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化学性质

初中化学性质

时间:2023-06-16 16:06: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化学性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化学性质

第1篇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化学这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传统的化学授课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赢取应试教育的成功采取填鸭式教学和题海战术的策略.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尽管能够帮助学生在应试教育中获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对于学生的能力发展和知识结构的完善并没有太大的帮助.

初中化学开设的时间很短,而且在三年级才开始开设,因此,很多学生面对化学教学中总是有很多的疑虑甚至是心存畏惧,面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多学生的学习负担不仅加重而且学生的心理压力也不断上升.笔者认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首先应该转变观念,要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形成为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服务的意识,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这样才有可能获得初中化学的教学效率的提升.

初中化学的教学要想在短暂的时间内、中考的压力面前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首先要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将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传达给学生,要和学生开展好有效的交流,要让学生明白教师教学的意图以及教学的计划等,都需要师生之间拥有一个良好的关系才可以缩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交流,加强教学实施的效果.

二、加强有效交流

和谐的师生关系无疑为有效教学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氛围和基础,除此以外,笔者认为还应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有效性的交流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设定教学计划.另一方面,有效性的交流也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丰富学生的见识,在交流之中发散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

此外,加强有效性的交流,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交流中也将获得别人对知识的认识,从而完善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所以,为了更好地提升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应该加强有效交流.在教学中加强交流的方式很多,例如:分组讨论交流、一对一问答交流、探究辩论式交流等.

通过这些交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到位,教学的效率也将获得提升.例如:在《性质活泼的氧》的内容的学习之中,其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掌握,一个是氧气的物理性质,另一个是氧气的化学性质.很多学生都可以掌握好氧气的物理性质,但是对氧气的化学性质就比较难理解.于是乎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探究论辩式的讨论:

教师问:刚才学完了氧气了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有关物理性质我们都很容易理解,但是有关氧气的化学性质呢?我们该如何来理解呢?

学生1:氧气的第一个化学特点是能够支持燃烧.

学生3:氧气可以和很多物质发生反应,例如硫、碳.

学生2:还有一个刚才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有氧气的帮助木棒的燃烧更加充分.

学生5: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教师说:不错,现在来总结一下氧气的两个化学性质:助燃和供氧.接下来我们回顾一下刚才开展的实验来进一步探究氧气的这两个化学性质.

借助这样的讨论,学生对氧气的相关性质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氧气的相关实验开展也更加地理解.

三、优化教学过程

有效性的教学开展也离不开有效性的教学过程的开展.因此,为了更好地获得教学的效果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需要注意,就是要注意优化教学的过程.

教学的过程包含了多个方面,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设备的运用,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手段的多样.这些都是教学过程的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一定要注意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1.优化教学资源

化学教学有不少的实验需要运用到相关的一些药品和一些实验器材,为了让学生的理解更加到位,教学更加清楚,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地利用教学资源,如:滴管、试管、石棉网等实验器材的展示和认识.

2.优化教学设备

多媒体设备是协助教学开展的重要助手,实验室是完善化学教学的重要平台.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地利用好这两大设备,使得化学教学的内容生动,并且在实验中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更好地走进化学的世界,对化学的学习产生兴趣.

3.丰富教学内容

化学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为了让化学的知识教学地更加丰满,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一些东西和化学教学联系起来更好地开展教学.例如:对《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和《自然界中的水》这样的内容进行学习,就可以和我们的生活相联系.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也拓宽学生的思维模式.

第2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4-065-1

笔者从事初中化学教学已多年,深深感到,初中化学教学必须重视概念教学,这是化学教学的前提,也是学生学好化学的第一步。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固然要强调教学方式的转变,提倡对学生创新能力、探索能力、实践能力等素质的培养,但不可忽视对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初中的化学概念教学非常重要,一定要搞好。

一、化学概念的重要性

每一个化学概念,语言都非常严密,它把一种物质或现象的内涵外延都规定得清清楚楚,一丝不落,每一个字都有极其重要的含义。化学概念不但是认识这种事物或现象的最初的符号,而且与这事物或现象有关的一系列变化以及化学原理、实验、计算等方面都需要概念来界定或理解。概念是最基础的化学知识,也是化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认识物质属性极其规律的起点。如果学生连基本的化学概念都糊糊涂涂,弄不清楚,那以后的化学学习肯定是一头雾水,进入了迷阵,严重措伤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影响化学教学质量,学生真正步入化学的殿堂是很难的。

二、做好化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措施

1.直观法加深学生对概念的形象理解,发展学生抽象思维

初中学生由于思维心理发展不健全,他们的思维还主要以直观为主,抽象思维不发达。因此,在进行化学概念教学时,要尽量从生活、从身边的具体事物入手,引导学生理解。更应该利用直观的手段,用模型来帮助学生认识。比如,原子、分子的结构,它们是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想象不出来。这时候,老师可以用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的模型结构,从而让学生形成原子、分子等概念。同时更要大量运用多媒体技术,把一些具体的化学变化过程,用模拟手段画出来,可以让化学反应过程清楚地展示出来,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因为化学是一门科学性极强的学科,有很多的知识靠形象思维很难做到,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加强。

