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动物医学研究

动物医学研究

时间:2023-06-16 16:06: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动物医学研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动物医学研究

第1篇

在现代生物医学研究的四个主要因素(动物、仪器设备、信息和试剂)中,实验动物作为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实验材料,在某些情况下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1-2]。根据前美国国会技术评估办公室和美国国家生物医学协会统计:美国政府资助的所有生物医学研究项目中,70%以上课题要使用实验动物;历年来三分之二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都是从动物实验中得来的[2-3]。由此可见,熟悉实验动物学基本理论,掌握动物实验基本技能在科研创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验动物学的发展是生物医学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要进行生物医学科学研究,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实验动物。研究生是我国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和生力军,要进行生物医学科学研究创新,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实验动物学知识。在动物实验研究中,动物的反应(动物实验的结果)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公式:R=(A+B+C)×(D+E)+F。式中,R是动物的反应,也就是动物实验处理的结果;A代表动物(非植物)的反应;B代表动物种,不同对实验结果影响不同,通过基因操作技术可以改造动物种,从而达到影响动物实验结果的目的;C代表个体的反应,对动物遗传质量进行控制,可以减少动物个体之间的差异;D表示环境因素和动物种、动物个体相互作用后对实验结果的影响;E代表应激反应,通过改善动物的福利,减轻动物疼痛或痛苦可以获得更准确实验结果;F代表环境误差。从以上共识我们可以看出,一旦一个实验计划确定并开始动物实验,那么A、B、C、D和F基本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很小,而E,即应激,却很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比如不恰当甚至粗暴的操作会引起动物严重的应激反应,可能会影响到实验数据的科学性。因此,作为实验动物学的一线教师,将国际上广泛接受的减少(Reduction)、替代(Replacement)、优化(Refine-ment)加上责任(Responsibility)原则,即4R原则,贯穿实验动物学教学全程,教会学生通过改善动物的福利,减轻动物疼痛或痛苦来减少动物应激而获得更为准确的试验数据。这不仅提升了我校医学生,尤其是研究生的科研素质,这也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生物医学科学人才的需要。

1贯彻4R原则的基础是转变学生对实验动物学的认识

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生物医学研究者和研究生对实验动物的重要性理解并不是很透彻,加上由于课程设置时间和内容的不适当,一部分学生对实验动物及动物实验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很多情况下,实验动物是解决和阐明生物医学科学问题不可替代的实验材料和阐明生物医学问题的最主要手段之一[4]。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内许多里程碑式的研究成果,很多来自于实验动物,这一点已被许多事实所证实。美国政府资助的生物医学研究项目中,70%以上课题要使用实验动物;历年来三分之二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都是从动物实验中得来的。而要保证试验结果的科学性,就必须在实验中自觉遵守动物伦理保护制度,减轻动物疼痛或痛苦以减少动物应激。熟悉实验动物学基本理论,掌握动物实验基本技能在科研创新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保证践行4R原则是其重要保证。通过对实验动物学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作用进行剖析,使学生了解实验动物学的重要性,转变学生对实验动物学的认识,激发其学习该门课程的热情和动力。只有转变了学生的学习观念,激发了其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进一步的搞好这门课程的教学,才能从根本上让学生认识、接受并遵循4R原则,才能提升其自身的科研素质,为其进行高水平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2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提到4R原则

医学生科研素质的提高不仅仅表现在掌握娴熟的实验技术,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在科研思维能力的提升、对科研项目整体规划的设计能力和项目实施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物实验是生物医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大多数医学研究人员如果没有基本的动物实验基本能力是不可想象的。随着现代实验动物学的发展和4R原则被大多数研究人员所接受和普及,在现阶段的实验动物教学中,从始至终贯彻4R原则,使学生在今后的动物实验中自觉并乐意遵守4R原则已经是一线教师必须承担的责任。同时,遵循4R原则,不仅是保证动物福利的需要,也是提升医学生自身科研素质的必然要求。因此,一线教师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提到4R原则,使之深入人心。刘恩岐主编的《实验动物学》教材中将动物实验定义为“以科学实验研究为目的,在动物福利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对动物进行各种处理,获得新的、科学的实验数据。”首次将保障动物福利列为动物实验的前提,而4R原则是保障动物福利的重要手段和内容之一[2]。这样在学生上本门课的第一次课堂上就接触到了而4R原则,在接下来的常用实验动物介绍、四大控制(遗传、微生物、环境和营养控制)、动物模型、动物实验设计和动物福利等章节均通过实例,并结合我们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经历进行讲述和讨论。这样,在理论课教学中使4R原则贯穿教学全过程,并有机整合到各个教学章节,潜移默化的使学生认知并自觉接受4R原则,提升其自身科研素质。

3在实验教学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4R原则

实验教学是实验动物教学最重要的一环,是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再认识的重要过程,同时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和一线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4R原则的好机会。正人必先正己,只有一线教师以身作则,自觉在实验教学中遵循4R原则,才能做到言传身教,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每年在做实验教学计划时,一般会结合本实验室的动物需求和了解到的部分研究生需求,将实验结束后的动物不进行安乐死,而是在其状态恢复后用于本实验室或一些研究生的预实验,以减少实验动物的使用数量。同时开放实验室,对于有特别需求的学生,欢迎其参与我们实验室的科研项目,使之有更大的收获和对4R原则有更深刻的体会。我们在实验教学中专门增加了一节标准动物实验操作及动物中心常规工作参观,使之了解标准的操作不仅能减少实验动物数量和减轻实验动物痛苦,而且更能保证实验数据的科学性。同时,也要求学生参加每年在我校实验动物纪念碑前举行的实验动物祭奠,加深其对实验动物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和奉献生命的可敬性的认识,更加坚定在今后科研工作中践行4R原则的意志,为其进行高水平和更加科学性的动物实验提供保障。

4在学生参与的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督其遵守4R原则

我校动物中心每年都要进行几百项科研项目。在管理中,首先对于要在中心进行的科研项目有一定的了解,管理人员同时肩负起监督学生在实验中保障动物福利的情况的义务。今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动物伦理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对教师在学生参与的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督其遵守4R原则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这样,通过学习4R原则、认同4R原则、贯彻4R原则、监督执行情况、自觉改善动物福利,最终达到提高自身科研素质和科研水平的目的。

第2篇

关键词:信息化 科研平台 管理效能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医院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科研水平成为衡量医院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科研平台作为医院科研、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集研究生培养、临床医学研究、生物技术交流等功能于一体,在提高临床科研水平和培养医学研究人才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管理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近年来,医院本着“完善服务平台,支撑医学发展”的科研建设原则,根据医学科研发展的实际需要,在打造和完善科研支撑平台和管理体系方面做了一系列积极地探索和有益地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规范科研管理,优化工作流程,是医院科研支撑平台和管理平台建设的一大特色。以下就科研建设方面的一些探索性工作情况进行介绍。

一、科研平台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一)科研平台功能定位不明确

功能定位是科研平台建设、发展的前提与方向。功能定位如果不明确,就会失去发展方向,科研平台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科研平台的发展时间不长,很大程度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医院在发展的过程中,如果科研平台的功能定位不明确,将导致平台的发展不完善,实验室没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将不能发挥医院的特色开展研究,使研究内容与开展的项目比较单一,并致使实验室有限财力资源、物资资源、人力资源和学科综合资源等不能物尽其用,科研项目进展缓慢;科研平台各实验室设置分散,实验室独立运行,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仅限于本科室,各实验室之间缺乏信息共享及技术沟通等。

(二)科研经费投入不足与资源浪费现象并存

科研平台发展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经费。目前科研经费的来源主要有学科建设投入资金、学科带头人的课题经费、各类项目获得经费等,而这些投入真正用到科研平台建设的仅是其中一部分。因此科研资源捉襟见肘,这极大地制约了科研平台的发展。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对外影响的不断扩大,对平台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设备已不能满足临床实验的需求,实验室缺乏高端仪器设备的支撑。同时,实验室仪器利用率不高或重复购置,其间缺乏横向协作,仪器设备分隔在不同实验室无法产生互补效应[2] ,而内部分割管理,阻碍了设备利用效率的提高。另外,平台实验室的设备更新和维修问题也已日渐凸显,设备维护费用也正在逐渐增加。

(三)高层次科研人才匮乏

一直以来,国内实验室建设都存在重设备轻人才、重仪器轻管理的问题,相关部门常常忽略实验室人才队伍的培养和管理[3] 。医务人员的临床任务重,大量时间花在医疗上,从事科研的时间较少,这导致医院的科研发展水平跟不上医学的发展。在各方面的积极努力下,科研平台通过近几年的发展,科研人员配置有了较大的发展,科研平台已初具规模,基本能保证完成日常的临床科研任务。

(四)科研平台缺乏有效的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

科研平台管理的核心任务是使科研平台的公共科研资源得到最佳配置,保证科研效率的最大化,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科研效率,提高科研设备和成果的共享程度和利用率,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因此构建科学有效的创新管理模式对促进科研平台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科研平台的建设与探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理念指引下,把信息化技术运用到科研支撑平台和管理平台建设中,依托信息化系统,医院大大提高了各种科研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信息互补,这极大提升了科研技术的支撑能力,同时也使科研管理工作由被动管理变为主动服务。

(一)科研支撑体系的建设

针对科研所需的数据资料搜集能力、实验室操作技术、数据统计分析能力、动物实验技术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人力,通过整合各种资源搭建科研平台。截至目前,医院已经建成了针对临床、基础、服务支撑等几大平台,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科研支撑体系,即三联体系统,见图1。

1.临床支持

2012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首创了以医院临床信息系统为核心,连接了生物样本库系统和随访管理系统的新型现代医学研究三联体系统,它可以同时为医疗、科研、教学提供服务平台,使得医教研工作融为一体。该系统实现了临床医学研究资源平台共享,它为转化医学研究成果奠定了基础。目前医院的临床路径已与医嘱系统进行了无缝整合,所有住院患者都必须进入临床路径系统,其中正式路径入径率已达90%左右,其余则进入待建路径,这实现了所有病人的全覆盖。

