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语文优秀课例

小学语文优秀课例

时间:2023-06-16 16:06: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语文优秀课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语文优秀课例

第1篇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中情绪管理的研究》陈述材料

罗洼乡中心学校      王瑞琴

在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中情绪管理的研究中,所有过程性的资料收集有一下几个方面:

1.文献资料收集法法:学习《新课程标准》及查寻积累相关资料,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了解当前国内外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中情绪管理的研究现状及支持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并与实践相印证,使实验能在理论的指导下有条不紊的顺利开展。

2、问卷调查的资料收集,有调查问卷、问卷的分析结果。在实验前、中、后期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课堂实践调研,掌握实验的进展情况,及时反馈小结,使实验能循序渐进地深入。

3、典型课例研究的研究资料,结合学科特点,选择观看优秀教学课例,集体研讨法,以公开课、研讨课、观摩课等形式进行研讨,探寻适合我校各学段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中情绪管理模式,收集课件及教学设计、听评课的记录总结,课例分析性材料。

4、研究策略的具体资料收集,整理具体策略资料。

5、对照课题方案进行全面总结,整理资料,分析反思,完成各项成果资料汇编工作。

第2篇

我们学校的青蓝工程,是一个广受赞誉的工程,每一位青年教师都有一位德艺双馨的师傅将你领进教育实践的大门。我们那个时代没有这么幸运,不仅如此,还没有像互联网这样先进的媒体给你提供丰富的教学参考,但幸运的是我找到了一位好师傅,那就是——《小学语文教师》杂志。我从走上教育工作岗位至今,这位师傅对我一直不离不弃,把我从懵懂轻狂的青年修炼成涵养、成熟的教师。

他一直用优秀和经典引领我在语文教学道路上成长。

现在,只要打开电脑输入关键字,备课资料会铺天盖地,任你挑选,有时连自己都不知道哪是优秀哪是经典,这本杂志里的资料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精斟细酌的。年轻时,我喜欢模仿上面的课例上课,后来学会了借鉴与创新相结合,再后来我虽然有了自己的主见但还是少不了时常要去向他请教。

他一直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帮助我识别教育改革的风向标。

通过这位师傅,我很早就结识了小语界的许多名师,当他们的课例在全国推广,引来无数人观摩和效仿的时候,我暗自窃喜,这些对我说不是最新鲜的养分了。

我们担忧生命老去,同样也担忧自己职业生命的老去。如果被人称为“有经验的老教师”固然是赞美,但是也说明自己的职业生命行将老矣。这么多年来,我感觉自己还能碰撞一些教育的火花,产生一些教育的智慧和灵光就得益于我总能从这本杂志里捕捉到最前沿、最权威的教育改革信息。

他一直用淡定、儒雅的气质吸引我,支持我坚持追求自己的教育风格和教育特色。

反思所有的改革历程,一定有经验也有教训。近十年的教育改革同样如此。当各种教育流派、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充满眼前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依然保持他的纯正、儒雅和淡定,处变不惊,我也是跟他学到了,在“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迷茫中,怎样用一双慧眼把自己的教育之路看清楚。在心平气和的等待中,我竟然欣喜的发现和印证了自己在教育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实践是有益的。

江苏吴江一所小学的校长曾经说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天,一位老先生蹬着三轮车,给他送来两大纸箱东西,还给她留下一封信。原来是一位退休的老教师马上要搬到上海他的孩子家去住了,走之前将《小学语文教师》杂志从创刊号到最近那一期,按出版时间顺序依次排列,完完全全、整整齐齐送到校长手里,他对校长说:这些东西对别人可能是一堆废纸,但是我却珍藏了三十多年,我想要给这些“宝贝”找到一个最好的归宿。他认为校长正是他要找的人。现在这位校长自己也要退休了,他连同后来自己继续订阅的杂志,又赠送给了他最信任的人。

两年前,一位记者去采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贾老师打开书柜,里面整整齐齐摆满了《小学语文教师》杂志,贾老师对记者说:“从创刊到现在,一期不少,全在这里”

今天我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希望学校把我的这位师傅请进学校,成为我校语文老师们共同的师傅,这位大师虽然血统高贵但是行事作风很低调,全年请他也不到100块钱。

第3篇

本次活动围绕寓言这种文体的教学特点展开研讨。活动中,由研修团学员石排福隆小学的李慧婷老师和道滘中心小学的温见弟老师同课异构二年级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塘厦第二小学屠立元老师和长安第一小学岳林杨老师同课异构四年级的寓言故事《纪昌学射》。四位名优教师精准地把握教学内容、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精彩的课堂教学过程和精湛的课堂教学技艺,赢得了全体听课老师的频频赞许。

在名师课例中,罗才军老师执教苏教版五年级课例《自相矛盾》,罗老师生动巧妙的课堂设计,让学生在文白对读、复述、表演、想象、练笔过程中深刻理解寓意、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课后,罗才军老师以《寓言教什么,怎么教》为主题进行了讲座,让我们对寓言这种文最后,市教研员严考全老师和黄小颂老师分别对中高段和中低段四位授课老师作出了点评,认为四位授课老师基本功扎实,教学中注重朗读训练,善于引导学生在读中悟、读中思,做到读写结合,黄老师更提出了低年级的寓言教学也应做到四个重:重字词、重语言积累、重方法、重朗读,语文课堂不能脱离了语文教学的根本。 体特征和教学策略有了全新的了解。 

     此次研讨活动虽已圆满落幕,但它留给我们的思考、启迪将为我们打开一扇智慧之门,燃起创新智慧之火花。

1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进步,他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可以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下面是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感受,一起来跟小编了解下吧。

一、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感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说过。在激发学生学习时,学生只有乐学才能有兴趣学好,如果学生厌倦学习,就会导致差强人意的效果,所以必须是在学生感兴趣的条件下,对学生加于引导,学习起来肯定事半功倍,兴趣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曾听魏书生教师说过,“好导语像磁铁,能够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可以给学生以启迪,催学生奋进。”从魏老师的话中可以看出,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导入设计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调整学习的最佳状态,从而把他们的注意力和思想带到课堂上。

(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的《晏子使楚》这节课时,教师可提出假设,对问题加于引导,并提出:“一个人的外貌重要还是智慧知识的重要?”老师刚说完,就有学生立刻站起来回答道:“肯定是智慧知识重要。”老师给予学生大力的表扬,并说道:“同学们你们说的对,智慧知识是很重要,但是外貌也重要,外貌的美是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之上。”接着,教师再加以引导,引用历史进行更近一步地介入新课程内容:“就在春秋末年时期,诞生了一位伟大的外交家,他能言善辩,口才相当了得,以至于闻名于全世界,当人们说起他的名字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个个赞不绝口,从没一个人因他个子矮小而笑话他,他用自己的一生来维护国家的尊严和自己的尊严,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通过这样引导,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教学自然而然就能继续发展下去。这样既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又能使学生的情感反应达到顶端。

(三)根据课本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创造能力兴趣

在学习语文教材中的诗词歌赋时,根据优秀的作品,教师可以利用优秀的文章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改写――扮演教材中的人物角色,进而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兴趣。刚开始,得把学生从自主阅读中引导角色中来,认真思考如何把故事的情节表演活灵活现,只有通过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也能对学生的创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起到很好的培养作用。其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表演起课本剧,从而在表演中获得乐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提高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还能提高沟通合作的能力。在编演课本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培养互帮互助合作无间的兴趣,还能培养合作精神,从在在表演活动中掌握知识。

二、共建智慧型课堂

为创建智慧型课堂,我们设计了一套方案,设计人员有:大学研究人员、各学科教师还有教研员。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断讨论,得出结果,汇集各种智慧的结晶。研究方向必须遵照两条线索,一条明线,一条暗线。明线是“数学学科问题”,暗线是“智慧型课堂的创生”。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贯穿“智慧型教学”的宗旨是“如何有效地协调预设与生成,引发学生的精彩观念”的问题。这次课例研究打破了以往的备课、听课、与评课的教学方式,根据实际情况来研究备课、听课与评课如下。

(一)从备课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改进

智慧型课堂根据“愿景试教学设计”,智慧型课堂需从“愿景式教学设计”,愿景象征了教师对教学的憧憬,愿景教学有着不确定性及可能性。如“既定目标”“教学步骤”“教学程序”,教学设计是针对学生的关心、课程及自我评价的探究。设计是一个开放性的教学,是对实际情境教学的丰富。从“课前分析”的三维度来加强对课程、自我及学生的研究。为了更好地研究课前分析,我们把课后的反思和课前分析连接成两次课的纽带。教师通过对课程和学生的反思,生成新的认识,为下一次教学做铺垫。

