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化学学科总结

化学学科总结

时间:2023-06-16 16:05: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化学学科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化学学科总结

第1篇

一、研究高考信息,捕捉方向

课改在我省实行的年头并不多,所以从高考这几年出题的角度来看,试题的外在表现形式灵活度比较大,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悟出潜在的导向作用,把握复习方向。因此,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1.研究高考题。

我们组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发现,高考试题相连两年题型变化或许会明显一些,但自身还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往年考得不好的知识点后续还会渗透考察。所以在年级组的要求下,在本学科组的需求下,第一学期每周两次的备课组活动都会一次用来集体备课,一次用来做或者是研讨一套大家做的高考题。这一做一研究把各省市试卷的区别、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方式、能力要求等基本理顺,把握命题方向和命题特点。这样,对于一些重点题型和知识的讲解深度及外延扩展目的性就很明确了。当大家心里对高考题相关信息有了明确的理解和把握以后,课堂上就会明确复习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对作业题挖掘的尺度。课堂上融合高考信息再进行讲解,学生会更感兴趣,课堂教学效果自然而然也就增强了。

2.换位思考,查找不足。

在研究高考题时我们除了关注试题自身外还留意考查学生哪些非知识性错误,如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化学用语用字的错误、无机物化学式有机物结构式的规范书写、审题不清答非所问、实验用语如“少量多量、加水溶解、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的准确表述,等等。这样,在复习过程中既考虑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又揣摩了命题人的意图,在学生会却容易处错的这些点上提示学生如何注意和把握答题技巧。慢慢的,学生在跟着老师复习的过程中,化学素养得到提高。

3.科学利用身边资源。

获得信息的途径有很多,除考纲和教材外,还有高考题、复习资料、网络资源、外出学习等,我们的工作经验是,在高三整个一轮复习过程中精选一本复习资料为基础,再由学科组长利用身边的其他资源平行再组一套练习题。这样既保证知识复习具有连续性,又避免一本资料覆盖面可能不够全的现象,二者相得益彰。而且在使用这些资料时都是考虑了学生的实际能力的,保证下发到学生手里的篇子都会得到充分利用,不会出现浪费的现象。

高考复习不是闭门造车,出而合辙。所以,有合适机会时学校都会给我们创造一些合适的外出学习机会,时刻关注高考信息和高考动态,吸收一些经验回来后与本组成员分享。

二、落实工作细节,抓纲务本

1.精读教材,把握深度。

课改换了教材后,在基础年级授课时,就已经重点关心和区分新旧教材的不同之处,如内容有所变化、实验比重增加、研究性学习增加等。很显然,熟悉这些变化才会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才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度,增强复习的目的性。事实上,在复习过程中,本组成员确实一直是在边复习边研究教材内容。其实,越是到了后期复习阶段就越会发现,很多模拟题万变不离其宗,看似觉得新颖灵活的题型不太好把握时就越能从教材中找到它的身影。所以,必须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

2.落实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注重工作的实效性。

正常的备课、上课、看自习、批改作业等这些常规工作是每个学校的常规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能做到怎样的精细程度则每个人不尽相同。每个教学班都要求学生有一个错题整理本,将老师讲过的值得注意引起重视的题收集起来,整理在一个本子上。这个本子我们都会阶段性地收齐,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有整理不好的同学,教师单独找出来加以提醒以引起学生的重视,日积月累,学生就学会了归纳总结,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并加以弥补。

3.课堂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双提高。

全组成员在整个复习过程中,严格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这样既能保证全组完成统一的教学进度和内容,又能让不同教师教的所有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没有偏差。老师们都有着丰富的备考经验,不难发现,现在的高考试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复习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利用好课堂和学科自习提高其利用率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两节课确实需要花心思去做。一个组的成员在一个办公室,基本上每天成员们都要简单说说下一节课所要复习的内容及策略,集全组的智慧上好每一节课,准备好每一份作业,精心出好每套试卷。

4.利用每次考试,逐步提高学生能力。

高三整个一年的学习生活,学生是在课堂上积累沉淀自己的知识的,在每一次考试过程中提高应试能力,并发现不足修正完善自我。所以,我们必须精心准备每一次考试,每一次考试结束后的第二天下午下班前必须上交成绩等。给大家的感觉就是高三第二学期的生活主要就是考试讲卷再考试再讲卷,这么说也不无道理。所以,从年级和各学科教师的层面来讲,考试这项工作是很重要的。只有精心准备每次考试的各个环节,自身重视起来了,学生才会将每次的常态化考试当回事。只有引起他们的重视,才能更好地达到考试练兵的目的。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第2篇

关键词:化学;分析;教材;编写模式

1化学教科书的编写模式

当今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把通过优质的基础教育,特别是科学教育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当作一个国家谋求发展的战略。许多发达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明显高于我国,因此其优秀的教学经验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的,那么下面我们来谈谈国外化学教科书的编写模式。

课程理念是一门课程的灵魂,也是教科书编写模式的决定因素。从国际上的化学教材不同的编写情况来看,其理念大体分为三类。

1.1“学科中心”模式

这类教科书以培养少数精英为目的,以简约的方式呈现知识,重视知识的逻辑结构。这类教材的学习难度较大,仅适用于学习能力强,接受能力快的少数学生,因此无法被普遍学生、接受。早在半个世纪前的美国曾出现过此类教材,因而导致了美国民众知识上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也逐渐被当时的美国社会所淘汰,现在这类教材一般用于培养高端人才或化学上的专门人才。

1.2“社会中心”模式

此类教材突出学生的自身发展,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密切联系生活实践,重视化学学科与社会间的联系,在内容上抛弃了旧的教学框架,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作为教材的主要线索。从20世纪70年代,此类书籍一经问世便引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关注。

