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6 16:09: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世界经济的趋势,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世界经济;现状;发展趋势
一、研究背景
当今,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格局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中国经济会影响世界经济,世界经济的变化也会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因此,中国应理性的认识世界经济的现状,把握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来有效促进我国经济更好的发展。
世界经济形势不是一成不变的,世界济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发生变化,世界经济形势自然也会发生变化。尤其是现在进入了科技化、信息化的时代,总体上来说,世界经济的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化速度加快,导致世界经济形势也在以较快的速度变化着。但是,这种变化并非无迹可寻的,而是会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对世界经济现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来探索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从而帮助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制定出适宜的经济发展策略。
二、世界经济现状
世界经济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呈现出一些较为明显的特征。世界经济现状如下。
(一)经济增长分化
当前世界经济处在一个缓慢复苏的时期,经济增长速度出现较为明显的分化现象。首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增速分化加剧,发达国家的经济出现回暖兆头,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其次,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内部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分化现象,发达国家整体呈现一种增长向好的趋势,而主要的发展中国家整体增速却出现下滑的现象,甚至有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出现负增长。
(二)各国应对不一
面对各种经济问题,各国进行了不同的结构调整,应对方案不一。虽然部分国家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原有经济结构得到不断稳固,比如美国、德国、英国等。但是部分国家的经济依然得到了有效的调整,在持续发展着,比如中国、印度尼西亚等。另外,还有一些国家对经济问题应对不力,比如俄罗斯等。
(三)就业状况较为稳定
全球就业状况较为稳定,甚至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虽然全球整体的就业状况较为稳定,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总体上来说,发达国家的就业状况相对良好,甚至有增长的趋势,而发展中国家的就业状况基本保持平缓。
(四)劳动成本降低
大宗商品的价格会对成本产生直接影响,比如企业的生产成本、居民的生活成本等。近些年来,大宗商品的价格整体上呈现下滑的趋势,尤其是原油价格。原油以及其他大宗商品的价格下降,将会带动生产成本整体上下降,劳动成本降低,通货膨胀的压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五)新兴产业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也得到了有序的推进,新兴产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得以孕育。2007年次贷危机之后,人们更加意识到世界经济的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近些年来,各个国家一直在需求经济发展的道路,各种科学技术被应用到经济发展之中,比如互联网、人工智能、3D打印等,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促进了一个后大规模生产世界的来临,带动了很多相关产业的发展。
(六)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近些年来,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虽然全球经济增长出现了部分国家或地区回暖的趋势,但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依旧不足,导致全球经济复苏并不明显。发达国家的新兴产业并没有成规模出现,甚至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还没有完全恢复,而发展中国家传统优势逐渐衰减,经济增长面临转型问题。这些都会拖慢全球经济增长的速度,经济增长动力还需要进一步夯实。
三、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那么,在上述的世界经济发展现状下,未来的世界经济又会有那些哪些发展趋势呢?笔者结合各种因素,总结出以下几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一)经济增长持续分化
全球经济依然处在一个较为动荡的时期,还没有足够的动力来支撑世界经济的复苏。各个国家或各个地区的经济在未来一段时间依然会增长缓慢或者以一种非均衡的分化态势发展。具体来说,可大致分为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以及转型中的中国三种情况来进行分析。
1.发达经济体
对发达经济体而言,经济增长缺乏稳定性,人们谨慎又相对乐观,但是各个国家不同的应对政策会阻碍经济复苏的进程。美国经济复苏较为温和,但是缺乏稳定性。企业投资回升,房地产市场也逐步回暖,就业市场状况乐观,这些因素价格拉动美国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美元的升值导致其出口竞争力降低,油价的持续走低也会导致相关生产商的投资积极性被削弱,这些又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欧元区经济发展不稳定性增加。欧元区面临诸多会影响经济发展的风险,经济、政治以及爆恐袭击都会给欧元区的经济发展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日本经济增长出现下行的趋势,甚至面临衰退的状况。日本目前的应对措施很难从根本上解决经济问题,反而让日本的经济发展陷入恶性循环。
2.新兴经济体
对新兴经济体而言,经济发展从长期来看有向好的趋势。俄罗斯、巴西、中东欧等国家经济增长速度逐渐下滑;南非、印尼、泰国、新加坡等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较为稳定,但同时缺乏上涨的动力;印度、阿根廷、墨西哥等经济增长有向好的趋势。
3.转型中的中国
对转型中的中国而言,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减缓,但是长期来看,一系列改革会使中国经济发展向好。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增长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出口会有所增长,但是依然有不小的压力,投资也很难有增长。另一方面,消费会出现平稳且小幅度增长,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新技术带给中国的利好因素也逐渐显现。
(二)风险持续累积
全球货币周期进一步分化,金融风险持续累积。主要原因有:美国开始了加息周期,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新兴经济体危机的爆发。全球汇率出现波动,新兴经济体的货币可能会出现贬值的现象。整体上看全球人们的预期悲观,导致资本的避险情绪大幅度增加。
(三)贸易波动
对于世界贸易而言,大宗商品价格的下降,会带来畸形的供需关系。一方面,全球贸易在一种低速的方式增长着,但依旧有可能超越全球经济的增长速度。其中,美国的贸易以强劲的势头在复苏,但是欧元区、日本和新兴经济体的贸易增长的形势不明显。另一方面,全球的供求关系畸形。大宗商品的价格下降,导致大部分大宗商品释放供给,但是需求却跟不上,供过于求,不利于世界经济的良好发展。
(四)投资有望恢复
在全球投资方面,增长速度趋向缓和,尤其是中国的对外投资受到各方关注。全球对外投资的态势很难好转,但是也不会出现明显的下滑现象。而在未来几年,中国将逐渐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全球对外投资的恢复。另外,产业投资方面将会转移重点,新兴产业和业态将会成为投资热点。随着近些年社会的发展,全球产业性价值链高端引进,预计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方面的投资将会增多。
(五)经济全球化
当今,全球化趋势已经不可避免,世界经济也同样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世界经济活动已经逐渐超越国界,各国的对外贸易、技术转移、资本流动等经济活动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形成了全球范围的有机整体。形成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有: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各国发展市场经济的政策;国际贸易以及投资自由化;企业经营国际化。
四、总结
世界经济是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而形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因此,世界济的发展对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为促进经济的更好发展,有必要研究世界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世界经济的发展现状是:经济增长分化;各国应对不一;就业状况较为稳定;劳动成本降低;新兴产业发展;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市场预期悲观。总之,现在世界经济发展的状况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根据世界经济的发展现状,结合各种影响因素,可以总结出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经济增长持续分化;风险持续累积;贸易波动;投资有望恢复;经济全球化。
本文是以一个经济整体来研究世界经济的,通过对世界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的研究,各国可以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中向好的部分,对于向坏的部分,则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尽力避免。相信本文的研究可以对各国的经济发展以及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任希丽.当前世界经济长波运行状态及趋势分析――兼论世界经济长波中的经济危机与赶超效应[D].南开大学,2013
[2]徐培华,吴辉,于保平.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的新格局及其发展趋势[J].世界经济,2000,1
[3]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宏观分析组.分化复苏的世界经济:新引擎、新风险、新常态――2016年世界经济分析与展望[J].世界经济研究,2016,1
[关键词] 世界经济 经济全球化 经济发展 国际分工 国际产业
一、引言
世界经济格局是世界各国或国家集团间通过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形成的一种世界经济结构。传统的世界经济格局主要描述各类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及其演变,如20世纪90年代之前,经济实力最强,人均生活水平最高,对世界经济事务影响力最强的美国、欧盟和日本三“极”之间的经济权力分配关系是世界经济格局的主要内容。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全球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由于各国或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上的差距,各国的知识经济发展水平和进度出现较大的差异。在知识经济发展水平各异的前提下,各主要国家经济出现了不同的发展趋势,各国之间在国际分工、贸易、金融和投资关系上也发生了较大改变,它们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也因此发生显著变化,世界经济正形成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的经济格局。
