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数学引入案例

初中数学引入案例

时间:2023-06-16 16:06: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数学引入案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数学引入案例

第1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案例式 教学策略 教学方式

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的推动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水平愈来愈高,同时人们对生活质量及教育教学的标准也越发严格。随着教育领域中新课程的改革及素质教育口号的提出,初中数学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黑板教学已经延伸到新兴的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教师填式的教学方式也逐步改变为案例式教学。利用讲解案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改善了课堂教学中的环境氛围,增添了数学教师的课堂魅力等。本文就案例式教学的特点,对初中数学案例式教学的应用提出具体的方法与策略。

一、增强师生之间交流,创建互动式案例教学方式

相关研究表明,案例式教学不仅是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学活动的有效形式,而且是构成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体系的主要因素。数学教师应充分掌握初中数学课程的编制特点及数学知识的重难点,创建师生进行数学知识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并开设互动式的教学环节及互动模式下的教学方式,才能有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组织作用,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中的主人,以此将双方的个性与特性在双向的交流、探讨、谈话与分析中充分展示出来。所以在实施案例式教学策略时,数学教师要以双向互动为基础,有效结合课程中的知识重难点、内在外在联系、回答问题的思考思路和解决策略等,与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与交流、讨论和互帮,并引导与组织学生创建合作小组、学习队伍及讨论分队等,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概念或者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的互动性探究与摸索。如在苏教版九年级的数学课程中,学到“确定圆的条件”时,数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两两一队,每人拿出圆规等数学工具画一个圆。通过两人画图之间的对比,数学教师再抛出几个数学问题,“这个图形是不是圆”或“在图形中我们了解到圆的什么特征”等[1],再让其进行讨论与交流,最终得出圆确定的条件有哪些。这样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和问题的思考,也能促进数学教师与班级学生之间的感情与交流。

二、指导与评价相结合,创设指评式案例教学方式

学生是教学与学习中的主人翁,教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及推动者[2],故数学教师要充分掌握好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思维认知及实践技巧等情况,并进行具有针对性、有效性与及时性的科学指导和评价。根据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现状及初中生的个性化发展差异,初中生的学习能力与数学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严重不符,致使初中生在数学学习、数学思维和思考逻辑方面都有一定的落后,所以就严格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好指导与评价的工作。在案例式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做好案例分析活动的前期准备与指导工作,针对学生在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外在条件分析不够、解题思路不够全面及总结方法不统一等情况,对其进行及时、科学、有效的指导与评价相结合的案例教学方式。如苏教版七年级的数学课程目录中,当学习到“定义与命题”这一案例过程时,会出现学生无法正确判断“真命题与逆命题之间存在关系”的情况[3],数学教师便可利用指评式案例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与评价作用,运用多种案例准确区分真命题与逆命题之间的概念,再组织好学生开展思考与讨论的学习活动,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逐步的指导与评价。这样的指导与评价,不仅让学生了解到自身学习中的不足,而且掌握了解决的方法和策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成绩与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与中学考试相联系,实施重点式案例教学策略

中学考试政策的提出,给初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与要求,所以初中数学课程的学习与开设主要是为学生的中学考试而服务的[4]。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中学考试为立足点,有重点地实施案例式教学。如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引入考试的真题,并把往年的考试题目作为教学案例,使学生对于中学考试的题型与难度有大概的掌握。中学考试题目着重在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所以要求数学教师在讲课中适当增加综合性因素,并引入到要讲解的案例中,使学生温故而知新[5],巩固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以此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疑难点,为中学考试累积丰富的案例知识与解题技巧。

综上所述,为了顺应时代的多元化发展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实施案例式教学策略,本文提出了几种策略:增强师生之间交流、创建互动式案例教学方式;指导与评价相结合,创设指评式案例教学方式;以及教学与中学考试相联系,实施重点式案例教学策略等。除此之外,数学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差异与实际的学习情况,准确掌握好数学的教学目标及定义,有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出有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及合理性的数学教学案例,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与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周志刚.探讨初中数学案例教学有效策略应用[J].华夏教师,2015,12:26.

[2]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年1―12期总目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12:146-154.

[3]于江华,叶立军.基于视频案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优化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02:189-192.

第2篇

【关键词】数形结合思想;应用;初中数学教学

引言

目前发展趋势就是注重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而科技进步一方面离不开经济发展,但更重要是人才。人才培养靠优良教育。所以究其根本,当前社会发展状态对我国教育提出了高要求,笔者认为其本质就是将本国教育由应试转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一方面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基本掌握情况,更要求学生们掌握理论后的实践能力,因为只有良好应用于实际,理论才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自身价值。而素质教育教学目标相较于学生要求而言,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关键在于要求其实现教学方式和模式上的创新和改革。为此,本文主要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形结合思想进行了相关论述。

1.数形结合的含义

相较于之前纯数字教学,数形结合更具直观性,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相关知识。数形结合其实可以看作是多媒体发展产物,因为其实现主要依靠多媒体设备,当然板书也可以做到数形结合,但远没有多媒体方便。数形结合是在将数学知识进行特殊符号转化后以几何图形形式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们从而通过“形”和“数”一一对应来理解掌握相关数学理论知识。