1.3“融合型”模式

“融合型”模式的教科书是目前世界上数量最多的,使用最广的一类教材。此类教材的主线依然是化学学科中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它并没有刻意去寻找社会与生活中的化学实例作为主要内容,而更多重视的是以学科为背景。但它并没有放弃将理论联系与实际,而是通过一些附加材料,将实践很好的与理论融合。这类教材因设计理念科学且适用范围广泛而被大众所接受。

2我国教科书的编写模式

2001年6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一轮基础教

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并在全国部分省市实验和实施。我国新推出的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以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方面为课程目标。落实到具体内容上时有三条基本线索。首先是化学学科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其次是化学学科的理念,最后是化学与环境、社会及其他学科与技术间的广泛联系。

我国的几个不同版本的教材并不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而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科学的认识体会为基础进行内容的编排,从而使教材具有了灵活性、实用性、适应性等特点。书中加大了自主探究的力度,很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人们在探索未知事物时,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手段,而通过这些手段得到的是一些感性认识,这些感性认识通过大脑的过滤、提取、加工才上升为理性。大脑的这种思维加工存在抽象与形象之分,化学学习中也不例外。

另外,书中也增加了许多精美的图画,这种一途代文的应用使化学的美体现的更加直观。

3化学教科书的编排体系

所谓学习,即人们对未知事物进行科学认知的过程,那么化学的学习也不例外。这一认知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提出问题指对未知现象的发现,解决问题是指通过查阅文献,交流探讨等手段进行探索。而总结规律是对一系列探索活动的总结与升华。化学学习遵循学习活动的普遍特点,但与其他学科相比又有特殊之处。基于学生对新事物的认知过程与规律,教科书在编排时要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的顺序,具体的编排方式有如下几种:

第3篇

关键词: 高中化学 记忆方法 趣味性

化学是高中阶段一门必修课程,也是一门十分有魅力的课程。然而,现如今的情况是,一些学生难以感受到化学学科的魅力,对化学学科,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化学学科,一些学生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难、繁、乱”。之所以学生对化学学科留下这样的印象,主要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方面是化学学科本身的学科特点,进入高中阶段,化学学科本身要记忆的知识点非常多且形式较为零散,另一方面是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现如今,面对高中化学中的知识点,一些教师没有花精力教学生如何记忆,导致学生依然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在缺乏科学方式的背景下,再加上化学学科本身知识点多,导致记忆成为化学学习中一道非常难过的坎。高中化学教师一定要正视化学学习中的记忆问题,努力帮助学生克服记忆困难,采用有趣而有效的记忆方法,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增强化学学习的趣味性。

一、歌诀记忆法

歌诀记忆法是化学学习中一种常用的记忆方法,广大教师与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和总结中,把一些知识按照一定的韵律编制成朗朗上口的歌诀,这样借助于歌诀本身的韵律,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记住一些比较难记的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微粒之间比较半径大小的方法就分为多种情况,一般情况下是微粒的电子层数越多,它的半径就越大;当微粒之间在电子层数相同的情况下,原子序数越小,半径就越大;在电子层数和原子序数都相同的情况下,电子数越多,微粒半径就越大。这样复杂的分类和相近的语言表述,使得学生在记忆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生混淆。为了便于记忆,一些教师就把微粒之间半径大小的比较方法进行了总结:层多径大;层同序小径大;层同序同,电多径大。这样总结,原本繁杂的内容一下子变得简单清晰,一旦学生把它读顺口了,那么想混淆都难。应用歌诀记忆法不但让繁杂的知识记忆变得简单易记,一些有趣的歌诀编制还能大大提高学习的趣味性。笔者有一次参加一节公开课,任课教师竟然将流行歌曲《青花瓷》经过改编,变成了一首化学歌曲:

无色酚酞 面对碱 羞涩脸绯红

紫色石蕊 遇到碱 青蓝慢淡出

酸碱和盐 融入水 离子解离开

酸和氢氧跟金属三角恋

氢氧化钠 易腐蚀 潮解味道涩

火碱烧碱 苛性钠 俗名遍地找

你用途十分广泛 精炼石油制作干燥剂

……

听到如此有创意的歌诀,学生异常活跃,不出几分钟时间,学生就将这首化学版《青花瓷》熟记于心,不但轻松达到了学习目的,还有效活跃了课堂氛围,可谓一举两得。

二、联想记忆法

相较于陌生的事物,人们更容易记住那些自己熟悉的事物。高中化学课本上很多专业化的化学概念、规律、性质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从来都没有听过、接触过,有陌生感。如果要求学生把这些陌生的内容记下来,学生在背诵记忆的过程中会感到十分拗口别扭,记忆起来自然就十分费力。如果我们通过一些联想的方式,把化学知识同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记忆,效果就会好得多,我们把这种记忆方法称为联想记忆法。例如,在记忆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时,我们可以把地球联想成原子核,把能量高的电子联想成飞行能力很强的老鹰,把能量低的电子联想成飞行能力相对较差的小麻雀,这样,由“老鹰在高空飞翔,麻雀在低空飞翔”联想记忆“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这样的规律就会轻松很多。

三、浓缩记忆法

在高中化学学科中,很多知识表述、说明等往往比较繁杂,内容量很大。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为了教会学生正确区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教师往往会这样解释说明:“氧化剂是用来氧化别的物质的,对于它自身来说,发生的是还原反应,而还原剂是用来还原别的物质的,相对应的,其自身发生就是氧化反应。失去电子的元素,化合价会升高,这时候就会发生氧化反应,其相应的物质就是还原剂,与之相对的,得到电子的元素,其化合价降低,这时候发生的反应就属于还原反应,而相应的物质就是氧化剂。”这样一大段的解释虽然清楚明白,但是由于表述说明的内容较多,学生记忆起来比较困难,我们可以把这样一大段信息通过浓缩的方式进行如下表述:“失升氧还,得降还氧。”再配以相应的解释说明,学生理解后记忆就会轻松很多。