二、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和各国国内经济发展之间矛盾运动的产物
区域集团化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深的情况下不断加强的,这种现象绝非偶然。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必须结合经济全球化的背景来探求区域集团化发展的原因。二战以后,亚、非、拉各洲落后国家纷纷独立,曾主导世界经济发展的西欧已雄风不再。美国作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开始在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推动其经济自由的理念;各国也吸收战前高贸易保护、以牺牲他人利益来获取自己利益的零和竞争方式的教训,客观上也有减少贸易壁垒,促进经济合作的要求。这样,经过布雷顿森林会议,全球层次的各种经济协调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等逐步建立。这些组织的一个基本宗旨就是推进全球范围的经济自由。这些组织对促进经济的全球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全球范围的经济自由和国家经济发展之间有着深刻的矛盾。幼稚产业论、保护就业论、平衡国际收支论等许多保护贸易理论为一国贸易保护提供了充分的论据。这样,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为了在和发达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的竞争中获得优势,落后国家纷纷联合起来,组建各种形式的区域组织;西欧发达国家各自的经济实力有限,同样为了共同利益,与美国和苏联竞争,也纷纷组建起各种形式的区域组织。于是,在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末,第一次区域集团化浪潮就开始了。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整个世界出现了市场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正是市场经济在世界范围的一体化,才真正使世界经济出现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规律在全球范围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这样,经济全球化趋势第一次是在全球范围,而不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展开,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全球性经济竞争大大加剧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国要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资源,不开放是不行的,这方面,自由贸易理论提供了充分的论据;但在一国经济实力较弱的情况下,这种开放又必须是有条件的,这方面保护贸易理论提供了同样充分的论据。这样,一国既想利用世界资源,又不想使自己的竞争力受到损害,和有共同文化渊源、地理位置相近、生产力发展程度相当或经济结构具有互补性的国家结盟,在一定范围内享有更高程度的经济自由就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选择。这种情况使区域集团化趋势再次得到加强,于是,区域集团化的第二次浪潮就开始了。由此可见,区域集团化不过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国家经济发展之间矛盾运动的结果。
三、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延长了国际产业链,提高了世界经济的整体效率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化引发了世界价值体系的组合重构和产业链的跨国延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范围内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和逐步完善,各国贸易壁垒逐渐降低,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趋势不断加强,产业链的众多环节越来越具有了空间上的可分性。处于主导地位的厂商,出于资源优化配置的考虑,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有利的区位进行相关产业链环节的生产布点,使得传统的主要以产业或产品为界限的国际分工,逐渐演变成为同一产业、同一产品内某个环节或某种工序的国际分工。产业链国际分工作为全球化经济本身发展出现的新特点,即使没有中国的参与也会发展,但中国的积极参与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际产业链的延长,从而进一步深化了国际产业链分工。中国无与伦比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大大延长了产业链条上的劳动密集型环节,中国相对廉价而数量增长惊人的科研人员,进一步延长了产业链条上的技术密集型环节和产品的研发环节,现代服务业中的一些环节也在中国国内得以延伸。可以相信,随着中国的发展和更为深入的融入世界体系,国际产业链会得到更大的拓展效率要求以最少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社会分工或专业化的不断深化是效率提高的主要途径。相对传统的以不同产业或产品为对象的国际分工,产业链国际延长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公司利润,发挥了各国的比较优势,因而更能够促进世界经济整体效率的提高。而中国通过对国际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深化了国际分工,为世界经济整体效率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总结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贸易多年持续顺差。但是客观地分析中国经济实力可以看出,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各国要求人民币升值,是富有的工业化经济大国不愿意为治理全球经济失衡问题承担相应的责任。全球经济是世界的,各经济大国应通过协商和妥协,各自承担相应的合理的责任,不仅有利于各国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 贸易战略 趋势
一、前言
在不断变化的世界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应及时促进政策和制度的完善,运用科学的制度来促进我国国内市场经济的前进,在科学的制度保障下,要将我国的国际贸易经济结构进行优化。另一方面,要想使我国能够得到不断的经济进步和发展,必须加强同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其他国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学习,并结合自身实际,将其进行完善,在学习其他国家技术的基础上提高我国的科研能力和水平,运用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积极发展。
二、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一)落后于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步伐
伴随着不断加快的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我国在进行国际贸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世界市场贸易走向的严重影响。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促使我国的国内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然而仍然无法彻底改变我国传统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贸易发展的步伐,使我国经济贸易的发展严重落后于世界经济贸易。同时,在较开放的世界经济市场当中,为了能够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在进行国际经济贸易的过程中要采取积极的发展态度,并采用积极的发展方式,将更方面的资金和技术等条件进行充分的调动和利用,促使资源实现优化配置。
(二)无法确定国内经济产业发展趋势
伴随着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出现了越来越明确的世界市场分工和更加自由的经济贸易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极大的扩大了经济全球化涉及的范围,导致当今世界中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参加到世界经济贸易市场当中来。不断加强的经济全球化深度,导致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现状会对我国的国内市场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国际市场当中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各种贸易压力,我国在促进自身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时候无法避免的产生了一定矛盾,其中包括促进最优化在世界资源配置中的实现和对国内经济市场发展进行保护之间的矛盾。同时,区域化的经济发展趋势出现在了国际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这是经济全球化产生的另一种影响。近年来,我国为了能够提高自身在国际经济市场当中的竞争力,不断提高自身企业的技术和科学水平,同其他科技国家加强了交流与合作,从而加强贸易关系,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促进共同发展在区域化中得以实现。然而,相应的经济矛盾也会随之产生,因此现阶段,我国必须促进贸易经济优势在我国企业中的体现。
三、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战略方向
我国是资源和人口大国,在发展国际经济贸易的过程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始终是我国最重要的优势。然而现阶段重大的变化发生在国际经济贸易市场当中,这是受到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加深的影响而导致的结果。现阶段主导地位在市场当中的体现主要是知识产业。所以,我国在促进发展国际经济贸易的过程中,必须优化和调整现阶段的产业结构,并结合实际,充分考虑现阶段我国企业在市场当中的发展形势,促进对全新的贸易发展战略的探索。
(一)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是我国企业综合能力提高的基础,也是我国企业在世界经济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的重要条件,还要将进出口贸易之间的联系进行协调。同时,由于近年来出现了国际经济区域化发展的趋势,我国应充分利用这一便利条件来促进和发展本国的国际经济贸易,加强同区域内国家的合作,将他国的先进技术进行充分的学习和掌握,并结合本国实际,对技术实行创新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当中的竞争能力,同时有利于贸易形势的丰富。
(二)促进国际经济贸易法律体系的完善
我国在进行国际经济贸易的过程中要能够建立科学和完善的法律体系,才能够对我国企业进行保护,促进公平性在国际市场经济贸易活动中的体现。所以,相关的法律政策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法律和政策要能够有效的针对国际经济贸易,将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提高国际市场中各项经济贸易活动能够公平进行,减少其他国家在进行经济贸易的过程中侵犯和损害我国的正当权益。
四、结论
伴随着科学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各国之间的经济都取得了飞快的进步,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我国积极加入到了世界经济的市场竞争当中。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我国国内企业要面临越来越激烈的世界市场竞争环境。然而我国要积极抓住挑战和机遇,跟上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在促进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同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努力学习先进技术,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将其进行创新和完善,用技术的进步来提高我国企业在世界市场当中的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陈曦.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趋势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J]. 财经界(学术版),2014.
