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乡村教师的重要性

乡村教师的重要性

时间:2023-06-16 16:05: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乡村教师的重要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乡村教师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乡村 初中英语 学习环境 记忆方法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国之间的往来日益增多,在这个开放性的时代,学好英语知识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城乡之间所存在的差异,使得乡村英语教学和城市英语教学上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在城市中,绝大多数学校都有了多媒体设施、网络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设备,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先进的设施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也可以利用这些现代技术进行学习,查找相关的英语资料,提高学习的效率。再加上城市家庭生活条件较好,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投入较多,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时,可以使用好记星等电子工具进行英语学习,还可以在课下找英语教师进行辅导,学生在学习上就会感到轻松。与之相比,乡村的学校教学设施落后,师资力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不能和城市的学校相比。再加上家庭的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条件较差。许多学生在进入初中之后,英语基础相当薄弱,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听不明白,自己更不会用英语进行表达。对英语学习自然不会产生兴趣,更不会有学好英语的信心。

作为一名乡村初中英语教师,肩负着艰巨的教学任务,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帮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强英语单词的记忆,增加学生的词汇量,使学生增强学好英语的信心。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之下,乡村初中英语教师怎样才能够提高学生英语单词的记忆能力,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究的问题。笔者从事乡村初中英语教学工作多年,现结合教学实践就乡村初中学生英语单词记忆能力的提高问题,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要想使乡村初中学生提高英语单词的记忆能力需要英语教师为学生创设轻松的英语学习环境,使学生保持良好的英语学习心态。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可以使学生的心情放松,身心愉悦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

在进行英语单词的学习时,教师可以采取一些小活动或者小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记忆相同的单词,然后检验记忆的效果,并为学生做出评比,对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表彰。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高涨,学习欲望会更加强烈,记忆能力相应的也会提高。同时,这样对成绩较差的学生也会起到一个促进作用,激励他们不断努力。

轻松学习环境的创设还需要教师多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每位学生都希望受到教师的关注,得到教师的表扬。教师对取得进步的学生多给予赞赏的语言可以使课堂气氛更活跃、高涨。学生受到教师的表扬,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得到了满足,感受到学习英语不是困难的事情,会更加心情愉悦的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

二、乡村初中教师要想提高学生英语单词的记忆能力需要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单词记忆方法。

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教师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自主学习。在英语单词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教会学生单词学习的方法的重要性。只有掌握了单词的学习方法,在单词的记忆过程中才会更加容易,更加高效。学生的英语成绩才会显著提升,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会更加浓烈。

1、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单词的读音规律记忆单词。英语是一门语言,“说”在英语学习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英语学习中学生首先要读准单词,这是学好英语的第一步。注意英语单词的发音准确,不仅可以提高英语口语能力,对学生英语单词的准确记忆也十分有利。许多单词都可以通过读音拼写出来。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首先要教会学生英语音标,让学生会读单词,并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字母以及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以读促写、以读促记。例如:c在一些单词中发/k/的音,如cow,cold等。ow在一些单词中发/au/的音,如how.now等。英语教师一定要在课堂的开始就让学生认识到学好音标的重要性,通过熟练掌握音标和读音规律让学生把单词记忆清楚,提高英语单词的学习效率,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好英语的信心。

2、教师可以对单词进行分析、总结,让学生通过其构成规律记忆单词。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相同的字母或者字母组合,他们通常具有相同的意义。要想学好英语单词,就需要对这些单词的形态进行区分并加以记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英语单词的学习中进行总结。例如:一些前缀表示“不”,如dis-\im-\un-等。一些后缀表示“…人”,如-er\-or等。加上有些后缀构成形容词,如-ful\-y\-ous等。还要一些词是由两个单词构成的合成词,如football\bedroom等。在英语单词的学习中,还有很多此类规律可循,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去分析、总结,学会触类旁通。通过此种记忆方法,可以使学生们在短时间内记住相关联的一系列单词。

3、教师和学生要认识到利用卡片记忆单词的重要性。城市的学生现在多利用好记星等电子工具记忆单词,进行各种单词的练习。乡村学生的经济条件较差,就要从现有的资源着手,进行英语单词的学习。在单词的学习中,运用卡片记忆单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教师指导学生把陌生的单词制作成英语单词记忆卡,在卡片上写上相关单词的音标、词义、词性等。每天都随身携带着单词记忆卡,有时间就拿出来进行记忆。这样可以在零星的时间学习单词,并经过反复的记忆,加深对单词的印象。

第2篇

关键词:数字化 教学资源 调查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实施,数字教育资源的重要性凸显,正如扬州市教育局局长周应华在《区域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实践》一书所言:计算机和网络是一扇通向世界先进教育的大门,打开这扇门,就会发现外面教育世界的无限精彩;计算机和网络是一个挽手走向教育现代化的忠实朋友,和这个朋友相处越久越深,教师们对其信赖感就愈强,思想和行为改变也愈多。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的差距在拉大,山区乡村教师数字教学资源应用能力普遍低下,这成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率先必须逾越的“坎”。

一、数字资源应用在乡村学校举步维艰

日前,笔者围绕数字教学资源的应用,采取问卷和座谈的形式,对南方某市两个山区县的农村教师进行专题调查。

表1.乡村学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情况调查表

注:年龄A指20~35岁、B指36~45岁、C指46~60岁;培训次数指参加县级以上、每期7天以上的培训。

统计表明,目前山区农村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使用能力偏低,使用热情不高,提升的积极性不强,数字教学资源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极为有限,现状堪忧。

二、数字资源“困”在乡村学校,原因何在

1.教育观念滞后

许多农村老师未能认识到教师的角色正在促进者、学习同伴和必要的机制间变换,学生的学习思维正在从“海绵式”向“淘金式”转变。特别是中老年教师,时常讲出这样的话语:都教半辈子书了,不要太复杂,我的学生还有上重点大学呢;用电脑、上网等上课,那是城市学校的事,再说,校长只不过说说而已……除了重要性认识不足之外,还存在畏难情绪――老教师“临近退休不学了”、年轻教师“人在农村随波逐流”。这些观念极大地伤害着我们的教育,因为我们的孩子们将生活其中的世界正在以比我们的学校快四倍的速度变化着( 威拉德・达吉特 在《地球村在行动》一书中指出)。

2.平台建设滞后

突出表现为:硬件设施配置不全不足,实用性不强,老化现象严重,有的形同虚设;数字化音频、视频等资源短缺,添置和保管没有规划;校园网建设滞后,甚至空白;县、校两级对教师用好网络、微信、微博等通讯平台服务教育教学的引导工作不力等。

3.信息技术滞后

因为疏于使用,大量中老年教师未能熟练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操作;年轻教师虽然会简单操作,但对资料的处理合成就显得力不从心,更谈不上移动终端课件、精品开放课程、学科主题社区等课程资源的开发。

三、数字资源应用,教育现代化的必然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包括数字化幻灯、数字化投影、数字化音频、数字化视频、数字化网上教学资源等。

与传统的教学资源相比,数字化教学资源具有处理技术数字化、处理方式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学习资源系列化、使用过程智能化、资源建设可操作化等特点。实践证明,它对学生在以下方面有深刻的影响: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建构知识的能力,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互动精神,进而培育其开发本身的价值,训练其判断分析力、评估力、批判力和帮助他人的能力等。

四、乡村教育数字化,路在何方

第3篇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育;课程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开启人类聪明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还有一把是音符。”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指出:音乐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可以培养学生向德、智、体、美、劳方向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全民族素质。可见,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音乐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结合我本人多年的工作经验,在本文中,我主要就中学音乐课程的重要性、中学音乐教学的现状展开论述。

一、中学音乐课程的重要性

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个体体现出来大体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

