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优化作业设计案例

优化作业设计案例

时间:2023-06-16 16:06: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优化作业设计案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优化作业设计案例

第1篇

【关键词】作业设计;有效性;教学效率

经过多年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探索,现就如何优化作业设计,提高作业的实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谈谈看法与做法。

一、设计层次性作业,尊重个体差异

由于学生先天遗传、成长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学生之间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教师设计的作业应尽量体现层次性,面向全体学生。

案例1:布置作业。教学八(下)科学《表示物质的元素》时,教师通常要求学生熟背课本上的30个元素符号。

「作业分析由于上述作业面向全班同学,记忆力好的学生背起来很快,但记忆力差的学生会好几天都记不住,记住前面的却忘了后面的,今天记住了明天又忘了,很难记到实处,尽管他们已经付出了努力。这时作业任务已经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了学生身上,严重损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优化设计把教材上的30个元素符号分为两类,其中必记的18个,分别为氢、碳、氮、氧、钠、镁、铝、硅、磷、硫、氯、钾、钙、铁、铜、锌、银、碘,其余12个中氦、氖、氩、锰、钡、汞可以缓背,而锂、铍、硼、氟、金、铅为选背。对18个必记元素符号,在新课学习前两天,每天选记6个,并且要求每一学习小组成员在第二天相互检查,加强监督。

元素符号是重要的化学用语,记住常用的元素符号是基本要求。18个必记元素属于面向全体的基础性要求,另外12个元素属于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提高性要求。上述安排,既能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又能让学生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概念、规律的学习,取得了很好的预期效果,全班同学都顺利通过了必记18个元素符号的检查,部分学生还能把全部30个元素符号都背出来。

在层次性作业设计中,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遵循夯实基础、寻求发展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尽其能、各有发展,以期实现“有教无类”。

二、设计趣味性作业,增强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实践表明,设计趣味性作业,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习由负担转变为享受。”

案例2:「布置作业在光学复习课后我曾给学生布置一道复习题:请分别举出两个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的例子。

「作业分析这道题看似简洁方便,个别学生回答也算符合要求,但学生所举例子非常有限,而且有较多的错误,分析原因得知是作业缺乏情境学生不买帐,提不起兴趣。

「优化设计唐僧师徒西天去取经,有次路过一个地方。只见这里阳光明媚,温暖宜人;树影婆娑,绿草微摇;一汪浅水白云倒映,鱼儿嬉戏;湖面波光粼粼,有时还很耀眼。好一片风光的草原啊!突然天公变了脸,刹那间电闪雷鸣,狂风大作,大雨滂沱而下,使得四人急忙加快了前行的脚步。可是刚跑出没多少远,赫然又雨过天晴了。极目望去,山边横贯着一道亮丽的七色彩虹。哎,这老天爷!

想一想:在这个情景故事里都有哪些内容涉及到光的哪些知识?

由于重新设计的作业题以《西游记》这一学生感兴趣的题材为情景,所以学生写作业兴致较高、完成得也挺认真,结果令人满意。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充分考虑选取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促成学生的愉快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三、设计实践性作业,培养实践能力

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科学实践。科学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实践性作业把科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能促进学生的意义学习,使学生在实践中建构科学知识,培养能力,从而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案例3:「布置作业教学八(下)科学《组成物质的元素》后的作业: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加碘食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 )。

A、单质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作业分析老师对这类题目司空见惯,认为学生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但事实上有三成的学生选了B选项,这让我颇感意外。经反思,产生问题的原因可能在于,老师忽视了学生对问题情境的真实体验,作业脱离学生认知水平。

「优化设计调查保健品中的有效元素:选择超市或药店中的两三种保健品,了解保健品中的有效元素;或调查化肥中的有效元素:到农资店中选择两三种化肥,了解化肥中的有效营养元素。此类作业对学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提高能力作用明显,学生情绪体验强烈。只要我们把科学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必能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也能体会到科学作业的魅力,从而提高作业的实效。

四、结论

总之,作业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我们只有扎实做好编选作业习题、活用布置形式、有效实行批改、及时反馈矫正等环节,优化每一环节,才能有效提高作业的实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第2篇

当前,初中数学作业普遍存在机械重复性较多,形式单一,缺乏思维含量,作业量分布不均;忽视学生间差距和潜能,形成“一刀切”的局面等问题。学生对这样的数学作业非常反感。那么,在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下,好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巩固一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开发智力,拓展知识面,点燃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的操作中讲究作业设计策略,优化作业设计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

本文通过案例对数学作业分层设计进行研究与探讨,从分析影响初中生作业低效的原因出发,实现从原先所谓的“任务”转化成学生自身学习的一种需求。我们尝试从改变作业的形式、内容,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等方面进行思考,实行分层作业模式,从而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合理、有效地完成作业,达到良好的课后巩固的效果。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能让教师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综合信息,从这些信息中,教师不但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学”的情况,还能及时发现教师“教”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调节教学结构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案例1:

整式加减是在学习了“有理数运算”基础上的提高。在布置做教科书“整式加减”课后的“综合运用”和“拓展探究”题时,我在教室内进行巡视和个别指导,大半节课后,基础好的同学已经做完了所有的题,没事可干了;而基础差的同学一节课就在一个题上磨蹭,丝毫没有进展。我看了很着急,问他们是怎么回事,他们说:“不会做。”

案例2:

今天,我们利用课堂时间来检测“整式的加减”的掌握情况。我把练习试卷分发给学生,学生拿着试卷后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做开了。一节课很快过去了,做得好的同学有得满分或九十多分的,做得差的有近十个人在四十分以下。他们通过一节课的做题完全没有进展,因为这些同学数学基础差,再加上每天都跟着“大部队”走,天天“坐飞机”,作业不是抄就是欠,所以练习更不会有什么好效果了。这些同学在练习时很累,他们心里也很着急,一节课咬着笔杆,心急如焚。

一、案例分析

在数学教学中,后进生的形成,除了很少部分是智力因素外,大都是由于无效学习造成的。的确,我们很多时候在教学中没有承认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教学中总想让学生多学一点东西,怕学生因为少做题而影响成绩,因此喜欢用一个标准或一个尺码去衡量学生。然而,这样做的效果恰好适得其反,他们在学习中不仅没有尝到成功的快乐,反而被一次次失败所打击,在学习上失去了信心,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因此可见,教学中的“吃大锅饭”和“一把尺子量到底”会使学生在学习上形成恶性循环。为了解决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问题,首先要解决他们的信心问题。教学中不但要关注他们的课堂表现,更要关注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即作业完成的情况。教师应该从作业布置中承认他们的差异,努力减轻他们学习上的压力,让优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给他们尝试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树立自信心,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分层布置

针对学生的实际,把学生分成三个组。其中成绩好的为A组,成绩中等的为B组,成绩较差的为C组。在分组时便给学生讲清分组的目的和重要性,以消除学生的消极心理,让他们积极配合我的工作。在教学中我根据各组成绩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每天的作业采用优化的弹性作业结构设计,分基本作业、提高性作业、探索性作业。凡完成本课时所必须完成的作业,视为基本作业,允许优生不做,中下等生人人要完成。考虑到学生好、中、差的实际,将题目做些变化,视为提高性作业,供B组和A组完成。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作业,视为探索性作业,便于A组同学完成,让他们在更大的空间展示自己的能力,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三、分层作业设计实施所取得的成果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更切合自身实际,学习负担也减轻了,学习过程比较轻松、灵活、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同学都能生动、活泼地发展。同时既重视学生的共同要求,又照顾了不同类型的个性差异。

2.学生整体得到提高

教师改变了以往面向少数,忽视多数,忽视全面发展的现象。教师的着眼点是全体学生,能重视各类学生的发展,使各类学生都有所学、有所得、有所提高,有效缩小了学生间的差距,促使学生的整体优化。

3.有助于教师成为研究者

由于学生个体间存在着差异,使课堂教学的不确定因素增加。这需要我们不断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分层作业的研究与实施恰好为教师的研究创新提供了一个平台。

当然,作业的设计是一项充满艺术性、创造性的行为,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功底和深厚的沉淀,并不断进行自我提升,正确树立新型的数学作业观,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加强作业的改革,在平时设计作业时避免“题海战”,防止“熟而生厌”,提倡探索创新、自主选择,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

参考文献:

[1]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探索教改新路实施“分层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

第3篇

【关键词】流程银行 风险管理 系统工程

一、项目背景

XX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XX农商行)位于西部某地级市,主营业务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均排在全省前列,无论从经营业绩、发展速率还是从管理机制上来看,都是农信系统内的优秀典型。因此通过流程银行建设打造该行的独特核心竞争力,实现“泥腿子跑高速”的高效率和低事故率,也具备相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整体工作框架

系统工程研究问题一般采用先决定整体框架,后进入详细设计的程序,一般是先进行系统的逻辑思维过程总体设计,然后进行各子系统或具体问题的研究。我们为该行设计的总体框架包括市场调研、现状分析与核心竞争力打造三部分。

