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古代化学的成就

古代化学的成就

时间:2023-06-16 16:06: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古代化学的成就,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古代化学的成就

第1篇

化学是一门与社会和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只要多加留意,善于思考,就可以用我们所学的基础知识解释许多生活现象,也可以用所学知识指导我们的生活。新课程标准要求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学生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渗透学科美的教育,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并能够以愉快的心情参与到学习中来。

一、让学生在图片、实验、化学语言中发现美

我们平时接触的许多物质,无论是自然物质,还是化工产品,无论是晶体结构还是结构模型,都有令人赏心悦目的形态美。晶莹华贵的人工金刚石,鲜艳柔软的人造羊毛,都给人以美的形态。分析各种晶体结构时,我们惊叹大自然中晶体结构的和谐精巧,从而领略到了晶体结构的无穷魅力。化学变化过程中现象的奇异、色彩的纷繁、形态的万千,都令人陶醉、令人叹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投影、图片、影像等途径展示。如巧夺天工、千奇百怪、令人叹为观止的钟乳、石笋、石柱。实际上是下面两个反应的结果:CaCO3+CO2+H2O=Ca(HCO3)2、Ca(HCO3)2=CaCO3+CO2+H2O;而画家描绘出色彩缤纷的至艳至美的画图,则是铁红、锌钡白等化学颜料合理配搭的结果;石膏头像和石膏模型精美的艺术品,都是化学物质美的缩影。

化学中充满着形式简明、内涵丰富的科学美。化学规律、结构体系、化学方法都体现了客观事物的简单性、对称性、和谐性、统一性和奇异性;元素周期律集形式、结构美于一体,是真、善、美和谐统一的一个范例;诸多化学用语的形式简洁,内涵丰富;实验布局设计的独具匠心,实验员操作的干净利落、举止的优雅从容、神态的专注安详,实验现象的奇异多彩、效果的鲜明生动等等,无不显现化学的优美现象和艺术魅力。

二、在化学教学中创设学科美的情境

情境设计是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手段,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应选择体现学科美的素材,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应该是化学中美的一面。如在氯气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喜欢从氯气泄漏事故造成的危害或氯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用作毒气弹引入,这样的情境设计让学生留下的印象就是化学是一门危险、可怕的学科,怎么可能让学生来喜欢这门学科呢?而如果我们能够从氯气用来漂白纸张和消毒自来水等应用方面引入,这样氯气给学生留下的第一印象却是好的一面,然后教师再提及氯气也有美中不足之处,这样的教学所达到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化学展现在学生面前不再是让人生畏的一门科学,而是充满活力和生机的一门自然科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设计化学中美的一面,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给我们带来的美。

三、从古今中外化学成就中感受化学美

古今中外有许多化学成就都令人赞叹不已,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些成就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变化。如在绪言课中,可以对学生讲述一些化学史,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化学的研究是令世人瞩目的,古代中国的火药、造纸术、瓷器文明于世。现代中国的化学发展也对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通过精确测定铟、铱、锑、铕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解决了一个几十年来悬而未决的难题,为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国外对人类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的重大化学成就,如德国化学家哈伯发明的合成氨解决了地球上几十亿人口的粮食问题,意大利科学家伏打发明的伏打电池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方便等等。通过介绍一些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的化学成就,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四、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体验学习化学美

引导学生作为一个参与者与创造者积极投身于审美创造的实践活动,是化学教学中渗透学科美教育的基本途径,化学中的规律和实验现象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不仅要靠肉眼来辨析,而且要靠心智去体验,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培养学生具有“像”科学家那样敏锐的观察力、缜密的辨析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让学生主体参与的多种活动。这样通过学生亲自探究,让他们学会观察、实验、比较、分析、推理及解决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际问题,获得探究的乐趣与体验成功的喜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中五彩缤纷的现象往往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好实验这个环节,如在上原电池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验所需的药品,让学生自己来探究原电池构成所需的基本条件;在探究氯水的成分时,可以让学生自己猜测可能含有的微粒,自己提出实验方案,然后让他们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让他们在实验中获得知识,让他们在实验中获得乐趣,让他们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化学学科是生命、材料、环境、能源、信息等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化学对推进人类文明进程有着巨大的贡献。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社会进步的方方面面无处不体现着化学的积极作用。化学学科的这种应用美,可促使学生赞赏化学、热爱化学,并能够在欣赏化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新课程改革重视对学生学科美的教育,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学科美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2篇

【关键词】 陶弘景 生平 医学贡献

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县)人。出身于南朝士族,祖陶隆,于南朝宋时侍从孝武帝征战有功,封晋安侯。父陶贞宝,深解药术,博涉子史,官至江夏孝昌相。史称陶弘景幼有异操,平生好学,年四五岁乃好书,“恒以荻为笔,书灰中学字”。九岁开始读《礼记》、《尚书》、《周易》、《春秋》、《孝经》、《毛诗》、《论语》等儒家经典,颇以属文为意。及长,“神仪明秀,朗眉疏目”,“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十七岁以才学闻名,通晓历代典章制度,与江、褚炫、刘俣合称升明四友。宋升明元年(公元477年),领军将军萧道成(即齐高帝)发动兵变,除宋后废帝刘昱,控制朝政,后二年代宋称帝,建南齐王朝。齐高帝萧道成及其子萧赜在位时(公元477~493年),陶弘景曾先后出任巴陵王、安成王、宜都王等诸王侍读;兼管诸王室牒疏章奏等文书事务的书记职务,后拜左卫殿中将军。齐永明十年(公元492年),上表辞官,挂朝服于神武门,退隐江苏句容句曲山(今江苏茅山),创立茅山宗道教,不与世交。句曲山有一山洞——第八洞宫,以“华阳之天”命名,故建馆名“华阳馆”,自号“华阳隐居”。 梁武帝萧衍即位(公元502年)后,屡请不出,但念其旧功,“恩礼愈笃,书问不绝”。 天监三年(504年),遣人送黄金、朱砂、曾青、雄黄等物,以供炼丹之用。天监十三年,敕于茅山为其建朱阳馆以居之。天监十五年又为其建太清玄坛,“以均明法教”。且“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之山中宰相”。隐居茅山达四十五年之久,享年八十一岁,梁武帝诏赠“中散大夫”,谥“贞白先生”。