(二) 从听课的角度来了解课堂框架

完成教学设计改进后,下面就是为教学环节做研究,课例研究的人员参加课堂观课的过程,便于共同研究课堂教学的过程,通过把每次上课都录制下来,便于我们课后观察及分析。通过分析课程的结构、课堂生成教学、教学设计正确地掌握学生的特点和起点,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的研究,利用数学概念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数形来搭建中间路径,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难点。通过对教师观察来研究,教师必须要认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倾听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根据学生提供的线索来进行对教案的更改或调整,与学生形成互动。通过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学生能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上,掌握学习方法,体现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在不同能力的起点、不同风格认识的学生都可以得到发展。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发现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有助于加深对教师、对学生、对课程的理解。

(三) 从评课的角度来分析研究方案

“评课”是课例研究最后一个环节,评课是围绕“数学学科问题”“智慧型课堂的创生”这两条线索来进行,撰写课例研究报告是从四个课题方式所呈现的。评课时,除讨论总体思路外,重点是抓住“预设与生成”之间的不同点,找出疑问,分析原因,经过讨论后,得出课例研究报告,提出修改的思路。这不仅包括了设计思路的规整,还包括课堂上的每个环节细节的处理,其目的是为了向更精彩的智慧型课堂努力。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智慧

一、智慧课堂,定是富有趣味的课堂

智慧课堂,兴趣是保证。的确,学习更多的是学生的主体行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内部动机,若学生对语文学习丧失兴趣,哪怕教师讲的天花乱坠,那也是“独角戏”,对学生毫无益处。相反,若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探究,知识构建也就顺理成章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才有了基础。为此,要构建智慧课堂,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尤为关键。

要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首先得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在课堂中尊重并关心学生,多鼓励学生,以此而搭建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要注重以情境为媒介,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而借助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到探究活动中。如《欢乐的泼水节》的阅读,以视频展示泼水节的盛况,让学生融入其中,再引入泼水节的来历,引导学生阅读。又如低段识字教学中,以卡片、游戏等方式而引导学生参与,在活动中感知、识记,学生兴趣会更加浓厚。

二、智慧课堂,定是学生自主的课堂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构建智慧课堂,提倡让学生自主参与到语文学习过程中,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从被动的接受学习方式中解放出来。语文教学中并不是教师讲多少学生就能接受多少,更多的是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让学生能学会自主学习,这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自主学习也可为课堂中的合作打下基础,促进课堂生成。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过程中,课前预习是极为重要的环节,为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语文教学实践中要注重以目标和任务作为指导。以《大作家的小老师》为例,课文讲述的是著名作家萧伯那和苏联小姑娘的故事,那么,在自主学习中,对萧伯那的了解不可少,对课文的内容感知不可少,对生字词的学习不可少,自主学习中解决了这些基本问题,课堂中再以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方可让学生更好在事件中感受肖伯纳严于律己的可贵精神。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不仅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而促进学生构建语文知识,还得关注学生的习惯培养,这样方可让学生更加自主地投入到语文学习过程中。

三、智慧课堂,定是充满探究的课堂

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是一种典型的“授受式”的教学,而智慧课堂所提倡的是要让学生去经历,在探究中获得丰富的体验。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以丰富的活动、问题去引导学生,让学生从接受学习转变为探究学习。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为更好地提高课堂探究的有效性,不仅要加强问题设计研究,还要注重结合学生的探究情况而对学生做出相应的指导,毕竟学生的认知有限,如果不辅以教师的指导,学生在探究中很可能偏离主题,也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以《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教学中“相撞”环节的探究为例,先引导学生找出小女孩对爱因斯坦外貌的印象的句子,即“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采用角色置换的方法问学生如果是小女孩当时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奇怪)追问“为什么会是奇怪呢?”由此而展开对爱因斯坦的形象描写分析。由问题“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而引出“奇怪”,“为什么被撞还要致歉?”“从中你体会到什么?”由问题逐层引导学生探究,在教师的点拨下而对爱因斯坦的形象形成整体感知。如此,语文课堂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师生互动的“合奏曲”,教师“导”而学生“学”,真正让学生去经历并学会。

四、智慧课堂,定是具有发展的课堂

智慧课堂所关注的是全体学生的发展,即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确,教育并不是为个别人而服务的,而是为全体学生而服务的,语文教学要提高的是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这里,必须摒弃传统观念的束缚,重新定位发展的概念。发展不是以成绩来定优劣,而是要以学生自身的基础为基准,通过过程来看学生是否在学习中得到了进步。

要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得到发展,首先的以平等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能客观地看到学生的差异,在目标定位、过程设计、练习等过程中因材施教。其次,要学会发现学生的优点,多给予激励,这样方可让学生喜欢语文,积极参与。如有的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可能差些,但口语表达能力却较好。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表现而及时给予学生激励,让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自信,取长补短,更好地参与到语文学习过程中。

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智慧与策略

一、树立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情感

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积极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情感。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就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建一个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努力创建一个全新的教学情境,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轻松自如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有保证学生在轻松自如的课堂环境中进行探究学习,学生才能够更加深入的将自己投入进去,才能够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智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小学生的朋友,带领学生解决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够获得一种情感方面的喜悦。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才能更好的卸下学习的重担,学习才能获得更大的突破。具体说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倾听学生的需求,要深入学生大群体中,与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保证学生和教师在共同学习过程中能够产生情感方面的共鸣,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思维能力才能够被激发起来。

二、改变学习防治,为学生创建自由探索的空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手段进行改革,保证让学生懂得如何说学习,如何才能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小学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的过于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和积累,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实践的能力,重点培养学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就是要重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教师相信自己学生的能力,要敢于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小学生好奇和爱动的特点,对于学生自己能够通过合作探究解决的问题,一定要交给学生去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智力更好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例如在讲解《难忘的一课》过程中,在学生对文章中人物有了深刻的理解之后,教师应该结合课堂这个神圣位置问问学生对这一刻的感想。这个时候,学生就会根据文章的情感发表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由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身的感悟,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也进行了有效的互动交流,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和创新能力,最终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有效互动,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

课堂互动是实现学生和教师之间双向沟通、交流和学习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很好的实现有效的互动和交流,教师在课下就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工作,精心的设计教学问题和教学情境。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都应该具备一定的启发性和探究性,保证探究过程中趣味性和价值性。这样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才能更加具有兴趣,才能更加有效的实现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交流和互动过程中是一个双向的过程,通过交流,学生能够敬爱给你信息反馈给教师,教师再将收集回来的反馈信息进行总结和分析,对于教学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时的进行修正,而不是简答的对是非对错的判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主动的去探究学习,大胆质疑,积极发言,这样才能实真正的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和交流。例如在讲解《少说闰土》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熟读,然后对段落进行划分,并积极的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文章进行讨论和分析,特别是让学生对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外貌描写进行分析和研究,对采用这种描法的好处进行分析,同时还应该让学生提出在讨论过程中存在的疑问。这样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学习过程中问题。

学生通过小组内的相互补充、相互质疑、相互启发会对问题有一个全新的认知。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能够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自主发言的机会,这样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会更加的深刻和完整。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刺激学生多种感官神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保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智慧和灵动。

4浅谈小学语文智慧课堂

一、在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在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懂得思考、爱上思考是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的主要亮点之一。在我国传统小学语文课堂中,老师对学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灌输”。也就是说,在小学传统语文课堂上学生并不需要思考,只需要接受,而这种教学模式很容易导致学生思想上的僵化,从而使得学生成为一个不懂得变通的“机械人”,而这样的教学是不符合智慧型课堂的教学目的的,同时也是非常失败的。因此,为了使得小学语文课堂实现传统到智慧型的转变,老师应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通过思考将课堂上的知识转变为自己内在的智慧。

比如说在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告别童年》教学中老师在教会学生课本上的基本知识(如生字、词语等等)之后,可以听出若干个思考性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反思和思考,如“什么是童年”、“自己的童年是什么样的”、“童年对于自己、对旁人来说有什么样意义”、“在自己的童年生活中自己领悟到了什么”、“自己在童年中成长什么”、“应该如何告别童年”、“在告别童年的过程中自己会失去什么又会收获什么”等等。当然,其中有一部分问题对于小学六年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的,如“童年对于自己、对旁人来说有什么样意义”等等,这些问题学生在思考的过程难免会感到有些吃力,并且学生所能提供的回答都会较为稚嫩,此时,老师不应为了避免教学的麻烦而放弃对学生的引导,也不应该因为学生回答的不到位而阻止学生思考。相反,老师应该通过例举学生身边发生的小事,让学生一点一点的对“童年”与“告别童年”进行深入的思考[2]。

