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辩论比赛技巧和方法

辩论比赛技巧和方法

时间:2023-06-18 10:45: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辩论比赛技巧和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辩论比赛技巧和方法

第1篇

关键词:口才;训练;模式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大学生越来越意识到口才能力的重要性,从日常的沟通协调到毕业时的求职应聘,口才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职业院校办学宗旨来讲,建构与社会要求相挂钩的口才训练模式既是立足于市场的考虑,也是立足于教育消费者自身利益的要求。如何在职业院校中建构具有科学性、专业性和可操作性的口才训练模式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培育教育大环境,开设相关课程

口才就是人的口语表达能力、技巧和这个人的知识、智慧相结合而形成的才华和素质。口才的培养需要良好的素质教育大环境,需要各种人文知识的储备、逻辑思维的训练、个人心理素质的强化、人文美学的培养等相关素质教育的支撑。如我院开设了相关的素质教育选修课程,比如《成功心理学》、《思维与智慧》、《社交礼仪》、《美学欣赏》等。只有在各项素质教育营养均衡的土壤中,才能培育出优秀的人才。

研究训练方法,优化教学模式

(一)科学安排程序,明确教学目标

第一阶段,初级训练阶段。(1)勇气训练。训练学生突破心理障碍,能在正式场合当众表达自己的见解。(2)发音训练。通过气息控制训练、“吐字归音”训练、语音规范训练、语调纯正训练,要求学生做到声音洪亮、口齿清楚、四声准确。(3)态势训练。向学生传授头部动作、面部表情、眼睛动作、四肢动作等态势语言知识,及坐、立、行、走等方面的身体姿势知识。做到不仅会控制自己的态势语言,而且会根据别人的态势语言判断传达的情感。(4)思维训练。通过训练形象思维、比较思维和创意思维等,要求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广度、深度、精确度、敏捷度。(5)技巧训练。针对听众心理,进行口才话题选择训练、口才集中性训练、口才应变性训练等,要求表达内容符合听众的判断标准。

第二阶段,高级训练阶段。(1)即兴发言训练。给出一个熟悉的话题,稍许准备,让学生进行发言。要求学生大方得体的走到台上,与台下进行目光交流,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见解。(2)演讲训练。掌握演讲稿的写作技能,学会确定演讲基调的风格、控制语调、营造等技巧,能够自然地运用手势和表情,初步进行有效的演讲。(3)辩论训练。在了解辩论的基本特征、作用及分类的基础上,重点掌握辩论赛的战略设计和实践战术技巧,组织学生观看辩论赛并进行模拟,体验赛前、赛后的每一个环节,逐渐领悟辩论的精髓。

第三阶段,综合应用阶段。(1)交往口才训练。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以及各种人际互动场合中言语技巧的运用。对交谈、赞美、说服、拒绝、道歉等情境模式进行判断和分析,提高有效交谈的能力。(2)应聘口才训练。了解口才与求职的关系,通过案例分析及模拟招聘,掌握如何运用口才成功推销自我。(3)管理口才训练。初步掌握管理中的语言表达技巧,包括表扬与批评、激励,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4)推销口才训练。掌握推销的基本语言艺术,通过学习,懂得如何成为一名销售顾问。(5)谈判口才训练。通过谈判口才技巧分析、录像观摩和案例分析,初步掌握谈判活动运作的特点、过程和语言表达技巧。

(二)优化训练方法,调控训练过程

知识积累法语言的内容和内涵是讲话一鸣惊人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在讲话过程中就会捉襟见肘、漏洞百出。此法的关键是要提高学生的认识。季羡林先生曾提出“三贯通(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才是21世纪的青年”,类似这样的名家名言要不断渗透、灌输,要学生养成自觉的读书习惯。其次要教授必要的信息检索方法。最后要积累必要的相关职业知识。

记忆训练法没有基本的记忆,口才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具体的训练方法有:(1)强烈刺激训练法,重视新鲜事物对大脑皮层的首次作用。(2)并用记忆法。在记忆某事物的时候,使眼、耳、手、嘴等多种感官同时工作,使大脑处于积极综合的运动状态。(3)归纳记忆法。对不同内容进行分类和整理,理清大脑的记忆线条。(5)联想记忆法。把所有的事物事先用联想结合起来,形成一条形象的“项链”。训练记忆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表达力和创造力大有益处。

朗诵训练法首先要做到发音标准,学习声母、韵母的发音及注意事项,练习声调及与普通话发音有关的语流音变。同时训练发音过程中的呼吸方法、发声方法,通过绕口令比赛综合检验学生的口齿和四声准确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讲授语调的轻重、快慢、高低、停顿技巧,通过听示范朗诵体会文章的感情。最后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指定的文章。

态势训练法态势语言又叫身体语言、动作语言。在交际信息传递的过程中,45%通过有声语言传递,而55%则是通过态势语言传递。在课堂训练时,要求学生根据出示的表达目的做出相应的态势语言,根据模特表演的态势语言分析模特表达的含义;日常应用时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人,模仿举止高雅、大方、有教养的人,提高修养。

观摩训练法通过电视录像、录音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口语表达的特点。如通过观看《亚洲大专辩论赛》学生们知道了辩论的规则,辩手应具有的风度、气质、手势运用等。通过听一些名人的演讲录音,让学生去体会演讲的风格,演讲中的开头、、结尾的安排等。实践中他们往往会模仿这些范例。

心理训练法心理素质是否良好,决定了人的口才能否在需要的时候得到应有的展现。训练方法如下:(1)消除不良环境的影响,创设宽松、随意的说话氛围,解决学生开口的问题。也可主观消除不良环境,有意识地回避目光的对视和对方言行的影响,以保持良好的心境。(2)创设正式情境,让学生互相严格挑剔每个人的缺点,提高心理承受能力。(3)组织学生参加模拟口才竞技赛事,积累临场经验。

思维训练法口语表达者的思维能力主要包括直觉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针对前三者可通过即兴朗读训练,训练学生灵敏、准确地传递信息;通过复述训练,训练学生快速接受信息、领会重点、思路清晰、逻辑准确;通过讨论热点话题,训练学生学会全面深刻地分析问题;针对后两者可组织“串词联想成文”、“限时说用途”、“脑筋急转弯”等智力游戏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辩论进一步加深思维的新颖性和深刻性。

模拟训练法让学生在假定的情境中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和已学的技巧进行模拟。主要运用两种方式:(1)运用案例。从有关书籍和工作实践中搜集大量事例,拿到课堂上,通过讲述,让学生分析后得出对策,然后有针对性地指出对策的可行性和不可行性,大家讨论修改后得出最佳方案。(2)运用情境。对演讲比赛、辩论比赛和招聘会等进行实景模拟,不仅模拟会场的布置,还要设置各角色的扮演,营造真实的气氛,让学生投入地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口才训练课的模式建构可根据各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调整综合应用阶段。只有遵循由浅入深、可操作、实用性强的原则设置课程,才能适应社会需求,受学生欢迎,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方位津.实用口才训练教程[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2]艾华.思维训练与口才训练同步进行尝试[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20(6).

第2篇

[关键词]英语演讲 演讲课教学 教学误区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2-0069-02

一、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对外交流对英语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英语演讲比赛和英语辩论赛的频繁举办,大学生的英语演讲能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然而,在英语演讲比赛和辩论赛日益繁荣的背后,我们也不难发现大学英语教学的滞后性以及学生的英语演讲能力不足的问题。为了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贯彻实施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方面的培养要求,许多院校都为英语专业或非英语专业开设了“英语演讲”、“演讲艺术”等类似课程,并专门为参加比赛的学生进行辅导或培训。

然而,在遍地开花的英语演讲课背后,我们也不难发现,目前的英语演讲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些教学误区。为了能够卓有成效地开展英语演讲课教学,必须重视并改正这些教学误区。

二、教学误区及分析

(一)以演讲比赛为教学目标

目前,各高校都非常重视本校选手在各级各类英语演讲赛和辩论赛中取得的成绩。客观上,这些比赛为演讲教学提供了许多有益的信息,例如,通过了解比赛对演讲者语言能力、知识储备、应变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要求,教师可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但是,高校英语演讲课绝不能仅仅以演讲比赛为教学目标,因为提高学生的英语演讲能力绝不仅仅是为了在演讲比赛中取得佳绩,在大学生今后的论文答辩、求职面试、出国留学和日常工作等方面,出色的英语演讲能力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英语演讲课旨在对学生进行英语演讲与口语表达方面的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相关的语言技巧,具备用英语进行演讲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应变能力。

