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6 16:06: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古建筑建筑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历史背景
赏心亭最早为宋代丁晋公谓所建,《白下余谈》载有王元倬《凤凰台寻常心亭故址》一诗,并注云:“赏心亭,宋丁谓建,以帝所赐袁安卧雪图者,在下水门城上,即今水西门……”。后来亭子毁于战火,由南宋三任建康知府的马光祖重建,重建后的赏心亭更加壮观,被称为金陵第一胜迹。宋代及后世许多诗词大家都有登赏心亭之作。由此可见赏心亭在当时极为壮观精美。历史上该亭数度被毁又数度重建,现则是清朝被毁后的再次重建。鉴于西水关历史地位的重要性,秦淮区建设局于2009年3月16日在区政府大楼召开了西水关地区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与利用的专家论证会(文史建筑专家),各位专家对该地区规划方案提出了宝贵意见,参照宋亭风格重建赏心亭是与会专家的共识。2009年3月,我院接受南京市秦淮区建设局(现秦淮区住房和建设局)设计委托,在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杜顺宝教授指导下,开始赏心亭建筑从方案至施工图设计。
2建筑设计
2.1建筑风格
赏心亭建筑按仿宋建筑风格设计,该组建筑色彩以白墙、红柱、灰瓦为主色调,灰黑色亚光琉璃瓦屋面,鸱尾吻与叠瓦屋脊,檐下斗拱,外墙为白墙加腰串、心柱、地袱等,格子门窗,寻杖栏杆;主体3层八角重檐攒尖顶,建筑高度控制在23.85m;附属用房为3层歇山顶,建筑高度控制在9m之内。整组建筑竖向高耸挺拔,横向错落有致,是水西门城市节点重要的人文景观。
2.2建筑功能
功能设计满足观赏与使用价值并重;建筑主体临外秦淮河,以1层展览、楼上观景为主,四周视觉开阔,有良好的观赏效果;利用台基下面的高敞空间,在不影响建筑外部观瞻的同时满足建筑的使用要求;附属部分安排文化展示,地下室设停车库,供17辆左右小车内部使用。
2.3建筑主要特性和材料
建筑面积5041m2,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7度;建筑耐火等级:地面建筑(3层)二级,地下建筑(负1层)一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地下室为钢筋混凝土自防水挡土墙,防水等级一级,设计抗渗等级S6。主楼1层外廊柱、梁、枋、檩、斗栱、附房斗栱、所有门窗均用柳桉,主楼与附房椽子杉木制,主楼栏杆为菠萝格。主楼与附房1层台基、柱础、台阶、踏步、石栏杆等均为优质花岗石,甲级斩细。主楼宝顶铜制。(1)油漆①地仗中一麻五灰做法:用于外立面露明处木结构的柱、梁、枋、檩、斗栱、栱眼壁板及木门窗裙板等部位。②单披灰地仗做法:用于外立面露明处钢筋混凝土仿木柱、梁、枋,木门窗除裙板外其他部位、望板、椽子,除椽头为彩画外的其余部位。③彩画:附房外立面与主楼1层内外彩画做法按彩画样品施工,主楼2层以上彩画按宋式传统彩画做法。附房外立面施彩画,内侧按传统广漆做法。主楼顶层内侧、暗层内侧均按传统广漆做法。
3规范要求与仿古建筑的矛盾
工程2009年时设计依据是:《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等,按规范要求:(1)二级防火等级的建筑土木工程与装饰材料除吊顶可用难燃材料外,均应为不燃材料,但赏心亭为了能更好地体现仿宋建筑的韵味,外装饰须用木材。(2)消防水池与泵房、消防水箱、室内外消火栓等设施是消防的重要保证,赏心亭主体顶层若放入消防水箱,就影响了观景最佳处的使用;消防水池与泵房若建于水西门广场上,会对景观设计带来很多的不利因素;附建在地下室时,消防水池和泵房的安全疏散就得有至少1处能直接通往室外的封闭楼梯间。(3)按建筑适宜的比例和尺度,赏心亭主体建筑高度宜做到24m以上,由此牵涉到建筑的消防、栏杆安全高度、结构设计等等就需按高规设计。(4)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疏散门不应设置门槛,且门需朝疏散方向开启,但这么做很难满足建筑仿宋外形的需求。(5)建筑高度小于24m时,栏杆高度需达到1.050m高,从楼地面或屋面至栏杆扶手顶面垂直高度计算,若底部有宽度大于或等于0.22m,高度低于或等于0.45m的可踏部位,应从可踏部位顶面起计算,且传统栏杆纹样不能避免少儿攀爬的可能,栏杆芯子间净距离若做到小于110mm,栏杆高度1.050m,则难与建筑整体的比例、尺度吻合。(6)人员密集的场所台基高度超过0.70m并侧面临空时,需有防护设施,而仿宋建筑台基临空处不适宜做栏杆及其他构件。(7)节能、防水设计的要求使瓦材与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之间厚度增大,由此带来按常规预留的围脊高度不够。(8)木格子门窗的物理性能按古建常规做法很难满足节能设计要求。
4仿古建筑的设计策略
4.1消防设计
赏心亭建筑设计高度控制在23.85m,使用功能:展览、观景,属人员密集场所,按重要公共建筑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消防设计的目标是:加强消防管理,立足于自防自救,确保火灾发生时室内人员能及时疏散至室外安全场所,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火情,防止火灾蔓延,减少财产损失。4.1.1消防设施赏心亭总平面沿长、短两个方向布置有U型消防通道,附房1层临广场处设置消防控制室,完备火灾自动报警、消防联动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室内外消火栓、灭火器等。地下室结合车行坡道下部空间布置360m3的消防水池与消防泵房,10m长疏散通道连接消防泵房与封闭楼梯间,可直通室外;通过各专业反复协调、修改设计,将18m3的消防水箱布置在赏心亭主体重檐闷顶内,临时钢梯通过检修人孔可到达闷顶内,从事设备维护检修。4.1.2消防分隔赏心亭主体与附房地上部分建筑防火等级二级,地下负1层防火等级一级,除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划分防火分区之外,每层1.5m~2.5m的钢筋混凝土挑檐,可起到每层竖向防火隔离作用,井道与变形缝均做防火封堵。消防专项设计时要求所有木料均采用防火涂料、浸剂进行防火处理,耐火极限需达到1h,保温层采用A级聚氨酯保温板,且施工前材料需送相关部门检验,合格后方能施工,尽最大可能赢得消防扑救时间。4.1.3安全疏散按规范要求,地下负1层建筑依据使用功能、防火分区面积和人流的大小分别于2个防火分区内设置了1部和2部封闭楼梯间,均可直接到达室外广场上;地面上建筑则各设1部封闭楼梯间在其防火分区内,当某一防火分区发生火灾时,可从火灾应急广播得到疏散指令,通过各层安全出口或从甲级防火门到达另一防火分区疏散。
4.2节能设计
4.2.1总平面设计赏心亭项目位处夏热冬冷地区,按50%的节能设计标准设计,主要针对3层主体与附房建筑进行节能设计。建筑坐北朝南,有良好的通风采光;夏季减少太阳直射室内,冬季能有适量的阳光照射,避开主导风向。4.2.2围护结构节能措施外维护墙体材料用190mm厚水泥多孔空心砖,外保温体系。外墙与屋面分别是30mm与45mm厚A级聚氨脂保温板保温隔热。4.2.3门窗为建造南京城市重要人文景观,真实体现宋代建筑风格,根据传统工艺要求及专家指导意见,门窗按“宋式”木作门窗制作,节能措施有:玻璃采用5透明+12A+5透明,木门窗对开时做和合缝,所有风缝均用木饰条贴缝,从细节上提高传统木门窗的保温节能性能。
4.3其他细部处理
(1)赏心亭主体建筑通过抬高栏杆地袱的标高,使栏杆实际使用高度满足1.050m,而外观则不到1m高,寻杖栏杆扶手与栏板间增加1道Φ100mm的圆钢管,油漆同栏杆;室内外漏空栏杆内侧加设1道Φ2@6×6钢筋网片,减少安全隐患。(2)1层对外立面有影响的安全门朝内开,门槛可拆卸,开放时间安全门保持打开状态。(3)无栏杆处台明高度控制在0.60m内。(4)因节能、防水要求,瓦件与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之间垫层厚度加大,因此设计时需充分考虑围脊高度加垫层厚度,否则就只有将围脊水平位置外移以满足围脊高度,但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
5结语
关键词:仿古建筑;混泥土结构;设计方案;施工要点
1混凝土仿古建筑设计原则
在混凝土仿古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当坚持以下基本原则。1.1节省建材木料从当前国内形势来看,木材存量比较少,尤其是硬木,主要靠进口。从工程建设造价上来看,木结构的建筑工程项目成本较高,不如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节约成本。实践中,可用框架外包木板的方式做建筑结构的梁枋,比如慈溪佛迹寺工程,就起到了小材大用的效果。从这一方面来讲,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可借鉴但不能照用,建议用建筑模数对其进行设计,基本能够实现传统建筑形制即可。1.2传统建筑风格的延续以屋顶檩条和桷板为例,利用混凝土进行支模浇筑,作业难度非常大。从传统风格的延续和经济性考虑,屋顶按照传统方法进行施工建设。同时,室内可利用木结构进行装修,以此来传承传统的建筑风格,比如挂落、花罩等。在设计混凝土梁架时,应当充分考虑木构架的性能,将梁、枋、柱穿插环节处理好。1.3设计方案应当便于施工建设仿古建筑构件一般都非常的粗犷,很多精细装饰无法做到木材施工效果。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保留传统风格,简化木装饰,有效把握好混凝土建筑结构与传统形象之间的关系,方便施工建设。
