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经济全球化机遇

经济全球化机遇

时间:2023-06-16 16:06: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经济全球化机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经济全球化机遇

第1篇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经济发展;机遇;趋势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005-01

一、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已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为社会主义国家打破思想禁锢、促进价值观念变革、扩大对外开放、利用世界资源、发挥“后发优势”、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就是逐步参与经济全球化的30年,在经济全球化中,中国是少数几个赢家之一。中国经济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采取了正确的经济政策和政治导向,持续保持高增长率,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经济全球化为中国有效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经济全球化实现了资源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使世界各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中国企业的发展,使其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逐渐增强。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提高国际合作的质量,促进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技术交流,许多跨国公司纷纷落户中国并在中国各地建立了子公司,使得中国企业能够直接接触到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也刺激了中国企业规模和水平的发展,并为在中国建立富有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3)有利于中国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资金及管理经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吸收外资、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加速实现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经济发展,利用后发优势赶超工业化国家,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跨越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提供了有利时机。

(4)经济全球化为中国进行人才交流提供了更加宽阔的市场。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我国经济发展已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经济一体化使得人才流动国际化,人才特别是科技人才成为各国各区争夺的对象。众所周知,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各种人才交流增长的速度将超过货物和资本的增长速度,人力资本将成为最有价值的资本。

二、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1.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更强了,在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推动经济发展的要素如资金、技术、人才大都为发达国家所占有或支配,发展中国家是以所谓的“比较优势”加入全球经济的分工体系的。这种“比较优势”说到底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廉价资源,包括低廉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开展生产和获取硬通货就只能处在国际分工体系的底层,而长期生产低附加值的产品虽然能使发展中国家经济有所增长,但由于产业发展空间趋于狭窄,加上过份依赖海外市场,发展中国家内部产业严重失衡,对发达国家的依附程度也日渐加深。

2.全球金融市场风险加大。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国际金融资本市场的规模日渐扩大,逐步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系统。在国际外汇市场的交易中,大量“热钱”用于炒汇投机谋利。据统计,90年代中期国际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额超过一万亿美元,而其中用于国际贸易的交易额不足2%。国际货币交换已与国际贸易中的物品交换相脱节,规模庞大的金融活动早已失去了相应的物质生产与产品的支撑。大规模投机套利活动不仅直接打击了新兴工业国正常的经济活动,而且也没放过像英国这样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投机资本的金融投机行为导致原来欣欣向荣的东南亚经济在很短时期内灰飞烟灭,整个亚洲经济陷入了经济危机的阴影之中。由国际投机资本引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不仅危害了亚洲国家的经济,而且也危及到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旦以“信用”为基础的国际金融市场出现大混乱,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也就在劫难逃了。

3.贫富差距加大。许多人对于经济全球化寄予了美好的愿望,希望通过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过上富裕的生活。事实上,经济全球化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结果。说得再准确一点就是,一部分人利用经济全球化谋利,而另一部分人被迫接受其后果。前不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表了1999年度《人类发展报告》,呼吁人们重新认识经济全球化,逐步缩小当前世界上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

三、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需做四件事

1.必须开放市场。只有开放市场,才能成为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市场不能马上无条件地全面开放,而是要有条件、有步骤地在适应自身发展水平的情况下开放,这样才能产生对贸易双方都有利的效益。

2.必须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因为市场经济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法制经济,所以中国必须遵守规则并参与规则的制定。

3.必须发展资本市场。任何一个想要让企业家大展宏图的国家,都必须发展其资本市场。但中国虽然拥有高储蓄率,却只有很小一部分流进了私人企业,流入高科技公司的储蓄更是少之又少。

四、中国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应对之策

1.首先应当注意,目前的经济全球化尚且处于一种非常粗放和自发的状态。由于还不具备坚实的合作基础,全球经济作为一个分工生产的经济社会共同体为时尚早。

2.根据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对于工业化和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以提高国家在应对经济全球化时的实力。

3.特别加强对金融市场完善化和金融监管高级化的力度。

4.积极发展国际贸易,注意控制国际资本流动。

5.以积极的态度推动全球化的制度基础建设,尽中国的所能去维护一个和平和发展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

参考文献:

[1]孙居涛.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改革开放[J].江西社会科学,2003(02).

[2]朱行巧.经济全球化:中国何去何从[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12).

[3]吴舒丹.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安全[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1(06).

第2篇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企业;措施;挑战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尤其是社会科技的大革命、大推动,使得国际分工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而市场经济也相应的逐渐内化、深化,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交往不断的扩大,其相互间的依赖性也有所增强,进而直接的造成了经济活动大规模的突破了国家、区域的界限。总之,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就是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之内带有自由性以及全面性的流动、运转,从而也使得各国的经济与世界经济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企业带来的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环境中客户带来的挑战

客户,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关键因素,没有了客户,也就没有了经营活动的意义。然而这几年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市场上的商品越来越多样化、具体化以及丰富化,但是客户对商品的功能、质量以及外观等等要求也随之相继的提高,可以说企业越来越难以满足客户的高要求。

(二)经济全球化环境中竞争的挑战

经济的全球化以及我国所实施、贯彻的改革开放政策,都为我国企业带来了非常客观的、巨大的市场,但是我国企业还必须正确面对的一点就是,超强市场同样也会带来更为激烈的竞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加快,各企业的营销活动越来越淡化了国界以及区域,而跨国企业的进入,绝对的构成了对我国企业巨大的生存威胁,因为我国企业从规模方面、资金方面、生产技术方面以及企业管理方面都无法与这些跨国大企业相竞争。由此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在为我国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竞争上的强敌。

(三)经济全球化环境中金融风险的挑战

我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却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所以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成了各国家经济发展的目标地区,这也为我国带来了大量的外资。虽然说这些外资的引入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脚步,但与此同时,也对我国的金融系统以及货币带来很多的不稳定因素,比如说我国需要增发大量的人民币,否则大量的外资将难以兑换、如此巨大的外资如果抽回或者是流动,就会使得我国出现外流的现象以及如果外资不符合我国的产业政策,那么就会直接的造成重复性的建设以及资金的浪费,而最为重要也最为严重的就是外商借贷会使得我国出现汇率方面的风险以及外商偿债方面的风险,而这些种种问题都会直接的增加我国的金融风险,使得我国的金融体系出现不稳定的局面。

二、中国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适合自身企业的管理体制

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使得每一个国家都面临着必须调整、更新原有经济的结构以及方式的重大压力,而在这个过程又会不断的创造出新的市场、新的贸易盟友以及新的活动领域。这种创新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发展的机遇,而这个机遇需要企业利用好外资,并且引入先进的技术以及管理,从而发挥出优势。但是,在这种形势下,我国企业如果还是按照老一套的运行机制来进行对企业的综合管理,就必然是因循守旧,进而难以从中获得发展,比如说我国企业在管理以及机制上,都受到计划经济的严重影响,其最大的特征就是僵化,所以不能够及时的随市场变化而变化。正是因为这样,企业必须及时的、合理的实施改革,为了能够更好的去适应、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企业必须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有应变能力的管理机制,但是有应变能力机制不必要前提就是要具备收集以及分析信息的能力,所以说企业应该先设立好专门的机构来处理收集以及分析信息的工作,进而建立起适合自己的、有应变能力的管理体制。

(二)培养核心竞争力

经济全球化,既为我国企业带来了诱人的发展机遇,又为我国企业带来了竞争上的强敌。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只有具有一定规模以及实力、具有科学化管理方法、具有创新的能力以及具有开拓精神的企业,才能够真正的得益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面对那么多的强敌,我国企业必须要正面的去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且树立好作战的信心;必须充分的考虑、分析适合自己企业的发展道路、正确的认识到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意义。我国企业要想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先正确的认识到创新的作用,因为创新才是企业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可以说企业没有创新那也就没有了生存,不能生存的企业又怎么会发展?正是因为这样,企业必须从企业的制度创新、企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企业营销意识的创新以及企业文化的创新等等综合方面来全面的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实施可持续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并不是一个短时间内的必然阶段,而是一个长期战役,所以我国企业必须从思想上正确的认识到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只有能够长期的生存下去,才能够继续长期的竞争,而有竞争,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对于我国企业来说,实施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要加快企业自身的制度转变以及对企业产业结构的有机调整、大力的研发高科技、新科技产品、着力于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重视对优秀企业家的培养;第二,必须尽快的建立以及完善现代企业的综合制度、健全责权统一、运转协调以及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三、总结