2.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形结合教学思想的重要性

随着学校多媒体设备普及和升级改良,数形结合教学方式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运用,基本上已经覆盖了各阶段数学教学。数形结合不仅将枯燥难懂数学理论以直观几何图形展现出来,同时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减轻教师在教学时压力,还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探求知识兴趣,并且也锻炼到了学生其他一些方面如想象能力、分析能力等。

由以上谈及数形结合诸多好处来看,数形结合已然成为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一种教学方式,而且其发展前景十分宽广。初中数学主要涉及到数学知识是代数、几何、方程、不等式和应用型题目。这些知识就其本身来讲,无论在教授方面还是理解方面都存在着不小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数形结合思想显得十分必要。

3.“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建议

3.1引入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教学方法最终取得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由这一思想导入方式决定。万事开头难,一个好导入方式或是想法往往会降低接下来实际讲授难度,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相反,不好导入则并不能发挥数形结合自身优点,有时甚至会误导学生。为此,教师在规划导入环节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严格遵循数学理论,一切以准确无误学科知识为基准。第二,要根据学生目前发展阶段设计导入部分,做到大部分甚至是所有学生都能理解所涉及内容。第三,要做到深入浅出,这里尤其针对是那些从未接触过数形结合学生。第四,注重实例引入,学生在亲身经历基础上会大大加深对接下来教学过程兴趣和理解。

3.2实现数形结合数学教学模式

数形结合思想展开就自身概念来讲比较空洞,这里主要以方程教学作为例子来进一步解释。方程对于初中生来说算是一个学习难点,而且贯穿了初中三年,因此其掌握程度对学生接下来相关知识学习至关重要。对此,教师在教授方程时可以适当引入数形结合思想,比如通过数轴交点问题得出方程解。在应用型题目讲授中教师也可以加入数形结合环节,如最常见追击问题、路程问题。而且这时数形结合往往会使问题各项条件更加清晰,相应地也使解题思路也更加明确。

4.“数形结合”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实例分析

对于大多数初中阶段学生而言,在基础图形知识方面已经存在一定程度了解,同时对数学学习工具应用具备熟练性,譬如其可以借助量角器、直尺、圆规等工具去绘出在数学题目求解与理解过程存在帮图形。基于文章内容,可以了解到数形结合在数轴中存在广泛应用,同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有序实数的帮助下,将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绘出。在帮助学生求解变量的同时,针对性分析一元一次函数图像间关联性。简而言之,属性结合思想一个重要应用工具就是数轴。综合上述内容,笔者通过实际案例将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表现出来。

例:小明和小王是关系很好的邻居,两人约好在周末一起出去玩,小明和小王都从家中出发,经过20分钟的步行达到距离家900米的桥边,此时小明突然不想在桥边玩耍,并以原速度返回到家中,但小王在桥边玩耍10分钟之后,想到自己功课还没有完成,并在15分钟的时间回到家中。问:能够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将小明和小王离家时间与距离的关系体现出来?

上述题目不单单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基础,同时也是当前生活中非常常见的问题,基于该类问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思考,并运用数形结合将其解决,基于题中有关信息,采取未知数的方式将距离和时间表达出来,从而将两者兼得关系明确,经由该类题型,促使学生深化对数轴的理解,并为之后的学习打下重要基础。

5.结束语

综上,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扮演了很重要角色。合适、简洁数形结合会使得教学取得事半功倍效果。但本文只在理论上论述了数形结合思想引入问题,并没有进行更深入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相信教师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和科技发展一定会使数学教学变得更加有趣、简单,也会吸引更多人喜欢上数学。

【参考文献】

[1]沈凌云.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J].数学教学通讯,2014(31):147-160

第3篇

【摘 要】提问,能够吸引学习注意力,提升能动情感,推进双边活动。有效教学活动需要教师设置典型性、概括性问题,需要开展有的放矢、深入浅出的提问。本文作者在探究初中数学课堂提问误区的基础上,简要论述了提升提问活动效能的方法举措。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教学;误区;对策

一、引言

一“问”激起千层浪。课堂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要求,设置和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教育功能学说认为,提问,能够将学习对象的注意力有效吸引,能够将学习对象的能动情感有效提升,能够将教与学之间的双边活动有效推进。初中生处在人生发展的特殊阶段,各方面处于成长塑造期,各方面所呈现出来的波动性较大,需要教师采用有效教学策略进行“纠偏”。提问活动,看似简单,容易,但如何科学、高效提问,是一个值得深思和研析的话题。同时,在新课改下,提问已成为教师课堂教研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课堂提问的误区

一是课堂提问形式较为单一。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提问活动实施过程中,经常采用“师问生答”的单一形式提问活动,没有将学生引入到提问活动之中,初中生的数学探知意识和分析情感,不能得到有效的激发和增强。同时,课堂提问过程没有互动性,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探究”之间没有很好的“衔接”,教师提问与学生学习之间分离,降低了提问效果。

二是课堂提问没有针对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提问活动中,不能充分发挥提问所具有的激趣、提神、引导、点拨等功效,未能针对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内容重点、难点、课堂教学目标要求以及教学对象学习实情,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出现提问随意性、提问肤浅性问题,导致提问效果较差。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中,部分教师设置提问内容时,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内容作为提问的重点,而没有针对初中生理解掌握判定定理的实际情况,针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之间的差异进行有的放矢的提问,致使初中生不能深刻认知判定定理,混淆判定定理。

