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时间:2023-06-16 16:06: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第1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 音乐 实践

引言

音乐课堂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也深深体会到要实现我们的教育思想,达到教育的目的,必须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让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走进课堂,让 40 分钟更加有声有色,这样才能点燃学生对音乐学科的热情,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而做到主动参与,全程参与,全体参与,自主学习。

1、如何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1.1丰富教学内容,拓展音乐课的生活平台

首先,在课堂上可以把音乐课与其他学科相结合。音乐教学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老师不再是单纯为了教而教,学生也不再是为了学而学,每一个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应该注重学生整个知识体系的培养。使音乐教学生活化,教师可以创造性的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例如:音乐与美术相结合,在学习六年级《飞来的花瓣》时,可让学生准备纸笔,将自己对老师的感情,在音乐背景的烘托下,在纸上描绘出来。在学习《粉刷匠》时,可让学生根据歌曲的内容,进行即兴做画,也可分成小组合作做一幅粉刷匠的图画。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情绪,在绘画中感悟歌曲的旋律与节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造力。又如:可将语文与音乐相结合,在学习四年级《春》时,可让学生在课下搜集有关春的古诗词等文学作品,拿到课堂上来进行朗读,通过朗读理解小提琴协奏曲《春》,更好的感知春的形象。其次,可将音乐课扩展到校园活动中。使音乐的“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增强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的音乐体验。例如:可与班主任联系,在组织学生的少先队活动时,播放《快乐的小队》、《小小号鼓手》、《红领巾在召唤》等歌曲时,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亲身体验与歌曲中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更好的对歌曲进行理解。可以将音乐扩展到学生的课外生活中,在生活中发现音乐、感受音乐、创造音乐。例如:可以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开展在生活中“找旋律”、“找节奏”等活动,看哪个小组找的最多。还可以让学生把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展“我为熟悉的歌曲换歌词”等活动。

1.2把握角色,让课堂洋溢和谐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教师要创设出一个民主和谐,有利于自主学习的教学氛围。首先教师要把握和处理好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做为一名音乐教师,本身就应该具有音乐赋予的特殊气质,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应该用自己的学识和人格魅力去引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是一名循循善诱的良师,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唱、敢跳、敢演,大胆创新,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更应是学生的益友,注意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善待学生。对于特长生或优秀的学生应给予赞赏与肯定,并让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对于接受慢或有缺陷的学生不能带有丝毫的偏见与歧视,应耐心帮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消除心理障碍,给他们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

1.3让学生跳一跳、演一演

凡是标题音乐、音乐故事或是歌剧都是现成的教材。进行这项活动之前,先要对乐曲内容有所理解。在设计动作时,尽量从音乐要素的各种表现中引发想像,以音乐来设计动作,不应以完全凭空想象的故事勉强和音乐凑在一起。以《龟兔赛跑》为例,我在引导学生欣赏完整个音乐童话时,让学生自己表演喜爱的小动物与音乐的播放相联系,如单簧管代表小兔子,黑管代表乌龟等,让学生听哪个音乐代表着自己,而后站起来表演。实践证明,这种活动一方面检验了教师的教学成果,另一方面又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学生不仅从中体验到了音乐的乐趣,情感得到释放,而且有了新的思索和发现。

1.4让学生改一改、编一编

选择合适、适当的内容,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创作、练习,编一编歌词,编一编律动,改一改旋律,变一变节拍等方式,学生能运用语言的直观更好地理解乐曲,能运用提炼出的音乐要素对比不同的音乐情绪与风格,更好地把握音乐的形象与特点。例如在教授《乃哟乃》一课时,在学生知道由“do.mi.sol”三音组成的旋律是好听的、和谐的后,我就出示固定的节奏让学生用“do.mi.sol”三个音进行旋律创作。《走进舞曲》中对小步舞曲歌词的创编,学生兴致很高,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形象地表现了乐曲内容,这些是学生们创编的歌词:嗨,我们大家唱起来,来,大家一起唱一唱,优美的音乐伴随着我们唱的多愉快,来,我们大家跳一跳,听,小步舞曲多美妙,优美的舞蹈,动听的音乐,大家真开心……课改的道路曲折而又漫长,我们在不断探索中前行。

音乐教育家张肖虎先生曾说过:“音乐教师要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更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只有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与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大胆探索,不断改革,才能跟上教改的步伐,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实现音乐教育工作者最崇高的教育目标——用音乐塑造美好的心灵。以上是我对音乐欣赏课的一些浅显的认识,音乐是属于全人类的,音乐欣赏是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培育音乐感知能力、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2、总结

先进的音乐教学理念和理论对教学实践具有非常强的指导作用。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我们应该学会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广泛吸收借鉴多种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筛选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从一节音乐欣赏课中,引导学生全面的认知感受音乐的美,从而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李樱梅.创设生活化的音乐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J].考试周刊,2010,(50).

第2篇

浅谈舞蹈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音乐和舞蹈虽然具有各自的特性与价值,但两者却同根同源,节奏和情感就是音乐与舞蹈的共同点。因此,音乐教学中的舞蹈律动将音乐与舞蹈融合起来用来辅助音乐教学,使音乐课堂教学能够有效的实施。另外,舞蹈律动的教学与专业本文由收集整理舞蹈教学不同,它不以训练系统的、专业的舞蹈技能为目的,也不需要高超和高难度的舞蹈技巧,而是通过肢体语言向儿童传达特定的音乐信息,激发儿童的兴趣和内心的表现欲望;帮助儿童加强对音乐的感知、体验与理解;提高儿童对音乐的表现力。特别适用于小学生(6—12岁的儿童),可以贯穿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对儿童的全面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符合儿童的天性,能培养儿童的性格,塑造儿童的人格

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脱离了音乐的特性及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将音乐知识与技能的训练放在首位,很多音乐教师往往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只让儿童聆听音乐和学唱歌曲。其实在教学中会经常发现当儿童在音乐课堂上,他们往往不满足于安静地聆听音乐,他们会情不自禁地加上一些身体动作,这表明儿童天生就具有表现音乐的能力,随着聆听音乐进行身体律动更符合儿童表达情感的特点。新课标分析小学阶段的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行为上好奇、好动、好模仿;情感上易兴奋、激动;对具体人和集体能够产生感情;意志品质较薄弱。此阶段的儿童可塑性比较强,在这一阶段通过舞蹈律动,动静结合的课堂教学有助于儿童的左右脑得到平衡发展,身心也能够得到协调性发展。教师与学生在舞蹈律动的合作互动中,会使儿童感受与他人合作的快乐,为自己能够独立创造舞蹈律动而感到骄傲,潜移默化地树立了儿童的自信心,也从中懂得配合与尊重他人。比如,教师可以以游戏的形式组织一堂节奏训练的课堂教学,教师在讲台前的空地上划上4个大圆圈,每个圆圈里站一位儿童,此时的节奏为“哒、哒、哒、哒”,然后在一二三四的预备口令中四个儿童可以自己随意变化组合,坐在下边的儿童用“哒”读出所变化的节奏。如第二个圆圈里的儿童随着口令跑到第一个圆圈里,节奏就变成“哒哒、空、哒、哒”等,随着节奏熟练之后,可以增加儿童的数量,但是圆圈的数量不变,这样节奏就更为复杂丰富。这样台上儿童不停地创造节奏,台下儿童根据台上儿童的变化读出节奏,非常直观。结合儿童“爱玩”的天性,采用游戏的课堂教学比教师在讲台上讲解乐理知识能够更大地引起儿童的注意,也会很快地感知和理解复杂的节奏形式,还能够锻炼儿童的快速反应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集体合作精神。

