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班级文化的特色

班级文化的特色

时间:2023-06-16 16:10: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班级文化的特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班级文化的特色

第1篇

一、学校制度以及毕业典礼

1.实行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在实训中师兄带师弟,这种小先生制创设了一个学生宽松学艺的心理场。师兄师弟之间没有距离,易于沟通,这样既有利于师兄的成长,又带动手艺的长进了师弟,又激发了共同学习手艺的兴趣,又弥补了一个教官要负责向20多位学生传授手艺,不能及时满足每位学生的求教需求的不足。

2.实行教官承诺负责制。教官保证所带的学生毕业考核时,80%以上能够制作八仙桌和太师椅,其中10%的学生为优秀,如达不到此目标,将乐意接受公司的任何处罚,直至开除回家。实际上,每届考核结果合格率都达到95%,优秀率达到15%以上。

3.实行末位淘汰制。学生入学后,需向学校郑重承诺,自觉遵守学校一切规章制度,同意学校实行末位淘汰制。末位淘汰制让学生在学习上有压力,能确保学生努力学艺,奋力追赶,否则就有被淘汰的危险.

4.实行奖学金制。奖学金条例规定: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各占50分,坚决日考核、月评定、学期末总评,品德考核天天有记录。奖学金设3个等级,获奖率第一学期为100%,第二学期为75%,第三学期为60%,第四学期为45%。奖学金总额不变,重在奖励勤学优秀学生。

5.学校为每个学生提供全额助学金,但代价是每个星期30个小时的苦力劳动。学校有约200头牛,以及马、羊、猪、鸡等动物。并在一小片域地上种有蔬菜。学生们必须和校工一起在牧场放牛、耕种。除了正常课堂学业之外,每名学生都必须担任一项职务,包括每天清早四点钟起床去牛棚挤奶,为牲畜喂食,添加饲料。驾驶拖拉机播种,搬运木材,挖掘水渠,放牧牛羊,宰杀牲畜,食堂做饭等等。从2005年起,每年在木工学校的场下。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毕业典礼。毕业生们身穿匠士服,头戴匠士帽,庄严肃立。

二、案例分析

木工学校如此郑重其事举行毕业典礼,可以照见,典礼带来的美好记忆可能会对学生们一生都产生积极的影响。也让外界对“匠士”刮目相看。从而在这些孩子心灵膜下木工职业的自豪感、使命感的种子。影响可谓深远,或许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而我们提出构建班级DNA的初衷也是围绕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通过创新的教育模式来引导学生自主制定班级的DNA(愿景、使命和价值观)。木工学校的教育模式无疑是一种构建班级DNA的创新模式。

这从而也告诉我们,高职院校的班级DNA的建设除了班级自身开展以外,还需要高职院校的校方大力支持。班级DNA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一个下位概念,它是基于高等职业教育这一特定教育类型,在高职院校这一特定场所内,由高职院校学校、老师和学生在学校活动中所构建的班级文化系统。在建设班级DNA之前,我们应该先形成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不能忽视校园文化建设。一个民族文化的强盛与自觉离不开青年一代的文化竞争力,而形成良好的班级DNA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具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班级DNA是校园价值观的有机载体,对校园价值观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校园价值观与校园文化也不断影响着班级DNA的建设。二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班级DNA反映的是班级共同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是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学生为主体,学校、师生通过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共同构建适合自身班级发展的DNA。木工学校的五大制度,都是环环相扣,激发了班级学生积极向上的斗志,同时拓展了班级学生的创造性潜能的空间。木工学校的经典制度,也为研究如何增强高职院校班级DAN建立力度提供了许多出发点。而木工学校的制度中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集体活动。集体活动是建设班级文化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班级凝聚力,增进同学感情的最好途径。与学生树立积极健康、正面的价值观与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天赋,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将“平等、至爱、求学、上进”的价值理念深入到班级的学习与生活中,使学生在获得个人发展的同时获得一种集体的存在感。增加交流平台,塑造和谐稳定积极的班级文化。

第2篇

关键词:特色;班级文化;促进;班级和谐;发展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教育督导在教育管理体制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影响并推动着学校的改进和发展,保障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督导工作越来越显得重要和必要,它为学校的自主发展、自我完善拓展了空间。学校的德育工作管理也越来越细致化,强调班级育人环境的重要性,特别是班级特色文化的建设也有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提高发展,更有效地促进班级和谐发展。

打造特色班级文化,让学生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落脚点,找到自己特长的发展空间,从而流连于这一特色境界中。古语曰:“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班级文化的浓郁芳香诱人与否,直接关系一个良好的班风的塑造,以及奠定了学生成长成才的可塑性。在班风逐渐形成的基础上,根据班级学生个性特征,结合学校开展的办学特色氛围,我创设了一套属于自己班级发展的特色文化建设方案。

一、环境的创设让班级文化灵动精致

西方学者杜威曾说:要想改一个人,必须先改变其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被改变了。我国古人亦流传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说法,可见境教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所扮演之角色是十分重要的,而直接影响境教的实施便是教室里的布置陈设了!

班级是学生所处时间最长的地方,温馨、优雅的环境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又能对学生的快乐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室环境的创设上注重营造氛围,整体上偏重于简洁明快,讲求整体和谐与美观大方。首先是教室的墙壁,教室的前方尽量简洁大方,切忌繁杂花哨,如黑板的上方我张贴精短班训“尊师守纪,勤学苦练”,黑板靠近教室门口的墙壁可以设计一个公告栏,主要张贴课程表、重要通知、班委电话、值日表等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信息。教室的两侧墙壁,以对称为美。如我在教室左侧墙壁张贴了两幅已装裱好的学生写的字画。一个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另一个是《弟子规》中“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黑板的左方我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了“光荣榜――星光闪耀”;在教室的右侧墙壁角落,我让学生手工制作了两个塑料做的花瓶,分别种上富贵竹,插上几枝塑料制的梅花、兰花,形成一个具有高尚气节的情感角落,营造一种和谐、上进的班级氛围。

最后是教室后面的大墙壁,我让大墙壁“说话”。因为教室后面空间比较大,而且很多学生课下常在后面谈论、活动。所以,我力求将后面墙壁变成一个班级活动的平台。根据面积,我平等地分了三块。第一块是“我的学习我做主――星光学习小组”,第二块是“快乐读书――亲子同读一本好书”“学习园地――梦想痕迹”,第三块是“美术、书法天地”等栏目。旁边设计了“红领巾图书角”,图书角,是与他人进行互相阅读,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的一方书香弥漫的小天地,每日课间阅读时间,学生带一本书回到自己的座位,或独自品味,或邀友同读,赏心悦目,乐在其中。

