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6 16:06: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唱歌教学反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 自我反思 自主学习
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艺术。音乐反思性教学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续教学提供重要的条件。只有不断地自我反思,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教后反思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所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是很有必要的。
一、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调控课堂纪律
在低年级的音乐课堂上,前几分钟学生配合得不错,但是很快课堂就“热闹”得难以控制。记得在第一节音乐课的时候,因为我并没有很好地了解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上课后15分钟还没有进入主题,使课堂出现闹哄哄的情况,当时的我只会发脾气,最后出现比较僵的局面,不但学生对老师的好感消失,而且影响到教学质量。后来我查阅了相关书籍,知道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他们由于年龄小,集中课堂学习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因此必须把握好课堂的前15分钟,以便提高课堂效率。为此我对自己的教学安排做了相关的调整,通常把师生问候、练声及复习前一首曲目的时间把握在前5分钟。通过简短的导入然后直奔主题,这样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知识。导入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低年级学生对于动画视频导入、故事导入或者聊天的方式导入都是相当感兴趣的。因此,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就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效果事半功倍。
二、先唱歌后识谱,强化听觉
在音乐课中,学生对于学唱歌谱从来都不感兴趣,反而觉得既困难又乏味。刚开始我对这种情况摸不着头脑,一味地反复地教唱歌谱,可是学生唱两三遍后就不想唱了,我以为是他们想偷懒。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因此先唱歌、后识谱与先识谱、后唱歌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而传统的教学流程是先识谱、后唱歌。通常情况下,针对有一定识谱能力的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可达到良好的效果。但是我发现,其实很多学生对简谱并不了解,如果采取先识谱后唱歌的方式学习,则不但学生会对该曲目丧失兴趣,而且白白浪费课前15分钟的宝贵时间。对此我做了以下调整:在教唱新歌前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做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不知不觉地解决歌谱中的难点,降低学生的识谱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难,从而增强自信心,加深对音乐课的热爱。
三、注重提问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讲音乐课时,我觉得只是我一味地在讲,根本没有留意学生究竟明白了没有。后来经过反思,我认为,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使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教师应当更新观念,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教师如何更新观念,转变思路显得尤其重要,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提问技巧,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动脑想出答案。比如:音乐课本中经常出现创编歌词,这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练习。它要求学生参照本身的歌词,再通过自己的思考,想出别有意思的歌词套到歌曲里面。每当学生唱起自己编创的歌词时,都显得特别兴奋。因此,在音乐课上,老师应该不断创造更大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发挥,让学生互动,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四、让乐器和舞蹈走进课堂
在音乐课中我发现,每逢课上接触到乐器或者舞蹈,学生都十分感兴趣,但是总跟不上节奏。
乐器和舞蹈在课堂的恰当运用,不但可以把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而且乐器和舞蹈能够很好地培训学生的节奏感。对于刚刚接触音乐的学生,他们会觉得学习节奏是一大难点,如果只是简单叫他们跟着老师来拍掌,这样枯燥的学习是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因此在某些节奏性强的歌曲中,我会尝试多用乐器辅助,先让学生跟着我用嘴和手同时打节奏,并强调嘴和手要一致。然后我再做乐器示范,最后在每组学生中挑选几位当众表演。通过他们的表演和我的引导,下面的学生很清晰地看到台上哪位学生打的是正确的,哪位是错误的。反复地练习几遍,学生便很快把节奏和乐器配合起来。而且这样的学习节奏,会让他们感到趣味性增强了,学习变得简单了。而在某些民族歌曲的学习中,我会简单地介绍该民族的舞蹈手型或脚位,也是配合演奏乐器的方式进行,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跟着歌曲舞动起来。
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能够用连音与跳音唱法,演唱歌曲中舒展与跳跃的乐句,从而表现音乐欢快优美的情绪。
提高学生对休止符、附点四分音符,以及一字多音的准确演唱能力。
引领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借而抒发对祖国的深情爱意。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切分节奏、附点四分节奏、一字多音、长音的演唱。
三、教学方法
巡回指导法 朗读感悟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预习课文
五、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你们同自己的父母出去郊游时,或清明扫墓时见到过小溪吗?那肯定听过山谷里小溪流水的声音吧! 那你能模仿一下它的流水声吗?
看来你们都有一双敏锐的耳朵,在这美丽的山谷中,小溪还会唱歌呢!你们听,他的歌声有什么特点?
师范唱旋律
这是一条欢快的小溪,听,这里有两条小溪,哪条是欢快的小溪呢?
那使小溪欢快的秘密在哪儿呢?
我们现在把休止符唱出来。
这里有个附点四分音符,它可难唱了,老师还想听听你们美妙的歌声。歌声要求。
移调练习:
伴奏
这么美的歌声用什么乐器伴奏呢?
说说看怎么敲?
根据你的节奏老师改变了一下出示在大屏幕上
我们一起来哼着歌一起敲一敲。
学唱歌曲
聆听:
在听的同时,你能把音乐表现在自己的脸上吗?
好听吗?好听在哪里?
速度怎样?你怎么听出来的?
在这么美的小溪边你最想做什么?想知道老师在小溪边最想做的事情吗?我们随着音乐跟着老师一起来做做我们喜欢的事吧!
随音乐律动
老师的情绪完全被你们感染了,真想唱唱,现在老师来唱唱,你们在心里默唱。(师范唱)
你们也想唱了吧,现在会唱旋律的同学就唱旋律,有困难的同学用“啦”来哼唱。
完整唱全曲
这么美的小溪这么美的旋律配上一首诗才行,请同学们来当一回诗人,美美地把歌词念一遍。
念得真不错,现在就跟琴来唱歌词吧!
第一段连起来唱,这一路陪伴小溪的除了太阳、月亮、农民、洗衣姑娘还有谁呢?引出第二段跟琴唱。
创编表演
如果想为歌曲锦上添花,还可以添什么?