四、理解记忆法

教师大都强调先理解再记忆,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对知识理解过后再记忆,是在对知识进行理性分析以后的记忆,是一种高于感性认识的理性认识的记忆,这样的记忆往往在水平上更高,在清晰度和持久性上更加突出。因此,在记忆化学知识的过程中,理解记忆法是运用得最普遍、效果最显著的一种记忆技巧。以“气体摩尔体积”这个概念为例,很多学生在记忆这个概念的时候总是记不准、记不全,导致在用的过程中屡屡出错。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多的问题,是因为没有充分理解“气体摩尔体积”这个概念。如果把这个概念进行恰当的剖析、分解,如,概念中的“任何气体”的表述指的就是概念只针对“气体”,而其他形式“液体”、“固体”都不适用这个概念,“标准状况”指的是温度为0℃,压强为1.01×105Pa的前提下,等等,这样把概念进行分解剖析,真正理解清楚以后再记忆,学生不但记得住,而且记得牢。

以上记忆方法是广大师生在化学学习中不断积累的,无论哪种方法都有优势,对于强化记忆效果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教师要不拘形式,大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记忆方法,让记忆活动变得更加具有“技术含量”,让记忆不再是一件痛苦而枯燥的事情,让学生在记忆过程中更加娴熟地掌握化学知识,领略化学学科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张保雷.浅谈化学学习中的记忆法[J].祖国・教育版,2013(02).

第4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学习方法;知识结构

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启蒙阶段和基础阶段。作为一名基础性的自然科学,化学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学好初中化学既可以为升入高中打下坚实的基础,又可以为将来步入社会奠定道路。初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只有初三短暂的一年的时间,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面积地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一位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化学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教师要对学生保持足够的诚心、爱心和耐心

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我们要始终保持对教育事业的一颗诚心、对化学教学的一份热爱,这样才能够始终保持着无限的教学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认真研究化学教学大纲,吃透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这样才能教学中充满自信,情绪饱满地走进教室,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的化学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在做好自己的教学准备工作的同时,还要对学生施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全身心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点拨,开辟化学教学的新天地,提高化学教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将对教师的喜爱和崇敬之意转移到化学学科的学习上来。通过这些工作,教师成为了学生的良师益友,学习成绩自然会逐步提高。

二、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教学

化学学科是初三阶段才开设的一门新学科,这门课程既简单又很困难。之所以说它简单,是因为它是化学知识学习的起始阶段,说它困难,是因为它是在初中学习阶段最后一年才接触的学科,这门学科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学生掌握起来难度很高。要想使学生尽快入门,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努力,在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掌握化学知识。作为初中化学教师,教师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调动起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化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会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化学学习当中。比如,在第一堂课上,我并不急于讲授化学知识,而是为学生演示了一些化学小实验,比如将水变成牛奶、将红色变成蓝色等,学生对这些现象充满了好奇,然后我告诉学生这就是化学知识的魅力,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探究化学的奥秘。并且,在以后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我时常注意设计和演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化学小实验,创设良好的化学情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日渐浓烈,让学生始终保持自主探究学习的欲望。

三、帮助学生掌握化学预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对于初三学生而言,化学是一门非常陌生的学科。有些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程中始终意识不到预习的重要性,自主学习能力很差,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不能认真完成,往往是草草地读一遍教材。所以,要想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化学预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前引导学生进行预习,让学生带着目的来听课。在预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将课堂教学内容仔细通读,将自己看不明白的内容做上标记,然后带着疑问去学习,这样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就能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科学有效的课前预习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学生设计好预习提纲,引导学生列出自己在预习中的收获,这样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学生逐步养成了预习的良好习惯,能够自觉主动地进行预习,一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会使他们终生受益。

四、学生要做好课堂笔记,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师要要求学生在认真听讲的同时做好课堂笔记,这样的习惯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出现上课走神的现象,并且为学生在课后进行系统的复习提供有力的第一手材料。在学生记录课堂笔记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在认真听清教师所讲内容的前提下,记录下本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和自己的疑问,如果是教材中有的内容,可以先在课本上做出标记,然后课下整理到笔记本上。这样,学生不仅能将重点内容记录完整,还能在整理过程中再次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初中阶段化学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识点都是比较杂乱的,所以,教师要要求学生及时复习和巩固,借助课堂笔记,学生能够将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梳理,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融会贯通。

五、善于总结和归纳,形成系统的化学知识

网络初中阶段的化学教材中主要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四大部分,其中的知识内容纷繁复杂,如果将每一个章节的内容孤立来讲,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会事倍功半。但是,如果我们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发现其中的内在联系,能够区别其中的差异性,将化学知识进行系统地归纳和总结,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在每一个章节讲完之后,我会引导学生就本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与学生一起回顾本章节的课堂所学,使学生将化学知识连点成线、织线成网,使知识更为系统化,方便学生掌握和巩固。无数的化学教学实践证明,只要化学教师能够潜心研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善于总结和归纳的良好学习习惯,我们的化学教学质量就一定能够大面积地提高。

参考文献:

[1]赵晓丽.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搞好环保意识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3(5):69.

第5篇

关键词: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教学效果 影响因素 教学策略

对于高中化学教学而言,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是每一位老师的终极目标。化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化学学科中的很多知识都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好高中化学,对于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社会的变革和不断发展,要求人才具备多样化的知识和素质。因此,学好高中化学,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应当努力完成的任务。而教好高中化学,则是教师的职责。要想教好高中化学,教师首先应当有丰富的知识,并且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断根据学生的爱好和需求变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生个性的需要。那么,在目前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教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断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呢?

