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6 16:06: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校就业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旅游专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目前,旅游管理学科的地位与传统学科相比是相对较低的。这是由于高校对旅游学科的性质上来讲,普遍定位是交叉性学科, 主要涉及历史、地理、人文、建筑、民俗、经济、政治、管理等学科研究的领域。
(二)在人才培养模式中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但是对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等方面不够明确。
在大多数旅游管理专业教的学计划中,只是确定了专业方向中所包含的实习、实训项目和学时、学分。但是对于实践内容,究竟每项实习的目的是什么,能够培养学生的那些技能和意识,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都不明确;实践活动设计是否可以实现培养目标,也缺乏深人研究。致使很多在校学生在实习之前对于实践的内容、目标和形式等都缺乏细致的了解,更不了解本专业的实习目的和行业所人才的基本要求。
二、影响旅游管理专业的多种因素
影响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要改善和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状况,建议教育主管部门、旅游高等院校、旅游企业等相关主体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一)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地位,增强专业核心竞争力。
鉴于旅游学科特点和研究范围,很多专家学者都呼吁提升旅游专业的学科地位。吴必虎教授认为“只有大力加强公共管理的研究与教学水平,旅游管理才有可能成为一级学科”。为了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学科体系和促进中国旅游研究与教育发展,吴必虎认为必须“一是加强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两个领域的沟通。举办学术论坛, 为两个领域的沟通提供一个平台, 对于彼此增进了解、消除障碍起到了一定作用;二是提升公共管理在旅游学科中的地位, 改革旅游学科的教材体系, 增加公共管理方面的内容,开设旅游公共管理的基本课程以及政府信息管理、旅游地特许经营、目的地营销等专门课程”。
(二)改革课程体系,注重技能培养
安排教学内容时,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使课程内容服务于所要解决的职业领域的问题,要跟得上行业发展要求。在课程模式上,加强实践性特色,适时加大实践性教学比例。第一,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制定较为独立的实践教学计划。明确规定实习目标、实习方式、实习要求和实习效果等。第二,在每学期的课程设置上,随课程增加一些实习,让学生每学期到可以接触到本专业不同领域方向的教学实习。此外,在教材的选择上,要严把质量关。避免选择内容陈旧的教材,要时刻关注旅游管理专业教材建设的新动态、新成果,选择与行业发展及需求相配套的新教材、好教材。
(三)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大学生就业观教育应该贯穿于大学整个过程,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观教育。”大一新生侧重于进行就业意识和旅游行业认知方面的培养,引导他们了解行业内部相关知识,尽早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二、三年级,促进其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形成与提高,增强就业能力,进行专业课程的实习实训,系统加强专业的实践性特色,如导游实务、旅行社管理和酒店管理岗位实习等。四年级则是通过4年系统的专业学习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放得下本科生的架子,认同与本行业相关的服务行业,摒弃眼高手低的心态,虚心的从基层服务做起。
(四)加强对教师的行业意识培训
【关键词】就业 指导 诚信 机制
【中图分类号】G6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9(a)—0024—03
1、大学生未能就业的原因
有各种原因影响当前许多大学生未能就业。概括有以下三点:第一是就业机会缺乏,这是主要的社会大局问题。第二是用人制度不健全,尤其是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要改进用人制度,强化能者优先、发展优先的原则,使有各单位都具有为了发展而使用能者的动力,排除非能力因素的干扰。第三,用人单位与应聘者各自的各种具体原因,其中包括大学毕业生素质和能力的原因。社会性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直接导致人们对高等教育现实价值的看法,进而会影响对高等教育发展的看法,还会影响人们在高考中的选择,无论是太热门或冷门的大学和专业,供需矛盾会更激烈,所以,大学生就业困难,也使每所高校承受巨大的忧患意识与压力,都在积极进行自我调节来推动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发展。
2、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的就业导向
“铁打营盘流水的兵”,随着90后时代的青年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大学的校园文化也悄悄发生了变化,网络文化已充实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知识、权利、义务、信仰、价值、道德、伦理等观念会在大学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发生激烈的碰撞,和平、繁荣的时代使许多大学生忘记了忧患、而片面追求物资上的占有与享受,学生的家庭出身、社会关系、区域发展、地域文化等因素已成为影响当前大学生就业与校内管理的主要制约。为切实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除了解教育对象特点,认清就业形势艰难之外,还应及时修订就业指导计划与方案,将学生管理过程中的就业指导措施落实到位,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2.1 新生阶段的就业指导
(1)重视每年的入学教育。在之前,学院开会研究拿出方案,通过入学教育,使新生对本专业及就业前景有具体了解,对本专业产生热爱之情,这是我们要达到的目的。
(2)重视军训。电力类专业是需要体力和脑力结合的,健康的体魄很重要,现在不少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心态浮躁又怕吃苦,缺乏责任感,缺少实干精神,能在军训中得到锻炼和教育,对他们今后是有利而无一弊的。
(3)重视就业观念的建立与疏导。由于大学生刚进大学,即使经历了入学教育,有的人还是比较茫然,这就需要班主任(辅导员)通过开班会、主题班会、个别谈心,教师通过课堂,给学生不停地灌输“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强调就业的严峻性,从而使学生明白,在大学学习的重要性,把就业压力转化为学习动力,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让每一名学生都要树立相应的目标,制定合理的计划,不要一味等着依赖家人给他日后安排工作,懂得学会承担责任与感恩。
(4)重视社会实践。积极宣传、动员学生认真对待寒、暑假的社会实践,通过多种渠道对他们加以指导,特别是刚接触社会的大一学生更应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2.2 大学学习与活动过程中的就业指导
(1)重视考证教育。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从各个方面都要重视就业教育。现今工作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复合型人才很受欢迎,所以,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要加强考证教育,我院重要的几个证书有专业技能证,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制图员等级证书,进网电工作业证等,结合就业的需求,教育并指导学生如何去合理安排时间,在不同的时间段拿下各级证书,从而也调动了学习的重要性。
(2)重视诚信教育,促进一日常规的管理。诚信是每个人的为人之本,更是当代大学生的为人之本。在日常教育管理中,诚信教育与就业教育相结合,加强诚信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品质的培养,也能促进学生积极遵守一日常规。现在的用人单位,在进人与用人方面也越来越重视“诚信”。可以说,诚信,就是竞争力,就是品牌,就是效益,就是财富,就是成功。诚信,不仅要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上。一言以蔽之,诚信学习,诚信就业,诚信工作,诚信为人。
(3)重视心理素质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挫折也就在所难免,但很多毕业生对即将面临的竞争与压力认识不足,并且大多数毕业生承受挫折和困难的能力较低,就业期望值过高,面临社会选择时心理多数有点脆弱,事遂人愿则皆大欢喜,一旦期望落空,择业受挫,则会心理失衡产生心理误区,影响就业。因此,在就业指导中,要心理素质教育和抗挫折教育,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客观评价自己,增强自我调控的能力,正确对待求职过程中的失败,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努力让学生克服就业过程中的三种心理:自傲的心理;自卑心理;浮躁心理。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就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0)18-0027-02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 before Graduating//Feng Yong
Abstract In order to help the graduate get a job, some universities put everything aside just for them to look for job, include the management of student in school. There will lead to some unexpected result.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 the management of graduate student. The article discussed some resolutions.