出示节奏
出示双响筒,你觉得双响筒适用于哪条节奏?让我们伴着歌声一起来敲一敲,你们用拍手的方法,师示范!择优选一位学生来敲打击乐器。
出示碰铃,我们可以怎么演奏?同上
出示串铃,这乐器的声音像谁的歌声呢?怎么演奏?可以用在哪里?同上
接下来我们一起合作演奏打击乐器,下面的孩子用你们的歌声来迎接小溪!(点击伴奏生唱
六、教学反思
本人认为,这堂课在欣赏过程中重点不突出,对重点把握不好,没有突出欣赏的目的。应让学生把重点放在欣赏音乐上,可让学生哼唱旋律。培养学生的旋律感和感受音乐的美感。
在唱歌环节方面
1、在听完范唱后,老师应弹奏旋律时,边弹边唱,这样可加深学生的印象,对这首歌曲更感兴趣。
2、在唱歌方法上欠缺,做得不够好。应带学生先唱谱,熟悉曲调。毕竟有一部分同学的识谱能力较弱,所以应顾全大局,照顾大部分学生。
3、在学习的过程中应稍微放慢一点速度,这样便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学得更扎实。
一、《小猫小猫你别吵》的反思
1、预设
根据小班幼儿生活经验有限的特点,音乐活动的选材从幼儿熟悉的事物着手,通过让幼儿感受、发现身边事物,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情趣。本次活动小猫小猫你别吵,整首歌曲有一定情境性,还有三个形象生动的角色。根据歌曲的特点,我设定了一下两个目标:一是,理解歌词内容,知道走路要轻轻,不打搅别人休息,学习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二是,能分角色进行情境表演,乐于参与表演游戏。根据目标创设了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引出歌曲。本环节,我用游戏“小朋友散步”睡觉的音乐引出本次儿歌。我来当小猫“喵喵”叫。
(2)欣赏歌曲,学唱歌曲。这一环节欣赏歌曲后,根据角色来学唱歌曲。
(3)理解歌曲,参与表演。这一环节,通过歌曲内容,分角色表演。教师进行指导,注重个别指导。
2、问题及反思
本次音乐游戏的效果还可以,大部分幼儿投入在音乐的情境中。一些简单的动作也可以呈现在我们面前。个别幼儿动作表现的还比较的大胆。但是整个活动我还有一些困惑。第一,音乐游戏要先学歌曲还是先做游戏?我设计这个活动时,我以学习歌曲为主,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来完成游戏。但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幼儿在音乐情境中对做游戏更感兴趣。在活动中我做了调整,将原本分句学唱歌改为了请一个小朋友来当阿姨,小朋友当小猫我来当小朋友,根据音乐录音来做表演。反复分角色练习,动作由幼儿自行创作后,我再进行指导。效果还可以,遗憾的是:我没有熟读教材,在活动中才发现“玩中学”的重要性,更加可以激发幼学习兴趣。第二,如何把握没有上来表演的幼儿。本首儿歌有三个主要角色,在游戏我只请个别幼儿来表演。反复游戏,并在游戏中适当的增加人数,但是活动中总有一群幼儿在小椅子上。小班幼儿活泼好动,注意力比较差。我没有给他们分配一点工作。造成活动上的小混乱。我也没有提醒他们,我投入在和幼儿的表演上,间接的忽略了坐在椅子上的孩子们。导致台上的孩子很投入,台下的孩子无所谓的鲜明对比。
3、调整
(1)要严读教材,在整个活动中,我要事先理清思路,而不是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在进行改变调整。在调整过程中会出现思路不是很清晰的状况。音乐活动多采用游戏化的方法,把音乐同孩子们的生活相融合。在轻松欢乐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2)在活动中,也应从不同方面尽量能照顾到全体幼。
二、《大皮球》的反思
幼儿艺术教育应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事物与现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大皮球》是小班歌唱活动。歌词和旋律都比较简单,比较适合小班幼儿的教学。而且在平时的活动中,幼儿对玩皮球很感兴趣。在歌曲的学唱过程中,选择与孩子们生活中喜爱的事物—大皮球”相结合,整个活动在老师游戏口吻带动下,可以让孩子们的整个学唱过程显得更为生活化、更为游戏化。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是:
1.结合经验,在做做、玩玩中理解熟悉歌词,初步演唱歌曲。
2.感受拍球的轻重,尝试用较轻和较响的声音演唱。
关键词:英语;期中考试;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286-01
教学反思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要条件和有效途径;教学反思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可能和内在动力;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经验,并将其升华为实践智慧。期中考试以后,一直有一些课堂教育的困惑。英语教师如何实现课堂的高效,如何提高考试成绩?经过反思和学习,我得到以下结论。
一、努力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而不是“玩”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
小学英语教学是要重视培养兴趣,但单靠唱歌游戏不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新鲜劲儿一过,孩子们就会厌倦。所以唱歌游戏应该作为小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养兴趣的手段。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小学生在记忆力强的时期多记单词,多学习语言规则,并尽可能多创造模仿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是可以互补的。真正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光听说不读写,很难收到高效。只靠模仿不培养学习能力,也难减轻学习负担。所以小学生还是应当认真进行语言学习。
二、英语应用能力需要相应的词汇
在小学的低年级的英语教学中,不要求学生掌握词汇,而只要求学生能根据提示或图片说出该单词,其本质无非是要学生们死记硬背,鹦鹉学舌。由于小学生们没有相应的读音规则训练,不熟悉词汇的拼写规则,单词的音、形、意三者不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因而导致了单词记忆的困难,并成了小学生学英语的困难。
三、注重培养小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坚持早读的习惯
早上是记忆力的最佳时间。因此早上起床后,应大声地朗读半小时左右的英语。有条件的,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效果会更好。
2、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
上课前把课堂上要用的东西如教科书、练习本、笔、纸等放在桌上一定的地方。预备铃响就安静下来,收心唱唱英文歌,营造学习英文的氛围。同学在课堂上怎样站,怎样坐,怎样回答问题等都应作具体的要求,尤其对于初学英语的同学。
3、认真听录音的习惯
学习英语是从“听”起步的,“听”是“说”的前提。只有听得清,听得懂,才能说得准,说得好。听录音时要坚持安静、集中精力,认真听示范发音,听清后再开口模仿。跟读时要注意模仿其语音语调和语气。
4、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坚持学习英语的习惯
为了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应鼓励同学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学习英语。如看英语动画片,收看儿童英语节目,收集生活中和媒体上使用的英语,尝试看英语课外读物,积极参与英语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在课内外活动中尽量用英语来交流(必要时还可借助手势、表情等体态语来进行交流)等等。
5、与家长谈论自身学习的习惯
经常与家长谈论自身的英语学习,一方面可以进行情感交流,加强沟通。另一方面也可随时让他们了解自身的英语学习状况,达到检查和监督自身学习的目的,迫使自身认真学好英语,从而增强自身的成绩感,进一步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1、作为老师应该自尊自励,做到: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2、不断内化理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运用。理念运用到位,有效指导课堂教学,这不是一句空话。
3、杜绝“装潢”的课堂。一切教学设计从学生出发,如何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让孩子们学到最多的知识;电教手段充分发挥其优势,恰当运用;教学理念百家争鸣,只有融会贯通,才能彰显其魅力;课堂教学不能一味地赶时髦,追潮流,而要脚踏实地,立足现实。
4、扎扎实实细化“自主、互助”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的精神实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课堂学习观念:用好课堂教学时间,学生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有效的形成小组合作,互帮互助的氛围。形成有效的请教、帮教的意识。
5、针对上面提到的问题,作为老师一方,尽最大努力以正确的教学理念和态度,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去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正确尽快全面提高英语素养。
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即使是婴儿,对音乐也都有所反应。让孩子能够将对音乐的与生俱来的感受得到更好的发挥,学龄前音乐教育就更不容忽视。
感受音乐是快乐的,但是如果我们还是和过去一样,将音乐简单作为艺术“成品”的灌输给孩子,将孩子的表现“完美”作为教育使命,那么就可能导致艺术教育的本质流失,使孩子丧失对音乐活动的兴趣。简单的教学活动,使教师不探究领导音乐教育活动的能力和方法,也不注重发掘孩子们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创造性,久而久之,音乐课程也就变得乏味可陈。新课程的改革和新《纲要》的颁布,要求我们必须反思以往音乐教育的方法,以达到较好的音乐教学效果,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更好的发挥出与生俱来的音乐素养,让幼儿享受快乐的音乐!