2.实验支持

实验室科研技术共享平台本着为临床科研服务的宗旨,依托中心实验室为全院提供优良的服务。作为医院科研资源共享体系的基础和核心部分,平台不仅提供科研场地和仪器设备,还提供分子生物学、实验病理、细胞分析等方面的技术服务。该系统实现了科研资源共享,其充分利用了各种设备资源,集中了相对专业的技术力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临床科研。实验动物服务平台是生物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支持作用的技术平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于2001年通过了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专家现场评审,获得了《北京市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实验动物中心也于当年投入使用。合理的平面布局,严格的环境控制、规范的流程管理、先进的自动化监控和通讯报警系统、各种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保证了实验动物的质量。

3.数据支持

流行病与医学统计学服务平台是为全院提供医学研究中的流行病与医学统计学研究设计服务、统计方法咨询服务以及统计计算服务的科学研究服务平台。该平台致力于为医学临床研究提供决策、科研设计、实施、数据管理、统计学分析和全方位质量控制,力图在科研全程为研究者提供从科研设计到调查问卷设计、现场调查、数据管理、统计分析、科研论文等全方位服务。

图书馆服务平台,馆藏有图书、中文期刊、外文期刊等,至今仍定期更新。2000年起,图书馆即开始实行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如今,更是借助强大的互联网,与北京大学和医学部实现了文献资源共享,院内科研人员通过登录图书馆网站,即可免费检索众多国内外数据库中的各种医学专业数据。

4.转化医学战略合作平台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与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联合建立的转化医学中心,发挥了促进转化医学摄入研究以及培养转化医学人才的积极作用。“转化医学联合研究课题”组完成了三年结题,产出良好。共发表SCI期刊论文6篇,总影响因子27.688,最高影响因子8.5分;发表统计源期刊论文9篇。研究内容后续获资助国家科研项目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另外,有2种特异性检测芯片已基本构建完成,正在进行临床应用效果评价的研究。。

(二)科研管理平台体系的建设

随着医院信息网络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已经应用到医院日常管理的各个方面,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对科研管理工作的信息网络化模式是必然的趋势。[4]该平台将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嵌入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中,将日常工作与科研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它可为医院科研管理和医务人员开展科研工作提供更大方便。[5]

1.科研管理信息系统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于2012年1月起正式在医院上线使用。科研管理系统主要包括UI和SAP两部分,其中,UI部分为科研业务管理,SAP部分为动物管理。该系统基于RRP系统实现了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人才、科研论文、成果、专刊、学术会议、实验动物等业务的全过程、精细化、信息化管理。自运行以来,相关责任人不断完善与优化RRP系统,完成了与HRP系统、短信平台、药物临床试验管理系统、伦理审查平台、医院档案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全面对接,实现了科研管理的全面信息化,该系统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全面高效的服务。

2.药物临床试验和伦理管理系统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药物临床试验和伦理管理系统已试用2年,通过链接项目流程各节点、研究各部门的信息,结合流程节点的控制,该系统实现了临床试验机构各部门、流程各节点的信息关联,信息共享,形成了相互支持与相互制约的机制,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流程节点管理与流程节点控制,该系统保证了研究按既定的流程进行,管理与研究人员履行各自职责,消除了研究行为的随意性。通过网络,负责人能够实时掌握各专业科室研究项目的进展,保证质控管理的有效性。而标准化模板保证了临床试验的财务、合同、档案等符合法规要求。

三、结语

科研平台的建设与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使科研平台成为科研人员发挥水平的大舞台,从而架起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桥梁。医院应重视医院科研平台建设中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借助信息化平台促进医院科研支撑平台和管理平台的优化,并通过科研管理变革适应新形势发展,在工作中总结经验,提高管理能力与效率,促进医学科学研究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波龙,李志光,等.大型综合性医院科研平台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医院,2014,18(5):50- 52.

[2] 姜红,朱同玉,黄锦培,等.综合性医院科研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6,19(3):149- 150,137.

[3] 郑晓娟.浅议医学院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J].医学信息,2007,20(6):945- 946.

第3篇

(一)动物法医学作用

1.实现对野生动物的有效保护在生态环境方面,人类的乱捕、滥猎和自然栖息地的破坏,导致全球的野生动物资源急剧下降,某些珍稀物种处于濒危或灭绝的境地。重视野生动物的保护已在世界范围内达成共识,各国已逐步立法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仅有相关立法还是远远不够的,以动物法医学为理论基础的野生动物司法鉴定是相关立法得以实现其功能的重要技术支撑,换言之,动物法医学在实现野生动物的有效保护方面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2.有效解决与动物相关的各类纠纷目前按照动物学者一般的提法对动物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为野生动物、经济动物、宠物动物、实验动物、其他动物(包括马戏表演用动物,影视、广告拍摄用动物,体育竞技动物,特殊工作动物)等5大类。宠物又称为伴侣动物,目前豢养宠物成为一个社会普遍现象,很多宠物价值不菲,因宠物买卖、医疗等行为而导致的纠纷屡见不鲜。因经济动物及其制品所引起的纠纷也常见报端:农贸市场销售死因不明的猪肉或者注水猪肉、以质次猪肉冒充价高的牛肉、以鸭肉冒充牛羊肉等行为。在金额和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可能仅为民事纠纷或需工商管理管理部门进行相应处理的行为;金额大、数量多时常常还要涉及刑事责任。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上述这些都是人们需要并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或责任的划分是离不开动物法医学的理论和技术的。3.促进立法、有效执法动物学者认为,动物也有感觉和情感,虐待动物就会给动物造成痛苦,具有优势的人类应该善待处于劣势的动物。动物福利立法最早起源于英国,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现在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制定了动物福利方面的法律,在我国动物福利的理念也已逐步为人们所理解,正是在这样的趋势下中国的《反虐待动物法》即将出台,在该部法律(意见稿)中规定了反虐待(杀)动物的各种措施,虐待动物的行为会受到相应的处罚甚至承担刑事责任。笔者认为,在法制社会为了真正遏制虐待(杀)动物的行为,立法仅是一个方面,一部法律的完善和有效执行绝对离不开相应科学理论及技术的支持,针对《反虐待动物法》,就必须对虐待(杀)动物的行为进行科学的鉴定,这是立法和执法的基础。由此可见,动物法医学在促进相关立法和执法的两个方面均会发挥出其重要的作用。动物法医学的作用集中体现在(但不限于)以上几个情况,与动物相关的各种法律关系都有可能牵涉动物法医学的理论和技术。

(二)动物法医学的研究范围

1.动物种属识别对一个动物的了解,确定其所属的种属是很重要的,在涉及野生动物保护方面更是如此。野生动物贩卖走私除了少部分完整的动物外,大部分走私品是野生动物的制品,包括皮毛、骨骼、爪子、角和牙齿等的加工品,有时甚至是加工后的一瓶粉末,此时确定走私品的物种就成了关键,所属物种常常决定了案件的性质以及刑事责任的大小。在动物司法鉴定实务中,动物种属的鉴定占据了绝大部分。由此可见,种属的识别是动物法医学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2.动物个体识别在解决某些法律问题时,仅仅查明其所属种属还是不够的,有时还要具体明确不同的组织块是否属于一个动物或者几个同种动物。以走私熊掌为例,假如在一起案件中查获3只熊掌,该3只熊掌是属于1只熊?2只熊?还是3只熊?不同的结果对于案值的确定将大相径庭,对于涉案人员的处罚程度也会有着很大的区别。通过这个事例,使我们认识到动物的个体识别在动物法医学中也是相当重要的,个体识别也是其研究的内容之一。3.动物死亡原因从动物法医学萌芽至今,动物(除少数经济动物外)的相关死因尚未引起动物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动物死亡原因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死亡的机制相对复杂,以及牵涉的学科较多、甚至跨领域等原因,其成了动物法医学研究的瓶颈,随着法制建设的深入和完善,新的法律关系的形成,动物死亡原因的研究定会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动物死亡原因亦是动物法医学的研究内容之一。4.动物损伤程度、伤残等级评定“动物损伤程度、伤残等级”是笔者借鉴人类法医学的相关知识而设定的,关于“动物损伤程度、伤残等级”在国内外相关文献中均未见有报道,但其重要性确是不容忽视的。比如,伴随着《反虐待动物法》即将出台,以及反虐待动物的措施细则的颁布,如何认定某一种行为系虐待动物的行为,以及该行为导致后果的严重程度如何界定,都是不容回避的问题;再比如,在非法猎捕野生动物的案件中,猎捕者导致野生动物的损伤如何认定,这可能关系到对涉案者处罚的轻重。笔者预测,不久的将来,“动物损伤程度、伤残等级”将是动物法医学的另一个研究重点。

二、动物法医学体系的分科

(一)动物法医病理学

该学科是研究动物涉及法律有关的伤、病、死的变化及发展规律,运用动物学、兽医学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解决动物暴力死亡和非暴力死亡现象、死亡原因、死亡方式、死亡时间,以及致伤物推断为相关纠纷的解决或案件的审理提供科学证据的一门科学。

(二)动物形态学

《动物形态学》是研究动物体内外的形态结构以及它们在个体发育和系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动物形态学是动物学的一个分支,该学科又可细分为几个小学科:动物解剖学、动物比较解剖学、动物细胞学和组织学、古动物学和胚胎学等。我国近期的发展战略是重点开展动物形态学的研究,特别是我国特有、濒危物种动物和经济动物。综观动物形态学发展,形态与功能多样性、应用形态学、发育形态学、生态形态学和神经生物学中的形态学成为较为前沿的课题。

(三)动物分子生物学

《动物分子生物学》是研究动物大分子的结构与性质,DNA的复制、转录与翻译,基因表达的调控,动物的基因组以及相关技术运用的一门科学。该学科包括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技术、DNA序列测定技术、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蛋白质组与蛋白质组学技术、生物芯片技术、转基因克隆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及信息资源等。该学科在目前及以后的动物法医学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

(四)动物损伤学

因目前尚无关于动物损伤程度和伤残等级的评定研究,《动物损伤学》也是笔者根据以后的发展需要而设定的,笔者认为,《动物损伤学》是应用兽医学等基础学科的理论和技能,研究并解决与法律有关的各种暴力性损伤(包括虐待、机械性暴力、投毒等)对动物生理机能的影响的一门学科。研究的对象是动物活体。亦如前述,《动物损伤学》将是今后动物法医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并且该学科和《动物福利学》是相互交叉的,二者在很多方面还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三、展望及结语

