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语文总结

大学生语文总结

时间:2023-06-18 10:45: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语文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语文总结

第1篇

关键字:外语文化节 学习氛围 问题 建议

一、项目研究背景

(一)时代背景

日益开放的社会,广泛的国际交流和经挤发展的全球化趋势已把外语能力提高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成为人才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信息时代国际范围内人类交际空前扩大的需要,对现代大学生来说英语已不仅是一门获取专业信息的必要工具,而且是直接参与信息交流的手段。因此如何掌握好这门应用性强的学科,如何抓紧提高大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是当前各高校都十分重视

(二)大学生外语学习现状

根据平时对同学的接触了解及之前相关项目调查的结果,我们不难看出目前大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不高。例如,老师随堂统计真正是因为喜爱外语而选择相关专业的人数时,情况不容乐观。

武汉各高校领导、老师及学生自身都多次尝试,希望改善目前大学生外语学习现状,激发学习热情,但均效果不佳。

二、调研流程

此次调研,项目组成员采取单人行动和集体行动相结合的方式,对本课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研:在对本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也对举办“外语文化节”的相关领导老师和学生干部进行采访,并搜集多方资料,力图全面分析“外语文化节”的举办状况。

此次调研总共分为四步:

(一)调查问卷数据汇总分析

2011年12月31日至2012年1月4日,项目组成员进行了问卷发放与回收,其对象涉及全校众多专业的各年级学生,并于寒假期间完成调查问卷的数据汇总和分析,形成了详细的调查报告。

(二)实地采访

1、采访“外语文化节”的参与者

2012年2月学生返校后,项目组开始对本校学生的采访活动,近距离从学生们的口中了解到了更为真实的情况。作为学校里最为活跃的主体及校院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学生对学校里的各种活动有着最切实的感受,也可以对活动的好与坏提出最具广泛性和代表性的意见和建议。我们通过访谈的形式了解学生对“外语文化节”的感受,从中获取了相对真实可靠地想法与回馈。

2、采访举办“外语文化节”相关学生干部

外国语学院学生会是“外语文化节”的主办方,其相关学生干部则是该活动的实际执行及实施者。2012年2月,我们采访了外国语学院学生会第九届团学联主席及十位相关部门部长,了解他们在举办过程中的体会及经验教训,为下一届“外语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奠定基础。

3、采访外国语学院相关领导及老师

学院相关领导及老师是活动举办的政策指导力量,对“外语文化节”的举办有着最宏观的指导及掌控。2012年2月,我们采访了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吕宗瑛老师、外国语学院分管本科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梁小华老师,从中获取举办“外语文化节”的政策指引信息。

(三)结果分析

2012年2月下旬,在结束了问卷分析和实地采访阶段任务后,项目组成员将收集到的调查资料进行汇总,通过问卷数据与采访资料交叉细致分析“外语文化节”,并提出我们的建议。

(四)总结报告

2012年2月底,项目组成员将汇总整理后的资料有条理的划分开来,共同书写总结报告。

三、建议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等多种调研途径,我们在科学分析我们的调研结果基础上,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语文化节”活动总结出以下建议:

(一)关于活动设置

通过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以及对外语文化节活动参与者和组织者的实地采访结果来看,外语文化节的活动设置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首先,活动项目过多过杂,建议精简项目,打造品牌活动。

其次,项目的时间安排存在缺陷,建议在外语文化节正式开展前,设计更详细周密的活动安排表,并在活动举办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活动时间做出合理的调整,以最大化的满足全校学生的参赛意愿,使更多的人能够参与进来;然后,建议多设置一些趣味性强的活动,吸进同学们的关注和参与,并且增加出国留学和职场英语面试和沟通等与大学生就业、出国等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活动,使广大学生能够得到锻炼。

再次,项目的设置有严重偏向于英语的程度,对于小语种的关注较少,没有体现语言的多元化;最后,由于目前的比赛项目设置针对性不够强,专业化不够,因此建议主办方根据学校专业多样化的原则,实现外语文化节由大众化到专业化的转变,有针对性的吸引各专业的同学参与。

(二)关于竞赛性的活动

首先,要通过监考人员或监控设备等加强比赛的监督力度,并设立舞弊惩罚机制,以保证比赛的公正性。

其次,要提高比赛的整体质量,对参赛人员提供赛前培训,提升晋级难度,设立更丰富的奖励机制,以达到竞赛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三)关于活动的组织者

首先,据调查显示,约70%的学生是通过展板、海报和传单了解并参与到外语文化节的活动中来,从侧面反映了,外语文化节的宣传并没有实现多种途径相结合,对网络宣传的利用成效不大。因此,在此建议活动的组织宣传者,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打造多元化的宣传模式,提高外语文化节的知名度和学生的参与程度。

其次,据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往届组织成员都表示人力资源不足,由于外院本身人数有限,加上外语文化节项目多,耗时久,因而导致工作人员工作十分辛苦,压力很大。据此,首先,我们建议外语文化节的主要负责人要合理安排工作人员的调配问题,使分工具体到单个部门,单个小组,甚至单个成员。并且发挥外院学生会的整体效应,达到各个部门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效果,提升工作效益。

再次,建议外院学生会能够积极主动与其他院学生会联合,举全校之力,增加工作人员供给,并在与其他学院学生会负责人交流沟通之中,学习借鉴他们的成功管理运作经验,提高外语文化节的运作效率,优化活动效果。

参考文献:

[1]秦晓晴.中国大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秦晓晴,文秋芳.外语教学问卷调查[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第2篇

[关键词]探究教学法;大学语文;应用管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7-0115-02

语文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基础学科,所有的学科都是需要语文的功底才能够理解的,从此可以看出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大学中的语文不是对知识的直接表述,也不是对语言能力的培养,大学语文教学强调的是对学生能力与创新的培养,将语文视为语文知识与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但是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有很多的大学生在语文方面有所忽视,大学语文教学也缺乏创新性,导致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所以探究式教学法应用在大学语文中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人才。

一、探究教学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以往的教学重视的是知识的一种传递,重视学生的成绩,而这种以往的教学已经不适用于当今新时代的教学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在大幅度地进步,所以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随着我国的新课改的实行,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对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面。知识的传递更多都是由老师进行教导,重点也比较放在老师的身上,但是对能力的培养更多的应该是让学生主动的投入到课堂当中,将学生自己视为课堂的主体。有的时候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有限的,并没有经历过很多,所以对于一些语文方面的文章还不能够深入的理解,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建立学习的共同体,例如学习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的探讨,在小组当中,每位成员都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通过对所有成员的想法进行分析就会促进所有学生的共同发展。知识是需要不断去更新的,同样的知识在不同人的思想中有不同的看法,这些不同的看法就会产生碰撞,在这个碰撞的过程中,就会有新的知识出现,这也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培养方式。探究式教学方式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有重要的地位,这种方式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课堂转变为可以自由发挥自己想象和观点的课堂。学生要在上课之前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自我收集资料,并且要对自己提出一些问题,在课堂的过程中把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这样的一个过程下来之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二、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大学中,很多非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是不重视大学语文学习的。进入大学的学生更多重视的是以后的工作,未来的发展,而学校也是同样的,是以升学和求职为主要的目标的。为了能够实现高的就业率,就会只关注学生所学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养,就会忽视了语文的教学。学生之前对语文的学习是因为升学的压力,很少是因为对语文的喜爱才进行学习的。这样就会使得学生缺少语文的素养。语文中最重要的就是素养,语文能够提高学生的素养,有素养的大学生能够在社会上更加稳定的发展,所有的为人处世都是需要语文的素养为基础的。当代的大学生更多的时间放在了网络上面,对网络上的段子有很多的接触,有很多的网络段子是非常没有营养的,所以对很多的学生只起到了消极的影响。

