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8 10:45: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乐理教学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基本乐理;教学;课程;新模式
基本乐理课程是高校音乐专业的必修理论课,是系统传授有关音乐理论知识的课程,与视唱练耳、和声、作曲、曲式分析等课程密不可分,对学生系统的音乐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实践具有重要影响。笔者在基本乐理的教学实践中,注重教学环节的联系、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教学对象的区分,产生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音乐乐理的基本能力,音乐乐理的学习一向得到大家的充分重视。我们自始至终地力求达到两个方面完美结合:一是需要通过合理的结构安排与教学手段使乐理知识传授获得最好的效果。二是需要解决如何去激发学生喜欢学习,如何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把基本能力与音乐实践相结合。因此,就如何创新基本乐理教学,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夯实基础,注重内在联系
基本乐理知识包括记谱法、节奏节拍、乐音体系、调及调的五度循环、音程、和弦、调式及调式变音、转调和移调、旋律等方面。视唱练耳的学习包括三个升、降号内的大、小调及五声调式、和声及旋律小调、多声部等各种曲调的视唱,各种音程及和弦的听辨与单声部、多声部旋律的听写、基本节奏与节拍的练习。
学习乐理就好比打地基,基础打得越深就越牢固,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比如学习变化音级之前,必须搞懂什么是基本音级;要学习调式中的和弦,必须先掌握有关调式和和弦的知识,否则无法学习。基础知识越牢固,后面的学习就会更加顺利,否则学生就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甚至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再如“不稳定音程与和弦的解决”、“调、调式、调性等概念的区别”、“如何判别旋律的调性”等都是令许多学生感到学起来吃力的问题,那么在教学的实践环节中,为了克服这些难点问题,避免不积极的教学因素,就只有注重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不断巩固“新旧”知识点的相互联系,不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基本乐理教学方法上注重实践结合
基本乐理是学习音乐的基础课,它主要给音乐学习者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也是第一门系统讲授有关音乐知识的科目。视唱练耳课也一直作为音乐基础课而存在着,包括视唱、听写和听觉分析三个环节。在听觉分析、听写环节中注重音响的听觉辨认,这种对音响效果的听辨,又离不开基本乐理的理论指导。
笔者在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两门课中,归纳总结了以下几点,其目的是使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相结合,使教学效果更理想。
在基本乐理课的教学过程中,乐音体系章节有音的分组这个内容,在基本乐理课上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写出各音的音名是最基本的要求。也就是会做题是基本乐理教学的初步要求。在这个基础之上,让学生将键盘图与音名一一对应起来,让音名与在五线谱上的记谱位置一一对应起来,在结合视唱练耳听写环节中的旋律音程听写,让学生将音名、五线谱的记谱位置、音色三者联系起来。旋律音程的准确率就会提高,在基本乐理教学中,音的分组中融入音色这个内容,无疑给视唱练耳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视唱练耳课中,听写环节中少不了音程的具体音听写。对于听觉能力较好地学生来讲,可以借助基本乐理课中学到的音程的名称或者说是音程的性质来检查自己所写的具体音准确与否。对于听觉能力一般的或者听觉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讲,可以借助老师在听写环节中所讲到的方法,先写出和声音程的低音,然后借助音程的性质,结合基本乐理课的内容,就能很快地判断出冠音的唱名。这个方法的前提是基本乐理基础要好,而且对音程这部分内容应该相当熟练。否则,在有限的听写遍数内完成上面的工作是很难的。
总之,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是相辅相成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它们二者的融合,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才能让学生在理性上感性上全面认识音乐、理解音乐。
三、基本乐理教学对象应注重因材施教