2.深入分析化学概念,让学生立体性地理解

如果学生不能深刻地理解化学概念,他们只能死记硬背,这不但对概念的理解过于空洞,而且对以后的学习也会不着边际。对化学概念的理解不能是支离破碎的,而应该是全面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并能利用化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教师要紧扣概念的每个字眼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全面地理解,不但知一,而且知二,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老师应该从内涵和外延上向学生讲明讲清,使学生深入理解化学概念的本质。比如,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无新物质的生成是二者的根本区别。有新物质生成的就是化学变化,只在量上增减或形态变化的是物理变化。比如,水变成水蒸气,结成冰,有的学生错误地认为它是化学变化,其实它们都属于物理变化。这就是没有把握二者的根本特征。或者说是学生对此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刻造成的。

在具体概念教学中,老师要对某些化学概念进行全面剖析,把与概念有关的所有的情况一一向学生讲清楚,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应用起来才不会跑偏。比如,催化剂这个概念,其中“改变”的含义是加快,也可以是减慢;“不变”的含义是指质量与化学性质。很多学生将“改变”只理解为加快,不考虑减慢。将“化学性质”误认为是性质。事实上,物质的性质包括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因此,概念中的化学性质不能随便理解为性质。又如,氧化反应概念中的氧,很多学生错误的理解为氧气,事实上,概念中的氧不只是指氧气,它还包括含氧化合物中氧的意思。

3.对比法助学生形成正确概念

化学上很多概念具有对立性,教师要充分运用对比手法将二者的概念进行比对,使二者的区别通过对比手法更鲜明更直接,让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更全面,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纯净物与混合物;单质与化合物等等。用对比手法,不但学生深入理解了各个概念,而且对二个概念的异同都有深入理解,收到一石二鸟的教学效果。运用此法,教师教起也简单,学生学起来也轻松,课堂的知识密度又大,教学效果又好。所以,在化学概念的教学中,教师要大力运用此法。

4.充分利用实验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概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教学中要重视实验。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同样要重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对酒精灯的使用等基本概念,学生只有多次实验实践,才能对概念有真切的理解,明白概念中的科学含义和科学要求。比如,饱和溶液与未饱和溶液,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亲手配制,这样学生才可以体会到概念的含义。溶解度、质量守恒等概念,学生只有亲自做实验,并在实验中亲自体会观察和感受后,才会对概念理解起来容易,或者发现与概念不同的新东西。

5.在实践中巩固化学概念

第3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元素观;化学教学

1前言

化学是一门在微观层面上研究物质的基本组成、组成微粒的排列结构、物质的宏观性质、变化规律、制备及其应用的自然科学。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化学的核心理论也就是元素。初中阶段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入门阶段,初中生元素观的构建既是开展化学教学的基础保障,又是学生建立化学观念的先决条件。然而,现阶段初中生元素观建构的现状不容乐观,教师上课照本宣科、罗列知识、全堂灌输,学生死盯课本、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现象仍然存在,导致教师抱怨化学难教,学生哭诉难学。因此,初中化学教学中强化学生化学观念,加强元素观的培养与建构已经刻不容缓。初中化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重以观念为本的教学原则,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元素观,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创设情境,巧用类比,重视迁移,帮助学生构建元素观,并在教学中通过与生产生活相联系,促进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形成。

2转变教学观念,教学中渗透元素观

初中化学教师要转变传统的以考点内容为教学重点的教学观念,要认识到培养学生化学观念和帮助学生构建元素观的重要性,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元素观,从构建元素观角度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养成化学思维,形成化学迁移能力和科学素养。首先,化学教师可以从元素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使学生形成类别相同性质相近的理念,如“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叫单质,含有两种及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根据元素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使无序的物质变得有序,便于学生深刻地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其次,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宏微观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原子结构的基础上认识元素的内涵,如“元素的原子构成了世间万物,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核内质子决定了原子及元素的种类”。

3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教师要紧密围绕“元素观”设计教学方案,开展以“元素观为本”的课堂教学,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以《金刚石、石墨》教学为例,金刚石、石墨是重要的碳单质,教学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学习金刚石、石墨的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用途;第二课时旨在从元素观的角度对金刚石、石墨的性质进行探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比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二者性质的异同展开讨论,在学生得出两者化学性质很相似,物理性质和用途不同的结论之后,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围绕元素观,对其性质的异同及其原因展开讨论。第一步,立足元素观角度,分别就金刚石、石墨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及物理性质和用途不同的原因提出猜想;第二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分析讨论猜想是否正确。学生经过讨论得出,金刚石、石墨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它们都由碳元素组成的碳单质,二者构成原子-碳原子的排列结构不同造成了二者的物理性质不同,正因为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差别很大,所以生活中的用途不同。此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将问题拔高提升,加深学生对元素观的认识,让他们知道,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尽管目前已发现的元素只有100余种,但世界上的物质无穷无尽,元素的有限性和物质的多样性是统一的。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就如同26个字母可以组合出无数的单词一样。

4巧用类比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初中化学教师要巧用类比教学方法,使抽象、深奥的化学知识变的通俗易懂,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以《元素》概念教学中的一个片段为例,元素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基础性概念,也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教材的安排中,学生首先学习了原子、分子的概念,知道了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了物质,在此基础上进行元素概念的教学。通常情况下,教师都是先讲解元素的概念,即“质子数相同的同一类原子叫元素”,接着引导学生理解元素的意义,即“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至此有很多学生会陷入困惑之中:既然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那么它怎么去组成其他物质呢?这时若教师运用类比教学法就可以有效地化解这一难题。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去理解元素是一个概念的分类,它没有大小,也不能根据需要进行计量,就如同在超市里,食品是一类、图书是一类、烟酒是一类,元素就像食品、图书、烟酒,而物质就好像大大小小不同的商店、超市、大卖场。

