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数学的重要性

高中数学的重要性

时间:2023-06-16 16:06: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数学的重要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数学的重要性

第1篇

【摘要】新课程改革下产生了新的课程安排,新课程要求高中数学的教育不仅要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数学思想的教学,高中数学思想是学习好高中数学的关键,要真正地掌握高中数学,只有掌握它的核心——数学思想才有效用.在新课程的要求下,课堂上做好数学思想的渗透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思想;重要性;培养能力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精髓,高中数学只有在掌握大量的数学思想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学好数学,才能把数学成绩提高上去.数学思想是整个数学课程的核心部分,没有数学思想是无法理解数学学习的内涵,无法熟练运用数学思想来解题的.数学思想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魂魄所在,它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的一大桥梁,没有通过桥梁这个枢纽,是无法到达成功的彼岸的.数学思想在新课程学习高中数学的要求下,被提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是认识到数学思想的重要性改出的改革,是新课程的要求.数学思想的重要性,不仅表现在它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还表现在它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逻辑结构与数学观念的重要理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在新课程的环境下,数学课程教学不能脱离数学思想而存在,反而,把数学思想牢牢掌握下来则更有利于高中数学的学习.数学思想对挖掘数学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数学观念是相当重要的.它是学习高中数学的基础,是形成数学思维的根本.高中数学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是课前的指导,还是课后的练习,都要牢牢把握数学思想才能符合新课程教学的要求,才能扎实地掌握学科知识和学科思想.

第一,高中数学思想的重要性

高中数学在难度上以及范围上都不同于中小学的数学,高中数学要求学生掌握学习的新知识,要求学生掌握更深层次的数学知识.高中数学不能脱离了数学思想而存在,一旦脱离了数学思想,那么学生在解题上就会遇到各种麻烦.高中数学强调运用数学思想来思考问题,采用数学思维来解题.高中数学思想是高中数学的精髓所在,它是认识数学重要性的一个方法,是对数学方法和数学本质的一种认识.高中数学思想是解决数学难题,体现数学精神的一个关键手段,没有数学思想,那么数学的意义就无法存在,没有数学思想,那么要学好高中数学就变成一件很困难的事.数学思想不仅是学习数学的工具,更是桥梁,一个把理论转化成实践的桥梁,一个沟通数学内容与数学思维的桥梁.数学思想是把知识转化成能力的一个重要枢纽,没有数学思想,就不能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案例中去,没有数学思想,就不能在现实社会中分析各种实际案例,不能理智地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数学思想不仅存在于数学的教学中,还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生活中无处不见数学,日常生活不能脱离数学而存在,这些生活中的数学都是数学思想的一个体现途径.数学思想博大精深,它是数学的本质也是精华.数学思想对高中数学的教学意义远大,新课程环境下的高中数学是重视教学方法的,它注重对科学思想的认识,它有责任让学生在掌握高中数学知识的同时,理解高中数学的本质内涵,让学生能够终生受益于数学.

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新课堂环境下的高中数学思想如何灌输到学生的脑袋中去是很关键的,课堂的培养是最关键的.所谓新课堂就是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形式上,要寻求创新、突破.新课堂要求注重学科思想,那么,在高中数学这门学科上,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运用数学思想来解题.课堂中,要加强对数学思想的讲解,要加强学生对数学思想的认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理解、接受数学思想是很关键的.课堂教学不能再一味地注重数学知识的教学,要多灌输数学思想与数学知识,课堂上不妨花更多的时间来讲解数学思想,让学生了解数学思想,鼓励他们通过数学思想来自主思考、解题.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很重要,学生缺少数学思想,则不能通过理解而掌握,只能通过死记硬背这种方法.这种不科学的方式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是不利的.因此,鼓励数学课堂多发展数学思想这方面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数学思想要在实践过程中渗透进去,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很全面地了解数学思想,了解数学的精髓,继而掌握数学思想,运用到解题中去,这才是数学思想渗透的关键.数学教学模式要加以创新,要鼓励学生多多发问,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的空间,让他们能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另外,鼓励学生多发问,这样一来,不仅帮助自己理解知识,也让其他学生也了解到更多的数学思想.数学思想的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有所体现,不仅在平时的学习中,甚至在考试中,都要把数学思想作为数学教学的重点,要让每名学生注重数学思想,了解并认识到数学思想,形成健全的数学思维,这样一来,数学的解题速度等才会有所提高.掌握数学思想之后,不管题目怎样变形,学生都能抓住数学思想来顺利解题.这才是灵活的学习方式,是成功的数学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赵振生.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探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3).

[2]赵年东.浅谈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4).

[3]姚军林.新课标下浅谈初中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教学[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S1).