[2]陈曦.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趋势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J]. 财经界(学术版),2014.
[关键词] 经济波动 FDI 协整 VAR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369(2007)4-0035-06
引 言
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年均GDP9.4%的速度增长,在国际经济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 位。中国改革的目的就是借助外部的力量推动经济增长,长期居高不下的外贸依存度便是例 证。进入21世纪,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在更深层次和广度上推进的改革,使中国与世界 经济的联系愈加密切,这也使中国经济更容易受外部影响,尤其是受世界大国经济波动的 影响,目前广为讨论的世界经济不均衡发展中的中美两两极说也表明了这一点[2]。此外随 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我国FDI流入量的不断攀升,FDI已成为世界经济波动影响中国经济的重要变量。
关于世界大国经济波动如何通过FDI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国内研究较少。检索相关文 献,具有代表性研究的是梁军(2004),作者通过对世界经济增长率、FDI增长率和我国GDP 增长率的实证分析发现,“世界经济增长率下滑,我国FDI增长率上升,推动我国经济增长 ;世界经济增长率上升,我国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增长率下降,阻碍我国经济增长”[3 ] 。但梁在分析时,只是简单的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分析,没有协整检验,可能存在“伪回归 ”,而且这种范围过大的考察不足以反映以FDI为介质的中国经济波动与世界大国经济波动 的关系。此外也有从其他视角考察研究世界经济波动与中国经济的关系,如任志祥(2004) 从国际贸易渠道和金融系统和资本流等方面考察了世界经济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4 ];宋玉 华(2006)从定量角度,运用中国与世界经济相关系数分析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持续性、波动 性及领先滞后关系等,并通过VAR模型中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描述二者通过国际贸易 、FDI流入相互的路径[5]。回顾有关文献,目前从FDI视角分析大国经济波动对 中国经济影 响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1980―2006年与七国集团经济、中国FDI及中国经济相关的数据 为样 本,采用协整关系检验和VAR模型,借助eview3.1软件为分析工具,拟从FDI的视角实证分 析大国(G7)经济周期性波动是如何影响中国经济的。
数据描述和建立模型的分析
1.数据描述
本文主要用了如下几个重要的时间序列:FDIt[6](中国外商直接投资)、GGDPt(七 国GDP)、CGDPt(中国GDP)、RGGDPt(G7经济增长率)、RCFDIt(中国FDIt增长率 )和RCGDPt(中国经济增长率)。数据范围为1981―2006年(除FDI和RFDI来源于UNCTAD,其 余变量数值均来源IMF。)
为了使增长率动态变化指标更直观,笔者分别给出了它们的波动曲线图,见图1、图2和 图3。从相关数据特别是波动图可以看出:
第一,中国FDI增长率与中国经济增长率波动具有同向性。
从1982年初至今我国FDI增长率有过明显的五次高涨时期:1982年到1983年、1987年到1988 年 、1990年到1992年、1999年到2001年和2003年到2005年等五个时期。同期我国的经济也处于 高涨时期,从1983年到1990年,RFDI处于下降趋势,从9.16%持续下降到2.77%,同期RCGD P具有相同的波动趋势,1984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高达15.2%,此后在波动中不断下降并于199 0 年达到低谷3.8%;1990年后RFDI上升,并在1992年达到峰点,同期中国的经济增长率由199 0年 的低谷走向1992年的峰点14.2%;1992年后中国的经济增长呈现先降后升的“V”形,1999 年到达 低谷为7.60%,同期中国的FDI增长率也是从1992年的峰点152.13%开始下降,并在1999年 首次出现了负增长,此后波动显得较为平稳。
第二,中国经济波动与七国集团经济的波动具有明显的协同性。
在1982年到2006年间,中国的经济周期(以峰峰判断)波动与G7经济周期波动具有协同性。 从图形上观察,80年代至今经历了1984―1987、1987―1992及1992年至今等三个经济波动周 期 。而这期间G7的经济波动周期在考虑滞后期的情况下与中国经济波动周期在时间、波形上比 较相似,尤其是1984―1988和1988―1992的G7经济波动周期几乎与中国的经济波动周期完全 重 合;1992年后,中国经济增长步入下滑轨道并于1999年到达低谷,此后步入上升阶段,而G7 经济增长1992年一直处于波动中,2000年开始下滑,2001年陷入谷底。
3.平稳性、协整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以上通过对增长率波动图形的观察发现,中国的经济波动与世界主要大国的经济波动存在协 同性及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与中国FDI的增长率存有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三者存有 协整(过程从略),但并不表示中国经济、中国FDI与G7经济存有因果关系,因此我们 拟以1980―2006年的中国GDP(CGDPt)、七国集团的GDP(GGDPt)和中国的FDI(FDIt) 为 观察样本,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进一步考察中国经济、中国的FDI和七国集团经济的因 果关系。
通过单位根检验(具体过程从略),发现中国与七国集团GDP、中国FDI的自然 对数值都服从二阶单整。运用中国、七国集团GDP和中国FDI对数值的二阶差分来 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结果显示,关于七国GDP不是中国GDP增长的Granger原因的原假设,拒绝它犯第一类错 误的概率是0.0167,表明在99%的置信水平下,可以认为七国GDP是中国GDP增长的Granger 原 因,这表明大国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较大。中国GDP不是七国集团GDP增长的Grange r 原因仅能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在90%的置信水平下,中国GDP是世界大国GDP增长的Gr anger原因,这说明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提高,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越 来越明显,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中国FDI和中国经济增长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的原假设均被拒绝,说明中国经济和中国FD I 具有相互性的影响。一方卖弄这表明中国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是吸引外商来华投资的重要因 素,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越来越引起世界的关注,这种良好发展的势头使得跨国公司在全球 调整起生产布局时不得不考虑中国因素,这也可以解释近年来同世界其他地区比较我国FDI 流入不断攀升的重要原因;同时也说明了随着FDI流量增大和存量的聚集,FDI对我国的经济 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表中结果还显示,大国经济的增长也是中国FDI增长的Granger原因, 而且置信度极高,这表明大国经济的增长影响到中国FDI的增长。
4.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
上述Granger因果分析显示,世界大国经济增长能够影响到中国FDI和经济的增长,而中国FD I又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增长,这已经表明中国FDI已成为世界经济影响中国经济的重要传导因 素,为了更好地考察三者的相互影响的路径,本文采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 来考察三者波动相互传导的动态路径。VAR模型考察变量间关系时不受先验经济理论的限制 ,直接通过时间序列数据本身的特性进行研究,先验知识只用来考虑及选用模型的经济变量 。
我们选取1980―2006年中国GDP、七国集团GDP和中国FDI的自然对数值得二阶差分,建立了V AR模型:
其中,LCGDPt、LGGDPt和LCFDIt分别代表中国GDP、七国集团GDP和中国FDI的自 然对数值得二阶差分Ci为常数项,bjk代表各变量的系数,uit为各变量参 差项,P为滞后项。根据ACI准则和SC准则选取滞后项为3。
在上述VAR模型的基础上,再运用脉冲响应函数来衡量来自随机扰动项的标准差冲击对内生 变量当前和未来取值的影响。若ut发生变化,不仅导致各变量的当前值发生变化,而且会 通 过当前值影响其未来取值。脉冲响应函数可以描述这些影响的动态轨迹,显示任意一个变量 的扰动怎样通过模型影响到所有其他变量,最终又可反馈到自身的过程。
图4显示,中国GDP对来自七国集团GDP的新信息冲击即刻就有反应,但在第一年为负 ,第二年变为正的反应并在第三年达到最大,第五年后逐步消失,这表明中国经济易受世 界大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对来自自身冲击反应较弱且在第二年后逐步减弱;对来自FDI的冲 击反应不是很强,但持续时间较长,在第六年后开始逐步减弱。
中国FDI对来自七国集团GDP的冲击即刻就有反应且强烈,持续时间长,在第三年达到 正向反应的的最高点,然后减弱并在第六年取得负的最低点,此后冲击反应虽有所减少,但 仍不稳定,这表明大国经济的波动仍是影响中国FDI的重要因素;对来自中国GDP的冲击反应 在第一年比较强烈,第二年后虽开始减弱,但持续时间较长。
七国集团的GDP对来自中国GDP冲击反应较弱,第一年几乎没有反应,第四年后冲击反 应逐步消失,这说明世界大国经济的波动受中国经济的波动对影响不是很大;对来自自身GD P的新信息冲击即刻就有正向反应,但在第三年后变为负向的反应,第六年后开始逐步减弱 消失;对来自中国FDI的冲击反应较弱,在第一年内为正向,在第二年开始变为负向,此后 逐步减弱。
5.方差分解
