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6 16:06: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怎么提高初中化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有效性
1.前言
化学是初中三年级新开设的一门学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初中化学的教学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发生转变。这些转变使得化学教学理念、模式以及手段更加科学化,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最为基本的一个特征是实验,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化学知识,同时还能提升学生观察及思维能力,促进其实践操作的能力。本文主要就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寻找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而提升教学的质量。
2.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误区
当前,部分初中化学教师在开展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实验的实践,走入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误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重理论轻实践;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仅仅培养学生化学仪器的使用以及操作等,而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禁锢在实验仪器方面。(2)实验过于简单,抑制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一部分初中化学教师只选择一些较为简单、以操作的实验进行教学,对于困难、复杂的实验,教师指对其步骤进行讲解,学生动手实验实践的时间过少,限制了学生实际操作以及逻辑思维的能力。(3)实验仪器缺乏更新;部分初中化学实验室仪器较为落后,甚至仪器本身存在问题,降低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走出化学实验教学的误区,提升教学有效性,使初中学生成为化学实验教学的主体已迫在眉睫。
3.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3.1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新课改理念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从主导者向引导者方向转变;同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质疑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如,在对酸和碱进行教学时,教师要证实稀酸盐和氢氧化钠溶液之间中和反应,先将NaOH溶液滴入酚酞溶液中去,溶液变红;教师再对其滴加盐酸,红色消失,证实了稀酸盐和NaOH溶液产生化学反应。
可当学生反过来在NaOH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虽然也变成红色,但一会儿红色消失。此时,教师可以变验证实验为探索实验,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自主寻求答案,发散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此外,初中化学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局限性,教师可以进行分组实验,使传统的封闭实验教学向开放实验教学转变。分组实验教学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以及实验现象的理解,而且还能规范学生的实际操作。
3.2利用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中学生具备较强的探索精神和好奇心,实验的趣味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抓住学生好奇心,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活动,有意识、有目的的利用有趣的实验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和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准备几杯澄清的石灰水,教师在提出要为学生做个“清水变牛奶”的小魔术,但需几名学生的配合,教师事先做一些预备动作,然后再让几名学生用玻璃管向澄清石灰水吹气,此时澄清石灰水逐渐变得浑浊,不一会就成了与牛奶相似的液体。这样一来,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教师接着向学生提问:清水怎么就成为牛奶了呢?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寻找其中的奥秘,进而找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利用“点铜成银”、“白纸显字”等有趣的化学实验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从而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进而提升教学的效率,确保教学的质量。
3.3注重课外实验的教学开拓学生逻辑思维
新课改下素质教育主要是为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室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场所,课外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同样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立足学生喜好,适当开展课外教学,让化学实验教学形式丰富多彩,进而开拓学生逻辑思维。初中化学教材内容中实验基本都是设计好的,学生只需参照教材按部就班就可完成实验,但这样一来,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开拓学生逻辑思维毫无意义可言。这时,教师可以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如食醋除水垢就是参照教材中CaCO3+2HCI=CaCI2+H20+CO2的原理;食醋主要成为醋酸((CH3COOH)与水垢主要成分碳酸钙(CaCO3)反应得出:CaCO3+2CH3COOH=Ca(CH3CO0)2+H2O+CO2,从而帮助学生处理生活中的小问题。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引导并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如鼓励学生将去发现生活中会产生化学反应的实验,如利用废电池中的锌皮取硫酸锌,通过开展全新实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进而实现实验的创新,活跃教学课堂,进而提升教学效率。
4.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长久且永恒的课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转变教学观念,与时俱进;而且还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最为独特的一面,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出来,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的效率,进而提升教学的质量,推动化学实验教学健康、长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殷古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
[2]高灿垣.初中化学新课程实验教学初探[J].广东教育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实验;重要性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化学实验应高度关注安全问题,避免污染环境,要求学生遵守化学实验室的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可见,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以及思维和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能有效的将化学理论知识转化成趣味性强的学习活动,因而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师必须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充分意识到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笔者结合教学工作实践,主要从以下几点探究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一、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当代初中生主要为95后和00后的青少年,这些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往往较强,且极易对其产生兴趣。因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开展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使其在千变万化的化学实验中感受学习化学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化学学习中来,最终促进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例如在进行有关铁锈和盐酸等知识教学之前,笔者首先准备一杯盐酸溶液,再将生锈的铁片放入盐酸溶液之中,最后盐酸溶液从最初的无色变成了黄色,且冒出了很多气泡。这一实验做完之后,学生对产生的这一化学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着在教师的提问下,将新知识的学习引入,从而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进而在学习过程中致力于答案的解决,因此,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引导学生掌握所学的化学知识。
