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工程机械排放新标准

工程机械排放新标准

时间:2023-06-18 10:45:36

工程机械排放新标准

第1篇

《x省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将提交x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为广泛凝聚社会共识,提高地方立法质量,x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现将《x省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全文公布,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

社会各界人士可以通过下列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

1、电子邮件:hbrdfzgw@163.com。

2、通信地址:x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石家庄市维明北大街38号,邮编050051)。

意见征集截止日期为2019年12月20日。

第一章

第一条【立法目的】

为了防治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

第三条【基本原则】

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分类监管、公众参与、区域协同的原则。

本省推进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建设,优化道路设置和运输结构,严格执行大气污染防治标准,加强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

第四条【政府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将其纳入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考核,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加大财政投入,提高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能力。

第五条【部门职责】

省和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交通运输、市场监督管理、商务、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工业和信息化、农业农村、城市管理、发展改革等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工作。

第六条【信息共享】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生态环境、公安、交通运输、市场监督管理、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等有关部门建立包含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基础数据、定期排放检验、监督抽测、超标处罚、维修治理等信息在内的综合管理系统,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实时更新、联防联控。

第七条【加大宣传教育】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宣传纳入日常宣传教育;鼓励和支持新闻媒体等单位开展相关公益宣传。

倡导公众绿色、低碳出行,优先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出行方式;鼓励使用节能环保型、新能源机动车,减少机动车排气污染。

第八条【有奖举报】

鼓励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条例的违法行为向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进行投诉举报。对提供违法行为线索并查证属实的,相关部门可以给予奖励,并应当对投诉举报人信息予以保密。

第九条【信用管理】

生态环境、市场监督管理、公安、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应当将排放检验机构、维修单位的相关违法行为以及行政处罚结果,纳入社会信用信息平台。

第二章

预防和控制

第十条【源头管控】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财政、税收等措施推广应用节能环保型和新能源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

第十一条【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可以采取限制部分机动车行驶等应急措施,明确限制通行的区域和时段,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二条【非道路移动机械管控】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可以划定并公布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区域;鼓励在该区域内优先使用新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

鼓励燃油工程机械安装精准定位系统和实时排放监控装置,并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网。

第十三条【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健全和完善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加强并改善城市交通管理,保障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连续、畅通。

第十四条【交通结构优化】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优化道路建设和管理,改善道路交通状况,减少机动车怠速和低速行驶造成的污染。

实施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政策,优化过境路线,引导中重型货车优先使用高速公路通行。

科学规划和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发展多式联运,鼓励海铁联运,加快货运铁路建设,提高铁路运输比例。推广低能耗绿色运输模式,提高运输效率。

第十五条【绿色能源】

省发展改革部门应当引导建立城市绿色发展理念,统筹本省能源发展相关政策,推进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

第十六条【生产销售监管】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通过现场检查、抽样检测等方式,加强对新生产销售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的监督检查。工业和信息化、市场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生产、销售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的企业应当配合现场检查、抽样检测等工作,并定期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上报生产、销售情况,接受监督检查。

鼓励和支持生产企业和科研单位积极研发具有节能功效的减排新技术,生产节能环保型、新能源或者符合国家标准的低排放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

第十七条【新车注册登记】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和转入业务时,对不符合本省执行的国家阶段性机动车排放标准的,不予办理登记、转入手续。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指导监督排放检验机构开展柴油车注册登记前的环保信息公开情况核实、排放污染物检测、环保信息随车清单核查、污染控制装置和车载诊断系统检查等;不合格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不予办理登记手续。

新登记注册或者转入的重型柴油车应当安装远程排放监控系统并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网。

第十八条【污染控制装置】

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应当保证污染控制装置和车载诊断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排放大气污染物超标或者车载诊断系统报警后须及时维修;不得擅自拆除、闲置、改装污染控制装置。

在用重型柴油车、非道路移动机械未安装污染控制装置或者污染控制装置不符合要求,不能达标排放的,应当加装或者更换符合要求的污染控制装置。

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向在用柴油车污染控制装置添加车用氮氧化物还原剂的,应当符合要求。

第十九条【达标燃料】

鼓励推广使用优质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燃料。禁止生产、进口、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和京津冀区域使用要求的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燃料;禁止向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销售普通柴油以及其他非机动车燃料。

市场监督部门负责对影响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气体排放的燃料、氮氧化物还原剂、油品清净剂等有关产品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油气回收在线监控】

储油储气库、加油加气站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装油气回收在线监控设备并保持正常使用,持续稳定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传输油气回收在线监控数据,数据保存时间不得少于三年。

第二十一条【停车熄火】

倡导环保驾驶,鼓励机动车使用人在不影响通行且需停车三分钟以上的情况下熄灭发动机。

第三章

使用、检验和维护

第二十二条【达标排放】

在用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不得超过标准排放大气污染物,不得排放黑烟等明显可视排气污染物。

第二十三条【监督抽测】

在不影响道路正常通行的情况下,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会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等部门通过现场检测、在线监控、摄像拍照、遥感监测、车载诊断系统检查等方式对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抽测。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在机动车集中停放地、维修地对在用机动车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抽测。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城市管理、农业农村等有关部门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检查,排放不合格的,不得使用。非道路移动机械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应当定期对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自查、维护保养并做好记录。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公布抽测不合格车辆信息。

第二十四条【重点企业车辆管理】

公交、客运、环卫、物流运输以及钢铁、电力、焦化、建材等重点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机动车污染防治责任制度,使用符合当地人民政府排放标准的车辆。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实际控制人对单位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柴油机动车使用单位应当建立车辆排放检验、维护、燃料和车用氮氧化物还原剂使用登记制度,并向所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送车辆污染防治等相关资料。

第二十五条【定期排放检验】

在用机动车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规定对机动车进行定期排放检验,检验周期与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周期一致;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不予核发安全技术检验合格标志。未取得安全技术检验合格标志的,不得上路行驶。

排放检验方法和相应的排放限值由省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本省实际确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第二十六条【维修复检】

定期检验不合格或者监督抽测不合格的机动车应当及时维修,并按照要求进行复检。

经维修或者采用污染控制技术后,大气污染物排放仍不符合国家在用机动车排放标准的,应当强制报废。其所有人应当将机动车交售给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由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登记、拆解、销毁等处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注销报废机动车的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

第二十七条【禁止指定检验维修】

依法行使监督管理职权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涉或者指定机动车所有人或者使用人选择排放检验机构和维修单位,不得推销或者指定使用排气污染治理的产品,不得参与或者变相参与排放检验经营和维修经营。

第二十八条【排放检验机构要求】

从事机动车定期排放检验机构应当依法取得资质,接受生态环境、市场监督管理等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健全管理制度并按照要求建立排放检验档案,留存检验的信息数据和图像数据;

(二)公开检验规范、检验方法、检验流程、排放限值、收费标准和监督投诉电话;

(三)使用经依法检定合格的机动车排放检验设备;

(四)按照国家及本省规定的检验方法、技术规范和排放标准对机动车进行排放检验,并出具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统一编码的排放检验报告;

(五)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网,实时上传排放检验数据、视频监控数据及其他相关管理数据和资料;

(六)不得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

(七)法律、法规、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要求。

第二十九条【排放检验监督】

生态环境、市场监督管理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通过现场检查、网络监控等方式对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排放检验行为的准确性进行监督检查,并将监督检查情况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条【维修单位要求】

从事机动车发动机、污染物控制装置的维修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严格按照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的要求和有关技术规范、标准进行维修,使维修后的机动车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并提供相应的维修服务质量保证;

(二)与交通运输、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网,实时传输维修车辆的基本信息、环保维修项目及维修情况等维修记录,并予以备份;

(三)建立完整的维修档案,实行档案电子化管理。

第三十一条【维修监管】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将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纳入对车辆营运、维修的监督管理,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建立机动车排气维修治理信息联网共享机制。

省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具有机动车排气维修治理能力且实现联网监管的维修单位名录,方便机动车所有人或者使用人选择。

机动车所有人不得以临时更换机动车污染控制装置等弄虚作假的方式通过机动车排放检验。机动车维修单位不得提供该类维修服务。禁止破坏机动车车载排放诊断系统。

第三十二条【淘汰和治理高排放车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经济补偿等鼓励措施,逐步推进营运重型柴油车提前淘汰更新。鼓励对具备深度治理条件的重型柴油车加装或者更换符合要求的污染控制装置,并安装在线监控设备等。

第三十三条【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登记】

本省实施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登记管理制度。非道路移动机械应当检测合格后进行信息编码登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建立非道路移动机械信息管理平台,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省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登记管理规定。

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城市管理等部门应当督促施工单位或者个人对使用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在指定的平台上进行信息编码登记。

建设单位应当在招标文件或者合同中明确要求施工单位使用已登记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并监督实施。

第三十四条【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

工程机械进出施工现场应当在非道路移动机械信息管理平台上进行登记。

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城市管理等部门应当督促建设单位使用符合排放标准的非道路移动机械。

第四章

区域协同

第三十五条【区域协同】

省人民政府应当推动与北京市、天津市建立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联合防治协调机制,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防治措施要求开展联合防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

第三十六条【部门协作】

省人民政府生态环境等部门应当与北京市、天津市相关部门加强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合作,通过区域会商、信息共享、联合执法、重污染天气应对、科研合作等方式,提高区域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水平。

第三十七条【数据共享】

本省与北京市、天津市共同建立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检验数据共享机制,将执行标准、排放监测、违法情况等信息共享,推动建立超标车辆信息平台,实现对排放超标车辆的协同监管。

第三十八条【统一登记】

本省与北京市、天津市共同实行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登记管理制度,建立统一登记管理系统,按照相关要求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未正常使用污染控制装置】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一)机动车所有人或者使用人擅自拆除、闲置、改装排放污染控制装置的;

(二)重型柴油车未按规定加装、更换污染控制装置的。

第四十条【生产销售进口未达标燃料】

违反本条例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用燃料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职责责令改正,没收原材料、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规定,进口不符合标准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用燃料的,由海关责令改正,没收原材料、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构成走私的,由海关依法予以处罚。

第四十一条【未正常使用油气回收在线监控】

违反本条例规定,储油储气库、加油加气站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整治:

(一)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装并正常使用油气回收在线监控设备的;

(二)未向所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传输油气回收在线监控数据的;

(三)在线监控数据保存时间少于三年的。

第四十二条【机动车排放超标】

机动车驾驶人驾驶排放检验不合格的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经现场检测、在线监控、摄像拍照、遥感监测、车载诊断系统检查等方式监督抽测不合格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机动车在集中停放地、维修地抽检不合格或者排放黑烟等明显可视排气污染物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机动车驾驶人限期维修,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重点用车单位车辆管理】