2混凝土仿古建筑主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在混凝土仿古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和环节,以下对主要的结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分析。2.1柱与柱础施工要点混凝土仿古建筑的柱子,通常是混凝土仿木结构,通过上漆仿木。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利用耐水原子灰进行打底找平,然后再涂两遍红色的亚光漆,就能够呈现出木柱效果;同时,也可以利用外墙防水聚氨酯仿古漆,并且在漆底扇灰掺加一定量的纤维素。对于混凝土柱而言,可利用面层贴木条和木板的方式来仿造木柱。在传统的建筑结构中,有瓜棱柱,其采用包镶等手法将几条柱拼接成一根大柱,既美观又省料、承重。在混凝土仿古建筑施工建设过程中,可借鉴该种方法,中间是混凝土大柱,周围包上若干个小木柱。以岭南地区为例,多数传统的柱础收腰都非常的小,此时混凝土柱难以有效地从柱础穿过,建议利用钢管从柱础穿过,然后与基础相互承接起来。完成基础施工以后,将空心柱础与基础套接起来,钢管向上伸出来,然后再与柱钢筋相连接。在实际施工操作过程中,应当先对柱础进行校核,做好相关保护措施,后续浇灌柱。再以江南北方地区为例,柱础一般为圆鼓状,能够将两瓣柱础紧紧地贴在柱上,大悲禅院即为典型代表。2.2墙面施工要点对于传统的建筑墙体而言,其墙体主要采用青砖墙建造。在设计过程中,只需对面层进行仿古处理即可,而且内部全部按照现代方式进行砌筑。以江南地区为例,传统墙体多为白灰形,在砌完墙体以后,面层直接抹灰即可。对于我国北方及岭南地区而言,墙体一律是清水砖墙,在混凝土仿古建筑施工过程中,面层利用青砖片贴黏即可,青砖片质感、色泽均与青砖类似。在仿青砖墙施工建设过程中,将青砖切成三片,并且将切片贴在墙体之上,效果接近传统效果。2.3梁架施工要点混凝土仿古建筑的梁架以混凝土结构为主,其施工要点如下:①雏形建造。混凝土框架借鉴传统建筑形式进行简化施工,梁架的截面为矩形,规格尽量与传统尺寸接近。②塑形。框架建成以后,将水泥、石灰和砂子按3∶1∶3的比例进行配制,并将混合砂浆均匀地涂抹在框架之上。根据仿梁架塑形,梁架形式尽可能地简单化。③上漆。根据设计方案,各部位按计划上漆。在对梁架上漆时,可参照混凝土柱的上漆操作方法。在梁架细部位置处理过程中,传统的梁头、短柱和梁底等均有雕花工艺,混凝土仿古建筑可在塑形过程中稍作修正。比如,在需雕花处镶嵌细木条,塑形后取下木条,并进行简单雕花。如果混凝土仿古建筑的梁枋截面较之于传统形式有较大的差距,则可将梁枋进行亚字形处理,并且在构件的两侧中部位置镶嵌木条,成型后再将其取下即可。2.4屋顶施工要点对于传统建筑而言,屋架多由檩条和屋面木基层构成,比较节省木料。对于混凝土板屋结构而言,屋面板一般都是混凝土板,而且上面铺设的是传统风格的瓦面;同时,在室内做吊顶,要将混凝土板掩盖住;檐口位置处理也非常的重要,檐口处建议改用木构屋面形式,但需严格处理不同屋面之间的接口。檐口用混凝土板,然后在板下钉上仿古木椽条。2.5斗拱施工要点在仿古建筑施工建设过程中,必须安装斗拱结构,目前很多现代的工程项目也采用斗拱作为装饰。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年代、地域,建筑中的斗拱结构和特点也不尽相同,斗拱施工安装过程中主要包括现浇与预制两部分。2.5.1现浇斗拱该种斗拱结构形式相对比较简单,而且斗拱的尺寸也非常的大。仿唐建筑,比如西安的大唐芙蓉园建筑群等采用了该种方式,整体性非常好,但是施工难度较大,模具损耗比较大。2.5.2预制斗拱在该种斗拱施工建设过程中,既可以采用混凝土、木材,又可以采用陶制构件,其尺寸比较小,而且施工较为复杂,整个施工过程按单元进行排列组装。以珠海圆明新园为例,其外立面就采用了装饰拱、插拱,整体效果比较好。
3结束语
总而言之,混凝土仿古建筑是当前和外来建筑市场发展的一种趋势,发展前景比较好,其中既有传统的艺术传承,又有现代建筑的安全性、牢靠性,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伟.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的施工质量控制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2).
[2]吕俊杰,王娟莉.钢筋混凝土仿古圆亭屋面施工工艺[J].建筑工人,2015(03).
过去三十年来,新建筑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为了突出“地域化”特征,避免“千城一面”,各种形式的建筑作品层出不穷。其中,仿古建筑与古建筑在形式上最为接近,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木雕斗拱、山花线脚出现在城市、乡村的各个角落,面对这种现象,学术界一直处于理论探讨阶段,并对此现象评价褒贬不一,大众则习惯笼统地将仿古建筑解读为“假古董”,可以说建筑仿古现象从产生开始经历了坎坷的发展过程。而对建筑仿古现象的态度与如何正确看待历史、如何传承文化、如何古为今用等重要问题息息相关。因此,研究建筑设计中的仿古现象,坚持辩证的分析方法,对于正确认识和设计仿古建筑、摆脱仿古建筑作品的尴尬处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1关于仿古建筑的既往研究
关于仿古建筑的以往研究主要分为仿古建筑的多重价值、设计理念以及构建形式等三类。首先,仿古建筑的形式、空间以及建筑元素具有一定科学和艺术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承传了传统文化。例如,卢中一、斯满芳的《仿古建筑与现代文明》探索了仿古建筑的现代价值,为传统建筑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借鉴[1]。其次,仿古建筑设计并非对传统要素的复制和粘贴,而是对富有美学意义的传统建筑或其构建方式进行抽象和总结,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观念抓住传统精华,在作品中恰当地展示传统韵味。相关研究如赵侃的《仿古建筑兴起的文化因素》,着重从文化要素等方面对仿古建筑的兴起进行分析,挖掘其文化根源[2]。再次,仿古建筑的构件组成和建构形式也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刘卉的《仿古建筑坡屋面设计探讨》等,对古代某些具体建筑的构件数据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考察[3]。上述研究为文章提供了研究范围和方法上的参考,但既往研究中缺少对仿古建筑出现根源的系统性总结,仿古建筑设计手法的研究更为少见。文章将针对以上问题着重讨论,并提出适应仿古建筑发展的相关策略。
1.2研究方法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描述性研究法进行研究。(1)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各类文献来获得资料,全面地掌握建筑设计中的仿古现象。在了解仿古建筑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最终在现实资料的比较中全面了解建筑仿古现象出现的根源和创作手法。(2)描述性研究法:将已有的建筑仿古现象相关理论通过理解和验证进行叙述和解释。通过叙述总结相关论证,定向提出问题并予以阐释,从而对仿古建筑的发展和运用进行展望。
2.仿古建筑的出现根源
2.1崇尚传统、追根溯源
在建筑创作的过程中,面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独特的传统建筑风貌,尤其是身处文化历史保护区中的建筑设计,建筑在形式上往往难以整体改变,而沿袭模仿便成为延续文脉中一种很自然的手法。“建筑,应当就像从她所在的地方生长出来的一样”[4],受此思想的影响,建筑设计常常以地域传统为依据研究特定的历史文脉,创作出与历史建筑融为一体、服务原有环境的作品。例如,屯溪老街沿街店铺改造设计(图1)仍保留老街独特的街巷肌理和风貌特征,并在建筑高度、体量、风貌、色彩上进行严格控制,使老街视觉协调、尺度适宜。同时,街边店铺采用统一而又有变化的匾额以及各种灯饰、小品,使老街充满传统气息与时尚活力。类似屯溪老街沿街商铺立面改造的仿古设计,不仅在建筑的体量和细部构造上与传统建筑相近,更从神韵上、气质上达到了“神形兼备”的境界。
2.2吸引眼球、创造价值
仿古建筑出现在风景名胜地是一种常见现象,往往能为原有风貌增色并弥补原有功能的不足,而在旅游经济的带动下,多地出现仿古建筑甚至仿古街区,在城市也不例外,城市异域风情商业街即是其中一种。异域风情商业街大多通过对异国风情的刻画形成特色风貌从而吸引游客、促进投资。例如,仿欧式建筑借鉴了欧洲传统建筑的空间关系和比例尺度,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公众视野,带动了当地经济。然而,建筑比例失调、装饰烦琐等现象仍时有出现,对于建筑设计创作来说,通过刻意模仿的欧洲风情聚集区如何与原有区域环境文化相协调仍有待思考。
3.仿古建筑的主要设计手法
建筑设计中的仿古形式大体分为两种,即狭义仿古设计和广义仿古设计[5]。狭义仿古建筑设计手法是指利用当地传统材料和工艺在特定范围内对古建筑进行复原工作;广义的仿古建筑设计手法是指延续地域传统文化特色,并利用现代材料和科学技术手段对古建筑实施一定改造。在仿古建筑的具体设计手法方面,又可分为以下三种:
3.1造旧如旧
此种做法通常针对特定风貌保护区中的历史文化建筑。历史建筑的意义在于文化,因此对历史建筑进行的改造或者加建,形式上应与传统保持一致。在特定的历史环境氛围中,仿古建筑的设计多遵循“造旧如旧”的原则。例如,青岛中山路历史风貌保护区中的天主教堂修缮项目(图2),为了保持建筑原有的欧洲风情以及良好的比例关系,施工过程中仔细参考旧堂资料并进行系统理论研究,当年德国设计者所保留的大样图纸则为改造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3.2造旧添新
相比“造旧如旧”的设计手法,“造旧添新”主要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关键内容既在于保持与传统建筑在形式上的微小差异,同时又有所创新,满足美学意义上的形式统一。新建的仿古部分不管与原有建筑多么相似,也不可能饱含先祖的劳作和汗水,因此,后人所做的仿古建筑远观能保持整体风貌统一,近观可令细心的观察者将仿古部分同原作分开,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将新作仿古部分与历史遗迹混为一谈的“假古董”的现象。例如,绩溪博物馆的设计中,继承了传统徽派建筑与聚落的表现肌理(图3),设置了多个庭院、天井和街巷,并尽可能地保留用地内现有树木的原状,既是对徽派传统建筑的传承,也是对传统山水相融环境理念的重释。
3.3无中生有
相对于前两种设计手法,“无中生有”或许是建筑设计中最容易让人质疑的设计手法,尤其对于结构复杂、代价高昂的仿古建筑。实际上,“无中生有”的设计思路若能清晰地展示地域文化、具有特殊的教育意义或其他需要也无可厚非;而若只是一味追求模仿,忽视建筑空间本身的功能性则大可不必。研究古建筑的意义在于传承文化、感悟先祖的创造印迹,如若仅为粗糙和生硬的仿古,则很难在真正意义上达到仿古的效果,更难说像真正的古建筑一样给大众带来震撼力和感染力。
4.建筑仿古现象的未来
4.1古建筑信息库的建立