5重视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化学是和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生活中好多看似不可思议的现象都可以用化学知识来解释,如金属制品的锈蚀、食物的变质腐败、药物解毒等。初中化学教师教学中只要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一旦彰显,教学效果必然事半功倍。以教学中的一个片段为例:在学生学习完下册书中有关酸、碱、盐的相关内容后,可以联系上册书中《水的净化》课题中“硬水和软水”的相关内容,渗透元素观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迁移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第一步复习硬水的概念,硬水是指水中溶解了大量可溶性钙镁离子的水;第二步讲重温水的危害,用硬水洗衣服既费肥皂,又会使衣服发黄变硬,随着温度升高,钙镁化合物还会转化成难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析出,即我们常说的水垢,长期使用硬水,会造成管道堵塞、妨碍热量的传导、浪费能源、甚至还会导致锅炉、反应釜等设备爆炸;第三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生活中,学生很容易就可以想到家里烧开水时留在水壶内壁上厚厚的水垢,既不美观、又不卫生还不易清洗;第四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酸、碱、盐的知识,解决这一难题,经过讨论学生提出,水垢的主要成分是难溶于水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镁,酸可以将这些难溶盐转化成可溶性的盐,醋是生活中最常用的酸,用醋来清洗,一定可以去除水壶中的水垢。

6结语

元素观并不是教材中所呈现出来的具体知识,而是隐藏于课程内容之中的抽象理论,同时元素观从概念性转化为实际存在的事实性也是建立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之上,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立足于教学实践,结合观念为本的教学原则,将已有的元素观构建策略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并通过“实践-反思-总结-实践”的往复过程,不断更新完善元素观构建理论,建立实践指导体系,从而更好地帮助初中生构建元素观,形成化学观念。

参考文献:

[1]吴俊明,吴敏.元素概念的演变与化学元素观的教学[J].化学教学,2014(6):3~7.

第4篇

一、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化学中的地位

元素化合物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也是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初中化学中许多知识都涉及到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或是由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组成,可见元素化合物不仅是化学的基础理念还是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理论,并且初中化学的学习通常是从元素化合物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开始的,再扩展到元素化合物的制取、鉴别等化学知识,因此,学生只有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得到清晰、深入的理解才能学好初中化学.此外,元素化合物相关的知识与人们的许多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关联,而教学是为了培养人才以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总而言之,化学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二、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问题,包括: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落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讲解不能结合实际等等.接下来,笔者将针对上述提到的两个方面,展开较为详细的论述:

1.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模式单一成为了我国中小学教学现状中最大且最常见的问题.化学作为知识内容丰富有趣的学科本应该是受到学生喜爱的,但是受到教师教学方式单一问题的影响不仅促使学生降低了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化学教学课堂中的学习积极性降低,还导致学生在课余时间用在化学知识的预习、复习和练习的时间较少,这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但化学作为学生考试科目之一,关系着学生的综合成绩和学生的就业发展方向,因此教学模式单一、落后,无法满足教学的现实需求,是初中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中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

2.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讲解不能结合实际

人们的衣食住行和社会的运营都离不开化学,可见化学技术和化学用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作为化学知识理论的基础――元素化合物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更为紧密,在教学中采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与元素化合物有关事物进行讲解可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亲切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学习复杂知识时产生的抵触心理,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没有结合生活实际讲解化学知识,使学生对复杂多样的元素化合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不足,导致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深层运用能力较弱,影响了学生的深入学习,导致课堂教学效果难以提高.

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方法

1.丰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元素化合物相关的知识内容较多,且相互之间的相似度较高,易使学生对有关联的知识产生记忆混淆现象,对此,教师就应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讲解时采用丰富且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清晰的记忆,此外,丰富的教学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如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学习中,教师就可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视频演示实验操作等丰富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进行清晰的了解和深刻的记忆,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2.创设情境结合实际,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因为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故教师在元素化合物的教学中就可结合生活生产实际对相关的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讲解,对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蕴含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讲解可使学生能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了解、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促进学生发散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此外,教师还可在元素化合物知识讲解中安排实验环节,并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使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更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如在《金属的化学性质》学习时,教师就可结合实际生产中从铜矿中制取金属铜用到的铁的金属活泼型比铜高的化学性质的知识――先使铜矿在硫酸溶液中溶解,再加入铁就可将金属铜置换出来,同时教师也可安排相关的实验课程,使学生在亲身操作中了解到铁的这一化学性质,采用类似的方法运用到其他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中,不仅可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记忆,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3.整理相关的知识,建立元素化合物知识网络

第5篇

高中课程与初中课程相比,在知识的难度与广度上都有一定的提高.在解题思路与思维方式上,与初中也有很大的不同.大多数初中学生刚进入高中都会不适应,一部分学生是因为他们仍旧以初中的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化学,由于初中方法大部分已经不再适用于高中内容的学习,使得学生学起来很吃力.还有一些学生不适应高中化学课堂容量大的特点,对于很多知识不能够较快的消化.除此之外,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在内容上有时候不能够很好的衔接,为学生学习高中化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这些都使得初中学生升入高中后不能很好地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

