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6 16:06: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音乐复习课教学反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贝壳之歌》教学反思
《贝壳之歌》是湘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十课的演唱内容。是一首优美的二声部合唱歌曲。旨在让学生在愉快优美的情绪中,轻松、自然的参与二声部合唱,体验合作的快乐,为今后的合唱学习打好基础。但音乐课又不能单一的去表现,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融音乐基本技能训练于唱、玩、敲、动之中,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情趣盎然地学习。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二年级小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易于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富有情趣的事物。给学生多听的机会,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所以在导入新课前我就让学生欣赏海边美丽的景色同时感受新课音乐。对于这堂课我的教学设计思路是以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以他们的体验为教学起点,把抽象的音乐具体化、形象化、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音乐、参与音乐、认识音乐、喜爱音乐、理解和表现音乐,体会音乐丰富的内涵。通过具有引导性、挖掘性的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进行自由探索,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力、理解力和表现能力。
开始部分从他们熟悉的乐曲导入,通过复习《金铃铛》,加深 3/4拍拍号的印象,同时为歌曲学习作铺垫,开始下一个环节的教学过程。
对于二年级学生的音乐教学来说,要从多方面来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在课堂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尊重学生已经养成的学习习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进行,因此课堂上十分注重情境创设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贝壳之歌是一首旋律琅琅上口的儿童歌曲,我将教学目标定为:学生能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但我们的学生从未接触过二声部的演唱,所以在学习新课前我把二声部旋律单独拿出来作为发声练习单独训练。结果,学生学的很轻松,效果也非常好。音乐课堂主要是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的感受音乐的美,陶冶孩子们的心灵,感受美好的事物。也要通过歌曲的学习来丰富孩子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感知能力和动手能力。所以,这堂课,我还设计了丰富的打击乐器伴奏。课堂上学生对打击乐器很感兴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孩子们尽情的唱啊,敲啊,呈现出一片开心的画面。而且,孩子们的表现都非常精彩,达到了我课前设计的效果。
在课的设计上,始终围绕本课教学目标,通过观看大海的挂图和老师生动的讲解,学生初步认识大海和贝壳,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通过范唱,再次感受音乐风格,熟悉旋律,来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景。根据歌曲的内容,通过合作表演,加强相互之间团结协作的能力,学生在学会歌曲后,很希望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再现歌曲,在和谐、平等的评价中,老师根据学生的特长,给每个学生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做学习的真正主人。
综上所述,这节课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课堂上老师的语言还不够精炼,需要加强平时的积累和训练。对于学生演唱时的要求还不够细致,声音位置、气息的要求不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认真踏实地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Abstract Music can make people have a sense of happiness, music is not simply refers to the discipline of skills training, but also to enhance the aesthetic taste of students, students interested in music platform. The old rigid teaching model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new era, how to introduce micro teaching mode, open the micro teaching craze, makes the middle school music classroom becomes easy, cheerful, lively, and students to meet the personalized needs of music, is a core subject in middle school music teaching.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some strategies in the teaching of music in the middle school, hoping to bring some help and inspiration to others.
Keywords micro class; middle school music teaching
?S着现代化教学形式的变革,微课以简单化展示、实用化价值、多用化形式、智能化创新的优势脱颖而出,成为中学音乐课程的主要教学资源及形式。音乐的微课形式使得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权与自主权,使得中学音乐教学变得更具有开放性与灵活性。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而言,微课教学可以实现教师真正主导、学生真正主体的教学目标,使得学生可以从培养兴趣入手,进而主动获取知识,创造出优秀的音乐作品。
1 微课的定义
微课是新教学改革的需求,它以视频为核心载体,将课程教学的相关设计、素材、测试、反馈等通过视频等教学资源来营造多元化主题的教学环境,使得微课区别于传统呆板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的情景化、突出教学疑难点,并实现以小知大的教学目标,学生可以丰富学习内容、容易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对中学音乐教学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进而减轻中学音乐教师讲授压力、提升学生音乐素质水平。
微课的特点如下:第一时间短。微课的时长一般在10分钟之内,相较于传统45分钟的课程而言,微课可以说是教学片段。第二内容精简。微课需要集中教学的重难点、突出教学主题,才能尽快实现教学目标。第三容量较小,虽然涉及到多种资源的整合,但总视频容量不大,选用媒体播放格式即可流畅观摩,甚至可以实现电脑、手机上的移动学习效果。正因为时间较短、内容精简、资源容量不大,微课才会如此受到师生的青睐。对于教师来说,微课的内容需要聚集、突出知识重难点,做好知识的渗透与把握,才能整合出精简并围绕重难点的“微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时长较短促使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并能够针对性依据重难点进行自主深入思考,而资源的多泛性利于学生课后自主观摩、反思、研究,具有很大的自由性、灵活性,因此,微课教学热潮是必然的教学发展趋势。
2 微课在中学音乐教学课堂的优势
2.1 歌唱准确
微课在中学音乐教学课堂的优势在于使得歌唱变得准确。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仅仅是教师的反复翻唱、学生被动跟学形式,一旦教师在高音或某个环节示范不到位,往往导致教学效果有所偏颇。而微课的歌唱教学可以弥补这一问题缺陷,一方面微课的标准歌唱演示在教学的导入、练习、欣赏环节中可以促使学生尽快投入到情境教学中去,另一方面,歌唱准确可以使得学生学习兴趣盎然,不自觉去消化微课教学中歌唱的难点,使得学生可以得到歌唱方面的进步。
2.2 节奏明朗
微课在中学音乐教学课堂的优势在于促使音乐节奏变得明朗化。可以说,学好节奏是学好音乐、学好唱歌的重要前提。因此节奏环节的训练教师应当引起重视。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来进行难点节奏调整,在学生把握不准的歌曲节奏部分,可将节奏单独截取,利用微课的生动音频、文字图像来加强学生对歌曲学唱中节奏部位的把握。比如学生习惯了四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如何去练好八分音符及附点八分音符?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微课音频将带附点的八分音符放慢,当成附点四分音符,同时放慢的不仅仅是音符甚至是整段乐曲。在这样放慢练习后再加快,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微课的节奏教学来加强对附点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掌握,加强学生自身对节奏的把控能力。
2.3 审美实效
微课在中学音乐教学课堂的优势在于使得音乐的欣赏品鉴变得实体化。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欣赏音乐的重难点在于对乐队的组成、乐器特点、器乐演奏、曲目段落部分。传统音乐欣赏教学只能停留在对音乐曲目的听辨、教师的讲解层面,学生很难对中西方音乐、演奏艺术产生直观的印象。而微课教学模式通过图片视频的资源整合,促使教学呈现情景化、片段化,使得学生可以通过直观的可视化微课教学,学习到音乐知识文化,调动自身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提升自身音乐思维的养成,这对学生日后创造优秀的音乐作品大有裨益。教师可以针对微课呈现的知识要点组织学生自主开展学习,增强对音乐作品的解析能力、品鉴能力,这种微课手段的答疑模式可以改变传统音乐品鉴教学的被动局面,使得学生乐于自主探究、加强审美感知、增强审美情感、开展品鉴想象,使得学生增强自身音乐素养、感受音乐真正内涵。
3 微课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 导入微课,引出兴趣
微课的特色在于生动活泼,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优势来进行新课导入操作,引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传统的中学音乐课堂仅仅是采用听、唱、讲等单一手段,导致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片面,学习一首忘记一首,造成学生自身的音乐综合素养不高的现象。在音乐教学中加入微课形式,是对传统音乐模式的冲击,微课以趣味性与知识性的融合优势,可以使得中学音乐课堂达成高效化、生动化教学需求,使得音乐的学习变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教师方面来说,备课不再是负担,改变了讲授的方式,只需要预备一些音乐素材来体现音乐知识点的连贯性,使得学生可以温故知新,教师仅仅需要针对知识点适当拓展、延伸,即可促使学生尽快把握教学内容,从而教师可以掌控好教学节奏,讲解变得流畅连贯紧凑,促进中学音乐教学课堂的高效性。对于学生来说,由于微课是由视频或音频组成,融合了现代技术手段,使得多媒体素材与课件形成多元化的音乐资源,教学知识变得简明扼要,使得学生可以跟随知识点去消化理解,同时教师讲解的流畅紧凑,可以促进学生音乐思维的提升,使得整个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变得气氛活跃,学生的眼球及注意力容易被微课内容所吸引。比如,音乐教师大多具备一定才艺,专业素质水准较高,教师可恰当展现自身的舞蹈才艺、器乐才艺、或者声乐才艺,以微课形式展现出来,为课堂教学增色。学生一方面可以提升对音乐的学习热情,一方面也可以拉近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3.2 利用微课,培养情感