一、高中化学学科的独特性

化学是一门独特学科。化学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其科学性上。很多化学知识是很抽象的,是需要通过实验验证才能得出结论的。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化学的独特性,才能在日常的教学中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化学学科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科学而严谨。在化学学科中,有很多理论和概念是比较抽象的。例如某些定律、理论及很多化学元素都使用科学化的语言,比较严谨。这些抽象的语言,容易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认为化学是一门遥不可及的学科。

2.实验课程较多。和其他学科不同,高中化学学科具有很多实验课程。实验课程的数量和化学学科的特质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化学学科的严谨和科学使得很多理论和定律都是需要通过实验得以验证的。所以,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实程占据了很大一部分。

二、影响高中化学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是比较多的。这些因素一方面和学科的本质特征有关,另一方面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关。下面笔者谈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1.化学学科本身的特质

从前面我们可以看出,化学是一门比较抽象和严谨的学科。化学中的很多元素都是微观的,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有畏难情绪,这就使得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气氛和化学学科的特质一样,都比较严谨。严谨的课堂气氛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从而使得学生对学习内容失去兴趣,难以充分吃透教师讲课的内容。这样的课堂教学气氛,如果教师不及时调整,则容易产生恶性循环的后果。课堂气氛越沉闷,学生越发难以提起兴趣,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2.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提升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又一重要因素即是教师因素。在目前的高中化学师资队伍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已经得到极大提升,但是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顺应时代的需要而变革自身的教学方法。这就导致有的教师讲课时,其讲课方式和内容不容易被学生接纳。此外,部分教师在讲授化学定律时,方式过于死板,使得同样的定律,有些教师一讲学生就懂,而有些教师,用尽各种办法,学生依旧似懂非懂。这是和教师的教学方法息息相关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以符合学生的喜好和需求。

3.学生自身的因素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想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不仅关系到教师因素,而且关系到学生因素。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都和化学教学效果息息相关。如果学生对某一门学科具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和思考。而如果学生学习兴趣不浓,那么就算教师用再多的方法,也难以让学生主动地学习。

三、增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

1.通过实验让化学课堂变得更有趣

化学学科的特性使得课堂教学显得比较枯燥和乏味。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地传授各种死记硬背的定律、理论,则难免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那么,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化学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得出化学结论,这或许是改变化学课堂氛围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学生在化学实验中,通过自己的操作、实验,从而得出相应结论,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从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化学实验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适时给予讲解和总结,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不断提高化学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不仅应当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而且应当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上好化学课程的基础,而综合素质则是保障。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不断变革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以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给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并以自己丰富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当采用各种方法,不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在预习、学习和复习上下工夫,从而不断提高化学学习成绩。

总之,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化学学科自身的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个性特点,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更积极主动,从而不断强化化学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事无巨细,但求认真

化学是非常严肃的一门学科,它肩负着探究物质之间的反应规律而反作用于实践的巨大使命,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乃至种族的延续都离不开化学。在化学研究的领域里,任何一个细微的过失都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没有严谨、准确、精益求精的态度,是没有办法胜任化学道路上的探索与学习的。

有很多科学发现的事迹都说明了求真的重要性——惰性气体的发现过程中,有个著名的“3位小数”故事,化学家瑞利在测量氦气质量的时候,惊奇地发现:氮气的体重会变化。测量空气中的氮气,每升1.2572克;测量氮化合物中还原出来的氮气,立马“瘦身”成为每升1.2506克。这个现象如果被马大哈的人发现了,肯定会放过去,但是瑞利不愧为伟大的化学家,他不依不饶,坚决要找到氮气“减肥”的原因。最后,天道酬勤,瑞利终于发现:空气中的氮气并不纯净,里面含有其他的惰性气体,虽然这些气体含量很微小,但是它们真实存在。这些惰性气体的一些独有性质立刻掀起了一场工业化学的浪潮,人们纷纷提纯分离惰性气体,在焊接、霓虹灯等领域广泛运用。严谨准确的品质,成就了瑞利“惰性气体之父”的美誉,让我们这些后辈,既惊叹且佩服。

在航空领域也有这么一段故事。最早人们研制喷气式飞机的时候,发现飞行过程中飞机的燃料总是不够用,喷气式飞机简直就是一个吞噬油料的“大胃王”。这导致喷气式飞机在问世的初期根本飞不远,人们戏称喷气式飞机为“只能保卫机场围墙的废物”。最后,科研人员发现:问题的关键是喷气式飞机的发动机工作一段时间后,其材料有一个热胀冷缩的过程。这点细微的变化对普通的工件来说没有任何影响,但是在喷气式飞机这种精密机器上面却反应很大,它直接导致发动机各个零件的咬合度下降,油料的利用率的理论值和实际值出现了峡谷一样大的落差。聪明的研究人员把材料的配合比做了微调,马上就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喷气式飞机已经成为了当代天空的主角。

我们以科学家的事迹来勉励自己:学习化学就是要踏踏实实、一丝不苟;不能弄虚作假、马马虎虎,只有不断追求严谨、准确,才能在化学探索和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善于总结归纳

化学知识浩如烟海。细碎,是化学学科的又一特点。我们不能像猴子掰包谷边学边丢,而是要对知识进行合理归纳,让各种知识各就各位,形成知识树,然后才能在需要用到知识的时候顺手拈来,不费吹灰之力。

我们经过自己认真总结,得到提纲,再分门别类地分析,并在各种知识中建立广泛的联系,这是每个化学学习者都应该具有的基本技能,也可以说是一种优良的品质。

康熙皇帝一生文治武功,堪称千古一帝,他曾经亲自改良大炮的,也可以说对化学颇有研究。他一生读书无数,在皇宫中拥有自己的图书馆,令人叹服的是:据史官记载,康熙对自己的藏书了如指掌,哪本书在哪个柜子第几层都一清二楚。他要看书时,一般不说书名,而是直接要侍者到第几个柜子第几层拿第几本书,交代得一清二楚。如果他没有系统的归纳能力,是不可能对藏书一清二楚的。

