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节能环保小建议

节能环保小建议

时间:2023-06-16 16:06: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节能环保小建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节能环保小建议

第1篇

6月14日至20日。

二、宣传主题

推广使用节能产品,促进扩大消费需求。

三、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区人民政府;

协办单位:区节能降耗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四、活动安排

日期活动内容活动措施活动地点及时间责任单位成员单位

6月14日1、播放区领导节能宣传周活动电视讲话;

2、开展“人人节约一度电”活动;

3、开展一次节能知识竞赛活动。1、区领导电视讲话。18:45区府办

2、在主要街道张贴节能标语,营造全社会自觉参与节能行动的氛围。

3、发放“节能从我做起,人人节约一度电”节能宣传单及各类宣传品。

4、在《今日*》上刊登节能知识竞赛题目,对成绩优秀的读者将评选出一、二、三等奖。6月14日—6月30日区供电局

区工业经济局区节能降耗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6月15日*区“能源紧缺体验日”活动体验日内,全区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停开办公区门厅、走廊、楼梯等公共场所照明,停开四层以下办公楼电梯,停开高层办公楼部分电梯,停开办公区域空调,在城区上班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提倡乘坐公交车或步行上班等。

“能源紧缺体验日”活动结束后,对各单位参与活动情况进行总结。8:30—17:30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区节能降耗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6月16日—

6月18日高效节能照明产品推广活动与有关部门在中国日用品商城广场前组织节能宣传活动,重点推广国家财政补贴高效节能照明产品,发放各类节能宣传品。6月16日—6月18日

9:00—12:00

13:30—17:30区妇联

区能源办公室区供电局

商城公司

6月19日散装水泥、新墙材推广宣传活动与有关部门在中国日用品商城广场前组织散装水泥、新墙材推广宣传活动,发放宣传单及各类宣传品。9:00—12:00区散装办

区墙改办商城公司

6月20日节能宣传进企业、进宾馆、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等“五进”活动1、对国家、省、市、区各级节能降耗政策进行汇编,免费向各年耗能1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耗能企业单位发放。区工业经济局

2、为全区三星级以上宾馆免费提供公益节能降耗小宣传牌。区旅游局区工业经济局

3、将各类小发明、小改造、小建议和节能金点子设计成标语或海报,在企业、宾馆、社区、学校及机关进行宣传。6月20日—6月30日区科技局区工业经济局

区旅游局

区妇联

区教育局

区机关事务管理局

五、部门职责

(一)区发改局要研究制定促进节能产品消费和节能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会同相关部门积极争取国家在节能和新能源等方面的资金支持。

(二)区工业经济局要联合相关部门搞好我区2009年节能宣传周活动,加强组织协调,制订和实施2009年节能宣传周活动工作方案。要广泛发动企业结合实际,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节能降耗活动,发挥企业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的主力军作用。各重点用能企业要结合“省百家企业节能行动”,积极开展创建节能环保型企业活动。

(三)区教育局要组织各学校大力开展以节能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的校园主题活动,推进节能型学校建设。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节能知识竞赛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以节能为主题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节能文化。

(四)区科技局要积极调动系统资源,开展节能创新成果宣传与展示,推介宣传科技节能小发明、小制作,宣传我区重大节能技术取得的成效,把最新的节能技术及产品推向市场。

(五)区环保分局要积极宣传展示我区节能减排最新成果。广泛宣传节能减排的举措及成效,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加大节能减排环保投入,引进新技术、新设备,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贡献。

(六)区建设规划分局要积极宣传推广我区近年来的建筑节能最新产品、技术,并组织相关生产企业进行现场产品展示,推广“绿色建材”。组织建筑节能知识咨询,促进建筑节能标准执行和建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

(七)区交通局要大力宣传交通运输行业节能法规、政策和标准,组织开展节能环保驾驶活动,宣传交通节能措施,推行节能驾驶和操作,推广交通领域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倡导节约型的交通消费模式。

(八)区农办要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农村行”活动以及沼气等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的宣传活动,同时在农村大力推广太阳灶、省柴节煤灶、太阳能热水器等节能型技术和产品。

(九)区农林局要积极组织农业机械节能技术产品参加“节能产品推广展示会”,推广农业机械节能新技术、新产品。

(十)区总工会要组织社区家庭开展“我为节能减排作贡献”活动,引导职工立足岗位,积极开展以“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为主的节能降耗“五小”竞赛活动,组织开展各种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职工技能,并对成绩突出的集体、家庭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十一)团区委要积极开展“我为节约作贡献”和“节能宣传——志愿者在行动”等活动,引导青少年增强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推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良好风尚。

(十二)区机关事务管理局要积极开展创建“节能型机关”活动,组织“能源紧缺体验日”活动,大力宣传引导使用节能新产品、新技术,引导机关工作人员率先垂范。

(十三)区级各新闻媒体要制订重点宣传报道方案,集中开展节能宣传报道,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积极宣传节能新技术、新产品、节能先进单位的典型经验以及日常节能知识,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

第2篇

阜新矿业集团生活服务中心自二零零三年成立以来,根据本企业实际积极开展责任文化建设,促进了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阜矿集团生活服务中心;责任文化;解析

1 培育责任文化的目的

责任问题是管理中的最大问题,也是一直想解决而未能解决好的老问题。因此,加强责任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提供安全生产保障。安全工作关系到员工的生命健康、家庭幸福,关系到企业的稳定,关系到企业的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建设责任文化就是要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有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切实做到本质安全。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生活服务中心成立以来,阜新矿区的生产经营、员工生活、环境治理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从总体看,员工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在执行规范标准、履行岗位责任方面还存在不足,只有建立起强势的责任文化,才能引导、激励员工发挥出自身蕴含的巨大潜能,从而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构筑和谐发展基石。责任文化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基石,是一项根本性、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对于员工而言,没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就不可能出色完成工作任务,也谈不上个人的成长发展;对于公司来讲,不能自觉承担起对股东、对社会、对员工的责任,就不能做到依法经营,更不可能实现稳定健康发展。营造一个人人讲责任、处处讲责任、事事讲责任的文化氛围,是公司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2 责任文化解析

生活服务中心是阜新矿业集团直属的企业。因此,生活服务中心的责任文化既要保持与集团文化的统一,又应充分体现生活服务中心的个性特点。

生活服务中心责任文化体系的结构,由内而外一依次为:

企业对员工的责任文化层,包括四项内容:一是制定制度、流程、标准,以使员工有章可循、照章操作;二是为员工谋福利,使员工的生活品质不断提升,三是保证安全、健康、环保,使员工安心工作、舒心生活;四是拓展员工的职业生涯,使员工的能力得以提升。只有这四方面工作真正得到落实,责任文化建设才会取得持续健康的发展。

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文化层,由四方面组成:一是落实岗位制规范工作行为;二是责任分解、压力传递,制定个人责任目标;三是树立主人翁意识,有效陆姓岗位职责;四是严格执行执行制度,提高执行效果,对工作实行闭环管理。

企业对社会的责任文化层,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为社区提供优质的服务;二是与业主及相关单位建立伙伴关系合作共赢;三是通过纳税、环保、节能降耗以及支持公共事业等,同政府与社会建立信赖、支持、互惠的融洽关系。

企业对股东的责任文化层,就是维护股东的利益,保证股东利益最大化。

3 责任文化建设

公司要求全体员工“心态归零、责任归位”,围绕“责任”二字,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确定担负责任的机构、部门和岗位;为每个岗位制定明确、清晰的岗位责任;根据“责任能力”确定岗位责任的责任承担人;以完整有序、纵横交错的组织“责任链”,推动责任使命的实现;以“责任权重”实施激励和处罚,促使每一名员工承担起必须的责任;培育“问题到此为止,责任我来承担”的责任价值观,形成“承担责任光荣”的良好氛围。

落实企业对员工的责任。我们认为,落实企业对员工的责任,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负责,对员工人生价值的实现负责。

一是责任文化宣传培训。公司建立了“责任文化使者”工作网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制定并实施了《责任文化阳光计划》,举办了由企业文化专家、责任文化使者和班组骨干主讲的全员培训。每季度召开一次责任文化使者工作研讨会,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制定计划,形成良好的责任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公司的《阜矿物业简报》定期编发专刊,用小故事、员工心语、警句、正反案例等宣传责任文化。公司的“责任文化阳光网”推出了“责任文化百问百答”栏目,受到员工广泛的关注。一系列的宣传培训,使员工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激发起员工投身责任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责任文化的落实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是建立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力求每项制度都做到科学、规范、操作性强,为员工陆行个人岗位责任创造条件。公司先后健全各类标准八十三项、实施细则四十条、应急预案四十二条。

三是全面实施人才战略,建立动态、竞争、开放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公司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员工上岗靠竞争,收入凭贡献、提升凭能力。为了激励员工成长成才,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技术带头人员的薪酬待遇。为鼓励一线人员尽职尽责,设立了“一线员工安全生产奖”。

四是注重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公司根据效益状况及相关政策,积极改善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建立了员工健康档案,实行优秀员工休假疗养制度,举办了“十佳员工”出境游活动。公司还十分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与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合作,举办心理咨询训练营活动,组织了多次“心理与心理健康”、“关键岗位心态与压力管理”、“培育积极心态”等专题讲座。公司通过网络、报刊、心理健康与保障手册、心态管理内参、二十四小时心灵陪伴热线以及面对面访谈等方式,与员工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的沟通,开设了“职业规划”、“心理减压”、“亲子关系”工作坊,有效缓解了员工的心理压力,使广大员工能以良好的心态陆行好自己的职责。

落实员工对企业的责任。工作重点之一,是开创“人人对安全负责”的局面。针对“有章不循、违章操作”r有发生的问题,公司组织开展了“违章操作就是事故”、和“提高执行力、实现精细化、增强责任感”大讨论;开展了“四小”活动即“讲我身边的安全小故事”、“提我部门管理的小建议”、“查我岗位的小隐患”、“编我安全管理的小歌谣”。近一年来,员工发现并消除安全缺陷三百四十三条,提出并被采纳合理化建议六十四条,消除了二十多项重大设施隐患。工作重点之二,是将责任契约化。为确保全年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公司各分管领导、部门、员工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各自应承担的责任。生产运行人员还签订了“安全责任保证书”、“关键设备、重点岗位落实到人责任书”。工作重点之三,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公司每半年评选一次“责任明星”,大张旗鼓的表彰承担责任、忠于职守的先进人物。

4 落实企业对社会的责任

第3篇

摘要;随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给空调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通过空调系统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方法,可有效改变充足的通风量和送风方式,改变空调房间内合理的温湿度,能有效对异味和污染物的控制。大力开发使用节能、环保、健康的空调系统是暖通技术发展的方向。土壤源热泵、太阳能、低温地板辐射冷暖以及蓄冷空调系统都是节能和环保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暖通; 节能经济; 空气品质; 前言

空调的发展来自于建筑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给空调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大力开发使用节能、环保、健康的空调系统是本暖通技术发展的必行之路。

