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6 16:06: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物理的定律及原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文科生 物理学习 教学策略
我问过许多高中文科生这样的问题:“高中物理难学吗?”他们的回答是:“难啊!很难!”或者“如果物理不是这么难我就不会选文科了。”听到学生的这些感叹,我总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文科生轻松学好物理,不让他们觉得学习物理是一种负担甚至让他们爱上物理课呢?
许多高中文科生学习物理时还沉浸在初中学习阶段,然而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存在很多不同。首先,初中物理知识大多看得见、摸得着,个别如电磁波之类虽然较为抽象,但教材要求不高,往往学生只需知其然,而高中更多地要求知其所以然(如光学中的理论光学、原子物理中的原子结构理论);其次,让学生最头疼,也最有体会的是高中物理各种公式极其繁多,而且公式间还有各种联系;再次,由于初中知识的定性特点,许多学生养成“背”学物理的不良习惯(甚至有些学校为图省事,竟把这当方法教给学生),而这一套在高中不灵。要学好高中物理,一定要多思、多练,而不是多念。
针对这些改变和高中文科物理对学生的要求,要想让文科生学好物理,我觉得可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让文科生明确学习物理的目的是什么
几乎所有文科生都觉得自己学习物理只是为了尽快在水平测试中考过关,让自己腾出更多时间学习自己喜欢的文科。要改变学生这种想法,物理老师就要明确地让学生知道:学习物理的重要目的是培养个人的科学素养:第一,学习物理能让文科生丰富、拓展知识面,换一种思维方式,从另一角度考虑问题。第二,学习物理能锻炼实验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文科生的动手能力不是很强,相反物理学是一门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实验学科。第三,学习物理能锻炼文科生逻辑归纳的思维能力。物理学家都擅长归纳总结,文科生正是缺乏逻辑归纳的思维能力,这方面可以通过引入物理思维加以弥补。一个人在成长道路上能走多远、层次有多高,与其个人整体素质有极大关系。物理课不但学习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逻辑推理判断。所以,文科物理教学目标不仅是使同学们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更重要的是掌握一种思维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同学们将来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二、让文科生喜欢上物理课
1.在心理上,使学生摆脱学习物理的畏惧感,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其实物理与文学存在许多相通地方,所以老师讲解时应尽量淡化物理学科性质,在讲课过程中通过介绍学生熟悉的物理现象,复习原有物理知识,使同学们轻松地进入物理课堂,并且有一种似曾相识又焕然一新的感觉。
2.讲解物理的原理概念时应简单明了。
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物理原理、基本概念及意义的讲解很有必要,因为在这些概念原理的推导过程中可对学生灌输一种科学精神:实事求是、不断怀疑、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对于文科生,老师在讲解物理原理概念时应简单明了,尽量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教师尽量提供从点到线而至面的学习过程,多角度、多层面地介绍知识;还可以采用老师提问、学生自己提问或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更多学生参与到问题讨论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无尽思考。
3.多做演示实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多做演示实验,不但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素养,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安培力、洛伦兹力的方向及大小的定性分析时,可以把演示实验做给大家看,还可以让学生上台感受实验过程。而对于一些实验现象不明显或实验效果不佳的演示实验,则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或配以精美插图进行辅助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与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中应采取轻松而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要密切联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以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为主,通过物理课学习,学生能运用物理方法和理论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了解物理学科的基本轮廓。这就要求老师全面掌握物理知识且博学,特别是对社会生活实践了解比较透彻,这样讲课效果才好且不失幽默。
三、文科生学习物理要注意的地方
第一要理解:对物理概念不要死记硬背,而要理解其物理意义所在。一些同学学物理总是在背公式、背概念,这是不好的习惯。学习物理的关键在于理解,理解公式反映的是什么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理解概念的真正含义。如讲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F/q时,必须让学生明白试探电荷q的含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记住公式。
第二要梳理学习要点:文科生学习物理不像理科生学习物理那样要求很系统,文科生学习每节物理课时关键要清楚今天的学习要点是什么?即一边学一边梳理,如学了几个概念?几个公式?做了几个实验?做了几种类型的习题?等等。在文科复习中我会给学生总结梳理:高中物理就是五个力: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安培力和洛仑兹力);四种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五个规律:涉及加速度的用牛顿运动定律;有力做功的用动能定理;只有重力做功的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涉及力和时间的用动量定理;合外力为零的就用动量守恒定律。
一、创新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常学生对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观察到的现象不能理解,而初中物理教学是启蒙教学,他们迫切想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释。教师创新实验教学可让学生观察到各种生动、新奇的物理现象,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之,学生一旦对学习物理产生兴趣,就能成为学习物理的最佳动力,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创新实验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创新实验教学,应努力挖掘实验条件,充分利用实验器材,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
物理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采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教师不仅要用好课程标准上规定的演示实验,甚至教材上的一段话、一幅插图、一道习题也可以将它搬上“讲台”进行演示。演示的形式不能仅仅是“教师演,学生看”,还可以是“教师导,学生演”即边学边实验。例如:利用鸡蛋做实验。鸡蛋很容易找到,如引导学生利用鸡蛋做实验,既可说明物理道理,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1)做压强的实验。鸡蛋握在手中,使劲握也难以破碎,但手拿鸡蛋在碗边轻轻一敲即破。说明:鸡蛋紧握在手中时,受力面积大,压强小;而在碗边轻敲时,受力面积小,压强大。可见,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有关。(2)做大气压实验。将浸湿酒精的棉花放在广口瓶内,点燃棉花,并让它燃烧一会儿,然后将一只剥壳的熟鸡蛋(稍大于瓶口)置于瓶口上,熟鸡蛋在瓶内、外压强差作用下,被压入了瓶里。(3)做物体的浮沉实验。将一只鸡蛋放入浓盐水中,然后缓缓倒入清水稀释、搅拌,随着盐水的不断稀释,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随着增大,由漂浮状态慢慢变成悬浮状态,最终沉入杯底。这说明:浸在液体中物体的上浮和下沉,决定于它所受浮力和重力的合力。
这样每一节课都做1-3个实验,而且这些实验都是自己设计,所用器材都是自己动手制作的,能使课堂教学非常活跃,能使学生在实验中感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并保持经久不衰的学习兴趣。
