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6 16:06: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级审计专业相关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会计从业资格(上岗证)
【考试简介】会计从业资格是指进入会计职业、从事会计工作的一种法定资质,是进入会计职业的“门槛”。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从事下列会计工作的人员(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人员,以及外籍人员在中国大陆境内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考试时间】每年分别在上下、半年设立两次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约在每年的4月和11月。
【考试内容】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五级)
【考试方式】 闭卷笔试
【报名时间、地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一般由省级财政部门组织,考试及报考时间全国各省有差异。报考时,报考人员需携带本人身份证、近期同底片免冠一寸照片二张,到指定报名地点填写相关表格,办理报名手续。有条件的地区,要求考生先在网上注册报名,将报名表打印后贴上照片,再到指定报名地点交表、交费办理报名手续。
初级会计职称
【考试简介】初级会计职称考试也称初级会计资格考试,根据现行会计职称管理规定,考取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后,可以聘用为会计员和助理会计师。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国统一组织、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考试命题、统一合格标准的考试制度。(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
【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考试年度的5月第三个星期六。(以当年公布的报名时间、考试时间为准)
【考试内容】初级资格考试分两个半天进行,初级会计实务科目为3小时,经济法基础科目为2.5小时。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报名时间、地点】报名时间一般安排在考试年度上一年的10月中旬到11月底。凡符合报名条件并申请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人员,均由本人提出申请,单位核实,持学历证书、身份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原件和“报名登记表”于规定期限内到当地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管理机构设置的报名地点报名。考生凭准考证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中央和国务院各部门及其直属单位的人员参加考试,实行属地管理原则。
中级会计职称
【考试简介】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也称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根据现行会计职称管理规定,通过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后可以评定会计师职称。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国统一组织、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考试命题、 统一合格标准的考试制度。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
【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考试年度的 5月第三个星期六、星期天。(以当年公布的报名时间、考试时间为准)。
【考试内容】《财务管理》、《经济法》、 《中级会计实务》三个科目。 其中《财务管理》、《经济法》为2.5小时,《中级会计实务》为3小时。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报名时间、地点】报名时间一般安排在考试年度上一年的10月中旬到11月底。凡符合报名条件并申请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人员,均由本人提出申请,单位核实,持学历证书、身份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原件和“报名登记表”于规定期限内到当地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管理机构设置的报名地点报名。经审核合格后,发给准考证。考生凭准考证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中央和国务院各部门及其直属单位的人员参加考试,实行属地管理原则。
高级会计师资格
【考试简介】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是由人事部和财政部联合组织的全国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评结合工作的考试环节, 这项考试是为了加强高级会计专业人才联合体建设,提高会计专业人员素质, 改革高级会计师资格单一评审办法,探索科学、客观、公正、 公平的高级会计师资格评价办法而设立的。考试由国家统一组织。 符合高级会计师评审条件的考生,只有通过这项考试取得高级会计师考试合格证书后, 才能进一步参加高级会计师评审。
【考试时间】每年九月的第1个星期日。
【考试内容】《高级会计实务》,考试时间为210分钟。
【考试方式】采取开卷笔答方式进行。主要考核应试者运用会计、财务、税收等相关的理论知识、政策法规,分析、判断、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和解决会计工作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报名时间、地点】一般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报名。
注册会计师(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CPA)
【考试简介】中国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是根据《注册会计师法》设立的执业资格考试, 是取得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的必备条件。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于1991年12月7日到8日首次举办,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最具权威性和吸引力的执业资格考试之一。截至2008年度, 17次考试,累计300多万人参考,100多万人单科合格, 14万人取得全科合格证书,其中5万多人取得执业注册会计师资格。2008年,共有57万人报名,49万余人次参加了考试。各科合格人数及合格率分别为:会计14502人,10.79%;审计9281人,15.06%;财务成本管理9579人,15.26%;经济法20034人,17.98%;税法16498人,13.56%,所有科目的平均合格率为14.53%。
【考试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中旬。各科目考试时间如下:会计 180分钟;审计、财务成本管理 150分钟;经济法、税法、公司战略和风险管理 120分钟。
【考试内容】第一阶段,设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等6科。这是专业阶段,主要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注册会计师执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是否掌握基本技能和职业道德要求。
第二阶段,设综合1科。这是综合阶段,主要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在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中运用专业知识,保持职业价值观、职业态度与职业道德,有效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考生在通过第一阶段的全部考试科目后,才能参加第二阶段的考试。两个阶段的考试,每年各举行1次。基于第二阶段的考试侧重于考查考生的胜任能力,建议考生在参加第二阶段考试前注意积累必要的实务经验。英文测试: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各科目均不设英文附加题。新考试制度下2009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业阶段6个科目的试题中均指定特定试题(各科指定1~2个小题,以下简称指定试题),考生可以选用英文作答。对可以选用英文作答的特定试题,在试卷中都有明确的提示。对指定试题,考生可以自主选择中文或者英文作答,如选择英文作答,该小题须全部使用英文。对指定试题外的其他试题,考生一律用中文作答。对指定试题全部使用英文作答、并且答题正确的,奖励5分。每科合格成绩分数线仍为60分。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客观性试题采用填涂答题卡方式解答;主观性试题采用书写中文简体文字方式解答。
【报名时间、地点】一般在每年4-5月,可到各地注协、财政部门报名。具体可以参考2009年考试报名汇总报名人员报名时,须提交有效身份证件、学历证书或技术职称证书原件,交纳2寸近期(上年或本年)免冠照片2张,经地方考办审核无误后,填写《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考生个人信息填写表》。
注册税务师( Certified Tax Agents CTA)
【考试简介】1998年开始时实行资格认定考试,自1999年开始实行全国统一考试。据权威部门统计,截止2008年底,国家每年举行一次统一考试,己累计考试11次,报名达2806484人次,通过考试取得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的人数达到77930人(不含2008年度四川省通过人数)。
【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一般为每年6月最后一个周末,从周五的下午开始,每半天考试一个科目,每科目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科目】现行注册税务师考试共考五个科目:《税法(一)》、《税法(二)》、《税务实务》、 《财务与会计》、 《税收相关法律》。
【考试方式】考试均采用闭卷笔试的办法。《税法(一)》、《税法(二)》、《财务与会计》、《税收相关法律》均为客观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计算题和综合分析题;《税务实务》为主观题、客观题相结合的形式,客观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主观题为简答题和综合分析题。
【报名时间及报名办法】
(1)报名时间 报名时间一般设在考试年度上一年的12月份,按属地管理的原则,一般按地区为单位进行组织。以09年为例:09年注册税务师考试报名信息汇总
(2)报名办法目前各地情况不太相同,一般为现场报名或网上报名与现场报名相结合的方式。现场报名的,考生需现场领取《全国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申报表》,填写后应经相关部门盖章。报名时,须持上述《申报表》、本人身份证明(身份证、军官证、驾驶执照、护照,下同)、符合报考条件的相关证明(学历证书、资格证书、职称证书)原件,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报名点经资格复核合格后,办理报名手续。符合免试条件者,还需持税务部门出具的本人从事税收工作起始时间的证明。
审计专业技术资格(初、中级)
【考试简介】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是测验应考者是否具备相应审计专业技术能力的考试,考试合格者可获得相应的《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考试分为初级和中级两个级别。
【考试时间】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日期原则上为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分两个半天进行,上午为《审计专业相关知识》,下午为《审计理论与实务》。两个科目的考试时间均为2.5小时。
【考试内容】《审计专业相关知识》:宏观经济学基础、企业财务管理、企业财务会计、法律;《审计理论与实务》:审计理论与方法、企业财务审计。初、中级资格考试采用同一套考试大纲。根据对初、中级审计人员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不同要求,两个考试科目各部门内容分为初、中级资格共同考试内容和中级资格单独考试内容。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报名时间、地点】因地区而异,大多在4月、5月,到当地人事考试中心(院)报名。
审计专业技术资格(高级)
【考试时间】每年的11月份第3个周的周日(具体时间以国家审计署考试中心的通知为准)。考试分两个半天进行。上午为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下午为审计理论与审计案例分析。各科目的考试时间均为3个小时。
【考试内容】《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具体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财政理论、金融理论、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四部分;《审计理论与审计案例分析》,具体包括审计理论和审计案例分析两部分。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考试题型均为主观性试题,无任何客观性试题。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的考试题型仅简答题和论述题两种;审计理论与案例分析的考试题型包括简答题和5个审计案例。审计案例以财务审计为依托,侧重于审计技术方法的运用,难度适中。只是所有案例是依据的国家审计准则,而不是独立审计准则。主要的差别在于程序上的差别。各科试题全部在答题卡上作答。
【报名时间、地点】因地区而异,大多在4月、5月,到当地人事考试中心(院)报名。
二、学历学位考试
MPAcc
【考试简介】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 简称MPAcc, 专业学位代码:530100)项目,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于2003年底设立的专业学位项目。会计专业硕士学位面向会计职业,以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法纪观念,系统掌握现代会计学、审计学、 财务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熟悉国际会计准则,熟悉市场经济规律的高素质、全方位的管理型、应用型会计人才为最终办学目标。
【考试时间】每年的10月最后一个双休日
【考试内容】政治理论、英语、综合知识(含财务会计、语文、数学、逻辑),共计3门。其中,政治理论考试及面试由各招生单位单独组织,时间自行安排;其余2门全国联考,其中外国语只限英语,MPAcc英语科目的考试与在职人员攻读其他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使用同一试卷,听力测试成绩计入考生外语总成绩。
【考试方式】笔试+面试达到各试点院校划定的最低录取线,根据笔试成绩,结合工作业绩、本人资历和面试成绩,综合考察,择优录取,其中优先考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的中高级财务、会计审计人才。
【报名时间、地点】全国联考报名工作采用网上报名与现场报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
【考试简介】ACCA成立于1904年,总部位于伦敦,是全球最具规模的国际专业会计师组织。截止2008年底,ACCA在全球设有82个办事处及分会,131500 名会员及362000名学员。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国际专业会计师组织,ACCA目前在中国拥有超过20000名会员及34000名学员,并在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深圳以及香港设有共6个办事处,在澳门设有一个联络中心。要成为ACCA的会员,学生必须通过ACCA十四门专业考试并获取三年财务及会计相关工作经验。此三年相关工作经验可在考试之前、中、后累积,并且不限地域、行业、公司/机构性质等。
【考试时间、地点】每年两次,分别安排在6月、12月第二周开始连续八个工作日。每次最多允许报4门。
北京考点地址:I998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号教学楼;北京海淀区学院路15号;I837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朝阳区惠新东街12号;I866北京市教育考试指导中心;北京市安定门外外馆东街23号。
I900长沙考点地址:长沙市石佳冲路109号湖南大学北校区网络学院北栋3楼。
I803成都考点地址:成都国际会展中心;成都市金牛区沙湾路258号。
I992大连考点地址:大连市中山区鲁迅路50号大连北良大厦19楼会议室。
I996广州考点地址:广州市白云大道北2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A座。
I912南京考点地址:南京审计学院,南京市建邺区北圩路77号。
上海考点地址:I987 上海东北 上海兰生大酒店,杨浦区曲阳路1000号;I997 上海西南 好望角大饭店,肇嘉浜路500号;I844 上海浦东 仁和宾馆,浦东新区浦东大道2056号。
I995深圳考点地址:深圳市上步中路1003号,深圳科学会堂。
I994天津考点地址:天津财经学院, 天津市珠江路25号。
I993武汉考点地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市洪山区政院路1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泰楼。
I827西安考点地址: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管理学院大楼。
I831厦门考点地址:金海峡高级财经人才培训中心,厦门市夏禾路1128号富兴大厦办公楼三楼(B座)。
I847无锡考点地址:无锡运河大酒店,无锡市湖滨路7号运河大酒店。
I856山东考点地址: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济南市桑园路60号。
I854杭州考点地址: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杭州市文晖路321号浙江教育大厦 310014。
I855南昌考点地址:江西财经大学,南昌市双港路校区。
*S861 哈尔滨考点地址:哈尔滨师范大学恒星学院,哈尔滨市利民开发区恒星路1号2号楼207室。
*S838 沈阳考点地址: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望花南街21号沈阳大学。
*S874 南宁考点地址:广西省南宁市明秀西路100号,广西财经学院,图书馆一楼。
CBE上海考点:上海晋才职业培训中心,虹古路321号222室。
CBE浙江考点:浙江财经学院,杭州市下沙学源街18号。
CBE武汉考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市洪山区政院路1号。
CBE哈尔滨考点:哈尔滨师范大学恒星学院,哈尔滨市利民开发区恒星路1号。
CBE无锡考点:江南大学后续教育学院,惠河路170号。
CBE北京考点:北京东亚国际技术培训中心,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北路延静西里9号。
CBE天津考点:天津富臣职业培训学校――富臣教育。
北京东亚国际技术培训中心,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北路延静西里9号
*特殊考点:学员选择在特殊考点应考,需另行支付行政费用予该考点。具体事宜请与ACCA各代表处咨询
【考试内容】