基于系统科学的动态系统理论,动态过程中系统诸变量之间的关系应遵循严谨的逻辑关系,因此在整体框架确定的前提下,我们对具体工作程序和操作步骤进行了进一步拆解,明确了七大项二十七小项的核心工作内容,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以战略澄清为指引,以流程再造为载体,在科学的市场调研分析基础上,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员工为根本,转变服务模式、定制战略措施、完善流程体系、再造组织架构、强化风险管控、深化人事改革、精细财务管理、健全制度体系。

三、核心工作内容

流程银行的基本理念是“从职能管理向业务流程管理的转变”以及“流程定组织,前台为客户服务,中后台为前台服务”。因此,风险基础设施建设和流程的梳理优化是流程银行打造的核心内容,下面简要介绍XX农商行的主要做法。

(一)梳理业务流程,全面开展风险点排查

XX农商行按照急用先行的原则,首先组织了营销条线流程、信贷条线流程和营运系统流程等29项业务品种的业务流程进行了梳理,同时排查出900多个风险点。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该行具备了相当前瞻的风险管理意识,结合未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监管要求对风险点和风险事件数据进行了再加工。一是对风险点进行风险评估。借鉴操作风险管理中“计分卡”的方法,对排查出的风险点从风险发生的频率和风险发生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组织各相关部门进行全面论证,对排查出的风险点形成最终评估结论。二是根据评估结论,将风险点按“危险区、警告区、控制区和安全区”分为四个层次,绘制出“风险地图”,直观地映射出作业流程中各风险点分布状况,并根据风险地图明确操作风险管理偏好,不仅为全行操作风险管理提供较为清晰的管理目标,而且总结和探索出操作风险识别、计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三是根据风险点风险级别,在流程设计中实现对不同的风险单元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对危险区和警告区的风险点实施重点监控,采取严厉的问责措施。

(二)结合业务特点,设计和优化作业流程

在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排查的基础上,XX农商行进一步突出自身机制优势,兼顾重点环节和重点岗位的监测和管控,重新设计和优化业务流程。一是简化作业流程,提高流程运行效率。从重点整合信贷业务流程入手,按照“高效运行、一站式服务、流程差异化、简化非增值流程环节”等原则减少审批层次,明确规定作业单元停留时间,实行限时作业。二是全力推进信贷管理系统建设,调整作业运行路径,在系统开发及流程设计中,重新整合业务活动次序、路线及活动间逻辑关系,坚持作业运行以并行为主、串行为辅的方式,改变原来作业运行以串行为主的方式,提高业务审批速度。三是以流程管控为基础,规范业务操作。按照“一项业务,一个制度,一个流程”的要求,构建流程管控体系,利用IDEF模式化工具对每项业务进行图表设计,绘制跨部门作业流程图,方便业务操作。同时,将流程操作环节中的关键风险点与全行的历史风险违规事件进行链接,最终形成包含“一图一书两表一库”、涵盖业务、管理和支持保障在内的完整流程体系。

四、项目绩效评价

流程银行建设成功与否需要有明确的系统输出型绩效佐以判断,因此我们在进行流程梳理时需要同步设置绩效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逐步分解至各末级流程。

经过初步研讨,“预算控制率”、“核心客户营收贡献度”等财务业绩指标需要通过一定经营周期后的经营财务数据加以佐证。除此之外,“客户满意度”、“流程基本效率”等运营指标可以借助系统理论中的统计手段和工业工程方法进行测算和评估。由于篇幅所限,本文简单介绍一下统计分析手段在该项目绩效评估中的基础应用。

我们首先针对核心信贷流程设计了作业时间和人力调查表,随后在搜集样本数据并进行了初步测算后,对服务效率有了基本的积累数据和仿真分析。

同时我们还对不同流程节点的客户满意度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就重要性得分、作业贡献度和要素达成度等内容进行了矩阵分析。

最后,在此基础上我们又结合因素判断矩阵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计算。并在可行性权重的设计基础上结合AHP模型得出了初步的改善绩效结论。

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区教育局和农场教育总支下发的关于《实施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工程方案》为指导,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有效的教,促进高效的学,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形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校有效校本研修机制建立,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从而切实提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训练检测、课后辅导、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二、组织领导

1、高效课堂建设工程领导小组:

组 长:朱耀文(校长)

副组长:王小桥(副校长)

成 员:郭锋(教导主任)、黄汉华(副教导主任)、熊燕(政教主任)、肖红年(后勤主任)

2、业务指导小组:

组 长:王小桥

成 员:郭锋(教导主任)、黄汉华(副教导主任)、熊燕(政教主任)、王红霞(语文教研组长、区赛课一等奖)、周丹(数学教研组长、区优秀青年教师)、罗晓芳(综合教研组长、区赛课一等奖)、祁冯静(区优秀青年教师、区教学能手)、黄惠玲(区教学能手)

三、工作目标

1.加强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认真研究课堂教学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能力。

2. 通过积极推进评价改革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 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验和探索,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流程。通过合理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促进课堂教学实现高效、优质、轻负。

4、消除课堂中存在的重形式、轻效能、课堂活动表面化、缺乏目的性、针对性、学生无收获的现象。

5、杜绝课堂教学随意性,改变低效局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

(一)、高度重视教学设计,提高教学准备的高效性。

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高效的教学准备环节,谈不上高效的课堂教学。我们要求教师备课要做到七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媒体、备程序、备作业。教师要对照课程标准,通读所任学科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脉络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编者意图,把握课程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真正做到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教师要能够就一册书写出高质量的教材分析,写出整册书和单元可行教学计划。

具体措施:

1、抓实集体备课。教研组首先做到“四到位”:时间到位,地点到位,内容到位,备课主讲人到位。其次完善集体备课常规:一人主备、教研组内讨论、集体修改,真正将集体备课制度落到实处。

2、开展各种活动。优秀教学设计展览和评比、备课案例评析研究、同课异构、优秀教案评比等举措,全面提高教师备课质量,促进教师备课水平的提高。

3、落实教学反思。活动期间内,要求教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对精品课进行分析,写出高质量的案例分析。课后认真总结,写好课后反思或课例分析,并将进行“高效课堂研究”的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或课例分析,发送在学校qq群共享上。每学期3篇,每篇字数不少于800字,期末组织展览、交流、评比。

4、加强常规管理。教导处、教科室负责落实备课检查、指导、考核、讲评分析制度的落实。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突出集体备课的作用,强化教研组的工作效能,加大对集体备课的过程性督查,通过同伴互助,促进教师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的提高。

(二)、切实抓好课型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课堂是教师实现“高效课堂”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关键环节。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探究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结构特征和教学要求,研究出不同的课型模式,并得以推广。

1、提高使用教学资源的高效性。

根据我校环境、文化等各种校本资源,为了学生多样化、全面化、持续性发展的需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我校在执行国家统编教材的同时,依靠自己的力量,于XX年在创建武汉市小学素质教育特色学校期间,编制了《关注学生的生命、实施关爱教育》的校本课程。我们要充分利用校本课程,积极形成有自我特色的校本研究成果,促进学校个性化发展。

2、提高教学活动的高效性。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安排。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

3、提高教学方法的高效性。

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特点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

4、提高教学交流的高效性。

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和谐、激情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要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层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5、提高教学手段的高效性。

多媒体和学科教学整合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要坚决杜绝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装点门面、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做法,讲求使用实效。

6、提高问题设计的高效性

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提问,通过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切实优化作业设计,提高训练检测的高效性。

在强化课内当堂训练、提高反馈矫正实效性的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训练的高效性。既不能布置大量的重复性作业的现象,也不能让学生只是简单的抄写,进行书本知识的搬家。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创新作业批改方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通过采取完善常规作业设计要求和评价细则,加强对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教师布置和批改作业情况的检查和讲评,组织作业设计研讨,开展教师现场作业设计竞赛、优秀作业设计案例评选、优秀班级作业展评、学生家长评教等措施,推进作业设计的优化,使教师形成自主设计高质量作业并及时批改评价的良好习惯。

五、“高效课堂”研究时间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 (XX年2月至3月)

1.召开行政会,传达上级构建“高效课堂”活动目的及实施意见,分析、研讨我校课堂教学现状,提出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2.成立领导小组,拟订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3.召开专题会,论证、修订“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4.召开构建“高效课堂”动员及起动大会,学习“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二)、理论培训阶段 (XX年4月 至8月)

1、组织教师深入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理论,正确理解和把握高效课堂教学规律及其基本方法。

2、认真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深入了解不同学科“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明确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3、引导教师自主反思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负担过重,教学低效益的主要问题,为构建高效课堂做好基础性思想准备。

(三)、调研反思阶段(XX年9月至XX年3月)

1、以校为本开展课堂教学互动观摩活动,对照先进的教学理念与经验,对当前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观察、分析。