二、创新实验教学能加深学生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
物理中有许多概念和定律都是通过实验获得的。如光的反射定律、二力平衡条件、阿基米德原理、欧姆定律......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能使学生亲眼看到最能说明概念或规律的物理现象,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研究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概括、抽象、归纳,对得出的概念和规律就有深刻认识。因此,实验教学不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培养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
创新实验教学,教师要精心设计、准备好每一个实验。课前对实验要反复试做,使每一个实验都能圆满成功。要指导学生预习实验,弄清实验的目的、原理、仪器的使用及实验步骤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每次实验都能使学生获得新知,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巩固。如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时,学生往往错误地认为浮力与物质的密度和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中分别设计,体积相同但密度不同的物体浸没在同种液体中测浮力;同一物体在同种液体不同深度测浮力的实验。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理解规律。学生对实验中得出的结论印象特别深,理解得特别透彻,在应用其解决实际问题时就能得心应手。
三、创新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当前,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还要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习探究的方法,培养探索的能力,创新实验对提高学生的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老师在进行实验时,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的顺序等应心中有数,胸有成竹。让学生置身于动手、动眼、动脑的情境之中,做到实验中有条不紊,规范操作,认真读数,实事求是,科学分析、正确推理概括。如“观察凸镜成像”的实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观察,物距变化时,像距和像的变化情况,再经过对比、分析、综合,得出成缩小实像、放大实像和放大虚像的条件,以及弄清实像和虚像的区别。通过实验,学生不仅正确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而且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也得到很好的训练。
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教师要加强主导,既不能统得太死,又不能放松,努力创造一个活跃、快乐、紧张、有序的良好氛围。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1.加强示范操作。学生对教师的所做的示范操作的模仿是形成动作技能的最初阶段,可减少实验的盲目性。示范可采用投影、挂图、示教板等形式。2.指导学生操作。实验操作可采取不同的形式,如独立操作、小组协作操作,放开式讨论操作等。采取何种形式,要视实验内容而定。在实验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好的及时肯定表扬,使每一个学生都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3.引导学生创造性的操作。如学生通过做《测定小灯泡功率》实验后,可布置:只有电压表,无电流表,其它仪器自选,测定标有3.8V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这个实验的目的是,在给定条件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完成实验操作,这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操作能力。
第一节课究竟应该怎么上?上什么?我想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因为第一节物理课不单单是八年级同学们热切期盼的,恐怕也是每个新学年开学时每位物理老师最纠结的,因为,如果第一节课上不好,就会直接影响学生们的学习情绪,直接导致大多数学生失去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当然,如果第一节课上好了,则学生们不仅会立刻喜欢上你这位老师,爱屋及乌,而且会喜欢上物理课。所以,第一节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浓厚与否,这不仅会影响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而且影响着高中阶段物理的后续学习。
多年的物理课堂教学经验告诉我,上好初中物理第一节课最为关键。第一节课,有的老师会开门见山地打开课本第一页就开讲了;有的老师会先向学生介绍一些物理学习方法;有的老师会出示几个最普通的物理器材,演示几个物理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然而,在我看来这样取得的效果都不尽如人意,连差强人意都算不上。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初中物理第一节课是带学生入门的,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们知道,物理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学习物理有什么样的用处,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并了解怎样学习好物理。
一、了解物理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激发兴趣,坚定信心。
百度百科解释说:物理:(1)事物的内在规律,事物的道理。(2)物理学。物理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学的一个永恒主题是寻找各种序(orders)、对称性(symmetry)和对称破缺(symmetry-breaking)、守恒律(conservationlaws)或不变性(invariance)。
我认为,物理学其实就是研究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弄清楚其中的道理就可以了,其实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是物理现象,如果你留心观察的话。比如为什么你的影子比你长,而且你永远追不到自己的影子;小鸟站在高压线上为什么电不死,而人类就不行;为什么人体会导电;为什么衣服会产生静电,冒出小火花;为什么你拿起一个粉笔头无论怎么抛出去,总会落在地上;为什么粉笔一扳就断,而书本却为什么扳也扳不断;可以让学生联想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告诉学生们,物理学科就要求学生们平时多观察,多动手,多动脑,多问几个为什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坚定他们的信心。
二、告诉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性。
物理的用处实在是太大了,太广泛了,可以说,生活中处处都是物理现象。你可能天天都在经历,当然你可能没有意识到那是物理或者说是在利用物理而已,说到这里,我们可以从原始人说起;比如说,原始人钻木取火,利用的是摩擦起热的原理;铁器时代,磨刀霍霍,利用的是压强的原理;淘金术,流水淘金,用的是浮力的原理;厨房里面炒菜运用了热学的知识;照镜子的时候你的图像在镜子里面是运用了光学的原理;骑着自行车可以跑很远运用了力学的原理;家里的各种家电工作运用了电学的原理;打电话运用了电磁原理,等等。更关键的在于我们学习物理,最重要的是学习物理的思维方式,懂得了这些道理,会给你日后生活、工作等各方面以很大的帮助。
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伟大的物理学家的成功事例激发大家对生活的热情,比如,牛顿,爱迪生,伽利略,奥斯特,富兰克林,等等,让学生们明白机会总是青睐于有准备的人,让学生们明白要想成功必须有不怕失败、刻苦钻研的精神,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不要迷信,要相信科学。教师还可以一一列举当今中国所取得的一系列的物理成就,让学生们了解物理学对人类的贡献,以及物理在现代科技成就中的重要地位,意识到要建设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必须学好物理。
三、告诉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我们学知识,更要学方法。
我认为,物理学习不外乎――记忆、积累、综合、提高。学会了学习方法,对物理有了兴趣,经过刻苦努力,就一定会能学好物理。
任何知识的获得都离不开记忆,物理也不例外。学习语文需要熟记名言警句,学习数学必须记忆基本公式,学习物理必须熟记基本概念和规律,这是学好物理的首要条件,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比如物理当中的一些基本概念、规律和最基本的结论,也是需要记忆的,只不过这个记忆不是让你死记硬背下来,而是用逻辑记忆,先理解后记忆,理解透彻了,那么你也就记住了。