鉴于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出现缓解了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究式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会去鼓励学生,鼓励学生在学习当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研究性。大学课堂很明显的一个缺点就是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还有学生之间的互动,但是探究式方式增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在探究式的教学当中,互动是一项重要的环节,以往初中或者是高中的课堂上,老师会因为有升学的压力而忽视课堂的互动性,但是大学课堂上缺乏互动性就是教学的一种倒退,没有互动的课堂就不能够进行探究式的教学。

三、探究式教学法在大学语文中的应用

探究教学法在大学语文中的应用有很多,将探究教学法应用到大学语文当中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也会帮助学生提高创新的能力。

(一)营造课堂的气氛

探究教学法很重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需要学生主动的投入到课堂之中,以学生为主体,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将传统以老师为主的课堂向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形式转变。在课堂的教学当中,老师也要增加一些需要学生自己设计活动的项目,让所有的学生都融入到课堂当中,增加学生参与度。课堂虽然是对知识传递的重要场所,但这并不仅仅是课堂的意义,课堂除了向学生传递知识以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学习的能力。为了能够让学生充分的融入到课堂当中,老师应该提高课堂的气氛,将大学课堂的气氛营造成愉快轻松的氛围。对于以往传统的课堂,老师是最具有权威的一个存在,学生是不能够对老师的教学产生任何质疑的,即便是有的学生有不理解的地方也只能在课下单独向老师进行询问,但是绝不能够在课堂上对老师提出质疑,这样的教学环境会影响学生的发展,会将学生的思维打断。而探究教学法认为课堂上是老师和学生共同互动的一个过程,在课堂上是学生进行思考解决问题最好的时机。老师还要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好的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会有助于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探究式教学方法会将学习的内容进行划分,形成若干个不同的小问题,老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将问题进行解决。老师所设计的所有的活动都要基于学生的发展与特征进行设计,学生还没有进入到社会当中,对于实际的生活缺乏经历,所以活动也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设计。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充分的表达出来,在课堂上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的发言,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都是有所不同的,课堂上可以将所有学生的观点进行包容,将不同的思想形成一种碰撞,也会对学生有更多的启示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课前先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做一个系统的预习,将自己有见解的地方记下来,在课堂上面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谈论,不仅将自己的看法与思想传递给了他人,也会将他人的思想进行吸收,形成更完美的解决方式,在由老师进行引导,将不正确的思想除去,留下的就是关于知识最完美的解释。

(二)创设问题的情境

正所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对于大学生而言,只有自己有兴趣的学科才会吸引学生。大学生在大学主要学习的就是专业课,对于其他的科目都是凭着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的,在一些学生眼中,语文一直都是一门较为枯燥的学科,而且有很多需要理解深究的文章,这样就会让学生失去兴趣。所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是最重要的。如何才能提高大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呢?情境的设立是一项有效的解决方式,也是探究式教学方法中的一种。情境的设立要对学生有吸引力,要新奇有趣,要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要和当前的社会热点相关。关于情境的设立是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发展的。新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兴趣才能展开,如果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那就不会投入到学习当中,大学生对兴趣更是有很深的执著,因为在大学对于他们而言,更重要的是专业技能的学习,除了专业技能之外的学习全凭学生的兴趣,只有能够吸引学生目光的学科才会受到学生的青睐。语文又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很多的语文文章都是有故事性的,这些有故事性的文章只要老师充分的利用就会吸引学生的眼球。情境的创设是人为的进行设计,很多的文章是以叙事文的形式出现的,这些叙事的文章完全可以以剧本的形式表演出来,这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有趣的。

(三)关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

探究式教学重视以学生为主体,重在挖掘学生的探究能力。现如今大学课堂的效率很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是一知半解,这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的质量。探究式教学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会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教学的评价也是具有多元化的特点的。探究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总结评价自己的过程。学生要对自我在课堂的表现进行评价,由学生自己评价之后,再由小组进行评价,小组可以参考学生自评的意见,并且在评价过后由小组中的成员进行点评,当然,小组中的点评人员要轮流担任,最后在由老师进行系统的评价,总结整堂课的优点与不足,和学生们共同进行改进。评价的内容也是需要重视的一个方面,评价的内容不仅仅是学生是否在课堂上发言等这样的小问题,应该重视是否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究,语文是博大精深的学科,有很多深层次的知识需要学生去挖掘,而且评价的内容中还应该有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和最终探究结果的展示,是否在探究过程中扩展了自己的思维等,这些都应该是评价的内容。并将所评价的结果作为自己反省的依据,不断改进自己的缺点,老师也要通过对探究的评价进行反思,不断改进教学的内容与模式。

第3篇

关键词:高职语文 语文教学 人文特征

引言

在高职语文科目发展探索中,有很多教育家基于语文科目的重点任务、培养目的以及和语文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的关联,围绕怎样深入培养大学生自身的表达技能、文学技巧、语言水平、人文素质等关键问题展开论述。笔者总结了相关教学观点得到以下结论:高职语文教育改革与培养目标在培养与提升高校生语言能力及沟通水平上意义重大,教学中包含阅读、行文、口语等诸多层面的技能;目标是为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升多方面能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育高素质优秀人才。[1]所以,高职语文这门功课对大学生未来前途而言,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高职语文教学的意义

语文是我国千古文明流传至今的重要载体,其肩负了传扬华夏文化、陶染道德品质、宣扬人文精神的重要任务,假如高校语文课程没有很好地开展,那么中国流传了数千年的光辉璀璨的文化就难以传承下去,因此它是承接我国民族文化与精神的主要途径。从语文自身属性角度而言,其具备工具属性和人文属性,语文是这两者最大程度融合的科目。[2]语文的工具属性具体展现于高职院校的整体教学系统当中,深入优化语文教学模式可以强化大学生理解水平,对于他们综合技能的开创与解析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从这一点来说,语文在别的科目教学中也同样发挥了重大影响力。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特别是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的提升,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进入社会工作实践中都有着极其重要作用。语文最根本之特征是人文属性,它的工具属性除了给其他科目发挥功用之外,同时也是展现人文属性的必要条件,大学生只有在对某篇具体文章当中的文字、词汇、语句和整篇文章含义分析解读以后才能感受到这当中包藏的内涵,深入阅读之后才能达到人文素养与精神境界的提升目标。[3]

高职院校中所涉及的专业科目都无法脱离语文学科的影响范围,语文教学对学生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的提升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其他科目当中,这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而语文科目的教育就是一个技能培养与别的科目舒畅沟通的承载途径。除此之外,语文科目的教育对于大学生陶染情志与提升审美能力也有着关联。中国文学从古至今都很注重提升情操与修养,现在高职院校语文科目仍然具备这类功用,语文科目教育的意义并非局限于文化知识的积累,更深刻的是提升文学素养,即精神觉悟上的提高。高职语文教育在情致、道德等人文素养上是不可替代的学科,它可以把很多重要精神渗入具体的文学作品以及相关课程中,进而令大学生更易受其陶染,最终接纳它。高职语文教材中许许多多美好的文本和诗作也可以提升高校生自身审美与综合素养。

二、高职语文科目教育中的现状

为了使语文课程在高职院校中更好地发挥其人文精神价值,我们仅仅意识到语文在高职院校中的重大意义还不够,还需要基于语文教学在高职院校里的现实情况,只有对目前状况展开充分的解析,才能寻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透过笔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高职院校中的语文科目教育现存的诸多劣势以及现状亟需解决。