第2篇

关键词: 数学史 高中数学教学 融入策略

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要在适当的内容中提出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设立“数学史选讲”等专题。但是高中数学教师对数学史教学的目标、理念及教学要求不甚理解,在平时教学中很少渗透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的知识内容,对新课中涉及的数学史实、数学家事迹、数学名题及数学作用等的认识情况整体不容乐观。

本文基于以上问题着重探讨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及融入策略。

1.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史的重要性

所谓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史,是指以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为根本目的,从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出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重新设计内容,深入研究数学史与高中数学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原本分散的关于知识点的数学史重新整合在一起,对每个知识点都实现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呈现。数学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至少在以下方面有重要作用。

1.1数学文化的最佳载体。

传统的数学教学一般只涉及数学的两个层面:数学的概念、命题,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新课标中的“数学文化”要求,使其第三个层面。数学史正是数学文化教育的最佳载体,数学文化教育离不开数学史。数学史融入数学课堂教学,就会使数学不再“冰冷”,数学教学就会通过文化的熏陶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1.2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数学史素材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比如可以介绍笛卡尔等数学家的成长经历,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经典的数学名题(如哥尼斯堡七桥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将数学史知识融入高中数学教学在上述意义上有其必要性,有利于高中数学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2.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史的策略

数学作为一种数学起源、发展及应用的历史总结,它所体现出的是人类对数学逐渐认识、思维逐步发展和思想持续进步的过程,它的核心价值是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对数学的探究精神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当前注重升学率的教育环境下,若要实现数学史有效融入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有效的策略。

2.1引入新课时,融入数学史。

数学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公式都是一种“冰冷”知识形态,很容易让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实际上,每个数学知识点从猜想或发现,推导或演算,发展或应用,无不经过了历代数学家细致观察,大胆猜测、严谨分析和无数次的实验得到。也就是说哪些看似“冰冷”的公式,实际上是人类思想、前辈经验的点滴积累,具有很高的人文价值。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能够将这些前人的思想或思维通过适当的方式呈献给学生,让学生体会都基本感念、定理公式发现时的那种思维,让数学的文化价值激活教材中的知识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高中指数函数的教学中,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不直接告诉学生指数函数y=ax中底数是如何规定的,而是先通过指数函数的发现历史,讲解前人在总结a取得任意实数时的种种不同结果,引导学生逐步进行思考,此时学生在尝试、思考之后,几乎都明白了a∈(0,1)∪(1,+∞)时,这一原本的指数概念的规定,便深深渗透进了学生的思维中,使他们从数学历史中抓住了本质,从而通过这种文化价值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力。

2.2借助历史情境,展现数学应用。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只遵循数学科学性、严谨性的方式按照书本的概念、公式进行讲解,早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也就是说,现在数学的教学方式,需要在原本科学、抽象的基础上加入一点通俗、原本的方式,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更明白其中的含义,而且能够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的真理。

第3篇

    论文摘 要:高中数学在实际生活当中有很广泛的应用,高中数学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讲解上,还要求对学生进行应用意识的强化,并通过多种办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实际的操作当中对数学的应用,能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促进自身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获得更大的发展。 

    一、高中数学的教学现状 

    高中数学具体逻辑性、思维性强的特点,但是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课程,数学不只是讲究理论,它也强调实践性。高中数学的教学当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高中数学的运用包括很多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归纳为数学知识的应用和数学思维方法的应用。而数学思维方法的应用相对来说比较抽象,需要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假设、判断和运算证明。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但是,从目前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来看,还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很多的学生学习数学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理论和演算上,没有能够做到知识的灵活运用,久而久之造成了数学学习的枯燥无味。 

    二、高中数学中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知识的内容广泛,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当中也常常能够看到很多数学知识的运用。目前高中新课改也突出强调要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数学知识的运用是数学学习当中的一个主要的方面,只有在实践中经过检验的知识才能够获得真正的认知。特别是在当今的社会生活当中,需要培养综合型、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就需要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强化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实际当中。要达到这个目标,主要应该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强化高中数学当中的应用意识 

    高中数学的运用强调的是知识在实际当中的操作。在进行高中数学的应用能力培养时,特别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性。学生如果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应用操作当中,就能够激发出一种学习的潜能,建构起数学的知识运用框架。很多的高中生在学习高中数学的时候,仅仅是为了应付高考,停留在试卷、作业的运算上,对于真正的运用则表现得很漠视。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学生就需要在意识上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师要发挥出正确的导向作用。在关注知识的传达时,也注重讲解这些知识的真正应用。    2.进行高中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进行高中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根据数学的知识特点,整合数学学习材料,进行巧妙的设计,调动学生数学知识的运用兴趣。很多的高中数学知识是和生活联系紧密的。比如一些函数的知识可以运用在生活当中求解那些最大、最小值问题,到达投资的最优选择。几何当中黄金分割点在实际的生活当中也是被广泛运用到的,很多的设计就是来自于这个黄金比例的设想。在教授这些知识的时候,不能够一味地按照课本上的知识规定来进行,而是要更新观念,全面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身的应用意识,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应用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还可以借助计算机的先进手段,改变教学的方式,进行启迪式的教学探究,设计出让学生动手做数学的实验环境。突出强调培养学生进行观察、操作、实验和演示等途径,调动感性认识去参与认知活动。 

    3.提升生活实践当中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知识的应用不局限于课堂上的联系,在我们现实的生活当中也有很广泛的运用。知识只有最终回到生活当中,有效地应用于生活,才能够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数学知识推动着科学研究的发展,在科技生活日益更新的今天,将数学知识和生活联系在一起有很大的必要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探索,在生活现象当中探究出数学的应用规律,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体会出数学的应用妙处。在进行垂直定理的学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最短线路的设计活动,还原课堂当中线路设计的方案,让学生体验到自己动手操作的成果,增强运用数学知识的信心。 

    三、高中数学中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意义 

    数学的发展和生活实践密切相关,很多的人也越来越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高中数学教学当中强调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体现了知识的实际操作意义。这个思想主要不仅是强调交给学生知识,更是把知识当中的思想、方法和思维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的运用。为学生能够在生活当中自动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提供了条件。数学知识的有效应用时学生进行数学创新的开始,只有帮助学生树立起数学应用的意识,进行应用能力的培养,才能够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谢曰山.浅谈高中数学应用性教学[J].毕节日报,2010(5). 

