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物理知识分类

初中物理知识分类

时间:2023-06-16 16:10: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物理知识分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物理知识分类

第1篇

1.引言

作业分层设计是指对作业结构的弹性优化,是针对学生学习水平的层次进行分类,根据分类布置难度不一样的作用,目的是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均能得到一定程度提高。合理、科学地进行作业分层设计,能够实际解决学生日常写作业时存在的“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等问题,使学生能分别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尽量满意学生的求知欲望。

2.初中物理作业的分层设计原则

初中物理作业分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不同层次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我们根据初中物理教材特点,制定如下的分层设计原则:其一,遵循优等生增加作业难度、减少作业量,中等生保持难度、努力完成发展目标,学困生降低难度、控制作业量的分层设计原则;其二,注意初中物理作业分层设计的科学性、整体性、可选择性特点,切实落实“为了每个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成长”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理念,尽可能为每位学生提供可选择、个体化、适合的教育,充分发挥作业的诊断、评价与巩固功能,提升作业品质;其三,物理书面作业总量控制在每天20~30分钟内可完成,学科拓展作业尽量采用长作业的形式来完成,提供动手实践与实验性作业,鼓励物理作业形式的多元化、多样化,以促进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主动性,使每位学生都能从自己比较喜欢、擅长的角度完成作业[1-2]。

3.初中物理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施策略

3.1根据学生学情进行作业分层设计

结合初中物理的学情进行分层,物理教师先要对每位学生的个性、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智力发展特征、兴趣爱好进行全面、深入了解,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为尊重个体差异、分层作业设计提供客观、准确依据。例如,一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较强,智力水平较佳,但好奇心、好玩心重,动手能力强且比较调皮。这类学生尽量少布置书面作业,多些技巧性强、实践操作多、难度大的作业,少讲多实践,减少他们在完成书面作业时的枯燥感,让他们独立完成各项物理操作实验,逐渐提高注意力,在实践中逐渐掌握与巩固物理知识。再如,一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差,有一定的学习障碍,但学习态度比较良好,也挺热爱物理的。这类学生在作业设计上应该适当地放低要求,放低起点,多给予鼓励,遵循“浅讲多练、查漏补缺”的作业布置原则,最好能将书面作业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重复的书面练习,让学习弄懂物理基本概念,再结合物理操作,进一步提高他们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使他们能感受到学习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3]。

3.2根据作业特点进行作业分层设计

也可根据初中物理作业的特点进行分层,例如,根据作业的类型、内容分为课内作业与课外作业,学习水平与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多布置一些课内作业,以便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能及时请教老师。再如,根据作业完成要求进行分层,如在九年级物理十八章第二节《电功率》的作业设计中,较低要求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电功率概念,因此可设计如下作业:①电灯泡上所标示的“220V”“25W”分别代表什么意思:②额定功率是指用电器在 时的电压,额定电压是指用电器在 时的电压。比较中等的作业要求是让学生了解怎么计算电功率,因此可设计如下作业:当一只电灯泡两端电压均为220V,10分钟所消耗的电能为2.4*104J时,通过该电灯泡的电流为多少?灯丝电阻为多少:电功率又是多少?再比较难一点的作业完成要求是让学生根据物理图表分析来完成作业,教师便可根据电功率特点设计出一些符合实际的图,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一些问题,使学生通过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索来完成作业。

3.3根据完成时间进行作业分层设计

按照作业完成时间分为短期类与长期类进行设计,短期类作业设计比较简单,以巩固性练习为目的,尽量要求学生在校内完成,教师应及时布置、及时批改、及时反馈,以便能在最短时间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学习知识的缺陷。长效类作业设计就比较难、完成时间比较长,多在家里完成。

4.初中物理作业分层设计的注意事项

虽然初中物理作业分层设计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提升教学质量有积极意义,但也存在一些分层的误区,会影响作业分层设计的落实效果,因此,在实际设计中,还需提高对如下事项的注意与规避:⑴避免作业设计的盲目性。作业分层次设计时,不能过分依赖现有的教辅,应该适当地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物理知识,增加一些物理问题,以避免物理作业的形式过于单一、笼统。⑵规避将学生划分时的等级歧视。初中物理分层设计的本意是好,但若是对学生根据成绩好坏进行分层次时,难免会让一些学习差、敏感的学生认为自己被歧视。基于这一特点,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接受与理解能力强弱、知识水平等因素,结合物理教材内容,相应地分理解、应用、偏好等层次,以避免分层设计对学生心理素质造成的不良影响[4]。⑶注意只按难度分层设计的不合理性。实际分层设计时,一些教师对分层作业设计理论缺乏系统认识,很容易形成只按难度分层设计作业的误区,导致作业形式相对单一。对这一误区,可以在难度分层设计的基础上,确定基础、发展、创新三级目标,根据学生的整体情况,有选择的分层,以避免作业设计的单一性,尽量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满意的作业任务。

第2篇

前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对各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学习的初始阶段。学生的初中物理学习情况,直接关系着他们之后的物理学习效率。在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学科,在这一时期对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进行培养,会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成为物理知识的主动探究者与物理问题的发现者。然而,许多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不足,让课堂教学死气沉沉。关注物理学习兴趣问题,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

1.教师教学观念传统

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利用的教学方法以及课堂中的教学氛围。目前,大部分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仍然重视成绩,重视结果,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无论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得多么积极,多认真的思考,一旦考试成绩不理想,之前所做的一切都被教师认为是没有意义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成绩限制住,长期下去,物理学习的兴趣会逐渐下降,甚至消失。