(一)高职院校语文科目逐渐变为边缘科目

目前,高职院校里的语文科目存在逐渐变为边缘科目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状况:全世界非汉语国家研习汉语的总人数已经在3000万以上,现在已经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两千五百多所院校设立了汉语科目。但是在我国高校里,语文学科却未能引起相应重视。此外,在整个教育系统当中,外语与语文这两个科目的比重持续失调,后者占据的比重逐渐降低,一直到高职院校教育系统里,外语占据的比重业已大幅超越语文。第二个现象在非汉语言专业里展现得更为显著,语文课程在高职院校中的边缘化趋势使人不得不担忧。

(二)高校生对语文的应用不是很熟练,学习兴致不高

从小学开始就开设了语文基础科目,可是学习多年后,在高职院校中仍然存在很多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运用能力缺乏现象,对文字的使用表现出逻辑上的错乱以及词不达意。尤其是理科生,在语言表达技能上更显得贫乏,这类现状在他们的毕业论文中得到具体展现。有很多大学生在面临毕业论文时,即使自己大脑里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却仍然无法落笔,这种状况给高校语文科目教育敲响了警钟。

(三)语文科目教育看重理论,缺少对实践技能的培养

语文教师在高职院校进行教学时,只看重基础知识的解析,极少关注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公文技能的实践与提升,这令整个语文科目的教学显得非常呆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始终无法提高。只注重知识的灌输是片面的看重语文工具属性而忽视其人文属性的行为,对文本每字每句的解析仅能够把基础知识教给大学生,却无法令学生深切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精神内涵,对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能力的提升效果不佳,令学生无法把理论与实践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抹杀了他们能力提升的可能性,最终让语文科目教学没有办法施展出其功用。

(四)高职院校语文科目教育在理念上较为落伍,教学内容单一

现在高职院校语文科目教育依旧延续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路,不论教师还是课本研发,都没有很好地贯彻语文教学改革的理念,缺乏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只能令高校生提不起奋发学习的劲头,教与学的热情减少将使得语文教学目标无法达成。很多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教学,依旧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陈旧的授课模式使大学生的学习心态不积极。这样一种上课与考试方式,无法令高职院校语文科目教育达到培养精英的目标,甚至妨碍了大学生独立自主的创造精神、探索精神以及实践技能的培养,这类情况对那些将要迈入社会大门的高职院校大学生而言,对其就业以及继续深造十分不利。上述原因均为高职院校语文科目的教学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让语文课堂多姿多彩和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对高校语文教学模式的研发就成为必要环节。

三、高职语文教育应对策略探索

《大学语文》是高校除汉语言课程以外的一门公共必修教材,这门课程对于高校生提升人文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院校的语文科目教育并未实现这种价值,基于上文对高职语文教学现状的不足之处的分析,并从语文在高职院校中的重要影响和实际情况出发,透过教学实践总结以下几点对策:

(一)改革传统语文教育模式,朝多元化发展

上语文课时,融合文本并且充分运用多元化知识渗透,给学生创造贴合实际的情境,有利于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快速转变成综合技能。除此之外,教师还可组织有关语文相关能力的研讨会或主题演讲,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才能得到良好的成效。这类教学活动可包含研习重点作品、报告及探讨其他同学的观点。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改善原来一成不变的传统教学方式,透过实际的师生互动,还能够很好地培养技能。透过多种能力的模拟实践,积极调动学生表现的热情以及学习的兴趣,令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有所用。

(二)对传统教育观念予以变革,凸显语文科目的人文属性

不能把语文只作为一个独立科目简单看待,它是其他所有学科的表达基础,是将人文精神深入其他科目里去的大科目。学习语文的同时也能够间接学到其他科目中的知识,反之也是如此。科目间是互相作用、互相渗透的。高职语文不仅具有工具属性,还含有人文属性,它是这两类属性的融合。

语文是高校教学里的基础科目,在现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观点引导之下,实际教学注重能力培养,着重于专业课。这类轻人文、重思维的情况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不利影响。根据实际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书面写作技能与口头表现技能十分贫乏,这就需要语文科目的研习以及锻炼。[4]如果要改善这种情况,高职语文教育观念就需要予以变革。变革里需要引进“素质教育”,融合创建、发扬人文精神,令两者深入融合,将科学和人文予以整合。

(三)教师需要提升自己的素养,努力创新

高职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对教学的品质与水准有着关键影响力,在保障教师专业素质条件下,才可以讨论教学观念以及方式。[5]在当下,国内高校语文教学正展开改革,教师的专业素质将对科目改革成功与否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队伍需要看清楚实际情况,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需要在教学方式上大胆创新,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最终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四)对高职院校语文科目教育的侧重点予以重新定位

高职院校语文教育需要突破只看重理论知识灌输的现状,这种忽略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方式亟需改变,应该主动探寻可以提升高校生综合素养的教育方式,例如开展“演讲与口才”“写作与文章鉴赏”等相关课程,令语文课堂的45分钟得以高效利用,在学生技能提升的同时,给跨入社会做足功课。此外,高校生学习知识的途径主要还是通过课堂,教师需要在基础教学之外,努力探寻提升课堂效率与品质的教学方法,极力营造最佳的教学氛围。在发扬传统教学优势的基础上,着重借助高科技辅助教学,在愉快的课堂氛围里,绘声绘色、情景交融,令高职语文课堂变得活泼生动、多姿多彩。语

参考文献

[1]曹明海.语文教育观新建构[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2]宋文芳.论高职语文教育的改革与创新[J].语文建设,2012(24).

[3]李元功.语文教学艺术与思想[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第4篇

 

当前,高校语文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导致大学生的语文素质无法显著提升,而导致这种原因主要还是语文教育管理模式方面的问题。笔者在下文中分析了新时期高校语文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完善高校语文教育管理模式的相应措施,旨在促进当代大学生的语文素质全面提升。

 

一、分析了新时期高校语文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高校语文课堂教学缺乏实效性。应试教育环境下,语文学科的教育是非常冗杂的,阐述文本时,往往会通过将文本肢解的方法来进行,或者教师反复讲授知识,以实现素质教育这一目的。

2.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又会形成架空问题、放任体验以及煽情的一种教学模式下。虽然也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在语文课堂当中加入互动讨论的教学活动,学生在讨论活动当中表现也非常热烈,得到了一定的自由体验,但是教学效率低效性这一问题却并未真正改善。

在体验情感的过程当中,很多学生都未真正去思考问题,未思考过怎样才可以获取到对语文的深刻认知。定篇、例文等都是学习文本的方式,可无论哪一种方式,都要求语文能力达到一定的目标。教育目标落实的过程当中,很多教师都过于注重对“感动”的追求,却忽略了语文的实效性。所以,高校语文课堂教学缺乏实效性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2.大学生的语文学习非智力因素相对欠缺。大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时,不光是要满足智力水平的需要,还要控制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以及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

 

但是,当前的语文教育管理当中,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始终无法得到有效地提升。大学生对于语文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也存有不正确的认知,使得大学生普遍缺乏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心理,更感受不到学习语文知识的乐趣,普遍感到语文课程枯燥乏味。上述非智力因素的缺失,导致高校语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难以提升。

 

3.语文教学评价改革并未落到实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虽然新的教学理念已经得到了广泛运用,但是教学评价理念也需要不断完善。特别是语文知识学习过程当中学生的状态,必须有针对性的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模式,更要运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来进行教学评价。

 