教材和考试均用英语。从2001年12月起,ACCA考试大纲,新大纲主要强调学员掌握核心专业知识,首先成为能胜任业务的会计师;同时要求知识面广,成为通才型人才,而且要掌握战略财务管理技能,适应现代商务的发展。共十四门考卷,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涉及基本的会计原理,财会信息的作用和管理领域的主要问题等内容,具体课程为:1.1财务报表编制Preparing Financial Statements;1.2财务信息与管理 Financial Information for Management;1.3人力资源管理 Managing People。第二部分。涵盖专业财会人员应具备的核心专业技能,介绍商务运作的法律环境,并强化财会方面的关键技能,具体课程为:2.1信息系统 Information Systems;2.2 公司法与商法Corporate and Business Law;2.3企业税务 Business Taxation;2.4 财务管理与控制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Control;2.5财务报告Financial Reporting;2.6审计与内部控制 Audit and Internal Review。第三部分。着重于企业战略管理中财务人员的作用,培养学员以专业知识对信息进行评估,并在专业伦理框架内提出合理的经营建议和忠告。选择性课程的引入,使学员能根据自身的工作性质(专业执业或财务管理)选择课程,从而强化相关领域的知识。具体课程为:以下四门课程中选择两门:3.1审计与认证业务Audit and Assurance Services;3.2高级税务Advanced Taxation。3.3业绩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3.4企业信息管理 Business Information Management。以下三门为核心课程:3.5战略经营计划与开发Strategic Business Planning andDevelopment;3.6高级公司报告Advanced Corporate Reporting;3.7战略财务管理Strategic Financial Management。
【考试方式】学员注册后,在二、三月份或八、九月份会收到ACCA 的考试报名通知,学员根据下列考试规则和个人准备情况选择报考科目和考试地点。学员须按科目的先后次序报考,每次最多报考四门。每门考试时间为2~3小时,及格成绩为50分,100分满分。学员须于注册后10年内完成所有考卷。为使学生能学以致用,ACCA为不同国家的学生就税务和法律增设了选择课程。中国学生自1998年起可选考中国税务和法律(包括法律架构和税务架构),亦可选英国税务和法律,所作选择与其考获之资格与英国及其它国家等同。此外,ACCA备有国际会计准则和英国会计准则供学生选择,所涉课程包括会计架构,审计架构,会计和审计实务及财务报告环境。
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
【考试简介】
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是由总部设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协会(The Institute of internalAuditors,IIA 省略)出题并在全世界70多个国家用20多种语言进行统一考试。1998年月11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首次在中国开考。截止2008年,国内已经有8千多人取得了CIA资格。CIA证书永久有效,持证者每两年需参加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所规定的后续教育。从通过率来看,中国考生历年的四门通过率在30%左右,有些地区则高达40%以上。
【考试时间、地点】每年举行一次,在11月第三周的周六、周日举行,上午:8:30-12:00,下午:2:00-5:30。考点分布在哈尔滨、沈阳、长春、北京、天津、济南、南京、上海、杭州、武汉、成都、重庆、贵州、广州、深圳、郑州、西安、合肥、长沙、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昆明等地。具体联系方式可以查询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网站。
【考试内容】
(1)考试按两个层次检验报考者的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了解程检验报考者对概念和专业术语的了解情况,以及对测试内容的主要特性基本原理的判断能力;熟练程度。检验报考者对原理、实务和相关程序是否有透彻的理解,以及运用专业知识和各种技能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考试科目。第1部分:内部审计在治理、风险和控制中的作用具体包括:遵守IIA的属性标准;以风险为基础制定审计计划,确定内部审计重点;理解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执行其他内部审计任务和职责;治理、风险和控制的知识要点;策划审计业务。第2部分:实施内部审计业务具体包括:实施审计业务;实施具体审计业务;监督审计业务结果;舞弊知识要点;审计业务手段。第3部分: 经营分析和信息技术具体包括:经营过程;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 管理会计;规章、 法律和主要经济指标;信息技术。第4部分:经营管理技术具体包括: 战略管理;管理技术;中国的经营环境;中国的内部审计环境。 具备下列条件者,方可取得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证书: 所有考试科目全部合格;具有2年(含2年)以上审计、 会计工作及相关工作经历。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证书由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和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发。取得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的人员,必须每两年接受80学时的后续教育,方可注册, 否则取消其资格。 后续教育的内容、 形式和学时计算等按照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颁布的《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实施办法》的规定执行。
【考试方式】中英文,可自由选择,但是同一考试年度里不能两个语种混考。其中《经营管理技术》只有中文。分科闭卷笔试,每部分试题为125道选择题,时间210分钟。考试取得单科成绩合格者,必须在取得成绩后的每2年内报考1次,以前通过科目的成绩继续有效,否则成绩作废。
【报名时间、地点】报名时间一般为6月15日至7月15日。具体地点请到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网站查询。
美国注册会计师考试(AICPA)
【考试简介】AICPA成立于1887年,目前拥有超过33万名会员。考生通过四门考试,并取得一定的工作经验之后,缴纳65美元可以申请成为AICPA会员。
【考试时间】每年四次,可以选在每个季度前两个月中的任何一天。
【考试内容】科目考试范围:Part1 1.审计及签证(Auditing & Atte-
station),Part2.财务会计及报告(Financial Accounting&Reporting),Part3.法规 (Regulation), Part4. 商业环境及理论 (Business Environ-
关键词:会计;实践教学;模拟实验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才市场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会计专业的学生尽管目前就业前景尚可,但学生动手能力较差的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如何提高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使学生的理论与实际水平都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在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中,要做到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的有机结合,会计实践教学在校内、校外实践教学要形成科学严密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完备的实践教学环节,同时要避免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的弊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会计实践教学环节的划分与功能定位
会计实验教学环节可分为三部分:课程试验教学、综合模拟试验以及专业实习。
(一)课程试验教学
课程试验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融合于每门课程中。实验课程一般安排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每门课程理论知识,通过试验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务中,以巩固理论知识,并培养学生的感知认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素质。
1、主要课程实验设置:
(1)初级会计学课程实验。根据企业会计核算业务流程,进行建帐、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各类账簿及编制各种报表的实务操作过程。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流程,掌握基本核算方法的应用。
(2)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实验。
(3)成本会计课程实验。根据不同企业产品的性质,采用各种成本核算方法,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核算产品的制造成本。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成本核算流程,掌握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分批法、分步法等不同成本核算方法的应用。
(4)财务管理课程实验。了解财务信息的收集、选择、分析的全过程,通过提供科学的财务分析信息,为企业筹资、投资、生产经营等财务活动提供决策依据;通过本课程的实验要求学生学会采集企业的财务信息,掌握基本的财务分析方法,进一步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5)审计学课程实验。通过对典型会计案例的分析和审计,熟悉和掌握审计程序和方法实际运用的过程。通过实习,使学生能够运用现代审计技术和方法,按照科学的审计程序,对一些具体审计案例进行分析
2、课程实验的实施方式
课程试验教学可采用单项模拟实验和阶段性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单项模拟实验方式
单项实验是以理论教材的章节为实验单位,按理论教学进度分别组织实验。如在《初级会计学》的教学过程中,可分别进行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实验,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和传递实验,会计账簿的开设和登记实验,结账和错账更正实验等;在《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过程中,可分别进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实验,累计折旧计算表的编制实验,试算平衡表的编制实验,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审核实验等;在《成本会计》的教学过程中,可分别进行各种费用分配表的编制实验,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实验,产品成本计算表的编制实验等。这样可使学生在学完一个内容后,对相关理论知识如何在实践操作中运用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2)整体模拟实验方式
在学生学习完一门会计专业理论课之后,应安排一周左右的时间,对本课程所涉及的经济业务和相关会计处理方法、程序进行较综合的模拟实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深化本课程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比如在学完《初级会计学》以后,可设计一整套关于企业帐务处理流程的实验,让学生完成从建新帐开始,逐步完成处理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帐簿、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基本会计业务;在学完《成本会计》后,可设计一些涉及材料费、人工费、水电费、燃料费、折旧费、修理费等费用的结算和分配业务,让学生运用所学过的各种成本计算方法,计算各种产品的成本,使学生熟练掌握费用的发生、归集和分配的全过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会计综合模拟试验
综合模拟试验一般在学生学完大部分专业课程后进行,以提高学生对所学过的专业知识加以综合运用的能力。综合模拟实验是把—个企业某一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经过设计与加工,形成完整系统的原始资料,由学生充当企业财会人员,按照会计实务处理的规范进行仿真操作演练,并利用会计实务完成的会计资料信息进行财务管理决策和审计实务模拟操作等。综合模拟试验的内容可涵盖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大部分会计专业课程。综合模拟实验的实验资料,可以采用某一模拟单位某一特定月份(通常为12月份)完整的会计资料,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成本计算方法、各账户的期初余额、原始经济业务、财务分析指标、相关财务制度和政策规定等。
1、综合模拟实验设计思路
第一步,先进行会计实务流程的模拟操作练习,即按照“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各类账簿—编制报表”进行相关实验,原始凭证内容应涵盖企业全面的经济业务,包括诸如成本计算等业务;第二步,根据会计实务部分提供的凭证、账簿、报表以及模拟单位的其他相关会计资料等进行企业的财务分析,并进行企业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股利分配政策的模拟处理;第三步,在模拟过程中同时进行全过程的审计控制。
综合模拟实验的实习资料必须选择有代表性企业资料,并且进行设计加工。设计加工目的在于将一个真实企业中可能涉及不到的业务,集中于一个典型企业,进一步增强资料的全面、系统与代表性,以收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效果。要求实习用材料、包括凭证、帐表等均与实际相同,以增强真实感,使学生容易进入角色。综合实验应由学生唱主角,通过理论学习与职业思想培养,他们的业务技术应是精湛、规范的,职业作风应是严肃认真的,教师应在综合实验中当好配角,做好引导与服务工作。
2、综合模拟实验组织方式
(1)个人独立运作
要求每个学生各自单独完成全部会计模拟实验内容,其优点有:学生通过整个实验过程可以全面系统的掌握各项专业技能。其缺点是:不能使学生感受到实际工作中会计机构各岗位的业务分工和内部牵制制度,以及会计凭证在各岗位之间的传递过程,学生的工作量较大,材料消耗也大,会提高实验成本。
(2)分工运作
把学生进行分组,在每组中按照会计机构内部各岗位的分工情况,进行分岗位操作。其优点是:增强实验的真实性和直观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一方面能熟悉明确各种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掌握各类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过程,以及原始单据和其他会计凭证在各个会计岗位之间的传递程序和方式;另一方面也能了解到财务部门与企业内部其他单位及外部有经济业务往来的相关单位的财务关系,掌握相关经济业务的处理方法。其缺点是:实验过程组织难度相对较大,而且学生对实验内容的全面了解和掌握程度明显低于个人独立运作方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采用岗位轮流的方法解决。
(三)专业实习
专业实习要求在校外进行,即让学生走进企业,去进行真实的会计业务处理。专业实习一般可通过假期实践或毕业实习进行,毕业实习是学生大学学习阶段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也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
通过实习,学生应全面、深入地了解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的意义,进一步消化和深化已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熟悉现行会计、财务管理制度和实务操作技能,对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等工作有一个较全面的感性认识。同时提高自己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培养自己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组织纪律观念。
二、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定位
在会计实践教学中,首先应明确教师和学生在实验中的角色定位。明确谁是处于模拟实验的主体地位。
1、会计实践教学中教师的角色
在会计实践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创造一个有利于实验学习的环境氛围,是实验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负责引导、记录、组织学生顺利完成实验环节。例如:在模拟销售库存商品10000元的经济业务中,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设计在模拟实验中需要的角色(销售人员、出纳人员、库存保管、记账人员),然后根据学生在模拟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作针对性的指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会计实践教学中学生的角色
会计实践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处于企事业单位或公司财务人员的位置,面对一系列的经济业务,运用所学过的会计理论知识进行仿真处理,进一步熟练掌握会计工作程序和方法。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会计理论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认真对待,尽快进入教师为他们设计的角色中去。例如在采购员预借差旅费的业务中,采购员首先应说明其借款的程序:先填制一张借款3000元的借据,经有关领导审批后,交出纳员,出纳员审核无误后,方可将款项借给采购员,出纳员将款项交给采购员时,要在借据上加盖“现金付讫”戳记,据此记账员编写会计分录如下:借:其他应收款——××采购员3000贷:现金3000将此笔会计分录输入到记账凭证中。学生通过亲自参与不同的角色,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预借差旅费的结算关系是企业与职工的往来结算,它的实质是企业将要发生、但尚未发生的费用。在费用尚未发生前,不能直接计入“管理费用”账户,必须先作为企业的应收债权核算,计入“其他应收款”账户,待采购员出差回来报销时再转入“管理费用”账户。通过这样一个模拟实验教学,学生很容易便掌握了这类经济业务的核算过程。
三、对会计实践教学发展的思考
1、将会计模拟实验纳入整个教学计划,加大实践教学比例。
会计实践教学不是一、两门课能解决的问题,它是一个系统工程,设置一个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前提,但最终必须付诸实施。首先应在教学计划中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和学分比例,一般可根据情况加大到20%左右的比例,由此体现实践教学的地位,切实解决学生参加工作以后实际操作能力差的问题。其次可以将会计模拟实验作为一门课程,列为考试课,编制教学大纲,制定详细合理的教学计划等教学性文件,使教师在指导实验时有可依据的标准。
2、将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和电算模拟实验结合起来。