微课的特色在于短小精炼、资源方便,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优势来自由把控教学节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品鉴能力及丰富情感。根据中学音乐教学课堂的需求,教师可以依据知识的重难点及教学目标,整合资源制作并设计微课,使得微课可以凸显教学内容、贴合教学目标、促进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效率。微课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用语言来传递信息的讲授法、问答法、启发法、讨论法等等,或者用感知来培养情感的演示法。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二种微课组合方法加强学生对音乐教学课前复习、新课了解、知识感悟、巩固拓展方面教学环节的把握。比如在器乐演奏方面,学生是无法在课堂时间内迅速掌握演奏要领,那么教师可以在讲解相关器乐知识后,微课教学模式讲述相关注意方式与方法,图文并茂的多情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产生深刻的教学记忆。教师甚至可以提供给学生微课视频,以便学生课后可以自行观看视频进行自主揣摩与练习。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通过兴趣的激发而加强对音乐教学的情感培养,通过对微课的课后钻研与揣摩,增强对音乐教学知识的探究,从而提升自身的音乐创新与创造能力,加强音乐素养。
3.3 微课考查,全面测试
微课的特色在于内容精华、时尚理念的更新与跟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优势来整合资源素材,进行对学生音乐教学学习效果的考查与反馈。传统的中学音乐教学考查模式在于唱歌与知识基础的测试,一方面比较耗时,另一方面并不能全面展现学生自身的音乐素养。微课考查可以很好地避免这种问题的弊端,属于较为时尚前卫的考查形式。比如教师可通过微课课件的制作示范,鼓励学生编制音频或者PPT、MV,通过学生自主制作简单乐器、通过对乐器录制编辑歌舞,使得学生可以在音乐作品中融合自身的思想与情怀。教师可选择个别高水平、高质量的作品在音乐课堂上进行展示,鼓励学生针对作品进行点评。通过这种微课考查方式,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作品查看学生综合音乐素养,另一方面在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交流中,音乐思维得到良好的启发,使得中学音乐课堂实现高效化教学目标。
6.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许建章
7.浅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方字容
8.创新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杨雪辉
9.浅议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皇甫文成
10.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思考于昌明
11.简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艺术张永
12.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冯富仙
13.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刘宝银
14.从创新教育看发现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张丽
15.新课程理念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转变张新宇
16.论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转换杜树旗
17.新课程(中学版) 试论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罗月香
18.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心理误区王学东
19.加强实验教学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张思歌
20.浅谈初中数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蒋文林
21.促进手脑结合,培养创新能力——关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潘承玲
22.浅议新课改中体育课堂的素质教育孙永超
23.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韩烈
24.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之我见吕述芳
25.阅读教学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吕文烈
26.高中英语阅读中猜测词义的方法枚举董荣松
27.古诗教学一二三班彩虹
28.初中英语教学案例探析张文莉
29.如何设计『导学案韩必荣
30.新课程下高中化学如何发展合作式学习张兴前
31.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冀朝红
3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方案葛轶宏
3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历史课教学中的感悟刘如林
34.走进数学实验挖掘教学亮点左君
35.感悟生活自主写作干坚明
36.浅谈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途径张波梅
37.数学教学中的快乐气氛高永光
38.高中英语课文教学初探郝素华
39.整合多种资源,让地理课堂更有效袁银锁
40.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化学张芳琴
41.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刘雅莉
42.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徐小超
43.《牛顿第一定律》课堂新模式黄道惠
44.浅谈《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喻菊珍
45.把握科学体验生成有效教学朱成伟
46.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的尝试与探索梁玉平
47.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李晓进
48.浅谈高中英语教学情景的创建万风芹
49.谈高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新课程(中学版) 柳在兵
50.激发新思维,创设化学教学快乐课堂代玉娜
51.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开放性教学任丽红
52.做好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水平袁海飞
53.更新传统备课方式,提高英语教学效率——英语课堂教学反思李梅
54.浅谈语文教学的板书设计高洁
55.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五结合"刘艳霞
56.英语教学中如何转化后进生樊红霞
57.如何进行数学预武琴
58.初中英语趣味教学谈李武琴
59.中考政治开卷考试的应对之我见韦伯忠
60.课改——让英语课堂"活"起来黄雁
61.如何激发后进生学英语的兴趣王霞
62.浅谈语文教师如何探究新的学习方式丁民
63.让学生做历史课堂的主人纪爱梅
64.试议文言文自主学习的预习程序徐新国
65.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黄炳辉
66.如何促使高中生乐学英语周霞
67.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设计导语张凤艳
68.中学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张冬妹
69.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点滴谈——新课程下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赢得课堂武贞花
70.怎样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周秀珍
71.优化实验教学环节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王财富
72.科学课如何高效复习迎战中考王丽茹
73.初中化学实验的三个强化张国忠
74.中考复习中的"四招"钟红震
75.浅谈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与图书馆工作陈樟标
76.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体会聂新海
77.初中英语听力培养方法李云英
78.浅谈课文阅读技巧邱小山
79.高中英语教学方式新尝试王祥娟
80.实验,让物理课堂更精彩李敬丽
81.调动学生兴趣,上好高中政治李忠奎
82.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胡淑娥
83.略谈高中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的几种方法张华平
84.新课程(中学版) 如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良好习惯林小萍
85.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季咸南
86.浅谈如何加强中学生品德修养的教育彭占东
87.让学生找到快乐写作的源泉韩淑轶
88.浅析多媒体在化学有效教学中的运用戴卫东HttP://
89.浅谈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根源与矫正策略杨占林
90.历史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误区及其对策李俊玲
91.浅议如何营造和谐的英语教学环境刘维林
92.教师如何搞好思想品德校本教研夏忠强
关键词:钢琴伴奏;音乐科技;伴奏软件
舞蹈和音乐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天然组合关系。我国古代就有“舞者,乐之容也”“乐在耳曰声,在目者曰容”的论说,就是将舞蹈看作音乐的外形,把音乐视为舞蹈的内容。
1.钢琴伴奏在舞蹈教学中的位置
钢琴伴奏是辅助舞蹈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为舞蹈教学提供与之相符的乐曲,在舞蹈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专业艺术院校根据舞蹈专业、课程的不同会安排不同的音乐伴奏形式,比如:基本功课使用钢琴伴奏、民间舞会有乐队伴奏,力求原汁原味的还原各个舞种、民族的风格特点,为学生营造最好的教学环境,但是这样的伴奏团队在地方师范院校很难复制,课堂教学基本都是采用钢琴伴奏。钢琴承担了舞蹈专业技能课教学的伴奏任务,是舞蹈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钢琴伴奏在舞蹈教育中的重要性
钢琴伴奏是舞蹈教育必备条件,它给予舞蹈的不仅仅是节奏、旋律,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的舞蹈感觉,将舞蹈动作与音乐结合,更准确、更传神地表达各种角色和作品,音乐作为舞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音乐素养随着每一个舞蹈动作渗透到了学生的心里,使音乐与舞蹈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我国著名音乐家吴祖强先生说:“在舞蹈艺术中,音乐正是舞蹈的声音,舞蹈则是音乐的形体,一个有形而无声,一个有声而无形,它们的这种结合乃是天然合理的,舞蹈与音乐结合乃是反映了人的智慧的,至美的艺术想象的产物之一!”