二、能引起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兴趣是注意与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积极态度与倾向。兴趣是开启儿童注意力阀门的钥匙,而舞蹈律动在音乐课堂中能够刺激儿童多层次的感官感受、多维度地开拓儿童的审美视野。然而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大多数儿童都表示他们很喜欢音乐,但却不喜欢音乐课,归根结底是因为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给儿童呈现的是枯燥的乐理知识、单调乏味的音乐欣赏。舞蹈律动的音乐课堂教学让儿童在美妙的音乐旋律中“动”起来,让他们随着身体的律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当中,通过亲身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得到的感受往往比理性的讲解、仅靠聆听所得到的音乐印象深刻得多。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心情舒畅地体验音乐,不仅能足以引起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也会提高儿童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儿童的音乐素质,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比如,小学音乐欣赏课《彼得与狼》的教学,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和戏剧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让儿

童想象和扮演作品中的任何一个角色,孩子们可以带上教师提前准备好的道具来扮演作品中的角色,如小英雄彼得、老爷爷、小鸟、鸭子、大灰狼、猎人等角色,并让儿童根据在生活中所理解各个角色的特点根据音乐进行律动。在这样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儿童结合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动物形象及戏剧性的角色扮演能够极大地引起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儿童的积极性。

三、能充分发挥儿童的音乐表现力,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音乐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音乐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儿童充分的音乐表现能力是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手段。由于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舞蹈律动主要是儿童用肢体语言来模仿教师或者视频中音乐的表现形式,这样可以比聆听音乐更直接也更直观地表现儿童对音乐的感受,能够很好的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欣赏踢踏舞《大河之舞》,老师可以运用柯达伊的声势律动理念引导儿童运用自己的手脚等肢体、或者身边随处可拿到的道具(安全的道具,比如本子、笔等)随着音乐打节奏,让儿童创造出不同的节奏音响,这样就可以很自然、很直观地把作品的节奏表现出来。即兴的肢体律动可供儿童的思维天马行空,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并自由的创新发挥。每个儿童的性格、生活环境都不相同,他们看待事物的方式方法也不相同,他们模仿、创造和表达音乐的效果也会大相径庭。这样的音乐课堂教学妙趣横生,令儿童们兴奋不已,也使儿童对自己和他人的“创作作品”充满好奇。

总之,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割裂了两者的关系,不利于审美教育的顺利实施,不利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把舞蹈律动运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中,改变了学生以往被动接受音乐知识与技能训练的单一学习方式,通过音乐和舞蹈动静结合的双向教学方式,唤起儿童喜爱音乐的天性和本能,激活儿童对音乐的感受、体验和想象,从而更愉快地学习音乐和享受音乐。

第3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1-0068-01

音乐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音乐教育对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它的目的是通过教授音乐这门课,让学生去感知、理解、表现音乐,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并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认识生活和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音乐课堂则是实现和完成音乐教育这一任务的主阵地。面对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和新的教材,如何利用每周音乐课有限的课时,发挥课堂教学内容的最大容量,教学方法的最大功效,提高教学效率,是摆在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紧迫问题。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实效,使音乐教学活动充满生命活力,并真正被学生所喜爱,这是我们每一位从事音乐教育者所必需思考的和付之于终身实践的课题。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音乐课堂效率: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

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是民主。”可见民主的方式是培养创造力的先决条件。具体到音乐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放下“架子”,走向学生,多给学生一点微笑、尽量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到歌舞表演、音乐游戏中,使学生消除心理上的压抑感。

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和行为保证,是取得理想学习效果的基础和前提(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音乐课堂效率首先要以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为主。音乐的课堂教学本应该是充满活力、蕴含丰富的生命力和生活情趣的,它应该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情感体验联系在一起,让音乐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三、课堂纪律的保证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在我们的教学课堂同样应用。我们的课堂不仅仅是教书学知识的课堂,更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如何做一个懂规矩、守规矩的人。然而做到以上两点是需要好的纪律做前提保障的。只有拥有了非常好的课堂课堂纪律,我们的学生才能学到更多做人、做学问的知识。

例如:我现在的音乐课堂,就是一个纪律非常不错的案例。我所教的班级是二、三、四年级的音乐课以及学校的合唱队。从当教师的第一天起,本人就已经意识到课堂纪律的重要作用。所以我要求自己的课堂要有严格的课堂纪律,但效果一直都不理想。后来经过几年的教学下来,课堂纪律还是我不能上好音乐课的老大难问题。直到今年的新学期开学,在暑期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才让自己豁然开朗。经过验证,到现在已经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我的音乐课堂纪律不在是我的障碍,同时让我和我的学生受益匪浅。经验告诉我“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

四、设计贯穿整课的教学问题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仅是了解“学什么”,更要学会“如何学”。 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一定的难度的提问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创造的积极性。在音乐课上,教师让学生围绕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去思考、自习。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凭着几个穿针引线的问题,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又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一)在课堂上先用让孩子们感兴趣的问题提问,利用孩子们爱看动画片的心理来提问“你们想不想聆听动画片的主题曲?那你们想不想和动画片里唱的一样动听呢?你们想不想比里面的唱得更好?”等等一系列孩子们的最爱来提问效果更佳。

(二)教师在提问时可以用不同的音调来引发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在学生走神时,犯困时,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

五、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

调查表明,在课堂上,某一学生回答问题时,其余的学生约有2/3不能完全集中注意力。而在分组活动时,分心的学生只有2.1%(选自鲁洁《教育社会学》),可见采用小组学习方式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音乐教学过程中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才能切实达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目的。