第4篇

四十多年前,我在新闻照片中见过群众在某地山泉旁排队接水,据说那水喝了能祛病消灾,被当地人誉为“神水”。当时我看了这新闻,觉得这些人似乎愚昧,世界上哪里有神?神是人造的,水哪能治病呢,水若能治病,还要医生和药厂干啥?但我一直心存疑问。

二十多年前,国际自然医学会专家发现各地长寿村的饮用水,水分子簇团小,为天然的小分子水,经核磁共振检测半幅宽为64、74、75、76、82Hz(赫兹)。我国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24万人,有百岁老人74名,平均10万人中有30.8位百岁老人,在世界长寿村中位列第一,1981年德国汉堡第12届国际老年医学大会认定中国巴马为世界长寿县。现巴马百岁老人已增至81名。我国广西巴马长寿水经核磁共振半幅宽66Hz,为优质小分子水。村民们极少患癌症和心脑血管病,血脂、血压不高,人们怡享天年,无病而终。巴马长寿百岁老人聚居在于甲篆乡平安村巴盘屯和那桃乡班交村,长寿村中百岁老人平常生饮丽琅长绿山泉水。该水被当地人誉为“神仙水”、“长寿汤”。村民们常年饮用优质小分子团水,是他们长寿不可缺少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我国的基础医学研究,通过动物试验证实,饮用优质小分子团水有特异的优良生物效应,血脂、血压下降,动脉内壁干净。

1990年时我50岁患高血压开始服药,由于害怕像父辈祖辈那样,虽吃降压药,但也会中风而不治,于是我检索国内基础医学研究成果,发现几家研究机构选用两组哺乳动物饲喂同样的高脂餐,一组饮磁处理的优质小分子水的试验组,一组为饮普通自来水的对照组,经2、4、6月分别血检和剖杀。发现试验组动物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较高,血脂、血黏度正常,动脉内壁干净;而对照组动物血中高密度脂蛋白偏低,血脂、血黏度高,动脉粥样硬化逐渐加重。这使我深受启发,几十年前传说中的“神水”,岂不就如同医学研究用的优质小分子水,如同现在巴马长寿村的“神仙水”。于是,我产生了让人喝优质小分子水,以避免动脉粥样硬化,获得健康长寿的愿望,便专心研发产品。当时我只能在广西分析测试中心,通过对水的紫外光谱透过率等物理数据,以判别研发的产品能否把水处理成优质小分子水。我用手工制作样品,饮用其处理水治愈了我和十多人的高(低)血压和动脉硬化。

产品送交3家省级医院做临床观察,给病人试用2~4个月,后经医学专家鉴定,确认饮用该优质小分子水“降脂、降压效果好”,对治疗心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和高血压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并认为产品的技术性能和疗效达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平。产品注册为准字号医疗器械。该品11年来经过大量患者使用,广大中老年人饮用几个月,血压由210~235/65~130mmHg,包括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或原发性低血压患者,血压低至75~80/36~45mmHg;实际效果表明能治愈已患了三四十年的高(低)血压,包括七八十岁的老人,停药后血压也能稳定在110~130/70~80mmHg的正常水平,脉压差为35~45mmHg的理想值,表明主动脉、大动脉的粥样硬化已消除,血管恢复了弹性;更为可喜的是,许多人患了多年的冠心病,包括冠脉内放了支架或做了“搭桥术”、“扩囊术”较重的冠心病患者也痊愈了,他们饮用后高密度脂蛋白显著提高,分别高达1.8~3.8,表明喝该优质小分子水确能改善人体内生物化学作用。许多用户还反映,患者降血脂降血黏度好,而且前列腺增生、慢性胃炎、肠炎、咽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胆囊炎和湿疹皮炎等病症也不药而愈。

第5篇

NO.1

临床证据来源和收集的突破

循证医学,是遵循证据的医学,非常重视诊疗证据的来源和收集,和以往医学模式存在很大差别。以往医学模式下,往往以动物实验为主要研究手段,通过研究动物模型的生理病理,解释疾病的发生机制和各种生化指标的变化,并用这些指标的变化来评价药物的临床疗效;而且以往医学模式下的临床证据一般都来源于教科书和零散的临床研究,而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这些临床证据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甚至是错误,因此作为临床证据就不够系统、不够全面。循证医学模式在临床诊疗证据的来源和收集方面有了很大突破,循证医学的临床证据完全都是来源于临床上的人体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并应用特定的统计方法定量地进行系统分析得出最后的研究结果,所以循证医学研究所获得的临床证据非常系统、全面,质量和可信度更高,是疾病诊治的重要依据。

NO.2

评价诊疗结果的指标有突破

循证医学对于疾病治疗结果的评价强调的是终点指标,也就是患者治疗疾病的结果、治疗后的生存能力、生活质量、工作能力以及最终结局等,更接近患者治疗的需求;而以往医学模式下判断疗效,往往是依据中间指标,比如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所得到的结果,偏重于临床症状的改善,而对患者以后的生存质量考虑较少。

NO.3

临床治疗依据的突破

以往医学模式下,在治疗依据上往往注重基础研究或动物实验的推论,还有临床医生的专业知识和个人临床经验;而循证医学的治疗依据不仅重视医生的专业知识和个人经验,而且更强调寻找、收集并利用最佳的临床研究证据,并且讲求专业知识、临床经验、最佳证据和患者意愿相结合,旨在得到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案,力争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结果。

NO.4

治疗方案侧重点的突破

以往医学模式下,治疗方案的制定往往以疾病和医生为中心,患者不参与治疗方案的选择;而循证医学的治疗方案则强调以患者为中心,要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患者对疾病的担心程度、对治疗方法的期望程度,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并真诚尊重患者自己的选择。

NO.5

对临床医生要求的突破

以往医学模式下要求临床医生以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临床经验积累作为临床实践的基础;而循证医学对临床医生的要求,除了知识、技能和临床经验以外,还要求掌握临床科研方法,强调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学习和掌握医学证据,能利用科学方法正确评价和使用医学证据。

NO.6

卫生资源配置利用的突破

第6篇

【关键词】BALB/c小鼠;KM小鼠;生物学特性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s of BALB/c mice and KM mice in china

ZHANG Hong,BAO Bo.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Zhanjiang Guangdong 524023,China

【Abstract】 Mice were widely used in biomedical research. BALB/c mice are common inbred strain mice and KM mice are common closed colony mice.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choice of suitable mice in biomedical research, we review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s of BALB/c mice and KM mice in china in this article.

【Key words】 BALB/c mice; KM mice; biological character

作者单位:524023广东医学院

小鼠从17世纪开始用于解剖学研究及动物实验,经长期人工饲养选择培育,已育成多达千余个独立的远交群和近交系,分布遍及世界各地。由于小鼠繁殖快,饲养管理费用低,所以成为生物医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实验动物,尤其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其应用范围遍及各个领域如生殖生理、肿瘤、毒理、药理、免疫和微生物的研究工作以及药品、生物制品的制造和检定工作。本文对我国常用的近交系BALB/c小鼠及封闭群KM小鼠的基本生物学特性作一综述,以利于研究者在生物医学研究中选择适宜的小鼠。

1 BALB/c小鼠生物学特性

1.1 起源 BALB/c小鼠是一个常用的近交系小鼠品系。1913年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H.Bagg博士从俄亥俄州商人处获得白化原种,以群内方法繁殖。1923年由Mac Dowell近交培育而成。1932年第 26 代引到Snell(加/c,小写字母c是毛色隐性上位recessive epistasis基因, 表示白化 albino) 。1935年引到Andervont处。1951年72代引到NIH。1985年我国从美国NIH引进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为BALB/c第180代[1]。

1.2 生长发育特性 BALB/c小鼠一般无相互侵袭习性,比较容易群养。而Brodkin等的研究显示:在不同发育阶段,包括雌性与雌性相互作用、雄性与雄性相互作用、雌性与雄性的相互作用及生育阶段,表现为与其他小鼠接触少的BALB/c小鼠,会出现自闭症;这些BALB/c小鼠的其他一些表型可能与自闭症有关,包括相对高的焦虑与攻击行为、大脑容量较大、胼胝体发育不足及低水平的5-羟色胺[2]。Moy等用T-迷宫实验强化BALB/c小鼠的焦虑,可以形成自闭症的动物模型[3]。提示可以利用BALB/c小鼠较好的复制人类的一些心身疾病模型。平均寿命:有资料显示为雄鼠509 d,雌鼠561 d;也有资料显示为雄鼠648 d,雌鼠816 d。Viveros等的研究显示BALB/c小鼠对应激的行为和神经内分泌强度与BALB/c小鼠寿命有关。那些探究T-迷宫慢的BALB/c小鼠表现为受损的神经肌肉活力和协调性、减少的自发活动、高水平的焦虑、低水平的脑生物胺和较短的寿命[4]。清洁级BALB/c小鼠平均体重252日龄雄鼠为30 g,雌鼠为28 g。随着年龄的增长,体重平稳增加,雄鼠体重增长趋势比雌鼠快;雌鼠颌下腺系数、心脏系数、肾脏系数、肝脏系数、大肠系数、小肠系数均为增长趋势;脏器系数中大部分数值雌性偏高于雄性。不同月龄、不同性别的动物其脏器系数各不相同。富于网状内皮细胞的器官(如肝、脾)与体重相比,所占比值很大[5]。SPF级BALB/c小鼠6周龄达到性成熟,雌雄间心、肝、脾、肺、肾、胸腺、脑脏器系数有显著差异;至9周龄雌雄小鼠间脾、脑、肾脏器系数有显著差异,其余脏器系数没有差异;72周龄小鼠雌雄间脏器系数有差异[6]。提示实验研究中要根据靶器官选择合适年龄的BALB/c小鼠进行。

1.3 繁育特性 清洁级BALB/c小鼠受孕率76.67%,平均窝产仔7.56只,离乳率93.68%;在饲养中增加动物玩具,受孕率、窝产仔数及离乳率均有所提高, BALB/c小鼠运动量增加了,相互撕打的行为明显减少,生长速度明显提高[7]。在BALB/c小鼠的繁育中,小鼠性周期动情期的鉴定是确保小鼠按计划时间受孕的关键。光照、温度、湿度、噪音、营养等因素对小鼠性周期影响很大[8]。在小鼠的饲料中加入蚯蚓活性蛋白,对清洁级BALB/c小鼠的繁殖、生长、以及抗疲劳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了促进作用[9]。饲料中碘缺乏及碘过量均可降低小鼠的生殖力[10]。因此,我们在实验中需要保证饲料的质量,保持光照、温度、湿度、噪音、营养等因素一致,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1.4 生理生化特性 清洁级BALB/c小鼠的血常规中LY、MO、GR雌性比雄性明显增加,且雌性雄性有明显差异。其中LY%随着年龄的增长雌性动物有下降的趋势;GR%随着年龄的增加有增长趋势;且雌雄动物有明显差异[5]。普通级BALB/c小鼠血液血小板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据报道雄性正常值范围综合估计为158.67×109~459.62×109/L;雌性为128.36×109~426.65×109/L[11]。