一、用“审美”与“快乐”作为出发点
传统的音乐教育都只围绕着如何促使幼儿智力的发展,没有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角度去考虑。教师往往觉得音乐教育就是唱唱歌、跳跳舞,从而只靠一个确定的目标来要求、评价幼儿,他们把目光盯在短期内让幼儿掌握知识技能,追求短期效应。
而现在音乐教学的目标则是注重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并以快乐为本,所以我们必须把“审美”与“快乐”提到第一位,特别要重视幼儿的创造性,注重幼儿个性的培养与塑造以及幼儿社会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为此在设计活动中,要注重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作品,在幼儿感受音乐的同时,也能还给幼儿音乐教育“快乐”的本质。记得曹冰洁老师在进行音乐教学中会经常让幼儿自己来欣赏体验歌曲的美,并讲述音乐中的含义,或者用各种快乐的动作来表现出音乐,所以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体会到音乐带来的快乐,对音乐活动也非常有兴趣,从而在快中也掌握了很多音乐知识技能。
如教幼儿学习歌曲《小猪睡觉》,一开始我只是按传统的方法教幼儿打打节奏、按节奏套歌词,老师教唱、幼儿学唱,但发现提不起幼儿的兴趣,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也是非常困难。后来去听了老教师来上这节课,发现她是换一种方式,老师先不急于让幼儿了解歌曲的旋律节奏,而是通过创设情景,让幼儿了解“小猪”这个形象,在了解的基础上进而模仿角色。这样,在教学活动中,幼儿将不仅仅是在学习唱歌,而且还在享受唱歌,因为他们不再是被动群体,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孩子高兴,老师也轻松。
二、用“引导”与“动作”进行教学
传统的音乐教学是以“教”为中心,进行“灌输”、“填鸭”式教学,音乐教育就是不断地练习、再练习,示范-模仿-练习也成了传统音乐教育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幼儿缺乏创造性学习,所学技能缺乏情感体验而变得冰冷、生疏。幼儿离开教师的示范后就不会用自己的方式和手段来表现音乐,更无法用音乐表现自己的情感体验。
只有领悟了幼儿音乐教育的本义,用“语言”与“动作”带领孩子们开展属于他们自己的音乐,才能在各种有趣的、有意义的活动中实现教学目标。我在进行歌曲《哆来咪》的教学时,先采用了“预知学习法”,让孩子们在课间活动和区域活动时不知不觉地熟悉了歌曲旋律,然后采用“柯达揖”手势首先唱会音阶练习,解决了歌曲中音阶唱法的难点,再以形象的动作让幼儿熟悉歌词,引起兴趣,因而幼儿很快就学会了歌曲。在长期的音乐教学中,我运用的如探索发现法、听辨模唱法、感受体验法、图谱演唱法(演奏法)、操作尝试法等方法,取代了单纯的示范、讲解、模仿,这些方法充分强调了教师和幼儿的创造性,注重幼儿的参与和自主发挥。当孩子们渴望表达、并主动去探索、创造,这时教师加以适当帮助指导,技能技巧的学习也就如顺水推舟。
记得在学习歌曲《蝴蝶找花》时,我改变以往自己编动作教给幼儿的方式,而是让幼儿自己创编动作,表现蝴蝶飞舞、玩耍的情景。我设计了一个关于蝴蝶的故事,让幼儿成为“蝴蝶”,随着情节的发展变换动作。结果,孩子们出人意料地表现出少有的兴趣,他们自己创编的动作更让我感到惊奇不已!所以,相信孩子,给孩子自由想象的空间,音乐教育将能事半功倍。
三、用“反思”与“创新”提高教学水平
传统的音乐教学评价活动,评价它的好坏,一般只是看看在活动中幼儿遵守规则情况如何、歌会不会唱、舞会跳了没有、节奏乐演奏是否整齐等。教师没有真正成为幼儿自主进行音乐活动的支持者、发掘者,只是个命令者、指挥者、监督者;教师较少去考虑如何帮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增强自信心,激发兴趣,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正确的自我概念;教师不了解幼儿,也不观察幼儿的需要,只是用一个预先确定的标准来评价幼儿,希望所有幼儿都能完成同样的任务,形成相同的技能;教师将大量时间花在评价孩子是否遵守规则,惩罚或贬低做错事的孩子,让其他幼儿观看或等待老师处理纠纷上。
其实,在评价过程中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比评价本身更为重要。教师要学会在先进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积极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对教学进行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有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在反思的过程中,还需要学会不断地进行创新。你会发现:原来枯燥无味的节奏练习可以通过拍屁股、摸鼻子就能学会;整堂音乐教育活动中的配乐原来也可以用嘴唱出来,而不只是现成的伴奏录音。经过诸如此类的教学反思和创新会很快的提高自己的音乐教学水平,新颖的教学活动也会让孩子在学习中更快乐、对音乐活动更有兴趣,同时也能更快、更好的掌握技能,让音乐真正融入孩子的生活。
任中学英语教师以来,课余我们都在反思,初中英语应该怎么教?到底存在那些弊病?以下是我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几点想法。
一、英语课堂上过多地强调情景的创设。甚至是为了情景而情景,以至于产生虚假的情景
很多老师抱着在这样的情景中给孩子们以自然习得英语的期望,原本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在40分钟的英语课上,老师用外语授课的时间到底有多少,学生能开口说外语的时间又有多少?有多少学生的家庭有外语环境,有多少学生父母懂外语,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或被动接触外语的机会又有多少?我们尽可以看到一些十分成功的小学英语教学观摩课,在这些观摩课上英语教师和学生配合得天衣无缝,听说读写的操练样样俱全,加上朗诵,短剧,多媒体演示,教学者为之兴奋,听课者为之激动。然而,在一年365天的外语教学中,这样的课又有多少呢?这本账,从事英语教学的一线教师心中应该是很明白的。
二、英语教学应较多地采用认知法,而不是直接法
直接法即大量接触真实的语言,进行真实的交流,靠大量重复模仿,强化记忆,养成习惯。视昕法、听说法、交际法都属于直接法。以直接法为主进行教学,一定要有语言环境,要有高水平的师资,班额要小,学习和使用英语的机会要多。认知法不排除模仿,但由于缺乏语言环境,学习途径主要是通过理性思维,学习语音、语法、词汇知识,掌握语言规则,指导听说读写,举一反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语言能力。英语在中国是外语,中国学生学英语,不论是小、中、大学,都不能采用二语教学类型,而要以语言知识为拐杖,在运用经验学习的同时,要注意理性认知;对于小学生尤其要培养他们可持续发展的语言学习能力,不能排斥语言知识。
而在我们现实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有限的师资力最,教师水平相对低下,语言环境缺乏,大规模的班级授课,都告诉我们直接法的教学不适合目前小学英语的教学实际。
三、靠持续不断的语言知识,而不是“玩”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