文化是有吸引力的,经过装饰的有文化气息的教室,学生会很自觉地到教室学习,让每个学生找到“家”的感觉,在这个“家”安心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二、学生个性特长发展让班级文化生动平实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呢?我根据班级学生个性特长,发挥其优点,发挥其长处亮点,以学校特色为宗旨,成立各类兴趣小组。

班级兴趣小组发展平台就成了学生自我意识的摇篮,自主发展的舞台,自我教育的阵地。班级成立各类兴趣小组,是促进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活动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校培养学生成长的重要载体。有特色的班级,有特色的班主任就要充分认识到利用各类兴趣小组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根据个性特长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兴趣小组活动,如舞蹈队、葫芦丝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绘画组、建模组、跆拳道组、粤剧组、书法组、美术组等等。

成立各种兴趣小组之后,我们就会发现“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等对教育产生了很大的教育效果。其实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的树立,高尚道德人格的养成,健康审美趣味的提升,无不受到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因此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不可忽视活动环境氛围的营造,不可忽视活动育人。

三、教育活动开展让班级文化启智冶情

活动也是实施教育学生的最有效途径,因此在活动中育人就有了充实的内涵和不可小视的意义。我们班级就十分重视活动育人的功能。如: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升旗、扫墓、古诗词经典诵读等活动,利用“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开展一列感恩教育活动。举办体艺节,经典美文诵读、广播操、队列、篮球、讲故事、道德讲堂、劳动实践能力大比拼、班级板报、手抄报评比,走出校园,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宣传“防火安全”、“垃圾分类”、慰问孤寡老人等活动,结合安全逃生演练,举办读书漂流活动、开展禁毒宣讲教育活动、小手拉大手等,让学生在有意义的主题活动中成长,奠定美好人生。

正因为活动的多花样、多层次、多内容,营造了浓浓的育人氛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改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各种社会意识,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审美创造能力的提高,增强了学生的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班级网络资源利用让班级文化引领潮流

网络,已经成为学生不可缺少的生活伙伴,成为学生最重要的信息来源。他们在网络上玩游戏、传mail,交友聊天。他们在网络上学习社交、学习“生活”。网络世界对孩子们的影响,早已比真实世界更真实。对小学生而言,网络无疑是一把“双刃剑”。

那么,如何让网络成为积极向上的主流教育资源,是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教育和引导,而不是一味地勒令禁止。因此,我们班主任通过上网指导和训练,为学生撩起网络这层“神秘的面纱”,让孩子了解更加广阔的领域和空间,满足他们对网络的好奇和对知识的渴求,让学生懂得上网不仅仅是“传Mail聊天、游戏”和“交友”,还可以阅读、欣赏、创作和学习。教师大力推进网络思想品德教育的开展,适应新形势,掌握网络知识,在班级网站上,建立班级博客或QQ、微信聊天平台等。营造一个自由沟通、积极交流的空间,让学生放下在现实生活中的压力,敞开心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参与网站管理,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通过加强上网指导和训练,使网络这块德育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一是学生的道德判断力不断增强,学会了如何正确辨别是非、真假、美丑;二是学生的欣赏品位进一步提高,积极主动地吸纳那些对自己身心发展有利的信。

加强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它将通过一定的文化教育氛围和精神环境,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学生在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与既定文化发生认同,从而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素质提高了,定能为和谐班级发展乃至和谐校园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芳.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辽宁教育,2006(11).

[2]王文忠.小学班级文化的建设[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5).

第3篇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职业梦想 班级文化 班集体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A

1如何创立以职业梦想为核心的班级文化

职业学校学生都是义务教育阶段完成后、或者高考结束后分流出的没有升入普通高中、普通高校的学生,他们在社会大环境和自身心理上都承受一定压力情况下进入职业学校学习。

1.1首先要开展的活动是认识自我、认识他人

一个班集体在学校诞生后,可以通过自我介绍、组织小活动、共同完成小游戏等方法先进行互相认识;也可以开专题班会:找差异、找共同点、找特征来实现互相之间认识和认知。

1.2结合对所学专业的初步认识,发现自我、设计自我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四步完成:

(1)采用破冰分组方式,分组讨论,让每个学生参与讨论,从而达到使其对所学专业有所认知的目的。

(2)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要求每个学生讲出自己的认识,并谈谈自己选择学习本专业的初衷。

(3)完成第一、第二步后,班主任老师(也可请专业任课老师)讲解本专业学习规划、发展现状、发展前景。

(4)布置学生结合自己面对的专业,对自己将来的职业初步设计自我职业梦想规划,形成书面上交。

1.3提炼班级每个学生的职业梦想,形成班集体在校期间座右铭

(1)班主任老师仔细分析每个学生的职业梦想,找出所有的积极向上的、有意义的职业梦想规划。

(2)组织全班学生讨论,针对这些职业梦想规划,拟定一个班级口号,作为班级在校期间的座右铭,能激发学生斗志,能激励学生前进的口号,扬起学生职业梦想的旗帜。

(3)将选定的体现职业梦想规划的口号,全班一起设计并悬挂于教室 讲台最上方,像吹起为实现职业梦想奋斗的号角。

总之,挂在教室的座右铭,凝聚全班学生职业梦想,学生每天都能看见、触摸,让梦想逐渐变成现实,就是所有人的追求。

2结合学生特点形成以职业梦想为核心的立体的班级文化

梦想要丰满起来,就要有不同的支撑点,才能坚实从而飞翔,所以,要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建立以职业梦想为核心的立体的班级文化。

2.1不同专业的职业教育对象,他们的职业梦想会各具特色

笔者所在职业学校,主要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计算机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幼儿教育专业、电子技术专业、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农村综合经济管理专业等,各专业培养学生面向不同的职业领域,所以在学生入校后,应根据学生自我认识、发展、设计过程,会形成带有所学习专业的特色职业梦想。

2.2学生自身心理、生理特点可以通过立体的班级文化氛围得以完善和健康发展

(1)中职学生特点是:自理、自立能力较弱,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所以,可以从这一角度出发,考虑强化学生这些方面,为他们的职业梦想助力、加油!

