐以待毙,要积极发明条件,结合各自实际研究新上其他能够发生税收的项目。认为给乡镇多少钱也不如给一个好项目更长远、更重要。

第10篇

营改增税制首先在我国上海进行试点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当然由于牵涉行业众多,各个企业发展建设规模不同,因而在减税的程度上并不一致。相对来说,文化传媒企业在改革之前征收比例为百分之五,虽然营改增后提升了百分之一,然而文化传媒企业却可通过采购环节的专用增值税发票进行销项税抵扣,因此,针对一般企业来说,百分之一的增长不会使其面临较大的负担,相反,最终的结果是令增值税下降。对于小型规模企业则征收百分比降低百分之三,这无疑会令其缩减纳税成本。我国当前百分之七十的文化产业均属于小规模企业,这样一来,大部分文化传媒企业纳税额将大幅下降。

实施营改增后,作?椴?业链终端,文化传媒企业可在采购过程中完成销项税抵扣,同时在对外服务环节,可开具进项税发票。也就是说文化传媒企业在由多行业组成的产业链之中不会成为被排挤对象,文化服务需要势必不断扩充,将对文化产业建设形成有效的助推作用,利于产业不断扩充规模、提升行业竞争力。通过对试点文化传媒企业的分析调研,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文化技术企业无论在市区还是外省的客户量、甚至境外合作量均实现了稳步增长,这足以表明营改增对推动我国文化传媒产业的健康、有效发展形成了极为有利的影响,使行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更加明显,业务拓展将指日可待。

二、营改增下文化传媒企业发展策略

(一)调整文化传媒企业一般纳税人标准

营改增下,纳税人划分标准参考销售额情况而定,与营业税制下的划分标准存在较大差别。纵观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其体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即文化传媒企业大部分坐落在北上广大型城市。经过抽样调查则可看出,这些企业之中中等以及小规模的纳税人百分比占总量的百分之八十。导致该现象的成因在于,评定标准令较多文化企业不能上升到一般纳税人的层次,同时小规模企业也不能完成进项税抵扣,而又不能为下游单位开具专用增值税发票。即便小规模单位申请了代开发票,而代开发票程序繁琐,下游可以接受的单位也仅能够依据百分之三的简易方式进行进项税抵扣。这样便会导致抵扣出现断层与不完整的问题,同时下游单位会大范围缩减同小规模企业的合作,这在一定层面阻碍了小规模文化传媒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事实上,营改增的初衷便是由整体层面缩减税收,使更多的人群享受到政策的优惠,然而由目前试点工作审视,判定纳税人的标准的严苛,大部分小规模企业不能符合认定要求因此享受不到营改增的实惠。也就是说税制改革的成效尚且没有全面显现。

为此,后续实践工作应致力于调节纳税人评判细则,可通过数次的实践与尝试设定一个中间量标准,方便提升文化传媒行业一般纳税人企业的百分比,令越来越多单位享受到营改增的胜利果实。

(二)扩充进项税抵扣范畴

由2012年营改增制度实施以来,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在一些行业效果并不明显,探究成因不难看出,税制改革仍旧没能在全行业之中深入渗透,这显然对文化传媒行业的建设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无法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以及转型。为此,应继续扩充改革范畴,将营改增税制在文化传媒行业中的理论效果真正落实到位。当前,营改增下不动产没有全面囊括到抵扣项目之中,对于文化项目、行业企业的资源、设备更新步伐形成了阻碍影响。同时,无形资产方面,仅有少数的软件可依照要求进行销项税抵扣,特许权等无法完成抵扣。另外文化传媒行业相当一部分成本为人员脑力开发费用,是无法取得进项抵扣,无疑是增加了税负。由此可见,扩充进项税抵扣范畴十分必要,当然该过程中应以稳定为大前提,囊括多样化行业,使抵扣范畴更加合理、规范,进而令文化传媒企业享受到更多优质的改革成果。前期,可首先调节一些文化服务方面的销项税,这是由于传媒企业特征决定其具有一定的成本构成特殊性,人工成本占据了总成本的较大比例,且不能开具进项税发票完成抵扣。另外,还可针对体现文化创意的部分文化产品进行调整,例如转让知识产权的部分收入免征营业税。如此一来便可有效调节文化传媒行业企业抵扣事项有限的矛盾,为扩充抵扣业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提升财务员工素质水平