但是,虽然教学评价的观念是比较先进的,很多大学语文教师也在教学当中开始应用,可实际操作当中却又出现了不少问题。例如:有的教师对于教学方法、教学知识、学生掌握情况、学生价值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都存在着较强的随意性,起不到促进学生进步,反思教学的重要作用。

 

二、探讨完善高校语文教育管理模式的相应措施

 

1.有针对性的制定语文教育管理计划。实施语文教育的过程当中,学生个体才是教学的主体。新时期,大学生的个性比较鲜明,每个人的兴趣、爱好、特点都各不相同,有着较大的差异性,这也是语文教育不可忽视的因素。

 

另外他们的心理、认知方式以及智力水平也都各不相同,教师一定要深入了解、调查所教班级的学生情况,掌握他们的个性、爱好、兴趣、特点、学习习惯、知识掌握情况等,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的情况来进行细化,根据他们的现状以及具备的潜质和对语文知识的需求,按照学生的目标有针对性的为其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提升教学的实效性,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

 

2.教师要明确语文教育管理的主要目标。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设计语文教育管理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高校语文教师备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追根溯源,避免过于模糊和笼统。很多教师都会根据参考书或者相关书籍、教案等资料来设计语文教学目标,但这种目标并未将学生的实际充分考虑进去。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首先要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来设计教学目标,制定课程标准,并从学生的各方面实际情况多维度综合考虑;其次,要按照不同学生不同的需求制定不同的管理目标,要保证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确保教育管理目标能够与学生的功利或非功利等实际需求相适应,投其所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使大学生形成积极地学习态度与学习心理,主动学习语文知识。

 

再者,教师必须明确高校语文教育管理的真正目标,明确具体的目标对于教学管理的作用,使目标能够满足阶段性、个体化以及特殊化的需求。同时,教师还需实时观察学生的知识、情感、认知水平等各方面变化,适时地做出调整来适应他们的变化,使语文教育管理工作更具针对性。

 

3.对语文教学管理环节进行优化。教学组织过程,是教学当中的关键环节,也决定着教育管理工作的作用是否能够有效地发挥出来,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和教学效果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

4.但是,当前的课堂教学各环节设计,仍然是常规的模式居多,例如阅读理解,一般都是概括段落大意并进行归纳总结,而教学管理环节也可以不断创新,可以单刀直入从关键问题着手,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并理解相关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写文章、写剧本,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创造教学情境、中心问题小组讨论等,丰富教学过程,让学生快速地掌握学习重点。

教学评价,也要转变传统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结果的模式,首先,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要让学生自己对自己进行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发现缺点促进共同进步)、教师评价学生(指导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评价教师(加强教学反思提升教育水平)等;其次,评价内容要多元化,例如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学习的积极性、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讨论活动是否积极发言等。

 

开拓创新、开阔视野,主动与国家发展形势相适应,已经成为高校的重中之重。在这样的新时期,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面对的大环境、教育对象、教育手段等方面,都给高校带来了挑战。高职院校语文教育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必须积极构建与时代相适应的语文教育管理模式,加强语文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提升实效性,促进大学生语文素质全面提升。

第5篇

一、目前我国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大学语文教学在大学教学中得不到重视,师资力量薄弱,语文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也不是十分的尽人意,有的大学教师已经对语文教学失去了应有的信心,不愿意在语文的教学中多费无用的心思,从而使得语文教学的方法十分的陈旧,教学的手段也十分的落后,课堂教学的气氛一直也是死气沉沉,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足够的沟通,在一定的程度上严重的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今,绝大多数因为受到“学会数理化,走遍全天下”这句话的影响,将自身的学习偏向于理科,使得语文的基本教学被忽略。在当今的大学中,大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不容乐观的,从大学生平时上交作业到写一些申请材料时可以明显的发现,在这些作业和申请材料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错别字和不通顺的语句。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人们表达和书写的能力已经在慢慢的退化,信息化设备的通讯已经完全的取代了书信的交流,从而导致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严重缺失。在这个网络时代,大学的语文教学也应该要与时俱进。

二、网络时代如何构建大学语文的教学模式

1、教学环境的网络化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逐渐的将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行改变。目前,怎样能够将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作用更好的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已经成为了目前教育者面临的严重问题。在当今的时代中,大学生基本都拥有了自己的私人电脑,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对任何资料进行查找和翻阅。网络中丰富的信息可以使学生对自我构建认知结构有所了解,自身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都得到了丰富,为大学语文教学拓新领域。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更加的活跃,积极的参与到网络中,在进行备课时,网络中的知识可以十分有效的对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不足的地方进行弥补。在进行教学时,将教学材料中的内容和网络中的知识进行融合,使语文教学的内容更加的丰富,同时还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2、利用网络,使学生的阅读理解

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阅读教学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因为教育者的认知不够,往往使得阅读教学被忽略。学生在进行自我阅读时往往会因为阅读的方法不对使得对于文章很难理解,从而使得学生丧失了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阅读的效果和效率不高。在网络的环境下进行阅读教学,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有点,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同时,还可以根据图片、声音以及文字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使得学生在阅读时不在显得枯燥无味,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还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构建语文网络学习的平台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对教师产生一种敬畏的心理,使的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了应有的沟通。在网络中构建一个语文学习专题的网站,教师和学生都进入其中,学生将自己不理解的说出来,教师将学生不理解的问题一一作答,在学生学会知识的同时,还增加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使得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得到有效的提高。总结网络的快速发展在影响到教学的同时还给语文教学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前景,大学中常见的语文教学进入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只有将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和克服,才能够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大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

作者:高瑛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第6篇

1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

传统的大学语文课教学内容包括文学作品欣赏和应用文体写作两部分.新时期的大学语文既是在校大学生加强人文修养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培养大学生语文技能的有效手段.因此,大学语文课程的内容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普通话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的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现代汉语的七大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人们在交流过程中,要达到认识上的共识就必须学会说讲普通话.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际和信息传递,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生存能力和社会能力.面对新时代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人际交往、自我表现的关键.普通话是交际语言的基础,运用普通话与人交流,会使交流对象听得明白,听得清楚.

1.2实用口语表达

在交际过程中不仅表达要清楚、准确,而且还要使交际的语言愉悦共赏.在校大学生应该在掌握普通话的基础上,通过朗读、演讲等口语形式学会运用口语表达技巧,提升口语表达能力,也就是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做到有停有连、有升有降、有重有轻、有快有慢,使语言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日常生活中的交际是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有不同的交流目的、交流对象和交流语体.在各种交际语境中应学会充分运用语言技巧,做到被人接纳、受人欢迎、轻松自如、游刃有余,最终实现交际的目的.

1.3汉字书写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世界生命力最强、一直沿用至今的文字.汉字经历3000多年的历史演变,成为我们今天使用的法定文字,汉字本身不仅包含丰富的文化,以汉字为载体形成了书法、篆刻、回文诗等文学艺术形式.汉字是我们交流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承的媒介.但是由于网络信息的发达,人们在敲打键盘的同时,却忽视了汉字的掌握和使用,出现误解字意、提笔忘字、错字连篇、潦草难认等现象.大学语文课要强化大学生的汉字书写,提升大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意识和规范水平,使书写的汉字规范、美观、流畅.