违反本条例规定,柴油机动车使用单位未建立车辆排放检验、维护、燃料和车用氮氧化物还原剂使用登记制度的或者未按照要求报送相关情况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四条【检验机构违法违规】

违反本条例规定,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按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未按照规定公开检验程序、检验方法、排放限值等内容的,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二)未按照国家及本省规定的排放检验方法、技术规范和排放标准进行排放检验的,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未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网,或者未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实时上传排放检验数据、视频监控数据及其他相关管理数据和资料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未建立机动车排放检验档案,并留存检验信息数据和图像数据的,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规定,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负责资质认定的部门取消其检验资格。

第四十五条【维修单位未联网】

违反本条例规定,承担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的机动车维修单位未与交通运输、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网的,或者未报送车辆排气维修治理信息的,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六条【维修管理责任】

违反本条例规定,以临时更换机动车污染控制装置等弄虚作假的方式通过机动车排放检验或者破坏机动车车载排放诊断系统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机动车所有人处五千元的罚款;对机动车维修单位处每台机动车五千元的罚款。

第四十七条【非道路移动机械超标排放】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所有人或者使用人依法予以处罚(应急抢险作业除外):

(一)使用排放不合格的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处每台五千元的罚款;

(二)未按照规定进行使用登记的,处每台五千元的罚款;

(三)擅自拆除、闲置、更改、毁坏破坏排气污染控制装置的,处每台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在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八条【部门责任】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第四十九条【基本概念】

本条例所称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

本条例所称非道路移动机械,是指装配有发动机的移动机械和可运输工业设备,包括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材料装卸机械、机场地勤设备等。

第五十条【施行日期】

本条例自

第2篇

据悉,2015年上半年18家工程机械及重点零部件工程机械上市公司完成营业收入500.09亿元,同比2014年上半年的707.44亿元下降了29.31%;18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净利润整体亏损5.9亿元,较2014年上半年盈利39.6亿元同比下降114.89%。

业内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应收账款、存货等高压之下,企业现金流遭遇较大的压力,2015年上半年18家A股工程机械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43.88亿元,其中,中联重科一家就占据-41.08亿元。企业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也在呈现下降趋势。总体来看,2015年工程机械全行业亏损已成定局,行业处于极度低迷状态。

为了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实现制造大国到强国的转变,要求工程机械行业要进一步提高产品销售的技术附加值。然而,当前工程机械行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关键零部件制造及核心技术严重制约着行业发展和产业转型。

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强调,“十三五”期间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十三五”会给中国工程机械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成为了业内焦点。

技术创新增强

近几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遭遇“新常态”,工程机械企业不可避免地遭遇了低位运行,但国家各项政策的提出以及我国工程机械企业产业链的逐步完善给工程机械企业渡过难关增加了信心。业内企业也抓住行业下行的阵痛期,开始修炼内功提升技术水平。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优势地位明显,工程机械产品自给率大大提升;国际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全球化服务质量大幅提升,11家工程机械企业进入世界工程机械50强行列;技术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2010~2014年行业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并有百余项产品获中国机械工业及省部级科技奖。

行业研发人员占比由2003年的7.2%增加到2013年的约15%;节能减排,绿色制造成果丰厚;产品优势明显,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工程机械产品类别、产品品种最齐全的国家之一;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取得成效,大部分企业搭建了以ERP为核心的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形成了采购、计划、制造、财务、销售、仓储一体化管控平台;工程机械行业标准化工作取得新进展,工程机械产品“走出去”获得了中国标准的支撑;企业高度重视产品售后服务,积极为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用户满意度大幅提高;满足了国家重点领域的应用。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苏子孟表示,“未来行业发展的总体思路要以创新思路为核心、以质量优先为重点、以强化基础为切入点、以优化环境为目标。”

目前,工程机械行业技术发展处于数字化、智能化、宜人化、节能与环保、巨型化和微型化、减量化、轻量化等技术发展阶段,将向高性能、多功能、高可靠性、人性化、环境适应性、能源多样性以及机器人等多维度创新开发时期迈进。

优质制造是关键

据悉,2015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排行榜上,11家中国企业的营业利润仅相当于6家美国企业的8%,但总资产却相当于后者的一半多。如果和日本企业比较一下,结果更是惊人。11家中国企业的利润相当于11家日本企业的11%,但中国企业的总资产却是日本企业的1.2倍。我国虽然是工程机械使用和制造大国,但是产品含金量同国外同类产品依然存在差距,提质增效是未来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关键。高质量的产品是两化融合要点,只有优质制造基础支撑才能托起上层高端装备的发展。

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中机质协特别专家顾问沈烈初不久前在中国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七届二次理事会暨百项全国机械工业用户满意产品会上表示,中国企业应“全面提高机械工业产品质量的理念”,要贯彻不断提高产品“全寿命质量”、“全寿命性价比”、“全寿命优质服务”水平的理念。

他指出,全寿命质量不是出厂产品合格交给用户的质量,而是用户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的质量;机械产品的全寿命性价比,不能看出厂时的相加比,要在机械产品使用的全过程中看产品的可靠性、可维修性、维修费用和效率。

目前,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是产业结构过剩严重,其中包括产能过剩、土地面积过剩、设备过剩等。其次,不满足新阶段排放标准的原有设备需要尽快退出市场,按规定2016年4月1日,满足二阶段排放标准的设备包括新机将不能在国内销售,同时排放相关监管法规亟待完善。再次,行业后市场秩序已成当务之急。最后,企业创新机制和创新能力有待加强。产品的性能有待提高,高端产品相对缺乏,大型与超大型产品不足。

这些问题除了需要解决制造技术上的质量问题,有后市场服务保障的质量问题都是行业发展中的症结。

发展前景良好

目前,行业进一步的发展还是有很多机遇的。节能绿色产品最具市场发展潜力,市场的需求变化促进了节能绿色产品的发展,如城市生活与垃圾处理设备、建筑垃圾处理设备等。

高寒、高温、高海拔等极端环境下的工程机械产品也将会有很大发展,如海洋工程机械、大型和超大型挖泥船、水下推土机、海洋大型机等特殊需求产品。非道路机械的排放虽然是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机遇,随着智能化工程机械时代的来临,工程机械后市场潜能巨大。

在“十三五”期间,工程机械行业将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质量效益调整结构为重点,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以“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为契机,整合资源,设立15个研发中心,进一步加快中国工程机械产业走出去,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苏子孟曾表示,未来五年内,工程机械企业尤其是行业龙头企业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关键技术的研发创新,配合国家引导工程机械产品结构向中高端方向发展,通过环保排放、安全、能耗等技术与法规标准,限止低端产品的入市,在“十三五”期间要使高端产品的比重达到相当水平。相信经过种种举措,未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一定会走出低谷进入一个新的良好发展周期。

第3篇

1国内外工程机械柴油机尾气排放的影响现状

国内专家目前从减少环境污染(环境保护)的宏观层面考虑,认为柴油机尾气排放最主要的危害是有助于形成光化学烟雾、灰霾等。与国内对工程机械柴油机尾气排放的研究纠结于环境派生污染的宏观层面不同,设在法国里昂的世界卫生组织(WT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AgencyforResearchonCancer,简称IARC)在2012年的六月份重新评估了柴油发动机尾气排放,已经把对柴油机尾气排放的研究上升到了对人的健康直接影响的微观层面(劳动保护的角度),其已把柴油发动机的尾气排放归入使人类致癌的1类致癌物,与石棉、砒霜和芥子气的致命性处于同一级别,具有高度致癌性。IARC将柴油发动机的尾气排放的致癌级别由1988年的2A级别(可能致癌)提升至目前的级别1(致癌)。IARC的专家敦促人们尽量减少接触柴油发动机的尾气排放,他们表示:(调整柴油发动机的尾气排放的致癌级别的)决定是基于最新的“有说服力的”科学证据。IARC在一份声明中称“(独立专家)工作组发现,柴油发动机的尾气排放是导致肺癌的原因之一,亦会增加患膀胱癌的风险。”有关结论在国外专家针对矿工、铁路工人、卡车司机等高风险人群进行的专项调查中得到了验证。

2工程机械柴油机尾气排放的对策

尽管存在争议,在瑞士和瑞典已经有针对所谓的“移动式非公路柴油发动机车辆(如:工程机械)”安装柴油机微粒捕集器的责任与义务。美国的EPATier4Final排放标准和欧盟的非道路用机动设备第四阶段(IV阶段)排放标准也对工程机械柴油机尾气排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在全球范围使得“工程机械采用柴油机微粒捕集器技术”成为一种所谓的趋势,但目前所谓的柴油机微粒捕集器并非是完美无缺的技术,也即:目前的柴油机尾气净化装置技术并非万能。德国的许多工程机械使用企业认为:从柴油机微粒捕集器的再生、维护保养和其在一些场合导致柴油机油耗增加的角度来讲,其使用成本很高;出厂后再进一步加装柴油机微粒捕集器的工程机械的使用成本更高,例如对于使用了很多年的工程机械,光是加装柴油机微粒捕集器的相关费用就可能达到其工程机械剩余价值的50%,甚至更高;欧洲建筑施工企业认为:如果通过法规的形式强制“包括工程机械在内的非道路用机械”的柴油机使用微粒捕集器会大大增加企业的施工成本,甚至会威胁到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特别是给那些中小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而且已有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学者通过测试发现新研发的柴油发动机反而比前几代柴油发动机排出了更多更细小的颗粒物,而这些更细小的颗粒物的大部分几乎能无阻碍地通过许多微粒捕集器;马克斯普朗克协会在柏林的弗里茨哈伯研究所及在罗马的神经生物学和分子医学研究所在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表明:这些更小的颗粒物的排放尽管符合欧盟非道路用机动设备第四阶段排放标准,但其与旧式柴油机排出的烟尘颗粒相比会杀死更多的人体免疫细胞,更确切地讲也即会杀死更多的人体巨噬细胞。这对于工程机械使用者和其周围的工地施工人员的健康来说更加不利,因为太细小的颗粒物吸入人体后很难再排出体外,其对于工程机械使用者和其周围的工地施工人员的免疫系统、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等的负面影响是长久持续的。柴油机烟尘微粒在微粒捕集器中的燃烧甚至可导致增加氮氧化物(NOx)的浓度,而且可以产生二次排放的出现,如产生极其危害健康的多环芳烃8。