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实践教学手段都停留在手工阶段,为了增强学生的适应性,会计实践教学的手段应更新,采用手工、电算化、网络等相结合的手段。会计手工模拟实践是基础,它可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会计活动的全过程及其规律,而会计电算化和网络会计的模拟实践是对手工模拟实验的升华,它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和手段,进行全面系统的会计电算化处理,目的是检查学生的会计电算化和网络知识水平,提高学生的现代化技能。目前会计电算化在各类企业中的普及率在逐年提高,很多用人单位也将电算操作能力列为招聘的条件之一,学校应该考虑到企业的这种需求,利用现有的资源,在手工会计模拟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共同进行,使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配备有经验的专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教师。
目前会计模拟实验指导教师大多数是由会计专业教师或者实验员担任,而这类指导人员对于具体的经济业务环境一般也未亲身经历过,在指导实验过程中,他们只能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凭自己的能力来判断具体经济业务的处理方法,而往往理论知识与实际会计操作又有一定的差异性,使得指导教师的解释不够准确,脱离实践,缺乏权威性。为了更好的解决这种纸上谈兵的状况,学校可以选择那些既有深厚会计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还要有高度敬业精神的会计人员,担任学生的实验指导教师。还可以聘请企业中有经验的高级会计人员到学校进行指导,增加学生实验的现场真实感。这些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年青教师来说,学校应该给他们提供机会,让他们先到企业中进行实习、锻炼后,再去指导会计实验,以保证实验质量。
参考文献:
[1]熊守春.提高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思考[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5/12
关键词:新形势 审计 工作质量 提升
随着党和国家对审计的工作质量的高度重视,建立审计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审计质量建设已迫在眉睫。当前,大数据时代已全面到来,审计也同样面临着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冲突与矛盾,这就需要进一步增强审计部门及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信息化数据分析处理水平,规范审计行为,促进审计事业更加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一、审计工作质量较低的原因分析
(一)执行不严
近年来,我国审计工作一直致力于强化内部控制,进行各项制度建设。但在实际工作当中,仍然存在着比较明显的轻过程重报告、轻内容重形式问题。尤其是在考评标准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标准不一、规范不严、档案管理缺乏科学性、实际工作缺乏可操作性等。
(二)环境缺失
当前,许多地方的审计工作环境不够理想,直接制约了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审计工作的环境缺失,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外部环境缺失,从国家制度层面上,我国仍然处于审计工作探索的初级阶段,国家未能对审计制度进行进一步有效规范,相关法律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健全。第二,单位内部无论是领导者还是管理者,甚至是普通工作人员都未能深刻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及对单位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审计工作的内部环境相对狭窄,甚至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歪曲和误解,从而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具体开展质量。
(三)组织缺失
当前,审计组织建设不善问题比较明显。第一,人员数量少,审计工作由于受到的重视程度不足,直接导致了参与审计工作的人员数量较少,在人员工作及个人发展方面也空间不足,机会不多,从而让原本就人数有限的工作人员还存在着较高的流失率,影响了审计工作的稳定开展。第二,工作队伍专业技能偏低,许多工作人员并不具备专门的审计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经验,许多审计人员都是由财务会计人员转岗而来。虽然,财会人员也有其在审计工作中的优势与长处,但财会工作毕竟与审计工作有着许多本质区别,这种专业不对口、知识不匹配的问题,让审计工作难以实现质量上的有效提升,也无法应对现实的复杂工作。
(四)制度问题
审计工作的开展还需要依靠健全的法律法规,而法规制度的不健全不仅会直接导致审计工作质量难以提升,甚至还会影响到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让审计工作陷入无计划、无规范、无方向的消极局面。法规不健全,导致审计工作无法可依、无规范可寻,从而导致审计过程中不严格、不科学,这些制度性漏洞所导致的审计质量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缓解。
二、强化审计质量的思考
前文我们就当前审计工作质量存在的问题从多层面、多角度进行了简要分析,笔者认为,想要切实提升审计工作具体质量,改善审计工作现有情况,就必须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工作。
(一)完善制度、强化落实
健全监督与问责制度。一方面要逐步完善内控相关制度,强化审计工作管理质量,推动各项工作积极实施。此外,还要加强对审计工作监督问责制度的积极建设,要保证责任落实到个人。要通过完善的监督制度来促使审计人员更加重视审计工作、减少审计中出现错误的概率。
(二)领导垂范、全员参与
良好的审计工作环境必须依靠全员参与,再具体工作中。首先,作为领导者,必须要树立科学的审计工作理念,要深刻学习审计工作相关知识。其次,审计人员队伍也要加强自身建设,不仅要积极学习审计工作理论知识,学习成功经验,同时也要加强对单位实际情况的了解分析,确保审计工作能够适应单位的具体需要。此外,还要加大人员宣传教育工作,扩大审计工作的正面影响力,让全体人员都能够了解审计、支持审计,为审计工作有序开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
(三)系统设计、科学谋划
想要实现审计工作质量提升,就必须强化审计工作的组织体系及各方面组织建设。要重视审计组织构成、岗位配置、人员安排、资源配置以及配套激励机制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实现系统设计、科学谋划,以精益化、精细化、规范化作为审计组织设计及审计资源统筹规划的原则与立足点。从而让审计部门能够在整个体系当中凸显出其重要地位,实现其监督职能履行,确保其监督效力发挥,维护审计工作的权威性、高效性与独立性。
(四)完善制度、严格管理
一、会计实践教学的环节与具体要求
会计实践教学环节可分为课程试验教学、综合模拟试验以及专业实习三个部分。
(一)课程试验教学
课程试验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融合于每门课程中。试验课程一般安排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每门课程理论知识,通过试验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务中,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感知认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素质。
1.主要课程设置
(1)初级会计学课程试验。根据企业会计核算业务流程进行建账、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各类账簿及编制各种报表的实务操作过程。通过试验,使学生了解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流程,掌握基本核算方法的应用。
(2)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试验。仿照典型经济业务,模拟企业概况,从资金筹集、原材料供应,到生产经营、产品销售等流程。通过试验,使学生熟悉经济业务内容,加强对企业经济业务性质的理解分析。
(3)成本会计课程试验。根据不同企业产品的性质,采用各种成本核算方法,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核算产品的制造成本。通过试验,使学生了解成本核算流程,掌握各种费用的归集、分配和分批法、分步法等不同成本核算方法。
(4)财务管理课程试验。通过提供科学的财务分析信息,为企业筹资、投资、生产经营等财务活动提供决策依据。通过试验,使学生学会采集企业的财务信息,掌握基本的财务分析方法。
(5)审计学课程试验。通过对典型会计案例的分析和审计,熟悉和掌握审计程序和方法。通过试验,使学生能够运用现代审计技术和方法,按照审计程序,对一些具体审计案例进行分析。
2.课程试验的实施方式
课程试验教学可采用单项模拟试验和阶段性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单项模拟试验方式。单项试验是以理论教材的章节为试验单位,按理论教学进度分别组织试验。使学生在学完一个内容后,对相关理论知识如何在实践操作中运用有一个直观认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如在《成本会计》的教学过程中,可分别进行各种费用分配表的编制试验,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试验,产品成本计算表的编制试验等。
(2)阶段性模拟方式。在学完一门会计专业理论课之后,应安排一周左右的时间,对本课程所涉及的经济业务和相关会计处理方法、程序进行较综合的模拟实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深化本课程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如在学完《初级会计学》以后,可设计一整套关于企业账务处理流程的试验,让学生从建新账开始,逐步完成处理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基本会计业务。
(二)会计综合模拟试验
综合模拟试验一般在学生学完大部分专业课程后进行,以提高学生对所学过的专业知识加以综合运用的能力。将一个真实企业中可能涉及不到的业务,集中于一个典型企业,增强资料的全面性、系统性与代表性,形成完整系统的原始资料。由学生按照会计实务处理的规范进行仿真操作演练,并利用会计实务完成的会计资料信息进行财务管理决策和审计实务模拟操作等。试验资料可以采用某一模拟单位某一特定月份(通常为12月份)完整的会计资料,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成本计算方法、各账户的期初余额、原始经济业务、财务分析指标、相关财务制度和政策规定等。
综合模拟试验组织方式在实践操作中分为个人独立运作和分工运作两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
个人独立运作要求每个学生各自单独完成全部会计模拟试验内容,优点是学生通过整个试验过程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各项专业技能。缺点是不能使学生感受到实际工作中会计机构各岗位的业务分工和内部牵制制度,以及会计凭证在各岗位之间的传递过程;学生的工作量大,材料消耗多,试验成本高。
分工运作是把学生进行分组,在每组中按照会计机构内部各岗位的分工情况,进行分岗位操作。优点是学生能熟悉明确各种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掌握各类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过程,以及原始单据和其他会计凭证在各个会计岗位之间的传递程序和方式。缺点是试验过程组织难度相对较大,学生对试验内容的全面了解和掌握程度较低,可采用岗位轮流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
(三)专业实习
专业实习是让学生走进企业进行真实的会计业务处理。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也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通过实习,学生要进一步消化和深化已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熟悉现行会计、财经法律法规、财务管理制度和实务操作技能,对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等工作有一个较全面的感性认识:同时提高自己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提高会计实践教学的思考
(一)纳入整个教学计划,加大实践教学比例
会计实践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设置一个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并最终付诸实施。在教学计划中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和学分比例,体现实践教学的地位,切实解决学生参加工作以后实际操作能力差的问题。可以将会计模拟试验作为一门课程,编制教学大纲,制定详细合理的教学计划等教学性文件,让教师在指导试验时有据可依。
(二)会计手工模拟试验和电算化模拟试验相结合
目前会计电算化在各类企业中的普及率在逐年提高,很多用人单位也将电算化操作能力列为招聘的条件之一。学校应利用现有的资源,在手工会计模拟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会计电算化模拟试验共同进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会计手工模拟试验是基础,它可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会计活动的全过程及其规律,而会计电算化模拟试验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全面系统的会计电算化处理,目的是检查学生的会计电算化和网络知识水平,提高学生的现代化技能。
(三)配备实践经验丰富的专职指导教师
目前会计模拟试验指导教师大多数是由会计专业教师或者试验员担任,而这类指导人员对于具体的经济业务环境一般也未亲身经历过,学校可以选择那些既有深厚会计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还要有高度敬业精神的会计人员,担任学生的试验指导教师。还可以聘请企业中有经验的高级会计人员到学校进行指导,增加学生试验的现场真实感。学校要将会计专业老师派到企业进行实习、锻炼后,再去指导会计试验,以保证试验质量。
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到90年代末“会计信息化”的实施以及今天的ERP管理软件的应用,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全国近千万家企事业单位的40%已实现会计电算化,根据财政部的规划,到2010年这一比例要达到85%以上。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全方位的影响,审计对象从传统的被审单位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纸制账、表、证转变为无纸化的电子数据、文件;审计方式从审计人员采用传统的手工翻账、计算、记录、核对转变为通过鼠标的点击方式;审计的范围已经不再是传统的被审单位的纸制资料、数据,而是包括对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平台、业务处理系统、电子数据、文件以及软、硬件获取、操作安全性等多个方面。这些影响使开展计算机审计过程中的问题层出不穷。
一、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软件的通用性差
目前,在整个财务软件市场中,虽然用友财务软件和金蝶财务软件占的份额比较大,但是仍然有很多企业使用的是自行开发的财务软件或者是整个行业内部统一开发的软件。信息化会计软件的功能逐步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功能越来越强,结构越来越复杂,但不少系统没有考虑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或者对数据结构不开放,这为电子数据的自动转换带来了困难。由于审计软件的通用性较差,面对如此复杂的财务软件市场,审计市场上出现了已通过审计署组织鉴定的40多个审计软件,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人力、物力上的浪费。
(二)信息化审计人才缺乏
1.在人才培养方面,各个有会计专业的高校里,基本在不同程度上开设了与会计信息化相关的课程,为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培养了不少高等人才,但是信息化审计人才的培养还停留在传统的审计阶段。
2.在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方面,虽然审计部门近几年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开展计算机知识培训,通过“竞争上岗”、提高“进入门槛”等方式使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与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还有较大差距。审计队伍建设总体上还跟不上审计信息化发展的需要,目前真正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水平的人员并不多,既精通计算机编程又熟悉审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则更少。同时,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知识更新培训的不足,许多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及相关技能无法得到同步提高,计算机应用仍停留在较低水平上,计算机功能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且出现了为培训而培训、为考试而考试的情况。
(三)审计线索隐蔽
在手工会计核算方式下,从原始凭证到报表的编制,每一步都由经办人签名,审计线索比较清晰。而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中,由于数据存储介质的磁性化和数据处理过程的自动化,只要将凭证保存成功,各类明细账、总账以及报表都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生成,即使篡改也不会留有痕迹,特别是存在“反记账”和“反结账”功能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即使已经登记过的各类账目,发现有错误,还可以取消记账,即“反记账”。将凭证采用非“红字冲销法”进行修改,改后重新记账,修改后的账是不会留下任何痕迹的。哪怕本月已经结账,仍然可以采用“反结账”的方法重新做账,比起手工系统来,会计信息化系统中的审计线索更隐蔽、更容易引发经济犯罪。同时,在会计信息化方式下,由于系统时间的可变性,可以在短时间内做不同时间的账,甚至是其他年度的账,审计人员很难发现是何时做的账,不同于手工会计,通过字迹就可以发现是否是最近做的账。另外,如果使用信息系统的单位与开发商携手更改信息系统应用程序,审计人员是很难发现漏洞的,这进一步加大了审计线索的隐蔽性。
(四)审计视野狭窄,依赖性强
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时,一方面,受到传统审计模式的影响,认为只对被审计单位的相关数据进行审计即可,忽略了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还应对管理、处理相关数据的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对系统维护、操作、安全甚至对信息系统软件开发的审计;另一方面,一些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审计技术在审计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之后,就片面地认为可以包办所有的审计事项,一旦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就认为是软件设计得不好,从而使计算机的运用大打折扣。其实,计算机审计技术只是计算机在审计工作中的灵活运用,不可能解决审计工作中的所有问题,更何况各个被审计单位使用的财会电算化系统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想要完全依赖计算机审计技术解决所有的问题是不切实际的。
二、对策
(一)强化审计软件的通用性
审计署应联合财政部,结合实际需要出台相关的财务软件与审计软件的接口标准,类似生活中通用的USB接口。由于审计信息化起步较晚,更应该强化审计软件的开发规范,使审计软件不需要借助其他的数据转换软件就能够审计各种财务软件。数据转换软件的使用,既增加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量,又容易使效率低下,同时也增加了审计线索的隐蔽性。