    [2]张绍庚.高中数学应着力培养学生“四新”能力[J].教海探航,2010(5). 

第4篇

关键词: 高中数学 主动学习 高效课堂 素质教育

改革的春风吹遍了课堂教育教学的每一个角落,使课堂焕发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学生的面貌也焕然一新,由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向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转变。在新课改全面推进的今天,高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是课改的主旋律。通过对高中数学教学的探讨,力求改变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乐学、善学,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的意识。从而消除高中数学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厌学的弊端,实现学生主动学习,构建有活力、有亲和力的高效课堂。

一、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高中数学教材的特点是“两大两性”,即跨度大、难度大和严谨性、思维性,这“两大两性”的特点为高中数学教学准确地用“两难”定了位: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学。而迫于社会各方面的高要求、高考要选拔人才等,更给高中数学教学设置了重重障碍,使高中数学教学严重滞后,教学质量和教学成绩逐渐滑坡,更与素质教育产生了分歧。

进入高中后,高等数学迎面而来,如向量、微积分等在高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再加上立体几何、线性方程等的学习,难度之大不言而喻。面对教材跨度大及高考的需求,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势在必行。

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创高效课堂的策略

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是关键,对学习感兴趣,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可以唤醒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从而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1.唤醒沉睡的心,形成主动学习数学的意识。

在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是,多数学生对数学有恐惧心理,认为数学难学。据调查,近70%的高中学生最不喜欢的学科是数学,学得最差的学科也是数学。有的学生由于小学、初中的数学基础差,到了高中,难度又加大,所以想放弃数学的大有存在。有的高中学生认为,数学差,想考上本科是不可能的,只要坚持到高三毕业,混个大专没问题,因为升学率几乎是100%。于是,不顾成绩混日子、坐等高中毕业的不乏其人。这些学生因为数学差而心中没有学习,令人心痛,也是教育的失败。

高中学生不把学习放在心上的,对数学听之任之、置之不理的原因,除了自身因素基础差、思想不重视外,与教师的教学或多或少有联系。高中数学课堂容量大,有的老师唯恐完不成教学任务几乎是“满堂灌”,灌输式的数学课堂,何谈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一次我对班级里的66位学生进行调查,问题是:数学课学生的最大苦恼是什么?选择了老师上课拼命灌的52人,选择作业负担重的占43人,选择数学枯燥的占41人,这些都说明数学教学必须改革。教师必须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为养成主动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2.认识数学的重要性,促其“要学”。

科学、数学和技术是学生立足于社会的三块“敲门砖”。许多学生努力学习数学是为了高考,给数学冠以高考需要的美名和花环,他们只了解数学重要,才不得不去拼搏。殊不知,不是因为分值高而重要,而是因为重要占的分值才比例大。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我们只有依据教材,发现和挖掘有用的素材,学生才有可能想学、要学,有主动学习的欲望。

如学习“均值、方差、线性方程”时,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欲望。如:A、B两位同学在相同条件下各打靶10次,命中环数为A:7968653473,B:9867567636,现在要从A、B两人中选一人参加射击比赛,你会选哪一个?为什么?这样的问题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并且问题是:你会选哪一个?问题已经超出了题目本身,高出了解题需要,把解题者――学生置于教练之位,让他去选选手,学生的兴趣之浓不言而喻。他们会乐不可支地进行思考,选出最佳优秀运动员参赛。

再如“线性规划”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海湾战争就是典型的数学战等,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意义,就会产生“我要学”的愿望。

3.创设情境激趣,实现“乐学”。

大多数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其原因之一是数学课太枯燥。那么,如何使数学课生动有趣、不呆板、不枯燥,借助于名人轶事、数学典故等,使数学课增趣加味,变平淡为新奇,变枯燥为有趣。

但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以生动的故事启发学习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应使学生由听众转化为讲演者、由观众转化为作者、演员、导演,在体验、创新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接受失败的考验和磨砺,引导他们创新思维,提出独特的见解,唤起对数学的热爱。

另外,方法的引导可以促其善学。如恰当地选择特殊值进行合理判断,是事半功倍的好方法。教给学生解决困难的有效策略,也降低了数学学习的难度。

培养学生成为新世纪具有创造力的合格人才,是教师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而言,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对数学感兴趣、有优良的学习习惯、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是教学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问题。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高中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唤起主动学习的激情,创高效课堂是值得不断探讨的问题,促进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会学、乐学、善学的根本转变。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有效;高中数学;教学办法

随着数学知识的增多,高中数学的知识难度也在不断增加,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也越来越困难,不少高中生因此而对数学的学习产生了恐惧,从而导致高中数学成绩下降。对此,高中数学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来制订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构建有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一、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加强对学生的了解

教学是一项双向传递的活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自己对于学生的知识传递,也要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反馈,

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进一步增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然后才能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制定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效率。为了更好地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提问或者提倡学生的主动发问。如,在进行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随机抽取学生来回答问题,如随便拿一个立体图形,然后让学生回答从他的角度看,正视图、左视图以及俯视图怎样的,通过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就可以有效地了解学生对于所教数学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从而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学措施。如,在提问的过程当中,教师发现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三视图的内容,那么教师就没有必要再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来让学生完成,如果在提问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三视图的掌握程度并不高,那么教师就要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来巩固学生对于三视图的学习。