因而,在将来不仅急需进一步改进包括柴油机微粒捕集器等在内的许多所谓现成的技术,而且减少工程机械柴油机尾气排放对人及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的对策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局部某种“单一”技术的开发,绝不能单单给工程机械柴油机装个尾气净化装置了事,应从一个“整体”的角度来通盘考虑,如:提高“工程机械整机的燃料使用效率,减少无用功”等就是间接降低工程机械柴油机尾气污染物的很好的途径之一。因为依笔者之见,工程机械柴油机尾气排放的问题已经不是单纯某一单个技术在未来的突破就能解决的,其需要跨学科的合作才能解决。这种跨学科的合作方式不仅仅需要各相关专业领域的专业人员之间的交流,还包括制定法规的决策人员和工程机械生产企业的研发技术人员、建筑业及在那里工作的人员、专业协会、研究所、高等院校及社会团体之间的交流,这不仅是一个旧技术改进和新技术开发的过程,而且还应该是一个社会过程。技术和施工组织及管理方面的减少工程机械柴油机尾气排放的措施,包括:如研制新一代工程机械柴油机零部件及总成技术(包括新一代催化反应器及新一代柴油机微粒捕集器)、怠速阶段的工程机械柴油发动机自动停机功能、恢复正常工况时工程机械柴油发动机自动启动功能、研制能量回收系统、研制新一代混合动力驱动的工程机械、研制新一代电驱动工程机械、通过使用节能液压零部件优化能源利用、通过优化工作装置优化能源利用、优化工程机械工作装置快速更换系统、使用节省燃料的液压油、通过人员培训优化工程机械的操作过程等等,其中的一些是和工程机械智能化有关的。工程机械在工地施工中无法避免怠速工况。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的技术人员目前致力于开发工程机械柴油发动机自动停机功能,其可减少怠速时间,从而减少“无谓的燃料”消耗,间接降低工程机械柴油机尾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展示了实现工程机械柴油发动机自动停机功能的主要元件之间的联系。取决于工程机械的类型(例如:装载机、液压挖掘机或者自卸车等)、工地现场组织和工作任务不同,各个工程机械负载周期是有区别的。基于Liebherr液压挖掘机有限责任公司及Zeppelin工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资料和STRABAG股份公司的调查表明:目前液压挖掘机怠速工况约占其整个在建筑工地中的运行时间的百分之二十五至百分之三十五之间。欧洲国家专项调查表明:在建筑工地中,目前这类工程机械的平均怠速工况占其整个运行时间的百分之三十二。

怠速时间乘以怠速油耗再乘以国内建筑工地上大量的工程机械的数量,这其中的确蕴含着一个非常可观的节省燃料的潜力,故减少怠速时间从这个角度讲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方法来间接减少工程机械柴油机尾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工程机械柴油发动机自动停机功能除了可以减少柴油机尾气污染物的排放,还可以减少噪音和振动,这提高了工程机械操作人员的劳动和健康保护。当然进一步保持和提高机械效率也很重要,如:在研发时,考虑减少机械的摩擦来减小额外功,考虑在额外功一定时增大有用功;在新一代产品研发时,进一步改进结构,使它更合理;在使用中,按照技术规程定期保养、定时,使工程机械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故上面所讲的“整体”不仅仅是把工程机械柴油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技术的提升,还应该从“工程机械整机效率”的角度考虑工程机械柴油机技术改进和其他总成或系统(如:工程机械工作装置)技术提升的合理匹配问题;上面所讲的“整体”也不应仅仅局限于通过“工程机械整机性能”的改进(技术革新、技术整合)来降低其柴油机尾气污染物,我们应该把“降低工程机械柴油机尾气污染物的排放”放在“技术和法规政策”相结合的大背景下,通过合理的建筑施工现场环境污染局部及总体预测、污染预防、实时监控、评价、责令整改及奖惩等综合管理体系来实现;即使将来有了先进的技术、有了像样的法规,最终还是要看能不能真正落实,也即最终是否能对各个具体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中各种各样“包括建筑施工现场所有的各辆工程机械的柴油机等尾气排放在内的”所有污染物采取局部及总体预测、污染预防、实时监控、评价、责令整改及奖惩等综合管理。在中国柴油油品质量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并且中国工程机械核心技术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差距的前提下,这种建筑施工现场环境污染局部及总体预测、污染预防、实时监控、评价、责令整改及奖惩等综合性排放治理管理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3结语

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正在考虑是否将柴油机尾气排放对人(如:工程机械驾驶人员及工程机械所在工地的施工人员)的健康的直接影响列入职业病的范畴。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当下,该到了向建筑工地粗放式施工说再见的时候了,这其中“考虑工程机械驾驶人员及工程机械所在工地的施工人员的职业健康问题”也应该提上议事日程。柴油机尾气排放工程机械论文

作者:罗阳 单位:不来梅大学生产技术系

第4篇

【关键词】低碳制造;机械制造;技术应用

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机械制造业无论从规模还是产值都有了重大突破,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低碳制造技术充分与低碳制造理论有机结合,早已形成了体系化的低碳制造技术体系。本文主要就低碳制造在机械制造行业中的理论和技术应用情况进行详细论述。

1.我国发展低碳制造理论与技术的现状和必要性

目前,我国低碳制造的高耗能、高耗原材料、高污染和高排放等能源问题凸显,这明显影响着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产业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也不符合当前国家节能减排任务的新标准、新要求。

我国在新世纪初,与其他几大国家联名签署了抑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京都议定书》,共同决定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通过低碳制造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不仅对机械加工制造业的创新提供了直接驱动力,而且也是落实世界低碳标准的重要举措;同时,发展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为前提的生产制造模式——低碳机械加工制造模式,也会在较大程度上确保机械制造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机械行业的发展方式转变,最终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2.机械制造中的低碳制造技术体系的内容

低碳制造是包括在生产全过程中的所有生产步骤,主要有:资源利用、生产制造和物流运输等,以及产品生产的各个阶段都应当做到节能减排,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最终达到低碳的目标。低碳制造作为一种综合评估能源消耗和资源利用率,以及碳排放构成环境破坏的前沿制造模式,其制造技术有着较为丰富的内容,主要包括:低碳设计技术。在本技术中,已有完整的低碳设计评价模型、低碳设计原则及方法、低碳评价的数据库和低碳化的设计评估方案等;由碳捕获技术和碳掩埋技术组成的碳汇技术;制造过程中有低碳制造技术,在此利用先进的低碳节能设备优化厂区及车间的布置、优化制造工艺,运用废弃物处理及循环利用技术加大废弃收集、污水处理和废旧产品处理等方面的技术改良;利用新能源,如风能、潮汐能、水能、生物能和沼气能技术进行清洁生产。

3.机械制造中的低碳制造的技术应用

机械制造中的一门先进技术要想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然要在实践应用上下功夫。下面就低碳制造在机械制造产品方面的技术应用设计方法进行原则性阐述。

3.1模块化设计

机械产品的模块化设计作为技术较为先进、前沿的机械产品设计方法,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将系统划分为几个有差异的模块,模块会逐步优化,并加以整合,最终获得不同品种和不同规格的产品。若拿同一个尺度去衡量机械产品中的非功能性单元,能造成机械资源、能源的耗费,更不利于机械的运行和维护。对机械产品完全有必要开展每个功能性单元的划分模块的工作与任务,通过划分后的模块评估每个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的降低能源、资源消耗方面的潜能,并认真检验企业应用低碳制造技术所获取的成效如何,才能对下一步低碳生产技术加强革新。一个典型的例子,德国Index技术企业研发的复合型加工设备,经由众多差异的模块整合可以达到铣削、车削、磨削和激光热等等多个生产环节的顺利完成,利用模块化设计这一应用设计方案,对全部零件的完整加工,切实提高了能源设备的利用率,用一台机器设备代替多台,大大地减少了整个生产过程中使用过多的机床数目,在很大程度上完成了低碳化的生产流程,降低了各项能源的耗费。

3.2生态化设计

当前我国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应当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并举的方针,一些机械制造企业开始由改革之初的盲目增加新的机械生产项目、片面追求机械行业总产值转变为在机械制造开展生产工作时,考虑资源与环境的成本,降低环境的负载压力,重视统筹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实际行动做到既保持机械制造的经济产值,又减少了大量的原料的消耗与环境的破坏。在这一大形势下,生态化设计应运而生,它不仅保证了产品的使用功能,而且促进了生态效益的提高。通常意义而言,机械制造作业时一定有不同情况的废水、废渣和废气等污染物的排放,工业“三废”无疑会破坏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基于此,机械制造企业不失时机地开展产品的生态设计,利用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源利用效率高、污染环境少的新技术产品,在其运营的同时降低了能耗、物耗和污染物的过度排放。在产品设计的途径中,要结合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充分想到对废物的回收和再利用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最终达到资源、能源的循环再利用。

3.3轻量化设计

轻量化设计是统筹了性能、重量、配套设备和成本等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设计方法。其优点在于降低了资源、原材料在生产中产生的碳排放量,也减少了机械生产中的能耗;降低了产品在运营途中的能源消耗与污染物的排放,减轻了噪声污染,有利于资源使用效率的提升。如:在德国奥迪公司生产新款奥迪跑车时,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将轻质铝合金材料与钢材的强度的优势释放出来,车的重量的大幅减少,不仅让公司降低了尾气的过度排放与油耗,而且还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4.结语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走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面对21世纪能源紧张的危机,我国要积极顺应潮流,在机械制造中对传统的制造技术进行低碳改进,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统筹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以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提高能源、资源的有序、高效的应用,从而落实好低碳制造的目标。 [科]

【参考文献】

[1]周志勇,仲国庆.低碳时代森林生态学的教学新思维[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25).

[2]齐培潇,郝晓燕,乔光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分析及其评价指标的选取[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12).