二、初高中化学知识点梳理比较

初中三年级所学的化学主要是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例如:化学符号、化学式、实验仪器的名称等.初中化学一般比较重视定性分析,教师经常让学生将实验现象或者结论记住.而高中化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让学生对化学实验进行定量分析,不再是之前初中化学中那种浅显的记忆,而是通过公式进行计算,由初中所积累的基础知识,在高中化学中得到不断的延伸、扩展.例如:对于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实验,初中教师只是要求学生将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记住,并记住实验的现象.而高中教师就会让学生在记住化学方程式及化学反应的基础上,理解这个反应的意义,并会应用差量法进行定量计算.初中阶段的知识相对较少,学生只要通过死记硬背也能够应付升学考试,而在高中的化学学习中,对知识的理解非常重要,不能仅靠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化学,这种方法不再适用于高中化学的学习.例如:对金属锂、钠等元素的学习,在初中阶段主要是学习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如何存放.而高中阶段在记忆其物理性质的同时,要求会证明,在记忆化学性质的同时,要求会分析,并且要会从保存方法推断元素的性质.总之,初高中化学对知识点的要求不同,教师应准确掌握初高中化学教学的知识衔接,注重知识的比较,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

三、教学建议

1.利用旧知识,衔接教材内容

高中化学教师应熟悉初中化学所学的化学概念以及一些主要的知识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对初中知识的回顾,让学生对旧有的知识能够有新的认识.找到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知识的衔接点,然后加以引导,注意减少教学的难度,让学生以理解为主.例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由历年教师的教学经验,可知这是中学化学学习的重点加难点.为了减少学生学习该知识点的难度,教师可先从初中所学的化合物知识以及涉及到元素化合价变化的氧化还原反应入手,找到知识的延伸点.在初中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中都是以得氧、失氧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在高中化学中,虽然没有得氧、失氧,但是只要存在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这样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就很容易判断了.因此,熟悉初中化学中哪些知识点已经有所涉及,对初中化学知识所涉及的深度作一定的了解,以对高中化学教学进行更好的把握.只有对初中化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快速找到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知识衔接点,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高中化学.

2.利用旧知识,挖掘更新知识

在初中所学的化学往往是比较浅显易懂的,有些知识为了能够让学生理解,总是假设在理想的条件下存在,但事实上,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理想的条件.因此有些知识在初中化学中是成立的,可能到了高中就不成立了.对这种知识的学习往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纠结于前后学习的矛盾,对于新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为了帮助学生走出误区,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化学知识的讲解.努力指导学生在注重新旧知识联系的同时,也应该不断探索新的知识,从旧知识中延伸扩展出新知识.例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时,教师告诉学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单独存在,学生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在初中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是分着学的呢?当时学的时候怎么没有说不能单独存在呢?这时教师应先带领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进行回顾,然后让学生在具体的例子分析中明白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的,因此叫做氧化还原反应.高中化学教师一定要注重初高中化学知识的不同,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知识的学习,形成新的知识框架,更好的学习高中化学知识.

3.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

教师在教授化学时应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调整,将抽象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不再对高中化学的学习产生排斥的心理.例如:在学习蒸馏装置内放置沸石时,起到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暴沸,教师可以让学生吸取家庭煮牛奶豆浆的经验,增加对化学的感性理解.在学习有关原电池的知识时,由于初中阶段没有进行这方面的知识学习,高中化学教师必须化抽象为形象,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知识的讲解.教师可以将原电池比喻成公交车,电子比喻成乘客,这样原电池中的化学反应就变成了乘客上下公交车的常见现象,加深了学生对原电池相关知识的理解.

四、结语

第6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效率;对策

由于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高中化学传统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和答题技巧方面,忽视了学生对化学过程和化学原理的理解,从而难以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和综合素质。下面就通过实验来对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对策进行具体论述:

1.以化学实验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化学实验具有较强的直观性,所以在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以化学实验导入新课,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学生快速投入化学新课的教学过程中[1]。因此,高中化学老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化学实验的积极作用,善于利用化学实验来进行新课导入,促使学生愿意主动进行新知识的探究学习[2]。

2.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激趣,降低化学学习难度

针对部分复杂、难理解的化学性质,老师如果通过设计化学实验进行操作、演示和观察、思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有效提高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通常情况下,利用化学实验进行教学主要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分析结果等几个重要的程序,然后再让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反思和调整。

例如,在教学SO2的化学性质时,老师便可以合理设置化学实验,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实验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能够较好地理解SO2的化学性质。其中,可以将SO2滴入含有酚酞的NaOH的红色溶液中,让学生观察为什么红色的溶液逐渐失去颜色。这时,部分学生通过观察,再搜索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点,便能大胆猜想到:由于SO2具有漂白性,所以使溶液发生褪色现象。同时,老师为了证明学生的这种猜想,便可以要求几名学生将NaOH溶液滴入褪色的溶液中,观察溶液是否能够恢复红色。学生通过观察和老师指导,能够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老师再继续提问:“怎样才能够证明SO2的还原性呢?”部分学生认为可以利用卤素单质的水溶液、过氧化氢等氧化剂的反应来证明,然后老师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来进行验证,学生发现SO2在融入过氧化氢之后并没有明显的现象。

通过设置以上两组实验,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他们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而且有利于其在自主实验中观察和掌握SO2的化学性质,形成系统的化学知识结构体系,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保障实验的安全性,注重实验过程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实验教学时,老师应该重视实验的安全性,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从而确保化学实验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只有保障实验的安全性,才能够总结出正确的化学结论。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之前,老师一方面应该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并且精心设计化学实验过程;另一方面,应该指导学生学习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此保障整个化学实验过程操作的合理性,从而为总结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创造良好的条件。

通过化学实验来开展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时,应该要求学生密切关注实验的每一个程序,确保实验步骤正确合理,从而保障课堂教学中的化学实验更加科学合理。

4.将实验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存在紧密的联系,所以老师应该通过开展化学实验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最大限度调动起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因此,在利用化学实验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时,老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设置良好的实验情境,以便让学生感受化学知识的魅力,促使学生在有趣的实验教学情境中掌握和理解新知。

5.结论

总之,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化学实验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深化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抓住高中化学的教学本质,注重化学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在根本上提高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陆玉涵.巧妙导入 拉开精彩课堂的帷幕――例谈初中化学新课导入的常用策略[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3,(3).