(2)高职学生多数已经形成独立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但各方面因素影响,他们可能心理负担过重,所以,对于高职学生笔者认为工作重心应放在卸下他们心理包袱,轻装上阵,为职业梦想开始筹划、奋斗。

(3)围绕职业梦想开展主题班会活动、丰富的班级各种特色活动是立体班级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容:

P各种球类、跳绳、踢毽、唱歌、跳舞等等多彩的班级文体活动能够播洒“友谊”之种;

Q各种演讲比赛,比如“诚信”演讲比赛在班级文化中可以开出“团结”之花;

R不同的主题班会,比如“同学,我想对你说”更可以在班级文化中结出“理解”之果。

3以职业梦想为核心的立体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

职业教育的特点是:直接架起学校和职业的桥梁,而学生在校只有短短几年,一般是三年,所以,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梦想从形成到实践没有更多的思考、适应、沉淀过程,这就要求立体的班级文化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开放型的,与学校、社会能沟通并有效结合型的班级文化,所以,以职业梦想为核心的立体班级文化应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做到以下两方面:

3.1班级文化建设要融入学校的建设发展

一个班级是学校的一个有效单元,学校的建设发展可以为一个班级的建设发展提供平台,创造良好的机遇。

笔者所在学校目前是青岛市人社局批准的承担社会公益职能的电子商务培训基地,所以,电子商务专业在课程开设、学习、教学计划设置上都与其他专业会有区别,针对于此,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专业梦想与现实的距离会更近一些、更直观一些,在专业学习的更早阶段就接触、体验职业的魅力,电子商务班级文化建设应体现这一点。

3.2班级文化建设要与学生就业、走向社会实现有效对接

职业学校学生在校学习一般为两年,第三年就走向实习岗位,为就业而开始练兵了,所以,以职业梦想为核心的班级文化应该在此之前就在学生心理上作好接受这一切的准备,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为此打下基础,做好准备,适应接受新环境、新岗位,这些可以运用一些方法,独立在班级内部或者在更大范围内开展。

(1)至少每学期在班级开展一次职业梦想大赛,可以由此推动学校开展职业梦想大赛。

(2)可以结合本专业面对的不同岗位开展职业模拟活动,设立模拟职场,让学生们积极参与。

(3)根据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情况,与实习单位、实习基地联系,让学生参加职业体验。

(4)至少每学期开展一次创业项目设计活动,与学生一起探讨职业与创业。

(5)通过前面活动,对脱颖而出的学生,可以带领他们参加市级、省 级、全国举行的创业设计大赛。

综合上面三方面所述,笔者认为,职业教育中的班级文化建设是职业学校建设发展的基础,是形成良好文化氛围的先决条件,而班级文化建设中职业梦想为核心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更是职业学校班级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以职业梦想为核心的立体的班级文化的建立是一个全面的过程、动态的过程,更是一个开放的过程。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中职学校 特色班级建设 温州华侨职专

一、问题的提出

班级是学校管理和教育的基本单元,是整合个人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载体,是维系校园秩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是沟通教学、管理、服务于学生的基础平台。为加快学校文化建设步伐,引导班主任在抓好班级常规管理,主动探索特色班级管理,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中职学校创建特色班级则是根据社会及市场的需求和本专业的特点确定本班的班级管理模式、职能机构的设置及制定相应的管理、评价机制。以专业实践课为载体,把班级管理模式运作方式与专业课课程改革有机结合。让学生首先将班级变为相应的就业模式,把学生变为具有各种职务的员工,在新奇的带有浓厚游戏色彩的管理模式中,激发学生参与管理的兴趣和追求成功的内在需求,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和完善。我们尝试探索特色班级的创建,逐步形成一班一特色、班班有亮点、人人有特长的局面,努力使学校成为有鲜明特色的学校。

(一)创建特色班级是创建特色学校的必然要求。

作为一所特色学校,在教育教学及管理等方面彰显办学特色,将明确定位的办学特色渗透在具体工作中,班级作为学校最基层的组织,承担着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重任,学校的办学特色通过班级,体现在学生身上。根据本班实际,选准一个载体,让学校的办学特色通过这个载体体现在具体班级和学生的发展中。因此,创建特色班级是创建德育特色学校的必然要求。

(二)创建特色班级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促进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而特色班级建设正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职,要改变班级管理模式,营造专业氛围浓郁的环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喜爱专业,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创业观,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三)创建特色班级是引领班级学生进步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如何引领每个成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规范其行为方式,这是作为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通过什么途径,采用什么方式,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创建特色班级,用班级成员在实践中创造的、共同遵循的精神准则来引领每个成员的心理取向和行为方式,从而达到教育人、引导人之目标,无疑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

二、操作策略

(一)以人为本,促进发展。

在教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层意思:教育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但教育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延续和发展是通过社会所要求的“人”来实现的。因此,培养社会所要求的“人”,是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培养社会所要求的人,必须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把学生培养成为富有主体精神和创造力的“人”,积极发挥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主人翁精神,在学校管理中注意运用心理学,做到以人为本,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行导人,按照人的本性实施管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思想、观念上“把人当人”,在制度、决策上“目中有人”。并开展有效教学,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以强带弱,共同成长。

在创建特色班级建设的过程中,针对班主任队伍班级管理的差异性,我们给不同的班级配备指导老师。每学期都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让能力强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带徒弟,以强带弱,共同成长。

(三)以评促改,全面推进。

为了更好地推进特色班级建设,学校制定了特色班级建设的评价方案,通过制度来加强班集体的建设。可以说科学的评价体系,是特色班级得以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目前,我们的特色班级评价体系,是以定性评价为主的一种评价,对班级文化布置的显性层面,这比较容易对比与评判。只有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才能引导特色班级的建设朝更广阔的方向发展。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确定主题。

班级主题选择直接决定了你将创建一个怎样的特色班级。如何选择特色班级的创建主题?首先要立足于本班。在分析本班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确定特色班级的创建主题,制订方案。其次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选择班级特色,必须以人为本,必须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每一个班级特色主题内容的选择,都必须以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益为基础和前提,要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不为获奖而创特色,不为名利而创特色。最后要定位于师生共成长。寻找班级管理新思路、新突破口,定位师生共同成长,让师生在创建特色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得以发展。

(二)营造氛围。

班级文化氛围对班级成员的品性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不仅能陶冶师生的情操,沟通师生的心灵,更能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需要教师与学生齐心协力,共同探索,塑造出主题鲜明、健康向上的班级精神,并且融入校园文化精神之中,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熏陶作用。

(三)层层推进。

第5篇

(一)班级文化的概念。班级文化是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班级风气、学习风气、人文环境和行为规范等,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1)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建设。通过建设健康、富有特色的环境,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院的感情,促进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各班级要开展宿舍文化建设活动,加强晚自习教室和宿舍的环境、卫生、秩序、文化管理。(2)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班级各项制度的建立、完善与创新是建构和谐班级、凝聚班级人心的根本保证。要依据学生特点和班级人员构成的状况,建立完善班风建设制度、文明建设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团学活动制度等班级制度,努力进行班级管理制度的梳理与创新。(3)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主要包含班级基础文明建设、学风建设、特色活动建设等方面。基础文明对大学生而言,主要是指学生的校园公德和文明礼仪等精神文明因素,其内容涉及大学生的语言、行为、衣着、环境、秩序等。班级学风建设指学生的学习风气,包括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氛围、学习的风格和学习的方法等内容。班级特色活动建设则要求各班级结合本班学生特点和专业特点,从观念意识、行为活动、学习习惯、能力培养、才艺特长等方面确定一个特色主题,通过独特的管理和活动方式,发挥学生的爱好,特长和各种能力,形成班级特色。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在高职院校中,班级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和校园的稳定,它具有隐形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制约功能,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功能,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对凝聚班级向心力,优化育人环境,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等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