(1)丰富生活方式,提高审美修养。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了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有这样看似很不起眼的一条: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通过这句话我们感受到了这次课程改革“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基本理念。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学校所开设的音乐课程在这方面毋庸置疑地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可以这样说,音乐课程最直接的价值莫过于提高个体的审美能力,在享受音乐的同时愉悦身心,提高生活质量。

(2)开发潜能,培养创造性。在开发个体潜能方面,我们尤其要着重提到音乐对于特殊群体(如智障、残疾人)的意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音乐给予他们全新的生命。

武汉的舟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特殊“指挥家”了,在他身上充分证明了音乐节奏智能的开发。正是音乐,开启了舟舟的音乐潜能,使他不仅没有成为社会的包袱,还有着独特的社会贡献。假如没有音乐开发他们这类人的潜能,他的命运又会怎样呢?我们不难想象。

音乐课程的价值也体现在培养人的创造性方面。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发展前进的动力源泉。音乐的创造性体现在它本身以及创作、表演、欣赏活动中。

(3)完善教育。对于学校教育而言,音乐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它本身,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它对学习其他课程的激励和被借鉴作用。

在中学教育中,过分偏重科学教育,忽视或轻视音乐教学是不对的。音乐教学应该加强,但牺牲科学教育也是不可取的。只偏重科学教育不行,只注重艺术教育也不行。英国著名博物学家托马斯・赫胥黎说过,“最好的中学教育应该是那种能使学生受到最好的科学教育和最好的艺术教育的教育,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地使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山区音乐教学的现状

(1)受重视程度不高。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人们普遍对音乐课摆出一副轻视的态度,音乐课程在学校的教育体制里显得可有可无。

(2)音乐师资缺失严重。山区县中学音乐专职教师的配备一直是很难解决的老问题。现在,除个别重点学校有配备专职的音乐教师外,有90以上的学校还缺失专职的音乐教师。有的专职教师因为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转行,有的即使没转行,因为受到年龄、经验、环境、文化背景等的影响,在教育观念上和城市的老师有所差距。很多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到乡村教学,认为没有什么发展前途,很多农村人由于对音乐的认识不够,也根本不让自己的子女向音乐的方向发展。种种因素,使得农村的师资严重紧缺,更不用说配备专职的音乐教师了。

(3)音乐教学设施不足。教学设施是一所学校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基本保障,良好教学设施的配置可以帮助学校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令人遗憾的是,虽然随着“普九”工作的展开和深入,全社会正打理捐资助学,农村中学的办学条件是发生了变化,但对于音乐的教育工作经费还是非常的有限。有的学校即使购置了部分乐器,但常年的闲置,破损的乐器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导致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上述几种情况直接导致学生学习音乐时,没有感受到这门课程的系统性和丰富多样性,影响了整个音乐教学。

三、关于农村中学音乐教学的设想

面对在山区县中学音乐教学不够重视、教育师资紧缺、设备配置落后、课本不合理等诸多问题,我们必须针对地采取一些可取的积极办法,尽量改变当地中学现在的相对落后状态。

(1)强化对音乐教学的认识。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学对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良好的审美、创造能力,从而健康地发展,把音乐教学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2)加强建设师资队伍。师资是教育的根本,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直接影响到该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那音乐教学师资必定是很好地实施音乐教学的重要保证。

第4篇

(一)机遇

1.国家发展的新要求环境教育的发展是时代的要求。2012年党的十报告直接提到“生态”或“环境”字眼的地方达45处,相比2007年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到的多出27处,相差仅仅5年的时间里对“生态”“、环境”的大幅关注,说明是针对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严峻现实的深刻反思,是唤醒人们的环境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情感、价值和态度,是倡导生态文明,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体现了努力建设美丽新农村,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决心。

2.环境法律制度的保障200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颁布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2007年该区党委、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广西的决定》,明确了生态广西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2010年该自治区政府《关于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决定》,《共同推进广西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合作协议》。2011年该区政府审定《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倡导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保护和修复广西生态环境。以上提高了依法行政和守法经营意识,提升了全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为开展环境教育提供了法律基础。

(二)挑战

1.实施正规教育的师资落实不到位宏观上,从1992年后《中国21世纪议程》的推广,加强对受教育者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灌输,在环境教育学科层面相继得到建设与完善;按照国家的要求,在基础教育的《科学》《地理》课程纳入环境教育的内容。在广西乡村的小学和初中学校里,小学的《科学》和初中的《地理》等课程中纳入资源、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此外,在高等学校也普遍开设《发展与环境》课程,设立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研究生专业等,总的来说,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于从初等到高等的整个教育过程中。然而,环境教育的师资力量单薄甚至缺失。2011年调查广西乡村的13789所小学、8732个教学点的《科学》教师的配备情况,基础课程中的《科学》课程基本上没有配备科学专业教师;学校对《科学》课程的实施有极大的随意性,可上可不上,任何专业教师都可以上课,上课也是简单的。非专业教师的上课仅凭自身长期以来形成的自然研究的传统,让学生去亲近大自然、了解生态,实施传统的社会教育,但是对学生们进行环境平等和社会变革以及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缺失的。有证据表明,学生们不具备对环境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以及采取一定行为的能力。从初中的《地理》课程的环境教育的实施来看,2012年,随机对广西30所乡村初中学校《地理》课程的教师配备情况调查,结果统计显示30所学校中有10所初中没有配备地理教师,剩下的20所初中合计仅有38位地理教师;38名地理教师在30所学校合计的教师数2039人中,占1.8%;总学生数25363人与地理教师38人比较,比值为667比1;可见,地理教师辐射力的力单势薄且进行环境教育的不到位。不仅如此,如果地理课堂进行环境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搞实践活动导致学生兴趣转移到地理学科,还会遭到学校领导及其他科目老师的反对;为此,《科学》、《地理》课程中的环境教育的效果不佳。具体的表现为学生对现实环境中有生活密切联系的事物、现象好奇心淡薄,对家乡的环境与发展,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以及爱护环境的行为和习惯漠不关心。可见,校内环境教育的有效性低,难以带动非正规教育、校外教育的延伸与发展、难以达到让学生从小就建立人与环境和谐的良好教育,也无法实现通过个体学生以点带面的给学生家庭其他成员的带动作用,营造良好环境意识的目的。

2.社会团体整合的教育力量弱本来,广西的新闻媒体、企业、NGO、政府、学校、社区、家庭乃至各类教育场所等社会单元都是非正规环境教育的主要推动者和倡导者。然而,针对广西乡村的具体情况,利用自身的优势,实施相关的各类环保会议、环境主题展览、竞赛活动、环保教育培训、专题性环境教育活动等有目的的宣传教育活动极少,更谈不上拓展环境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把环境教育引入到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来实施。当下乡村的人们还普遍停留在资源的开发利用全是为了致富这个目标的认识水平上;乡村农业和生活等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用于农田灌溉、畜禽养殖及农业生产废弃物从不处理的现象极为普遍。完全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网络等工具的使用,展开公众参与的环境教育的力量,但是,现实的情况显示,现代交流手段与乡村环境教育的整合度低,只能让乡村的环境越来越糟糕,渐渐丧失了乡村原有的生态优美的优势。

3.制度建设的迟缓导致环境意识不强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增强乡村全民环保意识、生态意识,需要通过教育互动、建立保障支撑作用的环境制度来进行。然而,广西的环境保护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具体表现为,2006年广西自治区政府才颁布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2007年广西区党委、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广西的决定》才明确了生态广西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2010年广西自治区政府签署了《关于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决定》与《共同推进广西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合作协议》。2011年广西区政府才审定《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从宏观上来看,可以说2006年以前,广西对环境保护的制度层面上的支持意识和实践有较长时期的缺位,也就谈不上环境教育的广泛实施。但是,与每一个人的生产、生活活动息息相关的环境,其质量的优劣如果没有全民的关心、参与和身体力行,就难以解决环境问题。环境与人的相关性的自觉表现来源于人的实践性,而人的素质是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国民素质水平的高低又取决于环境教育。