目前音乐类学生乐理基础知识不均衡也是制约基本乐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音乐类学生在进校之前,绝大多数都学习过一些音乐知识,有的是从小就开始学习,有的是为了考试而学习,甚至有的只是参加了考前辅导,因此,这些学生进入高校后,音乐基础知识参差不齐,接受能力也明显不同。基本乐理教学中必须关注这些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的差别,采取不同的方式因材施教。对于音乐基础知识特别薄弱的,应强化基本概念的认知,甚至要采取个别辅导来强化其乐理知识;对于音乐基础知识较好的,主要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基本乐理的教学,力求使学生的基本功达成统一,这样才有利于其后续专业方向的学习。
在教材的选择上,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第一,对于基本乐理课上的概念以及定义,在语言的组织上要精练,用词要准确,不要让学生产生歧义。第二,基本乐理教材在内容上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学完音程后再去学习三和弦和七和弦。学懂了和弦,后面调式的内容就有一定的基础了。第三,基本乐理教材在内容上既要全面又要有重点。律学、中古调式等等就可以按照学生不同专业采取不同的办法,因为这些内容完全是根据学生专业需要来安排授课内容。作曲系、音乐学系等专业就可以当作重点来讲授;表演系的学生就可以把这部分内容当作了解性内容了。
参考文献:
[1]莫祎. 李重光版《音乐理论基础》与童忠良版《基本乐理教程》比较分析[J]. 大舞台 2010 年 03 期
[2]童忠良,胡丽玲编著.乐理大全.[M].长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简介:
杨佩琦(1991.12~),女,汉,辽宁科技大学艺术学院2012级本科学生,专业:声乐表演。
【关键词】艺术类中职学校 乐理教学 实践
中职学校音乐艺术教育愈来愈繁盛的今天,如何做好基本乐理教学已经日益引起关注。在课改的大背景下,我国教育方针和路线也在渐渐趋于完善,音乐教学自然也应该根据环境的变化,进行自我更新,更加适应新时代学校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和习惯。音乐理论的学习是为了使用而服务,如果仍然沿袭陈旧枯燥的乐理纯理论教学,势必会将音乐理论学习与音乐实践相脱节。所以在乐理教学实践中,应当注意探索音乐理论学习与音乐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新思路。
一、当前艺术类中职学校乐理教学现状
艺术类中职学校学生生源特点是音乐底子较薄弱、基础不牢固,所以上课效率不高。对于教师来说,纯理论的乐理教学也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特别是音乐风格日益变化的今天,如果没有实际的声乐教学与演示,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这样的教学模式是无法引起学生的音乐共鸣的。作为学生,仍旧接受教师沿袭下来陈旧的教学模式,不能受到现代的教学模式和新思维的熏陶,是无法成长起来的。另外,中职艺术学校乐理课的教学一直以来实行专人专课的授课方式,教学计划与授课内容与其他科目不流通,不能相互促进。尽管很多中职艺术类学校规定了基础类课程的教学计划,但是,总的来说,很多教师和学生对乐理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很多学校通常把这门课程交给那些教学经验少、专业相对平平的教师来上,这都导致了乐理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中职学校乐理教学的实践探索
(一)将乐理教学中的纯理论教学与感官感受相结合
乐理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培养音乐实际欣赏和创作能力的过程,是为实际问题服务的,所以应当尽量杜绝出现理论终于实践的教学思想的出现。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也不能放弃音乐理论的学习,更要把相同的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视听能力方向,将学生听觉训练和感官表达能力与理论基础能力同步提高,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的学习中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通过以往的教学实践证明,在学习音乐理论的过程中,配合以听觉教学和事件,能将课堂气氛推向,同时学生对音乐的掌握能力也有很大的提升。举例说明,教师在讲解狭音程旋律和广音程旋律时,就可以演奏出带有典型轻歌慢语、浅吟低唱(狭音程旋律)或者粗犷、愤怒、(广音程旋律)气氛的作品,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也会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对于课堂知识也就掌握得更加牢固。教师应当广泛搜集相关教学素材和作品,寻找典型性实例来为学生展示具象化的音乐理论。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尤其是音乐艺术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授课过程必须达到高度的契合和统一。
(二)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理论相结合