六、注重细节提高效率

经常上课、听课,我们会发现在的课堂比以往的活跃了很多,与生活联系得更紧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浓了,但我们也经常能看到这样一些不和谐的镜头:学生集体讨论时优生的“一言堂”,教师闲庭信步式的巡视,教师对差生的不闻不问等等;也有教师抱怨,我已经把知识点讲得很仔细了,可是还有人听不懂、不会,我只好见缝插针,中午晚上再给他们补课。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上虽说没有加班加点的补课,但其余都有,这种现象也很普遍。自始至终我都不认为加班加点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好方法。以前我们常说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现在我们说有效课堂,其实质都一样,只有课堂上下足了功夫,质量才会提高。仔细观察分析我们的课堂,我认为以下一些教学细节值得大家关注:

(细节一)小组合作前的独立思考。

讨论前一定要留给每个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让每位学生都在有了一定的想法或疑惑之后再加之讨论,不然讨论只能流于形式。

(细节二)确定板演的学生。

安排学生上黑板板演,既能锻炼上黑板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又能为其他同学提供讲解、学习的素材,可谓一举多得。在不同的时段安排不同的群体,既锻炼了优生,又锻炼了差生,给每一个孩子都有板演的机会,孩子的积极性会更高。

(细节三)确定板演的时机。

太早,个别懒惰的学生正好抄袭;太晚,座位上的学生等待时间久。教师应灵活掌握随机应变。

(细节四)分层教学。

练习时进行分层教学,提供给吃不饱的学生;有时也会让优生任“小老师”,帮差生一对一辅导,让他们在辅导同学的同时进一步理清思路,锻炼表达能力,实现自我价值。

(细节五)重视教师巡视。

学生集体讨论时,教师应当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去,参与讨论,获取讨论信息,发现问题,实施指导、调控。

所以说“细节决定成败”,这个观点对于我们提高课堂效率,同样适用。

七、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4篇

【关键词】 新课标 课堂教学 评价

新课标提出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应善于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起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完善教学管理的作用。试想在小学阶段,如何在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堂中,引导学生做到"动静结合",真正落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决定了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必须要"巧"、"精""活",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活而不乱,活而有序"。结合自己日常的教学实践,下面就结合几个案例来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巧评价激活学生自信

案例:教授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第1册第四课歌曲《小白兔乖乖》一课时,学生们刚刚聆听完教学光盘的范唱,这时,忽然最后排xxx同学嘟囔了一句:"咦不是这样唱啊?"鉴于平时这位同学上课一向都不主动举手发言,于是我问:"xx同学你听过不一样的《小白兔乖乖》吗?""幼儿园里学得跟这不一样"。在我的鼓励下,这位学生当堂唱了一下他以前学的《小白兔乖乖》,当他唱完后,我马上边为他鼓掌边评价道:"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一下子就听出了这两首曲调不同的地方,你的小耳朵可真尖啊!让我们一起来为他鼓掌吧!"然后就着这个"插曲",我请同学们把曲调不同的乐句进行了对比,让学生更加准确的学唱歌曲。而鼓励同学表演唱时我特意让xx同学来当小老师,纠正同学们的错误,结果一节课以来xx同学听、唱得特别认真,从此以后每节音乐课都非常积极的回答问题。

分析:这个课例主要体现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针对有些学生对自己的歌声或嗓音不自信;喜欢上音乐课,却不敢表现、展示自己的现象,作为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中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对学生的评价应以激励性语言为主,通过评价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那就是让学生感到自己能行、自己是最棒的,只要自己敢唱、敢想、敢说、敢动,就能得到老师的肯定与同学的认可,一句真诚的赞赏,可能对学生是一次终身难忘的鼓励。

二、巧评价激活课堂气氛

案例:在教授歌曲《闪烁的小星》时,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运用手号演示歌曲,相信小学音乐教师都知道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手号比较慢,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课堂气氛比较沉闷。

因此在正式上课前我提前将学生分为六组,分别是Do队、Re队、Mi队、Fa队、Sol队、La队,并宣布本节课的评价规则:看这节课哪个队手号演示的准确率最高,哪个队的表现棒,而评委完全由队长和表现突出的学生担任,这样一来孩子们学习手号的积极性可高了,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看着我示范。就这样先一起复习原来学过的手号,学习新手号"La",然后每一个乐句都是小练习,引导学生以小队为单位进行练习和检查,然后一句句进行比赛,看看哪个队能够获胜。当各队分别展示时,我指导其他队的学生也像老师一样来对同学加以评价。开始学生们往往用模糊的语言如"不错"、"不太好"等进行评价,经过一番指导,学生的语言生动亲切起来了,有的学生评价道:"xx做的手号很准确","xx队还要再加油","xxx做到新手号时有些跟不上了"……慢慢的,学生的评价由敷衍或找缺点逐步转向客观性评价,甚至是向欣赏同学方面努力了。就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的精力特别集中,参与的积极性也高了,课堂气氛特别好。临下课时六个小队中有三个队的准确率达到了95%,有的孩子们还迫不及待的试着用手号演示其它的歌曲了。

分析:以上课例体现了学生互相评价。学生互评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也比较多,低年级的学生往往都喜欢模仿老师去评价其他同学,这样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既能使学生正视自己的不足,又能看到他人的优点,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和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口头表达能力。但是学生的评价语言需要教师去耐心的指导,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评价水平,不能急于求成。我发现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以后,课堂气氛活跃了,也更和谐了,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了。

三、巧评价激活学生思维

案例:在教授歌曲《在农场里》时我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歌词的创编,在学生中间巡查时我发现一个小组创编的又快又好,于是我请这个组长向大家介绍经验,她想了想说:"我们小组,每个人想出了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就很快完成了。""老师,我觉得我们组编的很好。"另一位组员补充道,"我们第一个创编好了,我们都很高兴,我们还一起唱自己创编的歌曲呢!"听了他们对自己组创编情况的评价,我又让没有完成的小组进行自我评价,"我们组没创编好,主要是谁也不听谁的,还都在说话。"对于他们能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及时给予了肯定,然后再延时2分钟,结果不一会就都创编完了,而且还都特别注意了不跟其它组雷同,接着我又鼓励他们进行了表演唱,学生思维更加的开阔。

分析:这个案例体现的是学生的自我评价。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会自评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表现作出准确、客观的评价,逐步向具体性评价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找出自己的进步与不足,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使学生的表现力在轻松、民主、欢乐的氛围中得到了提高。

总之在新课改的鲜明旗帜下,我们小学音乐课堂更应率先做出榜样,通过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架起师生、生生之间的友谊桥梁,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创建和生成更加积极有效的课堂,让学生自由地徜徉在音乐世界,并体验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从而真正快乐地享受音乐!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5篇