二、应对的措施

(一)强化乡村环境教育的观念

加强环境教育力量系统的建设,通过校内外的教育、正规与非正规的教育,扩大关心和关注的范围来把个人、环境、集体的价值联系起来,建立可持续性与个人价值、社会价值、需要、理解以及期望的紧密性,建立一种对环境、对他人和未来的责任感,并把这种责任转化为个人和集体生活的行动的信仰、知识和技能;强化在尊重他人及其文化的同时,达成与理想、环境的合理的平衡,通过识别个人行动与集体行动、外部事件和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形成对环境不确定性做出积极反应与自由的、有益的质疑的能力,努力使乡村的人们养成一种环境整体性的视野,形成一种内化的自觉性的环境教育的观念。

(二)整合环境教育的力量

首先,把可持续发展理念整合到地方政府的工作中,并联合地方政府和乡村共同促进。设立环境协调人员对乡村环境教育从规划到活动实施进行有效性的指导,强化环境教育作为乡村的个人的一种终身学习的目标与任务来执行。其次,强化乡村学校的《科学》和《地理》教师队伍的建设,使在校的学生能够得到专业的引导,能够从粗浅的了解,到深入体会环境教育的意义,培养学生关注自然与社会以及对生存环境的洞察力与理解力,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进而提升学生对生存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感知力,实现以点带面的效果,即通过学生带动家庭成员、亲友及邻居,认识环境与社会的重要性,促进乡村社会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再次,复兴那些曾经构成教育体制的基本所固有的、进步的价值观的方法,尽可能的与乡村宗教、祠堂生活有效结合。因为,参与到乡村有世俗标志且象征着积极向上的宗教的社团系统中,其中的权威人物能够抓住足够多的人,能将环境教育实践提高到更高的层次。最后,利用手机、电视、网络的交流通道,持续性的传播相关乡村环境教育信息,使环境教育的内容被乡村大众内化成为可能。总之,整合社会的力量将富有建设性的环境教育理念及内容传递下去,从而实现环境教育的构想。

(三)优化环境教育的制度

环境教育是一个社会学习的过程,人们在这一过程中可以不断进行价值、技术、法律和制度等方面的反思,随时能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持续性联系的各种行动。为此,所使用的策略和方法,尤其是环境教育的制度的建立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有其特别的重要性。宏观上,从乡村环境教育研究到强调其中的复杂性,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已经发展了20多年,然而,在环境中的教育和关于环境的教育这两种形式仍占优势,这仅是一种松散型的感觉式的教育模式,缺少实效性。然而,共同的环境责任是制度的要求,建立来源于乡村的核心价值的环境教育制度,那么,社会责任的道德意识、劳动力的期望,就能通过从上至下和从下至上的各种活动来实现,面对即将到来的“后现代”世界的可能及其所面临的困境而言,将是必不可少的;制度让人们参与以及它所带来的变化,才是乡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三、结论

第5篇

摘 要 本文对农村中小学的体育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旨在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可参考根据,经过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从而提高新一代农村人的身体素质,适应现在高压力的社会环境。旨在丰富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理论储备,推动理论方面的成果更新,让更多的人能够理解认识到,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旨在丰富和精彩我国关于农村学校体育的学术讨论,争取为具体的推进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提供学术依据,提高发展速度,少走弯路。

关键词 农村学校 体育 调查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中国总人口的大部分,农村教育便成为中国教育的重中之重。办好农村教育能够极好地提高中国人口的普遍素质,这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以及文明素质。体育课作为锻炼人体机能和提高人的生存能力基础性课程,在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反而倍受冷落,农村体育一直发展严重滞后。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宜宾市(落润乡、解放乡、高坎乡、莲花乡)4个乡镇,每个乡镇各选取一个中心学校作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①调查问卷法;②文献资料法;③访问调查法;④资料统计法。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农村体育师资队伍现状。①农村体育教师数量现状。目前调查的四所学校体育教师共50人。其中专职教师32人;兼职教师12人,代课教师6人。以《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为标准,宜宾市乡村中小学专职体育教师数量还没有达到要求。②农村体育教师的学历现状。目前调查的四所乡村学校,体育教育本科4人,占总体的8%;体育教育专科40人,占总体的80%;非体育专业6人,占总体的12%。这其中再细分为中学体育教师体育教育本科4人,专科16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体育教育专科20人,非体育专业6人。乡村学校无论是中学阶段还是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师的学历状况都没有满足国家的相关规定。③在调查中发现,体育女教师非常的稀少,性别比例严重失调。此外,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呈正态分布,有利于教学开展。

(二)宜宾市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的现状。根据调查的四所学校得知,有一块标准田径场的仅一所中学,占调查对象总体的25%。另一所中学的田径场只有200米,两所小学都没有田径场。同时四所学校都没有排球场、羽毛球场、足球场,只有六块及其以下的篮球场地。这说明,体育场地设施是非常的缺乏的。

(三)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①实际调查对象的实际上课表中,每周课时是满足国家规定的。但是在走访学生,以及对每个学校选取的一个班进行的跟踪调查得到的情况来看,中学每周课表安排两个课时体育课。学生表示体育课最好的情况是隔一周上一节;如果遇到考试之前准备或者考试后总结这种情况,可能连续几周都没有体育课。②100%的学校都采用统编教材,但上课都没使用教材教学。教师没有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学年结束也没有具体的体育考核。③教案是教师上课的提前安排。但是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编写教案的现状四非常差,课前都没有编写教案,上课没有目的,教学没有任务。这也是制约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一大障碍。④农村学校体育课成绩的评定。根据调查,体育教师由于上课没有教案,没有教学计划,最后的体育课成绩考核也只是随意而为之。

(四)宜宾市农村中小学课余体育现状 。①体育课后作业现状。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学生都没有体育的课余作业。②课外体育活动安排。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5%的学校会两年举行一次田径运动会,其他学校都没有安排体育比赛。20%的学生会坚持每天一个小时的正常体育锻炼。③光体育中,两操的组织情况。在调查的对象中,20%的学校都有两操的安排,60%的学校只能满足课间操,20%的学校两操都没有安排。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①宜宾市的体育教师还不能够满足正常的体育课程开展,教师缺编情况严重,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的学校中,这个现象更为严重。②现阶段宜宾市中小学体育教师以专科水平为主,绝大部分专职教师学历能够达到国家的规定,对学校体育的教学质量有极大的推动效果。③宜宾市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年龄结构总的来说比较合理,以年轻教师为主,呈年轻化状态,但是女体育教师的占比非常的低。但是占大部分的年轻教师教学实践短,经验非常缺乏,调研能力弱。④宜宾市大多数的农村学校体育课的开展情况比较好,开课率都非常的高;但是实际的上课率却非常的低,上课质量也不够,教案编写情况非常的差。⑤体育课后作业安排完全没有,这严重影响体育重要性在学生头脑中的存在。课外锻炼一小时的规定,也是完全没有执行。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也是非常缺乏。学校的特色体育代表队多是临时组织,赛后就解散的情况。⑥宜宾市农村学校的体育器材、体育场地非常的陈旧而且异常的缺乏,无法保证学校正常的体育活动开展。

(二)建议。①在普通的日常教育中,应当普及每日一小时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打破传统的旧观念,把学校体育成绩考核算入期末成绩和升学入学总成绩中,由此提高体育在观念中的重要性。②政府应当加强对学校体育专项资金的支持,把教育的天平向农村倾斜,缩小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锻炼,保持身体健康发展。③根据学生的喜好,开设体育选修课程算作学生的平时考核当中,提高学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④学校政府应当主动和支持体育比赛的开展,调动起学生的体育参与积极性。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教育公平化;乡村地区;农村义务教育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公平化与教育平等问题是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它需要国家、教师、父母、监护人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但主阵地是学校,教师是关键,我们要本着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的态度,把更多的关爱和呵护给这些心灵最脆弱的孩子