小学英语教学是要重视培养兴趣,但不能单靠唱歌游戏去学习,因为培养兴趣主要是为了学习英语。小学生学习英语不是英美的移民学习英语,只有不断学到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满足他们的成就感,才可能培养持久的兴趣。而目前小学生每周只有100多分钟的英语课,单靠唱歌游戏不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新鲜劲儿一过,孩子们就会厌倦。所以,唱歌游戏应该作为小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养兴趣的手段。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小学生在记忆力强的时期多记单词,多学习语言规则,并尽可能多创造模仿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是可以互补的。真正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光听说不读写,很难收到高效。只靠模仿不能培养学习能力,也难减轻学习负担。所以小学生还是应当认真进行语肓学习。不断反思,集体讨论,积极了解信息是我们现代教师必须做到的功课,我们的不断积累和成长才能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进步。
总之,英语学习,兴趣为先。学生语言能力的高低,英语教学的有效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英语学习兴趣的程度。作为英语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和要求落到实处,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倡言废科举,办新学;梁启超并极力主张在新兴学堂中开设“乐歌”课程,他说:“今日不从事教育则已,苟从事教育,则唱歌一科,实为学校中万不可缺者。”(《饮冰室诗话》九十七)。光绪二十八年(1902),清政府迫于形势,不得不颁布《钦定学堂章程》,确定学堂开设“乐歌”一科。于是一批启蒙音乐教育家曾志忞、沈心工、李叔同、辛汉、华振、叶中冷、侯鸿鉴、赵铭传、胡君复等应运而起,编印各种歌集,以应新兴学堂教唱乐歌之需。音乐学家杨燕迪在“‘现代性’在20世纪前期中西音乐文化中的体现及其反思讲座”中说,学堂乐歌体现了音乐风格“现代性”的转型。中国民众的音乐听觉接受意识因为学堂乐歌而被西方元素所浸染,这在客观上为大范围地接受西方音乐打下了潜在基础①。
沈心工于1904年至1907年编写了《学校唱歌》三集。该歌集为简谱,这是我国最早出版的学堂歌集之一。为了当时学校普及和国人对加深西方乐理知识迫切需求,在歌唱集卷末附以部分乐理的解说。如《学校唱歌初集》,卷末附有“乐理撮要”,分五节讲述界说(定义)、时间(音的长短)、高度(音的高低)、势力(音的强弱)和歌唱卫生等基本乐理知识。虽然是简谱歌集,但作者在“乐理撮要”说“本书写曲概用简谱以便初学,惟教师不可不知正谱,故于乐理撮要中仍将二谱之音符及写法两两比附,乐者自易贯通。”因而采取简谱与五线谱对照讲解的方式,介绍五线谱知识。1906年4月辛汉编的《唱歌教科书》②也附有乐理撮要,简明记述了谱表、音部记号、音符、休止符、小节、拍子、音阶、升降本位记号等。后,沈心工重编《学校唱歌》,选用了不少德法英美的民歌和学校歌曲的曲调,为《重编学校唱歌集》六集(1912年10月上海文明书局出版)。此后,沈心工再扩大了教材的视野,选编了我国的民歌和我国音乐家的创作歌曲进入学堂乐歌。③
查阅当时的一些文论史料我们了解到:1.学堂乐歌在当时的地位——是中小学的必修科。勿庸置疑,该课程在当时较受重视。这在保三1904年所作之《乐歌一斑》中可以了解到。其文写道“唱歌为小学必修科之一”,“徒知武勇而无音乐调和,则小学校科目之不完全”④;王国维1907年作《论小学校唱歌科之材料》写道:“今日教育上有一可喜之现象,则音乐研究之勃兴是也,二三年来学校唱歌集之出版者以数十计。大都会之小学校亦往往设唱歌一科……”⑤2.从性质上看,学堂乐歌的教唱同我们现在的视唱课是同质同源的。其教唱方式,较为生动,如《乐歌一斑》中写道“同班生徒,同唱一歌,调其律,和其声,互相联合,声气一致,可引起儿童之共同心。或单独唱歌,或共同唱歌惟教师指导得意,使生徒各臻上乘,而下乘者自愧不如,可引起儿童之名誉心”⑥。3.学堂乐歌的教唱要求,及当时的教唱情况在李叔同留学日本办的《音乐小杂志》可以看出:其一,在当时“音准”是学堂乐歌的首要要求;其二,强调了唱歌时需有音乐感受,及对音乐的理解。如在《音乐小杂志》中收录的息霜(李叔同的别号)1906年所作之《昨非录》,谈及了他对学唱歌及其要求的观点:“宁可生不可滑,生可以再练,滑最难医”,“初学唱歌者,以琴和之。殆发音既准,则琴可用可不用也。唱歌发音宜平,忌倾斜。吾国近出唱歌集,皆不注强弱缓急等记号。而教员复因陋就简,信口开河,致使原曲所有之精神趣味皆失。风琴踏板与增声器,皆与强弱有关系,最宜注意。十年前日本之唱歌集,或有用1234之简谱者,今则自幼稚园唱歌起,皆用五线音谱。吾国近出之唱歌集,与各学校音乐教授,大半用简谱,似未合宜。学唱歌者,音阶半通,即高唱‘男儿第一志气高’之歌。学风琴者,手法未谙,即手挥‘5 5 6 6 5 5 3’之曲。此为吾乐界最恶劣之事。余昔年初学音乐,即受此病,且余所见同人中,不受此病者殆鲜。按唱歌者,当先练习音阶与音程。学琴者,当先学练习之教则本(初学风琴者,大半用风琴教则《Organ Method》),此乐界之通例,必不可外者也。(今日本音乐学校唱歌科,以唱曲为主,一年之中,所唱之歌不过数首。)……吾国学琴者,大半皆娱乐的思想,此固无可讳言者也”。⑦4.为达到唱歌声情的融合,谈及声乐的发声方法。在索树白1918年作《乐歌基本练习绪言》写道:“第考教育部令中学校师范学校乐歌科课程,须注重基本练习。诚以基本教练,为练习乐歌必经之阶级,有使学者发音正确,肺脏发展,身心上获至大利益之关系,尤为初学所当特别注意者也。”⑧
学堂乐歌中的“视唱”涉及了识谱教学及较粗略的音乐表现,但从本质上看,笔者认为其同我们今天的视唱练耳课的“视唱”是相同的。学堂乐歌的看谱唱词、唱曲就是“视唱”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堂乐歌时期的乐歌教唱是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并普及于国人的途径之一。如果萧友梅与易韦斋在1924年合作编辑的初级中学唱歌课教科书——《新学制唱歌教科书》,是当代音乐学家视为视唱练耳课正式输入中国的标志的话。那么沈心工1904年编的《学校唱歌集》在历史的角度如何定位?现在笔者试将萧友梅与易韦斋合作编辑的初级中学唱歌课教科书——《新学制唱歌教科书》,与《钦定学堂章程》确定学堂开设“乐歌”课使用的教材——《学校唱歌》作一比较。
萧友梅与易韦斋合作编辑的初级中学唱歌课教科书——《新学制唱歌教科书》,共有三3册,1924年5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此书具有下面一些显著的特征:其一,教科书明确标注使用对象为初级中学学生及相同程度的学生使用,如在第一册附注写道:“初中一年级与旧制高小三年级相等,高小三年级唱歌科当然可用此书。”可见,其不是一般的唱歌的歌本意义,而是一套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的系统音乐教材;其二,在教材的视唱部分,附以相应须掌握的基本乐理知识,并且作者在练习曲的下方,或旁边尽可能地作较为详细的解说,甚至采用比较法帮助读者理解,使理论与实践在教材中同时结合起来。
