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校在线教学

高校在线教学

时间:2023-06-18 10:45: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校在线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校在线教学

第1篇

随着互联网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网络在线课程教学活动日渐普及。就高校初级财务会计专业而言,其实行在线教学的时间尚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展开研究,有利于挖掘出其中不足,进而给予有效弥补,提高这一专业在线课程教学的质量,使得高校初级财务会计专业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体现。

【关键词】

高校;初级财务;会计专业;在线课程;教学

在线课程教学是当前高校运用的一种主要教学手段。就高校初级财务会计专业而言,在线课程教学途径的实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高校学生灵活安排自身学习时间,同时不必拘泥于短短的课程时间,对相关知识随时学习与了解的需求。但是,当前这一教学手段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挖掘,继而给予改善。

一、高校初级财务会计专业在线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缺乏必要的师生互动

在高校初级财务会计专业普通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实时观察,进而不断对课程内容、讲课进度等进行随时调整。例如,在讲授财务报表的填写内容时,一旦教师发现学生存在疑问,就会给予必要的举例说明以及深入分析。但是,在线课程教学中,仅仅依靠视频画面,难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教师只能掌握学生在线学习的人数,对于学生在知识接收上不能得到客观的反馈。虽然,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邮件等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就课堂教学内容以及相关问题展开探讨,但是,这种文字形式的交流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达到面对面交流的效果。总之,在线课程教学无法使教师全面、客观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积极性以及接受程度,故而难以不断对课程加以优化与改进,从而降低在线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2.网上课程教学枯燥、僵化

就当前大多数的高校初级财务会计专业在线课程教学而言,普遍存在着教学单一、枯燥的问题。这可以从教师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上体现。首先,在教学方式,教师主要以口述结合PPT展示为主。这种形式较为枯燥,主要以语言与文字形式呈现,缺乏立体感与灵活性,往往导致学生滋生倦怠感。其次,在教学内容上,一味将课程说明、教学大纲以及教学方案上传至在线教学平台。这种方式呈现出大众化特色,毫无个性化,也难以区分教学重点,不能满足高校初级财务会计专业学生的需求。总之,当前单一的高校初级财务会计专业在线课程极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丧失学习积极性。

3.对学生学习过程缺乏有效的反馈与评价

在高校初级财务会计专业课程中,传统教学方式上,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往往根据学生统考的成绩、平时的作业成绩综合表现状况以及平时的课堂纪律等。当实施在线课程教学后,难以及时、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加以反馈与评价,同时不能全面的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在评价上,除了学期末的终结性考核,没有相关指标来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

二、高校初级财务会计专业在线课程教学的措施

1.借助技术手段,尽量增强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

针对当前高校初级财务会计专业在线课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难以充分互动这一问题,需要借助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不断优化在线课程教学平台。在平台设计上加上视频互动、信息交流等相关支持软件,同时可以借鉴当前企业应用的视频会议形式,开启在线的视频教学。通过上述技术创新,能够强化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实现通过视频的“面对面”教学。

2.促进学习的多元化发展,提升教学趣味性

在高校初级财务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理论知识。为了有效避免枯燥感的产生,在相关在线课程教学中,应当从在线学习材料上着手,提升其吸引力。设置在线教学内容时,尽量避免应用篇幅较长的文本叙述形式,适应融入一些较为灵活的教学元素,如案例演示、动画设计等。即借助科学手段来适当增加课堂教学中的动态资源,丰富学生的感官,提高其学习兴趣。此外,在设计课程时,应当突出个性化。通过个性化的在线课程教学方式,能够提高不同的学习环境供学生选择,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再者,可以增设评论板块,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3.着重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反馈与评价

不管任何专业,评估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是否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升,是否促进了学生的综合发展。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创造机会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见,最终的考试成绩以及作业完成情况并不能全面、客观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线课程教学中,为了有效地对学习过程加以反馈与评价,教师应积极开拓多种方式来对学习过程进行考核。

三、结语

在线课程教学为当前高校初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的一种主要手段。本文首先对这一教学方式中存在的诸多不足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例如师生互动性差、教学单一以及缺乏学习过程反馈与评价等。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够给与高校初级财务会计专业在线课程教学一定的借鉴与帮助,使得这一教学手段得到不断的优化与提升,培养出全面发展的财务会计专业人才。

作者:孙蕾 史玉凤 单位: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在线开放课程;研究;思考

一、背景分析

近年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台在世界范围迅速兴起。2015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提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和课程平台的设想。吉林省教育厅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列为推动高校内涵发展的重点工程。2015年6月,在吉林省教育厅指导下组建了吉林省高校课程共享联盟,为高校教学方法改革和学习方式变革提供有效保障和政策支持。目前,联盟成员高校已有45所,2016年秋季8所高校共上线课程24门,现已有近2万名学生完成线上选课。

二、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对在线课程建设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目前,多数院校对在线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不够重视,缺乏整体规划,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比较随意,多数是应对上级部分的遴选需要,组织教师仓促开展建设工作,对课程资源概念没有进行清晰的界定。

2.网络资源建设不科学,资源重复开发

在全球MOOC建设的热浪中,我国高校也应势开展了网络课程建设浪潮,尤其是教育部开展一系列资源共享课程的遴选以来,各高校都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建设,有效地促进了在线开放课程的整体发展,但高校的在线课程建设普遍缺少规范,给高校的课程管理带来困难,同时,校际间缺少一定的协调,资源共享很难实现,造成了资源开发重复性的出现,资源浪费严重。

3.教师建设积极性不高,专业人力资源缺失,课程质量不高

一门高质量的在线开放课程,对教师的各项业务水平要求都比较高,需要教师队伍付出极大的时间和精力,在专业教育技术团队的支持下完成。目前,高校在系统应用、资源管理和人员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尤其是对教师关于在线课程建设要求、发展历程、软件应用等的培训开展得不够及时,影响建设质量,制约课程的利用效果。

三、解决问题的途径

1.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统筹规划在线课程开发与建设

高校应该通过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切实把观念转变过来,把理念确立起来,把行动统一到位,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纳入学校的建设规划,立足高校独有优势,科学系统谋划,采取有力举措,加快建设步伐,力争在建设中赢得主动,抢占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制高点。教育主管部门应该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优质在线开放课程,打造一支网络教学名师队伍,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广泛应用与共享,打造区域高等教育品牌。

2.加快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高校应该发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培养出一批能够开发并有效应用现代化信息教学手段、具有创新和改革精神的教师。同时,加大对教师投入在线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倾斜、提高课时酬金等途径,鼓励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积极投身在线课程的建设与管理。

3.突出质量监管,保障各方嘁

在线开放课程公共服务平台应保证所有课程的开发和建设符合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要求,将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建立在合理合法的基础上,防范不法分子利用平台传播有害信息。高校和课程开发教师团队应加强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明确责任与权力,确保利益不受侵害。教育行政部门应该通过评价、定期检查等方式,加强对课程建设和平台的监管。

四、吉林农业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践

吉林农业大学始终重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并构建了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在线课程三级体系,现建有国家级视频公开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校级优质在线课程32门。2015年,学校建设了“吉农在线学堂”在线课程平台。“吉农在线学堂”主要有10大功能板块,包括网络课程建设、教学互动平台、教学资源库、学习空间、网络教学评估、教学管理门户、移动学习APP、本地资源管理平台、本科教学工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十三五”期间,学校大力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在线开放课程“一五一”建设工程,即建成100门校级优质在线课程,50门校级精品在线课程,10门国家标准精品在线课程。届时,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实践,将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拓宽教学时空,增强教学吸引力,推动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

参考文献:

第3篇

随着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大部分高校对计算机实验室进行了信息化改造,但过于忽略了计算机实验室的有效管理,进而造成了人力资源和资金成本的浪费。本文基于以上背景,提出了高校开放式计算机实验室网络化管理模式构建方案,以期能够为高校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室 实验室管理 网络建设

1 引言

目前,各大高校对于开放式计算机实验室的研究都在进一步深入,将开放式计算机实验室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有效方式。因此,学生管理和实验室设备管理是开放式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核心部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针对高校开放式计算机实验室的网络化建设管理研究已经成为现实需求。

2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现状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体制的束缚,大多数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主要是根据专业需求设置的,由学院教研室直接负责管理。这种传统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体制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起到了促进理论教学的作用,但是,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理念的创新,以及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传统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模式显现出了更多的弊端:

(1)随着高校扩招规模的增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计算机实验室教学资源明显不足。

(2)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设备逐渐老化,不能满足新增专业的实验教学需求,进一步导致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不到提高。

(3)计算机实验室缺乏专职管理人员,导致管理混乱,高科技含量的科研项目难以在计算机实验室开展。

(4)各学院系部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各自为政,很多实验设备存在重复购置的现象,资源浪费严重,设备利用率低。

3 高校开放式计算机实验室的网络化建设

3.1 计算机实验室网络建设

网络平台建设是高校开放式计算机实验室发展的基本保障。因此,高校在新建计算机实验室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实验室的功能建立中心机房,进而形成开放式计算机实验室的内部局域网模式。网络建设要采用性能稳定的三层交换机作为核心设备,在实现与校园网络相互连通的同时,按照不同计算机实验室的需求规划VLAN设计。每个计算机实验室都要采用多台二层交换机作为汇聚站点,并且与三层交换机直接连接。将全部交换接和服务器部署于中心机房,加以UPS电源支持,最终实现7*24小时无人值守运行。