综上所述,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是一把非常锋利的双刃剑,既对我国有利,又为我国带来更激烈的竞争:经济全球化促进我国企业的向前发展,并且吸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以及优秀的管理经验,带来了空前的机遇以及利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直接的影响、改变了我国企业的价值观念、经营观念以及管理意识,并且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正是因为这样,我国企业在如今的经济全球化环境中,必须正确的、准确的找到自己的位置,并积极的去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以及挑战,这样才能够获得胜利、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颖.经济全球化趋势中我国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

第3篇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发展;关系

前言:在全球经济、政治以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形成,进而逐渐呈现出了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以及技术全球化这一现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中国在抓住这一全新发展机遇的同时,如何更好的应对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给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已成为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事业过程中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因此,针对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展开研究,能够为明确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而为实现对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风险的有效规避、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经济全球化综述

所谓的经济全球化指的是全球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将各国经济联系成紧密的整体,进而通过这一经济整体的形成来促进各国间经济贸易往来,实现技术与人才的交流,以优势互补来实现各国的共同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通过国际市场准则的构建来实现对各国经济行为的规范,进而通过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来促进经济的增长。

二、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分析

(一)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

1.吸引外资来华投资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能够提供优势劳动力资源以及项目资源等,同时,在社会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人均消费水平能力不断提升,因此,在中国加入WTO以后,立足于国际市场这一角度,其对外商具备着很强的吸引力,也正是基于经济全球化这一背景,外商不断涌入,在中国投资建厂的同时,将先进的技术等带入中国,进而为推进我国企业创新与改革的步伐奠定了基础。

2.拉动对外出口贸易的增长

在全球经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为各国间实现公平竞争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促使各国间实现了贸易的往来,为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在此背景下,中国对外出口贸易发展迅速,对外出口贸易额逐渐增长,进而为促进我国进出口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为解决就业问题、推进城市化进程创造了条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过程中,逐渐以机械生产取代人工劳作,进而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农民收入的同时,也出现了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的问题。而解决就业、稳定社会秩序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前提与保障,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商投资建厂以及中国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都为解决就业问题、推进城市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无疑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新机遇,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经济全球化下也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进而使得我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加剧。具体表现在:

1.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贸易频设障碍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市场的竞争原则实际上依旧是由发达国家所掌权的,因此各项原则都是更加倾向于自身利益的,以贸易壁垒的方式来确保自身经济利益不受影响。在出口贸易上,如果中国所出口的商品给其国家同类商品造成了一定的竞争威胁,其就会以贸易壁垒这一借口为掩护进行抵制,这就变相的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随着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更是使得发达国家以自身占据贸易准则的主动权而频设障碍。

2.产业转移的方式给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带来了阻碍

由于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等上还是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当发达国家将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转移到我国进行投资建厂时,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来提升自身的综合效益,中国很大程度上都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基于此,我国在进行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等更加严峻,从长远看将阻碍中国经济的发展。

三、应对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挑战的对策

(一)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积极的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

基于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现有市场经济体制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因此,为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就需要在转变政府职能的基础上,适当发挥出政府宏观调控职能,进而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营造出良好的市场环境。在此基础上,积极的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强化招商引资的质量,并要加大对我国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确保不断提升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以推进我国企业改革进程并提升其综合竞争实力。

(二)提高对产业转移的重视程度并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

在产业转移问题上,为了避免招商引资下给我国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就需要实现对外商投资的有效监管,以提高投资质量,为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奠定基础;与此同时,要意识到当前竞争格局下人才与技术已成为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实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实现技术的创新能够为提高社会总体生产力水平与经济效益奠定基础,同时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步伐也能够为解决当前产业转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为我国更好的适应国际市场竞争形势、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国力、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总结:综上所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其给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在积极抓住这一发展机遇的同时,要针对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问题给予有效解决。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竞争实力,以在国际市场中立足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在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强化对产业转移的监管力度,并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步伐,进而为我国企业的发展营造出良好的市场环境,使其能够更好的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为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实力奠定基础。(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康冬梅.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民营科技,2011,01:50.

[2] 崔冀.浅谈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1,20:6.

第4篇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0-01

进入21世纪以后,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趋势不断的深化,面对这样的经济环境,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了很多不确定的因素。现在,全球经济发展多变而复杂,有机遇,也有挑战,中国一定要抓住机遇,面对挑战,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的概述

经济全球化指的就是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世界各国的经济之间有很紧密的联系,成为了一个经济的整体。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环境下,各个国家和地区相互交流技术、人才等,这样来弥补自身的经济劣势,寻求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全球的范围内可以自由的流通生产要素,发挥优势,弥补劣势,使各国的经济都得到了发展,使全球这个经济整体联系的更加紧密。还有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世界性的市场准则,统一规范了经济行为,促进了优化配置全球资源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影响了中国经济

(一)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

1.可以吸引外资。中国经济市场的发展潜力很大,主要是因为中国有很多的人口,也就是说有很多的劳动力,同时还有很高的消费能力,因此在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 很多发达国家看好中国市场,开始投资于中国市场,创立了公司和工厂,也就是说有很多的外来资金进入中国市场。同时这些外来的公司和工厂会把很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带来中国,促进了我国公司和企业的发展。

2.影响了贸易。在全球化经济发展的环境下,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加的频繁,当前在国际市场中,我国的对外贸易占有很大的比例,而出口额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不断增长的对外贸易,我国企业的发展迎来了机遇,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和国际接轨了。

3.促进了劳动力的分配。当前不断提高的生产技术使得农业劳动不需要很多的劳动力,因为好多工作都是由机器完成的,也就有了很多的劳动力,如何对这些劳动力进行分配是国家首要解决的问题。在全球化经济发展不断加快的情况下,很多外资企业都创设公司和工厂,这些公司和工厂就可以接收这些剩余的劳动力。当前是科技时代,企业也是非常重视科技人才的,这也为我国科技人才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全球化经济发展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1.因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从管理理念和技术方面来说,发达国家限制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对经济市场起主导作用的只是几个发达国家,在这些国际的影响下,制定的全球经济市场规则是对发达国家有利的,也会通过各种贸易壁垒保护自己的经济。如果中国的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并冲击了他们本国的经济,发达国家就会采取各种方法阻止中国产品的进入,这些是全球化经济发展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2.产业转移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全球化经济发展趋势的环境下,发达国家因为有资金优势,就会转移自身的产业,将低耗能、高技术的产业在本国发展,将高耗能、污染严重的产业在发展中国家发展,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劳动力和低价的资源,进而生产出他们需要的产品。可是发展中国家因为资金不足,技术落后,只能无条件的接受这些被发达国家转移过来的耗能高和污染严重的产业,大大消耗了中国的资源和污染了中国的环境,影响了我国环境的建设。

三、中国经济面对全球化经济发展的措施

(一)对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进行完善

当前,中国已经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无论是在配置资源,还是在经济结构方面都有待加强和完善,所以政府应该转变自身的职能,对经济市场的环境、规律、规则等进行分析,从本质上分开政企的职责,给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还要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进行完善,进一步改革国有企业。将企业的经营机制从根本上改变,使其可以和市场经济的要求相适应,使其更加的科学、合理、规范,有效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还要注意建设的市场环境一定要是开放和公平的,不断的完善市场体制。

(二)主动参与国际竞争

中国不仅是贸易大国,还是经济大国,对国际市场有很大的影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引进外资,更好对国际投资质量的提高加以重视。通过和国际企业的竞争,激发我国企业的竞争意识,并正确引导我国企业参与竞争,不仅要充分发挥出我国企业的优势,还要在竞争中使我国的企业发现自身的劣势,并通过技术和管理上的改革弥补劣势,这样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的环境中就会获得很大的进步。

(三)重视产业专业造成的问题

发达国家将产业转移到我国以后,肯定会对我国的资源、环境、科技等方面造成不良影响,防止我国一直在国际经济产业链的最低端。在向国际开放市场的同时,还要加强对转移产业的经济管理,避免严重的经济影响产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不仅给中国带来了挑战,还带来了机遇,所以,我国一定要紧紧抓住机遇,勇敢迎接挑战,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崇辉.经济全球化视域下的中国改革开放思想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1(22).

