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安全管理研究

安全管理研究

时间:2023-06-16 16:06: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安全管理研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安全管理研究

第1篇

关键词:医院;网络安全管理;重要措施

一、序言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全面进步,网络作为人们通用的信息传播工具,为全世界提供了一个庞大的信息平台,为世界各地的网民们提供了大量的空间、充足的信息资源和通畅的交流渠道。医院作为重要的学术研究基地和治病救人的专业机构,由于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对信息化建设对医院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表现在科研思想、诊治模式、医学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模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医院在信息化建设中由于专业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的存在,造成了医院网络安全状况不佳的后果,如何进行医院网络安全管理,成为各个医院都面临的并且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客观、全面、科学地分析医院网络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网络安全管理解决方案,是各个医院网络安全管理健康发展的方向。

二、医院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

2.1 提高对医院网络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提高对医院网络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是加强医院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医院领导班子必须给予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以高度的的重视,加大投入,及时更新网络安全管理设备,完备硬件设施,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专业队伍的建设,选派配备责任心强、网络应用技术熟练的人员,建立健全医院网络安全管理机制,坚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根据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的运行情况,建立健全网略安全规章制度,从容应对网络危机,充分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的作用。

2.2 定期做好医院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的维护和保养

定期做好医院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的维护和保养是加强医院网络安全管理在技术装备及工具方面的重要措施。在网络安全管理系统装备和工具的管理过程中,要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维护,确保网络安全管理系统运转顺畅,特别是备份、系统恢复等工具及网络安全工具等核心工具的维护和保养。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必须配备先进的备份、系统恢复技术和工具及先进的网络安全产品,这些先进的工具和产品属于保证网络安全系统正常运行的核心,保养和维护工作尤为重要。及时进行调整才能物尽其用,确保医院网络的安全。设备的环境卫生及使用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这些技术工具的使用效果。因此,要保持这些装备的通风散热,减少设备的开关次数,定期进行清洁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要经常查看网络安全工具应用软件的设置是否同原装时保持齐全,及时清理垃圾文件,整理碎片,及时清除网络安全工具上的积尘,用吹气球或电吹风吹去灰尘。定期检查扩充插槽、各种插头、内存插槽及所有插卡的接触,经常对网络安全工具进行自我维护,确保网络安全工具的正常运行等等。

2.3 运用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快速清除

运用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快速清除是加强医院网络安全管理的关键措施。威胁医院网络安全的隐患主要是网络系统内部的漏洞、黑客攻击、计算机网络病毒等方面。因此,要确保网络信息的可靠和安全,就必须运用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快速清除。首先,要建立健全安全机制采取恰当的安全策略,配备先进的备份、系统恢复技术和工具及先进的网络安全产品,堵塞来自系统内部的各个操作系统的漏洞。系统漏洞是“引狼入室”的重要原因,所以,及时堵塞各个操作系统的漏洞非常必要,先进的技术和工具有利于及时监测并发现各个操作系统存在的漏洞,快速下载补丁并安装。以此来保护医院网络系统的安全。其次,要建立医院网络的防火墙系统,在医院网络与不可信网络之间竖起一道安全屏障,全面保护医院网络的资源和内网的安全,对进出医院网络的访问和服务进行审计和控制。主要应当建立应用级防火墙,为医院网络提供最高级别的安全控制和防护。第三,要建立黑客入侵检测系统,适时进行黑客入侵检测,及时捕获网络传输的数据,检查是否有可疑活动及黑客入侵的可能。

三 结论

总之,在因特网日益发达、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各个医院必须立足于本院实际,认真分析制约医院网络安全的障碍因素,切实转变网络安全管理观念,按照网络发展新形势的要求,制定好本医院的网络安全管理发展规划,不断提高网络技术装备的整体利用水平,逐步建立健全推动网络安全管理健康发展的规章制度,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坚决突破制约各个医院网络安全管理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为医院信息化的技术的广泛采用及发挥重要作用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孙平波,《基于医院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年第26期。

[2] 周爽,《谈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J],《科技风》,2010年第6期。

[3] 张真真,《大型医院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的架构》,[J],《现代医院管理》,2008年第6期。

第2篇

油气管道系统急剧扩张之际,伴随着新《安全生产法》和新《环保法》在2014年和2015年里相继出台执行,管道安全的重视度越来越高,科学化的管理方法对安全生产工作起到的意义十分重要。文章构建的管道安全管理信息平台,能集成与共享、统一调度和集中管理管道安全信息资源,实现安全管理的网络化和共享化。

关键词:

长输管道;安全管理;JSP;B/S模式;油气管道系统

1研究内容

随着近十年我国输油管道安全生产事故的频繁发生,暴露了我国安全生产领域在日常管理、事故应急响应、事故预警存在相应的问题和缺陷,进行改革和完善的行动亟待进行。互联网环境将会给长输管道安全管理领域带来巨大改变。管道安全管理领域将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加快实时数据信息的采集、传送、过程监控和分析,最终实现管道安全系统的智能化和信息化,使长输管道安全管理体系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以管道安全管理信息为研究对象,结合JSP技术、数据库技术,开发出一个管道安全信息管理平台,具有信息的录入、修改和删除功能以及检索迅速和查找方便的特点,实现管道安全管理的网络化和信息共享化,对指导事故的应急处置和预防安全生产事故起到积极作用。同时能针对性地做好在日常管理、事故发生时及事故后的预防、响应及预警的全过程管理工作。

2管道的安全管理现状

目前,石油天然气管道的运营单位集中在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公司下属的二、三级子公司,这些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相对完善设立了对口的安全管理机构和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专职管理人员,相关单位都积极推行HSE管理体系,在制度、规程落实以及人员培训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由于各个管道运用管理单位自身的特点限制,一些风险因素也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日渐体现出来:(1)纵观近几年我国长输管道事故频发的原因,造成事故发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在安全生产前期的日常管理中缺乏有效的预防。我国现有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以事后管理的形式为主;(2)受工作性质限制,各管段和部门的所属人员流动性大,会一定程度上影响相关工作人员对设施设备和管道周边情况的熟悉了解;(3)缺少统一日常安全工作管理的信息平台,亟待加强日常精细化管理;(4)事故发生时,无统一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前后方指挥员、各队指挥员及通信人员间的信息的畅通、及时、准确。对已发生事故事件未形成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对处理过程应进行深刻反思学习,对案例进行分析、学习,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3长输管道安全管理信息平台的详细设计

结合长输管道安全管理的研究,根据目前安全管理工作的实际内容,构建功能模块。以某长输管道信息为参考,为开发的安全管理信息平台的结构做一个详细的概述。

3.1基本功能

本文开发的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包括系统管理模块、隐患排查模块、事故救援模块、应急预案模块、工程实施模块。隐患排查模块对输油站和线路的日常安全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以找出日常作业活动的规律、关联性和隐患因素,起到在线预警的作用。事故救援模块实现事故救援中的信息跟踪管理,实现数据信息的对接无漏点、盲区,达到信息报送快捷的最佳状态,保证了各项信息指令及时快速和传递,为指挥和救援人员、抢险设备快速到达现场争取了时间。应急预案模块是对预案信息的统一管理,保证应急处置流程清晰、信息顺畅。同时对应急处理过程加强学习和反思,实现安全工作的关口前移。针对施工作业频发安全事故的情况,借助工程实施模块,进行实时跟踪,实现安全管理信息化,提高安全生产的预见性和风险控制的能力。

3.2业务流程

本文开发的安全管理信息平台是基于B/S架构,采用具有开发性和实用性的JSP语言,构建的信息平台主要面对从事管道安全管理的工作人员。用户通过姓名和密码登录系统后,根据权限的不同对各模块进行操作查看。

3.3角色功能描述

本文所研究的管道安全管理模式,设立三种用户角色,分别是系统管理员、安全工程师及安全员,完成了向两层管理模式的转变。系统管理员负责管道安全工作的宏观管理及监督工作,安全工程师和安全员主要负责管道安全的具体实施工作,安全员配合辅助安全工程师。其中系统管理员权限最高,安全员最低。系统管理员首页如图1所示:

4信息平台的应用

4.1隐患排查模块

隐患排查信息模块主要是实现对输油站、线路存在的安全隐患情况进行排查,系统管理员可以实现对隐患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操作。隐患排查的基本信息查询,即隐患排查信息的查看,实现隐患排查的基本信息显示。修改是对位置、情况描述、控制措施等信息进行修改,管线名称、站场名称不能修改。删除是删除相应的隐患排查信息。需要注意的是添加隐患排查信息的时候,管线名称、站场名称的信息应该是固定的,不能随便输入,故使用下拉框形式,而且实现级联。如图2所示:

4.2事故救援模块

事故救援模块实现发生事故后进行处置过程中的主要事项与事故发生时间的对照关系,能记录出在事故处置过程发生的每一件主要事项,而且详细的记录发生时间和距离事故发生的时间,有利于了解掌握事故基本情况,指导事故应对处置工作。如图3、图4所示:系统管理员和安全工程师可对事故救援信息进行添加,查看、修改、删除救援信息,安全员只有查看权限。

4.3应急预案模块

应急预案管理模块实现综合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的管理。系统管理员或安全工程师将预案内容添加到系统中,实现预案信息的统一管理和即时共享。当事故发生后,按照预案的应急响应流程,保证应急流程清晰、信息顺畅、组织合理。该模块的设置是为了有效识别风险隐患、对突发事件的发生机理进行了解、对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进行明确,使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应急预案可操作性强,能更好地指导各级应急维抢修人员在应急响应时处置工作。该模块的主要操作有应急预案信息查看、添加、修改、删除,如图5所示:每一个应急预案中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应急领导小组及组成、各小组职责、应急反应程序、应急启动与关闭等方面内容。能查看每一个专项预案的具体内容,对应急预案的组成项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如图6所示:

4.4工程实施模块

工程实施模块实现对施工方案、施工作业场所作业活动危害、建立作业许可、跟踪施工进度和质量检查进行管理,实时对现场施工情况进行信息的录入与登记。施工过程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危险源,很多安全事故发生在工程实施中。因此对每一项施工进行跟踪管理,主动积极地对危险源、危险因素进行控制与预防。借助此模块,能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即时、实时的跟踪管理,实现安全管理信息化。安全员在工程实施模块中进行添加、提交工作。安全工程师或系统管理员可以对工程实施信息进行修改、删除操作。如图7所示: 查看每个工程,能显示出工程开工手续和开工条件、施工作业场所活动危害分析、工程项目开工前施工人员安全教育、作业许可及特种作业许可证办理、作业现场施工进度和质量检查、对作业现场HSE管理监督检查等具体信息。如图8所示:

5结语

(1)开发了基于B/S架构的长输管道安全管理信息平台系统,能基本实现长输管道安全管理信息资源的集成与共享、统一调度和集中管理;(2)在事故的应急处置方面进行了应用,设置事故救援模块,对突发事故能实现信息的实时追踪,完成事故现场的信息共享,更好地指导事故的应急响应工作;(3)本文开发的信息平台对安全生产工作起到预防、预控的作用。利用隐患排查信息和工程实施信息模块中,能精细化管理日常安全工作,有效地提高风险的可预见性。应急预案模块能有针对性地做好已发生或可能发生事故的“预防、预警、响应和恢复”全过程的管理工作,反思安全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实现安全工作的关口前移。

参考文献

[1]赵忠刚,姚安林.GIS技术在油气管道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管道技术与设备,2006,(1).