一、环保节能论述

1.地源热泵空调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是一种使用可再生能源、高效节能、环保的空调系统。在冬季吸收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等天然的能量向建筑物供热;夏季向天然资源释放热量,给建筑物供冷。地源热泵系统按天然资源形式可分为地下水热泵系统和地表水热泵系统等。地下水热泵系统分为开式、闭式两种。开式是将地下水直接供到热泵机组,再将井水回灌到地下;闭式是将地下水输送到板式换热器,需要二次换热。地表水热泵系统与土壤源热泵系统相似,用潜在水下关联的塑料管组成的地下水换热器代替土壤换热器。

2.太阳能空调

太阳能空调所需的能源部分或全部来自太阳能。太阳能空调是利用太阳光辐射为能源,进行制冷工作的空调系统。通过使用太阳能空调,不仅可以弥补供电缺口,还可以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做出贡献,推广使用太阳能空调,既没有使用电空调所带来的城市热岛效应,也由于不使用氟里昂等有害物质而不会破坏大气环境。所以,太阳能空调是名副其实的绿色节能空调。目前,太阳能空调的主要型式有:太阳能电制冷空调、太阳能热制冷空调、太阳能热泵、太阳能液体除湿空调等。太阳能制冷空调主要包括:太阳能蒸汽压缩式制、吸收式调、太阳能喷射式制冷空调。我国首台太阳能空调是浙江省海宁斯泰德于 2004年 9 月研制成功。该太阳能空调是以太阳能无穷的光热原理,采用化学能强化多级接收方法,收集和储存大量的能量,再由太阳能吸附器、热助器和冷助器,根据制冷、制热需要随时满足阴雨雪夜使用。实现了昼夜全优化高效运行,特点是热值高,升温、降温快,使用时无明火、无烟尘、无污染。通过光能高效产氧制冷、制热,比传统空调节约电能达 60%左右。另外,在遇到阴天和梅雨季节,该机会自动采用光电转换系统,以达到连续运行功能。

3.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

低温地板辐射采暖就是在地板中直接埋设热水管来加热地板,再由地面辐射热来加热室内空气的采暖形式。这种采暖方式辐射体表面温度不大于 45℃,采暖介质常用热水,其辐射体一般是其中埋设了加热管的建筑物构件,如墙壁、顶棚或地板,其中以地面辐射采暖应用居多。由于地板层结构中有多孔介质,具有储热能力。因此,该系统可以考虑采用间歇供暖方式,即通过降低日间温度来减小房间负荷,从而减小建筑物的能耗。低温地板辐射采暖是在地板上均匀布置散热盘管,热量以辐射对流的方式向上传递,室内温度下暖上凉,给人以“脚暖头凉”的感觉,热舒适性比较好。根据范格方程计算,在比正常室内温度低的情况下,同样可以达到其他供暖正常室内温度的热舒适感。地板供热具有舒适性好、减少扬尘、节省空间、私密性好,易于计量改造,可利用低位热源和节省维修费用等特点。

4.蓄冷空调

蓄冷空调℃的介质主要有冰和水两种。冰冷空调是指在夜间电价较低时,开启一部分制冷机组制冰,并将总能量储存起来;在白天用电高峰,电价较贵时,采用融冰提供的低温水,将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从面满足用电高峰时空调的负荷,降低用电成本。冰蓄冷是上世纪七八十年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蓄冷技术,其蓄冷密度为335KJ/kg,占用空间只有水蓄冷的 25%- 30%,可以提供较低温度的空调供水,有利于提高空调的供回水温差,以减小水泵容量和配管尺寸。因此,冰蓄冷应用更加广泛。但是蓄冷机组在蓄冷时工作在制冰工况,其效率较低,而且蓄冷和释冷都必须用不冻液循环,其技术较复杂,投资及运行费用比水蓄冷高。此外,还有利用变温相变材料(如共晶盐)作为蓄冷介质的但因技术尚待完善且成本高,仍在开发研究之中。水蓄冷技术利用 3℃- 5℃的低温水蓄存冷量,发展于五六十年代。其优点是投资省、技术要求低、维修费用少,有时可以利用原有的消防水池兼作蓄冷水池,对于有些大型的蓄冷工程其投资比常规空调还低。同时,水蓄冷系统在冬季还可以蓄热供暖,我国葛洲坝水电站的水蓄冷式中央空调,可兼顾夏季供冷和冬季供热使用。还有一些环保节能的暖通系统,例如:集中供热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等。

二、空气品质论述

近年来,有些专家建议将人们对室内气味产生的不满也纳入病态建筑综合症中,大量分析表明,人们超过 80%的时间在室内度过,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室内空气品质的原因,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受到很大影响,一些现代化密闭写字楼的工作人员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为了改善空气品质,需要增加建筑和空间系统的投资及维护费用。空调系统是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以上原因,下面提出通过空调系统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方法。

1.充足的通风量和送风方式的改变通风效率和换气效率评价指标,这两个指标是从发挥通风空调设备与系统和效应,进行有效通风,提高室内空气品质出发提出来的。利用室外新风稀释与排除室内有害气体或气味,仍是保证室内空气品质的基本措施,并认为有效通风是提高室内空气品质的关键。近年来,国外学者对通风评价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通风系统和评价指标。换气效率,定义为室内空气的实际滞留时间与理论上的最短滞留时间的比值。它是衡量换气效果优劣的一个指标,与气流组织分布有关。通风效率,定义为排风口外污染物浓度与室内污染物平均浓度之比。它表示室内有害物被排除的速度的快慢程度。设计良好的空调系统应能提供足够的通风量及换气次数,提供足够的室外空气来满足通风要求,并消除异味和污染。在送风方式上,可由“置换式”代替传统的“上送下回”气流分布方式。

2.空调房间内合理的温湿度

在空调房间内保持恒定的温度对热舒适性很重要。在一个区域不同的房间中需要不同的供热和供冷温度时,可以在单个房间内设计不同的温度,此外,还可以实行“工位调节”,这种调节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在人们附近设置送风的末端来满足。湿度也是热舒适性的一个因素,提高相对湿度削弱了蒸发散热的能力。因此,相当于提高了温度。不正常的湿度也引起其他空气品质问题,湿度过高或高低会产生不舒适,而相对湿度高能促发霉和病菌的生长。

3.异味和污染物的控制

控制异味和污染物的一个技术是用室外空气稀释室内空气,只有用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混合才会起稀释作用。另外,还可以用隔绝异味和污染物的方法。这可以通过设计和运行空调系统来控制房间之间的压力关系达到。其方法是使用局部排风系统,也就是说在污染物周围维持一个负压状态来隔绝和消除污染源。

第4篇

一、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方案

1、基层处理:墙面应清理干净、清洗油渍、清扫浮灰等。墙面松动、风化部分应剔除干净。墙表面凸起物大于10mm时应剔除。

2、做标志、贴饼:在距楼层顶部约100㎜和距楼层部约100㎜,同时距大墙阴或阳角约100㎜处,根据垂直控制通线做垂直方向灰饼,作为基准灰饼,再根据两垂直方向基准灰饼之间的通线,做墙面找平层厚度灰饼,每灰饼之间的距离按1.5左右间隔粘贴。灰饼用废聚苯板裁成50㎜×50小块粘贴。每层灰饼粘贴施工作业完成后水平方向用5m 小线检查灰饼的一致性,垂直方向用2m托线板检查垂直度,并测量灰饼厚度,冲筋厚度应与灰饼厚度一致.用5m小线拉线检查厚度一致性。

3、抹灰及贴板:按照从下至上从左至右的顺序将胶粉聚苯颗粒浆涂在基层上,保温面层凹陷处用稀浆料抹平,对于凸起处可用抹子立起来将其刮平最后再用铁抹子压一遍,使表面平整。抹浆后应立即粘贴复合板,自下而上沿水平方向铺设粘贴聚苯板,竖缝应逐行错缝1/2板长,在墙角处应交错互锁,并应保证墙角垂直度。

4、锚固件的安装:保温层粘贴完毕后方可进行锚固钉的安装。在每块保温板的中间及四周接缝,用电锤打孔,钻孔深度为基层内约50㎜,锚固深度为基层内约45㎜。在贴好的聚苯板上用电锤钻孔,放入膨胀螺丝,(螺丝塑料盖帽部分尽量与板压紧,最好压入板内),膨胀螺丝一般设于板上下或左右接缝处。孔洞深入墙基面不小于50mm。

5、粘贴耐碱玻纤网格布:先检查聚苯板是否干燥,表面是

否平整,并去除板面有害物质、杂质或表成变质部分,然后涂抹面胶。立即将玻纤网压入胶浆中,待胶浆干硬至可碰触时,再抹上第二道抹面胶浆,直至全部覆盖玻纤网,使玻纤网约处两道胶浆中的中间位置。

二、 控制措施

外墙外保温的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保温材料与外装饰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我们预防裂缝的原理是:通过减小建筑结构外保温材料同外装饰找平砂浆、外饰面等材料的线膨胀系数比,使材料之间产生逐层渐变,柔性释放应力,以起到预防裂缝的作用。在具体施工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材料的选择上

(1) 玻纤网格布作为抗裂保护层的关键增强材料在外墙外保温技术中的应用得以快速发展,一方面它能有效地增加保护层的拉伸强度,另一方面由于能有效分散应力,将原本可以产生的宽裂缝分散成许多较细裂缝,从而形成抗裂作用。由于保温层的外保护开裂砂浆为碱性,玻纤网格布的长期耐碱性对抗裂缝就具有了决定性的意义。从耐久性上分析,高耐碱纤维网格布要比无碱网格布和中碱网格布的耐久性好得多,至少能够满足25年的使用要求,因此在增强网的选择上,建议使用高耐碱的网格布。

(2)保护层材料的选择 :由于水泥砂浆的强度高、收缩大、柔韧性变形不够,直接作用在保温层外面,耐候性差而引起开裂。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采用专用的抗裂砂浆并辅以合理的增强网,并在砂浆中加入适量的纤维。

2、在施工作业环境中 :按照施工操作规程分层作业,避免冬期和雨期施工,施工环境温度不能低于5℃,风力小于5级。

3、施工中各专业工种应紧密配合,合理安排工序,严禁颠倒工序作业。

4、对抹完聚合物水泥沙浆的保温墙体,不得随意开凿孔洞,如确实需要,应在聚合物水泥沙浆到达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安装物件后,其周围应恢复原状。

三、实施效果评价

住宅外墙采用粘贴聚苯板复合外墙保温技术,可以较好地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并解决了外墙裂缝引起的渗雨等一系列问题。提高了工程施工质量,减少了居民对于这些问题的保修和投诉。而且外墙外保温隔热还增大了住户的使用面积,并且对外墙结构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利于结构寿命的延长,解决了长期困扰在基建系统们头上的一大难题。方便了物业公司各项工作的开展,同时为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巩固措施