二、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实证分析

(一)定位明确,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目标。高职院校的学情不同与高中、小学阶段,在班级文化建设上也应有不同的内容要求。因此,要明确班级文化建设内涵,借助班会、学生会例会、团课等平台,组织师生研讨,制定具有班级特色的可行方案,确立“有层次、成系列、上档次”的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二)活动引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开展积极向上、符合班级特色的班级文化系列活动。组成专门化的指导团队,指导班级“因地制宜”开展符合学习专业特点、内在需求的活动。搭建平台,进行展示交流,如组织“CLASS SHOW――班级展示秀”,运用班级影像志、PPT交流展示等方式,分享各类班级文化成果。同时,发挥新媒体作用,通过班级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强化活动的效果与效能。

三、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的启发思考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班级要充分认识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的重要意义,广泛宣传,深入发动,进一步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活动的参与度和覆盖面,确保活动顺利、有序开展;在班级文化创建过程中,辅导员要积极参与,避免只重“硬件”(物质文化)建设,而轻视“软件”(精神文化)建设的现象,把重点放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狠抓落实,确保效果。

(二)创新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班级要结合时代特点、专业特点以及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班风、学风、文体活动以及班级特色活动为主要内容,创新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班级文化活动,在传统中挖掘新意,变零散为整体、呆板为灵动、无声为有声,融个性扬共性,提品位创特色。

第6篇

关键词: 体育专业 班级文化建设 构建策略

构建积极向上、团结活泼、健康文明、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在构建班级文化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不仅能创造性地丰富班级文化的内涵,还能充分锻炼各方面的才能,提高综合素质,挖掘潜力,这也是现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导向。体育专业学生因其有着一些不同的特性,班主任在构建班级文化建设时应从实际出发,构建符合体育专业学生的班级文化。

1.高职院校班级文化的内涵与构成

高职院校班级文化主要指高职院校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是师生通过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创设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作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文化的内涵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要素。物质文化主要包含教室的布局、课桌椅与教桌的摆放、各类宣传栏的布置、班级成员自发组织的各类活动,甚至包括网络环境下班级建立的论坛、QQ群、博客等。制度文化主要包含各种班内组织机构及为实现班级建设目标而建立的各类规章制度、约定俗成等。精神文化是所有师生共同创造的一种精神财富,体现着师生共同认同与维护的情感、价值取向,是规范学生行为、熏陶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手段。

2.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

了解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也是构建班级文化的基础。在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方面,体育类学生主要表现在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富有同情心、正义感、有礼貌、正直诚实等良好的性格特征,也有人具有自由散漫、冷酷无情、虚伪、粗暴等不良的性格特征。在对学习、劳动的态度方面,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勤奋、认真、细致和节俭的良好性格特征;有些表现为懒惰、粗心、浮华等不良的性格特征。在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理等方面,经常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是情绪化。有的学生情绪一触即发,有的甚至动辄大发雷霆、难以控制。有的喜怒无常、有的任性冲动。体育学生性格因素总的轮廓是趋于开朗乐观、聪明,情绪偏于激动、好强,具有正义感、信任他人、有创新精神、不大能克制自己。

3.构建基于高职院校体育专业班级文化的策略

3.1营造班级文化氛围,构建班级物质文化。

学生在校生活的时间主要是在班里,班级生活的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校的生活质量。高品位的班级物质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因此,我们要努力构建班级物质文化,让教室的每面墙壁、每个角落都富有教育意义。打造班级物质文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美化班级环境。教室是学生的“家”,发动学生参与教室的布置,能在无形中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应在教室甚至教学楼指定的地点进行具有专业特色的布置,既让班级学生的才华有展示的平台,又能酝酿良好的艺术氛围,让班级同学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二是打造特色的班级物质文化。班级物质文化的构建,要从班规、班训中渗透出极富班级特色的文化气息。如班级的口号、班级精神等,要展示在课室的显眼位置。要有班级共同的活动空间,比如班级QQ群、班主任的级事务QQ空间、班主任班级事务博客等。三是办好班级空间。无论是班级群空间,还是班级事物博客、版面,都要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自主设计版头、插图,内容要围绕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体现学生的个性和班级的特色。四是建立班级光荣榜,打造班级文化。学生千差万别,他们各自的爱好、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有着各自的特点,班主任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健全的人格。建立“班级光荣榜”打造班级赏识文化,让学生在被赏识、被认可的积极氛围中成长进步。光荣榜是动态的,内容是多元的,受表彰的对象可以是小队,也可以是个人,如学习进步的、劳动积极的、助人为乐的、拾金不昧的、孝敬父母的等,让每个学生置身于深厚的具有个性化的班级文化氛围中。班级环境文化的建设,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振奋,从中不断汲取丰富的营养,积淀文化的底蕴。

3.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构建班级制度文化。

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及主人翁精神、民主意识的培养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的过程中,一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他们认识到制定各种规范的目的不是管住他们,而是保证班级所有成员的利益。二是体现民主。在制定班规前,先组织学习学校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并引导学生分析本班实际,找出该班的特点、长处、不足,学生尽情讨论,充分发扬民主,通过讨论制定出符合班级实际、体现班级个性特色的规章制度,从而为全班学生提供符合班级群体利益、自觉约束自己而又督促他人的言行指南。

3.3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构建班级精神文化。

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健康向上、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活动,一方面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锻炼和发挥学生各方面的才华和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以此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另一方面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亦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了解与合作,使得他们在相互协作的过程中建立起彼此尊重、理解的信任关系,在增进友谊的同时也增强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要根据素质教育的原则,充分挖掘活动内涵、提炼主题、开展特色鲜明的班级文化活动主题系列,努力打造班级主题活动的品牌体系。班级文化活动在形式、内容、方法、时空、组织等各个方面体现多样化、实践性和创新性。如在形式上,既可以组织思政教育型的系列主题班会、技能系列竞赛活动,还可举办文体活动型的各类的各种知识、文娱、体育系列比赛活动等。在内容上,可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遵纪守法、道德修养等思想性教育主题予以系统安排,也可将文明礼仪、爱心奉献、形象塑造、人际交往等素养性美育内容作为必要补充等。

参考文献:

[1]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

第7篇

一、选择班级文化特色

中职学生入学后,要根据班内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经历,班主任的优势等,师生讨论,确定本班文化特色。如有的班级以农村学生为主,班级的文化特色就要体现农村学生的特征,突出“朴实、勤劳、立志成才”这一品质;有的班级以城镇学生为主,以“多动、活跃、任性”为特色,要着重培养学生尊重人、关心人的品质;有的班级以体育运动的爱好者为主体,就要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坚定的意志和团结奋斗为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涵。同时,以文化特色活动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切入点,选择的活动要便于操作。

二、制定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围绕班级文化特色,师生共同制定一个目标作为指导日后开展各项活动的依据,使班级文化建设能按照一定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由于我班学生构成以城镇学生为主,“多动、任性、自私”的特征明显,于是,我把“提升和完善中学生的风度气质”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特色,制定了这样的活动目标:入校第一年强调“检点行为的尺度”,第二年突出“温文谦让的量度和不怕挫折的气度”,第三年着重“彬彬有礼的风度”。两年多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始终把“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作为班级活动的主线,着重培养了学生尊重人、关心人、与人为伴、和睦共处的优秀品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充分酝酿,精心设计团体活动

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从中不断显现特定的文化价值,使班级成员在参与活动中受到陶冶和熏染,才能促使其在认识、情感和行动上逐渐趋同于班级文化的预定文化价值,从而达到形成稳定的团体文化的目标。因此在设计班级文化团体活动时要注意全员性和活泼性,即全体同学都乐于参加,勤于参加。两年来,我们先后组织了‘理想是否可有可无?’、‘中职生谈恋爱是利还是弊?’、‘网络的利与弊’等大型辩论会,既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有利地推动了班级品质的形成。

四、动员全体学生参与班级建设

①布置教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群策群力,立足于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着眼于突出独特的文化内涵。

②设计班级标志。包括:班徽、班歌、班训、班级公约等。这类活动要尽量动员全班同学参与,充分发挥大家的智慧,集思广益,形成个性特征鲜明的班级标志。

③健全班级的规章制度,形成正确的舆论环境,养成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

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有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必然需要有相应的班纪班规来约束学生的行为。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班级规章制度。一个班级科学管理的前提是规章制度的规范化。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的规章制度是为了给学生提供参与班级活动及处理班级事务的行为标准。新学年一开学,我就选择了得力的班干部,制定了卫生轮流责任制度、考勤制度、课堂纪律制度、评优制度及批评惩罚制度和学习上的互助制度,为实现学生自主管理的目的搭好了平台。

其次,落实好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评比工作。一个制度定出来,其正确性还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规章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被认同后就要强化落实情况。通过定期检查评比,营造出鼓励学生自觉执行规章制度的氛围,既可以强化制度的落实,又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对于学校检查的各项常规,我们先自行检查,大力表扬和鼓励先进,积极改造落后的思想,惩戒不当的行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落实,促成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④营造心理氛围。要营造一个具有高尚价值观念的集体氛围,并使个体受其感染而自觉认同,以此端正自己的言行,这是一个渐进的甚至会出现反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集体活动仍然是最好的形式。为了矫正学生中的不文明行为,我们举行了“培育中学生的风度”为主题的班级活动。通过演讲、看专题片、调查采访社会相关的人士,了解他们是如何对待风度的,然后写成调查报告进行交流,用小品演出的形式演绎什么才是真正的风度等等。学生自己设计、体验,无形之中,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集体氛围逐渐形成。

五、反馈、评价与深化

第8篇

关键词:心脉; 特色; 班级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008-001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一名班主任,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高一入学分班,各个班级学生成绩大致相同。但经过一段时间后,班级之间就会出现较大的差距,学生的发展也有天差地别。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是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因素。

笔者在长期班级管理实践中逐步领悟到,建设优良的班级文化必须从“心”开始,充分考虑高一的年龄特征、心理生理的发展需要,帮助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实现自我价值,拥有健全的心理和人格。

二、班级文化的内涵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班级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等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这种群体文化能将学生个体行为融入班级集体行为,产生并升华为集体意志。

三、班级特色文化的构建策略

在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中,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构建特色班级文化建设:

1.精心设计――构建班级物质文化

高一学生进入新的学校、新的班级,他们的内心总要琢磨一个问题――新班级与原来的班级有何不同?因此,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一般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美化班级环境。开学前夕,直接由班主任对教室进行布置。如:利用黑板报写上几句热情洋溢的班主任寄语,把课程表、作息时间表等张贴在布告栏中,把教室里的桌椅摆放整齐,给初来乍到的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开学后,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布置、改善、保护教室环境,力争创设一种温馨的特色,让班级环境成为学生表现创造力、体现个性化的舞台。

第二阶段是从环境布置中彰显班级特色。实践表明,凡是针对性强,能唤起师生共鸣的标语对班集体的建设和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班主任可根据不同时期的班级情况,有针对性的设计出有号召力、感染力的标语,也可在学生中征集评选出一些标语,如“静能生慧”、“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激情点燃梦想,拼搏实现梦想”等等。班级标语随班级工作适时更新,这样可起到长期振奋人心的作用。

2.自主管理――创立班级制度文化

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规章制度,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以及主人翁精神、民主意识的培养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高一学生,一般来自全市各地、各校的初中,每个学校对初中学生的要求和学生的行为习惯都有所不同,进入新的集体后,我们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重新规范,依“法”治班。

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的过程中,首先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他们认识到制定各种规范的目的不是管住他们,而是保证班级所有成员的利益――秩序、公平、好习惯、高效率;其次体现民主,在制定班规前,先让学生谈谈对优秀班集体的理解,再组织学习学校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最后通过讨论制定出符合班级实际,体现班级个性特色的规章制度,从而为全班学生提供符合班级群体利益,自觉约束自己而又互相督促他人的言行指南。比如“民主量化管理”,即依据《班规》进行量化考核,并实行奖励制。我们把考核权给予每个班委干部,对表现好的、进步快的,就加分奖励。每月总结,对量化总分在前十位的学生进行奖励。这些都由班干部组织、操作,班长负责监督,把管理自己、教育自己的权利还给学生。

3.营造氛围――焕发班级精神文化

抓班级精神文化,除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体心理外,作为一个班级,更应具有一种在长期的生活与共存中,在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这便是一个集体所具备的共同心理特征。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集体心理,是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最重要的精神财富。

3.1借助各种活动,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高一新生,对未来无限憧憬,他们都迫切地盼望更多地了解我们的老师。开学的第一次班会课,班主任应对各科教师进行全面细致的介绍,介绍每一位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特点、教学经历、性格特征,让同学们产生一种急于想和老师融为一体的强烈欲望。这样,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就有了学习的激情和动力。

另一方面,班级可组织形式多样的班会活动,如利用教师节,让学生谈谈“我对老师的第一印象”,或举行各种比赛时,请科任老师做评委,或建立“导师制”,让每位科任老师重点关注一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通过这些活动,老师把好学多思、审时度势的工作作风,积极健康的情感传授给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实现真正的情感交融。