在数字化的今天,教学对象和环境也是不断变化的,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利用现代化计算机手段来进行实际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最大化调动课堂气氛。多媒体教学,就是利用现代的教学设备,例如多媒体投影仪、数码钢琴等将理论化知识转化为图片、音乐、影片等具象化片段,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理解接受所学的理论。同时多媒体的出现还能为教师提供方便切实的资料共享,能在短时间内了解所接受理论的背景知识与创作环境,对音乐发展的历史得到切身体验,为今后的理论系统和音乐创作埋下伏笔。多媒体教学的另一个优点就是简单、易操作,可以最大化节省教学资源和教学开支。
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最大化节省教学时间,比如黑板上板书的时间和向学生共享相关资料的时间,将所教授知识以文字或者图片的形式表现在大屏幕上,使教学过程更加人性化,同时教师的教学备课环节也会变得更加简便易操作,利用节省的时间段能够适当增加课堂内容,提升上课效率。另外多媒体的直观性也是多媒体教学被考虑的原因之一,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很有帮助的,同时多媒体计算机由于能够连接互联网,也就无形之中为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更加开放的学习平台。
(三)在教授过程中将抽象的乐理理论知识具象化
音乐专业乐理教学实际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对于表象的、单纯的知识传授往往缺乏兴趣。音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摒弃传统学校对于理论课的教学思维,避免枯燥的“灌输式”教学,尽可能简明易解、深入浅出。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和自我理解能力,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当努力搜集相关教学方法,尽可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用生动形象的内容表示出来,节省教学实践的同时也会使学生更加专注于理论知识,学习效率自然会大大提高。基础乐理知识是抽象的,学生在通过教师的具象化表达中达到理解,进而进行自我认识自我提升,从而为以后的音乐教育或者创作提供基础。
学生对音乐的学习与理解,主要是通过教师授课过程中表达的方式和表达的内容得到,这就决定了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一个中间者和传达者的角色。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象化地表达给学生,教师的表达能力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自我表达能力的加强也是相当必要的。
三、小结
艺术类中职学校音乐理论课的学习对于所有的音乐专业都会产生不小的铺垫作用,对于专业素养的培养、音乐水平的提高都有帮助。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应当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创作出最佳的授课模式,保证我国艺术类中职学校乐理教学稳定向前发展。
【参考资料】
[1]禹海燕. 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改革幼师乐理教学. 科技资讯,2009 (22).
乐理,我们一般称其为音乐理论基础,它对音乐的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粗略的说乐理学习是学习音乐的入门课程,是学好音乐,掌握音乐技巧的基础。乐理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有关声音的性质、读谱、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与音之间结合的基本规律等,由此可见幼师要想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必须要学习相关的乐理常识。针对幼师乐理课的教学和学习,人们还不够重视,对其视而不见,其教学地位逐渐被边缘化。有的人认为乐理教学过于基础,是“小儿科”,不如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声乐、器乐、唱奏技能技巧的锻炼上,在理论学习方面也往往偏重于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对基本乐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这里我??需要明白的是幼师只有掌握了牢固的乐理基础知识,才能正确认知和分析、评价种种音乐现象,才能进一步学习音乐的专业技能和技巧。
二、乐理教学的有效方法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常常在想如何改善这一情况,如何让孩子们能够快乐地学习乐理,如何能够让她们把所学的乐理知识运用到其他音乐学科中去?总结了以下几点。
1.用简明而形象的话语来表达
乐理之所以难学,主要是在于学生认为它不像声乐、钢琴等技能类课程那么容易理解,反而带来的是素未谋面的专业名词的堆积。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懂得“深入浅出”,以简明而形象的话语来表述,让学生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概念。例如,我在讲“大调式和小调式”时,学生对“关系大小调”的计算方法并不明确,我给她们举了一个例子:把大调式比作为哥哥,小调式比作为妹妹,哥哥比妹妹大三岁,这样一来,关系大小调之间相差大三度就很容易记住并加以应用了。并且,同时还可以强调像哥哥一样的积极明朗的性格就是大调式的调性色彩,而妹妹柔和忧郁的性格就像是小调式的调性色彩,在新知识的基础上对旧知识加以巩固,因此,学生对这一章内容的理解较为透彻。