二、化学实验有助于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的重要部分,因而在初中化学中开展化学实验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还有助于学生学习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化学实验,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之中。因而作为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通过化学实验演示物质变化的规律,并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分组实验,通过实验强化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及学生思维的扩散,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例如笔者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能证明蜡烛中包含碳氢元素的实验,再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发一套实验所需的材料。而通过给学生提供实验器材,就给学生一种良好的引导,随后笔者将剩余时间交给学生做实验,最后在学生的努力下,得出以下方案进行了实验:首先点燃蜡烛,再将干燥和干净的烧杯盖到火焰的上面,最后在烧杯的内壁生成了水珠,由此证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接下来,再将蘸着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使得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由此证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整个过程是由学生设计完成的,而这就极大的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完这个实验之后再提问,如果将两根蜡烛放在阶梯架上,并将其放入烧杯之内再点燃,顺着烧杯壁把含有二氧化碳的瓶子打开,最后出现了两根蜡烛先后熄灭的现象,问学生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质?学生在这一实验的演示下,掌握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的特性以及比空气密度大的特点。在这一过程中,虽然是教师的演示,但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延伸和拓展,进而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化学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与思维能力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需要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析化学实验的原理,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例如在利用高锰酸钾粉末制作氧气的实验之前,笔者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在含有高锰酸钾粉末的试管口的朝向是怎么样的?二是应如何将高锰酸钾粉末放入试管之中?三是当生成氧气时应该如何收集?四是如何确保收集到的气体为氧气?这些问题的提出,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加大注意力,使其更有目的性的动手做实验,从而认真的观察并记录整个实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的思维也进一步活跃起来,长此以往,不仅能帮助学生养成观察习惯,还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化学实验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开展化学教学的本质实际就是教学过程的有效互动,因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致力于高效课堂的构建,合理的把握课堂的教学节奏,从而更好地活跃课堂学习的气氛。因此,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应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致力于课堂教学气氛的活跃,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因而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所学的内容,致力于实验设计的趣味性提升。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确保教学的灵活性,还应确保整个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例如,在开学第一课,为了吸引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笔者在课堂上进行了“魔棒点灯”的实验。在上课伊始,笔者拿着一盏酒精灯和一根玻璃棒,对学生说:“下面,老师要给大家变魔法了,老师不用火柴,用这根玻璃棒就能将酒精灯点燃,你们信吗?”在同学们的怀疑声中,笔者先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玻璃片上,然后在高锰酸钾上滴几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真得被玻璃棒点燃了,学生顿时安静下来,深深地被神奇的化学现象所吸引,同时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总之,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化学实验的开展,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与思维能力以及活跃课堂气氛,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林治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验教学初探[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2年05期
关键词: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生活化教学 自主探究能力 实验教学
一、将生活中的实际现象融入到教学中
化学知识和日常生活存在密不可分的关联,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一些现象都可以从化学的角度解释。如果在化学教学中,只是向学生传授一些基础性的化学知识,而没有注重其与实际的联系,就很难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丧失化学学习兴趣,从而无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如果将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引入教学中,则能很好地引起学生共鸣,吸引学生更多的关注,并在此过程中活跃课堂氛围。生活实例的引入,使学生将本堂课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生活问题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所学知识就会得到进一步巩固,对于知识点有更牢固的记忆,并且会养成积极主动探究知识的思维习惯。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水壶中的水垢,一般用醋就可以轻易地去掉;铁用品防止时间久了会生出铁锈,原因是什么?该怎么避免这一问题?家里买的红糖,经过长时间的放置会发生变酸的问题,白糖放置时间久了颜色会发黄;家庭在养金鱼的时候,能不能用直接用自来水?为什么?在建筑施工的时候,会选择石灰浆进行墙面的粉刷,在放置一段时间之后墙壁颜色会越变越白,而且会冒出水珠,是因为什么?地瓜在放置一段时间后吃起来为什么会比刚挖出来时更甜?等等。类似的生活问题很多,这些其实都可以用化学知识解释,因此教师应该将它们引入课堂教学。另外,化学教师还应该为学生创造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化学的时机,例如为学生布置相应的实验作业,让学生积极探索自己身边的化学现象,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得到充分调动,化学教学效率也会得到显著提升。
二、引导学生用所需知识去解身边的时事
每天在社会上都会发生形形的事情,在这些事物中很多都和化学存在着密切关系。因此,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事情,并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比如说当前全国各地的空气严重污染、水质污染等,以及化工厂的安全事故,等等。要让学生了解这些事情,并从化学的角度分析引发原因及避免措施,同时将自己的看法及观点表达出来,与同学分享,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与鼓励。对回答有误的学生,老师应在肯定其勇气的同时给予指正,这样一来学生便会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实现与教师之间的良好互动,创新能力也就得到有效培养。
三、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学校是承担人才培养任务的机构,尤其是初中学校,这一时期的学习将是学生未来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这一阶段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借助教师的引导,参与探究与实践,从而感受化学知识带来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更深刻化学知识的探索积极性,久而久之便会实现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具体而言,在初中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设计学习方案,并切实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实践完成对课题的研究,这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
四、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根本是重视化学的应用
实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对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并逐步形成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意识,这是所有初中化学教师面临的一个现实性的任务。在笔者看来,在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措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十分必要的。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恰好能够满足这一教学所需,对于学生能力的挖潜及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永红.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实施情况调查及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9.