二、在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会创造

在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中,让学生学会创造也是老师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这是因为,时代与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在不断变换,而目前时代与社会最为需要的人才就是创造型的人才,因此,在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创造、愿意创造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当然,许多老师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就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是较不实际的想法,因为小学生各项能力均处于启蒙的阶段,而在这个阶段中就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探索,那么其教学的效果必定无法得到较好的保障,实际上,这样的想法是存在较大误区的。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人人都说小孩小,其实小孩并不小。你若再说小孩小,变比小孩还要小”。

而通过陶行知先生的话可以得知,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潜力往往是老师无法想象的,因此,在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让学生能进行更多的尝试与探索,从而实现对学生创造能力的锻炼与培养。与此同时,在多年的实践经验中可以得知,在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会创造是能够行之有效的。如在小学三年级上册《奇妙的海底世界》的学习中,老师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资料,用自己的双眼去看一看海底世界,老师还可以组织展示小课堂,让学生通过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去创造出自己心目中海底世界里可能存在的生物,并且让学生说一说原因。

三、在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会理解

第4篇

一、专家指导方向引领

一项研究要走得久、走得远,首先在于方向的明确。什么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与小学教育(语文教学)的关系是什么?这是“联盟”首先需要厘清的基本问题,是开展儿童文学教育的逻辑起点。2012年3月,联盟顾问、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院长方卫平教授,作了“儿童文学与语文教学”的专题报告。诚如方卫平教授所言,儿童文学文本以其独特的文化积淀、人生内涵、艺术魅力,成为人类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从这些作品中,小读者和大读者们既可以享受它们的天真和趣味,也可以领略其中的人生智慧和生活哲学。对于青少年读者来说,人类所积累下来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既是他们课堂学习的一个乐园,更是他们可以追寻的一片文学天地,可以遥望的一个精神远方。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存在正相关,这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有识之士认同。浙江有2013年,“联盟”开始酝酿和思考建构儿童文学课程,以期进一步拓展教学资源。在不少专家学者的引领下,大家进一步明确到:语文学科本身就应该是开放的、发散的。语文课堂的基本姿态,除了讲授,还更应该重视引导,从教材学习向课外书籍拓展,从课堂教学向课外阅读延伸,从相对狭隘的知识获取进入更加广阔的语感培养、审美体验和文化吸收的自由空间。三年来,儿童文学理论家方卫平教授、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周一贯先生、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刘堂江等多次到会,亲临指导,就“联盟”的研究方向和实践策略,提出了各自的经验,为“联盟”的各项工作不断走向规范和深入提供了坚强的理论后盾。

二、课堂主导课外延伸

语文课堂教学无疑是儿童文学教育走向深入的主阵地。在这几年中,“联盟”组织了特色鲜明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有力地推动着儿童文学与小语课程改革。“联盟”成立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6次课堂研讨活动,形成了系列化的课堂教学课例成果。其中,既有义务教材中的童话课,也有各校校本教材课,还进行了数学童话课、绘本阅读课、儿童文学小说阅读课、诗歌教学课、寓言教学课、民间故事阅读课等多主题的教学实践探索,极大地丰富了儿童文学教学的内涵。2014年3月,在我国著名童话大师,《神笔马良》的作者洪汛涛先生的母校——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浦阳一小,“联盟”和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等联合举行了第六次活动,来自北京、浙江、上海等600余名小学语文教师,聚集一堂。会长何夏寿执教的民间故事阅读课《鲤鱼报恩》,更是开启了童话教学跟民间故事结合的探索之路。周一贯老师在评课中说:何老师本着对民间文学的珍爱和推广民间文学的担当,选择了这一类的语文课程资源开发,把民间文学从被语文教学遗忘的角落里“营救”出来。这节“另类”语文课,启示我们语文教育不应偏守在现代文明的殿堂里,把三千宠爱结集于“教材一本”,而应该问鼎民间,亲近民间,走进民间唱“民歌”,将民间故事(民间文化)作为资源加以充分利用,让母语教育因为“民间”而更接民情、更得民心。精彩纷呈的儿童文学教学课例的开设,轻松有趣的文本,童心勃发的课堂,独到的儿童文学教学思想,睿智的文学教学方法,彰显了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中的独特魅力,大大开阔了教师们开展儿童文学教学的视野,展现了“浙派语文”教师的文学情怀,以及沉醉其中的激情!

三、系统推进文化渗透

“联盟”除了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儿童文学教学外,还特别注重与学校文化建设有机整合,多途径、多角度地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在校园环境布置、课程设置、德育活动、教学评价等多领域进行全方位地有机渗透。绍兴市上虞区金近小学的童话教育,便是“活用”儿童文学的典范。该校18年来,一直用儿童文学广博资源,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童话乐园,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中都能见到儿童文学的“影子”。宁波市北仑区实验小学结合儿童诗教学,将学生创作的儿童诗与音乐教学相结合,学生的童诗谱成一首首美妙的歌曲,在校园里广为传唱;上海市闵行区航华二小将绘本阅读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将枯燥的数学教学融合在一个个充满趣味的绘本故事中,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浦江县马良小学,金华市艾青小学,温州瑞安红旗实验小学等,也都利用儿童文学教育资源,打造出了自己的教育特色……为整合和共享资源,“联盟”还在绍兴市上虞区崧厦镇中心小学设立了活动总部,建立了自己的QQ群,同时,在“何夏寿特级教师网上工作室”中开辟专栏,及时上传有关儿童文学教育教学案例等;各成员单位在日常教学中,互相传递教案,发送课件。凡此种种,可以发现以联盟为依托、以草根研究为主导的教学研训新气象为“浙派语文”乃至儿童文学教育和语文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

作者:杭渭河 王伟标 单位: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崧厦镇小

第5篇

语文

一、指导思想

在区教体局和教研室整体工作思路的引领下,结合市教科院小学语文教研工作重点,小学语文学科将进一步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坚持以人为本,完善教研制度,强化主阵地作用,提高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全力提升小学语文教研水平,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

(一)以一线教学调研为抓手,深化基层学校教育教学

1.研究本学科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从课程建设、教师素养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学生发展性评价等方面,构建以学生的学为核心的过程性评价系统,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提升薄弱学校、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采取集体调研和学科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听课、反思、座谈、交流等形式,将教研重点下移至一线课堂,特别是偏远薄区域和学校。

3.实施“菜单式”教研服务,为城乡、区域、校际间发展的不平衡现状提供菜单式的专题讲座、优质课例、经验交流等项目,实现精准研究、补弱扩优。

(二)以语文素养提升为核心,强化常规管理

1.继续加强写字教学,规范书写习惯。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格。

2.继续加强阅读教学,深化“读书无边界”活动。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由个体阅读转向合作阅读,将阅读活动由校园拓展至家庭,实现全员阅读、伙伴阅读、流动阅读,创新多元的阅读活动机制。

3.深入研究小组合学,提升学科质量。挖掘生本教育内涵,深入实施小组合学,在探索与实践中找准切入点与契合点,丰富语文教学内涵,提高教学质量。

(三)以微课题为突破口,加强新教材研究

1.以部编新教材的研究和实践为基点,进一步加强课程标准的研究与新教材的培训。在省市级课程标准细化研究和新教材培训基础上,推进区级研究工作,对接好新教材的使用。

2. 积极倡导教师从自身教学实践中自主发现问题,选择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思考得较多的、需要解决的、又有能力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着力解决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升个人研究能力及专业素养,使语文教学从基础实践上升到理论支持。

3.结合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深入研究各学段各课型,特别是突出策略单元、习作单元(一般习作单元)、专题单元、古诗文般以及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专题,同时融合德育课例、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等策略。选择有效路径进行落实,使教学紧扣语文要素,学有目标;关注能力序列,学有增量;立足学生学情,学有取舍;承载衔接任务,落实能力,努力形成有质量、有成效、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以专业性为价值追求,优化教师队伍建设

1.确立梯队建设制度,实行滚动发展模式。在已有骨干教师团队的基础上,加大语文教师梯队的培养,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采用分散与集中的形式开展活动,按照学段及不同课型要求,滚动教研培训。实施定向培养,出课、评优评先进行倾斜,重点打造,尤其是具有自身教学特色的优秀教师,充分搭建平台,助其发展,在本区域内引领语文教学发展,全方位提升教师驾驭课堂的综合能力,带动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2.发挥骨干引领作用,实现“一师一课一教案”“名师名课名教法”。以骨干队伍为主体,以学年为周期,通过集备、征集等形式,积累形成精品教案集。同时总结归纳骨干教师有成效、有特色的教学法,最终实现“名师名课名教法” 引领全区小学语文专业发展。