陶弘景一生经历南朝宋、齐、梁三个朝代,博学多才,通晓阴阳、五行、山川、地理、方舆、产物、医药、本草、天文、历算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学家、炼丹家、文学家。为我国的古代文明作出了不朽的贡献。本文试就陶弘景在医学、药学、化学等方面所做的贡献进行初步探讨。

陶弘景对医学的贡献

道教的基本信仰是长生成仙,而追求长生则首先须祛除疾病,因为疾病可以损害身体健康,甚至导致人的死亡;人要生存,而且还要追求永生,当然要能够却病强身才能延年益寿,却病是益寿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因而重视养生的道教必然要同医药学发生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道教养生之道有赖医药学;而医药学的发展,在历史上确有不少道教士做出过卓越的贡献。此外,道教还有着同其他宗教一样的慈悲胸怀,以广行善事、积功累德、济世利人为务,甚至以之作为得道成仙的条件之一,这也促使道士们不仅关心自身的病痛,而且去拯救他人的疾苦。故学道者往往兼习医术,以致有所谓“十道九医”的说法。陶弘景即是其中之一。

陶弘景祖上十分重视医术,有祖传秘方《范汪方》。这部方书是范汪(公元309~373年)编写的,又称为《范东阳方》,共105卷。陶家几代人都利用此书卫生保健或给人治病,这对陶弘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陶弘景十分重视道教医学养生学的研究,主张道士的修炼应从养神、炼形入手。为总结道教在养神、炼形方面的修炼经验,撰写了《养性延命录》一书。强调养神当“少思寡欲”,“游心虚静,息虑无为”,调节喜怒哀乐情绪,防止劳神伤心;炼形则要“饮食有节,起居有度”,避免过度辛劳和放纵乐,辅以导引、行气之术,方能延年益寿,长生不老。

陶弘景读过葛洪的《肘后方》后,十分推崇葛洪的学术观点,对葛洪评价甚高:“葛氏旧方,至今已二百许年,播于海内,因而济者,其效实多……”。又说:“抱扑此制,实为深益……”。然因年代久远,传到陶弘景时代已有缺漏,脱简不全。于是,他就“辄更采集补缺,凡一百一首,以朱书甄别,为《肘后百一方》,于杂病单治,略为周遍矣,昔应璩为百一诗,为箴规心行”。 他将《肘后备急方》的内容进行整理合并,在归纳为七十九方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二十二方,共一百零一首,取书名为《补缺肘后百一方》,是一部治疗内外诸疾及论述药物学的专著。全书共三卷,上卷三十五首,主要讲内科疾患 ,中卷三十五首,主要讲外发病,下卷三十一首,讲“治为所物所苦疾”。他在补缺葛洪《肘后方》 时,为了避免后人将其所添补的内容误认为葛氏原著,而把自己所加入的注,以红笔写出来,以示区别,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是可贵的。另外,他在补缺《肘后方》时 ,并不是盲目继承葛洪之学,而是对其缺点错误进行了删改,提高了原书的科学价值 。由此看来,他于“补缺”之余,也作了大量考证修改工作。因此,现在我们所见到的葛洪学术成就 ,在很多地方融合有陶氏的学术思想。

他曾在浙江永宁福泉山结草为庐,读书采药,为民治病。群众感其恩,将其所居之地称“陶山”,种药之处称“药齐”,练功之地称“白云乡”。

陶弘景一生著书很多,约二百二十三篇。其中关于医学,除《补缺肘后百一方》三卷外,还有《梦书》一卷,《效验施用药方》五卷,《服食草木杂药法》一卷,《断谷秘方》一卷,《消除三尺要法》一卷,《服气导引》一卷,《养性延命录》二卷,《人间却灾患法》一卷,《集药诀》一卷等。其中绝大多数均已散失。

陶弘景对药学的贡献

道教的修炼方法有很多,如行气、导引、内观、存想、服食、辟谷、外丹术、内丹术等等,其中服食又名服饵,即服用一些有益于健康的药物以求养生成仙。因此为了更好的服食,就必须深入地研究药物。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序录中说:“道经仙方,服食断谷,延年却老,乃至飞丹转石之奇,云腾羽化之妙,莫不以药道为先。”仙道与医道的异同在于“用药之理,又一同《本草》;但制御之途,小异世法。”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经典之作,到梁代时手抄的版本较多,所载药物的品种和数量各不相同,“或五百九十五,或四百卅一,或三百一十九”,且错误很多,“或三品混糅,草石不分,虫兽不辨,且所主治,互有多少,医家不能备见”。陶弘景将其进行了归纳整理、增补修订,著成《本草经集注》一书,共七卷。在内容上经过“苞综诸经,研括烦省”,兼顾“仙家道术所需”,“精粗皆取,无复遗落”;在体例上“分别科条,区畛物类,兼注名世用,土地所出”。首创按药物性质分类,改《神农本草经》的上、中、下三品分类,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未用七类;在药物的数量上,是在上述载药数量不等的《神农本草经》中选取了365种药物,再加上汉、晋两代名医所用的药物365种,计730种。365是一年的天数,陶氏云:“三品合三百六十五种,法三百六十五度,一度应一日,以成一岁。倍其数合七百卅名”。该书充分体现了道家“天人相应”的思想,是陶氏在医药学著作中的代表作,是我国继《神农本草经》之后,又一部按照当时较先进的科学方法分类的,有条理,有系统,并有丰富内容的中药学名著。该书对药物名称、来源、产地、形状、药性、鉴别、功用、炮制、保管等均加记述,为我国药物学留下了珍贵的资料。书中明确指出药物的产地、采制方法和药物的疗效有密切的关系,同时,还考订了古今药物的度量衡,为我国药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对隋唐以后本草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陶弘景对化学的贡献

服饵炼丹是道教重要的修炼方术,陶弘景对此非常重视,积极从事炼丹活动。史载,他从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开始,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炼丹实践,在梁天监(公元502~519年)中曾献丹于武帝。在获得丰富炼丹经验的基础上,他撰写了《太清诸丹集要》、《合丹药诸法式节度》、《服饵方》、《服云母诸石药消化三十六水法》、《炼化杂术》、《集金丹黄白方》等炼丹服饵著作。