[2]陈朋超.长输管道安全预警系统若干关键技术[D].天津大学,2009.

[3]黄洪程.基于GIS的地下管道安全管理系统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3.

[4]张艳.基于RCM的长输天然气管道预维修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第3篇

这些事故不仅仅存在班组工作本身,还发生在班组的生活、学习中。由此,安全生产不应独立于社会,也不可能单纯地提高,须融于生产、生活、工作中,是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具有明确的风险性!夯实班组安全管理是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也是减少或杜绝各类灾害事故最切实、最有效的办法。班组长自身管理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班组的安全管理。在班组长的任命上实行优胜劣汰制度,严把任用关,把思想作风硬、安全意识强、懂业务、会管理的优秀生产骨干选拔到班组长岗位上来,不断优化班组长的配备,使班组管理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发挥有效作用。

二、新形势下,班组长应具备的安全技术素质

新形势下,各基层班组长应该具备的安全技术素质体现的根本,就是要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过程的:“事前想到,想到做到!”

1.事前想到

事前想到,不仅是简单地考虑到就事论事的安全基础隐患,作为基层安全管理者,班组长更应具备安全管理的深层思想,那就是要想得周到,并且要想得十分周到。想“WHAT”。首先要确定想什么,关键还是要想安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风险问题:有哪些风险存在?有哪些危害危险因素?具体的安全隐患有什么?想“HOW”。关键就是要考虑如何消除这些安全隐患?想“KEY”。所有排除安全隐患的方式、方法的核心,就是要准确进行生产现场的危险辨识!

2.想到做到

想到就要做到,关键是如何做到。最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就是要“软硬兼施”。“硬”件方面,制度、体系要全面、实际。安全管理制度及体系一定要有且有效,并能持续有效地应用于班组管理中。其中的关键点就是要制定出更细化、具体化的安全管理制度。“软”件方面,关键是有效的管理方法。风险评估数据库自2010年底起在个别地区进行试用,经过2011年的使用与优化,班组安全风险的管理能力大大加强,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机率。

三、新形势下,班组安全管理的工作重点

1.管理风险

风险管理是班组安全管理的核心点,“预防”是班组安全管理的落脚点。重点工作,就是要做好危险辨识工作,确认工作过程及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对于班组安全管理工作,预防危险的发生比解决危险造成的危害更有效。2.优化评估平时工作中做好对风险信息的采集,是班组安全管理的基本工作与安全预防的前提。为了保证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与及时性,针对工作环境的变化和工作过程中情况的变化,定期或不定期对采集到的风险信息进行评估,并做出安全管理工作事项的优化,增强班组工作的安全性。

3.落实制度

再好的方案和再完美的制度,都要落实于实际工作才会有存在的价值。实现良好的安全绩效需要有基于服从文化的规章制度和高质量的工程技术的保障,使大部分员工始终如一地、自觉地、积极地参与到强化安全的事务当中来。

4.宣贯文化

第4篇

关键词:燃气企业;安全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 A

1、燃气的优越性

燃气是一种优质的能源,其种类很多,作为居民生活、工业企业生产和商业服务所需原料,利用十分广泛。人工燃气由于资源条件和环境保护的原因,作为城镇燃气的主气源已逐渐被替换;工业余气由于收集、加工工艺较为复杂,且供气规模往往受到限制;而沼气供气规模较小,主要应用于农村及偏远地区。目前在我国,城镇燃气正过渡到以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为主要气源。由于受篇幅的限制,以下仅以天然气为例加以论述。

天然气主要用于城市燃气、工业燃料、天然气发电和天然气化工等4个领域。天然气优点有:①绿色环保。天然气是一种洁净环保的优质能源,几乎不含硫、粉尘和其它有害物质,燃烧时产生CO2少于其它化石燃料,造成温室效应较低,因而能从根本上改善环境质量;②经济实惠。天然气与人工煤气相比,同比热值价格相当,并且天然气清洁干净,能延长灶具的使用寿命,也有利于用户减少维修费用的支出。天然气是洁净燃气,供应稳定,能够改善空气质量,因而能为该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带动经济繁荣及改善环境;③安全可靠。天然气无毒、易散发,比重轻于空气,不宜积聚成爆炸性气体,是较为安全的燃气;④改善生活。随着家庭使用安全、可靠的天然气,将会极大改善家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2、燃气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燃气行业安全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六点问题:(1)在前期规划设计方面:设计人员能力不足,设计的深度不够,往往造成设计图纸不能指导施工,设计存在一定的安全缺陷;(2)在施工管理方面:存在工程施工为赶进度而降低工程质量,尤其是燃气施工完毕后其他管道的施工没有考虑安全间距,留下安全隐患。也有一些施工队伍挂靠有资质单位承揽工程,施工人员素质低,技术能力不过关,施工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监管不到位,不能很好的控制施工的质量。施工资料在燃气工程施工的同时不及时填写相关的监理表项,出现燃气工程完工后突击施工资料;(3)在监理单位质量监控方面:在部分燃气工程施工中监理单位形同虚设,由于燃气工程利润空间少,监理单位不重视,造成监理工作不到位,对现场的施工质量睁只眼闭只眼,只是在后期竣工资料上签个字,敷衍了事,给工程后期的运行管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4)在燃气后期的安全运行管理方面:部分燃气企业安全意识薄弱,领导不重视,员工安全培训不到位,主要体现在安全责任状流于形式,重效益而不重安全,签完责任状就了事,安全管理部门没有监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并没有真正的抓安全落实管理,力度不够,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3、燃气企业全面的安全管理

3.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机构是前提

安全生产是每一个燃气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石,以历年来发生的燃气事故的分析看,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很大的偶然性,但一定程度上又具有必然性。燃气安全管理工作目的就是要通过偶然性找出其中的必然性。不断改进我们的安全管理和技术手段,以完善的制度、科学的管理方式、先进的技术手段,及时发现隐患,采取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或将事故造成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程度。

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我们一丝不苟地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把“零伤害、零损失、零事故”的安全管理目标贯穿于企业的安全管理之中,因此,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机构,成立公司安全管理委员会,建立公司、部门、班组的“三级”安全管理体系。

3.2、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基础

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为市民提供优质、高效、稳定的燃气,是燃气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行为准则,为此,企业必须根据燃气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点多面广、安全责任重的特点,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制度建设,加强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

燃气企业的燃气管网、燃气设施大多为国家重点监管的重大危险源,如天然气门站、调压计量站、高压管线和中低压城市管网等设施。因此,必须制定规范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以规范员工行为,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同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落实。

3.3、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是关键

有了具体的安全管理目标和相应的制度,建立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网络,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变成为不可缺少的环节,作为燃气企业,为了实现安全管理目标,首先应该加强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的管理,实行“谁主管、谁负责”和“一岗双责”,公司主要负责人为安全第一责任人,各部门经理为本部门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以细化职责、强化责任入手。制定和完善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各级岗位的安全职责。做到职责明确,责任落实。二是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由总经理与各分管经理、部门经理到岗位员工层层签订《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将安全工作目标逐级分解,层层落实。

3.4、强化安全管理监督职能是手段

企业的安全管理监督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为了进一步规范公司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有效地提高安全监督管理水平,必须对安全生产全面、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加强安委会的安全监察职能,建立健全安委会监管体系,各部门、各班组配备专(兼)职安全员,对公司的生产部门及各个生产岗位实行日常的安全监督,严格按照“目标”的要求,细化日常安全工作,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定期进行安全工作总结。

3.5、落实安全管理措施是保障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防范是安全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完善安全管理措施,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落脚点。为切实落实安全管理措施,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我们在安全生产管理的实际工作中,采取以下“五项”安全管理措施:一抓工程质量管理,燃气工程安装质量是燃气企业安全生产的源头,必须引起重视,以防后患。工程项目应实行招标,选择技术过硬的施工队伍,聘请工程监理人员进行施工现场质量监督,同时工程材料实行材料公开招标,保证工程安装质量。二抓生产运营管理,对于巡线、设备管理和室内管线设备管理工作实行定人员、定时间、定路线、定内容、定程序、定标准地管理方法。三抓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对新进员工实行上岗前公司、部门、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和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对特种人员操作证,必须取得国家认可的操作证书,做到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和自我保护意识。四抓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和演习制度,完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建立起应急抢险管理体系。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管道燃气在全国各地得到飞快的发展和普及,对促进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环境保护问题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但由于燃气的易燃、易爆、有毒的特点,一旦发生泄漏引起事故都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和影响。因此,燃气经营企业作为高危行业,对安全要求十分严格,燃气管道的安全运行管理工作也一直受到企业、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孟国立.浅谈燃气企业的安全管理[J].中国西部科技,2011,14:67-68+57.