关键词:简易乐器;素质教育;学习能力;良好品质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他们想象力丰富,情感充沛,活泼好动,注意力时间短,让他们整节课都一直跟着教师听、唱、读、说、跳、动是不够的,要多创造机会让他们亲自参与到各种音乐活动中去,获得艺术审美的愉悦体验,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在生活中,身边的打击乐器又是最容易掌握的,它质朴、清新、有乡土味,就地取材,紧贴学生的生活,可以开展集体的打击乐器演奏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演奏乐器的兴趣,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乐器演奏活动中获得生理上的和心理上的满足,可以扩展学生的音乐词汇,提高儿童的音乐理解能力。

让身边的打击乐器进入课堂对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能更好地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追求思想和顽强奋发的意志品质。自制打击乐器在课堂上的广泛应用,无论对教学的整体还是对学生的个体来说都是很有好处的。

一、利用打击乐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我们可以发现,当某件乐器第一次作为教学工具摆放在学生面前时,他们对这个玩意儿定会充满好奇,总按捺不住地想玩弄乐器以发出声音。我们不妨先不讲,让课堂“乱一乱”,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以保护学生对新玩意儿所产生的好奇心。在平时使用打击乐器时,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打击乐器有几种敲击的方法,发出几种不同的声音,它们像生活中的什么声音,每个环节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这样学生就会很主动、很积极地参与到音乐课堂中来。

二、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乐器”

首先,演奏常见的课堂打击乐器。教师把学校的打击乐器木鱼、双响筒、沙锤、三角铁、碰铃、响板等演示给学生,并给学生讲解每件乐器的基本原理、声音特点和制作方法。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分组练习、演奏并伴以歌唱、律动,学生乐在其中几乎“不能自拔”。

其次,从最便于操作的拍手开始,开发拍手的三种音色――双手掌交叉实心拍手产生常有的鼓掌音色,空出手心拍手产生饱满的音色,右手四指并拢拍左手心产生较为单薄的音色。然后,用拍手的三种音色分别以“× ×|×× ××|”进行二声部“合奏”练习,形成简单而有趣的音响效果。接着,练习捻指、拍肩、拍腿、跺脚等动作,选择可行的节奏型并与歌唱结合起来。“身体打击乐器”的运用,制造出丰富的“声势”,学生兴趣盎然。

然后,用随手可得的“乐器”演奏。分声部拍桌子、摇钥匙串、敲文具盒、对击口杯盖、拍打矿泉水瓶等等来“演奏”三声部节奏,形成有如原始舞蹈的伴奏音乐,一部分学生不由自主地即兴律动起来。

三、“变废为宝”,自己制作简易乐器

课下,让学生用废旧物品做“不花钱的乐器”。简易乐器制造完成后,每个学生上台演奏并简述乐器的制造过程与发音特点。有的学生把自己装鞋的盒子拿来做小堂鼓;有的学生分别串起金属和塑料瓶盖,形成音色不同的“串铃”;有的学生用两个矿泉水瓶子装上碎砂石做一对“沙锤”;也有的学生用两小块树皮中间夹片塑料做口哨;还有的学生用柳树枝做出了柳笛……一件件乐器在音乐课上展示、演奏,教师即兴配器,带领大家为歌曲伴奏,学生边唱边奏边舞,其乐融融。

四、合理运用自制简易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先引导学生用节奏型打击乐器给歌曲伴奏。如,在《捉迷藏》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熟悉三拍子节奏,我引导学生用鞋盒子充当小堂鼓,用装了碎石子的矿泉水瓶充当沙球。废车铃演奏第一拍,用装了碎石子的矿水泉瓶演奏第二、三拍。这样更能强调三拍子“强弱弱”的律动感。

再引导学生用旋律型打击乐器给歌曲伴奏。在《乃哟乃》歌曲拓展教学中,我先以钢琴为准调好音,让学生用自带的旋律型打击乐器(碗、玻璃杯子、瓶子等)来演奏歌曲(在碗、玻璃杯子、瓶子中加入不同量的水)。这样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和合作意识。学生在敲敲打打中,认识乐器,演奏乐器,为歌曲伴奏,并且能够利用身边的物体,模拟自然界的各种声音,从而达到创作的高度,体验到创造带给他们的成功和喜悦。

五、自制简易乐器能够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其良好的品质

自制简易乐器作为一种学具,能帮助学生掌握节拍,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协调感。手中有了小小的乐器,学生又多了一个进行音乐实践的机会,嗓子不好的学生可以通过制作和演奏乐器树立自信。通过器乐的学习和演奏,他们得到一种自我满足,即自尊感和成功感,树立他们的信心,使他们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正如奥尔夫说:“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自制简易乐器同课堂打击乐器一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初步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技能,发展节奏感,而且能发展学生对音色、曲式结构、多声部集体表现力的敏感性,培养学生基本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组织纪律性和责任感。

自制简易乐器的课堂实践,激发起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从而改变了一直以来很多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所形成的这样一种局面,即:教师教什么,学生唱什么,教师没有教,则学生不会唱的尴尬局面;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动手能力,使他们从小养成一种认真、严谨的作风和学习态度;更好地培养学生与他人协作的集体主义思想和意识,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奋发的意志品质。

随着《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我国基础音乐教育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每个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教师都经历着知识结构、教学观念、教学能力、研究能力、教学方法、评价手段等一系列新问题的挑战,作为教师,教学工作之路任重而道远,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思路,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们音乐教师所共同面临的,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借鉴多种教学实践模式,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让教与学完美嫁接,不乏为一条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1]赵小军.我让自制乐器进课堂.中国音乐教育,2000(01).

第6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游戏教学;教学策略

游戏是儿童是幸福快乐的源泉,认识世界的良好工具。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采取游戏化教学手段,可以促使学生在玩乐的过程中欣赏音乐的内在美,在玩乐的过程中得到表演能力的提升,体悟到音乐的独特韵味,促使学生自身的内心情感与音乐通融于一体,取得美的感受,获得丰富情感的升华,增长音乐知识,提升音乐素养。

一、引入游戏促进学生感受音乐的乐趣

音乐课堂教学具有独特的情感性、表演性、艺术性以及音乐知识传授的枯燥性,对于小学生来说要促使他们掌握好这些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而通过引入游戏活动使得音乐课堂更加活泼与愉悦。例如,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对1、2…7这五个音符进行感性认识,可以引导学生玩小青蛙跳台阶的游戏,分别跳跳“1台阶”“2台阶”“3台阶”……“7台阶”。这样有效地促进学生感受音乐的乐趣,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在游戏活动中提升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活动,进行游戏教学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协作、参与和引领作用,同时突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例如,可以通过“T台秀”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敢于上T台,合着音乐的节拍秀秀自己的风采,彰显学生自己的独特个性。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的节拍,而且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还有利于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在游戏活动中提升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音乐游戏情景,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同时,增进学生相互交流的情感,提升他们互助合作和主动探究的精神。例如,在“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教学中,可以引领学生分别扮演葡萄架、黄鹂、蜗牛等角色开展游戏活动,让他们从中主动探究角色活动在游戏活动中的意义与价值。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合理引入游戏教学资源,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陶冶他们的情操,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第7篇