道教另外的一个修炼方法是外丹术,外丹术就是用炉鼎烧炼矿物类药物,企图炼制出令人长生不死之仙丹的一种实验活动,属早期道教中影响最大的、用以追求成仙的方法。较早的炼丹活动是企图得到黄金之类的性质稳定、不易朽坏之物,并希望通过服食之而达长生不朽。后来道教认为,“道”生万物有着特定的程序(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人们只要能够在丹炉中浓缩地再现这个过程,依“道”之造化规律来运用“火候”烧炼药物,令这些药物逆宇宙生成之程序而返回它们从“道”生来时的状态,然后服食之,便可令人长生不死,是即所谓“夺天地造化之功,盗四时生成之物”。道教在探索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性质不稳而比较容易发生变化的物质(如水银和铅粉等),却不能真正认识这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所呈现的化学反应,而是以为一种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变化为另一种物质,象征着它从宇宙生化程序的一个阶段返回了另一个阶段,并以为其经过多次“还炼”之后即可回复至“道”的状态,而人若服用了这种经过还炼的丹药(如“九转还丹”)之后,即可随之回复至“道”的境界,永存不灭。六朝时期,道教多以为服食外丹乃是成仙的唯一途径,如晋代葛洪说:“不得金丹,但服草木之药及修小术者,可以延年迟死耳,不得仙也”。唐末五代以后,外丹术由于所成丹药多具有毒性而常常令服用者中毒身亡,故开始逐渐衰落而终被内丹术取代。

陶弘景做为道教上清派的实际创始人,对服饵炼丹必然非常重视。他在长达二十年的炼丹实践,获得丰富炼丹经验的基础上,撰写了前述如《太清诸丹集要》等多种炼丹服饵著作。其炼丹成就,为充实和丰富我国后世本草学,推动原始化学的进展具有积极作用,是继魏伯阳、葛洪之后又一著名炼丹家。虽然他在追求长生成仙上遭到了失败,但发现了许多化学反应现象,对古代化学的贡献却很大,对近代化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古代的炼丹术,依方法的不同,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过加热使固态物质发生反应,称为火法;另一类是通过溶解固态物质再发生反应,称为水法。这两种方法,也是现代化学反应最基本的形态。

古时所说的“消石”实际是硝酸钾(KNO3),“朴消”实际是硫酸钠(Na2SO4),由于两者都是白色晶体,且均易溶于水,当时人们难以识别,陶弘景云:“消石治病亦与朴消相似,《仙经》多用此消化诸石,今无真识别此者”, 他提出用火焰法来鉴别硝石(硝酸钾)“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消石也”, 这种将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能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化学上称之为“焰色反应”。由此可见,远在1400多年以前,陶弘景就已经发现了“焰色反应”,并应用于实际,利用它来鉴别硝石和朴。据西方化学史记载,德国的化学家马格拉夫(1709~1782年)发现“焰色反应”,马格拉夫1758年在一次实验中,将两种“碱”(苏打和锅灰碱)的粉末分别撤在酒精灯火焰上,结果他发现苏打(碳酸钠)把火焰染成黄色,而锅灰碱(碳酸钾)却把火焰染成紫色。陶弘景发现硝石(硝酸钾)存在“焰色反应”,比德国的马格拉夫要早1200多年。

陶弘景在炼丹过程中对化学方面有许多开创性的见解。他提到,水银“能消化金银使成泥,人以镀物也”,讲的是水银在镀金、镀银中的独特作用。他还说,黄丹为“熬铅而作”,胡粉为“化铅所作”。黄丹即四氧化三铅,胡粉为碱式碳酸铅,这里指出铅及其化合物能相互转换。陶弘景还认为,醋酸能加快铁对铜盐的置换反应:“鸡屎矾……投苦酒中涂铁,皆作铜色,外虽铜色,内质不变。”鸡尾矾可能是碱式碳酸铜,苦酒是酒作酸后变成的醋酸。总之,陶弘景知识渊博,在道教、药学、医学、化学以及天文、地理、气象、文学等诸多方面为我国的古代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现代对于陶弘景及其成就的研究还远远不够。但愿这位曾经造福于中华民族的先贤的科学成就和科学精神,能为更多的世人所知,造福于人类,并进一步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陶弘景著,尚志钧等辑校.本草经集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2 唐慎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影印本)[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

第3篇

一、利用化学课程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学化学课程中蕴含着很多的爱国教育素材。在古代化学史上,我们的祖先取得了众多辉煌成就。如,古代文明中的造纸术、火药、瓷器和酿酒技术;商代青铜器的制造;春秋时期的冶铁炼钢等等。我国人民在化学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技术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及利用都是同时代西方国家无与伦比的。通过古代科技的领先发展史实使学生身居中华民族之中感到骄傲,激发学生作为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近、现代化学史上,我国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化学工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如,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有生物活力的牛胰岛素,首次合成的化学结构与天然物相同的核糖核酸,为人工合成生命物质迈出了新的一步。煤、钢铁、水泥、纺织等产量均居世界前列。“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发射升空,是我国在美国、俄罗斯之后的又一重大科技成果……

二、利用化学课程资源,让学生爱科学、勇探索

我国化学的发展史上有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他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很多科学家的生活学习环境很恶劣,但是勤奋的学习及顽强的毅力使得他们最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如英国化学家戴维,出身贫寒,勤奋好学,一生成就巨大;原子之父道尔顿以“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作为座右铭;居里夫人历尽千辛万苦发现了镭;制碱先驱侯德榜的生平事迹等等。这些中外化学家的成长历程都是教育学生的非常生动的素材。从对化学家的无比崇敬和热爱,到学习他们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敬业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欲望。顺势对学生进行鼓励,化学世界中还有很多未知的东西,只要我们热爱科学、坚定信心、勇于探索,将来的某一天也会像这些科学家一样发现更多未知的事物,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利用化学课程资源,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是研究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物质本身就充满了唯物主义辩证法,因此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挖掘教材,有意识、有计划地以化学知识为载体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理论,为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提供基础。如利用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等知识,使学生了解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运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浓硫酸与稀硫酸化学性质不同等知识,让学生了解量变引起质变、对立统一规律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酸的通性与酸的特性的学习,金刚石、石墨和常见炭的学习,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既要注意同类物质具有共性,又不可忽视某些物质的个性,原理或规律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一切应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利用化学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有许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如讲解空气成分时,学生要认识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在讲解碳的氧化物时,学生要知道温室效应,了解全球变暖可能带来的危害,以及防治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应采取的措施。使学生认识到全球变暖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去应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传播“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努力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为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尽一份责任。学习物质水时,了解水污染、水枯竭等水危机问题,及水污染的防治、节水方法等应对水危机的措施。这些内容是非学科性的,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意识到水资源与个人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提高关注社会问题、自觉爱护水资源的意识。讲解化石燃料时,认识化石能源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但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不容忽视的,如酸雨给人类带来很多的危害。在中学化学教材中还有诸多的环保教育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讲解,使学生意识到保护地球人人有责。青少年的环保素质,意味着未来的中国公民的环保素质,做好了中学的环境教育,就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未来全民环境保护意识。