三是课堂提问缺乏深刻性。众所周知,课堂提问具有显著的深刻性,提问活动实施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参与活动,推进学生实践、探知进程,解决学习疑难困惑。但部分初中数学教师提问活动紧紧局限在“提”这一层面,没有将“提”和“问”进行有效的融合,片面的认为,提问是教师独有的活动,而没有将课改标准要求渗透其中,没有将学生反思提问融入到教师提问活动之中,初中生的反思能力和探析能力未能得到培养和锻炼。

三、解决的对策

一是创新提问的形式,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提问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内在情感,吸引学习注意力。教学实践证明,形式多样的活动形式,有助于学习情感的增强。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提问活动中,要树立创新精神,将优化提问形式,作为吸引初中生有意注意力的有效手段,针对课堂实际,设置形式多样的提问形式,增强初中生的学习集中度。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中,教师没有采用直接提问的形式,而是采用操作演示法教学形式,引导初中生动手操作事先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图形,教师在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操作实践的步骤,引导初中生逐步围绕“边、角、线”等方面进行思考,并向学生提出:“通过操作、探析活动,你能找出平行四边形具有哪些特点?”,从而使教师所提的问题,能够引起初中生的注意,深入参与探析。

二是重视提问的内容,展现教材内容精髓。笔者以为,教师提问内容肤浅性的重要原因,是由于对教材研析不透,理解不深,掌握不牢。教育学认为,提问,应有的放矢,紧扣教材,便于更好的讲授数学知识,便于更好的探析实践。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提问内容的设置,不能“随心所欲”,凭经验办事,而应该紧扣教材内容,特别是教材重点难点以及学生认知易错点,设置针对性、精确性的提问内容,展现教材内容的精髓要义。如在“菱形的性质定理1.2”知识点教学中,教师抓住该节课教学目标要求和本节课教材的重点和学习难点,设置了“根据菱形的定义结合图形猜一下菱形有什么性质”、“观察右图,菱形?被对角线分成的四个直角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它们的底和高和两条对角线有什么关系?”提问内容,让初中生既能够开展有的放矢的学习探知,又能够借助于提问内容认知掌握教材的关键要义。

三是发挥提问的功效,促进初中生深入探研。初中数学教师开展提问活动时,要发挥提问的促进指引功效,通过设置典型、精当的提问内容,引导和促进初中生深入的探究数学知识、解析数学问题活动,让提问成为促进初中生深入、有效探研的“助推器”。如案例教学中,教师在引导指导初中生探析案例过程中,通过提问形式,围绕案例解题要求,逐步向初中生提出:“该问题条件中隐含了哪些数学关系条件?这些条件关系与解题要求之间存在什么练习?”、“要解决问题要求,需要抓住哪些问题条件关系?”、“你能归纳得出问题的解答策略吗?”,逐步引导和推进初中生探析案例的进程。

四、结束语

以上是本人结合教研活动以及教学实践体会,对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以及解决的策略等方面所做的简要论述。初中数学教师要深刻认清提问的教学意义,将提问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实现教与学在提问进程中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房正华.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有效提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03期

[2]俞燕云.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年09期

第4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导入新课;有效策略

课堂教学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其效率的高低影响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与能力发展的程度,并影响学校教学工作目标的达成.因而,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落实到影响教学效率的各个要素上,导入策略就显得举足轻重了.

一、引入生活实例导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越来越重视将教育与社会相结合,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而初中数学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的解决生活问题的一门基础知识,因而授课教师应该把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理解课本知识的同时,能够与实践相联系,并最终应用到实践生活中.因而,课堂教学导入运用生活实例进行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使学生在长期的类似导入的影响下,提高自身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某授课教师在讲授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时,首先问学生:“假如有一块如图1所示的三角形玻璃被打碎了,若要想再去买一块儿,用不用把两块儿碎开的玻璃都带去?”

学生1:当然需要都带去,不然怎么知道大小是多少?

学生2:可以只带一块儿,因为是全等形状的三角形.

从而授课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讲解全等三角形的定理,也使得孩子摆脱了黑板上单调的图形,增加了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且提高了理解能力.

二、开门见山导入

在课堂内容相对较容易被学生了解.且根据授课教师以往的经验,学生能够直接接受的数学课堂内容时,授课教师可以采用这种开门见山式的直接导入.虽然这是一种很简单很常见的导入方法,也很有可能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运用这种导入方法,教师简洁明了的语言更能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从而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直接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节很简单的知识,一元一次方程”这样学生一下子就明确了本节课自己所要讲的重点难点内容.虽然激励作用不强,但是却提高了课堂教学时间.

三、设计问题情境导入

学习的动力来源于思考,正是因为思考的问题不能得到解决,才会激发学习的兴趣.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虽然是基础知识的传授,但是可以对学生就课堂内容提出一些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索、解决问题.这种设计问题情境导入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苏科版“可能性”这节课程的学习时,教师在课前就对学生进行提问:“谁知道明天会不会下雨?投掷一元硬币,出现正面的可能性大吗?”通过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在问题不能得到解决的时候,引入课堂教学新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运用故事进行导入

初中数学虽然有着枯燥无味的定理、概念、公式、图形,但是每一个定理后都是数学家们奋斗的最终结果.运用生动有趣的名人故事进行导入,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习数学家们坚持不懈的精神.