高校开放式计算机实验室的网络结构设置对于提高实验室运行效率具有明显促进作用:首先,计算机实验室减少了对校园网络建设的依赖,校园网络的中断不会影响实验室教学活动;其次,计算机实验室组织在线考试也不需要对外部资源发起访问,将校园网络与中心机房网络隔离,防止学生在实验室教学活动中玩游戏、聊天,营造良好的考试环境和教学环境;最后,高校教师和学生可以在校园网络的计算机终端启动计算机实验室安装的实验软件来完成实验过程。

3.2 实验室管理系统功能结构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开放式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主要由应用服务器、控制服务器、实验控制终端、实验管理器等设备构成,系统的运行提高了开放式计算机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水平,以发挥实验室设备的最大作用,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如下:

(1)实验室主页:介绍开放式计算机实验室的基本情况,所属学院系部、实验室管理工作职责、实验室设备情况、实验室教学资源等。

(2)实验设备管理:包括实验设备运行管理、情况管理、类别管理、台账管理、借用管理、归还管理和维护管理等。

(3)实验教学管理:包括实验课程管理、学期开设课程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班级管理、教师提交实验申请管理、实验课程安排管理等。

(4)实验资料管理:包括对开放式计算机实验室制度管理、教学大纲管理、实验教学资源管理、课程评价资源管理和教学成绩管理等。

(5)实验室服务管理:包括学生上机管理、学时统计管理、远程监控管理、在线教学管理、在线考试管理等。

(6)实验室维护管理:包括数据备份管理、数据恢复管理、分区保护管理、远程操作管理等。

4 高校开放式计算机实验室的网络化管理

在高校开放式计算机实验室环境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之后,传统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方法也难以应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各种问题。因此,必须从开放式实验建设的思想理念出发,加强对计算机实验室资源管理的研究,本文主要对高校开放式计算机实验室的网络化管理进行研究。

目前,高校开放式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网络化程度较低,虽然已经建设了计算机实验室资源管理系统,但系统仅仅面向实验室管理人员,如果实验室任课教室需要对教学资源进行调整,必须要与实验室管理人员联系沟通,才能做到及时调整教学安排。而且,计算机实验室资源管理安排信息过于闭塞,与教室和学生交流存在制约,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高校开放式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有效实施。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若干管理策略:

(1)实验课程管理中的课程申请功能支持教室在线提交实验申请,包括教学计划内和教学计划外的实验项目,同时支持学生在线申请个人实验项目。

(2)实验设备管理能够支持实验设备使用管理,将实验设备管理与实验课程管理功能结合,实现在线申请实验课程的同时申请实验设备,简化实验课程安排流程,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实验室课程安排,及时在线提交课外实验预约申请。

(3)实验课程管理中的实验作业管理能够支持学生在线提交实验报告。

(4)增加在线聊天和论坛讨论功能,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

由此可见,需要在计算机实验室内完成的实验项目,属于课内实验的由任课教师进行统一预约,属于课外实验的需要由学生在线提交预约申请。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软件完成实验项目,即时得到实验结果并反馈给教师,由教师在线对学生进行指导。

5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了高校开放式计算机实验室网络化建设方案,对提高计算机实验室资源管理效率有着明显促进作用,开放式计算机实验室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科研、自主锻炼和能力创新的网络平台,使高校能够为社会输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静,赵英豪,董伟.新办本科院校开放式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3,06:126-128.

[2]袁以明,连升炯.开放式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11:80-81.

作者简介

王慧鹏,男,大连工人大学实验室中心主任,实验师,主要教学及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技术应用,计算机实验室建设,校园网络技术应用。

第4篇

1.1互动问题。

专业教学并非教师或学生单独完成,而是要师生共同合作交流才能取得理想效果。当前,高校在商务英语教学流程编排中面临困难,降低了英语专业教学质量水平。例如,学生对教师课堂所授内容理解不足,课后无法与教师展开足够的互动交流,造成英语知识水平无法取得理想的进步。

1.2兴趣问题。

商务英语在现实社会中应用广泛,但学习商务英语需要有足够的兴趣,在兴趣激发下才能掌握这门专业性语言。从目前来看,大学生在商务英语教学中表现出兴趣不足的问题,这与授课环境、教学方法、学习平台等存在必然联系,若能开辟新的课堂教学环境,必然会激发学生参与商务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1.3技术问题。

“网络化”是专业课程教学趋势,高校在信息化建设阶段缺乏足够的措施,阻碍了新型课程教学模式的推广应用。比如,教学硬件设备不足,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等尚未全面投入使用,无法为学生提供先进的学习平台。此外,校园学习网络更新缓慢,商务英语教学资源利用率低,不利于课程学习资源共享利用。

2在线教学系统应用优势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高校逐渐采用信息教育系统平台,为专业课程教学提供在线学习系统,这是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主流方向,也是未来高校专业教学改革的科技化方向。

2.1优越性。

长期以来,高校专业教学空间局限于教室内,约束了教师与学生接触的空间,仅有课堂几十分钟时间相互交流,显然不利于专业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借助信息技术设计在线学习平台,学生与教师可利用网络平台相互交流,对商务英语知识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进一步优化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2.2共享性。

计算机网络具有共享性特点,一切教学资源在网络平台中可实现共享利用,这也是商务英语在线教学的主要优势。无论是哪一个年级的专业生,利用在线数据库可查阅专业课程资料,查找学习所需的商务英语资料。既有助于学习新的专业知识,也能对旧知识进行系统地回顾,全面实现了课程资源的共享利用。

2.3智能性。

教育科研指出,当代高等教育系统要侧重智能化改造,减少教师参与授课流程的操作步骤,利用先进技术课程教授操作。若商务英语实现在线互动教学,本质上是智能教学平台应用的一种形式,更是体现了在线互动系统的可操作性。此外,在线教学系统可“随时、随地”开展,体现了教学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3商务英语在线互动教学设计

教师利用在线教学系统具有广泛性意义,也适应了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教学水平落后的局面。商务英语在线互动教学需结合具体平台,根据系统模式设计方案展开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发挥出在线教学的互动价值。面对这一问题,高校应倡导研发与设计在线学习系统,为师生共同构建在线互动学习平台。结合工作经验,商务英语在线教学实现方法如下:

3.1在线查询。

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学要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以自我控制学习的时间,投入的精力等。在线教学系统具有实时查询功能,按照学习功能使用标准成立个人学习档案,学生可以随时对自己学习情况、掌握学习进度的学习报表等进行查询,教师可以了解到自己的授课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后续的教学。

3.2在线下载。

计算机数据库存储量大,有大量商务英语学习资源可利用,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在线下载功能,为日后学习提供良好的资源储备。教师借助在网络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下载模块,事先浏览与商务英语相关的所有资源信息,可以按需要选择下载教学资源、软件资源、电子图书资源等,共同利用好网络课程资源。

3.3在线交流。

交流是互动教学的根本,网络教育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交流空间,与商务英语相关的内容均可进行讨论。在线交流区是实现互动教学的主要区域,利用网络的特性学员间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交流。例如,在学员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讨论区、答疑区,随时的与其他学员进行实时和非实时的交流,也可以通过在讨论区组织专家或教师进行专题讨论,或使用答疑区功能组织进行实时答疑工作。

3.4在线学习。

学习区为在线互动平台的最主要板块,涵盖全面的基础知识、国际商务、语言能力、贸易法规等商务英语相关知识的学习与训练。为学习者提供最为直接的专业技能训练与专业知识资源。

①在线阅读训练。

由于网络语言的素材鲜活,往往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和应用性,是非常理想的阅读材料,因此在线阅读板块应精选、储存、或链接大量国内外各类型的人文、地理、商务、经济、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等英语语言文章供学习者随时在线阅读。学生可以借助在线词典(灵格斯、有道、金山)进行生词查询和翻译,同时还可以利用Word文档对重要词句或段落文章进行复制摘抄,以便对资料更好的研读。

②在线口语训练。

口语是最直接的语言交流方式,同时也是中国语言学习者最难克服的障碍。为方便学生现在练习口语,该模块建立多个国内聊天室和国际聊天室,专为国内外商务英语学习者及商务人士提供在线语音交流平台。该模块下,交流者们不能打字,不能使用汉语,仅限英语口语交流使用。

③在线听力训练。

该区块设有歌曲、广播新闻、影视、访谈等专区,学生可以在线或下载收听听力材料,也可以结合文本文档反复进行听力训练,该模块的设置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者的英语听力能力,还可以增进他们对国内外大事要闻、商务文化、风土人情等的了解。

④在线写作训练。

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都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写作交流,也可以通过此模块下的留言信箱专区进行写作交流,同时,还可以利用写作实训室达到训练写作能力的目的。⑤在线考试。除了为师生提供互动教学平台外,在线教学系统也带有模拟考试功能,对某个阶段学习情况进行考核,验证在线学习取得的成效。在线考试模块是通过提供内容丰富、功能全面的测试题库,供用户进行在线练习和在线考试,考试结果以学分的形式进行管理,确保用户的学习课时、学习内容和学习效果,包括课程测试、指定测试。

4结语

第5篇

关键词:慕课,大学,教师

慕课,即Mooc,是一种在线课程。“M”代表Massive(大规模),“o”代表open(开放),“o”代表online(在线),“c”代表course(课程)。目前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三大慕课,即Couresera、edx和Udacity,其中Couresera和edx已进入中国。从2012年到现在,慕课已经席卷全球,慕课不仅仅是在线课程,它更多的是一种学习的革命。其影响不限于大学,对推动继教育的发展,打造开放性的教育体系,构建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也将具有积极意义。这一模式将促进教师对教学的反思,以及对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有助于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一个讲授者、讲解者真正变为学习的激励者、启发者,学习也将变得更加有效。在学界,对慕课的讨论有二种观点,其中一种认为,慕课在经历了最初的狂热后,现在正在降温。但另一种认为,慕课可能引起的改变,远超过人们现在的想象,它的发展必将影响今后中国高校教育。