第4篇

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过程,那么课程改革其实就是教学改革。我校根据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结合本校自身特点,创设了“三步四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三步”即“课前导学模块探究总结归纳”三个步骤,“四环节”即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精练反馈”四个环节。

以前在化学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基本上按照“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五步教学模式而进行,在整个过程中只是简单地把学生当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忽视了学生客观的存在。因而,我兢兢业业的教,学生的成绩总是和我的预期有一定的差距。当我校也如火如荼地开展教学改革后,我积极地响应,以便解决我以前所存在的难题。

对于化学课如何进行课改?如何解决我以前的难题呢?如何结合我校的“三步四环节”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呢?经过大量阅读材料发现,在二十世纪末布朗等人提出,知识具有情境性。使我明白了只有让学生在情景中通过活动来获取知识后,学生才能在今后真正地运用知识来解决在客观世界中的问题。因此我就先对化学教学模式“课前导学”部分中的“情景设置”进行了探究、归纳、实践。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不大,初中化学课程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显然就比较重要。所以情景设置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观察、感受为基础,增强学生学习的探究性;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以解决问题为途径,贯穿实践性。如果问题情景设得好,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对该情景产生了共鸣,下面的探究与学习就自然而然的顺理成章了。这就好比看文章,一看开头就把你给牢牢地吸引住了,这篇文章不读完你肯定是不会罢休的!教学也是如此,情景设置好了,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反之,则会降低学生的兴趣。由于跟化学有关的实验、故事、史实、新闻、报道、图片和影像等资料也都可以用来作为课堂教学情景设置的内容,所以我们可以从多角度、多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和知识、技能、体验的连接。

(一)从生活中提取情景素材

由于化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所以用真实的生活创设教学情景,可以使学生们从感性上体会到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例如,在学习“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时可以结合生活中常见到的合成材料(如塑料、橡胶制品等)创设教学情境;在学习“物质组成的表示”时可以利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药品、食品标签作为教学情景,并要求学生分析有关成分及其含量的意义;在学习“酸碱盐”时,可以结合生活中做饭时采取的小窍门来创设教学情景,如“如何除去鱼胆的苦味”、“为什么有的馒头松而多孔”等。

(二)从化学实验中提取情景素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不仅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教授化学的基本方法。因而在化学实验中学生的参与度越高,他们对化学学科的“情感”也就越深,这样也就更有利于化学教学。

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熄灭阶梯状蜡烛火焰”时,收集两小瓶二氧化碳,先用一小瓶二氧化碳熄灭下层火焰,而上层蜡烛继续燃烧,后再用一小瓶二氧化碳熄灭上层火焰,让学生自我“发现”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在学习“分子”时,可用一根玻璃棒蘸一下浓盐酸,再用另一根玻璃棒蘸一下浓氨水,然后在空中把两根玻璃棒靠在一起,但不要接触,发现有大量的白烟生成,再引导学生展开分析研究。

(三)从社会实际中提取情景素材

现代社会更是离不开化学,因而从社会实际中可以找到大量的情景素材。

在学习“地球周围的空气”时,从大气污染、“环保汽车”的兴起、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等社会热门话题找取素材;在学习“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时,可用沼气、天然气、“西气东输”工程等设计教学情景。

由于化学与生活、社会、生命、环境等方面都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所以“化学与新材料”,“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环境”等学科知识都可以作为设计教学情景的丰富素材。

(四)从历史中找取情景素材

学生通过学习历史,不但可以了解化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而且也可以学到化学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更可以体验到科学的态度和精神。因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也是化学教学中情景素材的重要来源。

如在学习“燃烧”时,可以介绍人类对火的发现和利用;在学习“认识几种化学反应”时,就可以用中国古代的“湿法炼铜”设计情景;在学习“金属与金属矿物”时,可以介绍中国古代金属冶炼的成就和当代金属材料的开发利用。

设置情景时,不仅要考虑情景的内容,而且还要讲究设置情景的方式,尽可能多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实验是设置情景的一种比较重要的方式,它可以重现、强化、突出化学现象,具有真实性、知识性、应用性和趣味性。

第5篇

在素质教育大力发展的今天,仍有许多教师不能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担心学生的学习能力,或换汤不换药,打着素质教育的名号搞应试教育,随意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搞满堂灌、题海战术,使学生身心疲惫,产生厌学情绪。作为一名一线化学老师,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了一些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做法。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

一、化学教学之中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通过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诱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化学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结合课的内容的传授进行的,不能空洞说教和脱离教材生拉硬扯,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以画龙点睛的揭示,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通过化学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教师有目的地选取有关化学学发展史,我国古代和现代的化学科学成就,物化学与生物,化学与环境,我国丰富的化学资源等内容,向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家乡的政治思想教育,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逐步形成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二、制定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要使学生喜欢化学、学习化学,其中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学习内容的可接受性。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化学教育目标。化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应是:懂得化学的价值;学会化学交流的语言;能安全使用化学药品;初步掌握化学的基本体系和知识框架;了解基本的化学思想和方法;初步形成与化学学习相关的能力。确定了合理的教学目标只是教学的起点,促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才是教学过程的终点。

三、在化学教学中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把生活中的现象与教学目标充分联系起来,使课堂中的知识充分融入到生活中的现象里。当然好的效果是需要好的基础做铺垫的,这不仅仅是对于学生而言,更是对教师的一种深度要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的同时更应该让学生能够自发的去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联系,并掌握自主探究的方式和方法,而不是简单的去在生活现象中需找问题然后找老师来解答,应当树立自己的探究方法和理论应用的形式。教师应时刻纠正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惯性思维的影响,是学生对现象能够客观探究和不是想当然。这是一个很繁琐的过程,是需要相当的耐心和毅力的。

四、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原则。从实际出发,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基础水平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设计出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分层施教在课堂设计上要做到分层要求、分层质疑、分层指导、分层练习,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对于优秀的学生,重点应放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上,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对于中等的学生,重要的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发挥他们的潜能;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应在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的同时教会他们学习方法