Key words graduate; employment; management
Author’s address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engyang, Hunan, China 421001
目前国内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较大,政府和学校采取积极措施应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但随之而来的是大学毕业生在大学的最后一年的学习生活的混乱。这不利于学生工作的开展和学校正常秩序维护。国内理论界普遍关注如何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1-2],而对毕业生的管理少有人关注,李志刚等初步谈了大学毕业生班的管理[3],本文认为加强待毕业大学生的管理是目前不容忽视的问题。
1 “就业难”导致的毕业生的“管理荒”
1.1 找工作时的毕业生缺乏管理
进入大学最后一年,对于临近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找工作已成为大学最后一年的中心工作。不少用人单位在毕业生进入大四的入学开始就来学校招聘,全球金融危机,失业率居高不下的背景下,目前高校的就业部门在就业服务中,对来大学“挖人才”的用人单位非常欢迎,往往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在许多教学正课时间内组织大量的招聘会,并全力动员毕业生应聘,因此,这部分学生不能用正常的教学秩序来要求。还有部分学生长期奔波于全国各大招聘会当中,长期不在学校,也给学生工作带来管理上的困难。
1.2 签约后的毕业生缺乏管理
一般来说,各个学校就业不困难的专业在毕业年级的第一学期就完成大部分人的签约,而随后而来的第二学期在教学计划上除毕业设计外,大部分是空白时间。因此,学校对这批签约后的“准毕业生”的管理也处于空白,各个签了约的学生处于没有管理的状态。同时有不少用人单位不重视学生的课程学习,在与学生签好约后,不顾学生的课程没修完,安排学生在毕业前去上班、出差。还有一些公司安排了实习或军训,在大四第一学期就让学生过去参加培训。这些干扰导致签约后的毕业生无法安心在学校完成学业。
1.3 学校的放任带来管理上的空白
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在大学最后一年,高校的学生工作将重点放在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尽量为毕业生找工作提供支持。学生也清楚,只要是为了找工作,学校在管理方面一定会给予支持。据对湖南某大学的调查,毕业生在学校最后一年,平均每个人都请过假、缺过课,而且请假的时间超过7天的占87%以上。许多学生工作者认为只要学生签完约,学校就完成了对学生的所有义务,不再关注这些毕业生,所以许多高校对于签约前后的大学生的管理基本上是一个盲区。
2 毕业生的管理空白带来系列问题
2.1 心理上的困惑
在面临就业难时,许多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因此而不同程度地处于心理上的亚健康状态。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加上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今年的大学生就业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更多的困难,许多大学生面对就业显得恐慌、焦虑、迷茫、无助,当其处于无人管的状态时,容易发生问题。据调查,在大学期间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集中在毕业学生中,许多学生在工作应聘受挫时表现出来的颓废状态令学生工作者担忧,如果日常管理跟不上,听之任之,很容易出现问题。
2.2 时间上的浪费
对于大学生,特别是四年制本科生来说,第四年基本处于学业荒废状态,意味着去掉1/4的大学时间。许多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在第四年中安排了很多相当重要的专业课程,这种状态导致部分学生在第四年的专业课掌握不了,以致考试不及格。即使这样,也没有引起学生本人的重视,认为签约了,找到单位了,学习可以不搞了,这就出现一些“就了业,但毕不了业”的学生。这不利于学生的培养,将降低学生培养质量,影响学校的长远发展,更不利于就业前的“热身”提高,对用人单位也将造成损失。
2.3 课程的耽误
大四找工作的状态不利于学生完成毕业学年的课程和毕业设计课程,根据对部分担任毕业班最后一年教学的教师及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教师的调查,到课率毕业班学生是最低的,而请假的理由大部分是找工作。在毕业设计中,有些学生不主动联系指导老师,许多教师根本找不到自己所带的学生,许多签约后的学生真正用于毕业设计的时间不到1周,也就是一学期的时间仅仅只有1周用于正当的学习。这么短的时间内,很难有高质量的毕业设计出炉,大部分学生在达不到毕业设计要求情况下,求教于指导老师,因此出现不少指导老师亲自写论文的情形。
2.4 生活秩序的混乱
在没有管理监督下,毕业班学生生活较低年级表现得更为无序。大四学生寝室秩序是所有宿舍中平均水平较差的。据湖南某高校统计,在2009年,学校通报批评秩序较差的寝室,大四寝室占了58%。有些学院甚至提出不把大四的宿舍列入管理检查范围内。而在校外参与传销、违规校外住宿的大四学生占大多数。有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大量时间耗费在网吧游戏和与找工作无关的上网上。部分学生养成白天睡觉、晚上通宵的“黑白颠倒”的生活。有些学生连找工作的简历都不做,精神低迷,意志消沉,有的因此而挂科留级,甚至于拿不到学位,毕不了业而结束大学生涯。
3 加强毕业生管理的措施
3.1 加强就业指导,正确引导学生调整好求职心理
大多数毕业生在找工作中,心理较为复杂,没有正确的择业观念[4]。在没有签约之前,担心找不到单位;找到单位后,又患得患失,想找更好的。因此,只要有用人单位来校招聘,就心浮气躁,心神不宁,在毁约与新旧对比中主意不定。没有找到工作的学生更是一路应聘过来,有招必应,一学期下来,真正用在功课学习的时间少之又少。学生工作辅导员可在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协助下,利用就业指导课的机会,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全面适当的评价,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岗位;及时搞好心理辅导,对有毁约心理和不停进行单位间对比的学生做好心理疏导,对应聘遇挫的学生加强挫折教育和心理排解。目前,金融危机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解就业之困是当前高校的首要问题。就业困难给大学生带来诸多精神和心理压力,解心理之困也是当前高校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解就业之困与解心理之困同等重要[5]。
3.2 加强教学管理,通过抓学习促进日常管理
不少教师对学生的就业难比较理解,所以对学生要求相对比较宽容。这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在失去课堂纪律约束下,不思进取,不去上课,四五十人一个班的课经常出现只有几个人在上课的情况。在人数非常少的情形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不会有好的效果。不仅学生自身感到学风的颓废,教师也产生应付式授课的心理。因此,授课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在作业布置中、在考试中严格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督促好学生,使其即使是在匆忙地准备应聘当中也不丢掉课程学习。这样还可以使部分患得患失的学生及时将精力转移到功课的学习中来。学校要加强与用人单位沟通,在课程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技能。对于用人单位对在校期间的签约学生指派任务,不好让学生单独处理协调,这时需要学校出面协调,讲清楚学校政策,与用人单位有关部门搞好协商,在教学计划内的时间,不能用来为公司服务。同时,学校有条件的院系可主动提供用人单位急需的上岗技能培训,提高毕业生的学习兴致。
3.3 开展文化活动,丰富毕业生最后一年的校园生活
对于签了约的学生,少了很多后顾之忧,处于心理压力最少的时期。此时可组织开展丰富的文娱活动和学习科研活动,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找工作状态及时转移到校园生活中来。如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组织以毕业生为骨干力量的专业协会,在深入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把各种学习学术上的探讨在协会的网络BBS上,从而带动引导整个学院该专业的学习深入。该院的团学会及时组织各种经验交流会,把学习好的学有所成的、在团学会有过骄人经历的、在各种竞赛中获过奖的学长请到低年级的学弟学妹面前交流,这不仅可以使毕业生在最后一年把自己大学中的心得传递给更多的人,还可以锻炼自己在各种场合的应变能力,为进入社会迈好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步进行热身。
参考文献
[1]黄敬宝.高等教育体制与大学毕业生就业[J].江苏高教,2009(1):72-74
[2]夏鲁惠.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J].发展,2009(3):5-6
[3]李志刚.浅析高校毕业生管理问题[J].长沙大学学报,2008(1):127-128
关键词 J2EE;就业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7-0014-01
随着高校规模越来越大,每年从高校毕业的学生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如何有效的对就业生进行管理成为高校的一个重要环节。以前,高校对就业相关信息和资料的管理采取的都是传统人工管理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存在着很多的缺点。纸质文件和资料的数量比较巨大,这对于就业信息的整理和维护带来很大的困难。传统的人工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新时代的要求。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利用计算机技术来管理高校就业信息成为一种新的趋势。特别是J2EE技术应用,优化了高校就业管理系统,为高校管理毕业学生提供了方便。本文先简要介绍了高校就业系统面临的一些问题以及J2EE技术的概况,再探讨和分析了基于J2EE的系统设计和实现。
1 高校就业系统面临的问题以及J2EE概述
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让高校改善了传统的人工管理,建立起了就业管理信息系统。但是因为技术的革新以及系统需求的不断提高,原有的就业管理系统已经存在很多问题,不能够满足新时代的需求。