2.1钢琴伴奏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舞蹈教学中伴奏音乐的选用将直接影响舞蹈课堂的教学效果,选用恰到处的音乐伴奏可以解除由于枯燥乏味的基本动作的反复训练而出现的疲劳,并能较好地调动学生训练的激情,帮助学生高质量地完成舞蹈动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元化的生态文化孕育了多元化的艺术,音乐、舞蹈作为艺术形式饱含每个地域的风格特点,富有各个地区、民族特点的音乐伴奏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感受当地的舞蹈风格、节奏特点、民族文化精神,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中世纪的钢琴曲仿佛是为芭蕾舞量身定做的,每个旋律都与芭蕾完美契合;中国古典舞与民乐丝丝相扣;手鼓一打就能感受到浓浓的西域风情和带有附点的音乐节奏;婉转地葫芦丝吹出傣族儿女的优雅玲珑;马头琴声把学生带到一望无垠的草原;唢呐声一起秧歌的热闹场面仿佛就在眼前……不同乐器演奏出不同的地域风情,伴随着音乐声学生更能激发学习兴趣,并更好地学习课堂内容。
舞蹈教学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从一开始的单一到繁复、缓慢到快速都是yulu.cc递进的。钢伴老师可以根据动作的特性、组合的编排、学生的能力、角色的形象等因素来灵活处理音乐,乐曲中的每一个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皆在钢伴老师的掌握中。另外音乐伴奏需要伴奏老师根据教学进度、学生能力随时调整音乐速度、音乐长度、音乐的起止。一成不变的音乐速度和曲目不能满足教学所需,这个也是为什么需要伴奏老师的主要原因,由“人”来掌握速度、长度、起止,优秀的伴奏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动作、呼吸来调整音乐,让音乐跟着学生走。
2.2钢琴伴奏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伴奏不仅是提供舞蹈做需要的节奏、速度、旋律,更是引导学生把情绪融入到舞蹈中,达到人、舞、乐完美结合,没有音乐的课堂是枯燥的舞蹈是乏味的。
感受音乐的情绪、旋律和风格是每一个舞蹈生都必须要掌握的能力,不能很好地捕捉音乐的形象,那么舞蹈和音乐就不能形成一个整体。在我们每一个堂课、每一次练习中,音乐的都在慢慢地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心里、身体里。
3.地方师范院校舞蹈专业钢琴伴奏的现状与困难
3.1钢伴老师师资匮乏,能力参差不齐
舞蹈专业广泛开办,在为社会培养舞蹈人才的同时,在办学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目前地方师范院校的舞蹈专业都存在伴奏老师紧缺这一难题,首先是优秀的伴奏人员紧缺的问题,学校的人员编制不足,招聘专业的伴奏老师十分困难。其次,部分伴奏老师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东拼西凑找来的伴奏老师,容易出现专业能力欠缺,伴奏跟不上的情况,不仅没有帮助教学,反而拖延了教学的进度。
3.2经费紧张
长期大量聘请钢伴老师需要支付一笔可观的经费,舞蹈专业课时量是很大的,远超同类专业,相应的舞蹈伴奏的课时也很多,一直采用人工伴奏每年产生大量的课时费,这个也是部分学校钢伴老师不足的原因。
3.3学生课后复习效果不佳
在学生课后复习时是没有钢伴老师的,目前伴奏老师只是在课堂上伴奏,学生课后练习只有靠自己数节奏,或者用手机外录音乐,这样的复习效果无疑是打折扣的,外录的音乐不利于学生的舞感培养。这些困难给舞蹈专业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3.4自选音乐导致教学受限制
在钢伴老师资源紧张的情况下,我们不得不自选一些音乐、练习曲上课使用,这样虽然有了音乐,但是音乐的速度、长度都是无法调节的,老师就需要根据音乐来编排课堂内容,常常会出现音乐旋律合适,但音乐长度不够,或者是音乐速度与学生的能力不相符合,尤其是在一些技术技巧训练的时候,音乐的速度非常关键,太快或者太慢都会导致教学效果打折扣,这样老师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時间和精力在找音乐上,给老师的备课工作增加了很多难度。
基于以上种种现状和困难我们积极思考和改进,希望能够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改善教学条件,更大程度地满足教学所需,提高教学质量。
4.利用音乐科技解决钢琴伴奏的方法和思考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音乐科技技术也日趋成熟,面对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课题大胆地做了一次尝试,希望用音乐科技为舞蹈伴奏量身定做一款软件,解决舞蹈教学中的钢琴伴奏的问题。
4.1软件设计
舞蹈专业伴奏软件是为了舞蹈教学应运而生,软件的功能必须要能符合舞蹈教学需求和实际操作,软件设计的初衷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增加任课老师的负担,所以在功能上既要符合训练要求,又要操作便捷,不需要太多的步骤和时间。
软件的结构设计了三部分:(一)功能区:软件功能设计上要有播放、暂停、上一曲、下一曲、循环播放的功能,同时还要有任意调节音乐速度、音乐分段、音乐重复、音乐选择并分组、音乐保存、分享的功能。任课教师可以选择软件曲库中储存的音乐,也可以根据自己课堂内容的需要对音乐进行编辑,可以设置重复某一段落的音乐,或者是延长准备拍或结束句音乐等操作。尤其是音乐速度的调节,我们参考了专业的音乐制作软件,将音乐速度的调节细化到8种不同模式,满足教师课堂教学的需要,让音乐跟着学生走,随着学生的进步而变化。
(二)曲目库:曲目库里面保存大量的伴奏音乐,涵盖芭蕾舞、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现代舞等课程所需的音乐伴奏曲目。这些曲目收集的渠道有:院校出版发行的配套伴奏音乐、请优秀的钢琴伴奏老师录制的音乐、从民间收集原生态音乐伴奏。目前曲目库有练习曲800余条,曲目库的音乐分门别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取曲目,我们还在不断的扩充曲目库,争取做到满足专业主干课、专业必修课的教学所需。
(三)软件与硬件互联设置:该音乐软件由雅马哈公司协助开发,软件与雅马哈公司的钢琴配套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钢琴上安装蓝牙接收器,软件就能控制钢琴演奏所选曲目,演奏的速度、段落皆由任课老师控制,实现无人伴奏,解决钢琴伴奏的问题。
4.2软件与硬件配套
软件由雅马哈公司协助开发,目前还在试用阶段,没有上架公开发行,仅限内部教师试用。硬件配置需要每个教室安装雅马哈钢琴一台,专用与雅马哈钢琴配套的接收器一个,软件通过接收器控制钢琴演奏所选曲目,实现无人伴奏,解决钢琴伴奏的问题。
4.3软件的实践及不足
软件的初步架构已经完成,通过实践证明在软件设计上是可以达到我们预期功效的,在这次大胆的尝试改革中给舞蹈伴奏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该课题完成了初级阶段的探索和尝试,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进行了反思,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继续完善和探索。下一阶段我们的任务是:(一)软件功能的操作上有部分操作还比较繁琐,这个是下一阶段的重点,更为简便的操作才不会给任课老师增加负担。(二)在音乐编辑功能上是否还能更便捷、简化一点。(三)能否与更多的硬件配合,钢琴能演奏各种曲目,但是在音色上还是不能原汁原味地还原民族民间文化,在民间舞、古典舞课堂上不能达到最佳效果。(四)曲库的音乐不够丰富,还需要多方面的整合资源,充实音乐曲库。
5.课题解决的问题和特色
该课题开发的软件首先解决了伴奏人员紧缺的问题。其次,本课题音乐库的建立解决了伴奏老师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我们收集各顶尖专业院校的伴奏音乐,请高水平的老师录制音乐,音乐库建立以后,无论什么课程、什么动作都能找到相匹配的高水平音乐。第三,解决了聘请大量钢伴老师的经费,成功地开发这款App,只需要投入前期的设备采购和软件开发的费用,相比起伴奏老师的工资节约了很多。第四,解决了学生课后练习没有音乐的问题,这款App同时也支持学生课后复习,他们可以下载以后根据自己的需要,复习动作。
本次课题的充分利用音乐科技,现代与传统相结合,创新发展舞蹈专业课伴奏的形式,这是该课题的亮点和特色,更有效地保障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的目的。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有效复习 原则 策略 反思
化学是初中最后一年开设的学科,由于时间有限,决定了在这一年中教学的任务比较繁重,先是要集中时间讲完课程,然后要利用一定时间进行总复习,所以提高化学教学效能是复习环节的重中之重。
一、初中化学有效复习应遵循的原则
1.及时反馈矫正原则。
在复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复习情况,及时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及时反馈评价和矫正学生复习的情况,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复习都有所提高,有所进步。教学反馈矫正原则是教学系统有效发展的关键,优化教学反馈矫正是改革和优化初中化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2.注重基础建构系统原则。
基本技能训练在复习中应引起高度重视,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多练习一些能直接运用基础知识来解的题目,要把平时所学的局部的、分散的、零碎的知识纵横联系,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各部分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揭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3.以点及面讲究针对性原则。
复习课内容一般都较多,时间又有限,因此,不能面面俱到。要针对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教材的重难点,针对考试说明的要求,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针对学科与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复习。复习课中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必须精心考虑,题目必须有一定的基础性、综合性、启发性、代表性与典型性,要选择一些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题目进行讲解或让学生练习,帮助学生从中找出解题规律与方法。
4.探究体验学习原则。
探究教学能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复习课应同样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要千方百计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复习过程,凡是学生看得懂、讲得来、做得出的内容与题目,都要让学生去独立完成,教师不要包办代替,不要满堂灌。
二、初中化学有效复习的策略
1.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复习的积极性。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关键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多媒体以其本身的特有的功能而具备了趣味性的特点,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着极高的价值。多媒体的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能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比如对于中和反应的理解及碳酸钠水解显碱性等问题,都可以运用图像来直观地体现头脑中难以想象的问题。又如浓H2SO4的性质实验,课堂上一般演示的是正确操作。如要对不正确的操作进行讲解,可通过录像对水滴入浓H2SO4,浓H2SO4放出大量热量,使H2SO4液滴飞溅的现象进行演示,使学生加深对这一现象的理解。学生往往兴趣盎然,能充分发挥多种感官功能,动耳听、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使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和空间增多,课堂中充满活跃的学习氛围。
2.善待不同群体,因材施教,保证学生复习的主体性。
对不同的学生,有时应针对性地布置不同的习题。在学习过程中,不同学生的理解力和学习基础是不同的,这使得完成同样一份习题对不同学生产生的影响效果也不尽相同。因此,为使每个学生都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积极性、自信心和正确的学习态度,有时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布置难度不同的习题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学生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尚未过关,他是难以用酸、碱、盐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此时如专门设计一套训练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练习,辅导其通过此关再进行有关酸、碱、盐的练习,这样循序渐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才能体现,学生才认为复习课一样具有吸引力。
3.循序渐进,选择不同习题,关注学生的接受性。
每一节复习课,教师都有相应的教学目标,一般遵循由浅入深、层次递进的原则,从基础到综合。如酸、碱、盐部分的复习,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方案的:第一步目标,要求学生能区分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能掌握各类物质相互反应的一般规律,并据此进行反应类型的判断;第二步目标,要求学生能初步运用物质间相互反应的规律来解答问题,能归纳混合物除杂质的方法,初步学会鉴定CO32-、SO2-4、Cl-等阴离子的方法;第三步目标,要求学生提高通过实验现象推断混合物的组成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此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逐步实现各层次教学目标,最终实现新课标要求的教学目标。
三、初中化学有效复习的反思
1.复习课的效果主要不取决于教师的输出知识的量,而是取决于学生接受的有效信息的量,以及教师调动学生思维深度的方式方法。因此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动摇。
2.不管使用何种策略,都需教师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在复习课中高屋建瓴,精心实施每节课,诱发学生对复习的主动动机和兴趣,达到教会学生学习的目的,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共同活动、实现一体化的过程。
3.复习课要对已学知识进行重现,但又不能简单重复,以免学生产生枯燥厌烦的情绪,所以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应根据内容的变换和特点的不同,不断进行变换,如复习化合物的知识时,可通过归纳法、图表法、知识网络法等对已学知识进行梳理;复习实验操作时,可采取实物展览、挂图展示、课件演示等,复习化学用语时采取即时竞赛、绕口令等,大大提高复习效率。
初中化学课程,复习课教学相对于新授课来说难度较大,更不容易出彩,因此,我们鲜见复习类型的公开课。但在复习教学中,教师能真正使学生用化学的眼光发现问题,用化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提升探究的意识和探究的能力,求莫大于此,足矣。
参考文献:
[1]熊宏.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D],2003,(02).