2.物理课堂教学模式落后

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影响着教学氛围以及学生的学习情绪。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为了快速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大多数教师将课本物理知识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课堂中,利用全部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向学生灌输课本上的物理知识,引导学生机械记忆知识点。分析题型,也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让学生掌握每一种物理题型的解题方法,分类做题。这样死板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形成,更影响学生的物理学习心情,不利于物理学习兴趣的形成。

3.学生物理认知片面

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看法,影响着其物理学习心理。目前,许多初中学生的学习观不尽正确。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是课堂活动中的主体,认为自己的课堂学习行为是教师教学行为的附属品。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认知停留在学习,拿高分的水平。学生没有认识到物理学科的自然科学性质,也没有将物理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内心对于物理知识的渴望度明显不高。

二、初中物理教学的兴趣引导手段

要激发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引导学生更新自己的物理学习观,更认识到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促进学生进步。

1.平等热情地对待学生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要调动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教师需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对于物理学科的教学热情,以及对于他们的喜爱。无论是物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是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教师都要平等相待,给学生带去快乐。只有师生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了,课堂氛围才能更加融洽。对于教师来说,教学心情愉悦,就会乐于教学。而对于学生来讲也是一样,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就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多的思考与表现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尊重所有学生的学习权利。

比如在讲解《光的反射》的时候,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递物理知识,更要给学生机会去观察物理现象,并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现象在生活中的存在以及物理学习对于其个人生活的影响。教师先让学生了解光的反射的定义,从教室内到校园内,到生活去寻找相对应的物理现象,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动脑思考的机会,促进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对于简单的问题,教师要给学困生一些机会,在课堂中发言,给予他们更多的物理学习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2.加强物理模型制作

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许多学生在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中,不能自主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更有部分学生抱怨物理知识与他们的生活距离太远,他们无法深入理解。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初中物理教材的许多章节有所改革,像“小制作”与“科学窗”这些版块的出现,让物理知识与实际有了更多的结合起来。初中物理教师不能在课堂中单纯地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做题,更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物理知识,纠正自己的思维错误。让初中学生动手制作一些简单且有意义的教学用具,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好奇心,更能够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比如在讲解《现代顺风耳――电话》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两人一组,制作简单的纸杯电话。利用纸杯电话的制作与使用做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关注通讯工具的变化,从简单的纸杯过渡到对电话的认识上,促进学生牧师学习兴趣的提升。

3.关注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学科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而实验是验证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在初中物理课堂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实验作为一种手段。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强,实验对于他们的吸引力较强。能够利用没有接触过的实验器材设计与操作实验,会大大提高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成就感,也能够极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

比如在讲解《串联和并联》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四人一组,共同探究,合作完成一个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制作,在电学实验中体会电学知识的神奇。通过实验,学生观察与分析物理现象,自主获得物理知识,有利于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第3篇

关键词: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初中物理时,应该把物理理论和动手实践结合起来。这就要求初中生既要能力掌握物理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还要通过物理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来验证所学的课本知识,并且用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去解释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初中物理教师必须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可能有的教师觉得在中考压力下,教师应该以传授教材知识、讲解中考真题为主,不应该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物理实验教学。事实上,加强物理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有利于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

一、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实际到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实验可以说是物理学科的基础。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通过自己动手实践,从中总结出物理规律,加深对物理知识的识记。每次做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物理仪器,弄懂实验原理,掌握必要的专业技巧,再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

比如在电学实验中,教师要反复强调电流表、电压表的连接特点及“”、“-”接线柱的接线位置,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正确估算量程,避免量程过大造成测量值的误差大,同时要避免量程过小使电流烧坏仪表。

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就能独立动手操作或小集体合作完成,打好实验的基础,获得课本上没有的或者是一带而过的知识。通过实验,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具体措施

1.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物理现象。如在做“摩擦起电”实验时,要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几点:

(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对有纸屑有什么作用?(能吸起碎纸屑)

(2)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在相互接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互相排斥)

(3)把用丝绸和毛皮分别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橡胶棒靠近放,它们之间会产生什么现象?(互相靠近)

通过观察,学生自己得出了“摩擦过的物体带电及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结论。通过对上述物理现象的观察,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这类小实验贯穿整个物理教学过程,老师可以多演示,用时不多,对学生的帮助却很大。

2.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画图和识图能力

课本中有各种各样的电路图、滑轮组装配图、物态变化图像等,都是通过画图、识图及从图像与实物转化的角度来训练学生对物理规律掌握的程度的,也就是先靠抽象思维即想象来认识物理规律,然后靠作图来进行分析、判断的。

如“电磁感应现象”这一节,学习“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这一内容时,可启发学生先在头脑里联想农民伯伯“右手拿镰刀割麦子”的情形。因为根据“右手定则”,磁感线方向(麦子)、导体运动方向(镰刀)、导体中感应电流方向(四指)的关系就十分明确了。学生从自己的想象中获得了他们必须掌握的知识,而且是轻松不费力的,有了这么形象的联想也不容易忘记这个知识点了。

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想象使学生头脑中出现一些超乎他们自己经历的画面;由于想象的材料来源于实践并与感知、记忆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识图、观察图表和模型等,来帮助学生对没有直接感知过的、或根本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产生清晰的表象,这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扩大知识范围,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

3.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实验活动

从某种意义上说,各种物理实验都是一种具体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的过程中,思维活跃,增强了参与意识,并且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不容易忘记。

如课本中“纸盒烧开水”“日光灯启辉器中双金属片的自动控制作用”“小风轮”“电铃”“楼梯开关”等小实验、小制作,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生好奇、好动、好问、好学的心理特征。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讲评。从而使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小实验、小制作的学习达到一定的互补。这佯,既促进了学生对教师所讲授内容的学习,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更激发了他们学习物理这一学科的兴趣和信心。

4.教师应该将各种物理实验进行系统归类

第4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思维导图;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140-01