二、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构建有效的高中数学课堂,那么教师就要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生活例子来进行辅助教学,通过借助生活例子来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营造有趣的课堂氛围,进而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而且加强生活例子在教学中的运用,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的理解程度。例如,在学习古典概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列举生活中常见到的经典例子来进行教学说明,如扔骰子,我们所扔出来的结果是有限的,只有六个可能,分别是扔到1、2、3、4、5、6,这就是古典概型。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就可以引入古典概型的教学,古典概型就是指随机试验所发生的可能是有限的。所以,为了更好地构建有效的高中数学教学课堂,教师就可以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加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随着信息技术在我国教学中的普及,因此要想构建有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进行辅助教学,从而让高中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和生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平面平行和垂直的教学时,为了让教学更加直观形象,那么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帮助来进行辅助教学,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将平面的平行状态和垂直状态都展现出来,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平面平行和垂直的认识和理解。因此,为了更好地构建有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师就可以加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四、注重提问教学后反馈,提高教学效率

高中教学是非常紧张的,因此高中学生所需要学习的内容非常多,所以高中教师的教学是非常紧凑的,也正是因为高中的教学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所以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完提问教学后,就会忽略了反馈教学,从而使得高中数学教学效率无法得到相应提高。要想构建有效的高中数学课堂,那么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就要认识到教学反馈的重要性,在提问学生后,教师就要加强教学反馈,如,在进行指数函数教学时,通过提问,教师得知学生对于指数函数的运行了解程度不高,所以教师就应该加强对学生指数函数的教学,并且加强学生对于指数函数的课后练习,进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于指数函数的理解和记忆。除此之外,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的完成作业情况来开展反馈教学,如教师发现学生在完成指数函数作业时,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准确地完成作业,只有极少部分学生没有全部正确地完成作业,那么教师就可以在课后的时间对这几位学生进行课后辅导,这样就不用在课堂上来再次加强对指数函数的教学了。

五、加强对学生合作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由于高中数学的知识点越来越多,而且学习难度也越来越大,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合作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首先,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其次,教师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布置难度适宜的数学任务来让学生通过合作来完成;最后,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评价和反馈,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改进学习中的不足。

总的来说,要想构建有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师首先就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强对学生的了解,然后再根据自己对班级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来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学策略,进而更好地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参考文献:

第6篇

摘 要: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教育的不断投入,加大新课改的力度。各式各样的公司对各式各样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然而在传统教学方法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很好地接受由于时展而涌现出来的新思维和新的发展模式,由此可见“填鸭式”教学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极不为现在的社会所接受,完全适应不了全新的社会。而互动式的数学课堂不单单加强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而且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投入,认真学习了数学知识,提高了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完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如何创建互动课堂,提高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效率,要从以下几点做好充分的准备。

关键词:新课改;互动课堂;高中数学;课堂效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国家不断实行新课改的大背景之下,传统教学方法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尤其是所谓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更是受到社会的唾弃。数学作为人们生活交流的科技手段之一,正在显示出自己对生活、学习的重要性。互动式课堂加强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学生因此充分吸收了课堂知识,提高了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所以,我们从以下方面开始着手准备。

一、现阶段高中数学课堂的状况

我国现阶段的高中数学课堂大多还是用着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数学教学,主要的内容仍然是老师给学生讲数学书本上的相关知识和考试要注意的要点与难点,几乎没有对数学知识的延伸,而且对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程度的关注力度还是比较少,这就导致了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与知识转化率太低,学生不擅长接受新事物,教学气氛不活跃,学生缺乏对高中数学的激情与兴趣。再有就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严重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展,学生完全变成了考试生,不能够灵活地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阻碍了他们未来的发展。

二、建设高中数学互动课堂的有利之处

互动课堂的含义就是学生和老师之间进行一系列的交流、探讨,从而构成一种相互进步的教学形式,在师生之间构建平等、民主的学习关系,在这个和老师的互动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新思维,又由于互动之中所造成的信息流动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这样学生也就提高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可以通过开展互动式教学,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更好地完成教W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优化教学成果。

三、如何构建互动式数学课堂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老师与学生之间有着和谐的关系更加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现在的师生关系之中,高中数学教师位于主导的位置,要自觉承担沟通与桥梁的作用,将自己的行为认识与学习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遵守是非常不可取的,正确的应该是老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得平等与融洽。在互动之中,必须要改变以老师为主导的模式,给予学生充分平等的基础上再给他们积极的教学指导,提供给学生多方位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视角,形成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

2.创设互动的数学课堂意境

师生关系变得和谐融洽之后,高中数学老师就要进行可行的互动式的教学内容,将课堂教学目标与课堂重点相结合,将互动的数学教学意境创设出来,准备多种方案,在课堂上讲新的教学内容的时候,让学生互相建立学习小组,培养他们之间互相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以此来确保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3.加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互动性高中数学课堂并不单单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同样也是课堂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学生更加能够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更多地走出课堂,更加迅速地形成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把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就会对高中数学越来越有兴趣,从而从不同角度思考数学,变得爱独立思考,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运用数学,把数学与生活相结合,努力让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的发展保持同一步伐,以此来最大限度地提高新课改环境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数学教学不单单是在课堂上老师进行高中数学知识的传授,最为重要的是将高中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完全激发出来,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培养起来,在新课改的环境下,建立互动课堂的教学方法需要学生与老师以及社会多方面的努力,这不单单要良好的师生关系,创建互动的数学课堂教学意境,还要把生活与课堂进行完美的结合。高中数学的成绩是关乎未来学习的最重要学科之一,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实施互动性教学之后,大大加快了学生创新思维、想象力、实践能力的发展,而且是新课改下进一步深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方式。学生在互动课堂的学习之后,可以轻易地实现高中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转化,完美地将教学目的与互动式教学模式结合起来,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胡维正.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有效性的研究[J].新课程(教研),2011(6).