第5篇

关键词: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现状问题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人居环境的探讨一直以来都是建筑界所关注的问题。在中国改革开放房地产突飞猛进发展了这几十年来,中国的住宅在提高人居舒适度,创造新型的住宅建筑,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面对这个庞大的建筑领域,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也产生了,建筑能耗就是其中之一,显而易见的,微小的能耗改变,都将决定着能源的如何分配和变化。在我国现阶段,主要提倡运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简单节能技术为主,切不可为片面追求低能耗目标而不顾经济成本,大量使用节能新技术。同时应注重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降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成本,逐步从大城市与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向全国推广运用,以实现我国建筑节能既定目标。

建筑节能设计就是从分析地区的气候条件出发,将建筑设计与建筑微气候、建筑技术和能源的有效利用相结合的一种建筑设计方法。也就是说在冬季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能取暖,多获得热量和减少热损失;夏季最大限度地减少地热和利用自然能来降温冷却。

一、居住建筑节能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问题

1、国外研究现状

自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就进行了大量的节能研究和实践工作,同时积极开展新型绿色建材的开发使用及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建成了一批“节能建筑”等示范性工程,节能效果显著。

2、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时至今日,我国建筑节能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建筑节能的研究和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节能技术产品的推广应用没有形成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缺乏科学的引导,尚未形成良好的建筑节能工作氛围。

3、存在问题

我国建筑耗能巨大,冬季采暖大部分能耗是煤炭,耗能巨大且污染十分严重,国内绝大多数采暖地区围护结构热功能都比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差许多,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是发达国家标准的3倍以上,因此发展节能建筑、保护资源、保护环境,是中国发展进程中的重大课题,也是人类发展进程中必须认真思考的时代课题,建筑节能任重道远。

二、对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的探讨

1、设计节能节地的大进深住宅

住宅建筑设计为了满足采光大都进深较小,夏季就会受到太阳的辐射热影响,使室内温度很快就上升到接近室外温度,夏季空调的能耗就会增大。适当加大房屋的进深从而减小建筑体形系数(体型系数是建筑物外表面积和其所包围的体积之比,体形系数的大小对建筑能耗的影响非常显著。体形系数越小,单位建筑面积对应的外表面积越小,外维护结构的传热损失越小。从降低能耗角度出发,应将体形系数控制在一个较低水平)正是建筑设计节能标准的要求,而加大房屋的进深还有利于节省建筑的用地。作为新世纪的建筑师应该在现代住宅设计中结合我国的传统民居的精粹,设计出一些现代的大进深住宅,既有利于节能,也很好的保留传统文化。

2、进行合理的平面布局

在住宅建筑设计中,平面布局中的主要空间朝向南,或南偏东,或南偏西,一直被认为是合理的设计,这是最基本的节能意识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导向作用。因为这既有利于夏季主导风(东南风)的进入,也可以防止太阳的西晒,减小阳光的辐射热,是最基本的节能措施。我国现行国家规定“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能获得日照。”

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住房条件不断改善,有的设计人员经过多年的推敲、探讨,提出以夜间睡眠作用为主,白天多是空关着的卧室,向南还是向北,有无直接日照,对于建筑节能而言差别不大。在满足通风采光,保证窗户的气密性和隔热性的要求下,卧室不向南不影响建筑节能。而“厅”在现代住宅中,已成为居住者各种起居活动的主要空间,从而在居住建筑的平面布局中提出起居厅向南的方案。如果是南向起居厅,室内的自然热环境较好,可以大大地节约采暖和空调的耗能。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3、建筑构造的节能设计

墙体是建筑物的重要围护结构,是热交换的主要通道之一。加强外墙围护结构的保温主要通过采用新型墙体材料和复合型墙体构造的方法来实现,另外用浅色的外饰面,东西向外墙上设爬藤植物等都是隔热的好措施。外门窗是建筑护结构的开口部位,绝热性最差。在满足采光和通风要求的基础上,尽量减少门窗的面积,并且在东西向(特别是西向)外窗上采取外遮阳措施,可以大大减少能耗。在门窗的构造上,一般通过采用节能玻璃、节能窗框以及气密性良好的构造方式作为门窗节能的有效措施,幕墙则要注意细部的设计,门窗框与墙体或抹灰层之间的缝隙,要注意填充。

屋顶是长期直接受太阳照射的部位,是建筑保温隔热、遮阳避雨的重要围护结构。屋顶的节能构造通常是需要综合采用导热系数小、蓄热系数大的新材料和新的构造方式实现。一般可采用通风屋顶、坡屋顶、种植屋顶、蓄水屋顶和热反射屋顶等来提高建筑的隔热能力,起到节能的作用。

4、不容忽视的建筑绿化

居住建筑群中多种一些树冠面积大的乔木对于节能是十分有利的。但目前很多开发商为了省钱,房前种的用来遮阳光的乔木只有小酒杯粗,十年、二十年都难以长成大树。建议应首选速成的树,树冠面积大的树种,最好是移植已生长多年的高大的乔木。有条件时要尽量保留原有的树木。除了室外绿化以外,还要重视建筑屋顶面和墙面的绿化,特别是东西山墙可以种攀缘植物。此外平屋顶上可开辟屋顶花园,也可以吸收大量太阳对屋顶的辐射热,有利于建筑节能。

5、新技术的开发及应用

应用新型材料节能,引进新型建材生产技术、开发生产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是建材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按照循环经济的方式,研究发展太阳能光热、光电应用、沼气、风力发电等经济适用技术,推动以节能、节地、节材、节水和环保为核心的绿色建筑的发展。

比如在暖通空调系统中利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其能量转换效率高,运行成本低,不仅可以缓解电力紧张的情况,同时对于降低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维持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太阳能作为一种天然的洁净能源,也是建筑设计中应广泛推广的节能设计之一,太阳能应该由“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方向发展,如现在的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经过发展,技术已日臻完善,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6、国家的政策导向和相关法律制定

我国的基本国策是节约能源,这是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根本要求,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国家制定了很多相关的如建筑、照明等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但是,开发商注重的是经济效益,而“节能”却是长时间使用后,才能显现出的效益。因此,一些开发商不愿做节能的投入,如取消建筑外墙围护结构的保温、分隔采暖与非采暖房间的楼板或隔墙、屋顶及外窗的节能措施。如何制止这种情况的发生,调动开发商在节能型住宅建筑上投入的积极性,就需要政府部门的参与和干涉,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加强建筑节能标准化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今后城市建设更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 节能从认识的不足, 到认识节能的重要性, 从制定强制规范到自觉遵守是节能的一个飞跃. 目前, 居住建筑大规模兴起, 节能就变得更具有现实意义, 它既能改善居住环境、节约能源. 又能大大促进建材业和建筑业的发展, 提高投资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也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俏梅.建筑节能设计的细节探讨[J]. 山西建筑. 2011(03)

第6篇

【关键词】住区建筑;低碳技术;节能措施

1. 背景

我国在《东京议定书》的签订后承诺在2020年之前将碳的排放降低40%~50%。现阶段我国住宅的建设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能源,建筑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耗量近30%,建筑节能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全面推进节能住宅建设,势在必行,国家也开始大力发展低碳技术,低碳住宅理念逐渐兴起,并开始应用于住宅建筑当中。

2. 常德地区住区建筑的现状

2.1 过度追逐住宅面积过大。

我国人口密度较大,土地资源紧缺,人们过度追求奢华享受,忽略了节约型住宅的建设,土地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利用。笔者通过对常德市住区的探讨与研究,发现目前常德市区各地追逐住宅面积过大的不良倾向正日趋严峻,适用、舒适、安全和美观的住宅日益减少,资源和能源的不合理利用,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不合理面积标准直接导致住宅设计中的碳排放增多。没有从根本上降低住区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

2.2 平面功能设计的不合理性。

从福利房到商品房,常德市住区冲破计划模式,建筑设计师不再只受面积的束缚,在住宅设计中越来越切实注重人的实际需求,但随着市场的某些炒作,住宅设计中的一些作法变得很不理性。有些住宅中起居厅的面积达到60~70平方米,卫生间甚至达到18平方米,空间大得令人不能接受。住宅空间的舒适程度是以人的行为尺度和心理接受尺度为基准的。过大的空间失去了家庭的温馨感和亲和力,失去了家庭特有的生活气息和氛围,甚至使居住者在心理上感觉自身的渺小,居住空间显得冷漠、僻静。

2.3 过度追求容积率。

住区建设是城市的基本构成,居住小区建设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住区环境的优劣,而目前各国住区规划过度追求容积率,以常德市为例,通过调查显示:常德市居住小区忽略了内部空间环境的打造,造成小区绿化率低,建筑密度大。众所周知,容积率对开发商来说就意味着建筑面积和销售收入。开发商与设计师们过度追求容积率,使得住宅区逐渐变成毫无特色的兵营式的排排楼。

2.4 热工性能失调。

调查发现常德住宅越来越倾向于宽大明亮的落地窗,认为落地窗不仅在外观上气派,且具有很好的通风和采光的效果。但其实这样的设计对建筑节能不都起到有利作用,因为外窗在围护结构的能耗比例中占有比较大的比重。增大窗户的面积便会增加房间与外界的传热量,同时会增加室内太阳辐射热量。人们过度追求所谓的气派感、现代感,而不顾使用功能的需求,大面积采用宽大落地窗的形式热导致建筑的热工性能失调,且也不利于建筑采光。

2.5 电梯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

任何一个高层住宅项目都会遇到电梯的设置标准问题,常德住宅也不例外,电梯是高层住宅中极为重要的机电设备之一,是高层住宅的主要垂直交通工具,但由于电梯设备费用昂贵,电梯合理设计会直接影响着建筑的使用安全和经营服务质量。电梯是住区内重要碳排放来源之一,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导致常德市住区环境形势十分严峻。

3. 针对现状提出的措施

3.1 建设节约型住宅,控制合理面积标准。

为鼓励住宅建筑的节能节地设计,2006年国务院《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和建设部《关于落实新建住房结构比例要求的若干意见》出台落实中小套型住宅政策,根据住宅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建筑面积将以90平方米为控制标准的基数。意见稿对中小户型面积的概念进行了明确;但根据各地情况不同,中小户型建筑面积可在一定程度内浮动。其中,北京的中小户型住宅套型建筑面积最大可达106平方米。建设节约型住宅、控制合理面积标准是在住区设计中最有效且最直接降低碳排放的措施,与此同时各地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住区开发建设方面要求节约建设用地,一般倾向于开发有较高利用强度的土地。

3.2 保证平面组合合理,功能分区明确。

在经济发展迅猛的社会背景下,设计在快速发展并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角度,平面功能设计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现代词汇,在这个信息社会中扮演着资讯传播的重要角色。住宅平面设计是直接建立室内生活价值的基础工作,在平面功能布局的设计上,应该坚持“经济、适用”的基本原则,应根据功能要求确定房间合理的面积、形状以及门窗的大小、位置;满足日照、采光、通风、保温、隔声、防潮、防火、节能等方面的需要;应考虑到结构的可行性和施工的方便;保证平面组合合理,功能分区明确。这样才能让人们舒舒服服地生活在钢筋混凝土构造的现代建筑里。