1.4常用文体写作

具有良好的口才,必须要有“心才”,“心才”就是写作能力.写作不仅能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任何科学的发明与创造,都必须借助于语言来记录、推广和应用,达到知识上的共享.在这个信息媒介发达的时代,小到一封电子邮件,大到一次会议演讲;小到平日的书信往来,大到公司企业的公文写作,都需要用语准确、表达流畅、条理清晰的写作能力.常见应用文写作一直是高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内容之一,依据不同文体的讲授和练习,来培养大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1.5文学欣赏

在信息交流更替频率越来越快的今天,读书竟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然而,真正好的营养、优秀的文化必须要深入到经典文本的阅读中才能获得,而不是来自于唾手可得的快消文本.学生通过对经典作品的阅读和赏析,能够形成健康的审美心态、树立正确的审美理想、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在阅读中观察生活、体验人生、感悟生命、提升境界.文学欣赏是历来大学语文课的重要内容,注重教授文学经典作品的鉴赏方法和批评方法.通过对古今中外的文学、文章的解读,使大学生感受到文字之美、文章之美、文学之美、文化之美,培养大学生的鉴赏能力.转型的本科院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大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因此,需要对传统的大学语文内容进行改革和创新,在保留原有的教学内容基础上,应增设大学生语文技能的培养.

2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这也是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原则.大学语文秉承为社会输送具有人文素养高的技能性人才,更好地完成大学语文的教学任务,达到大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应依据大学语文繁杂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既要讲授理论,又要进行学生能力的训练,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做到理论讲授和实践训练相结合.

2.1教学方法多样化

针对大学语文的五个方面的教学内容,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2.1.1制作教学课件

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改善教学手段,开发制作大学语文CAI课件.教学以课件为载体,教师讲授与学生训练相结合,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无论是普通话、口语表达的讲解,还是汉字、常用文体写作的讲授,以及古今中外名篇的欣赏,课件的制作都应具备实用性、观赏性、互动性和可操作性.

2.1.2利用网络整合相关资源

将有关大学语文教学资源传到网上,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地去学习.也可以利用与大学语文内容相关的网络视听资源、文字资源,有效地扩大大学语文的教学容量,体现大学语文既有看、有听、有读的立体性,又有思、有赏、有得的教育性,拓展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2.1.3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大学语文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所以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是实践教学,也就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技能练习.学习语言文字的最终目的是应用,这就需要教师结合理论知识制定课上课下的训练内容.比如进行作品情景模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认识,让他们切身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再如举行课堂辩论或演讲,有助于学生感受学以致用的快乐.

2.2训练方法系统化

一种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不是一朝一夕来完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大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不例外,不仅需要有持之以恒的训练态度、锲而不舍的训练精神,更需要科学的、有效的、系统的训练方法.

2.2.1建立科学的训练体系

大学语文每一项内容看上去是单一的,其实五个方面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托的.普通话是口语表达的基础,汉字是写作的基础;口语表达是有声语言的运用,写作是文字语的运用,文字语和声音语相辅相成;文学作品是口语表达、写作学习和借鉴的范本.在训练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把五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当然这种综合性的训练方式还需要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去摸索和总结,所以需制定科学的、系统的、有效的训练体系,使训练内容节节相连、环环相扣,学生的能力循序渐进、步步提升.

2.2.2建立个性的培养方案

大学新生的地域性和语文基础的差异性,决定大学生不同的语言运用能力,也决定大学语文的讲授技巧和训练方法.大学语文的第一节课应以笔试和口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查,了解学生的普通话、口语表达、汉字书写、写作的水平.依据学生语文基础的不同性和训练过程的差异性,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采取针对性的训练措施和方法,使每位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2.2.3建立系统的训练模式

在课堂上大学语文教师根据学生语文能力的调查结果,具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讲述和实践指导.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课下训练情况,并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有关语文技能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知识、运用知识、提升技能.以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为载体建立“学生主体性”的训练模式.以学院、社团、班级为载体建立“学生个体性”的训练模式.

2.2.4建立可行的监控体系

课外的训练方法多样化,虽然能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有所提高,但是却缺乏质量标准和监控体系.因此,应建立科学的质量监控体系,以起到监督和促进作用.可以以学院为单位、以学生为主体、以参与为手段,建立规范的非行政督导系统,对训练过程、结果进行检查、考核,了解学生的训练情况.

2.2.5构建多元的评价体系

不仅要监督学生的训练情况,还要检测学生的训练成绩,对学生的训练结果以阶段性、学期末为时间节点进行评定,给予鼓励.在评价主体上以学生在口语活动过程中获得的体验、方法和技能的运用情况列入评价领域,并通过口试对学生的方法运用和能力提升进行评估,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大学语文课程应侧重于学生的能力培养.

3考试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考试是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提升的阶段性检测.大学语文的考试打破传统的单一笔试,采取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方法,既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也重视理论知识的运用和技能的提升.

3.1建立科学的考试机制

改革后大学语文内容的丰富性,决定大学语文考试的复杂性,不仅有口试和笔试两种考试形式,而且涉及的考试内容是繁杂的.大学语文有理论、有实践,既要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要检测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所以怎样的考试方式来考查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极为重要.大学语文要打破传统的、单一的、以知识记忆为主的理论考试,既要测试学生的理论水平,也要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所以应建立全面的、灵活的、科学的考试机制.

3.2制定具体的考核方法

大学语文既要有标准化的笔试试卷,又要有多样化的口试形式,所以考试的内容要灵活多样.制定考试的实施细则,使笔试和口试具有丰富性和实用性.

3.2.1制定笔试实施细则

笔试为期末考试的一部分.理论的多样性也决定笔试内容的丰富性,同时也要做到生动性,就是考试内容的生动,能调动学生的思考,并能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笔试的内容主要包括汉字书写(包括卷面文字)、常用文体写作和文学作品欣赏(以中国古代作品为主),以百分分配比例为30%、40%、30%.

3.2.2制定口试实施细则

大学语文的口试分普通话和口语表达两部分.普通话口试和口语表达中的朗读考试在教学过程中考核,口语表达中的演讲或教学口语在期末考试中进行(非师专业演讲,师范专业讲课).以百分分配比例为普通话30%、朗读30%、演讲或教学口语40%.笔试和口试以百分制分配为60%和40%,目的是考核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依据制定的考试细则,建立丰富多彩的、行之有效的试题库.做到考试内容既能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能对学生很好地运用语言起到督促、鼓励的作用.为适应本科院校转型的需要,大学语文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时数、考核方式等,既要提高大学生的文学修养,也要体现未来职业的需求,加强大学生语文基本技能的培养,使文学素养和语文技能并重,体现大学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作者:冯常荣 王如辰 单位:白城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洪.在改革中加强“大学语文”课程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7(3).

[2]王丽芳.院校转型背景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2015(9).

[3]王春凤.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研究[J].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11(3).

第7篇

P键词:文化导入;高校;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B

在进行语言类课程教学时,需要重视文化导入。文化导入对大学英语教学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积极的文化导入,加深大学生对异国文化的理解,开拓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面向美好未来。

1.不同文化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1)历史文化。由于美国是一个多元化国家,其对世界各地的文化兼容并蓄,因此在美国历史文化相关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搜集美国时代背景的相关资料,并根据时代特点,指导学生展开讨论,促进大学生融入当时的文化背景之中,加深对英语教学内容的理解。

(2)宗教文化。西方国家主要信奉基督教,我国的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中具有浓厚的西方宗教色彩,当学习到相关内容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查阅基督教的相关资料,对其起源或教义做一定的了解,便于理解课文内容。

(3)生态文化。生态文化的产生主要在于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美国十分重视生态文化,从小培养孩子的生态保护意识,在英语教材中与生态文化相关的题材主要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教师应以此引发大学生的思考和讨论,通过总结相关观点提高学生对生态文化的认识水平。

(4)社会道德文化。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社会道德文化的内容主要是由一个事件中的人物行为引发的讨论,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引导学生对相关事件后产生的社会问题展开交流,通过对文章主旨思想的理解而提高英语学习能力,也应鼓励大学生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2.文化导入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