第5篇

我国校车每年频发事故,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2012年4月5日,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校车安全管理纳入法制层面[1]。避免校车事故,除改进车辆自身的硬件措施外,更重要的是从软件入手,加强对校车的安全管理。《条例》明确规定,校车必须配备GPS(全球定位系统),因此可以充分利用GPS加强校车管理。目前校车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1)学校对校车监控不到位。因为校车运输过程中,超出学校范围,超速、超载、违章、去向不明、公车私用、虚报费用、效率低下,几乎是所有校车管理的弊病。虽然大家都知道校车管理漏洞百出,但仍长期无法找到有效、科学的解决方案,也因此造成较大的经济及效率上的损失;(2)车辆使用审批不合理。现在很多校车不经过审批或审批流程过于粗糙,造成校车使用混乱而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事实上,车辆的使用需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才能使用;(3)家长无法跟踪了解学生的情况。

2系统功能需求

2.1实现目标

本系统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为学校、企业、家长提供一个集车辆信息管理、调度管理、位置服务、安全管理功能于一身的智能化管理系统,搭建基于GPS的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切实加强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工作,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运输事故。

2.2功能需求

(1)车辆基础信息管理。车辆的基本信息(如车辆的品牌、车型、座位数等),以及驾驶员信息管理(如驾驶员的姓名、身份证、出生年月、身体状况等)。(2)车辆使用审批流程管理。车辆需要经过审批才能使用,通过建立一个标准的申请流程,规范车辆使用。(3)车辆位置服务。管理员或相关人员可实时查看车辆的位置和行驶的轨迹,查询车辆行驶的历史轨迹信息,查询指定区域的车辆行驶历史等功能。(4)车辆调度管理。可对车辆进行远程调度,如对车辆下发指令、断油、断电等。(5)车辆安全管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如果遇到突发状况,可进行远程告警,使得管理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得知告警信息。(6)行驶记录管理。远程调用车辆行驶记录相关信息的功能,并能够对车辆行驶记录信息保存、查询、统计、分析和打印。(7)短信服务管理。管理平台可在一些关键时间点给家长发送信息,如上车时间、下车时间、行至某站点。(8)微信服务。提供微信公众号,以便家长可通过手机互动。

3系统框架

根据以上功能需求,利用GPS卫星定位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电子地图),GPRS无线通讯技术,分布式服务器技术,互联网技术等高科技技术,实现了车辆24小时全天候监控,高密度记录车辆行驶数据,多点多渠道同时监管车辆等功能,对各种不良的驾驶行为及管理漏洞进行有效的实时监控及事后稽查[2][3]。同时家长可通过系统服务平台,利用手机或电脑随时了解学生所坐的车辆、位置及状态。整个系统框架服务平台为核心,包括校车、浏览器、家长手机、标准体系。校车都安装了GPS模块,通过GPRS与服务平台通信,将采取到的数据传入服务平台。服务平台通过GIS及GPS可在地图上精准定位、测速,同时提供车辆审批服务、位置服务、调度服务、安全管理服务。通过微信服务和家长手机相连,可在关键点向家长发送信息,同时家长也可查询孩子的位置和状态信息。

4技术方案

系统从逻辑上分为两部分:采集子系统和管理子系统。采集子系统负责手机车辆上报的位置、告警等数据。管理子系统采用B/S结构,管理人员通过浏览器就可以完成车辆、部门、调度等的管理。同时,管理子系统中内置GIS系统,支持用户完成地图的操作。数据的处理流程:(1)手机终端/车载终端捕捉卫星信号,获得终端的位置数据(经纬度);(2)手机终端/车载终端将获得的位置数据,通过GPRS网络,发送到位置服务平台的采集服务器;(3)采集服务器对数据进行处理,将终端位置数据保存到数据库中;(4)管理人员通过浏览器查看人员/车辆的位置、轨迹等信息。相关技术包括GPS、GPRS、GIS。GPS系统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卫星,在天上提供定位信息;控制系统,在地面维护卫星的正常运转,保证卫星的健康状态;接收机,一般用户所使用的部分。GPS可确定二维坐标即经纬度,接收到四颗卫星的信息便可以再确定海拔高度了。GPRS是一种基于GSM系统的无线分组交换技术,提供端到端的、广域的无线IP连接。GIS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5结语

第6篇

1当前煤矿安全管理的现状

1.1责任意识不够浓厚

责任安全意识是煤矿安全管理中最不可少的一个因素。在当前煤矿企业的综合运行中,一些煤矿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在采煤数量、开采技术等方面增加了更多的投入,而在责任意识、安全意识等方面的引导性不够,没有形成宏观方面的责任感,也缺少细节方面的微观管理,因此,形成了责任与管理的脱节,没有深入到煤矿企业的安全运行实际,造成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中出现有“三违”现象,在对违规操作等安全管理中,没有形成制度创新与规范化管理,更没有建立责任追究与倒逼制度,因此,一些领导与管理层没有强大的责任意识,也就不能在安全管理责任手段上进行创新。一些管理层人员不能建立强大的安全责任意识,在制度的建立、检测、设备运行与管理方面,缺少长效化、制度化的规范运作,在安全知识的构建中,也没有相应的体系保障。

1.2培训措施不够全面

在煤矿综合安全管理中,加强安全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当期煤矿的安全管理中,没有形成系统化、系列化的培训方式,在培训内容、培训举措等方面缺少针对性、创新性,更没有构建长效管理机制。煤矿企业注重追求经济效益,为了减少培训成本与相应的开支,采取的是简单的培训方式,在安全管理中,没有形成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机制,更不能借助新媒体进行创新性的培训,在培训内容上,也只是简单的安全知识,对于安全意识的构建、安全理念的形成,安全常态机制的构成等方面,没有形成多方面的思考。同时,在培训方式上,没有建立常态化的培训机制,更没有在实践培训、现场培训等方面着手,对于一些典型性的安全事故等案例,不能落到每一个环节之上,因此,在安全责任的管理中,也就忽视了煤矿企业的安全综合运行,造成系统培训与技术创新之间的脱节。

1.3安全技术创新还不够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技术运用对于安全管理有着很大的保障性。通过安全技术的有效控制,在综合防尘、瓦斯控制、巷道布置、支护运用、采煤工艺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技术创新,能为安全运行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当前煤矿安全技术的综合运行与管理中,还没有形成现代科学技术信息化运用的参与模式,在技术跟进上还缺少相应的运用模式,尤其是在数控制数以及电子信息化管理中,还没有形成综合性的创新方式。譬如,在煤矿安全运行中涉及到的巷道建设、支护方式、放顶方式、采煤方式、防尘措施、防水措施等技术上,不能与现代化的管理技术相结合,在煤矿地质因素的考虑中,对于先进的检测、勘探等技术的运用,还不能全面的凸显出来,也就不能增强煤矿安全运行的整体职能。

2改进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对策

2.1创新思维,构建安全管理理念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理念创新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首要点。只有创建全新的思维理念,才能在技术创新、管理制度、安全责任等方面突破,形成综合性能的全面实现。在煤矿安全综合管理中,要形成安全创新的管理理念,形成自下而上的观念创新,每一个管理层以及职工都要将安全意识放在第一位,曾倩安全管理的责任意识,突出煤矿采煤以及综合运行中的每一个安全细节,尤其是管理层要从煤矿安全运行的整体高度出发,及时掌握好煤矿安全运行的情况,针对员工在安全意识、安全行为等方面出现的偏差,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尤其是对不负责任、安全意识差的人员,采取有效的管理、处罚等教育措施,落实责任,创新煤矿安全文化体制机制,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出煤矿安全管理制度在具体工作中的贯彻执行,并落实到煤矿安全运行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2.2宣传引导,构建安全文化氛围

在煤矿的安全管理中,要加强安全管理的宣传教育。结合新时期多种经营理念,并考虑煤矿井下的实际操作经验,细化每一个管理环节,在加强班组建设的过程中,形成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将安全责任意识落实到每一个生产过程之中,通过电视、网络、橱窗等方式,通过开展各种演讲比赛、科技比武等文化安全活动,潜移默化的将安全知识融入到活动之中,培养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形态。做好矿安全大检查、专业检查和日常检查的重点检查项目,发现问题严格按“六定”原则进行处理;监督检查职业危害防治设备设施的使用和完好程度,未按要求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按“三违”严肃处理。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培训档案,组织劳动者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所在岗位的职业危害防护知识以及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操作规程、劳动者所享有的职业卫生权利等内容,上岗前职业卫生培训时间不得少于四学时,在岗期间职业卫生培训时间不得少于两学时。

2.3细化管理,构建隐患排查机制

在煤矿安全管理的管理中,要形成安全隐患的有效排查机制,建立责任细化的管理机制,尤其是在安生生产的综合排查过程中,对于煤矿采掘过程中综合设备的整体功能运用,形成规范化的管理,尤其是在出现异常现象的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控制。在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的地段,在设备细化的管理过程中,对于每一个采掘责任区,建立安全责任管理至,没一个班组对自己的区域以及工作人员实行包干处理,构建层层分解的安全管理渠道,对于发现的问题采取及时的整改,这样,可以形成高效、优质、安全的管理模式,让每一个员工都能更加踏实的投入到安全管理之中,更好的促进整体安全性能的实现。

2.4创新技术,构建井下管理机制

要注重煤矿井下的安全技术与管理。掘进工作面、掘进硐室及钻场,放炮时必须采取湿式打眼、水炮泥、坚持放炮前后对放炮地点20米范围内进行冲洗煤壁巷帮和洒水降尘、爆破喷雾、装煤(岩)洒水、净化风流等综合措施。软煤层中瓦斯抽放钻孔难以采取湿式钻孔时,可采取干式钻孔,但必须采取捕尘、降尘措施,工作人员必须佩带防尘口罩。综采工作面应设置移架自动同步喷雾,采煤机必须安装内、外喷雾装置。割煤时必须喷雾降尘,内喷雾压力不得小于2MPa,外喷雾压力不得小于4MPa,喷雾流量应与机型相匹配。如果内喷雾装置不能正常喷雾,外喷雾压力不得小于8MPa,无水或喷雾装置损坏时必须停机。综掘工作面掘进机作业时,应使用内、外喷雾装置和除尘机。内喷雾压力不得小于3MPa,外喷雾压力不得小于1.5MPa,如果内喷雾使用水压小于3MPa或无内喷雾装置,则必须保证外喷雾装置和除尘风机的正常使用。