[2]颜春龙,梁英武.论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意义[J].时代金融,2012(27).

[3]宋国安.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经济发展研究[J].商,2013(13).

[4]杨洋.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3(12).

[5]银锋.金融资本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J].理论探讨,2013(02).

[6]吴登涛;张.试论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国经济的发展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3(17).

[7]陈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服务贸易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03).

[8]周定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贸易[J].经济视角(下),2012(03).

第5篇

一、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全球化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提奥多尔.拉维特1985年在题为《市场全球化》的文章中提出的,意指前20年间国际经济的巨大变化,即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在世界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中的扩散。

但究竟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在国内外学术界至今仍是众说纷纭,大致可归纳为:一足要素优化配置论和相互依赖关系论。例如认为“经济全球化主要包括世界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和扩大、跨国公司投资的增加、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体化、信息交流日趋快速和方便、生产活动的全球化和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等等”。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全球范围的市场经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概括为:“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和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二是资本主义化和美国化。美国学者埃伦.伍德认为,目前人们之所以如此关注全球化这个问题,其原因就在于资本主义正在成为真正的全球性制度。全球化的本质是全球范围的资本主义化,在我国学者当中也有类似的看法,例如,“美国等西方大国,正是运用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一体化的机会,来推动它们的价值观念、政治模式和行为标准,即推行所谓的‘全盘美国化’”;三是无国界论和国家管理取消论。持这种观念的人认为,全球化意味着公司将不再以国别区分,而只有成功与否之别。如德国贝特尔斯曼股份公司董事长托马斯.米德尔霍夫认为:随着经济趋于全球化,在像贝特尔斯曼股份公司和戴姆勒——奔驰汽车股份公司这样的公司里,管理网络同国际通用机器公司和可口可乐公司的风格是一样的。不存在什么德国公司或美国公司,只有成功的公司和不成功的公司之分。还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就是取消国家对经济的管理权。丹尼尔.耶金就是这样分析全球化现象的。他认为,所谓全球化,“这就是24小时相互联系,极度活跃的、剥夺睡眠机会的、并受电子邮件推动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各国政府对本国经济的影响力将减少”。“人们对市场发挥公平作用和提品的能力增强,因而不再指望政府管理经济。这种做法变成取消政府管理和使企业私有化”。四是概念混淆论和概念质疑论。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本质都是一回事。“经济全球化也就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是一体化比全球化的层次高,全球化倒是一体化发展的较高阶段”。也有些人认为经济全球化并不是什么新现象。例如,美国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指出:“全球化不是某种条件或某种现象,而是一种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的进程。自四五百年前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活生生的社会形态在世界上出现以来,这一过程就开始了”。事实上,资本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在寻求不受限制地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路径,即资本主义一直在寻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推动经济的全球化。因此,经济全球化并不是一种新现象,所谓经济全球化,就其本质来说是由于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使国际分工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阶段,人类经济活动开始大规模地突破国家、民族界限,各国经济逐渐融为一体的历史过程。

这个历史过程发端于地理大发现,加速于产业革命以后,战后科技革命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大范围的流动,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技术交流更为密切。而20世纪90年代以后微电了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革命,社会主义国家由计划经济体制转为市场经济体制,实行对外开放,使经济全球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生产要素流动的全球化、市场规则的全球化、金融运作的全球化、科技开发利用的全球化,构成了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方面。

二、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

经济全球化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经济全球化表现为高度的流动性和高度的开放性。这主要体现在人才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和知识流在世界范围的涌动日益广泛,已不可逆转。如目前世界上每天大约有60000亿美元在不停地流动。高科技和信息网络化,也支持了经济全球化的这种高度流动性。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由闭关自守,从不自觉到自觉地打开国门,汇入经济全球化的洪流。不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乃至最落后的国家,势必都将被经济全球化浪潮所席卷。

2.经济全球化表现为高度的渗透性和高度的互补性。这主要体现在人才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和知识流的时空约束减少、成本降低及资源互补,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管理、文化等将迅速向发展中国家及落后口家渗透,使世界经济呈现出一体化特征资本、知识、资源等也将在全球市场流动并趋向合理配置。这有助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资本、知识、资源等互补,从而有助于全球化问题的缓解以及全球性行动的协调,使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3.经济全球化表现为高度的集约性和高度的垄断性。这主要体现在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单元和行为主体跨门公司及国际金融机构的经营业绩。一个跨国公司的销售额大约相当于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跨国公司及国际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几乎涉及世界经济生产活动的所有领域,而且大约控制了世界上80%26#37;的新技术、新工艺专利,70%26#37;的国际直接投资,60%26#37;的世界贸易,30%26#37;的国际技术转移。

4.经济全球化表现为高度的依赖性和高度的异步性。这主要体现为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技术、资源的依赖性增强。发达国家通过控制核心技术,可以有选择地输出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先进设备,甚至直接将纯物质生产外壳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强化其对输出资本的控制,从而形成不对称的依赖性。发达国家资本、技术的流向首先是工业化基础条件、资源条件、环境条件、市场条件相对较好的国家及地区,尤其是流向国的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从而在一定时期内出现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同时,也表现为资本、技术流入国家及地区首先进行经济响应,而在政治、文化诸方面的响应和变革相对滞后。经济全球化的高度异步性,使世界在一定时期内会出现后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农业社会乃至原始社会并存现象。

5.经济全球化表现为高度的风险性。这主要体现在资本、技术、管理的快速流动和思想、文化的渗透,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程度不一的经济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政治安全等问题。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亚洲金融危机从一个侧面表明了这一点。经济发达国家资本、技术、管理流向的选择性,势必使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边缘化.甚至经济发达国家也不乏对经济全球化的反对之声,其原因也在于经济全球化的高度风险性。

经济全球化是现代经济、科技、政治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对世界而言,经济全球化己不是一种选择问题,而是一种现实问题;不是要不要经济全球化的问题,而是怎样经济全球化问题;不是如何游离在经济全球化以外的问题,而是如何实现平等、公正、互惠、共赢、共存、共同繁荣的经济全球化问题。

经济全球化将是科技的全球化。这种科技的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科技活动的全球化、科技传播的全球化、科技目标的全球化和科技影响的全球化。举世瞩目的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在全球内有16个实验室、1100位科技专家参加,涉及到美、英、日、德、法和中国等国家。在科技全球化过程中,通过“市场换技术”和“技术换市场”的动因将使国际技术转移明显加快。经济全球化将是服务的全球化。这种服务的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社会服务能力在世界范围内远距离的充分体现。如销量高居全球首位的零售帝国沃尔玛,在世界各地的分店超过4000家,并通过卫星网络实行动态管理,每周接待并服务的顾客高达1亿人次,其送货车平均每年为9200万户家庭送货服务15次。经济全球化将是生产的全球化。这种生产的全球化,主要表现为新型网络企业模式使生产过程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并使其产品为世界范围的消费者认同。如耐克公司在美国本土没有生产厂家,只有研究开发中心和管理中心,其产品生产厂家则遍布世界上许多国家,耐克品牌具有巨大的无形资产价值并被世界各地的众多消费者所青睐。

三、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l.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正面影响