考察VAR模型时,还可以采用方差分解方法研究模型的动态特征。即把系统中每个内 生变量(共m个)的波动(k步预测均方误差)按其成因分解为与各方程新信息相关联的m个 组成部分,从而揭示对VAR模型变量产生影响的各随机干扰的相对程度。根据估计得到VAR( 3)模型,我们分别对LCGDP、LGGDP和LCFDI的方差分解,结果如图5。
对七国集团GDP的方差分解显示,各因素影响力在1年后逐步稳定,有大约60%的变化 可以由自身因素解释,由中国FDI解释的成分占了18%左右,而由中国GDP因素解释成分的占2 7%左 右,这表明中国GDP的波动对世界大国经济的波动影响较弱,但从时间上看,中国因素解释 的成分在逐步加大,这正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对世界大国经济甚至世界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强 的表现。
对中国FDI方差的分解显示由自身因素解释的成分一直在降低并在第六年达到36%左右 稳定状态,由七国集团GDP解释的则显得较低,仅有9%左右;由中国GDP因素解释的很高,占 了大约60%左右,而且有逐步增大的趋势,这表明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仍是影响中国FDI的重 要因素。
对中国GDP方差分解表明由自身因素解释的成分第一年后很高,此后逐渐下降并在第四 年后稳定在80%左右,这表明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推进,自身因素影响中国经济程 度在减弱,但占据稳定的主导地位;由世界大国GDP因素解释的成分虽很低,但不断增加并 在第五年达到稳定的12%左右;由中国FDI因素解释的成分逐年增加并在第四年达到稳定的19 %左右,这表明FDI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研究结论
随着中国“入世”及改革开放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拓展,中国经济与世界大国经济的联系 越来越紧密,世界大国经济的波动显著地影响了中国经济的波动,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 响也在加大。中国自身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劳动力优势和优惠外资的政策,大量被吸引来 的外商直接投资在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成为世界大国经济波动影响中国经济 波动的传导因素,本文以中国经济、中国FDI和七国集团经济相关数据为基础,运用计量分 析工具给予了实证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世界大国经济的波动在90%的置信度下是中国FDI波动的Granger原因,而FDI波动 也是中国经济波动的Granger原因,这表明中国的FDI已成为世界大国经济波动影响中国经济 波动的重要介质。在对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中,资金主要来源于世界经济大国,它们的经济 波动必定会影响到其对华投资,进而影响到中国经济的波动。
(2)中国与世界经济增长存有一定的长期均衡关系且互为因果,这表明中国与世界经 济是一个互利共赢的关系;但相互间的影响又存在着不对称性,与世界大国经济对中国的影 响相比,中国对世界大国经济的影响相对较弱,这是中国整体经济规模有限所致,但这一影 响将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加速而不断增强。
(3)方差分解显示,中国FDI波动由中国经济波动因素解释的成分很高,远大于世界 大国经济波动因素的解释成分,这表明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仍是影响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 重要因素。基于此我们认为,尽管外商直接投资持续性高涨的流入及跨国公司将中国作为主 要的生产基带来的担忧使得资金流出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回流”资金[7],但中 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仍将吸引大量的外资进入。
总之,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与世界经济大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 经济的波动受世界大国经济波动的影响更加明显。实际上,自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对华投入 资金累计超过6650亿美元。2005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已达8317亿美 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58.5%;外商投资企业达57万家,其中有48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实现 工业增加值11.9万亿元,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9%[8]。随着中国FDI的流量 不断增加和 存量的聚集,FDI成为世界大国经济波动影响中国经济波动越来越重要的介质,对此我 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注释:
[1]G7即七国集团,由美、英、法、德、意、加、日七个发达国家组成。本文以G7代表原 因有三:一是均为经济大国,其经济的波动基本上代表了世界经济的波动,二是与中国贸易 联系密切,三是在七国对华FDI占世界对华FDI的比重高达80%以上。
[2]段平方.世界经济“失衡与增长之谜”与中国经济发展.特区经济,2006(8):15. 17
[3]梁军.从FDI看世界经济波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国际贸易问题,2005(8):62 .67
[4]任志祥.中国经济波动与世界经济波动周期的协动性研究//浙江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 论文:48.53
[5]宋玉华.中国与世界经济波动的相关性研究.财贸经济,2007(1):104.110
[6]RGGDPt是以1995年为基期的实际GDP增长率,RCGDPt是以1978年为基期的实际GDP 增长率,GGDP是以2000年为基期的实际值。
在资本主义诞生的那一天起,经济波动或者称之为经济周期就像噩梦一样笼罩在资本主义世界上空挥之不去,上演着一幕幕繁荣、萧条的悲喜剧,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危机……成为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永恒不变轮回,所有周期的结局都已经写好,生产苒生产被破坏,人民生活陷入困境,文明的进步严重受阻,同时带来了资源巨大的浪费,使得资源稀缺形势变得更加严峻。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深化,这种危害在世界蔓延的范围越来越大,造成的危害成倍增加,卷入其中的国家和地区深受其害,损失巨大。
一 它的根本原因
资本的存在和扩张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它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为了增值,为了实现增值不折手段是资本残忍和血腥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构成了资本运动的全部和原始的动力。从资本主义诞生到今天走过了近五百年的时间,五百年来,资本主义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经过了原始积累、自由竞争,垄断、国家垄断的历史过程,伴随着这一过程,资本主义势力称雄世界,资本主义集团内部通过激烈的竞争,不断分化和组合,形成了规模宏大、实力雄厚的金融、能源、矿产、粮食世界性垄断集团,在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长期博弈中,最终获胜,获得了货币发行权,资本主义步入国家垄断阶段,国际资本应运而生,资本主义政权最终成为国际资本的附庸,国际资本通过手中掌握的海量资本,完成了对世界经济的全方位掌控,其实现增值的手段变得随心所欲,花样翻新,不断通过制造经济波动,劫掠世界财富。
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性的经济波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近年来发生的频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虽然导致经济波动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是,结局却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值得我们认真地分析和研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进入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的形态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的同时,其实现增值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资本已经对通过传统手段掠夺财富,实现增值变得失去了耐心,而是利用手中掌握的海量资本频繁搅动世界经济,实现一夜暴富,疯狂地掠夺世界财富,掠夺的手段变得更加隐蔽和富于欺骗性二战后在频繁发生的石油危机、金融危机、粮食危机、局部战争危机的背后我们总能看到资本的影子,资本在这些危机的背后鬼魅魍魉,若隐若现,事实上我们应该知道:它___一国际资本才是这些危机的真正罪魁祸首!但哭得最伤心的却往往是最大的赢家,每次经济危机的最大受益者恰恰就是它,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危机的根本原因,也许能加深对危机的认识和把握,在未来的经济运行中防微杜渐,减少损失。
二 金融危机成为世界经济波动常态
金融经济国际化早在70年代就已露端倪,80年代进一步发展,到了90年代演化成席卷全球的大趋势。尽管几次金融风暴的冲击使金融经济国际化受到异议,但是,随着经济垒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金融经济国际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已成共识。金融国际化使得国际资本轻而易举敲开了世界各个国家的大门,表面上表现为垒球经济一体化以及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合理高效流动,但本质上我们可以看到金融的国际化进一步加深了国际资本对世界经济的全方位控制,为国际资本搅动世界经济创造了条件和机会,国际资本只是在等待的合适的时机和机会来制造增值的机会。基于国际资本在世界经济中的绝对控制地位,技术垄断、资源垄断、规则垄断、金融国家化使得国际资本如虎添翼,金融危机成为世界经济中的经常发生的现象,金融危机的常态化使得世界经济陷入经静性的波动中。
