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颜色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颜色

时间:2023-06-18 10:45: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化学常见化学颜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颜色

第1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0引言

随着新一轮教改的不断推进,高中化学的教学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这其中化学教学的高效性被摆到了首要的位置。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的化学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素质为根本,以提升学生内在的综合素质为宗旨。然而在现实的应试教育中,高中化学的教学却偏离的教育大纲所规定的要求,这就使得教学的有效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学生在化学方面的分析和联系实际生活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化学方面的创新性明显下降。因此,怎样使得高中的化学教学回到正常的轨道,实现教学的高效性,是摆在大多数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

高中化学的有效性教学即指的是,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的前提下,用最少的投入来取得最大的教学成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它对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法都提出了新的规定。在这个教学活动中,高效率、高效果、高效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本文针对高中化学教学现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旨在培养学生高中化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进而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同时,也为广大同仁提供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1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1.1行之有效的提问

在化学教学的课堂上,老师通常都会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相关概念的理解给予指导和帮助,而这种指导和帮助多采用提问的形式。故而,实行行之有效的提问策略显得非常有必要。除了在提问中体现出平等学生观,优化提问的气氛以及运用肢体语言,充分调动学生各方面的神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外,在问题的设置上,我们也要下一番功夫。我们始终要在提问的时候树立一个正确的发问点,它不仅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比如,在学生不能很好理解的重难点处,我们可以常常将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例如讲授油脂那一章节时,可以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酒店里面的厨师经常用白酒和食醋烹调食物,为什么生活中会流行酒是陈的香这样一句说法?”另外还可以再在问上连续发问,层层深入。迫使学生形成连续的思考。比如在介绍氨气合成反应的适宜条件时,就可以向学生连续提出这样的问题:“(1)反应是压力高好,还是压力低好?高温好还是低温好,为什么?”。

1.2多媒体教学手段

随着教学资源的不断完善,以往只能够在高校中看到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如今也逐渐走入了高中教学的课堂。利用互联网丰富的资源,我们可以将高中化学中常见化学反应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这其中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动静结合带来的视听上的享受,还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更好的理解书本上的知识点。比如书本上的雷雨发庄稼就是一个多媒体资源利用的实例。由于课堂条件的限制,大多数老师是无法将雷雨发庄稼的实验在学生面前演示出来的,而借助于多媒体动画,我们却很容易弥补现实条件给我们带来的教学遗憾。在动画中,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在雷雨天结合在一起,并继续在氧气的作用下生成二氧化氮,后者随着雷雨天的雨水落下,并形成硝酸。落地之后,硝酸根离子被植物的根系所吸收,这样等于说雷雨天气给植物又施了一次肥。在动画演示中,反应物之间结合的每一个步骤都会清晰的显示出来,从而让学生对于这个过程在头脑中有一个很深的印象。

1.3独立的自主学习方式

俗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实效,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十分有必要,加之化学是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课程,因而实施起来也相对容易。比如在加热石蜡时,我们会得到一种不明的气体,对于这种气体的成分,我并没有作过多的介绍,而是将其以一个任务的形式布置下去,而后学生在下面对其物理性质进行全方位的考察,比如可溶性,密度与空气的差异,颜色等,从而提出了几套实验方案,有的人提出将其通入到紫色的高锰酸钾和溴水溶液中以验证其酸碱性,而有的同学提出将其收集到一个集气瓶中,并插入一根导管,看其是否能够点燃。还有的人说讲起混入到装有氯化氢的集气瓶中,看瓶中颜色的变化。这样一系列的实验下来之后,学生发现这种气体有与烷烃完全不一样的性质。这时老师在揭开该气体的庐山真面目来效果就会好得多。

1.4合作交流式学习模式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都是充当着被动接受的角色,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低下,教学的实效自然不高。而合作交流式学习却是改变这一现状的不错选择,在合作交流的模式中,教学在小组的讨论中进行,在讨论中,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们集思广益进行思维上的碰撞,使得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进而学会多角度地分析化学问题和现象。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要牢固地树立起学生的自信,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活动空间,并在每一小节的课堂都安排师生之间交流的机会。

2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时效性的策略还有很多,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我们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的探索和钻研,努力需求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能够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对策,激发和培养高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无形中提高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郭丽.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0(8).

[2]曹军亭.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探微[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2(1):4-5.

[3]张志红.论高中化学课程不同模块教学探究度的把握[J].教育教学论坛.2010(19):45-46.

[4]翁皓亮.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新课程(教师版).2010(12):23-26.

[5]刘凤玲.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情境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1(3):175-176.

第2篇

关键词 能力 兴趣 高中化学

随着历年各大学加快了扩招的步伐,给职业高中的招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生源质量不断下降,进入职业高中学习的学生,学习成绩普遍不理想,表现为自信心不足,有很大程度的失落感,但是他们也有其特点,比如思维灵活,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就职业高中化学而言,相对于普通高中化学来说难度较小,但由于学生的基础底子较差,实验动手能力不强,理解理论知识的水平薄弱,所以实现高职化学的有效教学就极其重要了。

要达到职业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方式和价值观的教育,其次要注重他们潜能的发挥,符合学生对事物认识的规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所教的内容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这样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但是在当今职业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首先,由于学生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基础较低,学习方法错误,信心不足,逐渐失去了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其次,进入职高后,老师由于对初中教材的知识点、教学要求、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等了解不够,不能准确处理好教学内容的衔接。盲目增加课堂的信息量和课程难度,使学生因无法及时理解学习内容而产生厌学情绪,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如何提高职业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呢?本人从事职业高中化学教学多年,根据自身在教学上积累的经验,就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供大家鉴赏。

一、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对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这些能力的培养不是简简单单的形成的,而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事物的能力。观察是人们感官在大脑的指挥下进行的认识活动。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是以化学实验为基础的,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学好化学的必然。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帮助他们发现和掌握化学现象产生的规律,从而获得知识。化学中的观察主要是对化学实验的现象,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物理性质进行观察,观察其产生的颜色改变、沉淀的生成、气体的产生等等,从中获得化学原理知识。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和思考。如:在学习铁的化合物一课中,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利用实验,在实验盒中提供了一些常见的含有铁元素的试剂,如:Fe2O3,Fe3O4,FeCl2溶液,FeCl3溶液,铁粉,请学生注意观察它们的颜色,并从元素组成的角度分析它们分别属于哪类物质,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的角度进行学习。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和独立完成的能力。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它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上,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是高素质,并且活跃在企业生产的第一线,相互合作完成工作和实验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设计安排一些合作性的实验教学,如化学反应计量测量、化学能与电能等实验,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某些工作的完成,必须通过共同努、相互配合才能取很成功。经过这样逐步的训练,学生潜意识里形成了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为他们进入岗位、顺利完成各种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三)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自主学习不等同于自学,自主学习是严格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 “自主学习”。 化学学科的自主学习主要包括阅读能力,自学能力,自行设计完成化学实验,观察化学实验的能力,还可以从自学内容中提出有关的化学问题,并能作出自我解答。老师在教学中,可以依照教学内容,安排一些任务,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利用网上信息,让学生查阅有关知识的背景、发展以及研究方向。根据学生的基础,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题目,要求学生独立拟定实验方案,提出问题,得出结论。老师再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评价。通过这些手段,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在未来的职业或变换的岗位中,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职业高中学校的主要问题主要是部分学生厌学的情绪很严重,上课能集中注意力,学习气氛不浓厚,在教学当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要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主要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搞好学习最重要的动力源。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怎么样才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老师可以在化学课堂上设汁生动有趣的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时刻跟随老师的步伐,逐步深入,拥有获得知识的喜悦,自然而然的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认为首先,教师要从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优化,根据学习内容,利用化学实验,设计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组成各种兴趣小组,让学生们独立完成一些简单且趣味性强的小实验和小制作,在自我创造活动中培养出强烈的求知兴趣和创造热情。让学生大胆探索,主动求知,加之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激励,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职业型、岗位型、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如何有效的提高职业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是每位化学老师不断探究的课题,通过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高职高专化学教材编写组.有机化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美)菲利普(Phillips J s)等著.化学:概念与应用[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第3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性观察