1.慕课的现状

2012年时,很多人对慕课的认识,还停留在美国的三大慕课的层面上,虽然它们都在美国诞生,但过去一年里,慕课却已走向世界,如今只要有互联网的国家,都开始发展具有本国特点的慕课。英国著名的开放大学,推出了“未来学习”的慕课。在德国推出了“讲故事的未来”的慕课,注册的学生超过8万,是迄今为止人数最多的一门课程。目前,除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加盟海外著名的慕课平台外,国内高校也在组建自己的平台,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就有超过10家大学的慕课平台。这将对中国高校的教育改革,起着根本性的改变。

2.慕课对中国高校的影响

慕课的出现,使得优质学习资源都可以立刻出现在眼前。慕课不需要太大的大学校园,不需要太大的教室,就可以上世界一流学校的课,成绩合格,便能获得一流学校的合格证书。据美国圣何塞州立大学披露,该校把电子工程系一门导论课让位给慕课上,结果一学期下来,学生的课程通过率远远高过传统课堂。从中可以看到,假如把所有课程让位给慕课,那么,大学的围墙就会瓦解,中国的许多大学将有可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学实验室和辅导教室。中国高校为了应对慕课的冲击,开始投入更多精力,以提升教学质量,并且将优质课程上线,尤其是上海高校,开始建立课程共享平台,对于在共享平台的课程,每增加一个选修的学生,教师的教学团队就增加一笔经费,选的学生多了,每个教学团队每年有几十万以上的经费,这将成为常态,希望能够为教师提升教学质量提供更多的激励。

3.慕课对中国高校教师的影响

按照慕课理想的教学模式,一门课程只需要一位会讲课的优秀教师就够了,学生们可以在线互动,作业也可以在线上递交,机器打分。这样,一个好老师可以突破教室的场地局限和教育资源限制,同时教数以万计的学生。

在推行慕课的过程中,其受到阻力大部分是来自于教师,如果有优秀教授、讲师的课程受到学生欢迎,那么,大部分其他的教授、讲师就只能改行当助教,优秀教授、教师在线上为学生上课,而他们只能在小教室里为学生组织讨论课,或进行答疑,即便他们本来是教授。

同一门课程,国外一流大学的慕课比国内的大学更占优势,学生想听哈佛大学、麻省理工等世界一流大学的课,不会去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课;国内一流大学的慕课比国内的一般大学更占优势,学生想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的课,不会去听上海大学、海洋大学的课。由此可见,慕课对中国的高校教师的影响是巨大的,值得中国的高校教师去思考和研究的。

4.慕课的教育模式有待于人们思考的几个问题

其一,慕课的合格证书如何认定?慕课的学分如何认定?其二,慕课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增加互动环节?其三,如何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和教学水平?其四,每门课的期中和期末考试如何考、如何评分?其五,专业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是否适合慕课教育?其六,慕课在近十年内对中国的大学和教师会有怎样的影响?其七,如何确保计算机远程教学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工作?这些都是有待于人们去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

结论

慕课是一种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在国外,从2012年到现在已发展成为高等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世界上只要有互联网的国家,都开始推出独具各自国家特色的慕课。目前发展最大的MOOC平台,拥有相近500门来自世界各地大学的课程,门类丰富,不过也良莠不齐。在国内,北京、上海以及其他城市共有慕课十几家,目前还在不断地扩大和发展。慕课的发展和兴起,使得中国高校最先感受到来自世界一流大学慕课的冲击,一个慕课就可以吸纳数以万计的注册者,一门课程只需一名优秀的教师就可以了,所以同样产生影响的,还有来自于普通高校的教授、讲师。当然,慕课今后的发展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是慕课的教育模式,将是未来高校教育的主要模式,其规模的扩大是人们无法想象的,它对高校的本身和高校教师的冲击是肯定的。“慕课”现阶段还不可能取代传统的高等教育,中国高校校园生活的经历、校园文化都是在线课程难以替代的,中国高校以“慕课”冲击为契机,加快大学教学、管理的改革,实现两者的融合才是更好的姿态。与此同时,中国高校教育今后如何面对这种冲击,在这场汹涌的世界浪潮中,中国高校强强联合,积极参与并且融入这场变革,才能适应这场教育革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王小菲. 慕课对大学教育有何冲击?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7.

第6篇

关键词:MOOC;课程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4)001001202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陈希(1983-),男,硕士,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高淼(1984-),女,硕士,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机械CAD/CAM。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到达一个新的阶段。这种情况下,MOOC应运而生。MOOC是Massive(大规模的)、Open(开放的)、Online(在线的)、Course(课程)4个词的缩写,指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由很多愿意分享和协作以便增强知识的学习者组成。

目前,全世界超过一万名学习者参与了MOOC模式中的各种学习。它成功吸引了各方人士的关注,一股学习热潮在互联网上蔓延开来,任何学习类型的信息都可以通过网络传播。MOOC在全球的快速兴起,对高等学校产生了较大影响,并引起了全球高校的广泛关注。

1 MOOC的兴起

自MOOC这个术语于2008年提出以来,一大批教育工作者在全球各国大学主办了他们自己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但MOOC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例如纽约大学的“纽约大学在线”、位于美国东部费城的坦普尔大学的“虚拟坦普尔”等,均在开办两三年后因为缺乏生源而被迫停办。

MOOC的重要突破发生于2011年秋,来自世界各地的160 000人注册了斯坦福大学 Sebastian Thrun 与 Peter Norvig 联合开出的一门《人工智能导论》的免费课程。此后不久,Udacity、 Coursera以及 edX三大在线课程网站相继上线,有超过十几个世界著名大学参与其中,MOOC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而MOOC的兴起并非偶然,它与众多因素息息相关。

1.1 互联网技术及智能设备支持

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进步,并在世界各个领域不断蔓延,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教育的发展。随着近几年移动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一些智能设备也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们观看在线视频不再完全依赖电脑,而是可以在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其它智能设备上观看。这大大降低了在线学习的门槛,同时也为在线学习带来了更多的自由空间。在互联网技术及智能设备的支持下,MOOC的学习者能够更自由地掌握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

1.2 低成本建立网络课程

除了该领域三大巨头平台Udacity、Coursera以及 edX的支持,一些老牌教育平台也纷纷加入进来。比如,一家制作高等院校线下和线上课程所需要软件设备的公司Blackboard也宣布加入了MOOC。而在2012 年9 月,Google推出了MOOC 的开源制作工具——CourseBuilder,使得普通教师自己制作MOOC课程成为可能。这些专业化平台提供商的出现,降低了高校建设MOOC课程的门槛和经费投入,使得学校或者教师更容易地制作MOOC课程,这促使了更多的一流大学加入MOOC课程内容提供商的行列。

1.3 降低教育成本

随着教育成本的不断上涨,低成本的教育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2013美国大学学费是4万美元左右,而生活费和其它费用加在一起一年有6万美元。而根据《金融时报》报道,有数据显示,2013年2月,美国家庭收入中位数环比减少1.1%,跌至51 404美元。而在中国,大学学费为4 000~13 000元,每个月的生活费用接近1 000元。2012年全国人均家庭纯收入的均值为13 033元,中位数为8 984元。昂贵的教育成本更容易将人们的目光吸引到MOOC上,目前MOOC上所有的课程均为免费。

1.4 知名学校加入

知名学校加入是MOOC兴起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了初期的斯坦福、普林斯顿、密歇根以及宾夕法尼亚大学外,佐治亚理工学院、杜克大学、华盛顿大学、加州理工学院也纷纷加入到了MOOC的行列中。2013年5月21日,MOOCs三大平台之一的edX宣布新增15所高校的在线课程项目,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6所亚洲名校赫然在列。2013年7月8号,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也加盟MOOCs三大平台之一的Coursera。众多知名学校在MOOC上开设课程,吸引了世界各地学习者的目光。

1.5 引入学分制

仅有知名学校的加入不一定保证MOOC能长久地发展,虽然观看课程的人数很多,但真正将课程全部学完的人比较少。因此,MOOC开始与高校进行更深入的合作,将学分制引入MOOC。目前仅有5门课程学完能获得学分,但未来的发展前景巨大,一旦MOOC的学分被高校广泛接受,那么离学位证颁发的目标也就不远了。

1.6 稳定的教学模式

吸收了之前的网络教育经验,现在的MOOC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这为批量制作课程提供了可能,也使得学习者能更好地适应课程。

2 MOOC的课程教学模式

MOOC的兴起也与其课程教学模式有关。Coursera、Udacity和edX被称为MOOC的三驾马车,它们满载美国名校的精英课程驶往免费精英大学教育的未来,它们的课程教学模式值得分析与借鉴。

2.1 Coursera

Coursera由美国斯坦福大学两名电脑科学教授安德鲁·恩格(Andrew Ng)和达芙妮·科勒(Daphne Koller)于2012年创办,旨在同世界顶尖大学如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合作,在线提供免费的网络公开课程。目前,Coursera上的课程涉及20 个科目的 204 个课程,覆盖多样化的领域,包括生物、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经济、财经、工程、教育、数学等。

Coursera的课程教学模式为:可以在Coursera的网站注册并加入到课程中,课程提供了视频讲座,每个视频被分割成10~15分钟课程块,同时基于视频内容还提供了小测验帮助用户更好地掌握知识。