1)系统建设的目的不够明确。有的学校建设就业管理系统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而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这就无法真正的为高校毕业生服务,不能够在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建立交流的平台。
2)系统的功能单调,只有简单的毕业生信息管理,而不能够从简历制作、面试经验以及职业规划等多个方面进行指导。
3)系统的共享性和扩展性差。高校内部各个院系拥有独立的毕业信息管理平台,各个院系之间没有足够的联系,不方便实现整个毕业生的信息管理工作。不够先进和成熟的管理系统不具有较好的扩展性,对于整个系统的提升和优化带来困难。特别是有的学校在系统开发时所用的软硬件比较落后,这对系统的稳定性和维护性都带来了困难。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就业管理系统的优化也有了新的发展。基于J2EE结构的管理系统为高校就业管理带来了方便。
J2EE技术是以Java平台或Java2平台为核心,能够解决企业复杂系统的体系结构。J2EE技术不仅具有Java平台所拥有的方便存取数据和安全模式高等优点,而且能够对EJB、JSP以及XML技术进行全面的支持。一般JZEE应用结构可以分为客户端、web应用层、业务层和企业信息系统层四个部分。
客户端组件主要是为用户服务的,它是用户使用时的界面,可以是应用程序的客户端,也可以是移动Web方式的客户端,方便用户手机使用。Web应用层的主要作用就是将用户输入的信息转送到业务层中进行处理,一般它可以是Servlet Web层或者JSP页面来处理用户的输入信息。业务层主要是借助EJB对用户的输入信息进行处理,并且对处理信息进行储存。企业信息系统层主要是用来处理企业信息系统软件,一般包括企业基础建设系统、数据库系统等。
J2EE的结构中,采用了多层次封装技术,将不同的功能组件进行封装,具有组件重用功能。这既方便了程序编程,也提升了系统的可扩展性。
2 基于J2EE高校就业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要想在J2EE的基础上建立起高校就业管理系统,就需要先对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在需求的基础上建立系统的功能。从系统各个用户的角度出发,系统需要建立以下功能。
作为系统管理员,应当具有最高权限,有权利对整个网站进行管理和维护,保证系统的安全和有序。作为毕业生,应当能够在系统网页中查询招聘信息、简历模板以及面试经验等。还能建立属于自己的电子简历和求值意向。需要的话,毕业生还可以在网上办理相应的毕业和就业手续,登记就业去向等。作为企业用人单位,一方面应该可以在系统网页上自己的招聘信息和单位信息,还要能够查阅学生的求职简历,另一方面,企业还要能够在网站上对求职者进行初步的面试。作为学校就业管理处,应当建立起就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既能够为毕业生就业所需要办的相关手续进行服务,又要积极的与用人单位进行联系,必要时建立校园招聘的交流平台。
3 基于J2EE高校就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系统设计。
根据上述的功能需求,可以将高校就业管理系统进行功能模块的建立。为了实现系统所需的功能,可以建立后台管理、学生管理、企业管理、留言反馈及信息等五大模块。根据系统的特点,可以采用J2EE技术来建立本系统。在该系统中,可以用SQL Server作为数据库服务器,用HTML和JSP等进行Web应用程序的开发,用Tomcat作为Web服务器。而对后台数据库进行访问的功能可以借助DBC访问机制来实现。
2)系统实现。
在系统设计初步轮廓完成后,应当采取具体的设计来实现。该系统可以采用模型视图控制器的设计模式。在该模式中,模型层的功能是处理业务逻辑,视图层的功能是显示用户的操作界面,控制层的主要功能就是控制和协调模型层和视图层。在具体实施时,可以用JavaBeans来表示模型层,用JSP文档当作视图层,用Servlet作为系统程序的控制器。在系统工作的时候,是由Servlet来接收各个输入端的请求信息,然后根据信息的特点发送给JSP。同时,Servlet还能够按照JSP的需要生成具体的实例,然后输出给JSP。JSP能够直接在控制器中搜索和调用数据。
在这种设计模式中,数据层和视图层是分离开来的。这样的设计使得系统的开发工作以及后期的扩展工作变得更加的简单和快捷。在系统运行后,用户在经过注册登录后可以进行相应的操作。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学生用户、企业用户和管理用户三类。学生用户可以对招聘信息、就业指导进行浏览,建立自己的简历和求值信。企业用户能够在网页上自己企业信息和招聘信息。管理用户则可以对网站进行管理,了解整个就业信息的动态和变化。这样基于J2EE的高校就业管理的系统能够实现就业管理的基本需求。
4 结束语
面对高校就业管理系统的新需求,本文在介绍J2EE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J2EE的服务高校就业的管理系统。本系统是在分析当今高校就业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和需求的情况下,以SP、Servlet以及JavaBean等J2EE技术进行设计的。该系统拥有执行速度快、稳定性强以及可扩展性高等优点,能够很好的完成就业管理功能,极大的方便了用户。J2EE的技术仍在发展,更优化的高校就业管理系统仍然是一个研究的领域。
参考文献
从近些年我国的高校就业的现状能发现,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为能对学生的就业问题进行良好的解决,就需要高校在就业管理方面加强重视,实现就业管理网络化的目标,为学生的就业工作提供积极帮助。通过从理论层面深化就业管理网络化的探究,对解决实际高校就业工作问题就有着积极意义。
二、高校就业工作网络化管理的重要性和产生的影响
(一)高校就业工作网络化管理的重要性
高校的学生就业工作管理模式的创新是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举措,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通过网络化的就业管理模式的实施就显得比较重要。传统的就业教育是通过课堂以及书本的方式开展的,学生的学习效率比较低,在就业信息的传达上以及技能的传授上都会受到限制,造成学生就业中比较被动[1]。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下,高校就业工作的网络管理模式的应用,在网络技术的应用下,能够促进学生就业指导的工作高效化开展,对网络的就业交流平台的建立,能及时性的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这对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就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二)高校就业工作网络化管理产生的影响
高校就业工作网络化的管理对就业工作产生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在网络化的管理模式应用下,使得高校就业工作实现了无纸化的管理目标。高校学生的就业管理工作任务比较重,涉及到学校以及用人单位和学校主管等,传统的就业管理工作的效率比较低,已经和当前的就业工作发展要求不相适应[2]。网络化的管理模式下,能够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实现网络化管理,做好准时规范,这对学生的就业工作的管理效率提高就打下了基础,也能大大推动就业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水平。
高校就业工作在就业管理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影响下,使得就业管理工作的流程也大大的简化。就业管理工作动用的人力比较多,政策性比较强,而通过网络化的管理方式下,就能提高管理的质量。在网络系统的建设下,就能对学生信息以及用人单位信息实现网络化的管理,这对学生的信息查询以及修改等就提供了方便。也能对学校学生生源分布以及就业情况提供相应的分类分析和统计工作,对学生的就业情况能详细的了解,从而制定针对性的就业管理的措施,提高就业管理的质量。
高校就业工作受到就业管理网络化的发展影响,对提高就业率就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学生的就业指导中心通过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在对网络资源的科学应用下进行建立就业服务体系,以及配备专业的人才收集就业信息以及信息等,这样就能从整体上提高就业管理的质量和效率[3]。通过就业网站举办网上双选会以及网上现场互动双选会,在网络技术的应用优势发挥下,就能为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接触频率有效增加,也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这是传统的就业管理模式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三、高校就业工作网络化管理的现状以及发展措施
(一)高校就业工作网络化管理的现状
高校就业工作网络化的管理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其一,就业网站功能单一化。从高校就业管理网络化的发展情况能看到,一些就业网站的功能比较单一,主要是用人单位招聘信息以及学生个人信息,还有相应的就业政策法规及时等相应的内容。虽然也提供就业指导以及咨询的服务,但是主要是针对政策法规的解释等。从整体的就业网站的功能来看相对比较单一化,就业的信息也比较杂乱,并且就业信息的鉴别以及分类等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4]。当前的就业指导还停留在毕业环节择业的指导层面,对于决策能力以及学生的潜能开发能方面涉及到的内容并不是很多,资源共享的发展目标实现还有很大的差距。
其二,网站维护管理有待加强。高校的就业工作开展中,通过就业管理的网络化模式的应用,就要充分做好网站的维护管理,而在实际工作当中还存在着相应的问题。主要是网站的管理力度不强,一些高校有着自己的就业信息网站,但是对就业信息网的招聘功能充分发挥的并不是很多,在网站的维护管理方面没有加强,就业信息的不及时,时效性差等。再有就是网站没有达到规范化,对于就业信息的准确真实性没有判断就进行,这就必然会带来相应的问题。以及网站的个性以及特色的缺乏问题还比较突出。
其三,就业网络化建设投入有待加强。从当前高校的就业管理网络化的建设现状能发现,一些高校在资金的投入上没有满足实际的发展需要,造成了就业网站的建设质量比较低,对就业信息的采集以及管理等方面,缺乏资金的投入造成管理严重不足的现象,对资源的共建共享等目标没有实现,这些都需要在未来发展中加强重视[5]。一些高校的领导层对就业网络化的认识还没有全面化,所以在各方面的资源投入上不充足。
(二)高校就业工作网络化管理发展措施