第7篇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使高中数学教学工作成为最重要的教育重点之一,传统的数学教育忽视了数学文化的重要性,这种做法背离了数学教育的初衷。目前,部分数学教师已经开始的接受新的理念与新的教学方式,让数学文化走进课堂。

一、什么是数学文化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怀尔德(R.Wilder,1896―1982),在其著作《数学概念的进化》、《作为文化系统的数学》中率先提出数学是一种文化的理论。广义的文化指的是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的是社会意识形态。数学既是人类精神文明产物又是物质文明产物,数学这门学科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数学文化观下进行数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数学文化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

数学是一种量化的模式,它具有客观性。数学的确定性、简单性、深刻性、抽象性和自我完善性,除了科技方面的应用,还对精神领域具有影响,例如,数学对人类思想解放、摆脱宗教迷信都做出了贡献。

数学活动的整体性。数学教学需要运用一些准则和规范去研究,必须基于对数学本质的认识,以保持其完整性。

数学发展的历史性。数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经过长期积淀的,有其自身的发展历程。

二、高中数学引入数学文化的重要性及意义

(一)重要性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近年来,如何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学的研究已经成为高中数学教育的热点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数学文化能够使教材更加真实,更加生活化,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加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改革之路。

2.数学教育目的的需要

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对学生使用知识的传授、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养成。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学生达到数学教育最初的目的。而学生文化素养的养成,并不需要所有学生都能够针对数学进行研究和应用,可以通过对数学文化的了解和学习,从而培养其数学素养。

3.改变数学教育独特性的途径

在数学教育过程中对实用性越来越重视,数学的教学模式西化,中国古老的筹算和珠算已经被放弃了,想要改变这种局面需要我们把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育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意义

数学是一门理性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将数学文化引入高中数学课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数学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是通过数学文化的引入,让学生能够对数学的了解更加全面,拓宽学生视野。通过对数学相关部分的背景介绍和其他细节的了解,为学生提供了解数学本质的手段。此外,数学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数学精神的渲染、有利于培养科学的审美观。

三、数学文化在高中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改变数学教学现有模式

数学其实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使的学习过程中存在枯燥乏味的现象,渐渐的使人们淡化其实数学的学习学习的本身就生活中鲜活的内容。要通过数学教育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让学生明白数学的重要性。端正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数学文化,使数学教育更加简单易懂。

(二)明确数学理论的“未完成性”

数学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通过高中数学的教育,需要让学生明白,数学还有发展的潜力,需要我们努力去探寻它的未完成部分。数学中还存在很多这样的未完成性的问题。例如,算术的公理的相容性、哥德巴赫猜想、黎曼猜想等等问题都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在高中数学的课堂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质疑精神。

(三)结合历史背景,注重知识发散

在一些枯燥的公理,定理及规律的介绍时做一些必要的发散性的介绍,例如在对几何部分的学习中,可以先介绍费马、笛卡尔等先驱人物对几何的贡献;在对欧拉公式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介绍欧拉传奇式的一生,用这些大师的经历和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在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的同时还能够开阔学生视野。

(四)注重数学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高中数学教育工作中,老师应该将数学的理性精神发挥出来,并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将当时数学知识内容的产生过程模拟,展现当时分析,归纳的过程,让学生“亲历”数学家的真是思维过程,感受知识的来由。这能够让学生真正了解数学文化的严谨,从而激发出探秘数学的欲望。

(五)注重人文精神传播

每个学科间既是相互独立的,同时也是相互影响的。注重人文精神的传播是当代教育改革的趋势,因为,高中数学课程中应该在注重数学文化传播的同时渗透人文精神教育。让数学文化走进课堂,只有通过这样才能让学生了解到数学既是基础学科,同时也是高层次,高品位的文化。

第8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高效性

一、课堂高效性的内涵与原则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对于数学概念、公式、运算方式等的掌握,同时页要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对于数学知识的独立思考以及探索发现能力。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应当不断丰富教学方式,构建高效课堂。那么,什么是高效课堂呢,所谓高效课堂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尽可能关注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不断积累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基础上,保证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并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精神。

1.课堂高效性的内涵

一是师生互动。实现高中数学课堂的高效性必须做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在课堂中,师生之间要建立平等、和谐、合作的关系。让学生在相对自由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习兴趣,理清学习思路,拓展创新思维。二是师生互信。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当相互信任,信任的基础是了解与尊重,因此,教师作为高中数学的主导要熟悉每一位学生,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而作为高中数学主体的学生而言,要尊重老师的教学成果与辛劳,熟知老师的教学思路与技巧,最终,达到口传心授的效果。总之,师生之间应当多沟通、多了解,多合作,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互信、互敬。

2.课堂高效性的原则

一是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课堂的高效性是建立在“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因此,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当摒弃“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思想,将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作为课堂的中心,一切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二是“过程至上”的原则。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学生的学习结果也就是学习成绩是衡量课堂效果、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甚至是唯一指标,但为实现课堂的高效性,学习的过程也至关重要。通过学习的过程让师生在相互磨合中,实现“教”与“学”的齐头并进。