因此,在教学的起始阶段,应当着重于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如语音、语调、语法、朗读和复述等能力。在高级阶段,应当着重于让学生用所掌握的基本语言知识,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地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思想,训练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评判能力和交流能力,同时帮助学生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扫除英语学习的障碍,最终帮助学生在大量的口语实践中完成从单纯模仿语言到自由运用语言的过渡。

如果以演讲比赛为教学目标,完全为比赛而教学,就会大大影响英语演讲课本来的教学内容和步骤,就会使相当一部分无缘参加演讲比赛的学生丧失学习动力。

(二)以英语演讲比赛标准作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尽管演讲比赛是英语演讲课的一个中心话题和主要内容,但教学活动决不能以演讲比赛或辩论赛的标准来衡量每个学生的表现。

实际上,许多学生没有参加过英语演讲比赛,将来登上演讲舞台的机会也非常渺茫。所以,为了演讲比赛或辩论比赛而学习演讲对大多数同学来说是没有实际价值的。如果演讲课以演讲比赛的高标准作为课堂教学标准,就会抑制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并丧失用英语演讲的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向学生强调,不要觉得演讲和辩论高深莫测、可望而不可即,其实,演讲和辩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例如,在同学的生日聚会上,作为主角的同学当然要在聚会上发表简短的讲话。这难道不是一个公共演讲的机会?而作为公司的员工或领导,同样必须具备一定的演讲能力和辩论能力。又如,同学们在宿舍里争论某某歌曲或某某影片的好坏,各抒己见,热闹非凡,这就是辩论。当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教师就需要在课上淡化演讲比赛的氛围,设置更多如上面提到的情景,让学生忘掉这是在“演讲”或“辩论”,从而减少他们的紧张感和畏难心理。

总之,我们在制定演讲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时,可以参考英语演讲比赛或辩论比赛的标准,但不能完全照搬,否则,英语演讲课将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以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为唯一教学内容

英语演讲课对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毋庸置疑,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应该是英语演讲课的重要教学内容。然而,如果将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作为唯一教学内容,那将是有失偏颇的。该课程绝不仅仅只涉及语言本身,它是一门实践技能课,将英语语言训练与演讲技巧结合起来,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即综合运用语言和知识的能力。学生要想在课堂上和演讲台上有出色的表现,不仅要具备流畅地道的口语水平,还要具备在公共场合运用英语表达思想的魄力和自信。另外,良好的思辨能力和广博的综合文化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广博的文化知识需要学生在课内外进行多方面的知识储备,他们要了解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状况、科技发展水平、各种热点问题、古今中外的优秀历史文化等。这不仅需要学生注重日常的知识积累,而且还需要锻炼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007年CCTV 杯英语演讲决赛的一位选手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当被问到作为领导,人力资源管理和专业知识哪个更重要的时候,这位选手的回答非常恰当。她以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为例: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世人皆知,但是他更适合于辅佐刘备,因为后者更擅长人力资源管理,所以尽管刘备专业知识不如诸葛亮,但不失为好的领导。

在英语演讲课上,也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用例子和事实说话,而不能泛泛地、空洞地讲道理。另外,英语演讲与辩论的历史、讲台艺术、演讲稿与辩论稿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段、演讲与辩论中的媒体辅助技术等内容也是演讲课中的重要教学内容。

总之,英语演讲课的教学内容是丰富多样的,口语训练只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演说者,单纯地提高口语水平是远远不够的。

(四)以教师为中心展开教学

英语演讲课是一门参与性和互动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宜采取“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英语教学新模式。然而,一些教师在课堂上仍然主要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演讲课成了教师练习和展示口语的舞台,成了教师的个人表演;学生只是在被动地听和看,很少能够参与其中。

在演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类似于电影导演,他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类似于导演指导演员演戏,真正的主角是学生(演员)而不是教师(导演),教师甚至有时还需要隐形。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无拘无束的环境。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开口练习的机会,可以是模仿,可以是对他人的演讲进行提问和点评,也可以是定题演讲,还可以做小游戏,等等。只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课堂上主动开口讲话,积极参加课堂讨论,无疑就会锻炼他们的胆量,增强他们的口语自信心和在公开场合讲话的能力,还会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也可以体现在课堂之外。就这门课的实际情况而言,每周两个学时根本无法完成既讲解理论知识、观摩演讲比赛,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多重教学任务。日益普及的互联网可以帮助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难题。教师可以提前告诉学生下节课甚至下个月的话题,让他们以“group work”的方式事先搜集资料。如果给予正确的引导,他们完全可以在网上找到更多、更好的文字或视频材料。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让他们逐渐成熟、培养其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的过程,还可以创造一种互相竞争的学习氛围,一定会让学生受益匪浅。

三、结论

以上的四种教学误区,在一些高校的英语演讲课教学中或多或少地存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演讲比赛的方式、内容和评价标准,但不宜将演讲比赛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因为该课程不是为参加比赛的学生专门开设的短训班,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他们因此而在今后的求职、深造和工作中受益。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在教学中克服以上教学误区,才能真正让学生受益。

[ 参 考 文 献 ]

[1] Stephen E. Lucas. 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8th ed.)[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2] 徐卉,王煜.英语演讲比赛与大学英语教学[J].经济师,2005,(12).

第3篇

一、让辩论激活历史课堂

首先,适量的课前调查研究是激活历史课堂的前提条件。

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教师必须对每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较为详细地调查和了解,调查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途径和侧重点,了解他们对辩论比赛的兴趣和熟悉程度。经过一番调查和了解,我们发现,学生主要通过阅读书籍、旅游、上网、观看影视剧等方式对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历史上很有争议的事件特别感兴趣。同时,我们还惊喜地发现,学生们普遍观看过国际大专华语辩论赛和浙江卫视周末版等电视台实况转播的中学生辩论赛。同学们为选手仪态端庄、落落大方的辩论风格所沉迷,为选手妙语连珠、口若悬河的辩论语言所折服,为选手扬长避短、机智灵活的辩论技巧所倾倒,因而,他们对各种辩论的兴趣都很高,这些都为我们把辩论带入课堂、激活课堂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和实践平台。

其次,适中的辩题是激活历史课堂的基础。

新教材的最大特点是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这非常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为把辩论引入历史课堂营造了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外部环境。在确定辩论题目时,教师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考虑。

1.可辩性。即要根据初中生的实际情况来设置辩题,不可太高,也不可太低。太高了,辩手的实际水平达不到,无法辩好。反之,太低了,没有可钻研之处,辩手辩起来不过瘾,观众同学听起来也很枯燥。因此,设置的辩题要难易适中,让辩手感觉有值得钻研和辩驳之处,促使双方不仅有话可说,而且有一种立即投入到辩论中交锋的冲动和欲望。

2.公平性。即辩题双方不存在一头重一头轻、一边难一边易的情况,而是基本公平。当然,任何辩题都不可能做到完全公平,只要不是明显有偏重就可以了。

3.可听性。即不仅要从辩手的角度去考虑,还要从观众同学的角度去考虑。教师应该设置那些不仅让观众听得懂、听得进、听了之后有思考价值的辩题。太深奥的学术问题、高难问题,不仅辩手不容易辩,听众听起来也沉闷、吃力。太直露、太浅白的琐屑问题,无意义或意义不大的生活问题,观众听起来也觉得乏味,甚感无聊。

4.指导性。即辩题能够对辩手、观众在学习、生活、人生价值观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或某一方面的正确导向作用。那种只停留在斗斗嘴皮、练练口舌层次上的“辩论”只是一种肤浅的争论,不能真正激起学生的辩论兴趣。

再次,适当的辩论方式是激活历史课堂的有效途径。

历史课堂的辩论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种,即一般性辩论和专题式辩论。一般性辩论是指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对某些历史现象产生疑问并发表议论时,有人附和,有人反对,由此带有很大随机性而产生的辩论。它没有固定的人数,也没有一定的规则,是学生在学习中由于观点的对立,自发产生的,它主要依靠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和灵敏的反应。

专题式辩论是历史课堂辩论中最有意义的辩论方式。它是教师有组织有准备的一种教学活动,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按预定的程序来进行的。一般来说,正反双方的四个辩手都有明确的任务分工,还有各司其职的主持人、计时员、记录员和评审员。它实际上是一种由辩论双方围绕同一辩题来陈述自己的观点,抨击对方观点的一种团体演讲比赛。这种辩论,由于双方当面交锋,短兵相接,因此,它最能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容易对观众产生较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当然,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把一般性辩论和专题式辩论结合起来进行。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用播放录像、诗歌朗诵、屏幕投影等方式来创设、营造历史氛围和辩论情境,相信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适时的引导、评价和总结是让辩论激活历史课堂的终极目标