大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表。在那么多元素中,要总结出这么精细的一个表格,没有严谨的归纳能力,也是不可想象的。据说,门捷列夫在研究元素周期表的过程中,阅读过1000本书籍,经过消化总结后,写了100本工作日记,耗费了10年的时间,最后才得到了一张元素周期表。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需要养成的好的习惯还有很多,最最重要的有可能不是这两点,但是最最基本的,确实非这两点莫属。要想学好化学,缺少了这两点好习惯,是不行的。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做起,严格地贯彻严谨、准确的作风,然后时刻不忘归纳总结,让知识真正成为我们自己的知识,让知识成为我们自己的工具。相信只要我们时刻不忘良好习惯的养成,化学学习的大道一定会越走越宽阔,每个人都会学有所获,在化学这片广袤无限的国度里,建功立业,无往不利。也许前面有风雨阻隔,前面有泥泞漫道,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化学学习者来说,良好的品质如同黑暗中的明灯,大海中的灯塔,会时刻指引着我们前进。

第7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学习方法;探究

G633.8

在高中化W的学习过程中,兴趣是促使学生产生对化学学习愿望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乐中学、趣中悟,才能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素质教育的要求及新课改的执行,都把培养和唤起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放在首要位置。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自觉能动性,是提高和保证高中化学学习成绩的必要条件,也是高中化学教师实施教育的目的。然而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还要求老师遵循教育规律,根据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和学习的心理需要,因材施教精心培育。老师要做到熟悉教材精髓,帮助学生掌握归纳知识的重点、难点的方法,帮助学生总结化学知识内在的规律性和逻辑性,建立化学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对化学概念、原理的记忆;应用高中化学知识讲解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多做实验紧密联系实际;更为重要的是老师要与学生多交流沟通。只有掌握以上几点有效的化学学习方法,才能收到高效的学习效率。

一、培养兴趣是高中化学有效学习方法的关键

兴趣是通往化学学科知识的桥梁,兴趣是掌握化学有效学习方法的关键,只有学生对化学知识有兴趣了,才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办法。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培养高中化学学习兴趣的方法如下:

1.情感激趣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在学生和老师之间建立学生尊重、信任、喜欢、爱戴老师,老师尊重关心、喜欢学生的良好师生关系。学生才能在老师指导下,信任遵从老师,进而喜欢学习他教的的学科,养成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可想而知会蒸蒸日上。师生间良好的情感关系表现为,互相了解沟通,互相关心体贴包容。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重老师,师生间情感共鸣,才能产生和谐统一的行动,表现在教学上良好的师生关系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则差。教与学的过程是互动的,教学相长,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鼓舞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顺利的开展教学活动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学生实际的成绩观察中发现,好的优秀的成绩绝不是机械的死记硬背能够取得的,都是在激发兴趣充分理解,又努力钻研的基础上获得的。因此在课堂上,按新课程要求老师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创建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培养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掌握高中化学有效学习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实验激趣

化学本身就是研究物质间相互反应变化的的学科,在化学实验中存在美妙的颜色、气体和其他现象,美不胜收。如实验利用FeSO4溶液和NaOH溶液制备Fe(OH)2,按要求用煮沸且冷却的蒸馏水配好FeSO4溶液和NaOH溶液,将试管改成微型注射器,先在注射器内吸入适量的NaOH溶液,紧接着吸入FeSO4溶液,在注射器内FeSO4溶液和NaOH溶液的接触处可以看到明显的白色不溶物,但如果吸入空气,白色不溶物迅续变墨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也有的物质反应后有气体生成等现象。在实验的过程中,如燃烧金属钠,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钠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以及实验中生成了黄色固体,这样就能对实验的结果有更加深刻的印象与理解.通过实验过程中的丰富多彩的变化,准确反应自然界中物质之间相互变化的客观规律。在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同时,观察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记录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完成化学学习。因此,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仪器,记录实验步骤及实验现象,适时讲解,达到掌握有效学习方法和化学实验的目的。

3.生活激趣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在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巧妙的把生活中的现象与化学知识结合起来,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从中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探索欲望和兴趣。教师在化学教学实践中,要把化学知识与学生身边的各类生活情况相结合,将化学知识融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设计质朴真实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例如:氯气与水反应,利用这个知识来介绍自来水消毒知识.并且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写出氯气漂白原理的方程式,再次用实验来探究氯水的漂白性的本质原因. 这些常见的现象都与化学有关。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时遇到化学问题,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不仅有兴趣还有实用价值。

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化学不仅在课堂上要学习,生活中到处有化学的影子。学生应当认识到化学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普遍应用,同时化工产品给我们的生活也造成影响变化。例如:铁制品生锈,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氧、水发生反应;食品中的防腐剂等生活中的现象都与化学有关。

知识学习的过程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过程,在生活现象中体会化学美,最终达到培养兴趣掌握高中化学有效学习方法的教育目标。

二、总结归纳是掌握高中化学有效学习方法的必备技能。

化学作为一门具有自身规律性和逻辑性的自然学科,在高中学习阶段出现很多知识点,这些知识点看起来似乎散乱,实则联系密切。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边学习边归纳,总结知识点。构建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才能把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框架印在脑海中,当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通过梳理体系中的知识点,找到与问题相对应的理论,才能顺利解答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由于高中阶段各科学习内容容量大、难度深,分摊到化学学科学习的时间有限,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每逢遇到有疑难的问题和老师强调的重点问题,都要用单独的笔记本记录,学会对难点和重点的归纳总结,也是提高化学成绩的有效方法。

三、化学实验是掌握高中化学有效学习方法的重要途径之。

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的主体内容,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完成化学教学目的。学生本身对化学实验就感兴趣,可以有效的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及合作协调能力。应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观察结果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对提高化学成绩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说生动有趣的实验也是学生学好高中化学的有效学习方法之一。

总之,为了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技巧和方法,是为学生提高化学学习效率的利器。

第8篇

[关键词] 化学教学 新课标 教学方式

通过阅读《化学课程标准》,得知新的高中化学课程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课程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反映了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力求使高中课程更全面地展示未来公民所需要的化学科学素养,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谈一下自己对《化学课程标准》的学习。

一、在新课标下化学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先要有一桶水”。可是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作为课程实施者的教师,一桶水已远远不够,今天的教师需要具备的是源源不断的自来水。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学科,在21世纪将继续展示其无穷的魅力,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身为化学老师的我们应具备哪些专门的知识呢?我认为应具备三方面的知识:化学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