仿古建筑的依据是古建筑,设计是否得当、准确,其重要的参考标准都来源于现存的古建筑和相关文献。因此,考察古建筑现状、测绘古建筑数据、整理相关古代建筑设计文献,对于今天仿古建筑的设计具有重要价值和重大意义。同时,今天也是未来之古,相关研究人员应按照设计需求做好当代地域特色建筑的信息收集,供后人参考。
4.2设计素养的提高
仿古建筑设计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要求设计者具备较为深厚的专业知识、文化素养和综合设计能力。要不要建仿古建筑、仿古建筑形式好不好,设计者修养的高低、设计理论体系的完善与否往往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因此,不断加强建筑师的职业素养和文化素养,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提升,不断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才能在仿古建筑的设计舞台中找到合适的继承模式和贴切的现代作法。
4.3现代技术的融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大众审美能力的提升,人们对仿古建筑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纯粹的形式模仿是原地踏步的消极继承。仿古建筑应与现代环境相结合,与现代生活需求相适应,与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形成与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相协调的“艺术整体”,构建安全可靠的舒适空间,达到“仿古不同古”的艺术效果。现代技术的应用,让仿古建筑在认真忠实地继承传统建筑形式的同时有所创新,在创新中有所进步,并在进步过程中传递时代特征。
5.结论
仿古建筑作为当代建筑的一部分,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和民族的精神的延伸。一方面,在坚持承传文化指引下的仿古建筑设计继续发展,有利于传承和保护传统建筑遗产;另一方面,建筑师应该站在建筑学的专业立场上,致力于研究建筑仿古现象,继承和发扬其精髓,统筹兼顾其象征功能、价值功能、使用功能等社会层面的作用。仿古建筑并不是生搬硬套地建筑符号拼贴与罗列,也不应一味地沉醉于历史的辉煌与文化的璀璨。仿古建筑设计必须通过辨证思维的运用,坚持文化高度自觉,摒弃奇奇怪怪的建筑,从民族精神实质上下功夫,真正提升建筑文化内涵,使仿古建筑在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中,成为众多建筑作品中画龙点睛、承传文化的一道风景线,为城乡风貌增色。
参考文献:
[1]卢中一、斯满芳.仿古建筑与现代文明[J].城乡建设,2003(10):45.
[2]赵侃.仿古建筑兴起的文化因素[J].艺术评论,2009(3):72-75.
[3]刘卉.仿古建筑坡屋面设计探讨[J].上海建设科技,2009(2):31-33.
[4]李剑平.关于仿古建筑形式的思考[J].文物世界,2001(03):76-78.
【关键词】现代设计,仿古建筑,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居多.木结构有很多优点,倒如卯榫结合整体抗震、雕粱唾栋艺术纯粹、单体组合空间丰富等;但也有许多致命的缺点,例如取材匮乏、腐朽老化、制作复杂、单体空间单调等。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如何合理化、规律化的在古建筑中应用,使现代结构的仿古建筑既保持浓郁的中国古代特色又能摒弃木结构的致命缺点,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现代设计中仿古建筑的特点分析
1.现代设计中仿古建筑的概念简述
中国建筑文化历史悠远,形成独特,建筑物造型优美,结构严谨,宏伟中不失细腻,庄严中不失优雅。而“仿古建筑”一词正式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但直到上世纪末学术界在理论上的探讨, 褒贬不一, 可以说它经历了一个坎坷不平的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仿古建筑形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仿古建筑形式是指利用现代建筑材料或传统建筑材料, 对古建筑形式进行符合传统文化特征的再创造。狭义的仿古建筑形式是指利用传统建筑材料, 在特定范围内对古建筑的复原,严格讲属于文物修复范畴。
2.仿古建筑的特点简述
仿古建筑通俗点讲既是用现代的施工工艺体现古代建筑的外形。而我们知道由于古代建筑材料和理论的局限性,古建筑并不存在高层结构;故而现今的仿古建筑多以单层和多层为主。众所周知,现代多层建筑多为砌体结构和框架结构。所以在仿古建筑中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
(一)中国古代建筑特点体现在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并保持构架制原则。为了保护木材,表面需加油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中国古代建筑形成独具特色的彩画制度,令世人叹为观止。鉴于木结构的耐火性很差且使用周期短,在现今建筑中已经不提倡使用;而构架制的结构形式和现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极为相似:传力途径明确,主体的承重结构和围护结构分开。这就说明框架结构是最能体现古建筑精髓的结构形式。这也为室内空间的灵活布局创造了条件。
(二)中国古代建筑中,常用多种多样的罩、挂落、隔扇、屏等自由灵活地分隔室内空间。但彩画制度这一形式在现今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也只能通过外贴或喷绘等装修手段才能达到。
(三)中国古代建筑创造并使用斗拱结构形式,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中所特有的形制,它既是梁和柱之间传递荷载以及承担抗震作用的结构构件,又以其自身优美、华丽的造型而成为建筑的主要装饰构件。集结构功能与装饰功能为一体的精华所在。随着现代结构形式及建筑材料的发展,斗拱这一重要的结构构件应用在仿古建筑中时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实质性作用,而仅仅作为一种具有观赏性的装饰构件。但是它作为古建筑的代表性构件是不可或缺的。
(四)中国古代建筑组群大多以庭院为组合单位:单体建筑沿周边布置,围合成中间的庭院。这样的庭院整体风格是内向的:内部开敞而富于变化,外观较封闭。按照中国的封建礼制观念,庭院强调中轴对称布局,以突出主体建筑,并求得整体的平衡。正是由于这种理念,古代建筑的单体建筑形式也是高度统一,无论是宫殿、寺庙、住宅等,不论其规模大小,外观体形皆由台基、屋身和屋顶三部分组成。这些特点难免单调,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古建筑的多样性,而古代建筑师则从建筑组群沿轴线作多层次的纵身布局,从而使庭院变化丰富多彩的。而在古代园林的设计中这些特点并不明显,原因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以“师法自然”为原则,极尽自由灵活之能事。这才有了现在我们熟知的各式园林。
三、现代设计在仿古建筑中的应用
仿古建筑中应尽可能的以现在设计方式来使得各个方面的特点得到显示。中国古建筑中以明清时期的苏式园林古建最具代表性,也最为人们熟知;所以在仿古建筑形式中以仿明清苏式古建为主。仿古建筑的主受力构件大体可分为:柱、梁、桁、檩、椽。传力方向为:屋面椽檩桁梁柱;途径明确,受力简单。笔者将以一个简单的仿古建筑设计做出分析。
1.景点的整体规划
如图1,该景点是为纪念一个上古凰落架”的传说依山而建。简单地分为两个标高平台。
首层平台是一个小型的游园,二层平台是围绕一颗老梧桐树的纪念游园。两个高差所形成的两个立面采用汉阏组合造型,第一立面两组组合,中间设神道,通过神道台阶上至第一层游园平台,该平台采用对称手法完成以铺装、落差广场、旱地喷泉等要素组合的休闲广场;第二立面一组组合,中间设过门阀门,阕门两侧分列两组阁和宫墙,通过阕门上至二层纪念平台。该平台上设纪念亭和老梧桐树遥相对应。其间夹杂绿化、铺装、廊道、水池等园林设计因素。
2.单体设计
如图2,汉阕的造型古朴刚劲,别名凤阕,能够很好地突出该景点纪念。凤凰落架”的古老传说。将单体的阗分体量大小,前后不一地组台在一起形成立面造型就要求单体的阔比例及大的构件仿古特点明显,且利于现代结构施工。
设计中通过对古代汉阋造型有选择取舍,强调大形体的同时忽略某些结构细部,尽量通过小型装饰构件体现古朴的昧道。单闫分上下两层檐,中间是空口回音腔体,内置风铃致枚,每当山风吹过铃声清脆引人寻觅。戗脊、覆瓦条等构件粗拙刚劲.线条挺拔。双层阕顶面覆墨绿琉璃平瓦,其余外露面铺青灰陶土砖。阕体正面中间置古式青铜浮雕。总体组合色调以青灰的阕墙、青灰的铺装地面、墙上铜制金属花箍、古松柏、红绿的花草构成既庄重又活泼的纪念场所。单体组合方面通过阕体的高低、前后错落,材质的转换,横向竖向线条的对比,墙体古式花盆的点缀形成单体的统一,丰富的多角度观感组合立面。
3.结构分析
如何用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百分之百解决建筑设计的思路,在基础承载、基础形式、墙体形式、阕头形式、细部构件等方面分别对待,既要考虑安全合理.又要考虑经济实用。由于该地盛产石灰石,所以在基础和墙体上采用了M7.5水泥砂浆浆砌MU20石灰石,在围头标高范围内采用了内部框架,两层檐板和竖向腔板从框架梁上以折板的形式挑出,板厚100 mm,壬10配筋,根部由于双层板厚承载剪力不是问题,主要荷载考虑板自重、瓦板重量、风荷载、雪荷载。内部框架柱基础伸人浆砌石灰石满足锚固,并每隔800mm环形拉结一道框架梁,框架梁内侧挑出基础板,上浆砌石灰石作为压载。且为防止风的侧向力,必须在框架基础上砌够足够压载的石灰石,防止阕头的侧倾。其余戗脊等构件按照加工尺寸,用细石混凝土9号铅丝做骨架,壁厚15 mm,预制后,焊接在相应位置的预埋铁件上。外露装饰分90采用铺装、抹面涂料、斩假石等做法。
四、结束语
通过对现代设计在仿古建筑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对现代结构的仿古建筑借助古老传说的优美意境,和谐地与景观规划有机地融为一体有了浅显的认识和大胆的尝试。该景点建筑建成后,给人以建筑总体布置。彰显雄浑大气,单体建筑突出沉稳厚重,细部装饰刻意精雕细琢的感觉,是谓成功的现代设计思路,同时也成为人们在闲暇时观赏、游览、休闲、散步的理想场所
参考文献:
[1]牛毅胜 浅析现代设计在仿古建筑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山西建筑》 -2007年28期
[2]张向东 肖胜利 夏琪谷 洪勋 马学 仿古建筑地震灾后重建施工技术 [期刊论文] 《施工技术》 ISTIC PKU -2011年6期
[3]张福萍 仿古建筑结构设计实例简介 [期刊论文] 《煤炭工程》 PKU -2003年9期
[4]谢海燕 浅谈仿古建筑的设计――永定下洋温泉度假酒店设计 [期刊论文] 《建筑设计管理》 -2012年7期
关键词:古建筑;现代化建设;
1 现代化建设与古建筑保护的关系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的发展让世界震惊。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也快速挺进,城市建设也随之高速发展,由于目光的短浅,加之利益的驱动,古建筑被破坏事件屡见不鲜。2008年,在光天化日之下,龙游文物贩子居然唆使村民拆除了一幢300年的明代古建筑,无知的村民和前来阻止的文物执法人员还发生了对抗;2007年7月,湖北襄樊唯一明代古建筑在半夜时分被强行拆除;2010年4月,云南大理“忽必烈当年都未能破”的古城墙龙首关南、西两面的遗址,被交通部门不留情面地大肆破坏和野蛮施工,新建的公路要穿古城而过,使龙首关变得面目全非,仅剩的几段城墙也危在旦夕。2011年,山东潍坊的一座明朝古庙在凌晨被强拆。2012年1月,梁林故居建筑被“保护性拆除”。
作为祖先留下来的宝贵遗产的古建筑,应该很好地保护起来,但是,社会要进步,城市要发展,要进行新的建设是势在必行,如果因为过度地保护古建筑而阻塞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是谁都不想看到的,反之,如果因为追求城市化发展的进程顺利推进,而忽略了对古建筑的保护,也是不可取的。那么,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古建筑保护的矛盾,是否不可调和了?古今中外的大量事实证明:古建筑的保护与现代化建设之间的矛盾不是不可调和的,更不是顾及到此就一定会失去彼,而是互相促进、互相依存,如果统筹协调、科学发展,就能得到“双赢”。
2 让古建筑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的策略
2.1 古建筑的“新天地”作用
上海新天地是以上海近代建筑的标志石库门建筑旧区为基础,保留了当年的砖墙、屋瓦,但是,每座建筑内部,则按照二十一世纪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情感世界度身定做,成为国际画廊、时装店、主题餐馆、咖啡酒吧.....门外是风情万种的石库门弄堂,门里是完全的现代化生活方式,一步之遥,恍若隔世,真有穿越时空之感!
西方国家也大同小异地采用了这种方式让古建筑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比如美国苏荷区的改造,便是不破坏楼房的外貌,只对其内容设施进行改造。改造之后的建筑看上去还是原来的工厂、仓库和栈房,但是内部却大不相同,内部是非常超现实主义风格的陈设。而德国也与此相差无几,他们也是把那些有保护价值的古建筑,能用就用,能改就改,绝不轻易拆除。比如柏林能源论坛大夏,原就是一座比较精美的红砖墙“老房子”。在改造时也是保留了外貌,对内部进行了改造。大门换成了玻璃自动门,还装了比较现代的感应卡门禁系统,门厅里的装修更具有现代化气息,侧墙、天花板及地板都是玻璃的。而另外两座非常现代的玻璃建筑便建在这座“老房子”的后边,两者之间仅仅有一条比较狭窄的夹道。这一新一旧的建筑又组成了一个方形内院,里面顶棚同样是用玻璃做的。从这侧看是古色古香的大夏,从另一侧看则是现化化气息深厚的玻璃建筑。在这里,古建筑与现代建筑两者相互呼应,相辅相承,相映成辉。
2.2 古建筑的景观作用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古建筑因为建造的年代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外观结构,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其旅游价值极高。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古建筑进行简单的修缮后作为旅游景观。这些古建筑包括古城建筑、陵墓建筑、宫廷建筑、寺庙建筑、桥梁建筑、石窟建筑、大宅院建筑等。
比如北京的故宫、恭王府、十三陵;广西的杨美古镇;云南的丽江古城;浙江的汤溪镇寺平村;河南的龙门石窟和少林寺;杭州的灵隐寺和西湖断桥;的布达拉宫;湖北的黄鹤楼等,都是依托古建筑群打造的行色旅游景观。而国外也一样,比如,巴黎的歌剧院;法国的尚博尔城堡等,也都是依托古建筑而开发的旅游景点之一。
除此之外,许多国家和地区还把一些古建筑经过改造,也开发为旅游景点。比如,上文中提到的上海新天地,也是一个具有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中西融合的都市旅游景点。到上海的人,都会去新天地去领略一下穿越时空的感觉,去享受一下购物、包含及娱乐的乐趣。
2.3 古建筑的文化传承作用
“老房子不是包袱,是财富,城市里的老房子是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的载体,是城市的价值,要保留老房子的特征,又按现代人的要求对它进行改造,让老房子的价值体现出来,并得到提升。”许多老房子,都是在设计者的独具匠心的设计改造后,使其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并提升。比如,坐落在上海的巴金故居,如今就改造成了巴金故居纪念馆。这个纪念馆就是为了让巴金的文学精神生生不息,为上海这座中国驰名的大城市再竖起一处醒目的人文地标,历时近五年的论证研究、资料整理、修缮施工,才把文学巨匠巴金先生曾经生活了半个世纪的武康路113号寓所修缮如“旧”,完全恢复历史原貌,并对海内外公众开放。
在国外,也有将古建筑进行改造后,发挥其文化传承作用的。比如,威尼斯米开朗基罗画馆。这个画馆就是由一个旧式的庭院群落改造的博物馆,是在保留了其外观基本不变,外面的墙面和门窗都没有什么改变,完全保留了原来的样子,仅在房前的平台加上通透的玻璃廊道供游人休息、喝咖啡。因此,该馆看上去显得有些残破。馆的内部却进行了十分考究的装修,尤其是监控照明更是现代,与馆的外部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对比。
2.4 古建筑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发作用
古建筑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对现代建筑的设计具有巨大的启发作用。比如,恭王府的生态设计。王府中的地面设计具有很好的渗水性及雨水收集功能,所以无论是下多大的雨,行走在王府脚都不会湿,而王府的绿地也不用特别用水去浇。而各类台阶几乎都是直接用石材的天然形状建成,避免了加工。而普通的瓦片又成了墙体、铺设地面花纹和绿地围边的材料,甚至还有蔬菜园。这些生态设计对对现代建筑的设计有着很大的启发作用。再比如北京四合院的冬避风、夏遮凉设计,出于抵御山林野兽、强盗的需要,并体现儒家思想下大家族共同生活的理想客家土楼设计风格及施工技术,都是非常值得现代建筑借鉴的宝贵财富。
3 结束语
古建筑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除了文中介绍的“新天地”作用、景观作用、文化传承作用以及现代建筑设计的参考作用外,还有很多。只要我们能够借鉴国内外在现代化建设中,是如何让古建筑发挥其作用的成功经验,再针对具体的古建筑的具体情况,通过认真研究,努力开发,锐意创新,就一定能够让古建筑发挥出更多更广泛作用,体现并提升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钟韵瑶.国外古建筑保护和有侧重[J].新安全东方消防,2007(08)
关键词:仿古建筑;木结构;混凝土结构
中图分类号:TU3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6)04-0121-02
收稿日期:2006-02-25
作者简介:邓晓春(1973-),女,1995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湖南省建筑设计院内聘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1 引言
中国古建筑虽然历经了数千年的演变,但其独特的结构方法和布置规模始终没有改变,并且是世界上独具风格的一门建筑学科,是世界建筑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中式传统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在材料选用、平面处理和艺术造型等方面都有许多自己的特点,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传统木结构在防火与防腐方面的缺陷也日益明显,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使仿古建筑的设计和建造成为可能,这也是对中国古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现代仿古建筑以钢筋混凝土为主体结构,改变了传统中国古建筑以木结构组合为主的受力系统,吸收了传统中国古建筑风格的精华,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础上,将传统古建筑的造型、部件等,作为装饰效果,从而达到建筑上的仿古目的。以下本文将就某工程实例对此种建筑的结构设计谈几点体会,能为同行在设计工作中提供一些参考。
2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是以木构架为主的一种结构方式,平面布局内向含蓄,层次丰富,均衡对称,空间布局灵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在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很早就实行了模数制和构件的定型化,对于建筑整体到局部的形式、尺度和做法都有相当详细的规定。中国古代建筑还独创了斗拱的结构形式,并充分运用色彩的装饰手段,使建筑物显得庄重而华丽。