们,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只有创造优良、平等、公正的氛围,才会让他们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二、研究起因与过程

2016年5月以来,以“供给侧改革”思潮促进教育的公平与平等发展,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成为热议的话题。教育公平与平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教育公平涉及千家万户,影响每个人的终身发展,是人民群众的重要关切;教育公平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大课题,旨在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的命运。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也是迈向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之年。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如何理解教育公平与平等?如何准确把握教育公平与平等的发展阶段?如何处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与教育公平和平等的关系?这些都成了教育改革所要关注的地方。21世纪是义务教育阶段蓬勃发展的时机,这样一来,义务阶段的教育公平化与平等就显得尤为重要。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新时期下,如何顺应供给侧改革,如何实现供给侧改革下农村义务教育的公平与平等,这成了我们应该探寻的焦点之一。

乡村地区的义务教育公平化与平等问题已经有所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提高觉悟,遵循教育改革的规律,努力完善。教育领域的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就是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坚守“以生为本”的原则,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终身发展,既要不断提升教育供给端的质量、创新和效率,又要不断丰富和优化教育供给结构,为青少年学生提供多样化、多元化和可选择性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模式。

三、研究所得与反思

要保证义务教育的平稳发展,实现教育公平与平等,有制度方面的问题,也有政策制定的问题;有政府部门和教育系统的执行能力问题,也有大学和研究机构基础数据支持与研究的问题;有学校的责任,也有社会要克服偏见的问题。所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课题,或者增加财政经费,或者取消政府干预就能解决的。这有待于我们长期地探索。

教育公平化与平等问题对于我们乡村来说,就显得任重而道远了。我们乡村地区多数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打工,孩子们都是留守在农村的祖辈在带,年事已高、文化素质偏低的祖辈往往与孩子缺乏沟通,而老师也因难以与孩子父母沟通而苦恼于孩子的身心健康问题。乡村孩子的教育公平化问题需要从他们的心理、生理、成长环境等方面入手,这是一个个长远的课题。同时,乡村的教育问题,也要加强乡村教师的改革。义务教育阶段的乡村教育公平化与平等问题,除了需求政治保证、经济保障外,更需要教育自身的力量支持。具体如何发展,如何顺应供给侧改革的趋势,这无疑还有一段较长的探索之路。目前城乡教育还存在明显差别。由此看来,以“供给侧改革”思想应用于教育,从而推进教育发展,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乡村教育公平化和平等问题,还有待于社会上各个方面共同努力,也还有待于我们的共同探索。总之,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既不意味着否定需求侧的重要性,也非一味满足教育自然需求,而是以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学生现实需要为出发点,建立新的供需结构,实现教育供给端的转型升级;提供“引领性”的教育供给、“精准性”的教育供给、“有效性”的教育供给,即“科学的供给”,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协调平衡和良性互动,不断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达到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德祥.关于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的思考[J].教育评论,2002(4).

第7篇

我十分清楚地记得我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贺绿汀说过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决不能可有可无,等闲视之”这句富于时代使命感的名言。读了这句名言,便可知道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如果说教育是培养和造就祖国一代新人的主要手段,那音乐教育就是这一主要手段的重要环节。

在基础教育领域,音乐教育是实施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好的音乐教育,可以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和智力,从而促进他们其他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它对于丰富和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精神风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乐观的生活情趣和健康的审美观,有着特殊的、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再者,乡村基础教育作为全国基础教育的重点,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也影响到整个教育的发展大局。由此可见,音乐教育作为实施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已经越来越受到各方人士乃至全社会的重视。

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国民音乐教育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绩,但这主要体现在城市。而广大乡村的音乐教育现状仍然不尽人意,也就是说,仍然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

鉴于这种落后状态,作为一位从事乡村音乐教育多年的我,愿立足于所在学校的实际,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努力探索乡村小学音乐教育的新途径,不断深化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理解,逐步培养他们的良好心境,进而拓展他们的正确审美观。之所以出于这种考虑,是为了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就受到音乐的启迪与陶冶,进而确保音乐教育的“量”与“质”同步跃上新台阶。也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向来我就一直在努力探究这方面的策略。以下是我对乡村小学音乐教育的一点看法和做法,愿与同行们共同探讨,为我们的乡村小学音乐教育插上能在天空中翱翔的翅膀。

1 音乐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以个人的艺术魅力感召学生

大家都有这个共识:学生素质的高低,从侧面可反映出教师综合素质及教学水平的高低;同理,学生音乐素质的高低,从侧面也可反映出音乐教师综合素质及教学水平的高低。所以,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寄希望于音乐教师,迫切需要音乐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音乐知识基本功。

在教学中,音乐教师要想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首先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并具有高标准的素质。但乡村小学的实际情况是,由于教学人员配备不够,大多数教师几乎都得身兼数职。哪个科目缺教师,缺什么教师,校方都得找人顶替或。其中音乐教师的配备、安排也不例外。“是社会主义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这句话,就是乡村小学教学现状的真实写照。由于这样,音乐教师的空余时间往往是很有限的。无奈,我们音乐教师只有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进行学习,并得永远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

在这种教学环境之下,我们音乐教师的唯一选择,只有想方设法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质,才能以个人的艺术魅力感召学生,让学生愿意跟着你走进陶冶情操的“音乐殿堂”中。

2 音乐教师应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导入新课是一节课的起始环节。在这一环节中,音乐教师应创设和谐良好的音乐情境,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兴致盎然地进入探求新知的心理状态,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而妙趣横生的游戏,引人入胜的故事,促人思考的发问等,都可作为创设和谐良好的音乐情境的方法。上课前,音乐教师对学生的学情要有充分的了解,并根据具体班级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上课后,音乐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及临场驾驭能力,并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适度对他们加以引导和指导。同时,更应根据音乐这一学科的特点,多鼓励并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各种音乐活动中。只要能做到这一点,沉浸在和谐良好的音乐情境中的、兴趣引发自内心的学生就会大家一起共唱、共跳。有了这样的课堂氛围,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培养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喜爱。

相比之下,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一般都是学生听音乐,教师简单讲解作品的精神实质,致使课堂往往显得枯燥、单调、无味,甚至死气沉沉。需要指出的还有,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很被动,注意力也不集中,尤其是较长的音乐作品,学生更是没有向往之心,兴趣就不用说了。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因其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这就招来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使学生亲身处于生动逼真、丰富多彩、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中,因此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营造热烈的课堂氛围,更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 音乐教师应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课堂教学的点子上

乡村小学的音乐课,往往被忽视,甚至有人不把音乐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来对待。于是,学生家长乃至社会上的各方人士看到的普遍现象就是,音乐课早已成为单纯的教唱课,其课堂的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俗套,致使学生要么就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要么就是因无兴趣逃避学习。

当今,历史的使命和时代的紧迫,就像催人奋进的钟声,已经在广大音乐教师的耳边久久回荡:音乐课应该而且必须走改革创新之路;音乐教师对教材的选用,必须从过时的传统型向目前行之有效的分析型、理解型、动手型和研究型转变;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应将充分发挥音乐教师特长,切实尊重学生个性与爱好,放在首位;在因势利导的前提下,教学内容也要从单纯的唱歌教学转变到对学生进行乐理知识的传授、视唱的训练、听记能力的测试与测评、乐器的介绍和舞蹈基本功的培养的轨道上来。