首先,经济全球化加速国际竞争,促进全球经济的增长。由于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在空间上的距离大大缩短,任何一个国家都失去了地理上的优势,都成为彼此潜在的竞争对手。面对日益短缺的自然资源、资金以及市场,各国都参与到了激烈的竞争中来,利用自己本国的比较优势,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努力开发新技术,开拓新市场,促进了全世界生产力的提高,因而全球经济也得到了长足的增长。其次,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增长,贸易结构也发生了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量的平均增长率超过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根据联合国有关统计,1977年世界各国出口总额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11.4%26#37;,1990年为16.2%26#37;,2000年为20%26#37;。其中,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商品贸易的增长速度,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制成品贸易中,技术密集型产品增长速度和所占的比重都高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都依赖于以技术发展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这一大背景。再次,经济全球化促进国际资本流动加快,并呈多元化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资本流动一直呈现出不断加速的趋势,到1980年业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已达到了5119亿美元。1985年-1989年国际直接投资年平均增长率为21.6%26#37;,其中1985年和1988年分别高达30.81%26#37;和30.50%26#37;。国际投资不仅表现为直接投资,还表现为间接投资,如购买外国公司的股票及进行证券投资、信贷等。随着西方发达国家日益放宽对金融的管制,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更加扩大。最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山于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激烈的国际竞争,因此各国政府把较多的精力从军事上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从而大大降低了引发世界性军事战争的可能性,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发展。

2.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

首先,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国际间的不平等。从本质上来看,经济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追求全球利益的产物,它是山发达国家所制定的制度和政策所推动的,因此经济全球化充满了不平等。虽然,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各个国家都得到了一定的利益,但各国间的利益分配却越来越不公平。在过去的10年中,世界上最贫穷的5个国家的收入占全球收入的比例从2.3%26#37;降到了1.4%26#37;。世界最富有的3个家族的财富总和比最不发达的国家6亿人口的年收入还要高。发展中国家在财富分配中处于严重不利的地位。其次,经济全球化导致国际经济波动风险加大,其中最明显的便是金融领域。由于各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金融业已呈全球化趋势,并逐渐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系统。在国际外汇交易中,大量的资金用来投机牟利,加上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加速了全球范围内投机资金的形成和流动。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外汇市场交易额超过了10000亿美元,而其中用于国际贸易的交易额不足2%26#37;。一些发展中国家缺乏对金融业实施有效管制的经验,导致国际金融炒家有机可乘,东南亚金融危机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另一方面,随着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每一个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的国内经济随时都会受到外部各种因素的冲击,那些国内的劣势企业和产业可能会面临更多被淘汰的经营风险,即使是具备优势的企业,由于国际竞争加剧,所要考虑的风险因素也会增多。再次,经济全球化引起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过剩。世界经济近几年的增长速度已逐年下降,这是由全球性的生产过剩引起的。经济全球化推进了全球市场的发展,但却将资本主义的矛盾带入了全球市场。在国际间贸易中,发展中国家的产品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初级产品和原材料。但随着加入全球化浪潮的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产品制造业的生产率不断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价格下降。而发达国家凭借它们在技术上的优势生产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保证这种比较优势,它们不会将新技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这种技术密集型产品价格高,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难以承受,从而造成了发达国家的高科技产品过剩,事实上,也造成了全球的生产过剩、社会动荡、失业量猛增,经济萧条也将随之而来。最后,经济全球化使全球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长期以来对地球资源的过度开采、环境保护的不到位、大量污染产业的排污量达不到环保标准,造成了资源短缺,环境严重污染,制约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将高度污染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应进一步扩大了环境污染的范围。

四、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更多引进、利用外资的机遇。事实上,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统计,流入我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在改革开放之初(1979年-1982年)累计为1166亿美元,以后逐年上升,进入20世纪90年代迅速增加,1997年达到452.57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利用外资总额的70%26#37;),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超过英国、法国居世界第二位。OECD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在过去20年,中国共吸引300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占所有发展中国家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30%26#37;。经济全球化进程将使我国能够更多、更好地利用外资,从而加快我国的发展。

2.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更多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并消化、吸收和创新的机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众多技术领域之所以能够在短期内缩短与世界水平的差距,甚至在一些技术应用方面能够与世界同步,在很大程度上以经济全球化以及相关的科技全球化为背景。经济全球化将使科技人才的全球性科技活动日趋活跃,使跨国公司的全球性科技活动加速发展,使国家之间的全球性科技活动不断深入,使民间的全球性科技交流得以加强。经济全球化能有效地促进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

3.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更多引进世界先进管理并实现管理创新的机遇。从整体上看,我国的管理从理论到实践都相对滞后,甚至比技术的差距更大。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人才流、资本流、信息流、知识流和物流的涌动过程,我国能够引进、吸收世界上的先进管理,并根据我国的国情进行管理创新。事实上进入我国的跨国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已给我们很多启迪和借鉴。

4.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更多拓展海外市场,增加就业的机遇。一方面,进入我国的跨国公司所生产的产品是全球性的,为世界范围的消费者所认同,有助于我国“借船出海”,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能够影响和刺激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其尽快走出国门并形成基于全球经营实绩的真正竞争力。海外资本、技术、服务诸方面的流入,无疑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拉动国内收入总体水平的提高,对促进内需不无裨益。

5.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经济全球化使我国为更快地纳入世界经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强化经济竞争力。一方面,我国必须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更新;另一方面,我国必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知识服务业。从策略上讲,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接受发达国家技术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不失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过程中的一种现实选择。

我国加入WTO的漫长经历以及亚洲金融危机已给我们深刻的启示,经济全球化工使我国面临严峻的挑战:

l.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国家经济安全产生消极影响.作为现代化启动晚的发展中国家,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给我们很大的压力。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人才流、资本流、信息流、知识流和物流,特别是发达国家在科技、金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和强势,使我国可能面临经济依赖性和技术殖民地的风险,对我国的国家经济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2.经济全球化会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产生消极影响。经济全球化将迫使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接受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其中不乏部分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产业项目。尽管这种转移使我国的产业结构得到一定的调整,但会对产业结构的真正优化产生负面效应,尤其是可能加剧我国生态环境的恶化,使资本紧缺更为严重,也无助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及知识服务业的发展。

3.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均衡性产生消极影响。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异步性规律,可能会加剧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但同时表现出各地发展的明显不平衡,尤其是贫富差距问题日渐凸现,不论是按基尼系数还是欧希玛指数计算,我国目前的贫富差距已超过美国。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人才流、资本流、信息流、知识流和物流,具有很强的选择性,无疑会加剧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五、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采取相应对策:

l.强化国家利益、民族意识教育;努力提高国民科技文化素质及民族创新能力。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有明显差距。在面向未来的国际竞争中,面对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并势必席卷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我们必须强化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以及知难而进的顽强斗志,积极创造竞争优势。在提高国民科技文化素质方面,我们必须实行社会塑造与自我强化观管齐下,使我国最丰富的人力资源得到真正的开发。在提高民族创新能力方面,我们必须着力于创造知识的创新和应用知识的创新两个层面,真正激发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创造潜能,使创新成为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成为我国兴旺发达和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2.依法做出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以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技术跨越。经济全球化强化了我国发展的紧迫感,我们既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又要加快自己的发展速度,因而相关的制度安排显得非常重要。科学、合理、可行且具有前瞻性的制度安排,是我们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重要保证。经济发展竞争实质上是科技发展的竞争,科技发展又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科技能力.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以及我国科技能力的现实,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举全国之力,以有所为有所不力的方针实现某些领域的技术跨越。

第6篇

1内部机遇

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进入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阶段,进入了加快体制创新的新阶段。具体来讲,我们的内部机遇表现在以下方面:

1.1改革开放以来积累了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一、二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实现了由贫穷向温饱、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市场供求关系实现了由大面积短缺向结构性过剩的重大变化;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对外经济关系也实现了由封闭半封闭向全面开放的发展。这些为我国下一步发展提供了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比较健全的市场体制环境、比较开放的经济体系。