例如,某教师在进行“一元一次方程组”讲授时,引入了“鸡兔同笼”问题.在同一个笼子里关着兔子和鸡数只,其中有35个头,94只脚,笼子里有多少只兔子和鸡?这是《孙子算经》中记载的我国古代的一个著名的数学题目,学生通过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加深学生学习能力,并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五、运用实际场景导入

虽然授课教师会在课前提前想好课堂教学的导入策略,但是还要看是否符合教学环境,因为教师设想的教学环境与实际的教学环境可能会存在一些偏差,因而就要求授课教师临场发挥,随机应变,

可根据现场实际

及时调整自己的导入策略.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导入是极其重要的,且方法很多,本人虽然探讨了几种方法,但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授课教师应该在提前仔细备课的同时,思考、探究有效的课堂导入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有效的发挥课堂导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苏强.初中数学新课导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5).

第5篇

数学家科利亚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解题,就是把不熟悉的题型向熟悉的题型转化。”其实,数学的定义在不断地变化,也可以说是“处理有关空间的量和符号体系的科学。”高士其指出:“科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思维的发展史”。钱学森认为,思维科学是教育科学的核心问题。初中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

一、为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而教

学生的学习不是由教师把数学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就初中数学学习而言,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来自教材、教师和其他方面的数学信息,而是在一定的数学情境下,根据自己的数学活动经验,对外部数学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主动建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的过程。所以,学习主体的主动学习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坚持“为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而教”,这既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观念。初中数学教学是初中学生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活动的主体和主角是初中学生。《标准》中对初中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经历了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能够发现与理解数学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标准》规定的课程标准的最低要求,乃至达到不同程度的较高要求。

二、改进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教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人们在认识新的事物时,都是在问题中去发掘,数学家认为,问题情境是数学的心脏,适当地提出问题能使学生学习的欲望由潜伏状态转化为活跃状态。所以人的思维始于问题情境,它在情感上具有吸引力。恰当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产生共鸣,能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为了使学习富有成效,学生应该对所学知识倍感兴趣,并在学习中寻求欢乐。应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学生都喜爱听故事,猜谜语,作遐想。教师应当适时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引起学生心理的内部矛盾冲突,并使他们意识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这种矛盾的冲突,从而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起学习的动机,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恰当穿插有关生动的数学趣题、典故以及数学谜语,巧设悬念。直观、形象和动态的图象的演示过程,则给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插上了形象和想象的翅膀。把数学的抽象性和广泛应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可以体会到数学其实是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的。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一个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情景,使他们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充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三、好的引入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学。但在长期的教学中,我通过长期摸索,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段引人入胜的“开场白”能创设最佳教学情境,激动学生的情感,打开学生的心扉,使其在情境中探究,在情境中思维。因此数学课引入的设计是教学艺术的重要方面。高尔基说写文章“最难的是开头,也就是第一句”。上一堂课犹如写文章,要整体的构思本堂课的开头、中间、结尾三个部分,引言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好的引言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听课能抓住重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新课引入法很多如“观察引入”“回忆引入”“纠错引入”“猜谜引入”“讨论引入”等。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想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头开好了,气氛有了,情绪有了,兴趣有了。这堂课也更容易上好。因此,教师在上每一节课之前,要根据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精心策划新课的引入,力争新课的引入体现“趣”、“新”、“疑”、“妙”、“悬”,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新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有趣、有疑、有乐、有情、有劲的前提下学习数学,定能达道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正确的学习态度、有效的学习方式和创新能力本文的研究是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的,文章所引用的教学案例大多是我自己的教学实践,也有一部分是援引资料上的案例。随着理论学习的深入,使我自觉不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着反思与研究,从中得到一次次的启示,也解决了一些教学中的困惑,本文尚有一些片面性和不足之处,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取得进步。

第6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创新意识;应用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通过积极创新和应用数学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改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往,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主动接受知识能力无法得到挖掘。为了贯彻新课标理念,教师应加大先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实践应用,积极开展互动式教学方法和“导学案”的实施。

一、初中数学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实践运用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流的舞台,师生应在此对数学思想进行交流,教师通过设置一定的生活情境,自然而然地将学生的思路引导到教学内容上,引发学生的思考,实现师生的有效沟通和合作学习,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避免了单向性的知识传递和被动式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提高了师生平等学习的地位,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1.实施初中数学互动式教学方法应做的准备

(1)教师应加强备课的训练

要能够实现互动教学,教师必须有恰当的教学案例,让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场景完美结合,这样能够更自然地引入数学知识,也会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例如,在教学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时,教师指导学生做出角的平分线。然后,选取角平分线上任意点,再做出这个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得出两条线段等长的结论。让学生思考这个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在做风筝时会应用到上面情况。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推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提高教师的引导作用和教学设备的使用