(五)创新教研活动方式,丰富教学手段

创新教研方式,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活动与集备活动,升级课堂教学手段。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把握学情、做好教学研究,借助信息技术助力偏远薄弱学校的教学发展。发挥“城阳小学语文教研”微信公众平台的学术价值和传播效能,辅助做好学科的教研工作。

三、具体安排

小学语文月工作安排

月份

内容

9月

1.各单位教研员会。

2.新教师培训。

3.2020上半年公开课展示。

4.筹备《尚书悦读》电视节目。

10月

1.薄弱、农村学校调研,特色学校调研。

2.新教材课型研讨活动。

3.(识字、阅读、习作等)教学成果项目推广活动。

4.整本书阅读、群文阅读研讨。

11月

1.古诗文教学研讨活动。

2.学生阅读量调研及阅读教学观摩活动

3.习作课型研讨活动。

4.名师、名教法交流展示活动。

12月

1.学科调研。

2.命题研讨活动。

3.学科建设展示交流活动暨研修班成果汇报。

1月

1.梳理本学期教研工作。

2.研究下学期工作重点。

全学期

1.省、市组织的教学研讨及培训活动(市公开课、开放课、交流课等)。

2.新教材实施跟踪调研。

3.各学段优质教案征集与整理。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研讨会 新课标解读 学习心得

我非常荣幸参加了2012年9月7日至9日为期二天的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暨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三位专家、特级教师的上课和讲座使我热血澎澎湃,激动的难以自制,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张学伟老师的教学体现了教学的朴素与真实,在教学中采用了"一引二读三品四比"学法。所谓一引,即引导学生走进课文,走进课文的情景;二读,张老师的教学中运用到了读出感情,让学生通过读,大胆的去想象文中所写,最后再由教室总结;三品,品的是意境,这是我们教学中经常涉及到的,就不在赘述;四比,比什么呢,就是把与这课有相同之处的课文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比较文中所写内容,所用到的方法等,这是我教学时经常忽略的问题。听了张老师的教学,我把自己平时教学方法和张老师教学方法进行比较,他的教学方法我平时没做到,我没大胆让学生去比,也没拿更多的课文来比,于是让学生失去了很多想象的机会,错失了积累的机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改进自己教学的方法,尽量做到教学的完美。

全国语文著名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张学伟老师,是全国语文教学改革先进个人,全国"注提实验"名师。他的教学也很精彩,略读课文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体现了以学生为本、重在引导。张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围绕片段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课文中重典语句,模仿的动作,上得非常精彩。

李卫东老师的中年级阅读课文教学也十分精彩,特别表现在他这堂课的前半部分时间里,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对话,以及他说话的语气,并指导学生读好他们之间语气的不同。李老师语气读的非常到位,学生也学着把这些语气读的非常好。可见,李老师的读的基本功特别好。

除了听名师的上课,还听了三位专家对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他们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很详细,让我知道了各年级的教学重点,以及各年级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纵观以上各位专家的讲座和课例,我想到:

1.语文要有充分的情感

这里的情感包括三个方面:教师的情感、学生的情感、教学过程的情感。语文课程的性质有一条很重的性质就是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语文教材的本身就有着丰富的人文特点,即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我们作为语文老师也同样是要有这方面的情感,只有我们自己有着丰富的情感,我们才可以把这种情感传递给我们的学生,也只有我们的学生自己有了这种情感,才能够更加促进我们孩子对语文的理解和感悟,才能谈到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2.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

的确,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读大量的书,把读书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甚至把读书作为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当然在读书的过程中还要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消化所读的内容,不可一知半解。这次参加会议的上课和做讲座的各位老师无不是学识渊博,有着丰厚文化底蕴。如果说教学方式是形式,那么有着较高的文学修养就是内容。只有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才可以是一个真正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

3.潜心研究教材,掌握教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每节课上成公开课

第7篇

一、培养项目顺应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现实与未来诉求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2011年4月,宁波市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第一次教育工作会议,正式颁布实施《宁波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1-2020年)》。会议强调,宁波在新一轮发展中要争优势、创一流,关键还是要靠科技、靠创新、靠人才,归根结底靠教育。办一流的教育,出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城市。会议提出了“在全省教育现代化中,宁波要率先实现;在全市现代化建设中,教育要率先实现”的“两个率先”的教育发展目标。强市必先强教,突出抓好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等工作,成为贯彻落实宁波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关键所在。这为推进宁波市名师以上名优教师的高位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支持。

目前,宁波市5万余名中小学教师中,由教育行政部门通过评选考核等途径产生的骨干教师共有2500多人,其中市名师和省特级教师等名优教师285人,占骨干教师总数的11.4%。成熟、骨干、优秀等关键词涵盖了这个群体的共性特征。这一由学科骨干教师成长而来、已被评为市级名师或省特级教师的优秀教师群体,他们在学科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方面已有一定基础,但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系统的教育思想,如何在专业发展上从优秀走向卓越,实现新的突破,从而引领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将是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引导其专业发展方向,为他们终身、可持续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专业服务和发展平台,是思考和探索高端培养培训问题的核心。具有宁波地方特色的专家型教师培养项目――学科教育家(小学语文)培养对象项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可以说,这一项目的推出,既是对社会呼唤更多优质教师的现实回应,又是提升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化水平的内在需求。

二、培养项目的实施路径与策略选择

教师专业成长有其自身规律,要求培训分层进行,通过满足不同层次学员的参训需求,搭建多种平台,让有差异的个体在理念与行为改进上都有所提升。宁波市学科教育家(小学语文)培养对象由小学语文学科宁波市级名教师和省特级教师组成,22名学员中,6人为省特级教师,16人为宁波市名教师。其中,有6位男教师,16位女教师,县市级教研室语文教研员8人,担任所在学校正副校长13人。这些培养对象,不同于其他培训群体。作为宁波市顶尖的高端培养项目,学员的学科教学和科研能力虽已有扎实的基础,但关键是让其如何通过项目的培养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梳理和凝练自我教育主张与教育思想,实现专业发展由优秀走向卓越,在突破中跃升到新的高地。基于此,在培养路径与策略的选择上作了探索性的尝试。培养项目以“蕴含学术元素、着眼综合修炼、催生教育思想”为宗旨,通过与国内知名高校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合作,采取导师带徒、小组工作坊等方式进行。研修尊重学员已有的教学和研究基础,注重学员的个性发展,精心设计研修方案,以专题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训练紧密结合设置课程内容,使培训课程与活动方式既能满足特定参训群体的实际需求,又能顾及项目培养目标适度提升,体现课程的前瞻陛、导向性。研修活动通过专题学习、教学诊断、经验分享等丰富多样的方式进行,通过实践智慧与理性思考的有机整合,帮助学员深刻理解语文课程与教学,提高其课堂教学驾驭能力和语文教学科研能力,促使每位学员能够学有专长、研有特色。导师组成员全程、悉心指导每个学员的研修过程,指导学员确立研究课题与个人发展计划,结合阶段性的主题理论学习,强化具有个性特点的岗位实践。项目研修的高端平台为学员提供了全方位的教育教学前沿理论与课程改革的最新信息,促进了对语文教育教学的全新认知,开拓了教师们的研究视野,帮助他们解决了实际的教育教学难题。

在具体培养路径上,一是采用首席导师负责制,选择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组织管理能力强的教育名家担任首席导师,制订培养计划,审定任务书及小组内指导教师的分工,指导本组的教师实施项目;二是在培训方式上多采用小组工作坊,其内容采取专题化设计,每个学员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参加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坊,满足各自通识培训的同时,照顾其个性化的专业发展;三是采用到南京、苏州、福州等地异地访学等方式,开拓学员视野,拓展延伸已有知识,把握住时展脉搏与语文课程改革趋势;四是专题论坛与撰写论著,即通过论坛和论著审视自己的观点,丰富自己的教育理念,促成其专业发展由零散趋向系统,从朴素步人科学,由表层走向深刻。

同时,遵循学科教学、研究和指导优势为原则,以历练参训者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导向,选择上海与宁波本地优质学校作为培养培训基地,引导学员在实践历练中感悟理念提升能力。