企业能否在纳税成本上占据优势,重要环节在于财务员工有否掌握了丰富的财税知识,能够利用科学、有效、合乎标准的方式赢得纳税优惠。营改增制度纳入广电、传媒等文化行业后,文化传媒企业势必进行大规模的财务管理升级与整改。而财务员工则在该过程中发挥了主导影响,可辅助企业规避税务风险,并准确抓住营改增的附加优惠,探究政策内容中同企业自身发展相符的各类细节问题,有效进行纳税筹划。为此,企业财务管理层、基层员工应具备更高的知识储备量以及丰富的专业素养,能够以宏观角度制定各类工作方案,体现战略性。从文化传媒企业角度来说,则应做好财务员工职业能力训练,采用分级、分层的管理方式。针对基层财务员工则应致力于培养他们提升对财税制度改革的认识与理解力,将营改增的进程、制度、内容作为学习的重点,避免停留在表面。应使财务员工真正明确营改增对于缩减企业税负意义重大,进而推动传媒行业健康、快速、高效发展。同时,还应重视整合财税政策以及财务知识,提升员工纳税筹划水平。完成培训后企业应做好审核管理,加快落实培训成果。针对企业高层财务管理人员,则应将业内交流作为主要培训模式,提升管理层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以宏观视角掌握营改增下传媒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还可将营改增有关财税政策作为企业内部晋升考核的一项标准。

针对文化传媒企业员工来讲,营改增是财税政策的全面改革,现实工作中,财务员工应时时刻刻把握同行业范围内各级企业单位的业务动向,紧密联系营改增税制,探寻其内在的深层次意义。应将纳税筹划工作的重心选定在进项税,这恰恰影响到营改增改革能否为企业带来真正的实惠。文化传媒企业可积极把握改革之东风,依照现实要求快速购进应税服务以及相关的资产,实现企业内部的硬件、软件、资源与技术更新。由宏观战略视角来说,文化传媒企业还可成立子公司,细化业务分类,全面提升业务能力以及企业专业化水平。

(四)强化税务风险管控

营改增税制令传媒企业需要面临新旧制度的衔接转换问题,也就是如何调整财税流程。营改增影响的不但是核算、票务管理,对于报税工作、进项税抵扣也应加强调节与整改,倘若出现纰漏势必会令企业陷入税务风险之中,使之面临较大的财产损失,甚至行业声誉受到负面影响,形成无法估量的损失。营改增下,纳税流程更为复杂,对财务员工可谓一项重要的挑战,为降低税务风险,财务员工应做好收入核算,特别是文化传媒企业涉及较多的混合、混业项目,需要细化拆分,并核实各类型的营业收入,避免导致数据、信息混乱问题,预防从严征税现象,影响到企业效益水平。另外,进项税抵扣方面,应确保凭证符合标准要求,及时呈递。财务人员还应积极同财税单位交流沟通,明确各类优惠政策的具体条件,尽量向其靠拢,通过前期预防、内部有效管控、事后总结分析,形成完善的稽查管理体制,有效预防税务风险。

第11篇

关键词:财税管控;人工台账;经营风险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企业财税管控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重要表现。企业进行财税管控除借助于内部控制制度、财务分析等,还要建立管控体系,采取管控工具―人工台账,在运用财务软件的基础上,借助人工台账记录日常财务分析数据、涉税项目,分析企业整体运用状况,提高管控能力。使企业规避不必要的财务和税务风险,提升企业利润,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企业建立人工台账是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财务管理的有效工具。

一、建立人工台账的必要性

企业建立人工台账是规范企业经营管理的行之有效的工具,台账不仅能为企业提供收入、成本、利润的差异性分析,还是企业全员全过程完成年度财务预算的保证,是企业财务管控精细化的具体措施。通过建立企业人工台账,可以起到满足企业经营者的需要、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能力、降低企业税收成本的作用。

二、建立人工台账的方法

(一)分析企业具体经营行为涉及的经营项目、涉税内容

1.企业应结合自身具体经营项目、分析具体业务流程的薄弱环节、以及涉及的税种,掌握内部控制的关键点、评估涉税风险点,明确企业管理中需要完善与强化的薄弱环节。

2.结合企业管理财务指标,确定人工台账管理体系及指标构成,确定财务管控台账指标标准值、合理区间和临界点,确定财务管控台账指标的收集渠道、方法和口径,确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和要求,利用人工台账,实施财务数据、财务状况的动态管理。