三 当代的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
世界各国的投资者损失沉重,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迅速演变成席卷垒球的金融危机。这场危机在范围、水平、损失方面超越了以往任何时候,并且很快涉及和影响到实体经济,成为自二战以来最为深重的经济危机,不只繁重打击了发达经济体,同时遏制了发展中和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增长,延缓了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像中国这样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产业机构调整和升级换代的步伐,全球经济自愿陷入停滞和衰退中,人民在危机中痛苦地挣扎着。我们在洞察这场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不难看出危机是金融资本贪婪无度导致的。这次金融危机让我们看到,从贝尔斯登到“两房”,到雷曼兄弟,再到美林、AIG,都是国际资本剥削、竞争、欺骗、非理性投机、金融腐败、作假账、操纵市场的结果,这与几年前安然的倒闭没有任何区别。
从二战以来的历次经济危机我们不难看到国际资本在背后兴风作浪,它们是频繁搅动世界经济的罪魁祸首,但它们也是每场危机的最大的收益者,我们不得不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要国际资本存在一天世界经济的波动就永远不会停止,我们在改革开发的和愈来愈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的今天绝对不能放松对国际资本的警惕!
摘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影响逐渐加大。为了对这种影响进行量化分析,从中国统计局和世界银行官网获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实践探析 试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探索 对“05方案”中“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理念的创新与实践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研发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中的案例法 基于SKIP理论的《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初探 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当代世界经济趋势与中国经济发展 简论案例专题式教学设计在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中的运用 论综合教学法在《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中的应用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专题研讨式教学探讨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关于军队院校《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的一点思考 “一带一路”背景下《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的国际意识教育路径研究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及其走势 世界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影响研究 新兴国家的崛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当代世界经济安全危机表现形式及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9]郭奕阳,袁欢琦,陆嘉嘉,等.产品模块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制造柔性的中介效应[J].科技管理研究,2016(14).
[10]形势与政策指导[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分行)
关键词:世界经济周期;区域性经济周期;国际传导;协动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周期性波动相关性逐渐增强。尤其是近段时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呈现了明显的世界经济协同性。因此,回顾和理清世界经济周期的脉络,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前的全球经济衰退,并从中寻找新的理论研究方向。
一、世界经济周期的概念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世界经济周期的概念进行界定。从定性的角度,Canova和Dellas(1993)给出了世界经济周期定义的简单描述,即世界经济周期是在国别总量经济的跨国周期性行为中存在的共同特征。而对这种共同特征,宋玉华(2004)加以进一步的明确,她认为世界经济周期就是在世界经济运行的过程中,由于某些特定因素的影响,导致世界主要国家的实际经济活动呈现同步的扩张、衰退、萧条和复苏,表现出高度相似的周期性运行形态,这种运行形态会重复发生,最终形成持续时间不同的世界经济周期运动。从定量的角度,Gerlach(1988)用波谱分析研究经济周期的跨国行为,发现大量国家的产出运动在经济周期频带上是相互联系的,世界经济周期是多国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动在一定的周期频带上的高度相关性存在;Gregory等(1997)则用时间序列相关性来界定世界经济周期,即全世界(国家)的经济时间序列(数据)表现出一个序列相关的共同特征。
二、世界经济周期是否存在
(一)世界经济周期存在的研究
很多实例证明国家之间的确存在经济周期的共振现象和经济波动的传播行为。如,Dellas(1986)发现在英、美、德、日四国间,几乎存在长久的同一的经济周期。Backus,Kehoe,Kydland(1992)扩展了RBC(真实经济周期模型)模型,建立了包含跨国经济协动现象的I—RBC模型,在这个扩展的开放经济理论里,国家之间的消费是高度相关的,由此说明国家之间的协同性是存在的。Sarkissian(2001)也认为国家之间的消费波动与世界经济波动高度相关,特别是在萧条时期更是如此。而Canova,Dellas(1993)发现显著增强的国际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和全世界面临着的共同的外部或内部经济扰动是生成跨国的经济周期行为的共同因素。Baxter,Kouparitsas(2004)的研究发现,如果两国之间有较高的双边贸易相关度,那么这两国之间的经济周期相关度就会提高;同时,经济发展程度相近的国家之间的周期相关度一般会比较高。Ravn(1997)的研究表明,除OECD国家政府支出显示了较弱的正相关性外,其他经济变量(包括产出、消费、总投资、出口和进口)都显示了很强的正相关性,并表现出良好的跨国协同运动性。Kouparitsas(2001)研究发现,七国集团的经济周期存在着极高的相关性,尤其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结束以后更是如此,他认为世界经济周期(特别是发达国家之间的世界经济周期)的确是存在的。
(二)世界经济周期不存在的研究
Hickman,Filatov(1983)的研究发现,经济波动的国际传导通常表现得相当微弱,这种微弱的传导很易于被国内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趋势所控制而失去扩散能力。唐海燕(1999)也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初期或以前时期,各国经济周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时间错位,同一时期各国所处的经济发展周期中的不同阶段所产生的抵消效应在一定程度上熨平了世界经济周期性特征。Kollmann(1996)通过与完全资产市场的对比,发现在不完全资产市场(即国际金融市场只能买卖债券合约)的两个国家实际经济周期模型里,国家之间消费的相关关系比完全资产市场情况要明显弱得多。Selover(1997)在研究美国和日本的经济互动关系时,进一步发现美国和日本的经济因为相互驱动而导致同步波动的假说并不成立,两国经济趋向同步波动是因为低水平的或者弱的冲击所致。
(三)区域性经济周期增强而世界性经济周期减弱的研究
四、中国与世界经济周期的协同性
关于中国与世界经济周期的协同性,仅有较少的学者进行了研究。胡鞍钢(1994)分区段将中国和美国、中国和世界GDP年增长率波动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1960—1979年中国与美国、中国与世界的相关系数非常小,而1980~1989年,相关系数相应增大。秦宛顺、靳云汇和卜永祥(2002)以1987-2000年间的季度GDP数据为分析对象,得出中美经济周期波动的关系为弱相关,中日经济周期的关系为负相关。余芳东等(2001)分析指出中国经济增长的波动随世界经济的趋强而走强,随世界经济的趋弱而走弱,经济周期的“拐点”与世界经济动态的一致性越来越明显。
世界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反映。
多极化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它孕育于两极格局的演变之中,两极格局终结后,并没有出现单极格局,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这是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世界多极化是顺应时展需求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趋势;其发展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技术转移、资本流动、提供服务、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即把全世界连接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各国在这一大市场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实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是全球化趋势的一个组成部分。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来源:文章屋网 )