三、培养项目的“三高”特色与实际成果

项目培养对象由宁波市在职在岗小学语文学科省特级教师、市名师组成,培养项目依托上海师范大学在语文学科教育教学和研究领域的优势,实行首席专家协调下的导师组带徒制,通过专题学习、教学诊断、经验分享、读书报告、学员论坛、蹲点访学等方式进行。导师团队阵容强大,实力雄厚,聘请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全国著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专家吴忠豪教授担任首席专家,导师团队由上海以及江苏、浙江著名特级教师等构成。由此建构起国内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屈指可数的学术高地,为学员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审视省思自己的日常教学,重新获得一种思考、批判和进取的力量,为教师们实现自我超越提供前提保障。

培养项目以“蕴含学术元素、着眼综合修炼、催生教育思想”为培养宗旨,力求打造一支理念先进、造诣高深、素质优良、影响较大,能反哺教师队伍成长的教育家型的学科高端人才。

两年中,项目研修有序展开依次推进,从阅读教学内容的确定、写作教学的研讨、课例与课题研究方法到专题研修课程设计和实施,学员们始终沿着语文课程的前沿方向,行走在语文研修和专业成长的路上,将学术思考和理念实践两相结合,参悟到了语文教学的门道,寻找到了学术研究的路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项目研修为宁波市处于顶尖层面的骨干教师提供了高端研修的平台,满足了这类精英教师群体专业再提升的内在需求,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内在的学习激情与创造力,进一步发挥了他们的辐射引领作用。“两年前的冬天,我有幸参加宁波市学科教育家培养对象高级研修班,在上海师范大学导师团队高屋建瓴的引领下,我聆听着智者的声音,感受着语文之美的濡染,在思想的盛宴之中,我收获巨大。这是我人生中的最大幸运。”“尽管我们心中明白自己离学科教育家还有很大距离,但我们有信心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向着卓越型教师挺进。对教育的热爱给了我们毅力,给了我们勇气,给了我们腾飞的双翼。”学员的研修感悟,足以见证项目研修的及时性与必要性。

二是学员在研修中快速成长,已经或正在成为全市基础教育小学教育教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和区域中坚力量。在22名学员中,有1人被评为浙江省首批正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有2人被评为2014年省特级教师,有2人人选“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学员的教育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实现了跨越式提升。据统计,两年来,学员方蓉飞、顾可雅、罗树庚等已经或将出版个人专著12本,93篇,还有39项课题在省市级立项,其中33项已经结题。另外,还开设公开课110节,作专题讲座287个,培养指导青年教师276人。

三是联手国内著名高校对本地名优教师进行专业再提升培训,是宁波市培养高端教师的又一种新的尝试与实践。小学语文学科教育家培养对象项目培训的实践,引发国家、省市级媒体关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应,扩大了宁波市师训工作的影响力。宁波《东南商报・教育周刊》分别以《努力培养宁波本土学科教育家》、《栽培自己的学科教育家》为题,详细报道了学员课堂教学实践研修与专题论坛的实况,全景展示了项目研修的系列成果。《浙江教育报》在2014年2月26日以《宁波着力培育本土“学科教育家”》为题作了概要报道后,便在同年3月26日围绕卓越教师培养推出整个版面的专稿,在实践案例板块中以《合作分享成长共融》为题,系统介绍了宁波的实践探索与获得的成果。

四是小学语文学科教育家培养对象项目培训的实践与积累的经验,为后续的中小学数学学科教育家培养项目的实施与推进,在具体策略与路向选择上提供了借鉴,并与省“双名工程”和宁波市的“卓越工程”实现了有效衔接,丰富了教师培训尤其是高端教师培养的实践路径与理论思考。“卓越工程”推进过程中,小学语文等学科教育家培养对象学员,将在自己由优秀走向卓越的专业发展之路上,肩负双重任务,合作分享,成长共融,发挥专业特长的示范引领,担当起“卓越工程”培养人选的导师角色,实现一代又一代的代际传承,追求卓越,在岁月的淘洗中逐渐汇成富有特色的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宁波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四、几点思考

一是凡是卓越的教师,首先应具备自己独特的风格,而风格来源于思想。针对精英教师培训群体,学科教育家高端培养项目如何立足于学员实际,基于课堂,又能超越课堂,凝练提升个体富有探索性的思考与实践,借助专家团队的前瞻陛引领,以学员已有的本学科扎实知识和储存的丰富经验为基础;打开、表达作为经验的知识;审议经验,形成自我对学科的解释体系;传播、共享自我的解释体系,呈现实质性的物化成果等,这些应是项目实施中重点关注的“点”。

二是如何整合放大高端培养项目导师团队的效能,各展其长,形成合力,以及充分发挥宁波本地实践基地的作用,尚需进一步深入研讨。

第8篇

我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童年和少年是在北京市远郊县一个偏远的农村中度过的。父母期望我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省吃俭用支持我刻苦学习。我呢,也没有辜负他们的一片苦心,在求学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坚实,成绩一直在全年级名列前茅。这时候,除了语文课本,我读的最多的书,便是当时每个孩子都有的“小人书”。这种图文并茂的小本本,有着巨大的魔力,深深地吸引着我和我的伙伴们。谁要是买了一本新出版的、大家都渴望看的小人书,他马上就会被大伙儿围住,大家一起分享精彩的故事。我爱看小人书痴迷到了什么程度呢?过年时,我用姑姥姥给的5角钱压岁钱买了《地道战》和《战官渡》;为了买新的小人书,我和村里的几个小伙伴一起步行两个多小时到县城的新华书店,终于捧回了《真假美猴王》;当时,全村只有我拥有全套的《三国演义》小人书……

说到当时的课外阅读,不能不提到评书。村里的小学和中学都没有图书馆,家里也没有多余的钱给我买书,我只能用半导体收音机来“听书”。其中,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我一字不落地听完了。听评书,成为我课余时间的最大爱好。书中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引起我丰富的想象,我经常与书中的人物同喜同悲,为他们牵肠挂肚。

1986年9月,经过几年苦读,我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第三师范学校中文大专班。师专开设的课程,老师们开出的阅读书单,同学们谈论的书目,令我大开眼界,我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每天一下课,我就跑进学校的图书馆,畅游在图书的世界中,如海绵吸水,如蜜蜂采蜜,如品茶访友。那时,我因读书而废寝忘食是常有的事。在师范学习的五年,是我阅读世界名著的黄金时期,我读过的书单上有了《子夜》《围城》《家》《春》《秋》《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红与黑》《呼啸山庄》等经典名著。时至今日,我仍然难忘在师专读书的五年时光,我感谢那一千多个日日夜夜。

1991年7月,我踏进景山学校的大门,成为了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作为一名教师,自己读书,可以开阔视野,丰厚学养;而激发并推动学生读书,尤其是品读名家名篇,可以使学生在生命与学习的起点就占据精神的制高点,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甚至会伴随学生的一生。

教材中有一些课文是从名家名篇中节选出来的,为了使学生能够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我注重激发学生阅读名作的兴趣,由学习节选部分到阅读全文,开展延伸阅读,从而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快乐。一个最清晰的记忆,永远印在我的脑海里——

在一节语文课上,《少年闰土》的学习接近尾声,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经历”并感受了“我”和闰土从相识到相知到离别的过程,透过“雪地捕鸟”“看瓜刺猹”“海边拾贝”和“沙地跳鱼儿”等一件件稀奇事,一个见识广、勤劳勇敢、质朴可爱的少年形象浮现在他们的眼前。当读到“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只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但从此没有再见面”时,全班一片安静。我能感觉到,闰土和“我”的分别令孩子们伤感。一个学生小声叹息着说:“真可惜,不会再见了。”见此情景,我马上给孩子们介绍了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告诉他们课文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写的是“我”三十年后回到故乡回忆的部分,三四天后闰土又来到了“我”家,他们又相见了。学生听到这里,兴奋极了。而分别三十年后两人再见面,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课后阅读《故乡》全文,去寻找答案。此时此刻,学生非常关心“我”和闰土见面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他们还像以前那样亲密无间吗,会不会一起回忆往事……强烈的好奇心、对人物命运的关注,使学生急切地希望看到全文,阅读的积极性非常高。后来,学生纷纷把自己买到的、借来的《故乡》带到班里阅读,交流各自的感受。

在名家名篇的教学中,我和学生共同成长。名家名篇与经典作品,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灵,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是一名引路者,我感觉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同时,在解读作品与教学课文时,我自己也在汲取着其中的精华,丰厚自己的学养,建造着自己的精神家园,明确自己的人生价值。每一次教学韩静霆所写的《绿叶》一文时,我都会为自己是一名小学教师而感到骄傲。“我们做教师的,永远是一片叶子。”“即便化作春泥护花也无怨。珍贵的叶子,崇高的叶子,伟大的叶子,是花的保姆啊!因为有了你,世界才有绿意,才有生机,才有希望!”写得多好啊!叶子,这是教师精神的写照。我愿做一片叶子!