2、自评、互评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撰写构建高效课堂个人发展规划。

(四)、构建模式阶段(XX年4月至8月)

1、开展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提高课堂效益为主旨的“高效课堂新模式”的创建活动。组织全体教师参加高效课堂新模式的研究和岗位练兵活动。

2、瞄准一个目标——低耗时、高效益、轻负担、高质量;贯穿一条主线——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三个转变——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三维并重;摒弃三个无效的训练——无效的提问、无效的讨论(互动)、无效的训练,经过调研反思初步构建我校各学科“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五)课堂实践阶段 (XX年9月至XX年9月)

1. 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

2. 开展“高效课堂”研究校内、组内汇报课活动。

(六)汇报研讨阶段( XX年9月至20xx年9月)

1. 开展“同备、同上一节课”教学研讨活动。

2. 组织“教学开放日”活动。

3.征集、评比“高效课堂”教学故事、教学反思。

(七)总结提高阶段( 20xx年10月至11月)

1.经过一段时期的实践研讨后,认真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理性思考,形成较为成熟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推出一些成功的课例。

2.撰写一份有较高价值的论文、调研报告或经验总结。

(八)成果展示阶段 (20xx年12月至20xx年2月)

1.开展教师教学技能展评活动。

第5篇

【论文摘要】作业设计是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本文通过对传统和新型英语作业设计的分析对比,探讨反思适合新形势新课程标准的作业设计。

在教学中,所有学科都离不开作业。所谓作业,即教师在授课后,为了进一步检查教学效果而给学生布置的功课。它是学生主动思维、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于学生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训练应用能力,对于教师检查自己的教学成果、修改教学方案、指导学生今后的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英语作业主要围绕着听、背、写、译等方面来设计,它们只是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的简单复习、重复。学生往往只是完成一项口头或笔头的任务,并不能在应用能力等方面有较大突破。而新型的英语作业应打破这些老框子,着眼于培养学生们的语言技能,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明天而设计。像研究任务、小论文、专项采访、调查报告、作品创作、项目设计、汇报演出、主题绘画等新型的作业模式都应是英语老师设计作业的首选。

1 作业布置遵循的原则

1.1 趣味性原则:个性化课外作业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愿望等学习要求和心理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因此,作业内容应尽量适合学生的课外实际生活,设置真实的语言运用情景,多组织一些趣味性较强、有交流意义、能体现合作互动的语言实践机会。

1.2 多样性原则:小学是天生的喜新厌旧,同一类型的作业做的次数一多,他们便会渐渐失去兴趣,作业类型的多样化,会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其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和学习的自觉性。

1.3 发展性原则: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运用,而语言是不断发展的,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不断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外,还要在课外作业的布置上充分地体现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发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2 作业设计案例呈现

我曾经在所任教的两个平形班做过一段时间的如下实验:针对同样的教学内容,以传统和新课程准标两种理念,为两个班分别设计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形式。通过对作业反馈情况和实验后的调查,分析对比两种作业模式的利弊,从而转变作业设计理念,优化作业设计模式。

下面通过实验中的两个作业设计的案例来阐述新课改过程中作业设计观念的变化。(知识背景:在学习了牛津英语Unit 5 Time 后.)

作业设计案例1

设计目的:复习巩固用past,to表达时间的方法

作业形式:英汉互译,模仿例句

语言技能:Writing and reading

作业内容:

(1)用past或to写出并说出下列时间:5:30;7:45;12:25 ;2:05;8:55;3:40 ;

(2)根据自己日常生活时间表仿照例句编写4段对话。

例:A:Hi, What’s the time, please?

B:Let me see. It’s 7:15.

A:Oh, it’s time for breakfast.

B:OK. Let’s go.

作业设计案例2

设计目的:巩固用英语表达时间的方法,培养学生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业形式:资料收集、讨论(两人一组)

语言技能:Reading,writing and speaking。

任务内容:

(1)在即将来到的假期里,你打算外出旅行。通过收看电视,上网等途径, 收集本地汽车,火车运行时刻表。

(2)与好友一起讨论所要乘的车次,时间及中途是否转车。

(3)准备好下一节课向全班报告行程计划,并简要说明理由。之后选出最佳设计。

3 作业设计案例对比

从以上两个作业设计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别。针对同样的教学内容,作业设计却截然不同。这不仅仅只反映了设计者的不同思路,它更体现出传统教学理念与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间的冲突。

(1)案例1代表的是一种非常传统的作业模式,并且此类作业形式在现今各学科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种作业设计的框架,把英语学习的重点放置在语言知识的单纯记忆模仿上,它试图通过大量的机械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结构。但其结果却往往不尽人意。因为它使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词义,句义的层面结构上,误导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语法学习,词语记忆上,从而陷入“高投入,低产出”的学习怪圈。这样的作业设计忽视了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易使学生成为一台“机器”而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从而产生对英语的厌倦情绪。

(2)案例2的作业设计模式,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融入了现代的外语教学理念,即: 重视语言的交际功能,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这样设计作业的目的在于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那里,以及独立完成任务,查阅有关资料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4 作业设计理念反思

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施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作业设计呢?

我认为: 首先要解决两个“更新”问题。

4.1 教育观念的更新。树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观念,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上都要不断更新,以适应新课程提出的新要求。 还要确立正确的语言观:语言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一种信息载体。语言教学不是语法知识的传授,而是综合语言技能的培育。就英语作业设计而言,教师还应在作业功能,作业形式及其完成方式的转变等方面有更深入的反思与研究,

4.2 知识的更新,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迫在眉睫,外语教师要有与时代同步的广博的知识。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拓展知识视野,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新课程知识,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在新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5 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我总结了几种可设计的作业形式

5.1 基础性作业。础知识包括词汇和句型两个内容。词汇部分:抄写每单元的重点词汇,加强记忆与巩固。句型部分:学生抄写每一模块的重点句型,识记各种句子成分,接触各种句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2 创意作业。小学生所学的英语大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文具用品、家居生活用品、交通工具、动物名称等等。学了这类单词后,我布置学生为这些物品贴上英语标签,根据实际情况或者在实物上贴上标签,如:pencil, book, desk, chair等, 或者让学生画出这一物品再在画纸上写下这一英语单词,如:fish, tiger, car等,还可以让学生手工制作出这些物品然后贴上标签,如ship, boat, plane, bird等。由于此类作业更具趣味性,能够使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因此可更好地帮助学生牢记单词,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英语书写水平及审美能力。

5.3 收集信息作业。如我在教授完句型“What does that sign mean?”后,布置学生观察公共场所的标志,并且把它上面的英文摘抄下来,进行补充教学。课堂上学生反应踊跃,积极展示他们的“新发现”,如:No water. No smoking.等。此类作业不但可提高学生兴趣,增长知识,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自觉的学习意识。

5.4 实践性作业。例如在教食物这一单元时布置给了学生一个特殊的课后任务,即请同学们自制一张食物表格,并调查家庭成员对于食物表格上所列的食物的喜恶。可以把调查结果以文字汇报形式呈现或以数据统计表格形式呈现。学生在完成此次作业的过程中,既充满一定的实践性、趣味性,又有一定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学生可以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同时这个调查任务既能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也使他们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从了解他们喜欢和不喜欢吃什么开始。

总之,只有有效地布置小学英语课外作业,才能使课堂教学得到加强和巩固,而有效的课外作业需要遵循适以上各原则,激发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英语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英语课程准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周小艳.“英语作业的改革与创新”.

第6篇

1电力企业安全闭环管理机制的构建

安全闭环管理就是把安全生产中的各环节,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整改提高”的基本模式进行人员、操作、程序、责任、考核的职责细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严格安全监管考核的落实体系。

1.1电力企业生产流程分析

电力企业工作分为日常生产和故障处理两种,图1-1,图1-2分别给出了这两种工作的流程

从这两个工作流程可以看出电力工作是闭环模式的,从一个方面验证了电力企业安全闭环管理的可行性。两个流程均遵循“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检查效果”的基本模式,实施安全管理也应遵循此原则。

1.2电力企业安全闭环管理流程

遵循“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检查效果”的基本模式,按照主动管理原则即确立了以“事前控制―过程管理―整改完善”为主要内容的三个自成体系又紧密联系、互相影响的三个系统

1.2.1事前控制系统

事前控制是指在事故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事故、隐患的出现。事前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安全文化、安全教育、风险辨识、作业指导4个子系统。

1.2.2过程管理系统

过程管理是对生产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过程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安全措施检查,工作流程监督,日常工作监督,检修、施工监督4个子系统。

1.2.3整改完善系统

整改完善是指对过程管理中发现隐患问题进行整改,完善补充各工作环节的漏洞。整改完善系统主要包括整改措施落实,整改效果检查,生产流程完善,管理制度修订4个子系统。

1.2.4安全闭环管理流程

事前控制、过程管理、整改完善三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互相作用,组成安全闭环管理体系。流程见图1-3。