(二)强化审计人才的培养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方面,在岗的信息化审计人员的培养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如同《审计署提出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和构想》(2001.3.28)中所指出的:全国审计系统已有两万多人具备计算机初级水平,占审计人员的25%。在审计业务、公文管理、办公自动化方面运用计算机的水平都有较大提高;另一方面,培养人才的关键还是要靠高校的人才培养优势。为此,各综合财经类以及综合性大学应适应审计信息化的要求,尽快调整专业设置,将审计学科由会计学科下的“三级”学科提升为“二级”学科,抛开“审计就是查账”的观念,对审计人才的知识结构加以调整,从会计领域向管理、信息、经济等领域扩充。在原有审计学科的基础上,加大对计算机相关知识的扩充,可考虑增设运筹学、数理逻辑、软件工程、数据结构、数据库、网络及安全、计算机系统设计与分析、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系统风险与控制等课程,为审计信息化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还停留在手工审计状况下的高校,应尽快着手计算机审计专业的改造,以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出过硬的现代化审计人才。
(三)规范财务软件的开发
审计线索的隐蔽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务软件本身的设置,像前面提到的“反记账”、“反结账”问题,可以通过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加以规范,甚至可以取消大多数财务软件中存在的这项功能,在记账后发现账目问题时,只能通过可以留下痕迹的“红字冲销法”进行处理。这方面的工作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政部和审计署的配合与沟通,尽快使无痕迹修改变为有痕迹修改。同时,在软件的开发过程中,最好有审计人员参与进来。尽管当前在这方面已做了部分尝试,但效果不佳。这就要求各大高校要尽快向社会输送既精通计算机软件开发、又懂会计和审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四)强化审计的风险意识
计算机审计除了面临传统的审计风险外,又增加了IT方面的风险,比如软件开发、系统维护、数据管理、网络管理、灾难恢复与业务持续等。集中表现在计算机审计风险隐蔽性强、可控性差、破坏性大等特点上。审计人员必须强化审计风险意识,如果仅仅为了完成审计任务,而不考虑审计风险内容及其内涵的变化,必然会导致审计质量不高或降低审计效率,从而无法客观、公正地评价被审计单位审计期间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公允性,加大了审计风险。
(五)加快法规建设
审计准则是审计工作应遵循的规范和尺度,是评价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规则。在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部分相关的法规,但是,会计信息化下的审计对象、线索、方法、结果等各方面相对于传统审计都发生了变化,以往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已经不能完全适用,有必要对信息化审计从定义、原则、方法、要求到评审都重新进行规定,使审计信息化工作有章可循。因此,应建立一系列与会计信息化相适应的、新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如审计人员培训准则、会计信息化系统开发的审计准则、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审计应用软件标准等,使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审计规范化、制度化,更好地指导审计工作。
(六)加快网络审计步伐
关键词:XBRL 会计信息化人才 培养方案
XBRL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 最早是由美国注册会计师霍夫曼于1984年提出,是 XML(可扩展的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在财务报告信息交换方面的一种应用,是基于互联网、跨平台操作,专门用于财务报告编制、披露和使用的计算机语言,基本实现数据的集成与最大化利用,会计信息数出一门,资料共享,是目前应用于非结构化信息处理尤其是财务信息处理的最新标准和技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有效、更强大的财务分析与决策支持,增强了会计信息在未来的可扩展性与可维护性,它的出现将给企业信息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带来一场效率的革命。
一、XBRL纳入我国高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XBRL在我国的实务发展需要
1.我国已成为XBRL国际会计组织的正式会员。2006年2月,证监会信息中心、保监会信息中心、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中科院研究生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和上海证券交易所联合发起成立“XBRL中国地区组织促进会”。通过促进会不断的努力,2007年12月3日,在加拿大举办的国际会议上,XBRL国际组织对全世界宣布:XBRL中国地区组织正式成立。2010年5月6日,XBRL国际组织批准XBRL中国地区组织成为正式地区组织成员。
2.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较早就开始了XBRL的应用进程。2005年9月,上海证券交易所自主开发的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分类标准,成为我国第一个获得XBRL国际认证的分类标准。2005年4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成为XBRL国际组织的会员,这是我国首次、也是唯一一家以直接会员身份加入XBRL国际组织的单位。深圳证券交易所于2005年l月了基于XBRL的“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制作系统新版1.0”;2005年2月深交所“XBRL应用示范”,实现了在网站上展示“深证成份股指数” 样本公司的年报实例文件。
3.我国一直在探索推动XBRL在国内各行各业的应用。2009年4月,财政部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2010年10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了国家标准公告《可扩展商业语言(XBRL)技术规范第1部分:基础》、《可扩展商业语言(XBRL)技术规范第2部分:维度》、《可扩展商业语言(XBRL)技术规范第3部分:公式》和《可扩展商业语言(XBRL)技术规范第4部分:版本》;财政部了《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两套标准的,标志着我国以XBRL应用为先导会计信息时代的来临,意味着我国进入了XBRL的推广应用阶段。
(二)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
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传统的财务报告的编制模式和手段必然要被XBRL技术替代。当XBRL成为财务报告呈送的必要手段时,XBRL必然要为大多数会计人员所掌握,如果不能做到对XBRL的基本理解,就不可能正确恰当的运用。应用XBRL以后,对会计信息系统实施控制将会是会计人员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而这些控制程序内容的设计和执行,责无旁贷地落在公司会计人员身上。由此可见,当XBRL实践时,会计人员必须掌握XBRL的基本技术原理和分类标准,以及基于XBRL的信息报告系统的操作技能。
(三)我国高校实施XBRL教育的客观环境已基本形成
一是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颁布,为基于XBRL的会计信息披露创造了良好的客观环境,也为XBRL标准的制定确定了明确的框架和依据,为高校会计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目标和依据。二是XBRL在我国的应用环境日趋成熟,上交所和深交所网站中XBRL格式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也可为教学演示提供素材,XBRL教学实验数据容易获得,为高校开展XBRL教学活动提供了可行性。三是目前我国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软件用友、金蝶等的后台数据库Sql Server提供厂商及微软等均支持XML技术,可以在Microsoft Office下生成XBRL数据文件,包括如何导入分类标准、生成实例文档等,为会计专业学生掌握XBRL技术提供了方便。四是随着XBRL在我国的应用和推广,制定XBRL相关标准的客观条件已初步具备,无论是从网络技术平台还是开发工具、实例研究等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这为高校会计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
二、基于XBRL的会计信息化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一)XBRL会计信息化人才需求
基于XBRL技术下,财务报告的内容将大为扩展,并实现实时披露,对会计人员的技能要求将从传统的对数据进行组合、分类、报告转变为评估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并及时向他们提供相关的信息。因此XBRL的出现给会计职业界和会计人才需求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会计信息供应链上每个环节的利益相关者都受到影响,使他们的工作方式、工作效率等发生变化,同时也对人才需求带来深刻的变革,从XBRL技术应用实践来看,可以将基于XBRL的会计信息人才的需求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层会计操作人才;二是中层财务管理人才;三是高层系统维护和开发人才。
(二)基于人才需求确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基于上述XBRL人才需求的三个层次,介于目前我国还是处于XBRL应用的初级阶段,对XBRL的应用还不够深入和广泛,为了满足社会对于XBRL技术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应用和推广这一新技术,我们认为,应该把高校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在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即基层会计操作人才和中层会计管理人才上。
1.立足于对XBRL技术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相关应用软件的使用。知识体系的设置应该与现有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结构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应从学生先修课基础和专业背景出发,将XBRL技术作为会计信息化课程的一个常规组成部分,让学生熟练掌握XBRL技术,培养既精通财务、会计等经济管理相关知识,又掌握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2.基于XBRL技术应用和财务管理视角,培养财务分析人才。首先,了解XBRL的基本知识,能够利用基于XBRL的软件工具从证券交易所或相关的网站提取XBRL格式的实例文档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提高财务信息的分析和应用能力。其次,熟悉XBRL的分类标准、技术规范、实例文档的格式、存储、传递和信息输出的方式,以及信息处理的流程和控制环节,掌握基于XBRL的信息系统的结构和原理,能够对XBRL信息报告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
三、高校XBRL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内容
我国高校有关XBRL的课程开设与实务发展相比已相对滞后,应加强对XBRL教育的研究,在高校本科中增设XBRL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必修课,培养实用型人才。
(一)设置XBRL课程
XBRL课程主要是围绕XBRL的基础概念、基本技术原理来展开,可分为初级课程和高级课程。初级课程主要让学生掌握XBRL基本原理、技术规范和信息生成。内容包括:XBRL的基本概念、技术基础、语言特征、数据字典、实例文档、信息生成流程、XBRL Taxonomy和XBRL Instance解析、XBRL基础模式文件解析、数据完整性和机密性等。初级课程重点在于认识XBRL在信息供应链中的角色,XBRL应用软件的操作和XBRL会计报告如何生成,验证确认以及应用XBRL解决商业问题。高级课程包括:XBRL分类标准、XBRL信息系统结构和原理、XBRL信息检索与分析、XBRL系统维护与开发,以及XBRL相关内容,如XML和HTML等。这类课程一般需要有XBRL初级课程的基础,也需要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财务知识背景。
(二)开展XBRL实践教学
在XBRL实践教学中,可以专门设计用于实践教学的案例,最好是真实的公司案例。一是使用网上公布的以XBRL形式提供的公司会计信息进行分析,二是到使用XBRL技术的企业调研采集实际案例。通过适当的实例,让学生通过上机的方式,浏览和编辑XBRL分类标准,阅览和生成XBRL实例文件,通过真实、精确的XBRL格式财务报告分析,使学生理解一般公认会计原则的内涵,认识XBRL标准化格式财务报告生成过程,不但有助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编制符合XBRL分类标准的财务报告的实际操作技能。
(三)与会计课程衔接和整合
首先,没有开设XBRL课程的高校可以给学生开发相关培训课程,开设XBRL相关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讲座,如XBRL概念框架、XBRL技术标准与分类标准等,让学生对XBRL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其次,把XBRL与会计课程衔接起来。XBRL与高校会计课程的整合,应当随着学生掌握会计概念的广度、深度而慢慢增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应当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安排不同的侧重点来讲解XBRL知识,在引言性课程中应包括对XBRL知识体系的宏观把握,而在更高级的专业课程中XBRL知识应当以细节为导向,让学生全面掌握如何对明细分类账或经济交易事项的数据进行规范和制定标准,用XBRL数据标签表示财务数据,培养学生对XBRL信息报告系统建立和维护的综合能力。通过在会计学专业结合传统财会必修课程及计算机课程开设XBRL课程,进行不同侧重点的讲解,有助于学生掌握XBRL技术框架、分类标准及基本技术原理,培养其应用和维护基于XBRL财务报告信息系统的操作技能。
四、高校XBRL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方法
(一)强化师资力量
XBRL的专业性和开放性对教师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既懂会计业务知识,又了解XBRL技术的复合型师资。目前我国最缺乏的就是权威的XBRL技术的专家和师资,所以,构建复合型师资知识结构是在会计信息化中推进XBRL教育师资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从事XBRL教育培训的教师,需要对XBRL标准国际发展和应用状况、国外其他地区组织XBRL的实施案例的情况进行追踪,密切关注世界各国对XBRL研究的动向和成果等。有必要对高校师资进行XBRL相关内容的培训,培养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创新型会计教师,让教师真正把XBRL应用到每个相关课程中去,一方面要求他们在理论上进一步深造,到国内外比较成功的会计企业进修学习,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支持教师参加会计实践活动,增强会计实践能力。
(二)改进教学方式
1.大力推广网络辅助教学。依托学校校园网平台,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体系结构,设计XBRL课程的网络辅助教学系统,系统主要是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为师生提供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利用本系统,学生可以进行课程学习、上交作业、在线测试、提问交流等学习活动;教师也可以完成教材内容的、布置作业、试卷设置和答疑、公告管理等教学活动。网络辅助教学系统,极大地拓展了课堂教学的空间,从而更好地满足了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需求。
2.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它对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其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习的主动性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XBRL人才的培养需要学生掌握对于更多高级应用问题的分析、判断、处理能力。有针对性的案例分析是提高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有效手段。例如对于XBRL成熟度的分析、不同分类标准的比较和评价、不同行业的扩展分类标准问题、特定应用模式的评价等。针对特定问题或开放式的设计案例及真实案例是最好的方式。
3.广泛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目前获取XBRL教学资源最便捷的途径就是网络,如,XBRL国际联合会的网站(http://)、Bryant大学的XBRL教育资源中心(http://web.Bryant2. edu/xbr)等网站上就提供了丰富的XBRL教学资源,包括:XBRL基本概念和技术基础、XBRL和XML案例研究、XBRL财务报告示范演示,这种演示向用户提供了基本的实例,说明商业报告供应链如何从互联网、XBRL和其他相关工具转换而来并以一种更有效的方法向投资者提供现时的报告信息、XBRL的研究成果、XBRL最新进展等等。除此之外,国外还出版了一些有关XBRL的专业书籍,有关XBRL的文献也在日趋增多。最后,还可通过系统地组织学生应用XBRL技术模拟实际企事业单位会计实务,让学生通过XBRL的实例来掌握如何标记财务信息,使学生具有能建立和维护XBRL信息报告系统的能力。
(三)加强非学历辅助教育
加强非学历辅助教育,强化会计职业培训、会计从业资格认证和继续教育制度。为尽快解决人才紧缺问题,应强化职业培训工作,重视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加强现有会计人员素质的培训和提高。培训形式可以多样化、多层次,以适应不同的需要。会计职业团体或组织应定期举办XBRL的短期培训,以便让从业人员尽快掌握XBRL基础知识和技术,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解决具体问题。我们可以借鉴美国会计学会的做法,它的短期培训课程是针对继续职业教育展开的。这类培训一般定期开展,在网上公布开课信息。
五、结语
从XBRL应用的国际环境上看,目前绝大多数西方国家均已加入了XBRL标准化组织。我国台湾地区也制定了台湾XBRL技术标准推动计划,并积极申请加入XBRL标准化国际组织。同时,随着外资企业,特别是外资银行、保险企业的进入,XBRL的应用已经成为国内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国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必须尽快制定XBRL人才培养计划,将XBRL理论及技术作为一项重要能力培养要求纳入到人才培养知识体系中,将XBRL相关技术纳入到会计常规教育内容中,对会计专业人才进行全方位宣传教育、系统培养与训练,使会计人才充分认识到XBRL的重要作用,主动运用XBRL技术进行报告制作、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为XBRL的实务发展提供社会需求人才,以争取在该领域的主导权。Z
参考文献:
1.张敏,朱小平.会计信息化下的XBRL与会计课程整合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1,(9).