二、高中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在进一步深入课程改革和提倡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高中教师的教学能力普遍提升,数学课堂也日益活跃,教学效率也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仍有一些问题,对高效课堂的创建造成了影响,亟待解决和完善。

1.教学目标较为片面

教学目标是高中数学课堂的“方向盘”,数学教师好比舵手,因此,数学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对数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氛围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高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对教学目标认识不清,一味追求“名次”、“升学率”,导致学生精神压力较大,甚至失去了学生学习数学“原汁原味”的乐趣,这种只重视阶段性的教学目标,而忽视了学生的长期发展,也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目标,影响了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从根本上阻碍了学生长远发展,更使数学教学失去了“追本溯源”的宗旨。

2.课堂主体错位

在我国传统观念中,教师是课堂中的“教练与裁判”,是学生课堂进程主导者,也是对学生评判的主体。在课堂中,教师往往“滔滔不绝”,而大部分已学生“昏昏欲睡”,虽然部分学生用心听讲,但是对于课堂的参与性极低,整个数学课程中,教师是唯一的主角。这样的情形“屡见不鲜”,这样虽然消耗教师的大量体力(一堂课下来教师往往口干舌燥、腰酸背痛),但是教学效果、课堂氛围却未达到实际的效果。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数学难度较大,如果教师不能与学生及时沟通,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那么学生往往会愈加吃力,对于上数学而言也就仿佛是在“云里雾里”。在教师主导的课堂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不能直接参与到课堂中,也更加提不起对数学的兴趣,那么教学效果只可能是“惨淡经营”。

三、创建高中数学课堂高效性的对策建议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创建高效的高中数学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高中数学教师需要改变传统观念,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创建高中数学课堂的高效性。

1.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创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必须首先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一是要透析教学内容,这是设置教学目标的基础。教师要对数学课程的知识特点、知识结构以及新旧教材的差异具有明确的认知,做到“了如指掌”并作出准确的预判。二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一个教学目标,一套教学方法可以适用于所有的学生,因此教师要熟悉每一位学生,了解学生的特点,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三是重视教学目标“适用性”。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学的纲领,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适当而合理的调整教学目标,保证教学目标的适时性、适用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9篇

高中数学是高中重要学科之一,在高考中占的分值比重也很大,但与此同时,高中数学学科也是一门抽象性较高的学科。目前,我国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还是以传统观念中的应试教学方法为主,但是,虽然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可以为高考服务,提高学生的分数和解题能力,但是,这种方法并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反而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模式,让学生沿着考试的方式来思考数学,学习积极性不高,影响了高中数学的教学效果。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教学的全面普及,这也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了福音。下面我们就探讨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做教学中的主人。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了更好地开展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思维观念,摒弃传统“填鸭式”教学的思维模式,将学生视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在开展信息化教学时要沿着学生的思维模式来进行,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根据学生学习中的困惑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开展数学信息化教学时,要注意学生的反应,做好双向沟通和交流活动,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在学生中的主体地位,可以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要让学生在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中成为真正的“主人”,老师必须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动手操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学课件中设置一些选择性问题,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待播放到这些问题后,就使用教师点名或者学生主动举手的方式来到讲台上进行操作,选择出题目的答案,并演示题目的运算方法,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题目的解题乐趣。此外,教师在多媒体课堂中,也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课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主动进行课后的自我练习。

总之,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重要性。此外,要让学生进行课堂上和课后的自主操作,让学生成为数学教学中的“主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居树山.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的利弊分析及应对策略.青春岁月,2011(8).

[2]李秀芹.板书在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中功能探析.中学物理,2010(11).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榆县第一中学)

第10篇

[关键词]:生活化概念 高中数学 教学模式

生活化是指在教学中利用生活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课程,将复杂的知识转变成简单易懂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高中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阶段,数学课堂内容比较深奥难懂,因而,生活化概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生活化概念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原则

生活化概念在高中数学中应用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应用方法。但不同的应用方法都需要遵循合适的应用原则。因而在生活化概念的应用中也有着不同的应用原则。

1.生活化概念应遵循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教学的核心内容,不论任何教学模式都不能忽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性。在应用生活化概念的时候,不可以本末倒置,一味地注重生活化内容的引入,却忽略了学生的接受情况只会影响教学进程,无法起到良好的作用。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中,老师是教学的主体,起到引导作用,单方面的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在应用生活化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占据了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同过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得到良好的教学体验,从而在学习中及时地把握了老师的教学线索,将高中数学知识轻松地转化为自身的知识。

2.生活化概念应遵循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是生活化概念的应用核心,在生活化概念的渗透过程中,老师应当将学生的学习成效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老师要选取与教学内容关联度强的生活案例,避免浪费教学时间,却无法使学生得到良好的教学体验。例如,老师常常通过多媒体视频来引入课堂教学,但往往过于花哨的视频会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同时学生的学习兴奋度过于高涨,课堂气氛难以控制。这样的生活化概念渗透就违背了实用性原则,大大削弱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生活化概念应遵循趣味性原则。学生在面对复杂深奥的高中数学教学的时候,常常产生厌烦心理。由于教学内容晦涩难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面临不同的困难,从而产生挫败感,放弃学习。基于这种情况,老师要学会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应用生活化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数学内容,使学生恢复学习信心。例如,老师可以通过动画演示的方法展现不同圆锥曲线的变化过程,使抽象的教学简单化,学生更容易理解圆锥曲线的不同算法。趣味性原则是生活化概念的重要辅原则,在应用过程中,会最大程度的使学生产生学习热情,从而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内心中愿意参与到学习中。