[2]黄悦峰.关于中学化学教学中情感教育问题的研究[D],2005,(04).
[3]李华.探究式科学教学的本质特征及问题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3,(04).
音乐欣赏 视听 情感体验 图形谱 成功感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美国一名科学家对学生做了多次实验,结果表明,每天坚持听十分钟音乐的学生,比不听音乐的学生智力得分要高得多。为了进一步搞好农村小学的音乐欣赏教学,我从以下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充分利用视听教具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采用各种灵活教学手段,诸如视听、律动、绘画、剪剪贴贴、游戏、情景表演、节奏乐敲击,进行直观欣赏教学,激发和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乐曲的内容,情感和形象。音乐作品常以模拟,象征等手法,将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用音响表达出来,有时还借助直观的视觉来辅助听觉感知,刺激人们的大脑,产生思维联想和想像,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因而,组织教学时应尽量地运用VCD和多媒体教学,让孩子们直观地通过视觉效果感受作品情感。
二、让孩子动起来
随着音乐边听边动,能帮助孩子们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起伏,营造良好课堂气氛,投入到音乐所展现的情景中。
(1)律动。律动是儿童随着音乐节拍,进行有节奏动作的一种活动。它能使人借助身体的动作来理解音乐的内容,风格和情绪,培养孩子的韵律感。
(2)敲击节奏。运用节奏器,一方面,可以复习巩固已经学过的节奏;另一方面,可以模仿生活中的各种节奏,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
(3)画一画。一边倾听美妙的旋律,一边动手画出音乐形象,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受到音乐的熏陶,好似身临其境地畅游在艺术的殿堂里。
(4)情景表演。由于儿童模仿能力强,表演欲望佳,参与活动积极性高,因而让他们边听音乐,边分角色进行情景表演,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更能感受到美的音乐,美的故事,美的课堂。
(5)音乐游戏。在欣赏教学中,运用音乐游戏,有利于小朋友们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
三、丰富情感体验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是在有了情感之后,才去歌唱的。当人们用语言不足以表现自己的情感时,才有了用音乐表现自己情感的愿望,因此,情感体验是一些音乐以及音乐能力发展的前提。
1.以语境唤起情感
让儿童接触音乐之前,有一个让儿童体验自然情绪的阶段,诗意的朗诵,带感情地讲故事,都是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条件。在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时,生活中孩子们对二小这位小英雄是陌生的,我就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把二小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学生听,是学生从故事里对二小有一定的了解,也使课堂有了庄严肃穆的气氛。通过对歌曲的聆听,学生的情感不断升华,对英雄王二小的怀念之情不断加深,从而受到感染。由此可见,在欣赏课中,教师精心设计好语境,能使学生产生高昂的情绪和振奋人心的心理状态,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达到以语境激情、以情感人、以情激思的地步。
2.以生活感受体验音乐情感
在低年级音乐欣赏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从生活当中去寻找、去探索,能更真切地体验音乐情感。如钢琴独奏《牧童短笛》是贺绿汀先生童年生活的一种自我写照。乐曲的第一部分描绘的是一望无际的田野上,牧童坐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优美曲调的画面。为了让学生体验到音乐情感,我首先设问:“你见过放牛娃放牛的情景吗?你是从哪儿看到的?小牧童是怎样骑牛背、吹竹笛?然后,请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小牧童随音乐体验骑牛背、吹竹笛的情景。乐曲的第二部分好似牧童在田野中追逐嬉戏。大部分学生对农村小朋友的生活不太了解,我就从同学课间、课外喜欢玩的游戏入手,去想象小牧童会在哪些地方放牛,他们放牛时会玩些什么游戏。待学生自由发言后,我就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各种游戏小组,如猜谜组、打水漂组、跳舞组等,来体验小牧童的生活情趣。由于这些游戏来自于学生的感受,所以学生很快就体验到了音乐情感,并且能把这种情感充分地表现出来。
四、充分利用图形谱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兴趣是最有效的方法,创设愉快的音乐情境,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全部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实践中来。卡通图谱的使用,能够为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都被调动起来。在《玩具兵进行曲》欣赏课教学中,教者先通过介绍作曲家幼年时做过的关于玩具的梦境,让学生想象可能有哪些玩具,接着分别欣赏A段B段音乐,并配以不同的玩具卡通图谱,让学生通过变化的卡通图谱对A段B段做出不同的身体反应。在学生熟悉后,完整欣赏全曲,同时配上相应的代表各部分的卡通图谱,师生合作表演。低年级学生由于其年龄特征,无法长时间地关注某一事物,但配上生动活泼的卡通图形,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而师生的有效合作又训练了学生的视听觉反应能力。
五、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成功感
音乐课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体现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得“优”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例如,在欣赏乐曲《赛马》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得“优”的机会。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教师会问一些较难的问题:“乐曲的主题旋律是什么?旋律重复出现速度有何变化?对于平时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同学,教师就会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请同学们注意倾听乐曲的速度变化,听到用手势表示,如渐慢时伸出一个手指,渐快时伸出两个手指”……一旦发现学生能够正确表达乐曲的意思,教师立刻送给学生一个激励性的动作或肯定性的语言。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了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综上所述,要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必须有一个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音乐教师要研究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观察学生的好恶。同时,认真学习、深入理解全新教育理念,并经常在实践中反思、改进,这样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这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以前所学过的内容,然后教师作出总结,使知识连续,再引出新课。这样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新知识的兴趣,从而产生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愿望。如例如我在讲“我们应如何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时,可以先组织学生复习“什么是人格尊严权?它包括哪些权利?”。这样导入承上启下,温故知新,既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起到巩固旧知识的作用,既便于学生将新旧知识系统地联系起来,又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二、从现实生活、身边事例、感性材料入手,引导学生上升到理性认识,导入新课。
学生对身边发生的事情虽然有了一定了解,但由于他们的年龄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上的变化、环境或学习的压力会给他们带来一系列心理问题。所以,在讲初一心理健康素质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我就从他们身边的事说起,比如:讲“直面挫折”这课,我首先让同学们说出自己在平时的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挫折,同学们因为自己有亲身感受,一个个争先恐后的发言。在这之后,我就很自然的提出了两个问题“为什么会产生挫折?”“面对挫折,我们应该怎么办?”,而这也是同学们想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在以下的讲课过程中,同学们始终以饱满的情绪积极地参与课堂的各个环节,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从学生喜欢的歌曲、小品、电视剧入手,导入新课。
根据教材内容,在开讲之前播放一首与所学内容相关并为学生所熟悉喜爱的歌曲,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为一个人的情感除自身内在的因素外,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制于外部的环境与气氛。有时一首歌曲也可以感染、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的情绪。威武雄壮的音乐可以振奋人心,调动学生的激情,抒情优美的音乐可以将人带入和平安静的意境中。比如在讲“我和父母”这一课时,首先让同学们欣赏了一手flash歌曲《母亲》,听着动人的旋律,看着感人的画面,同学们更进一步体会到了父母对自己深沉的爱,从而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从当前的形势、时政问题社会热点问题等分析入手,导入新课。
这是根据教材内容,利用新近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激发学生情感和探究欲望的一种导入方法。热点导入具有新鲜、真实等特点,感染力强,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会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同时也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促使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帮助学生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如讲“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时,我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两个材料:一是“9.11”事件的图片和一些具体资料,另一个是上海喜迎APEC会议的图片和资料,通过这两组图片的展示,更好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展示漫画,导入新课
漫画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极富趣味性和幽默感。恰当地把漫画引进思想政治课教学,能丰富教育内容,增强思想政治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对帮助学生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好处。教师在讲课时,先出示一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漫画,并从漫画引出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既设置悬念,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使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寻求答案。如在讲“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课时,我先展示了一幅叫《自作自受》的漫画,这幅画画的是一个树桩上立着一把斧头,斧头上悬挂着一个人。漫画很简单,但是学生看过之后却受到强烈的振撼,都能认识到毁灭自然就是毁灭人类自己,所以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六、通过案例导入新课
在法律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在上课伊始,可以巧设案例,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期待心理,处于爱听乐听的的最佳心理状态。采用案例导入法,可以起到致趣、动情、引思的作用。如在讲“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时,我首先播放了一个“曾经是学习成绩全校第一的亮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这样的案例,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发展到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这不能不引起同学们的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对我们自己有什么启示?从而对课堂教学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七、运用历史典故、名人轶事、地理、语文等方面的知识导入新课。
关键词:小学音乐;新课标;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1