根据心理学知识得知,其实积累过程就是记忆和遗忘相互斗争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反复的记忆、理解、运用,使知识更全面、更系统,使公式、定理、定律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样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而绝不能像我们上小学的时候不加思考地机械地重复记忆。
关键词:初中物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7-0320-053
物理教学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物理教师帮助学生加深对重要物理知识的理解,帮助他们研究事物本身存在的定律,最大程度上拓展物理知识的学习范围,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理解能力。但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并未达到这一要求和目标,还存在许多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解决策略。
一、初中物理的教学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的传导。初中物理,是之前学生在小学中没有接触过的领域,对于初中生来说有一种新鲜感。但是由于物理这一门学科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学生的新鲜感只能停留一段时间。如果教师不能及时让学生把这种新鲜感转化为学习兴趣和动力,那么教学就是失败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导,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发掘学生的内心需求,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加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生活无时无刻不与物理存在着联系。公路上运行的汽车、电梯运行的设计、火箭发射所消耗的能量等都蕴含着物理知识。因此,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联系生活现象,分析、解决问题,掌握物理知识。
3.要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物理现象的各种规律几乎都是前人通过不断的实验发现的。实践表明,实验的过程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定律,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探索时间的精神。
二、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当前学校教育过于重视分数和升学率,带给了教师、学生、家长较大的压力。这样给学生的感触就是,我只要做题,拿高分就足够了。家长也会觉得只有严厉监督孩子复习、预习就足够了。教师的感觉则是,我只要多讲解题,拿出最直接解答问的方法就足够了。但大家都忽略了一个本质的教育思路――学以致用。长此以往,学生以后的学习道路便会变得很狭窄,不能将知识真实运用起来。
2.教学中忽略了学生是课堂主体。现今课堂教育多是教师进入课堂讲解定律定义,然后直接上随堂练习,迅速进行题目的讲解以及理论的应用,指出标准答案和做题的模版思路,学生的思路被局限在如何解答同类的题目,而抹杀了其他思维,只能被动跟着教师的模板走,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生硬,不能很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的沟通较少。虽然新课程改革之后,许多教育工作者提倡创新性教育,但是部分教师的传统教育理念还是被保留在自己的课堂中,课堂的教学设计也不能跟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课堂教学模式较为死板,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许多教师在课程的讲授中只顾闷头讲,忽略了学生的真实接受情况,与学生沟通较少,不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三、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打破传统的教育方式,运用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理念。与此同时,学校也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关心广大教师的生活,了解他们内心的需求,使他们安心工作。
2.教师应该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营造民主、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思维将更加活跃,想象会更加丰富,记忆知识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具体做法:教师要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做出相应的教学方案。例如,在讲解电流、电阻这一问题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立一个假想问题:小灯泡熄灭的原因可能是哪一步的问题?电池没有电了?灯泡坏了?电流表有现实,但是灯泡没有亮?这些情况都可以让学生参与讨论。这样做,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多设立物理实验,给学生增加实际操作的机会,加深他们对物理定律、概念的理解。物理源于实践,也将实施于实践。因此,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实验。通过动手动脑进行实际操作,不断从过程和结果对实验原理加以分析,学生也将从中体会物理的乐趣,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增强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学会运用物理知识。例如,在进行“测量摩擦力的实验”中,让学生先按着书本的原理进行操作,再按着自己的理解进行操作,最后结组进行讨论,说出自己操作中与课本中的不同之处,并加以分析。如此便在无形之中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分析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师要不断进行创新教育,结合当前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
参考文献:
[1] 丁铁明.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与思考[J].学周刊,2015(3).
[2] 刘斌.浅谈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与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9).
[3] 潘[,王林,巩俊龙.巧用“课堂观察”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7).
[4] 纪媛.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读与写:教育 教学刊,2015(5).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
一、研究分析学生自身情况,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良好心理素质
不少学生未进高中前,因有人告之“高中物理难学”使一半以上的学生在心理上就已畏惧高中物理,因此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一进高中才一个来月,就给自己做了一个计划,分科时选文不选理,而在文科里的物理简单,因此对学习物理就抱有无所谓的态度。据此,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良好心理素质十分重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物理的心理素质,学生就有了学习兴趣,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这对物理教学有相当大的益处。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好胜心
有人说“良好的自信心,坚强的好胜心是成功的一半”。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好胜心,关键是学生自身,但教师的外因指导肩负着重任。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我能学好物理”的信念,具体做法:抓基础知识,布置难易适度的题目,还可结合“史教”――如伽利略的自信和好胜心,否定“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原因,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的错误结论,从而发现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自由落体学说”的正确结论,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