二、生活化概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意义

生活化概念一直是辅助老师进行教学的重要手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面对较为复杂的课堂内容可能无法完全理解,也难以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因此合理的在高中数学中应用生活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实现教学优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

1.生活化概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化的学科,但万变不离其宗,数学是不能脱离生活的。数学的教学内容源于生活而且也应用与生活,因此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在高中数学中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例如,老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不同方面的内容引入数学习题中,如彩票中奖概率等,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兴趣,从而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升。

2.生活化概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有助于提高课堂热情。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气氛较为死板,因为老师只是单方面的传授知识给学生,这种单线模式的教学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心理。而将生活化概念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可以在学习中体会到生活中的乐趣,因而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课堂的活力。传统的高中数学以高考为目标,大量的题海战术使学生身心俱疲,因而,高中数学课堂大多课堂活力不足,学生难以走进教学情境。这样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学生无法真正的理解教学内容,只有把生活和数学练习在一起才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从而调动课堂活力。生活化概念的渗透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数学知识,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老师可以通过播放与学习内容相关教学影片,学生对于视频的关注度很高,因此通过视频的播放,学生的注意力成功的吸引到了学习中来,课堂的热情度也有所改善。生活化概念是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辅助,在学习过程中合适的选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堂节奏,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完成教学任务。

3.生活化概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当代社会中,创新型人才是最重要的,因而老师在教学中要着重的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原有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因此,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没有得到开发。对于培养多方面人才而言,生活化概念的应用使学生的各种能力都有所提高,学生将生活经验与学习内容结合在一起,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创造能力,由点及面的将知识转化为多元化内容。

三、总结

生活化概念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观念,学生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把生活经验与高中数学课程相结合,更好地掌握了数学的内涵,从而把握数学学习脉络。因而老师必须将自己的教学与生活相互联系,从而引导学生在生活化概念教学的背景下,高效地完成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叶春天.用数学点亮生活用生活润泽数学――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浅谈[J].新课程・中学,2013,(5):213.

第11篇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高中学习;措施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生活中处处都有显现,数学的基础不好,其他理科学科学习也会有困难。灵活运用数学,也可以增加同学们思维的严谨性。将高中数学生活化,使学生更加容易的掌握知识且灵活应到生活中国,但是它的实施,对学生和老师都是一种考验。想要顺利的实施这种教学模式,老师必须要具备优秀的教学能力和对数学知识的了解能力。

1数学生活化在高中数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1.1数学生活化方便学生记忆: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中,老师注重理论的学习,而且高中数学的知识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如果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就会感到很吃力。而数学生活化是将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点转化为和生活相贴近的问题,这样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也比较亲切,这个知识点在学生脑海中就不再是书本上的一句话。当同学们再次遇到比较难理解的问题,就会惯性的往生活化方向思考,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勤于思考的去解决问题。数学生活化是适用于高中数学课堂的,因为高中生在生活方面已经有了足够的经验,理解起来比较简单,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只要在高中数学课堂上,老师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点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的讲授给学生,学生就会结合实际的问题进行思考、解决,所以说数学生活化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非常重要。1.2数学生活上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没有生活依据的数学理论是空洞的,没有灵魂的。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老师是在主导地位的,老师统一的讲解,学生机械性的记录,然后是“填鸭式”的记忆,应用到解题中。这种方式是枯燥的,需要学生有恒心来坚持下来,但是记忆起来还是比较缓慢的。“兴趣是学习的老师”这是人们常常说的一句话,但是对于课业繁重的高中生来说,没有时间去寻找课本中的兴趣来引起自己的吸引力,那么只有老师使用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将数学中的知识点生活化,学生会发现数学的用途的广泛,在大千世界中发现兴趣,吸引同学们去学习。

2高中数学的现状

2.1学生方面: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基础、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同,所以在听讲时,收益程度是不同的。老师在设计课程时,是根据中等成绩学生的学习水平来讲解,这就造成了对基础差和基础好的同学在学习方面的困扰。基础差的水平子在课堂上学习的的知识少之又少,听不懂老师在课上将的知识点,在课下需要大量的时间来理解,又耽误了复习下节课的知识,这样周而复始,只能越积越多,最后学生坚持不下去而放弃这门课程。而对于学习基础好的同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点是浅的,引不起学习的动力,浪费了时间,消磨了学习的能力,对学习出现了轻视的态度,最后便是成绩下降。2.2老师方面:“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经实行了很多年,这种教学模式在老师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更难做出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记录,没有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也没有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缺乏沟通,抹杀了学生们的思考能力。老师讲解的数学理论生硬,没有生活依据,学生们难以理解,慢慢的学生对数学就出现了厌恶的情绪,这对高中学生学习数学来说是得不偿失的。2.3高中数学教材方面:虽然现在国家推进新课改,但是高中在国内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所以教材方面的改变是慎重的。现在高中学校中,普遍使用的数学教材还是由基本知识点、理论推导公式、得出结论和课后习题四个方面组成,将知识点生活化的理念并没有引入到教材中。这样刻板的学习,将学生的思想禁锢,没有提出疑问的时间,没有交流的习惯,只要不断的背知识点,不断的做题,不断的提高成绩,这是目前高中教学存在的现状。学生的思维方式是固定的,没有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没有思考和提出疑问的能力,只是遵循着听讲然后做题的习惯。