音乐课堂 教学语言 准确性 鲜明性

偶尔的机会,听了3节名师上的语文课。听后由衷地感到一个字,“美”!尤其是课堂语言,不仅深深打动了学生,同时也深深打动了听课的老师。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教师的课堂语言更应该注重美。

在孩子们的眼中,音乐老师是“快乐的天使”。要成为孩子们的“快乐伙伴”,我们的言行必须散发无穷的魅力。课堂教学语言是师生相互交流的最重要的手段,准确、生动的语言能使师生间的交流达到最理想的状态。音乐课具有不同于其他文化课的特点,音乐老师的课堂语言也必须有自己的特色。

一、准确、鲜明、风趣、具有启发性的有声语言

1.音乐教师课堂语言的准确性

有些教师可能认为,追求语言的准确性应该是对语文老师的要求。而事实上,标准、准确、生动、组织有序的语言无疑会使音乐课锦上添花。因此,要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教师才可于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规范的语言发音,为歌唱的字正腔圆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收益终身。如人音版第十二册有一首歌曲《歌唱祖国》,学生很难把握第二部分的力度。于是,我便把第二部分的歌词声情并茂地朗读了一遍,学生很快体会到,“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刚”这两句应该用较强的力度去演唱,并在接下来的演唱中准确地把握好力度的变化。

再者,课堂语言的准确性还表现在讲解的准确、到位。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准确地表达音乐作品的创作意图。音乐作品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学生对其的理解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音乐教师有责任把艺术语言以解说的形式转为文学语言,让学生在正确思想的引导下有充分想象的空间。如学生在发生练习“月亮爬上来”时,教师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宁静的夜空下,一轮皎洁的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中,散发出宁静,祥和的光芒。”学生很自然地用高位置轻唱的方法来发声,轻松地解决了高音“喊唱”的现象。

2.小学音乐课堂语言的鲜明性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这一点上,音乐课与其他任何学科有很大的不同,它主要靠听觉来完成的,听觉是音乐感受中的基础条件,这种听觉依赖于音乐本身。音乐艺术在很大程度上说就是那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仅凭教师口头传授,学生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音乐教师要力求做到语言中心明确、条理层次分明、难点重点突出。一堂没有语言组织,东拉西扯、废话连篇、信马由缰的音乐课,是难以吸引学生、难以激发起学生兴趣的。没有语言组织的音乐课堂教学,也将破坏音乐作品本身的完整性,削弱其魅力。那些诸如“对不对”“是不是”“嗯”“啊”“怎么样”,既浪费了课堂有限的时间,又影响了学生表现自己的积极性。

3.小学音乐课堂语言的风趣性

何为“风趣”?我认为,风趣应具备生动有趣,使人发笑,引人深思的语言特点。一段风趣的语言,给人以诙谐的情趣,又使人在笑意中有所领悟。轻松发笑是风趣的外在表现,说明问题是风趣的内涵。如教师出一谜语,“此时无声胜有声”,打一音乐记号,让学生猜,学生便能很快了解休止符的作用,并能在演唱中表现出来。又如,讲解音符的名称以及时值时,我运用“切西瓜”的方法,在黑板上画一个大大的西瓜,把它看做是全音符,第一刀切下去,西瓜变成2块,为2个二分音符,第二次分成4块,为4个四分音符……得出结论,把全音符分成几部分就是几分音符,时值就是用全音符的时值去除。这样,学生便能兴趣盎然地在切西瓜的游戏中学会了音符的名称和时值。

4.小学音乐课堂语言的启发性

音乐课堂中,教师的语言可以让学生感到更自由、更自在、更自然。那么,具体应该怎样设计语言呢?我认为,首先,提问必须要有目的性,不能提一些带有暗示性的诸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的幼稚问题。如在学习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时,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可以这样提问,“我们今天要去欣赏一场特殊的音乐会,我们听听,参加音乐会的都有谁?”教师范唱的时候出现多媒体画面,学生很快会对歌曲的内容感兴趣了。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教师在范唱结束时,不要问好不好听之类的话,直接让学生按照歌词模仿音乐家们的演唱。教师说,“听了春天举行的这场音乐盛会,你知道这些特殊的音乐家们是怎样在音乐会上大显身手的吗?谁来学一学?”学生跟着老师弹的歌曲旋律模仿春雨、春风、春水、春雷、春笋,在多次的聆听乐曲声中学习歌曲。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会最大程度地激发起学习音乐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师体态语言必须形象、得体、自然

所谓体态语言,是指伴随说话的表情、手势及其他动作等。这些有形而无声的体态语言,有时能够直接表示某种意义,有时能够起到加强有声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体态语言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丰富的富有表现力的面部表情,恰当、自然的动作,都可以创造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给小学生以深刻的感染和教育。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利用眼神与学生交流,是音乐教师应该学会的一项本领。当教师对音乐作品理解深刻时,这部作品的音乐情绪应该可以从教师的眼神中流露出来。当音乐响起时,或欢喜、或忧伤、或激昂、或悲愤,教师的眼神对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作品起到了一种辅助作用。在控制课堂气氛方面,眼神更有其重要作用,对唱歌走调、分神等课堂不利因素,语言往往会打断教学环节甚至破坏课堂气氛。而一个恰到好处的眼神既能提醒学生,又能保证学生的愉快心情,保持教学过程的延续。

三、采用激励性的课堂教学语言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心理因素对于任何一个阶段的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学生总是很重视教师的评价。音乐教师对学生做出的学习反应要给予真挚的鼓励,善于从他们身上捕捉闪光点,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信地面对问题。如“你表演得真棒,真像一位小音乐家。”“你的声音真美,真是我们班的小百灵”。当然,表扬鼓励一定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另外,鼓励时的语言还要富于变化。对待学生的不同时机不同情况的回答,可采用不同的评价语言,学生会感到教师真正注意到了自己。

总之,好的音乐课堂教学语言,应该是准确的,鲜明的,风趣的,具有启发性的。教师体态语言必须是形象、得体、自然的,课堂教学语言必须是有激励性的。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音乐课,音乐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熟练掌握音乐教学语言运用的技巧和艺术。

参考文献:

[1]对音乐课堂里教师语言的再思考.

[2]钟方婧.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福建中小学生在线.

[3]詹芳菲.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如何优化课堂语言.中学语文教学.