2.杨周南,吴沁红,续葱汉.中国XBRL研讨会综述[J].会计研究,2006,(8).
3.季秀杰.推广应用XBRL――我国企业与会计教育的应对[J].商业经济,2011,(8).
【关键词】互联网+ 会计人员 素质 转型
一、背景
2015年,总理在两会报告上首次提出“互联网+”的行动计划,并强调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广泛的应用。“互联网+”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紧密结合起来,推动着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更新换代。在这种新经济形态下,传统会计和传统的财会人员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特别是云会计以及财务共享中心的出现,对传统财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动着会计人员要不断学习,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带来的诸多挑战,发挥自身的优势。
二、“互联网+”时代财会人员存在的问题
(1)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财会人员如果仅仅掌握财会方面的知识是远远达不到要求的。当前很多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相当单一,知识面狭窄,对有关金融学,经济学,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内容知道的少之又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财会人员的眼界和发展前景,也不利于其融入当前“互联网+”的大潮流中去。
(2)目前我国基础财会人员,即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人员已达到上千万人,拥有初级职称的会计人员也有上百万人次,基础财会人员已处于饱和状态。而与之相对应的是高级财务人员供不应求,人员紧张。在当前这个大数据,互联网时代,只会做账,算账,报账的基础财会人员已不能满足企业和时代对他们的要求,企业更多要求财务人员能为企业创造价值,通过财务计划,预测,决策以及控制,提升企业的效益与产值。而例如传统财务会计所需要做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则更多地可能会外包。随着云会计和财务共享中心的发展和广泛运用,传统财务会计人员的岗位将减少,这对传统财会人员无疑是不小的挑战。
(3)财会人员对计算机技术掌握不够。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很多企业都已经采用会计电算化进行企业账务处理,并且随着云会计的成熟和不断发展,一场新的会计信息化革命正悄然而来。但是现实是很多财会人员对信息技术掌握不够,对电算化软件仅仅是能运用进行账务处理,而对软件运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解决。这在很大程度上对会计信息的安全性构成威胁。
(4)高校财会专业的大学生是财会行业队伍的新生力量,不断充实和壮大着财务人员的队伍。但是,高校财会专业的很多大学生专业知识不扎实,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差,缺乏创新意识,管理意识和互联网思维。这将阻碍作为未来财务人员的高校大学生的发展,影响其职业选择和职业规划。
三、“互联网+”时代下财会人员转型的方法
(1)能适应“互联网+”时展浪潮的优秀财会人员一定是要知识结构多元化,专业理论功底深厚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这就要求财会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财会人员不仅需要不断地学习各种专业知识,不断地学习各种企业会计准则和财政法规,掌握新的财会理念和方法,还需要广泛涉猎管理,金融,税务,审计等领域的知识,充实自身的知识储备,练就过硬的本领,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
(2)随着互联网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传统的以事后核算与监督为主要职能的财务会计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新经济常态下企业管理的需求了。企业越来越看重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看重财会人员对企业的价值创造。因此,这就要求财会人员将目光从传统的事后核算转移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评价。财会人员不仅要会传统财务会计的理论,还要学习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知识。要培养自己的全局意识和互联网思维,要站在企业管理者的角度,进行战略决策,经营决策,成本管理和提升企业价值。财会人员要从传统的分析财务会计的微观经济现象和具体的“做账”转移到对企业战略计划的制定,加强企业资本管理和风险管控。“互联网+”时代,财会人员要学会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将财务工作融入到企业管理系统中去,提供财务分析等各方面信息,为各项决策提供支撑依据。
(3)企业的财会人员还要学习并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在“互联网+”时代下,企业的内部控制,账务处理,以及事务所的审计等等都与信息化相联系,信息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财会人员要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可靠性,就必须了解乃至掌握相关知识,以保证会计信息化工作环境的安全和会计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4)高校财会专业的大学生,在学校一定要学好相关专业知识,夯实财会基础。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互联网思维,学会用互联网思维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积极参加有关专业大赛,例如财务决策大赛,会计技能大赛,财税大赛,管理决策比赛等等,在比赛中联系实际,发现问题,进而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
(5)“互联网+”时代下,财会人员仍然要坚持“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职业精神。网络环境下,企业的一些财务信息系统可能被攻击,企业的财务信息和商业秘密可能被窃取。作为企业财会人员,要坚持诚信原则,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抵制住各种诱惑。
从学历教育方面看,目前我国会计学专业教育体系分为中专、大专、大学、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五个基本层次,各层次的培养目标大致规定如下:
中专: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中等财务会计人才。
大专;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独立从事会计管理工作能力的高级会计专门人才。
大学: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经济管理部门、学校、研究机构从事会计实际工作和本专业教学、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这是国家规定。有些学校也尝试自己提出培养目标,但大意都是如此。例如,作为财政部选定的会计教学改革试点之一的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的培养目标定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会计学高级专门人才,要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胜任会计、会计教学和会计科学研究工作。”(“三位一体”式目标要求)。
硕士研究生:目前,大多院校侧重于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例如,厦门大学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定为:“培养具有坚实的会计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有较强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和从事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总体看,现有会计学专业教育的目标定位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会计教育目标表述较为笼统。会计教育的重心环节是知识还是能力,会计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目标中尚不明确、具体。因此,在理解上随意性或者说任意性比较强。
第二,各层次会计教育目标界限模糊。中专与大专之间,目标表述上的差别仅体现在“中等”与“高等”的差别上,大学与硕士研究生都是“三位一体”(实际工作、教学和科研),各层次之间在知识和能力上的差别还不清楚。
第三,中、高会计人才的界定不尽合理。中、高级会计人才的概念区分始于80年代初,当时会计教育的层次结构主要是中专、大专和大学,其中大学教育的规模尚小,研究生教育几乎还是空缺,在当时条件下,这样定义中高级会计人才有其合理性。然而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一方面,会计教育层次结构日益多元化和高级化;另一方面,经过十多年的会计教育发展,会计队伍中有学历的比重显著提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学历层次要求明显提1高。(1)面对新情况,中高级会计教育的含义应当重新界定。
第四,职业性和专门性太强。各层次目标表述中,都有“会计专门人才”的提法。从实践看,过于强调会计科学的专业教育,对通才教育重视不够。尤其是大学会计教育,综合性、人文性等通才教育的特征和要求没有得到必要的保证。
第五,目标定位偏离现实环境。比如,把大学会计教育的培养方向定为“三位一体”,是80年代初会计教育结构层次偏低的产物。如今,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已有了较大发展。展望21世纪,会计研究生教育会有更大发展。并且,学校教师的学历层次要求越来越高。在新形势下,培养教学型和科研型会计人才的任务,也应当有个“梯度”转移,即转向研究生教育层次。
二、西方会计教育:目标演变及其启示
大多数西方国家会计职业发达,对注册会计师申请资格和报名考试所规定的条件都是要求达到大学或专科毕业,这一条已成为衡量各国注册会计师素质和质量的一个标准。据联合国国际会计与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对62个国家的调查,成为注册会计师所需的平均专业教育时间为4年。并且在这些国家,会计职业界对会计教育的参与力度也较大。如美国,1989年成立的“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其经费主要是由全美最大的6家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有鉴于此,高等会计教育一直把将未来职业会计师所具备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作为目标。比如在美国,会计教育的首要目标历来是使学生能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
然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类会计实务日趋复杂,会计师的职责范围不断扩大,单纯强调知识传授将难以应付更多的新变化。因此,从80年代后期开始,AECC着手进行会计教育改革,确立会计教育的新目标,并重新制定会计课程体系和会计教学方法。在会计教育目标方面,主要变化有两点:
第一,会计教育的重点转向学生能力的培养。AECC认为,传统会计教育目标和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发展变化的会计职业的需要,会计教育的目的并非是要让学生在刚刚从事会计职业时即已成为专业的会计工作者,而是要使学生具有作为一名会计人员所应具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要使其终身能从事学习。这种能力包括三个方面:(1)技能,包括沟通才能、智能才能和人际才能;(2)知识,包括一般性知识、组织与经营知识和会计知识;(3)专业认同,即会计毕业生应认同会计专业,乐于建立会计专业人员必备的学识、技能和价值观,熟悉会计职业道德准则,能从事价值判断,随时准备探讨与会计专业诚实性、客观性、适当性及公共利益有关的问题。(2)按照上述主张,美国扬·布雷格汉姆大学提出其会计教育目标不仅包括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还包括: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组织领导能力的培养;团体协作精神的培养等。
第二,区分了会计教育目标与注册会计师考试要求。AECC在1991年7月发表的第2号问题公报中认为,允许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参加会计职业考试的做法,往往会扰乱正常会计课程的学习效果,无法完成会计课程规划的目标,造成大学会计教育功能无法完全实现。同时指出,会计学业教育的要求与会计职业考试是两项不同的标准,建议“区分学业课程和职业会计准备课程”。
AECC将会计教育的新目标重新表述为:“为日益拓展的会计职业界作准备”。并给“会计
职业”下了一个较为宽泛的定义,即包括大中小型会计公司从业的会计工作,公司会计(包括财
务管理、主计管理、财务分析、计划与预算、成本会计、内部审计、系统设计、税务及一般会计)和
政府及非盈利组织会计。
AECC的目标新定义,对我们定位会计教育目标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首先,这个定义适应了会计教育环境的新变化和新要求,突出能力和素质培养,符合“环境适应”原则。
其次,这个定义具体明确地表述了会计毕业生的能力结构和内容,符合“可操作性”原则。再次,这个定义将以大专和本科为结构的高等会计教育的培养方向定为从事实务工作的“会计职业界”,不同于我们的“三位一体”模式,符合“层次差异”原则。我们重新确立会计教育的目标时,也应当遵循这三个原则。
三、会计教育目标的层次差异
1.会计教育的功能差异
教育的功能是培养人才。而人才的功用各不相同。总体上讲,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人才;另一类是应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前者称学术型人才,后者称应用型人才。有人认为,会计学是一门应用经济科学,因此会计人才主要应当是应用型或实用型人才。我们不同意这种看法。会计学与会计人才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会计学在性质上虽可归属于应用经济科学之列,但会计活动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性,客观上需要有专门的人员研究和揭示会计活动的规律性,以此推动会计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会计教育的“产品”——会计人才,在功能上仍可有学术型和应用型之分。
在我国现有会计教育结构中,两类人才教育的分工差异应当是:中专、大专和大学三个层次培养应用型人才,博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后教育培养学术型人才,硕士研究生介于二者之间,兼具有学术型和应用型的双重功能,但以教学科研型为主。
有人认为,“会计硕士的培养目标应当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从理论、科研型转向综合应用型。”(3)这种观点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但偏离我国国情,依此会对我国会计教育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从现实看,近年来确有越来越多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选择到企事业单位工作,但这种现象并不一定正常、合理,实际上是在教师“不吃香”的特殊背景下形成的。在现阶段我国会计教师学历层次偏低因而急待改善提高的情况下,应当鼓励硕士毕业生走上会计教学岗位,这样才更有利于会计教育质量的尽快提高。我们认为,这才是正确的分配导向。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尚处于市场经济初创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不甚高,会计实务工作还没有达到非要硕士生从事的程度,大量的会计硕士生进入企事业单位工作,要么造成能力过剩,人才闲置,要么改行他业,学非所用。
本科会计教育的目标原定“三位一体”,即学术型和应用型并重。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层次提高,研究生教育应有较大发展,随之而来的是,要净化本科会计教育目标,在功能上,退位到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上来。但考虑到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和大量中等、专科会计教育的存在,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会计本科毕业生还要部分地流向中等、专科学校从事会计教学工作,因此,现阶段本科会计教育的功能应当定为:以应用型为主,教学型为辅。
2.会计毕业生的流向差异
会计毕业生的功能决定了其流向。学术型的会计人才(博士生),应当主要流向会计科学研究机构和大学;以教学与研究为主的学术型和应用型复合的会计人才(硕士生),应当主要流向大学和专科学校,一些财会工作难度较大的单位和岗位,也可吸纳一些会计硕士生;以应用型为主的会计人才(本科),主要流向会计职业界(包括会计师事务所、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从事财会工作和中等学校从事会计教学工作,纯应用型的会计人才(大专、中专),应全部流向企业事业单位从事会计实务工作,部分素质较高的会计专科生可流向会计师事务所。
以上只是会计毕业生流向的理论或理想模型,会计毕业生的现实选择,受多种复杂的因素影响,如比较利益、社会地位、工作稳定性、权力资本、发展条件等,因此实际的选择结果总是与理想模型存在偏离。但是,对一个国家来说,绝对不能放任那种导致人才流费的不合理流动,应当在不断优化人才流动环境的基础上,积极引导会计毕业生流到最需要、最大限度发挥其效能的地方去。
3.会计教育的等级差异
确立各类会计教育分别在会计教育体系中的等级地位,至少应考虑如下两个因素:一是整个会计教育体系结构的高级化程度。如,在“大学——大专——中专”和“博士——硕士——本科——大专——中专”两类不同的会计教育体系中,大学本科教育的地位和等级是不同的。二是会计专业技术职务及其对学历的要求。我国会计专业技术职务分为会计员、助理会计师、会计师和高级会计师“四档”与初级(会计员、助师)、中级(会计师)和高级(高师)“三级”。根据国家规定的职务评审条件,不难发现,中专和大专两个层次的会计教育是把培养初级会计技术职务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作为目标,大学本科是以培养中级和高级会计技术职务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作为目标,研究生是以培养高级职务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作为目标。综合这两个因素便得出结论:中专和大专中级会计教育是初级会计教育,大学本科会计教育为中级(或准高级)会计教育,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为高级教育。
4.会计教育能力结构差异
(1)会计人才的能力体系
会计教育不是生产文凭和学历,而是“生产”有知识有能力的会计人才。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环境,人们一致认为,衡量会计教育质量的水准,并不在于看学生能否理解那些枯燥死板的规则,而在于看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否在各种情况下随机应变、灵活运用这些规则。会计教育的天职就在于培养学生富有创造力地吸收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即在于最大限度地对学生进行智力开发。
学术型和应用型会计人才所应具备的能力是不同的。就应用型会计人才来说,其能力的结构体系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专业能力。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在1990年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会计教育的目标》中,将专业能力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辨认目标、问题与机会的能力;二是辩认、汇总、计量、总结、证实、分析并解释那些对处理目标、问题与机会有用的财务与非财务数据的能力;三是应用数据,作出判断,估计风险以及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三个方面,概言之就是我国会计界常说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实际上就是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的“应用能力”。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专业能力应当包括:①获取应用性专业知识的能力,(它与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关);②应用性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③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成功的应用型会计教育,所培养的会计人才应全面具备这三个方面的专业能力。为使目标定位更加明确,这里有必要进一步解释“专业”一词的基本含义。从理论上说,“专业”的范围与人们对“会计”本质的认识有关,会计管理活动论与信息系统的“专业”概念是不同的。但从教育角度来理解专业,必须适合社会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要。在多数企业单位,“财、会、审”三位一体而不是“分灶吃饭”,在这种情况下,会计的“专业”范围就应当完整地包括: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制度设计;财务规划与预算;管理预测和决策;日常营运资金管理;会计核算;财务分析;内部审计;税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等。
第二,品质能力。具体包括:①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②人际交往和商业公共关系能力;③组织领导能力;④价值观、敬业精神和公民责任;⑤职业道德责任和团结协作精神等。(2)能力的层次差异
各层次会计教育所培养的会计人才,其专业能力和品质能力也是有差别的,总体情况是:
第一,中专、大专会计教育是专才教育。一些人认为,中专和大专会计教育是职业培训,主要培养初级会计人员,因此是专才教育。我们同意这个观点。在这两个层次中,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注意培养获取和应用基本会计知识和方法的能力。在教学内容上,侧重于会计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在最低的中专会计教育层次上,要侧重“二懂、三会、四好”(4)的培训。
第二,大学本科会计教育是通才教育。大学本科会计教育主要培养中、高级会计人员,与初级会计人员相比,中高级会计人员除应具备会计基础知识和基本实务操作能力外,还应在广度和深度上拓展能力范围。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在专业应用能力范围上,除获取与应用基本专业知识的能力培训外,还应适当增加一些高难度财务会计审计问题的教学,如制度设计、合并报表、租赁会计、外币报表折算、期货会计、物价变动会计、跨国公司会计、财务与管理决策等。在会计电算化方面,初级会计教学侧重操作方法,但大学会计教育还应深入到系统分析与设计层次。
②拓展专业应用知识的研究能力。会计理论大致可分为基础性理论和应用性理论两个基本层次,会计本科毕业生应具备一定的对应用性会计理论的研究和分析能力,随机应变解决各种会计实际问题。
③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第三,研究生会计教育是专才教育。硕士研究生应在具备本科生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基础上,在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拓展专业能力。主要方向和特点是:
①在专业应用能力方面,硕士研究生应具备获取各种对实际工作有直接指导的专业知识以及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②具备较高的应用性专业理论研究、创造能力;
③具备一定的基础性专业理论研究、创造能力。
一些尚未应用于实际工作的专业新知识,如人力资源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物价变动会计、质量会计、金融工具会计、产品寿命周期成本会计等,硕士研究生应能较全面、熟练的掌握,并在条件具备时,有能力应用于实际。
会计学博士和博士后,应在具备硕士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具有坚实、宽广的相关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有较强的基础性专业理论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美国L.威尔逊教授把哲学博士学位的标准归纳为三条:一是彻底掌握本学科某一专门化方向的知识;二是广泛通晓本学科知识,熟悉相关领域;三是有对本学科发展做出个人贡献的能力。这些标准,同样适用于会计学博士。
四、会计毕业生的质量特征
学术型和应用型会计人才的质量特征有所不同。就应用型会计人才来说,一般应当具备实用性、创造性、外向性、通用性等主要质量特征。
1.实用性。即指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使会计毕业生成为应用型会计人才,会计教育应做到:(1)培养方向要以人才市场为导向,体现社会现实和未来的需要;(2)教学内容必须紧扣社会实际,体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3)有效地安排和利用实习时间,让学生有“真刀真枪”实干的经历;(4)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要互相渗透,使矗立于学校和社会之间无形的厚墙不再成为一个障碍。
2.创造性。指能够创造性获取并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会计实践活动千变万化,会计教育应致力于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使学生具备根据具体情况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否则,就难以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
(一)企业会计职业能力的含义
企业会计属于一种管理活动,其主体为企业,对象为经营资金运动,目的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从企业的本质进行分析,企业在创立、存在等方面都与政府、非盈利组织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不同,其主要的目的集中在利润获取方面。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会计的责任范围也不断扩大,从简单的记账工作拓展到企业管理,在企业利润获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对于职业胜任能力的定义是存在差异的,但是从基本上来讲主要包括两个层次,第一,表层胜任能力,从业者要符合工作岗位要求的基本标准,也就是要不就完成基本工作任务的能力;第二,深层胜任能力,从业者具有完成创造性工作的能力。不同的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胜任能力要求也是存在差异的,但是都可以从表层与深层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企业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的胜任能力内容包括:会计专业知识、会计实践知识、职业判断能力、沟通能力、后续教育能力。
(二)会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具体内容
1.会计专业知识与会计实践知识
会计专业与实践知识是会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最为基本的内容之一,是会计人员实现准确记账与核算的条件。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会计人员应该将会计专业与实践知识在企业的业务处理、会计报表编制等方面实现灵活运用,并且需要读懂其他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为企业的投资、融资等重大决策提供参考与依据。此外,要实现对企业的定位、生产成本的控制及发展计划的制定,对企业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2.职业判断能力
职业判断能力是会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中非常重要的方法,是对会计人员相关知识与经验的检验。会计职业判断指的是会计人员在日常业务的处理过程中,对会计要素所进行的会计确认及计量方法选择。职业判断指的是以客观依据为基础,对企业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等进行审核。
3.沟通能力
沟通是人际交往中的关键环节,也是会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重要环节。在会计工作完成的工程中,沟通是最为主要的基础要素之一。企业会计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尤其是企业的财务主管人员,在外需要代表企业与工商等多个部门进行沟通,在内需要与科室、职工进行沟通。在对单据的真实性与合理性进行核算的过程中,会计人员需要与相关方进行积极沟通,同时在沟通的过程中还需要讲求方法与原则,从而为企业账目汇总、预算等工作奠定基础。
4.再学习能力
后续的教育或培训工作主要的目的是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与职业道德水平,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会计工作人员的后续教育与培训工作是会计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促进会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理论、会计实务、会计法规制度、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等。当前,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了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对企业会计人员进行后续教育与培训的过程中,还要注重会计人员电算化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
二、会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现状
从整体上讲,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虽然有所发展,但是其现状依旧令人担忧。依据相关机构在2012年对上市公司的调查,当前会计人员中,本科学历会计人员所占比重为46.56%,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会计人员比重为2.39%;具有会计师及以上职称的会计人员所占比重为39.87%,获得注册会计师考试全科合格证书的会计人员所占比重为4.08%。当前,我国的会计标准与相关法律制度正处于变革时期,对会计人员的知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调查可知,会计人员后续教育与培训中存在不足,将重点都集中在通用性会计规范内容,忽视了特殊会计规范内容。由此可知,我国的会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依据存在较大差距,难以满足社会与企业发展的需要,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因此,会计人员需要在实践与教育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素质的提升,满足当前形势发展的需求。
(二)会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存在的问题
1.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参差不齐
会计在职业判断方面具有主观性的特点,会计人员可以依据企业客观条件、经营活动等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等进行自主选择。当前,我国普遍存在着类似领域与类似企业的情况,会计人员所采用的会计政策等各不相同,这就说明了我国的会计热源的职业判断能力参差不齐。虽然我国传统的企业跨级制度已经废止,但其影响依旧存在,有很多会计人员在进行实务操作的过程中依赖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逐渐形成了僵化的教条主义与模式主义。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不高,将会导致会计报表可比性较差,对经济秩序造成不良的影响。
2.会计人员的信息处理能力较低
会计人员在进行报表编制与核算的过程中,会计信息与会计数据是基础条件。在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要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可靠性及客观性、可比性、相关性等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确保会计凭证、账簿及报表等能够对企业的业务进行真实、公允的反映,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通过调查可知,我国大部分的企业的会计要素核算方面都存在偏差,将近90%的企业存在会计报表失真的现象,存在资产不实、利润虚增等问题。从会计人员的角度对企业会计失真现象进行分析,主要的原因包括操作方面的错误、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较差、对会计相关准则不明确、知识水平较差等。这些原因导致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存在较大的问题,失真现象突出,一方面会使企业会计的诚信受到质疑,另一方面水阻碍企业的发展。
3.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不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会计信息化已经成为了会计人员必备技能之一。计算机行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对会计人员的知识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对会计人员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计算机技能与财务软件培训尤为必要。当前,电算化会计人员将重点集中在财务软件的操作与运用方面,忽视了对会计信息的加工与挖掘、财务报表的分析、审计等方面的内容,而且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的维护与设计能力较为薄弱。财务信息具有一定的机密性,在对内开放的过程中存在一定限制,导致财务部门对会计工作进行把持,会计信息缺乏全面性。会计电算化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而实现的,网络安全、信息传输等方面的问题长期存在,导致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与安全性缺乏保障,最终影响会计信息可靠性。此外,会计软件纷繁多样,会计人员缺乏相应的会计软件选择能力。
三、会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提高措施
(一)促进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
会计人员最为基础的就是要对会计相关知识进行一定的掌握,强化自身对会计实务规范与会计法规的了解与掌握。会计人员的会计知识中,书本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积累是基础,在此基础上还应该掌握更多的审计、金融、法律、税收、统计、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对于跨国企业而言,会计人员还应该对本国与国际的会计条例进行了解,对各种账目处理方法进行掌握。此外,还应该注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强化会计人员职业规范方面的学习,提高会计人员的抵抗能力。要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职业道德方向,对会计政策与会计估算等进行正确的选择;保持客观、公正的职业判断。通过这些措施,实现企业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的提高。
(二)促进会计人员会计信息处理水平的提高
在会计条令中对会计后续培训的时长进行了规定,指出在国家与地方相关部门应该通过强制性、集中性的季度培训工作,提高培训的时长与效率。此外,国家还应该强化对会计培训指导教师的审核与考察工作,对培训工作的内容、形式等题材大纲性的指导。在会计人员后续培训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行业、地区进行分开教育,针对其差异性选择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法,在考试的过程中要严格把关,促进培训质量的提高,真正发挥培训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促进会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提高。
(三)促进会计人员会计软件掌握能力的提高
在运用计算机对传统常保进行取代的过程中,会计人员难免会出现心理抵抗情况,企业应该通过奖惩制度、定期培训等方式对会计人员的这种心理抵抗情况进行积极的调整。要实现财务部门与企业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从而形成统一的企业链,会计人员通过加密、跟踪检测等方式对会计系统及数据进行保护。会计人员应该依据工作需求,学习各种会计软件及计算机维修等方面的知识,实现计算机系统的完善,提高会计信息安全防范意识。通过这些措施,一方面实现会计信息化的规范化,另一方面确保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与高效性。
(四)促进会计人员资质水平的提高
从整体上讲,实现会计人员上岗门槛的提高与年检考核的强化,是对当前会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现状进行改善的必然选择。实现会计人员的转型,最为关键的就是对各种指标进行分析、对企业的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对利润进行调整等。因此,会计证件是基础,此外还包括会计实务从业经验、会计职称等。
四、总结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现状及问题 解决对策
一、新形势下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1.会计电算化普及率总体上偏低,企业管理信息技术的采用明显落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当前实行了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不到总数的10%,而且分布极不平衡。
2.会计电算技术的使用在总体上还处于低层次水平。在采用了会计电算化手段的企业中,有半数以上的企业仍然是采用传统的“核算型”财务软件,主要是用电脑代替人工从事会计核算工作。采用“管理型”和“决策型”财务软件的企业较少,采用ERP的企业就更少。
3.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发挥不充分。在一些启用了“管理型”或“决策型”会计信息系统的企业中,由于管理环境跟不上,或软件使用人员的知识技能跟不上,致使对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不充分。
4.会计信息系统启用的成本效益比还比较高。一些单位在会计信息系统使用的理念上还有不务实的现象,将其看作是一种身份,一种形象,在购置软件时盲目求大求先进而不顾企业实际,造成高价购进的软件只能有小的使用。还有些企业只重软件,不重视或不懂软件的维护和二次开发及管理环境改善。
二、现存的问题
经济形势的日益发展,会计电算化必须与适应,才能促进工作的高效率。从会计系统的情况看,各级各部门运用会计电算化的程度不一,从实践看,会计电算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1.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还不到位
一些领导对实施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认识到开展会计电算化是时展的必然,是管理现代化的需要。对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安全性存在空白,因而对会计电算化数据可靠性发生质疑,造成不会管,不敢管的混乱局面,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推广。
2.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十分薄弱
会计电算化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同时也增加了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等责任,带来了许多新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问题。基础工作薄弱,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电算化管理也就出现一些问题,导致手工与计算机并行时间过长,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3.缺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
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到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在岗的会计人员虽经过计算机等级培训,但与实际要求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会计人员知识不全面。许多年龄较大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比较熟悉,但对计算机知识了解有限,而年青人则相反。要使得计算机知识和会计工作经验有机结合,还有待时日。
三、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的对策
1.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法规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财务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加,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对现有的相关法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通过准则类法规对会计电算化进一步约束,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细化对商品化软件的评审规定,杜绝软件的非法功能。
2.建立健全一整套电算化模式下的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
这些内控制度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不兼容权限必须分离原则。即对电算化权限严格控制,系统操作员以外的操作人员只享有操作权限。
(2)相互制约原则。加强对电算化系统数据输人、处理、输出的控制。明确管理员、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的职责范围。
(3)内部防范原则。主要是针对个别人容易出现的个人垄断现象以及对系统管理人员的监管控制问题进行防范。所有这些都是制定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必须加以考虑的问题。
3.加大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
(1)加快高校高层次的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建议在大专院校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或在财会专业中增设计算机专业知识。同时各高校还应加强电算化审计人才的培养,现在各高校几乎没有会计电算化审计课程,造成了我国计算机审计方面的人才奇缺的现象。
(2)加强对在职会计人员的电算化知识培训。由于一些小企业没有开展会计电算化,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也需要基层会计电算化人才,所以一部分人可以只具有初级会计电算化知识。但要重点培训一批真正具有中级会计电算化知识的人才,并在培训结束之后,每年将会计电算化作为重点知识进行后续教育培训。
(3)更新培训,完善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结构体系,丰富相关计算机知识。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新的应用软件不断涌现,操作系统也不过一两年就升级,所使用的财务软件即使未更换,但也存在升级、追加新功能等一系列。这都要求不断地适应形势变化需要,对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电算化及相关知识的再培训。
(4)企业培养会计电算化骨干力量,带动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建议实施电算化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人力资源投资,培训数名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能力,熟知财务软件知识,对计算机与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的会计人员,既可提高本单位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又可在必要时在部门内开展不定期的培训活动,带动其他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4.结合实际,制订完善的实施规划,促进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首先是结合会计情况,积极开展会计电算化选点及推广工作。再者是作好软件管理与开发工作。在会计实践中,只有建立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才能实现会计电算化,这不仅可以把广大财会人员从复杂的记账、算账、报账中解脱出来,而且大大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为管理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
四、结论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国外相比之下,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要加大发展的力度,培养高科技的计算机人才,来开发计算机软件,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电算化水平,培养一批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的人员,要加大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力度,废除会计法规中的一些不符合会计电算化的制度,会计电算化制度中的一些法规和条例应该不断改进和完善,来适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水平,在我国电算化事业中要吸取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不断总结、不断进步,会计电算化人员要为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储.会计电算化与会计工作[M].北京:财会出版社,2003.