从历史角度来看,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关系进入相互影响的阶段后,中国经济的上升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我国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后,把过热的经济往下降的时候,世界经济也跟着停止了快速上升的势头。原来是世界经济如果打喷嚏的话,我国要预防感冒,吃点板蓝根。现在的情况是中国经济如果有些问题的话,世界经济也跟着提心吊胆。
有一个好消息:商品的价格会下降。因为经济增长慢下来,尤其工业方面的增长速度的放慢,使得商品价格不会存在像过去那么大的增长压力。另一方面,劳动价格值得引起注意,比如说工资上涨的压力会增加。很多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工资的增长趋势平均5年要增长1倍,而且中国的企业发展需要更高的技术、高层的管理人员,工资、劳务费上涨的压力要增加。人民币跟美元有着直接的关系,人民币的汇率会不会升上去,对中资企业的发展趋势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另外,在大的国际环境中,世界银行利率会逐渐提高,这将给中国国内的企业带来压力,同时,也会导致企业新业务更加紧张。在前两、三年贷款高增长的环境中,企业比较容易拿到贷款,未来几年贷款会变冷,所以企业在这方面会发展会面临不一样的困难。
美国的经济和世界的经济同样是有快速增长、快速下降的周期,中国也是,而且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对中国经济有很大的影响。有这样一个说法,经济增长周期可看作心跳的心脉,现在全球经济进入缓慢的增长期。有人只看到经济中工业增长的情况,但这不是整个经济的反应,虽说工业领域对整个经济增长产生最主要的影响。工业生产的情况可能反映经济发展趋势,尤其是经济发展下坡的时候,工业经济发展缓慢的话,全球的经济也会缓慢下来,它可能下滑的比整个GDP下滑的更快。可能有一些人认为,在中国的环境里面不受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事实上,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比全球增长率要快得多,但要受到世界经济的影响。可以看到,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经济增长非常快,虽说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为主的,但还是受到世界经济环境的因素的影响。2004年年初,我对中国经济做了一个2004年经济增长的预测,当时预测中国经济增长会增长10%。原因是全世界的经济都在增长,所以中国经济在世界大的经济环境里,经济的增长速度很难能够慢下来,结果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依旧很快。预计,2005年上半年,世界经济增长会非常强劲,而且中国的经济增长会高于一些决策者看到的增长速度。下半年经济增长会受到全球的影响,或者政府会采取宏观经济控制的措施,经济增长速度会相对减慢。
投资危机依然存在
现在中国的投资很多,但是没有足够的消费来支持。这里有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就是我们现在投资和消费比例的失调问题,经济的增长过多依靠的是投资来拉动。长期如此下去,恐怕会造成经济结构的恶化、经济结构的失常。
全球的经济环境是逐渐增长而且速度缓慢。最近几年,世界经济存在反弹现象,而中国经济保持迅速发展的态势。但是我们面临一个变化,原来世界经济增长给中国一个外界的需求增长和一些直接的投资的环境,现在这个大环境中,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正在缓慢下来,尤其是亚洲国家,包括中国。亚洲很多国家是以出口为主的经济体,而且这些国家非常依赖美国的经济增长,依赖美国的直接投资。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危机大部分因为有大量的投资,但是,这些投资缺乏消费者的消费来支持这么大的投资,最终导致了经济危机,这是值得中国经济投资热警惕的现象。
中国企业会有行业投资的压力。中国企业外界的竞争的压力是什么?有一些人认为,中国的企业不受世界竞争环境或者是世界企业的竞争环境压力。现在全世界所有国家的制造行业就业量都在下降,但是中国制造业正快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生产效益和生产率的提高。中国企业的生产率的快速增长,很大的因素是因为投资比较高。分析这些投资是否有足够的回报,是否有足够的利润,得到的结果是,现在中国的这些行业在世界已经很拥挤的领域里正在大量增加生产能力,这对中国企业将来的利润或者是效益将带来很大的风险。这里有个企业生产率比较的例子,可以说明问题。世界的劳动生产率从1995年到2002年平均增长是1.8%。亚洲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是3%,中国是6%。但是在工业领域里,中国的劳动生产增长率是17%。按照年度的增长率来看,每5年中国的生产率会更翻倍地增长。分行业统计,电子、通讯行业生产率,年度增长24%,运输设备年度增长19%,纺织是12%,服装业是8%。这个反映中国整个行业的生产能力在大大提高,而且这些领域是在全世界上处于供大于求的领域,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中国企业还不断的往这些全世界已经饱和的行业保持较高的投入,其结果可想而知。
比较美国和中国在不同行业的就业增长或减少会发现,从1995年到2002年,中国就业下降了450万人,美国就业降了200万人。中国在电子行业和服装行业的就业是上升的,而美国这两个行业的就业是下降的。中国在这两个领域就业是增加的,投资也是增加的,结果是提高了生产率。在经济环境快速增长的环境中,中国的利率较低,贷款也比较容易拿到手,而且生产力资源相当丰富等,这样的优越环境对企业的发展的影响可能被人忽略。但是经济增长缓慢的时候,如果企业资金会变得紧张,竞争者会低价甩卖产品,这样导致企业产品的利润会降下来,也会导致其它竞争者的利润也会降下来,从而影响其它行业的发展。
环境改变使竞争加剧
中国经济的高增长、低物价容易得到贷款的环境会逐步地恶化。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我国在宏观调控上政策的一些不足,造成了经济过热的增长。特别是某些部门的过热,也造成了银行盲目放贷款,最终导致我国经济在某些领域的投资不平衡的局面的产生。这些问题从短期来看可能都有它有利的方面,特别是对企业来说有有利的方面,但是长期来讲这样的局面必然会逐步消失,这样会给我国企业下一步走出去,带来更多的挑战。
中国的企业去世界市场竞争的时候要谨慎。中国企业的生产率、生产效益,甚至在企业文化方面,还是比不上一些发达国家。现在有一些人认为,信息产业和通信产业的情况会代表一个竞争性的环境。但是生产高科技产品的能力,如通信设备和信息设备,不代表某一个国家经济方面的优越性。比较很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新兴的国家,比较它们信息产业和通信产业GDP的百分值,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基本上是一样的。但是一个企业的优势不在于生产信息产业和通信产品的优势,而是使用这些信息产业和产品的能力。企业要能够利用信息产业的产品为自己带来实惠,但是,这些利用这些资源的实用基础需要一个大环境和企业本身的环境。
全球的竞争环境比国内的竞争环境要更加激烈。假定美国的生产率作为100,跟美国比起来,欧共体是美国的74%。东南亚生产率是美国的15%,中国的生产率大约是美国的13%,这是比较全世界很多企业的平均数得出的结果。但是有一些中国的企业的生产率是有世界水平、有世界竞争能力,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很多企业的生产率不如国际的生产率,所以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竞争要谨慎。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对外贸易;战略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9.247
自上世纪90年代始,伴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深化发展,贸易、投资、金融日益趋向自由化,世界经济开始步入全球化时代。经济全球化几乎席卷了全球所有国家,每个国家都不可避免的融入到全球化经济之中。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贸易自由化为基础,贸易自由化使各国更加有序的参与到国际贸易之中。我国加入WTO后,我国贸易自由化发展进程逐步加快,当前,我国在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在贸易自由化深入发展过进程中,应竭力争取利益,规避风险,不断提升参与国际贸易的综合竞争实力,保证国际经贸的有序安全。在世界经济力量向发展中国家转变,在多边贸易体系自由化逐渐放缓,区域自由贸易快速发展,服务贸易飞速前进的趋势下,我国应顺应这一新形势的发展,调整与之相适宜的外贸战略,紧抓利益增长点,促进国家对外贸易综合实力的提升,推动对外贸易的持续稳定发展。
1 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趋势
1.1 世界经济力量向发展中国家倾斜
长期以来,世界经济中美国、欧洲、日本占据主导,上世纪90年代前后,世界经济格局形成了以美、日、欧为中心的“三足鼎立”状态,而21世纪后,这些国家经济增速放缓,甚至趋向低迷状态。而此时,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经济走向高速发展之势,2015年,世界各国GDP排名中,中国位居世界第二,GDP总量为10.3万亿,巴西位居第七,GDP总量为2.5亿万,印度、俄罗斯紧随其后为2.1万亿。相关研究表明,未来10年,新兴力量的金砖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力量上将趋平。
1.2 多边贸易谈判放缓
现今,世界贸易已然进入贸易自由化发展趋势,然而与此同时,保护贸易仍在存在,并与之相对立。针对这种情况,世贸组织进行多次多边贸易谈判,但因许多国家未能在一些问题上形成一致,使得多边贸易谈判始终陷于僵局。尽管如此,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仍在持续前行。当前,WTO将进一步就农业问题、服务贸易、贸易便利化、知识产权转让等问题做深入谈判,着力协调各国立场,努力寻求适宜的解决方法。
1.3 区域自由贸易快速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后,步入经济转轨阶段的国家促使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势头向好,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双边贸易谈判放缓,世界各国贸易以区域经济合作为主要途径,国际经贸自由化发展更加深入,国家经济贸易更加便捷。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促进了区域经济自由化、一体化发展进程,世贸成员国在区域经济合作上更加频繁,区域自由贸易更加活跃,且深入快速发展。