第8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小学生正处于一个活泼好动、求知欲强的重要阶段。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创建一个欢乐的师生互动平台,让学生能享受音乐课堂,爱上音乐课堂。教师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中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有所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音乐课堂,从而达到传授知识、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培养爱国情怀等多个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意义

21世纪以来,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加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教育的核心目标,小学音乐的教学也要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改进工作。而教学的有效性指的是学生能通过一段时间的课堂学习获得进步和发展。在新环境的影响下,课堂的主体由老师转变为学生,判断课堂教学是否具有有效性,不是依据老师的教学水平,而是以学生是否有所进步和发展作为标准。缺乏有效性的课堂教学,只能陷入“老师教得幸苦,学生学得辛苦”的困境。所以,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为以后的音乐学习奠定基础,从而更加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小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增强小学生爱祖国、爱社会的高尚情感。

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提升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创立新颖的教学情景,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采用简单的解说方式来进行教学,那么就难以让小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一种独特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通过倾听、观看、感受等多种途径,来进行音乐的学习。当学生们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去了解一个特定的对象,就会产生一种新奇的、强烈的感觉,这种感觉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有进一步了解的欲望。所以教师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握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创立新颖的教学情景。例如,在学习《小树快长高》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绚丽多彩的光影效果,动态地表现小树年复一年,经历春夏秋冬,慢慢长大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让小学生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也体会到树木成长的不易,达到教育学生热爱树木、热爱自然的目的;在学习歌曲《我怎样长大》时,可以让学生来说自己成长过程中有趣的事情或者烦恼的事情,通过这种分享式的教学来加强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感情;在这种多媒体教学和生活情景代入教学的情景设定教学,能有效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学活动也就成功了一半,在教师进一步的引导下,学生就能朝着更加有效的方向进行学习。

(二)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提升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学生歌唱技巧和乐理知识,还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形式,丰富教学过程。教学形式可以是游戏、舞蹈,也可以是手工艺展示,或者是情景剧等等。比如说可以开展《老鹰捉小鸡》的音乐专题游戏,在音乐的律动中开展游戏,在游戏中学习音乐;在学习《放牦牛的小卓玛》时,可以让学生去学习几个藏族的舞蹈动作,在歌唱时配合藏族舞蹈的伴舞,可以使得学生更加深入的感受到藏族人民的豪迈;在《老师就像我妈妈》歌曲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制作卡片,来送给自己最喜欢的老师;在学习到《铃声》这首歌曲时,可以让学生们排一出表现自己校园生活的情景剧。通过这些丰富的教学形式,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而每个学生的对歌曲的理解都不尽相同,这种集体活动在提升小学生音乐课堂的趣味性的同时,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和对歌曲的理解,从而加深了解歌曲所想要表达的深刻内涵,在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丰富学生的情感、完善学生的人格。

(三)正确地加以引导,促进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指教师脱离课堂教学的过程,而是让学生在教师有计划、有安排的教学环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地去获取相关知识、积累经验、学习技能、培养能力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水平、特长,来自主决定要学习哪方面的知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考虑到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成熟,所以老师要全程进行指导,促使他们形成科学的探索、思考、决策的能力,提升学习的有效性,拓展学生的思维。在学习歌曲《走进》时,可以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上,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去了解的历史发展、物产资源、风俗习惯、人文情怀等,然后让大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分享,在此之后,再进行歌曲的学习,这个时候学生们就更能体会到的辽阔美丽,感受人民的生活,从而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作为一个帮助者、引导者的角色,指导学生学习,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中。只有在老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形式,才能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三、结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审美能力、丰富情感、陶冶情操的真正开始阶段,也是极为重要的阶段。一开始确定了正确的方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以后的学习和个人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所以,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用新颖的教学情景和丰富的教学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在自由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学习知识、享受音乐,深入理解音乐中蕴含的真谛,在发现美、欣赏美的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能力,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任爱萍.关于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2014,(04).

[2]李春勇.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J].新教育时代,2015,(02).

第9篇

由于小学生的年纪较小,大多在六到十二岁之间,这个年纪的学生一般来说童心比较重,大多处于爱玩的年纪。由于小学生的年纪、性格等原因,对周围的新鲜事物都怀有好奇心,也容易被周围的环境所影响,所以也就导致了小学生在学习音乐时注意力不集中。这时,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较好的音乐学习环境,使学生逐渐的适应这种环境,积极主动的去学习音乐知识。只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课堂效率。在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主导因素,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据调查显示,这样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并不会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效率,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适应性学习和被动性学习。由于小学生年纪比较小,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小学音乐教师采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小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很容易分散注意力。这也就会影响音乐课堂的学习效率。

2.信息化发展对小学音乐教改的影响

由于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家长和教师都过于注重小学生的成绩。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把原本枯燥的音乐知识用信息化、多媒体的教学模式进行讲解,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情景教学模式,使原本枯燥、乏味的音乐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采用多媒体信息化进行教学,还可以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由于年纪问题,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很容易分散注意力,采用多媒体的形式进行音乐教学,可以用图片、语音、视频的形式让小学生体会到学习音乐的乐趣。采用多媒体的形式进行教学,不仅能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使音乐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内容更加有趣,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潜能。小学生由于年纪比较小,理解知识的能力也比较有限,有些歌曲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比如在小学生学习歌曲《小小鼓号手》时,采取信息化、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首先,可以以音频的形式进行播放,以视频的形式让小学生看到鼓号队的变化,然后让小学生自己发挥想象,鼓号手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每种乐器都有什么特点,在小学生充分的理解这首歌所要表达的情感之后,学习起来也会相对容易很多。

3.信息化背景下小学音乐教改的方法分析

经过研究调查表明,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如今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要想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率,在信息化背景下,多媒体教学模式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改革方式。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大多是采取教师在讲,学生在听的方式,小学生由于年纪过小,无法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而音乐知识的学习不同与其他的学科,不能单单采取讲课的形式,要想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水平,必须让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课堂教学中来。只有提高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才能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水平和音乐素养。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是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采取多媒体的形式进行音乐教学,可以很大程度的丰富音乐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在小学生遇到不懂的音乐问题时,音乐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的形式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比如,在小学生学习到戏曲的课程时,由于小学生在以往的教学中没有接触到这一部分的内容,所以会难以理解,如果采取传统的音乐教学形式,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也很难理解这一部分的音乐内容,会严重的影响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这时,音乐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中的视频和音频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戏曲的独特魅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抽象的音乐知识用视频、图像、声音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将音乐内容更加直观的表现出来。据调查发现,很多小学音乐教师表示,小学时期音乐知识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枯燥、乏味,由于音乐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过于抽象很难理解,很难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所以要想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比如在学习到民歌时,由于小学生以往并没有接触到民歌中所唱的民俗习惯、风土人情,所以也就很难理解民歌所要表达的音乐情感和思想。采取多媒体的教学形式,可以以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一些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在小学生充分的了解了民歌的历史背景之后,再来学习民歌的演唱方法,这样既可以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增强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4.小结