整个学习过程分为基本学习和高级学习。在基本学习中,用户需要观看提供的视频讲座,参与在线论坛的讨论以及完成最后的在线考试。而处于高级学习阶段的学生还会写篇论文并评估其他学生所写的文章。网站还提供一些如链接到视频讲座、建议阅读的资料和在线讨论论坛等核心资料。读者阅读的资料可以在斯坦福大学开放图书馆和其它库免费或以折扣价格提供。论坛包括线上和线下两种,可以在论坛中和世界各地的学习者一同讨论学习中的各种问题,收获更多的知识。除此之外,有些课程在学习完后还可以获得教授颁发的自己签署的结业证书,不过并非来自校方,而对于安蒂奥克大学洛杉矶校区的学生今后则可以通Coursera 来获得学分。

2.2 Udacity

塞巴斯蒂安·特龙(Sebastian Thrun)教授与机器人学家大卫·史蒂文斯(David Stavens)和迈克·索科尔斯基(Mike Sokolsky)共同创立了Udacity。目前,Udacity上有24门课程,主要覆盖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心理学。

Udacity的课程教学模式为:网站提供课程视频,还将课程知识进行细分,每个知识点都有对应的线上练习。线下也可以参加学习小组,进行学习方面的交流。学习者学完后可以支付 89 美元参加在各大 Pearson 考试中心举行的期末测试,这些测试都有专人监考。网站将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颁发不同层次的证书:结业、良、良好、优秀。另外,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环球学院已经认可 Udacity 上部分课程的学分。此外,Udacity 还了一个免费的就业匹配计划,可以将学生的简历根据公司的招聘情况和学生的成绩发给包括 Google、Facebook、Twitter,以及美国银行在内的合作公司。

2.3 edX

edX是由是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学于2012年5月联手的一个非营利性网络在线教学计划。该计划的主要目的是配合校内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推广网络在线教育。覆盖的在线类科目包括法律、历史、科学、工程、商业、社会科学、计算机科学、公共卫生,以及人工智能(AI)。

edX的课程教学模式为:网站所有edX课程都可免费观看,课程讲座、习题集、实验室视频和教材都在网上提供。每门课程都有相应的课程作业,学生可通过练习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当你完成一门课程后可获得一个结业证书。目前有两种证书,一种是指定一个荣誉代码,另一种是经过监考之后授予。学生可以支付不同的费用在各大 Pearson 考试中心完成考试。为了防止作弊和抄袭,考试的习题集编号都是随机产生的。

3 MOOC课程模式的优势与不足

通过对目前三大主流MOOC平台的课程模式进行分析可知,目前所有的MOOC课程模式都拥有一些共同特点,即都通过线上观看教学视频、完成课程练习,线下则以参加课程谈论小组为主。其与传统课程教学相比既有优势同时也存在不足。

3.1 优势

传统的大学课程每个学期的内容都是已经安排好的,学生按照课表在指定的教室和指定的时间学习。和传统的大学课程教学模式相比,MOOC的优势首先在于其学生可以任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进行学习。学生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一门课上,而这门课也是自己感兴趣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有助于推动学习者更好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将过去被动式学习转变成主动式学习,此时学习者的求知欲也是最强的。对于MOOC的课程模式而言,在整个课程中如果有一段没有听懂,还可以暂停,学习者可以借此查阅资料或者向前重新看一次。而传统课堂上只能将注意力迅速向下一部分的内容。

并且采用MOOC课程学习的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更具灵活性。只要借助移动智能设备和移动网络,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展开学习,对于学习者而言可以更有效地分配学习时间,最大效率地利用碎片时间来增加自己的知识。

3.2 不足

虽然MOOC的课程模式优势很多,但也应看到其中的不足之处。目前存在的一个比较令人关注的问题在于,报名注册某门课程的人数很多,但实际学完某门课的人数却很少。这在MOOC的早期阶段尤为明显,例如,Coursera上的人工智能课,注册的学生多达16万人,但最后只有14%的学生念完了课程。另外,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需要学习者的高度自觉性和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如果能力较差,则很有可能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而退出。

4 对高校的影响

MOOC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引起世界各地对于在线教育的广泛关注。毋庸置疑,MOOC对于传统的大学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于高校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4.1 挑战

MOOC免费课程的开放吸引了大量的目光。被称为MOOC的三大马车之一的Coursera,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全球共有81所高校或机构加入这一联盟,共享386门课程,注册学生超过400万。作为教育的新领地,世界各地的知名学校都在想方设法加入其中。美国《时代周刊》就曾展开题为《大学已死,大学永存》的深度报道。由此可以看出,MOOC的兴起对于高等学校来说是一次巨大的冲击。

目前,在MOOC上的课程主要以名校为主,这也是MOOC能吸引关注的原因之一。同时名校所能提供的优质课程也会更多,这对于提升高校的国际影响力有着极大好处。名校的加入促进了MOOC的发展和兴起,但也给普通高校带来了一些问题。同样精心准备的课程,名校比普通高校的课程更能吸引学生观看学习。

随着MOOC与高校合作的日益深入,在MOOC上获得课程学分和相应的证书也成为了可能。在国外,MOOC上的一些课程已经可以获得学校的认可并获得学分,同时,通过MOOC的学习和考试也会获得相应的证书。在国内,目前仅仅是部分高校加入,开设的课程并不多。但是教育部部长助理林蕙青2013年在清华大学举行的大规模在线教育论坛上表示,教育部将积极探索学籍、学分、学历证书等管理制度的改革,建立适应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和终身教育体制要求的在线教育管理制度。当在线教育可以获得课程学分的认可,且学位学历证书在未来也有可能获得时,传统高校必将遭受重大冲击,而首当其冲的将会是普通高校,学生会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花在名校的课程学分和相应的证书上。高校改革的时代已经来临,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曾说过:“大学不改革,可能就会沦落为一流大学的教学实验室和辅导教室。”

4.2 机遇

MOOC的快速兴起也为高校创造了机遇,高校可以凭借MOOC快速推广。凭借着优质课程吸引更多的学习者关注学校,这也为日后学校发展提供了契机。目前,学校的教学费用主要来自学生学费,但凭借MOOC学校将可以获得互联网资本投入。普通高校一开始在MOOC的影响力可能不会太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者会更多地关注课程内容,如果普通高校能够提供更好更优质的课程,也势必能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MOOC上的课程同样也可以成为高校交流的平台,高校可以从这些课程中相互学习,共同发展。MOOC现阶段还不可能取代传统的高校,毕竟校园生活的经历、校园文化的熏陶都是在线课程难以替代的,但应以在线教育为契机,加快大学教学、管理的根本变革,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目前参与到MOOC的主要是国外名校,中国的部分大学也在最近加入了这个大平台中。中国高校的强强联合能够更好地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为应对MOOC带来的冲击做好准备。

5 结语

MOOC的快速发展和兴起带来了在线教育的新时代,它对于传统的高等学校来说是一片新的天地。MOOC对于高等学校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就目前而言,MOOC不可能取代传统高校,但可以作为高等学校的延伸,它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模式,并形成了自己的教育规模和市场。MOOC拉近了普通人与知名学校的距离,让任何人都有接受知名学校提供的优质教育的机会。MOOC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里程碑,其必将为传统高等教育带来一场新的变革。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王文礼.MOOC的发展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江苏高教,2013(2):5357.

第7篇

关键词 慕课 欠发达地区 张家口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1.001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 on resolving the owed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developed regions and developed areas of the existence of a larger gap between the objective premise, intends to area with the government, school, teacher and three layers from the exploration of less developed are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mple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ome of the recommendations of the MOOC.

Keywords Mooc; undeveloped regions; Zhangjiakou

“慕n”(MOOC)是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简称。2008年,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网络传播与创新主任Dave Cormier与国家人文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Bryan Alexander联合提出这个术语。2011年秋,“慕课”在美国迅速兴起,在短时间内对全球教育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改变,美国《纽约时报》称这一年为“慕课元年”。面对“慕课”这种新的教育模式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冲击,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不应一味盲从或者回避,应深入思考其带给今日高等教育教学的先进性和局限性。特别是欠发达地区高校必须清楚地认识和了解“慕课”发展的趋势和前景,脚踏实地地推行和应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扬长避短地充分利用其推动欠发达地区高校的教育教学发展。

1 慕课的含义与特点

1.1 Massive:大规模

传统在线课程的注册人数在几十上百人,而一门慕课课程的注册人数可以达到几千甚至上万,规模之大超出传统在线课程数十倍之多。

1.2 Open:开放

慕课学习者不受国籍、性别、年龄、语言、学历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只要简单注册,便可以借助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1.3 Online:在线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传统课堂中的课程讲授、课后练习、知识测试都可以在互联网平台得以实现,而且教师对学生作业的单项评定通过“慕课”这一平台变为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向互动,极大促进了教与学的良性发展。

1.4 Interaction:互动

在慕课学习平台,学习者可以通过课程网站、课后讨论交流空间、虚拟教室工具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形成有效的线上学习社区,你问我答,互帮互助,促进了师生间的互动教学、学生间的协同学习。

2 当前欠发达地区高校推行慕课模式的现实分析,以张家口地区为例

2.1 学校方面

课题组对张家口地区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北方学院和张家口学院三所高等学校的精品课程进行了调研:其中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省级精品课3门,校级精品课22门;河北北方学院省级精品课3门,校级37门;张家口学院省级精品课1门,校级18门。由此可见,这些高校都十分重视在教育教学中展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但在相关“慕课”课程建设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以我国最大的中文慕课平台“学堂在线”来看,截止到2016年7月31日,该平台共开设1130门课程,其中计算机类108门、经营会计类87门、创业类41门、工程类122门、环境地球类24门、医学健康类32门、生命科学类27门等,参与“慕课”建设的有来自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54所高校,而张家口还未有一所高校参与其中的课程建设。