2电力企业安全闭环管理模式的实施

2.1事前控制抓源头

2.1.1建设“安全文化”

a)培养引导形成职工的安全观点。引导职工带着思考学习,在学习中感悟、培育安全观点。

b)提炼安全理念。提炼职工零散观点,形成紧贴现场、为职工认可的安全理念。用这些理念去教育引导职工,体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个性。

c)构建安全文化体系。以“平安电力”建设为主线,培养塑造以“安全先锋文化”、 “安全关爱文化”等为分支的安全文化体系,在企业内逐步形成“人人要安全,人人抓安全”的良好氛围。

2.1.2进行安全教育

a)针对不同人群选择培训模块。对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分别有针对性地培训。

b)采取灵活教学方式。采用案例分析、影像示范、现场操作、课堂授课等形式,提升突发事故的应对能力。强化“师徒授业”这一电力企业特有的培训方式,使良好的操作习惯和职业品质得以相传。并采取“头脑风暴”等先进的方式增强学习效果。

2.1.3实施风险控制

a)细化风险辨识。依据相关制度对管理流程、人员素质、设备条件、作业环境和工器具等开展系统的风险识别并细化,建立风险辨识手册,提高辨识效率。

b)实施风险评估。确定事件导致风险发生的范围、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以及风险程度。根据评价风险等级,细化完善风险控制措施

2.1.4完成作业指导

完成作业指导的基础是编制作业指导书,即以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活动的全过程及其要素为主要内容,对作业环节依据流程组合成执行文件。编制原则应体现作业过程、设备及人员行为的全过程管理。注重策划和设计,量化、细化、标准化作业内容。实现安全与质量的综合控制,优化作业方案,提高效率。同时规定安全和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工序及验收内容。

2.2过程管理抓督查

过程管理的关键是现场监督检查,应在安全管理部门统筹部署下,形成个人日检、班组周检、基层月检、安全监督部门巡视检查、相关部门联合检查、政府职能机关专项检查相互配合、互为补充的“六位一体安全检查体系”。并推行以“常态普检,动态巡检、状态抽检”为主要内容的“三态监督检查”。通过检查,及时纠正各个节点问题,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2.3整改完善抓落实

第7篇

一、优化课堂预设,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程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教师优化教学设计,做好课前预设。预设即教师在课前进行的对课堂教学有目的有计划的清晰理性的超时空的设想与安排。但是预设不是事先设定,不是必然发生;而是有利于课上生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个好的预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着眼于课程资源的开发

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预设的内容是教学的素材,教学过程才是真正的创作。所以教师在预设问题时,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教师可以根据课标规定的内容,按照学生与教师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增删重组和整合,使教学成为开发创新课程的过程,使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同师生的主体性与生命力的张扬和发展成为一个统一的过程。

2.要着眼于课堂结构的优化

课堂教学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很强的现场性,教学预设应该是多维、灵活、开放、动态的板块设计,要留有弹性空间。预案宜粗不宜细,只需设计话题、活动板块、主问题等,为学生探究交流提供一些思路。这样的预设才能使课堂结构收放自如,既给了学生展示自我的一个平台,也给了教师一片张扬教学个性的天空。

3.要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

预设要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索留足余地,以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为起点,以学生自主建构的良好认知结构为终点,循序渐进,让学生自主吸纳,自主建构,力求为学生搭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平台。

二、优化教学设计,培养学生能力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见教师在上课时抓好开头,把握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未上新课,心有所向,对一个课堂来说至关重要。视频、小品、歌曲、重点时政资讯都能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激发兴趣。

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情境、方法,始终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主体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建构与发展的过程,它必须由学生的参与来实现,因此,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创设多种教学情境、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种评价机制,让学生的手、眼、脑、口、耳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使学生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自始至终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提高教学实效。现在的中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转移,长时间的处于某种状态会有厌烦心理。如能适时地使用多种教学情境、教学方法,甚至因人而异地组织教学,必将调动全体同学的参与热情,提高教学实效。讲授、小组合作探究、角色模拟、辩论、案例剖析都是不错的教学情境设置和教学方法,如能灵活地加以运用,必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学生在心情舒畅时,就会焕发学习的热情,诱发求知的欲望,激起创作的灵感;反之,心情就会郁郁寡欢,智力活动便会减弱,对课堂信息的接受能力减弱,降低课堂效率。新课程呼唤充满快乐、生动、活泼、竞争的课堂环境。只有在宽松、民主、平等、和谐、互信、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良好的情绪状态才能被调动起来,学生才能不断地参与、交往、思考,释放个性与潜能,愉悦地学习,提高课堂实效。为此,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要解决这一问题:第一,教师应尊重学生,树立民主的师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宽容学生的错误。第二,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第三,创设情境,提供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机会,在合作中增进师生、生生情感,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按照“以学定教,精练达标”教学流程的基本步骤,可将课堂教学流程分解为五个重点环节进行研究:一是学生自学环节。包括学生自学引导问题的设置、学生自学的引导及方法的指导,自学的形式,学生自学时教师的行为,实验演示时学生的观察,实验报告的撰写等;二是定教内容的确定。包括学生自学效果的反馈、反馈的方式,反馈问题及练习内容的设置,怎样确定定教内容,以及定教内容教师的处理策略;三是课堂练习。包括练习方式、练习层次、练习内容的设置,题型结构,试题的难度,矫正方法及策略;四是课堂达标作业处理。课堂达标时间、内容、方式、方法,问题或试题的难度,达标检测人数比率,效果情况,是否具有学科特点;五是课堂整体流程。课堂结构的完整性、缜密性和集约性是否科学,教学环节流程的过度、衔接是否自然,学生主体作用是否发挥到位,优、中、学困生问题是否处理恰当,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是否得到充分发挥,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等等。

教学中遵循“因材施教”“教无定法”之原则,所以我们要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以及个人的教学风格,活化教学流程。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在统一模式下,既有学科教学流程操作的基本步逐,又具有每个教师的个性特点,符合每个班级实际的教学流程,提高教学实效,这是每个一线教师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三、优化课后作业,激发学生热情

作业是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思想政治课的作业迫切需要优化。表现为:

1.作业生活化

学生的生活离不开社会,天天在感知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天天要参与社会中的活动。随着知识、年龄的增加,他们需要逐步学会分析社会中的各种经济、政治文化现象,掌握参与各种社会生活的正确原则。如果我们教师能把作业设计得与学生的具体生活有关,引导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自主探究,事实证明能有效提高课堂实效。

2.作业多样化与个性化相结合

教师应适时地与时俱进,采用多样化作业形式,让不同学生的思维都能得到充分的拓展;但是教师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同,故作业的布置应分层次,既照顾到学困生,又兼顾了学优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效的提高。

3.作业要人文化

无论做作业还是批改作业都是一种人文活动。学生从教师的批改评语中感受到教师的才华、修养等;教师从学生的书面表达中感知学生的心灵。师生共同感受到民主、平等的氛围。同时,通过批改作业,学生间也可以相互交流借鉴,体会到同学间合作交流的乐趣。

第8篇

中学德育课程作业的创新

作业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是重建和提升课程意义的要素。鲁洁教授提出德育课程回归生活的理论,这种“回归”分为“出发点”回归和“归宿性”回归[1]。所谓“出发点”回归,是指德育教学应基于生活,坚持从生活世界出发,主要解决实现课堂生活化的问题。所谓“归宿”性回归,是指学生通过教材、教学所学到的一切,能返回到他们自己的生活中去,用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它与“出发点”回归相比,显得更为重要,更具目的性和本质意义。因此,中学德育课程作业不能局限于课堂时空,而要“追随学生的生活”[2]。本文对新课改以来思想品德(政治)课作业创新的走势及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论述,以期对教师有所帮助。

一、作业目的:走向多维与综合

作业目的既由教学目标决定,又服务并积极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课改前中学德育课程在知性道德观关于“学习道德就是学习书本知识,学习书本上写明了的道德”[3]观点的指导下,作业的目的局限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经历了课改洗礼,作业观发生了根本转型。中学德育课程作业已由过去只是让学生练习“嘴巴”和“笔头”,转变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4]。作业目的由单一转变为多维:即既注重提升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行为与习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不忽视对伦理知识、社会知识、法律知识和政治理论知识的习得。作业目的观的转变旨在引导学生由“知”走向“行”;由逻辑推演转向触及学生的心灵;由走进文本转向走出校门去思考和解决社会上的有关问题。

基于“从发展学生的角度设计作业的目的”[5]的需要,思想品德(政治)课作业或侧重知识的理解和迁移训练,或侧重于能力的培养,或侧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陶冶和提升;而优质作业则体现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巩固、能力的训练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案例】“逆反心理有危害”(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的作业运筹

教师发放调查表(见下表),要求学生带回家,在与父母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填写,由小组长回收调查表,并组织全组同学就调查表中反映的问题进行归纳、研讨,写出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然后全班集中,各组推举代表发言,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分享到他人的调查体验与收获。