一方面,教师要想实现互动式教学方法,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的思路走向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上面,将教学知识点和学生的兴趣点进行融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实现还需要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更好地实现其效果。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图像和声音等更形象地表达数学知识,为学生创造互动教学的课堂氛围。如在二次函数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后,二次函数的平移、旋转能让学生直观、清晰地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这样能够给学生更加形象的数学感知能力,也为学生的思考和想象留有空间,有利于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实现。

2.实施初中数学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教学过程

(1)教师应根据数学教学内容适当提出问题,以方便学生进行思考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入课堂,提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供学生进行思考。

(2)互动式教学需要学生进行表达思想

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应从多个角度来思考,并且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要控制好课堂的互动交流,营造良好的探讨氛围,要从正面鼓励学生进行发言,对于学生表达的不成熟或不正确的想法,要通过互动式交流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发现问题的所在,自主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解决。

(3)教师应搜集学生的观点并对此进行点拨

在学生进行互动式交流后,教师应进行开放式和动态式地搜集学生的观点,将学生的新观点和新想法进行仔细的研究探讨,比较各种观点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掌握探究问题的思路,引导学生用新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数学思维进行课堂训练,将新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从而牢固地掌握新知识。

二、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方法的实践运用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应积极采用导学案教学方法,这样能够起到有效组织学生提前预习的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实现自主学习。

导学案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自主预习,教师应给学生留下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和探究思考,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数学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理论的素养和实际运用能力。在学生运用导学案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和交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此外,导学案的教学方法还应重视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的提高,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加强这些难点数学题目的练习和讲解。

通过对初中数学方法的研究得出,互动式教学方法和导学案的教学方法应积极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适当调整和合理运用,不断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光辉.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和实践[J]. 丽水学院学报,2011,33(2).

[2]王国英.论互动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实施过程[J].教育理论,2011(1).

第7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途径

一、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现状

思维能力是学习对象学习能力水平的重要内涵,是学习对象智力水平的重要特征。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将学习能力培养作为有效教学的第一要务。但由于应试教育和升学压力的影响和制约,以分数论“英雄”的传统教学活动重视学生解题活动教学,忽视思维能力水平培养,初中生思维能力水平的现状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一是主动思维意识淡薄。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应试教育“大棒”的驱使下,忽视学习对象思维能动情感的激发,采用单一、单向、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方面不能将自身具有的引导、指导特性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不能充分利用数学学科隐含的丰富情感教学资源,营造轻松、融洽的教学氛围,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分析的潜能和欲望,导致初中生不愿开展思考、分析和归纳等思维活动。

二是缺少思维实践活动时机。部分初中数学教师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双边活动变革为教师讲解为主的单向活动,学生主体能动特性受到压制,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直接”灌输的知识经验,缺少自主探究实践的活动时机,面对实际问题“手足无措”。

三是解析方法不够灵活。部分初中生在感知、分析、解答数学问题案例的过程中,由于未能掌握思考、分析、解答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规律策略,围绕问题案例解答要求,不能正确对问题条件及解题要求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析,对解答问题的思路不能进行科学、全面规划。特别对较复杂的数学问题,不能根据已掌握的解题方法进行“变通”和创新,不能运用灵活的解题方法解答问题案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案例教学中,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好几种,但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对如何判断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产生疑惑,不能结合问题要求,采用多种多样的判断方法证明其全等,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对判断的方法运用不够灵活。

四是综合归纳技能薄弱。数学学科知识点关系紧密、关联深刻,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囊括多个知识点的综合性问题,在问题案例解答中经常出现,但初中生在解析该类型问题案例时,运用多种解题策略或解题思想方法等技能素养还较低,综合归纳、逻辑推理等方面的思考判断能力需进一步提高,综合归纳的思维技能较薄弱。

二、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途径

针对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现状及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有效解决。

一是利用丰富的情感资源,挖掘主动思维潜能。数学是思维的艺术,其发展进程及自身内容有着显著而鲜明的生动特性、现实特点、应用意义和趣味特征。数学学科的丰富情感资源为消除初中生思维活动的“消极”思想,坚定主动思维信念,提供了有利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将学生引入到主动思考、分析、探析问题的活动中。生活性是数学学科的最基本特性,任何社会、生活领域总能找寻到数学知识的“踪影”。同时,初中生对贴近现实生活的案例充满“亲近感”,成为驱动和激励学生主动思维的有效抓手。如在“正比例函数”案例教学中,教师为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思维积极性,为其创设了“电信公司设置不同方案销售通讯费用”、“工人师傅向游泳池注水,注水时间和水位高度之间的关系”等现实生活情境,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带着积极情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案例。

二是搭建实践探析载体,提供思考分析时机。学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探究的活动进程。初中生思维能力水平不高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缺少直接实践、探析的活动过程。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腾出一定的教学时间搭建具有实践探析意义的活动载体,提供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和探究的活动时机,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容转化为思考探究的方法经验,指导学生深刻地思考分析解答问题案例,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形成思考分析解答问题的经验技能。如在“如图,矩形BC的顶点A,C分别在x轴和y轴上,点B的坐标为(2,3)。双曲线y=k/x(x>0)的图像经过BC的中点D,且与AB交于点E,连接DE。求k的值及点E的坐标”的案例教学中,教师采用“探究性教学策略”,学生探析问题条件内容后,根据解题要求,展示其思考分析过程:“根据B的坐标,以及四边形ABCO为矩形,确定出BC中点D坐标,代入反比例解析式求出k的值;根据E在反比例图像上,且B与E横坐标相同,确定出E坐标即可。”教师对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实时指导,在其解答活动后,引导、指导其归纳总结解题策略。此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得思考、分析、解析问题解答思路、解题策略的实践探究活动,掌握思考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和策略,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和提升。