高校的就业工作网络化管理发展,要能结合实际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实施,笔者就此提出几点发展措施:
加强就业工作管理网络建设力度。高校的就业管理网络化的发展,首先就需要在网络化的建设方面进行加强,将网络平台的积极优势得以充分发挥。高校领导层要充分重视就业管理网络化的发展重要性,在各方面的资源投入上要充足,使之能够满足就业管理网络化的建设需要。在就业网站的内容层面要不断的进行丰富,对就业网站的功能积极扩充,将网站的招聘以及政策信息和指导咨询等功能集为一体,在功能的?O计上要体现出结构的明确化,让就业网站的访问者能第一时间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加强网络信息的互动性。
培养学生网络求职的行为意识。处在网络化的发展时期,网络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当中必要的应用技术。高校的就业工作当中,在就业管理的网络化目标的实现方面,也要充分注重对学生网络求职意识的培养,毕业生的就业管理网络主要是学校以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使用,所以要加大对网络就业市场的完善,加强宣传工作,让学生能通过网络招聘会形式参与到网上求职的活动当中,提高学生的就业率[6]。在就业网站的建设运行下,加强学生择业行为监控以及指导,为实现就业内部的交流协作打下基础。
注重就业信息资源的共享。高校就业工作网络化管理工作的开展以及质量的提高,就要充分注重就业信息资源的共享,以及对就业网站资源信息的整合,促进学生的对就业信息的了解。就业资源是毕业生以及用人单位提供求职以及招聘的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所以高校要能够对就业服务网站的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将相应的服务功能不断的完善,形成国家以及省和高校的毕业就业服务网络体系,实现人才以及劳动和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互联互通,将招聘信息资源共享整合,为学生提供准确可靠的就业信息服务。
加强就业工作网络化队伍建设。高校的就业工作中,对就业管理网络化的目标实现就要有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作为支持。在对软硬件基础完善的基础上,教师就要积极引导以及促进学生的就业发展,网络化的发展需要有高素质的就业工作队伍作为支持,就业工作指导者就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能和时展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注重知识结构以及思维方式方面的优化,准确的把握好工作的新形势,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服务。网络的应用不能代替教师,教师要对不同的学生群体的需求进行提供帮助,对网络资源加以科学应用,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关键词】旅游管理;就业意向;调查思考
一、调查测试对象与研究方式
调查测试对象为四川理工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08级学生,共对130人进行测试调查,回收有效样本127份。
调查方式是通过学生采用职业决策平衡单的方式对自身三个以上职业发展方案进行选择,对其进行价值量化打分,根据各项职业的最终量化分数作出职业决策确定工作岗位。然后根据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最后,针对大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选择所呈现出的特征,为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决策提出建议。
二、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主要选择体现以下特征:
1、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成首选
经调查显示,教师岗位占21%,公务员13%,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为大学生的首选.由此反映当前经济形势下,越来越多学生找工作求稳的心态,对于21%的学生想要当教师,这个比例有些偏高,据了解主要原因为:教师的职业稳定、社会地位高,教师公招考试竞争激烈程度比公务员考试小。另外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女生占多数也是选择教师比例高的原因之一,一份稳定的职业更符合女生的心理预期。有13%的同学选择公务员这一职业,无疑体现了“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他们向往“当国家干部、端铁饭碗”。工作舒适、稳定、待遇不错,有政治发展前途。从学生的意向选择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工作稳定性的要求极高,反映了在大学生群体中,职业价值取向存在一定的偏差,开拓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2、注重专业岗位
从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有20%的学生选择从一名普通的酒店职员做起,还有12%的学生希望从事旅行社的相关工作,其中导游占多数。酒店、旅行社都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这说明较大部分同学希望毕业后能在与本专业相关的部门找到就业机会,愿意在本专业上有所发展,将大学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服务社会。
3、自主创业增多
有15%的学生要自主创业,说明大学生自主意识越来越强,愿意自立、自强,希望通过自主创业来实现个人价值,在商海搏击中锻炼提高自己,期望将来可以大干一番自己的事业。
表明一些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逐渐增强,这也正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和社会大环境的需要。
4、工作岗位多样化
经调查,在其他类中有考虑从事记者、会计、婚庆、销售、室内设计等等职业,多样化的选择体现了学生在选择岗位时从实际出发,不再着重强调专业对口,头脑较为灵活。
5、考研人数较少
只有8%的学生考虑考研,比例较低。其中,大部分都是因为为了兴趣或想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考研目标明确,态度正确。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因此大部分学生选择毕业之后直接就业。
三、调查研究的对策
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工作岗位选择的情况,为了让学生选择更为合适的工作岗位,正确的进行职业决策,提出以下建议:
1、调整好就业心态,改变就业观念
目前大学生对职业选择有着一些不合理的观念,受到目前社会经济形势的影响导致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消极倾向,如求稳心态、崇拜权力、功利心理,哪个职业热门,哪个职业环境优,就选择哪个,以至于在择业中出现了“教师热”、“公务员热”、“外企公司热”等非理性选择,作为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加强自身思想教育,正确认识自我,克服盲目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意识倾向,培养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面对现实,主动认真分析形势,结合自身情况,作出符合实际的就业选择。
调查显示大学生选择职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兴趣爱好、个人的能力、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劳动报酬等等。各人情况不同,考虑的重点也各不相同。但大学生必须明白求职是职业者和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在择业过程中不能过分强调个人的职业理想和利益,而要努力把自己的职业理想与单位需要结合起来,主动地服从单位需要,把个人理想自觉地统一到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中去。应主动响应国家号召,树立“到祖国需要我的地方去的”就业观念,在为国家建设做贡献同时,谋求自身发展,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做到人尽其才。
【关键词】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就业;对策
一、前言
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交叉型专业,在实际教学和管理中发现,本专业一些学生经常反映一些问题,比如,学习的专业内容太多太杂、专业技能学习不精,管理也学得不好,好像学了很多知识,但又觉得就业时都用不上,对今后的就业十分迷茫。实际上,由于是一个交叉学科,一些学校在专业设置时也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到底将该专业放在计算机专业里还是应该在管理专业里,也各有说法。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作为一个复合型专业,各学校也根据自身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方向制定了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从一些专业教学目标里看,本专业具有综合性、边缘性以及实践性的特点,重点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因此,作为学校应该认真研究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学校的实际和优势,围绕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发展科学设置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尽早树立职业方向,为毕业就业打下基础。
二、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学习和就业情况
1.课程内容多而杂,学生就业方向迷茫