3.3 加大建筑层数、减小建筑密度。

住区建设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大建筑层数、减小建筑密度的设计方法,是住宅摆放方式及交通绿化组织最有效的措施,根据《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规定,砖混结构住宅建筑的层高采用下列参数:2.6米、2.7米、2.8米。层高设计规律是层数较少,层高可相应提高;层数越多,层高可相应压缩。它的确定主要是和经济条件、人的感受两大方面有关。住宅层数与容积率成正比系。容积率随着住宅层数的增加而增加。多层住宅层数的提升对容积率的提高有着较大的影响,而高层住宅层数的增加仅仅只增加了住宅基底面积用地的重复利用。在追求适当容积率的同时,提高绿化率。就目前常德地区水木清华、都市美墅、电力新村、金叶花园、水榭花城、紫金华庭、等一大批风格各异的居住小区附属绿地,住区绿化建设工作有较好的成果。证明高品质、有特色的住宅区是可以实现的。

3.4 控制热工性能失调,创造良好的室内光环境。

窗墙比的控制应当从住宅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决定。在住宅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根据住宅的朝向和房间的使用功能确定窗的尺寸,有针对性地设计。根据资料显示:住宅南向的大面积开窗有利于采光,可以合理利用同太阳能光伏设计相结合产生的太阳能资源;而北向较小的开窗避免冬季时室内热量的流失。西侧开窗结合建筑外立面的遮阳设计,避免夏季的西晒。不顾使用功能的需求,大面积采用宽大落地窗的形式热导致建筑的热工性能失调。

3.5 注重低碳节能,绿色电梯深入人心。

自1996年,芬兰通力电梯成功地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切实可行和高效的绿色电梯,随后,美国、上海三菱也相继推出了绿色电梯,绿色电梯成为了国内外电梯厂家又一大角逐战场。常德武陵电梯厂等公司也开始追逐绿色电梯理念,低碳、节能、环保已深入人心,在生活细节上,人们开始注重低碳节能,追求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绿色电梯是电梯业的大势所趋,也将会成为时尚生活的一部分。在住宅建筑设计中,减少电梯的使用是重要的减排项目。在住区规划设计中,六层及以下的住宅不需要配备电梯,既能减少碳的排放,又能促进居民锻炼身体。

参考文献

[1]来源于《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第7篇

关键词:民用建筑;节能;对策

1民用建筑节能必要性

节能源于全球性的能源危机,能源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动力,但是它又是有限的,存在枯竭、用完的时间。我国当前能源形势十分严峻,能源高速生产,煤、电、油、运持续紧张。建筑是耗能大户。建筑运行能耗占我国能源总消费量的比例已由上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目前的26.7%,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这个比例还将提高到35%左右。建筑能耗不仅是消费过程的运行能耗,还应包括建造房屋生产环节的能耗,据估算,加上这部分间接能耗,建筑能耗的总量应占到社会总能耗的46.7%上下。建筑节能已是我国节能工作的重点内容。

我国建筑规模巨大,发展迅速。每年新建建筑竣工面积大于各发达国家每年新建建筑竣工面积之和,我国正以世界上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建造高耗能建筑。这些高耗能建筑已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建筑用能排放的温室气体已占全国总量的25%,北方城市冬季煤烟型污染指数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最高值的2~3倍,已对公众健康造成较明显的损害,这明显背离了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后。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了人们对建筑热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采暖和空调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也促使了居民家庭家用电器品种数量日益增多,家用热水明显增加。这些都造成了建筑能耗的快速增加,带来了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等许多问题,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发展是硬道理,建设要继续,环境要改善,生活质量要提高,出路就在全面推进建筑节能。

2民用建筑节能技术原理

2.1影响建筑节能的几个建筑因素

2.1.1建筑物体形系数

建筑物体形系数愈大,其传热量也就愈大。从建筑节能的观点出发,毫无疑问应尽力减小建筑物体形系数。

2.1.2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占建筑物总耗热量的71%~77%,因此,大幅度降低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选择合适的围护材料是重要的。

2.1.3窗墙面积比

开窗面积增大,会增加传热耗热量和空气渗透耗热量,对建筑节能不利,理论上应尽可能降低窗墙面积比。然而,窗墙面积比还受建筑立面、室内采光、通风因素控制。因此,建筑节能设计中,应针对不同地区的环境和习惯区别对待,不宜过分缩小窗墙面积比。

2.1.4建筑朝向和建筑布局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为了降低冬季采暖能耗,还是为了降低夏季空调制冷负荷,建筑物朝向均宜采用南北向或者接近南北向,尽量避免东西向。建筑平面布局总的原则应根据地形、地势和朝向等条件灵活布置。

2.2民用建筑节能技术措施

2.2.1墙体节能

墙体节能,关键要降低墙体传热系数值。目前墙体节能措施主要有:

(1)单一材料外墙,指采用保温、隔热性能较好的材料所做的外墙。(2)保温夹心复合墙,指把保温材料放在墙体中间,形成夹心墙。(3)外墙内保温,指在外墙内侧增加保温措施。有贴保温板做法、粉刷石膏做法和聚苯颗粒胶粉做法等。(4)外墙外保温,指在外墙外侧粘结保温层,并在保温层的外侧抹聚合物砂浆、加网格布和做饰面层。

2.2.2门窗节能

门窗能量损失方式主要是辐射、对流、传导和空气渗透,辐射是门窗能量损失的主要方式。提高门窗节能效果的技术措施主要有:

(1)重视门窗的节能设计,尤其要综合考虑好门窗朝向和窗墙面积比。(2)合理选用原片玻璃,控制通过门窗的辐射传热。(3)改进中空玻璃间隔层气体性能。(4)优化节能窗框材料,进一步改善窗框密封性能。

2.2.3屋顶节能

屋面由于直接受太阳大面积、长时间辐射,而成为节能设计的关键部位。常有如下几种做法:架空型保温屋面、倒铺型保温屋面、蓄水屋顶和种植屋顶等。

倒铺型保温屋面是把保温层置于防水层的上侧,类似于外墙外保温墙体,屋面结构层不直接受太阳辐射,表面温度升降幅度较小。延缓防水层老化,是一种比较保险的做法,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2.3新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

2.3.1太阳能应用

我国是太阳能十分丰富和得天独厚的国家,三分之二以上的国土面积日照在2200小时以上。当今,将被动太阳采暖、太阳热水、太阳电池发电应用于建筑,并与建筑一体化的新型太阳能建筑已在我国得到应用,公众反映热烈。

2.3.2地热的应用

地热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跟民用建筑相关的地热利用主要是地源热泵技术。地源热泵技术是利用包括土壤、井水、湖泊等与建筑物室温的差别,通过热交换达到采暖降温的目的,其优点是耗电量低,节省空间和土地。

3民用建筑节能经济原理

3.1节能建筑相关主体的利益关系

与节能建筑相关的主体包括政府、房地产商、业主和建材产商等。

3.1.1政府

节能、环保,利于国家今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政府要自上而下地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

3.1.2房地产商

房地产商开发节能建筑是否有成熟的节能技术支持和有利可图是至关重要的。一般而言,房地产商可以从以下几点获得良好的效益:

(1)节能建筑围护结构重量轻,减轻了荷载,在地基和基础上节省了费用。(2)节能建筑室内热环境好,相应减少了锅炉、空调等设备和场地的投资。(3)试点先行可以得到国家经济上的支持和政策上的优惠。

3.1.3业主

在现行体制下,由于各方面的政策法规和相应的技术没有跟上,节能建筑的吸引力并不高,业主只是一个被动的参与者。只有将业主的经济利益和建筑能耗切实的联系起来,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推动节能建筑的发展。节能建筑能使业主获得如下好处:

(1)舒适健康的居住工作环境。(2)日后维持费用低。(3)节能建筑墙体薄,在建筑面积相同的情况下扩大了使用面积。

3.1.4建材厂商

随着节能建筑的推广,市场对新型建材的需求量大幅增加,无疑为建材厂商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会。

3.2对我国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的建议

(1)继续加强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征收和使用管理。充分发挥专项基金的调控作用,促进墙体革新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2)对于执行建筑节能标准的房地产商可以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3)对于达到节能标准的建筑适当减免市政配套设施费。(4)经过认证合格的节能门窗、保温隔热材料减半征收增值税。(5)制定可行的鼓励太阳能、地热、风能和生物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应用的经济激励政策。

4民用建筑节能措施

(1)建立健全建筑节能法规、政策和标准体系。立法是推进建筑节能的根本。我国应尽快完善《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和《建筑法》中与现状脱离的内容,继续加大《建筑节能管理条例》的执行监督力度。此外,要加快编制各类有关节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规范,以尽快覆盖建筑节能的各个领域和环节。

(2)深化供热体制改革,理顺热价。只有坚持供热的商品化、市场化,才能彻底改变宁可欠热费、降低供热质量。也不愿建设节能建筑的情况。为此,我国应加快推行小区采暖系统分室调控室温和热量按户计量收费的技术和管理政策。

(3)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与新建筑相比,既有建筑总是占绝大多数,能耗要高得多,只有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取得成效,全国建筑能耗才能大幅度降下来。

(4)推动建筑节能技术进步。不少开展建筑节能的地区,反映建筑节能技术选择困难,为此,要尽快开发并形成不同地区不同建筑适用的多种建筑节能配套技术。同时,大力推进太阳能、地热、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5)不断建造节能示范建筑。真正好的节能建筑示范效应很大。要求各地年年建造节能示范建筑、示范小区。示范建筑不能只是房地产商的卖点,而要在该地区真正起到引领建筑节能技术潮流的作用。

第8篇

【关键词】 建筑;装饰施工;环境控制

近几年,由于建筑物室内空气环境恶劣导致的各种呼吸道疾病频繁发生,建筑空气环境质量问题引起建筑界和购房者的重点关注。本文接下来将从重要性与方法措施两方面来探讨建筑装饰施工后的空气环境控制问题。

一、关于《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的内容

江苏省地方标准《成品住房装修技术标准》是我国唯一一部建筑装饰标准。空气中的规定,其强制条文见表1。

二、空气环境控制的重要性

空气环境控制是建筑装饰工程质量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应当引起工程质监与验收单位的重视。建筑空气环境有效控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于如下几方面:

(一)减小建筑空气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

现代人的生活模式及工作形态的转变促使其呆在室内的时间增多,很多都占全天的80%以上。作为成年人,其每次呼吸的空气需求量为0.5L,每分钟平均要呼吸10到15次,因而每天的空气需求量在10000L左右。这些进入人体的空气会经过在肺泡里的物理扩散作用参与到人体交换活动中。因此即便室内污染物的浓度低,经过大面积、长时间的接触也会对人的健康产生很大危害。人在不知不觉的境况下被动地吸入了低浓度空气污染物,在其长期作用下,人的生理、心理与精神上都会受到很大影响,甚至引发人类的植物神经系统性能紊乱,抑制免疫力下降,改变人体机能,存在着极大的潜在危害。