3.2利用日记效应,形成竞争互助的班风。班级日记由每天的值日班长记载,主要记录班级一天的点滴进步和记录者个人对班级生活的切身感受,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好人好事,班级存在的问题、同学们心理上存在的障碍以及需要老师帮助解决的问题。日记给了师生梳理思想的空间,成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鼓励,相互支撑的有力助手,传递着彼此的信任与期望。同学们的铮铮誓言“阳光总在风雨后”“勇敢面对一切挫折”“相信胜利属于我们高一(9)班”让同学们充满自信,团结互助,跃上了一个个胜利的顶峰。日记是学生完成自我疏导的一种有效做法,有效调动了大家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成效,真正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班级文化具有间接、内隐的教育影响,是“潜在的教育”、“隐形的教育”。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舵手,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应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用自己的耐心和智慧,培育出优良的特色班级文化,使班级管理更加高效科学,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不断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办学内涵,提升学校品味,满足家庭和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不断培育、提炼、彰显学校办学特色,进一步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制定学校特色建设指导方案。

二、特色建设目标

今后的五年,挖掘学校发展潜力,拓展学校发展空间,在名师队伍、教科研、班级文化建设及课程开发商有新突破,并彰显出学校特色。

三、具体目标及主要举措

第一,名师队伍要进一步扩大到各个学科,各个部门,形成精业务、善研究、有特色的骨干教师群体。

1.加强师德建设。全方位开展师德教育活动,让每位教师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坚持师德考核和业务考核并重,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2.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将以“每人一绝”、“教材解读”为突破口,提升全体教师的专业素质,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对“一绝”训练力求找准优势,加大训练力度,力争每人保证一绝。继续采取“多点联动、研培一体、骨干辐射、全面推进”的校本研修模式,以课堂实践为基本点、专业习练为着眼点、系列培训为积淀点、教科研为提升点、骨干教师为引领点,多渠道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3.做好名师培养工作。建立名优骨干教师培养规划,完善名师培养制度,通过定机制、定任务、定目标、给机会、给平台、给空间,充分培训骨干教师,尤其是抓好第二、第三梯队建设,发挥骨干作用,带动和引领一大批教师快速成长。

第二,构建有特色的教研文化,逐步建立学习型组织。通过学科论坛、同课异构、案例交流、分层教学等方式引导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思想,使教师都能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开展有效教学的深入研究。在主题教研、集体备课、教研模式上进行有益探讨,形成优势,形成特色。让教学研究逐渐成为广大教师学习与工作的一种习惯。

第三,将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打造为学校的精品工程,使每个班级都形成富有个性的班级文化。

通过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给全体班主任一个展示创新能力与个人才华的“舞台”,给全体学生一个“我们的天地我们做主”的广阔空间,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不断创新班级管理方法,拓宽育人渠道,在全校班级推广、升级班级博客这一新型的网络育人平台,建立师生互动、家校联动新通道,拓宽了班级文化建设的辐射面,逐渐形成“一班一品”的班级文化格局。

第四,构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特色课程体系。在选修活动课和语文素养提高工程上进行卓有成效的探索实践。

1.发挥学校优势和教师专长,将开设电脑机器人创意、电脑绘画、拼贴艺术、剪纸、版画及各类声乐器乐、语言艺术等选修课,并通过科学设置内容,精心组织活动,实时展示成果,实现创造潜能向现实能力的转换,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在大阅读特色课程基础上,营造书香氛围,启动语文素养提高工程,通过早读、课前三分钟、写字课、语文素养课等形式,将语文知识积累贯穿于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从而让每个孩子都能达到“字写得好,话说得好,文作得好”。

第10篇

关键词:特色中队 新闻 管理 活动

所谓班级文化,就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师生通过教学活动,创设和形成的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班级文化构成了班集体形成和发展最稳固、最有活力的基础,体现了一个班级特有的风格。

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围绕育人的总体目标,紧扣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把中队建设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朱穆之中队(也称新闻中队)在2006年成立,于2009年被授予“无锡市英雄中队”的称号,2010年被评为市优秀班集体。中队建设之所以迅速成长,是因为采用了新的管理方法,构建了富有特色、富有朝气的班级文化。

一、构建班级制度文化,把班级工作的管理权还给学生

班级制度的好与坏、合理与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班级制度文化也是一种教育手段。要善于把班级有关公约、规定转化为学生的一种观念和形态存在,使班级规章制度既能起到约束作用,又能发挥激励规范作用。可以设定《班级公约》《投稿公约》《班干部职责》《争星细则》等规章制度。班级制度文化应体现以下“三性”:

1.民主性

班级制度文化是一种班级师生所认同的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而不是少数人的意识,它包括班级倡导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班级精神。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必须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所以,班级规章制度产生于学生的讨论中,群策群力,达成共识。只有学生广泛参与制订的班规,学生才会认同,才会变成自觉的需要。

2.人文性

班级制度文化又是一种管理思想和方式。班级文化是以育人为中心的,把学生当成完整的生命体,构建“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发挥学生的潜能,焕发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向上的精神,唤起学生的内在需要,把动机与行为方式统一起来,让学生学会自己当家作主。班级制度除了一些正面的引导外,还应体现尊重、鼓励和关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发展。让学生在自主、平等的氛围中学习、生活。

3.客观性

班级制度文化是随着班级的建立和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是客观存在的,没有好坏之分。班级制度要制订得明确、具体、实用,在实施中便于对照,容易执行。尤其要便于全体学生的自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避免教师充当“法官”的做法。班级制度文化的建立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增加对班集体的热爱,实现班级制度文化的最高层次。这将有助于学生学习和能力的提高,培育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

二、创设班级活动文化,把班级工作的活动权交给学生

有影响、有特色、有内涵的班级活动是增强班级活力,促进班风建设的有效方式,也是锻炼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更好地把育人理念、目标、要求主题化、具体化,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能力素质,形成鲜明的班级特色。

1.学穆之事迹,知穆之精神

学习英模精神需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英雄的成长历程。通过各类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可以起到活跃班级气氛,增强团队合作,鼓舞班级士气的作用。每学期,除了重视学校指定的各种活动外,还应坚持长期搞一些具有班级特色的活动。比如,利用新闻播报活动,让学生及时了解社会动态,还可以让学生在共读新闻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走近穆之”交流活动,利用班会课或晨会课,让学生上台讲述关于朱穆之的故事。活动中时时以英模为榜样,用自己的行动为中队添光加彩。

2.创班级小报,学穆之精神

自从开展学英模活动后,定期创办班级小报,报纸的版面设计、内容都能体现特色,突出主题,设有“小记者在成长”“我与穆之爷爷通信”“小记者心声”“校园新闻”等栏目。创办小报旨在强化英模的榜样教育,拉近学生和英模之间的距离,让每位学生感到英模在我们身边。