4 音乐教师应做好课外各种音乐活动小组的组织、训练工作,借以展示学生的音乐艺术风采

为了培养和造就超前的祖国新一代的音乐艺术人才,结合本人所在学校的具体实际,在征得学校领导的许可后,我和几位音乐同行先后组建了课外各种音乐活动小组。经过定期训练和不定期的业余训练,课外各种音乐活动小组成员的音乐艺术素质已经有所长进,并且在某些项目的训练水平上再跃新台阶。无论是哪一阶层的人士,还是乡村的部分家长,怎样看待我们音乐教师组建的课外的各种音乐活动小组、怎样评价我们音乐教师对课外各种音乐活动小组的训练工作,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都将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对待。

我向来坚信,并且将永远坚信:乡村与城市的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他们在本质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所以我可以肯定,站在舞台上将要一展风采的乡村孩子们,也一定会像城市的孩子一样,飒爽英姿。

因此,为了展示课外各种音乐活动小组成员的音乐艺术风采,我将会以学校每年举行的“校园文化周活动”或“庆六一文艺汇演”为契机,热情邀请各位学生家长前来观看、欣赏自己孩子的精彩音乐艺术表演。通过这些活动安排,既让各位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闪光点,也使他们明确该向自己的孩子提些什么希望与要求。

每当我看到自己的学生们在舞台上的精彩音乐艺术表演时,心中便自然充满了无比欣慰的成就感,同时也深信所有的家长,都在为自己有这么能歌善舞的孩子而在心中充满自豪感。

第8篇

关键词: 高效课堂 一个中心 人格 心理需求 精神成长

在基础教育领域,高效课堂已经成为当下一个普及性的热门词汇。我参加过多次所在地区教育部门组织的关于高效课堂理论的学习,并从相关书籍中习得众多教育专家、前辈对高效课堂理论的多维解读。其中影响深刻的是高效课堂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有文本指出高效课堂的一个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由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全面性到更加关注学生的性格、人格的健全;二是由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到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长;三是由传统共性和整齐划一的教育到更加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四是由注重课堂环节、程序的编制到更加关注学情、氛围和师生、生生关系。对此,我深有体会,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与同仁共勉。

一、教师要立足实际,放眼未来,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和健全人格为己任。

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因素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觉、感情等种种因素的总和。一个人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往往是从少年时期形成的。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如果这个基础不稳固,那么学生健全的人格就很不容易造就了。教育说到底是教化人的事业,是先成人,后成事,知识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良好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基础之上的。

有关理论在讲高效课堂的习惯养成中,关于习惯定律,引用了一段富有哲理的名句: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即我们通常讲的性格决定命运,性格是人格中的核心因素。我们从日常读到看到听到和体会到的人和事中,时常能感觉到冥冥之中的性格与宿命,由此,我们更加关注一个人的行为和习惯的养成,作为小学教师,这一点尤为重要,关注学生的行为与习惯,教育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与习惯,为其一生的幸福奠基。

要想使得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教师要身体力行,为人师表。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在教学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依据,任何章程和纲领,任何人为的管理机构,无论他们说想得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中的作用。没有教师给学生以个人的直接影响,深入到学生品格中,真正教育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么重要。

教师的性格在认识、情感和态度三个方面直接影响着学生。理想的教师性格有利于创造一种舒适而有活力的学习气氛,影响学生对教师及其所授课的态度以及对学校的态度。在情感方面,教师性格好,学生就喜欢教师,学习积极性就高,所以教师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只有与良好的性格特征相结合,才能密切师生关系,达到情感共鸣,从而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即教学的高效。

二、教师要以高度的职业使命感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精神成长。

我所在的学校为西部偏远地区的一所乡村小学,与现今中国大多数地区农村学校面临的现状一样,留守儿童是当今乡村学校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大多数留守儿童缺乏完整而有效的家庭教育或保护,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绝大多数是祖辈,而大多数农村老年人文化水平低,缺乏卫生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加之精力有限,无法对孙辈有效承担教育和保护职能,他们更多关心的是孙辈的温饱,尽力满足其生理需要,至于安全和教育需要则心有余而力不足。心理学家认为,安全的需要包括心理上和物质上的安全保障,主要表现为人们要求被保护,安全稳定有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

由于家庭亲情缺席教育不足,学校的责任更显得重大。我们知道,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有关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也表明,正是亲情与爱的缺席让他们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

老师在孩子的成长中与其接触时间较多,任重道远。在孩子的眼里,教师就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仿效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固有的依附性和向师性,决定了教师首先要在仪表、生活作风及行为习惯等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学生的表率。否则就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心理伤害。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心理因素脆弱、鉴别能力差,而可塑性又很强,环境的影响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作用,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应树立起一个善的榜样,让学生在“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教师要以科学客观的态度认识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

我们必须承认的是,人生来就有差异,加之各种后天因素,每个生命体都与众不同,即便是面对同样的事物,每个人的认识方式和接受程度也有很大差别。因此,教师要客观地认识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也对其不足之处了然在心,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对学生的成绩要充分肯定,多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固然,乡村学生与城市孩子在教育上有着先天性的差别,但他们未来面对的却是同一个世界和同样的竞争环境,这是客观存在的差距,乡村教育要做的就是尽量缩小这种差距,因此,教师的素质极为重要。

身为乡村教师,虽然,置身山村郊外,并非只闻鸡犬声,不见星斗移。如今,也没有一片土地不被现代文明气息所浸染,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让我们即便远离繁华闹市,也能坐观风云变幻,紧跟时代步伐。重要的是,我们要有崇高的职业使命感,身为现代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要不断地提升和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完善自己,做一名与时俱进的现代小学教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完成乡村小学教育的使命。

四、教师要以公益大爱的精神追求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师生关系。

高效课堂的本质是还课堂与孩子,让学生愿意学,学会学习的同时形成自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因此,教师组织课堂应以学生的学情为主,以他们接受事物的思维方式为主。当学生们提出问题时,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些苗头,给他们讲科学道理,引导他们进入思维的空间,培养他们从小动脑思考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要注重生动性、灵活性与科学性、有序性相结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当今的学生,即便是在农村,家庭生活基本上是以孩子为中心,特别是留守儿童,祖辈多溺爱,学生的个性也日益唯我独尊,向孤僻的方向发展,给教育工作带来不小的压力。而学校教育所要求的民主、平等、团结、友爱、宽容、合作的氛围也对学生产生着极大的影响。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以情感熏陶学生,以民主平等的气氛影响学生,以友爱团结的人际关系来感化学生,对优生不偏爱,对差生不歧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并加以正确引导和培养,让学生学会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通过各种主题活动、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从小爱团结、懂礼貌、守纪律、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求上进的良好习惯,养成良好心理素质。

随着国家对教师待遇的不断提升,教师地位的重要性凸显,教师的职业感也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的不断调整,正规大专院校毕业的师范生不断补充进来,他们良好的教育背景,也越来越显现出事业型教师谋道而非谋食的生存现状,这其中更多的是他们人生的职业理想,充满着对教育事业和对学生真诚的爱。特别是乡村教师,他们一般是从农村走出的师范专业大学生,毕业后他们投身于教育事业,对于农村,他们有着极为浓厚的感情,也非常熟悉农村的生活环境,很多时候能够感同身受农村学生的生存困境,他们曾经有过的心路历程和成长经验能够使他们更好地处理一些教育中的难题。

当然,地域经济的差异以及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让乡村与城市有着一种先天的精神屏障,选择乡村,就是要固守一颗平常心,投入乡村教育,就是要少私心远功利,多爱心近公益,这种动力之源便是爱。

爱是一种行动,更是一种心理体验。老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高尚的、纯洁的爱,它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爱,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这种爱,才能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教师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以满腔热忱对待学生,让这份爱感染他们、激励他们、教育他们、造就他们。这既是教师职业神圣之所在,更是教师人格魅力的最大体现。

总之,如今的乡村小学教育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但是,只要我们拥有一片爱心,尽到一份责任,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大胆探索实践,我们就能开启教书育人的新局面,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乡村小学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高效课堂,2011,(4).