第7篇

关键字:魔术;酸碱盐;生态课堂

文章编号:1005–6629(2012)7–0042–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设计思想

笔者通过实践研究发现,利用“魔术”实验教学极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尤其是复习课上,打破了枯燥单一的习题练习。学生通过对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找出一些规律,不仅提高了复习效率,而且也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氛围中。

在生态课堂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笔者对酸碱盐的复习课的内容进行了有效整合,以“魔术”实验为背景,设计并开设了一节生态课堂教学的展示课。

2 教学目标

(1)熟悉物质的分类,理解酸、碱、盐的组成特点;归纳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2)通过设计实验认识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的规律,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并能熟练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组讨论及学生动手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会魔术中的化学思想,让学生形成持续学习化学的内在兴趣。

3 教学过程

见表1。

4 教后反思

这是一堂关于酸、碱、盐之间的知识复习,内容量比较大,酸、碱、盐之间相互反应比较复杂,是整个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作为化学中考的一节复习课,本节课的最大亮点是打破传统的以习题为主的枯燥的复习课教学方式,巧妙地创设问题情景,将酸、碱、盐之间的转换关系设计成游戏活动,开展魔术表演,有机地融入了学生的生活、学习阅历,引发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重组,自我设计创新实验,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大胆创新思维,巧妙设计实验,在合作中体验实验带来的成功和喜悦,在交流表达中构建酸、碱、盐之间知识体系,充分体现了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达到一种师生互动共成长、教学双赢促效率的生态课堂理念。

参考文献:

[1]龚虎.增补初中化学课堂实验的探索[J].化学教学,2011,(4):19~20.

第8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记忆效率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主要决定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要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首先要能够记忆。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是摆在广大教育者面前的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在此,从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掌握学生的遗忘规律两个方面入手对提高学生记忆效率进行分析。

一、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记忆效果

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和想象力较之小学生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单纯从老师讲授中获得知识,还爱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循循善诱,解难答疑,对提高记忆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1、加强实验教学,以各种奇异的化学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

生动直观的实验,对学生有很大的的魅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如讲授“自燃”这一内容时,开始就演示实验,把白磷溶液滴在滤纸上,一会儿滤纸就自己燃烧起来。这时提出问题,滤纸为什么自行燃烧?这个实验及这个问题,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这时再引入新课。这样,学习新知识成了学生的迫切要求,学生听讲有目的,对教材内容自然印象深刻。

2、应用直观形象教学,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

初中化学的概念、理论,涉及到微观粒子的结构、组成,运动和变化,它与宏观形象或事实有质的不同,是更为抽象而难于理解的。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有较深刻的记忆,在教学中,科学地把一些概念、理论形象化,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记忆效果。如讲“电解质的电离”时,出示小黑板的图象,学生对电解质的离解及运动,一目了然,印迹深刻。

3、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概念的完整性,把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结合起来,提高记忆效率。

初中化学知识覆盖面大,内在联系千丝万缕,而化学用语和化学量的规定与运用又千差万别,不少学生由于没有掌握好已学过的知识,在知识系统中失去了线索因而不能把注意力保持在接受新知识上,表示出记忆效果不佳。要帮助学提高记忆效果,就力求在教学中将新旧知识系统化,使学生搞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真正理解并掌握一个完整的概念如:有关溶解度计算的教学。先复习“溶解度”的概念。而后给出溶解度的计算公式。进一步强调指出:这一个公式必须具备:一定温度下,百克溶剂中,溶解达饱和,溶质克数一定,此时溶质克数即溶解度。这样,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增强了记忆效果,又掌握了计算的方法。

4、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简化记忆。

比较是确定现实现象异同的一种思维过程。从比较中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突出矛盾的特殊性。比较又是概括的前提,只有通过比较,才能确定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把这些事物联合为一组进行概括。在教学中,应用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简化记忆。

如:硝酸的化学性质的教学。要求学生将已学过的有关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跟硝酸的化学性质进行比较。硝酸跟硫酸、盐酸都具有酸的一般通性,因为电离时可以生成氢离子。但硝酸的氧化性跟浓硫酸相似而与盐酸不同,这是由于硝酸分子里的氮原子处于最高价态,容易被还原成低价态氮。它的氧化性突出表现在不论稀浓,在不同条件时,硝酸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由于硝酸分子的不稳定,极易分解的特征,因此它的化学性质又和硫酸有不同之处。经过这样的对比分析和归纳,简化了学生的记忆,学生不仅能记住硝酸的特性,还能巩固对硫酸和盐酸化学性质的记忆。克服了学生靠死记硬背来学习化学的弊玻

二、帮助学生与遗忘作斗争

记忆的大敌是遗忘。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现象作了系统的实验研究。他的研究结果以著名的“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依次规律,教学中可采取如下措施帮助学生与遗忘作斗争。