小学音乐新课标对课堂设计提出新的理念,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让他们了解音乐,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一堂理想的、高质量的音乐课,不仅是学生的梦想,也是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这需要我们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不断地以全新的理念来指导我们教学实践,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进而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构建和谐的小学音乐课堂。以下笔者结合自己的体会,对小学音乐有效教学进行分析。
一、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按照教案上课"照本宣科",忽视学生主体缺少灵活性
在课堂上有时会发现教师的课前准备很充分,如精心制作的教具、道具、课件等等,但有时是如此精心的准备换来的课堂却是低效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个别教师只是备了教案,却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也就是解决了怎么教却没有解决怎么学,只重视形式、方法的丰富,轻视音乐内容的学习;只重视教学媒体演示、操作,轻视师生之间的教学交流,造成音乐课堂教师一人演独角戏,学生当观众坐船板凳的现象。
(二)问题的提出过于单一,问题的指向性不明确
经常听到有的音乐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些没有意义的问题,也可以说是浪费时间的问题。例如,"这首歌曲好不好听?""你们喜欢这首歌曲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歌曲好不好?"等等,这样低层次的提问甚至是流于形式的提问,造成课堂时间严重浪费,同时也让学生总是处于低层次的学习之中,缺乏思考,同时也影响学生正确思维方式的形成,降低了音乐课学习的层次。
(三)忽视音乐学科的本质,教学设计盲目性
对音乐本质的了解可以为音乐教育的本质问题奠定基础,首先音乐是听觉(声音、声响)的艺术,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是表现的艺术、音乐是创作的艺术。忽略了音乐学科的本质以及音乐教育的的本质,没有以音乐为本来教学,很多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诸多环节迷失了方向,把音乐课上成了历史、地理课,过多强调作品的背景、创作来源和地理风光景象等,而重要的音乐旋律、音符、节奏忽略了。忽视音乐本体的现象尚不止这些,比如只重视兴趣、态度的培养,轻视音乐知识技能的教学;只重视形式、方法的丰富,轻视音乐内容的学习;只重视教学媒体演示、操作,轻视师生之间的教学交流等。
(四)课堂结构不合理,课堂氛围沉闷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无论是唱歌教学还是欣赏教学或是活动课,都有它合理的课堂结构。以唱歌教学为例,课堂的结构至少应该是两段体的结构,即让学生在动静结合的课堂氛围中学习音乐。音乐是音响的艺术,是表现的艺术,实际上音乐更是动静结合的艺术。所以在音乐课上,既要有动态的氛围,也要有静态的学习,音乐课更是情感的课堂,所以在音乐课上要有轻松愉悦的氛围,就是所谓的动静结合。
二、有效实施小学音乐教学的建议
我想从课堂准备、实施过程以及教学评价三方面,从课堂教学有效的视角,提出一些针对性措施:
(一)有效性音乐课堂教学课前准备
1、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以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必要依据,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主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基础知识怎么样,通过课堂教学能达到什么程度,其身心素质能否适应并因此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往往从根本上影响教学目标的设定。我国小学基础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普通人的大众教育,是为了提高普通大众的音乐素养,而非培养音乐家的精英教育。音乐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根据对学生的学情了解,来设计教学目标。
2、教学方案设计
第一,在对学情认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音乐教学方案设计。按照建构主义理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问题,同化新知识,并构建完善自我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在认真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对教学内容进行差异化处理,确定教学起点,以便因材施教。例如在《玩具进行曲》的教学设计中,我是这样进行差异化设计的,请班上的同学选择完成下面练习:(1)你能找出生活身边能发出声音的"小乐器"么?(2)把歌曲中你能听辨出来的乐器记录下来。教师这样的设计教学目标,就是考虑了不同学习程度学生的学情,让学生在"寻找身边的音乐"这个问题上自由选择适合最自己的方式,根据自己的能力回答问题,区别对待学生。
第二,要在方案设计中注意教学结构的优化和教学方法的选择,这是教学方案的关键所在。设计课堂教学结构,要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教学的各个环节,并根据学生的认识、情感前提及知识结构联系,合理安排呈现的先后顺序,同时注意各个环节衔接的自然协调。设计有效的音乐课堂教学应该充分考虑到教师"教什么"学生"怎么学",确定不同的施教策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如我在《洞家儿童多快乐》这堂课中的导入环节在,先为学生播放也罗舞片段,让学生观察出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舞蹈。然后再播放《洞家儿童多快乐》的歌曲,并出示侗族代表性建筑、风光、风俗视频,让学生对美丽的侗族有大体的印象和产生主观的感受。最后再提出问题:假如你到了美丽又富有浓郁人文风俗的洞族,你最想做些什么?通过这一特殊环节的设计,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兴趣,让他们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他们自己猜想在美丽的洞族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就会展现出最佳的学习状态。
3、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新课标下的课程资源可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从表现形式上可视为隐形资源和显形资源,从构成上看可分为直接资源和间接资源等等,这些都应把握其特征以便于开发和利用。
(1)素材性资源包括知识的、技能的、经验的、活动的、方式方法的、情感态度的;
(2)条件性资源可概括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施和环境,这些都是课程的重要资源;
(3)隐形资源主要是指校园文化、校园生活、人际关系、集体活动班级氛围等,是通过隐形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课程;
(4)显形资源是指学校正规的学术性课程和计划内的活动课程,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活动,这类课程主要是以知识获得技能形成为主进行的。
(二)有效性音乐课堂教学实施过程
1、激发学生主动性参与
音乐来源于生活,课堂中学习的音乐内容必定是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师可引导学生多留意生活中感受到的音乐,养成有意聆听的好习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大胆创作与实践。关于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奥尔夫教学法对音乐教学十分有帮助,它注重教学过程,强调让儿童们自己去做,让孩子们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实践中,在实践中感受,体验,创作。没有重复就没有音乐,每个音乐作品当中都有它的重复,当然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少也不了重复这个教学方法,如在《玩具进行曲》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反复先聆听大鼓和碰铃声间等,并让他们进行讨论归纳,再反复聆听这些声音从力度上,节奏上有什么区别,最后让学生从身边寻找"乐器",跺跺脚拍拍手拍桌子敲打文具盒,分别代表什么样的乐器声响与节奏,通过体态律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认识到原来音乐中的节奏就在自己身边。
2、倡导自主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变革,学生将从被动学习者变成主动参与的学习者;学生由过去从学科概念、规律的学习方式转变为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学习方式;教学模式也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讨论,善于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强调的是学生独立、自主、创新地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可为学生充分提供良好的、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走进音乐,体验音乐,享受音乐,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如《雷鸣电闪波尔卡》一课,可以在课前采用自主研究性学习法,在课堂上选用"情境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良好的情境,指导学生听辨、感悟乐曲。学生都有自我表达和表现的愿望,通过聆听音乐和歌唱表现出来的各种动作表情是学生音乐创造活动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最后在适宜的时间启发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和表现音乐。在此教学片断中,不要一上来就为学生播放《雷》,而是播放雷雨的自然音响,"你能用你身边的乐器合作创作出一场雷雨么?"学生分组讨论,排练进行了表演:有的同学用抖动书页的声音作风声、有的同学摇水瓶的声音代表雨声,更有的同学用拍打腹部和拉拉链的声音模仿打雷的声音等。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快乐且满足,并获得极大的成就感。
3、促进学生合作性学习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通常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是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激发与促进,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通过对学生的课前学情分析,教师应该注意让成绩,个性,能力各异的学生在一个小组,这样的搭配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让小组内每一个同学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然后要注意课堂小组讨论的时间,不宜过长,8-10分即可;其次,教师要注意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在音乐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既是参与者又是主要执行者,因此要注意在进行教学指导的公平性;最后在小组讨论结束后,通过师生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三)课堂音乐有效性教学评价方法
小学音乐教学评价要明确小学音乐教育目标,做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举,使测试更趋完善。考核的内容要以《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为依据。考核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应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音乐素质教育评价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观察法是进行音乐教育评价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在音乐这种技能学科的评价中作用更加明显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从纪律、唱歌、乐理、欣赏几个方面观察学生,视其表现定等级或评分。可将主观评分与客观评分相结合,让学生参与评价,老师进行指导。以音乐欣赏为例,我设计了几条指标,如参与讨论的程度如何?对乐曲的理解程度如何?每项指标下设四档成绩,视学生表现定等级或评分。如参与讨论积极评为A,理解乐曲不准确评为C等等。另外,我还设计了几个小栏目,如A、B比赛制,幸运大擂台,等等。激发学生参与,并视学生参与表现的情况打分,占总成绩的50%。
2.综合复习课
在每上完三、四节课以后,都要准备一节综合复习课。在这节课内要求学生回答有关音乐知识方面的问题,把零星的知识贯通成系统的知识。然后再进行"赛歌会",让学生把学过的歌曲进行一次大复习、大表演。通过这项活动,使学生的学习状况得到及时反馈,将其成绩纳入总评之中。
3.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最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笔试抽签考试。把卷子分成三个不同版块的内容并附上有趣的名称,如:节奏大比拼试题、音乐符号知多少试题、小旋律显功夫试题。学生就考抽到的类型试题,考试时间以10分钟为宜。这样的笔试形式和其它科目考试相比,学生不会有的严重的心里负担,同时具有激发学生考试的兴趣,有较强的探索性和趣味性。
(2)表演唱。把学生分成层次相当的8个小组,每个组抽到规定的内容后,在歌曲中加入舞蹈、诗歌等,排练成节目(以歌唱为主),把整个考试变成一个娱乐性的表演。教师可以提前将表现、音准、节奏、乐感、发音、动作等各项指标制成等级表,在实际评价时直接利用。
(3)音乐表演加分项(特长项)。可以个人表演,也可自由组合,内容(积极健康)、形式不限制,将学生的表现直接在考试的最后成绩上加分。这样的考试就变成了一台班级文娱汇演了,既能为考试加分也能为同学们献上精彩的文艺节目表演,何乐而不为呢?