1.2全面建设小康水平的国家发展战略

尽管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我们对国力、国情有着清醒的认识,我们的人均GDP还很低,逐渐拉大的贫富差距已经困扰社会的发展,必需面对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指不发达阶段,就是说我国要完成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还有较长的路要走。要成为经济大国和强国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为此,这将为我国发展对外贸易提供广阔的空间,为我国成为贸易强国奠定强大的国内经济基础。

2外部机遇

本世纪的头20年也是我国继续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时期,是我国全面提升国际经济地位实现民族振兴和平与发展的时期,是中华民族和平崛起、实现民族振兴的时期。我国面临的外部机遇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也是和平的趋势。大国或大国集团蓄意破坏世界范围内的和平、挑起全面战争的危险性已经降至历史上低点,新的世界大战在一段时期内不会爆发,争取一个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是完全可能的。当今世界各国的关系,特别是大国之间的关系,不是以军事为主的竞争,而是集中表现为综合国力的较量和竞争。我国成长起来的大国地位,在面临着千方百计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

2.2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化,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仍在持续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结构正在进行深刻调整,大调整是大挑战,也蕴藏着大机遇。经济全球化导致国际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重组和优化配置。跨国公司日益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主导力量。跨国公司数量从1980年的9484家增加到2008年的15万家左右,目前,跨国公司占据着全球生产总量的50%、全球贸易总量的75%左右、全球技术交易总量的80%、全球跨国直接投资的90%和全球高新技术的95%以上。现在的经济全球化,不仅体现在生产、投资和贸易的全球化,而且呈现研发、营销、服务、消费全球化加快发展的新趋势。目前,发达国家制造业生产的50%以上面向全球市场,到2010年世界半数的生产有可能通过外包方式进行。同时,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各种生产要素在大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我国正面临着广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的重大战略机遇。

2.3未来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以信息和生物技术为主的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全球高科技产业调整还在持续,技术创新周期大大缩短,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不断涌现;科技创新和创业机制日趋完善,以IT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国际生产要素转移将进一步加快。科学技术作为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广泛应用到了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即使在我国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的时候,也为我国实现技术飞跃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

2.4扩大贸易规模的机遇

我国加入WTO后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为扩大对外贸易、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加入WTO是我国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做出的符合时代特征和历史潮流的重大战略选择,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使我国经济更广泛的融入了世界贸易体系,融入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主流。同时,它将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带来更加广阔的国际发展空间,即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资源、两个市场。参与国际范围内的分工与协作,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新的开放,也必将有力地带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强大动力。

3具有抓住内外部机遇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

3.1潜力最大的国内市场优势

我国已经形成巨大的购买力和多层次的消费群体,即现有1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有近170个;消费升级的潜力巨大——2005年城乡居民人民储蓄存款余额约为15万亿元。预计到2020年,我国可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范围内的第二大市场。

3.2高素质和低成本的人力资源优势

2004年我国劳动力总数就超过了7.5亿,平均工资成本为发达国家的1/40~1/30,这个数据也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即使因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等因素促进工资上涨,但与其他国家的差距不是短期内能够消除的;我国高素质劳动力的优势更加突出,拥有近千万的大学毕业生。

3.3产业配套能力强的优势

我国制造业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的份额从1980年1.4%提高到2005年的9%左右,居世界前三位。我国不仅已经成为纺织、服装、家电等消费品的全球制造大国,煤炭、钢铁、水泥、化肥等重要工业产品产量也稳居世界先列,轻纺工业的配套体系逐渐完善,重化工业雄厚的基础实力正在展现出新的优势,高科技产业的配套能力也在大大增强。

3.4我国的综合环境优势

我国的社会政治状况稳定,经济发展前景良好,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经商文化日益发达、亲商意识日益浓厚,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相关的政策法律环境也不断改善和有利化。近年来,我国的外贸发展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吸收外资的水平稳居世界前列,正是我国发挥上述优势,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合作的积极结果。

第7篇

[关键词]全球化;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

一、全球化的含义

茫茫宇宙中,地球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有人将地球形容为村,而全球化则是地球村的最好诠释。全球化正成为一种潮流,在政府的报告中、企业家的演讲中,会经常出现全球化的字眼。那么,全球化究竟代表了什么?什么才是全球化。全球化的概念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人们更多谈论的是国际化。全球化概念的提出,让人们意识到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到来。全球化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从物质形态看,全球化是指货物或资本在地球范围内的流动,从一个国家周转到另一个国家,并增加新的价值。从意识形态看,全球化则是文化的在地球范围内的相互融合,知识快速流动。

二、正确认识全球化

中国是全球化的先驱。早在西汉时期,中国人就打通了丝绸之路,将丝绸、茶叶等物资运往罗马帝国。此后,在丝绸之路上,东西方之间的物资交流越来越频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化的融合,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现代的全球化诞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很早就有理论家给全球化扣上了资本主义的帽子。这也使得社会主义国家是否应顺应全球化浪潮争论不休。争论的同时,也使得良机延误。前苏联抗拒全球化进程,影响了国内经济发展,最终走向了崩溃。朝鲜从建国以来将全球化拒之门外,实施闭关锁关的政策,国内生产力极度落后,人民生活困顿。这些事例都证明,社会主义国家一味的抗拒全球化并非是明智之举。

科学社会主义是改变资本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我们应当利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唯物史观来客观地认识全球化,应当从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内在规律和联系中去审视全球化。全球化只是人类社会发展中重要的一环,是客观进程,无所谓姓资或姓社。全球化是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促进经济增长、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任何国家都摆脱不了全球化浪潮的袭击。而我们只有以端正的态度认识全球化,才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把握契机,赢得发展机遇。

三、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正因为全球化起源于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资本主义国家为其制定了某些隐形规则,使得全球化更多地在为资本主义服务,源源不断地为其输送利益。对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全球化带来机遇的同时,更带来了挑战。

1、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加速了资源的配置,但资源并非是合理配置。在现实中,由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与资本主义国家有着较大的差距。这使得资本主义国家借助全球化,将本国内一些重污染、高劳动密集度、低技术含量的工业转移到社会主义国家。虽然暂时会带动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但从长远看来,会造成社会主义国家工业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本主义国家掌握了大量的原始资本,并凭借高精尖的技术,依然可以获取巨额利润。如此长久,会导致财富向资本主义国家靠拢,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2、全球化导致政治威胁。全球化必然会加强国家之间的交流,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总喜欢将自己的政治模式强加于别人。这对社会主义国家是尤为危险的。借助全球化,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互联网、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宣传其政治理念,并恶意中伤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容易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统治造成威胁。

全球化带给社会主义国家的机遇也是空前巨大的。让社会主义国家可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与资本主义国家相竞争。我国改革开放20周年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国家要想快速强大,全球化是关键的一环。虽然在全球化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只要我们摆正态度,采用正确的方法,必定能在全球化浪潮中占据主导地位。

第8篇

一、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动因及效应

“全球化”这一概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提出的。20世纪六十年代在法国人和美国人的作品中,全球化概念已经有了模糊的轮廓。这一概念是由经济学家T•莱维在1985年明确提出的,即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在世界性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中的扩张。因此,当人们讲全球化时,其原意是指经济全球化。1990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S•奥斯特雷也采用了这一概念,他认为全球化主要是指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以寻求适当的位置,进行最佳配置,它意味着跨越民族国家疆界的经济活动的扩展,以及世界各国相互依赖关系的加深。

综合国内外研究的成果,我们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应是:在生产力发展,特别是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体现,是生产要素、商品和服务交易加速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与扩散,从而使世界各国的经济交往不断扩大、相互依赖关系日益增强,全球经济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的过程和趋势。