(二)保持建筑物的舒适度和综合性能

建筑物,尤其是民宅楼要适宜人类居住。构建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是建筑物建设的基本目标。舒适的建筑环境应当包括了良好的空气质量。由于很多低浓度的空气污染是人们难以察觉到的,它长期潜伏在人们的生活、工作环境中,表面上对建筑物的舒适度没有什么影响,但会在潜移默化中造成严重的健康威胁,并降低建筑物综合的使用性能。尤其对皮肤敏感或由呼吸道疾病的人而言,很容易感觉到不舒服。

(三)为建筑装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视角

室内空气品质虽然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建筑装饰行业的重视,但是往往被独立提出,独立解决,少有将它与建筑装饰工程及整个建筑工程融为一体的。实际上,在可持续发展兴盛于各行各业的现代社会,建筑空气环境为建筑装饰行业提供了发展的新视角。

室内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包括:甲醛、苯、氨、TVOC等,甲醛主要来源于室内装修的地板、细木工板、刨花板等人造合成板材;苯主要来源于大量的工业涂料,例如:墙面涂料,缝隙填料及有毒溶剂等;氨气得来源与建筑中的混凝土外加剂,一些工程在冬季施工时,会将氨水伴随尿素混合入混凝土的防冻液中,一旦温度转暖,氨气就会从墙体中释放出来,导致空气中氨含量增大;TOVC主要来源于建筑材料、地毯、家具及粘合剂中,威胁人类健康。

三、有效控制空气环境的措施

鉴于空气环境控制的重要性,在建筑装饰施工后对空气环境的控制也不可松懈。如何对空气环境进行有效控制,成为了建筑装饰工程的一个重要命题。其措施主要包括如下三方面:

(一)空气质量控制理念的转变

首先,要明确超标污染物不存在并不代表良好的空气质量。在控制空气质量的时候,不能单纯对超标的空气污染物进行控制,还需要从更高地要求入手降低建筑空气中的低浓度污染物含量;其次,要将室内空气的质量控制纳入施工验收的一部分,保证建筑空气环境控制设备是符合技术要求和稳定高效运行要求的;最后,将空气质量控制提到建筑装饰行业规范标准的高度,从可能产生的问题入手将尚未发生的问题扼杀在摇篮当中,通过行业标准的方式可以将有效控制措施推广到整个行业建设当中,有利于空气质量控制水平和技术的提高与推广。

(二)空气环境控制技术的创新化

由于人体对空气环境的敏感度受到很大的限制,尤其难以察觉某些低浓度高危害的污染物,因此建筑的空气环境控制依赖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专业的空气品质监控部门。一方面,建筑装饰施工应当听取专业的空气品质监控部门的有益建议,严格保证空气环境质量标准;另一方面尤其要重视空气环境控制技术的创新化发展。

空气环境控制技术的创新包括了设备、检测技术、控制技术以及解决空气问题技术等多方面的创新。设备方面如暖通空调系统设备、空气过滤器、风道网等。随着空气环境控制技术的创新化发展,也要加强对建筑装饰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建筑装饰人员的空气环境控制意识,处处以人们的安全健康为根本,以构建更和谐舒适的生活及工作环境为目标进行建筑装饰设计和施工。

(三)建筑装饰建设施工的环保化

首先,要积极进行绿色环保的建筑装饰设计。以健康环保为基本思想,注重融合自然元素,充分利用建筑生态环境优势,既符合现代建筑设计要求,又能保证空气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其次,使用的施工材料应当符合空气质量标准和绿色环保要求,对于材料的检测要细致入微,不仅要保证材料符合施工要求,也要保证材料不会降低空气环境质量,满足这两点要求的材料才可用于施工。若是能够对空气环境质量产生提高作用的绿色材料,则更加好;再者,在建筑装饰施工现场也要保证工艺的绿色环保,尤其在油漆调配方面,其挥发物会直接影响到空气质量,因此必须要严格管理;最后,在建筑装饰施工验收阶段也要以环保为标准,要对建筑装饰在空气环境质量方面的影响要进行一段时间的监控,确保建筑装饰材料的挥发物中不包含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不会对空气环境造成恶劣影响。

四、装饰施工后空气环境控制实例

作者对昆山华风二手市场182套公寓房进行装修后经昆山检测中心测试完全符合国家检测标准,所采购的原料都基于江苏省地方标准《成品住房装修技术标准》,以下列举主要参数供相关人士借鉴。

(一)地板标准

应用实木地板、强化地板、符合地板,其甲醛释放量A类≤9mg/100g,B类>9mg/100g—40mg/100g。

(二)陶瓷砖标准

陶瓷砖选取室内的放射性指标在1.0±0.15之间的产品。

(三)花岗岩板材标准

花岗岩选用室内内照射指数IRa≤1.0,外照射指数Ir≤1.3。

(四)壁纸标准

壁纸选取甲醛释放量≤100mg/kg。

(五)人造板标准

人造板标准其甲醛释放量:E0级≤0.5mg/L,E1级≤1.2mg/L。

(六)中密度纤维板标准

其甲醛释放量:A级≤9.0mg/100g,B级>9.0—40mg/100g,E1级≤9.0mg/100g,E2级≤30mg/100g。

(七)单板贴面人造板指标

甲醛释放量:E0≤0.5mg/L,E1≤1.5mg/L

总结

空气环境的控制已经成为了建筑装饰工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建筑装饰施工以后尤其要重视从转变空气质量控制理念,促进空气环境控制技术的创新化和建筑装饰建设施工的环保化发展三方面进行建筑空气环境控制,以保证整个建筑的工程质量,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 沈晋明.室内空气品质若干误区辨析[J].暖通空调,2002,32(05)

第9篇

今年以来,葛泉矿党委将创先争优活动与“增收节支”相结合,形成新的切入点,动员全矿党员从节支降耗、技术革新、修旧利废、工艺再造四个方面入手,推动了增收节支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增收节支在助推企业和谐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1实施动因

为积极应对当前煤炭市场严峻形势,全面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增收节支、提升效益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进而实现企业管理更为精细,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质量效益全面提升的根本目的。葛泉矿党委以精细管理、技术创新、修旧利废、工艺再造为手段,建立增收节支考核机制,提高了职工节支降耗意识和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生产成本下降,质量效益全面提升,确保了企业的和谐稳定。

2主要做法

2.1提升思想认识,明确活动主题。 加强组织领导。葛泉矿党委成立“增收节支”领导小组,召开推进会,宣传贯彻“增收节支”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提出了“党员四带头”(即带头勤俭节约,带头堵塞漏洞,带头回收复用,带头增产增收)和“党员五小”(即小改造、小发明、小创造、小建议、小革新)的节能降耗新标准。强化氛围营造。通过会议贯彻、政工干部下基层宣讲,在井口、井下、平安广场、办公场所、工人村等重要场所,利用标语、展板、电视、报纸、网络等宣传阵地向广大员工讲当前经济形势及开展“增收节支”活动的重要意义,增强职工节约意识和成本意识。同时,开展“节支降耗,我先行”、“党员雷锋包”、“创先争优在行动”、“增收节支——我身边的一件事(一个人)”演讲、“节支降耗 青年争先”等系列增收节支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增收节支氛围。严格考核激励。将“党员四带头”和“党员五小”情况纳入党员目标管理考核。各支部每季上报党员科技创新、创新创效项目,经技术与财务鉴定取得实际效益的项目进行评选奖励,评选结果与评先评优挂钩。

2.2提升精细管理水平,树立节支意识。 探索推行内部市场化运行机制,将生产经营、成本费用指标细化落实到基层班组,形成人人、事事、处处有考核的管理格局。机修厂党支部实行内部模拟市场化管理,坚持对大型设备和各种零星修理不升井,既节约了时间,又减少了运输费用,有效节约了成本;将废旧物资加工成零部件和配件,进行二次利用。针对井下生产区队的管理实际,井下所有单位都积极参与到废旧材料的回收复用活动。开展“党员雷锋包”活动,并设立专职“背包巡视员”,对工作面所有不影响后续回采的锚杆、锚索锁具垫板全部回收,让职工在日常工作中树立节支意识。针对洗澡用水浪费的现象,将智能控水系统应用到职工澡堂中,给每名职工发放一张IC卡,根据职工岗位特点进行差别充值,采取插卡出水、移卡断水,超时自动关闭停止供水的方式,即节约了水资源,又提升了职工节能环保意识。

2.3提升科技革新能力,激活创新活力。 优化带采、调采、沿空留巷等工艺,减少割渣量,实现只采煤不割碴,既减少了矸石量,又保证了煤质,确保了效益最大化。在11914切眼绞车窝、1198运输巷绞车窝等掘进过程中,通过积极优化巷道布置和技术参数,保证了巷道一次成型,减少二次支护所造成的材料消耗,降低了掘进成本。在节约电能上精打细算,根据国家电网“峰、平、谷”电价收费不同,采取“避峰就谷”措施,调整井下大泵运转时间,在电价最低时段开泵排水,每年可节约50万元。积极组织党员及技术骨干到先进单位参观学习、取长补短,借鉴其在增收节支方面的技术经验,自主完成了井下设备单轨吊的设计及应用;党员李彦山通过对ZDY1900S型钻机的改造,使打钻工效提高了1.5-2倍,一次打钻施工可创经济效益12800元。通过鼓励技术革新,有效激活了职工的创新活力。

3主要成效

3.1职工节约意识显著提高。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教育,该矿广大党员及职工的节约意识得到明显提高,已经把节约意识自觉融入到工作之中。如:机电科职工每天自觉对设备库及机修厂大院进行清理,把清理出来的零配件进行分类和深加工,能复用的转交到生产单位,能修理的修复后二次使用,无法修复或无使用价值的交物管科做报废处理。6月份共清理出配件130余件,废铁16吨,废胶管7吨,创造价值10余万元。

第10篇

是生态建筑伴随着生态议题出现的建筑类型,在表现其生态特征的同时也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对其审美规律的探讨,能帮助我们了解生态建筑的本质,也是对传统美学规律的一次审慎检视。我们的绿色工作尽管与许多其它的绿色设计师有共同的目标,但还是有着自己与众不同之处。因此对任何一个设计师来说一个发人深省,紧迫的问题就是:怎么来迎合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就商业行为而言,正如设计一样,最有效的生态解决方法即通过与环境的融合而更持续的发展。如果把我们所从事的一切与自然环境以一种有益的方式融合在一起或者设计一个自我构建的环境(包括住所、设备、基础设施、产品、玩具等),这对于环境绝无任何危害。简单的讲,生态设计就是生物融合的设计;通常被视为有三个层面:物质的、系统的和临时的。要解释清楚这三个层面并赋于实际行动,这对每一位设计者都是一种挑战。就全球而言,建筑物每年要消耗全世界使用原木的25%、石料的40%、用水量的16%和能源的40%,绿色建筑已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解读绿色建筑,其释义为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最少程度的占有和消耗地球资源,用量最少且效率最高地使用能源,最少产生废气物且最少排放有害环境物质,成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利于生态系统与人居系统共同安全、健康且满足人类功能需求、心理需求、生理需求及舒适度需求的宜居的可持续建筑物。城市生态系统因高效率、高能耗的城市运行、环境的人为污染与扰动建设,使其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生态系统遭受到难以弥补的割裂、破碎与损害。绿色建筑在城市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作为构成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一部分,将成为城市生态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绿色建筑不能孤立于城市生态系统而独立规划、设计与运行。