[2]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读本,范春林,四川辞书出版社,2011,6.

第9篇

2020年暑假我有幸参加福建教育学院主办的福建省乡村校长助力工程小学校长培训班研修学习,这是我教育生涯中一次非常宝贵而难忘的经历。通过学习,使我对教育理念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对今后办好农村基础教育有了信心和决心。以下是本人本人学习后的几点心得:

一、聆听专家讲座提升教育理念

学习期间,聆听了十余位专家的讲座,每一次讲座,都让我受益匪浅,老师们将科学的教育理念和一个个典型的案例结合起来,让我们在生动的案例中深入浅出地接受着专家们的理念。用专家的理念来检查对照自己在学校所做的管理工作,提升自己的办学理论水平,办学思想,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比如聆听了陈曦老师的《未来学校变革与校长专业成长》讲座后,对学校的教育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未来学校有了自己的预判,对自身修养提升有了自己的规划,对学校的发展有了更长远的思考,对为什么学、怎么学、学什么有了更清晰的目标。听了钟桂荣老师的《教育在先 预防为主 妥善处理——后疫情时代的生命安全教育问题》,我重新认识了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是生命教育的目标。生命教育是在学生生命的历程中进行的,一个健全的生命是在社会、自然、内心的自我之中获得养料和力量,继而成长和发展的。通过郑勇主席的《后疫情时代乡村校长角色的重新定位与个人成长规划》,认识到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网络环境和技术支持,加强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应用必备能力的专项培训,有效促进教师常态教学必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显得尤为迫切。对现代乡村教育的特点有了全面的了解。要做有根的乡村教育,做有魂的乡村教育,让乡村教育成为中国现代化教育的亮丽名片,培养能够静下心来读书和静下心来思考、静下心来生活、具有独立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现代人,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和现代化农村发展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转变现代农村教育有了一定的思考。通过郑主席的成长感悟分享,我也感到作为校长为提升学校的生存质量、教师的生命质量、学生的生活质量而执着奋斗,学校的招牌越来越亮,办学效益越来越高,这是一种幸福。听了张春亮老师的《乡村学校的突围——阅读立校全面提升核心素养》,思考着为什么有的学校突围成功,有的学校突不出来呢?最关键是“理念”问题,也就是对教育的理解。通过担当者的经验分享,明白阅读真的能改变人的一生,认识到了中小学时代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刘一彬老师的《疫情之下中小学校如何省时高效地应对学习与考试》,对疫情引发的学习方式变革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梁美凤老师的《冥想的8个积极影响》,让我认识了一个新领域“冥想”。总之,每一个讲座都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有了重新上路的欲望和力量。

二、学校考察取他山之石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三明组22名校长到了梅列区陈大中心小学、三元区星桥中心小学和三明市陈景润实验小学实地考察。三天学习考察中,陈大中心小学的赏识教育、星桥中心小学寄宿生管理、陈景润实验小学的写字特色教育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发现了名校与乡村学校不只是硬件的差距,而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管理理念的差距。农村的学校都是单一的,都没有构建起自己整体的文化体系,学校还处在规范化向特色化过渡的时期,或者说是品牌学校的初级形态。我将学以致用,带领自己的团队提炼出属于的本校办学思想和适合校情的学校文化,办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小学。

三、在经验交流中进步

在研修班学习期间,学校采用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那就是办学经验交流活动,来自五个地区的97位乡村小学校长齐聚一堂,互相交流。听了他们办学的经验,感觉到这不仅仅是学校管理经验的交流,而是地区教育的交流,更是文化的交流。通过优秀学校的交流让我找到了与他们的差距,明确了自己办学今后努力的方向,通过与他们的交流让我找到了值得自己坚持和发扬闪光点,增强了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四、返岗实践,理论与实际引领成长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开路。我返回岗位后,认真对学习笔记进行梳理,拟定计划,在理论的指导下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反思,力争将本次培训的收获发挥到淋漓尽致,把我校打造成尤溪县的名校,为地方教育再添光彩。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让我更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是一种引领,是通过一个、一群人、一代人,乃至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用他们的智慧,他们的文化,他们的精神引领着孩子成长,引领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这一个人、这一群人、乃至这几代人的智慧、文化和精神就决定着孩子的人文素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天下兴亡,匹夫都有责,何况我们就是肩负重任的那一个人,何况我更是那一群引领者的引领者呢?所以我们必须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用高品位的精神文化和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去打造我们的校园,去引领我们的师生健康成长。

第10篇

关键词:新课改;音乐教育;城乡差距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253-1对我们来说,音乐几乎在生活中随时随处可见,无论是电视、广播还是电脑甚至走在路边,都有可能会有音乐来刺激我们的听觉。从小就听着音乐长大的我们,可想而知,音乐对于我们的生活影响是巨大的,而良好的音乐教育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开始作为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项。然而,如今城乡之间的音乐教育资源配置却极为不合理,城乡之间音乐教育差距过大,可能会导致城乡居民素质修养的差距,进而阻碍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所以本文针对于城乡音乐教育资源配置问题进行研究,具体情况如下:

一、 城乡音乐教育现状

在城乡音乐教育中,首先是设备上的差距,一般在城市中,教育设备都比较完善,音乐教育都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有配备良好的音乐设备供学生使用,帮助学生来学习和了解;而农村音乐教育中因为资金原因,可能根本没有或者很少有多媒体教室,这些教师根本不舍得或者不足以用来给学生上课,而对于音乐教育来说,没有多媒体教室也许根本无法进行教学。

其次,城乡之间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一般城市中各学科教育的课程都是经过严格安排的,除了老师生病、事假,基本不会有调整,就算调整但课程总数却不会少,该上的课还是会上完;而对于农村教育来说,因为音乐教育不是考试、升学的主课,所以,一旦到了学业紧张的时候,音乐课就有可能被数学、语文课代替了,甚至包括美术、体育、劳动课等等都会被取代。

最后,城乡之间音乐教育中师资力量的差异也非常大,一般在城市中想找到一名高质量的音乐老师是非常简单的,所以城市中音乐教育质量都相对较好;但是在农村,因为环境、条件的限制,很多老师不愿意去到乡村学校教书,从而使乡村处于缺少音乐教师,甚至没有音乐教师的尴尬境地,最后的结果就只能是取消这门课程或者变的空有形式,没有实际作用的课程。

二、 解决城乡音乐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的重要性

音乐的主要作用是陶冶情操,而音乐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就是素质的培养,是有益于学生身心同步发展的。首先,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放松心情、调节竞争的学习生活,调节和疏导学生心中因为各种原因产生的淤塞,因为学生一般认知还未成形,良好的音乐教育也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性情。

其次,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的左右脑的均衡发展有很大帮助,相对于善于逻辑思考的右脑而言,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想象力、记忆力、观察力的左脑,这对于长期学习语文、数学、化学等知识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必备的调节课程,充分挖掘人体的智慧潜力,也有益于学生学习生活。

最后,音乐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因为任何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如果没有感情为基础,都是无法起到任何作用的,而音乐教育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通过音乐来树立学生的理想,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音乐中寻找到鼓励和共鸣。

三、 实现城乡音乐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的对策

对于乡村音乐教育来说,教师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决定音乐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如果对于音乐教育不够重视,那么无论多好的教学设备、多完善的师资力量也不足以提高音乐教育水平。因为音乐教育关系到的不止是学生的音乐素养,还涉及到思想境界、文化修养、道德品质等,关系重大,不是可有可无的课程,所以需要各级领导对于乡村音乐教育设立审核制度,确保乡村音乐教育是在正常进行,而不是被其他“主科”替代。

(二) 改善学校音乐教育设备条件、环境条件

乡村音乐教育设备环境差,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学校领导还不够重视音乐教育,随着对音乐教育认识的提高,学校自然就会将资金使用在设备之上。改善学校教学环境,一来是为了提升教育水平,增加学生认识以及有兴趣,二来良好的教学环境还可以吸引到更多的高质量教师愿意过来教学。只有良好的设备基础,才能保证音乐教育的高效的展开。

(三) 提高学校师资力量

如何拉近城乡之间音乐教育的差距,资源配置是关键,首先是不能因为学业紧张和忽略了音乐教育,影响学生素质的提升;其次是乡村基础设备不完善或者音乐师资力量不足而影响教学。在教师足够的重视和学习良好的设备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政府的鼓励政策或者学校更好的待遇来吸引高质量音乐教师来乡村工作,平衡城乡音乐教育资源配置。

参考文献:

[1]苏同芳.浅谈农村与城市音乐高考生的对比[J].东方青年・教师,2012,(12).