1、组织有效地复习。

(1)及时复习。教师要抓好新课前的复习提问。提问的目的首先是减少学生的遗忘,巩固学生的记忆,其是对新课扫平道路。学生平时不复习,临考前“开夜车”和“加班加点”是不符合记忆规律的。

(2)分散复习。教学中要利用一切机会抓好平时的复习、阶段复习、期末复习。

(3)注意复习方法。复习要避免机械重复每次复习都应给以新的信息,提出新的理解要求,激起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2、排除各种干扰因素。由于干扰而产生的临时遗忘是常见的。如:学生考试时,因为紧张,本来记住的内容,一时怎么也回忆不起来,越急越想不起来,这是一种情绪干扰。为了排除一些干扰,平时要注意给学生一些方法。如考前的临场指导就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3、经常运用学过的知识、技能,根据对遗忘规律的研究,已经贮存的知识信息、若不反复运用,强化信息的痕迹,将会自动丧失而使得到的知识流失。所以在教学中经常地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如有代表性让学生做些上节、上章以至上册的习题,增加一定数量的综合题,可多次刺激,强化记忆,减少遗忘。

第9篇

【摘 要】高中的化学学习与初中化学的化学学习有一定的差距,初中化学学习是比较浅的,它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一些化学符号和一些简单的化学仪器以及一些简单的化学方程式,而高中的化学却更为深入的学习化学。它主要渗及了有机化学、盐类的水解,以及化学平衡等等几大块难点。那么作为高中化学老师该如何去引导学生学习高中化学呢?以下笔者将根据自己教学经验小谈高中化学的教学。【关键词】高中化学

学习

教学随着现在化工业的迅速发展,化学工业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化学学科的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化学是一门精密的学科,容不得半点差错,否则反应就会出现问题得不到精确的结果。那么高中的化学该如何去学习呢?其实高中化学应多动手做实验,从做实验中认识并了解各种物质的一些物理以及化学性质。以下笔者将分享高中化学教学经验。古人云师者乃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高中的化学老师有义务和责任去引导学生学好高中的化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化学老师首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这个兴趣该如何去激发,该怎么激发?我们将分三点去谈论。首先,上好第一节课。学生刚步入高中的第一节化学课很重要,因为初中简单的接触化学,学生并未真正的了解什么是化学,因此,高中的化学老师必须让学生清楚明白的了解什么是化学、化学主要学习什么、该怎么去学习?在第一节课是老师最好激发学生兴趣的时候,为什么呢?因为第一节课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学习的兴趣比较高所以最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那么第一节课该怎么去上,其实第一节课应该轻松的去上。笔者建议把学生带到实验室去上第一节化学课,因为实验室有很多实验仪器,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这些仪器,让学生有这个兴趣去认识、了解化学。比如一些烧瓶、玻璃棒、锥形瓶、分液漏斗、天平、坩埚、坩埚钳、酒精灯、铁架台、食棉网、玻璃皿、试管、水槽、量瓶等等这些做实验必须的仪器。告诉学生在实验室应注意的事项,比如酒精灯着火了不要拿水灭掉而要拿抹布去扑灭,拿试管热东西的时候试管底应该朝上,对于实验室的药品不要用鼻子凑过去闻,等等。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个比较有趣的化学实验,可以展示喷泉实验,虽然高一刚进高中未学习到这个实验但是依然可以利用这个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会好奇喷泉是怎么做出的自然就会对化学充满好奇心。其次,学习高中的化学光有一颗好奇心是不够的,高一阶段学习化学主要是学习一些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认识一些主族元素和一些酸。这一阶段的学习比较轻松,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教师只能用练习来提高学生的水平。关于主族元素该怎么去学习,主族元素主要是先掌握金属族为重点,金属族主要是钠金属为主,教师应该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金属钠的一些化学性质以及物理性质。学习金属钠笔者有一个口诀,学生记住了浮溶游响红这几个字就能记住金属钠的一些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为什么会浮?因为金属钠的密度比水小;为什么会溶;因为它能与水反应,与水反应迅速溶成小球;水为什么会红?因为金属钠与水反应后会生成氢氧化钠属于碱类所以能够使含有酚酞的水变红。这些现象都能让学生很好的记住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所以化学教师应该让学生多去实验室做实验。在高二学习的阶段化学学习的任务会加重很多,因为有机化学与盐类的水解还有化学平衡等这些难点都是在高二阶段学习的。对于高二阶段的学习,还是要以练习为主。因为高二阶段的练习都比较难,老师要在高二把学生的基础及时巩固好,学生到了高三才能有条不紊的学习,否则基础不稳,学生到了高三就没有复习效率,化学成绩就不能提上去。到了高三这一阶段的学习主要是复习高一高二所学习的内容,当然它会引进一些东西,离子共存问题,以及一些原子晶体、分子晶体、离子晶体还有胶体等一些东西,这些新的内容主要是记忆性的,记住这些东西的一些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就没有问题了。高三阶段的复习教师应该分方块去练习。高考中化学选择题就八道四十八分,占的比例还是比较大的。老师就该对应着知识点去练习,哪个知识点不过就多加练习。选择题拿分的大项不容忽视。最后,抓紧了课堂的学习,课件的分析还有一个不能放弃的是课后练习,课后练习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学生只在课堂练习不注重课后的训练那么这个学生的成绩就进步得不明显。那么老师该如何去布置作业呢?作业量要适中否则作业也会起到反作用,量太多学生做得不认真,量太少学生训练得不够。因此作业量要好好的去把握好。作业主要是布置课本上的练习为主,因为课本上的练习都是比较基础的,如果课本上的都没训练好,去做其他的也是盲目的,不仅要做课本上的还要做好配套练习,配套练习是针对课本的知识点定制的,因此也是比较重要的。老师要帮学生选出比较有针对性的练习,否则一些学生会浪费时间在一些压轴题上,做无用功。笔者建议教师提倡一种相互修改作业的模式,就是让学生自己修改作业,同桌之间相互修改,这样的模式能让学生知道自己错在哪一方面,如果是老师批改作业,很少学生会课后订正自己的作业,就很难知道自己哪一方面的不足。相互批改作业就能让学生知道自己哪里不清楚,才知道自己要加强什么。最重要的一点是老师必须每周一小测、每月一大测去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没有测验就不能明白学生到底在哪一方面有不足。测验是最能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的办法,因此是不可缺少的。以上分三个方面介绍了高中化学该如何去教学的方法,高中化学的教学不仅要联系实际而且还要注重效率,在课堂上尽量多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爱上化学课堂。