2绿色设计与绿色技术初探

对于到底什么是生态设计、绿色设计,在当今有太多的混淆和概念不清。在社会上就有相当一部管理层面的人士简单地认为景观就是绿化,绿化就是绿色,把绿化设计等同于绿色设计。设计者往往也会错误地理解:如果一个建筑在绿色分级或评价体系中得分较高,那么一切就万事大吉;这种态度势必会产生自满的情绪,而导致设计停留原地。绿色分级或绿色评价体系对实现目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作为一个设计者,绿色分级只能是一个最低标准,每个设计者都应实现甚至超越它。绿色设计理论的提出,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有专家学者就提出设计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创造商业价值,也不是包装和风格方面的竞争;设计强调的应该是认真对待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问题,为保护地球的环境而服务。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今天,人们赋予绿色设计的内涵更加宽泛,绿色设计是以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作为其跟本出发点,绿色设计是集生态系统、自然景观、整体和谐、集约高效、生态技术为一体的综合网络。绿色设计的目标着重考虑的是建筑在整个生命周期内(设计、建造、施工、使用)自然资源的利用,对环境和人的影响,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及可重复利用性等环境属性。实际的建设活动中,有绝大多数的建筑正导致我们现在生物圈的物种无机化与单一化。长此下去我们无法平衡生物圈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比例,只能增加更多的人造产品,从而降低我们生物圈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我们必须从平衡自我构建的环境入手,扭转趋势。我们可以改善提高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的相关性。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加强生态联系,特别是在我们的设计中,可以从水平或者垂直两方面把周围环境都考虑到。伴随着生态系统联系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把自我构建的环境要素融合到周围的环境中,实现生态系统化,借此创造一个“人造生态系统”,它与自然的生态系统和谐共存。由此我们提高了人类在生物圈中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绿色设计必须优先发展被动式节能,合理选用绿色技术。绿色技术在许多国家是指减轻环境污染或减少原材料、自然资源使用的技术、工艺或产品的总称。在许多具体的技术措施方面,如最好地利用当地的气候能源,营造改进内部舒适条件,而不使用任何机电系统。绿色建筑的能源系统是绿色建筑的核心,也是绿色建筑生态策略的重要部分,从城市到绿色建筑再到绿色建筑室内,体现在绿色建筑的规划阶段、单体建筑设计阶段。绿色建筑之外的城市能源系统对城市节能来说极为重要,能源规划可以形成良好的建筑能源外环境。针对气候环境、资源利用、能源效率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对策略总结如下几点:(1)规划合理布置建筑单体的朝向,以获得尽量多的冬季太阳辐射热,减少冬季热负荷;(2)减小建筑的体形系数,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合理确定窗墙比,降低冬季采暖能耗;(3)提高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合理选用遮阳措施,降低夏季空调能耗。综合考虑冬季防风和夏季导风,提高通风的效果,实现过渡季节自然通风;(4)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减少建筑照明能耗;(5)大力发展太阳能技术。它是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基本能源,太阳能也是一种清洁、充足、可再生的能源。如光伏发电技术作为外墙和屋顶材料应用于满足建筑物自身能源的策略以及利用太阳能热水系统为人类提供生活热水等;(6)通过智能控制实现压力、温差作用,进行热量传递、促进空气流通、保持环境卫生;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对建筑物内部环境进行控制和改善是绿色生态建筑的重要能源策略和设计手段。健康、生态的人居环境营造,还需要人们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

3绿色设计技术优化及其意义

绿色技术的优化还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提升,建立完整一整套技术支撑措施和管理办法。在建筑外部环境方面,绿色设计技术应在满足人居环境目标要求的同时,还应考虑和保证空间环境应有的基本功能、生态问题、环境质量、经济效益等。当前,人们所关注的如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与水处理、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等新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推广应用。以往我们在做新建或改扩建时,考虑更多的是建筑的外观、建筑内部空间、根据功能的需要增加或减少相关的配套系统,而对诸如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功能的演化、先进节能技术的运用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等长远问题却没有进行深入地研究。这其中既有业主实际需求的限制:即主观因素的限制,也有时间、资金的局限:即客观因素的限制。但如果摒弃急功近利的浮躁,在预算造价的控制下,对建筑进行绿色生态设计的系统分析、研究并主动运用成熟的节能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形成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对现实建筑体经济、环境及社会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也是有实际的意义,表现在:(1)可以节约大量的建设资金;(2)可以减少拆迁工程量;(3)降低运行能耗,节约使用费用;(4)改善建筑内外环境,提高使用舒适性;(5)改善原有建筑所在地区的局部环境。从我国社会经济现状和生态建筑理论技术发展现状出发,全面应用生态技术,采用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方式,循序渐进、分布发展、探索研究和不断总结,这也是推广及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生态建筑的现实需要。

4对发展绿色生态建筑及住区的建议

4.1加强我国评估机制的建设

制定评估体系为的是建构衡量生态建设水平和健康舒适程度的参照系,通过评估对象与标准的比较,找出对象在生态建设方面的差距,明确其发展方向。而确立一套评估体系是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而我国刚刚起步,很多基础数据还是在累积当中,因此目前的评估体系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完善。

4.2因地制宜进行生态建设

(1)依据气候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建筑设计策略必须突破被动模式或生物气候设计的传统方式,因为这可能会严重影响到建筑形式及围护系统的构造。被动模式要求了解当地的气候条件,我国属于大陆性气候,这种气候特点下的建筑能耗以热工能耗为主,因此,不应只是将建筑设计与当地的气象条件联系起来,在建设中要很好地利用当地的气候能源,也要利用适当的建筑手段来削弱外界气候对室内舒适环境的不利影响来改进营造建筑内部的舒适环境。

(2)提倡被动优先的生态策略被动式生态策略是指顺应大自然的阳光、风力、气温、湿度的自然条件,尽量不依赖常规能源的消耗,以规划、设计、环境配置的建筑手法来改善和创造舒适的宜居环境。不同气候区对被动式生态策略的选择影响很大,因此,需要根据气候区特点选择成熟优先的被动生态策略,并辅以优化的主动式生态策略。

(3)多种方式促进绿色生态建筑的发展政府对绿色生态建筑的建设应在政策上支持,在经济上扶持,是生态建筑乃至社区得到发展的重要因素。另外,生态建筑要讲究经济效益,算细账,在能源、材料、水资源等方面与普通建筑相比究竟能节约多少,有多少经济效益,从而让开发商和老百姓认识到绿色生态建筑所带来的实惠。因此只有寻找尖椒上的支持点,建立相关的保障体系,使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平衡,才能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

(4)加强生态教育,加强生态建设的公众参与在设计回访调查中发现“绿色、生态”并非客户的主要购买点,它起到的主要作用只是激发购买者的好奇并因而成为一个重要的加分因素。客户对产品的购买更倾向于一些传统的因素如交通便利性、教育医疗基础配套设施等。客户特别关注的部分往往与自身生活环境密切相关。要使生态技术充分发挥环境及经济优势还有赖于其在建筑体使用过程中得到充分的感受与认识,否则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生态目标,在经济上也将付出重大代价。因此,我们认为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老百姓的绿色生态意识外,还应借鉴发达国家在绿色生态区域建设中强调公众参与的重要环节,许多生态社区的建设更是市民自发进行的。只有通过改变人们的行为习惯,养成节俭和适度消费的观念,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使人们深刻地了解绿色生态的内涵及建设的重要性,人们才会自觉地从自身做起,积极的参与到生态社区的建设当中,从而使生态建设从绿色设计——绿色建设——绿色建筑——绿色生态区更具有发展空间和广阔的市场。

第11篇

〔关键词〕水电资源;水电开发;流域开发;科学发展;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F4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048-(2015)04-0122-07

一、引言:对我国水电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估计与评价

我国拥有位居世界第一位的丰富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约为6.9亿千瓦,年发电量约为6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约4亿千瓦(依据生态环境评价、水库淹没影响评价、经济评价),年发电量1.75万亿千瓦。这些资源70%集中在西南部地区。

从1908年我国第一座840千瓦的云南昆明石龙坝水电站建成投产拉开水电开发的序幕,近年来我国水电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0年以前的50年间水电开发总装机容量约0. 8亿千瓦,截至2014年底,水电总装机容量已经突破了3亿千瓦。据初步统计,仅长江流域已建成水库4.8万多座,总库容2200亿m3;已建和在建水电站2400多座,装机容量约700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3000亿千瓦时。

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2020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2亿千瓦。大力发展水电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的必然选择,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仍将是水电快速发展时期。

作为我国水电开发的主战场的长江流域,其上游河流大多在高山峡谷中,水库淹没损失较小,移民数量少,技术和经济指标优越,有利于建成大型能源基地,发挥梯级规模效益。长江上游已成为推动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 “西电东送”工程的主角,对改善国家电力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能源格局,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电力需求,促进西部地区走向繁荣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长江上游缺乏流域统筹,其水电开发现状让人担忧。

长江上游地区流域面积100多万平方公里(包括从长江源头至湖北宜昌三峡工程以上的所有干支流),水能资源的经济可开发量2.28亿千瓦,年发电量约1万亿千瓦时,目前虽然已开发(水电站建成投产)不到10%,低于19%的全国平均水能资源开发程度和22%的世界平均水能资源开发程度,但大量水电开发项目正在建设和规划过程中。其主要干支流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大渡河、嘉陵江等因水能资源丰富被国家规划为能源基地,成为“兵家”纷争之地,地方各级政府以水电为支柱产业,分享税收利益分配,各个电力企业“跑马圈水”,整个长江上游流域梯级开发已大规模启动,几乎覆盖了流域范围所有河流支系。其中金沙江中下游规划了12个梯级电站,岷江干流规划了17个梯级电站,大渡河干流规划了24个梯级电站,雅砻江干流规划了21个梯级电站,乌江干流规划了12个梯级电站,嘉陵江干流规划了17个梯级电站。

除这些主流河进行梯级开发规划外,其各级支流也已形成高密度的齐头并进梯级开发态势:金沙江流域的岗曲河、普渡河、牛栏江、横江、白水江等共56级;岷江流域的马边河9级、青衣江18级、黑水河2库5级;大渡河流域的瓦斯沟1库7级、梭磨河8级、小金川17级、田湾河2库4级、南桠河7级、官料河7级;雅砻江流域的九龙河6级、木里河1库6级;嘉陵江流域的涪江31级等等。可以预见,照目前的开发速度,国内大型水电在未来很短时间内基本上会被开发殆尽,长江上游将很难找到一条完整的未被开发的原生河流。