【关键词】初中化学 课堂提问
在初中化学课堂上,提问的设计是很重要的,如果提问没有质量,初中生的化学学习就不会高效。现在,很多教师在初中化学课的教学中,往往存在设计课堂提问随意化的现象,并不能够基于化学教学的重点和初中生学习化学的特点进行提问的有效设计,这样,就导致了课堂上出现了“一问一答”式的现象,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效率肯定是低下的,因为初中生的化学学习缺乏了自主探索的空间,缺乏了自主思考的时间。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重点、教学内容、实验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思考性的课堂提问,从而引导初中生在课堂上开展有意义的化学学习活动。
一、根据教学重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于初中生的化学而言,课堂提问就是他们的“风向标”。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重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提问,这样,才能引导初中生在课堂上对重点学习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才能让他们的化学学习更具有高效化。
例如,“燃烧和灭火”这一教学内容的重点之一是对“燃烧”的概念进行理解,对于“燃烧”初中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很多,但是,对“燃烧”的化学概念认知并不是完整的,因此,在课堂上我给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觉得哪一些物质可以燃烧,哪一些物质不可以燃烧?物质在什么情况下才会燃烧?这两个提问就有效地引导初中生对“燃烧”这一概念进行深入化学习,就能够有效地促进他们联系生活中的“燃烧”现象进行提炼,从而形成科学的化学概念。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化学学习才是高效化的,才是具有自主性的,他们才能在课堂上根据提问对学习重点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探究学习。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在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基于教学重点为学生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提问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提问才能引导学生对重点化学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这样,才能体现“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才能让初中生的化学学习更高效。
二、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有层次性的提问
初中生的化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们是在已有的化学认知基础之上进行其他化学知识的W习的。初中化学知识内容在编排上也具有循序渐进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化学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初中生设计具有层次性的课堂提问,这样,才能引导初中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化学学习与化学探究。
例如,我在给学生“氧气”一课时,在组织学生进行了制取氧实验以后,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提出这样一组问题:问题一,我们在制取氧气实验中,如果不用固加热型装置可以吗?问题二,假如在实验的过程中用固液常温型装置,你觉得要用什么药品进行化学实验?问题三,我们在制取氧气时,为什么要把试管口朝下,如果朝上可以不可以?通过这一组问题,有效地引导初中生对自己刚才的实验过程进行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他们加深了对实验内容的理解,从而有效地进行了深入化的化学学习。
可见,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具有层次性的课堂提问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初中生对化学内容进行一步一步地探索,才能在这个过程中切实提高他们化学学习的效率。
三、根据实验特点设计具有思考性的提问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显得尤为重要,很多知识学生都是通过做实验获得的。但是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有些化学反应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还有的化学反应用肉眼观察不明显,这时用多媒体将实验过程演示出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实验特点设计具有思考性的提问,这样,才能引导初中生进行具有思考性的化学学习。
例如,“碳还原二氧化碳”这一实验过程就比较长,一节课的时间绝对看不到碳还原二氧化碳的过程的。对于这样的内容,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缩短整个过程,将关键的几个环节展示出来,学生一般也就能清楚地了解碳还原二氧化碳。这样通过多媒体,将比较长的实验进行压缩,使学生感同身受,从而达到通过实验让学生发现化学知识本质的目的。在给学生进行了这样的多媒体演示之后,我提问:碳还原二氧化碳要经历怎么样的过程?如果让你进行这个实验,需要注意什么?通过这个提问就能够有效地拓展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时空,让学生经历传统教学媒体下无法感受到的实验现象,从而让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可见,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基于实验教学的特点设计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才能引导初中生对化学实验现象及过程进行深入反思,从而有效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
综上所述,课堂提问是构成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提问设计高效课堂教学才能高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重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提问、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有层次性的提问、根据实验特点设计具有思考性的提问课堂提问,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实效。
【参考文献】
[1] 倪芳英. 化学教学中的问题及其设计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2012.
[2] 陈若君. 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一、初中化学实验概述
化学属于一门以实验教学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化学学习的灵魂所在,也是化学这门学科散发魅力的源泉,更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在一部分初中学生心目中,化学就是实验,只有实验课才能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化学现象。教师在进行实验演示的时候,即便是非常简单的实验,也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感受到化学的奇妙所在。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可以把化学实验作为化学知识探究的基本工具。要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通过趣味实验,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学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证明:学生对于一门学科的直接兴趣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进行化学教学,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习。例如,在化学的第一节课上《开启化学之门》给学生展示几个趣味的小实验,让学生了解化学这门课程。可以给学生演示“瓶吞鸡蛋”第一步:用集气瓶收集CO2,气体瓶口朝上放在桌面上;第二步:将一个比瓶口稍大的鸡蛋浸泡在比例为百分之四十的醋酸中,等鸡蛋壳变软之后,把鸡蛋取出来,把表面的硫酸清除掉,放在及其瓶口,没有发现变化;第三步:向瓶里加NAOH溶液,把鸡蛋的小头堵住瓶口,摇晃瓶子,这样时候鸡蛋就被吞进去了。在这个时候,学生一定很惊讶,因为还没开始学习,教师也不用急着向学生讲解,引出化学这门课程,让学生对化学的奇妙之处有个大致的了解。再比如,在学习《奇妙的二氧化碳》这个课时的时候,可以采用“比赛吹牛奶”的方式来进行可课堂的导入。可以在两个小烧杯里放置同样规格大小的石灰水,注意:这个时候的石灰水是比较澄清的,一个烧杯我们放置在一遍,可以看到没有任何变化,而在另一个烧杯里,我们用玻璃管往里面吹气,之后可以让学生观察,这个时候澄清的玻璃杯已经变的浑浊起来,这就是老师变得魔术。通过这个“比赛吹牛奶”的实验,可以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到二氧化碳的神奇之处,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好像便成了牛奶。通过这个实验,激发了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欲望。
(二)在实验中注重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有效性