物理是一门探究性理科学科,学生要想全面掌握物理知识,必须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锻炼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够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打好物理基础,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物理知识。在传统的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受到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过分重视课堂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性教学和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只注重课堂理论知识的讲解,会导致物理教学氛围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学生掌握物理实践性知识。目前,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必须明确思维导图融入物理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充分结合物理实践性教学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机引入思维导图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物理实践性教学效率。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

1.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现状分析

物理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接触物理知识的初级阶段,所以初中物理学习知识非常简单,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当前的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讲解课本教材知识,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让学生深刻记忆课本内容,因此,许多学生采用学习文科的方式来学习物理知识。物理现象是基于生活实践产生的,前人在推敲物理定理和规律时,都是通过不断观察生活实践才得出的结论,因此,在物理实践性教学中,实验教学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许多初中学校缺乏实验教学的基础条件,所以导致物理实验教学无法顺利开展下去 ,难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缺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物理知识无法活学活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进步,虽然一些初中学校在逐渐完善物理实践性教学条件,但是物理教学模式和观念没有及时更新转型,仍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导致物理课堂教学氛围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仍然以考试成绩来作为教学评价标准,无法综合考察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课堂教学内容仅仅围绕考试内容来开展教学活动,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记忆,忽略了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来说,必须紧紧围绕实践和思考,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物理教学却缺乏这两点的培养。因此,必须引入全新的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综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初中物理实践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分析

2.1注重课前预习,提高教学效率。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必须积极开展课前预习工作,通过充分的课前预习准备,能够让学生对物理知识点有一个初步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进入课堂学习环节。同时,在课前预习过程中,能够发现物理问题,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实践教学,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点的效率。在课前预习中,可以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预习新知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性,让学生能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自主探究,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真正发挥课堂学习主体的作用。

2.2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发展,在初中物理实践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更新师生的学习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摒弃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教学方式,使物理时间教学内容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利用思维导图为学生梳理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目标来自主学习物理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也要注重导入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来划分课堂教学重点,让学生的思维跟随思维导图运转,帮助学生掌握课堂重点内容。同时,在课后巩固和复习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回忆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3在物理实教学中导入思维导图,理清知识脉络。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的重要手段。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程教学中,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使各类物理知识融为一体,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使不同的知识能够相连起来,从而达到物理学习的最终目的。例如:在学习"压力和压强"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种类的实验来验证理论知识,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把"压力和压强"的理论概述画出具体的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来理清知识脉络,师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构建物理知识理论框架,形成系统化知识结构。

第5篇

关键词:立体化评价 初中物理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151-01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初中物理教学的目标主要是体现在学生解题能力和应试能力的提高上,对初中生物理学习的评价也主要是以考试成绩为导向,所以大部分学生都习惯于被动的学习,在物理课堂上缺乏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课堂氛围死气沉沉,迫切需要通过更加科学的教学评价措施来激活课堂,促进学生学习成绩与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

1 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有的教师在物理课堂上主要是采取单向性、统一性的教学评价手段,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等方面的个性化差异,导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衔接,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有的物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于模糊,如对学生的评价缺乏针对性,评价语不够明确,甚至是省略性的评价,这很容易让物理教学评价丧失基本的功能和价值,影响到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探究热情[1]。

再次,有的物理教师在课堂上知识开展一些机械性和程序性的评价,如只是简单的使用一些“不对”、“很好”等评价语,对学生物理学习潜能的激发很难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也不利于集中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学习注意力。

此外,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评价环节,忽略了对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以及学生自我评价的引导,教学评价的主体过于单一,这也不利于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

2 初中物理课堂上立体化评价的实施策略

2.1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要富有层次

立体化教学评价的倡导以及在初中物理课堂上的应用,要求物理教师的教学评价活动必须面向课堂上的所有学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给每个学生的进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空间。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必须积极转变传统的评价观念,敢于打破统一化、标准化的评价形式,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个性化特征,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相对弱化的学生,教师要给学生制定较低层次的学习目标,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多激励与表扬,减少过激的批评,帮助学生找回学习的自信心[2]。如在初中物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评价中,课堂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存在很多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以减少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突破教材内容的限制,不按分数排名次,多设计一些实践性、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如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等,重点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生态保护意识以及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力,通过“分层评价”策略的巧妙实施,及时发现不同层次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2.2由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

初中学生物理知识的学习,需要经历一个不断积累和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学生一次考试成绩的好坏或者一个问题的回答对错都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更不能因为一次结果评价就对学生进行盲目的表扬或过激的批评,否则很容易导致学生过分看重学习成绩,淡化物理学习的态度、情感和过程。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评价活动中,要有意识的减少结果性、终结性的评价,要把课堂教学与评价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物理学习过程的考核上。例如,在初中物理“简单机械”的教学中,会涉及到杠杆、滑轮、机械效率等多方面的知识,教师不能单纯通过习题课的考核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定性,而是要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考核,如对杠杆、滑轮等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如何,是否能够应用杠杆、滑轮知识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对机械效率计算经常出错的原因是什么等等。只有教师在教学评价工作中实现了由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的积极转变,才能实现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全面把握,增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能力,引导学生及时的查漏补缺,调整教学方案,建立起更加完善的物理知识结构。

2.3丰富教学评价的主体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下,学生始终是评价的客体与对象,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评价,当学生有异议时都很难表达出来,这就制约了学生物理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物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之间开展广泛的互动交流活动,这就为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安全用电”的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自己的用电行为和学习情况开展自我评价,及时发现自己在知识学习和用电行为中的不足,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开展互相评价、小组评价等活动,在集体氛围下激发出学生的思维火花和智慧光芒。

3 结语

总之,立体化评价在初中物理课堂上的应用,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的内在要求,也是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作为处于教学一线的初中物理教师而言,需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角色和评价策略[3],充分尊重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让学生真正爱上物理课,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积极转变。

参考文献:

[1]刘景娜.初中物理多元化教学评价之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9):200.