1999年9月,北京景山学校21世纪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的编写工作开始启动,我被聘为教材编委。要编写出新时期的、以名家名篇为主体的语文教材,责任重大。这一重任推动了我的阅读广度,我的案头、床边摞满了名著选集,既有现代的经典——《老舍文集》《萧红作品精选》;又有当代的名作——《季羡林散文选》《俗世奇人》《中华百年百篇经典散文》《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等。编写教材提高了我的阅读深度。如果说以前阅读经典更多的是充实自己,认识生活,思考人生,体验阅读的快乐,而现在则要慎重考虑以下问题:

这篇文章是否适合小学生读,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选了某一个作家的某篇文章,应该从哪个角度引导学生去阅读理解,而不需教师讲深,讲透;这篇文章适合哪个年级的学生阅读;这篇文章的内容丰富、感人,但由于时代距今较远,为便于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否要稍作改动……

十几年来,教材两次修订,我阅读了大量文章,查阅了很多资料,经常工作到深夜。虽然辛苦,但我倍感快乐——因为我看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在阅读名家名篇,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是那样高,他们开展的读书交流会、名作推介会是那样丰富,他们写出的习作是那样的富有个性,语言是那样的富有文采。哦,学生的收获真是太多了!

就这样,伴着读书,我一路走来。从学生到教师,到教材编写者,我的角色在发生着变化,不变的是对读书的热爱。

我的阅读之旅将继续走下去,我相信,还会有“五部曲”“六部曲”……

[老师登台]

刘长明,北京景山学校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景山学校小学语文教材副主编。北京市第四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第9篇

(一)人格价值取向的探新

其一,促进人格从传统走向现代。阿历克斯•英格尔斯说:“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之为现代化的国家。”[5]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这对学生中国化人格的形成非常必要。为了适应时展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和现代人格也是十分迫切的。语文教材可以给现代人格以更充分的展示和表达,比如,在描述人格的词汇运用及展现人物思想和行为方面,可以更多地反映和谐、个性、平等、公正、尊重、严谨、合作、创新、效率、务实等具有现代意识的人格特质。当然,在促进学生人格现代化的过程中,又要防止出现人格的“文化基因断裂”现象,防止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价值理念的缺失。文化是人格的“基因记忆”,优秀传统人格中蕴含炎黄子孙奔流的血脉和文明的精华。因此,语文教育应该在继承优良的传统人格基础上创新,促进学生的人格从传统走向现代。其二,充分体现人格的自我价值。东西方文化关于“自我”的解读存在显著差异。西方人对自我的理解侧重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包括父母、朋友、同事等。而中国人强调在社会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理解自我。[6]在强调人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上,中国人主张“和而不同”,表现出明显的“求同”心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个人的独立自主性离不开他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比如,修身、齐家、治国及平天下之间环环相扣与密不可分。当中国已经成为“地球村”中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华民族正在崛起与“追梦”之时,教育要担负起培育学生“具有文化心理根基的健全自我”的责任,语文教育更是道义在肩。在语文教材编写及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兼顾个体和群体利益的“自我”意识,既要懂得采取正当途径争取个人应有的权益,承担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又要兼顾群体和他人的利益。在做人风格上,引导学生以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自己,可以适度谦虚,更要充满自信,学会展现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人格和自强不息的信念。让塑造独立自主的“我”意识能成为教育者的自觉行动与受教育者的主观诉求。其三,树立男女平等的观念。《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指出:“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法律体系和公共政策,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促进两性和谐发展,促进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性别平等原则和理念在各级各类教育课程标准及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儿童性别观念形成的关键期,儿童尚未形成明确的尊卑和等级观念,批判思维和分辨是非的能力亟待培养,对教材中的内容常会“自觉地认同和接受暗示,并对其进行模仿,从而形成文化的心理积淀”。[7]因此,小学教材渗透性别公平理念显得尤为重要。现代的中国女性已经不再只是“家庭妇女”的角色,她们跟男性一样在职场付出,人格平等、经济独立成为当代女性的精神需求。一个社会中女性角色的变化是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中国在向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继续提倡并积极树立两性平等的现代观念,给女性以应有的尊重。现代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女性角色可以更加丰满和丰富起来,充分体现时代女性的特征,既能体现女性温柔、善良的特质,更要突出女性坚强、自立的形象。

(二)理想人格的塑造

第一,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格。中国传统文化重视道德人格的培养,中国人的人格有重伦理的特色,这是值得继续保持的。随着时展,人们对理性人格和审美人格的重视日益凸显。理性人格的塑造对正在追求科学发展的中华民族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理性人格的内核是理性精神;理性精神取决于科学素养,它要求个体敢于质疑权威,勇于实践探索,不断追求创新。因此,理性人格的培养有助于提升人们的科学素养,促进科技进步和科学发展。同时,要塑造审美人格。审美人格是个体内心深处的自我独白,是客观的自由体验,是主观幸福感的源泉。可见,人格的高级层面———理想人格的塑造应是道德、理性及审美三方面人格的合一。应该指出的是,构建道德、理性、审美全面发展的人格结构,符合马克思提出的“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对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有着积极意义。小学语文教育在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格时,要在恰当肯定道德(即“善”)的独立价值和地位的前提下,肯定“知”与“美”的价值,使理性与审美人格在塑造学生新型人格中得以实现,理想人格的结构必然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第二,塑造刚柔并济的人格特质。“上善若水”,人们对水的“处下不争,以柔克刚”、“随方就圆,因势成形”、“自洁洁人,激浊扬清”等品格特点倍加推崇。水的“柔性”品格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人适应环境的能力,但它明显的不足是使人习惯于逆来顺受的做人方式,使人的个性显得“柔性有余,刚性不足”。因此,当代人若想展现阳刚之气,树立完善的自我,必须朝“刚柔并济”的人格方向发展,坚持《法言•君子》中提到的“君子于仁也柔,于义也刚”的做人方式。语文教育中要充分认识刚性人格的价值,教材在描述人物形象和表现人格特性时突出人物刚性的美,特别是表现男性时更要彰显其阳刚之气。唯有铮铮铁骨才能打造出坚强、挺拔、独立、自强、自信的民族脊梁,体现“中华雄起”的气魄。第三,探索道法自然的培养途径。中国人向来推崇“道法自然”、“润物无声”、“循循善诱”的教育艺术。因此,如何选择符合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发挥最佳的人格教育效果的途径和策略,是塑造理想人格的关键所在。在教材编写及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文以载道”的作用,通过寄情山水,以山明志,以水明理。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比喻、拟人的手法表现“山”的品格和“水”的智慧,更好地塑造学生“刚柔并济”的人格特质。在人格教育途径选择上,可以参考中国古代“君子人格”的修养方式,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到处游学,让学生在与大自然的对话中,既磨砺意志品质,又深化对山与水的自然禀赋和人文意蕴的理解。另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在小学低中年级,最能表现学生天性、最让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是童话故事和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今后教材的编排应该注意此类作品的价值,充分发挥它们“通俗易懂”、“寓教于乐”、“道法自然”的作用。为防止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格的脱节,在促进学生的现实人格向理想人格的转变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接触普通人的人格魅力及真实的人性。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可以用幽默、讽刺的手法表现人性的假恶丑,从批判假恶丑中认识真善美的价值。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蓝树叶》、《金钱的魔力》、《临死前的严监生》等,是运用讽刺和含蓄的方式表现人性假恶丑的很好的课例。只要教师引导学生解读得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人性,弃恶扬善。沃尔夫冈•布列钦卡认为:“教育是人们尝试在任何一个方面提升他人人格的行动。”[8]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就是要尝试通过文学及语言的表现形式来提升他人人格的行动。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和把握,结合小学语文教材在人格教育方面的材料分析,更感觉到这项工作需要教育科研工作者、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专家、小学语文教育专家以及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持续不断地为之付出努力!