结语
研究课堂教学时效性的实例是很多的,但是却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别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还不够完善和全面,因此我在论文中注重了对于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策略的分析,尤其是怎对音乐课的本体的分析,力求为教育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参考文献
[1]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目标;备课模式;多媒体
一、为什么要改进备课模式
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思想品德课具有知识性、政策性、时效性、社会性等特点,其内容涉及面广,理论性强,比较抽象和逻辑体系严密。对于初中生来讲,不容易接受。再加上教师往往采用“填鸭”方式,忽视了学生的感受,使其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的实现。要改变这种现状,应该怎么办呢?
我认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打造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堂,选择多媒体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这一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的做法,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基础在于备课,所以,教师首先要从备课模式上入手进行改变。
二、在实际备课中,我们该如何具体操作
1.资料收集
课前精心备课自不必说,这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但准备的内容除了按照教学大纲,备好教材教辅,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外,还要结合教学内容,精挑细选教学中需要的相关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累素材,形成一个自己的小小资源库是很有必要的。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做个有心人,日积月累,坚持阅读有关新闻的报纸杂志、浏览网上时政热点,广泛收集音频、视频和文字资料,网罗多媒体教学课件、纪录片光盘,形成一个资源库,可供随时选择、使用和借鉴。
现代信息技术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迅速兴起和蓬勃发展的多媒体技术对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因为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这样的特点,所以能为学生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教师在教学中用通俗生动的具体资料、新颖的教学设计来说明各种原本比较抽象、深奥的观点和基本原理,必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有利于增强思想品德教学的时代气息。
2.课件制作
我认为制作课件首先就像导演一部电影一样,首先,一定要有剧本。而按照传统的备课方式写出的教案(无论是纸质还是电子版的)就是我们制作课件的脚本,这里面既包括教学目标、内容、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练习题、作业的安排等,还可以增加结构设计(即把教学设计写成计算机流程图,为后面的编辑课件做准备)和版面设计(如图片、文字放在何处,有多大,用什么样颜色,形状怎样,何时用何种方式出现等等)。其次,将所需视频、图片、音乐等从资源库中逐一挑选出来,集中在一个新的文件夹里保存在电脑中,以便在制作课件过程中随时调用。最后,在此基础上再用计算机将教学过程表达出来。
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制作一个精美的课件,这对我们教师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精选素材,巧设情境和疑问,还要恰到好处地展示重点、难点和疑点,并层层深入,以求达到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的效果外,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有关的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掌握制作课件的软件主要有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Director等。对思想品德来说,体现运动过程的内容较少,如果只是刚开始使用课件上课,或仅仅是满足日常上课需要,选择方便快捷的PowerPoint就可以了,这种软件相比之下简单易学,上手快,好操作。如果要想做出画面更加动感的效果,还可以选择Flash,或者用Flash制作成插件链接到PPT课件中。
思想品德课传统的教学基本是“一张嘴,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单靠教师一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这样很难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制作课件,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通过画面、声音、色彩展示出来,使学习内容由间接变直接,由抽象变具体,由枯燥变有趣,由深奥变浅显,从而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对于学生理解概念、掌握原理,了解问题的解决过程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与普通备课模式相比,信息化条件下备课的优势
多媒体信息技术是传统手段无法比拟的,与普通备课模式相比,信息化条件下备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图文声像并茂,能为课堂教学展示一个崭新的天地。对多种感官刺激能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并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感性认识,这样比只听教师讲的效果要好得多,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难度。
其次,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直观性强,有助于抽象概念的记忆、深奥原理的理解、要点突出的展示、解题方法的掌握,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教师在向学生讲授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时,由于其容量大,信息新,联系实际紧密,很适合现代信息技术作用的发挥。
四、信息化条件下备课存在哪些问题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把抽象的思想品德课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可以丰富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大大提高学生的认知、理解和分析问题等能力。现代信息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一线教师的认可与运用。但是,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备课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有些教师完全抛弃传统教学手段,如粉笔、黑板等等,上课只是用PPT,整堂课没有一点板书。其实,在备课时如果能将传统方式和现代技术结合起来,讲课中能适时把PPT、讲解、板书、交互、反思融合在一起,应该会更出彩。
还有些教师在课件设计时忽略留给学生一些时间。学生做课堂笔记困难,看得精彩,听得热闹,课后巩固成了问题。特别在上复习课的时候,多媒体的大容量虽然有效率,但其间如果不注意停顿的话,学生很难把要点全都记下来,这样复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另外,许多课件只是简单的板书、大量图片的堆积或音频视频的展示,看似面面俱到,丰富多彩,实则模式固定,缺乏个性与新意,久而久之,会让人感觉僵硬呆板,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从而出现在传统教学中常有的厌学情绪。
虽然信息化条件下备课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要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服务。
教学目标的改动
调整前的目标1是“在创设的情境中,随音乐加入鄂伦春语‘xina ye’,感受歌曲的情绪,表现鄂伦春小朋友快乐的心情。”加入“xina ye”只是定位为感受歌曲的情绪、表现鄂伦春小朋友快乐的心情。试讲过程中发现,低年级学生不易控制情绪的特点暴露,在兴趣高涨时已经忘掉倾听音乐,只是一味地高喊。经研究,大家一致认为“xi na ye”是音乐风格的体现,还是要保留,需要改变的是既要让学生的声音“放”,又要让学生的声音“收”,以加入不同力度的应用。于是目标1调整为“通过听、辨、做,学会用有控制的声音在歌曲中准确地加入鄂伦春语‘xi na ve”’。
之前的目标2是“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简单了解鄂伦春族的民俗。”可以明显看出,目标的定位已经落脚到了解民俗、风土等信息,有偏离音乐学科的趋向。调整后的目标2“通过简单了解鄂伦春族的民俗,有浓厚的兴趣学唱歌曲。”着重于情感态度方面,从中也体现了我们对学科和文化的思考和认识。不能否认人文信息确实附着在各种艺术的存在中,但过多强调人文,势必会将所有艺术大同,让艺术学科的开设失去意义。所以在音乐这种特有的学科里,还是应该透过各种人文因素去体现音乐本身的内涵。文化的渗透往往是潜移默化的,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文化气息带来的情境感染可能是立竿见影的,所以针对学生的普遍特点,这节课中把人文信息的传递理解为增进情感态度的途径,因为相信引发兴趣而产生学习歌曲的愿望是可以预断的。
调整前的目标3是“通过聆听,能用有弹性的声音随音乐读歌谣,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在多次试讲中发现,经常是有弹性的声音做到了,而歌曲演唱还不能准确完整。于是调整为“能够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针对难点“兴安岭”处的演唱,设计了带音高说唱的方法学唱,音准问题更容易解决。新课程实施以来,过多关注方式方法而对知识技能生畏已成普遍现象。如何在重视、发展知识技能的同时,寻找到符合新理念的好方法,可以说,这样的调整也是寻找这一问题答案的实践尝试。
教学策略的运用
1 两种主要模式过程的交织
情感模式贯穿全课,鄂伦春的文化信息浓缩成了一句简单用语“xina ye”。在兴奋呼喊与亲切问候的比对中,不仅使学生体会了鄂伦春人的豪爽与质朴,又满足了学生心理情感的释放。还做到了力度的变化。在整节课浓郁的情境体验中,学生似乎真正走入了兴安岭,每个学生从心境上仿佛都成了“鄂伦春人’,这种氛围的营造,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离不开现场对学生情绪的即时调动。
在不变的情感模式中,运用“引导――发现――领会――运用――迁移”的认知模式学习歌曲。如当学生学会了“xi na ye”后,教师分步骤地引导,注意听辨范唱中哪些地方加入了“xi na ye”,通过动作提示帮助学生发现,通过师生对唱等过程达到准确加入演唱,直至学生整齐、有控制地完成。再如,当教师让学生听辨音乐的伴奏多出了哪种表现音色?因为教师提示鄂伦春是打猎、骑马的民族,学生很容易地发现是马蹄声。教师再问马蹄声是用哪种乐器表现的?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判断出是双响筒,接下来又将双响筒短促、轻快的演奏特点迁移到歌曲有弹性的表现。
这样两种模式过程的交织运用,好比是一首复调音乐中两个主旋律的此起彼伏,协和而又流畅地不断进行。
2 多样教学方法的选择
唱歌教学是本次会议交流的主题,所以有关学生唱歌活动的具体方法也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虽然本课中的有些方法并不能称其独特,但都是与目标实现密切关联的,是教师根据过程的需要而适当选择的。
首先,以听唱法为主,有变化地创造多听音乐的环境。如听鄂伦春语的演唱(感受风格)、听教师的范唱(加深印象)、听歌曲的旋律(听辨伴奏乐器)、听放慢了的旋律(加强音高准确度)、再听鄂伦春语的演唱(启示学生完整表现歌曲,哪些地方加入了“xina ye”)等等。
有了多听做基础,在学生熟悉旋律之后,教师大胆地采用了视唱法,演唱歌曲旋律的字母谱。新课程实施以来的中小学音乐课,因大众音乐教育的定位,这种方法是被谨慎使用的。但对于这节课来说,正是有了熟悉旋律的基础,因而视唱字母谱和演唱歌词的难度是不分上下的,是合情合理的。学习效果证明,学生通过努力达到了目标。也可以说对字母谱如何应用、什么时候应用是由学生的学习程度决定的。这样简单一步的迈出,是有意义的,积累了能力也培养了意识。