不管哪种方式的辩论赛一定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辩论之前要加强指导,以教材为中心,规范学生的辩论方法和手段,防止学生在辩论中进行人身攻击和纯粹的狡辩。辩论结束以后,应该请正、反双方的辩手代表分别谈谈辩论中的得与失。最后,要由教师这个策划组织者对整场辩论赛进行客观公正地点评。点评内容一般包括是否审题立场清晰、论据充分合理、推理严密有力、辩驳技巧卓有成效和仪态是否沉稳端庄等方面。教师在点评总结时,应该以鼓励性、赞赏性的语言为主,对辩论中的精彩之处更要特别提出来加以肯定,借此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再现历史

1.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轻松学习历史

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教师要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和权利。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敢想、敢说,独立思考,勇于发表不同意见。为此,教师要常用商量的口吻提问,以激励学生自己去发现、创造、思考。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第4篇

听说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的一项语文技能,我院从1983年至今,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尝试,形成了一套具有可操作性,又有效果的口语训练做法。下面,就如何对职业院校的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总结如下:

一、口语训练要有明确的目标、

具体的考评机制、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1.设立口语训练的总体目标及不同阶段的阶段性目标,使口语训练形成一个自成体系的系统工程,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总体目标:长期不间断的口语训练,既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90%以上的学生基本具备应付一般社交场合的语言能力。不同阶段的阶段性目标: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安排听说训练项目即第一学期进行介绍、朗诵、复述;第二学期讲演、采访、课堂答问;第三学期辩论、课本剧表演、求职。

2.规定明确、具体的考评机制,使口语训练既有可操作性,又有力度。我们对三学期学生的语文听说技能的考核分做了明确规定:第一学期为30%,分别为介绍、朗诵、复述,每项以10分为满分,记入平时技能考核成绩;第二学期亦为30%,分别为讲演、采访、课堂问答,每项以10分为满分,记入平时技能考核成绩;第三学期为70%,平时技能考核成绩20分,分别为辩论、课本剧演出;结业技能考核成绩50分,师生模拟人才招聘市场情况,学生进行自我推销。

3.有一个完备的口语训练的教材体系。为了避免评分的随意性和主观性,为此,我们把李纯明老师编写的《听说训练教程》定为语文口语技能训练指导书。并专门组织编写了《语文技能考核评分方法》,对每项考核制订出详细的评分标准,平时技能考核由任课教师掌握,结业技能考核由语文教师组成的考核小组共同评定。

4.方式方法的多样性与单一性的结合。采用精讲多练的方式,对于口语训练适合用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组内人员已达成共识。即“口语训练”的知识和例文的讲解与学生的练习时间比以1:2为宜,教师的工作除精讲知识和例文之外,还把精力放在练习的设计和指导上,方式灵活,方法多样。

(1)练习的设计内容上的确定性与可选择性的完美结合。首先,在内容上,坚持贴近现实生活,坚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其次,在程序和方式上,对于“独白式”说话,从全靠书面材料作依托的训练方式(如朗诵、背诵、复述等)过渡到半靠或不靠书面材料作依托的训练方式(如口头作文、口头解说、讲故事、自我介绍、演讲等);对于“对话式”说话,从非正式场合的简单双向交流的训练方式(如日常交流、口头答问、个别采访、小组讨论等)过渡到正式场合的复杂多向交流的训练方式(如课内专题讨论、辩论等)。

(2)练习指导的科学、合理,有针对性:首先是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在公共场合说话的胆量、兴趣、习惯,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胆量,克服怯场心理。其次是说话专门技能的指导,对“独白式”说话技能重点指导学生发音吐字尽量规范,语言表达尽量连贯完整;对“对话式”说话技能,重点指导学生“听”要听出实质,“答”要答得机敏。

二、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口语训练力度

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除了具备一定的知识,关键要落实在“练”字上,光讲不练,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便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全方位的实践性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课堂训练,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1.利用课前5分钟进行说话训练

课前5分钟说话是口语训练普及和提高的有效途径。所以,我们在语文课教学中,十分重视这一环节。第一学期针对学生互不熟悉的特点,安排每个学生介绍自己;第二学期针对热点问题(如前途、就业、成才),安排同题演讲;第三学期为配合结业的“招聘”考核;安排学生自我推销。

在组织这项活动时,我们注意把握好四点:一是严格控制时间,每次说话时间一般在5分钟左右;二是对个别不善“表现”,过于口讷的学生,要采取“帮”和“促”的方法。三是每次指定2-3为说话对象,保证全班同学人人得到口语训练的机会。四是当场点评,学生评议与教师总结相结合,以此为借鉴,加速口语能力的提高。

2.每学期3大节课时间进行听说训练

第一学期进行故事会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第二学期进行模拟记者招待会、演讲会;第三学期进行辩论会、课本剧演出。我们在每次听说训练课前2周布置口语训练内容,以便学生做好充分准备。有些训练项目如演讲,我们都提前一周掌握学生演讲稿件准备情况,做好三件事:一是把好政治关,避免出现错误的言论观点;二是把好文字关,力求文字准确、畅通、优美、有说服力;三是帮助学生掌握演讲技巧,提高演讲水平,增强整体的艺术效果。

3.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音、朗读、朗诵的训练

诵读贯穿于所有阅读课的教学之中,学生通过诵读可以把握材料的基调,弄清词义、情感以及词、句、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我们首先要求学生发音准确、吐词清楚、语音清晰、语流顺畅、声音洪亮、音质圆润,其次掌握诵读技巧如重音、语调、语气、语速、音量、停顿、态势等理论知识。我们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根据学生一学期课堂表现情况,以10%的平时成绩汇入学生的考评记录中。

4.作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是进行口头作文,二是进行例文分析。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写作能力,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快速组织语言的表达能力。

(二)在课外活动中,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1.组织正规的演讲、辩论比赛

每年,我们在组织班级、年级的演讲、辩论基础上,组织班与班、年级与年级的演讲、辩论比赛。为配合教学,每学期我们还协同校学生科、团委组织一次演讲或论辩比赛。而且,我们还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大中专演讲论辩比赛。

2.组织记者招待会

记者招待会是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敏锐洞察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为此,我们每一年都邀请校级领导或部系领导到学生中间来,让学生以记者的身份向他们提出问题。此类对话学生非常关注,也高度重视。他们所提的问题贴近生活,现实性强。诸如“某某校长,请你谈谈对在校生谈恋爱的看法。”“某某书记,你对在校生‘生日热’持何态度?”……

3.组织学生进行求职演习

求职是口语教学的较高层次,是一种综合性的语言艺术。从某种角度讲,求职的过程就是一个考验人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过程。求职教学对于没有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的中高职的学生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在讲授“理论”的同时,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化知识为能力。同时,我们帮助他们作好演习记录,总结得失,解决问题,让学生从演习中得到启发。从92年始,学生对此项训练越来越感兴趣,有的学生已把演习做真,在业余时间到一些企业单位勤工俭学。尤其是96级以后的毕业生,他们利用“面试的技巧”去谋职,在社会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第5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 英语听说 教学改革 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C-0072-03

一、大学英语听说课程建设的理论指导

(一)新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英语听说能力的要求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以下简称《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相比于旧版《要求》的教学目标,更加强调英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提出: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的需要。新旧《要求》中都特别强调英语听说的重要性,要求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口语听力教学加大改革力度,力争消除“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的顽疾。同时,英语听说课教学一定要与本院作为应用型旅游院校的办学特色紧密结合,在课堂中有计划地进行大量的行业英语视听说练习,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听说课中对英语交际策略的运用

参考Tarone和Faerch & Kasoer对英语交际策略的分类方法,在英语听说课堂中教师可以有意识、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采用提问策略、调整策略、造词策略、迂回策略和寻求帮助策略等交际策略提升口头交流的效率。