显而易见,这道作业的目的具有综合性功效。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危害、应对措施等知识,而且通过活动提高了与父母沟通、与同学协作的能力,加强了自己对父母的理解、对父母的爱、对家庭的责任感。

张济洲博士强调:思想品德(政治)课作业要关注青少年的生命价值,坚持“以学生的身心自由、和谐与全面发展作为终极目标”[6]。坚守作业目的设计的多维与综合,是中学德育课程作业创新的灵魂所在。学生正是借助作业,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长,在对道德、法律、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知识的不断运用中成长,在能力的不断磨砺中成长,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积极变化中成长。课改后的思想品德(政治)课作业成为学生成长履历中的一种重要标记,成为青春期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谐发展所彰显的亮丽风景。

二、作业内容:走向实践与创造

新课改以来,中学德育课程作业内容丰富多彩:诸如能力的训练、情感的陶冶、行为的养成、心灵的倾诉和个性的放飞等。这些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彰显作业的人本性与人文性,都不可或缺。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当下中学德育课程作业应特别注重实践取向和创造价值。

1. 作业走向实践

作业是彰显德育课程实践性特征的重要元素。作业不能停留在文本内,不能局限在课堂中,不能封闭在学校内操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升中学德育课程作业品质,要“注重与社会实践联系”,“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积极引领他们“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使课中所学、所得、所感、所悟,真正转变为课后所用、所行,使教学中业已内化的知、情、意、行等品德因素,能够在课外生活世界中得以践履和彰显。

【案例】

在教学“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政治生活》第二课)时,教师要求学生:结合本地区的情况,选择一个小小的调查主题,拟订一份调查表,搞一次民意调查。然后把调查结果整理出来,看我们从中了解到了什么。学生作业时分成若干小组,分别选择了“旧城区拆迁的居民安置”“怎样解决污染性小广告:城区牛皮癣的问题”“居民对医院药房药价的意见”……然后以作业为“桥”走进社区,进入居民家中,广泛了解民意,倾听民声,最后将调查结果形成报告,送给政府有关部门或社区负责人。

类似这样的作业,有利于学生走近群众,了解社会,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实践性作业有多种取向:可以知识与技能为主,可以过程与方法为主,也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但更多的时候是将三者有机融合起来。

实践性作业是联接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的桥梁,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体验机会,让他们享受到了更多的合作乐趣;对于开阔青少年视野,增长社会经验非常必要。诚如鲁洁教授所强调的:教师要借助实践性作业“有意识地将学生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生活连成一体”,要把课程带出课堂,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让课堂教育的作用辐射到学生的整个生活”[7]。

2. 作业走向创造

作业操作是学生生命意义发展和创生的“诗意栖居”的过程。学生在“作业情境”的遭遇中进行生动活泼而富有创造性的生命实践,有助于学生获得情境知识,实现心灵的润泽和重建,不断提升人生境界。

思想品德(政治)课开发创造性作业,一般先提供一定的材料或背景知识,让学生在消化、理解既定材料的基础上,再进行拓展和创造。

例如,“珍爱生命”(《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设计的创造性作业:续写关于赞颂人的生命的小诗。教材提供了诗的前八句:“虽然没有鸟的羽翼,人也可以飞上蓝天/虽然没有鱼的腮鳍,人也可以遨游大洋海底/……”作业要求:“除了上述之外,人还可以怎样?试着续写下去。”显然,这道作业要求学生不仅能领悟诗的旨趣,还要对“人的智慧性”“人的独特性”有深度理解,并驰骋想象力,才能完成对诗的拓展。

有的学生通过对比思考写出了佳句:“虽然没有鹰的眼球,人也能看到宇宙星空的奇妙。”有的学生考虑到了生命的多样性和人的生命的价值,写出了精美的诗行:“虽然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生命,人却能在追梦中演绎精彩的人生。”更有学生思接千载,联想到了“天人合一”的名言,别开生面地表达了自己的诗意寄托:“虽然人类是最富有智慧的生物,人只是大自然中的一族/人是受惠者,更是施爱者/要与一花一草一木为友,让生态文明之风/吹拂绿意盎然的美丽神州。”当学生的思想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就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中学德育课程创造性作业的设计创意,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分析、思考问题;要注重知识的重组、迁移、变通和拓展;注重综合思维、发散思维、类比思维、求异思维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三、作业要求:走向分层与选择

学生具有不同的知识基础、潜能倾向、家庭背景,教师应尊重不同学习者的差异,安排不同层次的作业,让作业适应学生,做到“顺性适需”。

1. 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

顾明远教授指出:要把学习的选择权还给学生。[8]对于中学德育课程作业来说更应如此。教师应充分考虑不同的学生所能承受的作业时间、难度和作业量,把作业区分为“基本作业”“选做作业”和“挑战性作业”等不同的水平层次,允许优生少做“基本作业”,选做难度较大的作业;鼓励中下水平的学生在完成基本作业的前提下,尝试“选做作业”。如此,学生拥有了选择权,才能真正成为作业的主人。

【案例】

教学高中《文化生活》全册后,教师设计了一道自由选择作业:请阅读本册介绍巴金、鲁迅、徐悲鸿、孔子、屈原、等文化名人的文字和图像。从中选择一个文化名人,从如下三项任务:①写出文化名人的颂文;②写出一幅文化名人画的画评;③写出一部表现文化名人电影的观后感,选择一项完成。

类似这样的作业创意,有利于“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如此,学生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9]。

2. 注重个性化作业的创意

个性化作业重在呵护学生独特的内心世界,旨在激励不同学生的个性化表现。例如,在教学“珍爱生命”(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时,教师要求学生书写“我的生命箴言——”。“生命箴言”可能是一个学生就有一个版本。类似这样的作业,有利于凸显学生个体的特点。又如,有教师安排作业,采用了“自选菜单”的方式。作业类型包括“牛刀小试”“影视欣赏”“漫画赏析”“美文阅读”等,既能调动学生兴趣,又有利于开发不同学生的潜能。相反,“如果教师不给学生布置个别性的作业,那就说明了他没有研究每一个学生的力量,可能性和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语)

此外,对于个性化作业,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对问题的独特理解和富有创意的表达;重视个体的纵向比较,而淡化群体的横向对比。

四、作业主体:走向自主与合作

学习方式的转变,带来了作业主体的转变:即学生由对作业的疏离,转变为对作业的亲近;由怕作业、厌作业转变为爱作业,主动参与作业。中学德育新课程作业创新,除了个人作业,还体现在对团队性作业的创意上。借助团队性作业,可以打造良好的学习生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生存智慧。

1. 让学生真正成为作业的主人

【案例】

在教学“做诚信的人”(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时,教师设计的作业是:一个人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等七个背囊,有一次乘船渡江时天气突变,此时风大浪涌,险象环生。船老板说,请你丢弃一个背囊,减轻船的载重,方可化危为安。这个人对自己的所有背囊恋恋不舍,最后将“诚信”背囊抛进了大江里。你怎样看待这个人的选择?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并说说理由。

学生认真思考后,说出了自己的选择和理由。有学生说:他不应该丢掉诚信,因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我觉得可以丢掉金钱,因为钱没有了可以再挣。有学生说:我会丢掉荣誉。因为只要诚信不丢,荣誉还会再获得。有学生铿锵有声地说:我会丢掉美貌,因为美貌只是美在外表,而诚信则美在心灵。

类似这种作业旨在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思考、去辨析,并由他们自己作出表达或决策,学生会乐此不疲。正如鲁洁教授所说:德育课程有许多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思考、去辨析,并且由他们作出表达的主动作业,这一切都会使学生感到某种程度上的自我实现,得到某种成就感,从中获得快乐和喜悦。[10]

2. 作业走向合作

【案例】

在教学“过健康、安全的生活”(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时,教师设计了合作型作业:编辑《初中生自我防护手册》。作业设计了温馨的提示语:“我们的生活有精彩、有新奇,充满着无限情趣。但生活中也有来自方方面面的不良诱惑。对此,要识别、要抵制、要勇敢地说‘不’!对于正值花季年华的我们来说,如何保护自己不受诱惑和侵害,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作业的操作分为四步:其一,分组拟订调查提纲,内容包括我们可能面对的诱惑,可能遇到的危险或侵害;其二,组长安排全组人员收集自我防护方法,在网上搜集资料,到有关部门调查,征集同学的好经验,以及父母和老师的建议等;其三,各组汇总收集的材料,经筛选后完成手册草案;最后,由班委会主持,融会各组方案的精华,编订出《初中生自我防护手册》。

开展小专题研究、实施社会调查,需要学生互相合作和配合。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孕育守望人生花季的责任感和成就感。学生在合作中成长,在成长中进一步合作,从中可以学会尊重、倾听和分享,增强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实现与同伴的共同发展。