3.争当小记者,扬穆之精神

主题队会也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围绕班级特色,按计划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主题队会。穆之精神在多彩的活动中得到传承和发扬。

(1)集体意识逐步形成

在组织学生活动时,要善于激励全体学生共同支持和参与,在分配任务时,又要充分考虑每个成员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给个性不同的成员提供较多的选择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围绕班级的特色,致力于培养一批优秀的小记者,多次组织学生参与采访活动。小记者在一次次的采访活动中变得更加睿智,更加团结。

(2)组织能力得到提高

小记者团从初创到飞速发展,时光流转,每一名小记者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都得到成长。经常组织小记者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小记者的观察、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用小记者的眼睛和笔去关注社会,了解社会,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小记者的组织能力也在一次次的活动中提高了。

(3)价值观念飞速提升

人生观、价值观是对人的生活目的、意义的整体看法,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除了学科渗透外,还应充分发挥班队活动的教育功能。因为学生在集体的活动中,通过认识、交流、对比、渗透或体验,使学生在思想相互碰撞中分清是与非、对与错,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几年的实际学习、生活中,小记者们与朱穆之爷爷鸿雁传书,在“大记者”朱穆之爷爷思想的影响下,加深了他们对英模精神的理解,并争做时代的主人。

总之,自创建新闻中队活动以来,学习英模精神、做英模传人,已成为班级文化的一部分。在穆之精神的感召下,同学们刻苦学习、锐意进取、自信大胆、爱憎分明,每年都有一大批优秀小记者成长起来。弘扬穆之精神,开展好小记者活动,让穆之精神在一批又一批的少先队员中延续升华,让穆之精神成为班级文化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第11篇

班级文化建设,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的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一个班级是否具有正气,是否具有良好的班风,首当其冲的是要看这个班的班级文化的建设。在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班级中,全体学生会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和谐风气,在这样的集体中,学生能融洽地与同学相处,与老师交流,友好地进行合作,彼此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在这样积极向上,温馨和睦的环境中,学生会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班级文化建设是形成良好班风的载体和平台,更是学生动手操作,发展个性的园地。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然而,不管是过去还是实施新课改以来,多数学校的工作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升学率,而疏忽了班级文化的建设,从而影响了学生的人格成长,使班级的德育功能弱化甚至缺失。

班级文化可以在班级活动中自然形成,可能是自发的过程,但没有引导与建设,这样的班级文化很可能走向不良局面,形成不良的班级文化,从而滋生投机钻营、荣辱颠倒的价值取向,极易产生人格的扭曲。所以班级文化需要班级师生的共同努力与建设,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使学生形成自主奋斗、刻苦进取的人格。

学生进入班级这个组织后,除了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外,还要尽自己的义务,承担对集体的责任;在集体活动中,学生要遵守各种纪律和规范,约束自己的那些与集体规范相违背的言行,学习各种为人处世的准则和道德规范,逐步形成自己的道德素质和道德人格。若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班级中扮演适合自己个性和特长的正面的积极的社会角色,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民主意识,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性、民主性和开拓性的人格,从而也推动了良好班级文化的形成。

为此,如何使班级成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社会环境,实现教育以人为本的关键就是要针对班级具体情况,积极构建健康文明、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下面,我就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从班级文化建设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1.确定班级文化特色与制定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新生入学后,要根据班内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经历,班主任的优势等,师生讨论,确定本班文化特色。如有的班级以农村学生为主,班级的文化特色就要体现农村学生的特征,突出“朴实、勤劳、立志成才”这一品质;有的班级以城镇学生为主,以“多动、活跃、任性”为特色,要着重培养学生尊重人、关心人的品质,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的班级以体育运动的爱好者为主体,就要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坚定的意志和团结奋斗为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涵。同时,以文化特色活动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切入点,选择的活动要便于操作。

在此基础上,围绕班级文化特色,师生共同制定一个目标作为指导日后开展各项活动的依据,使班级文化建设能按照一定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由于我班学生构成以城镇学生为主,于是,我把“提升和完善中学生的全面素质”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特色,制定了这样的活动目标:初一强调“检点行为的尺度”,初二突出“温文谦让的量度和不怕挫折的气度”,初三着重“彬彬有礼的风度”。近三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始终把“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作为班级活动的主线,着重培养了学生尊重人、关心人、与人为伴、和睦共处的优秀品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从精神、制度与物质三层面全方位的推进班级文化建设。

精神层建设主要是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在班级内形成正确的舆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一个环境中,当一个错误被大家所认同的时候,那么在他们看来这个错误就不能算错误了。但实际是这仍然是一个错误,所以只有形成正确的舆论才能形成良好的氛围。譬如,刚开学时因为我没有特别强调在课余时间也要讲普通话,导致我们班在正规场合讲闽南话现象非常严重。这也是因为在班里没有形成正确的舆论,学生觉得无所谓,他讲我也讲,也不去督促别人。发现问题后我及时进行处理。在班会与课间进行教育,并时刻提醒。要求学生之间监督,并对屡犯者给予一定处罚。这样一段时间之后我们班在正规场合讲闽南话现象明显好转。

制度是一个行为的准绳。一个班级要有良好的班级文化,跟一套完整的制度是分不开。在班级集体中,我们把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从而,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我班的制度文化建设根据校纪校规,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经过大家的讨论之后主要是制定和实施了爱书公约、课间礼仪常规等标准。当然制度不仅要有,而且关键还要落实到位。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所在班教室环境的布置构造一种教育和学习的具有文化和教育气愤的文化环境。“学校是一种特别的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这就要求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环境必须达到以下几点要求:(1)窗明几净。干净整洁的教室环境是我们班级文化的基础。一个班级好不好,首先是看走进这个班的教室看看卫生怎么样。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所以我很重视我们的班级卫生。做到这一点,要求班级全体成员,必须坚持每天的轮流卫生扫除,同时要求全体成员要有公德心和文明行为,禁止乱丢乱放,要像爱护自己的脸面一样爱护教室的整洁;这是一个环保意识的培育过程,更是一个提高学生文明修养的过程。(2)具有时代特色的各种宣传材料,如:《中学生守则》、名人名言、每日絮语、班规等,特别是班级宣传栏的设计,要求学生自己设计,精选内容,常换常新,体现班级特色,体现学生特点,体现学生热点,体现教育功能,教师要在这方面作必要的指导。良好的育人环境往往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对相应的岗位都有专门的值日生负责。