3结语

第7篇

关键词:行为安全 煤矿 行为分析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3-072-03

目前,我国的煤矿安全事故形势严峻,如何有效确保煤矿的安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纵观现有的研究资料,大多数专家和学者认为,煤矿安全是一个整体的系统,事故的发生离不开“人――机――环境”,即人的不安全行为、机器设备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以及管理的不安全水平等。煤矿生产活动离不开人的行为,而煤矿事故的发生也与人的行为不当有重大关系。采矿本身就具有危险性,只有通过工程控制技术和管理监测手段才能有效提高煤矿安全,从行为理论的观点出发,关注工人的安全行为能够减少其冒险行为,从而最终减少意外事故和伤害,因为人因失误是中国煤矿重大事故的关键性因素。《中国煤炭事故暨专家点评集》分析显示,导致中国煤矿重大事故的直接原因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因素所占比率,实际上高达97.67%。专家和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煤矿安全中人的因素,有心理学角度、动力学角度、文化建设角度等,分析了煤矿安全中人的行为因素,为研究煤矿安全开拓了思路,为避免煤矿事故探明了方向。本文从行为科学的角度,将ABC行为分析法运用到煤矿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并贯穿于整个煤矿的生产体系,加深了煤矿安全管理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重视程度,对提高人的可靠性、降低煤矿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的频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行为安全模式的基本思路

(一)行为科学

行为科学主要是运用自然科学的观察等方法,研究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主要研究人类行为的产生原因、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通过分析人类行为中的消极因素和积极因素,调整人的行为,调动人的积极性,进而实现组织目标。行为科学肯定了人的社会性和复杂性,提出以人为中心来研究问题,具体包含有个体行为研究(个体行为是行为科学分析研究企业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基本单元,主要是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问题)、动机与激励理论(社会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认为人的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而动机是由于人们本身内在的需要而产生的,能满足人的需求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奖励)、群体行为研究(主要探讨群体是一种非正式组织、群体的特征、群体的内聚力等)以及组织行为(组织行为建立在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人的本性和需要,行为动机及在生产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总结出人类在生产中行为的规律)等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实践中大多研究解决由安全、环境、生活等客观条件所引起的思想问题。

1987年,在我国的安全管理学术讨论会上,有关专家提出“要弄通安全与行为科学的关系”,并进一步论述了这一问题,把“安全行为科学”列为安全科学技术体系的一个学科内容。1990年4月出版的《安全知识实用大全》一书,就如何在安全管理中的运用有关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如需要层次论、强化理论等)、群体动力学理论等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地论述,表明行为科学已正式进入我国安全管理领域。而行为安全分析是从不同角度对组织内的各种行为因素进行研究,进而掌握员工思想的细微变化,有利于增强安全管理工作的预见性,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为其他各种不同的安全方案和介入方法奠定了基础。

(二)行为安全管理模式

行为安全管理(Behevior Based Safety,简称BBS)是建立在行为分析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安全管理,是心理学、行为科学、安全管理科学等相互融合形成的一种管理方法,能够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培养安全习惯和安全意识,促进安全氛围的形成,进而提高组织的安全水平的较为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行为安全管理在企业安全管理中,注重员工的积极参与,主要通过增进员工的主动应对能力、提升主人翁责任感以及发展与员工安全有关的行为的共同作用,来提升安全水平。

在我国的煤矿安全领域中,行为安全管理已有了初步的理论研究和运用实践,有的学者运用蚁群聚类算法对煤矿安全中人因事故进行分析,有的从行为分析控制的角度探讨煤矿安全管理对策,有的分析煤矿安全行为中的“百猴效应”等。然而在安全建设的过程中,煤矿企业实施行为安全管理还存在一些误区,多数煤矿一味地强调无事故目标,在安全考核中“重结果、轻过程,重事故、轻隐患,重处罚、轻有效”,这并不符合行为安全管理的实质,也不利于煤矿的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在煤矿生产中,行为安全管理应以激励安全行为、避免和克服不安全行为为基本目的,借鉴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提出的人类行为规律和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等理论,分析影响人的行为的各种刺激因素,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地建立安全考核和激励机制,进而形成和维系煤矿安全行为,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人的行为贯穿于组织的整个运营过程中,对于煤矿企业,人员行为更是一个影响安全的关键因素,行为安全管理应该贯穿于整个煤矿的生产活动之中。为达到煤矿员工行为的系统管理,本文采用如图1的行为安全管理模式,通过进行ABC行为分析,减少或杜绝不安全行为,激励安全行为形成习惯,进而减少人的行为隐患,降低煤矿发生事故的频率。

二、煤矿员工的行为安全管理分析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人的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多数的煤矿安全事故是由于人的不规范行为或不安全行为所诱发的。而人的行为具有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是可以管理的。将ABC行为分析应用到煤矿安全管理中,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促进“以人为本”安全管理体系的形成。

(一)定义关键行为

煤矿安全中的关键行为主要是指不安全的、危险的,造成煤矿事故发生的主要诱因。所谓不安全的行为是指已引起事故发生或可能引起事故发生的人的行为,包括引发事故发生概率较大的行为和在事故中不利于减少损失的行为。而煤矿企业的不安全行为可看作是煤矿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可能造成煤矿事故的,或已经因此而发生煤矿事故的失误行为。

专家和煤矿管理人员需要深入煤矿生产一线了解实际情况,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总结来定义关键行为,分析煤矿安全管理中直接影响安全生产的行为,“什么是安全的行为”、“什么是不安全的行为”,从而总结科学、安全的行为经验,指导煤矿生产实践,促进煤矿生产安全。

(二)组织煤矿行为安全管理队伍

在煤矿企业中,应组织成立一支BBS(Behavior Based Safety)队伍,其成员应该由企业的领导、主管安全工作的管理人员、一线生产的班组长以及各个岗位的职工代表等组成。领导的参与有利于安全管理工作以及各项政策措施的顺利执行,安全管理人员拥有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有利于深入指导煤矿生产,一线工人代表最了解矿井的实际情况有利于提高制定安全措施的实用性和实效性。

(三)行为观察,收集数据

行为观察和收集数据是行为分析的开始,为安全行为分析提供原始资料和数据。行为观察应贯穿于整个煤矿生产活动,渗透煤矿生产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指出不安全行为,提倡和鼓励安全行为。在观察和积累各个行为资料的过程中,要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同时有着重点地选择可能对安全产生影响的行为进行观察和研究,避免行为观察的繁琐和重复影响行为分析的有效性。

(四)ABC行为分析

所谓ABC分析法是“Activator―Behavior―Consequence”的英文简称。A代表前因,属于刺激或促动因子,它出现在行为之前,促使、激励或鼓励人完成某种行为,鉴于前因总是先于行为的特点,可以用前因来引导行为;B代表行为,是可见的人的一系列由激励或促动因子所导致的可测量动作,包括说话、动作及执行任务等举止行动;C代表结果,是发生在行为之后的并且能改变这些行为在将来再次发生的概率的事件,后果可以转变成前因。前因、行为和后果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三者的关系如图2所示。

在图2中,煤矿企业中的激励或促动因子主要包括编制安全教育手册、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各个岗位操作程序说明以及各种安全警示或强化等。结果则主要指一些奖罚制度,这是目前煤矿常见的一种控制职工行为的手段,结果在对激励进行反馈之后也可以改变和修正激励或促动因子,从而对煤矿工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正、负强化的效果。煤矿安全管理应高度重视前因和结果的双重作用,单一地靠通过结果来决定处罚和奖励对人员行为进行控制不一定会达到预期的效果,管理方式、工作习惯、安全文化氛围的形成对人的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煤矿生产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进行ABC行为分析时,可以描述不安全行为和行为者,确定问题的严重性,并总结这一行为的前因和后果,为设计解决方案提供依据。

(五)交流安全行为,反馈信息

煤矿安全管理部门要对ABC行为分析的结果进行交流和总结。交流安全行为一是通过系统观察,明确安全行为并鼓励煤矿职工继续保持,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奖励,树立榜样;二是指出不安全行为,并认真分析和研究不安全行为的根本前因与后果。同时,相关责任部门应该编制安全行为研究报告,及时将ABC行为分析结果向BBS队伍、各级领导和煤矿所有员工反映,以便提出警示并及时作出积极的对策。

(六)校正不安全行为

对于煤矿生产活动中存在的不安全行为需要及时予以校正。BBS队伍通过讨论研究制定出解决的方案,对现行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纠正,对不安全行为者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通常新的方案需要通过煤矿生产实际操作的验证,这就需要进一步观察和分析总结,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得到满意的结果。

(七)员工行为的转变

通过循环的行为安全管理过程,不断对煤矿从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纠正,对安全行为进行鼓励,从而不断完善煤矿生产活动的每个环节的安全操作行为,让员工的行为依次经历意识、行为、习惯、潜意识的发展和转变,直至固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进而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水平,减少煤矿事故发生的概率。

三、基于行为分析的煤矿安全管理对策

现代煤矿安全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安全管理,随着煤炭生产的现代化和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系统的安全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要求从煤矿的整体出发,把重点放在危险源的控制上,实行全员、全面、全方位的安全管理。煤矿生产活动中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单调作业因素、重视程度不够、操作不熟练等等。行为安全管理着眼于对人的行为的有效管理,因此,为促进煤矿生产系统更加安全、和谐,煤矿企业应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和措施。