(1)文化导入教学。文化导入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得到大家的广泛应用。教师在讲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也将异国的文化内涵传授给学生,促使学生不仅可学习英语的理论结构,还可了解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和人文习惯,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在高校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通过英语文化的灌输,增强大学生的理解能力,并将英语思维模式应用于日常交际中。大学英语教师还需要明确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提高大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2)文化语境构建。构建良好的文化语境是文化导入的升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理解能力。文化语境包括历史、宗教、社会习俗等内容,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本中的内容,强化文化语境的概述,构建出符合英语教学的环境。在进行英语语言授课中结合语境因素的参与,创造符合大学生学习需求的语言环境,充分发挥文化语境的绝对功能、限制功能,提升高校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3)文化差异对比。在英语教学中,中西方的教学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阅读上,由语篇展现传递。此类文化差异包括内容风格及形式的不同,其中阅读内容中结构和形式的差异属于显性差异,文章中的风格差异属于隐性差异。需要培养高校大学生的文化鉴别力,通过对比中西文章中的特点,提高大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

(4)文化意识培养。将文化意识培养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在文化导入的视角下,培养大学生的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将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都与文化习得紧密联系在一起,将学习英语语言文化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通过开展英语文化活动等丰富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结语

在党校中开展英语教学有利于提高党校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服务水平,通过文化导入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文化角度理解英语教学内容,大学生在学习基础英语知识的同时可以了解异国的文化,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提高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第8篇

【摘 要】文章总结了2014年年度流行语的时代价值、语法要求、意义及流传性的特点,对流行语的作用进行了全面深入地分析,

>> 网络流行语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实践性探索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网络流行语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初探 网络流行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浅谈流行文化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 浅谈流行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探索 活动体验式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探索 网络环境对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路径探索 同志青年教育思想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析 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 完善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 高职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机制探索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探索 新媒体形势下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索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刍议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浅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4-12-17 .

[2]刘佰龙,李林波,王玉洁,等.网络流行语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探析[J].中国冶金教育,2012(4).

[3]吴晓波.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学园,2013(31).

[4]吴喜涛.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5).

[5]袁琦,杨安翔.《咬文嚼字》2013年十大流行语的修辞评析[J].现代语文,2014(12).

[6]张加林.析2008~2013年年度十大流行语[J].语文学刊,2014(07).

[7]周军军.以网络流行语为载体提高辅导员工作效力[J].高校辅导员,2013(5).

第9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英语文化 建设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中西方文化不断碰撞与融合,在高职校园文化中出现多元文化并存现象,这构成了高职院校独特的文化景观。校园文化具有教育、引导、渗透与规范等诸多功能,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文化多元化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所以,把英语文化作为高职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探索高职校园英语文化建设途径要找准融合的切入点,吸取中西方文化的精华,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学生的文化心理发育与精神文化需求,丰富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一、高职校园英语文化建设符合高职生文化心理

高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常常喜欢表现独立,展示标新立异,最常见的外来流行语总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创造和使用。时尚外来语言是反映大学生文化发展的征候和符号,折射出大学生的心路历程和人生态度。其次,一些英美影视作品在大学生群体中喜闻乐见,不可否认,英美电影文化中的一些积极文化特点,如建立独立的个人价值观、培养个人危机意识及宣扬自然环境的重要性等,对我国处于人生规划和品格塑造阶段的大学生来讲,具有一定的正面影响,这些突出的文化特点对我国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具有积极的影响[1]。再者,在高职生文化和生活价值观上,高职生喜欢的五类文化排序分别是:传统经典文化、现代文化、通俗流行文化、异国文化、全球共同文化。高职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文化价值取向上展现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态势,既热衷于现代文化,又保持对传统经典文化浓厚的兴趣。校园文化的主流应当是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学校应关注高职生英语文化心理特点,吸取中西方文化精华,正确引导校园英语文化建设,使其更符合我国的社会观念、文化心态和审美取向。

二、高职校园英语文化建设途径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本身就意味着与多元文化之间的认同与超越、吸收与辐射。英语文化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同中国文化一样,亦蕴涵丰富的人文知识财富。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扩大视野、汲取中西方优秀文化精华,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包容性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培养国际型、具有高度人文素养和文化审美意识的复合型优秀人才。

1.英语课堂是校园英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英语课程一方面要进行英语知识和技能训练,另一方面要培植学生的多元文化视野,在吸收运用外来知识的同时,认识弘扬民族文化。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学习了西方优秀文化。英语教学基于学生认知特点、心理特点,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程设计理念,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载体,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增加学生英语文化知识。实践证明,学生对英语文化活动很感兴趣,不仅能显示学生的艺术才华,而且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能表现出美的情操和行为风貌,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在英语文化活动中,通过积累一定的经验,并找出不足,反过来又可以促进课程教育[2]。

2.开展丰富的校园英语文化活动。高职院校常常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两室”(教室与寝室)文化建设、“校园广播”、“英语角”、“大学生文化节”、“大学演讲赛”、“英语话剧表演”等,利用这些活动,融入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拓宽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丰富“两室”(教室与寝室)英语文化建设。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本身就是最直接的生活教育。打造高职生成长的良好的生活环境,丰富寝室与教室文化,利用教室与寝室空间发挥其教育功能。如张贴双语标语,定期举办英语板报,英语经典书籍阅读交流与讨论,英语手抄报,英语故事大赛、英语诗朗诵等,在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圣诞节等重要西方节日时,以班级或寝室为单位开展活动,使学生了解这些西方节日文化,学会感恩等。丰富的两室英语文化,使学生置身于英语文化氛围,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利用“校园之声”英语广播传播英语文化。可以分时段插播英语校园新闻、英语故事、经典英文电影对白、英文歌曲,播放大学生英语三四六级听力、常用的英语口语,英语演讲赛等,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陶冶学生的性情,激发高职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开展英语口语交流活动。举办英语演讲赛,为学生创设激励外语学习,展示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平台。多角度展示高职选手的演讲水平与综合能力,拓宽学生文化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热点,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与文化沟通能力。组织英语社团,指定专门老师指导,有计划开展社团英语角活动。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或与外教之间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信心与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了学生人际交流技巧与能力。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英语词组与表达方式进行交流,如介绍、问候语、告别语、就餐语、就医问诊、电话语、建议、提供帮助及表达个人意愿等英语表达法,使学生熟练运用交际中的礼貌用语。

定期举办“英语文化节”活动。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相结合,为学生搭建平台,丰富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英语课外知识,帮助他们了解中西方文化,进一步推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活动内容可以包括“DIY英语手抄报”制作比赛、英文演讲赛、英文歌曲演唱比赛、英语知识竞赛、英语短剧表演、经典英文电影对白模仿秀、“圣诞欢乐歌会”,“英语快乐游园”等多种形式,营造视听环境,扩大高职生英语知识面,开阔文化视野,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学生营造更浓厚的英语语言氛围。同时,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通过英语文化节,超越时空界限,了解英语文化的绚烂多姿。

开设英语学习的网络平台。利用网络技术创设校园英语文化氛围,如在学校和院系网站同时开设英语版,链接一些著名的英语学习网站和英美报纸杂志,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时事新闻,丰富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也可以介绍中西文化差异,为学生提供经典的英语口语资料和英语原版电影等。开设在线交流平台,鼓励学生与教师或外教在线英语交流,全方位地营造校园英语文化氛围。