2.2 教师方面

课题组对张家口地区上述三所高校的教师对“慕课”的认知情况、接受情况、推广情况进行调研,发现53%的教师对慕课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高校教师作为慕课建设的核心力量,对这种新兴的在线学习模式的态度却大不相同:其中27%的教师认可并接受慕课,认为在网络时代,慕课是一种快捷便利的在线学习方法和手段;48%的教师更倾向于传统课堂,认为在传统课堂中可以面对面与学生交流沟通,从而更好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惑与难题;25%的教师持保守态度,他们希望通过持续观察这种新兴的学习方式的发展趋势而做出更加明确的表态。

2.3 学生方面

课题组通过对张家口地区三所高校学生对“慕课”认知情况、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其中经历过“慕课”在线学习的人数为19%,剩下的绝大多数没有接触过慕课的学生,甚至大都不知道存在慕课这样一种在线学习模式。而在经历过慕课学习的学生中,坚持学习并取得证书者只占8%,大多数学生半途而废。下面课题组就这些未能坚持学习的学生展开调查,发现他们不能坚持学习的主要原因是:一是“慕课”在线学习完成后不能取得相应的学分(占26%),一是“慕课”的结业证书不被社会所认可(占28%);一是自控力不够,没有坚持学习(占29%)。

综上所述,在欠发达地区,以张家口为例,无论在学校的慕课课程建设方面、教师对这种全新的教育模式的认可应用方面还是学生接受学习方面,慕课目前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进一步发展。

3 慕课在欠发达地区高等院校推行和应用的一些建议

3.1 政府层面

(1)透过“慕课”表象,究其本质,推进应用。面对“慕课”大潮,欠发达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深入了解“慕课”现象,洞悉其背后的本质规律,因地制宜,加快推进适合欠发达地区高校的“慕课”课程。

(2)组织专门的“慕课”建设推进机构,统筹规划全局。相关机构应结合实际制定“慕课”推行与应用的制度、标准、规范,鼓励不同类型的高校、院系、专业联合进行“慕课”的试验和实行。

(3)加大资金投入。力争建立“政府抉择、校企合作、开放竞争”的慕课平台开发、运营、推广机制,切实推进“慕课”在线课程的建设与开发,加大资金投入,提供有效的帮助与保证。

3.2 学校层面

(1)通过多种渠道,加强“慕课”的宣传力度。欠发达地区高校可以通过学术讲座、集中会议、发宣传单、播放宣传片等方式,让广大师生对“慕课”这种全新的在线学习模式由陌生到了解再到接触与应用。

(2)娜萦Χ浴澳娇巍背寤鳎制定科学合理的在线教育发展规划。欠发达地区高校要以科学发展的眼光对“慕课”大潮引发的教育教学革命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结合欠发达地区高校现状,研究制定在线教育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

(3)针对欠发达地区教育现状,积极探索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创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欠发达地区高校应在传统课堂模式的基础上,分批次、分阶段地引进“慕课”课程,学生在选修课程时,可以一部分来自于传统课堂,一部分来自于“慕课”在线课程。

(4)建立鼓励教师参与的“慕课”激励体制,同时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欠发达地区高校可以考虑将“慕课”课程制作与教师考核联系起来,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体制,除此之外,高校应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慕课”技术指导团队,对于教师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第一时间给予技术支撑和帮助。

3.3 教师层面

(1)顺应时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欠发达地区高校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引路者必须把自己放入改革的大潮中去重新审视,并借助现代便捷的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育教学的不断革新与进步。

(2)真正参与到“慕课”学习中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欠发达地区高校教师可以在相关的“慕课”平台注册一至两门课程,并持之以恒地坚持跟踪学习,在实践中去了解优秀学校“慕课”课程的内容和形式。

(3)在“慕课”建设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慕课”课程中如何把传统课堂知识分解、如何剖出知识点、如何形成知识点间的连缀、如何展开有效的线上师生互动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教师们重新静下心来仔细研究,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通过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不断改进与完善,这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在“慕课”制作中,教师由个人向团队合作转变。首先,课程创建之初必须有对专业领域十分熟悉的专家对整个课程进行从整体到细节的把控;其次,需要一个或者几个授课经验丰富、个性鲜明、风趣幽默的主讲教师,他们是学习者观看学习课程最直观的“门户”;再次,慕课的良性运作还需要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比如视频的录制和剪辑、讲课过程中用到的软件等教育技术的提供、线上平台的维护等等;此外还有从事论坛管理、在线答疑、实时互动的助教,总之整个“慕课”团队是个分工明确、密切合作的整体。

4 结语

欠发达地区的高等院校应将优秀的MOOC资源与当地实际相结合,逐步实现与发达地区高等院校的资源共享,逐步解决欠发达地区高校在某些课程方面师资不足等难题,不断探索教与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青,王涛.MOOC:一种基于连通主义的巨型开放课程规模[J].中国远程教育,2013(3):30-36.

[2] 李斐,黄明东.“慕课”带给高校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高等教育,2014(7):22-24.

[3] 宋东辉.“慕课”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4(6):78-79.

第8篇

按照《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指委工作规则》和《安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安全教指委工作)》相关要求,现将2020年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安全教指委”)相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开展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申报材料审核工作

按照教育部高教司要求,安全教指委组织全体委员对23所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申报材料进行评审工作,其中,申报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高校17家,职业卫生工程专业高校1家,安全工程专业高校4家,安全工程专业第二学位高校1家。

圆满完成审核工作,并将审核意见通过系统上报。

二、开展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在线教育教学情况调研工作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委托开展高等学校在线教育教学研究的函》文件要求,安全教指委秘书处制作了《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在线教育教学情况调查表》,面向全体委员开展调研工作,根据收回调查表分析统计,撰写了《安全科学与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指委在线教育教学研究报告》提交教育部高教司。

三、开展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推荐工作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教高厅函〔2020〕2号)要求,安全教指委积极组织开展委员单位申报,根据申报材料,经全体委员讨论,决定推荐武汉理工大学《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的“安全+”新工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项目立项。

教育部高等学校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2021年1月6日

第9篇

关键词:高校;网络教学;慕课;教学模式

慕课(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简称。2012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推出的Edx、Coursera、Udacity三大慕课平台相继建立,之后其他国家或地区也相继建立了自己的慕课平台。2013年,慕课进入我国,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相继加入Edx。此后,清华大学“学堂在线”以及“东西部高校共享联盟”的建立等,推动了我国慕课的兴起和在线教育的蓬勃发展。目前,慕课的发展已深入到探究其教学模式的创新层面,并对我国高校网络教学改革带来了普遍的促进作用。本研究试图探讨慕课视域下我国高校网络教学模式建构的教学理念、不同层次在线课程的教学模式以及开展网络教学的条件保障。

一、相关理论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和教学方式。美国教育理论家乔伊斯等人从学习理论的角度出发,提出教学模式就是学习模式,“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将来能够更加便捷有效地进行学习,使他们一方面获得知识技能,另一方面掌握学习的过程”[1]。钟志贤在综合各种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上指出:“教学模式就是在学习环境设计理论与实践框架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构建的教学活动结构和教学方式。它是将学习环境设计理论转化为具体教学活动结构和操作程序的中介,是将学习环境设计理念与实践框架同具体教学情境相结合的结果”[2]。从教育教学理念上看,慕课更多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关联主义、人本主义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具有动态性,“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而建构是学生主动建构的,是不可由他人代替的”[3]。关联主义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的学习理论强调:“在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网络中的内容不再重要,重要的是知识网络中结点与结点之间的关联(连通)”[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则强调在教学中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根据自己的意愿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同时实现师生间的双向参与、平等交流[5]。近年来,在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过程中,各高校对问题探究式、情景交互式以及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为慕课和网络教学的开展奠定了教学实践基础。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问题是教学的起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不断地反复与纠正过程中获得对问题的识别与解决[6]。情景交互式教学模式是吸收、借鉴情景式与交互式教学模式两者优势所形成的新的教学模式。它是指教师或课程的设计者通过有目的的创设一种情景,以师生间、生生间的信息交互、情感交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发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和学习。混合式教学模式是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发展相伴而生的一种集传统课堂教学和数字化多媒体教学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二、慕课的特性与高校网络教学的层次形式

(一)慕课的特性

慕课以互联网发展为基础。互联网的传播特性深刻地影响着慕课的教育教学方式。慕课具有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系列显著特性。1.开放性慕课环境下,慕课学习者在教师的选择、教学资源的获取等方面具有开放性。大学之间的门槛正逐渐被打破,教育的公平性也进一步得到体现。通过互联网,学习者特别是偏远地区或者非名校的学生、乃至各种社会群体都可以有偿或无偿地学习到世界上的优质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终身教育的实现。2.交互性慕课通过设立教学论坛和讨论区,将数以万计的具有共同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的学习者联系在一起,使他们对课程视频教学、作业及习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在线信息即时交互。3.自主性在慕课环境中,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课程、时间、方式及进度,自主进行讨论与研究。4.即时性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终端使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相关课程,同时有利于学生即时地与教师、其他学生甚至人机系统进行互动。