(一)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在煤矿企业实行多样化的安全教育培训,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安全意识深植于每一位员工的脑中,如晋煤集团寺河矿所实行的“五个一”安全培训工作,该方法的实行对员工安全意识的加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安全培训能够使员工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使员工了解和掌握其工作岗位可能遇到的各种危险源、危险程度、预兆、防范措施、自救常识等,促使员工安全地遵章守纪地进行每一个环节的操作。

同时,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可实施结对、帮促制度。一名管理人员对一个班组或一个岗位进行结对,从班组管理到现场作业,帮助其监控作业中的不安全行为、分析造成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制定消除不安全行为的有效措施。发生不安全行为的班组灵活参加BBS队伍,形成从上到下有效控制不安全行为的循环网络。这种“一传十,十传百”的安全生产行为通过长期的积累,即可产生“百猴效应”,进而促进全员安全意识的发展和提高。

(二)加强煤矿生产现场管理

煤矿安全管理中应加强技术和人员的现场管理。相关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要定期的视察生产一线的情况,实时掌握掘进环境、顶板岩质等的变化,对技术措施、作业规程、操作规程进行审查,并及时进行修改、补充,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定期对各种安全设备、仪器、仪表进行检测检验,定期对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做巡回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尽量消除会对员工操作产生影响的一切不利因素。现场管理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员工操作实时监督和纠正,把隐患和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员工在工作中相互观察,相互分析,通过反馈调整个体行为或向组织反映对管理制度、方法的意见,使组织及时调整制度,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三)强化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考核体系,完善激励制度

煤矿企业要建立各级管理人员、各个工程技术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及各个工种的安全岗位责任制,做到职责明确、分层管理、层层落实。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规范和约束现场作业行为,强化安全管理逐级负责。同时,制定规范的、行之有效的生产运作和安全管理的考核办法,促进通风、巷道、运输、洗选等各个环节安全管理工作的到位。实行生产任务、管理绩效的逐项分解量化考核。对生产一线的职工中可开展定期考评,将职工的业务素质、日常工作表现与评定结果挂钩,激发职工创优争先、奋发向上的热情,进一步调动职工主动提升安全意识的积极性。

煤矿企业要重视激励方法的应用,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制度,并不断完善奖惩机制。本文主要强调煤矿采用一些基于行为控制的创新性的激励手段,即行为控制型和行为改造型的激励方法,通过研究环境、管理等刺激或促动因子,及时采用正强化或负强化的手段,以实现员工行为的转变。如有的煤矿以违章积分的手段代替罚款,起到了良好的激励和促进作用;有的煤矿制定执行了安全处罚行政复议制度,使被处罚方有了申辩的权利,体现了全体员工在安全管理上的平等性,(下转第75页)(上接第73页)在复议过程中,当事双方得到了互动学习,有效避免了类似行为的重复发生。

(四)塑造新型的煤矿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决定组织的安全与健康管理承诺、风格和效率的那些个体或组织的价值观、态度、认知、胜任力以及行为模式的产物,是组织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安全管理成功与否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煤矿安全行为也离不开安全文化,煤矿企业有良好的安全文化有利于安全行为的形成和发扬,有利于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安全生产的能力。煤矿企业应结合从个体、群体的不同情况营造煤矿相应的安全文化,从而对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及组织行为实行安全综合控制和利用,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管理。

四、结论

行为科学在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将行为安全分析和管理引入到煤矿安全领域,是煤矿安全管理手段的探索性研究。本文将行为安全管理模式运用到煤矿安全管理中,从BBS的管理理念、分析方法入手,通过对煤矿员工行为实行有效控制和科学管理,实现员工工作状态的提升和煤矿安全管理的优化。在我国煤矿规模日益壮大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入研究煤矿企业中的行为分析和管理,对有效减少煤矿事故,改善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提高煤矿安全效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捷帆,李文俊.中国煤炭事故暨专家点评集[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

2.百度百科.行为科学[EB/OL].baike.省略/view/57757.htm

3.黄文达.行为安全模式[C].第九届京粤港沪铁道学会学术年会(深圳),2005

4.曹佐勇.基于“百猴效应”的煤矿安全行为模式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9(7)

5.陈宝智.安全原理(第2版)[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

6.田水承,景国勋.安全管理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7.何刚,张国枢等.煤矿安全生产中人的行为影响因子系统动力学(SD)仿真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9)

8.王应德,李丰军等.对煤矿事故中人的不安全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2007(3)

9.马小平,金珠.蚁群聚类算法在煤矿安全评价人因事故分析中的应用[J].煤炭学报,2009(5)

10.王翰锋,张彬.基于行为控制的煤矿安全管理对策[J].煤炭科学技术,2008(4)

11.诸葛福民,周刚等.人安全行为的构成模式理论研究[J].山东煤炭科技,2009(1)

12.程,王以群等.人误模式与原因因素分析[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6(1)

13.陈红.中国煤矿重大事故中的不安全行为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第8篇

关键词:云计算;地理信息;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0-0269-03

地理信息数据是用来表示与空间地理分布有关信息的数据,是地表物体和环境固有的数据、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性的数字、文字、图形、图像的总称[1]。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及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地理信息应用已从专业领域应用拓展到面向大众和政府部门,尤其是在当前网络化、数字化时代,地理信息数字产品的获取、访问、传播、复制更为便捷,导致严重违法、侵权行为屡禁不止,而部署规范的保密设备成本较为昂贵,因此,切实保证地理信息数据特别是地理信息数据的安全管理,成为摆在地理信息从业者面前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在科学技术的带动下,信息数据的处理需求从单机处理逐渐转向网络处理,传统模式下的C/S及B/S架构的部署结构已经不能满大量的数据处理需要,计算模式逐步经历并行计算、集群计算、网格计算并向云计算转型。云计算被认为是继个人电脑、互联网之后信息技术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将带来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本文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针对云技术在地理信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部署及效益展开综合研究,提高地理信息管理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一、云计算内涵及特征

(一)内涵界定

云计算提出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Google、Microsoft 和IBM等公司都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员,积极地研究和部署云计算,并提供云计算商业服务。但是关于云计算的概念目前尚未统一,较为广泛认同的是由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NIST)提出的即云计算是一种通过网络以便捷、按需的形式从共享的可配置的计算资源池(这些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和服务)中获取服务的业务模式[2]。

(二)分类与特征

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数据中心的运行将与互联网更相似,使用户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按照云资源共享的范围,可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三种类型[3]。云计算具备的主要特征包括资源配置动态化、需求服务自助化、以网络为中心、服务可计量化、资源的池化和透明化。

(三)架构体系

云计算架构的底层是硬件和操作系统的基础设施;第二层是软件的系统和管理平台,包括一组部署管理软件、虚拟化组件和云计算管理系统;第三层为云计算提供的各种虚拟机;最上层是虚拟机的组合形成了各个具体的云计算使用中心,也完成了各中心对计算资源的动态和虚拟分配[4]。

二、云计算在地理信息安全管理中的主要应用

云计算的出现为地理信息的采集、存储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促进地理信息的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的准确性、数据使用的发展。

(一)数据采集

通过一个基于云的地理信息采集软件来将每一个终端采集来的数据信息上传到云存储中,提高了地理信息数据采集的便捷性和数据的实时现势性。

(二)数据存储

传统的方式是将地理信息存储分散的服务器或计算机上,数据往往难被有效的利用。在云技术中,可针对地理信息数据庞大、冗杂的特点,可通过云技术将数据存储在云端,为用户存储和管理数据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解决海量数据动态存储的问题,还能够提高数据使用效率。

(三)数据更新

地理信息具有实时更新的特点,提高数据的实时性、现势性对数据质量意义重大。云技术允许所有被授权的云用户都从云终端上下载实时的地理信息数据,从而大大提高了地理数据准确性、实时性,实现地理信息的实时更新使用。

(四)数据使用

云用户只要连接云终端就能用一台普通PC机(客户端)获取和应用地理信息数据,大大提高了地理信息数据使用的效率和便捷性。

三、云计算在地理信息安全管理中部署模式

综合云技术与地理信息技术的特点,结合现实工作的需求,制定针对性的部署方案,建立一套地理信息云平台,将云计算更好地应用到地理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

(一)现状与需求

作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规划、国土、房管业务数据的管理应用部门,我们在日常工作已建立了一套与互联网物理隔离的局域网络,为每一台数据处理计算机安装保密机箱,但是使用和管理过程中仍在诸多不便。

通过建立地理信息云平台,实现如下目标:(1)网络安全:平台必须运行在与互联网物理隔离的独立网络中,防止外部黑客通过互联网对平台进行网络攻击或数据窃取;(2)数据监管:数据存储不依附于本地终端,所有数据都在服务器端集中操作,可以最大限度防止数据在终端的丢失危险;(3)数据备份机制:建立统一的存储备份体系,在数据遭到破坏后能还原到完整状态,确保数据安全;(4)访问控制:能够在平台内设置授权访问规则,不允许网内的非法授权访问平台数据;(5)提高现有硬件利用率:平台能够把现有网络硬件进行整合,而不需大量购买额外的硬件设备,从而节约成本;(6)弹性的运行资源调度:能够根据系统运行压力,在系统资源不够应付访问压力的情况下,自动调度空余的计算资源给压力较大的用户。

(二)部署方案

1.平台选型

当前在私有云领域比较成熟的平台有IBM 公司的Blue Cloud,甲骨文公司的VDI平台以及VMware平台。VMware是一个通过桌面到数据中心虚拟化的解决方案来降低成本和运行费用、确保业务持续性、加强安全性。结合经济和技术考虑,采用VMware方案部署地理信息私有云平台。

2.整体架构

本次平台部署选用VMware私有云平台,采用all-in-one的部署方案把所有私有云软件都安装在一台服务器,整体架构如下:

3.资源配置

将现有计算机资源整合到云端,管理员根据用户使用需求合理分配资源,具体资源分配情况(见下表):

(三)运行情况

经部署调试,地理信息云平台运行稳定,计算机资源经过整合优化后运行能力提高,数据统一存储于服务器,通过建立备份机制、访问控制机制,加强地理信息数据安全管理,提高数据使用便捷性。