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是比较开放的,创造性也不容忽视。作为化学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力的实现创造条件,而不是去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操纵。在实际的化学教学中,老师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不断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化学与能源》的时候,老师可以给学生演示实验:出示Zn、Cu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告诉同学这就是一个电池,若用导线把Zn、Cu连起来,导线上就有电流通过,之后向学生提问:“老师应该怎么做?看到什么现象大家才能相信老师的话呢?”学生在下面议论纷纷,认为是灯泡或者电流计。接着教师再次提问:“Zn、Cu谁易失去电子?在实验中本应在Cu丝上见到红色的铜,但红铜上见红铜现象不明显。而换一个导电溶液就发现铜丝表面有气泡说明了什么问题?”让学生观察并谈论。然后老师根据课本上的知识对学生说明:“化学电池是通过化学反应,消耗某种化学物质,输出电能。若改变电极和导电液体,可以生产出各种输出功率和性能均不同的电池。那么,化学电源的优点是什么?”学生甲:不会污染环境;学生乙:能够实现能量的转换…等等。教师最后对实验知识进行总结,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三)注重探究性实验,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点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实验,选取适当的仪器设备,确定与探究思路相关的实验步骤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教学中,教师总是不厌其烦的给学生强调实验需要注意的事项,虽然学生也都听了很多遍,但是在实际实验的时候还是会出现错误。这些错误出现的原因可能是没理解好教师讲课的内容,但是这些错误存在也给了学生最直观的体验。在这种直观体验下,理解化学知识点变得更加容易。比如,在学习《性质活泼的氧气》的时候,在分析了知识点之后,可以大胆的把实验交给同学,用高锰酸钾制作氧气。在给学生分析了制作的要点之后,大家就会提高了实验的积极性,跃跃欲试,情绪也比较高涨,那些被喊到的同学自然十分兴奋,可以让几个同学之间进行合作进行探究式实验,有的检车装置的气密性,有的检查仪器是不是固定在一起,有的负责观测,有的负责收集气体。由于学生合作在课堂上进行实验,实验过程比较直观,大家都关心着实验是不是取得成功,这样一来,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就易如反掌。
(四)自主设计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化学实验中,家庭小实验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验的内容跟学生的生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这门学科的热爱,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特别是那些对化学实验有着独特兴趣的学生,家庭小实验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加宽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促进学生科学态度的形成,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些家庭小实验,像“怎样证明蜡烛的成分中有氢”这个实验,让学生积极动脑动手,通过加工整理氢气燃烧等方面的知识,找到问题的解决方式。
结论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的研究课堂教学设计,特别是实验教学,利用化学实验本身的趣味性,来不断激发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化学实验要始终观察着化学的教学,教师要做好示范,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史飞豹.谈如何利用实验促进初中化学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2(10)
关键词: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多媒体技术
一、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的主要原因
首先,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意识不足。大部分学生存在实验动手能力差的这一现象,即使在初中教学中对化学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有明确的要求,但是因为在中考里所占的分数比例不高,动手能力的培养就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再由于许多初中教学条件的限制,许多本应该要求开设的实验也没有进行。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靠背实验拿分数的,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在进入高中之前一次实验都没有做过。其次,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过程中,往往顾此失彼,陷入于忙乱之中,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验的目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和指导计划。实验中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提前做好实验,却得不到安排,无事可做;有问题的学生又得不到帮助,这就浪费了宝贵的实验时间。最后就是,对于化学课的实验课中,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应付性的敷衍现象普遍存在,甚至有些学生是抱着好玩的心态参与实验操作,在其中滥竽充数。或是学生过度依赖教师,不敢放手去做,学生像是老师手中的玩偶,老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让怎么做就怎么做。久而久之,学生丧失了自己动手的积极性,学生就成了化学课堂的旁观者,使实验训练达不到效果。
二、初中化学动手能力的培养方法
1.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实验能够让化学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突出化学这门学科的特性,是化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化学最有魅力的部分。老师的讲解不能解决学生的所有疑惑,也不能彻底促进学生完全地理解化学知识,所以,教师要让学生亲手多做实验,给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实验课的主体。在老师的指导下去探究物质与物质之间的联系,进而促进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实验课堂中,教师不能一开始就向学生灌输已研究出的化学结果,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研究得出结果。可以先告诉学生某一化学实验的过程是如何操作的,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实验,最终得到什么样的化学现象由学生自己的实验结果得出。通过实验实践,部分学生可能会得到不尽相同的实验结果,这时教师就应该指导学生发现实验失败的原因,通过反复操作最终得到正确的结果。这样不仅仅让学生掌握了化学实验的方法和知识,更培养了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2.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动手能力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可以使其有正确的观察态度,充分掌握观察的方法,学会系统而又全面地对化学现象进行观察。只有观察仔细了,动起手来做实验才能胸有成竹,少走玩弯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学习兴趣,提升其创新能力、动手能力。
3.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化学讲解中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手段,能有效地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知度。例如,在讲解水的电解这一知识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视频,将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的分离过程、氧原子和氢原子又结合为水分子的结合过程,通过动态的视频形式投射在屏幕上,学生直观地了解到了水的电解。
4.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
众所周知,在化学实验进行之前需要准备各种材料、实验器材等,让学生协助教师准备实验的一些指示剂、待测溶液、标准溶液等,准备好器材,参与一些仪器的调试。这样不仅仅减少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对实验的步骤、实验原理有了更进一步的掌握和了解,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5.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化学实验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化学实验。即在实验前,向学生详细地介绍实验的方法步骤以及注意事项,以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的正确性和安全性。然后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写一份简要的实验计划和主要的实验步骤。然后,教师进行检查和提问,目的是为了明确实验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实验中教师要扮演好控制者的角色,避免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包办实验。最后,教师还有在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留下他们的操作过程,并做好记录,对学生实验的成功经验和失败原因做好总结,对实验操作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嘉奖,对表现不够优秀的学生进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化学实验的动手能力。
学生的动手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教师后天的培养。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教师应当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教学的创新,并且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和科学技术应用到化学实验教学中去,开阔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国家培养出一代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
探究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它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将新课改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落实到实处[1
].