五、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培养操作能力

第6篇

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目标之一,学习兴趣是带有感彩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愉快主动学习的实际动力。而新奇的特别是引起学生注意和好奇心的适合学生水平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这类化学问题可以形成并维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这类问题包括源自生活的化学问题,例如燃烧和灭火的问题,生活中酸碱盐的应用问题,易燃易爆物知识等,学生往往因为解决这一类化学问题而发现化学学习内容能够提高自己生活质量、能服务于自己未来发展,从而形成稳定的化学兴趣;涉及社会热点和科技发展的问题,例如牛奶中的三聚氰胺问题,新能源氢气的开发和使用问题等等,使学生参与社会问题解决的体验,让学生通过问题和科学发展前沿接触,使学生产生科学研究的冲动和献身科学的欲望,产生强烈学习动机;跨学科的问题,例如用化学知识解释于谦的《石灰吟》,用物理知识解释溶液的导电性,用生物知识解决营养素问题,学生在触类旁通的心境下克服学习困难,有效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成功解决问题能加强学生的自信,形成学习的兴趣。

二、巩固和应用化学知识、技能

学生具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是他们未来发展的基础。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初中化学课程的基本内容构成,使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的必需,也是培养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初中化学课程十分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性,化学问题在巩固和应用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解决化学问题过程,学生不但应用已有的知识,而且要学习新知识,新知识的学习能通过问题解决过程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知识。例如,在解决物质用途的问题,学生必然要由物质的性质作为解决突破口,加强了对已有知识的强化。其次,解决化学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学生初步学习的化学知识和技能通常零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解决综合性化学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在知识间建立一定的逻辑关系,使学生已有零乱的知识条理化结构化。

在解决化学问题过程中,学生要将已有知识和问题情境建立有效联系,寻找所获信息与自己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针对问题,选择重组已有信息,将知识进行迁移,充分提高知识获取效率。

三、体验和学习科学探究

学习科学的重要目的就是理解科学的本质,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了解并体验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在探究活动中学生从日常现象和化学学习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自主设计方案进行有关实验活动,在探究中学会交流和表达,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养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化学课程实施要求学生在做科学中学科学,化学问题的解决,特别是探究性问题的解决,让他们体验到的就是真实的科学探究过程。首先,化学问题创设的情境,可以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创设化学问题使学生产生亲切感,缩短与化学问题的心理距离,并伴随一种积极地情感体验。例如解决霍夫曼教授在屠狗洞遇到二氧化碳相关性质问题,使学生充满了对二氧化碳探究的欲望和激情,迫切的想用科学探究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其次,活动型化学问题为学生提供了科学探究的机会。活动型化学问题的解决要求学生通过调查,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过程展开,充分体验探究过程,并在活动中学会与别人分享科学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当前,化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而化学问题可以通过直接的内容呈现,或者信息的提供和问题的背景创设,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如利用我国古代的化学工艺、钢铁工业的发展史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能源知识和环境污染问题加强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利用物质的构成和微粒的运动知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利用防火和自救、易燃易爆物知识进行安全教育等。

五、评价与促进学生的学习

化学问题不仅具有甄别和选拔功能,对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评价,能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能力。

化学问题由于是学生主动解决的,它促进学生发现化学学习存在的不足,从而进行调整,得以进一步发展。问题的解决也可以让学生因为达到老师、家长的帮助而得到发展。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等真面评价,会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信心,弥补不足,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自查和反思习惯,进而克服化学学习中的障碍,促进学习的进步。

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高度审视有效化学问题的设置,要根据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内容特征、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综合考虑。要充分体现以下原则:1.基础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情境性原则,4.活动性原则,5.开放性原则

第7篇

一、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由于长期受“应该教育”的影响,中学化学从教材内容到教学方法都注重“概念性的知识”、“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的伦理”,剥离“科学与人文”、“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全日制普通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化学》(以下简称新教材)体现了教学大纲对知识、能力、技能、方法、思想、情感等各个领域的要求,适应了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和认识规律,艺术地体现了化学学科的重要成就和研究方法,注重了科学结论的探索和发展过程,重视了化学科学研究的方法,加强了实验教学,注重了化学与社会的联系,有利于素质教育。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人们又常常把素质教育与“面向21世纪的经济,科学竞争”联系在一起,认为素质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在学校教育中,各科的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素质方面各有侧重。化学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即化学科学知识,化学科学能力,化学科学方法,化学科学意识和化学科学品质等方面的素质。所以,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用丰富多彩的化学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美育、身心教育与劳动技术教育,基本构成了中学化学中的素质教育。

二、化学课堂教学如何突出素质教育

不少人一提到素质教育,就会提到五花八门的“活动课程”、“课外活动”、“选修课程”,似乎通过这些课程所培养的知识就是所谓的“素质”。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指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思想道德、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等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地发展。因此,课堂教学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积极主动地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障。

1.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

中学教育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人才,而是为成才打基础,科学基础知识是今后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其他工作的基础。因此,化学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化学基础知识教学,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从整体教学过程来说,要注意精选教学内容。如新教材中的理论与元素化合物知识要素编排、化学计算、化学实验与有关理论和元素化合物知识密切配合,使学科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有利于知识的逐渐深化,也有利于学生能力和科学方法的培养。

从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到说,教师要全面设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目标。如:①认识目标;②社会目标;③能力目标;④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有目的地自学地学习,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并在课堂上得以落实。

(2)从教学要求来说,起点要低,循序渐进。如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先从得氧失氧入手,找出化合价变化的特点,再发展到以化合价升降为标准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一步分析化合价的变化实质,使概念深化到电子转移的层次上,使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成为身心结构中稳定的长期作用的化学要素。

2.丰富教学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化学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为中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背景,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巧妙地辅之以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身心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1)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化学教学中。思想政治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应从化学学科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教学内容中挖掘教育素材,寻找思想政治教育与化学知识教育的结合点,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化学知识教育和有关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如结合物质的结构、性质、组成、化学反应的条件和变化规律等内容的讲授,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教育;结合我国古代、近代、现代化学家及劳动人民对化学的贡献,尤其是建国以来我国在化学、化工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科学家热爱祖国、献身科学事业的事迹等内容的介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道德情操,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结合化学与社会,对学生进行热爱社会、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教育,结合化学反应的现象、本质的讲授,对学生进行破除迷信的教育,结合有关内容介绍我国,以及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前景,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立志建设好家乡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经济效益观念。