第6篇

一、转变理念,实践素质教学

一直以来我们的初中物理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的讲解,学生的被动接收为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作用发挥十分有限。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分数要求下,知识灌输十分积极,分数也成为了教师检验学生知识接收水平的唯一标准,十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新课改提出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必须转变观念,将那些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理念、模式,诸如灌输,只求分数,不求过程的教学方式。关心学生、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提高学生素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很多教学理念,是教师新时期教学必须认真理会与实践的理念,并通过自己的实践加深对这些理念的理解,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研究者与实践者,并最终成为全面素质教育的推动者。比如,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多设置一些教学情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或是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接受程度,尝试分类教学,在确保整体教学效果的基础上,满足有特殊需求的学生。

二、激发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都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思考兴趣,让学生在一个个问题得到解决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提升其思考能力。初中物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类似课程,具有启蒙课的性质,学生是否会喜欢上这门课,以后学习物理知识是否会顺利,主要取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获得的兴趣和锻炼的学习方法,这是他们日后都有用的源泉与动力。我们的物理教师要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学活动的精心组织与设计,创设有利于引发学生积极思维的物理情境,同时辅以丰富的物理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到物理课程绚丽的一面。然后再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做物理实验与课外活动,将学生牢牢地吸引到物理教学中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从包办一切的核心转变成为知识的引者,启发学生根据物理知识的特点,探究物理知识的产生与特点,获得学习的乐趣,形成学习的方法,增强物理课的求知欲,不仅从中学习到物理知识,更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三、转变角色,推动学生主动学习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可能是出于对学生的负责,对学生接受能力的不放心,或者直接就是教学时间的限制,我们的初中物理教师总喜欢包办学生的一切,比如,教学过程要完全按照老师的想法来,学生是否能够接受知识不重要,关键是老师一定要讲完。如此一来,初中物理教学的效果得不到保障,而且会使一些接受能力稍差、接受稍慢的学生从此不愿意上物理课,这显然违背了我们的教育原则。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每一名学生负责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这就要求我们的初中物理老师必须加快角色转变,推动学生主动学习。一方面,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样也是知识的参与者。教师不能再象以往那样讲不停,而应该和学生一起学习知识,一起感受,并与学生充分交流,进而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科学的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另一方面,新的初中物理课堂,其重点不应该在教上,而应该是在学上,也就是说,教师教的有多好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追求的应该是学生学的有多好。“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调整、自我选择就成为了水到渠成的事,其能力将得到更加全面的锻炼,将大大有利于初中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陶冶情操,促进学生优秀品质形成

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是新课改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的明确要求,要实现这一点,利用物理知识的科学精神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就必不可少。对于教师来说,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物理知识背后的思想教育材料与科学研究方法,都是可以应用的重要源泉。比如,通过“热机”“内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等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与环保意识。而通过学习小组的共同学习与探讨,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也可以通过阅读物理学家的故事集,学习他们为科学不放弃的献身精神。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贯穿科学精神,促进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初中物理教学必须用改变来适应新课程改革,围绕着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成为课堂主角,得到全面发展,对初中物理教学的理念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等环节进行改变,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全面能力,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水平。

作者:于德才工作单位:吉林省镇赉县大屯镇中学

第7篇

【关键词】 初中物理 新课标 启发式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a)-0142-01

物理是一门偏工科的课程,学习物理对学生的思维、理解、分析、操作等多项能力的要求十分严格。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方案必须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选用适合学生思维的教育方式,促进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启发式”教学方法是近年来物理教学的新方案,在培养学生物理学科综合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

1 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难点

1.1 学生问题

学生是物理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知识需求。由于初中生之间存在主体的差异性,如:环境差异、性格差异等,导致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影响了物理课堂教学的成效[1]。如:部分初中生偏向于英语、语文等文科课程,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未产生足够的兴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不积极,不利于其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物理知识传授是综合性的教学活动,若学生在课堂教学期间缺乏足够的积极性,会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质量,也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

1.2 教师问题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自身的文化知识水平及授课经验对学生的知识学习也有很大的影响。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情况来看,教师在物理课程教学的方法、教材、思路等方面尚有欠缺,对新课程教学的编排不够充分,学生难以及时理解教师所讲述的知识要点。如:教师在课堂讲解中依旧摆脱不了传统教学的方式,注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述,对学生课堂理解程度缺乏关注,这就阻碍了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深入理解。若教师自身对物理知识掌握不足,在课堂教学时很难把握整体节奏,显然不利于学生的知识学习。

1.3 课堂问题

课堂教学是学生吸收物理知识的主要环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里采用的教学方法决定了最终的教学成效。目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是方法运用不当,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知识理解相脱轨,影响了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2]。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新知识的讲解不足,学生难以理解所讲知识的本质内涵;节奏过快,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记笔记,没有时间进一步思考课堂教授的物理知识。如:九年级上册十二章第二节《探究欧姆定律》,缺乏互动,教师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讲解知识,学生没有机会或很小机会参与教学。

2 初中启发式教学法的运用

现代教学论中的启发式教学思想,是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指导下,批判地继承了过去的教学理论遗产,在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起来的。其特点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强调学生智力的充分发展,实现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力的充分发展相结合;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实现内在动力与学习的责任感相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联系,实现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3 启发式教学对思维能力的培养