一、设计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基本要求
1.要符合科学性.教师设计的探究性实验,无论是对化学成份的探究还是对物质性质的探索,都要符合科学性,在探究过程中,提出的观点,或者是对问题与现象解释都要依据化学原理,不能随意的臆造.比如,探索MnO2能不能在H2O2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不仅要看H2O2分解反应的速度有没有发生变化,还要看MnO2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与化学性质有没有发生变化,这就必须要求学生在反应结束后提取MnO2,并测出它的质量是否与反应前一样.如果要验证它是不是MnO2,还可以让它加入到氯酸钾中,看看氯酸钾的反应速度是不是变快了,从而确定它还是MnO2这个物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教学目的与教学方法之间的联系性,还要注意教学过程的逻辑性,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设计探究性实验.
2.要使实验简单化.初中学生所探究的化学问题,在化学学习中是早有定论的,之所以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实现学会向会学的转变.教师在设计探究性实验的时候,要考虑实验的可操作性,初中学生的化学知识与生活经验都很有限的,过于复杂的探究性实验是无法完成的,如果学生在多次探究性实验中都无法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势必会失去信心.因此,在设计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时候,无论从器材的选择上,还是操作上都要考虑初中学生的可行性,过于复杂的装置或者实验步骤,会使学生产生畏惧感,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设计化学探究性实验的途径
1.从常规实验中出现异常来设计.由于化学药品放置的时间长,或者是混有杂质的影响,使常规的实验出现了预料之外的现象,此时,教师只作粗略的解释是很难让学生理解的,而且也不利于调动学生探知的积极性,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进行探究.比如,在装有NaOH溶液的试管里滴几滴无色的酚酞,溶液会变红色,当向红色的溶液中滴入稀HCl的时候,理应只看到红色逐渐褪去,但在具体的实验中还看到汽泡产生了,这是没有想到的现象,教师可以根据这个“异常”现象设计一个让学生探究的实验.学生通过实验最终探究出这一异常现象的原因是NaOH中混有一定量的Na2CO3.
2.利用学生的疑问来设计探究性实验.初中化学对于才接触化学学习的初中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尤其是化学上有很多的概念、原理,而且初中化学内容所涉及的生活知识也很多,实验操作的要求也不低,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问题,产生了很多的疑问,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疑问来设计探究性实验,这样不仅让学生解决了自己的疑问,还提高了探知的能力,并能更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效果远远比教师简单的释疑要好.比如,人们在进入深的山洞或者地窖的时候,要做个“灯火试验”,测测里面的CO2气体是不是很多,怕人窒息.有的学生查阅资料后提出: CO2在空气中的体积比达到6%的时候,人就会窒息了,可是,蜡烛在6%的空气里不一定熄灭,也就是说灯火试验并不可靠!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最好是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探究一下.这个实验的设计的关键是让空气中的CO2的含量怎么才能达到6%.教师可以这样的引导学生:在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时候,我们是怎么知道它的体积百分比的?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后,想到了这样的设计:在集气瓶里事先灌注6%体积的水,然后用这个集气瓶(排水法)来收集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所产生的CO2,再利用点燃的蜡烛伸入该集气瓶里,看看蜡烛火焰是不是熄灭了,从而验证“灯火试验”的可靠性.
三、及时做好教学的反思
在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理解新课程教学理念,及时做好每一节课的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有没有将教学目的与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没有凸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设计的实验有没有脱离学生的实际,有没有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在学习的活动中有没有积极的参与.教学反思的目的并不在于做“检查”,而是为了今后的教学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更好的培养.