经济全球化不等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表述的是各国经济相互联系和依赖的状态,主要属于经济层面上的问题;而世界经济一体化则是表述世界通过建立具有法律约束力和统一制度为基础的权威性国际组织机构,来统筹世界经济,它更多属于制度层面上的问题。B•巴拉萨给世界经济一体化下的定义是:资本与劳动力在国际间流动的人为障碍的完全消除;C•金德尔伯格的定义是:生产要素国际流动障碍消除,并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我国学者张幼文的定义是:再生产过程各阶段上国际经济障碍的消除。从上述定义看,他们都强调了世界经济一体化应是人为的“经济障碍的消除”和“生产要素价格的均等化”。而要实现这些就必须要求各国政府签订一系列的协议和条约,并建立相关的具有法律约束力和行政管理能力的权威性的国际经济组织,来统筹世界经济,将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从法律和制度上确定下来,使各国共同遵守。目前我们所说的经济全球化,显然没有达到这种程度。因为要实现世界经济一体化,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要有超国家的权威性的国际机构来协调一体化下的国家关系;二是各国之间要做出更大的让度;三是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应大大缩小,使“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四是要在国际上建立一套各国共同遵守行之有效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制度,消除国际经济活动的人为障碍。因此,经济全球化只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不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必然导致经济全球化,而是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可能导致世界经济一体化。

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动因,有很多因素,但在众多因素中经常起作用的因素还是生产力。第一,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是各国之间普遍交往的扩大,而各国之间普遍交往的扩大,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正如马克思指出:“只有随着生产力这种普遍发展,人们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而“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第二,有的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是资本无限扩张的结果。但资本的产生与扩张,也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结果。从历史上看,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资本才在封建社会的母体内孕育而生,资本也是在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下不断扩大积累,不断向外扩张的。因此,资本的产生与扩张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第三,有些学者认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动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几次科技革命都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但是,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的范畴。马克思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

综上所述,无论是资本的扩张,还是科技进步,或是其他因素的作用,归根到底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因还是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是否有其客观发展的必然性,经济全球化会产生什么效应,它对世界各国来说,是福还是祸?我们认为,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科技进步发展的结果,有其发展的客观性,是呈现在人们面前活生生的现实。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与配置,总的说来它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各国带来机遇和利益,也给各国带来挑战和弊害。由于经济全球化是在发达国家主导下进行的,因此对发达国家来说,利多弊少,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则利少弊多。

首先,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先进与落后不是绝对的,而是相互转变的。英国工业革命使英国走向了富强之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被称为“世界工厂”。但是,美、德等国抓住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甩掉了英国,成为世界上的强国。亚洲“四小龙”原来都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是由于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跃居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有的接近了发达国家的水平,关键是发展中国家能否顺应历史潮流,抓住机遇,采取正确的对策。

其次,经济全球化确实对发展中国家利少弊多,但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和迎头赶上的有利条件。一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起步较晚,绝大多数始于战后。然而,他们是在殖民体系瓦解,各国纷纷独立,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席卷全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流的大背景下,启动现代化的;同样也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和机遇。二是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起步较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不成功的教训。但它们的现代化起点较低,经历了一个由低到高的漫长发展过程。而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绝大多数国家真正起步于信息时代。这样,发展中国家既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少走弯路,又可以自身开发和引进先进技术,实现跳跃式的发展。三是经济全球化意味着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与配置、各国之间彼此交往和相互依赖的加深。当今世界,不仅发展中国家需要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资金,发达国家也需要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和资源。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加速自己的发展。四是发展中国家由于现代化起步晚,长期受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剥削,经济比较落后。但在独立之后,要求发展经济,摆脱落后状态的愿望比较强烈。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也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

二、经济区域化进程与趋势

从人类交往的历史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经济交往总是从国家到地区,再到全世界,即从局部扩向整体。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然后扩展到欧美。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端于美国,再波及到世界。战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区域性的组织发展迅速,数量急剧增加。到20世纪九十年代中叶,全球已建立的区域性组织多达109个,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等。此外,还有次区域性的组织,如中美洲共同市场、加勒比共同体等。

战后区域化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发生在20世纪六十年代,但到七十年代末受挫;第二次发生在八十年代中后期,一直持续到现在。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源于发达地区——西欧。1958年《罗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其后经过几次扩大发展为欧洲联盟。该区域组织在内部实行统一的关税、贸易、货币等政策,推动了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堪称世界各区域组织的典范。

欧洲共同体的建立引发了六十年代第一次区域化的浪潮,这次区域化浪潮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在第一次区域化浪潮期间最早尝试组建经济一体化的地区。首先由肯尼亚、坦桑尼亚和乌干达三国组成东非共同体;1964年一些讲法语的国家,包括刚果、中非共和国、乍得、喀麦隆和加蓬成立了关税同盟;1973年西非经济联盟宣告成立。

拉美地区第一个区域化组织出现在1960年,当时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尼加拉瓜、萨尔瓦多、哥斯达黎加率先成立了中美洲共同市场;第二年,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智利、巴拉圭和乌拉圭、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共同组成了拉美自由贸易联盟;其后,又相继成立了其他一些区域组织,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安第斯条约组织和加勒比自由贸易联盟,后发展成加勒比共同市场。

亚洲第一个区域经济集团是1961年7月由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三国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新加坡和印尼又加入了这个联盟,改称为东南亚国家联盟。

在第一次区域化浪潮中,除了欧共体保持发展势头并逐步升级外,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到20世纪七十年代末大都受挫。但是,区域化的发展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到20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由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好转,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欧共体得到新发展的典范作用,美国贸易政策的理念转变,发展中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区域化又出现了第二次。这次,无论是在区域经济组织的数量上、规模上,还是合作的方式上、发展的趋势上,都比第一次有较大进展和不同,因此有人将这次的区域化发展称为“新区域主义”。

第一次区域化浪潮与第二次区域化浪潮有不同的特点:首先,早期的区域组织往往是内向型的,保护性关税是维护区域内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而第二次浪潮中出现的区域组织大都是外向型的或开放性的。各区域组织不仅强调区域内的贸易发展,同时也比较关注与区域外贸易的发展。其次,在第一次区域化浪潮时,区域组织的组建主要有两种平行的模式,一种是南—南合作模式,即经济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组建的区域组织;另一种是北—北合作模式,即发达国家之间组建的区域组织,如欧共体。但到了第二次浪潮时期,新的区域化组织更倾向采取北—南合作模式,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组成区域集团。再次,区域组织之间的重叠也是新区域主义不同于旧区域主义的一个显著特征。例如,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既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成员,也是亚太经合组织的成员。

第一次区域化浪潮和第二次区域化浪潮相比较,旧区域组织和新区域组织之间的不同点,可概括为下表:

三、经济全球化、区域化与发展中国家对策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有其共同点和不同点。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都是指生产要素、商品与服务交易跨越国界的流动与配置。因此,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两者从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合作的范围和合作的方式不同而已。但是,经济全球化是以市场为导向,多属于自然流动方式,而区域性组织是人为地把世界划定板块,多属于人为的流动方式。特别是早期区域性组织具有自保性和排他性,即区域组织内部实行贸易、关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对区域之外的国家多实行贸易保护主义。这在一定程度上有碍于全球性的经济交往,有悖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正是因为如此,在第一次区域化浪潮期间建立的区域集团绝大多数以失败告终。在第二次区域化浪潮期间建立的区域集团,我们更多地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性和互动性。第一,各区域组织由于在内部实行更加开放和优惠的政策,促进了区域组织经济的发展,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其经济活动向全球扩展,这就使区域组织中的成员间能够以一个整体面向世界,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基础。因此,经济区域化并不是贸易和生产全球化的障碍,而是推动;第二,第二次区域化浪潮期间组建的各区域经济集团相互重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跨越地区的区域组织,有助于区域集团之间的交往,成为联系各区域组织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第三,新区……全科论文中心t域组织往往实行北—南合作模式。这种模式有助于把各国的经济活动拓展到全球;第四,从区域合作的理念上,新区域主义更主张开放性。

第9篇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机遇 挑战 对策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随着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方面事业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也日趋显著,充满了机遇,也充满了挑战,经济全球化促进我国经济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也留下了很多的难题。