[2]蒋李彬.浅谈城乡中学音乐教育的差异[J].神州(下旬刊),2013,(03).

[3]刘琰.浅析偏远地区小学音乐教育的城乡差异[J].才智,2012,(09).

[4]田向弘.缩短城乡中小学音乐教育差距的教学方法探析[J].科教文汇,2010,(02).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小学生在初学英语时对所学的较简单的口语很感兴趣,可是,随着知识的增多,难度的增加,他们会越来越厌烦英语的学习,如何能使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得到持久发展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1.激发兴趣

“激发兴趣,”是指教师在带领学生去接受崭新学科对新鲜事物时,帮助学生消除学习的疑虑,树立自信,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在动力。爱因斯旦曾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英语以其陌生的面孔,异样地走进学生当中,他带给学生全身的好奇感。学生为自己吐出的每词,每句而兴奋,激动。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学习不是一种负担。

PEP教材以其丰富的色彩,富于变化的节奏,悦耳的美式音吸引学生,说说唱唱玩玩中通过角色表演,游戏活动等形式习得大量言语。而教师因初次接触教材,对大纲认识的浅薄,教学上不能很好把握等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在以下几个问题。

1.1“闹着玩”。初次接触教材,教师对教材的灵活性,意图不能领悟到位。他们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设计各种活动丰富课堂。如:动手做贺卡。教师往往在还没讲完步骤,学生早自娱自乐地通过自己对图示的理解动手又动口。课堂成了一典型的美术小制作。组织上存在的缺陷外,这样的动手是否值得要用大部分宝贵的课堂时间来完成?

1.2“光练嘴皮子,不看书”。为了提高口语,教师化了大量时间精心设计课堂内容,讲干喉咙,耗完学生精力,铃声一响,大伙齐松了一口气,教师这才记得需打开课本问学生:今天你学到了什么?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从他们捧着课本迷惑的眼神,委屈的神情中不难得出:我刚才明明会讲得,怎忘了?书上哪有?我怎不认识他呀?教学目标有听说认读,但大多数教师都没注意认读目标的重要性。

1.3“动中乱”。教师不遗余力的采用各种组织方法来吸引学生兴趣。课堂游戏采取自由结对就是其中一例。于是我们常可以看到有几个围在一起,有好几个单干的走来走去,又是叫又是跑的,甚是热闹。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流于形式”频频在课堂上出现。

除此之外,还有若干现象。若不是学期回头评价,我们很难发现和掌握学生学得的状况。起初师生还是感觉轻松,随教学内容深入,就出现大量难题。著名教育家曾说过,学好语言的最好方法,就是能读懂课本。针对如此情形,我们在学生入门时必须落实好这几点。

1.3.1让学生了解现代语言的重要性。明了学习是适应时代的需要。在引入课中教师要尽量丰富生动讲一些有趣味性的事实来说明英语的重要性。

1.3.2注重学生在开始阶段对基本发音,书写,朗读等习惯的培养。不求速度,但求精,准。

1.3.3给予学生明确的期望值,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学习是件愉快的事,也是件需要不断付出劳动的工程。要相信学生,肯定他们是一定能不断成功的。

教学,开头容易,过程难。经过实践我们发现:原有的最初的学习高温已急剧下降。原始的兴趣随着学生对他的熟悉渐渐地不复存在。我们深深体会到:语言知识本身具有的魅力,才是学生持久学习的驱动力,才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绝的能源。

2.持久兴趣

2.1进入了四年级,由于三年级认读不抓实,课堂出现可各种时尚病。

2.1.1“喧宾夺主”。教师尽量用简易语言组织课堂时,学生却听得悬乎,有自个儿画画的,有低头写东西的,有做小动作的等等。教师迫不得已,改成演“独角戏”。

2.1.2有问“逼”答。教师在教学深入过程中,发现抓实知识的重要性。为了改变教学现状,从现在抓起。于是课堂上出现让学生一个接一个站起来,穷问不舍,最终还是自己“摊牌”。这些问题的根本在于设计的太悬,教学过程没能让学生可以拾级而上。

2.1.3问而“避”答。为培养学生质疑,教师很难把握得了“度”。学生举手追问,教师穷于应付,留个台阶给自己:大家自个找答案,看谁厉害。结果是学生无所适从。这种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钻研不深不透,依赖现代教具,却只能“顺流而下”。

2.1.4“照本死用”。课本知识还没掌握,我们还怎样拓展?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抓课本语言时,练了又练,教学辅助手段少之有少。“教具少,做教具繁”成了我们的理由。在调查中笔者发现51、6%学生说,从没见过老师在黑板上画过简笔画;67、2%学生说,老师在课堂上常见的只是几张卡片和一台录音机。45%学生反映教师在课堂上很少提供实物和设置情景。我们的学生在沉闷贫乏的气氛中,学得如何?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笔者又对本校来自乡村学校的学生作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原同班学生中只有7、6%达到优秀,64、5%为中等,27、9%为差生。抽取部分学生谈话了解:我觉得英语课好玩,但不喜欢,太难懂了。究其原因不难发现,乡村小学因师资不足,采用一周三节集中授课,接触频率少,安排不合理,学习没及时巩固。知识没能螺旋上升,直接导致教学的畸形。

2.2思考与对策。

2.2.1立足课堂,向课堂要实效;在小学阶段,小学生更多地是培养学生的各种习惯,兴趣。学科分配的时间都较紧。我们教师只能向课堂主战场取成效。采用“目标性”的任务型课堂教学,便是我正努力摸索,改变现状的教学模式。教学的“任务”,就是做做事,它以意义为中心,重视如何沟通信息,着重解决某一交际问题,它在现实生活中有发生的可能性,而不是假交际。它贴近生活经历,能引起学生共鸣,激发欲望。任务的执行注意任务完成,即在交际中解决问题。他的结果是评价任务成败的标志。有了明确的师生角色,任务目标,必要的构成任务的输入材料,创设的任务执行环境等组成的部分就能进行有意义,自由的练说性目标。现四年级课本游个话题。在教学中我采用任务为主体,其他活动辅助的教学形式。如:为巩固校园的各个建筑单词,我带部分学生参观邻校,在询问描述中掌握各种建筑,而有时我只着眼于把任务作为教学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如学农场中的蔬菜,动物的课文,我在近课尾安排让学生添物并交流“If Ihave a farm, I’m going to have ”。除此之外,有学生爱好调查表,服装设计表,展示会,购物节等。无论是个人独立操作,小组合作,个人研究或集体讨论等。我先分层让学生掌握所用语言,所需道具,慎择任务主题,尽量贴近实际生活社会。布置具体要求安排好活动形式,随时提供援助,总结全面评价他们的成绩,在激发他们的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中,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无形中调动学生的言语资料库。在实践中他们学会自我评价,由此产生的成就感又转化为无穷尽的学习后继力。

2.2.2分层教学,减缩差距。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回避的如何对待优中差生。

分组编排,因材施教;教师通过几句最基本的交际语言,观察个人口语素质,性格特点,记忆力,反应速度等。在心中把全班分三组,因材施教,分层要求,以求最有效的激励机制促学生不断上进。