面对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教师必须积极调整教学模式,从物理教材、教学方法、课堂改革等方面设计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中理解物理知识的内涵。根据长期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教学方法”对物理课堂教学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教学方法的差异会造成最终教学成效的不一致。因而,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期间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带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以完成教学任务。“启发式”教学法是物理课堂的新模式,通过启发学生的大脑思维引导其学习物理知识,这种新方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

物理是理科类课程,对学生的大脑思维运转能力的要求比较严格,初中生只有灵活调整思维方向,从不同的角度研究物理知识才能有所收获。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打开学生的大脑想象空间[3]。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一课教学时,我在课堂教学时没有直接提出声音是如何产生或传播?而是利用间接性的提问或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思考与分析,而是提出“大家知道我们为什么能听到声音吗?”利用这一个问题逐渐引导学生思考,要求学生结合生活的实际情况判断声音的产生。接着,在引入“振动、介质”等关键概念,让学生明白声音由振动产生,通过不同的介质传播。经过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运转能力更加活跃,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4 启发式教学对分析能力的培养

“启发式”教学法的运用,不仅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更是要求教师能够立足于现有的物理教材,不断转变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物理学习平台。物理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所编制的教学计划也需符合书本教材的内容。一直以来,物理教学采用的教材资源均是早期教育遗留的资源,教师在筛选使用教材时缺乏足够的分析判断,未能及时采用最新教材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此外,教师对物理教材挖掘的深度不够,未能将物理知识全面呈现给学生,这也是限制他们参与知识学习的一大障碍。

5 结论

总之,新课标体制改革后,初中物理教学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师必须要掌握足够的课程教材及先进的教学模式,才能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更好地了解。面对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推广,教师必须尽快调整教学状况,采用更加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学思想为学生搭建广阔的学习平台,增强初中生物理学科方面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高家梁.初中物理教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J].物理教研,2010,18(4):22~24.

第8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外实践;形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263-01

初二学生将在人生中初次接触到系统的物理知识学习,这将是对他们的一个挑战。他们将用物理的眼光重新看待这个模糊而清晰的世界。由于是首次接触再加上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还比较弱,所以物理的知识体系还是比较简单而原始的。但是初中物理知识和诸多其他课本知识一样是通过书本和文字来传承的,这就意味着这些物理知识还是大部分以理论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对初次接触到物理学习的学生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困难。这时我们可以借助于课外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学好物理。如何利用课外实践活动来有效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呢?在物理课堂的课外实践活动中需要注意哪些内容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初步谈谈自己的做法,以期引起各位同行的共鸣。

1.课外实践活动的作用

我们知道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实践活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为了减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物理的学习难度,初中物理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把课本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更加需要在开发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这样既可以降低学生在理论学习物理知识的枯燥性,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有效学习物理的目的。

2.课外实践活动的要求

我们都知道物理是一门实践科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物理课本知识明显要高于一般的生活经验,是在生活经验上的一种提炼,一种凝结。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安排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时不能任性而为,必须要经过精挑细选的帅选,挑选符合学生当前学习现状、学习能力、学习潜力的项目。笔者认为实践项目的筛选上要遵循下列要求。

2.1 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的主导型和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相结合的课堂结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者,对学生的学习方向起着把控作用,但是具体的学习探索还需要学生自己自主建构完成。这样的一种学习关系在物理课外实践活动中依然存在,课外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堂知识,因此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更加赋予学生学习的自,安心做好自己的支持者角色,帮助学生纠正活动中出现的错误并负责活动的正确方向。

2.2 要具有目的性以及创新性。物理教师一定要明白初中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的动机和出发点。因为初中学生物理学习的基础比较差,无法很好的接受纯理论的知识体系,为了缓解他们的学习困难,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才安排适当和适度的课外实践活动。从这个层面说课外实践活动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外实践活动设计时一定要有相当的目的性。不能信马由缰,随意安排,另外由于这类活动安排已经有了一定的程式,学生也经常参与其他科目的活动,所以物理教师在安排课外实践活动时要注意不能僵化,一直用老一套方案,要注意创新性,以增加对学生的吸引性。

3.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

3.1 利用教材中的小实验来重现物理知识。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内课外活动就比较多,这多少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处在初中这个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特征也决定了他们对小实验小制作充满了兴趣。初中物理课本在编排中也考虑到教育对象的心理发展水平,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中也配置着相当多的小实验,小制作来降低理论知识理解的难度。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外实践制作中可以将这些课本上的小实验小制作及时的纳入进来,让同学们既能自己动手重复课本,又能在制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参与探索的热情。

3.2 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来灵活应用物理知识。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书本上的很多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看到他们的具体应用。比如学生在学习了声的有关知识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完成一次周围声污染现象的调查,调查噪音在生活中的出现的种类、影响,探索如何减少或者消除这些噪音,对这些噪音污染学生是怎么想的,出具一份调查报告,将他们的调查情况和想法在调查报告中体现出来。这样既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危机意识,锻炼了他们的能力,一举几得,何乐而不为呢。

3.3 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性。初中物理知识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后完全可以在生活中直接利用该知识服务于生活。比如学生学习了电学知识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后后就可以让他们放学放假在家里观察自己家里的电路结构、连接方式,可以绘制出家里的电路结构图,看看哪些地方还可以进行优化设计。当然这一切都必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之下进行的,离开了安全,什么都是空话。这一点必须引起物理教师的重视。

对于初学物理的初中生而言,物理知识比较抽象而晦涩。正因如此,我们的初中物理教师才更加要想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的实践能力,让他们知道物理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学好物理在生活中还有重要的应用,这样才能在学好物理知识的同时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为今后更好的学好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初中;高中;物理;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7