二、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一)促进我国企业逐步增强自身参与世界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促进了全球范围内各种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将对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经济等诸多领域的交流合作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我国企业更好的参与世界经济发展,大量的跨国企业将走进我国市场,在我国范围内构建起大量的子公司,这将给我国企业提供大量的学习机会,进而更好的掌握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济,带动我国企业更好的提升自身的产业水平与经营规模,进而提升我国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整体实力。

(二)有助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加方便、有效地利用国外资金、技术和经验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将帮助我国经济发展更好的吸收和利用外来资金和技术经验,加快促进自身在产业升级、制度创新等方面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在工业和信息化技术领域有着很多先进的研发成果和经验,这些正是我国经济发展所急需和欠缺的,而我国有着大量的人力资源,这些也是他们所欠缺的,因此我国刚好可以结合自身的优势,充分利用好国外的技术优势,加快我国现代化的建设步伐。

三、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

(一)国内企业的市场地位受到削弱

第一,我国招商引资过程中一直对外资有着相对倾斜的优惠政策,这对我国企业来讲相当于是竞争力的间接削弱;第二,有关机构对于外企投资方式的掌握不够全面,导致管理外资过程中产生失控,进而使得大面积的国内市场落到外企手中,国内企业的市场地位受到大量的侵蚀,给我国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挑战。

(二)金融产业风险与日俱增

第一,金融改革在我国的开展和实施一直比较落后,金融体系的不完善以及金融监管的缺失,使得我国金融产业极易受到国际游资的冲击。第二,发达国家有着远比我国成熟和完善的金融体系,相对来讲,我国金融产业在全球化背景下毫无竞争优势可言,全球100强的银行中,欧美及日本就占据了70%,在总金融资产中更是占到80%,这对我国金融产业来讲就是一项威胁。第三,金融市场在全球化背景下也必须逐渐开放,汇率变化、利率调整等加大了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难度,也就增加了风险。

(三)经济全球化带来更加严峻的就业压力

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让我国原本就相对薄弱的服务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受到外资的巨大冲击,进而出现大批的失业问题,且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外优势产品和服务进入我国市场,国内相应领域的产品和服务被迫降价,比如我国农产品遭遇国外优质廉价的肉制品、水果、奶制品等的竞争,部分企业经受不住巨大冲击,就出现倒闭和裁员的现象,这就导致失业人口的不断攀升,就业压力剧增。

四、我国应当如何有效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

(一)在思想和观念层面积极面对并主动参与到经济全球化当中去

第一,要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以积极主动地认识和全面客观地了解,认清经济全球化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走势,并适应这种趋势。再者,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中来,通过各种措施的落实来融入世界经济和全球市场竞争当中去,利用好才能发展好。

(二)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第一,认清市场机制的重要作用,重视各种经济成分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遵守市场规律和市场规则,专业企业经营机制,构建和市场要求符合的管理经营体系。第二,做好政府部门的职能转变,明确职责、政企分开,对制约经济发展的所有公务因素加以彻底的消除,充分发挥出市场调节的技能,为企业发展赢得更大的空间。

(三)构建并完善风险防范机制

第一,构建完善健全的金融运行机制、财政货币机制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有效应对外来资本的市场冲击,对现有的金融法律体系、社会信用体系等进行完善优化,提升我国金融产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和意识,第二,加强对于金融市场的监督管理力度,完善金融风险预警体系,优化改善主要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的比例管理,强化控制信贷比例,防范和化解不良资产等问题。

(四)积极做好人才培养与科技发展

强化科技发展与人才培养是有效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最基本的方法。只要能够做好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工作,就能够在根本层面扭转创新力不足、自主实力落后等局面,进而获得更加强大的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综合竞争实力。因此,必须要积极营造和构建良好的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氛围,合理扩大在教育、科技领域的投入力度,重视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将科教兴国贯彻到底。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对我国各方面事业的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我们都应当加以全面的认识和掌握,对于利好和机遇,我们要利用好、把握好,对于困难和挑战,我国要及时采取措施,并积极应对。

参考文献:

第10篇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在生产要素、产品市场、产业结构、经营理念、经贸规则等方面都实现了全球化。经济新常态环境背景下给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铝工业近年来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趋势紧密相连。经济全球化推动了矿产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分配,本文简要分析我国铝业在新经济背景下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方法,以供相关从业人士参考。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经济新常态 铝工业发展

一、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世界铝业发展趋势

铝工业是工业化国家的支柱产业,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铝业以要素全球比较为基础,开始出现模块梯度转移现象。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氧化铝、电解铝等主要铝业产品只在本土国家进行销售,在八十年代之后,跨国矿业公司开始将产品生产模块由消费大国转向资源大国,这样不仅可以更大范围地控制铝土矿资源,优化资源配置,而且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新经济背景推动了铝业企业掀起了并购风潮,例如俄罗斯铝业和西伯利亚乌拉尔铝业公司合并、力拓公司并购加拿大铝业等。进入信息时代以后,跨国公司并购现象不断涌现,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实现了全球资源的重新分配,提高了铝矿土资源的配置效率,优化了跨国企业内部的产业结构,企业对铝矿土资源和企业链条得到了更好的掌控,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市场话语权。

但是经济全球化对世界铝工业带来的不良影响是垄断现象突出。跨国公司通过并购重组不断扩大公司规模,由此出现了一些铝业巨头,如力拓、海德鲁、俄铝、中铝、信发等大型铝业公司,这些公司掌控全球60%以上的氧化铝、50%左右的电解质铝产能、70%左右的铝矿土资源,垄断了大部分航天航空、汽车机械等需要高精度铝加工产品的工业领域,其它企业的生存空间不断缩小,甚至走向破产。

二、我国铝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的铝工业具有较高的开放度和市场自由参与度,但是我国铝工业起步较晚,受到技术和经济水平的影响,目前我国铝工业还处于世界铝工业链条中的低端水平,冶炼技术、制造水平比较落后,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容易受到攻击。我国人才众多,工业生产能力强,消费水平高,因此借助于经济全球化这个大背景,可以实现铝工业的逆袭和突破。

(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发展动力强。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迅速,对于资源和能源等工业建设基础材料的需求量大,并且随着我国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必然会迎来经济发展的高峰期,工业建设这个强大的驱动力会一直存在,我国铝工业的发展势必会迎来全面发展。

(2)国家政策支持。我国为了迎接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制订了“一带一路”等政策措施,为我国铝工业的更好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护屏障。

(3)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全球化使国内铝企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缺点以及单一化产品面临的巨大市场风险,促使众多铝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健全产业链,积极研发绿色、环保、高效的新能源以降低产品的综合成本,提高企业的规模效益。

(4)经济新常态为海外并购创造难得的机遇。在金融危机之后,一些资源富集国的资产严重贬值,而我国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力度较小,人民币相对坚挺,在全球工业生产原材料和资源价格大幅度下滑的形势下,我国要把握这个机会“走出家门”。欧美国家,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力较大,资金处于匮乏状态,非常愿意接纳中国资本进入本土国家,刺激本土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就业率,平衡国际收支。我国有实力的企业要把握住大好时机,冲出国门,积极建立和国内产业互补的原材料生产和加工基地,充分做好迈向全世界的战略资源储备。

二、面临的严峻挑战

(1)资源保障程度低。2011年相关数据统计,我国铝土矿储蓄量占全球总储蓄量的2.3%,再加上技术落后,导致资源开发时损失较重,我国铝土矿资源较匮乏。除此之外,我国铝土矿储量的静态保证服务年限少于20年,而全球铝土矿储量的静态保证年限为150年,差了七倍不止。

(2)能源供给环境压力大,限制了我国铝业的发展。电解铝工业是铝工业中的主要产业,全国的铝工业总电能能耗量占到全国电能能耗的5%,属于高能耗产业。目前我国新能源开发技术尚不成熟,能源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仍是煤炭,但是随着国际上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国也开始把电解铝行业作为执行节能减排战略的重点行业