小鼠的年龄、性别及饲养环境都会对小鼠的血生化产生影响。清洁级BALB/c小鼠血生化中,ALP随着年龄的增加,雌鼠有下降的趋势,且雌雄鼠之间有明显差异。HDL-CHOL雌鼠、雄鼠之间有明显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糖有增加的趋势。AST、A/G雌鼠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CA、Mg、PHOS随着年龄的增加无明显变化。BALB/c近交系小鼠的TG、ALP、LDH、CK、Mg的值雌雄差异极显著,TP、BUN的值雌雄差异显著[5]。

崔小岱等描记312只清洁级BALB/c小鼠心电图,总结出了正常清洁级BALB/c小鼠心电图规律,结果显示出生35 d以后小鼠心电图各鼠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其均值心率为(354.22±49.86)次/min;心电轴71.64°±10.3°;P-R间期(0.036±0.005)s,Ⅱ导P波波幅平均为(0.079±0.025)mV、时间为(0.017±0.003)s、波形及QRS时间平均为(0.021±0.005)s[12]。对SPF级BALB/c小鼠用超声心动图及高分辨力超声检查,可以对BALB/c小鼠心脏功能进行评价[13,14]。提示可以用BALB/c小鼠形成心功能受损模型,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高分辨力超声观察心功能受损情况。

何伟等对不同年龄SPF级BALB/c小鼠乳糖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提示断乳前小鼠乳糖酶活性有较高水平,断乳后乳糖酶活性显著降低。可以用BALB/c小鼠形成乳糖不耐受动物模型,用BALB/c小鼠乳糖酶cDNA探针对乳糖不耐受生物作用及机制进行研究[15,16]。贾后军等测定了BALB/c小鼠小肠慢波活动,结果BALB/c小鼠小肠慢波频率为(7.8±2)次/min,振幅为(0.4±0.07)mV;肠肌间丛Cajal间质细胞分布在小肠环肌层纵肌层间,呈网状分布特征[17]。

1.5 免疫学特性 随着BALB/c小鼠增龄,小鼠胸腺皮、髓质比例减小,界限消失,有分泌液泡形成;脾脏白髓结构不规则。T细胞增殖能力、自然杀伤(NK)和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LAK)细胞活性及脾细胞诱生IL-2的能力下降。BALB/c小鼠对于DTH和血清溶血素中抗体产生敏感于KM小鼠[18,19]。

1.6 遗传学特性 陈振文等对国内BALB/c小鼠遗传质量状况进行了研究,发现11个群体中,北京的4个群体、上海、哈尔滨及广州的3个群体在14个微卫星基因座上,无论是群体内还是群体间均表现为单态性,没有发生遗传变异;另外4个BALB/c群体或多或少地存在遗传质量问题[20]。刘双环等报道在制备单克隆抗体实验中所购进的两批BALB/c小鼠均发生了遗传污染[21]。反映了我国目前实验动物种子管理(保种和引种)存在一定问题,各地的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水平也不平衡,需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2 KM小鼠

2.1 起源 KM小鼠即昆明小鼠,一直是我国生产量、使用量最大的远交群小鼠。1926年美国Rockfeller研究所从瑞士引入白化小鼠培育成Swiss小鼠。1944年3月17日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汤飞凡从印度Hoffkine研究所引进Swiss小鼠,饲养在中国昆明中央防疫处。1952年由昆明引入北京生物制品所,1954年推广到全国各地。

2.2 生长发育特性 有学者对来自我国南方6个科研机构饲养的普通级KM小鼠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各群体间在体全长、尾长和头体长3个主要外形指标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体重及心、肝、脾、肾、肺、肾上腺、胸腺、脑、卵巢、等10种脏器重量均有差异[22,23]。对长春生研所普通级KM小鼠测定,发现从出生到252日龄体重增长始终呈上升趋势,而且随着日龄的增长,雌雄鼠体重的差异增大[24]。对武汉所普通级昆明小鼠体重增长情况统计,分析结果平均日增重:0~42日龄,雄鼠0.80 g,雌鼠0.60 g;42~112日龄,雄鼠0.15 g,雌鼠0.13 g[25]。苏小茹对两种不同等级KM小鼠的研究,证实环境因素对小鼠脏器重量及脏器系数影响较大[26]。远交系KM小鼠是我国特有而且应用较为广泛的品系,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封闭群环境条件不同,文献报道各群体生长发育结果差异大。因此,对KM小鼠应采取遗传学监测和生物学特性监测相结合,从各群体中筛选出各自有用的性状,进行近交固定,再进行多元杂交以形成新的生物学特性一致的KM小鼠封闭群已显得尤为重要。

2.3 繁殖特性 繁殖特性各地报道结果不一,相差较大。长春生研所普通级KM小鼠资料,30 d初配产仔率94%,1~6胎平均产仔数为13.6只,从6胎以后平均胎间距加长,离乳成活率降低,6胎以后种鼠的疾病和自然死亡呈上升趋势[24]。武汉所普通级昆明小鼠繁殖性能研究示初配产仔率100%,平均窝产仔数9.69只,胎间隔29.18 d,离乳成活率91.05%[25]。而对兰州所普通级昆明小鼠的研究结果:初配后30 d产仔率81.6%。1~5胎平均产仔数10只以上,6~10胎平均产仔数约7只,平均离乳率84%[27]。粤西清洁级KM小鼠初配怀孕率100%,平均每只母鼠怀孕(4.93±2.43)胎,平均产仔数为(10.99±2.24)只,平均离乳数(9.95±2.63)只,其繁殖性能以第2胎最好,第3胎次之,从第3胎开始,逐胎下降,第6胎最差,已不适用在屏障系统内大规模生产繁殖[28]。造成各地差异原因可能与各地环境、管理水平、饲料等方面差异有关,提示进行实验动物的标准化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4 生理生化特性 王冬平等检测不同日龄SPF级KM小鼠血液生理生化正常值,发现SPF级KM小鼠血液的WBC、MCH、MCHC、PLT在不同日龄间差异显著,RBC、HGB、HCT、Glu、ALT、CHOL、TP、Alb、Glb、A/G、BUN、PO4、Na、K、CI、Ca、AG在日龄、性别间均差异极显著[29]。练有文等对清洁级KM小鼠的微量元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KM小鼠血清中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顺序大小是Ca>Mg>Fe>Zn>Cu,雌雄KM小鼠之间血清中微量元素Zn、Fe、Mg含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30]。谢仰民等对普通级KM小鼠研究显示KM小鼠正常动脉血pH值为7.3605±0.067,PaO2为(12.47±1.3413)kPa,PaCO2(5.26±0.4949)kPa;肺系数为(0.6662±0.082)%[31]。

2.5 免疫学特性 卢笑丛等对同一封闭群的KM小鼠在净化前后分别进行免疫功能的测定,结果表明,净化后的KM小鼠的巨噬细胞活力、B淋巴细胞活性、抗体水平均小于净化前,有极显著的差异;二硝基氟苯诱导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DHT)大于净化前,有极显著的差异;ConA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没有变化[32]。卢笑丛等对KM小鼠与BALB/c小鼠五项免疫学指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BALB/c小鼠对于DTH和血清溶血素中抗体产生敏感于KM小鼠,表示脾淋巴细胞转化,血液中吞噬细胞及功能、腹腔巨噬细胞及功能的三项实验中,KM小鼠与BALB/c小鼠无显著性差异。而KM小鼠繁殖力、抗病力对环境的适应性均强,提示进行用实验小鼠为材料,以上述三项免疫学指标来评定药效和保健食品的功能时可首选KM小鼠[19]。

2.6 遗传学特性 赵国标等采用同工酶电泳法、微量细胞毒法及形态分析法,对KM小鼠遗传特性形成过程进行探讨,认为KM小鼠起源于西欧M.m.domesticus,其原种被引入云南后,与M.m.castaneus发生过父源性遗传污染,有少量遗传物质侵入该群体[33]。章根木等对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昆明小鼠引进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国内学者所作实验分析,认为KM小鼠、瑞士小鼠和欧洲小家鼠M.m.domesticus属同一起源。中国各地KM小鼠群体也正发生不同程度遗传差异[34]。

综上所述,我国BALB/c小鼠及KM小鼠生物学特性不同,甚至各地群体特性也不同,尤其早期资料分级不严格,导致相应级别动物质量、标准不统一,且各相关指标还受喂养饲料等条件影响。同时各地管理水平不同,质量监控不平衡,导致一些群体出现遗传污染。因此需进一步严格分级管理,做好实验动物的标准化研究,加强遗传检测,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及可重复性。同时,在医学科学研究中,也要依据研究课题确立目的、研究对象、所希望得出的研究结果和实验动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

参 考 文 献

[1] 施新猷.现代医学实验动物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

[2] Brodkin ES . BALB/c mice: low sociability and other phenotypes that may be relevant to autism. Behav Brain Res, 2007,176(1):53-65.

[3] Moy SS,Nadler JJ,Young NB,et al. Mouse behavioral tasks relevant to autism: phenotypes of 10 inbred strains. Behav Brain Res, 2007,176(1):4-20.

[4] Viveros MP, Arranz L, Hernanz A,et al. A model of premature aging in mice based on altered stress-related behavioral response and immunosenescence. Neuroimmunomodulation, 2007,14(3-4):157-162.

[5] 黄澜,尹红星,高虹,等.清洁级BALB/c小鼠生物学指标的建立.医学动物防制,2005,21(7):474-478.

[6] 黄小红,赵伟健,黄小琼,等. SPF级近交系BALB/c小鼠的体重、体长、尾长和脏器系数的测定.中国兽医杂志,2007,43(7):33-34

[7] 顾卫忠,王晓东,鲍世民,等. 玩具对小鼠生长繁育性能影响初探.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2008,28(2):131-132.