2.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方面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课堂上实施微笑式教学,多鼓励学生、关心学生,使学生感到一种亲切和谐的感觉,从而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当学生感到了家庭般的温暖,就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这对完成一堂课会取得双倍的效果。
3.培养学生的坚强毅力的决心
可采用“物理史教”的方法,如爱迪生经过8年努力,终于发明了电灯,给世界带来的光明;又如: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同时可举大家熟悉的身边的人,让大家明白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二、研究分析教师自身情况,增强教师自身素质及更新教育观念
对于一直从事高中物理的教师,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的约束,禁锢在一切为了“高考”的教学而教学,物理作为理科中必考科目,老教师已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所以物理教师首先要冲破原来的“传统”观念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新的教学,即要做到“拿得起,放得下,有的放矢”。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21世纪将是信息时代,而信息离不开物理知识,所以物理知识更需要不断提高,不断更新,来适应时代要求,如宇宙信息探索,核能开发,微软件技术等。作为一名当代物理教师,只满足于原有的知识,就很难教好学生,很难满足社会需要,就达不到教育目的。综观这些年的高考试卷,跟实际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要求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广,作为一名物理教师,不但要具备较强的物理知识,还要学习一些化学知识,生物知识,天文地理知识等来适应时代需要,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首先明确教学改革的目的,经常“通电”来充实自己,同时更新教育观念。
三、研究分析教材编制差异,立足教材基础教学又突出学科特点
初中物理教材中,以一些简单概念、原理、现象、实验为主,还配有较大比例的插图。对初中学生只要求记住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对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做定性说明,简单的定量计算,在学生实验方面,学生初次接触一些仪器,自己亲手做,兴趣较大,又亲自品尝实验成功的喜悦感,因而学习兴趣大,容易取得较好成绩;而高中物理教材,虽经过几次改革,要求掌握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物理规律不能少,对学生要求比初中更高了,学生不但要有形象思维,还必须具备一些抽象逻辑思维;初中物理知识只联系到了日常生活的一些简单物理现象,如“蒸发,冬天教室玻璃内表面结冰花”现象,学生只需具备简单物理知识就能解释;高中物理知识更注重与实际联系,如“人造卫星、天体坠落”问题,要解决此类问题,学生应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如,物理、数学、天文知识综合,而且学生要有空间想象,逻辑思维能力。又如初中只有路程,高中出现了位移;初中的“速度”和高中的“速度”的不同含义;位移、速度出现“负数”,这要求学生冲破原来思想束缚,从“标量”到“矢量”的跨越使学生出现了一定的学习困难,故高中教学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1.把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实验放在首位
为了消除学生“学物理难”的心理障碍,高一物理教学在遵循《教学大纲》的同时,适当降低一定难度,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对所教的知识不要求学生一次到位,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放慢速度,让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和掌握达到要求。比如高一物理第一章,先要求学生掌握二力的合成、力的分解,及一些三力简单的静力学平衡问题过关即可。同时,教师要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让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物理现象,来验证物理规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心服。如“力的合成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可以让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演示,使实验直观,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要有针对地把物理知识要求适当提高,突出物理学科特点,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一、把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课与生活实践联系很密切,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不但是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感到物理不但是有趣的,而且是有用的。例如学习了蒸发知识后,我提出这样的问题: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加快蒸发?是怎么做的?你们家里是怎样让收割回来的水稻快些干的?说说采用了什么办法?水资源日渐匮乏,我们要节约用水,生活或生产中是如何减少水分的蒸发的?平时洗头后如何使头发更易干?学了电学知识以后,问:电流的大小是有公式计算的,那你帮家里算算你家的导线通以多大的电流?应选择多大的线芯呢?让学生感知物理知识在身边,就在日常生活中。
二、学好语文和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物理课是初中学生感到难学的课程,其原因是物理课不但有系统、严密的物理概念和知识,而且与数学、语文课的知识联系也很密切。例如数学中的指数运算、小数分数混合运算、函数等知识在物理教学中经常应用。所以学好数学知识对物理课的学习至关重要。同理,学生的语文水平对物理的学习影响很大。因为物理中的概念、定理、定律的文字叙述言简意深,一字之差,天地之别。例如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不能叙述为垂直向下;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若无“闭合”二字,则产生的是电压而不是电流;又如物体吸热后温度升高了40℃和温度升高到40℃含义截然不同。可见让学生学好语文对学习物理有多么重要。
三、重视物理的图形作法和学会认识图形。
学习物理离不开图形,从运用力学知识的机械设计到运用电磁学知识的复杂电路设计,都是主要依靠“图形语言”来表述的。知识的条理化,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等问题,用通常意义上的语言或文字表达都是有局限性和低效率的。所以,按照科学的方法动手画图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而且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有着重要意义。在初中物理课里,同学们会学到力的图示及力的示意图、简单的机械图、电路图和光路图。“课标”要求的画图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画图属于作图类型题,比方说作光路图、作力的图示、作力臂图,以及画电路图等。另一部分是根据现成的图形学会识图,所谓识图是指要注意结合条件看图,不仅要学会把复杂的图形看简单(即分析图形),而且要学会在复杂的图形中看出基本图形。例如,在计算有关电路的习题时,已给出的电路图往往很难分析出来是串联、并联,如果能熟练地将所给出的电路图画成等效电路图,就会很容易地看出电路的连接特点,使有关问题迎刃而解。
四、以观察和实验作切入点,重视观察能力和实验素质的提高。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法拉第曾说:“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尤其要重视对现象的仔细观察。因为只有通过对观象的观察,才能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例如,学习运动的相对性,老师讲到参照物时,许多同学会联想到:坐在火车上的人,会观察到铁路两旁的电杆、树木都向车尾飞奔而去。这个生动的实例使我们对运动的相对性有了形象的认识。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中生要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并独立完成动手操作实验。在认真完成课内规定实验的基础上,还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来判断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在实践中是否可行。如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学校绿地中一条弯曲小径的长度,可以通过实验测量上学途中骑车的平均速度,还可以设计在缺少电流表或缺少电压表的条件下测量未知电阻的实验。这些都需要同学们自己独立思考、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判断、思维等能力,使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分析、解决问题更全面。