(二)高校网络教学的层次形式

慕课等新型在线开放学习平台的蓬勃发展,对高校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国内高校针对学生网络学习的需求和在线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不断创新校内、校际课程的共享与应用模式,积极推动多样化的在线课堂、网络教学的探索[7]。按照网络课程的开放程度,可将当前高校网络教学分为3个层次:(1)校内共享的在线课程。该层次的网络教学相对封闭,它主要是各高校依托校园网所建立的局域网教学平台,面向本校学生开放,开设课程主要以公共基础课程、人文选修课程和部分特色专业课程为主,学生以线上、线下学习的方式获得学校的课程学分认定。(2)校际间共享的在线课程,具有半开放性。它主要是针对某一地区的高校学生所建立的网络教学平台,面向这一地区加盟学校的学生开放,其上线课程主要是各加盟学校的特色优质课程,包含学分课程以及免费课程。(3)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即慕课,具有完全的开放性。它是全国性的甚至是全球性的网络教学平台,其所针对的学习群体是不固定的,开设的课程往往具有较强的普遍性和适用性,学生通过注册选择相关课程进行学习,课程完成后可获得学分或实名认证证书。我国高校网络教学的3个层次之间存在渐进关系。首先,从开放程度上看,它们之间呈现出相对封闭—半开放—完全开放的关系,这种开放性的实现主要依托于不断发展的媒介技术和各种优质课程资源的建设。其次,从课程内容上看,3个层次的课程向少而精发展。第1层次开设的课程主要是作为辅助教学资源使用,课程开发建设往往由承担相关教学任务的教师或课程团队负责,课程数量多且质量参差不齐。第2层次的网络课程已具备了慕课课程设置的基本要素,往往由该领域内具有资深影响力的教师及其团队来讲授和设计,课程资源具有区域特色且质量有较大保障。第3层次的慕课课程资源基本上是来自于各个领域的名师名课,体现着某一领域的教学水平。最后,从教学管理上看,3个层次呈现出学生逐步增多、管理趋于复杂的趋势。第1层次的教育对象仅限于校内选修某课程的学生,以相应学分进行认定,教学管理和考核相对简单;第2层次的选课人数有所增加,实现了校际间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但课程成绩和相应学分的认定涉及不同高校对学生跨校选课等因素,教学管理和考核相对复杂;第3层次面向对课程感兴趣的人开放,学习者完成相应的课程学习和测试,方可进行实名注册获得结业证书,同时也涉及到各高校对学生在慕课平台上选修课程的认定问题,教学管理和考核更加复杂。我国高校网络教学的3个层次所采用的教学形式可以分为2种基本类型。第1、2层次的网络教学虽然在开放程度、课程建设水平以及教学管理上存在一定差别,但其在目前教学实践中普遍都采用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1)线上学习。主要包括校内或校际平台提供的各种网络课程。学生通过教学视频及内嵌试题进行自主学习。视频知识点以单元序列形式呈现,课程内容设置呈现进阶式。作业批改、问题解答、讨论区的建设均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互实现。(2)线下学习。在第1层次中,线下学习主要依托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学的主要方式,而网络教学则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第2层次的线下学习主要采用“见面课”的方式:一是由校内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答疑解惑;二是跨校直播互动。线下学习与线上学习互为补充,对于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课上交流,也可选择跨校交流互动。(3)考试,主要指课程结业考试。学生除了完成在线练习题、在线期末测试外,还应完成笔试考试,其考试形式和评价方式较为多样化。将学生的在线练习成绩、在线期末测试成绩、笔试考试成绩三者按一定比例核算对其进行考核。第3层次采用的是线上学习和考试。慕课主要采用纯在线式学习方式,与第1、2层次的线上学习类似。慕课学习的考试主要是在线考试,考试的形式、评价方式更加开放、多元化。成绩的核算以在线考试成绩为主,学生考试合格后可自主选择是否发放结业证书。

三、慕课视域下高校网络教学模式的建构及其条件保障

慕课作为一种新型的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师生平等互动参与,对高校课程教学改革起到了助推作用,也为高校开展网络教学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范例。慕课教学模式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一)慕课视域下高校网络教学要素间的地位和关系变化

1.“教”与“学”慕课视域下的高校网络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组织、引导、激励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建构知识和意义)[8]。“教师为学生的学习伙伴、服务者、协调者,通过注意学生认知特点,启发学生思维,强化生生、师生、人机互动,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自。”[9]在慕课教学模式下,传统课堂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知识传授模式被师生间的双向互动所取代。网络媒介为师生提供了获取信息、学习资源的同等机会,同时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主动选择权。师生间严格意义上的“教”与“学”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教师正实现从讲授者和讲解者到激励者和启发者的角色转变,而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意义建构者。2.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教育过程中投入的一切积极要素和条件总称,包括人、财、物、信息等有形资源及教育思想与品牌、办学理念与特色等无形资源,慕课教学资源主要来自网络知识、课程内容”[10]。慕课的教学资源既包括各高校在自己建立的慕课平台以及全球性的慕课平台上所提供的各种教学资源,这些资源多以文本材料、短视频、小测试的形式出现,同时还包括慕课所依托的各种社交网络中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多以Wiki、论坛等形式出现。除此之外,慕课还依托新媒体课程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所建立起的虚拟环境,为师生提供学习交互体验。3.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11]。慕课教学模式采用多元评价方式,除了采用传统教学评价中以考试与测评为主的评价方式外,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还包括了教师评价、同伴互评以及自评。评价的内容包括预习检验、课后测试(客观题为主、主观题为辅)、平时作业(主观题为主)、同伴互评(实现大规模课程学习作业批改、相互学习)、教师评价和期末考试等。4.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管理。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在特定教学水平基础上,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和特定学生群体在特定教学情景下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慕课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着重于实现教与学的有效转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促进学生建构知识和能力。教学内容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思想和行为的总和。在慕课环境下,慕课课程内容的设计需要教学团队在原有的课程体系和目标基础之上,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环境的变化,建设既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又富有时代性和适用性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管理是为了保障教学顺利开展所进行的教学组织、管理活动,慕课教学模式中的教学过程管理主要包括学生自主学习的自我管理、教师组织课程学习活动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等。

(二)慕课视域下高校网络教学的保障条件

第10篇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创新能力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点,它是能力结构中的高层次能力,是教育培养和社会实践的结果,是在不断地实践训练和创新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能力。实践育人是将教育与实践结合起来的主要形式,要想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积极开展实践育人工作。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育人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最佳教育形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只有遵循这个教育规律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关系到学生能否形成正确的道德、法律观念及能否正确处理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符合 95 后网络新生代的学习要求,思政课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1]。

一、慕课在线学习

本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根据辽宁省跨校学习修读学分的要求,进行了大规模在线慕课学习安排,选择了已经开发完成并通过测试的辽宁省大学生在线学习平台,这三家免费的在线学习平台分别由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和尔雅公司开发,平台的选用由课程使用方学校选定,也可由课程建设方和课程使用方共同商议选定。本次课程选用的是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超星泛雅MOOC学习平台,泛雅是上海卓越电子投资运营的中文 MOOC 在线教育运营服务平台,它实现了在线自主学习及互动讨论、跨校大课堂直播互动、学分认证。该平台致力于为中国教育市场提供全球领先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技术,依托在线教育技术平台及庞大的教学资源优势,为各类学校、科研单位和教育培训机构提供扩展性极强的在线教育系列课程和全套技术服务解决方案[2]。

二、课程实施情况

(一)课程视频

学生在线学习阶段,教师充分利用已有的 MOOC 课程资源,选用了大连理工大学戴艳军教授领衔的教学团队制作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线课程,安排学生在辽宁省大学开放课程()上自主学习。在线课程包括绪论在内的8大章28个小节内容,每个小节围绕一到两个知识点,制作成 20~40 分钟左右的小视频,每个讲授视频代表了一个教学模块,由戴艳军教授带领教学团队分别讲授各自最擅长的内容,浓缩形成了32学时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完整知识体系主体脉络,供学生在线自主学习。教师需要提前将课程视频上传,并对上传视频进行剪辑,防拖拽、防窗口切换等处理,防止学生观看课程视频过程中作弊,还可以添加超星的书籍资源,方便学生进行扩展阅读。

(二) 嵌入式测验

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在线课程视频的播放中穿插设置了测试题被称作“嵌入式测试题”,如在绪论单元“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第一节“什么是大学”课程视频中,授课教师在 10分30秒处设置了一道嵌入式讨论:“步入大学前,你心目中的大学是什么样?请发挥你的想象力,展望一下‘我美好的大学时光’;步入大学后,你心目中的大学是什么样?”对于这样的形式,大部分学生比较同意,认为教学视频中的“嵌入式试题”对学习有帮助,另外,在每个小节课程内容的后面,都有几道测试练习题,让学生随答随交,分数马上就可以显示出来,嵌入式试题和课后测试题都有利于推动学生思考、巩固课程内容的设计初衷基本实现。

(三)课程讨论区

在线学习平台为思修课设置了专门的课程讨论区,为师生间、学生间的线上互动交流提供了平台。在课程讨论区里,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可以向老师请教课程学习中碰到的难题、困惑;也可以就课程内容、课后作业及课程相关的延展性问题与其他同学交流、探讨。学生在课程讨论区里与同学的互动交流效果非常好,认为在线学习能与同学进行深入的互动和频繁的交流;也能与教师进行深入的互动和频繁的交流。教师与学生在线上互动频繁,教师及助教团队可及时关注学生在课程论坛中提出的问题,并给予答疑解惑。

(四)参与论坛活动

论坛的功能主要以答疑为主。在线课程论坛区可以划分为课程内容区、课程作业区、学习小组区、综合讨论区等。慕课平台要求实名注册,因此,在论坛中教师可以随时关注每位学生的问题与思想变化,并能及时进行解答、鼓励或纠偏。学生之间也可以就学习问题进行交流,组成小组进行讨论。互动中的互信互爱、平等尊重,无形中深化了对问题的理解,开拓了思路,也拉近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五)线下教学