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方式有“叠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三种,屋顶形式有硬山顶、悬山顶、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和复合顶。
3 仿古建筑的结构设计要求
现阶段的仿古建筑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替木结构,为了达到油漆彩绘之后与木构架相同的外观效果,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仿古建筑的结构设计具有以下特殊要求:
3.1模数要求和构件定型化
各受力构件的规格需满足古典建筑的模数要求,传力体系的构成极其各构件的尺度和形体完全仿照古代木结构中柱、梁、枋、檩的相应做法。
3.2屋面造型要求
屋面变化显著,造型要求高,构架体系采用了步架和举架的处理方法,使屋面坡度越往上越陡峻,越往下越平缓,形成了曲线优美、出檐深远的特征,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造型特点。
3.3建筑中有大量的具有独特装饰作用的结构构件,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斗拱和雀替。
斗拱:斗拱中方型的底座叫做斗,上面错落搭建的船形木块叫做拱。斗拱是中国传统古建筑特有的型制,它位于木结构梁和柱子之间,具有传导屋面荷载、加大屋檐挑出长度、缩短梁枋跨度、吸收地震能量等结构作用和装饰作用,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对于仿古建筑而言,因主体结构为钢筋;昆凝土,装饰常常成为斗拱的主要作用。
雀替:用于额枋(檐枋)与檐柱相交处,近似于三角形,表面有雕刻装饰的构件。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具有辅助拉结和装饰双重功能。
4 工程实例
4.1工程概况
开福寺位于长沙城北,它是一座殿字宏伟、气势非凡的千年古寺,具有“三湘名刹”之称。开福寺始建于五代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有的寺院规模已不能满足佛教事业的发展需要,自2004年开始修复扩建,大悲殿的建设就是其扩建工程子项之一。大悲殿为南方单层双重檐仿古建筑,建筑面积1200m2,总高度25m,面阔七间,共37.8m,进深六间,共30.6m。屋顶形式为歇山顶,黄色琉璃瓦铺盖,飞檐翘角,气魄雄伟,檐下为七踩斗拱。室内采用“露明造”,使空间更高大、更宽敞。该建筑采用了钢筋;昆凝土仿木结构。
4.2大悲殿的结构体系
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仿木框架结构,用SATWE程序进行整体计算,主受力框架用PK程序复核计算配筋。结构方式按照古建筑中的“叠梁式”,构架体系采用了步架和举架的处理方法,其传力途径也明显不同于传统钢筋混凝土建筑,屋面荷载通过T形屋面板传给屋面檩条梁,再由梁架逐层往下传递,最终通过最底层的梁传给框架柱。主受力框架立面详见图1。由于大殿建成后需供奉大尊佛像,故殿内抽掉了两根里金柱,使相临柱子间跨度分别达到了19.8m和18.6m。建筑平面图详见图2。这么大的跨度在传统古建筑中是罕见的,而为了保持室内“露明造”的完整性,在15.5m标高处设3根断面为400x1200的交叉转换梁(位于4轴、5轴、C轴上),共同支撑其上的柱子和屋面梁架体系。
4.3屋面板的设计
木结构的屋面木基层是由望板和椽组成的,这就使得仿古建筑的屋面板截面形式为T形,单向受力,板肋之间的距离很近、肋高较小见图3,加上屋面陡峻图4(大悲殿屋脊处为九五举)、造型复杂,屋面一次性全现浇施工难度很大,支模困难,混凝土浇注质量和外观效果均难保证。故将屋面板设计成叠合板,先预制单块的预应力混凝土T形板(或几块T形板组合)作为底模,再在底模上绑扎钢筋网,用细石混凝土浇注叠合层,完成后二者形成整体共同受力。设计时按叠合前和叠合后分阶段对T形板进行强度计算、抗裂验算、挠度验算。分别满足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的受力要求。
4.4斗拱和雀替的设计
在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的仿古建筑中,斗拱是作为受力构件还是纯装饰构件?采用木结构还是钢筋;昆凝土结构?这就值得探讨了,笔者在考察其他仿古建筑时了解到其斗拱大多是采用钢筋;昆凝土预制构件,各级斗与拱之间通过预埋件焊接连接(尺度较大时)或座浆连接(尺度较小时),斗拱在结构中为受力构件。这种做法的主要缺点是做工较粗糙、不美观,而且前者由于构件数量太多防腐和维修费用较高,后者受力不太可靠。故本工程的斗拱采用木结构,且仅作为装饰构件,不考虑其受力。屋檐荷载通过斗拱上方的现浇;昆凝土桃尖梁以及斗拱中间的现浇混凝土剪力墙传给剪力墙下方的额枋,斗和拱在桃尖梁施工前安装就位。
雀替仅作为装饰部分,不考虑其受力,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用定型模板在施工现场制作。主体结构施工时在相应位置留设预埋件,预制的雀替通过预埋件与主体结构的额枋(檐枋)和檐柱焊接连接。
木斗拱与混凝土的预制雀替都是作为装饰构件,与主体结构不是一起现浇成型,但采取了上述方式与受力构件连接后,再经过油漆彩绘处理,整个建筑物浑然一体,完全达到了传统木结构的艺术效果。建成后的大悲殿入口屋檐照片图4。
5 结束语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仿木仿古建筑,因组合形式变化大,构件形状复杂,其空间梁板的形状定型和模板、钢筋施工是最大的难题,给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带来了许多挑战,本文探讨了一些新的思路,力求用现代的构造和装饰处理,还原其传统古代建筑的风格。大悲殿于2004年4月完成设计,同年5月开工,2005年年底建筑竣工图50
参考文献:
[1]马炳坚.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3.
一、比例和尺度对建筑的影响
建筑具有物质与精神两种属性,在建筑设计中的建筑美主要是满足人们精神需要与审美需求,这就需要建筑设计师们遵循一定的法则。建筑美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没有定量甚至定性的工具,美的判断与人们的心理和视觉直接相关;无论是建筑的外观美,还是建筑空间的内部美,都离不开比例和尺度这一特性。比例和尺度协调的建筑造型不仅美观,而且使用合理,给人以舒适、愉悦的精神感受,比如现在很多已建或在建的新农村社区建筑,按照一定的比例,满足了理智和眼睛要求的特性,以及他们采用体现实际大小与给人印象真实大小相一致的自然尺度,给人带来了温馨、舒服、自然、和谐之感;儿童建筑采用较小的尺度,给人以活泼、娇小、亲切的感觉;一些纪念性建筑则采用夸张的手法,给人以超乎自然的尺度感,给人带来庄严、肃穆、崇敬之感。
二、比例和尺度的运用
以两幢建筑为例,一是中国古建筑山西五台县佛光寺大殿,由于中国古建的数与比例概念与中国人宇宙观和世界观息息相关,所以中国古建筑常以“3”为模数,其决定性因素是结构形式,艺术与结构的统一则更具有艺术价值。中国古建筑的优美比例主要来自于木构件受力最合理的截面及搭建,分析古建筑具有优美视觉效果的实例,发现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和几何关系。例如,佛光寺大殿的立面就包含小整数比的关系:4:5和2:3,剖面中斗拱的高度与柱高的比例为1:2,屋面坡度为2:1。二是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中提出数学可以达到真正的完美,他推崇精确性和几何性,认为建筑的本质应该是几何关系和正确的比例系统。因此他创建了模度理论,是结合了黄金分割的人体尺寸组成的一组数据。马赛公寓则是模度理论的成功运用,在马赛公寓中每个住宅单元由楼梯链接上下两个2.26米高的空间构成,起居室通高,3.66*4.8的大玻璃窗提供了开敞的视野。在马赛公寓中从整体到细部的尺寸都严格按照模度中的数值。模度理论有两条线索交织而成:一是人体尺度,一是黄金分割。也就是说,合乎人体的建筑尺度给使用者带来最舒适的居住体验,而黄金分割带来的是和谐悦目的比例。模度理论对建筑设计具有重大意义,但其数值过于零碎对构件的预制和施工不利,因此它并没有在设计领域延续并发扬光大。
三、结语
建筑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的各种需要,在这个竞争与发展并存的社会中,建筑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必须符合人们的审美追求。所以比例和尺度作为建筑设计的基本属性要求我们做建筑设计必须要对建筑的比例和尺度有充分的了解,掌握全面的知识;这样才能扎实建筑的基础,才能构筑出流畅、端庄、和悦、典雅的建筑。
作者:段勇 范田田 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
关键词:古建筑测绘;测绘内容;摄影测量;激光扫描;地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 P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古建筑测绘主要是指对历史遗留建筑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等进行测定、采集、表述以及对获取的数据、信息、成果等进行处理和提取的活动,是一项科学系统性的工作。古建筑测绘的目的是为研究对象建立精确的几何模型(平面结构图、三维仿真模型),而传统测绘工作方法在古建筑信息的获取手段、数据存储、最终成果表达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不仅耗费人力、物力、时间等,通常获取数据的精度不高;另一方面,古建筑从业人员的需求、重点关注领域的不同,导致古建筑数据的管理、应用、表达变得更加困难。
目前,我国古代建筑多集中于宫殿群落、庙宇、古城等,对于历史文化传承和文物从业人员来说,建筑物本体信息和文化遗产信息需要尽可能完整、精确地保存(如古建筑信息归档、保护、复原都需要精确的空间结构信息)。同时,如何更有效地存储、应用、发掘这些数据,就需要一个灵活、稳定的信息管理系统来支持这项工作。
2.古建筑测绘内容及意义