第8篇

一、创设娱乐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启迪老师,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而《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也指出:数学课堂教学应以激发学生兴趣和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主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娱乐情景,寓学于乐,增强课堂趣味性,使学生学而不厌,乐于学习例如,在学习《乘方》时,就可以引入这样一个故事:在古代的一个国家里,国王为了奖励发明了国际象棋的大臣,答应可以让大臣随便提出一份奖励大臣就提出了让国王按照在第1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三格放4粒米,第四格放8粒米,以此类推,然后是8粒米、16粒米……一直到第六十四格国王知道后很不屑,说道“你就要这么小的奖励,可真傻!”大臣答道:“只有实验了才知道呀!”讲完后问学生:你们认为国库里有这么多米来满足大臣提出的奖励吗?学生听完后兴趣大增,激发起了强烈的兴趣,最后再趁势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乘方这一知识点,看看究竟需要多少粒米才能放满一个64格的棋格?看看国王是否能满足大臣提出的奖励?

这个教学案例中,老师充分利用故事的娱乐性激发了学生对枯燥繁琐的乘方问题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

二、引入游戏,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引入智力数学游戏,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和趣味性的习题等,让学生去主动探索和发现,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有重要意义

例如让学生猜数学谜语即谜面或谜底中,至少有一项与数学有关的谜语,这是一项将提高智力、发展思维的娱乐活动和有益而且有趣的数学学习活动巧妙结合的教学方法下面就举一些关于数学的谜语,请根据谜题各打一个数学名词:(1)肖像;(2)羊打架;(3)伪造账目;(4)医生提笔;(5)勤点钞票;(6)并驾齐驱谜底依次是(1)合并同类项;(2)对顶角;(3)误差;(4)开方;(5)常数;(6)平行这些数学谜语给枯燥而单调的数学学习增加了生动鲜艳的色彩,使学生既掌握了数学知识,又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极好地活跃了课堂学习氛围

只有创设科学、严谨的问题情境,才能够有效地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对数学知识的进一步探究因此,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对改善学习的质量与效率非常重要

三、营建愉悦的实践氛围,培育学生自主探索意识

古语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应当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经历一些实践活动例如自己观察、制作、推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活动过程这些活动过程对学生自主探索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像在学习《圆锥体》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材料然后动手制作圆锥体,并可以进行创意涂色等,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自己将圆锥体剪开,自己推算其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再如学生初次接触正方体、球体等几何概念时,会因为其过于抽象而难以理解,教学者可以准备一些盒子、篮球等实物来帮助学生学习这些几何知识在诸如上述内容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得以提升同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的引导角色得以充分发挥,摒弃了传统教学灌输式的方法,良好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形象而又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方法

四、巧设考试方法,缓解学生精神压力

《标准》指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掌握正确恰当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初中数学在深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较之于小学数学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此转变下,部分学生因为学习方法使用不当等而造成数学成绩有所滑落,长此以往,甚至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产生厌恶数学的情绪因此,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缓解其精神压力,重视培养其学习习惯对于老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我们可以通过活动性考核和过关性检测等方法,缓解学生的考试压力,逐渐喜欢学习,喜欢考试,例如我们将全班分成若干组,通过问题抢答、代表摸题、小组游戏等用团体竞争的方式进行考核,这种团体活动性考核的形式对学生非常有吸引力,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了其思维力再如我们可以适当地在试卷中增加一些“游戏型”题,像在班级里举办跳绳比赛,将比赛的数据经对比分析,通过计算合格率、优秀率、中位数、方差等来决定哪个小组可以得冠军,同时让学生自己决定冠军的奖励这些题目创设的新颖的考试情境在提高学生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效果

五、小结

第9篇

初中数学教学现状措施初中数学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并且与小学数学衔接密切,初中生必须要积极配合数学教师,发挥自己的潜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给数学教学提供了便利,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计算机、大屏幕、音响等设备制作电子课件,实现现代化教学,减少传统教学中书写板书的时间。根据笔者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下面将通过分析初中数学教学现状,进而探索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改革措施。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对数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过分依赖教师现象严重。初中生对数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课堂上很认真的听讲,课余时间并不去认真复习学过的知识,使学过的知识掌握不扎实,很快就被遗忘。受到传统教育观念以及家庭教育的影响,初中生在学习数学时对教师的依赖现象非常严重,遇到难题或者没见过的题型不动脑筋,等着数学教师讲解,数学教师讲的时候听明白了,但是以后再遇到同样类型的题还是不会做。要想改变初中生的错误观念,数学教师必须提升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初中生自主学习。