以上所述均为学堂乐歌涉及“视唱”的一面,关于音乐听觉记载较少。在沈心工1905年辑译《小学唱歌教授法》中提到“儿童初学唱歌,则专从听觉入手。”⑨不难看出这里的“初学唱歌”和“听觉入手”实际上就是模仿的教学法。以模仿的教学法来教学,重心在听觉上,实际上就是当时音乐听觉的教学法。值得一提的是,学堂乐歌中的“视唱”仅涉及识谱教学及较粗略的音乐表现,没有系统的练耳听觉训练,没有形成较完整系统的教学模式及系统训练教程,但从本质上看,笔者认为其同我们今天的视唱练耳课的“视唱”是相同的。学堂乐歌的看谱唱词、唱曲就是“视唱”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堂乐歌时期的乐歌教唱,是国人能较系统地教唱融入西方音乐因素乐曲的“视唱”启蒙阶段。这种有别于中国传统音乐学习的不同形式为日后视唱练耳在专业音乐院校的发展打下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学堂乐歌奠定了当今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对专业音乐院校中的视唱练耳学科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积极的意义。
①杨燕迪《“现代性”在20世纪前期中西音乐文化中的体现及其反思讲座综述》(国音讲坛——系列讲座十六),时间:2007年11月12日晚7时至8时30分,地点:中国音乐学院主楼513教室,主讲人:杨燕迪。
②辛汉编《唱歌教科书》,上海普及书局1906年版,参考华中师大硕士论文,周琼,《论中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引入》。
③钱仁康《学堂乐歌考源》,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
④张静蔚选编《搜索历史:中国近现代音乐文论选编》,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第18页。
⑤⑥张静蔚编选《中国近代音乐史料汇编》,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第229页。
⑦同⑤。选自《音乐小杂志》1906年第一期,李叔同编,日本东京出版,现据《弘一法师》录,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87年版。
⑧同⑤,第176页。
【关键词】小学英语 教学反思
小学开设英语课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国英语水平。小学生模仿力、记忆力、可塑性强,具有许多成年人甚至中学生不具备的优越条件,小学开设英语可以发挥他们学习语言的潜力。小学开设英语课可以使小学生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开阔眼界,扩展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树立国际意识。因此,我市已经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采用的是PEP教材。这套教材把语言功能、结构、话题、任务有机结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并注意利用多种媒体。此外,它有助于思想情感教育,注意中外文化交流,既有国际性也有民族性,并注意加强学科间的整合和渗透。
从事第一线英语教学四年的我,结合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总结以下几点反思:
反思一、*持续不断的语言知识,而不是“玩”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
小学英语教学是要重视培养兴趣,但不能单*唱歌游戏去学习,因为培养兴趣主要是为了学习英语。小学生学习英语不是英美的移民学习英语,则只有不断学到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满足他们的成就感,才可能培养持久的兴趣。而目前小学生每周只有100多分钟的英语课,单*唱歌游戏不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新鲜劲儿一过,孩子们就会厌倦。所以,唱歌游戏应该作为小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养兴趣的手段。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小学生在记忆力强的时期多记单词,多学习语言规则,并尽可能多创造模仿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是可以互补的。真正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光听说不读写,很难收到高效。只*模仿不培养学习能力,也难减轻学习负担。所以小学生还是应当认真进行语言学习。
反思二、英语应用能力需要相应的词汇。
而目前在小学的低年级的英语教学中,不要求学生掌握词汇,而只要求学生能根据提示或图片说出该单词,其本质无非是要学生们死记硬背,鹦鹉学舌。由于小学生们没有相应的读音规则训练,不熟悉词汇的拼写规则,单词的音、形、意三者不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因而导致了单词记忆的困难,并成了小学生学英语的瓶颈。
反思三、小学英语教师应有发展意识
一向以来,人们小学英语教师的语言知识能力要求不高,认为小学英语简单,不需要太好的语言功底,只要有良好的教学技能就可以了。其实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同样英语作为人们最广泛的交际用语之一,更是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而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如果我们的英语教师故步自封,不求进取,那么不但自己的语言知识很快陈旧落伍,误人子弟,而且会被时代所淘汰。“Changing English in the changing world”。现代英语的变化,特别是口语方面的变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1、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更因为国际互联网的形成,人们之间的交际变得越来越简捷。说话简单快捷,是现代人生活的一大特征。现代英语在这方面的变化表现为“一字多用”。
2、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英语词汇急剧增加,并且我们发现,现代英语词汇有相当一部分是取得新义的旧词,如,“input”(输入电子计算机的数据),“store”(电子计算机的储存器),“drive”(计算机驱动器)等。
3、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也许是美国对世界政治、经济影响日益强大的原因,美国英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他们以使用美语和发美国音为时髦。
4、口语不断侵入书面语。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有正式、非正式、书面语,口语,方言,俚语之分,然而当今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我们的英语教师不跟上时代的步伐,不坚持不断地学习和接受新事物,不了解现代英语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那么,我们所教出来的学生一旦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他们会发现他们所学的英语是多么bookish(书呆子气)。而教师自己则可能甚至连小学生们所津津乐道的一些常用语也可能会出现理解性的错误。
反思四、小学英语教师应有文化意识