测绘,顾名思义通过测量绘制成图。传统测绘工作的内容包括:建筑构件的样图、建筑体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以及建筑群的平面图等。随着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测绘成果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在平面图中进行表达,还要通过虚拟可视化技术等新的手段在三维空间中形象、准确的表现测绘对象,因此,测绘的内容又有了新的扩展,测绘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古建筑测绘相关工作可分为以下几类:文献记录,古建筑监测,古建筑保护、古建筑修复、古建筑重建、古建筑结构设计、考古和信息管理。上述工作的进行在一定程度上都离不开测绘的支持。从成果数据对古建筑的表达尺度以及表现方式来看,以上分类有各自独立的测绘方式;但是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这几种分类又统一于测绘工作的全过程。
通过对古建筑的测绘,可以为文化遗产信息的记录、保护、修复提供基本参考信息;也可以为古建筑的维修、复原提供原始资料;同时,测绘数据又能为古建筑的动态监测提供数据支撑;今天,人们对古代建筑则列、营造法式进行研究等也离不开良好完备的建筑测绘数据;在考古中,古建筑测绘也可服务于还原历史人文事件、社会发展以及自然环境状况等。由此可见,测绘工作服务于古建筑相关的各个领域。
3.古建筑测绘的实施步骤
在进行古建筑测绘工作之前,首先,我们需要从地理空间信息的角度对建筑物本体、建筑环境、自然环境、文化遗产信息等进行分类、整理工作;再次,需要对采用的测绘方法、适用的仪器设备、数据精度、数据格式、表达方式、时效性、经济性做出明确的规定。
实施过程采用以下步骤:
查阅文献资料对古建筑本体的文化、历史价值进行评估;
通过现场勘察对其所处环境以及内部环境进行识别,以评估项目实施测绘的难易程度;
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确定建筑本体数据精度、几何模型参数种类,评估项目的时效性、经济性;
选用合适的仪器设备,高效快速开展测绘工作;
实施过程中对方案进行再次验证,修正等。
通过GIS对测绘成果数据进行管理、应用
4.古建筑测绘方法
4.1传统测绘方法
传统的古建筑测绘中常用的工具有:直尺、角尺、垂球、卷尺、皮尺、棉线等。古代建筑的设计、建造具有标准的工艺工法,结合古建筑设计建造的特点,通过简单的测量,根据古建筑则列、营造法式等方法可以推测出整个建筑的大体尺寸、规格信息,对建筑本体信息记录还原尽可能准确,传统的古建筑测绘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发展,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工作流程。但传统古建筑测绘方法也存在着众多的不足,例如,对于一些结构复杂、尺寸较大的古建筑,无法保证足够的精度;对于位置较高、较隐蔽的部位或者构建的测量和绘制对工作人员具有一定危险,同时对于建筑物本身也可能会产生破坏,实际测量结果精度也难以控制;对于复杂精美的构件(彩绘、雕刻等)仅记录其轮廓特征等,不能表达其精美的色彩、工法及神韵。而新的测绘仪器及技术的出现:如测量机器人、激光扫描仪、摄影测量技术及空间数据应用方法等可以为研究对象建立精确的空间模型,与传统测绘方法相比较在空间数据获取、管理、分析、表达方面更加优化。
4.2遥感影像处理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一切物体,都具有向外反射、辐射电磁波的特点,由于每一种物体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以及入射光的波长不同,因此他们对入射光的反射率也不同,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探测目标对象反射和发射的电磁波,获取目标的信息,通过计算机或者目视解译完成远距离物体识别的技术。
目前,遥感影像处理技术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经济的数据获取手段,在古建筑测绘中,利用卫星遥感或者航空遥感,获取古建筑遗迹的影像资料,运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对这些影像进行增强和处理。同时,根据古建筑遗址范围内的地面现状和光谱成像的规律等相互关系,对影像的色调、纹理、图案及其时空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制作大范围,大场景的影像地图,提供不同尺度的空间数据模型,判定遗迹或建筑的位置、分布等特征,进行遗址探查、测量等。目前,高精度的卫星遥感影像的地面分辨率已达到50cm,航空遥感影像的精度已可以达到10cm,在对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进行相关测绘(例如可进行长城的地形测绘工作)。而对于规模较小,场景范围有限的古建筑,近景摄影测量便凸显出优势。
4.3地面近景摄影测量
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是模拟人的视觉成像系统,如单眼观察物体,不能判断景物的远近,而双眼观察可以得到立体效果,能够分辨观测对象的远近。
地面近景摄影测量,一种有别于传统测绘方法的空间数据获取手段,在测绘实施方面较为简便,通过数码相机标定,对研究对象进行多角度拍摄,满足数字影像处理的角度、空间重叠度要求,采用目前成熟的商用软件即可解析研究对象的空间几何信息,可为虚拟化建模提供高精度数据,对古建筑保护和研究都有显著效果。
通常我们把建筑结构的基本几何维度(点、线、面、体)信息作为文化遗产记录的一种,近景摄影测量作为一种高效的提取线画特征的手段可充分应用于古建筑结构信息获取。实施一项古建筑保护计划需要按照具体步骤来完成的,每一步都具有独特的数据和信息表达。一般来说摄影测量可以为古建筑保护的初期工作提供相当丰富的资料如:基础影像、正摄影像、二维线画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矢量化三维模型等。同时,摄影测量获取的建筑结构影像数据在CAD或者GIS系统中可进行精确量测、统计。可对结构、纹理复杂的建筑本体进行建模。
4.4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三维激光扫描仪是将无合作目标激光测距仪与角度测量系统组合的一种自动化快速测量系统。激光扫描仪获取的点数据一般均匀分布于研究对象的表面。
由于古建筑结构自身的特点,建筑内部光线条件较差、场地狭窄的部位较多,摄影测量则会因为光线不足或场地限制受影响,而激光扫描仪就会表现出较高适应性。古代建筑结构和布局上呈现分层错落的特点,摄影测量技术对于分层感较大的建筑结构信息提取和解译工作不理想,而激光扫描仪则可以灵活选取观测位置,尽可能详尽的扫描因分层、遮挡的结构或建筑。
古建筑研究工作需要完整记录主要建筑结构信息、附属构件信息,通过对激光扫描获取的数据建模可以完整提供各种建筑本体几何信息。通过拍摄建筑结构或构件影像,利用3DMAX等软件可以对模型进行纹理材质的贴赋。带有丰富表面纹理特征的构件模型可以作为电子文献记录等基础性资料存入数据库。
古建筑有着独特建筑构建和结构规则,平面数据和信息不能形象展示古建筑完美的建筑风貌,随着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发展,激光扫描技术与摄影测量相比又具有高效、快速、复杂建模的特点。通过对多种建筑构建进行精密扫描、建模、纹理贴赋等工作,逐渐完善结构库,可以根据古建筑设计、修建的规则模拟古建筑的建造过程,通过对建筑本体理化性质的采集,模拟古建筑在外部因素影响下的动态变化状况。
5.古建筑测绘数据管理
对于古建工作人员来说,测绘仅是一种获取建筑信息的手段,而通过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即可从不同尺度、角度去存储、管理、应用这些测绘数据。
古建筑测绘采集的原始数据可作为档案在系统中存储。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对建筑构件进行编码,录入相关的文化遗产信息、理化性质等属性信息,这些信息又可作为古建筑日常管理的基础资料。对于古建筑从业人员来说,古建筑测绘的精度对于日后的古建保护、修复、重建、以及资料归档都会产生深远的意义。古建筑保护在新的技术手段的支撑下,在新的历史环境中都会因为细致入微的工作而延年益寿。地理信息系统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日常古建筑管理工作,比如,日常修缮可通过信息系统进行记录,同时可以对日常工作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生成报表。对于复杂的空间计算也可以借助于计算机来完成。
利用可视化的手段展示建筑本体的现状风貌,通过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查看三维建筑模型,也可以对三维模型进行自由量测获取弧度、倾斜角度等在常规测绘中不易获取的数据。在三维场景中通过自由切、剖建筑获得建筑切面、剖面图,在虚拟环境中提取建筑基本构件(柱、椽、斗拱、檐、位置、彩绘、门、窗等)的细节信息,对一些复杂构件进行分离、显示、隐藏等。
6.讨论与结论
古建筑测绘中采用传统方法获取的建筑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日常使用需求,但对于结构复杂,负载信息量较大(雕刻、彩画精美、)的建筑体或构件,摄影测量、激光扫描、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就显现出极大的优势,可以为古建筑从业人员提供丰富数据资料,可以作为完备、准确的文献资料归档,也可为古建筑保护、修缮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目前,单一的测绘手段和测绘工具已越来越难满足古建筑行业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本文介绍的几种新的技术手段在测绘实施过程中各有优势,未来古建筑测绘发展的趋势必将是多种技术综合应用综合发挥各种测绘手段的优势为古建筑行业服务。
参考文献:
[1]雍振华.古典园林保护研究[J]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2002,15(3):57-62
[2]李振涛 许妙忠.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在古建筑物重建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信息与工程 2007,32(4):8-9
[3]余明,丁辰,过静珺.激光三维扫描技术用于古建筑测绘的研究[J]测绘科学,2004:69-70.
[4]何玮.古建筑的保护与修复[J].工程建设,2008(06):33-35.