四、云计算在地理信息安全管理中的效益分析

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将云计算应用到地理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可以实现如下效益:

(一)基础架构效益

充分发挥服务器计算资源,将原来用于业务环节的各类服务器的计算利用率,预计可将计算资源利用率提高70%~200%;更短时间、更少IT人员保障业务高可靠性;将原来过多的物理服务器整合到更少的服务器的虚拟环境中,节约空间,提高整合比。

(二)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主要为:(1)降低能耗:在一台服务器上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和应用,使新的硬件支持老的应用;现有硬件可以支撑更多硬件,节省电力、制冷成本;(2)降低成本:用虚拟架构在将来准备上的新应用,不必再单独采购新的物理服务器、PC机;推迟购买新的物理硬件,节约硬件成本重复投入;(3)降低运维成本:由于服务器数量的减少以及PC机的取消,将降低运维的复杂度和成本;(4)降低终端成本:员工办公环境机器成本,并通过动态授权,减少软件的授权费用。

(三)运维管理效益

传统方式下,运维成本非常高。如果一台物理服务器损坏了,从恢复到业务正常上线最少要花费几小时,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而虚拟化之后,可以在数分钟之内恢复业务到正常状态,对于业务部分的服务器来说更为重要,从而解决了管理的时间与成本,提高了业务的可靠性。同时,由于PC机的取消,原来用以维护PC机故障的工作得以消失,会大大减轻低端运维的工作量,降低运维难度。

(四)应用效益

可以在网络通达的任何时间、地点安全地访问桌面,提高业务的灵活性;借助基础架构―服务器虚拟化,将新员工或老旧物理机器换为虚拟机,可将碳排放量降低80%之多,节能60%以上;由于所有数据都保存在服务器中,用户终端上不存储任何文档与数据,从而避免了数据信息泄密的发生。

综上所述,云计算在地理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应用广泛,模式日渐成熟,提高管理质量和使用效率的同时,在架构效益、经济效益、运维效益、应用效益等方面较为显著,在地理信息安全管理领域具备较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戴金英.地理信息数据的安全管理[J].城建档案,2010,(6):23-24.

[2] MELL P,GRANCE T.NIST SD 800-145,The NIST difinition of cloud computing[S].Gaithersburg,MD:NIST Special Publication,2011.

第9篇

关键词:煤矿;机电;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Abstract: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safety management in coal mine daily operation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work seriously. But, the work of the coal mine in daily production often often is ignored, there are all kinds of problem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al mine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safety managem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safety management of the coal mine facing som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should take the basic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coal;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Safety management;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X7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煤矿的生产是一个很复杂的体系,机电设备便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有很多的机电设备组成。机电设备在我国的煤矿企业固定资产中所占的比例是很高的。尤其是在当今的高产与高效的煤矿企业发展环境和发展模式之下,煤矿的机电设备管理也应该具有煤矿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模式,以保证煤矿机电的使用安全性和高效性,以此更好的适应煤矿企业发展的基本需求。要使机电设备管理满足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的要求,就必须使煤矿机电安全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并将此管理理念贯穿于选型、采购直至检修、事故调查的生产全过程,脱离“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被动管理局面,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安全质量【1】。

煤矿机电安全管理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工作的难点

2.1煤矿机电管理理念的落后

当今煤矿企业发展的特点是科技含量高、技术先进,但是其在管理方面仍然有很多地方没有做出相应的改进。很多煤矿企业仍然在错误地认为生产高于管理,认为机电管理是从属于生产的,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很多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把机电管理看作是生产系统的一个从属部分,而没有把其当成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系统区别看待。因此,对于机电安全管理的缺乏也就不足为奇。

由于管理人员在思想上并没有认识到煤矿机电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出现了很多矛盾。当生产与机电发生矛盾时,上级的裁决往往是机电必须给生产让路,甚至不惜让主要设备带病运转、带隐患运行【2】。对于机电安全管理在人力资源投入、物力消费等方面都不重视。很多煤矿企业的相应工作人员数量不足,资金与经费缺乏,从很多方面严重的影响和制约着机电管理的正常运转,对整个煤矿的生产与发展也造成很多负面影响。

2.2煤矿机电管理人员的各方面素质都有待于提高

煤矿机电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关系到煤矿机电管理的重要因素,但是现实的情况是机电管理人员素质存在很大缺陷。主要表现在煤矿机电管理人员在对于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上很不到位,在管理的专业素质上也存在很大欠缺。煤矿的机电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涉及到很多个学科和专业的相关知识,这给机电管理人员提出了很多要求。不但要求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机电管理的重要性,还要求他们能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现行的执行标准有时又无详细的操作说明,甚至有的还有一定的弹性回旋余地,无十分准确而清楚的界限,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管理过程中有时难以把握、执行标准存在偏差的现象时有发生【3】。同时,煤矿的机电管理又有其独特之处,一般战线较长、工作量大。这些特点都给机电管理人员提出了更多的挑战,也给机电管理人员很难全面和动态的掌握机电运行最新状况带来困难。

2.3机电设备的投入不足,设备水平比较落后

由于管理、资金等各个方面的因素限制,很多煤矿企业在机电设备上的投入不足,很多设备 已经超期服役,其使用性能已经大大降低,并且很存在着很严重的安全隐患。这样的机电设备必然很难完成其使命,也难以发挥其功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更是无从谈起。机电管理的缺陷与不足直接的关系到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这种差距便带来了恶性循环,严重的制约着煤矿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也影响着安全生产甚至会为安全事故付出代价。

2.4煤矿企业的机电管理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

机电系统的运行有其独特之处,点多、面广、战线长。这些特点同时决定着监督具有一定的难度,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对于机电管理的监督与检查通常会采用抽查的方式,这就导致了监督缺乏全面性和实际效用,甚至使得很多机电管理失察和失控。机电是一门极具复杂性和高难度的学科,在进行现场监管的过程中,一般仅仅可以对表面状态进行观察,但是更深层次的、对于煤矿的生产具有更大影响的方面却无从检查。检查出的问题要求立即整改的,因涉及管理部门单位相互交叉,往往会执行不力或无法执行,最终的结果是机电安全检查监督收不到整改完善、运行良好的实效。

加强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的基本对策

3.1建立和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由于很多现实因素的制约,很多煤矿企业很难及时和快速的建立起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和机制,但是这对于机电安全管理却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应该建立和健全机电管理的安全责任制度。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有专门的人员进行负责和监督。生产责任制、工种岗位责任制、事故责任追究制等都要落到实处。任何部门和个人都应该对自己范围内的安全工作加深认识、提高警惕。建立机电运输设备、材料、物资采购的责任制,保证采购物资的质量,建立设备运行中的检查规范,明确交接验收、巡回检查、定期检查、随时汇报、随时养护的实时监控机制,保证设备运行管理的责任明确,在工作中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并以此进行岗位责任考核,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4】。

3.2提高安全检查与监督人员的素质

机电安全检查与监督人员不但要有相应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于机电管理安全的检察人员与监督人员的培养工作,重点对其进行培养,从各方面提高起素质和能力,使他们不但具有极强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责任心与使命感。这样可以更好地在检查与监督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也可以更好地做好公正和公平的执行任务开展工作。

3.3积极倡导新的工艺和技术

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人员要积极的推广新设备的应用,要及时的学习和引进新工艺。要对所使用设备的安全性和效率性进行判断,避免所使用的设备出现投入太大而收益较小的情况。要尽可能的采用最先进的设备和最流畅的工艺,同时还要注意作业点和作业面之间的数量,尽最大可能的减少事故源的个数,从设备与工艺上实现矿井生产的安全、高产、高效。确保煤矿必须的生产装备、安全监控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更新换代,对保护装置不齐的设备及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完善保护或予以更换;对于设备的进入与上线使用都要把好进入关、检验关与维修关,保证设备的质量符合使用要求,符合安全标准,坚决杜绝伪劣机电产品、无煤安标志产品、非防爆产品在煤矿的滥用,从源头上消灭事故源。

结语

煤矿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具有其特殊性。煤矿企业的机电安全管理是一项极具复杂性和高难度的工作,这给煤矿企业的机电安全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煤矿企业只有在做好机电安全管理的前提下才可以保证生产的安全性,才有可能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益,才会获得长足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把工作的重点进行适当调整,全面认识和深刻总结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对于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及时的转变煤矿企业机电安全管理的深远意义,掌握科学的方法,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和制约机制,尽最大努力保证煤矿企业机电安全管理的高质量,更好的为煤矿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忠江,赵明星. 煤矿机电安全生产的精细化管理[J].科技咨询,2011,(06).

[2]牛国亮. 地方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J]. 煤矿安全,2011,(04).