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管理和技能要求全面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涵盖了管理学、经济类、计算机等各方面的知识,而各块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理论,内容不够系统,有些课程甚至只是让学生有个初步了解,学生很难在某一方面有所建树,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到了大三都不太清楚自己的专业目标,感觉做管理知识不够,做技术自身技能又不精通,就业方向很迷茫。
2.缺少实践锻炼,学生综合能力不高。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校内可以开展一些计算机基本技能训练和实践。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对于所学的管理类、经济类的知识实训较少,特别是管理能力的训练,因缺少实践锻炼,学生普遍缺乏管理人员需要的组织协调和沟通交流能力。因此在就业时出现专业技能比不过计算机专业,经济知识比不过经济类学生,使得学生就业信心不足,就业压力较多。
3.就业实习机会不多,就业能力有待提高。因本专业学生在校学习课程交叉较多,他们在毕业上岗前很少能够找到合适的实习机会,有的学校也想方设法联系了一些单位,但因专业对口情况不理想,很多学生也不愿意前往实习,因此导致学习内容全而杂又都不精且实践能力较差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很难满足当前企业的用人需求,因而也就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
三、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是对本专业的认知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作为新兴的专业,是一个新兴复合型专业,无论是学生、教师和社会对其的认知度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二是对本专业的教学和人才培养定位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作为一个复合型专业,其教学体系、教学方法都是在不断探索、研究和实践中形成的,当前由于时间短,没有可以参考的现成经验,都是在摸索着不断提高。在教育部的专业指导意见中,确定了该专业的主干课程,明确确定管理学、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三大学科的基础。但是在具体课程的设置上,各高校由于学科专业建设不同,培养计划也各不相同,甚至差异很大。
三是学生对专业学习认知不足,没有规划好学业。很多学生在新生入学时对本专业没有系统的了解,学校对学生的专业发展和就业没有进行系统的教育和引导,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做好科学的学业生涯规划,导致一些学生大学四年比较迷茫,没有抓住学习重点,导致毕业就业也比较迷茫
四、提高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1.进一步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学生专业教育。从目前教学和学生就业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反映是专业学习内容太多、太杂,感觉没有其他普通专业学生学习的专业技术方向明确。实际上,该专业有它的优势,它是一个交叉型专业,从当前就业的方向看,学生可以适应多种工作岗位。从目前社会需求看,复合型人才才是未来企业需要的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因为既懂管理,又熟悉技术,一专多能,再经过企业锻炼,必定成为今后企业的骨干。因此,课程多而杂也是该专业的优势。所以要求高校应提炼专业特色,加强专业教育,融合教学内容,为社会培养适合现代企业发展要求的专门人才。
2.引导学生积极学好专业知识,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基础。作为一个复合型专业,需要掌握多门专业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如今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也才能很好解决企业生产和管理中遇到的各类专业问题,因此要引导学生正视专业教学课程的要求,积极做好个人学业生涯规划,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合理安排好学习和实践,掌握更多更广泛的专业知识,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3.注重培养和锻炼个人综合能力。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的是集管理、经济、计算机于一体的复合型信息人才,在校期间除了要学好专业技能外,对于今后走进社会需要的沟通、协调和管理能力也需要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和课余时间加强锻炼,以提高个人综合能力。因此,在校期间,学生要积极参与各类学生组织,利用业余时间参与一些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等,积极与社会接轨,主动与他人接触和交流,不断拓展自身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努力做一名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总之,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是一个社会问题。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作为一个复合型的专业,在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这需要学生积极看待专业发展的优势,需要学校认真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计,需要企业能够以更加负责任的态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锻炼机会,相信不久的将来,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一定能发展的更快更好。
参考文献:
关键词:职业生涯管理;就业指导;四阶段;全程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9.G647 文献标志码:A
中国高等院校扩招之后的一个压力就是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尤其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衰退,更是加剧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但是,造成目前就业压力的原因除了经济疲软用人需求减少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高校和毕业生本身。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是决定就业的关键因素,但目前无论是高校的就业指导模式,还是学生本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尚不够成熟和完善,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的就业。通过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模式,引导大学生在校期间根据自身的素质特征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并结合高校的就业指导服务,不断充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最终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
1 文献综述
中国高等院校自1999年来的连续扩招的导致的就业压力,用人单位对人才使用的观念由“人事管理”转为“人力资源管理”,逐渐凸显了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而在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了一个沉重的社会问题。就业难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高校缺乏有效地对学生各种能力培养的方法和措施。目前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内容单一,多局限在对就业政策的解释、就业形势的介绍、求职技巧的培训等知识性内容的传授上,并且缺乏全程性、体系性。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面临机构不健全、内容单一、方法简单、观念落后、专业化和信息化程度不够等问题。同时,有学者指出应构建市场导向型就业指导新机制,积极推进就业指导全程化。大一进行就业形势教育,讲清就业压力,促使学生把压力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动力;通过人生规划设计指导,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的兴趣、专长和未来可能适应的职业,着重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制定符合自己成长的奋斗目标。大二进行就业心理素质指导,通过心理测试、心理咨询,专题讲座等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使之能够面对现实,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大三进行求职技巧指导,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加强实践,树立诚信意识,培养职业道德。大四进行就业政策指导,提供信息咨询,开展系统培训,进一步帮助大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创造供需见面机会,努力实现就业理想。