五、经常让学生总结、交流学习的方法,让自主创新走进课堂。
祝捷,毕业于哈尔滨六十九中。参加2004年中考,以537分的成绩考入哈尔滨三中。
初中的功课要比小学难多了,尤其是物理,不少同学都不得其门。
物理难学,我早有耳闻。初二开物理课后,我就有意识地拼命多做题,心想成绩一定差不了。不料心想事不成,题做了不少,成绩却并不理想。
有一天,我去找物理老师问问题时,向老师述说了自己的苦恼。老师详细询问了我学习的过程,然后笑着说:光做题是不行的。要想学好物理,基本概念一定要清楚,必要时甚至得背。
听了老师的话,再仔细翻看自己的考卷,我才意识到:不会做的和做错的,往往是基本概念不清、不熟的地方。于是我想了许多方法,专攻基本概念。
方法一,概念本。
专门用一个小本子记物理概念。不一定是照抄课本,可以与记忆窍门结合在一起。比如:
重力。地球吸物生重力,G与M成正比。作用点在重心,竖直向下莫忘记。
二力平衡。二力作用同一物,等值反向一直线。物体收到平稳力,运动状态不改变。
摩擦力。物沿表面滚或滑,表面不平生摩擦。加大压力面粗糙,能够增大益摩擦。有害摩擦要减小,减压滚代滑。
密度。密度表示物特征,物变大小才变动。密度定义要记熟,质量体积来相除。算出密度辨物质,选用材料不糊涂。要求体积公式变,m除p很方便。欲求质量再变形,pv相乘结果出。
压强。压力除以受力面,压强增大效果显。要想压力来增大,增压力缩小面。力小面大压强小,能够保护受力面。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浸在流体中,压力之差产浮力。方向竖直往上指,值等排开流体重。
测力臂方法。一定点,二画线,点向线,引垂线。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定律内容多,只记三线和两角。入射反射和法线,还有入射反射角。三线共面法居中,入反两线在两侧。两角相等有顺序,不能随意颠倒说。
凸透镜成像定律。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分子运动论基本内容。物质分子来构成,无规则运动永不停。相互作用引和斥,三点内容要记清。
方法二,顺口溜。
顺口溜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简单易记。根据物理课中的一些概念、定律 (原理、定则)、仪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编成的顺口溜,不仅记忆快捷省时,也使物理变得兴趣盎然,津津有味。下面是我收集的一些顺口溜。
惯性是物体固有的特性:任何物体有惯性,无论静止和运动。
电流表的实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表头”标着字母“A”,是啥仪表想“安培”;两个量程“三个柱”,千万弄清“正”和“负”;选定“大程”和“小程”,“表盘示数”才分清;此表“串”在电路上,“正进”“负出”不能混;不许并联不超程,试触以后再使用;看错表盘选错程,“大”是“小”的无倍数;这个仪表经常用,使用规则记心中;切忌不能测电源,烧坏仪表不能用。
电流表电压表的区分和使用方法及读数:“A”安“V伏标得明,三柱两程要记准;电流串,电压并,正确接入电路中;”正进”“负出”适量程,大小五倍要读清。
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反入光线,两侧居分;反入两角,大小相等。
左、右手定则区分:左手电变动,右手动变电(或左电,右发电)。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
记忆滑动变阻器的正确连线和阻值大小变化问题:一上一下接电路,阻值大小观下柱;滑片远离阻值大,滑片靠近阻值小。
方法三,制表法。
将一些不太好记,容易混淆的物理知识制成表,帮助记忆。如:
1.对电流表和电压表使用规则进行对比:
2.电功和电功率是两个较易混淆的概念,可放在一起对比:
此外,还有补充生活例证记忆法,即在一些物理原理旁补充一些自己熟悉的生活中的例子。还有画图记
忆法,简化记忆法,等等。总而言之,经过这么一番努力,物理概念被我记得滚瓜烂熟,不会忘,也不会混,可随时从大脑中“调出”,十分快捷,成绩自然提高了。
学物理的最大困难不是记,但学好物理却离不开记,光做题是不行的。这就是我的一点小小经验,希望能对你所有帮助。
老师评价:
不少同学学习物理时都忽略"记"这个环节。的确,与英语、化学比,初中物理要记的东西的确不多,但这并不表明可以省略"记"这个环节。事实上,不少同学物理学不好的原因,就在于基础不扎实,对相关概念的掌握总是出现错误。而一出错,他们便认为是自己的题做的太少,于是拼命去做题,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只有切实记忆相关概念,再适度做一些题,物理成绩才会稳步上升。
关键词: 物理教学 初高中衔接 高台阶 教学维度
物理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具有基础性和应用性的自然科学。中学物理课程是以物理现象、概念和规律为载体,以科学探究为主线,强调实验和方法,以提高学生自然科学素养为目标的重要学科。从初中物理课程走向高中物理课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由衔接过渡期到逐步适应期再到入门理解期和深入领悟期的过程。高中物理被认为难学、难教,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上存在一些“不合拍”的现象,使原本存在的初、高中物理教学的“高台阶”问题更突出。如何降低物理学习的台阶,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学习,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是高一物理教学的首要任务。
一、形成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高台阶”的原因
1.初、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上存在“不合拍”的现象。
近年来,初、高中物理相继进行了新课程改革,初中物理新课标教材删去了一部分内容,正好成为高中物理教学的“盲点”。比如力学删去:①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②合力的概念;③非平衡力的概念;④浮力产生的原因;⑤液体内部压强的定量计算;⑥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⑦功的原理,等等。又比如电学删去:①串、并联电路的简化;②电量的概念;③电功的计算公式;④焦耳定律;⑤保险丝的规格及选择;⑥电动机的基本模型,等等。
初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降低了一部分内容的要求,这也成为高中物理教学的“弱点”。比如力学中降低要求的有:①长度测量中对数字的估读;②力的图示;③力的基本概念;④滚动摩擦;⑤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⑥大气压强,等等。又如电学中降低要求的有:①电流的基本概念;②超导现象;③磁铁吸引铁质和磁针的指向性,等等。这些内容初中不讲或者少讲,高中教材上没有,但平时学习中又会用到,自然容易成为“盲点”和“弱点”。
2.初、高中物理在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上有较大差异。
初中物理初步学习了物理学的简单内容,所学现象比较单一、直观,它重在定性研究,学习方法以了解和认识为主,形象思维居多,而高中物理所学内容较初中要深入许多,物理现象更加复杂、抽象,既要求定性研究又要定量分析,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想象、分析、归纳、概括、推理等思维能力。
3.初中物理所用到的数学知识较少且简单,而高中物理与数学的联系较多。
比如:向量运算、函数图像、多元方程、三角函数、立体图与平面图的转换、数学归纳法等知识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广泛应用,而高中数学相关内容的教学相对滞后,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的缺乏是形成初高中物理“高台阶”的一个重要原因。
4.教师的教学未做铺垫,缺少“过渡”。
高中物理教师往往对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物理的方式、方法、习惯和知识掌握程度了解较少。当学生刚跨入高一时,教师就以高中的方式和要求开展教学,致使学生缺少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和适应阶段,这也是学生感到学习物理困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二、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策略
高中三年的学习就像是下一盘棋,高一是打基础,高二是攻难关,高三是大决战。对高一的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深度、内容难度还是从研究方法、思维能力各方面相对于初中都有明显提高,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高一物理教学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切忌采用“一步到位”的教法。对课堂例题和习题要精心选择,不应该求多、求全、求难,而是应该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培养能力的基础。作为初高中过渡期的高一上期,尤其要解决好教学的四个维度问题,有效防止学生过早出现厌学和两极分化现象。