关键词:古建筑;保护;意义;开发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的古建筑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它的独特风格与传统,在世界建筑史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和科学价值。不过由于在历经数千年的岁月摧残及人为与自然力的破坏,使得我国古代建筑遭受到损害、破坏甚至毁灭,在此日趋严重的情况下,我国对于维护和改造古建筑已势在必行。
1、古建筑保护的意义
古建筑反映了国家的辉煌历史,它记录历史,展示着历史文化,载托灵魂,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载体。
1.1、古建筑指的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古代民用和公共建筑以及包括民国时期的建筑,它是一种历史文化精神的载体,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着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通过古建筑,我们可理解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同时期的古建筑体现着中国古建筑与西方建筑迥然不同的建筑体系与艺术风格。依附于这些古代建筑和历史纪念性建筑中的石刻、雕塑、壁画、琉璃等与建筑相得益彰,使建筑迸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蕴含着更深的文化内涵,这是其他历史文献,考古资料,文字描写所不能代替的。
1.2、古建筑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它饱含着过去岁月流传下来的信息,是人民千百年传统的活的见证,古代建筑和其他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是社会不同发展阶段遗留下来的实物,我们可以从古建筑的研究中看出同一个时期其他科学的发展情况以及当时所达到的水平。比如,名闻中外的万里长城,还有建于隋代的安济桥等,它们都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对于建筑史的研究来说,古建筑更是直接的实物例证,因为任何一座古建筑都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所反映的是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及科学技术水平、工艺技巧、艺术风格、风俗习惯等等。因此古建筑是中国建筑史发展的最好例证,对其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及社会历史的变革。
1.3、古建筑是新建筑设计与新艺术创作的重要借鉴,中国的古建筑在艺术和技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世界建筑史上有着极其丰富而辉煌的成就,中国古建筑是独立于西方建筑的一个单独的体系,无论从建筑的审美上、结构上、构造上等,都有着异于西方建筑的表现。中国古建筑主要以木材、砖瓦为建筑材料,在建筑布局、材料、施工、艺术装饰、传统风格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特点,这些都是几千年来无数工匠们在长期建筑实践中多积累下来的经验。这些古代技术成就,对现代建筑施工、设计者,有着极大的启迪与示范。而中国古建筑木结构的构建原理和它独特的防震方法,对现代结构抗震技术的发展也有着重大的意义。
1.4、古建筑主要反映了社会生活、精神面貌和经济基础等方面。我国历代建筑艺术与它所处的历史时代、地理气候、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密切相关,同时受到材料、结构、施工技术的制约。同时古建筑也为我国的文化、历史、现代建筑、考古等多学科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因此,古建筑在我国旅游开发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2、古建筑的保护现状
2.1、由于我国古建筑基本上是木质结构,在环境的作用下极易损坏,因此,建筑要进行经常性维护,费用比较高,而目前我国在古建筑保护资金投入方面严重不足,再加上政府监督力度不够以及各种制度的不完善,导致转向保护资金被挪用现象比较严重,造成许多古建筑因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建筑损毁严重,无法进行修复,古建筑保护相对滞后,两者矛盾日益激化。
2.2、古建筑的保护有着较高的技术要求,目前,我国虽然在古建筑传统技术的继承与传播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古建文物保护质量提高了,当前,在进行古建筑保护的工作人员当中素质不高、水平低的大有人在。再加上材料与技术方面的欠缺,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就难以开展。
3、保护古建筑的措施
3.1、在进行古建筑的保护工作时,除了增强工作人员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也要让广大人民群众都参与进来,专门设立古建筑保护组织,对我国传统建筑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进行大力宣传,使得政府与人民群众相互配合,共同实现对古建筑历史文化意义的保护。
3.2、古建筑属于珍贵文物,因此,对其的保护与修复工作是就显得非常重要。由于我国古建筑的材料主要是木材,其主要损坏原因是木材的腐烂,定期对古建筑进行维修和修复十分重要。对古建筑的维护应该坚持原真性,即保持古建筑本身和它所代表的历史性和美学性,仿照古代建筑风格,利用现代科技将古建筑维护过程中的环境及人为损坏程度降到最低。对古建筑维护的方法主要有:1)在保留原有建筑的形态、组织结构及原有建筑材料,对历经多年自然侵蚀与人为损毁,已经有残缺,或者对外观已丧失原有风貌的建筑进行修复;2)由于种种原因需要重新建设或者搬迁的必须要经过相关特别批准,在进行施工前要到实地进行多方面考察,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确立古建筑维修的正确指导思想,寻求妥善的修复方法,。做出可行的方案,来保证古建筑重建或搬迁的施工质量。在古建筑的修复过程中,当传统的技术不能解决问题时,可以利用任何现代科技。相对于传统技术,现代科技可更全面、深入、确切地认知古建筑,采取的保护措施就可以更有针对性,更科学。
3.3、虽说我国在古建筑方面有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跟西方国家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表现在古建筑保护理论知识方面还比较薄弱,实践经验少,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不断地总结经验并上升为理论,再用理论指导我们的古建筑维修的实践,还有就是专业性人才缺乏。因此,需要加强专业人员培养,提高古建筑保护理论研究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向国外学习先进的古建筑保护理念和修复方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来解决新时期我国古建筑保护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开创古建筑保护的新局面。
3.4、对古建筑进行合理开发,积极发挥古代建筑在观光旅游业中的作用,发展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让开发和利用相互促进发展。有很多古代建筑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实用价值。对这种建筑要赋予其新的实用功能,挖掘其再利用的因素,将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相互融合,使其具有新的实用功能。再者在历史、科学、艺术等方面的古代建筑的价值已大大超过自身的物质功能价值。我们可以利用古建筑作为文化馆、博物馆利,供专业人士考察、借鉴等。
4、结语
终上所述,古建筑是一笔珍贵的财富,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辉煌历史,表现了过去中国的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保护和维修好它是我们这一代不可推卸的使命,当前,国家对古建筑修复与保护日益重视、各方面下拨的款项也逐年增多,而在修理古建筑的科学技术也在日益进步。相信在未来对维修古建筑的事业将发展得更快、更好。
参考文献
[1]潘谷西.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张帅华.对当前古建筑修复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8(04)
中国古建筑见证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代表着所在地的历史文脉,放映了当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好遗留下来的古建筑,是我们文物工作者的使命。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古建筑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日益突出。明确古建筑保护的目的,探讨古建筑保护的理念和方式,坚持古建筑保护的基本原则,以最前沿的思路和最有效的手段去保护古建筑,传播和普及古建筑保护的知识,这才是我们最应该去做的事情。
【关键词】
古建筑;价值;保护;思路
中国古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千年,每一件保存下来的古建筑都是弥足珍贵的国宝。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是对一个朝代的见证,是一个城市的文脉,他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科学技术水平和人民的社会生活状况。建筑本身是一卷丰富的历史档案,它忠实地反映了我们的过去。古建筑能否在我们当代人手中安然无恙地继承下去,这是一个需要我们每一个公民正视面对的严峻问题。保护和传承古建筑是历史托付于我们的重要使命。
保护古建筑就是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任何一座古建筑都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之下产生的,所反映的是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及科学技术水平、工艺技巧、艺术风格、风俗习惯等等。例如,传统建筑体现出传统的伦理观念。从古建筑的宫、殿、门、阁,体量、形制、色彩中我们可以判断等级、贵贱,从庶民的宅院到帝王的宫殿,都是有严格的布局、井然的秩序,反映着人的关系与地位的差异;中国古建筑善于将功能多样、风格迥异的建筑单体通过空间序列上的安排、组合,取得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反映了传统文化追求多样性统一的特点。
每一座古建筑都是一件艺术臻品,或厚重雄浑,或华丽繁缛,台基、立柱、斗拱、屋顶,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比例协调生动美观的图画;若是群体建筑,重重院落,主次有序,更会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除了建筑本身的架构之外,建筑的门、窗、天花板等及装饰图案更是依据建筑的不同等级和功能表现出丰富的艺术内涵和工匠们精湛的制作技艺。
古建筑代表着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从春秋末年到秦汉时期,古建筑从干栏式建筑到梁上立柱、柱上架梁,再到穿斗式木构架形式,出现拱券式、叠涩式艺术风格, 高台建筑、重楼建筑相继确立了自身的体系,成为日后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主体构造形式。到了隋、唐、宋辽时期,古建筑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建筑类型的更完善,建筑技术上组合梁柱的运用,辅作层的出现,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广泛使用图纸和模型等。从斗拱使用范围的扩大、砖木混合结构建筑、建筑群的发展,到《营造法式》的完成,中国古建筑无论是在实践操作上还是理论研究上都取得了巨大进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体系。元代建筑技术中已使用减柱法、移柱法、外檐大额作等工艺。中国木构架结构建筑经过三千年的发展,由简陋到成熟、复杂,再进而趋向简化。明、清时期是我国古建筑发展的最后一个高峰,明朝的官式建筑已高度标准化、定型化。建筑群的成熟,将各种大小不同、形式不同的建筑巧妙组合,重重院落中建筑的不同组合与庭院空间的变化使他们既适应功能要求,又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斗拱比例减小,构造简化,逐渐退化为装饰,摒弃了宋金以前木构建筑以斗拱拱材的高与宽为“ 材”, 以斗拱两层拱之间的高度为“”作为模数来权衡设计的方法,开始以的宽度――“斗口”为基本模数衡量古建筑的体量大小,简化设计,这些建筑技术的进步反映了建筑科技发展水平的高度。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们的城市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城市区域发展与老城区保护发生矛盾时,一些古建筑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老城区成片消失的同时我们的城市正在走向雷同,耸立的高楼,拥挤的街道,闪烁的霓虹灯,少了一份人情味和归属感,城市变得没有特色,没有文化底蕴了。之所以在古建筑保护中会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我们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古建筑的保护理念与实际操作严重不符。
那么,我们该如何更好地保护好这些弥足珍贵的传统古建筑呢?