[8] 张俭,黄星群,刘建军. BALB/c小鼠繁殖性能的观察及分析.四川动物,2006,25(1):179-181.

[9] 郭建,陈旺,高福云. “蚯蚓活性蛋白”对BALB/c小鼠生殖生理功能的影响. 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2005,22(2):16-17.

[10] 宋翠荣,刘皓,杜娥,等. 不同剂量碘对Balb/c小鼠生殖力影响的实验观察.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7,22(6):417-419.

[11] 袁忠海,李艳,姚敏捷,等.BALB/c小鼠血小板抽样测试与统计分析.动物学杂志,2001,36(6):47-49.

[12] 崔小岱,许峥,马连华,等.312例正常小鼠心电图分析.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2002,12(2):99-101.

[13] 马继政,唐晓霞,朱舒舒,等.超声心动图评定雄性Balb/c小鼠形态和功能.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7,23(4):390-393.

[14] 唐晓霞,许迪,陆凤翔,等.高分辨力超声对Balb/c小鼠心脏舒张功能的评价.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6,15(7):546

[15] 何伟,吕斌,黄承钰,等.不同年龄BALB/c小鼠乳糖酶及基因调控水平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6(4):516-518.

[16] He W, Ji ZY, Huang CY. Molecular cloning of a novel cDNA from Mus muscular BALB/c mice encoding glycosyl hydrolase family 1: a homolog of human lactase-phlorizin hydrolase.Biomed Environ Sci,2006,19(5):340-345.

[17] 贾后军,刘宝华,童卫东,等.BALB/c小鼠小肠慢波活力及肠肌间丛Cajal间质细胞的观察.重庆医学,2004,33(11):1654-1656.

[18] 冯仁田,潘宏志,何维,等.BALB/c小鼠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增龄性变化.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0,19(3):174-178.

[19] 卢笑丛,孙凡中,田辉,等.KM小鼠与BALB/c小鼠五项免疫学指标的初步观察.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1999,16(2):11-13.

[20] 陈振文,欧阳兆和,董罡,等.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国内BALB/c小鼠遗传质量的分析.2004,26(6)845-848.

[21]刘双环,马丽颖,王秀清,等. BALB/c小鼠遗传污染对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影响. 2006,23(3):9-11.

[22] 赵国际,陈国强,朱冬琴,等.中国6个KM小鼠群体外形形态特征调查上海实验动物科学,2001,21(4):239-240,243.

[23] 施美莲,朱冬琴,顾坚忠,等.中国六个群体KM小鼠脏器重量测定.上海实验动物科学,2001,21(3):143-146.

[24] 刘殿峰,刘淑霞,刘秀霞,等.昆明小鼠生物学特性标准化研究.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1,14(1)56-59.

[25] 胡秀兰,胡柏林,韩世亮,等.武汉所昆明小鼠生产性能试验研究.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2002,12(1):11-13.

[26] 苏小茹,陈嘉,张薇,等.两种不同等级KM小鼠脏器重量测定.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4,2(6):5-7.

[27] 左谦益,宁磊.昆明小鼠生长发育指标及繁殖性能测定.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2001,11(4):199-202.

[28] 练有文.清洁级KM小鼠不同胎次繁殖性能观察分析.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4,21(2):28-29.

[29] 王冬平,李慕,尚世臣,等.不同日龄SPF级KM小鼠血液生理生化正常指标的探讨.实验动物科学,2008,25(4):5-8.

[30] 练有文,徐美奕.清洁级KM小鼠血清中5种微量元素的测定.四川畜牧兽医,2004,31(4):28-29.

[31] 谢仰民,陈韩秋,李玫,等.昆明小鼠正常PaO2、PaCO2、pH值、肺系数和PQLD50的测定.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2001,11(4):218-220.

[32] 卢笑丛,林乔,王玉娥,等.封闭群KM小鼠生物净化前后免疫功能指标观察.上海实验动物科学,2004,24(1):23-25,29.

第7篇

1.1微创外科技术认知方面的培养

首先,使学生认识到微创外科是临床外科的一个基本观念,如同无菌观念一样,是对外科医师的基本要求,也是任何一名外科医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微创”这一概念已深入到外科手术的各种领域,如妇科、脑外、泌尿外科、骨科等。应当理解什么是微创外科技术,即具备对机体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美容、且对机体内环境干扰小的医学技术,包括腹腔镜技术、内镜技术、腔镜技术以及自然通道手术等。而工作经历也影响对微创外科技术的认知,有工作经历的研究生,其或多或少地接触过微创外科技术,也有更多的机会对微创外科技术进行实践。而对于应届本科毕业的研究生,对微创外科技术则知之甚少,因此首先应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微创外科技术。

1.2临床实践中培养微创外科技术的意识

目前微创外科技术发展迅猛,各种新的技术不断出现并应用于临床。而医学研究生由于对微创外科技术的理解上存在误区,认为微创外科技术作为新技术,必须有丰富的传统开放手术的经验或临床经验才能开展,其操作难度大,作为学生难以掌握。因此,失去对微创外科技术的学习热情,或者仅是被动地接受,导致他们更热衷于参加传统的手术方法,而对微创外科技术敬而远之。因此应当消除研究生对微创外科技术的错误认识,提高学习积极性。首先,在临床实习工作中,让他们对比开放手术及微创手术病人的术后恢复情况,如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美容等,体会微创技术应用的巨大优势;其次,定期进行微创外科技术讲座,培养学生的微创外科技术,并有意识地安排他们参观或作为助手参与微创外科手术,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微创外科技术难度及手术操作过程,切身体会微创外科技术优势。腹腔镜对手术视野有放大作用,可以更清晰地展示难以辨认的解剖结构。让学生认识到其实微创外科技术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对初学者来说甚至比开放手术还容易掌握。最后,可以定期播放常见手术录像,讲解手术步骤及相关手术涉及的组织器官解剖结构和手术层次,反复地强化微创技术的优势及其操作的技巧,达到在意识上主动接受微创外科技术的作用。

1.3研究生课题中微创外科技术的兴趣培养

医学研究生的培养主要有两方面:临床实践和科研方法,而科研需要选题、综述、实验、论文书写等。因此导师在研究生选题时,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其对微创外科技术的兴趣和认识,让学生知道微创外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选题先让学生查阅微创外科技术方面的最新进展,通过查阅文献,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微创外科技术方面的视野,而且进一步强化了其微创外科技术的意识。确定微创方面的研究课题后,应发挥学生的网络文献检索的技术特长,要求其写出与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综述,了解学生对微创外科技术的了解程度,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或让其查阅文献。通过反复的文献查阅,医学研究生对微创外科技术的理解和认知方面就会大大强化。

2微创外科技术的技能培训

通过培养学生在意识上能动的认识微创外科技术的内涵以后,紧接着就是如何培养医学研究生的微创外科技术。微创外科技术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微创外科技术多借助内镜、器械以及特殊的工具进行,因此必须熟练掌握这些器械的应用;其次,微创外科技术操作是通过内镜摄像系统在监视器上形成平面图像进行操作,图像缺乏层次感和立体感,视线与手术操作不在同一方向上,而且器械多,需要很精准的手眼、手脚协调配合;最后,微创外科技术往往使术者失去“手感”。各个器官组织的质地、组织特点不同,需要不断地训练培养手感。因此,针对这些特点,需要在以下方面对医学研究生进行微创外科技术培训。

2.1微创外科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

在医学研究生培养阶段,轮转的科室应根据本科室微创外科技术的特点,结合本科室的临床工作,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了解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与现状;通过授课或现场演示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微创外科技术的原理及技术操作要点,以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掌握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让学生掌握微创外科技术治疗各种疾病的适应证、禁忌证、术前准备、麻醉方式的选择;掌握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原则,以及围手术期处理等相关知识。通过对学生开展微创外科、腹腔镜技术等方面知识的普及和教育,使他们了解到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外科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许多现有的有创手术都将被无创手术或更先进的治疗手段所取代,过去许多的手术或高风险、高技术、难度大的手术将变得简便、安全和精确。这些基本知识应在工作中反复强化,使学生有较强的意识进行微创外科技术的学习和实践,从而在实践中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顺利开展微创外科技术。

2.2微创外科技术基本技能的训练

微创外科技能的训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首先可以通过模拟训练进行一些基本的操作训练,如分离、切割、缝合、打结等;其次可以通过一些模拟训练系统进行和临床实际相近的训练,如微创技术模拟训练系统进行基本的操作训练,通过捡豆训练基本的器械操作,通过应用猪肉模拟进行镜下的缝合打结分离技术等。应用计算机仿真模拟训练考试系统可进一步训练掌握内镜微创技术,使微创技术进一步得到提高。而高清腹腔镜手术系统则能让医生进行实战操作,其训练更接近临床真正的手术环境,还可以通过动物试验手术室进行真正的微创技术训练,通过反复的技术训练,使学生掌握手眼协调、手脚协调等基本技术,达到熟练掌握微创技术的目的。

2.2.1通过手术及视频演示进行训练

通过对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后,医学研究生对微创外科技术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可以安排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医师进行微创技术手术演示或视频演示,进行现场讲解,并讲解手术的及手术者、助手的站位,讲解确定手术方案的依据、具体手术方案、详细的手术步骤,以及手术中如何辨认手术解剖、手术的注意事项等。使医学研究生详细地观察手术的全过程,进一步在实践中培养及感受微创技术,解决培训或临床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2.2.2在临床实践中进行训练

经过上面系列学习及培训后,学生掌握了微创外科技术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但临床实践的感受是无法通过培训获得的。应对医学研究生进行临床实践技能的培训,让学生懂得微创技术强调整体治疗观念,尽量减少损伤程度的手术操作是微创外科技术的前提,组织损伤对手术来说是绝对的,而程度是相对的。要在临床实践中实现总体上的微创或少创,而不应为盲目追求切口小,而致显露不充分造成副损伤;也不应片面追求速度快而造成医源性损伤或病变探查处理不彻底;更不应顽固坚持保留器官而遗留重大隐患。追求相似或更佳疗效下的整体微创为微创观念的根本。而具体到操作方面,先从助手开始进行临床实践培训,然后逐渐过渡到一助,进而向术者逐步过渡,由微创技术熟练的老师负责带教,从手术器械的准备、机器导线的连接,到具体的手术步骤,例如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等。该阶段的培训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微创外科技术,对其独立从事微创外科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3结语