2.要重视实践能力
现代的教学课堂与传统型不同主要体现在是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因此,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尝试多种教学方式,做好引导者的角色,给学生得以反思和实践的机会。例如,我在给学生介绍“节奏与节拍”这一内容时,我请学生当一回小老师,利用她们熟悉的儿歌来进行即兴的节奏和节拍的改编,当学生在讨论、在创编、在评价时,实际上已经对这一部分的内容有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对于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自然也就得心应手了。
3.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在学习乐理的过程中,不少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这时候我们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提高其科学性、有效性。这样才能降低基础薄弱的学生乐理学习的恐惧心理。例如,在给大家介绍“七和弦”的时候,我首先从三和弦进行引入,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由于七和弦的种类繁多,且有很多在实际应用的比较少见,所以我把其内容进行了整合,向同学们介绍了其常见的四种形式,并重点讲解了“属七和弦”和“导七和弦”的结构和色彩,为下一阶段钢琴即兴伴奏的学习做好铺垫。
4.创新教学手段,扎实乐理知识
实现乐理课高效创新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乐理课程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有助于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习惯。教师可以通过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根据幼师的年龄特征,学情状况,创新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音程学习的课程中,由于这堂学习内容较难,乐理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音程转位及其规则,进行音程的转位的原因等。具体教学中,可以先通过让学生听转位前与后的不同,明确转位的用处,让学生明白,根据乐曲的要求可进行音程的转位,学生学的有兴趣。单音程、复音程,主要让学生理解转位后度数的计算,这是这节课要注意掌握的,明确转位后的度数的计算方法等。教师还可以,运用教学中的发现法、讨论法、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学习设置情景,引发学生思考、讨论,让学生养成勤思、善问、好学、乐于探索的学习习惯,为他们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5.加强与其他音乐类学科的联系
在学习乐理的同时,学生还会同时学习钢琴、声乐等多门音乐课程的学习。这时,我们需要对她们的这些学科进行跟踪研究,并把它们作为例子在乐理课堂上加以讲解,使学生能够及时消化,并强化乐理这门课程对其他音乐课程的指导意义,增强学生学习乐理的兴趣。例如在第一节课“认识五线谱”上,我会把她们钢琴课上所学的曲子作为谱例,对其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进行自然而有效地迁移。
关键词:基本乐理 问题分析 对策研究
基本乐理是整个音乐理论教学体系中,第一门系统讲授有关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课程,是学习音乐专业所接触的第一门理论课。学生基本乐理学习的好与不好,往往影响对其它音乐理论课的学习,而对于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好基本乐理还将在他们毕业后的教学工作中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所以说把基本乐理这第一门音乐理论课学好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一、基本乐理教学问题的分析
1.记谱欠准确和规范 在五线谱中,调号与拍号的顺序颠倒;单一拍号在第二行及以后各行谱的开头处继续出现;临时变音记号。特别是与调号相关时常常出现错乱现象等等。在简谱和五线谱中,时常把某一小节分别记在上一行末尾和下一行开头;在以复拍子或混合拍子的记谱中,没有体现出由哪一些单拍子构成特点;此外,装饰音、力度、速度等各种记号没有体现出应有的约定顺序等等。
2.音值组合不够明晰 在音值组合中,往往比较机械地理解“以拍为单位,各自组成一个音群”的基本方法,根据这样的方法,在以四分音符为单位拍的各种拍子中,他们会比较顺利地完成组合,但在以八分音符为单位拍的各种拍子中,就不适用,所以,在实际的组合中,往往会漏洞百出。而其它的比如:弱起、切分、附点、连音符等节奏因素也并没有得到合理考虑。
3.译谱不够准确 同样一个音乐既可以记为简谱又可以记为五线谱,但简谱与五线谱在记谱时却有一些细徽的差别。在实际使用中,简谱主要呈现为首调读谱,该记谱中的升降记号是临时升降,而五线谱既可以呈现为首调读谱,也可以呈现为固定调读谱,该记谱中的升降记号有临时、调号、调式特性音级等升降。所以,学生在简谱与五线谱互译的过程中。往往在升降记号上的记谱上出现比较大的问题,这直接导致了译谱的准确性。