二、英语听说课程建设面临的问题

旅院公共外语部长期从事大学英语的一线教学工作,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是有热情的,但在学习方向上存在一定的误区。有的因为自身的英语基础不扎实,导致对英语课程完全跟不上进度从而失去学习动力;有的因为简单地以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终极目标”等。学生往往单纯地认为通过记背大量的单词句型、采用题海战术就可以提高英语水平。而平常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也更侧重单词、词义、句法、结构等规则的讲解。在这样的教与学中,学生普遍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很少有自我表达主张及实现交际的时间和机会。语法能力的强化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一定能在各种不同的社会语言环境中准确地表达和理解信息,即顺利获得社会语言能力。另外,多数学生对交际策略知之甚少,更不用说提高策略能力对英语听说能力巨大的促进作用。这样造成即使学习英语很长时间,学生的交际能力依然非常有限。学生缺乏对交际策略本身的认识,就更谈不上如何运用这些策略方法了。

三、英语听说课程建设对策

(一)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在英语视听说课上把课本内容和教学班级专业结合起来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的学科发展需求,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只能是专门用途英语。因此,应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进行必要的修订,使教学目标清晰而具体,只有转型,我国的大学英语才能获得新生。相应地,大学英语教师如果不能适时地转型,仍只专注于基础阶段的教学,显然无法适应学生与日俱增的需求;再者,以后的出路也可能成为问题。ESP 教学恰好为大学英语教学的转型提供了空间和机遇。所以大学英语教师转向ESP教学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桂林旅游学院大部分专业都是与旅游产业相关的,如酒店管理、烹饪、西餐、旅游管理、会展、导游、空乘、高铁、邮轮等……与专业接轨的听说课程设置在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无疑也对教师团队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学校、系部等职能部门应充分考虑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需求,定期组织公共外语教师到星级酒店、旅行社、饭店、机场等一线旅游服务单位挂职锻炼、调研学习。

(二)开展锻炼学生听说能力的第二课堂活动

应积极开展锻炼学生听说能力的第二课堂活动如英语歌唱比赛、配音比赛、辩论比赛、project presentation大赛等。

1.开展英语歌唱比赛。众所周知,学唱英文歌曲是个提高英文发音听力能力的好方法,定期举行如“校园英文歌十大歌手”大赛这样的活动,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英语学习氛围。此外举办朗诵比赛也是一个加强口语的好方法。

2.开展英语配音大赛。美剧、英剧这些年在学生中非常流行,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大学生配备个人计算机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因此可以考虑通过英语配音比赛的形式,使学生不仅仅停留在观剧的层面而是从一遍又一遍的模仿中提高英语听说能力和发音技巧。通过精听美剧英剧中的人物发音,可以发现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在日常对话中发音习惯与课文录音是有截然不同的。因为语音不单包含单词的发音,还包含真实交际中词汇的连读、失爆、弱化、浊化、重音、缩读等一系列的音变形式。此外,语调节奏是地道流利表达英语的剂,看美剧英剧,就好像和英美人面对面的交流,可以体会语调节奏在表达意思上起到的巨大作用,学生在语音、语调、重音、节奏等方面也能有所提升(教师应在听说课上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的音标及发音技巧)。

3.举办英语辩论比赛。对英语辩论赛,学生们参与热情普遍较高,学生能团队分工合作,预先准备好材料。在课上激烈地辩论(以英语为主,难以表达的部分用中文阐述),在小班教学的条件下,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组,进行几次班级内部的比赛,每班选出一个最佳辩论队或从各队中挑选精英代表本班级参加英语第二课堂组织的全校性辩论赛。通过自下而上的选拔,既可以让大多数学生有机会练习英语口语,也可以筛选出尖子学生,作为储备人才。

4.Project Presentation大赛。学生以小组形式(4-6人一组)讨论选出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社会现象,调研后以PPT展示的形式用英语作介绍并分析现象后的原因及提出自己的思考,这对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等思辨能力有较高要求;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办公软件应用能力。

(三)合理高效地使用外教资源

1.进一步严格对外教在教学上的管理,如要求外教在学期前指定教学计划、提供教案讲稿;定期组织教师听课并反馈意见建议。

2.定期开设外教主讲的英语讲座,可以介绍英语国家风貌(桂林旅游学院英语外教来自不同国家,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菲律宾等);讲授英语学习技巧等;研讨有关英语流行文化等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主题,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浓厚校园英语学习氛围。

(四)大学英语四六级听力培训

对本科院校来说,英语四级过级率是衡量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听力占的比重也有非常大的提升。四六级听力由改革前占整套试卷的20%分值增加到35%,题量增加;改革后听力题型中对话题占15%,听力短文占20%,难度上升。针对这个情况,建议在每年上下半年定期开展四六级培训班,由不同教师分别负责听,读,写,译的培训。在听力方面,负责培训的教师首先要熟悉题型,了解改革后英语听力部分的难度和出题方向(如社会、经济、人文、历史等)。其次,除了做历年考题或模拟题,教师还要额外找材料给学生做听力训练。建议节选VOA(美国之音)的听力视频资料。VOA分慢速和常速英语,适合不同程度的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英语听力。VOA资料涉及领域极其广泛(如工业、农业、医学、文化、科技、政治等),教师可以以专题形式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对某领域的了解。VOA有实时更新的新闻,可以使学生与时俱进,了解社会这方面当下发生的重要事件或逸闻趣事;同时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所教授的酒店管理试点班常年推行课前VOA听力练习,具体做法如下:学生轮流节选一段2分钟左右的听力材料,将文本材料制作成填空题(空白部分可以是单词,也可以是词组或句子)。首先由该学生读两遍,其他学生做听写,第三遍放VOA原声录音,其他学生检查填空部分。这样不仅提升学生英语听读能力,也能拓展知识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进一步完善教学环境

应考虑为所有的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从而有利于英语视听说教学。同时,学生往往在轻松氛围的场所对英语学习参与度更高。如3207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室、360吧等场所、或外草坪等。在这些场所,环境温馨放松,学生和老师自然地不再像在普通教室那么拘谨,可以更自由地交流。建议教师在上听说课时,灵活选择教学场所,以便师生在更加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进行英语交流。

(六)视听说课小班教学(建议每班不超过20人)

普通高中英语教学因受课时的限制、高考的制约,通常以阅读为主,兼顾听说,无论学习内容还是语言水平都只是处于基础阶段。因此,大部分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远逊于自身阅读写作能力。那么,在桂林旅游学院这样的应用型本科旅游院校,大力加强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任务。

1.按英语基础分类。大一入学时每班进行分级考试分为AB班,A班(口语基础较好的学生)侧重交际策略的技巧传授及与本专业相关的一些视听说练习;B班(口语基础较差或基本属于哑巴英语的学生)首先进行英标基础的学习。在本院学生中,相当一部分在中小学阶段没有经过系统的音标学习,导致没能掌握英语发音的科学方法。不会发音就会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畏难情绪。如果这些学生的英语启蒙老师本身英语发音不标准,那么学生的发音水平可想而知。所以在大一上学期给英语口语基础较弱的学生进行系统的语音音标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了音标就如同汉语学习掌握拼音,此举还将大大提升学生自学能力。

2.建立流动机制。AB班从大一下学期开始要有流动机制,A班口语听力测试较差的学生和B班进步较大的学生互换班级。流动机制可以鞭策好生切不能骄傲自满,也可以鼓励后劲学生迎头赶上。教学要求上,A班侧重英语交际策略的养成;对不同日常生活话题(参考雅思口语测试Part2,3的形式)的掌握及与专业相关英语话题的熟练运用。B班在大一上学期教学侧重掌握音标基础,大一下至大二与A班教学基本同步,学生能掌握基本的日常口语和与专业相关英语话题的听说技巧。

(七)在口语课堂中定期进行英语面试培训

随着桂林旅游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学生在就业方面会迎来更高规格的企业单位,同时也会面临更严格的筛选和对英语应用能力更高的要求。建议从大二开始在听说课中进行英语面试技巧培训的相关课程。培训内容主要包含有行业就业形况介绍、不同行业有针对性的简历制作、面试礼貌礼仪、面试流程、面试技巧、模拟面试、面试经验交流等。这样的课程设置以期达到的效果:一是提高英语口语课堂的目的性以期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二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练习面试技巧的平台,减轻学生在面临真正企业面试时的陌生感和紧张感,从而增强全校各专业学生整体的面试表现并提高面试通过率。三是学生通过模拟面试和简历制作,发现自身不足进而鞭策他们在学业、社团工作、社会实践、实用技能、人际交往等综合能力的提升,为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做一定的准备。