第5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节能管理;相关措施

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农业,国家的现代化也应体现在农业的现代化上,故现代化农业也就是一个节约型的农业。农机化是农业现代化的科技动力和基础条件,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和重要内容,农机节能则是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实现农机化的主要工作之一。根据我国机械化事业的迅速发展,柴油机、拖拉机等农用设备所面临的问题,就主要体现在效率低、耗油高的问题上,当前,此种问题也渐渐的显露出来,为了更好地发挥出农机化工作在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的作用,我们应因地制宜地研究农机节能降耗的路径,并找到较实用的技术方法,以达到加强农机管理、加快农机更新换代的成果,本文就农机节能的现状及相关措施做了一些分析。

1.农机能耗高的现状问题

在农业的生产过程中,个别农机操作员驾驶技术水平低,技术不熟练,对车辆调整及保养不得当,也可导致技术操作性油耗过高。再加上因维修技术水平不高,基本上都不是专业人员,故农业机械维修质量较低,导致农机整体的耗油量增多,性能下降,另外,大多数的维修工尚未经过专业的培训。

在农业机械工作的过程当中,无用耗工时过多,空车作业的时间较长,因现在承包责任制使土地的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这样也就最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但也形成了土地细碎化经营,故就造成农业机械在田间转移、作业过程中转弯时间长,导致油耗量大且无效等问题的暴露。据统计,田间作业的农机有四分之一左右的时间是在空行,导致了大量损耗。

2 加强农业机械节能管理的相关措施

2.1 做好农机燃油降耗工作。结合农机夏、秋前的农机检修和检审工作,组织专业农机技术人员,专门对联合收割机、拖拉机等动力机械的燃油情况进行检测,按照《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对达不到核定动力、核定气体排放标准和燃油标准的,进行维护、检修,提高机械功率,降低农机作业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排放量,节省农机燃油。此外,加强农机操作技能及新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机手对机械的故障排除、维修保养等能力,减少生产成本和能源消耗,推进农机节能。

2.2 推广机械化技术。大力推广高效节能的新型农业机械,积极争取上级各项农机购置补贴项目,指导种植户使用适用、先进的节能农业机械,大力推进农机节能。不断加大推广、宣传力度,召开演示会、现场会,进一步调动广大种植户耕作机械化的积极性。选择2至3个条件基础较好的农机维修点作为示范点,通过以点带面推广农机维修节能技术,促进农机节能维修工作的逐步开展。大力推广精少量播种、喷灌微滴灌、化肥深施等机械化技术,促进种植户增收、农业节本增效。

2.3 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改善装备结构,大力发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指导作用,建议、指导单位及种植户购置使用节能环保、安全可靠、服务周到、技术成熟、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大力发展多功能、高性能、大中型复式作业农机装备。对农业机械进行仔细监测和排查,按照相关法规,淘汰已到报废但未处理的落后、重污染、高耗能的农业机械,推动污染减排和节能降耗。为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环保节能意识,开展“节能从我做起”的节能行动,增强农机人员整体素质。此外,应根据节能的规定,积极倡导农机复式作业,大力宣传农机节能技术,提升农机手淘汰、报废落后及高耗能农业机械的自觉性,对高排放、高能耗的老旧机具逐步淘汰更新,确立促发展节约的新体制。

2.4 增强全民节能意识。应把农机化节能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J=.,把它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应广泛开展农机节能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农机节能氛围,利用多种媒体方式,进一步提高种植户的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加强调查研究,搞清农业节能减排与生产耗能现状,因地制宜,制定节能相关措施和工作方案。应落实责任,整合资源,积极调动安全监理、维修、培训、推广、农机管理等各方面的力量,加强与农业生产相关部门合作,全方位推进农机化节能工作。应把节能减排宣传归入主题宣传活动,做好舆论宣传,广泛开展各类节能减排宣传活动,指导广大群众确立绿色消费意识。

第6篇

专家报告描绘VOCs治理路线

15日下午,会议正式拉开帷幕,由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绿色印刷及VOCs治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通泽机械董事长左光申主持。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副理事长陆长安首先发表致辞。他指出,本次会议以软包装行业VOCs全过程治理为主题,旨在分享符合软包装生产源头、过程与末端治理的创新技术与解决方案,为软包装行业VOCs治理指明方向。

接下来,国家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宁淼博士详细介绍了我国VOCs治理的基本思路和技术路线,以及我国建立健全VOCs管理体系的整体思路,包括建立VOCs排放许可制度,要求2020年底前,在包装印刷行业VOCs排放重点企业推行排污许可证制。

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绿色印刷及VOCs治理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建军为大家系统介绍了最新的VOCs治理进程、控制思路及技术路线。他指出,我国对VOCs管控应从法律法规、排放标准、排污收费、总量控制、环保监管入手,通过源头治理和末端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控制VOCs排放,最终实现“达标排放,成本适当”的目标。

联合演讲分享VOCs治理解决方案

联合演讲环节,北京雄鹰彩虹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晋忠、北京德宝商三包装印刷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薄荣生共同分享了软包装塑料薄膜凹印水墨研发与应用的最新进展,并分享了水墨的工艺控制要点。广东环葆嘉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环葆嘉”)董事长简和上海灵博塑料包装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发明共同分享了软包装节能与VOCs治理整体解决创新方案―ESO+热力氧化+供热,并重点介绍了环葆嘉的ESO技术,该技术具有送风、节能、浓缩、减排等功能,可直接替代传统凹印机、干式复合机、涂布机等设备中的送排风及加热模块,从源头上解决软包装企业高污染、高能耗、车间环境差等问题。

互动微论坛剖析VOCs治理难题

会议最后设置了“互动微论坛”环节,由李建军主持,他以“自家人聊自家事”作为开场白,倡导与会人员积极参与论坛,相互交流。现场与会人员热情高涨,纷纷就自己关注的问题提出疑问,论坛嘉宾也是知无不言,尽力解答。论坛最后,李建军为软包装企业提出了几点建议:面对环保压力,VOCs治理势在必行;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理性对待VOCs治理,冷静思考、行动;少说话、干实事,实现VOCs治理解决方案国产化。

技术探索洞察无溶剂复合新进展

16日的会议由通泽机械总经理林华祥主持。通泽机械营销副总监左明明首先发表演讲,他通过企业实际应用案例详细介绍了通泽机械无溶剂复合设备的最新进展。据介绍,目前通泽机械无溶复合设备实现了六个“更”,即幅宽更大、收放卷直径更大、速度更快、组合应用更灵活、个性化更突出、实验平台更先进。此外,左明明还重点介绍了下午将要演示的SLE1300AC开窗袋衬膜无溶剂复合机能适应的多种工艺,令大家对下午的设备演示充满期待。

随后,汉高(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产品研发工程师宋亮重点介绍了PAA初级芳香胺的迁移风险,提醒软包装企业剥离强度达标稳定时,并不能等同于软包装内装食品的安全。

上海康达化工新材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总助理兼聚氨酯事业部总工程师赵有中在演讲时重点介绍了快固胶,这是一款专门为双头涂布无溶剂复合工艺而研发的新型无溶剂胶黏剂,具有快速固化,无须事先混胶,更加安全、卫生、环保等优点。此外,他还介绍了在双头涂布无溶剂复合工艺中使用快固胶时应考虑的因素,如适合的结构、设备精度及胶黏剂比例可调范围、涂胶量外观问题、熟化问题等。

之后,左光申从概念、机理和工艺要点等方面介绍了快固胶与普通胶的区别,针对“快固胶无溶剂复合工艺的评价”给出了分析,并指出在评价快固胶无溶剂复合工艺时应关注的“7+3”个问题,包括7个工艺问题”,即单边涂胶量和最小涂胶量、对基材印刷工艺的适应性、关于机械压合能否代替静态混合、关于复合环境条件的影响、关于混配比微调失效及影响、关于90~120分钟分切、关于快固胶的工艺稳定性;3个非工艺问题,即成本问题、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知识产权问题。他还表示,通泽机械将制订《快固胶复合过程控制方法与产品质量标准》的联盟标准,并在胶黏剂改进、工艺稳定、小批量试制可靠的基础上制定相关标准。

设备演示 亮点纷呈

下午的设备演示在通泽机械的工艺实验室举行,与会观众现场观摩了通泽机械最新推出的几款无溶剂复合设备,如SLF1300C全数字化无溶剂复合机、SLF1300AC开窗袋衬膜无溶剂复合机和SLF1300TB双涂布多功能无溶剂复合机等多款全新机型。

第7篇

[关键词]编制准备 工艺要求 编制分步要点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6-0282-01

1 编制产品机械加工工艺的准备工作

1.1 事先熟悉图纸,了解零件的整体要求。在编制工艺之前要做到了解图纸,这一步不仅仅是对某一张单一的零件图的了解,我们知道任何零件它将会成为是某一个部件或者某台机器设备的一个特有部分,这就要求在看图纸的时候要明确;① 该部件或该机器中它将承担怎样的作用,这个需求需要达到的机械制造精度又是什么;② 通过图纸明确那一部分是该零件加工的难点,需要特别注意;③初步了解该零件加工的流程和需要的加工方法,在头脑中预先“加工”一次,并列出大体步骤。只有这样在看图纸的时候才是真正了解了图纸。

1.2 熟悉机械加工方法。零件的加工是一个多工种、多工序的过程,需要制造的零件不是靠单一的加工方式就能加工出来,它将会涉及多方面的机械加工。比如:车、铣、刨、拉、磨(研、珩)、钳、镗、线切割、放电、挤压、铸造以及热处理等等。作为工艺的编制者,首先应是一个“多面手”,必须熟知所有加工方法在零部件生产中所起的作用,甚至是对零部件硬度、精度等物理性质的影响,这样才能合理的进行工艺编制。所以在工艺编制前要熟知所有在加工中涉及到的加工方法,这是工艺编制的又一个关键准备。

1.3 了解工厂的生产条件和工人的基本能力。工艺编制不是纸上谈兵,工艺编制所制定的加工流程,是最终是要在工厂加工中实施的具体操作流程和规定,所以在任何一个工艺编制中都不能缺少对工厂和工人的了解。比如:工厂没有该设备,或者有设备却没有操作的技术工人,导致这工艺没办法做到,这样的工艺编制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工艺编制要从工厂的加工水平,工人的实际操作能力出发才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

1.4 在工艺编制中也要明确工艺的分散和集中。在工艺编制的过程中还有考虑生产的高效性,始终要把降低生产成本考虑在内。所以批量产品时,我们通常可以采用工序分散制,相反,单件生产时通常采用工序集中制。不过这种方法也不是定律,有时候,我们的批量产品也有某部分工序是集中的。也就是说,需要根据加工零件的具体要求和工厂的实际情况,合理搭配,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提高效率的要求。

2 编制产品机械加工工艺的总体要求

①机械加工工艺应选用先进的,切实可行的工艺方法,对无成熟经验的新工艺、新技术要慎重对待,应事先经工艺试验或技术论证,确认其成熟性后可纳入工艺文件。② 机械加工工艺应按统一的技术术语、工艺常用语和固定的格式进行编制,内容、文字要简洁易懂。③ 编制加工工艺时,要根据零件结构特点,毛坯状况,制造批量,外形尺寸,零件重量及有关粗精加工机床划分等条件,合理选择机床。④ 编制加工工艺需用工装时,首先考虑采用标准工装及现有专用工装,尽量减少新设计专用工装。对批量大的零件应设计专用工装,以提高生产效率。⑤ 对于大型零件(特别是铸锻件)编制工艺时,估算零件毛坯重量,若接近工厂现有起重设备或机床额定负荷时,应实际检查零件的具体重量,提前做好准备,确保生产安全。