第10篇

海洋石油行业属于高危行业,作业现场涉及热工作业、电气作业、高处作业、挖掘作业、设备检修作业、陆上交通运输、进入受限空间作业、接触危险化学品作业、起重作业和联合作业等多类高风险作业,同时涉及平台拖航作业、特检坞修、大型吊装等重大风险作业,且一旦海上现场遇到突况应急救援难度相对陆地要大很多。因此,对于海洋石油行业来说,现场安全管理尤为重要。然而近年来,在海洋石油作业现场实践中,依然存在“低老坏”(低标准、毛病、坏习惯)现象,以及规章制度执行打折扣、岗位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等情况。对此,笔者从认清安全工作重要性、开展岗位安全达标、建立安全积分制、完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双重预防机制、强化现场安全培训等方面提出提升现场安全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以供读者参考。

认清安全工作重要性

目前,在海洋石油生产实践中,仍有个别员工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事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边,危险离自己还很远,久而久之思想就开始麻痹起来,甚至还有极少数员工存在安全与生产是对立关系的不良思维,存在安全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思想。对此,企业应进一步增强全员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同时加强本行业内事故案例的学习讨论,各现场作业单位要对照本行业内事故案例暴露出的问题举一反三、逐条自查,时刻提醒员工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做到居安思危和警钟长鸣,将安全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正确理解安全与生产的关系,促使员工牢固树立“以安全促发展、以发展保安全,高质量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发展思路。

开展岗位安全达标

目前,在海洋石油生产作业现场,仍有极少数作业人员对安全管理制度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甚至冒险蛮干,现场“三违”即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现象仍然存在。对此,企业应在日常生产作业中积极开展全员安全岗位达标工作,成立专门宣讲团向全体员工宣贯公司HSE体系文件、作业指导书和操作保养规程等各项规章制度,要求各级人员在日常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对不遵守的人员立即进行现场安全教育,同时对重点人群进行岗位再培训。另外,企业应将员工岗位安全达标活动常态化,坚持“不达标者不上岗,上岗者必须安全达标”的原则,促进员工岗位技能以及安全风险辨识、应急能力等不断提升。建立安全积分制针对个别现场作业单元或班组员工岗位安全责任没有完全压实,以及现场安全监管不到位,“执法不严、工作不实”等问题,企业可考虑参照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编制针对整治“低老坏”的安全积分制实施方案,将常见的“低老坏”现象进行风险分级,建立标准清单,比如可分为一般操作违章、严重操作违章、重大违章操作、一般管理违章、严重管理违章和重大管理违章等,然后对不同违章行为赋予不同的分值。当员工年度内扣分达到一定分值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如对超过12分的员工安排重新学习,且再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和班组长等相关管理人员如果在作业现场查出不安全行为后,应立即进行制止,并开具“不安全行为处罚通知单”,告知当事人,同时制定“将功补过”措施。比如,对积极参与隐患排查、行为安全观察和提出良好可行安全建议的员工进行加分,做好奖惩有机结合。

完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双重预防机制

针对部分员工风险辨识、隐患排查能力不足,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企业可从如下4方面入手:第一,组织建立现场作业员工的岗位风险库,让员工自己参与到本岗位的风险辨识中,通过自身总结提炼加深印象。同时,还可以通过各层级安全管理人员开“小灶”辅导现场员工,不断宣贯和执行及完善。第二,通过“自上而下”开展全员安全风险排查,并结合作业流程和标准明确各项风险的控制措施。同时定期组织员工学习危险源辨识评价和隐患排查内容,以增强员工的危险辨识与防控能力。第三,结合各现场作业单元的常规业务作业活动、非常规业务活动、设备设施和场所存在的风险清单,建立HSE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按区域或装置绘制“红橙黄蓝”四色风险平面分布图,并根据等级最高的风险确定相关区域或装置的风险等级、颜色,同时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以安全风险告知栏、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等形式实施风险公告警示。然后再根据风险等级确定不同的监控层级责任人,负责对现场措施落实情况和现场责任人能力进行抽查验证。此外,企业还可将各类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汇编成隐患共享学习台账,供各现场作业单位在班前会上学习讨论。第四,通过梳理本企业涉及的高风险作业清单,有针对性地制定高风险作业管控手册,内容主要包括各项作业的作业步骤、关键活动、主要风险提示、管控要求、执行文件和关键落实证据以及出现异常情况如何应对,同时编制事前检查确认表,对每一项关键活动的作业风险应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逐一确认,从而有效指导现场员工在作业前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确认,保证现场作业安全。强化现场安全培训针对个别现场安全培训“走过场”的问题,企业可考虑从以下方面入手解决:第一,将员工培训内容进行细化分解,针对不同员工明确哪些是本岗位熟练掌握的,哪些是需要了解的等等,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同时通过将培训考核情况纳入员工月度考核和季度考核,完善落实培训考核机制。第二,鼓励现场员工主动“参与”到企业的安全培训中,比如,让员工结合本岗位的作业特点,在安全管理人员的协助下制作授课教材,并通过给大家讲安全课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此基础上,企业还可从现场员工中培养安全内训师,并对表现突出的优秀内训师给与物质和精神奖励,以提高全员参与安全培训的积极性。第三,应注重理论培训和实操培训有机结合,做好学以致用,有条件的单位可考虑建立实物教室和体验场所,以使安全培训更加“直观”,更加贴近企业实践。第四,可考虑安排领导班子成员与员工开展安全生产方面的谈心谈话,通过各级领导到基层一线现身说法讲安全课,以及针对重点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一对一安全帮扶”,帮助和协调解决现场员工遇到的安全难题。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而且还能让员工深刻体会到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进而促进员工安全执行力和责任意识的提升。第五,鼓励各级人员,充分利用月度安全例会、安全周会、班前班后等时机开展安全培训,学习典型案例,不断营造人人“讲安全”的良好氛围。

作者:周伟兴 单位: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

第11篇

校园的安全管理是指与学校的公共及个人财产还有人身安全等相关的,以及高校灾害事故的处理和防范,校园内治安管理和预防等;安全管理抓的是发生在校园的公共部分,不可否认校园安全管理的最重要目的,就是尽可能的减少对研究生人身伤害以及财产损失等。一般来说,高校校园安全管理主要有三个方面问题:(1)涉及到广大研究生在校园中的人身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问题;(2)某些学生做出的严重阻挠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办公秩序的行为的问题;(3)某些学生从负面的声誉等方面严重危害到广大师生或者学校的行为。

二、研究生安全管理研究意义

学校作为广大研究生一个重要的学习、生活和活动的阵地,对研究生各方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学校有关部门及老师等通过对研究生校园安全管理的不断深入研究,将是维护校园稳定的重要路径,同时有利于培养研究生优秀的自身素质。因此,科学地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广大研究生,对于促进广大研究生成人成才,形成正确的安全观有重要价值,也能有力的保障社会和校园稳定。加强研究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不仅能提高整个国民安全意识,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社会安全水平。安全稳定工作是高校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研究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强化,促进和谐文明校园的构建。因此,笔者在此可以这么总结,加强研究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素质教育培养的需要,是整个校园安全形势发展的新要求。

三、研究生安全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人身和财产安全问题

人身安全是指个人的生命、健康、行动等与人的身体直接相关的方面都平安健康,不发生什么事故意外。研究生人身安全是指由于意外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这也是学校安全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生除面临着人身安全问题外,还会面临着财产安全问题。当下,在学校所发生的研究生盗窃案件频发,是财产安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学盗窃案件是指以研究生的财物为主要作案目标,采取各种手段进行非法行窃。

(二)消防安全问题

在学校校园内,防火等消防安全也是不容忽视的重中之重,一旦出现或者发生,后果将不堪设想。学生宿舍哄着公寓是广大研究生休息、生活、学习的公共场所,研究生在这里度过大部分时间时间。只有做好研究生自救教育管理和宿舍火灾隐患预防,才能更好的维护校园安全,从最源头杜绝火灾发生、减少甚至避免人身伤亡以及财产损失。因此,强化校园宿舍防火安全管理对整个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三)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是当今世界上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每年因食用不安全的食品而致使数亿人患病,造成许多人死亡,因此,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球公众健康优先考虑的问题。特别是在高校食品安全不仅涉及到研究生的身体健康,还关系到高校的威望和社会的稳定。这些年,学校食品安全警钟一次次敲响,振聋发聩,让人心寒。

(四)网络安全问题

随着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和我国信息网络建设力度的加大,互联网越来越普及,已经成为校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子,互联网引发的校园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校园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安全问题。尤其对于需要学术创作的广大研究生来说,网络已经离不开自己的日常工作学习需要,网络安全事关整个研究生的校园安全管理。上网成瘾本身对研究生来说,就是妨碍或破坏研究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不安全因素,而且可能会导致学生误入犯罪的歧途。

(五)心理健康问题

当今时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快速高节奏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竞争也日趋严重激烈。面对紧张激烈的社会竞争大环境,许多研究生可能会不适应这种情况,并由此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问题,导致产生心理各种问题纠结。现在研究生正处于人数中的重要时期,面临许多选择和问题,难免会产生各种情绪化反应,导致心理障碍等问题。因此,关注广大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刻不容缓。

四、研究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领导对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大家都知道安全管理很重要,但是目前学校有关领导不重视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安全问题是一个隐性问题,一般不会发生。但是,我们却忘了,安全问题一旦发生,其产生的后果将很严重,不堪设想。学校某些领导对校园安全问题不重视,主要体现一下几个方面:只知道事故发生后再去抓一抓,缺乏长效机制,许多学校对安全管理只停留在一些表面形式,高校在安全教育与管理的方式简单,各种安全措施和安全设施都不完善,学校投入给安全方面的实在是较少,这将会影响到整个校园的安全稳定维护,不利于校园安全管理工作。

(二)学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不到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一些学校只重视学生的知识教育,严重忽略了对于安全管理教育,更是疏于管理工作。学校老师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情况,严重忽略了对于广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导致研究社的思想产生偏差,不会注意安全的重要性,严重偏离了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导致严重安全问题发生。所有这一些问题,都会对了研究生安全意识产生严重影响,导致意识偏差的存在,从而可能会引发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出现。

(三)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

目前,在研究生安全管理上,管理者与广大研究生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研究生很少参与管理制度制定和实施,学生管理规章制度研究缺乏科学性和人性化,没有认真的听取广大研究生的意见,严重忽略的广大研究生的看法,以偏概全,不能有效全面的制定出安全管理规章。因此,笔者在此认为,思政教育工作者和学校规章制度制定者都应该认真的听取广大研究生意见,以事实为根据并且以法律为依据,以身作则把校园安全工作落实到位,努力全面有效做好广大研究生的校园安全管理工作。

(四)学校安全基础设施的不健全

大学校园基础设施问题也是以校园安全一个很重要起决定性的方面,大学校园各种场所都潜在火灾隐患,其中研究生宿舍是高校重点防火安全部位。宿舍是广研究生休息、生活、学习的综合场所,学生主要活动范围和时间都在这里度过,并且当前学生人数增多而学校基础条件设施没有跟进增长。空间范围仍然有限,电脑、电视等各种学习和生活用品增多,容易引发火情的不利因素也随着增多。一些公共场所人员更多密度更大,还有其他一你发火灾的可能因素,都可能导致校园安全问题的引发。