(3)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技术水平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我国铝工业产品仍处于世界铝工业价值链的底层,产品形式以原铝以及粗加工铝具为主,技术水平低。国内铝企的仪器设备较落后,技术跟不上导致产品的档次低、生产规模小,很难打入国际市场。高精尖铝加工企业屈指可数,高附加值高端产品严重匮乏,国际市场竞争力弱,企业经济效益低。

三、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铝业应对策略

(1)优化境内外布局。我内主要工作是充分发挥企业集群的作用,打通产业链,积极研发高新科技,生产绿色能源。境外的重点是在国内政策的带领下,积极推进氧化铝产业、几内亚铝矿土项目的进展,实现电解铝产能转移目标。

(2)加强境内外合作与交流。境内企业要加强合作与交流,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可以引进优秀民营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建立务实、高效的体制和机制,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较大规模的企业要加强与境外跨国公司的合作和交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研发高科技仪器设施,优化企业结构,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四、总结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铝业发展必然要以本国市场橹鳎积极开拓境外市场。铝企要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制定符合公司发展情况的战略部署,增加产业链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要统筹国内外市场,合理分配铝矿土资源;敢于开拓国外市场,积极投身全球经济市场竞争;聚集高新技术人才,创新管理理念,提高抗拒风险的能力。

第11篇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机遇和挑战;对策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要进一步完善经济体制,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正确分析经济全球化带给我国经济的机遇和挑战,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实现我国经济的大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

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是指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各种经济活动,使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从而形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体。

从世界形势来看,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趋势明显各国经济的联系和密切将进一步提高,全球生产要素的流动将进一步加快,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范围将进一步扩大,这对各国经济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我国经济形势看,通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举世瞩目的成就,而进一步与世界经济的密切联系,参与经济全球化将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1]

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有利因素

1.有利于吸引外资、先进技术和设备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解决国内经济建设资金的不足,实现经济技术发展的超越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从沿海地区到内地区域不断延伸,所要投资的规模、领域也进一步扩宽。许多国际跨国公司不断投资中国市场;我国地方政府也在充分利用地方优势资源吸引外资,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带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有积极作用,经济全球化使我国经济被纳入世界经济范围,因此,必须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世界产业结构紧密联系,不断加强我国经济的竞争力,要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转移,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更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

3.有利于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通过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缩短了我国企业产品的研发时间,能在短时间内实现技术的领先,而且我国许多企业自主研发的产品在世界领域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提高了我国企业的竞争力,这对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竞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

(二)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1.外资注入及外企进驻导致部分企业倒闭

外资巨额注入和跨国公司的强势进驻,使我国民族经济受到了威胁。参与经济全球化就要消除贸易壁垒,允许国际跨国公司在我国开设经营,这必然使得拥有雄厚资金以及先进技术的国际跨国公司成为我国企业的竞争对手,使得一大批没有竞争力的企业面临破产或者被兼并。

2.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的均衡化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发展到均衡性带来了一定消极影响。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能够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将会产生负面影响,这样会加剧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虽然综合国力增强,但是各区域发展的非常不平衡,贫富差距日益扩大,而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冲击力,将会加剧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3]

3.金融安全影响增大

经济全球化势必影响金融行业,而我国的金融体系一直是我国的薄弱环节, 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比较敏感和复杂的部分,经济全球化对我国金融安全带来了一定威胁,影响不断增大。目前,我国人民币正经受升值的压力,国际游资不断在我国金融市场冲击,这对于中国金融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三、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对策

(一)建立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经济体制

顺应经济全球化,就要建立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经济体制,使我国经济的市场化、商品化以及国际化程度不断得到提高。面对经济全球化,必须对经济体制改革做进一步地深化,要以WTO的多边贸易体制为框架,参考国际经济贸易惯例,不断规范和完善我国相关配套的经济法规和制度,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及知识服务业发展

顺应经济全球化,就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知识服务业的发展,改变我国现行的产业结构并使之不断发展,提高我国经济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高新技术产业和知识服务业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目的,也是一种发展手段,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一系列从产业的结构调整与发展。因此,发展高新技术和知识服务也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有利措施。

(三)继续推进改革开放,防范金融安全

顺应经济全球化,就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使我国金融行业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之中,要加强对金融行业的宏观调控机制改革,不断完善金融体系;不断健全经济市场的风险约束机制,完善对金融的监管,保障金融安全。

结论

综上所述,为加速我国经济的全球化进程,要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给我们的各种有利条件,发挥我国经济体制的优势,完成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升级;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使我国跨国公司的快速发展,不断在世界上取得更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钟伟.王燕.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的发展战略[J].商业经济评论.

第12篇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F114.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01

经济全球化指的是在世界范围内的一种经济融合发展,它是世界生产力整体发展的结果,是各个国家共同通寻求利润、谋求经济发展的推动力。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成长趋势逐步增强,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导致了国际的直接投资和各个国家的贸易环境都出现了新的变化。世界经济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发展阶段,各个国家的生产力、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不断地跨国界流动,引导世界各个国家的经济紧密联系,形成一个相互信赖的统一整体。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正面效应,也会有反面效应。

一、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1.不利影响

经济全球化之后出口的市场比较集中,这跟我国出口市场要求多元化发展的目标自相矛盾。经济全球化容易对出口商品的结构优化产生消极影响。目前我国的环保产品和绿色产品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所以绿色贸易的限制也同样给我国的外贸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其次目前一部分专家也认为经济全球化对于我们国家的出口、外贸和民族工业发展同样会造成消极影响。

2.有利影响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非常多的利用外资的机会,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早过去的20年中中国总共吸引了3000亿美元的国外投资,在其他所有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的总量中占据了30%,这个数字的增长也表明经济全球化能够促使我们更多更好的利用外来投资,从而加快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快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还为我国带来了更多更先进的外国技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很多技术领域都缩短了与世界水平的差距,甚至有一部分技术已经与世界水平持平,可见经济全球化同样带动了科技技术全球化发展,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提高。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同时也意味着我国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的程度上来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我国企业也会拥有更多的机会来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来寻求发展,同时也能通过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构,来公平合理的解决与其他世贸组织成员遇见的经济贸易争端。

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发展策略

1.大力开发互利共赢战略

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是相互的,作为世界的主要经济体系,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同样影响了世界的经济发展。和平与发展是当前世界的发展主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每个国家都希望能充分地利用经济全球化来提高本国的经济发展。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充分的利用好全球化发展带来的机遇,首先就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方面我国必须要树立平等合作、共赢共利的发展理念,同时还需要联合其他的发展中国家一起,在充分利用经济发展资源的同时维护好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推动全球化经济秩序能够更加的公平、公正、合理,增强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自主发展能力,促进我国的社会经济能够更稳定快速的发展。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增长方式主要还是依靠高投资和高能消耗来进行的,首先搞投资必须要高积累,如果积累高于消费则会影响到国内公众的消费能力提高,引发供需不平衡,而自然资源属于有限资产,所以高能耗的经济是不可能长时间发展的,所以从长远角度来说,这两种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都无法关注长远利益的。目前经过研究发现,现代化的经济持续增长有三个要素:现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发展、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首先我国需要大力发展知识经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提高我国产业中的科学知识含量,才能直接提升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提升我们国家的核心技术竞争力。其次大力发展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服务行业逐渐的缓解了国内的就业压力,同时也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整体生活水平。最后还需要大力倡导发展低能耗的经济方式,倡导低碳环保的经济发展道路,更有利于保护环境,建设节约能源的新型社会。

3.促进就业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提升就业率的同时也能够提升我国人民群众的而整体消费水平。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离不开就业问题,因为经济发展的目标就是提升国内群众的生活水平质量。所以在经济化全球背景下,我国政府更应该大力加强就业工作的指导,努力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内需,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人民群众的整体消费能力,建设消费型主导的消费社会新形势。

三、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地深入,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中国要是想保持自身经济发展的快速稳定,首先必须要加强对国际经济发展趋势的了解和思考,加大对经济全球化发展战略的研究和部署,找到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全球化发展方式,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更加快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卫东,张国钦,宋周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演变趋势研究[J].地理科学,2007,05:609-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