首先来解释一下“有效性观察”这个词的定义。所谓“有效”它是与“无效”和“低效”相对而言的。“有效性观察”是指在课堂单位时间内能够达到观察的目的和意义,能够较为合理和科学的实施已经制定的观察计划、运用合理的观察方法解决实际观察问题的一种状态。换句话说“高中化学的有效性”这个命题就是探索学生学习化学如何有效地在化学课题教学当中有所长进、有所收获的一个途径。

其次我们说“观察”是高中化学学习一个较为常见的学习方法和手段。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任何化学元素的状态变化都依赖于“观察”这个较为有效地手段来获取。任何有价值的信息也都依赖于“观察”这个手段来获取。作为一个高中化学教师绝不要忽视“有效性观察”在化学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的作用和地位,应该适时的通过课堂教学这个媒介和平台逐步训练学生“有效性观察”的学习习惯和观察能力,逐步摆脱盲目观察和无目的学习的恶性循环,使得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逐步走向科学性、实践性。

最后“有效性观察”这个题目也相应的拓展了学科学习的基本目标和能力范畴。逐步指导学生不断的、有的放矢的、有效地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和信息筛选能力不断的逐步提高对新的知识和新的事物的认知能力实现“有效学习”的最终目的。那么我们说如何实现这种有效性观察呢?实现有效性观察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些有效性观察的实施对我们来说哦又具备什么样非同寻常的意义呢?那么下面我们就将这几个相关问题的思考做一个粗浅的阐述。

一、学生参与到高中化学课堂观察活动做相关计划是实施课堂观察活动的有效途径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是一个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正是依赖实验对相关的化学现象和物质属性有一个相对较为直观的了解。学生也正是依靠实验掌握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所体现的元素性质和物质变化规律。从这个角度上说“观察”是学生获取知识、了解相关信息的一个较为有效地重要的手段。我们实际上也可以把“观察”当成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一个核心目标来看。我们甚至也可以把所有高中化学的课堂学习当成是一套与“观察”息息相关的学习活动来看。所以作为一个有实践精神的化学老师如何使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当中的“观察”有的放矢,有迹可循是检验一个高中化学教师是否合格的标准。

如果想要达到上述的目标一个很重要也是很可行的方法就是要对化学课堂教学的观察活动实现有一个相对较为全面和细致的规划。这种规划我们说应该是贴合实际的、应该是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这个计划的制定应该是有一定的指导性的,是应该有一定的方法论蕴含其中的。而且我们说这种针对性是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近些年来我们可喜的发现。新课改逐步将隐含在试验当中的化学技能有计划、有目的的放在化学教学当中认真加以培养。这种在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之前已经制定好的计划反过来更加促进了“有效性观察”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施与开展。

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从对新课改的课程标准的研读可知,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一个比较大的组成部分便是实验。同时我们知道有相当多的实验是要求学生亲自动手的。而我们知道这种实验在很大程度对于学生逐步增强自身对于数据、变化的观察能力的提高可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也知道“这种有效性观察活动”所取得实验成果往往被学生的三个常见的错误而毁于一旦。首先高中化学实验实验前往往没有较为完善的观察计划;其次高中化学实验学生的参与意识较为薄弱,学生缺乏亲自动手的习惯;最后学生又在化学实验后没有很好的总结实践经验,实践经验往往没有上升到较高的理论高度去。学生对于各种物质性质所产生的变化的观察流于肤浅。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高中化学的有效性观察一个较为突出的矛盾就是实践性的操作与学生的参与意识较弱形成的主要矛盾。这种矛盾就是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观察的核心。那么作为一个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时刻解决好高中化学的参与与实践之间的矛盾,使得高中化学这个较为重要的实践学科的观察目的真正落到实处。例如:在《氯气》这个课时的教学中我一方面引导孩子逐步了解氯气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一方面引导孩子们逐步动手拿一下烧杯、拿一下试管逐渐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我们说这个课堂教学措施不仅使学生逐步熟识了相关的化学实验知识而且也增强了孩子们的学科参与意识并最大可能的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兴趣。

我们对于“有效性观察”这个命题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逐步认识到它的真正的意义和作用。我想它的作用也不仅仅就是看看颜色变化,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养成逐步实践讲究实效的科学精神。引导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适应未来知识领域的不断探究和学习。

【参考文献】

[1]王义堂等.《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中国言实出版社.2008,(07).

第4篇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之上,以实验结论来探寻化学原理和规律的学科,利用现代媒体和信息来开展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容不但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形象生动的实验演示过程还会加深学生对化学零碎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如果教师在实验课程之后能够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结论进行认真思考,同时还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此可见实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已经不容置疑教师在力图提高自己的课堂和课外教学效率时,应该对实验教学倾注适当的精力,以便借助于实验的重要地位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不Jl用丰富有趣的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化学。

二、高中化学实验对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意义

从目前我国高中教学资源来看,大多数的高中化学实验室都具备了基本化学实验演示和学生自主操作的条件,学生完全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进行典型实验操作,从中亲身感悟化学世界的神奇体验化学实验变化的神秘。除此之外,一些条件先进的高中化学实验室还有微型化学实验的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验肠U如不同金属与酸、碱反应产生气泡或气体等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学生完全可以自己动手来尝试新的实验从中获得知识和启发。良好的化学实验教学氛围必然会吸引更多学生对化学的关注,全面提高学生求学的兴趣,当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集中在化学知识的探寻上教师的教学已经成功了一大半。如果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能够巧妙地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来完成化学实验引导学生正确地思考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使得学生在快乐的实验经历中学到知识、掌握知识。那么通过实验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就水到渠成了。

三、利用化学实验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具体措施

1.鼓励学生动手实验提高学习兴趣。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在化学实验课上常常发现一些平时上课不积极的学生他们一旦做实验会表现得更主动、更突出,因为教师让学生自主设计和进行实验,会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力从而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化学实验中的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往往最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因为在他们急切想知道现象产生的原因、产生的条件、产生的结果等时赴他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进行实验字生将会获得更深的体会和理解。比如说白磷自燃硫是火药的成分之一铜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等这些现象在人们的生活中很常见,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知道不同可燃物燃烧会产生不同现象和结果,在不同燃烧条件下将会产生另外的物质这一原理。

2.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注重实验步骤。只有安全有效的化学实验操作才会带来科学准确的实验结论所以安全、有序是化学实验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最基础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在进行一切实验之前给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例如在学生实验之前教师提醒大家首先明确实验目的精心设计实验步骤,细心留意实验注意事项总结实验安全防护措施然后通过正确的步骤来操作。譬如课本上比较经典的铜与浓硫酸的化学反应教师应该提醒大家注意浓硫酸的使用不要让浓硫酸伤害到皮肤或者衣物,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提醒学生注重实验步骤,细心观察是将浓硫酸倒入铜块还是将铜块放入浓硫酸中。化学实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随时随地都需要大家细心洛液的浓度、实验的温度、药品的纯度、试剂添加的顺序等都是大家应该注意的问题,所以教师在实验开始之前一定要提醒大家注意安全注重实验操作的科学性。