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因为课文的简单易懂,所含的信息量少的缘故,很多小学英语教师忽视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而导致了一些语言情景的不真实,和虚假的语言的产生。
关键词:音乐;课堂教学;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5-0260-01
一、要明确教学内容、目标、方法、原则和价值
音乐教师要明确:唱歌、欣赏、器乐、律动、识谱视唱、畅游等是小学音乐课的基本内容,欣赏是在感受与鉴赏的层面,唱歌、唱游、器乐、识谱与视唱听音都是在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层面上拓展来的。了解音乐表现要素所涵盖的内容,特别是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的感受与体验,对人声和乐器声的感受与听辨。对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基本要素的聆听与体验。
在唱歌教学过程中,前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它具有定调,提示速度等重要作用。例如,我在教学《咏鹅》一课时,结合CD光盘,播放“优秀课例”,随着钢琴的伴奏,学生们被优美的音乐旋律陶醉了,不由地跟着唱起来。一堂课都是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是给予适当的指导。这样不仅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且使学生在听、唱方面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二、利用熟悉的歌曲欣赏,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为了避免音乐课教学中单一传受知识、枯燥无味的教唱等,老师用“听音乐式步步深入导引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的思维随着熟悉的音乐进行和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又充分采用激励性学习方法,使教学环环相扣,紧凑而不散乱,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较为科学合理,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通过观察发现、感受到生活的美,并觉得学习也是一种乐趣。
三、开展器乐、歌词创编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小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在课堂的后阶段不易投入地学习,为此常要进行课堂组织、,但最终效果不佳又浪费时间精力。为何不放手让学生动动满足一下欲望又能玩有所得呢?根据我校班级人数少,会演奏各种乐器的学生多的得天独厚条件,教师应常在课堂中引入器乐让学生开展活动。这节课也不例外,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即丰富了歌曲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音乐美的创造,无形中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欲望,将益于将课堂学习推向。音乐并不单是音乐,它是和一定的肢体语言紧密结合起来的。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唱,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音乐打动自己,配合一定的肢体语言,然后把教学内容演绎的淋漓尽致,激起学生的律动,唤起学生表现的欲望,使学生不知不觉进入音乐世界,从而打破死气沉沉的氛围。
四、巧妙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好的课,兴趣是关键。音乐不只是教学生唱歌,重要的是在教唱歌的同时要让学生的感知、感情等方面得到培养。要使学生在唱歌时做到入情入境,就要让学生理解歌词的内涵。在教学之初,我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我只是采用“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的简单教学方法来教学,开始一两节课学生还比较乐意跟唱,但几节课下来,学生慢慢变得不想开口唱了,相反,学生在底下相互说话、吵闹,于是我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性,采用了故事导入的教学方法,例如我在教学《数鸭子》一课时,我结合歌词内容,先给学生们讲故事:“一天,几个小朋友一起上学校,在路上……”原来喧哗的教室变得安静了,学生们都在静静地听故事,而且听得很入神,我在讲完故事后提问:“你们想不想和这几个小朋友一起数鸭子呢?”“想!”学生们迫不及待地回答。就这样,学生们带着浓厚的兴趣,整节课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导入成功,事半功倍。可猜谜语、讲故事、谈话、游戏、肢体表演、媒体播放等,依教学情况而定。过程中可进行体态律动、舞蹈设计、乐器演奏和创作等。节奏是音乐的骨干是音乐的基础。因此,为主题音乐设计符合乐句结构及音乐情绪的节奏教学模式,用乐器和声势模仿节奏。如:拍手、拍腿、跺脚、捻指、打口哨等,产生对音乐的共鸣。音乐能让学生更深刻地领会音乐的发展与变化,能帮助和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
五、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课后及时进行回忆,反思。记录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学生的临场反应,活动方式,活动效果,教学灵感,不足之处,总结教学中的好方法,好经验,改进措施,亮点等。
说句实在话,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新体育教师,我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没有高深的学术水平、也没有高超的教学艺术,但是在领导的信任鼓励下,在各位老师帮助和支持下,再通过自己的不断的学习与总结,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慢慢地摸索出自己的教学思路——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醒自己。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为每颗纯洁心灵的塑造而竭尽全力。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不仅注重学生动作技能的掌握,而且更加注重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在教学中,我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同时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把做人道理分成点点滴滴来教育教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来,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悟!