相比火电的高污染高消耗,核电的高风险高难废料处理,风电的低装机电能不稳定,水电作为可再生清洁能源,产生的污染少,几乎没有“三废”排出,对环境的破坏较小,尤其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开发水电相当于减少同等装机规模的火电,意味着减少了大量不可再生煤炭的燃烧),节能减排意义重大(但应避免水电站建成后吸引大量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聚集),而且电能产出经济效益可观。通过河流水电开发,流水变成了“煤”和“油”。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随着越来越多大坝的兴建,负面效应开始显现。首先是由于利益相关方没有协调一致,特别是移民安置问题没有处理好,导致水电开发始终饱受质疑,特别是移民群众对水电开发没有完全认同和理解。

其次是高密度梯级开发造成干流河段成为首尾相接的水库群,完全改变河流的自然水文和理化特性,对河流生态将产生长远影响。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看,如果将生态环境纳入“清洁”的内涵,水电就并非绝对的清洁能源,如果水电开发在生态环境方面出现严重失误,对河流乃至流域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将远大于同等规模的火电,而且这种破坏往往难以恢复。只有对生态环境不产生显著不利影响时,水电才是清洁的能源。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提出的生态文明思想,对于水电开发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由于缺乏全局考虑和长远规划,在利益驱动下,水资源开发存在着急功近利,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倾向,对生态环境保护不够,不合理开发、无序开发、过度开发、有害开发问题比较突出。目前大型水电开发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风险集中释放:移民风险(移民动辄上万,搬迁安置艰难)、土地风险(水库导致本就缺乏耕地的西部山区大片良田淹没)、环境风险、地质风险、技术风险等。

水电站建设不是单纯以技术为基础的系统工程,而是要综合权衡政治、经济、技术、自然、文化等多方面因素,要从工程哲学的高度思辨水电开发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理清并权衡利与弊。

为改变国内水电开发不和谐现象,使水电开发步入正确轨道,必须遵遁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理念,具体而言就是站在科学理论和哲学思想的高度,在开发中坚持“四有”原则。

二、有理:变“追求经济效益”为“追求综合效益”

水电开发首先要做到有理。理是道理的理,合理的理,有理主要指科学合理开发水电,也就是说在河流上建坝要做到科学合理,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保等综合效益最大化。综合效益不但要包括近期的,还要包括远期的。电站的上马是否利大于弊?这个问题要事先分析清楚,不能盲目去撒钱。

(一)设计理念要科学超前、设计过程要充分优化

尤其在水电站设计阶段要做到科学合理。可以说水电开发中导致很多不科学不合理的原因,更多的是设计的问题,如缺乏先进的理念,设计水平落后,设计工作不细致不严谨等。

水电开发尤其是大型水电开发需要做大量长期的准备工作,设计单位要进行复杂的勘查、论证、设计和优化,比如在河流的什么位置建?地质勘探是否充分?可行性研究报告做得是否深入?大坝设计是否科学?效益分析是否合理和具有前瞻性?如果这些问题设计者一头雾水没搞明白,工程就匆忙上马,出了问题代价高昂。

从规划设计角度要做到坝址选择好、坝的数量规划好、蓄水位科学、移民少、淹没土地少、投资划算、受地震等自然灾害影响少,甚至包括若干年后电站报废后的拆坝成本低等。比如大渡河开发将原来规划的17个梯级1772万千瓦装机调整为24个梯级,将原来规划的一些高坝改为二次开发,虽然增加了一些投资,但避免了三座县城的搬迁,减少了8万移民和大量耕地淹没,还增加了500多万千瓦的装机容量。比如向家坝水电站如果设计时将坝址上移到屏山县以上,虽然损失了一些水头,但避免了一个县城被淹和大量移民搬迁安置,在今天看来未尝不划算。又比如嘉陵江开发,多采用径流式发电,水头不高,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水电开发企业必须积极介入到这些前期工作中,参与有关设计问题的分析研究。此外还要研究国民经济和电力市场走势,防止建成后电力无法消纳而弃水,并且密切关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若将来新能源技术获得突破国家不再缺电,那么水电开发也就没有那么紧迫和必要。

(二)要认真解决水库泥沙问题和地质风险问题

径流式水电站泥沙的问题比较小,但水库式电站不可避免受到泥沙淤积问题的困扰。所有水库都是有一定使用寿命的,淤满后水库的防洪功能也就报废了,发电效益也将大受影响。因此,一方面建设水电站要吸取三门峡水电站的教训,对河流的泥沙问题科学研究,掌握泥沙形成和运动的规律,尽量减少泥沙的淤积,最大限度延长水库的使用寿命,发挥水库和电站的最大效益。

但另一方面,要重视泥沙的减少对河流的生态产生的影响,比如清水下泄导致的河床下切水位下降,导致“地上悬河”变成正常的“地下河”,改变江湖关系,影响下游出海口城市造地等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有利的,如“地上悬河”变正常了,也有些不利的,如导致与河流相连的湖泊水位下降等。

水库蓄水后的地质风险问题也不能忽视,尤其是危险的滑坡体要认真治理好,否则滑入库中阻塞水流将造成极大危害。对于建在地震断裂带上水库式电站,要加强抗震设计和地震活动监测以及建立应急预警机制,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此外,要加强防范治理清水下泄后下游容易产生的崩岸等。

(三)利用科学技术尽量减少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长江是我国水生生物最为丰富的河流,淡水鱼种类达到338种,占全国淡水鱼总数的1/3,长江流域鱼类有种162种,我国特有种265种,占我国鱼类特有种总数的60.36%,长江上游的鱼类种类尤其丰富。

建水电站造成上下游鱼类通道隔离,对鱼类产生致命影响。尤其是干支流梯级开发的叠加效应将会改变水生生物密集区的流水生境,使鱼类栖息地支离破碎,对长江上游特有珍稀鱼类产生不可挽回的重大影响。必须统筹权衡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建立鱼类自然保护区,挽救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32条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

如果要在保护区内建坝,必须对保护区进行调整。比如最初溪洛渡、向家坝两座电站位于长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建坝成库区后将淹没白鲟、达氏鲟、胭脂鱼产卵场。后来通过调整范围,成立“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取人工增殖放流技术予以解决。

修建水电站要善待、关爱水生生命,如果综合权衡考虑电站必须要建,就必须采取可行的补救措施,尽可能减少水电站对水生物的影响。关于目前尚处在试验阶段的增殖放流技术,在建库造成鱼类生存环境不复存在的情况下,放流的意义不大,难以让物种延续。关键是要落实干流开发与支流保护的原则,如果真正做到支流规划、开发服从干流的规划、开发,鱼类增殖放流的适宜生境是有保障的。

(四)走环境保护与水电开发协调发展之路

要牢固树立在环境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环境的观念,协调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两者也是有可能实现鱼与熊掌兼得的。要高度关注梯级开发所产生的叠加效应。目前国际上水电开发的发展趋势是有选择、有限度地开发流域水能资源,而不是将一个流域100%的可开发水能资源都进行梯级开发,在两个电站之间保留一定面积的流水生境,减缓对流域开发的不利影响。

要权衡原生态与新生态的利弊问题。在河流上建坝,必然会改变河流的天然状态,影响河流的原始面貌和环境,波及整条河流的生态系统,也会影响原始峡谷的美丽风光。要建电站还是要原生态?似乎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和两难选择。但水电站蓄水后呈现出另一种新生态环境,不能绝对化认为该环境就比原来的差。如二滩水电站、清江隔河岩电站、嘉陵江上阆中古城边的金银台水电站,形成水库后是一种美丽的画廊式河流生态,谁又能说原生态一定会比新生态好呢?

三、有序:变“违规遍地上马”为“规范有序开发”

“十一五”规划对水电开发表述是:要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与上一个五年计划“积极发展水电”的表述有所差异。表述的转变意味着观念的改变,如何更加有序合理地进行水电开发已经进入决策者和专家学者的视线。要进一步研究明确水电开发程序,规范开发行为,实现有序开发,避免先开工后审批、先工程后环保、先工程后移民、先工程后生态,也要防止边设计、边施工、边勘探的现象。

(一)做好流域综合规划修编,防止跑马圈水建坝

如何正确面对长江上游百万平方公里山川生态环境,2亿多千瓦水能开发、以及百万沿江各族人民的生存发展,是关系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跑马圈水”造成当前长江上游水电开发密集态势,引发环境、生态、移民等一系列问题。如果能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基础上,科学有序地进行水电开发,那么长江上游将升起一颗颗璀璨明珠,否则将破坏子孙后代赖以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

无序开发造成严重的资源破坏和负面效应。这种状况是长江流域规划长期严重滞后于水电规划和水电建设,缺乏统筹协调机制造成的。原1990年长江水利委员会编制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主要以防洪、发电、航运为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已经过时,其在长江干流上规划十余座水电站明显缺乏令人信服的理由。

长江上游开发需要统筹协调与统一规划,对原《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进行修编,出台一部新的长江流域综合规划,以指导以后的水电开发。

新的规划应包括干流及所有支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维护河流健康,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主线,并全面考虑开发带来的流域生态环境影响,提出流域环境保护措施,以防止不考虑整体生态环境保护,导致干流、支流全面开发的现象出现。

新流域规划应包括防洪、供水、灌溉、发电、航运、生态等多样,要在规划中明确不予开发、限制开发、暂缓开发的区域、河流和河段,明确开发强度和开发顺序等。对涉及自然保护区、国家生态功能区的流域水电开发项目,除国家重大项目外,严禁通过对现有区域规划进行调整实施水电开发。

不予及限制开发区域明确后,应当受有关法律法规的保护和约束,严格遵守执行,对一些存在较大争议的项目应当暂缓决策,或者搁置开发。要确定开发的先后顺序,首先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工程,不应放任水电企业遍地开花。

(二)要严格履行开发程序,杜绝先上车后买票

国家对水电开发均要求“先规划、后开发”,但如今长江上游众多水电站在未得到核准的情况下动工兴建,不仅破坏生态环境,给环境恢复增加了难度,还给将来电站统一运行调度与管理留下了隐患。

水利部和全国政协曾组织长江上游水电开发和环境保护情况专题调研,发现在水电开发规划和审批过程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政府职能错位和缺位情况。结果水电规划脱离甚至违背流域综合规划,引起河流综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同时诱发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不稳定因素。

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政府职能定位不完善和水电开发体制不科学。陆佑楣院士认为,一个水电站理想的立项过程是政府行为,这个程序应该是有规划,再要立项,立项后做可行性论证报告,国家批准可行性报告,然后招标。而现在情况很复杂,决策程序比较乱,各个电力公司都在抢地盘,本应由政府承担的前期费用由企业在出。中央和省都有决策权,两者分工不太清楚,企业又是一个利益主体,这个原本严谨的程序中就出现了层层的博弈关系。