3 编制机械加工工艺工作应做到以下几点

(1)编制零件的工艺时,工序必须齐全。零件从毛坯到成品的全过程都必须排列工序,包括加工、钳工、发兰、探伤和外协加工等。① 原材料和铆焊下料的零件,在加工前需进行热处理的,首道工序应写作“热”。铸、锻毛坯及焊接件在加工前的热处理不再排工序。② 零件在加工中或加工后需要热处理的必须排工序,并写明热处理种类。③ 零件加工完成后,需要与其他零件焊接时,零件的最后工序名称为“焊”。

(2)对于装夹和工艺步骤较多的复杂工序,应按“装夹”和“工序”的先后次序编写,并写明装夹中找正的方法和找正的精度要求。

(3)零件在不同序中的加工部位、完成程度要做明确的定量规定。同一加工部位需经两道或两道以上工序加工时,应写明工序间的具体余量,允许的偏差值,并写明表面粗糙度要求。

(4)对于一些在“工艺守则”中有规定,仍需要规定具体数值的部分,在加工工艺中应明确规定其具体要求内容。

(5)加工中必须使用的基准,在工艺上应预明确,上一道工序应为下一道工序准备好必要的基准。为使基准明显准确,如有必要可在基准面加刻标记。为了作为基准的需要,对一些加工表面可在原设计要求的基础上,提高精度及表面粗糙度值,并在工艺上阐明其用途。

(6)对于结构较复杂,视图较多的加工件,为使工艺中涉及的加工表面易于工人查找,应注明该表面所在视图名称或编号,并指出该表面在视图中的位置。

(7)对毛坯形式、夹头或余量提出了特殊要求应在工艺内容中说明。例如:“某端加长××mm”、“某处增大余量××mm”、“圆整”、“半圆”、“空心”、“实心”等内容。

(8)为下道工序保留的夹头,在该工序涉及的内容中必须写。

(9)对于选定的工艺方法,对应用中不可避免的一些较为复杂的计算(如尺寸链计算,挂轮计算,三角形孔系镗孔坐标计算等),在编制工艺中应给出准确计算结果,若不能直接计算出结果时,应给出必要的计算公式,方便计算。

(10)对于易变形的零件,加工过程中时间放置冷却时,可安排“时效”工序,并注明停放时间。

(11)与相关件焊合、把合,同加工或配做时,必须写出相关件的件号及名称,其中的一件(基础件)应列出全部工序及工序内容,而对另一件仅列出工序名称,工序内容中写上“详见×××(基础件件号及名称)工艺。

(12)加工工序中使用工装时,应在该工序的工装栏内填写工装编号、名称及规格。几个工序需用同一工装时,这些工序的工装栏内应写上工装编号、名称及规格。对于工艺中所用较为复杂或特殊的工装,应在工艺中写明使用要领。

(13)根据产品零件图样要求或零件的重要程度,在加工工艺中安排一次或几次探伤工序。一次探伤(超声波探伤)者安排在粗加工后热处理前,两次探伤(超声波探伤)者,第二次安排在热处理半精加工后,Q粉探伤一般安排在主要加工面的最终工序。

4 总结

加工工艺编制是一项系统工作,事先应作好准备工作,在编制过程中应用实际操作者的身份考虑工艺的每一个操作方法和过程。这样才能是工艺编制符合实际的操作要求。另外,在编制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加工过程的效率提高,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才能使工艺编制更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智勇、王丽杰,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应考虑的几个问题[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2(4).

第8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软基处理塑料排水板施工应用

1 工程概况

地质为粘土,土天然含水量>40%,天然空隙比0.8~0.9,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20kPa,设计参数:长度5m,板间距1.5m,布设宽度45.1m。

2 塑料排水板作用机理

塑料排水板加固软基,其原理是排水固结理论。随着土体内的水被排出,孔隙水压力逐渐消散,有效应力(σ')增加,土的抗剪强度(τ)也随之增大。在软土地基中设置塑料排水板作为竖向排水体,板顶设置砂垫层,作为水平排水体,加载预压,土中的空隙水因为渗透压力差,通过塑料排水板再经砂垫层排至路基外侧,从而达到固结排水,提高软土强度的目的。

3 材料及机械设备选择

本工程采用电阻丝可探深度C型塑料排水板,性能指标如下:芯板为聚乙烯材料,外层滤膜为粘合型无纺土工布,复合体宽100mm,厚4.5mm,纵向通水量≥40cm3/s,抗拉强度≥1.3kN/10cm,延伸率<10%,滤膜渗透系数≥5×10-4cm/s,隔土性<75μm,抗拉强度:干态≥30N/cm,湿态≥25N/cm。

所用机械见下表:

4 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放样场地清理、平整铺设下层砂垫层放样桩位插板孔洞灌砂铺设上层砂垫层。

5 施工工艺

5.1 按设计放样起止里程,每隔20m根据宽度打出左中右三个桩位。

5.2 清除地表土及草根杂物,并进行碾压,压实度不低于90%。顶面做好4%的路拱,挖好纵横排水沟。

5.3 砂砾垫层厚度50cm,材料选用含泥量≤5%的洁净中粗砂,分两层填筑,铺第一层30cm后,打塑料排水板,再铺筑第二层砂垫层20cm并整平,压路机静压4~6遍,压实度不小于90%。为减少对地层的扰动,砂垫层施工采用轻型车辆、机具。

5.4 放样桩位。①根据设计宽度、长度和板间距计算出排水板布设的列数和行数。设计原则为等边三角形,故布行数=段落长度÷板间距×sin60°+1,布设列数=设计宽度÷板间距+1。②画布桩图,并给每个桩位进行编号。在斜交结构物两侧的段落,注意两个三角形的布设,以免漏打或者超打。③根据布桩图在底层砂垫层顶面布设桩位,用15cm长φ6钢筋做为标记。

5.5 插板施工。

5.5.1 本工程选用履带电动振锤式插板机,在施工前先做好机械的拼装,拼装完毕后,进行调试,先试打3~5根,检验机械的性能和地质情况。

5.5.2 具体步骤:①将排水板装入卷筒内,通过的滑轮将排水板引入插杆中,再将排水板从插杆中引出、折回,夹上标记桩位的短钢筋,用钉板机钉牢。②将插杆对准桩位,通过振动锤将插杆和排水板打入土内,注意插杆竖直度和地质条件变化,至设计深度后将插杆拔出,排水板被短钢筋锚固于孔底。③板体露出砂垫层以上50cm处,将排水板剪断,将排水板端头向路线外侧压倒,平帖于砂垫层顶面,用砂掩埋。

5.6 孔洞灌砂。①插杆拔出后形成的孔洞,用砂填塞。②随插杆带出的泥土及时清理干净,不得污染砂垫层。

5.7 排水板埋好后将底层砂垫层整平,铺设上层砂并碾压整平。

6 技术措施

6.1 保持板体入土的连续性,严禁出现扭结、断裂和撕破滤膜等现象,否则重新施插。

6.2 上根符合验收标准方可移机打设下一根,否则在临近板位处补打。

6.3 碰到地下障碍物而不能继续打进或令孔体倾斜超过容许偏差时,弃置该孔而拔管移位(相距45cm左右),重新施打排水板。

6.4 做好施工记录。注意是否送入硬土层50cm,拔杆时,是否有回带现象。

6.5 严格控制塑料排水板的打设高程,杜绝浅向偏差;当发现地质情况变化,无法按设计高程打设时,与现场监理人员联系,征得同意后方可变更打设高程。

7 质量控制

7.1 插打和上拨时间控制在1min左右,发现回带现象立即放慢拨速或倒向反插。

7.2 打设后板体外露部分不得遭泥土污染,及时清除排水板周围的泥土。

7.3 排水板盘带在施工现场须覆盖,严禁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

7.4 排水板顶部伸入砂垫层50cm,当回带长度大于0.5m时,要补打。

7.5 打入地基的塑料排水板宜为整板,不宜接长使用。

8 施工检测

施工质量标准及允许偏差如下表:

采用电阻测深仪检测板长。

9 结束语

随着化工业的发展,塑料排水板的质量逐步提高。施工和运输方便快捷。施工效率和质量较高,成本低廉。但是塑料排水板也存在几个普遍技术问题:①插板中,由插杆所形成的孔洞需用沙子填实,砂的综合单价较高,插孔数量巨大,这样所造成的额外费用比较可观。②插板机在施工中,多采用振动锤压法,这对灵敏度高的软土而言,扰动太大。③排水板施工时,需要很长时间的预压,这对工期紧工程来说受到限制。

参考文献:

[1]人民交通出版社.《公路软土地基路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交通部第一勘察设计院主编.1996.

第9篇

车辆段位于天津市西青区外环南路西南,津晋高速公路以北。车辆段用地由北侧中兴路、西侧于边邓路、南侧荣华道、东侧祥兴路合围而成。总用地面积为52.36万平方米,东西边长约1018m,南北长约560m,呈不规则四边形。给排水及消防主要包括建筑给水工程:除水龙头外全部工程,包括地下室给水泵房设备及管道安装、地下室给水箱制作安装,屋顶消防高位水箱制作安装,热水工程等;排水工程;消防工程:包括消火栓和自动喷淋全部工作内容。

2.系统概述

2.1给水系统

给水水源均采用城市自来水。车辆段由规划路上的市政自来水管网接入一路DN150管,由于市政水量、水压不满足车辆段内用水要求,需设置二次加压设施。在段内综合楼设给水所,内设消防泵、蓄水池和生产、生活变频调速供水设备,以满足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的水量、水压要求。室外给水管网采用生产、生活和消防分开的管网系统。各个建筑物给水入口均装水表,生产、生活房屋均设置室内给排水卫生设备,所有卫生器具均采用节水型阀门和管件。

2.2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保证地铁车辆段安全生产并满足各项排水要求,污(废)水排放都应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和天津地区现行有关排放标准后排放。车辆段排水系统包括生活污水系统、生产污水系统。室内生产、生活污水分类集中,排放至室外车辆段的污、废水管网。车辆段内洗车等含油生产废水经中水处理站进行深度处理,达到回用标准后用于车辆段内车辆洗刷、绿化用水、冲洗道路用水等。车辆段的雨水排放按管道系统进行设计,股道间的雨水汇入雨水泵站提升排放。

2.3消防系统

2.3.1水消防

联合车库、厂架修库、物资总库、洗车库、内燃调机车库与综合维修中心等均设置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综合楼水消防系统单独设置。段内按同一时间发生一次火灾考虑,消防用水量按最大一座建筑确定。给水所泵房内的消防蓄水池储存2小时室内、外消防用水量,消防用水由消防泵房经室外消防管网提供除综合楼外的各栋建筑,高位水箱与综合楼共用。段内设有室外消火栓,布置间距不超过120m。