第8篇

维生素B12保护耳神经

在神经健康问题上,维生素B12扮演着十分特殊的角色。人体需要这种营养素以制造髓磷脂。髓磷脂是一层包裹在神经纤维外面的脂肪鞘,使神经纤维与外部隔离,正常执行传递神经脉冲的功能。缺乏维生素B12会使血液中高半胱氨酸的含量升高,而且会引起多种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包括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触觉或痛觉能力下降,当然还包括耳鸣和噪声引起的听力下降。

大多数人能从日常膳食中获取足量的维生素B12,但吸收不良仍会使一部分人出现缺乏现象,这种情况尤其在老年人中更普遍。

维生素B12的日需求量:6微克。

最佳食物来源:蛤、火腿、牡蛎、鲎、鲱鱼、鲑鱼、金枪鱼。

抗氧化剂保护耳朵不受损伤

耳鸣有时是由于耳朵供血能力下降引起的,无论是进入内耳的微动脉血管被堵塞,还是巨大的噪声使动脉血管发生痉挛而减少向内耳的血液供应,供血的中断都会导致听力问题。而这也正是抗氧化类营养素(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及其他营养素)的作用所在。抗氧化剂有助于动脉血管舒张,防止血管斑块的形成。

医学专家建议每天混合服用各种具有抗氧化作用的营养素,其中可以包括:400国际单位维生素E、250毫克维生素C(每天2次)、50~200微克硒和大约50000国际单位β-胡萝卜素(每天2次)。

镁能保护娇嫩的耳朵

动物实验表明,体内缺乏镁的实验动物受到噪声后影响耳蜗内神经细胞所受的损伤比用镁含量丰富的食物饲养的动物更严重。镁含量偏低,再加上受到噪声污染,会耗尽细胞内储存的能量,导致内耳细胞的衰竭、受损和最终的死亡。

医学专家认为,即使是健康而听力正常的年轻人,补充镁也会对耳朵有所益处。如果处于充满噪声的环境中,就应该保证镁每天的摄入量达到日需求量(400毫克)的要求。青菜、整粒谷物、坚果和豆类都是富含镁的食物。

如果伴随耳鸣还出现耳朵里有拥塞感及平衡问题,专家建议还必须保证钙和钾的摄入量充足。这些伴随症状可能表明同时还患有美尼尔氏症。

镁的日需求量:400毫克。

最佳食物来源:糙米、鳄梨、菠菜、鳕鱼、燕麦片、烤土豆、菜豆、利马豆、椰菜、酸奶、香蕉。

锌维持耳蜗正常功能

人体的某些部位中,某些维生素或矿物质的浓度要比其他部位高,内耳就是这样。内耳中锌的浓度非常高,这一发现使一些医生推测,缺乏锌也许是导致包括耳鸣在内的内耳疾病的起因之一。医学专家指出,要维持耳蜗的正常功能,锌是不能缺少的。用锌含量较低的食物饲养的动物,听力下降很大。

国外医学研究发现,耳鸣严重的患者中有25%是由缺锌引起的。有些人还出现了食欲不振、脱发、味觉和嗅觉敏锐性下降和皮肤疾病等症状,而所有这些症状都与缺乏锌有关。他建议这些患者补充锌,同时再服用强效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补充药物,以增加其他营养素的摄入量。

注意:锌还会干扰人体对铜的吸收,如果大量摄入锌,就需要服用一些补充铜的药物。

锌的日需求量:15毫克。

最佳食物来源:牡蛎、牛肉、羔羊肉、鸡蛋、整粒谷物、坚果、酸奶。

维生素A有助于提高听力

像锌一样,维生素A在耳蜗中的浓度也很高。所有特殊的感受器细胞,包括眼睛里的视网膜和内耳中的毛细胞在内,都需要维生素A和锌来维持其正常功能。医学研究发现,血液中维生素A含量偏低会引起听力下降,在一些研究中,24%~74%的耳鸣患者服用了维生素A补充药物后反映耳鸣症状至少有部分缓解。医学专家建议患者服用β-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在人体内会转化成维生素A,每天两次各服用30毫克(约等于50000国际单位)β-胡萝卜素。

第9篇

[关键词] 中药;有效成分;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 R2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0(a)-0197-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日常饮食中,经常食用高热量、高糖分、高脂肪的食物,并且经常食用宵夜,以及在老龄化的影响下,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攀升。医学研究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年初,我国糖尿病患者超过2 000万,并且由于治疗不及时或者患者不控制个人的饮食和调整个人的生活方式,引发多种并发症,进而威胁到患者的生命。糖尿病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分泌相对或者绝对的不足,导致患者对体内的糖分代谢能力较差,主要症状表现为多尿、多饮和多食,是一种慢性疾病。从病理的角度上来看,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和2型,1型主要是指胰岛素依赖型,2型是非胰岛素依赖型,当前,常见的糖尿病为2型,并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

1 糖尿病的发病现状

从世界范围的角度来看,糖尿病已经成为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的又一个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疾病。同时,有超过90%以上的患者属于2型糖尿病。此外,从WHO中的数据显示,糖尿病的发病群体逐渐向青年扩展,预计到2025年,糖尿病的高发人群中主要以30~50岁为主,只有26%的患者是超过65岁的老年人群[1]。虽然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较低,仅为1.54%,但是由于我国有13亿人口,庞大的人口基数导致糖尿病的患者居于世界首位,并且绝大多数的患者为2型。WHO预测,中国的糖尿病的发病率将从1995―2025年的30年间,呈现飞速发展的趋势,届时增长幅度达到68%,高速的增长率将达到世界各个国家的首位,同时,到2025年,我国的糖尿病患者将超过5 000万,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困扰和不便,同时也给家庭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

2 治疗糖尿病活性成分和降糖机制

2.1 修复胰岛素β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

印度医学研究人员最早来提取苦瓜、吉纳等植物中的降糖成分,从而有效刺激了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并且该类植物中具有促进β细胞再生和增多的功能。我国的医学研究人员也在医学会议和报告中指出,苦瓜中的苦瓜素具有较好的降糖作用,虽然缓慢但是持久,建议糖尿病患者经常食用苦瓜,通过食疗的方式来促进β细胞的再生。同时,医学研究中证明大蒜中的大蒜素具有促使β细胞增多和胰岛细胞增殖的功能,从而改善患者胰岛分泌不足的现象。还有的医学研究机构和医学报告中指出,罗汉果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三萜类罗汉果皂苷,可以减弱四氧嘧啶对胰岛β细胞的损伤,同时,该成分还能够修复受损的细胞,提升细胞的再生功能。

2.2 胰岛素样作用

苦瓜多肽类中的成分、结构、生理活性与动物的胰岛素相近,所以被医学研究领域称为“植物胰岛素”。在1991年以前,著名中医药学研究人员权建新教授等研究人员就从新鲜的苦瓜中提取一种白色的被称为“植物胰岛素”的物质,并从皮下注射和灌入实验鼠胃里的方式来获取实验结果。实验表明,此种提取物具有持久而强烈的降糖活性。随着医学研究人员对苦瓜的认识程度不断提高,纷纷从苦瓜中提取促进胰岛素分泌的物质,进而提升胰岛素的释放能力。在东南亚等国的民间药方中,指出了当地特有的大花紫薇具有较强的抗糖成分,并将其制成饮料,用来预防和治疗糖尿病[2]。医学人员在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实验之后,并将其实验到动物的身上,发现大花紫薇中的胰岛素样具有较强的降血糖的作用。此外,在巴西白粉藤植物也被誉为“植物胰岛素”,经过医学实验,患有糖尿病的小白鼠在食用和注射白粉藤中的提取物之后,能够有效降低食物和液体的摄取量,同时也能够有效降低血糖、尿糖、尿素的指标,并且逐渐向正常的指标迈进。

2.3 增加胰岛素受体数量,提高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

从搜寻的大量文献资料来看,外国研究学者从中药茯苓中提取的ehydrotramet enolicacid,并且将此种成分认作是最有效的新类型的胰岛素曾敏剂。同时,从植物中提取的金氏降糖片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对胰岛素的天然抵抗能力,进而恢复身体机能对胰岛素应有的敏感度,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此外,石榴和玉竹中含有大量的黄酮苷,黄酮苷可以促进胰岛素与受体之间进行有效的结合,进而提高了细胞组织对体内葡萄糖成分的分解消耗作用。值得高兴的是从石榴中提取的黄酮苷成分已经被用于临床医学实验中,并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给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

2.4 抑制糖类原异生,或者促进糖原合成

国外的医学研究人员指出苦瓜中的某些成分可以有效减少肝糖的糖原异生,同时还有效增加体内肝糖原的合成,最重要的是增加体能的红细胞与脂肪细胞外葡萄糖氧化的作用。医学人员经过反复的实验,在人参的茎叶中的多糖成分,将其应用到实验白鼠的身上,可以明显的减轻了四氧嘧啶模型的小白鼠所患有的高血糖症状[3]。在用药超过一个星期之后,小白鼠的肝糖原的数量明显增多。从医学实验来看,制作的芪蓉降糖冲剂中含有大量的中草药成分,例如黄芪、地黄、丹参等,将其应用到实验小白鼠的身上,正常的小白鼠血糖成分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但是其可以有效的促进小白鼠糖原的合成。对于患有糖尿病的小白鼠,喂食芪蓉降糖冲剂之后,一个星期之后小白鼠体内的血糖明显降低,同时其肝糖原的成分得到了明显提升。随着延长给药时间,降糖和促肝糖原合成的作用也得到了明显的加强。

2.5 抑制蛋白质非酶糖基化

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血糖成分过高,就会促进蛋白质的非酶糖基化,一旦出现非酶糖基化的现象,就会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失明、心肾功能衰竭等多种并发症[4]。医学人员通过抑制糖尿病患者体内蛋白质的非酶糖基化反应,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体内尿蛋白的排泄量,从而对糖尿病起到了控制的作用,抑制糖尿病的发展,并且对糖尿病肾病起到了防治的作用。通过将五味子、山楂等中草药合并在一起,长期使用对患者体内蛋白质糖化终产物的生成有着较强的抑制作用。医学研究和实验证明,中药活性成分槲皮素和水飞蓟素具有较强的蛋白质非酶糖基化抑制作用。

2.6 治疗糖尿病的并发症

采用中药成分来治疗糖尿病的并发症,主要可以通过抑制蛋白质非酶糖基化,以及在转化过程中形成的其他产物的方式来提高胰岛素增敏、降血脂和改善血管的舒张功能,进而对糖尿病所引起的并发症起到控制和防治的作用。中药成分黄芩苷可以有效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进而缓解糖尿病患者在临床医学上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病变神经的传导速度,进而通过此种药物来防治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速度[5]。医学人员从苍术的根茎中提取出一种被叫做倍半萜类化合物β-桉叶油醇的物质,它能有效改变糖尿病患者出现神经肌肉阻断的现象。

3 展望

采用中药成分来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主要是通过滋阴清热、益气养阴的方式,调整患者体内各项机能的,进而降低患者的血糖,改善患者出现糖耐量异常的现象。通过多靶点、多途径的方式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液粘稠度,有效预防患者的大血管和微血管出现病变的现象,进而降低了失明、风湿、肾病、心脏病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同时,从临床医学研究角度来看,糖尿病的病机并不仅仅是单纯的血糖浓度过高,而是其所产生的多种并发症,对人体和生命造成了较大的威胁。采用中药治疗的方式,不仅可以降低患者的血糖,同时还调节患者身体的各项机能,避免并发症的产生,此种治疗方式相比于服用降血糖的药物和注射胰岛素的西药治疗方式,具有独特且明显的优势。所以,在未来的糖尿病治疗领域,中药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文,王晖,杨元生,等.中药有效成分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 广东药学院学报,2013(2):219-222.