要想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首先要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在现代的音乐教学中,信息化的多媒体教学方式逐渐应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来,采取信息化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很大程度的集中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使原本抽象的音乐知识以图像、视频的形式展现在课堂上,增加小学生的理解能力。

作者:马茹 单位:山西省临汾市第一小学

参考文献:

[1]张蕾.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16,(24):106-107.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 课堂导入

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音乐不知是一门排列在课程表中的普通课程,而是一个放松和欣赏的过程。就个人综合发展而言,一个人的诸多能力培养中离不开审美鉴赏能力的配合,这种能力关系到个人长期品味发展的状态,因此,从新课标改革以来,小学音乐教学就被视为一个学生审美品位培养的突破口之一。通过不同风格的音乐的教学和相关音乐知识的教授,从而让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能够培养起相应的音乐兴趣和审美倾向,形成独立的音乐兴趣倾向。就音乐学科的长期作用而言,它有助于学生感性思维的培养和锻炼,在音乐中放松自我,塑造自我,这样一个过程应该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努力。

一、小学音乐课堂导入的重要意义

(一)有效激发学生的音乐潜力

音乐素养并非单纯凭借教师在课堂上播放几首歌就能够培养起来的,它是一个需要教师和学生长期努力的过程,而小学音乐课程的有效导入则是从概念上为学生建构起当下课程的基本架构,让他们在一定的框架内填充一定的知识内容,同时通过音乐欣赏来丰富审美感的内容。

(二)提高学生对于音乐学科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对于小学音乐课程而言,学生难免会由于忽视音乐课程的重要性而对之不以为然的态度,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打消这种想法,从而建立起对于音乐学科的正确认识。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加深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起对于音乐学科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努力学习音乐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营造和谐良好的课堂氛围

对于小学生来说,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对于他们的学习状态的保持是十分重要的,而小学音乐课程的良性导入则是做到了这一点。课堂的一开始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循序渐进的环节,让他们在良好的气氛中逐步紧跟教师的讲课节奏,在音乐的熏陶中塑造自己。

二、小学音乐课堂导入的相关方法探讨

(一)承上启下的复习导入

就音乐课程本身而言,他仍是作为一个科目而存在的,因此音乐教师需要关注到相关知识的教学效果问题。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教书可以在一堂课的开头先回顾上一堂课的内容,和学生一起复述上一堂课的主要内容,必要情况下还可以一起哼唱上一堂课中播放过的曲目,让学生的思路逐渐返回到音乐课堂的模式中来。接着,教师可以逐渐引入这一堂课要讲的内容,简要概述其与上一堂课内容的基本关系,让学生明确知识内容间的内在联系,建构起一个基本的知识架构。

(二)图片模式导入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倾向于直观的形象性思维,因此小学音乐课堂中也可以利用一些直观性的展示模式进行课堂导入,其中之一便是图片导入模式。教师可以在课堂地前一部分为学生们展示几张图片,并让学生先描述图中的内容,接着教师开始引进这一堂课的知识大纲,让学生在倾听过程中回顾自己的描述,并⑼计与音乐只是做一个联系,这也就将抽象的音乐概念具体成了一种画面效果,更有助于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记忆。在下一堂课的回顾环节里,就可以通过图片的回忆来引出知识的印象。

(三)情景导入

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表现欲望是音乐教师要尤为注意的,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需求进行相关知识情景的模拟。例如民歌的内容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几位学生先展示一些经典唱段,从而让其他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类型,从而在脑海中构建起一个基本印象,接着紧跟教师的导入节奏,同时结合之前的情景来理解相关知识。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同时也达到了利用情景来到如课程的目的,让学生们在参与中感受音乐的生活化,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知识的广泛性。

(四)视频导入

现代化的教学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大大地得益于现代化科技的引入,在小学阶段就有了多媒体设备的参与,这也就使教师的课前口头描述环节脱离原始的抽象化和苍白,而刻意具体化到一种直观的效果。学生也可以在这过程中感受知识的直观效果,不再拘泥于单纯的课本平面化印象。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视频播放,从而导入相关课程的内容。如在进行爱国音乐的相关内容讲授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播放的相关片段,让学生们在这种情绪状态的驱使下进入到学习之中,更好地感悟音乐的时代感。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播放了片段之后让一些同学来谈谈他们的感受,在课前就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保证学生们的状态和注意力都集中在导入内容之中,从而更好地进行接下来的课程内容讲解和音乐片段欣赏。

三、结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于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应当是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这过程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开端。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程应当脱离原始意义上的学科地位,而将自己定位为一种能力培养的起点,让学生在紧张学习之余有一个放松自我的窗口。尽管目前仍然存在着主要科目和次要科目之分,但音乐教师本人需要明确音乐学科的地位,它与其他知识性学科一同作用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并无主次之分,更无高下之分。因此在课堂导入这个环节是需要大下功夫的,相信通过无数音乐教师的研究和分享,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能够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黄峻.试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J].黄河之声,2014,(15).

[2]徐霎,刁惠军.对音乐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06).

[3]钮苏苏.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初探[J].小学教学参考,2010,(12).

[4]郭文丽.激发小学音乐课堂活力,提高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6,(03).

[5]黄峻.试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J].黄河之声,2014,(15).

第11篇

关键词: 小学音乐 情境教学 课堂教学 应用研究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尚未被约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需要太严谨拘束,不然会严重阻碍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将情境教学引入教学中,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投入音乐课堂学习,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必要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利用情境教学带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一、情境教学的含义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充分了解现阶段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开展课堂教学的方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展情境教学,意味着教师需要积极创建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跟随自己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音乐知识体系,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等,实现小学音乐课堂的最终教学目标。

二、在小学音乐课堂开展情境教学的作用

(一)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如果学生学习没有兴趣筑基,就只能被动地接受。对于音乐学习来说,被动接受性的学习无法取得音乐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无法感悟到音乐的美。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所具有的抽象性,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图片、影像、故事等方法积极创设有趣的教育情境,不仅能调动课堂氛围,还能带动学生学习激情,激发其学习动机。

(二)有效开发学生多种思维。在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教学,除了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音乐知识外,还需要不断对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等进行开发,实现多种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有效对学生的合作能力进行锻炼。合作能力是人的一项重要能力,在不断地开展与同伴的合作过程中能提高人的合作能力。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通过组织表演等活动,在实现课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同时,能有效让学生在相互合作过程中不断融入新的团队,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四)有效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音乐是有情感的,在传播过程中会对欣赏者产生传递,并激起其作出情绪反馈。翻看小学音乐教材,我们会发现其中大部分歌曲都是健康向上的,在这样的内容感染下,配合学生的情境教学,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形成健康乐观的心态。