[2]刘语成.中国会计电算化的实践分析[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
据麦可思《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3届高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在91%左右,其中会计以94%的高就业率排名前十。经济学、审计学毕业生分别以月薪3924元、3918元,排名半年后月收入前十。
再想想笔者身边那些学了会计专业的同窗好友,不是在会计所做审计,就是在企业做财务。工作了四五年后,薪水都比较可观,年薪在10万到20万元。若是取得了注册会计师证,收入会有很大的提升,经理级别的年薪20万~30万元也不是问题。
就在6月末,笔者踏着落日余晖,约见了河南德宏会计师事务所的执行合伙人赵文睿,和他聊了中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对人才方面的需求以及作为一个财会人的职业规划。
金字塔尖的高薪
对于财会专业的毕业生而言,银行和会计师事务所是他们向往的工作场所。而就中国目前情况而言,这两个职场在外人看来,也是属于高薪行业。有网友吐槽,在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新人起薪就在5000元左右。
“国际四大会计所待遇之高,仅次于少数几家外资公司。以普华永道为例,新人首年13月薪水约为71500元,按照职级递增,每年涨幅可达30%。毕马威、德勤、安永的新人起薪也在每月5000元左右。”网友发帖说,事实上,影响最终收入的另外两项“出差补助和加班费”,也是相当可观的,毕马威和德勤的差补是180元/天,安永和普华的差补为150元/天,再加上加班费,月薪在万元之上。
事实果真如此吗?
笔者咨询了已经取得注册会计师证的大学校友彭风平,他刚从会计师事务所跳槽到另一企业。他告诉笔者:“在会计师事务所,收入呈金字塔型,拿高薪的人比例不到3%,分化比较严重。高层提成拿的多,但具体干活的,待遇比较低,一年也就五六万,在二三线城市可能更低。”
河南德宏会计师事务所的执行合伙人赵文睿表示,这个是存在个体差异的。论行业标准的话,国际四大所的工资偏高。就本土会计师事务所而言,一个注册会计师的年薪在15万元左右。在会计师事务所,基层员工的工资还是很低的,但如果能顺利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做到项目经理级的话,年薪在10万元以上,做到高级项目经理的话,年薪20万元以上。
高薪背后的辛苦
在会计师事务所能拿到高薪,自然少不了辛苦。
有网友发帖说,如果他在“四大”工作,那8000元一个月的薪水根本就不高,那里的压力巨大,工作强度非人能承受。据说普华用道的员工每个星期只睡15个小时的觉,有时还要白天夜里连轴转,你说这样的工作,8000元一个月低不低?
笔者的校友彭风平也表示,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很辛苦,加班加点情况比较严重。在审计部有忙季和淡季,忙的时候,连续好几个月加班熬夜到凌晨三四点,甚至有的长达半年。虽然经理级别的人能拿到二三十万元的年薪,但与他的辛苦相比,根本不算多,他们头发都忙白了。至于合伙人,虽然年薪丰厚,但得承担相应的风险,若是审计的案子有误,那就是几千万元甚至更多的连带赔偿。
针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加班加点现象,笔者在和赵文睿聊时,他表示:“就我了解的,通宵达旦的加班只在老外的公司出现,他们西方文化就是那样,把人当机器用。本土事务所要好些,基本上不怎么加班;即使偶尔加班,也会比较人性化。”
财会人的职业规划
每年,成千上万的财会毕业生涌上人才市场,虽说财会是热门职业,但初级财务人员和中低层会计人员很多,供大于求,待遇也不怎么样,一般每月也就四五千元。不过,有了几年工作经验,并且取得会计师职称如注册会计师、ACCA、AIA等中高级会计人才,却是市场上的抢手货,能够轻轻松松获得高薪。
面临这种现状,财会人更应该好好筹谋自己的前途,做好职业规划。其实,“作为职业生涯的起点,四大会所和外资银行都是很不错的。”笔者校友彭风平建议,“很多毕业生,去四大并不是因为工资高,而是为了历练。四大是一个非常锻炼人的地方,四大的经历会把一个人变得非常职业化,做事高效,顶得住压力。”
“赵总,你本人就是做会计出身,也曾在企业担任财务总监,现在合伙开会计师事务所,任所长。对于财会人,他们的职业生涯该如何规划?”
面对笔者的询问,赵文睿笑着说:“这个不好说,毕竟每个人不一样。但就我个人理解,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用16个字形容:苦干苦学、苦学苦干、边干边学、边学边干。”
他解释说,第一个阶段是苦干苦学。这个阶段一般是刚刚走出校门,一切从零开始,只有去干,而且让干啥就干啥,没得选择;同时干也干不明白,只有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达到正常的效率,所以叫“苦干”。另一方面,通过接触实际工作,才发现自以为在学校学习很好,其实在现实面前是那么的苍白。必修课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少之又少,而且有的跟现实问题脱节,有的根本就是错误的,因此还要大量的学习相关知识,这叫做“苦学”。
第二个阶段是苦学苦干。到了这个阶段,一般已经干出了很多成绩,学会了很多东西,职位也有了提升比如当上主管或部门经理等。这个阶段的具体工作会相对少一些,也有一定的时间去学习,就可以去专研学习一些新的业务领域,但还得要干,而且干的都是更为复杂的工作。注意了,这个阶段的学是主动的学,而且是更为深入的学,比如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等;这个阶段的干也是积极的干,而且解决的都是关键的问题和棘手的问题,比如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等。这两个阶段并不矛盾。
【关键词】内部环境审计;环境责任;环境会计;环境审计准则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创造了史前无与伦比的财富,然而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导致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据中国新闻网报道,截至2011年12月底,国家环保部2011年受理环境污染案件超过1500件。严峻的环境形势已迫使全球共同应对。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德班世界气候大会等先后“难产”,加之加拿大的公然退出《京都协定书》协议成员国,全人类面临着,发达国家的发达国家的责任缺失、迟疑消极,南北阵营的意见不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低碳减排指标的权衡,以及发达国家试图用海外减排充抵国内减排的漏洞等巨大的挑战。加之伴随环保事业的深入开展、环保资金投入的加大,以及环境管理领域的拓宽的诸多背景下出现的,在环境管理监督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突出意义,环境审计就孕育而生,而作为环境审计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环境审计也不容忽视。此外,当前在我国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制度缺失的背景下,各地出现了令人提心吊胆的环境污染事件,例如紫金矿业的污染泄露、康菲漏油事件,接连不断的瓦斯爆炸事件及哈尔滨钢铁公司氧化碳泄露等事件,企业开展环境审计和内部环境审计迫在眉睫。但是,我国环境审计尚处在理论探讨的初级阶段,目前进行的与环境相关的审计主要是合规性审计,即主要鉴证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否遵守了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律和地方颁布的环保法规,如污染物的排放是否超过了规定标准,是否按照规定的要求及时上交了各种费用等。而对国务院所属的环保部门及其它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管理的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进行审计监督、对国家在国际履约方面进行审计监督、对政府环境政策进行审查监督等内容,基本上是空白。环境审计的作用主要是限于消极的防范,远未起到环境审计应有的制约和促进作用。客观地说,我国目前的内部环境审计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无论是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审计目标,还是审计方法,均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探索。尤其是开展对上市公司进行有关节能减排、自然资源、环境披露的审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旨在促进环境管理系统的提升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鉴于此,本文基于低碳背景下探讨我国企业内部环境审计面临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措施,旨在为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实施和发展提供借鉴。
二、内部环境审计理论分析
国内外对内部环境审计的定义至今尚无定论。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CIA,1997)认为:“环境审计是环境管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据此,管理部门可确定组织的环境管理系统在确保组织的经营活动符合有关规章和内部政策的要求上是否充分。”汤亚莉、刘星(2005)认为,企业内部的环境审计应该是:“对企业在执行国家的环境保护法规、在生产经营过程的同时不破坏自然与社会环境方面的行为和成效的评价。”郑晓青认为,内部环境审计应该是:“由组织内部设立审计机构或专门审计人员执行的环境审计活动。”格兰特.莱杰伍德指出:“环境审计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到企业的技术改造、产品创新能力,而且涉及到企业的生产、储存、营销等各个方面。据此对内部环境审计的定义主要是基于传统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着以下问题:首先,未能全面包括内部环境审计的种类。根据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D SAI)所属的环境审计工作小组印发的《从环境视角进行审计活动的指南》,内部环境审计应包括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和绩效审计。但现有的定义只反映了其中一个或两个类型。其次,没有准确描述内部环境审计的对象。第三,传统内部环境审计并未将一些环境指标因素考虑在内,只是单纯的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未能结合包括空气质量、温室气体排放指标、企业机器设备产生效应节能低耗等内容。
基于此,笔者认为内部环境审计应在传统内部审计基础上,结合内部审计的构成要素和内容进行全面剖析,内部环境审计主要应包括内部环境审计的目标、主体、对象、依据及本质等要素,内部环境审计是基于环境会计下对企业日常相关活动中的监督和评价作用;内部环境审计的主要内容涵盖依法审计、环境管理系统审计、业务审计、加工、保管和处理设备审计、污染和防止污染审计、加强环境责任审计和产品审计。。内部环境审计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协调企业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实现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内部环境审计的一般目标是监督企业受托环境责任的履行,并对履行的公允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评价。内部环境审计的具体目标是对公允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一般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内部环境审计的主体主要有内部审计师和环境审计师,随着环境审计制度的完善,这两者将逐步合二为一。内部环境审计的对象是指实施内部环境审计企业自身承担的受托环境责任。内部环境审计的依据主要包括:环境相关事项的财务与会计核算准则、环境法律法规、环境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方法标准等各类国家环境标标准、企业的各类环境管理政策和计划等。对的系统的、有证据的、定期的、客观的检查,此观点主要侧重于审计的检查职能。
三、我国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就目前我国企业实施内部环境审计的实例鲜而有之,据统计实施内部环境审计的企业不到30家,且我国企业目前大部分是进行合规性审计,内部审计中缺乏环境审计,环境审计中缺乏内部审计,内部环境审计难以成为推动内部审计中环保责任的指挥棒,最终导致企业内部无法形成有效的内部环境审计。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受制于我国目前的现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悖、中央政府强制执行环境审计与地方政府自身利益诉求相冲突)和企业领导者的重视程度,加之当前国内地方政府部门的政绩绩效评价体制难以成为在实务中推广的重点,从而导致内部环境审计难以取得突破。鉴于此,笔者试图探寻阻碍内部环境审计发展的因素所在,以便能为企业日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前企业内部环境审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政府和企业内部环境审计意识淡薄,加之我国政府对环境审计的忽视和缺失,例如:紫金矿业铜酸水渗漏、康菲漏油、煤炭瓦斯爆炸、四川水污染、广西镉污染事件等。这些事件的频频发生,原罪在于地方政府经济收益诉求、地方政府的不作为、利益链条的相互勾连,地方政府经济利益和经济发展要求与周边区域环境要求冲突(区域外的外部负效应)导致企业行为与环境公益诉求冲突,地方政府对环境监管和保护强制力度不够。此外,由于政府的不作为和未能采取强制性措施对企业提高环境保护要求,以致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漠视,自然内部环境审计也就得不到企业管理层的重视和支持,企业领导和内审人员对环境审计意识薄弱,企业考虑的是当前的显性收益,忽视长期的未来的隐性环境成本,从而导致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形同虚设。以紫金矿业污染事件为例,其主要污染泄露原因在于:一是企业防渗膜破损直接造成污水渗漏;二是人为非法打通6号集渗观察井与排洪洞,致使渗漏污水直接进入汀江。经调查,因设在企业下游的汀江水质自动在线监测设备损坏且未及时修复,致使事件发生后污染情况未能被及时发现。以上是紫金矿业公司领导者对环境保护的忽略。
第二,内部环境审计缺乏企业管理层的有力支持。企业管理层出于对企业的种种考虑,如管理层对企业自身盈利能力的考虑,如果实行内部环境审计相比传统内部审计在人力、物力和财力要大得多。因此企业管理层出于公司利润和自身业绩利益诉求难以自发进行企业的内部环境审计,在实行环境审计的力度上有失偏颇,原本该自主推行的内部环境审计由于缺乏管理层的有力支持而失去活力和动力。内部审计对管理层完善公司治理有积极作用,但内部环境审计却对管理层业绩和自身利益作用甚微。与此同时,现行政策环境下缺乏对企业强制执行内部环境审计的要求,加之内部环境审计是为了监督企业及与环境相关的部门受托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而采取的一种手段,而管理者不能直接对企业的各个事项和过程加以控制,因此未能推动内部环境审计的开展。据统计我国有700个工多万个企业和生产单位,而其中70%的环境污染来自于工业企业,且管理层坚持要实行内部环境审计的企业非常之少。