就拿上初一年级的一节体育游戏课(室内课)来说,刚开始的时候我告诉大家,这节课我们来做游戏时,大家听了很开心,而且表示很愿意参与,但是在听到我说做游戏失败的时候,将会有“奖励”时,有的学生开始退缩了,当我把“奖励”的方法——唱歌(并不一定要求唱完整首歌曲,但是最少要唱五句歌词)告诉他们时,已经没有几个同学说话了,都摇头表示不想玩了。看着他们的样子,我知道并不是他们不会唱歌,而是他们缺少唱歌的自信与勇气。我问他们是不是这样的,他们笑而不语。看着他们样子,我耐心的对他们讲,我并不是想听歌,而是想让你们通过唱歌来锻炼展示自我的能力;再说你们唱的每一首歌肯定没有原唱好听,如果我真想听歌的话,我会通过很多途径,比如说电视、MP4、上网等方法可以听到原唱的歌,但是我为什么要你们唱呢?你们知道吗?他们都摇头表示不知道,我告诉他们,你有某种特长、技能和能力怎么样才能让大家知道,并不是你说你有大家就相信你的,是要证明的,怎么证明?只能通过展示或表现才能让大家相信你有这种或某种能力和才能。这种展示自我能力对你们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他们听的很入神,后来,我又将自己毕业之前的情况告诉他们,我以前和你们一样的,老师让我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自己心跳加速、声音发颤、两腿发抖、大脑一片空白等情况,导致语速太快、声音很小而被老师误解时的情景,后来又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这个讲台上的。同学听了以后,反映很大。接着我把游戏的名称(找粉笔)、方法与规则告诉他们,而且告诉他们唱歌的概率很低。再问他们是否愿意参加的时候,大部分同学表示参加了,我知道有一部分人是报着侥幸的想法才愿意的。当根据游戏需要一个同学主动站起来当领头人的时候,我带领大家为他鼓掌表扬了他(领头人唱歌的概率有50%),然后我组织他们这个小组做游戏,游戏结束的时候,领头猜对了(找到了粉笔)。当收藏粉笔的这个同学站起不好意思唱的时候,我们大家给他一片掌声来鼓励他,当他唱完以后,我们又送给他一次掌声。就这样把大家的兴趣和激情都调动了起来,后来的游戏就简单多了。在此过程中并不是很顺利的,还出现了很多小插曲,比如说:在一个同学唱歌的过程中有不少人随意讲话和评价,我针对这种情况告诉他们,如果是你在唱歌或发表你的意见的时候,别人在旁边说话或议论,你会有什么样的想法或感受?然后告诉他们什么叫尊重,如何尊重他人!还还有一个同学在领头人找粉笔的过程中告诉领头人是谁藏的,破坏了游戏的规则,按照游
戏的规则“奖励”他也唱了一首歌,但这次没有掌声。这是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无论做事情都会有规则、规定或法律在约束着你,比如说在班级有班级的纪律;在学校有学校的规定;在社会上有法律。如果你违反了就会受到“奖励”。
虽然这是一节简单的游戏课,但是我不仅达到让学生勇于展示自我的能力目标,而且让他们学会了:
一、鼓励他人;
二、尊重他人。
看着他们那一张一张笑容洋溢的脸,我知道这节我成功了。
在短短教学的一个学期里,我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认真备课,并及时反思,针对学生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致力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在教学中注意与学生的交流、适时的引导学生,致力于营造“快乐体育”课堂,让学生快乐学习并学有所获。课堂之后我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并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摸索自己的特色教学路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探索”便是我此刻的心情写照,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定能改善不足,发扬优点,在教育的路上越走越好。
一、过于依赖多媒体,轻视传统的教学手段
案例一:
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2“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 Mike ?”时,授课教师通过呈现一系列的动画来教授新词。如,happy 出现的是一个人不停地张大嘴巴在笑;sad出现一个人在号啕大哭;excited呈现的是一个人来回地翻几个筋斗。这些画面的呈现,或变色,或伴随着音乐,或上下跳动出现,让人眼花缭乱。
案例一中,授课教师通过精美的动画 ,本意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兴趣。诚然,从表面上看,学生的确是被精彩的flash给吸引住了,瞪大了双眼盯着画面,看到翻筋斗的画面时甚至会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声。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本环节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单词,而学生的注意力却被动画所吸引,响亮的音乐声也影响了孩子们听读单词的效果。因此,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对所看见的画面回味再三,却很少有同学能准确读出happy,sad和tired等单词,更不要说掌握运用了。
案例二:
同样的一课,另一位老师则设计了以下活动:
T:(作高兴状,展示一张全对得满分的作业)I am happy!
(重复几遍,随即在黑板上画一个,再拿出一张批有许多红叉的作业,伤心地)I am sad!(配上简笔画)……学生顿时心领神会。
案例二中教师运用了传统的TPR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人物表情、姿势语及简笔画,这些学生们平时都十分熟悉的感受,直奔主题,让他们很快地就明了了老师的意思并轻松掌握新知。
反思:
多媒体技术集声音,动画,图像于一体,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辅助手段。但我们也应意识到,一切的手段都是为了教学目标而服务,在课堂教学中,不可过于依赖多媒体,存在“无课件,不成公开课”,不管教学什么都要借助课件来完成任务的错误观念。须知,有时,过犹不及,多媒体使用不当会适得其反。切忌表现形式过于复杂华丽,追求新鲜刺激,这样反而更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学习的效果。案例一中,学生的注意力就是被“生动有趣,绘声绘色”的动画吸引住了,真正的学习目标却没有落实到。相反,有时在教学活动中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所达到的效果丝毫不逊色于多媒体技术,反而会胜于它。案例二的新词汇的呈现方式,少了几分花哨,却多了几分实在,岂不是更直观、形象、省时,且更好地完成了本节课教授新词的目标。
二、过于看重教师主导,忽视学生的自主
案例三:
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 3 “At a music lesson ”时,授课教师设计了如下步骤:
Step 1. Warm-up
T : (弹奏吉他,唱歌)I can sing and play the guitar.