(五)研究生自身对安全意识不足

在安全问题上,部分研究生错误认为自己不发生事及事情不发生在自己身上就行,研究生安全意识远没有上升到大安全观的层面。研究生在安全教育的过程中缺乏责任感和紧迫研究生感。加上他们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和辨别是非能力,这样的安全意识,使得部分做事急于求成、做事不思考不加选择,很容易引发自已不安全或他人不安全。研究生社会经验少,思想单纯,安全意识差,容易掉以轻心成为被侵害对象。这也是目前研究生安全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研究生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对策

(一)改善管理方式,完善管理制度

要改革完善安全责任制度,有效维护保障安全责任书的签订,落实安全责任制度,做到每个安全责任人都能尽到自己职责。要明确研究生安全挂脖能力老师的各项职责和责任,让广大教职工都能明白自己的任务,有效落实自己的责任,层层把关保障校园安全。要根据安全职责岗位需要,把相关人员职责和安全教育与管理责任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中去。对研究生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的工程,高校的领导和老师都有义务、有责任去做好这项工作,做到扎扎实实。作为小院的安全保卫部门和管理部门,应该抓实抓细,互相配合好,做好学校安全工作。

(二)加强研究生安全常规化教育

研究生的安全教育常规化的积极推进,落实好研究生安全教育,改变以往到发生安全事故或者隐患时再去强调重视的作法,争取做到常规化、经常化。从整个学校安全管理的重点出发,强调大局,各方面兼顾,认真有效维护好校园安全建设发展。同时就要从一开学就开始,全方位、全时段的教育宣传广大研究生,从根本上全面宣传到位,让广大研究生形成一种思想意识,对于自己人参、财产等各方面都要有安全防范意识。要多引导、宣传、鼓励广大研究生要有自我防范意识,要有防微杜渐观念。切实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研究生教育,从思想上提高研究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价值判断的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这才是搞好学生安全工作的根本。

(三)制定应急事件处理预案

应急预案是经过一定程序制定的处理突发事件的事先方案(预案),是建立统一、高效、权威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系的基础。学校学校应该做好各种演练准备工作,从各方面思想上、认识上以及现场准备上,切实做好有效预防,而不仅仅是纸面上的形式。当学校发生安全事故时,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对于事故的突发性缺乏应急性,心理等各方面都难以应对这种局面,手无足措,心慌意乱,因此,学校应该提前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让广大师生有所准备、有所预防,做到万无一失。对可能出现的危机,学校首先应建立危机心理预警机制,其目的是为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对危机的发生起预报作用;其次,要是只专门的协调处理机构,统一安排组织协调,有效地控制住场面,保障最基本的安全;再次,学校制定出一条安全信息预警机制,一旦出现意外险情,广大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互相通知或者得到警告,及时梳理,分散相安全地带,有利于整个事态的稳定。学校有必要从大局出发,组织制定出可行性、操作性和时效性的体系方案,一旦发生事故,快速启动有效地应急预案,把可能有的各种损失都要降到最低的限度。

六、结语

第12篇

[关键词]企业集团 安全管理 模式研究

企业集团化是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企业集团化管理过程中时常会出现管理的难点与热点。为适应新时期对企业集团安全管理的要求,探讨与研究安全管理模式,明确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路,提出加强企业集团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推进企业集团安全管理工作上新台阶。

一、相关概念界定

企业集团是以一个实力雄厚的企业为核心,以产权联结以及产品、技术、经济、成套契约为纽带,把多个企业、单位联结在一起,是有多层次结构的以母子公司为主体的多法人经济联合体。

安全管理模式是为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而建立的安全管理组织形式和安全生产行为方式。安全管理包括对人、设备、材料以及生产环境等方面的管理,其核心是对人的管理,规范人的行为、充分发挥人的技能,强化生产系统的安全性,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二、企业集团安全管理工作的模式

企业通过改制、重组、吸收、并购等方式,由原来单一工厂转向企业集团。如何做好集团公司的安全管理,一直是企业集团高管高度重视和思考的问题。为更好地研究企业集团的安全管理模式,我们通过对企业集团母公司、子公司、分公司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从安全管理方面阐述其相互定位,明确安全管理思路,建立起科学的企业集团安全管理工作模式。

1、企业集团与分公司的安全管理模式

企业集团是一个独立的企业法人,必须履行《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赋予的安全生产法人主体责任。分公司是企业集团的一个分支机构,不是独立法人,但又在一定程度具有独立组织生产经营的支配权,拥有相对完整的安全、生产、技术、设备、财务、劳动用工等管理系统,除法人身份以外,能独立地对外开展经济活动。《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赋予责任,对分公司同样适用,且一个都不能少。但二者工作重点不同,企业集团工作侧重在安全生产重大决策、投资、监督、检查、指导及协调、服务方面:分公司工作侧重在贯彻、执行。所以,对于分公司的安全管理,采取的是集权式的管理模式,即由企业集团总部对其直接监督管理,安排布置工作,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2、企业集团与全资或控股子公司的安全管理模式

企业集团与全资或控投子公司虽然都是独立法人,但两者身份不一样。全资或控投子公司具有完全的自主性,有自己的独立经营机构和生产运行体系,在法律上必须独立承担《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赋予的责任。企业集团是全资或控投子公司的大股东,企业集团作为出资人,在安全监督管理方面对全资或控投子公司具有完全或占主导地位的权利和义务。所以,对于全资或控股子公司的安全管理模式,应采取的是授权加监督的形式管理。企业集团每年应将安全工作目标、措施、要求等内容,通过全资或控股子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下达给经营班子,由他们负责具体的组织落实,企业集团负责安全监督检查。

3、企业集团与参股公司的安全管理模式

参股公司与全资或控投子公司的性质大体相同。与控股子公司相比,主要区别是企业集团对参股公司控制力不占主导地位。所以,对于参股公司主要采取建议的安全管理模式,通过派驻该公司的管理人员进行督促、引导。

三、企业集团安全管理工作思路

基于以上企业集团关系和定位的分析,企业集团的安全管理模式主要定位于监督、指导和服务,督促各分、子公司认真履行《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赋予责任,检查其是否尽职到位,对不符合项责令其进行纠正,保障安全投入,努力为各分、子公司提供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历史证明,安全工作的根基在于生产现场,要做好企业集团的安全工作,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各分子公司在安全管理工作上自身的“查毒”、“杀毒”功能,主动地排查事故隐患,实施隐患治理,方可保障生产安全。

四、企业集团安全管理工作的途径

1、从人员配备和机构健全上努力构建安全管理的组织保障

组织保障就是必须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人力资源,保证组织力量。企业集团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企业集团安全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安委会主任,对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这是落实《安全生产法》规定的义务,同时确保公司领导层重视安全生产工作。集团总部设立安全生产管理部门,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具体落实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各个分公司、子公司也按要求设立安委会和安全管理部门。从人员配备和机构健全上努力构建安全管理的组织保障,确保各项安全管理工作责任落实到部门、到个人。

2、从制度建设和实施考核上努力构建安全管理的机制保障

要充分发挥各分子公司在安全管理工作上自身的“查毒”、“杀毒”功能,就必须建立有效的安全工作机制。一方面要完善公司的制度建设,分清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三套机构的安全管理权限,明确各分子公司及生产、安全、技术、投资、财务等各部门和人员的安全职责,制订完善的安全责任制;要建立安全例会、监督检查、安全与薪酬考核、事故管理等各项制度和事故综合应急预案,从制度上理顺企业集团内部的工作关系,明确管理职责和权限,特别是对分、子公司明确安全工作的约束内容和激励措施。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督,认真实施考核,发挥安全管理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企业集团对各分、子公司实行目标考核,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安全指标、考核办法,对完成安全目标给予奖励,对未完成目标的根据事故等级和损失程度划分不同层次进行扣罚。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对危险程度、管理难度不同的分、子公司,考核指标、考核内容应有所不同;对不具备法人身份的分公司,不仅要执行目标考核,还应对其安全管理过程进行控制,实行有针对性的考核,使得安全工作能得到较好落实。考核内容主要是分公司日常安全检查、隐患治理、培训教育、安全活动、工作履职情况,根据考核情况给予奖励或处罚。

3、从安全投入和科技创新上努力构建安全生产的技术保障

工艺技术水平的升级和本质安全水平的提高,这是搞好安全生产的技术保障。企业集团在规模扩张过程中,切忌一味追求下属企业产出而不对其进行投入,切忌片面地强调成本考核而忽略了安全生产成本。若过分地强调成本考核,只将下属企业效益与其管理薪酬挂钩考核,由于安全效益的隐蔽性和滞后性,必然使管理者弱化安全投入。企业集团在并购、重组、整合过程中,一定要始终不忘安全投入,提升原来落后、淘汰、安全性差的生产装备和技术,要通过技术创新,引进新工艺设备,实施安全改造,减少危险工序和作业人员,提高自动化和本质安全水平。只有这样,企业重组、整合才有现实意义,企业集团的规模扩张方可推动安全生产越走越好。

4、从开展活动和宣传交流上努力构建安全生产的文化保障

企业安全文化影响员工的安全态度、安全意识,进而影响着员工的安全行为。通过开展系列活动进行安全宣传,将企业集团的安全文化渗透到各分、子公司。如在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用广播、板报、宣传栏、横幅、企业集团新闻、网络等宣传载体,广泛地为安全生产工作造势;逐步推行统一的集团安全文化宣传标识牌;组织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举办“安康杯”等活动,大力宣传企业集团的安全文化建设,促进企业集团上下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使下属企业员工对安全生产具有认同感、对集团产生归属感,极大调动员工参与安全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如今,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集团化的现象日益普遍,对研究企业集团的安全管理工作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集团的安全管理工作,重在由分、子公司落实,分、子公司安全管理方式转变应与时俱进。过去单一工厂的安全管理是直接落实、具体实施,而现今企业集团的安全管理则是监督、指导分、子公司落实。因此,建立科学的企业集团安全管理模式,营造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对现代企业管理非常重要,它能使分子、公司形成一个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机制,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落实隐患整改,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刘德智,梁工谦,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安全管理模式现状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06.3: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