(八)强调英语早读的重要性

一日之际在于晨,目前公共外语部每周都会给学生提供新的早读资料。

1.建议这些早读资料能配上有声资料(教师录制或请外教录制),并充分利用教室多媒体设备,学生可以更好地模仿跟读。

2.建议每个班级选出口语水平较好的学生担任导读员,带领和管理本班学生早读。进行在期末的口语测试中拿出一定的分值检查学生对这些早读资料的练习情况。

四、结语

作为一所刚刚升格为本科的旅游院校,桂林旅游学院大学英语本科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大学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必须要服务于本院大多数学生就读于与旅游业相关的专业及日后为旅游业一线部门工作的定位,在提高学生英语实际交际能力上下大力气,力争把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成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优质课程,以更好地满足大学生接受高质量、多样化大学英语教学的需求,更加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周晓玲.英语交际策略[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

[3]钟伟轩.民族地区新升本高校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改革探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

[4]蔡基刚.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路在何方[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5]林盛.EAP教学――大学英语教师转型的机遇[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12)

[6]王守仁.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J].外语界,2013(6)

第6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政治课;应用

案例教学法指的是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目标以及具体教学内容的需要,借助设置实际的案例展开教学活动,把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问题当成是个案的形式来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要求学生从案例体验过程中进行锻炼,进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本文结合笔者实际教学经验,从案例的策划到具体的应用方式探讨了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政治课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案例的策划

(1)科学选择案例主题。主题的确定属于案例策划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政治课教学而言,社会热点问题与焦点问题都属于学生需要了解的内容,我们应当在引导学生分析思考社会现实的过程中让其能够正确地认识这些问题,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德育有效性的提升。所以在策划案例的过程中,教师要借助于自身的分析、判断能力,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根据来确定主题,之后根据主题科学选择案例类型。

(2)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当案例主题确定后,我们应当按照教学目标和主题对案例材料予以搜集,坚持按照去粗存精与去伪存真的原则对案例进行筛选,选择那些和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相符合的案例材料。在这一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选择和时展紧密联系的典型案例,进而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1]。

(3)正确控制好案例的难度。在对案例的难度进行判定时,趣味性属于一个比较关键的因素,具有一定趣味性的案例常常能蛴行У鞫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案例的难度过大,和中职学生个人认知能力、知识基础储备不符合,反而会让学生产生无从下手的感觉,慢慢地失去学习兴趣;如果选择的案例过于简单,则不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训练。因此,中职政治课在教学时必须选择丰富有趣、和学生实际生活接近、难易程度适中的案例。

二、案例的应用方式

(1)情景展示。对即将踏入工作岗位的中职学生来说,在课堂中我们培养其面试技巧时,创设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模拟“招聘会”。在本节课中,我们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设置招聘现场的场景,在模拟表演时,有因为紧张而结巴的学生,有准备充足而充满信心的学生,也有纯粹上台搞怪的学生,总之课堂中充满了学生的笑声。在这样愉悦的课堂氛围之下,学生们能够感受到进入职场面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准备。另外,教师也能够了解到,学生并不是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而是自己没有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唯有合理地引导,找出学生的兴趣点所在,才能够让他们在课堂学习中充满活力。

(2)模拟法庭。当我们在教学与法律相关的知识内容时,选择的教学案例就必须符合实际的知识内容,借助于模拟法庭的教学形式能够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积极学习知识的转变,让学生真正变为课堂的主体。模拟法庭不仅是“说法”,同时也是“演法”,不但有效地防止了教师一味说教给课堂带来的枯燥,同时也符合学生好奇心强的特征,能够更好地调动他们的求知欲望。模拟法庭案例教学把学生放置于“司机”的位置,乘客乘车不一定要记住路线,但当乘客成为司机的那一刻起,就必须认路、记路。因此,模拟法庭能够有效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3)辩论比赛。因为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政治课堂中所组织的辩论比赛不能够和正式比赛的规范性相比,它是一种小型的、较为随意的比赛。比如,说我们在教学“货币”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了解货币的起源、职能,还要结合当前社会中一部分人金钱至上的思想观念,让学生对金钱有正确的认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组织一场小型辩论比赛,将辩论的主题设置为“金钱是否为万能的”。根据班级中学生的意见将其分为正反与反方。各自阵营中的学生能够自由地站起来说出自己的观点。通过这样的辩论让学生意识到,虽然没有钱万万不能,但金钱却并非万能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与价值观,让他们认识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2]。

综上所述,在中职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培训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应当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出更加有效的应用策略,努力推动政治课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文璇.论中职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的本土化[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10):87-88.

第7篇

关键词: 多种形式 新视野大学英语 互动教学模式 应用

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是传统的灌输式单向交流模式。其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成了消极、被动的接收者。笔者感受最深的是整个课堂死气沉沉,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都各自“闭门造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存在严重的脱节。因此,要改变目前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现状,转移到双向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上来。

二、课堂互动的概念及其要求

所谓“互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去发现,在学生发现的情况 1下,促使教师去启发,师生密切配合,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①

课堂互动要求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要为互动作出努力。首先教师要转变传统单一的知识讲授者角色,充当好鼓励者、引导者、组织者、咨询者、帮组者等角色。其次学生要转变被动静听的思想观念,自觉地、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互动活动中来。这样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互动中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

三、多种形式的互动教学模式在《新视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互动式教学模式之一――口语展示(oral presentation)

笔者在正式上课前,让学生进行三分钟英语展示。准备时间,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两、三星期做准备,也可以把整个学期学生演讲顺序贴在教室墙上,这样学生准备的时间更充分。展示形式是一次一个学生,也可以是三、四个学生一起。展示的方式有:英语演讲、英语歌曲、英语故事、英语感言、英语情景表演等。展示前让台下学生注意听,听完后就展示的内容提问,展示者回答。课前的互动一般不超过15分钟,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口语,活跃课堂气氛,减少学生的焦虑情绪。

2.互动式教学模式之二――小组讨论(group discussion)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3》Unit 4 “Five Famous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笔者准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学习这篇文章。全班60人,4人一组(优等生1人,中等生2人,后进生1人),共15组,刚好有3组同时准备一个美国文化象征。小组讨论形式采取竞赛的方式,从3组中选出1组为胜出组,给其组长和组员加分,占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讨论任务是用英语介绍美国五大文化象征的由来和象征意义。在讨论之前,小组长由教师指定或学生自己选定,明确组员分工,3人分别查课文生词、作者简介、课外补充材料,在组长的协调组织下分析材料、合作讨论、设计方案,讨论25分钟,组长或和组员一起总结陈述。笔者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介绍自由女神像的一组。小组四人一起上台表演,一人形象逼真地扮成自由女神像,其他三人分别详细介绍了自由女神像设计者的生平、由来和象征意义。这组新颖的表现形式从另外两组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之无愧的胜出组。通过小组讨论方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互动式教学模式之三――角色扮演(role play)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Unit 2“A Busy Weekday Morning”。笔者选择角色扮演的方式处理课文第8段到第25段内容。首先,同桌两人,分别选择不同角色,一人扮演女儿Sandy,一人扮演妈妈Jane。其次,两人互换角色,用10分钟大声朗读对话。接着,在10分钟练习对话后,选择2、3组进行绘声绘色的朗读比赛,笔者给胜出小组的平时成绩多加分。最后,各小组对朗读内容进行筛选、删减、添加、重新组合对话内容,进行脱搞练习15分钟,然后各小组自愿上台脱稿进行角色扮演,再根据小组表现再加分。这种互动式教学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口语运用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4.互动式教学模式之四――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2》Unit 2“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roughout the World”。首先,笔者把全班60人分成3人一组,共20组。课文中谈到6个国家,每个国家至少有3组同时准备。各小组任务是填写笔者设计的表格,如下图1:

Unit 2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roughout the World

完成表格后的参考答案,如下图2。

讨论25分钟后,各小组分别把答案填写在黑板上,相同的答案可以不写,笔者根据每小组上交的答案,从中选出胜出组,给组员和组长加分。任务型教学使课堂教学更明确、更具体。在讨论活动中,大部分学生都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相互学习,较好地完成了任务。

5.互动式教学模式之五――辩论赛(class debate)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3》Unit 8 “Legal and Moral Implication of Cloning”。首先,辩论赛的分组情况,提前2周准备工作,把60人学生分成3组,A组26人,B组26人,C组8人。A、B组各选出6位辩手,C组选出5位裁判和3位记录员,采取自愿报名,同学推荐或教师指定方式。其次,辩论赛的主题:A组支持克隆,B组反对克隆。主题没有限定克隆器官、克隆动物,还是克隆人。接着,为鼓励更多学生参与辩论,根据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适当加平时成绩。规定组员加分需要在一周半时间内上网下载并打印与本组辩论主题有关的资料,交给本组辩手,辩手总结出15个辩论问题。除此之外,辩论赛后评选出优秀组员、优秀辩手、最佳辩手、优秀裁判和优秀记录员,并适当地多加分。最后,在课文讲解后,学生们参与辩论赛的热情空前高涨,辩手们你来我往,短兵相接,针锋相对,不时组员举手反驳,精彩之处掌声彼此起伏,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缺点是刚开始学生还能用英语表达观点,后来干脆用汉语来表达。