2.数学教师教学方式单一陈旧,教学理念落后。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有的初中数学教师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很多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考虑学生的差异化和个性化,采用“一刀切”或者“固定式”的教学方式,严重限制了初中生的个性发挥,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由于数学教师中存在教学理念落后的现象,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落实不到位,依旧是满堂灌,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授着设计好的内容,学生在座位上昏昏欲睡。数学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数学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舒适愉悦的课堂氛围,创设高效的教学情境,不断完善教学策略,使初中生在数学课上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3.初中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差。在学习数学时,很多初中生死记硬背公式和解题步骤,不懂得变通,导致只要考试题换个方式就不会做,不该丢分的数学题也丢分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初中生的学习习惯不好,总是马马虎虎,对数学教材中的概念或者定理理解不透彻,没有真正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题,自主学习能力差。很多初中生甚至连数学公式都记不住,试想怎么能够在做题时熟练应用。同时,现在的中学生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大,在学校里要学习很多学科知识,回到家还要做练习和作业,所以他们很容易对数学产生厌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学生的表现,适当的引入趣味教学,缓解课堂的沉闷气氛。这些看似很小的问题,如果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1.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个和谐愉悦的数学课堂氛围,对于学生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发育特点和实际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初中生发挥潜力,不断创新。在新时期,数学教师要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组织课堂教学,把课堂教学的主人还给学生,给予初中生自由学习和发挥的平台,优化师生关系。比如,在讲《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能够熟悉从算式到方程的转换,让学生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的好处,我会先定义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带领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中包含方程的例子。然后,创设教学情境,引出教学案例应用题,引导学生尝试利用新学的方程解答,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2.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正确的学习方式和习惯。针对现在中学生学习负担重的情况,我在数学教学中会根据学生的实际课业负担调整教学策略,避免题海战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拓展学生的数学思路。很多数学教师习惯当讲完一个知识点以后,给学生布置大量的练习题。数学教师的初衷是让学生勤练习,达到熟能生巧的作用。但是,实际上大量数学练习题会让初中生感到迷茫,不知道学习的重点,甚至有的学生为了应付教师检查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我在讲完知识点以后,会挑选具有带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做一道题掌握一道题,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同时,数学教师还要帮助学生释放心理负担,告诉学生中考是每个学生都需要经历的,但并不是决定性命运的,面对中考必须有一个积极的心态,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水平。

3.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锻炼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教育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装备极大的提升了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在数学教学工作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让学生乐于上数学课。每节数学课都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实际的试题中展示给学生。同时,为了锻炼初中生自主学习,我会选出班级中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到讲台上跟其他学生分享学习经验和做题策略,给学生树立榜样,让初中生提高竞争意识,自觉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新时期,微课在校园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通过简短的微课,能够检验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能够吸引初中生的学习兴趣。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师生之间的互动对教学质量有着一定促进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具有较强逻辑能力与分析能力,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可见师生互动在教学中十分重要。传统的教学一般是以问题的形式展开的互动,这种形式不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不利于学生良好的发展。本文就对初中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的实现深入探究。

一、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1.观念过于传统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教师的观念过于陈旧,主要形成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模式。有的教师认为只要讲得越详细,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与掌握,殊不知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给学生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不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特点。

2.师生互动流于形式

有的教师虽然意识到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没有真正认识到互动教学的意义,导致师生互动流于形式,无法达到实质。教师通常都是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进行交流,以为这样就达到了互动的效果。事实上,这种互动只是一种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3.互动缺乏针对性

由于教师对师生互动的认识存在偏差,有的教师则认为,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越多越好,从而在教学中主要以师生互动进行教学。这种缺乏目的的方式,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对学生的学习也没有帮助,甚至会适得其反。

4.目标模糊,缺乏指导

在教学中,由于教师没有制定教学目标,没有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虽然教师是以学生为中心,但是由于教师太过突出学生的“自主”,导致放任学生,使学生没有目的地学习,最终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实现

1.创设情境,激发互动

教师还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由以往被动式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性学习知识,避免教师在台上唱独角戏的现象。例如,在学习“视图”过程中,首先准备好一些物品,如乒乓球、水杯等,让三个同学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观看,再问学生看到的是什么。这时学生已经被带入教学中,其他同学就会产生疑问:到底三位同学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呢?这时教师要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明白:站的位置不同,其观看的角度也不同,所看到的物体自然就会存在差异了。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真正实现了师生的互动。

2.引进小组讨论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要开展小组活动,使学生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学生通过交流与沟通,不但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而且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提升。例如,在学习“拼图与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将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将纸片做成七巧板,让学生进行讨论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使学生体会到合作的意义,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创新。在结束小组活动后,教师要进行分析与点评,反映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3.利用巧妙的设问引发互动

思维总是从提问开始,巧妙地将问题引入到教学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主动进行问题的探讨,开拓学生的思维发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思维空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设问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扩展,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过三点的圆”中,首先对学生提出问题:(1)经过点A画圆最多能画几个,圆心处于哪个位置?(2)经过A与B两点画圆,能画几个?圆心在哪儿?(3)经过A、B、C三点能画圆吗?如果能,最多能画几个?圆心在哪儿?如果不能,说出其中的原因。经过这种由浅入深的问题,能够使学生投入到学习中,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师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真正达到师生之间的互动。

总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有着重要作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当前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观念过于传统、师生互动流于形式、互动缺乏针对性等,导致教学效率无法得到提升。因此,教师首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创新的教学方式引入课堂,创设情境模式,激发师生之间的互动,引进小组学习,并利用巧妙的设问引发互动,这样才能达到师生互动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潘亦宁,王珊,刘喻,唐洪秀.初中数学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研究――基于视频案例的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8:59-61.