作者:侯秋霞 单位:嘉应学院

第10篇

一、“王笑梅名师工作室”概况

“王笑梅名师工作室”于2011年9月成立,领衔人王笑梅是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名校长、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目前工作室共有成员9名。近三年来,工作室面向全省、全市、全区开展研究展示活动7次,工作室成员先后开课50多节次,作讲座20余次。开展较大规模的教育科研沙龙3次,先后有3000多名教师观摩了他们的展示活动。他们还与省内多家名师工作室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广东省东莞市还成立了“王笑梅工作室东莞阳光五小工作站”。工作室除了领衔人王笑梅外,另有2人被评为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1人已申报省特级教师。其他同志都已成为南通市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工作室优秀课例层出不穷,研究展示活动丰富多彩,各层面的优师名师不断成长,显示出了勃勃的生机。

二、“王笑梅名师工作室”运作图式

“王笑梅名师工作室”的成功运作,与它独有的运作图式密不可分。纵观其运作,以下五个方面值得关注:

1.组建了同质异质结合的团队结构。“王笑梅名师工作室”成员共有9人,他们都是小学语文教学领域相对优秀的教师,都十分认同工作室倡导的“生命语文”的教育理念,对自身的专业发展都具有较强烈的自我发展意向,就这一点而言,他们具有同质的特点。与此同时,他们也各有各的生长姿态:就专业发展层次而言,他们中有的已经成为江苏省特级教师,有的已成为南通市学科带头人,还有步入教师岗位不久的年轻教师;就所处岗位而言,他们中有学校的校长,有学校的中层,还有学校的普通教师,甚至还有幼儿园的园长;就研究专长而言,他们中有研究嬉乐儿童诗的,有研究智慧阅读的,有研究童本作文的……这样的一群人的聚集,其实就是在共同理念照耀下的不同价值取向、不同思想基因、不同工作技巧、不同工作风格,乃至于风格不同的学生观、课堂观的聚集与交融,其结果是催生出常态研讨中难以出现的精彩创想、优秀设计,同时也助推着每一个成员的成长、成熟。

2.拥有一粒能点燃事业激情的火种。王笑梅作为工作室的领衔人,她本身具有火种的能量和特质。多年来,王笑梅在总结实验小学传统的语文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生命语文”的语文教育理念,王笑梅在这条道路上且行且收获――她执教的公开课经常在全国各地交流展示,所作的学术报告听众遍及省内外;她的研究成果经常出现在省级教育期刊、国家核心期刊。《人民教育》杂志多次报道她的成长事迹、刊载她的教学主张;她出版的专著在业界引起广泛关注……王笑梅的个人魅力和“生命语文”的理念是密不可分的一个能量聚集体,它就像一粒火种,时时点燃每一位成员心中语文教育研究的星星之火,照亮每一位成员的研究方向。工作室中的每一个人在领衔人的激励下,在各种活动的影响下,在不同的方面汲取着前行的动力,研究的激情不断得到碰撞和激发。这种动力和激情对于一名优秀教师的成长,是必不可少的营养素。

3.创造了团队成员同向多径的共生状态。在植物界,生态结构完善的健康树林中,各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错落共生,不但最大限度地利用了阳光空气和土壤资源,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控制了病虫害的大面积爆发。一个组织、一个团队也是一样,丰富多样的生长方式能够营造良好的共生生态,促进团体内每一个个体的自我更新、成长和完善。

“王笑梅名师工作室”成员在“生命语文”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各有各的生长姿态和成长方向。他们中有的思想活跃,善于出点子;有的干劲十足,善于呐喊、鼓动、推进;有的心思缜密,组织力强,善于将工作室的思想、理念与研究成果在学校教学工作中推广渗透;有的理论储备丰富,观念前卫,勇于实践。年轻的同志常常在前沿的领地开辟新领域、尝试新方法;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往往考虑周密,磨课、洗课之外,还有宣传、报道、铺垫、引路,一项项工作环环相扣。值得一提的是团队中有一位语文教师目前担任幼儿园的园长,她往往能跳出小学教育的框架,从启蒙教育的角度,换一种思维阐述看法,给“当局者”许多启迪,所有公开教学经她审视挑刺后方可以放心出炉。工作室里,角色没有主辅,身份没有高低,研究没有边界,讨论没有,实践没有不可逾越的雷池……王笑梅曾经引用过“叶镶嵌”的概念――自然界的树叶不会相互遮挡,镶嵌式的排列让每一片叶子都能享受到阳光。她用这个理念经营自己的团队,提出“人人做自己的第一,个个做团队的唯一”的评价观。各美其美,美人之美,这是一个学习型、知识型团队得以健康、快速成长的组织密码。

4.寻获了一系列思想转化为实践的创新载体。“王笑梅名师工作室”的成员思想活跃,观念前卫,这些思想和理念需要通过适当的形式展示、表达,也需要在相互碰撞、融合中不断发展。工作室在前行的过程中逐步创造了多种载体,思想理念与研究实践实现了有机共生。

周日磨课是工作室每周都要举行的常规活动。工作室成员轮流自选课题,每周邀请同伴听课,听完课后9名成员相约在周末休息日,到校开展评课、磨课、洗课活动。这项活动促使工作室每一位成员精益求精地对待自己的课堂设计,一丝不苟地历练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一大批优秀的课例在这样的磨课中诞生,每一名成员也在一次次的磨课中成熟。

“月光书房”是工作室的读书平台。他们向名家请教读书方向,向名刊索取阅读书目,同伴之间也相互推荐书目。阅读之后,包括王笑梅本人在内的每一位成员,必不可少的一项功课就是定期来到“月光书房”,汇报自己的读书心得,对着工作室的其他成员汇报,也对着全校教师汇报。一种浓郁的读书氛围就这样逐步建立起来,工作室成员成了学校读书活动的核心人物,推动大家读好书、精读书,各种经典的教育著作在这里得到细细咀嚼,各种最新的教改动态在这里得到及时传播。“月光书房”成为实验小学读书活动的发动机,成为学校的文化高地。

此外,“课程开发”让每一位成员有机会以更系统、更具操作性的形式丰富、完善和表达自己的教育思想;“文化讲坛”让每一位成员有机会将专业课题放到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上研究;“思想者俱乐部”的活动更是工作室成员体验头脑风暴、实现不断创新的激情梦工厂。丰富的活动载体为工作室搭建了成功路上攀登的坚实台阶。

5.不断拓展着自身发展的新的空间。名师工作室建在通州区实验小学里面,他们的活动也主要以学校为土壤。但是他们的目光并不局限在学校的围墙之内,他们的自我要求也并不局限于学校层面的优秀。多年来,他们在学校内部开展活动的同时,先后在通州区、南通市和省一级的活动中展示教学50多节次,开展讲座20余次,邀请校内外教师一起参与的教育科研沙龙活动举办过3次。“王笑梅名师工作室东莞阳光五小工作站”的成立,更让研究和合作的触角伸向了岭南地区。精彩的剧目常常孕育于宏大的背景、高水平的舞台,王笑梅工作室这样的工作格局,不仅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力,更让成员拓展了眼界,提升了观察、思考和研究的层次。

三、由“王笑梅名师工作室”引发的思考

名师工作室在培养优秀教师方面有着充沛的能量和巨大的潜力。如何将这种能量与潜力转化为现实的成效?“王笑梅名师工作室”的成功运作,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启迪与思考。

1.工作室的发展目标应该定位高远。西方的谚语说:要想射中苍鹰,应该把箭矢指向月亮。这说的是取法乎上仅得其中的道理。“王笑梅名师工作室”的工作目标定位不仅在于利用名师资源、放大名师效应、培养一批学科教学的骨干力量,更有着促进教育研究合力的形成、孕育独特的工作室文化,并以此推动全校乃至整个区域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向。这样的目标定位,促使每一个成员在工作和研究中,跳出自身工作的小圈子,放眼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大舞台,寻找合适的自我定位;促使每一个成员自觉地完成从“小我”的成绩,向“大我”的事业建构的转身,促使每一个成员永远鞭策自己站在教改的前沿,促使工作室的教育产品永远高立于教改的潮头。

2.工作室的前行应该有多元发展目标。在“王笑梅名师工作室”,各人有着个人的研究方向、工作目标。“基于问题式阅读教学”、“小学对联教学研究”、“童年写真嬉乐作文”、“基于‘学’的儿童智慧阅读创构研究”……不同的研究主题彰显着不同的学术思考、不同的研究深度,同时更顺应了每一个成员不同的阅历、个性,不同的性格、习惯,不同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以及对儿童、对语文的不同认识与理解。这种顺应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成员的研究热情,挖掘和利用每一个人多年工作中储备的对小学语文教育的智慧思考。因此也更容易取得成绩。当这些各有千秋的研究方向统领于“生命语文”的总方向之下,“生命语文”教育的大树便愈发显得茂盛、丰满。