2.3.2自动喷淋给水系统

车辆段内综合楼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系统危险等级按中危险Ⅰ级考虑,楼内除不宜使用水消防的设备房间、卫生间、泵房外,均设置闭式自动喷水系统。在地下一层泵房设自动喷水系统加压泵,屋顶高位水箱内储存10min用水量,并设稳压设施,室外设置两个水泵接合器。管网布置为枝状,设置4个报警阀分区供水。

3.工程特点

3.1形式新、规模大、专业种类多而全

本工程是天津市首批建设的上盖式车辆段,有利于市政土地的高效利用,在全国市政地铁工程中也是新型设计形式;是天津地铁5号线的综合维修养护中心基地和管理指挥中心,占地为52.36万平米,上盖平台面积约为190000m2,是天津市拟建和在建的车辆段中工程规模较大的。作为高度集成化的市政工程项目,几乎涉及了市政工程的全部专业内容,有:道路工程、轨道工程、桥涵工程、房建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给排水工程、暖通工程、照明工程、消防工程、电力工程、设备安装工程等。

3.2任务重、工期紧、标准要求有新高

工程总投资约为16.8亿元人民币,投资规模较大。而招标文件要求工期为22.5个月,预计投入劳动生产力约3000人;月均产值约合7500万元人民币,工程工期非常紧张。天津市已完成多条轨道交通线的建设施工,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在建设和施工管理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本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势必充分借鉴成功经验,高标准,严要求,实现地铁车辆段项目建设、施工各项管理目标的新提高、新跨越。

3.3前期专业种类较少,步序简洁,但数量大,量集中

根据工程自身特点和招标节点工期要求,本工程主要集中在前12个月内,主要是地基与基础工程、房建的主体结构工程。这部分工程步序简洁,数量大,量集中,约占整个车辆段产值比例的3/5。该部分工程工期十分紧张,为了后续工程的顺利展开,保证节点目标实现,要求施工单位的人员、材料、设备投入高度集中,平行流水作业严密紧凑。

3.4后期专业种类繁多,专业交错,且时间紧、项集中

本工程后半期的工程内容里,以轨道工程施工为主,同时包含了建筑工程的装修、水暖通、机电设备安装、站场工程等专业。各专业逾千余人、近百台设备、同时集中在二十万平米的区域内交叉施工,短短7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完成十几专业项目的工程内容,达到各设施功能进行调试的要求,此期间各专业工序必然纷繁复杂,要求现场管理层必须有非常全面的综合管理能力。

4.重、难点分析

4.1工程涉及专业多,专业施工交叉多,组织协调难度大

工程涉及车辆段上盖及盖下的房建、轨道、风水电安装、段内道路、电缆沟及散水、室外道路、给排水等专业,工程项目繁多,内容庞杂,涉及专业多,工序之间互相干扰是其重要特征。项目工期短,必然存在着专业间的相互干扰,需要进行内部协调,精心策划,周密部署,统一指挥。要求具有较高的综合施工能力和丰富的组织经验、强大的专业实力和高度协调指挥能力。

4.2物资需求量大,科学合理的物资采购是工期保证的重点

工程体量大,工期短,为了保证施工进度,必须多个工作面同时施工,对材料的需求量大,如何提供有效的物资保障是施工的重点。

4.3基础部分体量大,合理组织是加快施工进度的保障

基础部分主要为钻孔桩的多桩承台,桩身长数量多,承台截面大、砼体量大。如果基础施工耗用大量的时间,后续的主体及轨道和室外、机电工程就非常紧张。因此,合理组织有效施工是加快施工进度的保障。

5.总体施工安排

工程划分为三个主要施工区,三个工区全面同时开工,平行作业。主要采取以土建施工为主线,其它专业紧密配合,统一协调,有条不紊地组织流水施工。如图所示。

5.1分项施工法

各分项工程自成体系,可采用分项施工的方法,根据工程内容、安装进度随时调配人员,以便系统在设备安装阶段能平行作业,确保设备安装按期完成,为设备调试开通创造条件。

5.2流水作业与交叉作业相结合

为保证工序衔接和工程进度,进场前先调查现场条件和环境,落实主材、设备供货日期,确定各系统工程采取的作业方式。有条件可采取流水作业方式,如主材、设备到场时间不一,可采用交叉方式施工,先到达的主材、设备先行施工,后到的后施工,见缝插针,分程序施工。

5.3室外管道工程的施工

采取和场内其它室外管线工程统一测量,统一规划,统一放线,分段施工的原则,同时了解其它管线布局,绘制现场管线交叉接点图后,先施工排水和雨水管道工程,同时在管线交汇处,预埋其他管线从下部穿越排水管道处的钢套管。排水雨水工程施工后期阶段,开始施工段内给水和消防管道,后续工程施工时要做好前期排水、雨水、给水管道已完部分的保护。排水和雨水管沟土方的开挖以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给水和消防管沟开挖以人工为主。

6.给排水及消防系统施工流程

在充分理解设计意图的情况下,本着先下、后上;先预制、后安装;先主管、后支管;先难后易,先高后低,先系统试压,后系统吹洗;再防腐、保温、隐蔽验收的原则组织施工。对有特殊要求的管道的施工工序按施工验收规范执行。多工种交叉相碰时,按照介质种类,电让液体、液体让风、风让排污管的原则操作。

6.1给排水系统施工流程

施工准备机械设备安装工艺管道安装管道试压单机调试系统调试竣工验收

6.2消防水系统施工流程

施工准备消防管道安装消防设备安装管道试压喷射试验系统联调竣工验收

7.施工组织措施

7.1从组织管理上保证工期

(1)实行项目法施工,组织充足的精干人员,调集精良设备投入到工程项目中,加强施工现场的协调和指导。(2)建立以项目为核心的责权利体系,定岗、定人、授权,各负其责。(3)坚持每天一次生产布置会,当天的问题不留到下一天,并让每个生产者清楚下步工作,及时安排布置,不耽误每一天。(4)每周定期召开一次由施工队和部室负责人参加的生产调度会,及时协调队伍之间的生产关系,并积极协调好施工外部的关系。(5)每月由项目经理或主管生产的副项目经理主持生产总调度会,总结上个月的施工进度,安排下个月的施工生产;并对资金进行合理分配,保证施工进度。

7.2从计划安排上保证工期

(1)开工前,严格按照《工程施工承包合同》部署工程施工总进度计划,并进行认真审查。(2)在施工总进度计划的控制下,逐月(周)编制出具体的施工计划和工作安排。(3)制定周密的施工进度计划,抓住关键工序,对影响到总工期的工序和作业环节给予人力、物力的充分保证,确保总进度计划的顺利完成。(4)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动态管理。灵活机动地对人员、设备、物资进行调度安排,保障后勤供应,保证连续施工作业。(5)缩短进场后的筹备时间,边筹备,边施工;全面施工,多头并进。(6)计划执行过程中,发现未能按期完成计划时,及时分析原因,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调整下步工作计划,将延误的工期赶回来,确保总工程进度计划的实现。

7.3从资源上保证工期

(1)该工程是天津市的一个窗口工程,所需的机械、设备、技术人员、劳动力、材料、资金等资源给予优先保证。成立一个经验丰富、组织管理能力强,结构形式合理的项目领导班子,配备一批优秀的技术骨干,生产骨干和性能、状况良好的施工机械,组成一个高素质、高效率的施工队伍。(2)对施工机械将做到统筹安排、统一调配、合理使用。尽可能组织机械化流水作业,充分利用施工机械高效生产力。做好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工作,施工现场设置修理场,保证施工机械的正常运转。对重要的、常用的施工机械和机具留有备用设备,以防万一。(3)制定严格的材料供应计划,根据施工进度保证各施工段材料的及时供应,杜绝停工待料,耽误工期。

7.4从技术上保证工期

(1)由总工程师全面负责该项目的施工技术管理,设置工程管理部,负责制定施工方案,编制施工工艺,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以方案指导施工,防止出现返工现象而影响工期。(2)实行图纸会审制度,在工程开工前由总工程师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及时向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提出施工图纸的错误和不足之处,使工程顺利进行。(3)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尽量压缩工序时间,安排好工序衔接,统一调度指挥,平衡远期和近期所发生或将发生的各类矛盾,使工程有节奏地进行。(4)实行技术交底制度,技术人员应在施工前向班组做好详尽的技术交底,勤到施工现场,对施工过程做好技术跟踪,发现问题及时就地解决,防止工序检验不合格而进行返工,延误工期。(5)制定冬雨季施工措施,加强防雨、防冻物资准备,确保冬雨季不影响工期。

8.结束语

第10篇

1.1节能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建筑业迅速的发展。据统计到2020年我国的建筑总面积将达到大约700亿平方米。这一庞大的数据显示了建筑行业的巨大潜力,然而建筑行业也是一个高能量消耗领域,随着建筑面积的不断增加能耗也在不断地增加。据统计在全社会能耗的三分之一来自于建筑业。我国的人口众多,人均资源较少,即便是能源大国,节能减排也是当下的主要关注点,已经迫在眉睫。而这么大的能耗与建筑工程中的建筑机械是密切相关的。建筑机械作为建筑工程中的主要机械设备,它的节能对于整个建筑业的节能效果来说很重要。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发展较早,建筑业发展得也比较的先进,建筑机械发展水平更是高出我国一个档次,这就使得其建筑机械的节能工作开展的较早,水平较高,制度以及标准体系都比较的完善。而我国建筑机械的节能工作开展晚,水平低,又由于法律制度以及标准体系的不完善,使得各方面的指标都比较的偏低,这严重的制约了我国建筑机械的健康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对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希望对建筑机械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仍然水平较低,这也就使得建筑机械的节能成为了今后的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1.2建筑机械节能存在问题的原因

1.2.1建筑机械节能制度的缺失与不完善

我国的建筑机械节能工作开始较之发达国家比较晚,这使得从国家宏观角度来说没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以及标准要求,使得建筑机械节能工作的顺利进行受到了限制。此外,国内的建筑企业单位对于节能减排的环保意识还比较淡薄,利用的建筑机械往往只是考虑成本而放弃更为长远的环境成本。在监管制度上对于建筑机械制造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够,由于没有相关的法律作为保障,监管部门无法可依,使得管理缺失,进而造成设备落后、很多新技术、新工艺没有得到长足的应用和发展。而企业又没有相关的机械节能条例,没有一系列的节能标准规定,浪费严重,设备损耗大。另外企业对于在使用中机械的维修不及时,超负荷运转,使得机械处于危险状况下。