6.互动式教学模式之六――师生换位互动法(role exchange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s)

这种互动方法就是让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学生。笔者尝试过让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当老师,讲解课文和课文生词,还让学生互相批改作业,主要是批改听写单词作业。从学生的表现来看,效果还不错。教师和学生通过换位互动,使双方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增进师生情感交流,锻炼了学生口语能力、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它不仅使学生设身处地地了解老师的工作,而且使教师认识到要以学生为中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7.互动式教学模式之七――开辟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open up the second colorful classroom)

除了课堂教学外,可以为学生开辟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例如每周二晚上学校的英语角。每周四晚上学校大礼堂的英语讲座。每学期举办不同的英语比赛,包括英语演讲比赛、英语阅读比赛、英语翻译比赛、英语歌曲比赛等。笔者让学生利用暑假下载并打印英语听、说、读、写、译的技巧和方法。 然后笔者归纳总结,挑选出比较好的技巧和方法,供大家分享。多种多样的第二课堂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进一步延伸了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8.互动式教学模式之八――不同类型提问的合理利用(proper use of the various types of questioning)■

合理运用不同类型提问在互动式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能否与学生成功地进行互动交流,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合理运用了不同类型的提问。提问的分类,根据学生的回应,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认知型,它包括展示性提问(提问者已知道答案,答案一般是唯一的,称为低层次认知问题)和参考性提问(提问者对材料进行深层信息提问,答案不唯一,称为高水平认知问题)。展示性提问和参考性提问也可以是根据教学内容和认知水平划分分类的。一类是回应型,它包括基本事实型问题(对记忆的问题作出正误判断)、推理型问题(不要求任何统一、标准的答案)和社会型问题(通过教师的调节和要求来影响学生的课堂行为)。根据问题难度和教师诱导程度分类,提问分为回忆性提问(为检查旧知识设置有显而易见的答案的问题)、启发性提问(高层次探究性问题)、延伸性提问(联系实际追问以引起再次思考)。课前,教师为检查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回忆性提问是最佳选择,导入新课时多采用启发性提问。课中,采取细节性提问是最佳选择,并合理利用启发性提问和延伸性提问。课后,多采用参考性提问,它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特点。有效的、有趣的发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移。值得提醒的是,教师要牢记不同类型提问的使用目的、功能,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认知水平学生及时调整提问的方式方法,这样才会突出提问式课堂教学的效果。

综上所述,笔者提到8种互动式教学模式,还有其它很多教学模式有待教师去摸索、总结。衡量课堂教学互动成功的标准之一是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越多越好。教师要善于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积极探索并采取多种多样不同形式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真正做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注释:

①游云红.浅谈大学英语课堂互动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2),VOL.30.

②王珍.大学英语课堂上不同类型提问的合理运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4):97-99.

参考文献:

第8篇

一、努力创设一个让学生敢说、爱说、争说的教学氛围

现代心理学实验证明:人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主要是后天形成的,并且在后天的形成过程中锻炼的因素很重要。只有多交谈、爱交谈、敢交谈的人其口头表达能力才会有很大的提高。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法中,教师应该当“导演”,布设各种情景,让学生演员们进入角色,主动地“说”,努力创设一个让学生感觉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使他们的思维在其间纵横千里、尽情想象,这样学生才会敢说,也会爱说,甚至会争着说。

首先要营造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师生之间要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合作、共同创造的和诣关系,形成民主气氛。在课堂上对回答问题有误的学生,我不会进行批评,而是想方设法从不同侧面肯定、表扬、鼓励学生;对回答得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在教学中尽可能用学生的语气、以朋友的口吻与学生交谈,这样,学生心理上的紧张感完全消失,有问题敢说,也爱说。

其次,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精讲是必要的,但让学生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认识、感想更为重要。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说,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各抒已见、畅所欲言的机会。学生在讨论中磨练语言,在争辩中磨砺思维。在教《理解是双向的》一课时,我让学生依照课文分角色表演,当辩论到家长与子女之间的“代沟”问题时,扮演学生主辩的学生提出了与课文观点不一致的看法,并且在课堂上讲演得十分精彩,我立刻站起来鼓掌,顿时,教室里掌声如雷。随后,学生在依照课文的基础上大胆地加入了自己的观点,整堂课学生思维异常活跃,课堂气氛十分热烈。下课后,学生意犹末尽,继续在交谈,在讨论。

二、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说”的训练

1、 进行课前一分钟讲演

每节课上课前让两三名学生上讲台,用一分钟时间讲一个故事、一则新闻或谈一点感想,这样,既能练听,练说,同时又锻炼了学生敢于面对大众说话的勇气。学生人人有锻炼的机会,个个有成功的体验。在一分钟讲演中,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说得清楚、流畅、准确,而且要求学生有良好的讲演姿态。

2、 开展课内讨论活动

教师设计问题,特别是有益于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可以一两个人相互讨论,也可以分小组讨论,还可以集体讨论。在讨论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多说。

3、 开展辩论赛

辩论赛能很好地磨砺思维,是进行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最好途径。在教学中,当师生间、学生间对某些问题认识出现分歧时,我便引导学生展开辩论,让学生尽情阐述自己的看法,以理服人。对学生在学习上、思想上出现的模糊认识,及时展开辩论。如针对学生提出的玩电脑游戏也可以促进电脑学习的看法时,我便设计了《玩电脑游戏是否真正促进电脑学习》一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在辩论中,学生各抒己见,辩论异常精彩。反方通过大量翔实的材料让正方认识到:沉浸在玩游戏中,是不可能真正学好电脑知识的。这种活动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口才,也有思想教育作用,而且它的效果远远超过教师平常的说教。

转贴于 4、开展讲故事、讲演比赛活动

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准备好了语言素材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展现“说”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敢说的心理品质。

5、让学生摹拟生活中的不同角色,进行“说”的练习,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更好地进行语言交流。如在学新闻时,我便组织学生开展答记者问活动,让学生体验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说出准确、精炼,又能表达清楚自己思想的语言。又如,开展摹拟打电话活动,让学生尝试没有面对的情况下如何告慰、劝说、打动对方。还可以开展摹拟商业谈判,让学生尝试如何说服对方。

三、 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教给学生“说”的方法

1、进行思维训练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直接表现。学生有能言善辩能力的基础就是要有敏锐、清晰、严密的思维能力。在思维能力的训练上,既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进行“故事接龙”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较好方法。在教《孔乙己》时,孔乙己的命运到底如何?教完课文,我就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并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述。在教《小桔灯》一文时,我设计今天的“小姑娘”情况会如何这一问题让学生发言,以此来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思维的活跃,需要知识的贮备。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进行语言储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良好的口才,不仅要有敏锐的思维品质,也要有丰富的语言素材。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语言素材库。让学生多读、多背经典名篇,名人名言,并且经常进行仿说练习,平常注意积累词汇、语句。只要头脑中的语言素材丰富了,说话中信手拈来的也是精品。这样学生说起来往往会十分准确、形象,且很有表现力。

3、教给学生说的技巧

第9篇

关键词:小学生;口语交际;方法;讨论交流;礼仪;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284-01

小学语文学科不仅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而且更重要的是一门交际的基础工具学科。《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的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同时明确提出了口语目标是:“具有日常交际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教师在课堂上应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呢?结合教学实际,我主要采用以下策略。

1.激发兴趣,让学生有交流的话题

要让学生想说,必须要让学生对口语交际活动有兴趣,而要使学生对这种活动感兴趣,要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比如:进入六年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发生了变化,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同时对男女生的交往产生很多疑问。我就设计了“如何与同学交往”的话题,让每个学生把交往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再让其他同学讨论。为了让学生能在问中说、说中问,我要求学生回去请教家长,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在问与答的过程中与家长交流,同时获得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不知不觉中,不仅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就得到了发展,而且心理问题也得到疏导。