第一,要明确修缮古建筑的目的。古建筑保护是要通过科学的方法防止其损毁,延长其寿命,而且需要最大限度地保存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充分地保留自然对其留下的历史烙印。
第二,要研究保护什么的问题。古建筑保护首先要保存建筑本体,因为许多历史综合信息只能依赖建筑本体而存在,保护古建筑原来的平面布局、造型、艺术风格,才能完整地保留下古建筑的各类信息。中国古建筑的主流当属木构建筑。现存的木构建筑中,大多是明清建筑,元代以前的木构建筑存世极少。木构建筑是榫卯结构,在保护时要关注建筑本体、建造工艺、手段以及周期性的维护方法等。
第三,要探讨古建筑保护的依据。《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了古建筑的修缮原则:“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保养、迁移,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有学者认为文物法所提的“原状”是指该建筑物初建时的状况,是健康的状况,而不是残破的状况;是未经后人拆改的状况,而不是被拆改后的面目全非的状况。衰败破旧不是原状,是现状。现状不等于原状,对于改变了原状的文物建筑,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要尽早恢复原状。对于影响整体的局部问题要从全局和长远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损坏状况采取不同方法,以延续现状。 同时要尽可能把维修工程控制在建筑内部,避免对建筑外貌做大的改变;另外要尊重传统木建筑的维护方法,关注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修缮古建筑只有按照原形制、采用原有材料、使用原有技术、实施原有工艺进行认真修复、科学复原,这才是搞好文物古建筑修缮的根本保证。
第四,要注重古建筑保护的方法。古建筑的修缮有多种方法,应根据损坏状况采取不同方法。在确保文物建筑的安全性、完整性、原真性的同时,要将对文物建筑本体的干预减小到最低限度,不得任意扩大修缮范围。
对古建筑进行保护是一个很值得探究的课题。中西方国家对古建筑的保护都在进行探索。欧洲的一些国家不仅在大学里开设了古建筑保护和修复专业,而且社会上也有专业性极强的古建筑修复类工程公司。我国在古建筑保护与重修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中也走了不少弯路,例如,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营建没有价值的人造景点。
现阶段文化遗产保护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拓展,遗产的类型和数量也不断增加;从国家到地方、从专家到百姓对遗产的认识正逐步加深,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日益重视,这必将提高我国的文化遗产的保护水平,也必将会大大提高我国古建筑保护的水平。
【关键词】 古典建筑文化;创新设计;结构
在我国古典建筑中,有很多优秀的作品。比如:故宫;颐和园;天坛;地坛等皇家建筑,还有一些寺庙建筑独乐寺观音阁等,都是我国古代的优秀作品,历经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风雨,经过地震、洪水,依然挺立于世间。在我们感慨、领略古代文明的同时,也不禁为它们的坚固所震撼。现代建筑大多为钢筋水泥,而且大多为高层建筑,有了坚固,却也失了风韵。如何将古典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相融合,是很多建筑设计师的追求。
一、 古典建筑文化特色
1. 木结构为主
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突出的成就。不仅具有四大发明,我国的古建筑在世界上也享有盛名,很多外国的建筑都是仿照中国古建筑建造的。中国的古建筑具有鲜明的特点,就是以木结构为主,屋子的整体架构都是木头的,根据不同的地形有相应的变化。在建造屋子的时候,选用的都是上好的木材,再进行精心的结构设计。木结构的建筑现代仍然保存很多,可见其坚固性。
2. 建筑体现着政权
在我国古代,是封建制国家,统治者把臣子从上到下分为不同的等级,这种等级的不同不仅体现在服饰上,也体现在建筑上。皇帝、宰相以及一品、二品直到九品,都是属于不同的等级,从而屋子的建造形式和使用材料也不同。皇帝是一个国家总的统治者,代表着最高权力,因此,皇宫的建筑物具有庄严、宏伟的特点,体现出皇帝的尊严不容侵犯。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像琉璃瓦等都是高级官员的院落才可以使用,一般臣民即使有钱也无权使用。仔细观察古典建筑,就是古代等级的体现。
3. 对称结构
中国自古以来讲究对称美,在建筑方面也不例外。中国古代建筑不管从整体布局还是具体到某一个建筑物上都是对称结构。如古代屋顶的设计,在屋檐上会有装饰物,或者龙或者其他的动物雕刻而成,但是每个屋角的装饰物必定都是一样的。从整体布局来说,中间为正屋的话,左右必各有一间厢房或者东西厢房对称分布,北京的四合院就是最好的例子。每一个院子都方方正正,正屋坐北朝南,东西都有厢房,面积和结构都一样,在古代时东西厢房的屋内陈设都是一样的。古代建筑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出对称美。
二、 基于古典建筑文化的创新设计
1. 细节体现古建筑文化
现代建筑多是钢筋水泥,虽然坚固,但却感觉冷冰冰,毫无亲切之感。如果在建筑的某个细节处运用中国古建筑的特点将会改变这一现状。如整体结构采用钢筋水泥,但是在门窗的设计上采用中国元素,现代的窗子都是安装铝合金的门窗,如果将这种窗子设计为木窗,将为建筑物增色不少。木窗可以采用镂空雕花技术,既透气,又给人清新之感。还比如在屋内的门,安装为古代的格子木门,或是在门上进行绘画,画上古代门的样子。这样都能将古代文化融合进现代建筑。
2. 古代文化渗透于现代建筑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具调查显示,50%以上的人表示自己有很大的工作压力,在单位就要集中全部的精力,生怕出什么差错。而中国的古代文明是农耕文化,男耕女织,过着悠闲自如的生活。如果将中国的古代文化渗透进现代建筑,将给忙碌的现代人带来心灵的宁静之感。古典建筑在现代建筑中呈现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另一个创新点就在于将古代建筑文化渗透进现代建筑,虽然采用的形式是现代的,但是体现出古代的特点尤其是古代建筑给人的安静、温馨之感。例如将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壁画艺术运用进现代建筑,在建筑物的表面设计上具有中国古代特色的龙凤呈现图案,这样就变冷冰冰为喜庆祥和,而中国人就喜欢喜庆的氛围。将古代文化渗透进现代建筑,就要在古代建筑文化的指导下,进行现代建筑的设计。
三、 基于古典建筑文化的创新需要注意的细节
基于古典建筑文化的创新设计将会给现代建筑设计带来一股全新的设计风气,给现代建筑设计带来全新的突破。现代建筑也追求出新,独具一格,但是设计师大伤脑筋也想不出好的设计方案,如中央电视台大楼的修建,还有某省大楼的形状被网友称为“裤子”,这些建筑风格我们不置可否,但是可以看见现代建筑设计走入了一个误区。而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融合进现代建筑的设计,将是建筑界的一大突破。但是有几个方面是需要注意的:一是建筑师要精通古代建筑文化。对于建筑师而言,不仅要了解古代建筑的风格,结构,色彩的使用,更要了解古代的文化。因为古代的建筑不仅代表着建筑方面的成就,更是刻上了古代文明的烙印。了解了古代文化,才能从根本上读懂古代的建筑。才能真正将古代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相结合。二是要将古代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相契合,不能牵强。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入古代建筑文化元素,也要选择合适的建筑物,不能把任何一座建筑都与古代建筑文化结合。只有在合适的地方运用,才能起到好的效果,才能设计出让人满意的作品。
结语
将古典建筑文化融入进现代建筑的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个方向。但是只有真正了解古代文化,才能真正读懂古代建筑,才能将古典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相信在未来,建筑师会设计出越来越好地具有中国风格的作品。
参考文献
[1] 李杨 广西本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创新应用——西南民族传统建筑的“楼”式文化比较研究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08年06期
[2] 张强,雍鹏 陕南传统民居建造技术研究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0年03期
[3] 聂玮 徽州古居的现代叙事——类型学下的新徽派建筑设计 《安徽建筑》 2011年01期
摘要:分析了古建筑测绘的工程目的和教学目的异同,探讨了工程实施根据工程目的与教学实践根据教学目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测绘技术方法,测绘类和建筑类专业的学生根据教学目的不同侧重学习相应的测绘技术方法。
关键词: 古建筑测绘;工程目的;教学目的;建筑类;测绘类;测绘技术方法
0 引言
古建筑测绘可理解为测量建筑物的形状、大小和空间位置,并在此基础上绘制相应的平、立、剖面图纸,是测绘学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建筑遗产记录、监测以及保护工程实施等方面的直接应用,从技术上可归入测绘学的分支中的工程测量学的范畴。但是,测绘技术方法只是手段,并非古建筑测绘的全部,它包含了对建筑遗产在科学与人文、技术与艺术方面的体验、认知、理解乃至探究、甄别、发现和评价,包含着对建筑实体、空间及其精神意蕴的理解、再现和表达。它不是完全被动的描摹,而是融汇着价值判断和信息取舍。
1 古建筑测绘工程目的和教学目的异同
从古建筑测绘上述概念出发,其工程目的其实质就是真实客观地反映古建筑的原貌,为古建筑提供详尽、系统的资料,作为技术档案保存,为日后的修复、重建提供可靠的资料,同时为研究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的建筑群的传统、特征、特点提供详尽可靠的资料,按照需要测制不同比例尺的平面图、侧面图及等值图等,是保护、发掘、整理和利用古代建筑遗产的基础环节,可为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建筑史教学提供翔实的基础资料,可为继承发扬传统建筑文化、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筑创作提供借鉴。测绘类专业的学生要学习一门与工程紧密相关的课程名为工程测量学,其中有一部分内容是介绍古建筑测绘的技术方法,其教学目的就是了解和掌握各种测绘技术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与古建筑测绘要达到的工程目的应采用的手段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也有区别,测绘类专业的学生仅从测绘学的角度真实客观地反映古建筑的原貌,往往不会考虑工程目的深层次意义,可能造成古建筑测绘工程目的部分流失。而建筑类专业的学生则有区别,它更多地是从建筑学的角度来要求测绘内容,测绘技术方法仅仅是古建筑测绘的工具和手段,但又缺少深厚的测绘学背景功底,对规模稍大的古建筑测绘工程难于实施。当然,其不仅仅只有工程目的,还有其更为广泛的教学目的。建筑类专业学习古建筑测绘课程的教学目的,经过具体的实践教学,可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思想情感领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全面发展。具体体现在:①古代优秀建筑遗产蕴涵了古人的思想和智慧,学生直接与之接触和“对话”,认识、体验、发现它,可刻骨铭心地深化感性认识。同时也为树立遗产保护意识、克服,以及发展理论思维能力奠定了基础。②传统建筑复杂的形式与构造,是训练学生对形体和空间的理解和表达的极好教材。③作为综合性的实践教学,古建筑测绘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建筑史、测量学、画法几何、建筑设计初步、计算机制图等已学课程获得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掌握建筑测绘方法,为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应变能力、知识技能的迁移能力和创造力提供了良机。④古建筑测绘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团队协作、严谨求实以及艰苦奋斗精神,成为生动的社会性德育课堂。⑤最后,学生参加古建筑测绘有机会参与文物保护工作,直接为社会做出有价值的贡献,是高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十分理想的方式。
2 古建筑测绘各种技术与方法探析
古建筑测绘中手工测量实质上是把大多数测量问题都转化为距离测量,主要利用卷尺进行距离测量和简易高程测量,通过直角坐标法或距离交会法进行平面定位。电子全站仪是集距离测量、角度测量、高差测量于一体的测量设备。全站仪的基本功能是测量水平角、竖直角和斜距,借助于内固化软件,可以组成多种测量功能,如可以计算并显示平距、高差以及镜站点的三维坐标,进行偏心测量、悬高测量、对边测量、面积计算等。在单体建筑测量中可用免棱镜全站仪的悬高测量、对边测量等功能。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方法是由摄影机拍摄的数字影像为基础,通过计算机分析与处理,获取数字图形和数字影像的摄影测量技术。在古建筑测绘中,利用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采用人机协调策略在电脑上还原三维立体模型,可以借以精确描述古建筑复杂的几何变化。三维激光扫描系统方法主要由三维激光扫描仪和系统软件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