总之,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模式,而设计好各种探究性实验是新课改对教师的一项重要要求,作为一名新课程教学的教师,应该勤于钻研,并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总结,使驾驭新课程教学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一、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则是化学教学的核心.前苏联著名的教学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真正的学校,应该是一个积极思维的王国……”.鉴于此,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当为学生积极营造“思考的时空”,为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逐步提高.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氯气的性质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集气瓶中氯气的颜色、状态,要求学生轻嗅一下氯气的气味,让学生进行表述与总结,并作适时的点拨,从而得出氯气的物理性质为“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等.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到氯气的物理性质后,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氯气的化学性质:“同学们,物质的宏观性质是由物质的微观结构决定的,请同学们同忆一下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推断一下氯的化学性质是否活泼呢?它具有强还原性还是强氧化性?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写一下钠与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哪个是氧化剂?哪个是还原剂?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具有强氧化性,能与活泼金属反应,那么,氯气可否与不活泼金属反应呢?(让学生做铜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并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氯气可以和多种金属直接化合,那么,氯气能否与非金属反应呢?(指导学生做H2在氯气中的燃烧的实验,要求学生观察和描述,并写出化学方程式)……现在请同学们将氯气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进行一下小结好不好?”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紧扣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兼顾学生的实际水平,设置合理而适度的“思考梯度”,启发和引导学生“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从而在有效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水平的同时,到得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教师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师在化学课堂上不仅要做好示范,更应该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描述等.比如,教师带领学生做化学实验时,可以这样做(如下所述).
教师在讲台点燃一支蜡烛,让同学们认真照做,仔细观察.
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答:石蜡熔化并发光.
问:这说明了什么?
答:石蜡熔点低.
问:同学们再仔细观察火焰,能发现什么?
答: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为明亮,火焰中心反而是最暗的.
教师拿住火柴梗的一端,平放在火焰中,一秒钟后迅速取出,让学生也照做一遍,并继续发问.
问:同学们从火柴梗上发现什么?
答:从中间往两端颜色逐渐加深.
问:这说明什么?
答: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的温度最低.
教师让学生将蜡烛熄灭.
问:同学们在蜡烛刚熄灭时看到了什么?
答:白烟.
问:这“白烟”是什么?
答:水蒸气?二氧化碳?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颗粒?
教师重新点燃石蜡,再次将蜡烛熄灭,并在石蜡熄灭的一瞬间,用火柴点“白烟”,蜡烛重新被点燃,让学生也照做一次.
问:这种现象证明了“白烟”究竟是什么?
答: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教师通过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使得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深刻体会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确认识到,要想学好化学,必须要做好化学实验.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带领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描述、分析和总结,从而在提高了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积极性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习方式;联系生活;强化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229-01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广,给初中化学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给了教师新的学习、反思和成长的机会。鉴于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我们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改革死角进行反思。
1.教学理念上的反思
新课程表面上难度降低了,但是对教师来说,实际上是变难了,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要突破和超越学科本位的观念,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核心理念,从课堂教学中反映出,这些理念已经成为教师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重点突出教学组织的主体性,要摆正师生关系,大力提倡教学民主。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决策。教什么,怎么教,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要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而教师的任务是想办法创设一个既宽松民主又有竞争势态的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课堂氛围。
2.教学方法上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考者。新颖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等都是将教师从传统的一包到底的角度中解脱出来,故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整合。"教无定法,关键在得法",初中化学教学要特别注重学法指导,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学生情况,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降低要求,加强辅导,多鼓励,绝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遗忘的角落"。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不断学习新的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转变角色,"授之以渔而不授之以鱼"。改变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反思
3.1化学实验的反思。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笔者作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HCl和稀HCI,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两分钟后,盛有浓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ml,而盛稀HCI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关于"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映产生二氧化碳CO2使气球变大,这个实验因为气体的压强太小或因为气密性不好,因而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也可进行如下改进,在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盐酸HCI再滴入几滴洗涤剂,用等物质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产生的CO2使洗涤剂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过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来判断反应速率快慢和产生CO2的量的多少。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
3.2作业布置的反思。预习作业有课本中的"活动与探究"、"问题解决"、"交流与讨论":复习巩固作业有课本中的"练习与实践",一专题下来可以做"本专题作业",这些书本习题作为教材的-部分是学生学习的精华,要充分重视,教师还要详纲讲解。有些学校精心选编试题,控制难度,提高练习的效率和准确性。课堂上使用的学案相当好,包括学习目标、已有知识、问题探究、课外习题等小模块。当然最配套的是教师自己精心设计的习题或试卷,题量不要太多,题目要精选,紧扣教材,切合学生实际,兼故学生差距。
4.教学策略