Step 2 . Presentation
T : (穿上溜冰鞋) I can skate. (叠纸飞机)I can make a plane . (戴上帽子跳舞)I can dance ……
Step 3 : Practice
T : Let’s show
Model : I can draw/make a plane……(边说边画画,叠纸飞机)……
案例三中,从表面上看,教师的一系列示范性动作和表演似乎能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掌握本课时的知识点,但是,殊不知,老师自以为能对学生起示范作用的活动,却大大束缚了学生自我创新的能力。我们发现在整节课中,教师无疑是在唱主角,吹拉弹唱,几乎无所不能。教师的表演、唱歌、讲解占了大部分的时间,学生的学习、练习、实践的机会过少,只能坐在那儿当观众,看老师的表演,即使偶有练习的机会,也因在老师的万能光环的阴影下,显得自卑,语言操练机械,苍白。整节课也就成了老师的个人秀场。
案例四:
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6 “At the zoo” 课堂上:
T(出示图片背面) : Guess. What’s this?
S : It’s a monkey/pig/cat……
T : It has a long nose and short tail.
S : It’s an elephant.
T (出示图片正面):Yes. It’s an elephant. (简笔画勾出大象洒水的可爱模样)It’s so funny.
T : Can you talk about your favourite animals?
S1 :It has red eyes and short tail.It’s white.
S2 :It’s a rabbit.
S1:Great.(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玩具小白兔)
T : I like rabbits too. It’s so smart. Who likes rabbits?
S3 :Me. I like rabbits.
T : Why?
S3 :It’s cute./lovely/beautiful……
教师板书:Look at the ______
It has ______
It’s so ______
案例四,先学文,再看图,层层深入,整节课都是在学生的推动下,自然有序地过渡,前进。“我说谜语你来猜”更是激起了学生的好胜心,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主动大胆地开口说英语,抒发自己的见解。整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挑大梁,有条不紊地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反思:
在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主动参与英语活动,英语学习才能取得实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学会给学生适度“松绑”,解放他们的头脑,嘴巴,双手,给予他们足够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学会自己表达,自己练习,自主学习。切不可让英语课堂成为老师的个人秀,出现老师满堂讲,学生机械记的场面。当然,教师也不可从此就退居幕后,放手不管,作为学习上的引路人,我们要及时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促使他们向积极方向发展。
三、过于追求活动的形式化,无视活动的目的性
案例五:
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3 “What does she do ?”有关职业的词汇时,某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看照片,猜人物。
先运用课件出示三张儿童的照片。
T : There are 3 photos . Now ,let’s guess . Who are they ?
S : Fan Bingbing /Zhang Ziyi ……
T (无奈): This girl is me .(点击鼠标,飘出第二张照片)
生无一人猜出
T : 是杨利伟。
同样的方法呈现第三张照片,课堂上出现沉默的局面,这次没有学生敢猜了。教师不得不再次点击鼠标,原来是周杰伦,全班哗然。《台》音乐响起,师生一起唱歌,气氛终于是活跃了。
案例五,教师的本意是由照片引出teacher和singer这两个单词,但是取得了相应的教学效果了吗?教师为了让课堂气氛变得更活跃,过于追求活动的形式化,游离了教学目标,最终也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反思:
众所周知,小学英语教学中,巧妙地活动设计,可以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言。但是,要求我们所创设的活动应该是自然的,有效的,真实的,而且必须带有明确的目的性,能为课堂教学的目标服务,否则,无论活动设计的是多么的美轮美奂,热闹非凡,也只会是表面的繁华,走过场而已,无任何的实效,有时甚至会起反作用。
设计教师:胡宝如
教学年龄:幼儿园大班
课题名称:学期总复习
授课时间:30分钟
教材版本:洋紫荆英语第五册
一、学生分析
1. 幼儿年龄6岁左右,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但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英语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会以图片和实物相结合为呈现的主要手段。
2. 幼儿已经学习英语口语两年半,基本的课堂教学都可以用英语进行,幼儿基本可以理解。
3. 幼儿的学习基本以教师引导为主,让其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教师提示以完成学习。
二、教材分析
1. 本课是学期总复习,处于学期的尾段,幼儿对本学期的知识基本学习完毕。
2. 幼儿之前学习的知识比较零散,需要把知识进行梳理,让知识有机地结合,方便幼儿理解和记忆。
3. 预测经过本课的梳理后,幼儿对本学期的内容会有更深的理解和更好的记忆。
三、教学目标
1. 幼儿能清楚的记忆学过的内容,并能在实际中简单运用。
2. 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成功,使他们对自己更有自信,对英语学习更有兴趣。
四、教学策略
1. 本节课主要采用活动教学法,因为幼儿年龄比较少,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可以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做好玩中学,学中玩。
2. 课前准备:
1本学期学过的全部单词图片
2歌曲的录音带(顺序Fly fly butterfly / hello / I can hear the bell /spring time outing / I want to be / Bingo)
3黑板
4分组标志(4个季节的图片,分别贴在积木灯柱上)
5椅子分四组摆好
五、教学过程
1. 幼儿教师互相打招呼,教师提问日子What day is it today?
2. 师生一起念儿歌“we are going to the zoo”,
3. 教师拿起对话图片,提问幼儿What’s in the park?,让幼儿根据图片回答, 复习重点句型There is a …
4. 教师提示儿歌 here I come, 师生一起念儿歌
5. 教师指着墙上的对话图片,提示幼儿Look at the …,幼儿回答,复习反义词,教师说出一个单词,幼儿要马上说出其反义词,并配上动作
6. 唱首歌,放松一下Fly fly butterfly,一边唱一边走到教师面前
7. 让幼儿围成圆圈,再唱一首hello
8. 请幼儿回到座位上,教师指示教室中不同形状的物件,复习句型What shape is it? 出示6种形状,让幼儿按顺序念出形状手势歌
9. 出示4个季节的图片,让幼儿读出图片上的季节名称。请4位幼儿代表4季的感觉,找出合适的季节,说出原因。复习句型I like…
10. 请幼儿唱歌I can hear the bell
11. 再唱一首spring time outing,让幼儿唱完歌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12. 游戏:教师做出儿歌的动作,请幼儿猜,最先猜到的小组可以表演该首儿歌(包括I can see the moon / happy dumpty / I have two hands / here is a pig 4首儿歌)
13. 出示分组标志,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分组唱歌 I want to be
14. 幼儿开火车读本学期的单词
15. 唱歌Bingo
16. 结束课堂教学,和幼儿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