在目前水电开发体制下,企业要树立法律意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按审批程序走。该法规定:所有新建项目在开工前,都必须获得环保部门的环评审批。水电站建设一定要符合法定程序,取得国家环评批复后开工,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避免违规先建的现象。例如金沙江中游建设的金安桥水电站未得到国家核准却已生米基本煮成熟饭;龙开口和鲁地拉水电站未取得环评批复却已实现大江截流,并被国家环保部门叫停并处以新项目停批惩罚。

(三)停止长江上游支流小水电的无序开发

小水电指的是装机容量5万千瓦以下的水电站。据初步统计,我国已建成的小水电达到惊人的4万座。在长江上游大中型水电接连开发同时,小水电因投资少见效快也在蓬勃开发,尤其是2003年电荒后,西部地区在能源基地的定位和西部开发战略影响下,吸引了大量的民营资本,掀起成级数开发。目前长江上游众多小支流正被各种水电站包围,水电开发已经深入毛细血管。

在长江上游的某些河段,不足百公里的地方,大大小小建成或在建的缺乏统一规划各自为阵的几十座小水电站随处可见,作为水源地的长江支流小溪小河不断被吞噬,水源涵养地的生态危机已现端倪,而且丧失了风光优美的可作为旅游资源的原始峡谷景观。小支流作为大江大河的水系组成部分,应该由高层次主管部门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但目前甚至一个乡镇都有权对河流进行开发,小水电无序的高开发率引发诸多生态灾难。

例如四川省石棉县小水河,全长34公里的河道两岸已建和在建的水电站达17座,河水被大量引走后,地表水基本断流,河床大面积干涸,萎缩成了石滩,河里的各类珍稀水生物随着河流一起消逝,部分与河段相连的山体开始出现滑坡。小水电并没有为山村带来实际的经济利益,相反给沿河的居民生活造成极大不便,由以前的不愁水变成了缺水,种地收入大幅减少,也得不到应给予的经济补偿。

小水电不仅经济效益低,环境破坏极大,尤其是破坏中西部的水源涵养地。而且支流小水电盲目先行开发,导致干流水电开发非常被动。支流水电建设应该服从干流规划,从水生生物的保护来说,如果没有支流上的小水电站,干流上建设水电站对洄游鱼类保护可采取支流放流措施解决。

从我国目前的水电开发形势出发,长江上游支流小水电原则上应当停止开发,已开发的也要对生态环境影响进行严格评价,不排除拆站恢复自然面貌。

(四)要对全流域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目前水电项目的环评工作大多只对库区影响范围作环境评价,并且主要是针对单个项目来实施,缺乏对多座水电站叠加起来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的分析。

一条河流的上游、中游、下游往往有不同的开发主体,这样就导致河流的水电开发和环境保护缺乏统筹,各自为营,各自为政,对整个河流的环境生态保护不力,因此有必要加强河流的流域整体环评规划,在评价水电站建设对河流环境影响时,应当充分考察其对整条河流乃至整个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有度:变“充分开发利用”为“适度合理开发”

水电开发应从“充分开发利用”转变为“适度合理开发”。在梯级数量、电站规模、枢纽方案、蓄水位、施工及建设工期安排等方面不能单纯追求水能利用最大化,进行极致开发。应充分考虑尽量避免或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移民搬迁和保证移民安置所需要的必要时间。电站运行期不能单纯追求发电效益最大化,应充分考虑尽量避免或减少电站运行对河流的不利影响,考虑水库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经过综合论证应保护或不宜开发的河段放弃开发。

(一)以古代哲学的思想来审视水电开发

中庸思想是我国宝贵的哲学思想,俗话说:过犹不及,水电开发做到极致,把每一寸水头都利用起来,把一条河流从源头到下游都进行渠化(塘化),这种传统的设计观念,往往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目前无论是银行、业主、还是施工单位,都有一种参与水电开发、从中获取利益的冲动。因此从国家层面上,要避免水电开发的。今天许多人都认为都江堰是个充满智慧的水利工程,经过了历史的检验。但如果换作今天,很难想像会有人以李冰那种模式修都江堰,而不是筑坝来发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规定,梯级开发就是一寸也不能浪费。“水能利用必须合理、充分,不造成浪费”,所以就应该寸水必争。梯级开发有利于发电效益的最大化,但如此密集的开发,把河流变成了一连串间断的水渠,形成的叠加效应将远大于单一电站兴建的影响。如果这些梯级开发全部实施,势必会对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尤其是珍稀水生物、特有鱼类产生难以挽回的重大影响。

我国河流众多,但很多污染严重,保留几条未曾大范围开发的原生态河流作为物种基因库和自然遗产,留给子孙后代认识地球的原始面貌是有必要的,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对河流水资源和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适度,不能超越河流自身的恢复调整能力,国际公认40%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警戒线。而随着水电规划的实施,长江上游地区水库总库容将达到河川径流量的61%,对河流生态环境将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应根据长江流域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刚性规定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的上限。

原水利部部长汪恕诚曾提出长江的开发应以60%为宜,过度的水电开发显然违背可持续发展理念。

(二)以慎重的科学态度对水电适度开发

河流水电开发应该适度。当前国内反对水电的NGO组织,并不是反对一切水电建设,而是忧虑如此密集不分先后大干快上的梯级开发缺乏慎重的科学态度。“每一寸水头都要利用起来”这种传统的设计观念,试图把一条河流的全部水能榨干的规划思想和建设行为违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从河流获取巨大财富的同时,也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活在河流两岸各族人民的生存与发展。

严格实施适度开发的思路,为珍稀特有鱼类留下一定的生存和保护空间。这样专家们才有时间开展细致的鱼类资源调查,加强珍稀特有鱼类驯养繁殖的基础性研究,掌握珍稀鱼类人工繁殖技术,待对鱼类的生活习性以及河流的自然生态状况有了比较充分的研究和比较成熟的保护技术后实施水电开发,避免在家底不清的状况下盲目规划和决策。

(三)要高度重视土地淹没问题

我国从根本上来讲是个缺少耕地的国家,西部地区尤其缺乏适合耕作的土地,那些已被淹没或将要被淹没的库区土地中有很多临水高产良田和适合人居的场所,包括淹没线下众多历史文物古迹。蓄水后还可能造成新的土地滑坡失去居住耕种条件,这些损失也要认真考虑和计算清楚。

五、有益:变“单一主体受益”为“多方合作共赢”

有益的内涵指的是工程投资划算,国家、企业、地方、移民均能从中受益。反之如果有一方从中无法受益,如代价太大电站建起来企业要亏本,或者导致移民更加贫困,这样就失去了建设电站的意义,而且电站建设难以推进。

(一)创新水电开发模式,实现多方合作共赢

水电开发涉及到资金、移民、技术等因素,当前市场经济时代不同于计划经济时期,有关各方都异常关注所得利益,懂得竭力捍卫自身权益,单一主体进行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在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水电开发应充分吸收地方各级政府和移民群众参股,形成合力联合进行开发。这样能极大地提高政府和移民的工作积极性,促进电站更快地建设。

如在开发嘉陵江时就充分吸收合作伙伴联合开发,短时间内就取得了重大的建设成果。通过让移民共享水电开发成果,建立移民补偿的长效机制,也能解决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问题。

(二)理顺水电价格机制,建立环境补偿机制

目前全国水电平均上网电价与燃煤火电相比约少0.1元/千瓦时,按照同网同质同价的原则,水电应该与火电享有同网同质同价。这样可将水电提价增加的收入有效用于做好移民安置和环境保护工作。事实上这样做也是合理的,由于社会环境的原因,国家有关部门以前对移民利益和环境保护重视得不够,在水电站建设成本中没有给予充分考虑,而且片面认为水电站没有生产原料成本,在制定价格政策上长期不恰当倾斜,现在到了必须纠正理顺的时候了。

对于因保护生态环境需要而未开发的河流,可建立国家层面的环境损失的长效补偿机制,从东南部工业省份征收“生态补偿费”予以解决,以帮助河流所在地政府发展经济,改善沿岸人民群众生活。

(三)要高度重视移民问题

水电开发主要包括枢纽工程成本和移民投资成本,移民投资成本所占的比重在不断上升,因此要对移民投资进行深入分析客观论证,把相关经济帐算清楚,不但要算近期的帐,还要算远期的帐。

长江上游水电开发涉及到百万移民,必须推动建立国家层面的移民协调机构,按照“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认真做好移民规划,妥善实施移民安置,并建立起长效机制。要改变旧的思维模式,把水电开发与库坝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库坝区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结合起来,把水电开发与发展库坝区社会主义新集镇、新农村结合起来,使移民群众也能分享水电开发的成果,过上比以前更好的日子。

六、结语: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开发利用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鼓励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在水能丰富的河流,应当有计划地进行多目标梯级开发,建设水力发电站,应当保护生态环境,兼顾防洪、供水、灌溉、航运、竹木流放和渔业方面的需要。

国家发改委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我国应积极发展水电,坚持水电开发与移民致富、环境保护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创新移民安置思路,加强流域水电规划,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充分发挥水电在增加非化石能源供应中的主力作用。

虽然预计我国很长一段时间能源仍短缺(如果电力过剩则正好趁机淘汰落后的火电机组),对我国西部丰富的水能资源要积极开发,但这种开发不能以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牺牲环境和整体的长远经济、社会利益,水电开发应当在充分考虑水资源的生态功能、环境功能和景观功能的综合开发模式下进行,水电站的选址、建设和运营要体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适应,彻底改变传统的“技术经济最优”的水利工程标准,要认真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金沙江居全国13大水电能源基地之首,是“西电东送”的骨干电源基地,其中游的虎跳峡以险闻名天下,常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络绎不绝的游客,旅游是当地重要的支柱产业。如果按照初定选址方案建坝蓄水到2010米时,淹没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和丽江市辖区水利条件好、土地肥沃、产量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耕地19.16万亩,搬迁10.48万人,同时还将破坏举世瞩目的虎跳峡自然景观以及石鼓镇长江第一湾等一批名胜古迹,得不偿失。相比之下,如果取消电站建设,旅游收入将是一笔源源不断的永久财富,也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再比如金沙江是长江泥沙的主要来源地,建设金沙江下游电站除了发电、灌溉等效益外,还有一项重要效益是拦沙,以减少重庆等下游港口的泥沙淤积,可说是意义深远。

在长江上游水电开发中要有科学的态度和生态文明理念,做到有理、有序、有度、有益,以实现自然和社会的相互促进,和谐发展,最终实现水电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陆佑媚.中国水资源开发要调整步伐 有序推进〔J〕.中国三峡,2009,(5).

〔2〕陆佑媚.制约水电的是能源结构 不是环境――原三峡工程总指挥陆佑楣谈水电开发和流域保护〔J〕.三联生活周刊,2009,(23).

〔3〕李永安.“四个一”理念:科学发展观在水电开发领域的体现〔J〕.求是,2007,(1).

〔4〕晏志勇.原地踏步令人忧――晏志勇就水电建设提六点建议〔EB/OL〕.中国新闻网,2009-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