同一情景,各说其能。设计情景考虑每人差异,使他们都能言其所能言,言其所爱言。如:买东西,卖东西。同学可以组合商量买卖方。

各种评价要求不同。学生学习能力不同,接受自然有多有少,放置不同要求。如:期末来临时,为鼓励学生查漏补缺,主动复习以此作为总结性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法:规定每一单元的内容,得分80分以上,将得奖励 。起初学生兴致很高,两堂课下来,发现相当部分的中差生开始闲逛,而优生争相读出的分化局面。“不会读,没人帮“是事实。因此我及时调整要求,列出部分学生名单,降低要求成绩70分以上即可。而好的同学帮助差生有效果,就可奖小贴画纸。这么一来,好的学生更起劲,差的学生也来劲了。“跳一跳摘到”的效果出来了。教学不是为了难倒学生,而是通过他们体现知识。

2.3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完成英语教学和培养兴趣的根本保证。情感是打动人的心灵秘诀,是打开人的心灵的一把金钥匙,是人行为的内在力,是人际关系的基础。师生间接触,看法,需要无不包含情感因素。没有师爱生,生尊师,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学习氛围,顺利进入角色。而乡村学生回答:我不喜欢英语,太难了,可我喜欢见到英语教师,她让我快乐,这不正说明师生关系的可利用性。无论是对语音的兴趣还是对教育者的喜爱。我们没有理由错过任何一个有潜力可挖的机会。教师爱学生,从自己的人格影响和发展学生,以情育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尽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2.4英语课堂的延伸,拓宽。

2.5乡村小学原先教学的过于集中,接触频率少等带来的种种弊端,要求我们增加学生与英语的接触频率。为此我们征求校领导同意,争取一周一自修。在教师援助,学生互助互帮下学习的机会就多了。同时我们布置作业,采取同桌学制,同班友谊制,同村学习制来延伸言语实践。具体方法:

收集摘抄身边英语。在改革步伐矫健的今天,各类商标广告词随处可见。让学生“回回头”收集这些英语,学生乐此不疲。如:银行时,“CHINA BANK”“CCTV”“SARS”等这些作业不仅使他们增长了知识,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学意识。

编辑主题板报。让学生寻觅,留心,在收集抄写中,学生无意中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在争相阅读中重显知识。延伸内容。

2.6定时抽取典型活动,提前布置任务,学生在课间,课外的自觉准备,营造一种可遇不可求的氛围,带动周围人,激活他们兴趣,在提高他们表达能力同时,也不放过肯定他们为此努力的结果。

综上所述,出现教学危险信号,我们不能任其发展。对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回头看,找症结。只有在把握准理论下,不断学习新标准,摸索教法学法,用理念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感悟真理,真正地为学生培养英语持久兴趣。

参考文献

[1] 张之建 中小学教学小百科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0.

[2] 王增昌 外国教育教学改革全书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3] 刘显国 中小学教研手册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9.

第12篇

【关键词】乡村教师 继续教育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53-02

乡村教师担当着农村孩子的教育培养重任。数量庞大、分布广泛、素质欠佳,成为这一群体的重要特征。在教师专业化背景下,我认为,教师继续教育(简称“继教”)是开展师资建设的可行之策。然而,教师观念保守和培训体系的不完善,致使教师继续教育的低效甚至微效也是不争的事实。以我学区为例:

一、问题浅析

1.教师对继续教育目标任务认识模糊

我学区辖有中心校一所,村小三所, 61名教师分布各个学校。然而,当我们以科学发展的态度,客观冷静审视我学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时候,两点突出的现实问题不容忽视:

一是从教信念缺失。教师从教信念淡薄,教师思想观念保守,怨怼苦闷情绪严重,不少教师对新课改充满抵触和消极情绪。骨干教师不多,取得的教研成果档次不高。混日子、得过且过的教师占大多数。以2014年的一次职业道德培训的问卷调查中,情况如下:(见附表一)

二是教师对继续教育认识模糊。教师执教观念保守,继教行为被动。消极面对,应付了事居多,学习内驱力严重缺乏。以2014年县继教中心对我校教师继教材料验审前的一次培训活动中,问卷调查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识态度,情况如下:(见附表二)

从上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学区教师多表现为理想信念缺失、职业观念淡薄、追名逐利浮躁,缺乏工作危机感,充满职业倦怠感、事业失败感和精神失落感,如一位专家所说的:现在中小学教师存在三个主要问题:即不读书、不研究和不合作。他们厌倦学习,摒弃继续教育,丧失专业自主发展的能动性和教研内驱力。

2.主管部门导管策略行政化倾向明显

我认为,上级主管部门的继续教育导管思路表现为行政化。当前我县中小学继续教育管理工作,根据市继续教育中心设置的项目具体主管,即在“三新一得”等四大板块里面,生化培训管理、考试管理和其他管理等项目。这好像“老师”出了继续教育考试题,“学生”按照题目要求答题,答得多少分就“合格。”可见,这种模式表现为行政化的“要你学”意味特别明显,加之发文明文规定,培训不过关怎样,考试不过关怎样,验审不合格怎样。只追求结果,不求过程,教师学习自然大打折扣了。

每年到了年度继教验审时候,为了合格过关,教师基本是在“要我学”中东拼西凑继教假材料,在对“培训项目”和“考试项目”的怨声一片中敷衍了事。更有甚者,认为继续教育是管理员的工作,管理员有责任和义务把其继教达到合格过关。对他们来说,继续教育无异于纸上谈兵和带着镣铐跳舞。

二、策略探析

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中,将“终身学习”作为教师职业必须操守的准则。即“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可见,教师继续教育不仅仅是教师要完成的一项自身专业发展的工作,而且必须树立一种理念,让自觉接受继续教育成为一种职业的信念和习惯。

1.重新认识继续教育的核心意义

只有会学习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会学习的学生;只有与时俱进的教师,才能得到真正的专业化成长;只有明确继续教育重要性的教师,才能品出培训学习的个中滋味。继续教育,是秉持教师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和提高执教能力,在专业化的宽阔大道上,从容前行。如是说,教师继续教育,不是教师工作之外的一副重担,更不是教育主管部门的一厢情愿。所以,一个取得执教资格的教师,定当继续教育为己任,成为职业自觉,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快乐。

2.拓展多维继续教育平台

我认为,继续教育工作,需要创新思路,因地制宜探索学习材料,让教师回到“我要学”的轨道上来。譬如,开展卓有成效的网络教育,围绕某一个主题开展研讨活动。譬如,针对库区校园大量留守儿童的问题,其管护问题是一门需要当前教师学习的课题,这方面的材料完全可以成为教师的继续教育内容。还有,可以转变工作思路,实行继续教育申报奖惩制度,奖励热衷学习者,奖励成绩优秀者。只要教师围绕当前课改或纲要,围绕教育、教学等开展的学习活动,并获得一定教研成果的,均可以申报为教师个人的继续教育成果。行政部门制定科学的实施意见,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成果与个人的设岗晋级、创先争优和评优嘉先等紧密联系。所以,我认为,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教师个人,都必须规范继续教育行为,才能达成有效的继续教育效果。

3.总结优质的继续教育成果

对教育主管部门来讲,教师继续教育必定是责无旁贷的拳头工作。要像抓基层学校教学质量那样,来抓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所以,必须有专人管,专人抓,并形成长效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应尊重教师继续教育成果,结合县域特征,探寻继教特色,总结继教成果,表彰继教先进教师和先进单位,以激发教师参与“继教”的热情。

综上所述,农村教师的“继教”工作,无论是主管部门还是教师个人,应该站在乡村教育发展大计的高度,正视问题,理顺思路,寻找出路,让继续教育工作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