3数学生活化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应用的措施

为了改变高中数学的教学现状,将数学生活化的理念应用到高中数学学习中去,我们需要实施一些方法,辅助数学生活化理念在数学学习中的顺利开展。3.1老师教学时使用生活化教学:如果将数学生活化理念带进课堂,那么老师在讲课时就要改变原来的讲课方式和习惯,将课本知识生活后讲授给学生理解。传统课堂中,老师惯用将一个概念拆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然后组合理念完整的概念,这种将整拆分又组合的方式,效率不高且消耗时间长,课下理解也有困难,对于高中生来说不是好方式。数学生活化可以容易的让学生们理解课本内容,也可以在生活中应用,勤于思考。因为将课本的知识生活化,学生就可以结合生活中实际的问题来思考、解决,感觉不对的,有提出疑问的自信。所以想要将数学生活化在数学课堂顺利实施,老师是重中之重。3.2增加学生将数学理论生活化的能力:老师将数学知识生活化,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熟悉的兴趣,但是学生也是要拥有将数学理论生活化的能力,这样碰到数学题或者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才有解决的能力。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不同之处就是对所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能力要求的不同。应试教育追求的是高分,学生不顾一切的去提高分数,对自身的发展的能力忽视。

4结束语

数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数学也是培养一个学生的思维方式的重要学科,所以将数学的教学方式提高,对学生的发展百利而无一害。数学生活化很好的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便于学生们理解知识,善于将知识应用到生活,解决生活的问题。学生在学习到知识的同时,拥有了思考的习惯以及勇于提出疑问的胆量,敢于创新。

参考文献

[1]胡静.浅谈数学生活化与高中数学学习[J].环球人文地理,2015,(18):162.

第12篇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差异;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0

一、初高中数学教学平稳过渡衔接的意义

学生在升入高中后,普遍出现不适应高中学习的现象,尤其是高中数学。数学作为一项工具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而且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的知识点多的多,学不好数学,会直接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多总结和研究,帮助学生能够尽早适应高中数学的教学。

二、初高中数学教学的差异性

1.数学能力培养不同

初中属于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后对教学内容的深度降低了许多,数学课程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不是很高,代数和几何是构成初中数学的两部分,代数要求学生培养一定的运算能力,几何以平面几何为主,要求学生培养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

高中的数学引入了许多新知识,如函数、圆锥曲线、立体几何等,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要有很强的运算能力做基础,并且进一步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从简面证明扩展到空间想象,而且题型出现复杂化,不再是简单的套用公式,要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

初中和高中对数学能力的培养不同,使学生在升入高中后,利用已有的数学能力已经不足以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2.学习方法不同

初中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仍然是被动学习为主,对教师的依赖性强,而且初中学生年龄偏小,仍然比较贪玩,对数学学习的归纳总结远远不够。

高中学生更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自习时间延长,对学习的自觉性有一定的要求,而且在数学以外,其余课程较多,及时归纳总结对帮助知识点的记忆显得尤为重要。

在初中学生升入高中后,对数学学习方法的不适应是出现数学成绩下降的一方面原因。

3.教学方法不同

初中数学于知识点较少,易于教师归纳总结,教师往往会耐心地将知识点教给学生,注重于结果的教学,学生只要能够牢记这些知识点,多做习题,熟练掌握后数学一般就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

高中数学知识面广,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很高,教师一般在将知识讲述完后,对典型例题进行归纳总结,以此来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分析和归纳方法,注重于过程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2]。

初中和高中数学教师偏重点不同,使学生在刚升入高中后,对数学的学习会明显不适应。

三、初高中数学教学平稳过渡衔接的方法

1.调整学生心态

学生在升入高中后,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不够,依然是习惯性地利用原先的思维方式,采取被动式的学习,在数学学习上经过种种不适应之后,往往容易出现消极的心态,这是非常不利于教学工作开展的[3]。

所以在学生升入高中后,数学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帮助学生转变认识,对发现有消极情绪的学生,要加以鼓励,保证学生能够拥有积极学习的心态。

2.初高中教师加强研讨工作

教师对学情的掌握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要定期组织初中和高中教师的研讨工作,分析学生的学情,并且对数学教学工作的方法和意见充分进行交流。

这项研讨工作首先是学情的掌握,分析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注意发现初中和高中数学知识的断层,将一些初中课本没涉及到的方面,高中课本也没有提到,但是在应用中会出现的知识,仔细进行记录并编成教案,给学生补课。

其次要注意交流教学的方法,仔细比对初中和高中教师教学方法的不同,研究在过渡期间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平稳的过渡。

3.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对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学生进入高中后,不仅要关心学生知识点的学习,更要把重点放在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通过生动的课堂教学和情景模拟,引起学生对数学新知识的探究兴趣,帮助学生挖掘自身的潜能,来实现数学教学的目的[4]。

4.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

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是教师在初高中数学教学中完成平稳过渡的关键。

首先,要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通过课堂学习和自学结合,将数学知识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消化。同时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在自习课没有教师,或者在家的时候,也能够进行自学。

其次,要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学生在初中已经习惯了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后进行学习,升入高中后,数学知识点繁多,习题类型多,需要及时进行归纳总结,这些显然不能够仅仅依靠教师来进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最终教会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总结

初中升入高中,是学生自己人生的一个新起点,如何帮助学生在数学上完成平稳的过渡,是每一个教学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教学工作者完成初升高数学教学的平稳过渡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周祝光,曹兵.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7:109

[2]张星江.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探究[J].教学天地,2008,(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