(二)明确各级管理责任人

通过分析企业的具体经营项目,落实和明确各级、各环节管理责任人,由其负责建立并记录职责范围内的人工台账,并定期把台账记录内容、信息进行汇总、分析、运用、共享。

(三)建立符合企业财税管理需要的人工台账

企业应依据最新财税法规、企业财税管控体系、年度全面预算、经营规模、业务范围、涉税风险等项目,建立涵盖企业整体经营、生产经营业务环节、投资与融资、涉税等事项的人工台账体系,并与企业内控管理制度高度结合。

三、人工台账的建立

企业应根据自身经营管理需要,建立整体经营台账、货币资金台账、财务管理台账、预算管理台账、营销活动台账、生产采购台账、工程项目和固定资产台账、合同执行台账、筹资活动台账、对外投资台账、涉税业务台账等台账体系。

1.企业整体经营台账

建立企业整体经营台账,应包括销售情况、成本情况、利润情况、人员情况,资产负债情况、货币资金情况、预算执行情况,内容包括本期数、上年同期数、增减变动数据等,有利于企业掌控整体经营状况,提高盈亏能力分析,满足企业财税管控的需要与差异分析的需要。

2.货币资金台账

建立货币资金台账,应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的期初数、本月增加数、本月减少数、月末余额数,有利于企业全面及时掌握资金状况,实现统一调度、减少资金沉淀,将闲置资金减少到最低程度。尤其是中小企业需要建立月度经营预测和月度现金流量预测台账,加快资金流动,避免资金断链带来的影响。

3.预算管理台账

建立预算管理台账,应包括全年预算数据、月度预算执行情况、月度预算完成率、差异额、特殊事项、预算调整额等内容,有利于企业实时监督预算完成情况,事中调整经营思路,达到预期目标。

4.营销活动台账

建立营销活动台账,应包括销售目标分解计划、月度销售收入情况、销售费用情况、应收账款回款情况,有利于企业销售能力指标的分析、加快资金回笼、收入与费用的配比控制。另外,企业可以按照税法规定,通过台账记录信息分析,核定企业销售收入,核定企业广告费、业务宣传费调整数据,在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准确核算收入、成本、所得税数据。

5.成本费用人工台账

建立成本费用人工台账,应包括生产采购台账、直接材料台账、人工成本台账、制造费用台账,应包括单位成本情况、各生产环节成本情况、月度产量情况、全年成本情况、往年同期数据。有利于企业对成本进行比对分析、掌握成本变动因素;采取技术管控措施,确定最优采购决策,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企业台账记录信息,核查不合规发票、核定业务招待费调整额、核定税前可扣除的成本费用。

6.合同管理台账

建立合同管理台账,应包括合同金额、标的、执行情况、付款情况,有利于企业掌控合同执行情况,并能通过合同种类的汇总核定应缴纳的印花税。

7.涉税业务台账

建立涉税业务台账,应分税种建立,具体内容应包括每项税种的涉税时间、计税依据的变更、税额的调整、涉税事项调整数据、账面列示数据、申报调整数据、以及两者的差额。有利于企业正确核算并交纳各项税款、降低涉税风险,合理纳税筹划、减少承担的税负。

8.建立财务指标台账

建立财务指标台账,应按照企业设立的财务指标体系内容建立。包括历史比较分析、行业比较分析、构成比较分析等内容。企业通过各项财务数据分析,有利于及时调整财务管控政策、营运政策、资本结构政策、投资政策、股利政策等企业经营决策。

总之,人工台账能够更好地应用,必须建立财税管控体系,必须与企业各项管理制度的规定相结合,必须加强企业内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人工台账提供的信息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 财税政策 经验

发达国家在低碳环保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并且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财税政策促进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概念源于英国,低碳经济的核心内容是将清洁能源和能源效率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各种能源科技和政策革新,实现节能减排以减缓气候变化的目的,以及达成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通过对国外先进财税经验的分析借鉴,可以给我国的低碳财税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以此在节省更多人力财力的条件下取得更好的效益。