3.督促学生领悟过程掌握化学知识。化学实验虽然是一个有趣的操作过程,但是它的真正目的是想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因此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一定不要本末倒置将学生的学习乐趣当成了实验的目的从而忽略了及时指导学生体悟实验过程的重要性。实验结束后教师应该及时指导学生依据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颜色、气味、密度、溶解性等特性的变化实验中的燃烧、变色、生成沉淀、放出气体等现象来对实验步骤、操作方法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让学生体会化学原理的来源。

四、结语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人天生的两种品质,特别是面对新事物时很多人的好奇心往往会指引他们做出超出寻常能力的事情,每天面对巨大学习压力的高中生对新奇的化学实验常常就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兴趣和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组织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字生直观的接触远远胜于教师千百遍的重复讲解字生在亲身参与实验中找到学习乐趣、获取知识无形之中将会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作者:张巧令工作单位:河北琢州中学

第5篇

关键词:辩证观点;化学教学;应用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1-0072-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1.028

我们知道: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1]每位教师都应认识到,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教师学习和发展的基地。然而现实生活中笔者看到很多初中化学老师加强自身学习的紧迫感和动机水平在逐渐降低,能力发展进入高原阶段,教学方法的固化和教学内容的窄化使他们早早进入教育生命的“倦怠期”。

最近观摩了一次化学评优课,课题是《金属的化学性质》。评比中,有位老师表现非常突出,但最终没能拔得头筹,只因为授课过程中他指着铁和稀盐酸反应一段时间后的试管中的液体强调氯化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但事实上,由于氯化亚铁容易被氧化,此时试管中液体的颜色已不是浅绿色了。科学性的错误导致了该参赛老师的失利,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如果我们初中老师关注高中化学,在必修1的专题3的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与应用》中就能找到正解。

此课令笔者感触颇深,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听课中,愈发觉得初中化学老师有必要学习一些高中化学知识,以下与化学同行做点交流。

一、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专业成长之必要

“为师之道,端品为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基础知识扎实,熟悉课本,掌握重难点,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身为教师,要使学生信服你,你必须具备本学科坚实的知识基础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这样的教师才能博得学生的敬重和爱戴。如果一位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尽只讲些物质性质,写些化学方程式,然后就是无休止的做练习题,那么学生就会觉得学化学枯燥无味,从而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反之,要是一位化学老师在课堂上谈笑风生,幽默有趣;课后对学生问的各种问题能快速、准确地回答,那么这个教师肯定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喜欢和教师赛跑。后生可畏,正是此意。我们极愿意学生能有一天跑在我们前头,这是我们对于后辈应有之希望。学术的进化在此。但我们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师道之可敬在此。所以我们要一面教,一面学。[2]

有些初中化学老师常常自诩选对了专业,认为比起语数外等主课老师,年年都在初三教化学是信手拈来,毫不费力。然这样的老师充其量只是一个教书匠,他会和学生强调明矾的净水原理是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吸附杂质,使之沉降,至于这胶状物其实是明矾溶于水后发生电离,电离出的Al3+与水反应生成的Al(OH)3胶体,也许很多初中化学老师并不知晓,因为只要让学生背熟书上的原话,应对中考是没有问题的。诚然,中考是不会考查胶状物,但我们常说的,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如此如何践行?再如,化学教学要使用规范的化学术语,但是一些初中化学老师为了逼迫学生、诱导学生背诵化学式,教学生用读“元素符号”的方式读化合物,碳酸钙称之为“CaCO3”,氢氧化钙称之为“Ca(OH)2”,化学式是背下来了,用化学式来读物质名称也顺嘴了,坏习惯也就养成了。在高中听课的时候,学生也就会对规范的化学用语有一个较长的排斥过程。我们的教育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奠基,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必须有明确的课程意识,要站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系统的高度去审视课程模块。不仅要考虑“怎么教”的问题,还要考虑“为什么教”、“为什么要这样教”、“教到什么程度”等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对化学课程模块的地位和功能、目标和要求有正确的认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老师拥有一桶水已是远远不够了,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胸无点墨心常怯”。初中化学老师学习高中化学知识,可以充实自我,而这只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步,教师应当确立自己的成长规划,应该有自身独特的成长个性,自始至终把读书、育人、求索作为自己成长的三大基石。

二、不当蜡烛,学做太阳——教师角色调整之必要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把教师比作“蜡烛”,蜡烛总是照亮别人的同时毁灭自己。然而,“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教师理想的高低往往影响着学生的成材高度。新时期的教师不能再作“蜡烛”而应该学做太阳,新课改下的教师应当是一个具有完善人格的人,自身生命的觉醒者。只有生命澄明,浑然自觉,具有了太阳的光辉,才能以己之美造他人之美。

初中化学教育是粗浅的化学常识与化学基本观念的教育。初中化学新课程表明初中化学教育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化学启蒙教育。它没有以高中或大学化学专业教育的预备教育为目标来选取教学内容。教学的知识内容大都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于是相当一部分老师认为,45分钟后就是大“句号”,头脑中很少有“问号”,更谈不上思考。

上学期听了这样一堂课,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的第1课时,内容是从酸碱指示剂的实验,简单地反映酸和碱能与指示剂反应并显示不同的颜色,从而说明酸和碱作为不同类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使学生对酸和碱有一些初步的认识。执教老师在演示(第48页和49页)[实验10-1]时,“石蕊试液遇酸变红”现象非常明显,但是没有成功地看到“石蕊溶液遇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变蓝色”的现象,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告诉学生“石蕊溶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这个结论。事实上,类似的“意外”在其他化学老师的课堂上也在发生,他们以种种理由搪塞学生,或干脆就不做这个实验,只告诉学生结论,这种空口说白话的行为,久而久之就成了老师们的心病,但鲜有人去思考,去解决。且在教学中发现放置在试管架上的无色酚酞试液遇氢氧化钠溶液变红后红色又褪去了,有些学生也注意到了,但执教老师没有留意这个教学生成。这样的一堂课,且不说其他问题,教学达成度已然是不高的了。而以上两个问题也不是简单的初中化学知识就能解决的,它需要我们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究。前者我们不妨借鉴江阴市临港新城实验学校的姜跟华老师在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吴星教授的启发下试验成功的五种石蕊溶液的配制方法(详见《化学教与学》2012年第5期)。后者就需要我们的初中老师去学习一些高中知识,从而知道控制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是关键。

我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正认为,思考是“在宁静中找智慧,”他说,一节好课是思考的结晶。由此我们明白一个道理:“教育家”与“教书匠”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思考。以谋生为手段的教书匠,常常不思而教,就像蜡烛,燃尽了就没有了。一个优秀的教师往往能把“思考”作为自己发展的源泉,靠“思考”来激发自己去永恒进取,去成为太阳,不仅给学生以知识,同时成就自己的事业。