五、作业节点:走向灵活与开放

在知性德育观的主导下,作业往往是固时性的、封闭的,一般安排在一课的终了。这种简单化、单一性的作业节点,既不利于优化学生的“学”,也不利于诊断和改善教师的“教”。与此不同,中学德育新课程作业,从服务和推动学生学习的需要着眼,灵活安排在课首、课中或课尾等各个节点上。

1.课首节点的作业运筹

抓好课首节点的作业运筹,能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要注重把作业与课前调查,作业与洞悉学情,拿捏好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教学“满怀希望,迎接明天”(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之前,教师提出了四个主题:“国家的发展成就”“家乡的变化”“家庭的变化”“未来生活的新期待”,要求学生分别承担一个主题的调查任务。这样的课前作业,有利于为新课的展开营造理想的氛围和背景;有利于教师了解学情,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搭准学生的思想和情感脉搏。

2. 课中节点的作业运筹

课堂中的作业注重将作业操作抛锚在学生的动态学习进程中,让学生边学边练,寓学于练,以练助学,真正使作业训练成为解决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的“脚手架”,成为开拓思路,深化思维,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抓手”,成为通向教学目标的“铺路石”。

【案例】

当“心有他人天地宽”(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一课的教学渐进时,教师通过呈现情境材料,安排了一道作业。中秋佳节,张某本来要和自己多年未见的妹妹团聚,而当天下午的一场车祸夺去了妹妹的生命,肇事司机也当场丧命。这位司机家住农村,全家靠其收入过日子。司机年迈的父亲在悲痛之余为了赔偿,四处奔走筹了4万元给张某,司机年幼的儿子生活没有了着落。张某得知此事,不仅把4万元赔偿金退了回去,还决定无偿资助司机的儿子上学。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辨析:“是不是要宽容就没有原则,讲原则就无法宽容?”

借助作业,教师顺利突破了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深度把握宽容的内涵:宽容并不意味着是非不分,也不是曲直不辨,麻木不仁。宽容是有原则的,不是盲目的。当我们受到他人的无意伤害时,要善于宽容他人的过错。在可能的情况下,要以宽容感化当事人,使其改过。

3. 课尾节点的作业运筹

教师应把作业作为课后延伸的一个套环,将学生已经学过的教育主题的意义,与其课外生活衔接起来。课尾节点作业的运筹思路不外乎四条:①围绕课内活动内容,延伸到课外去寻访、搜索相关信息,以扩大视野;②由学生课内的表现扩展到学生的课外表现;③将课内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延伸到课外,继续探究相关问题;④把课内掌握的有关生活和社会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实践和确证。

【案例】

在教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时,教师采用法庭听证的形式设计了一道课后作业:近来有许多自然界的受害者(森林、河流、空气、珍稀动物),纷纷向我诉说,他们受到了人类的伤害。环保法将开庭审理。同学们就是律师,可以选择一至两个受害者,通过调查取证,看看他们到底受到了哪些伤害?让我们比一比,哪位律师最优秀?

这样的作业可以引领学生由课内生活走进现实生活,运用和实践课中所学、所得、所感、所悟。

此外,运筹好作业评价,也是中学德育课程作业创新需要面对和处理的问题。新课改以来,中学德育新课程作业评价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作业评价的激励性。作业不采用量化法,而是质性评价,主要表现为尊重学生的个性,发现其优点,肯定其进步,鼓励其创意,指点其不足。二是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作业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社区有关人员,共同参与作业评价。三是评价过程的对话性。教师注重将单向的作业评价转变为师生间、生生间的对话交流、情感沟通,让作业评价真正成为师生间志趣相投的平台,成为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增长点,成为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实现生命发展的载体。四是评价方式的适切性。针对不同类型的作业,可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于文本型作业,一般采用“圈、划、写、辩”相结合的沟通式评价方式;对实践型作业更多地采用“作业展”和报告会的方式进行评定;对客观性作业,可采用小竞赛的形式,请部分学生和教师当评委,以竞赛结果评判作业。五是评价信息的反思性。作业评价重在反馈,教师可引领学生每次或每隔一段时间对作业进行分析和自我评价,找出不足,提出改进策略。

中学德育课程作业领域的创新,对于开拓学生学习的宽度,推进学生学习的深度,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同时,对于改善教师的教学也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2][7]鲁洁.再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向生活世界回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3).

[3]鲁洁.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3).

[4][5]李臣之,孙薇.发展性作业观[J].课程·教材·教法,2013(7).

[6]张济洲.中小学作业观:特点、问题与走向[J].课程·教材·教法,2013(7).

第9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手段;积极作用;具体应用

在新课标深入实行的情况下,初中生物教学也迎来了改革的契机,需要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创新优化,以提高教学效果。生活化教学的思想提出已久,在实际应用中也显示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因此,对于初中生物教师而言,应该加强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研究,找出生活化手段的渗透途径。

一、生活化教学手段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

生活化手段就是通过生活素材、进行生活实践等一系列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将以往理论化的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构建生活化的生物课堂,从而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促进教学效果的强化提高。对于初中生物教学而言,生活化手段的应用具有多个方面的积极作用,下面就逐一进行阐述。

1.运用生活化手段,可以将教材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更加直观的呈现出来。从当前初中生物教学实际情况来看,之所以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教材内容较为理论化和抽象化,学生在理解上不够直观,理解不够深入。而通过生活化手段,利用生活素材或是通过生活情境将生物知识呈现出来,学生就可以在这种实际的生活环境中对生物知识实现有效理解,如此就能够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了。

2.运用生活化手段,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在传统的生物课堂中,教师基本上是采用讲读式的教学模式,偶尔会使用挂图或是多媒体辅助教学。但是整体来说,课堂教学仍旧偏向于单一化,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会逐渐丧失学习热情,积极性出现下滑。而利用生活化手段,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或是趣味性浓厚的生活实践展开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的兴趣热情得到长时间保持,使教学活动取得更大的成果。

3.运用生活化手段,可以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思考、相互配合,进而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由于传统课堂教学偏向于教师说、学生听,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只是单纯地进行知识的获取,并未对其进行深层次思考,这样就造成学生对生物知识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生活化手段的使用,在一些生活情境或是生活实践中,学生必然要自主思考、动手,这样就和传统教学模式大不一样,实现了多方面能力的锻炼培养。

二、生活化手段在初中生物n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1.创设生活情境展开生物教学

生物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科目,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实现生活化手段的应用,那么就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来实现这一目的。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学的过程,教师结合生活经验,对所需教学的内容进行生活情境的构建,然后将学生引入生活情境当中,对其中所包含的生物知识进行感受和体验,进而形成理解掌握。比如在教学《生物的变异》这一节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创设这样一个生活情境:俗话说的好,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但是为什么有些身高的父母,孩子却长得不高;有些还好看的父母,生出的孩子却面目难看,甚至有些还有一些奇怪的生理特征?大家身边有这样的现象吗,可以说一说这是为什么呢?通过这样一个情境,学生就会对自己身边的一些人和事进行回想,然后联系到情境上来,思考问题出现原因。于是提前预习过课本的学生就能说出,孩子出现奇怪的生理特征,很可能是因为产生了变异导致的。然后教师借此引出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深入阐述,如此必然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2.设计生活实践展开生物教学

在生物教学中,不能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生物知识,还需要对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自身的生物素养。而要开展生活实践活动,教师就需要选择身边所具有的可用素材来进行。比如在讲解“蒸腾作用”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生活实践:调查阳关下树荫下的温度变化以及墙阴影下的温度变化。通过这样一个实践活动,就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师,到校园的树荫下进行实践调查。通过调查学生就能发现,树荫下的温度要比墙阴影下低,而且随着时间的变化,树荫下温度的增长也比墙阴影下要慢和小。对此,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析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然后再做出归纳:树荫下和墙阴影下都晒不到太阳,因此条件都是一样的。但是树荫下温度更低,说明有其他因素降低了温度。根据蒸腾作用可知,其具体过程就是水分子变成水蒸气散发出来,因此可以对树荫周围的空气实现降温,进而树荫下温度要低一些。通过这样一个生活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对自身的动手能力实现了锻炼培养,同时通过对比也对蒸腾作用产生了深刻认识,可谓效果显著。

3.设计与生活相关的生物作业

要实现生活化手段在生物教学的运用,还需要在作业设计这个环节实现生活化。在以往的生物教学中,作业设计基本上就是以教材上的作业为主,不仅缺乏创新,而且学生可以从各种教辅资料上得到答案,这样不能让学生实现有效的练习巩固。以此在生活化手段下,就可以设计一些和生活直接作业,这样学生可以直接在生活中完成作用,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比如在教学《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这一节的时候,就可以布置一个调查小区内宠物品种及数量的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对小区的宠物情况进行调查,同时要具备调查对象的姓名和联系方式。通过这样一个生活化的作业,就需要学生在小区中走访调查,和其他住户进行沟通,了解他们饲养宠物的情况。凭借这样一个生活化作业,不仅让学生对周边生物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加强了他们和邻里之间的交流沟通,可谓一举两得。

三、结语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在长久的传统模式下已经产生了一定的不足之处,急需通过生活化手段的应用来改善教学效果。对此应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开展生活实践以及设计生活化作业等手段展开生物教学,让学生在生活化的环境中对生物知识彻底掌握。

参考文献:

[1]陈丽敏,王伟.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4:105-106.