1.化学学科知识

化学学科知识即教师既要熟悉、深刻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还要具备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的专门知识,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因人而异,但根据当前化学教师的工作任务,化学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应该包括学科内知识和学科外知识。学科内知识是指化学教材中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技能和教材的结构安排以及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较高层次的化学理论、化学学科的体系框架、化学学科发展史、探究化学学科知识的标准与思考方式、对化学学科及其发展的基本认识和价值判断等内容。学科外知识是指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化学学科最新成就等内容。学科内知识反映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内容,还反映教师学科知识的深度,这部分内容不仅有助于教师讲清“是什么”,更有助于教师讲清“为什么”,使教学做到深入浅出,得心应手。学科外知识反映教师学科知识的广度,这部分内容可帮助教师灵活多样地处理教材,缩小教学内容与新知识、应用之间的差距,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条件性知识

条件性知识,即教育教学中所运用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知识,包括学生发展、课堂互动、个体差异、教学评价、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计划与目标等,掌握条件性知识有助于教师认识教育活动的规律,也有助于教师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对教育进行灵活而有效的调控,从而顺利实现教育目标。

新课程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现代基础教育的最终目标是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必须具有关于青少年发展与教育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即要真正拥有这两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以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地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知识增长各方面指导他们全面发展。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就无法成为一名新课标的执行者和实践者。

3.实践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即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这类知识大多数来自于实践,是教师经验的积累。具有丰富的实践性知识可以使化学教师在课时计划、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材呈现、课堂练习、家庭作业的检查以及课后评价等方面游刃有余。

实践性知识得以提高的基础是教育教学实践,核心是反思。化学教师开展研究是提高化学实践性知识的有效途径,所以我们要积极开展课改实践,并要善于经常对自己或他人的教学实践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反思和总结,由感性上升为理性。

二、增加化学试验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所谓增加的实验是指大纲教材中没有而新课标教材中具有的实验。例在人教版教材(必修1)中增加了一些基本操作实验,让学生在高一开始阶段尽量多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必需的实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树立通过实验学习化学的观念,并为学生顺利进入后面的化学学习奠定了实验技术与操作的基础;例增加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联系工农业生产的实验,体现在“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这两大模块中。

在新教材的内容变化中看到化学教材内容丰富多了,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对化学的了解,满足他们学习化学的需要。“实验化学”模块以实验探究活动为主进行了有关训练,能满足高中生探究的欲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理解化学,同时把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化学,感到学习化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面对新教材实验呈现方式的要求,对化学实验教学和化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实验教学是我国长期存在的突出的薄弱环节,实验能力不强成了我国高中学生的普遍现象,面对新教材新实验形式和要求,教师应该采取如下应对策略:转变实验教学的观念、提高实验教学能力、提高实验的分析评价能力。

三、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标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

四、追求和谐的课堂教学

追求和谐的课堂教学即追求课堂教学形式与教学效果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在新课程改革中,化学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化学专业知识、深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素养,还要不断创新,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在教学中多方面、广视角融入相关学科知识,积极开展教育实践,通过教育科研不断反思,为新课标的实施做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化学学习兴趣 习惯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你养成好的习惯,你一辈子都享受不尽它的利息;如果你养成了坏的习惯,你一辈子都偿还不尽它的债务;坏习惯能以它不断增长的利息让你最好的计划破产……”。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成功教育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入手。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教学当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围绕这个主体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而要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主要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构成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波的心理成份,没有丝毫的强制性,是学生搞好学习最重要的动力源。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是我几年来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

1、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条件

有句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往往把对教师的情绪体验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学生对一位教师有好感进而就会对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感兴趣。所以再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努力教好功课,全面关心学生,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点。

2、重视课堂诱导探究导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课堂诱导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力及创新精神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实验、操作、观察、设计、讨论等)寻找问题的答案,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整个环节应该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思维为主线,视听并举,深思结合,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激发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

3、搞好课堂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培养学习化学兴趣的源泉。许多化学前辈和卓越的化学教师都一致认为,只有化学实验才能反映化学学科的特点,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家庭小实验。

首先,教师要按要求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在教学中,要重视演示实验并选择时机设置实验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学生在最初接触《化学》这门课程时,是一种望而生畏的恐惧心理。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一门有趣而又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的科学是化学教师上好第一节化学课的关键。因此在学习课题1时教师可以设计几个趣味实验,如“点不燃的手帕”、“雨落花开绿叶出”、“空瓶生烟”等奇景,让学生不自觉中对化学产生浓厚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坚定他们学好化学的信心和决心。当然仅靠一节绪言课是不够的,在整个化学教学中都应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然容易半途而废。所以课本中出现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完成。这不仅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一种途径,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其次,学生实验是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新鲜感和好奇心特别是被教师生动的演示进一步激发之后,不仅对观察现象感到有趣还渴望试一试。因此大多数学生有做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开展丰富多彩的化学第二课堂,是发展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有力手段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讲,是极具诱惑力的,这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适当放松,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许多化学知识。

1、培养学生强烈求知的习惯 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所谓“兴趣”,是指那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在学习活动中表现为孩子对学习的特殊喜爱和强烈的倾向性。

2、培养学生规范使用化学用语的习惯

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特殊语言,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变化的工具。化学用语掌握的不熟练、不准确,就很难学好化学。纠正化学用语读、写中的错误习惯,比学习新知识更困难,因此教师的教学及任何示范必须做到一丝不苟。元素符号、化学式的读、写,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及其它条件,符号的表示,必须强调规范化,对作业、考试的评分必须严格,要及时发现、纠正错误,避免扩大或养成不良习惯。

3、培养学生总结反思的习惯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只有不断的总结反思才能得到提高。化学学科的特点,就是内容较多而且比较琐碎,记忆起来很不方便。因此在学习化学过程中应该养成时时刻刻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刚进入初三,学生对化学可能还比较陌生,不能有效的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时教师应当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起归纳总结的习惯。