1.2.2建筑机械设备的落后

研究表明,建筑机械的动力系统与作业系统的连接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节能的效率以及工作效率[3]。而我国的建筑机械由于技术水平落后,动力系统常常是消耗大而效率低,磨损也比较严重,整体的性能较差。这样一来就使的整个建筑机械的效率大打折扣,落后的建筑机械设备消耗的能源大,产生的污染也就更为严重甚至在工作过程中噪音特别大还夹杂着粉尘,这些都给施工周边的环境带来了影响,更与整个社会提倡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理念相违背,更阻碍了整个机械行业的发展。

2改善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建筑机械节能存在问题的原因,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2.1建立完善的建筑机械管理制度

当下全国正在进行以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为主题的节能环保行动。各级管理部门要抓住这个契机,建立完善的监管部门,并且各级监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确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落到实处。对于那些能耗大而效率又低的机械设备责令强制报废,从而达到全面的治理。另外还要加强宣传的力度,做好与企业的沟通营造出良好的社会节能氛围。同时,建筑机械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与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节能标准体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完善自身制度,做到定期检查和维修使机械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为社会的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2.2加强建筑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

一些企业由于目光短浅,只看到了短期利益,忽略了长期的利益对机械设备的管理维护不是特别的重视[4]。经常利用一部分专业人员来管理设备,由于现在设备的种类繁多以及一些管理人员管理知识的匮乏,使得机械在操作过程中使用不当造成损坏,利用率受到影响。因此,企事业单位要慎重考虑各种利益,聘用专业的人员管理与操作设备,定期检修,确保机械设备能够高效率的运转,节约能源。

2.3合理的选用设备

不同的设备由于不同的结构与性能其工作效率是不同的,能源的消耗是不同的以及使用的要求也不同。可是在实际生产当中大多数的施工单位在选用机械设备时忽略了这些不同一味强调完成任务,这大大降低了机械设备的效率,增加了机械设备的能耗。因此今后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时要科学合理的选用建筑设备,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的发挥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降低其能源的消耗。

3结论

第11篇

关键词净出口消费指数地区环境基尼系数环境成本转移说

一、引言

贸易与环境关系一直是国际贸易领域的研究重点,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环境成本转移说”。RoldanMuradian和JoanMartinez-Alier(2001)认为,资源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这类产品由于国际贸易而产生了环境成本的转移。根据“环境成本转移说”,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具有严格环境规则的发达国家可能会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干净型”产品,并从环境规则较松的发展中国家进口污染密集型产品,从而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产业。因此,国内学者对开放经济下的中国环境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沈利生等(2008)、张友国(2009)等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对贸易的环境代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贸易对中国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影响已不容忽视。李小平等人(2010)也认为,发达国家向中国转移的产业并不仅仅是污染产业,同时也向中国转移了低排放系数的“干净产业”,中国并不是发达国家的污染天堂。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是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和污染排放的急剧增加。而作为中国首都的北京,在贸易迅速发展的同时,环境状况不断改善。入世后的2001—2008年,北京市年贸易总量平均增长率为26.8%,工业废水排放从2.12亿吨降至0.84亿吨,工业SO2排放量从12.63万吨降至5.77万吨,贸易增长情况下污染却在降低,这种贸易与环境关系与全国总体状况相悖。

二、北京市贸易规模、结构及总体环境状况

1、贸易规模扩大,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在中国入世前,北京市的对外贸易量增长缓慢。1983—2001年,年平均增长率为2.93%。入世后,2008年贸易量为2717亿万美元,与2001年相比,平均增长率为26.8%。同时,进口增长速度快于出口增长速度。2008—2009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北京加大政策力度,继续保持了贸易的平稳。

北京市环境质量方面,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的产生总量呈现出递增趋势,然而各个环境要素中的污染物单项含量只有部分指标超出环境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中只有吸入颗粒物超过国家二级标准(2008)22%。全市废水排放总量逐年增加,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所占比重却显著下降,从2000年的27%下降到2008年的8%。SO2排放中工业所占部分从2000年的65%下降到2008年的47%。2009年大气和水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2008年均削减2%。

2、进口量快速增长,污染减少

北京市在贸易总量迅速增长的同时,进口额大于出口额,同时进口增长明显快于出口。2009年进口额为1664亿美元,是1983年的10.46倍;出口额为483亿美元,是1983年的3.29倍。根据“内含污染”的解释,产品中包含着污染的成本。若进出口行业结构不变,进口增速大于出口意味着减少出口产品的生产,有利于北京地区环境改善。

3、污染密集度低的行业出口比重迅速上升

北京市产品结构偏向于污染密集度较低的机电产品生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是北京市主要进出口产品,两者同时表现为出口比重上升,进口比重下降。2000—2009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增加17个百分点,进口比重降低6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比重增加27个百分点,进口比重降低7个百分点。

三、污染转移的实证分析

1、污染密集度的行业划分

基于基尼系数判断收入分配均等化的原理,结合环境污染状况及经济状况,将经济效益指标纳入到污染统计中,引入地区环境基尼系数RDC。

i表示行业,P代表行业污染物排放量,GDP代表行业工业增加值。为了更好地对污染行业进行重分类,采用“工业三废”作为衡量标准。在此,结合北京市自身环境状况,当RDC的值大于1时,我们认为是污染密集度高的行业;当RDC的值小于1时,我们认为是“清洁”行业(大于1的数字在表1用“*”标注)。2007年的全国污染源普查是中国历史上环境状况统计最准确的一次,因此选择2008年度的数据计算污染行业分类标准。

由表1可见,工业废气排放密集度较高的行业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

废水排放密集度的行业有:食品、饮料、烟草及制品业、纺纱及制成品、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工、医药制造业。

固体废物排放密集度较高的行业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

综合以上3种污染排放,将所分析的13个工业行业分为两类。一类是高排放系数行业:食品、饮料、烟草及制品业,纺纱及制成品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工、医药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9个行业。另一类为低排放系数行业:木材、家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橡胶、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机械、电气、电子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4个行业。

2、净出口消费指数的投入产出分析

在区分污染行业后,本文利用北京市的投入产出状况综合分析贸易所带来的污染行业转移。净出口消费指数(NETXC)可以用来检验污染天堂假说:该指数可以衡量本国污染产业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净出口相对于该产业在本国消费的比重,根据该指数的趋势就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污染产业”转移的现象。我们设净出口消费指数为NETXC,其中,C=P-(X-M),C、X、M、P分别代表地区的消费、出口、进口和产值。对于地区而言,污染排放是由当地经济活动所造成的,而进出口报关产品并不是全部由该地区生产,这就存在一个数据不匹配的问题。为此,需要采用投入产出表中的数据,调减调入并调增调出的产品,排除非北京市生产的产品计入出口。对NETXC进行修改,X代表出口与调出之和,M代表进口及调入之和。如果某产业的净出口消费指数在研究期间呈上升趋势(即平均增量大于0),则说明外国向北京转移了该产业,如果该产业是污染产业,则“污染产业转移”成立;反之,则说明北京转移出了该产业。

2000—2009年间,机电产品在北京市对外贸易总量中所占比重平均在52%以上,有必要对其细分。表2中,将机械、电气、电子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划分为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机械制造业。同时,由于投入产出表利用生产属性分类而不是产品分类,投入产出表将化工、医药制造业、橡胶、塑料制品业合并为化工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合并为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由表2可知,1997—2007年,净出口消费指数平均增量大于0的行业有: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而这些行业都为清洁型行业,说明对外贸易向北京市转移了清洁行业,北京市不属于“污染天堂”。北京市实施严格的环境标准,尤其是在“绿色北京”之后,制定了《北京市地方环保标准的体系构建及“十二五”北京市地方环保标准规划》,通过制定较高水平的环保标准,既可以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又能保护资源环境,减少污染排放。

3、贸易中内含污染的行业结构

在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会产生污染,而在产品中就构成了内含污染。在分析进出口所带来地区的污染时,内含污染量是一个很好的判断标准。在判断进出口所带来的内含污染量时,采用出口与进口的相对比重(出口进口弹性):Ki=,Xi、Mi表示i行业的出口和进口,当Ki>1时,表明i行业的出口产品带来内含污染,加剧北京市的污染排放,用“?鄢”标出)。

从近三年北京市各行业的出口进口相对比重来看,出口进口弹性大于1的行业分别是纺纱及制成品、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家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这些都是污染密集型行业。

出口进口弹性小于1的行业有:食品、造纸、石油加工、化工、有色金属、机电等行业的,其中食品、饮料、烟草及制品业为废水密集型行业,造纸、石油加工、化工、有色金属都为污染密集度行业,而机械、电气、电子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属于清洁型行业。

4、行业进出口量及贸易结构对比

从行业的进出口分析,北京市主要的进口产品集中污染密集度高的行业有: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工、医药制造业、橡胶、塑料制品业。这种贸易结构使得北京市的出口能够改善环境,减少污染排放。2007—2009年污染密集型产品比重保持在39%以下,2009年达三年来最低(0.34)。

就进出口总量来说,北京市在出口方面主要是出口机电产品、电子设备等污染密集度低的产品,这样就相对减少了北京的污染排放,同时Ki由2007年0.62减少到2009年0.58,利于北京市环境改善。

四、结论

1、进出口总体状况看,污染产业转移在北京不存在

利用投入产出表数据对贸易转移进行分析可知,北京市对外贸易过程中,从外国转入了清洁行业,主要产业为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同时,对照出口进口比重小于1的行业,北京市进口既包括污染密集型行业,又有清洁型行业,但是总体表现为环境状况的改善。这是因为北京市制定了高标准的环境政策,同时重点发展高新技术及附加值较高产业,避免了污染产业的进入。企业缴纳的环境成本(如排污费和环境税等)限制了外商直接投资的使用。

2、进口贸易迅速增长,贸易结构趋于污染型产品进口

北京市进出口贸易量呈现进口大于出口局面。出口进口弹性小于1的行业有:食品、造纸、石油加工、化工、有色金属、机电等,其中食品、饮料、烟草及制品业、造纸、石油加工、化工、有色金属都为污染密集度行业,这些行业的产品进口具有“内含污染”,从而替代了北京市自己生产,有利于减少污染排放。机械、电气、电子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属于清洁型行业,但是进口比重连年下降,2003年为58.86%,而2009年为30.6%。清洁型行业的进口比重下降,同时侧重于污染行业产品的进口,说明北京的贸易结构趋于清洁型。

第12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 成本控制 问题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F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8-271-02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城市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全国各地都兴起了新城区建设,老城区改造等建设项目,这给建筑施工企业提供了广大的市场,但同时也加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1}为了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建筑施工企业不仅要提升自身资质水平以接触到更多的工程项目,也要加强对成本的控制,这样才能在激烈的价格战中压低自身报价的同时保证企业盈利,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占据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另外,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我们能发现企业的薄弱环节,并对其进行改进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因此,加强成本控制对建筑施工企业十分必要。