一、发达国家碳税征收政策的经验借鉴

(一)低碳经济下发达国家征收碳税的具体措施

为了实现低碳减排的发展目标,发达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税收征收手段,以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这些国家主要的征税对象为高碳产品和高碳资源,提高这些产品和资源的成本曲线,以此减少其下游产品的消费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征收碳税是节能减排中最主要的政策手段。目前,世界上已经实施碳税征收的国家有意大利、荷兰、瑞典等,一些国家虽然没有直接征收碳税,但将碳税的征收内容包含在其他税收中,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节能减排的作用。

世界上最早实行碳税且实行碳税国家最多的地区是北欧。上世纪七十年代丹麦就开始征收能源消费税,并且在随后对家庭和企业征收碳税。丹麦在1996年也引进了一个包含二氧化碳税和能源税等的新税种,这种税收推行初期的税率较低,此后经过推行阶段的几次上调,企业供暖的二氧化碳税率在1999已经达到100欧元每吨。根据丹麦能源部统计,在推行碳税政策后整个国家的能源行业的CO2排放量呈逐年下降趋势,1990年排放量在5200万吨以上,至2005年已经减少到4900万吨左右。德国在荷兰之后引入碳税,同时增加了天然气和矿物质等生态税。

(二)低碳经济下实施碳税的启示

1、提高国家经济水平

实施碳税的国家如果想进一步推动工业化进程,必须将国民经济水平提高到发达国家的标准。我国现阶段的国民经济水平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前提下推行该项政策。

2、逐步增加政策强度

从各国经验来看在碳税征收初期,一般碳税的税率都比较低,并对能源密集型产业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或者返还,避免税收政策短期内对企业的巨大冲击。在税收推行中期,可以适当提高税率,对企业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3、保持税收平衡

碳税制定和推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减缓气候变化,并不是单纯为了增加国家税收。因此在征税过程中,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适当返还部分税收给纳税者。例如,可以减免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障金等,但保持企业和个人的总体税负不变。

二、发达国家低碳补贴政策的经验借鉴

(一)发达国家低碳补贴政策的实施策略

1、针对生产者的补助政策

德国在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实施了一系列针对生产者的补贴政策。为确保可再生能源的主体地位,德国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并且通过补贴的方式制衡了可再生能源成本过高的问题,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和发展。德国也确立了天然气优先的原则,授予管道运营商优先输送天然气的权利,并根据天然气的价格标准确定市场价格,以明确补助金额的范围。美国也在上世纪80年代对一些风能电能等项目进行了财政补贴,并且随着通货膨胀率不断调整补贴金额。

2、针对消费者的补助政策

发达国家针对消费者的需求在汽车、房产等领域实施了一系列低碳补助政策。美国在2011年底对使用柴油汽车和混合动力的汽车消费者返还了3000美元以上的税收。美国在推行节能环保建筑减税政策的同时,也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节能环保建筑。规定如果新建筑的节能标准达到国家标准的50%左右,就能获得不高于3000美元的单套房屋低税收奖励,同时美国也减免了使用节能住宅设备居民的部分税收。目前欧洲大部分国家也对使用热水器等取暖设备的用户提供了高于30%的税收补助。下表为欧洲国家节能取暖设备的免税制度。

(二)低碳经济下实施低碳补贴的启示

低碳补贴应该运用扩张的形式,起到刺激低迷经济的作用。特别是在传统产业发展停滞不前的时期,政府推行低碳补贴政策,能够有效推动低碳企业的发展,预防国家的整体经济衰退,以此获取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中下游生产者和消费者应该是补贴的重点对象。生产者和消费者补贴分为下游产业和中游产业。根据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来看,汽车、家电等下游产业的最终需求决定了该行业的兴衰,所以采用补贴消费的方式是十分必要的。中游产业如果有相同质量的产品,补贴的对象应该以生产者为主,鼓励生产者多使用各种节能减排的新工艺和新技术,如风能、太阳能等。

三、结束语

政府低碳政策的扶持力度决定了低碳经济的发展状况。国家应该将低碳技术研发、低碳税收政策的经济性作为关注重点,分析借鉴发达国家的碳税政策经验,实施低碳财政补贴并积极鼓励新能源技术创新,充分掌握各种低碳技术的应用前景,以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满洪,贺震川.低碳经济视角下国外财税政策经验借鉴[J].生态经济,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