1.放缓学习的坡度。
高一新生学习的能力有限,教学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采取分步推进策略,新课、习题课、复习课的例题与习题要有层次、有梯度,单元与期末复习要有区分、有侧重。新课教学时所用的数学知识、逻辑推断不应过难,把重点放在真正理解物理概念、掌握基本方法和物理思想上,应用能力的培养可以逐步提高,要防止一步到位和有意拔高的做法。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要遵循教材章节的编排顺序,不能随意变换。新课改后高中物理的教材编排较之以往有许多不同,比如必修一先讲“运动”,后讲“力”、“牛顿运动定律”,再讲“物体的平衡”。这样的顺序更加体现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一步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过去有的老师常把第二章“力”与第四章“物体的平衡”简单地放在一起讲,跳过“运动”和“牛顿运动定律”,学生刚刚开始学习高中物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意识和方法还没形成,老师又常常把物体的平衡讲得过死、过难,学生就感觉到力学问题太复杂了,这样严重增加了学生的思想负担,滋生了畏难情绪,极大地伤害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控制教学的进度。
对初高中物理的“脱节点”和“高台阶点”内容应安排时间作好补充和强化,不能只赶进度,出现教学的断层和夹生饭。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初高中物理教材,准确把握初高中物理知识和数学知识上的“盲点”或“间断点”,采取课堂渗透或专题讲解的方式及时补充,适当强化。比如高一所学的重力、摩擦力、力的图示、二力平衡、数学的三角形知识等在初中都只有肤浅的学习,教学中要联系旧知,拓展新知;又如运动学中用到一次函数图像的斜率、截距,静力学中用到矢量的概念和运算、三角函数的运算等,是初中未曾学过而高中又要用到的知识,有必要作专题补充。尤其在高一力学几个难点的教学中,要把握好进度。如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直线运动速度和曲线运动速度的区别和联系;多个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动态平衡、力的极值等问题;初中一维运算到高中的平面,甚至立体空间运算等,容易混淆、难度较大。日常教学中应该努力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不留缺漏点和疑点,强调学习的知识要内化。
3.降低教学的难度。
高一衔接期,教学要紧扣教材和课程标准,注重“双基”训练,例题和习题的选择要慎重,要符合多数学生的学习实际。对个别能力非常强的学生,可以选做要求较高的习题,而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高一的练习仍然是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简单应用,要严格控制旧、难、偏之类的试题。切忌急于将综合性的题目拿给学生做,或者讲完新课就练高考题,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考试题目的难度比例可以控制在容易∶中等∶较难=5∶4∶1,难度值可以控制在0.65左右为宜,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兴趣。
4.拓展知识的广度。
初中阶段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培养合作意识、批判意识和探究意识,课改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较强,思维较活跃、敏捷,学习讲究互助,善于讨论问题,课堂上发言较积极,参与意识强,知识面较广,这也是与高中课改方向一脉相承的。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初中课改的优点,发扬学生的长处,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思维的深度,引导学生发现新旧知识的关联点,帮助学生逐步构建起物理知识、能力的基本框架,使学生具有深入学习的潜力。同时,新课改后的高中物理教材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教材上的“小资料”、“发展空间”等栏目补充介绍了许多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例子,比如:“时间和空间是否有限”、“全球定位系统(GPS)”、“对一起交通事故的分析”等。教学中充分利用好这些材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有效拓展课堂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总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成为学习活动的启发者、促进者、示范者和质疑者。要想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就应该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在新课改的理念下研究高一新生学习物理的特点,针对学习的困难提出合理的对策,研究并遵循教育规律,这不仅对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有帮助,而且对整个中学物理教育具有有益的启发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物理 浮力 实验教学设计
浮力这一章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最难学的内容之一,有研究表明:由于浮力的内容学得不好,引起了初中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的分化。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浮力的内容比较抽象,而学生的思维水平较低,学习起来困难较大。(2)浮力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受到学生经验中形成的前概念的影响较大。
一、认清浮力定律(阿基米德定律)
阿基米德定律的内容是: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这个定律有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这是定律的定性部分。第二部分是“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这是定律的定量部分,也就是说,阿基米德定律的叙述重复了两次,第二次叙述是以第一次叙述为基础的,是对第一次叙述的补充说明。
在第一部分中,“浸在液体里”,这是定律成立的条件。没有这个条件,浮力就无从谈起。“物体”是定律的表述对象,也是我们的研究对象。“受到向上的浮力,且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是定律的结果。
因此,该定律完整描述了浮力,亦完整描述了浮力的三个要素。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浮力作用点――作用在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
由此,我们得出浮力大小的数学表达式:F浮=G排液=m排液×g=ρ液×g×V排,式中ρ液表示液体密度,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由阿基米德定律条件及数学表达式,我们可知: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材料、形状、运动状态、容器内液体多少无关;当物体被浸没时,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浸在液体里”是指物体全部浸没和部分浸入液体中两种情况。V排是指排开液体的体积,不一定是物体的体积,只有物体完全浸没于液体时,V排=V物;而物体部分浸入时,V排=V物-V露,式中V露为物体露出液体部分的体积。
另外,阿基米德定律同样适用于气体,即:F浮=ρ气•g•V排。
在教材中关于浮力产生原因和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导是这样处理的:设想一个立方体浸没在水里,它的6个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它的左右两侧面、前后两侧面,受到的压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只有上下两面由于深度不同,受到水的压强大-小不同,压力也因而不相等,下表面受到水向上的压力f1大于上表面受到水向下的压力F,向上和向下这两个压力差就是液体对浸入物体的浮力:F浮=F1-F。
阿基米德原理推导:设想边长为l的立方体浸没在密度为p液的液体里,它上表面受到液体向下的压强:P=p液gh1。
无论是浮力产生原因,还是阿基米德原理推导,对初中生来说在思维能力和数学基础上要求都比较高,这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此,用自制的教具进行如下实验。
无论是浮力产生原因,还是阿基米德原理推导,对初中生来说在思维能力和数学基础上要求都比较高,这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此,用自制的教具进行如下实验。