二、提高基本乐理教学的策略研究
1.基本乐理教学环节中注重相互衔接
1)掌握规律,注重循序渐进。掌握基本乐理教学的规律对提高其教学质量和效果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基本乐理教学的首要环节就是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分章分节或讲座式讲解,特别是要抓住重点,多使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得图例与书本结合得更加紧密、更加直观、更加注重从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出发。不管多么重要的内容,总归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总是有规律可循的,要抓住关键、区分主次,重点处要讲得详尽具体,非重点也要讲得通俗易懂,并与重点相互联系,针对比较理论化又较难理解的条目还要多举一反三。如划分拍子的问题,其实就是把拍子的种类先分清楚,然后再看是以拍为单位还是以单拍子(二拍子或三拍子)为单位,进行划分,再按照是否需要运用彼此分开的原则进行划分就基本就完成了。再如原位音程、原位和弦以及转位音程、转位和弦的习题,也均可找到其规律,只要掌握好原位音程的上下方音位置和原位和弦根三五音的位置,单音程上下方音交换位置,复音程上下方音同时交替位置,以及转位和弦是三音还是五音做低音,就可以轻松判断和掌握了。
2)完善体系,注重系统练习。基本乐理课程内容复杂、概念繁多,教学中在章节划分的环节上一定要前后联系,线条清晰,形成一个科学完整的系统体系,从前至后繁而不乱。教学过程中需要多参考国、内外诸多名家编者的书籍教程,尽可能将教学内容丰富、完善。同时,基本乐理虽说是一门理论课程,但在技能掌握上要求具有一定的熟练程度,因此对那些概念性很强的问题,我们在教学生练习中可以采用“填空题”“连线题”“选择题”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其实际操作练习可以与课后练习相结合,即通过键盘帮助学生从听觉上和视觉上直观的辅助学习,这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全面提高音乐素养。此外,课程教学中的图例也很重要,通常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并且通俗易懂的范例,做到文图并茂、读练结合,并从每章挑出适量习题进行练习,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
2.理论概念与实际练习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这是人类认识和学习活动的普遍规律。在教学中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学生才能学得生动、具体,领会得深,记得住。才能体会到理论的重要作用。如在讲音程时,说C-F是纯四度,是协和音程,C-#E是增三度,不协和音程。学生怎么也无法领会。特别是结合钢琴键盘,两个音程又是用的完全相同的两个琴键,学生便无法理解。这时,如果结合调式音阶,通过适当的谱例听一听,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并能留下深刻印象。学生体会到了增减音程的不协和,不仅是理论上的,而且从听觉上也清楚地感受到它的不协和。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一定要讲清楚理论产生于实践,反过来理论又可以指导实践。这种实践——理论——实践的公式,是可以比较完整地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技能技巧的熟练掌握在基本乐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边讲边练就变得很有必要。如在讲五声调式五个音的时候,说明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的音程关系之后,就可以进行这方面的练习。比如说出以D为宫的商、角、徵、羽四个音;说出以D为角的宫、商、徵、羽四个音,等等。新旧联系对于基本乐理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基本乐理的许多内容,如音、音程、和弦、调式音阶;调式中的音程及和弦、旋律都是一脉相承的。新旧联系的做法,即可以复习巩固旧的知识,又便于接受新的知识,还可以使知识系统化,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方法。如讲和声调式的特性音程及其解决,就可以联系什么是和声调式?和声调式有几种?什么是和声调式的特性音程?和声调式的特性音程都产生在哪些调式音级上?不协和音程如何解决?增音程与减音程解决时有什么不同?等等。把以上问题都搞清楚了,和声调式的特性音程应如何解决,也就迎刃而解了。
众所周知,在实际教学与学习中,每个人的思维角度不一样,方法也会千变万化。以上这些方法也是笔者在常规基本乐理教学中的点滴总结,希望能与更多同行交流,能得到更多专家学者的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刘敏.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基本乐理水平的对策研究——以伊犁师范学院为例[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6).