欧美国家的就业指导在高校中处于中心地位,以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和大学生作为就业指导的主体,配备较多的专业人员在大学生中开展内容全面、形式多样、方法先进的就业指导,培养大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定向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和就业方法,为大学生就业提供能力和方法指导。美国高校的就业指导注重个体的“发展”,在突出“人职匹配”就业概念的同时,更关注大学生的全人、终身发展。欧洲国家的就业指导服务主要定位与公共就业服务(PES),包含对个人提供4个方面的截然不同的服务①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②评估个体的特点和优势;③长期职业生涯发展战略,不仅着眼于个体当前的择业,而且还关注个体未来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④帮助个体制定和实施个性化的行动计划。德国则推行普遍性职业教育,德国大学注重培训学生科研能力的同时,非常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形成一套切实有效的实习管理方法和制度,使学生在校期间有机会广泛地接触社会、理论应用于实践。日本的大学则经历了从就业指导向职业生涯教育转型的过程,重视从大一开始的职业生涯辅导,使职业生涯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灵活运用体验式就业。
综上所述,高效的就业指导模式应该考虑学生的综合发展,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且其就业指导是全过程的指导,而不仅是在毕业时给予的指导和帮助。就业指导更多地是在学生专业教育之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和知识。鉴于大学生学习的阶段性,因此应分阶段、逐步地实施不同类型的就业指导,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规划与管理自己的职业生涯,从而实现顺利就业。
2 四阶段就业指导模式构建
根据分阶段实施就业指导的思想,结合大学生学习阶段的特征,本研究设计了一个四阶段的就业指导模式。即从大一到大四,根据每个阶段学习特点的不同,分别开展不同形式的就业指导和帮助,实现全程式的就业指导。在大一阶段,主要借助心理测评工具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己;在大二阶段,通过举办不同类型的讲座、参观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不同类型的企业和职业及其对人的要求;大三阶段,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素质特征和对不同职业的理解,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并通过实习、讲座等方式判断自己的选择正确与否;大四阶段,根据选择的职业与职业生涯规划,搜寻适合的工作,如图1所示。
2.1 认识和发现自己
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需要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己,进而发现自己的优势、劣势,兴趣、爱好,价值观等。在此基础上,才能为选择自己最适合的职业。为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尽早认识和发现自己的素质特征和职业兴趣,应在大学一年级开展此项工作。在认识和发现阶段可以为大学生提供职业测评工具,并提供专职职业辅导教练提供一对一的辅导和帮助。
关键词:高校 档案管理 学生就业 作用 提升策略
在当前社会发展及教育改革的双重推动下,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执行遭遇了诸多瓶颈,在学生就业方面档案管理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意义。学生档案的内容不仅涵盖了必要的学生个人简历以及在校期间的各项成绩统计,甚至包括了学生的德育情况记载以及相关的社会实践,这对学生的就业发展极为重要。毕业生求职过程中,企业通过毕业生的个人档案可以清晰辨别其文化涵养、德育水平以及相关的工作能力。由此可见,社会就业角度下的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已经成为了高校校园文化及管理水平的有效体现。
一、关于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与学生就业之间的关系
作为高校毕业生今后就业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至关重要。在就业发展导向指引下的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是体现高校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这与高校自身的信息存储与管理状况密切相关。完善的学生档案管理不仅促进了高校本身的自我建设与发展,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对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
当前就业指导下的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需要高校自身从思想上引起足够重视,坚持学生就业发展与档案信息管理的协调性。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对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两方面:其一,不断完善学校自身课程的设置,体现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建立学生档案的同时能够对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所了解,这对学校及时变更自身的教学计划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其二,在毕业生走入社会后,学生档案信息也是企业用来了解学生的必要手段,完善的个人信息对于学生的就业自然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当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当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第一,落后的档案管理模式严重滞后了学生信息的完整,就业指导下的学生档案管理理念极其涣散;第二,一些高校的学生档案管理缺少了必要的真实性,不能严格遵守诚信管理机制的约束,也就难以体现毕业生就业的公平原则;第三,关于学生档案信息的利用也不够及时,整体使用效能低下,这对学生的顺利就业也产生了一些阻碍;第四,片面的档案信息内容难以反映学生的整体素质,就业过程中很难成为学生的竞争优势。
二、就业形势指导下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提升策略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必须与当前的社会就业形势紧密联系,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出发,切实体现就业发展趋势下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实施的重要性。针对当前高校在学生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不足,管理理念的更新是关键,在不断完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的前提下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就业。此外,师生档案管理意识的建立也是尤为重要的,这对实现学生档案信息的完整性与真实性大有裨益。笔者认为,当前就业形势指导下的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
1.从学生资料搜集角度体现高校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实现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应首先从学生的资料信息整理着手,紧密联系当前社会就业形势的发展,实现学生档案信息的完整性与真实性。学生在校成长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经历,同时这也是今后学生走进社会的一种技能,这一优势的体现对于促进学生的顺利就业极为重要。
2.形成必要的毕业生档案信息共享以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从学校的角度出发,有责任将本校学生的发展与竞争优势展现给用人单位知晓,这就决定了信息共享平台建立的重要性。甚至在这样的平台搭建过程中可以促进学校与企业的长期合作,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就业。此外,信息的真实性也是极为重要的,这也是所有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
3.分类整理下的学生档案管理能够更好地完成学生的就业指导
形成学生档案管理的分类处理,不仅是对学生档案信息的有效保证,更便于阶段内学校对于学生档案信息的分类和汇总。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学校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职业发展倾向来作出合理的就业指导,以此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
4.从学生角度提高对自我档案信息完善的重视程度
档案意识形成是当前学生群体中普遍缺少的,实现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应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学生自己也应不断促进自我档案意识的建立,从思想上重视自我信息的整理和提交,进而为今后的就业提供更多的保障。
三、结束语:在规范化和现代化的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制度下,关于学生相关资源的搜集和整理应受到高校管理人员的足够重视,积极探寻学生档案管理的新出路。除此之外,积极了解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也是极为重要的,这对提升学生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影响深远。只有积极将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与学生就业形势紧密联系,才能更好地体现高校档案管理的意义,实现教育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贺红香.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山西档案,2007,(02).
[2]董娟,李红梅,张传新.高校学生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3,(04).