第三,相关法律法规缺乏后劲和推动力。随着环境保护法规的日渐完善,对环境污染的处罚越来越大,企业如果不消灭污染和遵循环境保护法规,就会面临环境诉讼风险和罚款,从而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甚至被迫停业,因此企业为了解决环境问题。目前我国关于环境审计的规定主要是以政策的形式出现,而在法律层面基本上是一片空白。自1994年8月《审计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审计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无论是2006年修订后实施的《审计法》、2010年修订后施行的《审计法实施条例》,还是201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审计准则》,对环境审计都只字未提。虽然审计署积极推广环境审计,并于2011年8月成立了环境审计专业委员会,但由于环境审计准则的缺失,导致了哈药总厂、云南铬污染事件等频发。可见,我国环境审计的实施尚缺乏足够的、直接的法律依据。尽管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并没有对企业的环境保护造成外部压力,环境问题未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外部压力,企业也就没有必要加强环境管理、实施内部环境审计,因此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对内部环境审计实施的推动力不足,环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和惩戒力不强,很多企业对环境污染的惩罚措施只是形式上的,极少对主要负责人追究责任,执法不严。很多地方出现“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象,企业宁愿受罚也不愿花钱治污;某些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惩治力度不够。
第四,内部环境审计缺乏完善统一的标准。我国新准则规范的环境资产、环境负债仍散见于不同准则之中,缺乏系统性,环境会计与内部环境审计无章可循,准则不统一,与美国、日本环境准则的系统性尚有一定的差距。有关内部环境审计的标准界定尚未明晰,环境审计标准实质上就是相关环境法律法规和企业相关的环境管理政策和计划以及环境会计准则。从我国现有的可作为环境审计标准来看,并未建立环境会计准则,对企业发生的环境资产、负债等要素难以确认和计量,反映企业环境保护情况的环境会计信息不能披露,从而限制了内部环境审计中的环境会计核算信息审计的开展。同时,法规中规定的价值指标往往只有一个非常宽泛的范围,且很少有与相关技术指标水平严格对应的规定,标准没有具体确定,可操作性和指导性不强。
第五,内部环境审计内容单一。我国目前已开展的环境审计只包括环境保护资金、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大气污染防治等领域。而海洋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生态环境建设、土壤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和生物多样性等领域尚未涉及。审计内容是以财务收支审计以及对企业开展的合规性审计为主,尚未对政府的环境政策和绩效进行审计。与此同时,我国企业环境审计的审计仅限于环境法律法规执行情况审计,而这种审计形式属于消极的防范措施,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能向企业决策人提供环境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和合理化建议和促进经营者改进工作,从而不能使内部环境审计纳入实践,内部环境审计流于形式,不利于激发企业实施内部环境审计的积极性,我国单一的内部环境审计内容阻碍了内部环境审计的开展。
第六,内部环境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内部环境审计的主体是企业设的内部审计机构,相应的执行内部环境审计业务的主要是内部审计人员。从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数量来看,执业注册会计师接近9万人,非执业会员7万多人,全行业从业人员近3万人,加之内部审资格考试通过的数量,从事内部审计人员规模难以满足当前中国企业的内部审计需求,而从事内部环境审计的审计师少之又少,从而限制了内部环境审计的发展。加之内部环境审计的技术性很强,专业技能要求很高,内部环境审计人员不仅要通透财务会计知识,而且要了解审计知识,尤其是需要掌握环境相关知识,需要高等数学、数理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且涉及多种环境知识,如环境经济学、环境生物学、环境法学、环境管理学等,还需具备社会学、统计学、工程学等方面的知识。但由于我国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起步较晚,我国现有审计人员大多数从财经院校毕业,内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基本技能不足;此外,内审人员多由原来的财务会计人员转岗而来,有些企业甚至由财务会计人员兼职内部审计工作,不具备与环境管理相关的经验,对企业的环境管理活动了解甚少,识别和判断环境风险的能力较差。例如:康菲公司如果能够出具明确的环境审计评估报告,对蓬莱19—3号井产生地环境污染加以信息披露,尽快封堵、及时停产,也许可以降低对渤海湾的污染。国际生态发展联盟绿色审计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审计学会环境审计委员会委员孙兴华表示,只有实施环境审计监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跟踪环境效益审计,同时出具相应报告,才可以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环境危害。此外,现有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否符合关环境法律法规且如何评价以及环境影响的如何计量缺乏职业判断能力和敏感度,增大了环境审计风险,不能发挥内部环境审计应有的职能。
第七,内部环审计成本较高。内部环境审计成本主要有审计人员的薪酬、培训、审计进行的作业消耗以及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设计和环境审计等相关支出,内部环境审计的成本远比企业对环境的不作为消耗的成本要高得多,内部环境审计成本相比企业外部审计成本高,因此企业管理层基于自身的利益和业绩要求,对环境审计只是敷衍了事。
四、完善内部环境审计的建议
(一)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培育环境审计责任意识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增强环境审计意识。针对政府部门应积极联合媒体、杂志和各种新型的宣传手段(微博。在在线互动、博客、日志和新闻会)加强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和扩大环境审计影响力,并随时将注入爆炸、污染等破坏环境事件做全面真实报道,尽力发挥全民舆论导向。针对企业自身而言,企业应从管理层开始培育良好的环境审计意识,企业管理层可聘请相关环境审计专家来企业进行讲座报告,以培育员工环境审计意识。此外,企业管理层还应进行自我继续教育,可与高校、研究所、环保部门环境审计专家进行交流合作,进一步掌握环境审计随时动态和培育自身内部环境审计的意识,并掌握基本的环境审计框架和内容。与此同时,企业可参与相关的环境保护大赛设计,提供高校学生暑期、寒假实习机会等。一是可宣传企业文化和产品,二是可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力,三是可起到环境保护宣传作用,从而加深企业全体成员及社会成员对内部环境审计的深刻认识,为开展内部环境审计工作奠定基础。
(二)加快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立法进程,促进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开展
我国到目前为止已形成了22行项环境保护和审计相关的政法规的全国性法律法规体系,还有600多项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但仍缺乏开展环境审计的直接依据,缺乏强制性的环境审计法律。因此在大力执行环境审计的同时,政府可以通过环境审计法律条文的具体化,使内部环境审计成为企业的日常行为,使环境审计制度在企业内部真正建立起来,促进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开展必须要尽快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如《环境审计准则》、《环境审计法》、《环境审计操作指南》等。与此同时,在某些地区有相应的环境法规条例的区域,应将各种地方法规政策理顺、形成一套行之有效规章制度,使得地方企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此外,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地区、企业性质、规模、以及按照层次性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出台,以便能做到“对症下药”。
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应该尽快建立相关的环境会计法;财政部、审计署应明确环境会计准则和指南,同时,还应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加大企业全面实行环境审计的强制性力度,只有通过多方努力来共同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当企业把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等成本费用,及环境维护开发后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时,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不再是矛盾的对立面,环境会计也许是帮助两者相互融合的最佳方式。
(三)构建内部环境审计体系,统一相关评价标准
政府及相关部门应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结合我国目前环境审计现状制定有层次性、地域性、行业性的内部环境审计体系,以便能为企业顺利开展内部环境审计提供决策依据,例如审计署和地方审计机构可共同制定环境审计操作指南,当然要依托财政部和,地方财政局制定相应的环境会计准则和操作指南。针对内部环境审计体系应制定相统一的标准。按照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企业性质,对评价标准划分,以便各施其职。例如:根据区域性划分,将内部环境审计区分为发达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根据地区不同情况制定想对应的环境审计标准;根据企业性质和污染程度,重点对采掘、化工、有色金属冶炼、农药等污染较高的企业制定特殊的审计标准(如高危行业特殊安全标准一样);要制定企业关于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指标规定;此外,针对不同行业应制定不同环境审计指标体系,指标体系要进行细化和量化以便操作。再者,根据企业的性质划分为公共性非盈利单位和盈利性单位,针对公共性单位主要是做到节约资源、简化办公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并且加强内部控制,完善相关内部环境审计;而针对盈利性单位,要在环境会计下严格落实环境责任,审计相关环境会计科目,控制污染来源,内部环境审计人员要严格执行规定的环境会计准则和相对应的审计标准。再者,环保部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行业的特质联合地方审计部门共同制定适合当地的环境审计准则和指南,并将企业环境审计指标纳入相对应的环境评审的指标体系当中,在企业进行环评时就将环境审计指标纳入,从而事前对企业环境控制标准进行把关,在企业项目建设时将环境审计指标纳入监督体系,并将相关部门和政府部门提出的环境保护审计意见纳入内部环境审计的过程中,以便全面把控环境审计。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细则,不仅只是要考虑企业的经营业绩情况,还需结合企业生产的单位能耗、生产单位耗电量、耗水量、生产单位的废气污染物的排放、生产单位的资产消耗量和原材料消耗量,以及温室气体、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和生产单位的环境修复成本和修复周期。
(四)加强内部环境审计信息的披露
企业应对内部环境审计情况作出详细披露,以便相关利益人能全面了解企业情况,并为企业改善内部环境审计制度建言献策。一是企业应对环境信息的真实报道,例如:对存在的环境问题给予全方面而真实的报道,以便相关人员能够清楚明确的掌握公司的实际情况,做出投资决策。二是企业必须严格遵照已有的会计准则,并结合相应的环境会计准则(如环境资产、环境负债以及环境会计科目和相关会计处理)和制度对企业的账目进行正确处理,并且在编财务报表中,应将环境会计加入,并在会计附注注明和环境会计相关的业务处理情况。三是在对外审计意见时,应多企业的环境情况发表公开申明,以便投资者全面掌握企业的环境现状。四是针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以及业绩说明提前在网上公布,让社会公众对企业的业绩和环境审计情况进行监督,从而能提早发现问题,提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有关不利于环境的行为,真正做到全民审计。
(五)加强内部环境审计专业人员培训力度,打造专业化人才队伍
企业为全面做好内部环境审计工作,提升企业审计效率,就应不断强化和提高内部环境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业管理层就需对内部环境审计人员的培养给予大力支持和投入。一是企业内部应该成立专门的内部环境审计小组或者委员会,该委员会是专门为企业内部环境审计人员设立,并需要独立于其他财务会计岗位旨在提高响应工作人员的独立性。二是加强内部环境审计人员调动培训力度。在内部环境审计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的挑选、配备上下功夫,多途径、多渠道全面考核,以甄选出精通业务的高素质的内部环境审计人员,在人员的配备上注意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的合理搭配,且应充分联合高校、培训机构、审计协会等对内部环境审计人员给予各种学习和培训,并不定期邀请响应的环境审计专家到企业进行指导工作,以便能全面提升企业内部环境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并提高环境审计师的待遇,培养环境审计师的忠诚度和执行力,且需加强环境审计师在组织的话语权培养,以能提升环境审计师的归属感和社会地位。四是在高校培训,储备内部环境审计专才。企业应以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设置高校的课程,应联合高校建议开设环境审计专业,课程设置既涵盖审计学、管理学、会计学等课程知识又有环境工程学等相关课程知识,储备内部环境审计专才,并与学校签订就业合作备忘录,待大学生毕业后直接签约到企业工作。五是社会机构(类似CIA考试机构)可单独开设有关内部环境审计师的资格考试,以便吸引复合型人才,从而弥补环境审计人才的缺口。
五、结束语
我国企业内部环境审计主要集中在企业生态建设审计和环境污染治理审计两方面,对于低碳背景下企业生产单位或政府单位温室气体的排放、地位资源的消耗以及环境成本和环境修复的审计尚属空白,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环境审计认识到位、环境审计法律法规缺乏、环境审计指标缺失、环境审计标准不统一和环境审计人才缺口大等挑战。因此要推动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发展,就必须对我国目前内部审计环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剖析,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笔者认为应从内部环境审计立法、环境审计指标体系、环境审计标准、环境审计信息披露以及环境审计专才的培养等方面加大力度和投入,且应积极借鉴国外经验审计组织与环保机构联合作战扩大审计主体及建立相应机构等成功经验,以确保内部环境审计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江诗雄.我国环境审计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审计,2009(11).
[2]陈薇.可持续发展下绿色会计在我国的推行研究[D].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11.
[3]李明辉,张艳.国外环境审计研究述评[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4).
[4]王晶晶.我国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问题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9.
[5]林立.我国环境审计的现状及对策[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6]周曦.基于经济责任的环境审计路径选择——浅析经济责任审计中的环境保护责任审计[J].审计研究,2011(5).
[7]黄溶冰,赵谦.环境审计在太湖水污染治理中的实现机制与路径创新[J].中国软科学,2010(3).
[8]郑晓青.低碳经济、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一个概念性分析框架[J].企业经济,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