(2)重视实验课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很多成果的发现都来自实验。教师应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实验中获得有关信息。这样不仅观察现象时身临其境,而且节省时间,对比较果明显,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能独立完成的教师切莫代替、协助。如试剂瓶盖学生难以打开,药品用完需要从别出取来,酒精灯需要添加酒精,等等,教师最好只在方法上给予指导。实验结束要求学生将药品、仪器摆放整齐有序,实验台和地面打扫干净。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养成勤于动手克服困难的好习惯,而且在劳动中学生能培养审美情趣,因此,教师不可忽视实验课对学生劳动素质的培养。

三、利用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素质教育强调的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重点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实验能力。其中,观察能力是基础,实验能力的手段,思维能力是核心,自学能力是关键。在这里值得强调的是提高学生能力的主阵地是课堂。在近年的实验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各种实验,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把课本知识学活,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爱好,充分利用有关化学知识的特点,进行有关的思维能力培养。这使学生不仅牢固地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思想品德、劳动技术与审美等综合素质方面都有所提高。因此,利用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第8篇

一、结合化学史,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教育

德育并不仅局限于政治思想品德的教育,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勤于钻研等品质教育也应是德育的一部分。结合化学史,德育教育便不再空洞乏物、苍白无力。在讲解《空气的组成》时,学生们会认识到,空气这种与人们朝夕相伴的物质,它的存在与成分的发现经历了一个多么复杂的过程。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发现、制取了氧气,这比起以前人们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物质已是一种进步;拉瓦锡进一步得出空气是由氧气、氮气组成的;到后来,有了更先进的仪器与实手段,人们才认识到空气里还有其它物质存在。我们要考虑到当时的物质条件及科学的发展水平,而不能否定他们的劳动。但前人的劳动与成果永远给后继者以借鉴,后人正是以此为阶梯去探索和发现真理。通过这些引导性的分析,激发学生们探索研究的欲望。目前我国在化学的某些领域的研究水平比国外还有相当差距,我国化学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从而激发了同学们学好化学,振兴祖国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二、充分利用教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在现代化学教科书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素材,只要努力挖掘,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插入,就能够把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与化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如通过对“鬼火”、“水变油”、“点石成金”等的科学分析,使学生破除迷信,分辨是非,讲科学。在分子、原子、离子知识的教学中,学生理解基本概念的同时还要树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念,物质的可分与在某一层次的不可分组成了变化无穷的化学世界。在讲授物质的分解与化合、氧化与还原、阴离子与阳离子、溶解与结晶等概念时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去阐述,使学生初步理解这一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通过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尤其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讲解金刚石和石墨时根据结构不同引起性质不同;硫酸由于浓度不同而性质不同等内容使学生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等。总之,只要有机地适当地结合化学课的内容,将辩证唯物主义内容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深刻理解,把知识融会贯通,而且有助于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形成,发展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三、结合化学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是世界上对化学工艺发明和使用最早的国家之一,许多发明创造对推进世界精神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是有卓越贡献的,这是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的最好素材。实践证明,在化学教学中,爱国主义素材有机插入,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顽强刻苦的意志品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商代就能制造精美的青铜器,春秋战国就能冶铁炼钢,在西汉就掌握湿法冶金技术;我国还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天然气的国家等等。通过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的化学工艺的介绍,学生从中体会到中华民族是真正古老文明而伟大的民族,是勤奋、勇敢、智慧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不畏艰难,勇于创造,在科学技术方面有许多杰出的发明,爱国之情便会油然而生。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使学生认识到他们的命运是和祖国的兴衰荣辱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克服妄自菲薄、崇洋的错误思想,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确立远大的理想,明确崇高的目标,努力刻苦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四、介绍化学家的事迹,引起学生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化学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中国和世界上有重大发明的化学家,颂扬他们经历艰辛,百折不挠,搞发明创造的精神,不仅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有益于他们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的培养和训练。

中学化学教材中介绍了不少世界著名的化学家的事迹。如举世瞩目的居里夫妇以身殉职,献身化学事业,为人类做贡献的事迹,如自学成才,发现多种气体的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利,被称为“近代化学之父”的英国化学家道尔顿,瑞典化学家舍勒,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等等重点向他们介绍了中国化学家侯德榜,他的一生在化工技术上有三大贡献。第一,揭开了苏尔维法的秘密。第二,创立了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艺――侯氏制碱法。并把他的制碱工艺无偿的奉献给了整个世界,推动了整个世界制碱工艺的发展。第三,他为发展小化肥工业所做的贡献。1921年,他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后,怀着工业救国的远大抱负,毅然放弃自己热爱的制革专业,回到祖国。

五、结合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第9篇

关键词 新课程初中化学

一、教学理念上的反思

新课程表面上难度降低了,但是对教师来说,实际上是变难了,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要突破和超越学科本位的观念,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核心理念,从课堂教学中反映出,这些理念已经成为教师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重点突出教学组织的主体性,要摆正师生关系,大力提倡教学民主。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决策。教什么,怎么教,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要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而教师的任务是想办法创设一个既宽松民主又有竞争势态的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课堂氛围。

二、教学方法上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考者。新颖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等都是将教师从传统的一包到底的角度中解脱出来,故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整合。“教无定法,关键在得法”,初中化学教学要特别注重学法指导,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学生情况,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降低要求,加强辅导,多鼓励,绝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遗忘的角落”。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不断学习新的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转变角色,“授之以渔而不授之以鱼”。改变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反思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主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要有效地开展好初中化学的启蒙教育和基础教学,就必须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备学生 备学生即教学设计之前必须充分考虑到自己所任班级学生学习本课的原有基础和现有困难两个方面;有时会出现一个班级成绩遥遥领先而另一个班级却落在最后。认真分析学生知识掌握情况,采取同课异构的教学方法,需要备学生的生活,挖掘利用好学生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如学生熟悉的学习用品、家中生活环境,如在讲沼气这部分内容时,我了解到在班里一些从农村来的学生家里就用沼气,于是上课时我让这些学生给大家介绍沼气的制取及应用,全班学生听得非常认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2注重课堂教学环节,新课引入的方法一般分为复习引入、问题引入、讲故事引入、利用实验引入、利用生活现象引入等几种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新课引入方法。如在讲结晶时,我给学生说一个谜语“生在大海,走在岸边,太阳一晒,身体全白。”精彩的结尾可以使知识得到深化,对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作用很大。如:学习《溶解度》一节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学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为溶解度的学习打基础。在归纳小结时进行讨论:通过本节学习你知道氯化钠和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谁大呢?学生讨论的结果:“是不好比,没加热前肯定是氯化钠要大的多,可是一加热又不一样了”。再问:“如何比较不同固体物之间的溶解能力才比较科学?”这时同学急于想知道下文,有的会继续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也有的开始预习下面的内容。