[2] 王嘉惠. 中药有效成分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3):24-26.

[3] 王梅芳,竺叶青. 中药及其复方制剂治疗Ⅱ型糖尿病的研究概况[J]. 中成药,2001(4):49-53.

[4] 陈丽,林卫泽. 治疗糖尿病中药及其活性成分研究[J]. 现代医药卫生,2015(6):859-862.

第10篇

医疗水平的进步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临床研究中新药的研发依赖于医学工作者对就医患者和研究志愿者的个人医疗信息和数据的搜集,正是这种医疗研究找到了疾病的病因,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以治愈的顽疾,挽救了越来越多人的生命。《欧盟数据保护指令》第8条虽然规定了允许为医疗卫生目的处理敏感的个人信息,却没有充分考虑到临床医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状况,对患者和研究志愿者个人信息的过度保护,增加了医学研究的成本,并将最终阻碍医学的进步。

一、个人信息保护法对医学研究的影响

个人医疗信息的搜集对于医学研究十分重要。根据英国医学院2006年初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对个人健康信息的不合理限制正在阻碍医疗研究领域的进步。造成限制的主要原因在于复杂的官僚程序、混乱的立法状态和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过度强调。在这种保守的氛围和立法态度下,医学研究的合法性遭到质疑,医疗研究机构的研究难度大大增加,研究人员的攻克顽疾的积极性被遏制,对于改善公众健康状况是十分不利。

因此,对于类似中国这样正在准备进行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国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和影响,慎重对待个人健康和医疗这类敏感信息的保护程度,以期促进本国医学研究的进步。

二、个人信息法律保护与医学研究

医学研究对于普通民众是比较陌生的领域,简单知晓临床医学研究中新药的研发过程对于理解个人信息与医学研究二者的关系会有一定帮助。实际上,从一种科学假设到新药获得批准是一个十分艰辛和漫长的过程。

(一)医学研究主要步骤

1.发现某种化合物分子。医生在诊治患者或科学家在试验过程中对某种疾病的特点有了新发现(如某种化合物分子),根据该发现确定一个有前景、具体的研究目标。

2.临床前试验阶段。各种药理学、生物学、化学专家组进行探讨、试验和论证,再现之前发现的成果、确定候选药物并考虑大规模生产的可能性。然后评估安全性并在动物身上进行三至六年的试验。

3.临床试验阶段。向本国医药管理局提交人体试验申请,由道德审查委员会(Ethics Review Boards,即ERBs)审查批准。该阶段主要包括四步骤:第一步是研究证明合成物是否能被人体新陈代谢,了解安全剂量范围和副作用。第二步是评估对目标病人是否取得期望效果。在这个步骤会有部分病人被随机抽取服用“安慰剂”,一般要求研究志愿者和调查员都不能知晓病人正在服用试验药物还是安慰剂(被称为“双向不知”方式)。第三步更多地进行这种双向不知式的试验以确定研究功效和安全性。如果成功,可向管理局提交生产销售该药的申请。第四步是对进入市场的新药进行跟踪评估[1]。

(二)现阶段个人信息保护与医学研究的冲突

1.研究志愿者的姓名首字母与出生日期结合的记录是否为个人信息。欧盟成员国十分严格的实施了《欧盟数据保护指令》,这使得临产医学实验数据流通变得困难,成本高昂,同时也使得一些国家的医疗志愿者认为这种姓名首字母与出生日期结合的记录方式已经构成了他们的“个人信息”。而事实上,很多国家认为这种最少量信息的记录方式对于临床研究并不是必须采用的,因此这种记录方式对于志愿者的隐私风险不高。

2.对“使用”临床医学研究个人信息和数据做出不适当的限制。临床研究信息的用途之一就在于根据病人的病情进展和药品的最新信息做出持续的审查和评估,它会涉及不同药品的研究,有时也需要进行纵向交叉研究并全面审核比较所有研究数据。然而欧盟的隐私规章就要求赞助企业对其后使用数据进行的研究做出具体的描述,尽管这些数据都是去人性化的。这种过于严格的描述要求使得对研究目标的纵向交叉研究几乎成为不可能。

3.对临床医学研究个人信息和数据的跨境转移做出了不必要的限制。《欧盟数据保护指令》禁止个人信息跨境移动到欧盟以外去,研究赞助企业不得不付出高昂的成本实施冗杂的程序以确保符合这些要求。美国实行了安全港协议对此加以规避,研究赞助企业也通过和研究志愿者签署知情同意书通知其个人研究数据将转入不同国家这也是变通方式来保护临床试验研究数据,这使得《欧盟数据保护指令》这种封闭式的规定变得没有意义。

三、个人信息保护原则在医学研究领域的实践

在医学研究与药品研发的过程中,首先要保护的是病人或研究自愿者的人身安全,其次才是临床研究数据的可靠性与有效性。相关法规的制定也是以病人安全作为优先利益加以考虑的,在个人信息保护的大环境下,人们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与个人信息自由流动的辩证关系。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隐私指南》(OECD)在较大程度上纠正了《欧盟数据保护指令》“一刀切”的方式,制定了较为灵活的个人信息的处理原则。

(一)个人信息的限制利用原则(Use Limitation Principle)和信息内容原则(Data Quality Principle)

是指处理个人信息应受明确目的的约束,不得超出明确目的而处理个人信息[2]。个人数据应与他们使用的目的相关,必要的目的范围应被准确、完整、及时地限定。临床研究员一般是在操作临床研究的阶段收集研究志愿者的信息,收集到信息被记录到“病历表”(CRF)上,CRF上所记录的信息有限制的,是以实现临床试验方案预设的目标来说是必要的数据要素。这些数据要素大多被限定在研究自愿者的出生日期,性别,种族,城市,国家,管理病人的临床研究员的姓名,以及研究方案一部分相关治疗信息。通过这种限制,研究的赞助企业实际上得到试验志愿者的个人信息是非常少的。在这个环节上,道德审查委员会(ERBs)是主要的监督者,它和研究赞助企业的专家负责审查收集的信息范围和类型,整个数据收集和维护政府管理当局也参与其中,进行严格的监察。

(二)个人信息的目的明确化原则(purpose Specification Principle)

该原则要求个人信息被收集目的应当在收集之时就应加以明确,之后的信息的利用不得与该收集目的相矛盾,而且需要通知主体本人并征得其同意。研究志愿者的隐私告知程序被作为研究数据录入的前提,知情同意程序一直被谨慎地执行,在医学研究期间该程序很少被质疑和挑战。较为特殊的一点是,研究志愿者可以明确的选择结束他们所参与的临床试验,但这种结束并不是必然的导致要消除他们之前参与该实验的记录的数据和信息,而是意味着从此以后不能再为了试验目的收集他们的数据。毕竟,消除之前的数据有可能导致破坏临床试验数据的完整性,甚至破坏研究的收集信息的有效性,导致研究结果的不准确。当然,这一点会知情同意文件中作出明确的规定,并会保证对研究志愿者明示说明。

(三)个人信息的个人参与原则(Individual Participation Principle)

根据该原则,个人信息的主体有权要求个人信息持有者告知是否持有其个人信息并向其公开,要求对有关个人信息采取删除、订正等措施[3]。当研究志愿者个人要求研究员向其公开其本人的个人临床试验数据时,研究志愿者也许不能马上获得。因为按照试验程序规则,如果研究正处于第二或第三阶段,此时研究员也被要求不能知晓研究志愿者是被分配在药物研究组还是安慰剂研究组,这种机制被称为“双向不知”(double-blind)式试验研究,其目的就是保证所有研究志愿者参与实验的机会的是平等的和公平的,并保证了试验药物效果的客观准确。

(四)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原则(Security Safeguards Principle)

根据该原则,信息持有者应该对个人信息采取合理的安全保护措施,以使个人信息免受丢失、不当获取、破坏等危险[4]。大部分国家的政府医疗管理部门都对临床研究的信息和数据安全制定了严格的规章。比如美国的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就对收集、处理和维护患者和研究志愿者的临床研究数据做了严苛的要求,尤其涉及到电子数据和计算机系统自动处理数据的领域,规定更为详尽。他们采取了一些列措施,首先,赞助企业都有自己的信息技术专家团队,他们和公司内部的管理专家合作使自己系统和数据安全与世界标准一致。其次,设置了一系列的安全保障措施,除了常用互联网安全措施如防火墙等,研究赞助企业在获得或改进临床数据时要求进行严格的审核试验,同时涉及商业决定的电子批准时必须使用可追溯的和严格的确认程序。最后,为了保证临床试验数据完整的监察链,研究赞助企业会和临床研究员签订合同(“研究场地协议”或“协议信件”),确定彼此的权利义务,并规定临床信息和数据处理的安全和保密规则,合同中还会附有志愿者的数据隐私声明[1]。