虽然有了多听的基础,但教师并没有急于教学完整的演唱,而是慢速地、随琴用“lu”模唱。可以清楚地看出,其意在歌唱技能方面的要求,即对学生歌唱生理状态的调动、齐唱声音位置的统一等。
有弹性的声音是本课教学的另一重要目标,教师为此设计了用双响筒模仿马蹄声来提示、引导,辅以手势动作帮助领悟的方法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而用听辨模仿马蹄的伴奏乐器“双响筒”来启发歌唱,寻找的即是音乐与生活的衔接,也是音乐学习不同领域的联系,不仅从器乐表现和生活经验中迁移出歌唱方法,同时也是对学生关注音乐多角度表现的一种意识培养。
另一处方法的运用也是经过反复试验、精心设计的,即加入“xina ye”演唱的过程。准确加入鄂伦春语是这一环节的目标,师生之间的对唱看似平常,但极为巧妙。方法的设计分解了任务、降低了难度,最后循序渐进地完成了任务。准确加入“xi na ye”也是对学生能力的挑战,而欲达到目标。学生此时已有了倾听音乐的注意,这种潜意识调动的方法对熟悉歌曲旋律形成了有效积累。
创新教学的体现
刻意寻找原则,会让评议一堂好课失去实在的价值。所以我们的发现一定是因其“确有启发”。
1 教学原则
本节课中,有弹性的声音和准确的学唱始终是同时进行并完成的,这是音乐的传达与表现的最为鲜明的特征――技术的成熟完善同艺术的处理表现从来就是一个整体的两个视角。
2 人文综合
自从有了课程标准,老师们的脑子里就铭刻了一种烙印――“人
文”,原因是“重视(后改为提倡)学科综合”理念的提出。于是中小学音乐课就不知不觉地体现出了地理课、历史课等学科的鲜明特点,如何把握“学科综合”成了最为关注的热门话题。本节课也运用了综合,但综合手段始终围绕歌曲的学习,为歌曲学习的快捷、有效服务。
“xi na ye”的语言学习和应用实为教师的创造之举。我们以往经常听到的《勇敢的鄂伦春》的汉语演唱是没有这一句的,教师通过多次聆听并搜寻大量原文的声像、文字资料研究,选人此句,可以说是一种再度创作,彰显了歌曲的民族风格,也让课堂的意境自始至终更为浓郁了。
像大多数音乐课一样,课中我们也见到了鄂伦春人生活的地貌图片、看到了鄂伦春人生活的场景、人们的穿着、小朋友的服饰……也是出自大量资料中。但不是随便拿来的,是根据歌曲演唱、情绪调动的不同视听需要而精选的。同样的展示工具也是多媒体,但不同样的是这些丰富的信息被教师极具艺术性地分插到每个环节中。综合了的人文信息不以块状呈现而是点状散发。于是,音乐和人文通过教师的思考,适当地处理了二者的关系,准确地协调了主次。
感悟与反思
现场看到刘德昌老师同张洪宇老师面对面,听着刘老师对歌曲的新诠释,我们领会到了许多。刘老师有感随发的动作可能学不来,松弛幽默的状态难把握,但时时注意把握歌曲的乐句感,强调气息的推动,歌曲的张力与弹性会更强。做到这些,老师的演唱是不是会更好?传递出的信息到学生,学唱和表现是不是会更美?
我们自己的感触也同样多,预先设计的说唱“兴安岭”为解决难点的环节没用上,是因为现场学生的能力强。但如打击乐的听辨等,是不是急于找到教师想要的答案了?比如,教师的提问,这次的音乐多出了什么声音?第一个举手的学生马上准确地答出了“双响筒”,而接着举手的学生有很多,他们或许还有不同的看法,但教师立即做出的肯定,似乎还是急于得到预想的标准答案。我们觉得应该让更多学生有机会表达,或是接着问一问你是怎样判断的,让学生自己找出判断的方法,学习的思维得到传递,已有知识得到复习巩固,学生之间也会因此相互学习和分享……
教师良好的习惯、准确的认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同样道理,不经思考的判断也会产生误导。比如师生对话中,音乐听没听懂的问题,这里给老师一个建议,如果非用是否听懂去议论,可以更合理地回答:“音乐的感觉你们听懂了,但歌词肯定听不懂”。因为音乐真的很难用是否听懂来定义,就像我们听一段咏叹调,不知歌词唱什么,但并不影响反应和共鸣。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深受学生欢迎,课题组以成本会计实务这门课程为尝试,本文概述了微课的特点,探讨微课教学模式在成本会计教学的运用,提出几点教学反思,本文以《成本会计实务》中“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直接分配法”内容为例设计制作成“微课”模式进行教学分析。
关键词:
微课教学;成本会计实务;直接分配法
一、课程现状调查
《成本会计实务》是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非常注重计算和操作技能。成本核算是企业财务核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块内容,如何把成本核算的内容以更有趣有效的方法教会学生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经课程组调查,当前大多数高校的成本会计教学大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大多沿用黑板、教材、PPT展示文字、图片和表格,这样就造成教学模式固定,不能因材施教;教学手段单一乏味,影响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要求下,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现在教学的要求,灌输式教学以及其他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已经被淘汰,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消化吸收,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就需要有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微课教学,打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满足学生趣味化、个性化学习,不仅可以用于课堂教学,学生还可以不分时间不分地点移动学习、重复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因此还可以作为教学补充手段。
二、微课教学模式的运用
1.微课教学模式简介。“微课”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有机化学教授LeRoyA.McGrew在1993年所提出的“60秒有机化学课程”,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在1995年提出的一分钟演讲。当前的微课概念是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提出并运用于在线课程。微课,以其具有持续时间短、容量小、主体明确、形式新颖、反馈及时等特点,成为了学生学习重要资源。在教学中,“微课”以持续时间短的特点对某个知识点讲授,有助于学生在课前了解重点、难点知识,或者课前课后复习巩固所学习及练习的内容;另外,“微课”教学模式还有助于拓展课堂内容。本文以《成本会计实务》中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直接分配法的“微课”设计为例来进行说明“微课”设计与制作的实践过程。本文所要介绍的“微课”教学是微型课程的简称,主要是指各教师或教师团队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如教材、PPT、板书等,根据教学目标自行开发设计,主要以视频为载体,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内容短而精,主题明确,记录教师针对某一块知识点(包括重点、疑点、难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整个过程的微型课程。
2.微课教学模式的运用。为研究微课教学模式对于《成本会计实务》课程的适应性,课题组在高职高专院校(浙江职业技术学院)的会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进行了试点,本文选取成本会计课程中的“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直接分配法”这一知识点作为一个微课设计案例,进行微课教学设计,利用微视频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整个视频设计过程如下:
2.1课前任务以提问的方式给出本节课要引出的内容。在工业企业,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和劳务,主要是为哪些部门使用和服务的?在辅助生产车间之间是否也有相互提品和劳务的情况呢?例如,机修车间是否为供电车间供气取暖,供电车间是否也为机修车间提供电力?因此在课前要求学生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微信等平成如下任务: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有哪些,什么是直接分配法?教师把设计好答案的视频上传到在线学习和微信平台以供学生课前了解。
2.2微课视频设计视频是微课的核心部分,是微课的主要载体,不仅要求时间短,内容也要精简,因此精心设计微视频是微课获得成功的关键。“直接分配法”下微课视频整个教学过程按微课结构、教学步骤、设计思路如下:第一、片头(5-10秒)呈现微课信息,展示微课主题内容-直接分配法;可以设计旁白展示主讲老师个人信息,并配以轻松愉快的背景音乐,营造好的学习氛围。第二、导入(50秒)。可以设问导入,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最终都是要分配出去的,那么分配有哪些方法,分配率怎么求?在分配的过程中,是否要考虑辅助生产车间内部相互提供的劳务呢。今天要给大家的直接分配法就是可以不用考虑辅助车间内部相互提供劳务的情况。第三、新课讲解(8分钟)。围绕目标,案例教学、逐步引导、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概括提升提问:这种方法计算结果是否准确?有什么优缺点?讲授:直接分配法分配率的计算,各部门所分配到费用计算过程,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优点和缺点。用PPT展示相关内容。
2.2.1PPT内容设计要点:字体要大,采用明亮颜色,合理配合动画、flash、声音、图片,忌整版文字出现。
2.2.2PPT演示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会计分录的编制过程。讲授:辅助生产成本帐户结转基本生产成本和管理费用的会计分录。第四、回顾小结(1分钟)。教学小结,引发新思考。教学小结:一个案例,贯穿始终,举一反三。思考:结合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比较两者的归集和分配有各有哪些区别和联系?第五、其他辅助教学资源。微课不仅除了微视频制作,还包括教学方案、教学计划、教学PPT、课后习题等辅助教学资源。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还要注重课后跟学生的互动和探讨交流。同时将本次课的教学方案设计、教学PPT、课堂课后习题(附答案)等辅助资源一同,方便学生课后反复学习、强化学习。
三、微课实施的教学反思
《成本会计实务》微课实践表明,在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学中推广微课的实践与应用,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但同时也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工具准备齐全。微课程的内容设计,大多数学校有专门录制视频课堂的录像系统,要事先跟学校沟通好,另外,也可以借助照相机、手机、手持DV、录像机等设备进行录制。录制时,可以根据情况边操作、边配音、边录制;也可以先操作,后配音。但是一定注意镜头推拉要突出的地方,录制好的视频,也要反复查看、剪辑、整合、修饰、包装等,从而形成完整的微课程。
2.合理选择知识点。《成本会计实务》这门课程很多知识点还是很适合微课教学模式的,但是像有些课程,比如《基础会计》课程涉及的一些纯理论化的知识点教学就并不是很合适使用微课形式,教师应有的放失,合理筛选,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使用微课的形式,如果知识点选择不当,纯理论的长篇大论看去就很乏味,就会打击学生的兴趣,达不到学习效果。
3.加强师生交流,提高微课制作水平。微课不能以老师为主体,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归根到底学习过程还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必须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的学习特点,教师应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可以邀请学生参与微课的制作中来,通过制作过程的付出得到制作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4.加强微课资源库不断更新。由于知识点的不断更新变化,课程标准会发生变化,企业会计准则等也会不断修订,应及时更新微课资源库。
四、结语
为了适应学生趣味化、个性化、差异化等方面学习需求,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能更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传统课堂教学方法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相信“微课”这一教学模式将会在高职《成本会计实务》课程的教学中能够有效应用和推广。
作者:姚美琴 单位:浙江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姝梅,基础会计课程微课开发与应用[J].职业教育,2014(11).