三、研读教材,把握课标——教师教学研究之必要

课标版的中学化学教材全套一共十本,其中初中两本、高中八本。初中部分:分为上下二册,共十二个单元。高中部分:分为必修和选修二个板块。必修1、必修2。选修一《化学与生活》、选修二《化学与技术》、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选修六《化学实验》。教师仔细研读教材,进行教学研究,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从行动中总结出经验,将经验升华为思想,可以促进教师思维的发展,促使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

《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仔细研读人教版中学化学教材,可以看到编者以实验为纲领,指导学生来学习化学,让教师演示实验、带领学生实验,让化学教学在实验中进行。高一开始上的化学实验课,涉及的基本操作溶解、蒸发、过滤、沉淀、蒸馏、结晶、萃取等,都需要实验来加以验证。学生对实验的领悟难度很大,比如蒸馏操作的步骤、蒸馏装置的特点,是需要反复强调、提问、讨论、启发才能完全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这之后,必修2专题三的第一单元中再次涉及到蒸馏操作,而在这之前,初三化学的上册第四单元中水的净化方法就已讲到蒸馏,且教材安排了用简易装置制取蒸馏水的实验。有些初中化学老师在教这一内容时由于时间问题,往往以一句“蒸馏是净化程度最高的一种操作”带过,实验不做,原理也不讲,无形当中加大了初高中衔接的难度。

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相比,无论是知识的难度,还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都存在质的飞越,加上课本内容和所编选的习题与各类考题之间存在的较大差异,导致许多学生刚跨入高中,就感到难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做好初高中的衔接不只是高中化学老师的职责,初中化学教师也应承担相应的义务。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初中化学老师熟悉高中化学,特别是必修1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初中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处理素质教育和高中升学的关系,可以利用初、高中知识的内在联系,适当地拓宽延伸一些概念和规律。如讲解燃烧、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范围时可以适当的进一步扩大。

宋代哲学家张载说过:“志大,则才大,事业大,志久,则气久,德性久。”西方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的成就与理想有着直接的关系。人的理想层次越高,成就也就越大。而一个理想的教师,一个要成为大家的教师,必须从基础抓起,扎扎实实地多读一些书。只有资之深,才能取之左右而逢其源。初中化学教师学习高中化学的必要性还有很多,学习,应当成为老师的一种习惯!

第6篇

【摘 要】传统化学教学模式太过落后,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实施,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化学能力。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对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实施策略进行了简要探究。

关键词 高中化学;生活化;实施策略;教学探究

随着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的深入,课程教学越来越重视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越来越强调学生的生活经验,实现教学生活化和实用化,以此来丰富高中化学课堂,提高课堂有效性,这也是现代教学改革的时代方向。所以,近年来有关教学生活化实施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以往的研究与实践基本都停留在表层层面,未能深入到具体实施策略、效果等层面,鉴于此,本文主要从三方面入手,简要探究一下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一、热点渗透教学,激发学习动机

化学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与社会发展存在紧密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加强自我学习,不断更新和完善知识体系,了解化学领域的前言动态。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热点知识。如此一来,学生会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进而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比如,近年来始终被持续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在进行食品添加剂相关教学时,笔者就引导学生自主查阅收集有关食品添加剂的材料性知识,并加强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关注普遍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如地沟油、毒大米等,强化学生的自我维权意识,让学生加强对食品热点问题的关注,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还有,在进行二氧化硫相关内容教学时,笔者结合近年来全国各地的雾霾天气,探讨其形成的原因和负面影响,强化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再比如,每次诺贝尔文学奖颁奖结束后,笔者都会组织学生观看视频,掌握化学领域的最新动态,进而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目前,消毒剂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因此在进行完氯气、过氧化氢讲解后,笔者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亲手制作一个安全使用家用消毒剂的手册,比如卫生间消毒液、洁厕灵的正确使用等,同时组织学生对他人进行有效宣传,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树立起他们对化学学习的自信心。

二、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化学思维

创设问题情境已经成为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实施的重要途径。问题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化学思维,调动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的一个小问题入手,为学生们构建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比如,在进行原电池的教学时,笔者用老年人常用的假牙作为问题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和积极思维。而在乙酸教学时,笔者用手机事先拍了一些日常生活经常看到的带有水垢的暖瓶、热水瓶,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水垢的化学成分是什么,如何采用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将其除去。经过学生的深入思考和广泛讨论后,笔者告诉他们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然后再引导学生能够用生活中最常见的厨房用品将其除去。最后,大多数学生都知道了该厨房用品为食醋,它可以和CaCO3产生化学反应,达到消除水垢的目的。此时,笔者告诉学生食醋的主要化学成分为乙酸,继而引出乙酸和水垢之间的化学反应式:Mg(OH)2+2HAc=Mg(Ac)2+2H2O、CaCO3+2HAc=Ca(Ac)2+H2O+CO2。

三、课堂内外相联,完善知识体系

高中化学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而且化学也属于与时俱进的学科,因此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必须加强课堂内外的联系。课堂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主阵地,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生活化的化学知识,这样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课内知识,而且还能拓展学生知识面,丰富并完善学生的化学知识体系。

比如,在进行金属钠相关教学时,笔者以学生们经常在武侠小说中接触的“削铁如泥”为切入点开展教学,铁属于十分坚硬的金属,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那么生活中是否真的存在像泥一样的金属呢?如此一来,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得到了充分激发。随后联系消防官兵常戴的消毒面具和供养剂来理解氧化钠的性质。联系蒸馒头时用的泡打粉去学习碳酸氢钠的化学知识。再比如,进行二氧化硫教学时,笔者让学生回家问妈妈怎样挑选银耳,为何不挑选那些颜色非常白的呢?带着问题学氧化硫的漂白功效。加强课堂内外联系,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化学魅力,明白化学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进而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动机。

总而言之,学生日常生活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素材,课堂教学要充分实现生活化,以彰显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在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有哪些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将生活化的知识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在教学设计阶段,教师要将学生生活经验和教学相互铺垫,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化学思维,而且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高中化学课堂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孙彩霞.化学教学构建生活化课堂的途径和方法探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0(10)

[2]张毓影.精选生活化素材,创设生活化情境[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3)

第7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B-0035-02

化学概念是整个化学知识体系中的基本单位。如果把化学知识体系比作一座大厦,那么,化学概念就是组成这座大厦的基石。因此,如果学生对化学概念掌握不好,他们是不可能学好化学的。据有关专家统计,在现行的高中化学教材中,学生比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化学概念就有100多个,这些概念成了高中生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实施新课程以来,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一些教师在教授化学概念时依然存在“就概念讲解概念”的现象,一成不变地按照“出示概念—教师讲解—学生识记—进行运用”的流程进行教学,这导致很多学生在化学概念学习中出现厌烦情绪。化学概念是化学现象本质属性的概括。教师只有抓住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运用等形成化学概念的关键环节,实施有效教学,才能让化学概念教学更有效。

一、把握概念引入的“起始点”

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环节。现在,很多教师在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中,往往以直接呈现的方式给学生出示教材中的概念。这样的概念引入方式,显然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其原有的认知结构不断同化新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概念的引入环节教师要善于把握概念引入的“起始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概念的热情。

1.从“生活起点”引入

化学概念是对生活中常见化学现象的抽象与概括,直接呈现时学生往往感到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化学概念时,教师要善于从 “生活起点”引入,让学生通过熟悉的生活事例进入化学学习。