第11篇

关键词:中医药科研;科研伦理;医德

中图分类号:R-0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7-0065-02

引言

当今社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伴随着人类社会物质精神生活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结构性变异,人类受到现代综合征、癌症、心身疾病等困扰。而中药在难治疾病和慢性疾病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且最近几年传统药物和营养食品市场在美国、欧洲发展很快,这都为具有治未病和药食同源特点的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面对如此良好的机遇,中药产业在伦理道德层面上是否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来迎接这难得的发展契机呢?随着现代化学工业和制药工业的快速发展,药学科研的不断深入和临床新药的大量使用,促使人们更加关注药学伦理道德的问题。而本文主要针对科研工作者在中医药科研活动中的伦理问题进行探讨。

一、科研伦理的相关理论

那么何谓科研伦理?它是指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涉及的伦理问题,具体包括从研究方案预设到研究完成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存在着的伦理问题,如在研究开始前研究的意义、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和实施的规范性等伦理问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研究风险与具体的研究环境,研究的协议和沟通,受试者的招募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对受试者的治疗和保护、对受试者隐私的保护、利益冲突、对弱势群体的保护、知情同意的过程、研究数据的采集、对研究人员的保护等;结题过程中及其后的数据和成果发表的真实性等问题[1]。而医学科研伦理是指在医学科研的实践中调节科研人员与受试者、科研人员之间、科研人员与社会之间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2]。它贯穿于医学科研活动的全过程,对于医学科研人员起着价值导向和行为约束作用,对于保证医学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关于讨论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中的伦理问题是否有意义、有必要的问题,有学者把存在于其中的两种对立看法分别称为“价值中立论”和“价值关联论”[3]。“价值中立论”认为,科研人员在进行科学技术研究之前或在研究过程中,不必考虑它是否会带来好的影响或坏的影响,不必考虑它是否有用或应不应当做等问题。尽管对科学技术成果的运用很可能会导致好的或坏的结果,但这只与运用的人有关,仅此而已,这些结果不应影响科研人员的研究活动。科研人员做的是纯粹的科学技术研究,研究本身独立于任何价值考虑。如果在科学技术研究过程中涉及伦理道德问题的话,也只不过是科研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而“价值关联论”则相反,它相信在进行科学技术研究之前以及在研究过程中,科研人员应当对研究本身做评价,对“研究将会引起好的结果、还是坏的结果”,“研究应不应当做”等问题,科研人员要在研究之前预先考虑,要对其研究行为负责,如果判断科研的结果会给社会带来不好的影响,那么科研人员应当尽快收手不干。只有科研人员严肃地对待其科研活动中的伦理问题,树立良好的伦理观念,才能保证科研活动符合人类发展的需要,从而最终给我们及子孙后代一个美好的未来[3]。本文主要倾向于以“价值关联论”来探讨科研人员的科研伦理。

二、中药新药研发中的伦理现状及对策探讨

近年来,中医药科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中医药研发成果不论在量上还是质上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无疑也促进了我国的医疗水平和中医药的发展。但是,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一些科研人员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也发生了扭曲,具体表现在以下一系列的伦理矛盾中:(1)研究主体与研究客体之间的矛盾中医药新药研离不开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研究主体与研究客体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进行临床实验时,研究未能遵循伦理程序,未能取得知情同意,对患者保密和忽视实验动物的福利这两个方面。(2)研究群体内部之间的矛盾在课题开题之前,研究人员之间可能会出现分工的矛盾;研究过程中也会出现信息如何共享、先行完成的课题可否先行一步独立公开发表等矛盾;研究结束后,成果如何分享,包括署名、荣誉和奖金分配等矛盾。(3)研究过程中的不正当行为,这主要表现在:科研设计缺乏全面、充分的论证,尤其缺少人文理念的参与;弄虚作假,骗取伦理审查;重结果、轻过程,实验的完整性、可信度大打折扣;编造、篡改、隐瞒实验数据;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中侵权、违规行为等。诸如此类种种的不道德行为不仅会损害科学事业、败坏科学道德,而且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生态问题甚至人体受试者被伤害等问题。针对以上在科研过程中出现的道德失范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应对:

第一,保持实事求是的科研作风。科学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医药科研人员要揭示人体生命现象的本质,探寻增进人类健康、战胜疾病的途径和方法,就必须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实的规律。因此,中医药科研人员应做到:研究以事实和科学理论为依据;实验设计要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在实验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重复性;观察实验要认真,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客观地记录实验反应,不得隐瞒编造实验结果;科研工作总结、撰写科研论文要尊重客观事实,对于实验中获得的各种数据、原始材料,经过归纳、科学统计处理,通过科学思维进行抽象和概况,做出符合实际的总结和科学结论;报道科研成果要实事求是。

第二,时刻保持医德敏感性。医德是社会一般道德在医学领域中的具体表达,是医学工作者自身的道德品质和调节医学工作者与患者、他人、集体及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规范的总和。从本质上说,医德是人们在医疗实践活动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现象。其特殊径表现在:实践性、继承性、时代性、全人类性、人道性。现代医学科学认为,无论是基础医学研究,还是临床医学研究,最终都离不开人体实验。药物或新的诊疗技术,只有在一定范围的人体实验基础上最终验证其疗效和毒副作用的强弱,才能确定是否推广于临床。因此,人体实验已经成为医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合乎规范的人体实验,不仅是必然、必要的,而且也应该得到伦理的论证和支持。这就要求科研人员在进行人体实验时,要时刻保持医德敏感性,充分尊重和考虑受试者的权益。

第三,严格遵守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条例规定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人员应爱护实验动物,不得戏弄、虐待或伤害实验动物。在符合科学原则的前提下,鼓励开展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诸如在准备利用动物进行研究时,主要的研究员应当在尽可能的情况下遵从“3R原则”(Replacement替代,Reduction减少,Refinement改进)。即利用不需要使用动物的研究方法来代替使用动物的研究方法——数学模型、计算机仿真、试管生物系统和尽可能地用感觉不敏锐的物种代替脊椎动物;发展可减少每次研究方案中使用动物数量的研究和统计模型;改进实验技术以减低参与研究动物的疼痛、紧张、不适和苦楚,确保它们不会超过这些动物在日常生活中所受的程度。

第四,切实保障知情同意权。1946年问世的《纽伦堡法典》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重要原则,并为后代的《赫尔辛基宣言》等医德文献所坚持和完善,这就是知情同意原则。受试者知情同意权是指受试者对人体实验研究的目的、方法、经费来源、任何可能的利益冲突、科研工作者与其他单位之间的从属关系、课题设计的好处以及潜在的风险和可能造成的痛苦等信息,有充分知悉并在此基础上自主、理性地表达同意或拒绝参加人体实验的意愿的权利。保障知情同意的原则有利于保护受试者的权益,能减少或避免研究人员及单位与受试者之间的各种纠纷。

第五,成立科研伦理委员会。科研伦理委员会应当按照适当的法律和条例、专业行为和实践的标准及当地社会的价值去决定研究计划的可接受性。研究伦理委员会的组成具有广泛性,因此需要见识广博和热心的卫生专家和非科学家,例如生命伦理学家、保健律师以及当社区的非专业人士参与。

第六,心怀古人的仁爱之心。仁爱是中国传统道德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仁爱是每个人发自内心的要求,是可以长期培养而产生的。春秋战国时期,孟子提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人皆有不忍之心”的“人性善”的观点,强调关心、爱护人是人的天性,即使是君主也应当实行“仁政”,每个人都要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这也为中医药工作者树立良好的医德提供了思想指导。特别是宋代的程颢对仁爱思想的理解更适用于科研伦理要求,他说:“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智、信皆仁也。”[4]宣称一种以仁心与万物同感疾痛的直接感通思想。中医药科研人员在做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验前及过程中都应该有“仁心感通”思想。

三、结语

中医药科研伦理讨论的意义在于:它使得人们对中医药科研过程所产生的各种伦理争论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有了自己比较清晰的伦理判断。再者,它也为中医药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伦理指导,即让其充分认识到中医药科研活动不是可以随心所欲的,它是要求科研人员必须遵守行业中的伦理规范,诸如人体实验中的知情同意权,实验动物的3R原则,同时也不能用善的目的为自己恶的行为辩护。

参考文献:

[1]方玉东,张莉莉,陈越.国外科研伦理管理理论与实践综述[J].文·史·哲,2011,(2).

[2]高桂云,郭琦.医学伦理学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301.

第12篇

    一 科研设计的基本要素

    任何一项研究总要包括受试对象,处理因素,观察指标或效应指标三个基本要素。下面对受试对象,处理因素,效应指标的要领及要求作一简要介绍。

    1 受试对象

    受试对象是指接受实验的动物或人,亦称实验对象,研究对象或观察对象。受试对象的选择非常重要,它对实验结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受试对象的选择合适与否,对实验成败是很关键的。如果进行动物实验,对实验动物的基本要求是对拟施加的处理因素反应敏感,反应稳定,尽可能近似与人,并且经济可行,容易获得。特殊要求是健康合格,种属一致,品系相同,年龄,窝别,体重差别不大,性别要求雌雄各半。

    2 处理因素

    就是为了不同的研究目的,加给研究对象以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各种条件被称为处理因素。在科学研究中,任何实验效应都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我们要抓住主要的,带有关键性的几个因素。

    3 实验效应指标

    处理因素作用于受试对象所显示出的结果被称为效应。为了具体的,准确的反映出实验效应,就必然需要使用效应指标,指标不仅可以用来揭示实验观察对象的某些特征,也可以用来判断某些特定现象或事实的依据与标准。在医学研究中,不论那种类型的研究,要探索的因素必须通过具体的指标反映出来。

    二 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

    1 对照的原则

    就是确定实验中相互比较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各组给予不同的处理,然后观察其效应。

    对照的意义在于通过它消除和减少实验误差。在医学研究中,除了正常解剖生理数据的调查以外,都要有对照。对照基本要求是除了实验因素作有计划的变化外,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其他条件应尽量保持一致。

    2 重复的原则

    重复是保证科研成果可靠性的重要措施之一。重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实验过程是多次重复进行的,要做到这一点与实验的样本大小有关,样本大重复的机会多,样本小重复的机会少。二是设计中提出的方法,别人也能重复进行。

    3 随机化的原则

    就是被研究的对象样本是从总体中任意抽取的,抽取时每个观察单位都有相等机会被抽取。常用的随机化法有抽签法,抓阄法,扔硬币法,随机数字表等。具体使用那种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