中学物理学习过程是一个渐进和积累的过程,不同的知识体系之间相互联系,互为依托,任何一个知识点或者学习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学生在后续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在高一物理的教学中,要注意科学、灵活地衔接初、高中两个学习阶段的新旧知识,确保高一学生顺利适应高中物理在知识内容以及教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改变。本文结合笔者对初、高中教材、大纲、学生等的研究,分析初、高中物理衔接方面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与各位同行共勉。

一、初、高中物理衔接存在的问题

1、内容目标的变化

初、高中物理所学的知识类型上都局限于力、热、光、电、运动、功和能等几方面,但是,高中阶段的知识明显比初中阶段的知识信息量大、难度大、要求高,相关概念、定理等也由定性了解延伸到定量计算、推导分析等,强调物理教学的重心由培养学生物理常识和基本应用转向培养学生对物理过程的抽象、还原能力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应用能,同时,加强了物理与化学、生物等多学科的联系,特别是加大了对结合更复杂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依赖性。

2、教学方法上的变化

初中物理主要是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物理概念和方法,强调对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常常采取以激趣为主的教学手段,以此来增加物理学习的趣味性,对知识的教学主要强调对概念的记忆,习题练习也相对简单,题型单一少变化。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点明显增多,大多数的内容需要学生理解并掌握,题型灵活多变,教学进度明显加快,单纯靠记忆的方法很难跟上教学进度,也不能完全掌握这一阶段的知识。

3、学习方法的变化

初中物的学习理强调学生的形象思维,记忆能力,要求学生能熟悉物理现象、概念、定理、公式,并运用相关公式来解决基本的物理问题。高中物理的学习强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能抽象出物理现象中的物理模型,综合运用不同体系的物理概念、定理、公式来解决复杂多变的物理问题。这就要求高一学生养成在课前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讲,多思考,课后举一反三,多次复习的习惯,才能摆脱初中物理学习习惯,尽快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特点,学好高中物理。

二、初、高中物理衔接的解决办法

虽然初、高中所学习的物理内容基本相同,但是在信息量、难度、要求上有较大区别,所以,要解决初、高中物理的衔接问题,就要做到透彻了解初、高中物理知识,熟悉初、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习惯,运用科学、适当的教学方法。

1、透彻了解初、高中物理知识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透彻了解初、高中物理知识的异同之处,才能在教学中做到二者兼顾,游刃有余。教师通过对初、高中物理知识的研究,明确二者的侧重点,在教学中对同一物理概念运用的不同表达方式对学生做解释,使学生在面对相同知识点时既能回顾初中知识,又能在教师的带领下知道新旧知识的区别,接受对初中知识的升华和难度的拔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利用初中知识来推出高中知识,以此衔接初、高中物理知识,帮助学生明确二者的关系,掌握新知识。对于不能用初中知识来推出的部分高中知识,教师要另辟蹊径,帮助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和物理模型,引出新的知识。

2熟悉初、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习惯

除了对初、高中物理知识的透彻了解,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制订适合的教学计划,教师还应该熟悉初、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习惯,据此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原有的仅适合初中物理的学习方法习惯,建立新的适合高中物理学习要求的方法习惯。在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善于引导,科学设计,帮助学生尽快找到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此外,对于个别对物理存在畏惧心态的学生,教师要加强心理辅导和单独指导力度,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尽快适应和融入到高中物理知识学习中去。

3、运用科学、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有教法,教无定法,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所以,如何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对于能否帮助高一学生尽快由初中物理的学习思维模式转变为高中物理学习思维模式有着较大的影响。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在大多数知识点上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容易让高一学生在两个思维模式下混淆不清,学习无所适从。所以,在起步阶段,首先要适度降低难度,放慢速度,让学生尽快地了解和熟悉高中物理知识特点,适应学习方式和节奏。其次,因为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多利用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等实际操作过程来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物理过程的理解能力,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以此来帮助学生尽快建立自身对高中物理的理解和学习模式。

总之,高中物理知识源于初中物理又在此基础上有较大的提高。高一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时既可以借用初中物理知识很快地理解和掌握高中物理知识,有容易在新旧知识交织的情况下混淆知识点。同时,初、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方法习惯有较大的区别,如果运用不当,就容易导致学生学习高中知识时力不从心,无所适从。所以,高一物理教师要下功夫认真研究两个阶段的教学内容、目标、方法以及学生学习习惯等,合理安排,科学设计,让学生能尽快适应高中物理的教与学的节奏,学好物理。

参考文献:

[1]徐光杰.对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反思[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1.9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趣味性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4-0140-01

物理是初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初中物理教学的趣味性是影响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初中物理教学趣味性的重要意义。

一 提高教学感染力,增强初中物理教学的趣味性

1.讲究语言艺术,提高教师语言的趣味性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地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讲究语言艺术,以此达到增强教师语言趣味性的目的。一方面,教师的语言应准确精练。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具有一定的叛逆性。特别对一些重复啰唆的语言具有强烈的反感心理,因此,教师应格外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另一方面,初中生一般都比较反对说教式的语言,喜欢一些幽默、轻松、快乐的语言表达。因此,教师富有幽默感的教学语言可以营造出宽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参与物理学习的积极性。

2.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实验方式,增强物理教学的吸引力

一是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优势,增强物理教学的趣味性。对于学生而言,物理实验一般对其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教师应多运用物理实验教学,以此增强物理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课程开始就以一个物理小实验导入,可将学生的学习兴趣马上调动起来。二是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对于学生而言,探究性的实验更加具有吸引力。因此,在进行物理教学时,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已有的实验进行改进,让学生感受学习物理的趣味性。三是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演示实验仅是让学生扮演观众的角色。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亲自参与的学生实验,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并从内心真正喜欢上物理实验,可以此达到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平均速度的相关知识时,让学生通过测量正常行走、奔跑时的平均速度,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平均速度的含义。四是将实验变得跟游戏一样有趣。游戏对于青少年有很大的吸引力,初中生也不例外。在物理实验中,应将一些合理的游戏元素巧妙地植入实验中,如将一些实验变成小制作、小魔术等,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也备受学生的青睐。

二 充分发掘教材的趣味性,提高物理教材的吸引力

1.插图卡通画

动漫是青少年十分喜爱的图画表达形式,如类似迪斯尼的一些著名卡通人物往往使人印象深刻,而国产卡通《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的形象更让少年儿童们喜爱,这非常符合青少年的兴趣。如果在初中物理教材的插图中创作和引用卡通漫画,使学生对教材一见钟情,进而对物理这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又何乐而不为呢?