一、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投标阶段存在的问题。在进入社会主义市场化之后,大量工程项目的承揽都是采用招投标方式,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投标是承揽业务的主要途径。{2}然而由于过分追求业务的获得,企业往往忽视投标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对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过大。另外由于招投标活动没有地区的限制,跨省市进行投标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十分普遍,在事前编制预算的过程中以及不能充分了解当地实际情况的条件下预算往往难以全面具体,通常都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草率性,不能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将会面临的问题,忽视了很多会产生成本费用的方面。

2.施工准备阶段存在的问题。在施工准备阶段施工企业要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过程中起指导性作用,在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以及工程合同和规范的基础之上它对施工的进度,方法,质量和安全等各方面内容进行科学的安排,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可是不少施工企业却应付式地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将别的工程项目的施工措施生搬硬套于此,对施工实际不加考虑,其结果是设计起不到合理配置资源、安排进度的作用,造成后期施工只能凭借经验进行,造成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材料浪费,加大了施工企业在建设项目中投入的成本。

3.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人工费超出预算水平。施工企业聘用了大量的农民工、临时工以及依靠关系上岗就业的人员,他们仅仅经过很少的培训甚至没有经过培训就进驻工地现场进行操作,很难胜任所在岗位的工作。{3}{4}另外在人员数量的确定上不合理,人员数量过多造成了多余的人工费支出,人员数量过少则进度缓慢,在工作时间延长的情况下人工费也往往超出了预算水平。

(2)材料费投入存在的问题。由于建设工程项目的最终目的是要建造出庞大的工程实体,因此材料在施工中消耗很大,事实上材料费用在整个施工费用中占有很大份额,对材料费的控制问题主要存在于材料采购和材料使用的过程中。对于一些价值不大不太引起企业注意的材料,其用量缺乏严格计量,采购也存在着随意性,这造成了材料的积压浪费。由于缺乏有效监督机制,材料采购人员为了自己的私利能做出损害公司利益的事情,通过暗箱操作的违法违规行为,怀揣私心的采用人员所采购的材料往往价格过高,其质量也不一定符合工程质量要求。在材料的使用过程中浪费现象严重。首先在材料领用时没有严格的控制程序,工人经常超过需要用量领用材料,领用的材料在施工现场也没有一个完善的保护措施,工人经常随意堆放材料,造成材料大量的损毁或者丢失。在施工操作时工人贪图省事往往不注意节约使用材料,造成材料用量大大超出了定额标准。工人在工器具使用时不进行规范操作,稍有损坏也不进行修理,直接使用新的,企业也不重视一些工器具的回收保管,使得工器具的实际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增加了这方面成本费用的增加。

(3)机械设备使用成本过高。由于建筑施工工程量庞大,加之工期条件的限制,在实际施工生产过程中大量采用机械操作成了一种必然的趋势,因此机械费在施工企业的成本中占了很大比例。可是多方面原因造成了建筑施工企业机械费居高不下的局面。对场地勘察不详细,以及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考虑技术方面因素不全面造成了机械设备的盲目投入,由于工作面展不开,工序衔接不科学造成大量机械设备的闲置,提高了机械设备的使用成本。在采购施工机械时选用了专业性质较强的机械设备,当施工方案产生变更时这部分机械设备便无法满足施工需要,造成闲置;不仅如此,为了满足工程需要往往又不得不购买新的机械设备,造成了机械费用重复投入。机械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建筑施工企业缺少保护意识,为了追赶工期进度延长工作时间,对于一些机械方面的故障不进行及时修理继续使用机械设备加速了设备损坏。在机械闲置时不注意日常维护加快了其老化。一些施工企业处理不好机械购买与租赁之间的关系,对于一些使用次数少、日常维护成本高的机械设备也盲目进行购买,加大了机械使用的成本。

(4)间接费用过高。施工过程中的间接费用包括管理人员的工资、差旅费,业务招待费以及办公费用等。{5}其中差旅费、办公费用和业务招待费都存在着花费过大的问题。出差人员不管任务是什么,赶不赶时间一律都乘坐飞机、高铁等昂贵出行方式,居住的宾馆也都是价格较高的商务间。办公人员购买办公用品也缺乏计划,需要什么就买什么,也不注意与工作是否有关,购买物品的价位也都不便宜。业务招待费用的使用更是挥霍无度,公款吃喝现象严重,甚至有些人员长期使用业务招待费来满足自己的生活方式。

(5)安全管理成本高。正常施工过程中应该把安全问题放在首位,可是国内不少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意识淡薄,平时对员工缺乏安全教育,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在各个施工现场随处可见。为了达到业主要求的工期,施工企业经常让工人加班加点,甚至要求工人在疲惫的时候进行一些高危性质的工作。对于施工机械平时缺乏保养,施工过程中操作人员缺少规范性操作,对于一些看似不影响操作的故障不进行排除而继续作业。工地现场缺少安全巡查人员致使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当安全事故发生后其处理不仅要花费大量资金、人力和时间,更影响了整个企业的形象,增加了企业有形和无形的成本。

(6)工程质量问题引发损失。工程质量是所有项目都应该保证的,质量不合格的项目是不允许验收和使用的。可是在处理工程质量和工期,造价关系的问题上,建筑施工企业往往把工程质量放在了最后进行考虑,出现了大量返工重做现象,增加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人工,材料,机械消耗,而且还延后了工期进度安排。大大增加了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投入。

4.竣工阶段存在的问题。竣工验收阶段虽然工程已经完成,项目的现金流出基本已经停止,但该阶段仍然有增加企业成本费用的可能。不少企业在工程收尾阶段就将精干人员以及一部分机械设备转入到别的工程项目中,对内业资料的整理也不积极,致使竣工验收工作拖拖拉拉,进展不顺利,那些没有转移的人员和机械所产生的费用慢慢地就将建筑施工企业已经取得的经济利益消耗殆尽。因此建筑施工企业一定要重视竣工验收阶段,将该阶段的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二、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措施

1.投标阶段的控制措施。投标阶段企业一定要对自身实力有一个全面的估计,对投标活动量力而行,重点参与自身占有优势项目的投标活动,对于自身不占优势的工程项目不要为获取工程项目盲目投入过多的人员和资金。对于施工现场要事先做好详细的勘察工作,对开工以后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做好估计,合理估计施工过程中将发生的成本费用。

2.施工准备阶段的控制措施。施工准备阶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一定要认真进行,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考虑工程合同内容和规范的基础之上对工期,施工方法、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等各方面内容进行安排,在综合考虑全局的基础之上制定出一个工期安排合理,施工方法适当,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能得到保障的施工方案。

3.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措施。对于人员的选用,一定要选用有资质、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上岗,对人员岗位的分配也一定要在考虑作业人员专业及能力之后做出。根据施工进度安排和工程量科学计算所需人员数量,避免因人员投入过多而产生工作面重叠或者人员投入过少而延误施工进度的情况发生。

对于材料的采购一定要根据工期安排以及工程量综合进行确定,避免造成囤积浪费。要建立完整的监督机制规范采购人员的行为,对于采购也可以通过事先联系确定好购买物品规格数量和价格,防止由于个别人谋取私利的行为而影响了企业效益。在材料的领用环节严格控制材料发放,做到用多少量就领多少料。在工作中损耗的材料如果超出了一定限度要追查责任人,由责任人补齐损失材料的价款。工器具的领用和回收也要相关到人,损坏的工器具要及时进行修理,不要随意弃置。避免材料和工器具不必要的损失。

对于机械设备的投入一定要考虑工程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各种机械设备的进出场时间,避免因工序,作业面安排不合理而产生的设备闲置。采购新设备不仅要与工程项目特点想适应,还要考虑到以后项目是否能进行使用,优先采购通用性好的机械设备。对于机械设备的使用一定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避免因为不规范的操作而损毁设备,减少设备的使用年限。认真做好机械设备的日常保养工作,争取每一台设备都能使用到经济寿命的年限。在机械设备的购买以及租赁之间权衡利弊,挑选出最经济的机械设备获得方式。

4.间接费用的控制措施。对差旅费用、业务招待费用和办公费用严格进行控制。制定出差旅人员旅途消费的标准,对于不同级别、不同任务的差旅费报销标准区别对待,超过报销额度的差旅费用严格不予报销。业务招待费的管理也要更加严格,招待费的去向要有严格的明细账,并附上发票,由企业高层定期检查。办公费用也要实行严格管理,办公人员在购买办公物品之前先提出申请由专门部门进行审批,在购买完办公物品后要及时上交发票,做到报审和购买的物品相一致。

5.安全和质量的控制措施。重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控制,企业内部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对进驻现场的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让工人严格按照作息进行工作,严禁疲劳作业。定期检修机械设备,防止在机械设备工作时发生安全事故。对于整个工程施工现场要设立专门的安全员,统筹安全工作,避免事故发生。

处理好工期、造价和质量三者间的关系,但即使三者间出现矛盾也不能牺牲工程质量来保证进度或者造价。在工程竣工完成后验收之前企业要做好检查工作,及时对不合格的工程部位进行处理,避免竣工验收不合格进行返工或者重做增加工程费用。

6.竣工阶段的控制措施。竣工验收阶段建筑施工企业不能拖拖拉拉,要及时准备好内业资料,精干人员和机械设备不要急于撤出施工现场,一定确保验收工作顺利完成的情况下再做其他工作准备,避免由于竣工验收阶段的不顺利而产生的额外费用。

7.严格执行企业成本核算制度。虽然建筑施工企业资金流出主要集中在工程项目上,但仅控制了项目中各个环节是不够的,我们应该严格执行企业成本核算制度。对于已经完成的工程项目再进行一次详细彻底的核查,将远期和近期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效果进行比较,找出不足及其产生原因,及时改正它们,不断提升企业成本控制的水平。

三、结语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建筑施工企业在业务拓展的同时必须考虑如何进行成本费用的控制。建筑施工企业主要集中在投标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验收阶段,建筑施工企业一定要严格把好上述阶段的关,同时控制好间接费用,做到该花的钱合理支出,不该花的钱绝不外流。企业还要严格执行成本核算制度,一方面防止控制阶段的弄虚作假,另一方面总结经验教训,提升企业成本控制能力(成本控制各阶段如图1所示)。以上是笔者对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措施的一点看法,希望能对企业的实际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璇.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研究[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4):88-92.

[2] 陈会中.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有效途径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3(4):123.

[3] 彭志军,何勇.浅议建设项目的成本控制[J].山西建筑,2010,36(15):255-257.

[4] 钟顺东.浅议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J].成本控制,2010(9):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