4、培养学生学用结合,勇于实践的习惯

教育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实践出真知。洛克就强调儿童学习中的两个习惯:热爱求知和实地观察、亲身体验。化学是一门源于实践,又要回到实践中去的学科,化学教学只有密切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所具备的化学素质的要求,树立化学应用的意识,才能提高创造性地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化学教学要努力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为学生提供接触实际、应用化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总之,兴趣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源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化学兴趣,是我们化学老师所肩负的重要使命,也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高度认识和重视兴趣在学生学化学中的动力作用,千方百计地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使学生能自觉、持久、主动地学习化学。

参考文献:

[1] 王祖浩.王磊.普通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4。

第10篇

(一)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某地的一位理科状元由于进入高校后,不适应本高校的学习氛围、跟不上学习节奏而导致辍学。这个例子很直观的反映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进入高校或者社会后,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死记硬背的技巧,而是学习的能力,因此学校平时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①让学生自己当老师,通过他们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上台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课下的自我预习、自我理解,还能增强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②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老师讲解之前先让学生自己分组讨论,让他们把各自的意见、理解等结合,然后老师再针对学生的理解进行授课,这样能使学生找到听课的重点,更具有针对性,同时,小组讨论的过程还能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总结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化学课程中的实验较多,单纯的讲解实验结果,不但不能使学生真正的认识实验,还可能导致他们对实验的混淆。例如: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从对高锰酸钾的称量、试管、水槽的放置、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都由他们自己进行操作,最后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操作写出化学方程式。这样的方式会让学生对实验过程了解的更透彻,不仅加深了他们对实验的印象,还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实际应用能力

化学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跟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因此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实际应用能力也是新课标对化学教学提出的要求。例如:玉米植株矮小、叶子发黄主要是缺氮肥,植株矮、叶子边缘呈紫红色主要是缺磷肥。教师在讲解化学化肥的时候,就可以真实的从田间找素材,在实际生活中讲课,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提高他们的化学知识实际应用能力。

二、化学教育应对基础教育改革的措施

(一)改变化学学科的教学方法

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化学教学要改变教学方法,使之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将化学课堂变成一个探究学习的课堂,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现状,让学生自己探讨、独立思考、独立总结,然后小组结合、分析,最后由老师进行重点知识总结,针对性教学。这样的方式实现了“教”到“学”的转变,使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了整个的学习中,这样能提高他们的兴趣,还能真正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二)引进化学实验设备,真正的进行试验课程

化学实验在化学的教学中起着很大的作用,通过对实验的探究,能够使学生直观的了解化学知识,因此学校必须要引进齐全的化学设备,使学生能够最大化的进行实验,在整个实验中了解化学的奇妙,同时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

(三)对化学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化学思想

想要是化学教学能够积极的应对基础教育改革,教师的思想也必须转变,只有教师重视了化学的教学、真正认识了化学改革的必要性才能有效促进化学课程的变革。现在很多的老师本身就忽视化学探究性学习的作用,只是单纯的讲理论,这与新课标的要求是相悖的,因此学校对化学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化学思想、教育他们课程改革的方法,对于化学教学的提高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结束语

第11篇

关键词:新高考;化学教育;学科文化;多元评价

随着2015年新的高考相关的政策的颁布,高考科目及录取工作都有了革命性的改变[2]。作为工作在一线的高中教师,无疑影响是最大的。化学由高考理科的必考科目转为学业类型的考试,随着这一改变化学的教学肯定也要随之进行大幅改进。回顾近几年的化学教育,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各地都兴起了新课题、素质教育等多种新形式的课堂教育模式[3-5]。但是这一切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进行的有点举步维艰。在高考难度大的前提之下,教师无法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的时间来发挥他们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校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学生在学校大多把空余时间用于做题,这也是各个学校的要求知识过关。教师把总结好的结题模板灌输给学生,甚至某种程度上我们已经把化学教学变成了一种纯粹记忆的模式。教师把知识点分割成不同的模块,提供解题的途径和方法,有时这些途径或方法都是脱离化学知识本身的。这就把高中化学教育变成了教师和高考命题人的一场博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应该是高中阶段一门让学生感觉很有趣很新颖的学科,但是以上的这些行为极大的剥离了学习的乐趣。化学的学科价值不应由高考科目非高考科目,高考成绩的高和低来决定。新高考模下笔者认为作为一位在一线的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做准备。

一、讲学科文化,强化学生科学素养

现在很多同学经过三年的学科的相关练习,能够解答一些很难的习题,但是如果谈到学科文化如化学学科发展历程,化学学科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化学学科知识的背景等等。这些东西在学生的心里是很模糊的,如在高中化学教材中对有机物苯的学习。苯的结构在书本上的体现很简单,但是实际上从苯被发现到结构初步确定出来中间经历了大约四十多年的历史。很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不接触这些内容,他们中一部分人把化学实验看成是很好玩很容易的一件事,对化学枯燥艰辛的一面没有认识。这些在他们以后升入大学后如果继续从事化学类相关学科的学习时不容易沉下心来艰苦钻研和研究。在新高考模式下作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在教学过程中把化学科学严谨一面体现出来,让学生真正了解化学的相关文化,真正热爱化学,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让学生体验化学真正的内涵。

二、课后发散,锻炼能力

大学生的毕业论文尤其理工科毕业论文撰写近年来被媒体诟病,究其根本原因是现阶段在高中阶段科技类的论文的撰写几乎绝迹。尽管新课程已经实施了很多年了,但是对学生的评价模式并没有实质改变。对学生的考察一直是以分数的形式呈现出来。尽管现在中国的论文总数已经跃居世界第三但是从媒体的调查来看普遍质量不高,引用率低[6]。笔者认为撰写科技类的小论文应该是作为一名高中生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作为教师在课后给学生布置相关的小论文,字数不必太多,但是对学生的能力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手段。这要求学生自己找途径来获取所需素材,自己甄选素材。如果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就熟练掌握这些技能,那么相信他们在大学撰写毕业论文是相对要更为轻松。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让他们通过一些社会调查得到所需要的信息,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在新高考模式下积极尝试的一个方向。