2.物理历史趣闻

应改变板着面孔学习科学知识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将物理界名人趣事合理地引入物理教学,让学生搜集物理教学的相关资料,学习著名物理学家不怕困难、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科学精神,使学生受到这些榜样的影响,增加学好物理的兴趣和信心。另一方面,将物理中的趣味故事引入教学,让学生通过一个个有趣的物理故事,感受到学习物理的快乐,让学生在读故事的同时学习到相关的物理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三 巧妙运用多媒体,提高物理教学的趣味性

随着现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在教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了现代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各类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自制教学课件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帮手。好的教学软件是运用这一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必备条件。例如,教学重点难点、科技活动案例、物理学习论坛等栏目,可帮助各个层次的学生从不同方面获得对自己有益的知识,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受益。同时,教师也可以及时得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将多媒体教学与学生的心理特点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于一些深奥的物理知识,特别是一些抽象的、无法通过开展实验来证明的知识原理,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出来。

第二,将多媒体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对于学生比较喜欢的、熟悉的物理现象,可制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对熟悉情境的体验,激发其探索物理新知识的兴趣。

第三,创新初中物理多媒体教学方式。物理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特长来教学,在教学内容中加入令人感兴趣的元素,找到适合自己的创新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真正使初中物理教学做到:增长学生的物理知识、动手实践能力、细心观察能力与创造美的能力。

四 结束语

总之,加强初中物理趣味性教学探索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作为物理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增强物理教学的趣味性,创新物理教学方法,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初中物理的兴趣,不断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安举.初中物理兴趣[J].科技信息,2008(26)

[2]戴青春.激发兴趣,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1)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困境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096-01

初中物理在中学生的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物理教学情景不容乐观,表现在: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存在许多漏洞,教师教学理念守旧,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突出。学生容易陷入学习困境,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等。如何解决物理教学中存在的困境?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浅谈如何提高物理教学的相关策略。

1 初中物理学习困境的成因

1.1 生活经验及已有知识对学习造成错误干扰

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已有的知识对学习照成错误干扰,是学生不能尽快的投入到这门学科学习的原因之一。刚刚学习物理课程的学生,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生活经验与物理科学性不一致。例如,认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拔河比赛中胜负取决于拉力的大小,凡此种种生活上的经验都对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造成错误干扰。

1.2 机械记忆、片面理解物理概念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大困境是机械记忆、片面理解物理概念。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明白了物理知识的表面,而不知道物理知识的深层涵义。学习过程中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什么在学习中会出现这种情况?首先,教师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讲授式教学是教师通过板书、语言向学生描述情景、解释概念、阐明规律的教学。讲授式教学的缺点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接受知识。其次,物理这门学科是在其他科目的发展中演变而来的,也就是说,物理学科跟语文、数学、化学等科目有着密切的关联。初中学生对其他科目的学习掌握不够,对于物理概念不能完全理解,只能是机械的记忆、片面的理解。

1.3 不重视物理实验教学课程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初中物理教学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却很严重。造成初中物理实验不被重视的原因很多,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第一,教师授课时过于侧重理论知识讲解。许多教师认为,学生只要能在试卷上考出好成绩就可以,会不会动手做实验无足轻重。从而形成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荒谬理论。第二,教师在讲授实验时模式僵硬。许多教师在授课时,照搬书本上固有模式。例如,在讲授“电磁感应实验”时,按照书本上的描述,只用一根导线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这是的灵敏电流表指针几乎不会转动,实验效果不明显。

2 初中物理学习解决困境的策略

2.1 培养灵活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注重使用灵活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3~16岁之间,这样的年龄阶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灵活的学习方法可以从生活观察中做起,例如,让学生从观察雨后长虹中认识光的色散,从雨露霜雪中认识水的三种状态的转变与温度的关系。通过这些观察让学生产生产生兴趣和求知欲。在引课阶段中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相关的趣味实验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光学内容的讲诉中,可以设定小实验,“人造彩虹”。以此来向学生讲解光的色散。除此以外,还可以在班上建立“物理兴趣学习小组”。教师可以在课下鼓励学生积极创造新想法,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2.2 学好其他科目知识作为辅助技能

学好物理知识,单靠“苦读”物理课本是不行的。还需要加强其他科目的基础知识作为辅助技能。物理与语文、数学、化学等学科都有密切的关联。物理概念的理解需要有语文功底作为基础,只有较好的语言理解能力,才能明白物理概念的含义。物理题目的计算需要用到数学知识,也只有好的计算能力,才能准确的计算出题目答案。物理现象的解释有时也需要化学知识作为引导,有一些物理现象以化学作为侧面来分析、解释的话,能帮助学生理解的更为透彻。所以,在物理教学中,不能只是单纯的物理教学,鼓励、培养学好其他学科作为辅助技能是必不可少的。