1.4 世界服务贸易蓬勃发展
现今,服务贸易俨然已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更是国境经贸中的最高利润增长点。在电信、通讯、保险等新型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今天,这些都属于服务贸易中拥有较高附加值的部门,而位于领先地位的依然是北美、欧洲等发达国家。
2 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
2.1 转变出口贸易结构,更新出口贸易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对外贸易战略伴随着国际经贸形势而不断调整,但一直以来,出口贸易仍为主要的对外贸易形式,且近年来经济贡献巨大。但当前的出口贸易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出口结构上,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导,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足。对此,我国应适时转变对外出口结构,更新出口方式,着力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推动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与生产设备,有效提高出口产品品质,增强其在世界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力。
2.2 大力发展战略性贸易
对于我国在世界市场中竞争力不强的产业,如钢铁、汽车等产业,核心技术与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缺乏,主要技术依赖进口,而这些产业又是国家工业产业的重要支柱,对此,我国应对其给予大力保护与扶持。对此,国家应大力扶持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的科研开发,构建科研成果转化部门,培育发展高科技产业。同时,国家制定适宜的科研补贴,为外贸产品的科研开发提供物质支持。
2.3 着力提升服务贸易发展水平
服务贸易是一国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但是当前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整体水平滞后,竞争能力不强,对此,我国应着力推动新型服务型产业的发展。第一,政府为服务型产业发展营创良好外部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人财物力的支持,着力改进传统服务产业发展基础,为服务贸易发展制定m宜的战略举措。打破垄断模式,提高服务业综合竞争能力,建立健全服务贸易立法,完善贸易管理机构。其二,优化服务质量,完善出口结构,着力提高传统服务业服务管理水平,提升劳动者素质。具体而言,电信行业应做好对外投资,推动跨国经营;保险投资咨询行业,优化出口结构,提升服务质量,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对行业进行兼并重组,不断扩大自身规模,增强其服务管理水平。
2.4 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之中
基于现如今经济一体化持续发展的大环境,我国应积极融入其中,以增强自身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实力。对此,应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密切与港澳台的合作,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与繁荣;第二,立足现实,纵观世界大局,放眼未来,在世界格局中,在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背景下,找寻与我国关系友好且需求互补的合作对象。
3 结语
【关键词】市场营销 体制确立 问题讨论 发展对策
一、市场营销的作用及其所担任的角色
人类迈入21 世纪,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技术革命方兴未艾,知识经济席卷全球,正在成为新千年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国际关系中随着美苏两大阵营的“冷战” 在9 0年代初期的结束,经济因素在国际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各国之间围绕综合国力的竞争展开一场激烈的较量,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包含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都不得不加入到这一潮流之中。重视经济,发展经济,成为世界各国在2 1世纪发展中最主要的发展目标。处在消费观望期的中国,市场营销是作为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和策略。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的主要特征除了生产全球化、资本全球化外,就是市场全球化。在现代经济展中,市场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目前,国际市场、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市场对商品和服务的吸纳力增长已经超过了生产力的增速,已经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的关键动力。因此,中国经济要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想成为世界经济主流发展的重要成员, 就必须要抓住即将加人世界贸易组织的契机,重视市场、研究市场,并通过市场营销去实现中国经济的腾飞。
二、市场营销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从20世纪初开始,西方对市场营销的研究成果最早是通过中国在欧美的留学生传递到国内的。1936年,美国较早的一批市场营销学教材开始逐渐的传入中国,并在清华、复旦等国内少数重点大学内有相关教程。但由于当时中国长年战乱,企业数量极少,而且大都是国外资本和国内官僚垄断经营,市场营销的内在动力和外在环境都不具备。
从50年代到70年代末,市场营销在中国根本没有发展的基础,甚至不能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建设,几乎没有相应的科研成果,也不可能建立起相应的学科体系。自1978年起,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正确道路,开始重视发展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尤其是在1995年后,随着中国经济调整与改革都取得显著效果,长期存在的经济通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社会物质产品得到极大丰富。
三、中国市场营销的问题探讨
过去,由于缺乏相应的经济环境和实践条件,尤其是市场体制没有在根本上得到确认,因此,我国的市场营销理论难以得到深人研究和发展,大多停留在引进、消化和普及阶段。现在,两个转变的实施已经开始,市场营销所面对的环境正在发生根本性转折。正是这种转折,给我们的市场营销研究带来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新问题、新课题。因此,可以说中国市场营销正面临着一次前所未有的契机。我们所面临并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1.企业营销组织结构与功能统一问题。即如何使一些根本或不完全具备市场营销功能的企业培育和形成这一功能。
2.市场营销深化问题。即中国的市场营销如何从追求形式转向追求实质性内容、如何从单纯的产品促销转向企业的系统营销活动。
3.营销能力与效率问题。即企业如何考虑营销效率问题。
4.营销方式的变革问题,即我国企业如何真正面向市场。
四、中国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
中国市场营销面临快速发展的机遇,中国的市场营销从20世纪80 年代开始建立,走过了一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程。进入21世纪初,中国市场营销的发展具备了良好的环境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好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营销在中国的发展面临良好的经济环境。
2.市场营销在中国的发展面临良好的政治环境。
3.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为中国的市场营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4.知识经济的到来为市场营销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科学技术环境。
五、中国市场营销发展的战略调整
进人21世纪,中国的市场营销必须面对新时代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实况,勇敢地从企业发展的幕后站到前台,形成新的营销战略思路,还应抓住国内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国际环境和知识与科技环境给市场营销创造得良好机遇,推进市场营销理论的研究和市场营销策略的实施,促使我国的营销理论研究和实践水平进入崭新阶段,要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市场营销必须进行战略性调整和转变。
六、中国市场营销发展的对策与途径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走市场化、国际化的道路,给市场营销提出了相当艰巨的任务,进人21世纪初,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经济即将进入又一个高涨期,这就要求有与此相适应的市场营销对策的研究和制定,要有前瞻性,更要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腾飞反战。从另外角度出发,又考虑到中国经济的实际,我对中国市场营销发展的对策和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1.要引导整个市场向深层次方面发育和完善.