2.李红.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学周刊,2015,24:239.

3.仇晓鹏,杜学元.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性别差异的现状及成因分析[J].宜宾学院学报,2008,12:123-125.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参与式教学法;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参与教学的数学老师要充分利用自己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的启发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充分带动他们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的参与到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去。所以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技能,我们必须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引入参与式教学法。

一、参与式教学法的概念

所谓的参与式教学法指的是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它主要强调将学生作为教学的重点和关键环节,指出学生在整个教学参与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它主要营造一种师生之间的平等的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学生和老师交朋友的方式来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进行,逐渐在这样的氛围和环境下,开发学生的智力水平,促进他们积极主动思考的能力,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最终形成良好的个人学习习惯。

二、参与式教学法的有效应用

1.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的创造对于学生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我们必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优势来创建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基础设施。在现代的教学模式中,各种类型的教学方式都有,但是参与式教学方式的应用并不多见,所以各个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难以大幅度的提高。参与式教学模式强调的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平等的和谐的及融洽的关系,因为在这种关系下的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都有大幅度的提高,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初中数学课堂的讲授过程中,因为所采用的方法比较古板老套使得学生听起来非常的枯燥,不仅不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能使他们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在参与式教学模式的使用中,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一定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鼓励和激励学生,用自己负责认真的态度打动学生,逐渐和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教学关系。

2.创设情境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它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更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所以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设置一个合适的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关键环节,所以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采用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不断的变换教学过程,逐渐的转变学生的思维模式。比如在七年级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来解决求证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问题。在这类题目的解决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的引导学生使用以下的方法进行合理的思考:①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时用到的公式是什么?②已知AD是BC边上的中线,能够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③三角形ABD中BD边的高和三角形ACD中CD边的高线怎么画?各个高线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④由此问题我们可以得出那些以后可以使用的结论,逐渐的用情境设置的方式将学生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去,积极的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建设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是来源于生活的种种过程,当然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更离不开生活。所以初中的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的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数学中生活知识的学习。比如在某案例的《字母表示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数学与生活中的扑克牌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再比如,对于一些涉及储蓄方面的教学课程,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初步的为自己的家庭进行理财。在组织同学去公园旅行的时候,教师可以提供几种进园的方案,让学生对这几种方案设计,找到最省钱的一种方案。以上情境的设计都是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的,因此可以有效的将学生带入到教学当中去。

4.建设新的评价机制,使师生更好的与参与式教学相适应

在现代新大纲的教育下,在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更加客观公正的、富有激励性质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不能过于流于表面,应该更注重学生在学习中有没有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有没有积极的跟同学进行互动交流,在数学的学习上有没有产生浓厚的兴趣等。教师在努力设计教学课堂的情境模式的同时,还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对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有更多的了解,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结语

总之,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采用参与式教学模式,因为它的使用不仅能够提高各个课程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也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助于形成一种友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施行参与式教学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第12篇

那么何谓情境教学法呢?其实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运用自身的专业素质,结合一些外在条件创设能够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到要掌握的知识。这种方法在当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颇为广泛。

一、情境教学法的原则

能够良好地使用情境教学法,需要把握一定的原则,只有将这些原则贯彻于所要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

(一)情境创设要把握趣味性原则。中学数学是一个具体而完善的数学系统,难免枯燥而抽象,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要善于把有趣、轻松、活泼等元素融入,给学生创设出数学学习不是枯燥而乏味的认知。

(二)情境创设要把握生活化原则。由于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运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引入数学知识,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情境创设要把握障碍化原则。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学中要不断训练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情境创设中加入一些思维障碍,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能够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为创造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四)情境创设要把握目的化原则。情境创设不能凭空任意,要掌握一个度,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是为了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这是情境创设必须要遵循的,不然情境教学法就失去了其原有的教学意义。

二、情境教学法的方法

情境教学法最为核心的部分就是情境的创设,而创设情境的方法又是多种多样,本文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种情境创设的方法。

(1)利用数学历史、数学趣味知识等数学背景创设情境。

(2)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和实际问题创设情境。

(3)利用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思维认知程度创设情境。

(4)利用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心理结构,喜欢探索的心理创设情境。

(5)利用其它科学知识与数学的交叉点创设情境。

(6)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工具和手段创设数学情境。

三、情境教学法的效果分析

(一)数学情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和主动性。例如,在讲授“随机事件”的时候,教师自身携带硬币,亲身展示抛硬币的过程,通过记录抛硬币正反面的结果,创设出有趣而生动地数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数学情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发展了学生的认知结构。例如在讲授“三角形的面积”的过程中,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三角形的面积是否可以通过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接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来求解”,教师不断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究,最终得到了三角形的面积可以通过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而得到,这样的情境大大发展了学生的认知结构。

(三)数学情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讲授“圆”的时候,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圆的半径、面积、周长等之间的关系,教师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的同时,学生也在此情境中思索,引导学生思考的教学模式不仅仅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当下教师克服“满堂灌”的教学弊端的要求,通过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提升学生思维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