三、情境教学在小学课堂上的有效利用

(一)充分借助游戏创建情景。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具有好玩的天性,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短,通过引入游戏,将教学内容以学生能够更乐意接受的形式呈现在他们面前,在帮助学生理解歌曲中思想情感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苏少版六年级第三单元《友邻多佳音》的时候,可以通过事先收集好的不同国家的国旗,开展知识抢答游戏,答对了奖励一颗小红旗,游戏中小红旗最多的小组将获得教师现实准备的礼物。这种形式不仅能最快速地将学生带入教学内容中,而且能更好地与学生实现情感互动。

需要注意的是,在游戏当中,教师需要事先强调游戏的规则,确保游戏中的教学秩序,不然不仅无法达到教学目的,反而会影响正常教学。

(二)充分利用语言进行情景创建。在一定程度上,音乐也是一种语言,对于歌曲来说,歌词帮助欣赏者理解歌曲,歌曲又帮助欣赏者理解歌曲的意境。在小学音乐课堂很多没有歌词的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讲解创设语言情境,帮助学生欣赏。比如在欣赏孟加拉国的《脚铃舞曲》的过程中,教师用语言为学生介绍孟加拉国的一些民俗风情,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中所描述的场景。

(三)充分借助多媒体进行情景创建。多媒体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进行内容展示,不仅能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而且能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学习苏少版小学六年级第三单元时,教材中所描述的国家很多学生根本没听过,更不要说了解了,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图片、短片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课本上提到的国家,能更好地了解这些国家的音乐。

(四)合理利用课堂表演创建情景。音乐具有表达性,需要借助一定的中介进行传达,这种中介形式一般有唱歌、演奏、小品、话剧等,而教学具有实践性,需要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因此教师利用表演的形式进行教学情景创建,让学生在自我的表演过程中体验音乐,感受音乐对于个人来说的价值。

比如在学习《跳蚤之歌》的过程中,可以事先准备好相关剧本发放给学生,组织学生将跳蚤之歌用话剧的形式进行表演,将相关音乐背景融入背景中,让学生在表演中识记歌词,让课堂更具有互动性,在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的同时,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就感,在亲身参与音乐实践中直接触摸音乐,体验其中的情感,掌握好一定的音乐技能,有效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五)充分利用故事创设教学情境。利用故事创设情境是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故事为主线,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思考,实现情感与知识的迁移与衔接,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故事情境的创设容易被接受。

在故事创设过程中,教师将教学内容故事化,运用学生能理解的语言向学生普及课堂主旨,一般来说,会借助一些图片或者动作语言,有效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比如在学习苏少版小学六年级音乐《山村来了售货员》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张相关的图片向学生描绘出相关的故事,按照乐曲的起伏将故事设置为不同环节,将学生由课堂带入北方大山里,帮助学生理解《山村来了售货员》的内容,对北方特色乐器唢呐有所了解,并在课堂上配合一系列的音乐欣赏强化,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唢呐。整个课堂,教师都在利用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把握唢呐的特色。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在充分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尊重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开展情境教学,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行音乐学习,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教师的一种课堂再创造过程。

参考文献:

[1]赵桂荣.情境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探讨田.速读(下旬),2015,(1):142-142.

第12篇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教育模式也在不断的改变,传统的小学教学方式中融入了音乐教学。生活在信息时代,多媒体等信息设备的普遍使用,能够创新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内容,从根本上带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本文笔者以小学音乐和信息技术为切入点,全面分析小学音乐高效课堂与信息技术在构建与整合中的问题,并给予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小学音乐;高效课堂;信息技术;构建与整合

以信息时代为生活背景,我国很多学校的教育都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多媒体音乐教学模式的推进,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从而还促进了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应该注重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课堂中的使用,实时观察,并且能够及时的解决其中的问题,致力于音乐教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一、小学音乐高效课堂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

(一)运用信息媒体,创新教学情境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将信息技术融入到音乐教学的课堂上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师们将他们本身的教学观点和教学观念展示给学生,并且能够更大限度的吸引学生,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热情投入到音乐的学习中。例如,在教学《春天来了》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时内容做成幻灯片的形式,以最大的限度将春天的美景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如临其境,能够切真切实的感受到春天万物复苏的气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打造良好的课堂学习体验,增强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记忆性。

(二)整合学科,用多媒体技术将多门学科联系在一起

随着新课标教学目标的推进,如今的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不再只是教学生们学习音乐,更重要的是要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关于文学、舞蹈、戏剧和歌舞等方面的知识教育。例如,在讲解《天鹅湖》的时候,教师可以在网络上下载多种版本的舞蹈剧视频,其中加以融入文学作品来抒感,这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相关课文知识内容的记忆,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在艺术方面的潜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

(三)融入科学技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当前的学校教学中已不再适用,学校为了保障教学进度并且还要保障教学质量,就应该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加入对当前科学技术的使用,通过科学技术向教学课时内容里渗透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方面的相关知识,通过爱国歌曲的演唱、红的观看、和一系列红色戏剧的演排等,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为社会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

二、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时候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要意识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

以信息时代为生活背景,现如今很多学校的课堂音乐教学过程中都加大了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力度,将信息技术应用到音乐课堂的教学中,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还能加快音乐教学的进展速度,但是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的教学中并不会起着主导作用,它只是辅助教师教学音乐的一种新兴手段。

(二)注重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随着新课标教学的推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教学的状况中,很多人对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都有着很大的误识。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优势,使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给课堂注入新鲜的事物、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等,但是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始终都是起着辅助作用,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师是推进课程教学进度的核心力量。

(三)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与学生多沟通交流

当代社会的很多学校,都会开设音乐课程,但音乐课程始终都是以副课的身份存在着,学校开设音乐课程,对音乐课程的教学却没有足够的重视。学校开展音乐知识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要舒减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要激发学生在艺术方面的潜力。小学音乐教学是对学生艺术启蒙的重要时期,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三、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信息技术具有直观性、交互性、和共享性,使用信息技术可以将所要授课内容的相关知识利用视频、图像、声音等方式展现出来,强化学生的记忆内容,使用充足的信息资源,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通过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加大对音乐学习的投入,促进音乐学习进度的加快。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给小学音乐课堂带来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学生在艺术方面的天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小学音乐教学进度的加快。

四、结语

在小学的音乐教学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在创新教学模式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并且挖掘出学生在艺术方面的潜力。小学的音乐教师要和学生之间建立正确的师生关系,最大限度的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樊彩英.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小学阶段新型音乐教学方法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3: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