2.创设意境 让学生有交流欲望

指导学生选择时事、热点话题,模拟新闻采播形式,提高学生的口语生成能力 ,对于新闻,大家并不陌生,新闻的采播就是口语生成能力较高层次的体现,教师也可以抓住这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根据报纸、新闻的热点话题,教师组织学生以小记者和被采访员的身份进行采访,并写成各类简短的新闻稿,再以播音员的身份登台演讲,最后大家进行讲评。如在本学期教学六年级下册《飞天梦圆》时,我结合“神舟九号”载人航天飞船第一次搭载女宇航员,景海鹏第二次飞天这一时事热点,我让学生分别扮演记者和宇航员,对刘洋等3名宇航员进行采访,从古老的中国人民的梦游太空到宇航员太空之旅这一科学发展的历程,对科学的发展作一展望,然后再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现场访问,最后让另一位同学对刚刚的采访内容播一则新闻短播。此种口语训练的难度较大,要求较高,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难了一点,但这种训练方式新颖,同学们都要动脑、动笔、动口,不但可学到新闻的有关基础知识,还可以学到播、讲、评的技艺,我想这种训练方式用于高年级的口语交际训练的教学中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3.设计活动 让学生在交流中乐说敢说

学生其实最喜欢活动了。不管是班级活动还是校级活动,他们都会像快乐的小鸟一样,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因此,我常在语文教学、班会活动中,以小组或同桌为单位,采用讨论、辩论赛、课本剧表演、小记者采访、实话实说、演讲会、画画解说、自我介绍、问答等多种交流形式。让所有学生都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让每个参与者都能认真地想,积极地说。这样,学生个个乐于表达,人人都能进步。我所任教的是一所农村小学,每年秋天,我都组织学生进行一次野外放风筝和野炊比赛,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求他们自行讨论、分工,如果在讨论过程中出现分歧,我会适时提出:“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方法好,必须想办法说服小组成员,要不,你们的方案可能不是最佳的。”运用激励的语言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敢于表达。利用各种方式巧妙地创设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学生才会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口语交际活动中去,积极地思考、想象、发言。这样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

4.学习技巧 让学生在交流中会说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敢说,而且要“会说”,就是教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讨论或辩论的形式,最能有效提高学生口语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讨论是一种在短时间内快速组织并充分发表个人意见的训练方式,而辩论则是围绕同一辩题,形成对立观点而组织学生进行唇枪舌剑的论争,这是口语训练的高层次阶段。教会学生掌握讨论和辩论的技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我在教学《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弄明白两小儿因何事争辩?他们的观点是什么?他们利用什么理由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辩论的方法与技巧。然后结合语文百花园中的话题“是真爱还是冷漠?”在班上开展一次辩论会,基于辩论的语言具有强烈说服力的特点,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5.注重礼仪 让学生在交流中愉悦

第10篇

煅炼口才的方法:口齿锻炼法1、锻练口齿,多念报纸,每天一小时,一张报纸都念一遍,不放弃任何一个版面,包括广告板块。

2、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把报纸上大段的新闻缩减成一个概要,提取内容的主干。

3、多与人沟通,尤其是辩论,在实践中提高表达能力。

4、不要羞涩,不要腼腆,而且这和培养外语会话能力、和减肥等一样,都是循序渐进慢慢改变的过程,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少则半年,多则一两年。如果能坚持,相信一个长时间未见你的朋友会对你的感觉大为改观。

以上的四点只是对于口头表达能力(甚至只是口齿能力)的锻炼,是比较外在的,真正口才在我看来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展示。

在特定场合的交流和演讲,当你面对一群业内人士甚至是专家需要展示你口才的时候,你的口才是建立在自信之上的,你的自信是建立在相当的阅读量和相当的知识储备上的。所以,谈到口才的话,无他,唯熟尔。

我看到题主后来修改了问题,为了保持回答的严谨性,不跑题,我再作针对性补充。

发现自己表达能力原来越差,经常会把一些东西讲错掉或者讲不清楚。我理解为你不是表达能力差,而是对自己的项目(你后来也提出了以创业者的姿态演讲)的不熟悉,这不属于表达能力和口才的范畴了,你需要精熟自己的领域和项目,否则对你客户排山倒海般的问题(我客户的问题一般是排山倒海的)不能对答如流的话,在目前经济状况不景气的状态下(当然也要看什么领域,像兰州拉面和沙县小吃这两个餐饮巨头就是屹立不倒的),客户未必放心把单子给你。

口才像一辆汽车,表达能力是发动机,知识积累、业务能力、敬业精神这些都是汽油。没有汽油,再好的发动机也没用。腹有诗书气自华,随着内在综合实力的提高,你的外在形象气质理论上也会出现相匹配的分值上升,从而提升整体战斗力。那么,你需要的就是时间了。

口才=口+才

煅炼口才的方法:口才锻炼六种方法方法一:多说话,大胆的说话。一个口才好的人肯定是一个大胆的人,不惧气场大的人。要想口才好,先从练胆开始。不怕被人说,脸皮要厚。

方法二:多看口才技巧、演讲家之类的书籍。这里就要求我们每天坚持看,而且耐心的看。把书中的精华部分要倒背如流,然后在家好好练习,时间一久肯定口若悬河。

方法三:在网上找一些演讲比赛来看。然后自己身临其境,想想如果是自己怎么应对。看完以后多回味里面的精彩部分。推荐大家可以看一下大学生辩论大赛,里面的辩论员确实口才好,值得一看。

方法四:自己在家多练习。口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锻炼。自己在家可以对着镜子反复练习,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第11篇

对学生进行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训练,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 以“读”练“说”

在我长期的语文实践中,我认为培养口语表达能力,应从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入手。叶圣陶说:“不出声,光靠看,光靠浏览是学不好语文的。”充分重视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水平,使每个学生在朗读中都能学会欣赏,有所感悟,完成积累,我具体的做法是:要求学生从预习课文开始,养成用普通话大声朗读、背诵课文的习惯。不仅要在课内朗读课文,还要求学生课外朗读报刊杂志,让学生在朗读中,注意读音准确,吐字清晰,语速恰当,表情自然。此外,开展课文朗读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进行朗读训练。为了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我在班里设立了朗读的各种奖项,凡是获奖的同学,除了给予物质上的奖励之外,还要给予精神上的奖励,那就是在他们平时的量化考核上加分,作为学期结束时评优的一个条件。平时休闲时间则多播放文质兼优的播音员的朗读材料,让学生于有意与无意间受到熏陶和感染。另外,我根据职高生好动、爱新鲜、爱表现的特点,编演课本短剧,让学生在排演中去读去背。这也是加强朗读训练的一种有效方法。

二、 以“答、论、讲”促“说”

近年来,我开始尝试以“答、论、讲促说”的方法来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答”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围绕老师精心设计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进行回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比如我在教《项链》这篇小说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丢项链这件事发生在你的身上,面对如此高昂的代价,你会怎么做?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想法。”学生们沉思片刻后纷纷发言,有同学说他可能会逃跑;有同学说他可能会买一串假的去欺骗他的朋友;有的同学说他可能会耍赖;有的同学说为了做人的根本,我会像主人公玛蒂尔德一样通过自己的劳动去赔偿,只有这样我才能活得有尊严……对于这些想法,教师要积极给予肯定和引导,指导他们多角度地去表达自己的心声,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论”就是讨论、评论、辩论。这是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这些活动中,老师可以规定一个主题,或针对某一现象、某一人物、某一活动,在学生中广泛展开讨论、评论、辩论,让学生在实际的说话训练中,掌握说话的方法,提高围绕中心论辩的能力。

“讲”就是讲解,讲述,讲演,这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综合性较强的训练。这种训练必须建立在良好的综合素质上,这就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文化功底,知识渊博,见多识广,观察敏锐,思维敏捷。张志公曾经说过:“经济改革的大潮开始把口头交际推入了语文教学的视野,并且提出了有待我们解决的课题。”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应把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学重点,“讲”的训练就显得尤其重要。在前面“答”与“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讲的技巧性、艺术性和实用性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事实上,只要我们有步骤地安排学生讲故事,复述课文,搞讲演,因势利导,总结经验,分析方法,以讲助说,以答练讲,就能够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社交能力的目的。

在这方面,我先从引导学生看文艺作品做起,每周开一节文学作品讲读课,采用最通俗的方式——讲故事,把世界文学名著一部一部介绍给大家,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组织读书报告会,每月一节课,由学生来谈书论书,谈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喜欢。这种对人物的评论往往反映了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认识,同时又对人生具有指导意义。长时间开展讲名著活动,促进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思想认识水平,自然,口语表达能力也提高了。 转贴于