例如,在教授“焰色反应”这一化学概念时,提问:“同学们,妈妈在炒菜时往菜里添加食盐,不小心让食盐溅落在火焰上了。这时,火焰会呈现什么颜色?”这个问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非常熟悉,所以很快就说出了火焰呈蓝色(因为混有碘酸钾)。接着,教师利用相同的情境在课堂上给学生做了Cu、Ba、Ca这些金属的焰色实验,让学生观察到五颜六色的焰色,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此时,再给学生引入“焰色反应”这一化学概念,学生接受起来就十分容易,并且能深刻感受到化学概念来源于生活实践,从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概念的积极性。

2.从“认知起点”引入

许多化学概念具有抽象性,直接引入抽象的化学概念,学生往往不容易理解。根据心理学的同化论,在引入抽象的化学概念时,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原有的“认知起点”。

例如,在教授“氧化还原反应”这一部分内容的相关概念时,在引入概念环节抓住学生“从得氧失氧的角度看氧化还原反应”这一认知起点,展开相关的教学活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写出能够生成CO2的化学方程式。学生很快根据原有的认知,写出了C+O2=CO2和Fe2O3+3CO=2Fe+3CO2。接着,引导学生对这些化学反应进行讨论,学生发现后者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需要进行新的研究。然后,再设问:C+O2=CO2是不是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原有的认知冲突,他们不能够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去进行判断。随后,再引入相关的概念,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让学生经历概念形成的“探究线”

在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在引入概念以后就让学生去死记硬背概念。这样,不仅让学生对化学概念学习产生畏惧感,而且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是不可取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高中化学教学应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概念的形成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重要素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概念形成的“探究线”。

1.巧用化学实验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化学实验是高中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在高中化学教材中,安排了很多的化学实验,许多化学概念就是在实验的过程中形成或深化的,教学时要巧用这些化学实验。例如,“燃烧”这一概念在初中的时候就出现过,到了高中又再出现“燃烧”这一概念,但“燃烧”这一概念被深化了。教学中,可利用化学实验帮助学生形成、深化“燃烧”的概念。课堂上,为了让学生眼见为实,可把Na放在Cl2中燃烧,把镁带放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把H2放在Cl2中燃烧。学生观察了这些实验以后,拓展了初中时的“燃烧是可燃物在氧气中进行的剧烈反应”的认识,重新形成了“燃烧”的概念。

2.巧用化学探究促进学生形成概念

探究学习是高中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在化学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探究学习,深化对化学概念的认识,从而提高概念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探讨“氧化褪色与中和褪色”这组概念时,首先向学生呈现这样的情境:把氯水用滴管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含有酚酞),学生观察到氯水滴到最后一滴时,溶液中的红色突然褪去。对于这一现象,学生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假设,并根据假设开展相应的探究活动。首先,学生在NaOH溶液中慢慢地加入几滴酚酞,这时观察到溶液变红了。然后,再往里逐渐加入HCl溶液,一直到溶液褪色。这样反复几次进行探究。接着,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变红,再逐滴滴入氯水至溶液褪色,随后再滴几滴NaOH溶液,发现溶液不变为红色。最后,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获得结论:①溶液中H+、OH-的变化导致了酸碱指示剂颜色的变化;②新制氯水有很强的氧化性、漂白性;③新制氯水使NaOH的酚酞溶液褪色,是由于HClO的氧化漂白作用;④久置氯水主要成分为HCl,无漂白性。这样,学生就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形成了相应的化学概念,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挖掘概念深化的“拓展面”

概念的深化是概念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很多教师在学生习得概念以后,往往就是出几道检测性的习题来检验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概念。当然,这也是深化概念的一种方式。但是,概念的深化过程是一个需要学生进行思维历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深挖概念的“拓展面”,让学生明确相近化学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化学概念体系。

1.巧用图表,帮助区分

在学生在课堂上习得概念以后,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图表对概念加以区分,正确掌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例如,在教学“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这两个概念以后,可以设计这样一张表格让学生填写:(如下表所示)

通过这个表,学生能够对“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在若干方面进行区分,从而深化对这两个概念的认识与理解。

2.加强应用,拓展延伸

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运用概念去理解、解释、改造客观事物。因此,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不能只是简单地给概念下定义,还应该鼓励学生广泛地运用概念,使来自于实践的概念应用于实践,这样才能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

第8篇

关键词: 绿色化学 化学实验 渗透 理念

一、绿色化学的概述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是研究和设计没有或只有尽可能少的环境副作用,并在技术上、经济上可行的化学品和化学过程的科学。所谓“绿色化学观”就是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实践中,就环境日趋恶化防治关键是减少乃至杜绝化学污染源而逐步形成的绿色化学重要性的认识,其基本内涵包括:(1)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它是指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2)树立绿色化学价值观。人类对环境价值的认识或者说观念、看法、观点可以称之为环境价值观。(3)树立化学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4)树立环境和谐道德观。环境道德观念是人类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继承和发展,是在现代工业文明引发的人与环境关系日益尖锐的情况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新道德观念,是人类有史以来环境意识发展的最高阶段。

二、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的现状

绿色化学对我国广大化学工作者来说,或许还是一个新概念,但他们在从事的环境保护、环境教育,微型化学实验研究等实际工作中,许多方面做到了与绿色化学相一致的要求,在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较多内容也充分体现了绿色化学观。

1.在化学概念上建立与绿色化学一致的概念。

从环境保护角度介绍了环境污染、三废、大气污染物、酸雨、温室效应(选学)等概念,在介绍概念的同时还分析了有关污染的成因和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及危害。从减量、减废的角度介绍了循环操作、交换剂再生、催化剂中毒等概念。这些看是常见、易懂的中学化学教材中的概念无不体现了绿色化学的概念,这为中学阶段开展绿色化学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

2.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的编排中已充分体现了绿色化学理念。

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的编排中,考虑到了绿色化学因素教材在有关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内容编排中从绿色化学角度有重点地介绍了有毒物质的性质、使用、保存;介绍了氯气、氨气、硫化氢、氟气、氟化氢、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苯、硝基苯、白磷、偏磷酸等有毒、剧毒物质的毒性及使用方法,甚至用黑体字写出加以强调;在选学内容中安排了臭氧空洞的形成、合成洗涤剂的功与过介绍等。

3.在物质工业生产制造的介绍中已经渗透了绿色化学观点。

如工艺流程中都采取了循环操作,这样可以节省资源、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比如:在合成氨工业、氨氧化法制取硝酸等工艺流程中。如防止或减少污染物排放的过程中设置了尾气处理装置或回收再利用装置。

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应该在化学实验中更多的去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离开了实验的渗透,绿色化学观念是很难在中学化学中充分渗透的。

三、在化学实验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方法

1.认真研究实验内容,挖掘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教学内容。

比如:对常见实验的固、液试剂的取用给出了限量要求;在高中化学教材修订时,删除了制备有一定危险或危害的硫化氢和苯磺酸实验;介绍了闻气体的方法;强调了实验中常见的事故避免、应急处理等;介绍了特殊试剂的保存和使用原则及方法;在新编初中化学课本中引入了减量、减废的微型化学实验等有害气体的制备实验只安排在实验室中进行;在氯化氢、氯气等制备实验中强调了尾气的处理办法。

2.尽量避免选择和使用有毒害的反应物和反应助剂。

例如,在制乙烯时用氧化铝代替浓硫酸,可以有效地减少硫酸的污染。由于工业技术绿色化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所以它的发展更加迅速。在化工生产中不断出现新的工艺方法和新型的催化剂,可以成为高中化学实验绿色化的借鉴。应该注意把工业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既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同时也使化学实验更加绿色化。