二、教具装置图
三、制作材料
白玻璃(厚度8mm),白玻璃(厚度3mm),过线孔4个(直径50mm),玻璃胶,橡皮膜,铜芯导线,吸管,正方体木块(90mmx90mm×90mm)。
四、制作方法
1.在玻璃店割好玻璃(小玻璃立方体规格:90mm×90mm×90mm),并钻好孔(大孔直径50mm四个小孔对称、小孔5mm),用玻璃胶粘好,小木块与3mm玻璃也用玻璃胶粘好。
2.小玻璃立方体圆孔边缘涂上玻璃胶,把橡皮膜摊平包住过线孔嵌入圆孔,圆孔边缘用小刀修剪平齐。吸管插入小圆孔并在圆孔边缘涂上玻璃胶,使其密封。剪一断铜芯导线用玻璃胶粘在两边缘做手柄。
3.油性笔在玻璃表面标上刻度。
五、实验方法
1.将教具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把小立方体木块放在玻璃槽内槽小圆孔正上方。水倒入内槽并使水淹没小木块,可以观察到小木块不上浮。(这与木块可浮在水面上的生活经验是矛盾的,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2.将水(有颜色的水更好)缓慢倒入外槽,当倒入的水与内槽的水相平时可看到小木块上浮。(引导学生联想下表面的水对产生浮力有直接关系)
3.取出小木块把小玻璃立方体轻压入水下。并与刚才小木块的位置重合。观察比较四个橡皮膜的凹陷程度(可观察刻度)。可看到左右(前后)两个橡皮膜凹陷程度相同(刻度相同),上下两个橡皮膜的凹陷程度明显不同(刻度不同)。(由此可知浮力产生原因就是上下表面的压力不同。)
六、器材特点及教学功能
特点:本教具主要材料是白玻璃,因为玻璃是透明的,实验现象直观。
1.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
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这个台阶存在于物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与心理特点上。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初中物理练习题,要求学生解说物理现象的多,计算题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结果。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且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像初中那么紧密。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而且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觉得高一物理难学。如何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高初中的物理学习台阶;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一是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与顺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二是加强直观教学。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三是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具体的物理问题,有时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指导。
2.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
一是记忆。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应熟记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结论,即所谓我们常提起的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往往忽视这些基本概念的记忆,认为学习物理不用死记硬背这些文字性的东西,其结果在高三总复习中提问学生物理概念,能准确地说出来的学生很少,即使是补习班的同学也几乎如此。因此,学习语文需要熟记名言警句,学习数学必须记忆基本公式,学习物理也必须熟记基本概念和规律,这是学好物理的最必要条件,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没有这一步,下面的学习无从谈起。
二是积累。是学习物理过程中记忆后的工作。在记忆的基础上,不断搜集来自课本和参考资料上的许多有关物理知识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来自一题,有的来自一道题的一个插图,也可能来自一小段阅读材料,等等。在搜集整理过程中,要善于将不同知识点分析归类,在整理过程中,找出相同点,也找出不同点,以便于记忆。积累过程是记忆和遗忘相互斗争的过程,但是要通过反复记忆使知识更全面、更系统,使公式、定理、定律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样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
三是综合。物理知识是分章分节的,物理考纲能力要求之内容也是一块一块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小综合,等高三年级知识学完后再进行系统大综合。有了前面知识的记忆和积累,再进行认真综合,就能在解题能力上有所提高。提高首先是解决问题熟练,然后是解法灵活,而后在解题方法上有所创新。这里面包括对同一题的多解,能从多解中选中一种最简单的方法;还包括多题一解,一种方法去顺利解决多个类似的题目,真正达到灵活运用,信手拈来的程度。
3.联系实际,帮助理解。
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最大的变化就是知识要求的变化。初中物理是通过现象认识规律。因此,初中物理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记忆”;高中物理则是通过对规律的认识理解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所以高中物理主要的学习方法是“理解”。做到理解的基本步骤是:一练、二讲、三应用。
“一练”即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练习,通过对不同类型习题的练习,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概念、认识规律、认识知识点、认识考点。
“二讲”即把自己对规律、对概念、对知识点的认识讲给学生,或者讲给假想的学生,在讲解时要多考虑如何讲对方才能听明白,如何讲对方才更容易接受。一个概念、一条规律若能讲一次或讲清一个问题,自己对该概念或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就会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三应用”即试着用学过的规律去解释一些实际问题。若能做到这一点,才算真正的理解。学习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学习,培养起学习物理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乐学,提高学习效率,全面发展自己。
4.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归纳解决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
“教无定法,但教之有法”已得到大家的认同。同样“学无定法,但学之有法”也是很有道理的。假如你去调查一下物理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你会发现他们除了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外,还掌握了不少的解题方法。如物理选择题的常用方法有:定义法、特例法、比例法、公式法、比较法、讨论法、等效法、临界条件法、代入验证法、逆向思维法、图像法、极值求解法、作图法、常规逻辑推理法、排除法、假设法、极端法、整体法和隔离法等。至于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那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得当,当然“马到功成”。
5.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学会分析物体问题的物理过程。
教师通过画示意图再现物理情境。此举引导得当,尤如为万丈高楼打好坚固的基础,也可以说解题成功了一半,剩下的问题就是运用每一过程相关的知识及衔接条件逐一列出方程,代入题给数据解方程组就可求出所求的物理量。应鼓励学生相信:不管多么复杂的问题,都是由最简单的问题组合而成。这一问题是高中生学好高中物理必要跨越的另一个“高台阶”。当然,要学生透彻掌握这点,少不了要让学生不断经历相关问题的模仿训练,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逻辑分析推理能力。值得一提的是:良好的审题能力对学生跨越这一“高台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概念的建立和规律的形成阶段
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多为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和规律,而这些概念和规律一般是从大量的物理现象中总结出来的。但由于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又易受前科学概念的干扰,妨碍了正确物理概念的建立和规律的形成。那么,如何排除这些干扰,建立科学的概念和规律呢?