三、多元评价,解放思想

现阶段的教育改革在破除“一考定终生”和“唯分数论”都做出了很多很好的尝试。这些政策同样也给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个方向,在学校评价一个学生是我们应该引入多个因素来全面考察。就化学学科而言应该可以分为理论和实践操作两个模块来考察学生,理论和实践在学生的最终成绩中各占相当一部分的比例。例如某个学生有可能理论学习不是特别透彻,但是有可能在学期学习阶段设计出来了一个很有趣的实验或者完成了一项很有意义的社会调查。这些在学生最终的学习成绩中应当予以体现,而不是单纯的像以前一样学生的成绩单就是一次期末考试的成绩。总之,教育应该是教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现阶段的高中化学应该准确来说大多只能说是教学而不是教育。随着新高考的来临希望广大高中化学教师能够将化学教育回归到应有的轨道上来,化学教育应该提供给高中学生一些更为实际的能力。让他们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亲自体会化学的乐趣及其中的艰难之处。这对学生能够走的更远是有很大帮助的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和参与实验希望传递给他们化学学科中不怕失败,为了真理漫漫求索的精神,以及由此给予学生一些人生指导。新高考模式下,化学教师能有更大的自由,教师自由才能引导学生自由。教育应该基于书本知识的教授但是同时作为教师我们要高于课本,着眼于更远的未来。今后的化学课堂应该可以更为开放,在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之后应该鼓励其应用于生活实践。化学教育应该培养学生不怕失败,勇于尝试,坚持实践出真知的品格。让我们的学生有能力动手去解决问题,有方法来分析问题,有意愿去思考问题。希望在新高考的模式下化学能真正走向教育而不是仅仅只是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汪玲.四川高考明年全部回归全国卷2020年实施新方案[EB/OL].

[2]高升.新轮高考改革高中将迎三大变化[EB/OL].

[3]侯晓丽.中国素质教育改革的现状分析[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2,15(2):1-5.

[4]惠婉婉.昌乐二中“271教学模式”之我见[J].长安学刊,2013,4(5):90-92.

[5]陈玉兰.对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运用和思考[J].科技信息,2010,13(13):38

第12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习困难;原因;对策

当前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学校更多地倾向于综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高中化学是学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近年来调查发现,一些高中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存在着学习困难现象。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还会对高校人才的选择和培养造成一定阻碍。故而,相关的教学研究人员应从学生的学习困难出发找到导致学生认知困难的原因。只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保证学生在化学学习上的认知有效率,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促进新课程改革稳步发展。

一、学生化学学习困难原因分析

(1)学生的思维方式未转化。初升入高中的学生,其思维方式及学习经验依然停留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很大一部分学生停留在经验型层面,这种思维方式无法很好地适应高中化学学习,导致部分学生的认知能力不足。此外,学生对于初中教师的讲课方式还存在很大程度的依赖性,而高中化学的学多以自学方式为主。这种学习方式的突然变化,导致部分学生无法适应高中化学学习。(2)学科的性质。高中化学具有独特性,高中化学内容相较于初中更具系统化、理论化,且理论性越来越强、抽象程度越来越高。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繁多,体系分支烦琐,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这往往会影响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信心。高中化学知识既有规律性,也有特殊性,学生不能以偏概全,而经验式的学习思维会极大地制约学生对于知识认知结构的扩展,产生错误的认知。(3)学科的认知特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认知结构,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同。学生受初中阶段的影响,处于惯性的思维阶段,学习模式主要是机械性认知。这种认知模式存在呆板、僵硬的弊端,导致学生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难以进行变通式的思考。且高中化学知识点烦琐,理论众多,一些学生对化学知识无法形成合理的结构化体系,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二、解决学生化学学习困难问题的对策

(1)转化学生思维方式。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够从经验型转变为理论型。在此环节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和引导,教会学生能够从实际出发,形成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很好地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进而更好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完善。对于化学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方式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在上课过程中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学习官能团时,教师要让学生探讨官能团的类型、各自的作用及自己的理解等,在详细讲解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很好地掌握有机物之间的衍生关系和转化方式。(2)优化教学方式。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化学知识和资源进行整理和总结,并对整个化学学科的教学资源和结构进行整合,由此实现整个教学配置的优化,更好地保证化学教学资源的完整、系统和全面。此外,教师还可以建立一个化学知识网络结构,按照网络的组成来讲解,这样可以将化学知识点进行很好的衔接,更加突出化学教学中的主干部分。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化学习题解题思路的讲解,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学习有机化学时,教师要对苯、甲苯及苯酚等分子的结构和典型性质进行总结,注意总结过程中的条理性和规律性。可以主要从苯的结构简式开始讲解,对苯的氧化反应以及溴代反应等方面进行比较,让学生形成一个更加系统化和网络化的知识结构体系,增强对苯、甲苯以及苯酚三者之间的对比理解。(3)实施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指的是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状况、学习方法及学习效果等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及指导性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思想上的优势,进而对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指导。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情况较大,教师要注意多元化地进行教学,以保证化学学习的有效性。例如,乙烯的化学性质复杂,可以产生烷、醇、醛、卤代烃以及高聚物等物质,而醇、醛、酸和酯类化合物依次能够得到,所以可称为“一条线”。这种形象的引导,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度,更好地保证学生对有机化学规律的深入学习。

三、结束语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主动性。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增强对学生学习指导的干预,从思维、方式以及结构、教学理念等方面加以转变,帮助学生找到一个良好的学习方法,使其树立学习的信心,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范颖霏.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及其认知因素分析[J].亚太教育,2016(04).

[2]王玮.高中化学学习困难预防的认知诊断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3]张正泰,张国静.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初探[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