2.3 构建品质的实验课程教学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作为基础的学科。任何物理学的理论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之上所归纳总结而来,任何物理现象都可以通过物理实验得到证实。所以,教师要重视物理实验课程。如何才能构建良好的实验课程教学?首先,教师要改变观念,要确定实验课程对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性。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知识之中,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其次,教师要创新实验方法。直接套用课本上的固有模式不利于构建品质的实验教学。正如上文所述的“电磁感应实验”,如果在实验中使用多砸线圈切割,实验效果就会很明显。最后,在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行为习惯。科学的行为习惯是实验成功的前提,是一种严谨认真的精神体现,对于学生的今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2.4 精选精炼习题,及时对所学知识巩固、总结

对于学生的习题练习,许多教师采取的是“题海战术”。他们认为,学生大量的练习习题就能巩固所学知识。也有一些教师采取当堂教授,当堂练习的模式。教师认为,刚刚学过的知识马上练习是最佳的巩固知识的方法。至于课后布置的练习,则认为或多或少无关紧要。然而,笔者认为这两种方式都不可取,“题海战术”使得学生疲劳且不见得高效。课堂上做练习对本堂课讲授的知识是有马上巩固的作用,但是却浪费了课堂上宝贵的时间。理想的练习题目方式是精选精炼,精选典型的、少量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认真完成这类习题,既不会让学生感到作业量大的疲劳,也不会让学生课后“无所事事”。精练的习题可以取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对于巩固、总结学生所学知识有积极作用。

总之,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存在着许多的困境。要解决这些困境,只有在教学中不断的研究、探索,寻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完善初中物理的教学。

参考文献

[1] 赵再全.农村初中物理创新教学探讨[J].科技信息,2011(18):680.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个体差异;分层教学;实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183-01

实际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在同一班级里的学生在基础知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方面会存在很大的差异。若果采取“一刀切”的平行教学方式,就会致使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吃不够”,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吃不了”。为此,可以通过分层教学这种因材施教的方法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1、分层教学的含义

分层教学就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的差异,按照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将学生科学的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进行有区别教学。分层教学要求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教学,即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要求和评价,从而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提高。

2、初中物理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2.1 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

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存在差异的,尤其是在物理学习能力方面,其存在的差异更大。造成差异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的先天遗传因素、生长生活环境、教学环境、教育条件等都存在着差异,这些原因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加上学生兴趣爱好、基础知识、能力水平以及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等也都不相同,从而就使得学生所表现出的物理能力也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的。在实际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每个学校,每个班的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十分显著。在这种情况下,物理课堂教学实行分层教学、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才能使得所有不同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发展。

2.2 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物理教学几乎都是采用材、统一课时、参,这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的情况时,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就会出现“顾此失彼”“顾中间、丢两头”的现象。若不实行分层教学,不因材施教,这样就会造成一部分学生成为陪读生或陪考生,致使不能充分发挥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潜能,能力稍差的学生就会变成了后进生。而我们的基础教育是要保证学生的共性发展,要兼顾到每个学生,因此,进行分层教育确有必要。

3、初中物理如何实施分层教学

3.1 学生分层

在一定时期内,按照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参考学生的物理成绩和平时表现,临时的、可变的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不同层次的类别组织。采取隐性分层,即教师做到心中有数,而不予公布,以防止刺激学生的自尊心。

3.2 目标分层

教师要从物理教学的实际着手,对物理教材中每一章节的教学目标熟悉掌握后,将全体学生的共同目标制定出来,然后再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依据,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出进一步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进行重力知识的教学时,在制定教学目标过程中,要求优等生生:在对影响重力的因素和其相互关系有所了解后,要求展开联想,将不同质量、不同位置的物体的重力大小判断出来。要求中等生:通过各种相关的实验,将影响物体重力的因素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总结归纳出来;此外,还要对测量物体重力的方法有所了解。而对于差生:只要要求其对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施力物和重力的方向都能有所了解,明白重心即重力的作用点;对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公式G=mg等要理解,清楚g=9.8牛/千克的物理意义。

3.3 教学分层

课堂教学是分层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环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强化目标意识,做到课前公布各层次的学习目标,课终检查是否达标。另一方面把握课堂提问的策略,让每类学生都有输出信息的机会。一般在讲授知识时提问中等生,利用他们在认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展开,进行研究,在突破重、难点时,发挥优生的作用,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这样能够较好地解决教材的统一性和学生个性差异的矛盾,使学生各有所得。

3.4 课后作业分层设计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要进行分层设计。针对优生,在作业的布置上,要根据优等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的要求,以难度较大、较高,思考性强的习题为主,刺激学生的求知欲;针对中等学生,要以巩固练习为主,一般是指教材后的习题,使其掌握如何运用课堂知识;针对差生,以放缓坡度题为主,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给予具体提示,这样既缓和了差生学物理难的状况,切实减轻了差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增强了他们的积极性。

3.5 考查分层

教师要根据物理教学大纲和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实行分类考查。即每份物理试卷分为基础题、提高题和强化题三大类。基础题:所有学生都必须完成;提高题:差生选作,中等生和优生必须做;强化题:中等生选作,优生必做。三类题的比例可以为基础题占85%,提高题占10%,强化题占5%。分类考查后,要根据考查的不同结果,及时采用不同的矫正措施,对没有过关的学生,除通过补课、个别辅导、建立帮学小组等方法进行帮助外,还要组织平行检测,对在平行检测中达标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确保各类学生都能达到各层次的教学目标。

3.6 评价分层

由于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对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即要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例如:对于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式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让其互相竞争,促使其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要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指出其不足之处,又指明其努力方向,鼓励其不畏困难,积极向上;对于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要采用表扬式评价,寻找其在学习中的发光点,肯定其在学习中取得的进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消除自卑感。

总之,由于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物理教师要改变以往传统的“一刀切”的平行教学方式,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教学的方法。这样才能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程金贵,利用分层教学贯彻任务教学法理念[N],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