1.创设问题情境,明确建立概念和规律的需要和意义。
“在学生的相异构想与新的物理知识相冲突时,怎样才能促成认知结构的顺应,从而实现由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呢?关键是设法给学生一个巨大的‘震颤’,以动摇其顽固信念的基础。”所以,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用以往的知识概念无法解决,或新现象与“前概念”产生矛盾时,他们就会体会到建立新概念和规律的意义和需要,主动放弃“前概念”的影响,急于了解新的知识。如对速度概念的教学,可以设立这样的问题情境:①一般情况下,兔子和乌龟谁跑得快?②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我们能说兔子跑得快吗?这样接着引出常用的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和物理学中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比较运动快慢的规定,为速度概念的建立打下基础。
2.清楚阐述建立概念和形成规律的思路。
在学生有一定的需要和积极的准备状态下,教师要利用各种适宜的方法,如实验探索、理论推导等,向学生阐明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建立新旧知识的链接。如在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教学中,对斜面小车实验现象进行充分的分析:在小车运动的方向上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再用外推法分析和介绍历史上科学家对此问题的研究结果,逐步得出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这样学生对该规律的认识就有了一个清晰的过程。
在知识学习中,这样的方法能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为他们正确理解、灵活运用概念和规律奠定基础,而且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学习效果较好。“物理教学中常听到教师埋怨‘学生学得不活,只会死记硬背,遇到实际问题一筹莫展,物理知识支离破碎’等等,其根源都在于概念教学之初没有让学生充分地历经概念获得的全过程。”另外,概念和规律的建立一般都含有一定的物理思维方法,在阐述它们的建立过程时学生也学会了一定的思维方法,如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中的外推法,阿基米德原理教学的控制变量法等等,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大有帮助。
3.准确呈现概念和规律的内容。
物理学中概念和规律的陈述语言或公式十分精炼和准确,概括程度非常高。在教学中,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时,不但要准确,而且对一些关键字词应加以突出,给予适当的说明,以引导学生足够的注意和正确理解,并与其他类似的或易混淆的概念和规律进行比较,建立类比联系。如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内容中要强调“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其中“或”要提醒学生注意;又如压力与重力的区别要加以比较。这样学生在理解时不至于产生歧义,并能建立起多方联系。
“人在利用概念进行思维时都需要具体形象的帮助和支持”,所以,只给学生一个准确的文字表述还不够,还应给学生一些典型的事例,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事例联系起来,建立范例模型,这也是呈现概念及规律的不可缺少的方面。
二、运用、理解概念和规律的阶段
概念和规律呈现出来之后,就必须对其加以运用、练习,以加深理解,将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变,使新知识与已有的其他知识链接起来,这就进入了概念和规律教学的第二阶段――运用、理解概念和规律的阶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是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一般应采取循序渐进、逐步加深的教学方法,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梯度:
1.初步的直接运用。如直接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运用概念和规律对物理性质直接判断等。这一内容一般在教授新课时即可进行,以对新学知识作初步巩固。
2.逐步提高的间接引申。如公式的变形使用,隐含条件的挖掘,推论的形成等。
3.与其他物理概念和知识的交叉和整合。一是利用其他知识为本概念、规律提供条件;二是运用本概念、规律为其他知识提供条件。梯度2和3宜在习题课、复习课中提出。
例如,“杠杆原理”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习题可设置为:①直接运用杠杆原理,如求力臂、力等;②运用杠杆原理,但隐藏条件需要挖掘,如求动力最小;③杠杆原理与其他知识的综合运用,如将杠杆两端的物体浸入液体中,再判断杠杆是否平衡。
这一阶段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教师的例题讲解、学生的练习巩固、运用知识进行实验设计、实验验证等,要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教学的原则和要求是:①题型设计应典型,难度逐步加深,对较难的习题要进行适当的拆分,以降低理解的难度,让学生在成功的愉悦中轻松学习;②留给学生时间,教给学生方法,要求他们领悟运用知识的要点;③练习的内容应多与学生所熟悉的现象相联系,以增强学生的兴趣。
三、概念、规律的整理阶段
概念和规律的教学到第二阶段,并没有结束。学生对某一内容的掌握,不能只停留在这一知识的本身和其零星的运用上,对这一知识而言,应形成这一知识本身的系统并将它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这样才能说是对概念和规律的全面掌握,所以说,对概念和规律的整理是必不可少的教学阶段。
对概念和规律的教学要求整理的内容主要有:①概念、规律的内容;②概念和规律的运用条件;③在练习中总结的推论;④与其他知识的关系。这个阶段的教与学的主要要求有:一是教师做好整理示范,并长期坚持,教给学生方法;二是要重视学生的整理,并做好方法指导;三要教给学生运用整理提纲进行结构性回忆的复习方法,让他们尝到整理知识的好处。
【关键词】学习兴趣;图形语言;总结交流;表述表达
Teach to give beginning high school student study physics of basic method
Tuo Yan-ping
【Abstract】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the student feel difficult to learn, reason is control good of study method, this text from various provided some study to the student physics of method, make student easy thus delectation of control physics knowledge.
【Key words】Study interest;Sketch language;Summary exchanges;Express an expression
在初中的课程中有许多科目都是比较难学的,要学好初中的任何一门课都要有合适的方法, 物理这门自然科学课程也比较难学,靠死记硬背是学不会的,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出个题目还是照样不会作。那么,如何学好物理呢? 要想学好物理,应当做到不仅把物理学好,其它课程如数学、化学、语文、历史等都要学好,也就是说学什么,就得学好什么。实际上在学校里,学习好的学生,哪科都学得好,学习差的学生哪科都学得差,基本如此,除了概率很小的先天因素外,这里确实存在一个学习方法问题。,如果我们教给学生学习物理课的基本方法,就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质量.下面就针对物理的特点,针对就“如何学好物理”,这一问题提出几点具体的学习方法。
1.学好语数,垫石辅路
物理课是初中学生感到难学的课程,其原因是:物理课不但有系统、严密的物理概念和知识,而且物理课与数学、语文课的知识联系也很密切.例如数学中的方次运算、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极值的讨论等知识在物理教学中经常应用.但数学知识又不能生搬硬套,例如数学中a=c/b说明a与b成反比,a与c成正比,但在物理ρ=m/V定义式中,ρ与m、V的大小无关;在I=U/R中,却有I与U成正比,I与R成反比.所以学好数学知识对物理课的学习至关重要.同理,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好坏对物理的学习影响很大.因为物理中的概念、定理、定律的文字叙述言简意深,一字之差,天地之别.例如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不能叙述为垂直向下;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若无“闭合”二字,则产生的是电压而不是电流;又如物体吸热后温度升高了20℃和温度升高到20℃含义截然不同.可见语文知识
2.联系生活实践,培养学习兴趣
物理课与生活实践联系很密切,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不但是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引导学生遵循好奇心―求知欲―爱学习―责任感的成长规律.例如在学习摩擦力后,我让学生举例说摩擦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有一个学生说:摩擦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益处例如人走路利用了它;另一位学生说:摩擦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害处例如机器磨损.大家积极发言使所学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找到了落脚点。
3.学习物理概念,力求做到“五会”
初中将学量的重要的物理概念、规律,而这些概念、规律,是解决各类问题的基础,因此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应力求做到“五会”:
会表述: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
会表达: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
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正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
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4.重视画图和识图
学习物理离不开图形,从运用力学知识的机械设计到运用电磁学知识的复杂电路设计,都是主要依靠“图形语言”来表述的。知识的条理化,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等问题,用通常意义上的语言或文字表达都是有局限性和低效率的。
5.总结交流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