3.校园英语文化建设与职业相结合。高职院校开展的是职业教育,其校园文化必然带有浓厚的职业特色,不仅融入职业技能,还更多地融入职业特征、职业道德与职业人文素质。当前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知识结构包括英语、计算机等方面,所以,英语文化应该成为高职校园文化中的共性文化,从而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生产、建设、管理及服务第一线培养所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①校园英语文化应体现职业特色。职业英语中听、说、读、写、译语言技能在不同的专业中有着不同的侧重与能力要求,如秘书专业、旅游专业、护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等专业中,职业英语主要侧重听说交际能力的培养,所以可定期组织职业英语口语大赛、英语演讲赛、职业英语情景剧表演等,为学生搭建提高听说交际能力的平台。数控专业、模具专业、计算机专业等对英语读译能力提出了要求,所以,可组织英语读、译大赛。文秘专业与电子商务专业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文函写作能力,所以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职业英语文函写作大赛。②举办职业英语活动成果展览。将学生参加职业英语活动进行成果总结,图文并茂,呈现活动成果,这样可以激励高职生更积极主动地参加职业英语演讲、写作等竞赛活动,从而活跃高职校园的职业英语文化氛围。③开展英语与职业类讲座。聘请校内外专家及企业行家开展职业英语能力要求及标准讲座,如开展学前双语教师英语能力规格与要求讲座等。通过讲座,探讨复合型人才市场对高职生职业英语的需求、职业英语对人才就业的影响,以及提高职业英语能力的途径等,从而提高高职生学习职业英语的积极主动性。

三、结语

校园英语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素质教育与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认识校园英语文化的基础上,探讨高职院校英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努力建设体现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英语文化,满足高职大学生日益增长的英语文化需求,创造高职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文化环境,促进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水平提高,同时,通过多元文化对比,引导高职学生更清楚地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从而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参考文献:

第10篇

何谓情境教学法呢?赵敏、高兴茹、吴萍(2015)在《情境教学法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中指出:“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些真实或准真实的情形和景象,通过学生的直观感受和主动参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基于上述概念界定,我们可以将情境教学法简单理解为: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所营造的一种情形与景象,利用这种情形和景象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

二、情境教学法在大学语文课堂中的具体运用方式

那么,究竟如何在大学语文课堂中有效运用情境教学法呢?下面,简要论述如下:

(一)创设合作情境

合作情境顾名思义是指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情景。为了充分调动同学们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在大学语文课堂中适当创设合作情境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还可以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充满互动性。例如执教苏轼的《定风波》时,大学语文教师首先可以将同学们分为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要求各个合作学习小组分组在多媒体教室通过网络查找与苏轼相关的资料,诸如苏轼的生平及他创作的优秀文学作品等。然后,要求各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将本小组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简要介绍。接下来,教师可以要求各小组对《定风波》进行简单学习,了解“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写作手法在词中的具体体现。通过同学们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体验到苏轼不怕挫折的坚韧品格。对于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将来必定要走出校门,走向工作岗位,也必将要学会与人合作。基于此种情况,在大学语文课堂中创设合作情境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团结合作精神,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创设多媒体情境

对于大学语文课堂来说,多媒体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基于此种情况,大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还可以有效创设多媒体情境,运用多媒体情境对大学生产生更为直观的视觉刺激,吸引他们的课堂注意力。例如执教戴望舒的《雨巷》时,在新课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首先播放这样一个多媒体画面,然后配上婉转悠扬的音乐。在这样的多媒体情境当中,教师说:“细雨如丝的江南,悠长寂寞的小巷。这似乎正是戴望舒笔下的《雨巷》。看到这个画面之后,你们心中有何感想呢?”问题提出之后,同学们可以随意提出自己的所感所想。通过同学们的所感所想,教师即可以顺利实现新课导入,说:“同学们说的都很好,真切表达出了自己的看法,今天要学习的新课内容即是戴望舒的《雨巷》。”在大学语文课堂中创设多媒体情境对于教师来说并不难,仅需要课前进行精心预设并制作出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即可以。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大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对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知识进行有效掌握,唯有如此,方能真正设计制作出符合课堂教学要求的精美课件。

(三)创设诗词情境

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大都拥有渊博的文学知识,对于诗词也大都较为热爱。基于大学生的这一典型特点,语文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有效创设诗词情境,让学生在温婉优美的诗词中进一步增添课堂学习的兴趣。例如执教李商隐的《锦瑟》时,语文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这样一句诗词:“笔头仙语复鬼语,只有温李无他人。”然后提问说:“同学们,你们知道诗词中所提及到的‘温李’是指哪两人吗?”问题提出之后,有同学说是指温庭筠、李商隐二人。接着,教师就可以引导同学们对李商隐的诗歌特点进行总结、归纳——朦胧、幽渺、内涵多重。同学们有了这一认识之后,在学习《锦瑟》这首诗歌时即可以更好的理解其内涵,激发同学们学习《锦瑟》的积极性。具体的教学实践表明:在大学语文课堂中创设诗歌情境不可以滥用,教师应该有的放矢的进行运用。只有诗歌情境符合教学主题,方能真正发挥其应有功效。

三、结语

第11篇

关键词:交互模式理论;阅读模式;阅读教学;大学英语;应用分析

英语阅读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智力型活动,同时其在一定程度上又是一种较为高级的认知性活动。大学生在日常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有较大一部分时间是在进行英语阅读的学习,全面地实现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对于提升整个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交互式阅读模式已经在全国高等学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并取得非常良好的效果,因此,全面实现交互模式理论主导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有着较为重要的理论和实际价值。

一、交互式阅读模式

在现代化的高等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主要采用的阅读教学方式有三种:自上而下的阅读教学模式、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及交互式阅读模式。自上而下阅读模式在整个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过于注重大学生对于整个阅读背景知识的把握程度,这就导致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于阅读内部包含的英语词语及相关必要英语句子结构的分析理解。而自下而上阅读模式使大学生在进行英语阅读学习及训练的过程当中被动地去理解、去揣摩英文作者所创设的文章,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大学生在整个英语学习中积极学习的作用。通过上述的论述可以看出在进行大学英语阅读学习的过程当中,采用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的英语阅读方式在较多方面存在一定的漏洞。

随着教学工作者及相关的人士对于大学英语应采取的阅读模式的研究分析,人们发现:将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这两种大学英语阅读模式相结合,全面地实现两种阅读模式的优势互补,去除两者中的弊端,融合两者中的优点,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大学英语阅读效率及阅读的质量,这对于提升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有着较大帮助。在这样的英语阅读背景之下,形成了大学英语交互式阅读模式。大学生进行英语阅读学习的过程是将自身英语知识与英语阅读内部包含知识相关渗透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整个英语阅读活动不仅仅与学生整体英语知识水平有关系,还与学生进行阅读的目的与阅读的速度有着直接的关系,交互阅读模式和认知学习理论与心理学知识有着很大相似之处,对高层次和低层次认知过程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都同时给予了肯定,是读物和学生将头脑中各种知识进行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过程。

二、交互式阅读模式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以学生作为整个阅读教学的中心

在采用交互式阅读模式对大学生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比较注重通过讨论、提问及总结的方式让学生全面地理解英语阅读,在这个过程中比较强调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较为注重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英语阅读学习的能力的培养。在交互式阅读模式中,英语教师主要的作用是实现对于学生的引导,同时多采用任务式阅读学习方式,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当中,每位学生在阅读讨论的过程中都能够充分地发挥自身的阅读见解,提出自己在英语阅读的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同时,能够带着相关的疑问加入到整个讨论的过程中,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大学生学习英语阅读的积极性,同时,学生在进行讨论的过程中也能够学习到其他学生对于自身所面临的问题的见解,这对于有针对性的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有着较大的帮助。此外,由于学生在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受到自身英语知识的限制,经过讨论之后必然还存在一定的阅读问题,这时教师就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主导作用,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细节性问题进行全面的引导,最终达到全面解决问题的目的,学生在经过讨论和教师引导之后对自己存在的问题会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最终达到提升英语阅读水平的目的。