2.国家应乘经济高涨之机, 培养市场动力。
3.适度刺激市场需求, 扩大市场的有效需求,
4.为市场追加和注入新的能量, 启动市场。
5.为了使市场发育在全国范围内健康进行, 还应使区域市场与全国市场协调发展。
6.利用中美签署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协议之机,重点扶植一批大企业通过国际市场营销进人和拓展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吴健安主编.中国市场的特点与企业营销战略. 云南民族出社1997,(4).
国际经济格局发生明显变化
此轮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源于发达国家内部经济结构的长期失衡,此为内部失衡;另一方面则是世界经济长期发展环境的不公平性突显,表现为外部失衡。因此,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面临着新的平衡发展的内在要求及加强全球治理的外部呼声。
发达国家经济基本呈现负增长或低增长,而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则表现为较高的增长速度,世界经济格局相应呈现出新的变化。新兴经济体已经成为支撑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已超过50%。
经济总量的变化导致新兴经济体的作用日益凸显,从全球经济的边缘走向中心,成为国际生产、贸易和投资的重要力量,在全球金融监管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等重大经济、金融事务中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金砖国家”等新兴市场的群体性崛起,已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并将影响到世界经济现有版图、格局和秩序的改变。但需要强调的是,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经济的格局短期内仍不会发生根本变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为世界经济的平衡发展及协调带来了艰巨的挑战,若不能尽快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和全球治理模式,全球经济将难以最终走向全面复苏。
贸易保护主义呈现扩大之势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呈扩大之势,贸易争端不断增多,贸易摩擦从产品延伸到产业,从贸易政策发展到经济政策,从境外竞争环境发展到境内的政策环境。在新的贸易保护主义风潮中,除原有的反倾销反补贴这一传统手段外,也增添了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手段,如,加强进口许可管理等,一些发达国家还进一步通过贸易救济措施,强化对绿色、新能源产业和电子信息产品的贸易保护,致使全球各类贸易摩擦不断增加。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球经济的复苏和稳定增长。
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矛盾进一步上升并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目前各国对全球经济的关注重点正在向气候变化、环境、环境产品、信息化与投资规则等更宽泛的议题,多边贸易体系出现扁平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甚至非政府机构参与到各类规则的制定过程中。短期看,未来3年至5年,全球化仍将处于低潮,贸易与投资的发展将受到一定的限制,但长期来看,随着全球治理的加强及国际秩序的形成,全球化的大趋势仍不会逆转。无论是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都应充分认识到贸易保护主义对全球化的不利影响,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应进一步发挥其在推动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方面的积极作用,并在推动形成国际多边投资体制方面有所突破。
多边贸易体制协调难度上升
从2001年启动至今,致力于从多边角度推动全球贸易的多哈回合谈判已经断断续续进行了12年,早期也曾在一些领域取得过成果。但自2008年以来,谈判一直难有新进展。美国“金融海啸”引发的危机,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断陷入其中。时至今日,“金融海啸”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加深了危机的深度和广度,引发贸易保护主义升级,使得多边贸易体制协调难度进一步增加。
在多哈回合谈判迟迟难见结果的背景下,美国、欧盟、东盟等国家和地区都纷纷展开了自贸谈判并取得较快发展,各经济体在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和区域贸易协定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和多样化
与金融危机相交织的欧债危机是冷战后欧洲经济发展遇到的最严峻挑战,正成为世界经济下行的主要风险来源,舆论普遍认为,欧债危机暴露了欧洲经济结构失衡、金融市场失控、福利水平失真、一体化建设失序等深层次问题。而欧美高福利社会下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是劳动生产率和技术水平的提升日趋缓慢,难以支撑其经济的有效增长。因此,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也可以归结为欧美在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上丧失优势地位,导致劳动生产率停滞不前的结果。
如果金融危机、债务危机和资源配置危机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必然导致全球经济危机的蔓延,并使得国际竞争更趋激烈。从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来看,国际竞争的主要形式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多哈回合谈判、哥本哈根气候大会、G20会议之争、中美矛盾、中日矛盾等都表现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日益凸显;二是大国间的竞争,西方发达国家间的主导权之争、话语权之争、对核心资源的占有权之争等都已全面展开,如,美国在亚太推行的TPP战略,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美国新的全球战略、布局及争夺主导权的意图;三是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竞争,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阶段,发展模式等具有同质性,在国际市场需求增长乏力、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大背景下,发展中国家间的竞争也更为激烈。而这种竞争体现的是发展的主导权和影响力的竞争。在国际事务方面,发展中国家则体现了更多的共同诉求。
适度竞争有助于社会发展,但在全球资源短缺的形势下,如果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不能有效发挥协调作用,将很可能导致过度竞争和不公平竞争,从而制约世界经济的发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重点把握两个方面,一是形成新的有影响力的国际经济治理结构和协调机制,二十国集团等国际协调机制应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发达国家经济再平衡的理念需要调整。发达国家认为,全球经济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新兴经济体大规模的出口导致贸易顺差剧增,国内消费不足是造成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而真正的原因恰在发达国家自身内部结构的失衡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未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
发展理念调整决定未来方向
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了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所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目前,发达国家一些学者已开始对政府过度干预、高福利社会、透支消费、实体经济空心化及银行业和大宗商品市场价值失控等现象进行反思。
理论界对经济发展理念的反思还包括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以及政府的社会责任和职能定位等。欧美等发达国家长期奉行市场经济体制,但其实施的市场经济并非完全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市场机制,现实情况是市场主导和政府干预共同发挥作用,其关键在于二者如何达到一种平衡,处理好哪些应是市场决定的、哪些应是政府必须干预的,否则宏观调控和经济治理效果难以发挥较好效果。反之则矛盾积累,失衡和扭曲并存,经济将难以进入稳定的增长期。
政府替代市场的结果会导致企业增长的动能不足,而政府的缺位会导致过度的利益倾向并造成社会不公,从而影响社会稳定。要想实现市场主导和政府干预的平衡发展,欧美国家首先是要解决发展理念问题,形成可以集聚增长动能的新发展模式;其次,要重视发展实体经济,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积累社会财富,而不能完全依靠资本市场的交易游戏;再次,要重新确立金融资本同产业资本的协调发展模式,改革金融市场运行模式,由投机为主的经营转变为投资获利的发展模式,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