线下课堂教学是混合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让同学在自主探究与互动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内化与能力的培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线下教学共安排5次,包括了2次跨校直播互动课与3 次课堂讨论课。小组讨论课由沈阳医学院的教师与助教自行组织,教师事先通过网络平台小组讨论课的教学活动安排,让学生们针对课程主题收集相关资料,提前做好准备。以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为例,具体教学设计如下:第一学时提出案例讨论,借此激发学生对本章内容学习的兴趣,在课上提出了 “儿时的梦想是否现在还在坚持?”这一话题,引导学生课下进行讨论。课堂上由教师和助教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辩论、演讲、角色扮演等课堂活动,让学生们踊跃发言,分享各自观点。小组讨论课的最后,教师和助教就同学们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与总结。

对高校大学生来说,思政课在线自主学习有助于培养其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其全面发展,对于高校来说,有利于高校调整教学方式,适应社会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要,推动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发挥教育者、学生的自主精神以及实践育人中的育德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教育;融合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6.17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6-0-02

1 互联网+高校教育概述

1.1 “互联网+”概述

按照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互联网+”是将互联网与传统的各行各业有机融合,促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实质上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创新 2.0相互作用共同演化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和新业态。“互联网+”是两化融合的升级版,是将互联网思维及其技术等核心特征提取出来,与传统行业、产业的全面融合,但这种融合不是1+1=2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创新产生1+1>2的“聚合反应”,这其中创新是关键。同时,“互联网+”的“+”,不仅是技术上的“+”,也可以是思维、理念、模式上的“+”。

“互联网+”的三个核心特征:一是跨界融合,把互联网技术跟行业内容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新的模式、新的业态和新的领域;二是创新驱动,运用互联网思维、平台和技术开展自我变革、实现创新驱动,这正是互联网的特质和优势所在;三是重塑结构,“互联网+”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工作中,并将更深入、广泛地打破原有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地缘结构和文化结构等。

1.2 互联网+高校教育

互联网+高校教育不是在线教育,而是一种变革的思想,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创新高校教育的组织模式、教学模式和服务模式等,进而构建数字时代的新型高校教育体系。

高校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社会活动,是以大学生为主体,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新一代高素质的大学生。所谓的互联网+高校教育,就是高校教育利用互联网技术,集合自身优势,进行创新融合,探索教育新模式,打造新型的高校教育生态体系。互联网+高校教育是高校教育领域新的研究课题,这种模式将会具有无穷的生命力。互联网+高校教育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教育技术的创新,还有对学生自主学习及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的冲击,以及对教育教学理念和体制更深层次的影响。

2 互联网+高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新一代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终端等互联网技术已深度融入高校,并被广泛使用,实现了数字图书馆、在线课堂、网络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学习者获取知识渠道的便捷程度越来越高。“掌上大学APP”等项目应运而生,进而实现了移动教学。例如南京大学的教师打破常规,要求学生使用微信平台,通过规定时间内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签到,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微信平台“随堂”交作业,这门课也成了南京大学首个鼓励学生用手机的课程。然而在这种看似和谐的互联网+高校教育模式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2.1 互联网技术和高校教育表面结合、实质分离

现在的互联网+高校教育只是趋于表面的形式化,将传统教育生搬硬套在互联网上,教育结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等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仅停留在表面结合、实质分离的状态,即高校教育的互联网化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高校教育,高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还没有真正做到“互联网+”的创新融合。目前,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寻找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与高校教育本质理念之间的平衡支点,促进互联网与高校教育跨界融合。

2.2 教学资源无法真正共享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的不断扩招,已将我国高等教育推到大众化阶段,随之而来的是,我国教育进步,科技突飞猛进,同时也涌现了大批的优秀、顶尖人才。但仍存在进步的副产品,并不可避免地制约着教育科技的前进,成为“绊脚石”,其中之一便是高校的教学资源共享问题。在高度互联网化的高校,虽然有一些精品课的资源已经共享到网络教学平台上,但是仅限于精品课的教学资料,大部分的课程仍然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学生无法实现跨专业选课、跨校选课、学分置换等交叉学习的方式,很多教学资源也没有真正实现网络共享。

2.3 缺少认证、监管及考核机制

现在国内存在的几种常见的互联网+教育模式有慕课等形式。虽然国内很多著名高校都加盟了慕课平台,且纷纷提供了各自学校的特色课程,实现了所谓的“开放大学”,但是,这种模式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即学生在慕课等平台学习课程无法得到学生所在学校的认可。究其根本原因,一是认证问题,学生所学的课程无法得到认证,学校无法确定该课程是否符合高校教学大纲的要求;二是监管问题,学校不能保证学生是否真正学习过该课程;三是考核问题,学校以及学生本人都无法准确定义完成课程的程度,是否真正学会。

2.4 高校教育趋于大众化,学生学习比较盲目

放眼现在的高校课堂,学生学习的内容大多一样,然而学生的资质各不相同,兴趣迥然,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不同,“大课堂”的教育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为了保证课程进度也可能会遏制学生个性发展。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根本无法在一个课堂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这就导致绝大多数的学生处于想学习却不知道自己学什么的状态,学习比较盲目,缺少针对性。而从学生本身来说,高校课堂的这种现状,使学生学习没有着力点,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3 互联网+高校教育的发展建议

传统的教育模式阻碍了高校教育的发展,高校教育的互联网化也只是停留在初级阶段,这二者都无法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无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使教育管理模式适应时代的发展,高校不能再以统一的培养方案和教学管理为目标,要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高校必须建立一套与高校教育实际情况相符合、以实现师生共同发展和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的教育管理模式。

3.1 转变观念,用创新的思维实现互联网+高校教育的跨界融合

现今,作为高级人才输出的高校面临着“互联网+”的冲击,因此,教学过程中越来越“PPT”化的照屏讲课、教育的单向传递等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模式需要转变。教学的理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等都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模式,用创新的思维实现互网技术与高校教育的深度跨界融合,大学课堂上不再是以教师为主的单向教学模式,而应是借助多媒体、移动网络和智能终端的、活跃的师生互动,甚至可以是以学生为主的新模式,且各高校间也应该共享教学资源,开放式办学。这种教学理念可以通过建立高校教学平台实现,如同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通过对高校资质的评估,通过考核认证的高校,可以形成一个高校联盟,联盟内的高校之间可以通过教学平台实现跨校、跨专业选课;学生通过教学平台进行在线课程学习,规定学分学完后,在线进行结课考试,考试的成绩可以和自己所在学校的对应课程进行学分置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互联网+”模式下的高校教学资源的共享,做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式大学。学生如同买家,在平台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实现真正的跨校、跨专业选课,使各高校做到互联互通,教学资源共享。此外,也可以邀请一些知名的企业进行在线的职业培训,学生可以在平台上选修企业的培训课程,并和学校的学分进行置换,甚至可以在平台上进行一些实习工作,这样也有利于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和课程的实践实训,也更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3.2 共享教学资源,实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

借助“互联网+”技术,互联网+高校教育的模式将真正带给学生更大的学习便利。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通过在高校教学平台上共享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按照个人的兴趣和未来的职业规划进行跨校、跨专业选课。平台还可以成立网络学习班级,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选择上课时间。课前,教师会提前将课程学习资料和教学安排等教学资源共享到网络课堂,供学生预习,教师也可以布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课堂上将不再是教师“一言堂”式的授课方式,而是由教师组织学生根据课前布置的问题,进行讨论。通过这种学生自主预习、学生讨论、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学生也不再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生在自学和讨论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会将生硬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可以改变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且这也是高校教育的初衷,以学生为主,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

3.3 解决认证、监管和考核问题

高校教学平台要和权威的政府教育监管部门合作,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加盟高校进行评估和认证,对在线授课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实名认证和资质考评,通过考核的教师和学生才能在平台上进行授课和学习。对于考核方式和成绩也必须保证其真实、合理、有效,加盟的高校必须承认这个平台所公布的成绩,并允许学生进行相应课程的学分置换,或者平台有权颁发结课证书,并得到各高校的认可。学生选课后受平台、开课方和所在校方三方监管,通过平台签到、开课方授课时人脸识别,统计上课学生名单、在线学习时间等,综合完成在线学习的监管问题,提防学生选课后不上课,而平台应同时确认开课方开课是否及时,并给予等级评定。学生完成课程指定学时后,开课方组织学生进行在线测试。开课方可将评定的学生成绩公布到平台上,平台还可根据学生完成课时及考试成绩给予综合成绩,成绩通过者可得到相应学分与本校课程进行学分置换。这种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方式,将给予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互联网+高校教育的模式将改变现在大学生应付考试的学习认知和考什么学什么的学习现状,也将冲破传统模式的屏障,使高校教育得到质的飞跃。

3.4 利用大数据技术显现个性化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高校教学平台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追踪并分析每个学生的个人情况、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及专业素养,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出学习或者职业规划的建议,使学生真正了解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职业选择。通过平台提供给学生充足的、筛选过的高质量的资料,使学生及时了解行业现状及职业的发展方向,并根据学生现阶段的学习程度,对每个学生给出合理的学习建议和选课方案,这样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学习盲目、没有针对性的问题,实现孔子“因材施教”的现代化、互联网化。与此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实习表现,提供给学生实习或者就业的机会。

综上,高校应该抓住“互联网+”的机遇,用创新的思维改革教育理念,通过建立高校教学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先进技术,实现高校间的资源共享和深度的校企合作,建立高校教育体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能动性,真正做到兴趣主导的因材施教。

主要参考文献

[1]陈丽,林世员,郑勤华.“互联网+”时代中国远程教育的机遇和挑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1).