四、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我觉得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尤为重要,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实验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兼顾创造性学力的培养。所以,可利用新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和研究性课题。多开展一些有趣的小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化学实验的教学和活动形式必须更多样和多元化,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研究意识。

第10篇

一、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公民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其根本思想是基础教育必须培养为适应信息时展要求的高素质的公民。当今倡导的素质教育的意义在于,抛弃旧的办学模式,创造一个适于学生成长的教育环境,即“学习共同体”、“讲究公平、追求卓越”,所有学生都享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也就是说人人都能接受适于其自身需要与特点的教育,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教育需求、身体需求、社会需求、情感需求、道德需求”,形成“知识社会所需要的更高的读写能力、技术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以达到每一个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这样的教育体质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才具有全面的分析能力,才会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中学化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以抓“双基”为已任,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化学作为高考的必考科目,多年来一直被强化,以便学生可进入高一级学府继续深造,但这样的学生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学生将进入社会,接受社会的挑战。而社会所需要的不是只会解答一些化学题目的毕业生,而是具备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有应变能力的人才。而这些正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所以我们必须实施素质教育。

二、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途径

1.转变思想观念是前提

化学教学要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首先是认识和观念上的变革。作为教师,要摒弃过去的满堂灌、题海战的教学方法,采用一些适合中学生心理特征的技巧性高、灵活性好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全面的综合能力。另外,教师既要善于研究学生的共性,又能抓住学生的个性差异,以便因材施教。作为学生,也应转变旧观念,学习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得高分,为了过高考关,而是通过学习,学会用脑,学会思维,掌握多种能力,提高自身素质,以经得起社会的选拔。

只有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切实改变观念,才能为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2.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物质总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而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运动的永恒性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教学中应当使学生确信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质。如物质的溶解、扩散及物质三态的变化均揭示了物质内部分子的运动。另外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如氧气和氢气可以反应生成水,这是变化的内因;但如果不点燃,永远也得不到水,这是外部的条件和对物质变化的制约。物质间一定的量变也会引起质的变化。因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不同或相对分子质量的不同引起的质变,如氧气和臭氧、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有机物的同系列等。因分子内原子排列方式的不同引起的质变,如金钢石和石墨。通过这些教学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融于教学中,可使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抓住事物的本质,用联系的、变化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

3.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化学史和爱国主义教育

马克思说:“人,不是抽象的纯生物的个体,而是一定社会的具体成员。人的体力、智力、知识、才能、兴趣、爱好的意识倾向、行为习惯等等,都是由他们所处的生产关系的生活方式决定的。人们所生活于其中的各种社会关系,如民族的、阶级的、家庭的等等,这些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一个人能够发展的程度。”因此在向学生灌输化学科学的形成、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时,可介绍我国古代的化学成就,如举世闻名的火药、造纸术、湿法炼铜的发明,天然气、煤、石油的发现及铁和钢的冶炼等。这些化学史的教育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另外,在教学中恰当地向学生讲述优秀化学家的事迹,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我国著名化学家候德榜将他发明的“候氏制碱法”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全世界,为发展我国化学工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体现了他对国家、对人民、对科学酷爱的高尚品格。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化学史和爱国主义教育,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励学生树立为祖国、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志向,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道德素质。

4.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化学教学中处处可以发现美。化学的美,首先表现在它具有声光色态的奇特美,如晶莹剔透、色泽鲜艳、形态各异的晶体;劈劈啪啪的鞭炮声;五彩缤纷的焰火;广西桂林的溶洞奇观…… 这些完全是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给大自然增添的迷人色彩。其次,化学的美体现在化学实验中:形态各异、酷似艺术佳品的化学仪器的美;中和滴定实验中须准确到加一滴或半滴而使锥形瓶中的红色消失的变化美;在做氢氧、氢氯混合爆鸣实验时教师的大胆镇静、从容不迫的神情及爆鸣的成功给学生留下的操作美及音响美等。另外化学理论及化学用语的美也遍布于教材之中。如元素周期循环往复的变化(元素周期律),使它如同一组优美动听的交响乐,让学生回味无穷。

教师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让学生在不断的形象思维中,积极自愿地享受美的情趣,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

5.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素质的培养

化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的能力主要有: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及创造能力等。

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如何解释实验现象,如何归纳出结论。在学生实验中,应注重学生独立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要大胆心细。对于做的不成功的实验,要求及时分析原因,改进实验方法,直到成功为止,让学生有一种自我成就感。另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如初中化学教材中,在讲到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要求学生根据学过的氧气及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根据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装置、仪器及收集和检验气体的方法,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促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对于学过的知识,要求学生利用图形或表格的形式做出对比、总结和归纳,并抽象概括找出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的理解记忆,而不是机械记忆,并及时复习,防止遗忘,这也有利于自学能力的提高。

6.重视非智力因素对素质教育的影响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是不同智商的情商教育。教师只有注意在教学中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有助于学生学习化学的求知欲的提高,才能主动地学习,才能提高学习质量。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椐调查有50%的学生对化学感兴趣是由于认识到了化学的重大作用,所以教师可将学过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学以致用,比如如何降低土壤酸性,如何减少有害气体污染以保护环境等。

对于学生不同的气质和个性特点,教师要分别对待,因材施教。活泼好学的学生可以进行启发,引导其进一步探索;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要多鼓励,防止产生消极情绪,鼓励他们遇到困难和失败不气馁,要有毅力战胜挫折。这些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教师自身素质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作为化学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对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大的方面来讲,教师自身的业务知识、教学能力影响着素质教育。教师对所教科目不仅需要有渊博的知识,对其以外的知识,诸如哲学、艺术、美学、管理等人文学科和科技都需要有一定的涉猎。这样的教师才会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才能知道如何保护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力量,才能注意到学生独特性,才能挖掘学生的发展潜力。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地进修学习,而且不仅向书本学,向同行学,还可向学生学习。在教学方式上,应该敢想敢干,“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大胆地进行教改试验,改变思维方式,多用发散、求异性思维。这些无疑会对学生素质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作用。