3.改变实验装置,使产生毒害性物质的实验也能变成绿色化的实验。

例如二氧化硫和硫化氢气体反应的实验装置改进。二氧化硫和硫化氢两种气体制取方法都是用固体与液体反应,反应都不需要加热,而且反应物都用到盐酸。由于两种气体都是有毒害的气体,所以反应中应该尽量做到不泄漏气体。如果按照传统方法先分别制取二氧化硫和硫化氢,然后混合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必然造成气体的泄漏。为减少气体的泄漏污染,用一个小的空塑料矿泉水瓶,在其中放入小试管,塑料瓶、小试管中分别装入Na2SO3和FeS,然后迅速在其中分别加入盐酸,在塞橡皮塞前,挤压塑料瓶,排出部分空气,使瓶子瘪掉,然后再塞橡皮塞。我们可以看到,开始产生的H2S和SO2气体使塑料瓶鼓起来,然后随着反应的进行又瘪下去。最后在其中加入氢氧化钠,吸收过量气体或者中和未反应的盐酸。只要不拘泥于书本中现成的实验方案,在实验中多动脑子,寻找规律,不断创新,大胆探索,同时注意收集利用别人的好经验,很多会产生毒害性物质的实验也能变成绿色化的实验。

4.进行微型化实验,减少排放,实现绿色化学。

在实验中可以借助小试管、点滴板、多用滴管、井穴板等微型化的的仪器,控制学生滴加药品的用量,减少药品的使用。例如如果用小试管做乙烯的制取实验,可以节约乙醇,减少浓硫酸的排放;利用液体在滤纸上用量少、扩散快、面积大的特点作三价铁离子的检验等有明显颜色变化的实验;用黑色6穴点滴板做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的检验实验,减少药品使用;在保证现象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反应溶液浓度;组合实验,通过实验的试纸化,减少反应物的使用及有害物的排放。

5.师生规范实验操作也有利于促进绿色化学实验室的建设。

第9篇

摘 要:普通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是考核考生化学学科学习是否达到国家要求的高中毕业合格标准的水平考试,也是检查和评价高中化学学科教学质量的手段之一。

关键词:学业水平测试;化学;策略

普通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的对象主要是有普通高中学籍的高中学生。化学学科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达到合格以上等级,考生方可获得《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合格证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合格证书》是考生取得高中毕业资格的必备条件之一。所以教师和学生首先要明确学业水平测试“考什么”,也就是考试的内容及范围。其次要明确学业水平测试“怎么考”,也就是试题类型分布。

通过对近年学业水平测试内容的分析,发现试题特点如下:总体比较平稳,充分体现基础;内容分布与高考有效衔接,加重了实验能力的考查;与科学、社会、技术、环境联系紧密,兼顾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对学生的化学学业水平有一定程度的区分。近年来学业水平测试的热点有:物质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胶体;化学键;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离子共存;化学(离子)方程式;NA;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元素周期律、周期表;元素化合物性质;有机反应类型;蛋白质、油脂、糖类;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元素化合物推断;化学计算等。

教师针对目标要合理安排进度,才能应对自如。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要分三个阶段来完成。第一阶段完成选修《化学与生活》模块或是《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第二阶段复习《化学1》《化学2》;第三阶段进行综合练习、模拟考试、最后冲刺。此外,学业水平测试备考还要采取一些措施。首先,要转变思想重视学业水平测试。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强调学业水平测试的重要性。其次,要注重基础突出主干。《学业水平测试标准》是学业水平测试的考试大纲,教材是所有知识的源泉,《学业水平测试导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用性。要处理好三者的关系,使复习备考的效率更高。再次,要重视学习方法指导。特别是有机化学学习方法和运用列表、对比等方法。最后,要重视能力训练。一是推断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对教材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的相关物质要熟悉;要能敏捷地找到推断突破口对教材中出现的重要的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要熟练。对教材出出现的重要物质的物理性质要进行归纳,如状态,颜色,气味等。对课本上出现的化学方程式进行系统整理,并进行多次默写,注意从反应条件、反应类型等多角度进行分类整理。可从以前全国高考试题中选择一些容易的框图式推断题进行训练,提高推理的直觉性和逻辑性。二是计算能力。三是读图能力。

在实践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备课组的力量,分工合作;要培养学生的态度和习惯比什么都重要;要明确目标,有的放矢,使每一堂课都有针对性;要加强作业批改,及时反馈;要“抓两头,促中间”,提高学业水平测试成绩。

(作者单位 河北省遵化市新店子中学)

第10篇

高中化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学生在初中学习过化学,对高中的化学不会陌生。很多学生上了高中还用初中的方法学习高中化学知识,而初中的方法很不适合高中的学习生活,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不能很快适应[1],导致学习成绩的不理想,也会影响其他学科的成绩。要想改变这一现象,尽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在高中学习的乐趣,教师就得在自身的课件上多下功夫,使课件更加具有实践性和动态感觉,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课件里面的内容,体会到课件里面的内容更加具有实用性。这样学生就会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从而努力开始学习高中化学。本文结合多年用化学多媒体讲课的经验,谈谈对化学多媒体教学的体会。

1 巧妙导入——诱发激趣

课堂导入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巧妙的导入环节,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实现新旧知识的衔接过程[2]。要想学好一门功课,就要让学生对其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既能转变学生对学习有好的态度,还能将其学习态度变被动为主动,同时师生间还可以获得轻松愉悦的教学课堂效果。

如在教学“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时,结合自然界中常见的一些金属块儿(如铁、铜等),切换多媒体展示铁、铜等图片,让学生思考:1)可以用小刀很容易地切割吗?2)把它们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能熔化吗?你能观察到什么?3)把它们放入水中能溶解吗?能漂浮与水面之上吗?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和以前所掌握的知识予以回答。设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直观的演示实验,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现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这样让学生眼观实验,设疑激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很快融入本节课的内容中来。拓宽学生求知的急切心理,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进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 多媒体教学技术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课件教学能够使教师很快融入学生的探究活动中,使其重视“过程教学”,这正是课程改革的精髓[3]。Flash课件制作精美,动画逼真,体现教师深厚编程功底,实验改进新颖高效,媒体运用得当。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可以把抽象的难点具体化、分散化,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以讲解“氯气的性质”为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技术投放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气爆炸的实况。设计意图:从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中引出新学习的内容,引发学生对氯气的好奇心,激发学习氯气的兴趣。

2)视频展示,比较归纳氯气的物理性质。由于氯气有毒,不便于直接向学生展示,采用形象而生动的视频展示来学习氯气的物理性质,让学生了解氯气的状态、颜色、溶解性、毒性以及闻气体的方法。除了物理方法,也可以用很多化学方法,研究氯气的化学性质。

3)理论分析。请学生画出氯原子结构示意图,先让学生推测氯气可能的化学性质(活泼的非金属单质),然后教师对学生推测的结果进行分析及做必要的补充。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理论,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4)借助网络收集的材料展示氯气在现实生活中的重大用途,让学生明白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强调事物的两面性,从实际出发,分析实验的成功和失败,从而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3 多媒体教学增加题海战术,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多媒体的出现给课堂教学提供了可持续的习题当堂大量练习,现场进行知识反馈,及时纠正知识误学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避免出现化学学困生,增加学习任务量,很好地改善教学效果,节省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对实验性的思考和与教师交流的时间。如利用课堂节省下来的时间思考:化学部分实验方案不是唯一的,如选择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通过思考,启迪学生的发散思维。