3.班主任的组织引导。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直接管理者,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导者,其工作方法和管理风格直接反映于班级的文化风貌。要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班主任应关注下列策略:①规范生成与目标管理相结合。制定和落实班规及各种规章制度,要让学生明确它具有与守则、行为规范不同的可操作性、互制性及灵活性。让每位学生都成为“立法者”,参与制定班规及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充分感受这种规范的自发和自律。同时,指导学生依据这些规范和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加强反馈,促进落实。②自主活动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班级活动由班委会根据学校要求及班级的实际需要组织全体同学参与讨论、制定方案,并自行组织实施,充分调动广大同学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班主任只给予适时、适当的创意指导和组织支持,及时反馈活动效果,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

总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离不开良好班级文化氛围的熏陶。学生在班级文化活动中显示个人的才华,培养了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中,学生还懂得了合作,理解了团队精神,逐步形成了共同的价值取向,增强了责任感,学会了自我发展。班主任要注意加强调控和服务,及时纠正和解决工作中出现偏差和新问题,确保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变形,不走样。使班级管理和活动始终沿着既定的方向前进,持之以恒,就会强化管理效果,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当然,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细碎而复杂的过程,班级文化建设仅仅靠全班同学和班主任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社会的榜样支持,学校的活动支持、家长的教育同步支持,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促进班级的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杨林国《当前学校德育问题的若干思考》,载《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9期。

[2]刘芳《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年版。

[3]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纲要>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靳世荣,郑咏梅《关于德育方法改革的几点思考》,载《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

第12篇

大家好!

今天我竞聘的职位是小学政教主任。从我踏上小学那一刻起,我就踏实做事,诚信做人。整整六年的工作中,我担任过学前班主任、信息技术管理员、晨曦报编辑、通勤车跟车教师、新世纪班主任、英语教师、品德教师、教务干事、大队辅导员,有两年的管理经验,具有一颗爱岗敬业的心。所以我带着这份激动,这份希望来到大家面前,我相信我的每一份努力都是对学校的回报和感恩。

在工作中,我感悟到了做好每件简单的事,就是不简单;做好每件平凡的事,就是不平凡;做好学校与教师服务协作的桥梁,就是最好的事情;做好学生的发展,引领教师的成功,提升学校的品质,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政教主任要以人文精神作引领,以服务为宗旨,让学校成为具有亲和力、凝聚力的人文环境,使师生都能感受到民主、平等、友善、亲情、激励和鼓舞,形成“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的德育情境。

政教主任任期内工作总目标:学生健康成长能力强,教师幸福快乐创成功,德育文化有品位。

政教主任任期内工作分目标:

1、班主任队伍建设出成绩。

2、班级特色建设有典型。

3、养成教育见实效。

4、 校园文化建设呈精彩。

以上四个方面是学校目前德育管理我认为存在的问题,也是我一直在努力奋斗的方向。所以针对以上4个方面将谈谈自己的认识、想法、改进措施和预期效果。

一、班主任队伍建设

目前由于我们班主任工作繁忙,教育教学的重任不仅仅说的那么轻松,从早到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的学习和服务之中。几乎没有时间去为班级的建设发展去发挥创造,只要学生安全、成绩优异、家长支持、学生不流失就是最大的业绩了。我也曾当过班主任,我知道班主任的艰辛,两年的大队辅导员工作,我也经常深入班级,也为某个班级学生的安全事故、学生的流失、学生的成绩自责、难过。但我反思,为什么有的班主任会很得心应手呢?我认为这需要一个引领,一个帮助。作为年组,要有凝聚力,不仅仅完全由段主任去一个个扶持,突出骨干班主任作用的发挥与辅射作用,开展结对子活动;作为少先队,不仅仅只是将问题的所在亲自去解决,去帮助,还要从宏观上鼓励班主任学习各种先进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班级管理方法,并灵活运用于班主任实际工作中,形成德育积累。同时通过举行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研讨等活动,促进班主任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也可以再创新,以点带面,以个体带动群体,让班主任苦有所得,累有所值,推动学校整体班主任队伍建设。

二、班级特色建设有特点

班级特色建设在学校领导的亲历指导下,树立了几个特色班级。面对班级特色,班主任很迷茫,不知道是建设习惯特色好还是特长特色好,低年级的特色怎么能凸显出来?其实,一个班级特色并不是一学期、一学年就可以看到效果的,我认为特色的树立是针对班级学生特点,教师个人爱好,确立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去实施,必须持之以恒,就一定会有收获。从少先队来看,以往只是督促,检查,交流一些方法,在学年表彰上命名特色班级,并没有真正将之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应该将它与每天的考核视为同等重要,将特色班级建设设立评比台,与日常常规考核相结合,以成绩公式,以汇报展示,激起学生和班主任的特色竞争,形成创建特色的文化氛围。

三、养成教育见实效

如今我校的行为习惯之一的文明礼仪已初见成效,其他习惯的养成不仅仅只是少先队这个途径去考核,可以通过以年级文化为依托,进行养成教育。每一个年级的孩子都会有他们这一时段的特点,共性问题比较明显,如果以年级为单位,针对“四种习惯”开展相应的特色活动,一来老师们能集中智慧,将活动设计得有声有色,二来特色活动的开展,会更具针对性、实效性。以一年级为例,重点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可塑性强,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在少先队引领协助下,作为年组负责人要强调年段作用的发挥,做到组内策划,组内管理,组内实施,组内评价。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以及该年级的整体情况,确定该年级本学期的养成教育目标,并相应地开展年级、班级活动。将学校教育目标通知家长,这样一来,学校清楚,家长了解,家校合作,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自制评价手册与学生的成长纪录册相结合,使之与学校德育活动一一对应,使评价落到实处。到了学年末,各年级组要开展相应的活动,并且利用家访、家长会等方式与家长沟通,建立相互的联系,确保在培养孩子行为习惯的目标上达到一致。最后年级经过考查测试和评价(观察法、问卷法、座谈法等),确定孩子们是否达到培养目标,长此以往,“习惯”定会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养成教育定会取得实效。同时学校的各项工作(教育、教学、体育卫生等各项工作)均围绕着“四种习惯”开展,千条线万条线,最后拧成一股线,这样的工作主线,充分体现了学校和谐,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其中,学生一至六年级在校生活的每一天,都与“习惯”紧紧相联。

四、校园文化建设:英语特色和《三字经》德育特色

重视教师文化建设,实现教书育人 ;重视班级和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立足“优秀 +特色”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充分发展学生个性提供舞台。让英语特色体现在校园各个角落,我会与英语组共同合作打造英语品牌特色;例如:每天清晨5分钟,用于英语情景交际氛围的创设;每天放学时的温馨提示可体现我校的英语特色;国旗下的主题双语演讲成为学校德育校本课程人人会颂的经典。在德育特色上,结合学校感恩教育和四种习惯的养成教育,开展以《先学做人,再学做事》为主题的《三字经》诵读活动,以“活动”促“习惯”,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品质,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扎实推进校园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