第11篇

“幸福”是学生对学习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我认为学生的学习的幸福指数是能否学好化学的关键。所谓课堂的“幸福指数”是指学生在化学课堂的幸福感,具体表现在对教师的认同,对同学的包容,对知识的认可等等。可以想想一个有很强幸福感的学生,怎么可能会不认真学习?所以,对我们教师来说,只要能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教学就很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幸福感呢?笔者认为主动实践情境教学,提高学生课堂中的“幸福指数”是中学化学新课程理念下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下面是笔者在中学化学新课程理念下创设实践情境教学教育的体会。

一、认识情境教学创设,突出学生为本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化学,人人都能具备必需的化学素养”,“不同的人在化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标准特别强调化学教学的有效性,而有效化学教学应指向学生有意义的化学学习。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化学课内容的意义建构。因此,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是化学有效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实践情境教学在创设良好的知识建构学习情境方面的延伸,即更加注重在目标确定的基础上,创设情境以此完成有效化学教学。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从实现教学目的的程度、契合教学内容、教学主体、教学过程及其规律的程度来看,情境教学既可以通过设计现实主题或问题以支撑学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又可以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或学习环境以诱发他们进行探索与问题解决活动,从而让教师的有效化学教学与学生的有意义化学学习能够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45分钟时间中感到幸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值得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广泛应用。

二,丰富教学情境创设,培养学习兴趣

在化学教学中,跟化学有关的实验、问题、故事,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和影像资料等,都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教学情境,用来激发学生进入学习,活动状态,以促进知识的建构,以及知识,技能和体验的连接。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知识,我们可以运用真实的生活情景创设教学情境,尤其是化学教学,更应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从感性上体会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从化学实验中提取情境素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设置情景的有利因素,利用实验可以设置许多生动、有趣的情境。在学习“二氧化碳熄灭阶梯状蜡烛火焰”时,先收集两小瓶二氧化碳,先用一小瓶二氧化碳熄灭下层火焰,而上层蜡烛继续燃烧,后再用一小瓶二氧化碳熄灭上层火焰,让学生自我“发现”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从社会实际中提取情境素材,现代社会离不开化学,现代社会中处处有化学,从社会实际中可以找取大量的情境素材。在学习选修《化学与生活》“洁净安全的生存环境”时,可以从大气污染、城市“环保汽车”的兴起、2008北京绿色奥运、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等社会热门问题找取素材。在学习“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时,利用化学史,向学生介绍的发展史,对人体的危害,告诫学生要远离,也可用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教育吸烟有害健康,也可从近几年出现的酒精中毒,工业用盐中毒,变质食物中毒,以及“苏丹红”“三聚氰氨”“二恶英”等事件中提取情况素材。在学习“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时,可用中国的化石能源、沼气、天然气,“西气东输”工程等设计教学情景。化学与社会紧密相连,是一门孕育着巨大创新机会的学科,它和社会生产以及生命,环境等方面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

从历史中找取情境素材。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可以找取许多化学教学的情境素材。在学习“燃烧”时,可以介绍人类对火的发现和利用。在学习“认识几种化学反应”时,可以中国古代的“湿法炼铜”设计教学情境。在学习“金属与金属矿物”时,可以介绍中国古代金属冶炼的成就和当代金属材料的开发利用。

设置情境时,不但要精心选择素材,还要讲究情景的设置方式。目的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尽量充分地感知各种信息,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实验是设置情景的重要方式,实验不但可以提供大量的情境素材,而且能够重现、强化、突出各种化学现象,富有真实性、知识性、应用性和趣味性。其次,现代多媒体技术,能把生动的动画、图像、清晰的文字注解和优美的声音有机地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能抛开某些表面的、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将内在的、重要的、本质的东西突现出来,在屏幕上实施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想象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和不易实现的实验,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益,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幸福指数。

第12篇

关键词:新课标;化学教学;创新品质;自主性;创新

中国教育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是接受的“应试教育”,这种教育对中国学生的影响根深蒂固,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而且学习压力很大,学生缺乏主体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因此,在与西方学生的比较中,我国学生的创造能力往往偏低,这不能不说是学校教育的失败。

高中化学新课标的实施,是以素质教育、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和塑造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是科学的、前瞻的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所具有的主动性、民主性、创造性的时代特征。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寻求自己的创新与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时代的主潮流,化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高中化学新课标对化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创设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并养成科学态度。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许多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因此,教师要以人为本,相信学生的潜能,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做到尖子生吃饱,中差生吃好,使全体学生自主参与,激励竞争,形成一个全班学生共同提高的统一整体。如,我在每一节教学时,都预先准备一份学案,学案中所涉及的问题有深有浅,首先让学生预习教材,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学案中的题目,使程度不同的学生都各有所得。

二、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思想政治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应从化学学科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教学内容中挖掘材料,寻找思想政治教育与化学知识教育的结合点,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化学知识教育及有关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对我国古代在化学科学上的卓越贡献,我国丰富的地产资源和矿藏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内容的介绍,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物质的结构、分类、性质、化学反应的条件以及变化规律等内容的讲授,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通过空气、水等污染和防治、水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的讲授,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主要应通过科学发展、科学成就和科学方法等内容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帮助他们树立科学世界观。

三、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化学科学素质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二是化学科学方法与思维。

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化学科学素质的基础,也是中学化学的核心内容,教师应熟悉教学大纲对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要求,严格把握教学内容的范围和难度,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够顺利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一定数量的化学概念、化学理论,练就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学会观察化学现象和解决化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思维的教育,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科学的方法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学生一旦将科学方法化为自己的思维方式,其智力水平就会大大提高。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应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化学学习常规,根据不同的材料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其能力。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或质疑问题,诱发学生的思维活力,给学生创造积极思维的良好氛围。对化学实验的教学更应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善于引导学生利用眼、耳、鼻、手等感觉器官,细心捕捉各种直观现象,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逐步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提高其观察能力。

四、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

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善于运用言行表情,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赞许的话语,一番精彩的开场白,都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获得终身受用的化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例如,让学生讨论“合金”的定义,讨论钢铁的腐蚀,讨论现实生活中哪些方面与化学知识息息相关等等。这样不但让学生学到了化学知识,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