[2]周逸.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模式探索[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12).

[3]李楠,杜刚.浅谈我国高等教育的资源共享[J].经济视野,2013(5).

第12篇

MOOC全称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它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在线教学模式。MOOC主要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传统的教育环境,打破高等教育时间、地域的限制而创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2008年,MOOC理念产生于美国,最初是为了满足美国贫困和低收入家庭获取名牌院校教育资源产生的。MOOC理念的主要特点是自由免费注册、课程开放共享、资源无限制输出[1]。在MOOC理念的指导下,美国相继推出了三大MOOC平台,极大地促进了美国教育资源的分配。之后各国也相继推出多个MOOC平台,我国有许多高校也在进行MOOC教学模式的探索。

高校图书馆嵌入式知识服务就是?\用新技术手段将图书馆员和图书馆各种资源有机融入用户生产知识的环境,进而为人们提供知识服务的全过程[2]。嵌入式知识服务的主体是图书馆员、用户、知识资源及各种技术手段,MOOC的出现不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也引发了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变革。同时,MOOC为用户提供了基于网络的泛在学习环境,使图书馆员可以主动嵌入用户的信息环境,为用户提供无处不在的泛在化服务。MOOC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知识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在新型理念指导下的一次有益尝试,也为高校图书馆融入MOOC教学团队创建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1 MOOC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

1.1 MOOC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挑战

MOOC的兴起给高校传统教育带来了变革,高校不再是唯一获得高等教育机会的场所,大学的精品课程通过MOOC向全社会开放,进一步推动了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教育突破了围墙的限制,开启了大学服务社会的新模式。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教育最重要的辅助机构,也面临挑战。MOOC给图书馆带来的影响主要是服务对象、服务理念及服务模式的变化[3]。MOOC的特点决定了它的社会性和资源共享性,在全民学习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作为拥有先进技术和丰富资源支持的机构,在满足广大师生科研和学习需求的同时,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向社会开放,为社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MOOC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不仅是广大在校师生,还包括社会大众。服务对象转变的同时必然带来服务理念的转变,在MOOC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不再局限于在校师生,应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带动图书馆服务模式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单一走向多元。

1.2 MOOC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面临的发展机遇

MOOC不仅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挑战,还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MOOC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拓宽了新的服务领域,推出了全新的资源信息访问平台,丰富了图书馆数字资源信息库。同时,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良好的学习氛围、先进的技术设备、专业的信息管理人员也为图书馆开展MOOC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根据形势的变化满足读者的需求,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2 MOOC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嵌入式知识服务的可行性

2.1 高校图书馆拥有信息检索优势,可以嵌入MOOC资源的整合服务

高校图书馆本身具有信息检索的优势,在MOOC环境下,图书馆可以对国内外的MOOC课程进行搜集、筛选、推荐和链接,进而有效整合资源,确保师生能够高效检索和使用。龚笑寒认为图书馆可在网站导航页面设置“MOOC专栏”[4],根据各教学院系设置的门类,为用户提供MOOC精品课程下载服务,嵌入热门MOOC课程的网络链接。

2.2 高校图书馆拥有资源优势,可以嵌入教参资源的整合服务

传统的高校教参的采购主要是由图书采购部门决定采购的书目和数量。而在MOOC环境下,这样的采购方式已经不适应图书馆的发展需求。MOOC时代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教参采购逐步向用户决定采购的方式转变。用户充分掌握教参资源的采购决策权,图书馆通过监测图书或期刊的访问量决定是否购买。图书采购由原来的打包捆绑式采购转变为按需精细化采购,采购方式更加个性化。同时,教学团队在MOOC平台的创建、运行、考核和改进阶段,会产生许多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如教学大纲、教学视频、课件、试题等,而学习者在课程教学中产生的课堂笔记、心得、作业等也是重要的教学参考资源[5]。在MOOC平台的帮助下,高校图书馆应加大对这些资源的搜集整理,通过与MOOC平台合作,建立广泛参与的知识共享机制,既实现了资源的免费开放,又鼓励用户积极上传有价值的文献资料。

2.3 高校图书馆拥有教育优势,理应嵌入MOOC资源的推荐服务

高校图书馆具有教育方面的诸多优势,尤其是在信息资源的推荐方面更加显著。高校图书馆应利用自身优势,借助MOOC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个性化推送。如:图书馆可以在网站首页设置MOOC栏目,引导师生浏览或下载,同时可以将用户感兴趣的资源进行搜集整合,形成特色馆藏资源。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借助MOOC平台设置虚拟体验空间,为用户提供技术指导。高校图书馆嵌入MOOC资源推介,激发了用户参与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进一步推动了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2.4 高校图书馆拥有社会服务功能,理应嵌入MOOC资源的开放服务

MOOC顺应社会趋势,为用户提供了更加开放的知识获取平台。在MOOC的影响下,高校图书馆也改变了传统的封闭教育教学模式,面向社会进行社会化教育和终身化教育。高校图书馆借助MOOC平台充分实现了其社会服务功能,其主要途径是图书馆在挖掘网络免费资源及开放获取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源分类导航,实现资源对所有学习者的免费开放和无障碍获取[6]。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功能利用图书馆自身的学科专业优势与MOOC平台合作,形成资源互补。

3 MOOC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嵌入式知识服务的模式构建

3.1 嵌入MOOC教学管理团队

高校图书馆不仅为MOOC教育提供教育资源,还应参与MOOC教育的??建,成为MOOC教育的合作者。具体来说,就是图书馆除了为MOOC教育提供版权指导、视频制作等服务,还可以以合作者的身份为MOOC教育提供必要的资源整合服务,成为MOOC教育团队的一分子。如:图书馆可以借助与出版商和MOOC教育平台的合作,嵌入MOOC教育团队,参与MOOC平台的建设与管理。图书馆也可以借助MOOC平台广泛征集信息,了解用户的阅读爱好,活跃用户的参与度,扩大MOOC教育的范围。高校图书馆嵌入MOOC教学管理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知识产权的咨询服务,还可以设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以帮助师生应对涉及知识产权的各种情况。

3.2 嵌入MOOC教学平台设计

MOOC教育主要是远程网络教育,它依靠互联网技术突破传统高等教育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用户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方式除了要嵌入图书馆的资源信息,还要接连利用信息资源的移动终端设备。因此,高校图书馆除了嵌入MOOC教学的管理服务,还应参与MOOC教学平台设计。高校图书馆嵌入MOOC教学平台需要借助多种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帮助(见图1)。首先,图书馆员和MOOC管理团队合作共同完成资源数据库、文件、视频资料的整合及MOOC平台的网页设计,为用户提供授课、管理、学习的一站式服务;其次,图书馆员通过APP终端、PC浏览器和移动网络等将信息推送给用户,增强了用户对平台的依赖性[7]。同时,用户也可以借助APP终端、PC浏览器和移动网络等参与MOOC教学平台的设计,对其提出意见或建议,还可以将自己的资源上传到平台与其他人分享。

3.3 嵌入MOOC课程学习全过程

MOOC教育为普及大众教育做出了卓越贡献,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充分利用MOOC平台上的教育资源。因此,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教会他们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是解决当前MOOC教育信任不足、效率低下的主要方法。高校图书馆可以借助MOOC平台嵌入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为用户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如:高校图书馆可以对MOOC平台的资源进行整合、分类,设立专业学科的教学资源库,为用户提供在线资源导航服务[8]。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嵌入用户的学习环境,为用户提供信息素养教育服务,帮助用户掌握在线学习的技巧并对自身的信息素养进行自我测评。图书馆嵌入MOOC课程的服务弥补了MOOC教育的不足,可以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线下服务,让学习者能够在线下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4 MOOC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嵌入式知识服务模式的构建方法

4.1 嵌入式服务的技术支持

高校图书馆嵌入MOOC主要依靠网络技术的支持,因此在嵌入式知识服务模式的构建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是技术和设备问题。高校图书馆需要提供与MOOC课程相关的信息技术及设备,包括计算机、信息处理工具、多媒体制作工具等。同时,MOOC环境下的资源大融合也需要图书馆提供关联知识整合技术,将用户信息置于大数据的技术处理,为学习者提供更加细致周到的标签服务。

4.2 嵌入式服务的资源支持

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决定了其可以为嵌入式服务提供全方位的资源支持。图书馆嵌入MOOC,可以根据MOOC教学课程需要设置在线检索,并提供相关的链接,学习者可以直接点击链接获取资源。对于非开放性的资源,则需要图书馆提供订阅服务,或者由用户自行购买。图书馆可以与出版商合作,定期为教师提供新的出版资料,或者由教师自行购买[9]。出版商也可以与图书馆联合,建立开放获取知识库,加快MOOC资源建设。此外,MOOC教学平台广泛,且内容详尽,具有很强的参考性,高校图书馆可以对MOOC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并将其纳入本馆的教学资源库,丰富本馆的数字参考资源。

4.3 嵌入式服务的内容设计

高校图书馆嵌入MOOC服务,不仅可以在技术和资源上为其提供支持,同时也可以在教学内容上不断提高和完善。如:图书馆员可以借助移动终端设备提供在线答疑服务,解决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惑,促进MOOC成员间的交流。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将微博、微信或者Facebook等通信软件融入嵌入式服务,构建MOOC平台的虚拟社区,为MOOC教学和用户交流提供方便[10]。此外,图书馆还可以将翻转课堂嵌入MOOC教学,引导学习者进行课外学习,积极参与课堂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