第10篇

关键词:盐;化学性质;高效教学

目前,现行的几本初中化学教材中,对盐的化学性质的教学较为零散,系统性不强,学生普遍反应听不懂、学不会。即使花了很多时间进行了死记硬背,一旦去做习题,又手足无措了。盐的化学性质本身就是一个难点,又不像酸与碱有规律可循,更增加了学习的难度。本人在这一部分知识点的处理上,摒弃原有教材的处理方式,把这一部分分成三大块:常见盐的物理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常见盐的用途,让无序变成有序,零碎变成系统。下面侧重介绍对盐的化学性质的知识点的处理。

一、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这部分知识点,在第八章《金属的化学性质》,第六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灭火器原理》《酸的性质》,第五章《质量守恒定律》、第十章《碱的性质》中都作了重点的介绍,但没有着重进行系统归纳为盐的性质,所以有必要让学生自主整理、讨论反应的条件,形成系统的认识,也为后面进一步认识盐与盐的反应作铺垫。

思考:酸与酸、碱与碱之间不能发生反应,盐与盐之间能发生反应吗?

二、结合实验,探究本质

有了上面的练习,再让学生思考反应进行的本质,在前面酸碱中和反应的教材中,已经有了酸碱中和反应实质的研究,这里,让学生思考盐与盐反应的本质,即盐与盐的反应实质是离子与离子之间的反应。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对复分解反应的认识,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三、趁热打铁,复习提升

经过这几道的巩固练习,再次让学生加深对盐的化学性质的认识和对复分解反应的理解,并且也有助于进一步学习高中的知识。

第11篇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主要决定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要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首先要能够记忆。在化学教学中,常有学生反映:元素符号等化学用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化学基本理论及其计算、实验等,太多太难记,记住后也容易忘记。怎样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率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其一是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验教学,直观教学,尽最大努力加深化学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印迹的深度,提高记忆效果。其二是掌握学生的遗忘规律,帮助学生与遗忘做斗争。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记忆效果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和想象力较之小学生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单纯从老师讲授中获得知识,还爱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循循善诱,解难答疑,对提高记忆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加强实验教学,以各种奇异的化学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

生动直观的实验,对学生有很大的的魅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如讲授“自燃”这一内容时,开始就演示实验,把白磷溶液滴在滤纸上,一会儿滤纸就自己燃烧起来。这时提出问题,滤纸为什么自行燃烧?这个实验及这个问题,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这时再引入新课。这样,学习新知识成了学生的迫切要求,学生听讲有目的,对教材内容自然印象深刻。

应用直观形象教学,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

初中化学的概念、理论,涉及到微观粒子的结构、组成,运动和变化,它与宏观形象或事实有质的不同,是更为抽象而难于理解的。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有较深刻的记忆,在教学中,科学地把一些概念、理论形象化,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记忆效果。如讲“电解质的电离”时,出示小黑板的图象,学生对电解质的离解及运动,一目了然,印迹深刻。

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概念的完整性,把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结合起来,提高记忆效率。初中化学知识覆盖面大,内在联系千丝万缕,而化学用语和化学量的规定与运用又千差万别,不少学生由于没有掌握好已学过的知识,在知识系统中失去了线索因而不能把注意力保持在接受新知识上,表示出记忆效果不佳。要帮助学提高记忆效果,就力求在教学中将新旧知识系统化,使学生搞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真正理解并掌握一个完整的概念如:有关溶解度计算的教学。先复习“溶解度”的概念。而后给出溶解度的计算公式。进一步强调指出:这一个公式必须具备:一定温度下,百克溶剂中,溶解达饱和,溶质克数一定,此时溶质克数即溶解度。这样,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增强了记忆效果,又掌握了计算的方法。

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简化记忆。比较是确定现实现象异同的一种思维过程。从比较中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突出矛盾的特殊性。比较又是概括的前提,只有通过比较,才能确定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把这些事物联合为一组进行概括。在教学中,应用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简化记忆。

如:硝酸的化学性质的教学。要求学生将已学过的有关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跟硝酸的化学性质进行比较。硝酸跟硫酸、盐酸都具有酸的一般通性,因为电离时可以生成氢离子。但硝酸的氧化性跟浓硫酸相似而与盐酸不同,这是由于硝酸分子里的氮原子处于最高价态,容易被还原成低价态氮。它的氧化性突出表现在不论稀浓,在不同条件时,硝酸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由于硝酸分子的不稳定,极易分解的特征,因此它的化学性质又和硫酸有不同之处。经过这样的对比分析和归纳,简化了学生的记忆,学生不仅能记住硝酸的特性,还能巩固对硫酸和盐酸化学性质的记忆。克服了学生靠死记硬背来学习化学的弊玻