第10篇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物流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2

一、作业成本法理论与成本精细化管理

(一)作业成本法理论综述

笔者通过搜集并查阅国内外作业成本法理论文献,将其总结为以下几点:1.作业成本法中牵涉到对成本进行分配时,需要将产品生产时所需作业成本放在首要考虑地位;2.其适用于企业进行成本管控与核算,同时其还涵盖了成本管理会计学理论;3.其用途不仅仅在于核算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进行控制成本的工作。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作业成本理论应该是以企业作业为核心的成本核算与控制的科学方法,利用其确定的计量作业所消耗的企业资源成本,再将作业成本合理地分摊到作业环节中去,最后根据作业的不同成本动因把整体作业的成本进行更有效的分配。

(二)成本精细化管理

企业中的成本精细化管理是指对企业对成本细化的具体程度,其管理往往具有以下特征:1.职能性:成本精细化管理重视在将成本目标层层细分下达到目标的同时,从横向上将成本中的部分内容转移给职能部门中进行,这样能充分调动职能部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过程化:该特性是物流企业最值得运用的特性,在物流企业中,成本的精细化管理一般是将物流成本细分成加工与配送、采购、运输、产品装卸、上门服务等等结合而来,这其中的没一个过程都必须从整体成本考虑。3.标准化:该特点是成本精细化的流程,实行成本精细化管理策略时,这其中关于预算编制、成本分解下达、成本计算、成本分析与评估等都需要建立标准的流程,这样可以让物流企业高效的运行,这才是成本精细化管理标准化的重要目的。4.精细化:这是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对于成本管理的重点以及耗费成本的作业要强化其控制,对成本控制与管理的各项指标进行科学的制定,确保成本精细化管理具有可操作性。综上所述,笔者将物流企业应用成本精细化管理就是利用精细化管理思想来指导物流企业成本管理,能将物流企业中的加工配送、采购、运输、产品装卸、上门服务等各个成本环节进行更精细、更标准的划分,从而更有效控制整个物流企业的成本。

二、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应用的实际问题

(一)A物流公司成本管理概况

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应用时还存在许多实际问题,本文将以A物流公司的案例来进行分析。A物流公司的成本管理概述:A物流公司其成本管理是以运输为核心进行的,其在成本管理方法上采取的是分步法与分批法对运输业务进行成本核算,但是因为单笔运输费用涉及金额较小并不适用于上述方法,因为物流运输行业种类繁多且批量较大。但是A物流公司跟随时代的发展引进了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其企业的运输以及配送效率大大提升,从而使得A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但是在其服务范围扩张加上企业规模扩大之后,业务运转中营运间接费用也不断提升,这样就使得A物流公司的成本费用发生了根本性的结构性变化,该变化致使其成本管理方法分批法与分步法无法满足其发展需要,该方法已经不能进行精准的成本控制与核算,因此,A物流公司急需采用新的成本理论方法,而运用作业成本法就是该公司进行成本管理改革的理论基础,希望通过将作业成本法应用在成本精细化管理上,能建立完善的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机制,以此加强A物流公司在成本管理的竞争能力。但是该方法缺少实际的借鉴案例,其在实行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

(二)A物流公司在成本精细化管理上应用作业成本法所遭遇的问题

1.A公司整体缺乏将作业成本法运用于成本精细化管理的观念。提升整个企业的成本精细化管理意识是A物流企业的长期,也是奠定将作业成本法应用于成本精细化管理的环境基础。A公司的管理者的成本精细化管理意识是影响着整个企业的成本管理意识;但是企业管理者往往不重视自己理念的培养,只是将任务下达给有关部门,这样是不利于增强成本精细化管理运用作业成本法的思想的。

2.会计科目设置不合理。A公司因为采用之前的成本管理办法并没有建立一套适合现在物流企业发展的会计科目。这样就不利于成本精细化的管理,不利于对成本进行更精确的分析以及无法核算物流企业实际发生的物流成本;同时也对作业成本法在应用上造成了极大的环境阻碍。

3.A物流公司缺乏作业成本法应用于成本精细化管理中的基础性工作。首先是A物理公司的管理者并没有进入作业成本系统的设计与完善,其次是并没有对作业工作进行适度的划分;这些基础性工作的完善程度取决A物流公司的管理水平,同时影响着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效果;在A公司实施作业成本法时应提前做好这些基础性工作,同时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准确性。

4.A物流公司缺乏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中的组织保障。这个问题需要从两方面来体现。一是缺少相关的复合型人才。目前A公司对作业成本法的接受程度并不是很高,尤其是该公司并没有认识到作业成本法的重要性;作业成本法的现金理论与A公司这方面的实务操作人员之间存在较大的脱节问题,目前其成本管理工作人员大多是财务会计方面的人才,缺乏能将作业成本法应用于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二是缺乏最高管理者的支持。尽管A公司需要在成本管理方面进行改革,但是最高管理者仍然关心的是物流公司的运转效率等等。

5.A物流公司对作业成本核算方式与计算机软件不够重视。要想使作业成本成功的应用于本物流企业就必须配备良好的信息管理系统。作业成本核算计算机软件的好坏将严重影响作业成本法在A公司的成功实施。而在对成本核算方式上又缺乏对物流作业与服务两个环节的分析,毕竟物流企业是服务也,需要通过获得顾客的赞同才能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三、A物流公司建立物流企业作业成本精细化管理体系的优化策略

(一)增强整个A物流公司的物流成本精细化管理观念

其具体方式如下:1.在对员工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充分强调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必要与重要性。2.在企业文化的建立上着重建设低成本战略目标。3.加强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执行力度,提升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效率。

(二)加快对会计科目科学的建立

A公司会计部门应加快根据企业会计的规章制度,同时结合对作业成本法与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制定出统一的物流成本会计科目;统一的会计物流成本账目能快速的分析与核算A公司的实际发生成本,同时也为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奠定了稳定的会计环境基础。

(三)强化作业成本法在A物流公司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1.对本公司的作业进行适当的划分。A物流公司相关部门应确认本公司所从事的作业、成本因素、作业动因、成本动因与业绩的计量工作,此外还需要改变原有的统计方式,这些都是为了适应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而做的基础性准备;针对作业的划分既不能太细也不应太粗略,应充分结合本公司的作业以及企业基本状况进行合理划分。2.A物流公司管理层应加入对作业成本系统的构建。A物流公司的管理层应是最了解企业作业的基本概况,他们的加入有利于构建本企业的作业成本系统更加的符合本公司的需求;同时这从管理层的角度来讲也是有利于后期其对作业成本的管理。

(四)加强作业成本法在A公司成本精细化管理中组织保障

1.争取最高管理者的支持,只有获得领导层面的支持才能让该政策有效的实施。同时有了最高管理者的支持,整个物流企业会更加的配合。2.加强复合型专业人员的培养:首先是A公司相关的成本核算人员必须加深对作业成本法的学习与更加深入的了解,可以让员工主动的去接触并熟悉作业成本法;其次,A物流公司应加强与该方面人才的培养,企业可以与高校签订人才培养协议书;也可以通过讲座的形式对管理阶层进行思想观念的培训。

(五)A物流公司应加强对作业成本核算的计算机软件开发

科学合理与开发与健全作业成本系统软件功能,简洁作业成本系统的初始设计,该设计应避免过多的人参与;这些是开发作业成本核算软件的基本条件,合理的运用符合A公司自身的作业成本系统可以更有效的进行成本精细化管理;当然在进行成本信息的录入时千万要保证信息的真实与准确性。

四、结束语

笔者本文主要阐述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中应用研究探讨,但是并不是完全的否认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精华支出。笔者认为只有将现代作业成本法与物流企业成本精化细管理有机的结合,才能给物流企业在成本管理上带来新的创新方式与活力。同时本文选取的案例是我国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的普遍状况,在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应用上所面临的问题与优化策略都是可以借鉴本文的。希望笔者对该主题见解能帮助到相关物流企业能更加稳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温斌.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物流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3.