关键词:高校 学生档案 管理 就业
高校学生档案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真实记录、它不仅包括学生的原始高中升学档案,还包括在校期间的成绩单、毕业生登记表、奖罚材料、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登记表、健康体验表等,它是高校在校期间各项表现真实记录。总之,在新的就业形势下,档案对每一位同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档案是毕业生的重要凭证,它记录了各种组织选拔、任用及考核的结果,在大学生就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加强学生档案管理并切实发挥学生档案作用,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好的服务显得尤为紧迫。
一、学生档案的主要内容:
1.学籍档案材料:中学期间的升学档案、大学阶段的各门考试成绩,反映学生学习状况。
2.社会活动表现记录:参加社团、文体活动经历。
3.党团材料:特别是党员发展不同阶段记录指学生思想政治体现。
4.奖罚情况:在校期间获得奖学金、三好等各种奖励材料的登记表。
5.体检表:反映学生身体状况的记录。
二、高校学生档案的特点:
1.多样性
高校学生档案的内容多样,包含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表现及相关情况,如新生入学登记表、健康登记表、留级、入党、奖罚材料、成绩表等,还包含毕业分配等有关材料。
2.真实可靠性
高校学生档案材料反映的是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以及在校期间的品德表现和身体健康状况等,这些内容是由相互独立的学校内部主管部门逐步形成的。新生入学后随着学生学习状态的变化,要求及时做好记录,通过完整的档案体系,保证学籍档案的真实可靠。
3.分散性和频繁性
高校学生档案材料来自不同的部门,而不同的生源地区又决定了高校学生档案的多样性,这些分散来自不同部门的材料频繁被使用,例如升学、参军、出国、报考公务员等活动中,学籍档案利用频率最高。
三、高校学生档案的功能
1.信息记录功能
高校学生档案是学校向社会和企业推荐人才的依据,也是学生思想品质、专业技能记录中最详实的材料,是一个人从中学到大学毕业的真实记录,在以后的就业、深造、调资等很多方面都有重要作用,是高校向人才市场推荐优秀大学毕业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2.学生管理促进功能
高校学生档案真实详细记载了高校开展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过程,记录了学生许多方面的情况,如学生年龄、家庭情况等,积累了学生的大量信息,通过这些我们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基本情况,为我们学生管理工作有利进行提供依据。档案可以更好地为学生管理工作服务。
四、学生档案管理不足
1.毕业生档案意识淡薄,学校管理难度加大
就业观念和就业方式形成多样化,学生进入一些外资、合资、私营企业工作比比皆是,而这些企业不具有档案管理权。二是对企业而言,从利润追逐角度考虑,聘任用人不管学生档案是经济的。因此,出现许多毕业生不要档案的现象,形成人档分离,无人问津的局面,久而久之,出现越来越多死档给学校带来很大负担,一方面要投入人力对这些档案进行保管,另一方面还要有合适的设备场地存放档案。
2.档案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学历结构及职称结构不尽人意,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是半路出家,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理论功底,更缺乏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另外,档案人员由于自身的知识技术管理水平有限,无法胜任档案管理,以致管理中出现很多问题。
3.高校学生档案资料收集不全
网上招生普遍存在这一问题,最原始、最重要的纸质档案材料无法完整收集并积累。如高中档案、中学成绩单、入团志愿表、高考体检表等残缺不全。既给学生档案管理带来一定难度,也给学生管理部门考查学生综合素质带来不利影响。加上各个部门之间协调困难使高校学生档案不够完整,而这些资料对学生来说是以后升学、报考公务员的依据。
五、解决学生档案管理的办法
1.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档案意识
针对毕业生档案意识薄弱,学校要加大毕业生档案的重要性宣传力度,提高他们的档案意识。另一方面高校应引导学生采取合适的方式保管自己的档案。
挂靠人才交流市场是档案管理方式之一。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可以为毕业生办理挂靠手续,负责管理委托方的个人人事关系及档案材料。
学校保管方式。少数毕业生没有合适就业单位,可暂由学校保管,待确定接受单位后再将档案移出。
2.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建立专职化、专业化的学生档案管理队伍。一方面高校投入人力、物力成立专门的职能部门,配备专职档案管理人员为学生档案管理服务,另一方面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组织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交流经验,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3.加强学生档案材料的收集,科学规范学生档案的管理
不断提高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水平,主要通过制度建设及评估等手段,形成完整的、全面的学生成长、成才过程的记录;逐步完备档案信息,为用人单位提供翔实的用人信息,提升市场选择效率,使高校学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陈巍巍,徐益.浅谈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7年2月
[2]杜文娟.对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工作思考.教育理论研究
【关键词】旅游管理;就业意向;调查思考
一、调查测试对象与研究方式
调查测试对象为四川理工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08级学生,共对130人进行测试调查,回收有效样本127份。
调查方式是通过学生采用职业决策平衡单的方式对自身三个以上职业发展方案进行选择,对其进行价值量化打分,根据各项职业的最终量化分数作出职业决策确定工作岗位。然后根据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最后,针对大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选择所呈现出的特征,为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决策提出建议。
二、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主要选择体现以下特征:
1、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成首选
经调查显示,教师岗位占21%,公务员13%,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为大学生的首选.由此反映当前经济形势下,越来越多学生找工作求稳的心态,对于21%的学生想要当教师,这个比例有些偏高,据了解主要原因为:教师的职业稳定、社会地位高,教师公招考试竞争激烈程度比公务员考试小。另外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女生占多数也是选择教师比例高的原因之一,一份稳定的职业更符合女生的心理预期。有13%的同学选择公务员这一职业,无疑体现了“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他们向往“当国家干部、端铁饭碗”。工作舒适、稳定、待遇不错,有政治发展前途。从学生的意向选择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工作稳定性的要求极高,反映了在大学生群体中,职业价值取向存在一定的偏差,开拓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2、注重专业岗位
从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有20%的学生选择从一名普通的酒店职员做起,还有12%的学生希望从事旅行社的相关工作,其中导游占多数。酒店、旅行社都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这说明较大部分同学希望毕业后能在与本专业相关的部门找到就业机会,愿意在本专业上有所发展,将大学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服务社会。
3、自主创业增多
有15%的学生要自主创业,说明大学生自主意识越来越强,愿意自立、自强,希望通过自主创业来实现个人价值,在商海搏击中锻炼提高自己,期望将来可以大干一番自己的事业。
表明一些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逐渐增强,这也正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和社会大环境的需要。
4、工作岗位多样化
经调查,在其他类中有考虑从事记者、会计、婚庆、销售、室内设计等等职业,多样化的选择体现了学生在选择岗位时从实际出发,不再着重强调专业对口,头脑较为灵活。
5、考研人数较少
只有8%的学生考虑考研,比例较低。其中,大部分都是因为为了兴趣或想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考研目标明确,态度正确。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因此大部分学生选择毕业之后直接就业。
三、调查研究的对策
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工作岗位选择的情况,为了让学生选择更为合适的工作岗位,正确的进行职业决策,提出以下建议:
1、调整好就业心态,改变就业观念
目前大学生对职业选择有着一些不合理的观念,受到目前社会经济形势的影响导致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消极倾向,如求稳心态、崇拜权力、功利心理,哪个职业热门,哪个职业环境优,就选择哪个,以至于在择业中出现了“教师热”、“公务员热”、“外企公司热”等非理性选择,作为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加强自身思想教育,正确认识自我,克服盲目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意识倾向,培养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面对现实,主动认真分析形势,结合自身情况,作出符合实际的就业选择。
调查显示大学生选择职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兴趣爱好、个人的能力、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劳动报酬等等。各人情况不同,考虑的重点也各不相同。但大学生必须明白求职是职业者和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在择业过程中不能过分强调个人的职业理想和利益,而要努力把自己的职业理想与单位需要结合起来,主动地服从单位需要,把个人理想自觉地统一到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中去。应主动响应国家号召,树立“到祖国需要我的地方去的”就业观念,在为国家建设做贡献同时,谋求自身发展,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做到人尽其才。
2、分析环境因素,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
学生应从自己的专业特点出发,有一个准确的职业定位,系统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知己”,科学评估自我。可以借助于职业兴趣测验和性格测验以及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等,对自己进行全面分析,认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对自己是否适合在旅游管理行业发展、适合做导游还是适合做酒店管理营销、或者旅行社外联等等,对于自己想从事的专业方向做出判断,并且有计划、有重点地把精力用到自己感兴趣的的地方中去。然后要“知彼”,对自己的目标单位进行分析。旅游管理专业这门学科的产生时间不长,但是近来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现在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很大,相关专业岗位很多。如专业技术岗位:旅游景区讲解员、导游、旅游产品营销与研发人员;经营业务岗位:旅游线路策划员、外联销售人员;经营管理岗位:旅游财务人员、旅行社经理酒店管理人员等等。最后是“抉择”,不同类型的单位对求职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有着不同的要求,在进行职业选择时,要将旅游管理行业所需要的一般能力与目标类型单位所需要的特殊职业能力结合起来作为重要的参照因素。根据自身能力,理性地进行职业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向飞.机械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思考[J].青春岁月,2010(18).