4.1让化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拉近化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杜威认为:"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生命线,离开了生活和经验就失掉了教育."在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分重视化学理论知识的传授,使得初中化学课堂变得枯燥而乏味,从而让学生失去了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模式,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到化学课堂的教学之中,让化学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互结合,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化学规律的得出突兀,而且使得化学知识更加具有说服力.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中,将化学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互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化学知识,最终体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使学生更加认识到学习化学知识的价值所在.这样就能改变初中化学空讲理论,空洞乏味的教学局面了。
4.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新课改提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这三种新的学习模式将 "重教师教"转变为"重学生学",更加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了.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而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探究,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学生学习上由"扶"到"放"的过程,最终让学生在主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升学习能力。例如,笔者在教授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时,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验证铁、铜、银、铝、镁等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教师提供相应的化学药品和仪器:铁丝、铜丝、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
这样,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设计实验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既能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扩展学生的化学思维,还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大大增强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参考文献:
[1]王后如;化学教学论的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初中化学人教版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入门课和启蒙课,学生通过“化学入门第一课”将会获得对化学学科、化学学习以及化学老师的第一印象,而这种印象对学生后续学习化学的兴趣以及学习效果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是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故而,“化学入门第一课”的作用在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绪言的主要内容是:(1)什么是化学?(2)化学有什么用?要让刚开始接触化学知识的学生,初步了解化学课程的主要内容,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引起学习兴趣和欲望并初步了解化学的学习方法并不太容易。许多初中化学教师为此做了探索。我认为,上好化学第一课,不能只靠老师讲知识、说道理、教学法,而要选用适当的情景素材、运用有趣而简单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小魔术等帮助学生获得认识和体会,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欲望,这才是非常好的设计思路。
化学第一课,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学什么?”“学化学重要吗?”“学化学有趣、有用吗?”但不能把“学”丢了,只讲“化学是什么?”“化学有趣?”化学重要!”。如果没有注意围绕“学化学”的话题展开教学活动,没有帮助学生解开“化学重要,为什么我一定要学?”的问题,学生学习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没有动力,容易厌学。
化学第一课要选择运用生动有趣的情景素材和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不能只考虑新奇、刺激、吸引眼球。要考虑选用的素材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知识基础,是否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组织学生进行的化学实验,要能帮助学生通过实验,体会化学实验对学习物质性质与变化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如果选择运用的是学生难以理解的素材和实验,学生不明白它们与化学学习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学生在觉得刺激、新奇之余,能有什么更多的收获?有些学生还可能因此误解学化学就是为新奇、刺激、玩游戏、魔术。如果在后续的学习中觉得并非如此,兴趣就会难以维持和发展。
那么,初中化学入门第一课怎么讲?就引入而言,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也在不断丰富,大家看到城市郊外两条平行的公路,是怎么修好的?你们会用数学的“平行线知识”去解释;大雾弥漫的早晨,人从外面走进屋里,头发上会有很多小水珠,你们会用物理知识“水的液化”去解释。今天,我们来看这几个小魔术:(1)烧不坏的手帕;(2)空瓶生烟;(3)清水变奶;(4)水中花园(即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烧杯中,半烧杯左右,用滴管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再加几滴氯化铁溶液)。或者自己根据实际再设计其他的小魔术,教师不对魔术原理作解释,因为学生才刚刚学,解释也听不懂,重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这些魔术有趣吗?又该用什么新的学科知识来解释呢?学生也许会说——化学!老师则说:“对,就是用化学知识可以解释!那什么是化学呢?则进入新学科学习并完成后续内容……”这里不再啰嗦,相信大家都知道怎么讲了!
由此可以看出,上好初中化学新课程的第一课——绪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确实重要。如何设计、组织,才能设计出更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真正达到化学第一课要完成的学习目标,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交流,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在此,老师们还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选择各种不同的素材,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提高实效,为后续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 重庆市合川区铜溪中学)
关键词:化学实验 探究性练习
化学实验具有动机功能,可以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这是人们的共识。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中写到:“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1]
可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开展科学探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在中学化学教学改革中,围绕“三维目标”,我们通过改革实验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探究科学原理,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1]。现将我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面所做的改革介绍如下:
一、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今初中化学实验课堂中存在很多低效或无效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1、部分教师对照考纲的必做实验,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从目的、原理、步骤、实验的注意事项等在黑板上画实验、讲实验,学生听实验、背实验[2]。意识滞后是根本原因,有些教师认为中学阶段,不是搞科学研究,只要不影响考试成绩就行,带有应付心理;2、部分教师做实验时缺少趣味性;3、部分教师对某些实验采取回避的方式。如由于有些实验对试剂浓度、用量、滴加顺序、温度等要求严格,不易成功,或是由于反应物有毒或实验过程产生较多的有害、有毒物质;4、实验成功率不高,就拿进课堂里去做。由于教师没有预先多做几次,以取得成功经验,就匆忙拿进课堂去演示,在学生面前出现失败的尴尬局面,只好东拼西凑地找些原因解释;5、实验与生活脱节,缺乏学习的价值体验;6、完全用计算机演示代替化学实验,一张接一张的投影片和动画播放,进行“电灌”,化学实验中的多种新鲜感觉只剩下视觉和听觉,实验的真实性大大打了折扣,学生对实验本身的体验几乎相当苍白;7、在分组实验教学时,只管让学生信马由缰地实验,而没有指导、交流、反馈和总结,这就使实验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从而导致实验教学结果的低效。
二、有针对性的课堂改革
首先,改革实验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探究科学原理。作为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改进现行的教学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验的主人,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教师不仅要做好课本上规定的演示实验,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而且要尽量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其次,要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对从未接触过化学知识的初三学生而言,化学世界对他们来说是茫茫然一片,他们是带着许多问号来打开这门课的,因此上好初三化学第一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首先在新课开始前做这几个趣味实验:
1.用玻璃棒点灯。操作时向学生展示一根玻璃棒,把它伸入浓硫酸中蘸一下,再从表面皿粘一些紫黑色的高锰酸钾粉末,跟着接触一下酒精灯的灯芯,灯芯立即燃烧起来,而且一次可点燃三、四只酒精灯。这个简单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使学生在惊讶中认识到化学的奇妙。
2.向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无色的酚酞试液,鲜艳的红色又让学生永久难忘。在做这个实验时有位学生提出:他曾在其他合见过这类变色,他认为有假,可否让他亲自实验一下。我微笑着同意了他的要求。为了防止学生初次实验手上可能会沾上试剂,我把仪器改为用小烧杯盛放氢氧化钠溶液。实验结果该同学得到一样的红色,他相信了这结果但不知这是怎么回事,同时他的这一举动激起了全班同学的兴趣。[2]
3.现制“血液”。在烧杯中放入半杯氯化铁溶液,呈示给学生看溶液的颜色,后逐滴滴入无色的硫氢化钾溶液,随着硫氢化钾溶液的滴入,烧杯中出现的“血”色深深吸引住了学生。有一位学生问:节场上马戏团表演的魔术――真刀“割手”,那“鲜血淋淋”的场面是不是跟这个原理相似?我给予回答:是的。并且对这位学生敏捷的思维给予及时的表扬,赞扬他具有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和善于思索的精神。通过以上实验,学生的学习激情已被调动起来,对化学产生了兴趣,另外,化学上有许许多多的知识有待我们去学习、研究,像生活中的铁为什么会生锈?湿手为什么会导电?鬼火又是怎么一回事……这些你们平时看得见却又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都可以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得到解答。从而自然引出新课――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接着再做课本上的1个实验,把学生引入一个变幻无穷的化学世界中,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急于要探索这些奥秘的强烈心理,成为学生主动要求学习的内在动机的引发剂。
三、课堂教学的反思
1.初中化学的教学时间紧(一学年),任务重(参加毕业考和中考),而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探究性练习势必要占用一定的教学时间,如何解决这之间的矛盾,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2.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各不相同,甚至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何才能使探究性练习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探究能力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这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3.学生通过探究性练习训练后,其效果应该通过什么形式加以评价?如何评价?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探索。
参考文献:
[1]胡玉娇,郭敬社.探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应用[J].化学教育,2006,(05).
[2]贾晓丽.关于初中化学探究实验的研究[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02).
关键词: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174-01
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如何教,而很少关注学生如何学;更专注于研究教材,而很少研究学生。基础教育是寻求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因此要坚持把视线投向学生,把研究学生视作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研究学生可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提升学习成效。同时,有助于教师发现、分析和解决教与学的问题,并形成新的教学观念,进一步改进教学,使教育教学功能最大化,使教学课堂实现高效化。
1.从学生方面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1 利用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新课程理念下,就是要求学生以积极、轻松的心态去认识丰富多彩的化学,勇于去探索化学的奥秘,帮助学生养成化学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例如,在学习化学教材中的"化学研究些什么"中有一个"鸡蛋放入白醋"中的实验,从而老师就可以将这个小实验布置给学生回家里单独做,这样无疑就会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状况进行提问,如:气泡是怎么产生的?在醋中,为什么鸡蛋会上浮后又下沉,循环往复?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就会认真阅读教材内容,观察实验并了解其中的奥秘。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而且设计实验正是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
1.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出特定的情境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就能够把握住学生的兴奋点,调动学生的兴趣。如:设计出精彩的引言、向学生讲述化学家的成长故事、化学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等。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
1.3 应用多媒体教学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点。一般而言,对于初中化学知识,往往会涉及很多理论知识,如:微观粒子的结构、运动及变化,较为抽象,与宏观现象有着根本的区别。由于多媒体有机地融合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内容,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教学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而且生动的画面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与此同时,多媒体教学以动态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化学知识,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记忆效果。
1.4 开展有效实验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保证。从初中生角度来分析,由于化学属于一门新课程,对于化学实验还处于启蒙的阶段,通常在这个时期开展实验的主要目的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从而了解其中的原理,所以,要求有些实验需要老师在课堂中进行展示,从而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在课堂中要保证实验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同时要注意的是,实验一定要保证每位同学都能够看到。
2.教师方面实现初中化学教学课堂有效性
2.1 把握课标,立足教材。要想提高化学学科教学的高效,首先就要把握课标,立足教材。也就是要以义务教育新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为出发点,在完成教科书上任务之后,再加以知识面和强化练习的拓展。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拓展的前提是在吃透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前提下。这样一来的话,不但学生的基础知识得以夯实,还能将拓展知识加以巩固和延伸,自然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2 加强教师专业素养培训。有些学校化学教师专业素养参差不齐,甚至不是化学专业的老师代化学课,这种现象尤其在偏远的农村和山区更为严重,这就会造成化学学科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化学教师是决定化学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是化学教学成败的关键。所以,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要加强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关教育部门可以经常筹备、举办各种学科的专业、针对性的专项培训。
2.3 运用先进科技设备为化学教学服务。要想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首先就要配备先进的设备,政府就要给学校以充分的教育教学经费保障。俗话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所以,要想取得教育教学上的优秀成果,就要加大教育投资。有了教育经费保障,就可以引进先进的教育教学辅助设备。比如:交互式电子白板、电脑互联网设备等,利用这些设备不但可以打造化学高效课堂,还可以变化化学教学形式,还可以演示一些难以进行的化学实验。
2.4 加大实验比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化学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也是一门动手性很强的学科。又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所以,应加大实验教学内容比例,让学生在动手做试验的过程中体验化学反应实际情形,从而能够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另外,实验还可以打破"教师讲、学生听"传统格局,给学生以新颖的教学形式,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
3.结语
总之,要实现化学课堂教育的高效性,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共同努力,分析原因并对其加以改善,在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使初中化学教学走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我国的素质教育贡献化学学科的独有功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