4 多媒体课优化章节间知识的内在联系

高中化学的学习需要带着兴趣去学习,知识网体系是十分重要的。有人感到学习化学最大的难点就在于背和理解[4],特点和性质有很多知识容易混学。那么在学习这样的内容之前,教师就要为学生做好减压的热身准备,要把多媒体的使用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表现出资源的丰富性、生动形象性等特点,增强学生牢记知识的能力。从这方面突破,有利于学生避免对知识的混学。用多媒体的二维或三维动画软件,可模拟化学反应的过程,大大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和兴趣。打破以往学生只能看着教师把知识点复制在黑板上,然后死记硬背的模式。这样完全取代了这种单一、乏味、枯燥的教学模式,真正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去主动思考,师生关系转变成共同研讨知识,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而是众多学生的。这样就增加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和掌握,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学习兴趣。

5 提高教师对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能力

制作多媒体课件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要求和教材的重点、难点。设计课件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还是解决某一重点、难点问题;是为了帮助理解、加深印象,促进记忆,还是为了使学生正确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是扩大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启发想象力,还是培养某方面的技能技巧;等等。要避免呆板单调、华而不实的多媒体课件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以文字为基础,配合图像、声音、动画等手段,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兴趣。一个形式呆板的多媒体课件与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它所获得的教学效果自然就不会显著。所以,创新多媒体课件是教师要加强的方面。课件的创新和科学性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总之,一个好的课件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为前提。教师要不断地积累经验,努力钻研制作课件的技巧,制作出更多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努力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红梅.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5):109.

[2]杨焱松.关于高中课本中“金属钠的理、化性质”的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13):174-175.

第11篇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化学课堂 生动高效

新教材虽然不像老教师那样难以接受和改变,但毕竟不如“新瓶初灌装”那般来得容易接受。工作中,我不断钻研教材,与同事在讨论与摸索中前行。下面我将工作中的困惑与关于“新课程下如何让高中化学课生动高效起来”的思考总结如下。

一、我的困惑

1.部分学生认为化学是很容易学的学科,还以初中化学的学习方法与要求来对待高中化学的学习。这一点在月考和期中考试中反映了出来。

2.大多数同学出现对所观察到的现象有遗忘的情况。考试中,要求学生对课堂演示实验金属钠与水的反应,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描述。氯化铁溶液的颜色,氯化银沉淀颜色,氯离子的检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常见的难溶性盐、碱等题在历届的考试中属于送分题,但在本次考试中,能答对的同学并不多,对这些问题我们还在课前进行过提问,但时间一长学生全忘记了。学生根本没对化学做太多的练习与巩固,也没把时间花在那些形式多样的学习上,如研究性学习、资料的收集、综合实践、图片的采集等活动。

二、我的探索

在新课程下,如何能让化学课既生动、直观、丰富,能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又能让学生扎实、高效地掌握必备的知识技能?我认为:新课程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宗旨要坚持,传统的理科教学方法也要延续。对于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探索。

1.给学生创设一个“现实”的学习情境。实践证明:学生经常参与身临其境的思维过程,对教学活动会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因此,创设一个“现实”的情境,不但能拉近化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为学生寻找到学习新知识的基石,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让学生体验和理解化学抽象理论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化学教学活动。如在讲解可逆反应时可利用饱和冰糖水中冰糖的溶解与析出平衡或教室内人员的流动实例来进行举例,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

2.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理论建立和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验是化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化学教学获得成功。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化学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1)通过趣味新奇的实验演示激发学生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欲望。如银镜反应,引导学生探索银镜产生的原因。

(2)用实验导入新课的目的是使学生产生悬念,然后通过授课解决悬念。如过氧化钠中吹气点火和滴水点火的实验,可引起学生对接下来要讲的过氧化钠性质的兴趣。

(3)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跟化学实验联系起来,使学生感悟实际生活中的奇妙现象和化学规律。如森林中的丁达尔现象,物质的能量越高越不稳定就用生活中大家都感觉玻璃杯放到高处没有放到低处稳当的心理感觉来进行类比。

3.口诀、顺口溜助记忆。如有机化学的知识只用一小段话就全部总结出来了:有机化学并不难,记准通式是关键。只含C、H称为烃,结构成链或成环。双键为烯三键炔,单键相连便是烷。脂肪族的排成链,芳香族的带苯环。异构公用分子式,通式通用同系间。烯烃加成烷取代,衍生物看官能团。羟基羰基连烃基,称作醇醛及羧酸。羰基醚键和氨基,衍生物是酮醚胺。苯带羟基称苯酚,萘是双苯相并联。去H加O叫氧化,去O加H叫还原。醇类氧化变酮醛,醛类氧化变羧酸。羧酸都比碳酸弱,碳酸强于苯酚。光照卤代在侧链,催化卤代在苯环。烃的卤代衍生物,卤素能被羟基换。消去一个小分子,生成烯和氢卤酸。钾钠能换醇中氢,银镜反应可辨醛。氢氧化铜多元醇,溶液混合成绛蓝。醇加羧酸生成酯,酯类水解变醇酸。苯酚遇溴沉淀白,淀粉遇碘色变蓝。氨基酸兼酸碱性,甲酸是酸又像醛。聚合单体变链节,断裂∏键相串联。千变万化多趣味,无限风光任登攀。

4.用人物故事作比喻。如: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会是什么样的分子呢?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难免有摩擦,有摩擦就一定会演变成打架斗殴吗?如果是两个谦谦君子发生摩擦,肯定是相互谦让,不会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件,但如果是猛张飞遇到黑李逵呢?不用说,早就干上一架了。学生们在哄堂大笑声中就理解了:能量高的、活泼的分子之间发生的碰撞容易是有效碰撞,继而为后面的活化分子是本身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的概念作好铺垫。

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时,会情绪高涨、兴趣倍增;多次努力仍然失败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积极性。其实,学生感到化学不怎么好学并不是智力问题,非智力因素影响更大。因此,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学习情绪的有效办法。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设置教学内容和习题问题的层次和梯度,为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如:一道给出过氧化钠质量让求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目的题目,原题只是一问,而我根据学生的程度将它改成了三问:(1)写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方程式;(2)计算出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3)求算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这样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题可做,即便是学习成绩再不好的,只要记一下方程式,第一问就能答出来,让学生感觉到我只要努力付出就会有回报,从此不再害怕做题,提高了学习效率,成绩自然就能提高。

不一样的学校,不一样的学生,一样的是我们对教育事业的崇高追求和对学生的一片关爱。只要我们不断探索,深入研究,我们的化学课堂将是生动而高效的,化学也会成为深受学生喜爱和欢迎的一门课程。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有效教学;高中化学复习;习题教学;习题拓展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4-077-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新课改以来,“有效教学”成为热点话题。如何充分发挥习题教学的功能,提高习题教学的时效性,减轻学生的负担,始终是我们一线教师研究的课题。

一、高中化学复习中习题教学的现状

在当前高考的模式下,我省高中化学教学实际上是高一年级学习《化学1》和《化学2》二个模块,高二年级学习《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或《实验化学》三个模块,高三年级进行高考前的复习,加上新授课学习中的阶段性复习课,在高中三年的学习中,复习课所占的时间已远远超过了总课程的三分之一。复习教学是实施高中化学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考成绩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复习课没有教参的具体指导,即教学没有统一的教材和资料,不可能像新授课一样有教科书作为教学活动的平台,教师对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自主性和随意性很大,导致目前复习教学中高耗低效的普遍现象[1]。