【关键词】就业民办高校行政管理课程体系改革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回复行政管理学研究以来,迄今为止,已有300余所高等院校开设了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其中包括为数不少的民办高校。由于行政管理专业教育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起步不高,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对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或多或少存在諸如重理论、轻实践等一系列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一步推广、高校扩招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应届大学生就业问题日渐凸显,尤其是民办高校,因受其办学条件、生源质量等因素影响,学生就业形势更是令人堪忧。
根据有关学者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目前行政管理专业本科阶段的毕业生工作表现的满意度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前高校培养出来的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存在专业知识延伸能力不强、专业知识转化实际运用能力不足,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协作创新能力不够,毕业生的再学习能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职业精神不够、服务意识较差,缺乏吃苦耐劳等品质。因此,民办高校充分发挥其市场反应快的优势,紧贴市场需求,改革行政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出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改革原则
1.战略导向原则。以学院的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为指导,民办高校行政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一定要适应民办高校总体发展战略要求。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民办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就业导向原则。高等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正确定位,才能办出质量,突出特色。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上均应坚持“就业主导型”,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以就业为主导,形成有利于就业的教学链。
3.渐次推进原则。我国现在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主要形成于50年代学习前苏联的“蓝本”。几十年来,课程结构有所改变,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但就其大的框架和体系而言,基本上仍沿用了50年代的系统。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教育存在着前沿理论与陈旧的课程教学内容与体系的矛盾。矛盾激化,决定着改革也不能一蹴而就。渐次推进改革,不断探索,是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的必由之路。
4.合理性原则。民办高校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总体结构必须考虑民办高校的教学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考虑社会的整体需求,注意知识的实际运用,课程结构合理,课程内容要有较强的针对性。
二、基本思路
1.实现课程体系的渗透化、综合化。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学科发展相互渗透、综合集成。课程体系的综合化顺应了学科专业交叉、复合的时代趋势,一方面是基础科学与技术、工程科学相结全;另一方面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相互渗透、综合,克服原有单科分段的弊端,有助于给学生提供完整的知识结构,以加强学生对各学科之间联系的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性。高等教育只有十分重视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渗透,才能在科学研究上有所创新,才能培养出适应性强、有创造能力的学生。
2.建设课程体系的现代化。一方面是课程体系的现代化,即根据科技发展需要更新课程门类,新开设反映现代科技成果的课程:另一方面是课程内容以及讲授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
3.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民办高校行政管理本科专业重在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综合性人才,专业技能的获得对专业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践技能的提高与就业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4.注重“三观”的培养。在课程体系改革中,教育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三观”是改革的重要环节。行政管理本科,作为人文性专业,它的精英教育实质不仅仅体现在知识的教育上,更体现在高素质、高思想品质的教育上。
三、具体措施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本科课程改革结合民办高校特点,重在切实实行“三五体制”改革——即课程建设的三大层次改革,课程结构和内容的五大系统改革。
(一)三大层次
课程建设采取分层次建设的方式,层次目标分为精品课程、优质课程和合格课程三大层次。学校成立课程建设评审委员会,成员由学校学术委员会成员、教务处、系部主管教学的负责人和教学督导组成员组成。合格课程每年由校学术委员会进行评估,优质课程每两年评估一次,在优质课程的基础上按比例、按专业学科确立校精品课程。民办高校更应在课程改革中极力推进课程建设水平,在课程改革中实现分层次资助。切实做到精品课程、优质课程优先建设,推广到其他课程建设上来。形成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二)五大系统
1.通识课程系统
通识教育源自于教育,是带有普遍意义的人生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得到健康发展,培养全面发展、敏于探索、善于批判、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文明人”。在通识课程设置上,现在的通识课程系统往往重在政治思想素养和身体素养两大方面。而且民办高校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由于受到学科的限制和师资结构的限制,所开通识课难以达到目标。部分课程还局限在专业教学的老路上,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偏重知识的传授,课堂讨论少,对学生思想启发不够。
改革方法:
(1)通识课程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彻底打破现在的由专业课教师担任通识课教师的局面。
(2)通识课程内容上增加人文素养部分。针对行政管理专业就业特点,在原有的通识课程基础上可增加文学艺术欣赏和商务礼仪课程,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3)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
(4)通识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还可在其他系统的课程中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渗透性教学。
2.就业课程系统
民办高校应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进行教学体系的改革,努力打造订单式的培养方式,在满足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方面作出努力。此时,就业课程系统的建設和改革显得尤为重要。止前在民办高校行政管理本科中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一般放在通识课中,主要内容是就业政策、面试技巧、就业信息获取等方面的知识。与职业生涯规划比较,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系统性上,都有很大差别。
改革方法:增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将之与就业指导课程结合起来,统筹安排教学,使毕业生不仅知道应该如何去找工作,而且知道应该找什么样的工作,效果会更好。
3.专业基础课程系统
专业基础课系统好比大厦的基石,课程的设置一定要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紧跟时代的步伐。所以,要注意知识的实际运用,包括运用的条件、方法、手段、效果检查和评定等,教学内容要有较强的针对性。
改革方法:
(1)加强现有专业基础课的比重和教学工作,为学生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综合其他专业门类基础课程,完善知识结构,拓宽就业面。如增加会计专业的《会计学原理》,金融专业的《金融市场学》,物流管理专业的《物流概论》,市场营销专业的《市场营销学》等,民办高校可根据培养目标,学生就业方向自行制定和选择。
4.专业课程系统
专业课程设置要紧扣专业培养目标,满足行业岗位对知识的需求,即既能满足行业多岗位转换甚至岗位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又能使学生具有知识内化、迁移和纠结学生的基本能力。
改革方法:
(1)专业课的设置应本着“少而精”的原则,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内容。
(2)专业课程的开设顺序必须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同时,确保各门课程又有一定的横向联系,教学课程的时间也要科学。
(3)教学中增加实习实训教学的比重。实践教学在专业课教学课时比重应达到50%以上。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形式可以是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社会调查和劳动实习等,将实习与专业教学相连,课堂讲授也要强化实训过程。
5.选修课程系统
(1)增加选修课的比重。按照高等教育的特点,不应追求专业的理论体系,而应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专业技术层面上,为了适应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和学生将来就业面广的要求,可以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增加选修课的比重,开展知识讲座,增加实践课程,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