2.分阶段进行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分阶段进行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是整个交互式阅读模式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所说的分阶段就是将整个阅读的步骤分为阅读前、阅读中以及阅读后三个阶段。在进行阅读之前,教师首先提出与本篇英语文章相符合的相关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将学生头脑内部与本文中相关的英语知识进行激活,同时,也能够起到调动学生的阅读欲望的作用。同时,在进行阅读前问题设置的过程中,设置的相关问题应从提升学生快速阅读及整体理解的角度入手。随着学生阅读的深入,逐步地进入到阅读中的交互式模式,教师应当提出一些推断性的问题,实现对于学生分析阅读问题及解决阅读问题的能力的锻炼与提升。学生带着这些推断性的问题再次深入地进行阅读,能够使学生在不断探索的过程当中实现对于文章内部的更深层的分析,促进对于整个阅读文章所包含含义的更为深入的理解。此外,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英语文章的特点,开展不同的英语交互式教学模式,逐层的实现对于文章结构的全面系统的讲解,最终实现学生对于不同题材的文章进行全面的掌握,打下更好的英语阅读基础。

3.注重文化背景在整个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大量的实践表明,学生在进行英语阅读过程中,如果对英语的文化背景有着较好的了解,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学习英文阅读的能力。同时,学生对于英语背景文化知识了解得越多,其在做相关阅读题时对于整篇文章的依赖程度越小。在交互式英语阅读模式当中,大学英语教师可以通过交互模式理论建立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提升,途径主要有归纳对比、概述内容、指导阅读及以点带面四种方法。所谓的归纳对比就是将英语文章内部出现的相关文化背景与我国同种类型的文化背景进行对比,通过全面的对比之后,进行系统性的文化背景的总结,不断地提升大学生对于英语文化的敏感性。所谓的以点带面就是在对英语阅读内部一系列具有较强的文化背景的词语处理的过程当中,除了深入讲解这些现有的词语之外,教师可以通过提前备课的方式,对于其中包含的文化背景进行深入的分析,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英语文化背景轮廓。所谓的指导性阅读就是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交互的交流,实现对于学生在进行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指导性学习。

总之,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再次飞速发展,国家对于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切实认识到交互式阅读模式对于整个英语教学带来的有利变化,将交互式阅读模式嵌入整个英语教学当中,不断提升大学生对于阅读文章理解的深度,不断提升大学生整体的英语阅读水平。

第12篇

关键词 大学语文教学 人文性 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Impact of Humanities i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to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Education

WANG Limin

(Tourism and Culture College of Yunnan University, Lijiang, Yunnan 674100)

Abstract Language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mmunication tool,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uman culture. Tools and humanity's unity, i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ity language courses. In this paper, the meaning of language teaching university, combining language teaching in the humanities universities to explore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students impacted by university language teaching humanities.

Key words college Chinese teaching; humanities; ideological education

1 大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1.1 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

大学语文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使其具备适应实际需要的文字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通过教师的教,学生普遍具备了语文的通识知识与能力,并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与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发挥大学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作用。

1.2 培育爱国爱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感性地接触到大量的语文材料,这些材料一方面通过书面语形式展示爱国爱民的思想,另一方面又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进一步深化传统的思想文化,发挥熏陶感染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

1.3 培养正确的语文思维

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抽象概括、归纳总结等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来传授知识,促进学生的实际能力。大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文学作品,展示了中国传统的审美品位和文化底蕴,通过各种形式凸显出语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 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2.1 大学语文教学理念的人文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大学语文教学理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三维教学目标的提出,既提倡掌握大学语文中的基本字词句的理解与掌握,变知识为实际运用能力,又将知识与能力获得的过程与方法传授给学生,同时适时将大学语文教材中的高尚思想情感、人格品质等渗透给学生;另一方面,转变评价方式,既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又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所以,大学语文教学理念越来越重视人文性,突出强调教学中的人文功能。

2.2 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人文性

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还未完全成熟,其认知能力有待进一步发展,观察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各种能力都有待完善。而大学语文教学重视大学生的时代性和生活化,分析教材中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充分发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强烈、持久的学习动机。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毕竟与现代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比较远,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转化成学生熟悉、能理解的内容,体现了一定的人文性。

2.3 大学语文教学方法的人文性

大学语文教师充分运用口头语言传授知识,发挥语言艺术,以学生为主体,创设问题情境,参杂语文情感,循循善诱,启发诱导,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大学语文教学方法的人文性体现了语文本身的特点,也体现了教师的人文关怀,更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实现大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3 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具体影响

3.1 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影响学生思想教育

3.1.1 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

大学语文课程中涉及到很多爱国主义的题材,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充分展现作者的爱国情怀。例如,在教授屈原的《离骚》时,教师需要带领学生逐字逐句理解诗中的含义,体会作者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体悟诗人报国无门、惨遭小人陷害的愤懑之情,从而深刻理解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课堂氛围的渲染和烘托,使得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油然而生,提高其爱国主义的理论深度,从生活实际中践行爱国主义思想。

3.1.2 关注民生的仁者胸襟

大学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当代大学生,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将来中国的希望。大学语文教学中会出现诸如王夫之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唐太宗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词句,将君子关注民生疾苦、天下兴亡的情怀一展无遗,把百姓当作国家的根本,胸怀坦荡,有仁者之风,深刻地影响着学生。

3.1.3 出世与入世相结合的人生态度

大学语文教学中涉及到儒家的入世思想,积极考取功名,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愿望;当人生不如意时,古人又从老子、庄子、佛家中汲取经验,采取洒脱的出世行为,强调自己的个性发挥,从而成为一代大家。所以,无论是否碰到困难,大学生都应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经验教训,做到积极、主动,发挥自己之所长,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3.1.4 高尚的人格素养

古人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又将修身作为第一要务来抓,认为这是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只有品行高尚、道德过硬才有可能实现天下一统、人民安居乐业的理想。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课文来学习古人的修身之道,日三省吾身,学思结合,从而塑造出高尚的人格素养。

3.2 大学语文教学途径影响学生思想教育

3.2.1 课堂教学长期渗透

大学语文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仁”、孟子的“仁政”、墨子的“兼爱”、老子的“清静无为”、汉代的“经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等等,为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树立奠定了基础,在欣赏文学作品的美的同时无形中提高了自身的道德品质。

3.2.2 课外教学潜移默化影响

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教师还通过练习、活动来辅导学生学习,定期举办诗词欣赏、朗诵、书法等活动,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另一方面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的为人处世,使其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3.3 大学语文教学方法影响学生思想教育

3.3.1 启发诱导

大学语文教学采用的是以学生为本、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教学,这种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同时,传统的人文性质的教学方法也逐渐回归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与能力,从而影响学生的认知行为。

3.3.2 情景创设

大学语文教学中普遍采用情境化教学,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提出一定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语文教学课堂。例如在《子路、冉由、公西华侍坐》这一课文中,教师根据孔子对子路、冉由、公西华问话方式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孔子对每一个弟子的不同语气,从而直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项目:(本文系《大学语文》教学探索科研项目相关论文)

参考文献

[1] 高春倩.大学语文教学人文教育的培养策略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高教探索,2012(6):68-69.

[2] 赵齐阳,王茂春.基于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42-144.

[3] 温云兰.试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人文功能[J].语文建设,2013(5):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