在高三化学复习阶段,一般是通过习题反复练习来“巩固”学生“认识结构”。教师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在自己预设的情境中演绎,“照卷讲题”、“就题讲题”、“一讲到底”、“师讲生听”,多种解法或技巧眼花缭乱,全然不顾学生新认知的生成;学生见题就做、见空就填,从听题到做题,循环往复而已,导致机械训练甚至死记硬背题型和套路,学习效率低,知识得不到巩固,方法没有提炼,做不到学以致用[2]。复习课变成说题课,学生缺少新的认知冲突,学习兴趣不高。

二、提高教师习题拓展能力的途径

1.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在习题拓展时应在考试说明的统领下,理解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和教学建议,以课程理念和学科核心知识为出发点,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把握高考的“脉”,了解命题趋向和要求,明确复习要点,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复习效率,找到课本中的各个考点,并落实到位,做到以课本、考试说明为依托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课本知识,并通过知识的实际应用上升到考试说明要求必备的能力。要切实做到重视课本而不完全依赖课本,从而实现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这一命题指导思想。

2.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教师在习题拓展时不可就题论题,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思维水平,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学习兴趣和知识储备)等情况,依据心理学上的“三序”(学生的认知顺序、心理发展顺序和知识的逻辑顺序)等原则,题设条件和问题由易到难,把基础知识深化,多角度、多类型和分层次的拓展习题,从新的角度达到温故知新,以不变应万变的目的。

3. 加强对习题的研究

化学习题蕴含着丰富的化学思想与化学方法,加强对习题的研究对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都是十分有益的。教师习题掌握缺乏,就不能很好组织习题类型的知识结构,仅仅按照表面的相似进行拓展,就不能认识习题的价值,生成的知识结构也不完美[3]。教师平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习题的研究:(1)课本习题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应用价值,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高考中许多试题都源于教材,在选题、编题、拓展习题时,要有意识地将它们与课本习题进行对比,让学生在使用习题时体会到习题的产生是在课本的基础上组合、加工和发展的结果。(2)历届高考试题成为新高考题的借鉴,特别是全国卷、上海卷等,它的发展变化能在各省命题中起引领作用。(3)课本上一些前沿知识在课程标准上有要求,但中学由于条件所限无法实施的内容成为新高考命题的创生地带,不能忽视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新理念、新内容对命题者的影响[4]。所以要加强对习题的研究,不仅要研究习题的内容,还要研究习题的形式,从习题对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知识结构有什么贡献的角度来思考题目的价值,并以此形成习题组。

三、 习题拓展在高中化学复习教学中的应用

习题教学是高中化学复习中的教学方式之一。通过习题教学,可帮助学生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消除疑惑,纠正存在的问题,梳理知识结构,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会学”。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重视习题拓展,以一个主题为中心,打通必修与选修模块,打通各个章节,打通不同栏目。如以“过氧化钠性质”的主题:

原题:下列对于过氧化钠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所以过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

B.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过氧化钠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

C. 在过氧化钠中阴离子和阳离子个数比为1∶2

D.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在反应中2mol过氧化钠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 NA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了过氧化钠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但本题知识点单一,只需教师稍微点拔即可,教师讲评时只能针对某个错误就题论题,无法让学生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跳出题海,取得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拓展1:(1) 为了使宇航员在飞船中得到一个稳定的、良好的生存环境,一般在飞船内安装盛有Na2O2颗粒的装置,它的用途是产生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 SO2也能与Na2O2反应,甲同学认为反应的产物是亚硫酸钠和氧气,而乙同学认为是硫酸钠,你认为谁的判断合理?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

拓展意义:学生根据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产物,很快认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的产物应该为亚硫酸钠和氧气,受思维定势的干扰产生负迁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拓展知识陷阱题,让学生上当,诱发其得出错误结论,然后加以纠正,提高学生抗干扰能力。在习题教学中,教师在促进正迁移的同时,还必须引导学生注意同中求异比较,以精确掌握基本知识,防止记忆定势、理解定势、类比定势和直觉定势,及时消除负迁移,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5]。

答案:(1)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2) 乙合理由于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能将+4价的硫氧化为+6价的硫而生成硫酸钠

拓展2:(1)某同学为了判断SO2和Na2O2反应中是否有氧气生成,拟使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装置中B的作用是_________, 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图中A装置是实验室制取SO2气体的发生装置,利用这一装置还可以制取哪些气体?(至少写出5个)

(3)为确定SO2和Na2O2的反应产物,该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你认为应进行的操作按顺序排列是(填序号)________。

A. 用带火星的细木条靠近干燥管口a,观察细木条是否着火燃烧

B. 将C装置中反应后的固体物质溶于适量水配成溶液

C. 在配成的溶液中加入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D. 在配成的溶液中先加入盐酸,再加入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有气泡或沉淀生成

拓展意义:本习题和高考实验题的设计相似,先常规,后创新,所考查的实验内容基本选自于教材,但不用教材上的常规实验内容,而选用了貌似颇具创新的实验,考查学生的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拓展,使学生从本质上掌握化学实验的规律性,全面的考查常见气体制备原理,构建了完善的知识体系,从横向对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从纵向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性质进行比较,使学生能更加灵活应用这些知识。

答案:(1) B装置用于干燥SO2气体,防止水蒸气进入C装置与Na2O2反应,D装置是为了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C装置与Na2O2反应生成氧气,同时吸收过量的SO2气体,便于氧气的检验并防止污染空气。

(2) 能制取CO2、Cl2、NH3、H2S、NO2、O2、HCl、SO2、CHCH等气体。

(3) ABD。

拓展3:向盛有水的试管中加入Na2O2,再向所得的溶液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先呈红色,将试管轻轻振荡,溶液立即变成无色,试解释上述颜色变化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拓展意义:将试管轻轻振荡,溶液为什么会由红色立即变成无色呢?这是一个很富有探究性和挑战性的开放性问题,一般来讲,学生的思维在没有任何知识背景作支撑时,是很难切入的。教师在讲评时可以考虑从碳化钙的水解反应原理来迁移并探究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机理,过氧化钠与水作用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的反应分两步:第一步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过氧化氢与氢氧化钠;第二部则是由于过氧化氢不稳定,所以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说由以上反应过程可知,该反应会产生中间产物过氧化氢,而过氧化氢有强氧化性,所以酚酞最后会被氧化褪色。

答案:过氧化钠与水作用生成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所以酚酞变红,但还可能生成了H2O2,H2O2具有强氧化性,所以将酚酞氧化,红色褪去。(或其他合理答案)

总之,高中化学复习教学需要创新,需要与课程改革的目标相吻合,体现化学复习教学的价值,才能真正实现高考化学复习教学的“宽基础、厚实践、重能力”。教师在继承以往习题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应积极进行习题教学的改革和探索,习题拓展在高中化学复习教学中应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相信,以此为实破口深入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活动,一定会推动化学新课程的课堂实施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江田.“五基”整合专题复习模式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11):43~46

[2] 赵华,陆建军.提升高三化学复习课效益的几点思考[J].化学教育,2011,(9):42~45

[3] 朱一平.高中物理习题拓展教学案例分析[J].物理教师,2010,(1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