第11篇

在结构设计方面,采用无纸化的作业方式,利用三维实体软件Pro/E进行结构设计,利用ADAMS软件进行运动学分析和仿真,并对机器人结构及运动特性进行优化。在外观设计方面,利用Rhinoceros三维设计软件对设计进行三维表现,并结合Flash技术对设计进行动态效果展示。在这个过程中装配图和零件图相互关联,由粗略到反复细化、符合装配图和相关零件图一致性的要求,大大优化了设计过程。

结构设计

机械臂的创新设计是本次研究的重点。设计方案应能满足5个自由度的要求,同时结构尽量简单、成本低、重量轻。因此,在机械臂的设计中创新性地采用了锥齿轮结构,并采用电磁离合制动器来进行相关的控制,该种形式的机械臂具有结构简单、轻盈、易于控制等特点,整个机械臂驱动只需一个电机,关节处需要的动力均从传动链上通过电磁离合制动器获得。整体结构简单、轻盈。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计了机械臂的整体结构。关键部分为电磁离合制动装置和锥齿轮结构的运用。如图1所示。

与传统机械臂相比,电磁离合制动器的使用,使得锥齿轮的驱动作用在机械臂上产生多样的运动效果,而钢丝传动链保证了动力传动到机械臂的各个运动部位。

当电磁离合制动器处于不同挡位的时候,配合锥齿轮对动力传递方向的改变,能够驱动产生不同的运动效果。如图1中A制动器,两个挡位使臂部关节可以在两个垂直维度上进行运动,从而产生两个自由度;肘部B制动器挡位的改变可以驱动肘部产生一个自由度的运动;腕部锥齿轮和C、D两个制动器的组合,使腕部带动手部产生了2个维度上的运动,分别是手腕的上扬和手部的旋转。由此可见,机械手臂共实现5个自由度,由此便实现了机械臂用单一电机驱动5个自由度的设计。与传统的每个自由度单独设立电机驱动的方法相比整体重量更轻便,结构更简单,并增强了机械臂运动的灵活性。

外观设计

外观设计主要是考虑机器人外观的拟人化和服务方式人性化方面考虑。视图改善机器人及金属材质带给人的冰冷无情的特征。确立了机器人的设计方向后,用以下五种设计原则指导机器人的设计:(1)功能需求原则;(2)人机工学原则;(3)审美规律原则;(4)品牌一致性原则;(5)情感需求原则。最终方案如图2所示。

机器人设计高度为160 cm,与中国成年女性平均身高(159 cm,2011国家统计局公布数字)接近,这样既可以满足一定的高度要求,又不至于因太过高大产生压迫感。考虑到其功能用途和用户的情感接受程度,应当尽量减少机器人给用户带来的陌生感,所以在最后的方案中,外观多用曲面造型,并为机器人赋予了女性的性别特征,这在视觉和情感两方面为用户形成机器人平易近人的使用体验。在颜色上,采用红白搭配,有意模仿迎宾服装;此外造型上,头部两侧的突起是亮点之一,创新自中国古代的“双丫髻”和“卯发”发式,这类发式多用于宫廷侍女当中,与迎宾功能相契合,同时,“发髻”还是两个指示灯,用于夜间指示性照明。

第12篇

[关键词]管道

涂层

工艺

技术

现状

需求

分析

1干线管道涂层

1.1国内现状

在国内,干线管道涂层主要采用的有3PE、单层/双层FBE、聚乙烯缠带、煤焦油磁漆、石油沥青等,从2002年以来对于新建管道涂层则几乎全部选用3PE。

我国的干线管道涂层应用状况较好,短短几十年间,也形成了较完整的技术体系,对于每一种应用涂层都有相应的规范标准,如((GB/T23257-2009埋地钢制管道聚乙烯防腐层》等。

1.2生产需求

1.2.1新建管道涂层选用体系过于单一

目前国内新建管道的涂层几乎全部选用3PE,3PE防腐层虽然结合了FBE优良的防腐性能和机械保护性能,但也不是万能的,也有其缺点,如涂层剥离、阴极剥离、阴极保护屏蔽、剥离防腐层膜下腐蚀、杂散电流干扰等。应该根据涂层对各种土壤类型、周边环境的适用性,及现场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完善的新建管道涂层选用体系。

1.2.23PE管道涂层剥离失效

管道营运部门在近几年日常维护中多次发现了3PE防腐层剥离现象,剥离形式大多表现为:管道开挖后防腐层外观良好,环氧粉末层与钢管剥离,仅有少数粉末或没有粉末留存,且钢管表面干燥无腐蚀痕迹。

1.2.3管道涂层与阴极保护的兼容性

管道涂层与阴极保护系统共同组成管道防腐系统,涂层为长输管道提供第一层保护,阴极保护系统为防腐涂层漏点提供阴极保护电流而进行第二层保护,但阴极保护电流密度会受到防腐涂层的性能及状态的影响。也就是说,管道涂层绝缘性能越好,阴极保护电流密度越小,其所能有效保护的涂层漏点面积就越小。因此管道涂层与阴极保护必然存在着兼容性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2站场管道涂层

2.1国内现状

国内,站场地上管道也采用复合型防腐涂料,如丙烯酸聚氨酯涂料、交联氟碳涂料及与之配套的中间漆;站场埋地管道采用与干线涂层相同级别的预制防腐层,现场涂敷选用无溶剂环氧、聚乙(丙)烯胶粘带或其复合结构、以及无溶剂环氧玻璃钢等一。

2.2生产需求

2.2.1国家或行业标准缺乏站场管道涂层的内容

站场管道的涂层保护是目前管道防腐工程的薄弱点,在国家或行业标准中还没有针对站场管道涂层的内容。应尽快参考现有企业标准或其他相关标准,对现行国家或行业标准进行修订、整合,填补标准空白,为日后管道站场涂层的设计、施工、验收提供依据。

2.2.2阀门等异性部件防腐

近几年,由于材料、施工、环境等因素,阀室设备的涂层失效案例屡见不鲜,尤其是阀室内埋地阀门及附属管线等异型部位的涂层施工及修复,更是成为管道腐蚀与防护管理的难题。应尽快形成针对于阀门等异性部件的涂层保护技术,解决此类问题。

3昝道涂层补口

3.1国内现状

近几年,管道涂层补口在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先后引进了国外多种先进材料,技术发展较为迅速,主要的补口材料有:辐射交联聚乙烯热收缩带(套)、FBE、无溶剂环氧、液体聚氨酯、粘弹体等。现行标准如《GB/T50538-2010埋地钢质管道防腐保温层技术标准》、《GB/T23257-2009埋地钢制管道聚乙烯防腐层》等。

3.2生产需求

(1)积极推进新建管道涂层补口机械化作业从陕京线开始,国内新建管道大多采用3PE结构,补口采用环氧底漆加热收缩带结构。相对3PE防腐层自动化流水线的生产方式,热收缩带补口基本为手工操作,受现场施工环境、工人安装熟练程度等因素影响很大,后期运行中发现热收缩带补口存在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成为管道防腐层中最薄弱的环节。因此,应积极推进新建管道涂层补口机械化作业,以排除人工安装因素的影响。

(2)缺乏管道补口材料的长期性能评价技术

调查资料显示,往往失效的补口材料在工程应用时送检样品均满足相关标准/工程技术规范的要求,建设期间监理按要求抽检的补口质量也满足标准要求,但在运行几年后,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效现象。补口材料在实际运行环境中的长效性是决定其使用寿命的关键指标,但相关标准/工程技术规范缺少对补口材料长期性能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指标要求。因此,有必要研究管道补口材料的长期性能评价技术。

4管道涂层修复

4.1国内现状

目前,国内管道涂层修复技术较为落后,修复材料主要采用石油沥青、聚乙烯胶带、液态固化类涂料,涂覆工艺主要采用人工涂覆法或沟下机械缠绕法,受材料、环境、施工因素影响较大。现行标准如《SY/T5918-2004埋地钢制管道外防腐层修复技术规范》。

4.2生产需求

4.2.1优化修复工艺、研制相应的修复机具

目前,我国管道涂层修复主要采取人工涂覆或半机械化缠绕的工艺方法,施工机具较为落后,涂层修复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应积极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优化涂层修复工艺,并研制相应的修复机具,推进管道涂层修复施工的机械化作业。

4.2.2埋地结露管道外防腐层修复

目前,漠大线一些低温运行管道,因输送介质温度较低,当管体表面温度低于环境露点时,管体表面会有大量水汽凝结,俗称管道“出汗”。出汗时的水汽极大影响修复涂层与管体和原防腐层间的粘接性能,容易产生剥离;并且在气候寒冷时还存在易低温脆裂、液体涂料产品无法充分固化等难题。为此,应尽快研究解决埋地结露管道的外防腐层修复难题。

5管道内涂层

5.1国内现状

国内的管道内涂层应用较晚,与国外尚存在较大差距,目前主要应用在输气管道上,环氧类涂料成为国内应用较多的管道内涂层材料”。现行标准有((GB/T23258-2009钢制管道内腐蚀控制规范》、((SY/T0442—2010钢制管道熔结环氧粉末内防腐层技术标准》等。

5.2生产需求

目前,国内的管道内涂层主要应用在输气管道上,原油及成品油管道应用较少,应尽快对管道内涂层的材料、结构、性能、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研究,使管道内涂层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输送介质类型的管道。

6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