[2]李妙娟,基于微课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探讨[J].文化视野,2015(3).
[3]骆淑芳,微课在高职《财务会计实务》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时代金融,2015(12).
[4]姚美琴、周志勇,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成本会计实训中的运用[J].新智慧.财经,2015(10).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课堂教学 “快乐”教学 求知欲望
作为一线的教师,我所理解的快乐课堂是洋溢着青春的笑脸,闪现着智慧的灵动,迸发着生命的激情。上课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是双方精彩互动感受愉悦的过程,而不是炼狱。而看看我们现在的常态课,上下来常常会有一种挫败感,学生要么表现得不配合要么昏昏欲睡。思品课怎么了?要带给学生什么?这不禁让我们陷入反思。
怎样让学生觉得上思品课如同一场快乐的旅行,意犹未尽呢?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尝试。
一、多种形式导入,奏响快乐的“前奏”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好比一首歌的前奏,如果前奏悠扬、动听、气势磅礴,就很容易吸引听众。导入得好与否,直接影响到该节课的质量的高低。好的导入,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建立亲切、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让师生在合作中开启智慧,体验快乐。
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以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品位不一样的“前奏”。如执教七下第四课第一框《人生自强少年始》一课时,我选用周杰伦一首歌曲《蜗牛》导入:“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小小的天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提问学生从蜗牛身上看到哪些可贵的品质?学生在歌声的熏陶下,思绪万千,热情高涨,纷纷举手发言。此时,我们就能很自然地引入新课的主题,即自强。用音乐导入新课,对创造心情舒畅的环境、完成教学任务有较大帮助。播放一些格调高雅、积极向上的优秀歌曲,能够让学生身心放松,寓教于乐,寓教于美,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使课堂有很好的氛围。除了歌曲导入外,以视频的形式导入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比如我们在讲到初二财产继承权问题时,播放赵本山和小沈阳的小品《不差钱》,学生在“人生最痛苦的事是人死了钱没花了”的段子中会心一笑,引发对财产继承问题的思考。视频有其直观性、形象性,能够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使之进入情景氛围中,开始快乐的体验。除了上述的方式外,游戏、漫画、故事等形式的导入方式也能展现其独特的“风景”,比起单纯的复习导入来得有效,让学生身心愉悦,记忆深刻。
二、从生活中取材,体验学习的乐趣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品德来源于生活,思想品德课教学离不开“生活”这一“源头活水”,一旦与生活分离,失去生活的依托和保证,思想品德教学就容易流于虚空。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联系学生的生活,使教学返璞归真,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新课标强调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且要求教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会到知识就在身边,感受到获得知识的乐趣,体验到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亲近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才是最具魅力和最有效的。思想品德课中有许多知识比较抽象,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教师适时地联系生活,将教材内容还原为真实生活,让学生亲身经历、感受,才会激活课本知识,让学生有话可说。
教师在备课中选取素材时要注意以生活中的真实素材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从而激发创新实践的热情。如讲授八年级《我们崇尚公平》一课时,我适时引入目前比较热门的话题经济适用房的分配问题,政策规定对军烈属、残疾人可以优先购买,对下肢残疾、年事高、行动不便者,优先挑选这样的政策是否公平,引学生探究,在探究中生成,在探究中明辨认识,理解公民的相对性。再如教授初二生命健康权一课时,引入本校开展体育节活动鲜活的案例让学生谈在活动中有哪些收获,感受到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就在我们身边,人人都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健康权。由于是学生亲身体验,因此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有话可说,学生在发言中体验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巧设问题情境,激起思维的浪花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能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只有设计的问题具有足够思维量,坚持“跳一跳摘果子原则”,甚至“撑杆跳高摘果子的原则”,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教学自立时,首先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兴趣:你是否有过依赖的时候,当时是怎么想的?你如何看待啃老这一现象,从实际入手,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通过对事例的阅读和自身实际的反思,以小组讨论、研究的方式解决疑问。学生可以有不同见解,可以表达自己真实的观点,只要有道理、能解决自身问题就行。知识在实际的运用中可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提升,这个问题的设置加强了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自主探究、认知,在探究中体验到协作的快乐和攻克的快乐,同时让学生在情感、思想、价值观方面有所收获。但要注意的是,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教学原则合理地设置问题,衡量问题质量的标准应包括难易程度、思维容量大小、思维强度、刺激强度等,而不能仅仅停留在答案上;在组织教学程序时要及时针对学生的发现做出适当引导,使他们运用正确的思维规律,这样才能较好地发挥问题情境的积极作用。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运用学生的感情因素,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善于发现和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和教学资源,使学生时常体验到一种“快乐感”,使他们的求知欲得到满足,创造力得到发展。
四、组织精彩活动,展示靓丽的自我
活泼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我们在教学中不妨投其所好,设计一些新颖别致又包含教学内容的活动,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点,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比如让学生以一种类似游戏的方式,表演或体验自己或角色的心理或行为,进而起到增进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形成良好的情感和人格的作用。如我在讲述“尊重他人”一节时,组织了活动“盲行游戏”,让一个同学扮演“盲人”,另一人为盲人的“拐杖”。“拐杖”用丝巾把“盲人”的眼睛蒙住,让其在原地转三圈,然后由“拐杖”带领他穿越有障碍的路线。“拐杖”不可说话,只可用肢体语言给对方暗示,完成后交换角色。这个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一个残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及别人对他的态度,从而了解到一个人的自尊与尊重他人的相互关系,同时参加表演的学生又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从而提高自信心,对他们今后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总之,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的体验,学生就会主动学习,越学越想学越爱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绝不能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而要让他们切实认识到知识的重要,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五、教师要传递快乐“正能量”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感觉愉悦,老师就要向学生传递快乐的“正能量”。我始终认为情绪是可以传染的,好情绪像阳光一样,有很强的辐射作用,可以让整个群体的情绪都灿烂起来,同样,坏情绪更像是非典病毒一样四处传播,让群体感受到巨大的恐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领导者,是联系全班学生的枢纽。因此,教师一个人的情绪,影响的不是几个人,而是几十个学生的情绪,其影响力之大不言而喻。思品老师教着大家公认的“副科”,行走在学校的边缘地带,要带好几个班,如果情绪低落,无精打采,或者漫不经心、敷衍了事,或者怒发冲冠、横目冷对,那将对学生的情绪造成怎样的影响?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感觉落寞、无聊,甚至是恐惧,他还会喜欢你的课吗?所以,老师应该有激情,有笑容,让学生经常处于轻松、愉悦的情绪体验中,让他们感受知识的力量、老师的爱心、自身的价值。
思品课有其学科特殊性,承载着育人的重大使命,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让学生喜欢是第一位的,实践证明充满欢声和笑语的课堂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一线教师一定要有这种使命感,挖掘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快乐”因素,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得。教师要甘愿做一颗朴素的铺路石,俯首为学生插上开心的翅膀,让他们为自己的理想,快乐地奔向远方。
参考文献:
[1]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S].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