第12篇

关键词:公安法律文书;逻辑思维;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D63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29-0040-02

作者简介:章锦(1962-),女,湖北通山人,湖北警官学院,副教授,从事文书写作、逻辑学研究。

一、逻辑思维训练的作用

多年来,笔者在公安法律文书教学中始终关注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文书写作能力,不断对教学模式,训练方法进行改革,但教学效果仍不尽如人意。有的学生虽然较好地掌握了公安法律文书写作的基本知识、规范和技巧,在写作中仍难免出现用词不准、语义不明、条理不清、表达不畅,说理不充分等问题。笔者经进一步研究认为,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是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

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科学认识客观事物的性质特征、事物之间的关系及事物存在发展规律的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就是指人们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收集材料,识别信息,处理信息,并据此和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的能力;包括识别、分类、比较、分析、综合、判断、归纳、支持、反驳、评价等能力。公安法律文书是在公安实践中办理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时所使用的文书。公安工作中办理案件的过程,就是收集证据材料,分析证据材料,综合归纳,根据案件事实和有关法律得出处理意见的过程,公安法律文书是对这一过程的科学再现。公安法律文书写作始终以概念、判断、推理作为主要的思维形式,以分析、综合、归纳、演绎为主要方法。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逻辑思维的方式、方法和规律,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正确,论证严密,才能在公安法律文书写作中做到事实清楚、重点突出、条理分明、表达通畅、说理充分,写出高质量的法律文书。因此,在公安法律文书写作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法律文书写作能力。

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逻辑思维存在于公安法律文书写作的整个过程中,在公安法律文书的主旨提炼,材料选择,结构安排和语言运用各个方面,都是逻辑思维起着主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写作过程的不同环节,训练学生的逻辑技能。

(一)训练概括主旨的逻辑技能

公安法律文书的主旨是指文书表达出来的看法、主张、结论、请求事项、呈请事项等等。例如:刑事法律文书中诉讼类文书的主旨是犯罪嫌疑人有罪无罪、罪轻罪重、是否应该追究刑事责任等;呈请类文书的主旨是有无犯罪事实,是否立案、立为什么性质的案件、对犯罪嫌疑人应该采取什么强制措施等等。公安法律文书主旨的要求是正确、鲜明。写作过程中,学生经常出现的錯误是定性不准,主旨不明。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案件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真正把握案件事实的本质。对于呈请类文书,如立案阶段的文书,因为初步获得的材料往往是鱼目混珠、零散杂乱、真假相间的,需要识别哪些是虚假的,哪些是真实的;分清有无犯罪事实,有什么犯罪事实,进而预判案件性质,在此基础上呈请批准立案;对于诉讼类文书,如提请批准逮捕书、起诉意见书等,则要分清有罪无罪,此罪彼罪,做到定性准确。要训练学生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然后通过缜密推理和多种逻辑方法给案件定性。在准确定性的基础上,结合有关法律法规,提出案件的处理意见,形成明确的主旨。

(二)训练选择材料的逻辑技能

材料是文书的基本要素之一,公安法律文书的材料包括案件事实材料和有关的法律法规等。公安法律文书写作过程也就是用事实、证据证明犯罪(或无罪)的过程。所以,公安法律文书写作中在选择材料时要遵循逻辑论证的规律规则,要保持论题的同一、保证论据的真实性,充足性。要训练学生学会选择真实、准确的材料,围绕主旨选择材料。怎样保证选择材料的真实准确?同样需要遵守逻辑规律规则,要选择经过调查核实的、有证据证明的、相互印证的材料。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侦查假设当做事实材料,必须经过调查核实,取得相应的证据进行验证;材料与材料之间不能有矛盾,材料与证据之间不能有矛盾。围绕主旨选择材料,首先是材料与主旨相切合、相一致,不能矛盾;同时,选择典型的、反映案件本质的、有证据证明的材料。这就要学生学会对材料进行分类、分析,鉴别,找出最具证明作用的材料,剔除与证明犯罪(无罪)无关的材料,从而有力的表达文书主旨。

(三)训练安排层次结构的逻辑技能

文书结构解决的是言之有序的问题,公安法律文书总体结构是固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容易掌握。主要问题一是笔录类文书,如现场勘验、检查、复验复查、侦查实验、搜查、辨认、提取等笔录,过程记录层次混乱,结果记录不明。二是叙述性文书在案件事实材料和证据材料的写作上,容易出现层次混乱,条理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证据列举主次不分等问题。这都是文书写作的“序”的问题。要解决写作上的“序”的问题,关键还在于构思上要有“序”,思维要有“序”。归根结底是要正确认识事物本身的“序”,即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时间上有先后,空间上有内外,数量上有多少,性质上有轻重,意义上有大小,程度上有低高,距离上有近远,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训练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联系和规律,并且按照从先到后,从外到内,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从近到远,由主到次,由重到轻,或由因及果,由果溯因……的“序”来安排文书的层次结构,就能做到结构合理,层次清楚,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如:笔录类文书在写作时可按时间的先后,空间方位的变换、采取的方法、以及取得的结果的“序”进行记录。叙述性文书对于案件事实的叙述,都要反映案件本身的情况,案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换、罪责有轻重、责任有主次、事件有因果。首先分清时间的先后、空间的变换、罪责的轻重、前因后果,然后据此采取横式结构、纵式结构或者纵横交错式结构,科学安排文书的结构。在证据的列举方面,则要训练学生根据证据的不同分类,分清主次,合理排序,进行列举。

(四)训练语言运用的逻辑技巧

作为实用性文体,公安法律文书的语言必须准确、规范、精炼。学生写作中出现的用词不准,语义不明,表达不畅的问题,本质上还是逻辑思维能力低下的问题。语言表达思维,语言形式与逻辑思维形式相互联系;语词表达概念,语词表达判断,句群或语段表达推理。语言表达上的问题,一方面是概念不明确、判断不恰当、推理不正确造成的;另一方面是没有准确把握语言形式与逻辑思维形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教学中,既要训练学生掌握明确概念、恰当判断、正确推理的能力,又要训练其把握语言形式与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来进行表达。要明确概念,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概念的确定含义,进而选择恰当的语词来进行表达,这样就能做到用词准确;判断要恰当,就是准确反映各种不同的事物情况,然后选择恰当的语句进行表达,做到语义明确;推理要正确,就是推理准确反映事物之间的推导关系,从而做到因果明确,表达顺畅,论证严密。

三、逻辑思维训练的其他途径及保证

(一)多渠道多方式拓展,加强课外学习和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逻辑思维训练,时间有限,效果也有限。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课外多读、多说、多写,多方式、全方位进行训练。

1.多读。首先,读逻辑书。要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是系统掌握逻辑思维的基本知识、方式方法和规律,要引导、鼓励学生阅读逻辑学著作,仔细体会逻辑知识在法律文书写作中的作用。其次,品读名家演讲词,辩护词。这些著作大多富有很强的逻辑力量,能在阅读中领悟论证的方法和技巧。第三,阅读主流媒体的评论性文章,这类文章语言规范,论证严谨,观点正确鲜明,贴近生活,不但能使学生在阅读中形成严谨的思维模式,而且在思想素质上得到提高。第四、读法律文书典范文本,通过阅读分析,找出写作逻辑思维的规律和技巧。

2.多说。要“会说话”,就必须首先会思考。开展各种形式的演讲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多开口说话。一是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是行之有效的训练方式,按学号顺序,每节课由2到3名学生进行演讲,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有几次演讲的机会,可以最大范围的保证学生的参与度,使训练效果最大化。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就某个话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这就促使学生在语言形式和材料选择上下功夫,既做到语言精练,又做到材料典型,论证严密。二是演讲比赛。可以是班级、年级、校级的比赛,先在班级“海选”,逐级选拔,做到人人参与,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此外,还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辩论活动。逻辑本是随辩论而生并在辩论中发展,辩论活动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

3.多写。写作训练是通用的教学训练方式,让学生多写,就是要以写促“思”,在构思和写作的过程中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二)提高教师逻辑思维能力,强化教师的逻辑训练意识

首先,授课教师要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具备一定的逻辑知识,掌握逻辑思维的方法,并且自觉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在教學中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正确,表达严谨。这样既能保证逻辑思维训练的有效实施,还能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要强化教师的逻辑训练意识。只有教师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学生进行训练,才能保证训练目标的实现。

[ 参 考 文 献 ] 

[1]张靖.法律文书制作精解[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