帮助学生与遗忘作斗争记忆的大敌是遗忘。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现象作了系统的实验研究。他的研究结果以著名的“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依次规律,教学中可采取如下措施帮助学生与遗忘作斗争。

组织有效地复习。及时复习。教师要抓好新课前的复习提问。提问的目的首先是减少学生的遗忘,巩固学生的记忆,其是对新课扫平道路。学生平时不复习,临考前“开夜车”和“加班加点”是不符合记忆规律的。分散复习。教学中要利用一切机会抓好平时的复习、阶段复习、期末复习。注意复习方法。复习要避免机械重复每次复习都应给以新的信息,提出新的理解要求,激起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排除各种干扰因素。由于干扰而产生的临时遗忘是常见的。如:学生考试时,因为紧张,本来记住的内容,一时怎么也回忆不起来,越急越想不起来,这是一种情绪干扰。为了排除一些干扰,平时要注意给学生一些方法。如考前的临场指导就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第12篇

摘要:概念的教学是初中化学知识的基础,更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初中化学作为化学科学的启蒙课程,如果学生开始没有清楚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基本概念,那么随着知识的不断增加和深化,势必造成学生概念越来越模糊,学习负担越来越重。那么,怎样才能教好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呢?

关键词:初中化学 概念 教学

化学概念是根据化学变化的现象、实质和事实高度概括出来的知识,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概念的讲解过程常表现在新旧观念相互作用的集中体现,是新经验对已有经验的影响和改造,它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笔者认为要提高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学效果,应当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

一、 讲解概念,掌握关键字词

重视对概念中关键词语的把握,有助于概念的理解。例如,“单质”与“化合物”两个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是关键词。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是纯净物,在此基础上再看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这样就不至于将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当成是单质,将食盐水等混合物当成是化合物。再如,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组成,该物质不可能是: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中的哪一种。这一题看似简单,主要看学生对概念中的关键词语有没有把握得准,根据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的定义来回答本题,只含有一种元素不一定是纯净物。混合物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可能属于混合物,也可能属于单质;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可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也可以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可能属于混合物,例如氧气和臭氧;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只含有一种元素可能属于混合物,也可能属于单质;化合物是指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至少有两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一定不是化合物。由此可见,该物质不可能是化合物。本题的知识点是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只含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中的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要严格按照定义去分析问题,教师在讲解此题后,要举些事例加以印证便能使学生容易理解。

二、 不断剖析,深刻理解概念

化学概念的表述是很严密的,必须领悟概念中的关键词才能理解概念,这要求老师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尤其要帮助学生领悟概念中的关键词语。比如,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要抓住纯净物这个关键词,并且向学生说明:单质与化合物,首先要是纯净物。假如学生稀里糊涂地将纯净物记忆成物质,那么对于单质这个概念是白记忆了!对于比较复杂的概念,教师要给学生解剖分析。比如,溶解度这个概念,首先要强调一定的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常常受温度的影响而不同;其次要强调在100克的溶剂里,假如溶剂多了或者少了,溶剂所溶解的溶质质量肯定不相同了;再次一定要说明溶液是饱和状态,只有达到了饱和状态,才说明无法再溶解溶质了,否则,就是一个无法确定的量。只有满足了以上几个条件,才能比较物质溶剂的溶解能力。再如,催化剂这个概念,一定要抓住几个关键词: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与化学性质都不变。而不是质量与性质都不变,因为性质之中包含了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而催化剂是指化学性质没有变。事实上,在化学反应中常常伴随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温度变化了,它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等就会发生变化。因此,要求学生记忆化学概念,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概念,靠死记硬背是无法真正掌握化学概念的,也无法系统地学好化学。此外,在进行概念教学的时候,老师要帮助学生掌握相近或相似概念之间的区别。

三、 多角度分析,探究式理解概念

教学生学会分别从宏观、微观的不同角度去分析、理解同一个概念,往往能使学生获得一种“立体感觉”。比如,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个概念的理解:从宏观角度看,有新物质成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而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从微观角度理解,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的是化学变化,而分子本身并没有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的是物理变化。这样就能更好地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个概念。又如,对质量守恒的理解:从宏观角度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从微观角度看,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都没有改变。由此而获得质量守恒概念的“立体感觉”,能使学生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四、 从实验出发,加深概念的印象

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本手段,化学本身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离开了实验进行化学教学是不可想象的。学生通过实验总结得到概念,不仅理解透彻,而且记得牢靠。比如,上面所说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这两个概念,老师可以让学生做两个对比实验:一用火柴点燃纸;二用小刀裁切纸。然后再问学生,这两个实验都是将整张纸变化掉了,但变化后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说火柴点燃后纸没有了,变成了黑色的灰;小刀裁切后纸它还是纸,就是变细碎了。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帮助学生得到概念:灰是变化后的新物质了,但细小的纸不是新的物质,仍然是原来的物质。化学上,把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同样道理,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老师也应该将探究实验需要的器材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到化学反应前后的物质总量没有发生变化,然后再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一些具体的事例,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及提高他们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来选择教学方式,对于比较抽象而难以理解的化学概念,教师应当把这些概念生动化、形象化,方便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转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因为死记硬背并不能提高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先理解后记忆才能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侯希才.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初探[J].教学与管理,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