3.工作室的运作支撑应该扎实有序。名师工作室作为一种研究教育教学改革、培养优秀教师的组织,必须将根须深入到学校教学实践中,深入到学校的社会环境中,深入到在特定领域有着重要学术成就的专家学者之中……“王笑梅名师工作室”的背后有着扎实的运作支撑。首先它孕育于百年名校――通州区实验小学。学校创办人清末举人孙儆先生在民国初年曾任江苏省议会的副议长,后归乡潜心办学,百年来学校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工作室的成员浸润于这样的文化环境之中,总是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文化养料。其次,工作室扎根于历来崇文重教的江海大地,它的周边不乏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兄弟学校、单位,工作室成员有条件与各层面的学校开展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最关键的是,工作室有意识地将运作的支撑延伸到一流的教育专家、特级教师之中,顾明远、成尚荣、朱永新……这些当今教育界引领一方的专家被邀请来讲学,为工作室专业发展把脉、定向;窦桂梅、孙双金、薛法根……这些当今小学语文教坛的智慧旗帜被邀请来,与工作室成员一起探讨研究。从学校环境到社会环境,从社会环境到专家环境,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支撑,有序地抬高了工作室的运作层次。

4.工作室的生机应该扎根于活动载体。任何一种思想理念、策划设计,只有落实到现实的教育教学之中,才能促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同时在与现实的不断磨合中,才能促使其不断进化。这一切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有序有效的支撑载体。“王笑梅名师工作室”在运作的过程中,有支撑个体自我学习的“月光书房”“个人书摘”,有促使成员之间交流学习心得的“文化讲坛”、“心得汇报”,有指向优质课例设计的“课程开发”、“专家会诊”,有相互之间探讨成败得失的“每周磨课”、“思想者俱乐部”……如果说关于“生命语文”的共同愿景是工作室每一位成员在专业上的理想彼岸,那么各种活动载体就是他们在追求理想的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条条航船。

5.工作室的发展应该不断拓展活动空间。工作室的各种活动不能局限于一所学校,甚至不能局限于一个县区、一个城市,而应该不断地寻找机会,向更广阔的空间拓展。“王笑梅名师工作室”成立3年,学校一级以及与兄弟学校之间合作的活动常态化开展。同时举办区级活动2次,大市级活动2次,省级活动3次,与省外交流研讨1次。这些活动,拓展了工作室的展示空间和影响力,同时也让工作的研究成果在更大的范围内寻获互动与碰撞,得到更多角度的升级机会。这样做的结果,直接导致了工作室研究档次的阶梯状提升。

第11篇

一、 习作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学段目标不明,任意拔高,降低学生习作的兴趣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将第一学段的习作教学的目标定位为“写话”,第二学段习作目标为“习作”。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自信心。在小学语文试卷中,习作占了较大的比例,如一二年级的“写话”一题分值多在10―15分。教师在评分时,往往是写但句话比写二句得分高,写四句比写三句得分高,让学生把“写话”变成了“写段”,在字数上要求学生写100―200字,在写作方法、写作内容上都参照中高年级的标准提出具体的要求。试想,一二年级的学生,识字量不多,语言积累较少,一下子就要求他们写上百字的“文章”,学生怎能不害怕?

(二)习作与阅读分离,忽视了阅读对习作的促进作用

崔峦指出:“习作能力的根本是阅读能力,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用的课文均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可以作为学生习作的范文。但不少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只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而忽视深入挖掘课文读写结合的训练点,未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和写作指导。如“第三届福建省小学习作(写话)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的12节展示课,未有“读写结合”的课例,可见这一现象是比较普遍的。另外,不少教师只关注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只顾让学生埋头做题,未能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学生语言贫乏,搜肠刮肚也写不出好文章,自然无兴趣可言。

(三)一味求全,面面俱到,习作指导缺乏针对性

有的语文教师的写作指导讲究面面俱到,从审题立意、选材构思到语言表达、篇章结构等都要讲清楚,结果哪一方面都没有讲到位。例如,指导学生“写一个熟悉的人”,从三年级到六年级,习作指导都是“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人物的特点,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来描写”,却又从未进行过专项的指导与训练,结果学生虽然知道要从哪几方面来写,但哪一方面也无法细致刻画、生动描写,人物特点自然不鲜明,无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重改轻评,教师越俎代庖

习作评价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习作指导的继续和深化。由于教师的习作指导过于求全求细、费时较多,学生完成习作的时间有限,多数教师就把习作评价的环节省略,以教师课后批改代替课堂上的现场评改。负责任的教师会字斟句酌,小到一个标点符号、一个错别字,大到整段文字,批改后学生原来的习作已面目全非。而不负责任的教师,则对学生的习作草草批阅,打个等级或分数了事。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教师改文,业至勤,苟学生弗晓其故,即功夫同于虚掷。”这两种做法都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起不到指导作用。

二、立足课程标准精神,改进习作指导方法,提高习作质量

(一)明确学段目标,降低要求,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第一学段应该培养学生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现实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第二学段的习作目标是“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以及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据此,笔者认为一二年级的习作应以写句子过渡到写几句话为主,中年级的习作应以写段为主向写篇过渡。因为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先于书面表达能力,所以不管哪一种形式的习作(写话)训练都要坚决贯彻先说后写的原则,与说话训练相结合,为学生的习作训练降低难度。

(二)读写结合,把专项训练与综合指导有机融合

作文能力包括基本能力与专门能力,基本能力指观察、思考、想象和创造的能力;专门能力包括取材、立意、构思、语言表达、修改文章等。这些能力的获得,不能采用直接呈现和灌输的形式,特别是习作的专门能力,即便教师条分缕析地教给学生,学生也未必能写出好文章。因此,我们必须遵循读写结合这一基本规律,在阅读教学中,紧紧依托文本资源,抓住契机,引导学生模仿典型句式,学会遣词造句;模仿精美语段、学会精巧构思;模仿精彩篇章,学会谋篇布局。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写作素材,潜移默化地提升他们的作文能力。在作文指导课上,教师应注重从内容入手,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帮助学生打开记忆的仓库,让学生自由表达所见、所闻、所思,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

(三)倡导学生自主评改,让学生在习作评改中提升能力,感受成功

在作文批改阶段,我们要变“教师批改”为“学生自改”,变“课后批改”为“课上、课后评改相结合”,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作文评改的过程。根据各年段的实际情况,教师可采取学生自改―合作评改―教师总评的评价体系。(1)学生自改。第一遍默读,检查文章整体是否符合习作要求,调整顺序,充实内容;第二遍轻读,改正明显的病句、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第三遍放声读,感受习作在遣词用句、表情达意方面是否有需要完善的地方。(2)合作评改。在小组内读一读自己的习作,谈一谈自己的构思及初步修改哪些地方,请小组同学评议、补充,再根据小组同学的意见进一步修改。(3)教师评改。教师在学生练笔时应加强巡视,发现他们优点和不足,并教给他们基本的修改方法和要求。习作上交后,教师要针对学生自改互评后仍有问题的习作进行个别指导,要选拔推荐优秀作品在班级学习园地、校报校刊或其他报纸杂志上发表,以示激励。

参考文献:

[1]刘平贵.浅谈提高作文教学的几点策略[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0(30).

第12篇

乐教乐学:搭建家校协同教育的桥梁

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创新研究

小学国学经典教育翻转课堂实践研究

利用IPTV助推教育信息化纵深发展

高中语文教学整合影视资源的研究

曲径探幽入信息技术应用之佳境

浅谈数字化校园网络建设与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信息化的中职机械专业教学探索

交互式电子白板让英语课堂生趣盎然

双峰县召开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

卫星远程盟校对农村学校发展的影响分析

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融合的课例研究

一年级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不妨这样用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政治课堂教学

农村学校“班班通”应用现状浅析

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结合初探

突破与融合: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思考

APP软件辅助大学二外日语教学的探究

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单元复习课中的应用

“互联网+”背景下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浅谈信息技术在学者型教师形成中的作用

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几点思考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多功能电子教学平台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

学生行为管理平台ClassDojo在课堂中的应用实践

移动平台在青少年宫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茶陵县教育局机关干部深入村小调研网络联校建设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论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育主体及其关系的变革

国外优秀理科学习资源网站介绍与案例分析

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有机融合的成效研究

浅谈机器人教育的现状与构想——以长沙市为例

浅析当前普通高中机器人教育的不足与对策

机器人教学与小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

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优化中职数控专业教学活动

信息化背景下中职软件教学与实训教学融合之探索

双峰县召开教育信息化教育云平台应用工作会议

中学生信息素养提升与电脑创新制作指导策略研究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索

中小学电脑制作“计算机创意编程”项目综述

不为彼岸只为海——《初识Scratch》教学体会

浅谈高中学生二维动画与三维创意设计培训的策略

浅谈“互联网+学校管理”本土化建构的几点体会

张家界举办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工程项目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