关键词:乐理教学 旋律分析 乐理要素
“乐理”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最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它是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的初级理论归纳与总结,也是音乐表达中基础音乐语法的抽象与概括。“旋律”即是这种基础音乐语法在音乐作品中最重要的表达方式。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是塑造音乐形象和表达作品思想的重要手段。同时,与音乐作品中其他的音乐表现手法相比,旋律更多地包含了各种基本乐理要素,更直接地体现了基本音乐语法在作品中的运用。因此,对旋律的认知贯穿于整个乐理教学的始终,对旋律中乐理要素的剖析也成为乐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以音乐作品和音乐表现为视角,以作品分析(包括旋律分析)为支撑,从复杂的音乐表达中发现和认知乐理要素的形成和运用,是乐理教学理论联系实践的新的尝试,也是作者撰写本文的初衷,本文从旋律形态和旋律表现的认知与分析入手,提取其中的乐理要素,并从两者的契合与联系中归纳出旋律分析在乐理教学中的教学要点。力求探索出一些音乐基础理论与音乐实践(音乐分析)相结合的乐理教学的新观念、新方法。
一、旋律的形态类型与表现特征
(一)旋律形态的基本类型
音乐是流动的艺术,旋律的进行最能体现这种流动的特征。在旋律进行的过程中,音与音之间以其空间性与时间性的不同处理形成了各种旋律形态。因此,要从旋律分析中认知、归纳各种乐理要素及其运用,必须对各种旋律形态有充分的了解。
旋律的形态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水平型的旋律形态
水平型的旋律即同音反复是指旋律各音处在同一水平线上,作相同音高的连续进行。水平型的旋律形态,通常表现平稳、安静、肃穆、庄严的情绪,如果给予节奏、速度、力度等乐理要素的不同处理,水平型的旋律形态也能表现出活跃、欢快、热烈等情绪,也能表现一种意志和力量。水平型的旋律形态更多地强调节奏的作用。
2.上升型的旋律形态
上升型的旋律线条通常表现紧张的、激动的情绪和力量的递增。上升型的旋律形态的构成有两种形式,级进上升型的旋律形态和跳进上升型的旋律形态。上升型的级进,具有较强的推动力,常使音乐趋于渐强,情绪逐渐高涨。上升的跳进,通常表达较为激昂的情绪,在进行曲中常常运用。
3.下降型的旋律形态
下降型的旋律形态是指旋律线条以直线或曲线的方式向下运动。这时旋律趋于平和、舒缓,通常表现情绪的消减和叹息的音乐形象。
4.混合型的旋律形态
所谓混合型的旋律形态是指上升型旋律和下降型旋律的混合使用,这种形态在音乐作品中运用最多,它以不同方向进行的旋律线条表现情绪的起伏和变化,混合型旋律形态是旋律线条中最重要的形式。
(二)旋律的表现手法
旋律线是单声部的乐思,旋律的表现手法包括乐思的发展,性格音调的特征等。本文将主题的旋律发展手法也纳入到旋律的表现手法之内,一并论述。
1.性格音调
旋律音调或旋律音型是最小的旋律乐思,它们以不同的情感色彩构成不同的性格音调,并以此表现音乐。
音乐作品中常用的音调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不同情感色彩的语言音调,如弱起上行四度表现号召型的旋律音调,具有鲜明的号召性和战斗性;二度下行后再做三度或四度上行表现疑问型的旋律音调;二度下行或连续下行表现叹息型的旋律音调;向上大跳后出现感情重音表现哭泣型的旋律音调等。二是模拟自然音响的音调,如号角声、钟声、雷声等自然界的各种音响和各种动物的声响。
2.主题旋律的发展手法
主题发展手法虽然很多,但离不开两个方面:一是使用主题的节奏、音调贯穿全曲的发展;二是在音乐发展中渗入新的音乐材料。这两种手法经常交替使用,使音乐既保持统一,又不断变化,在运动中发展。主题的旋律发展手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方式:
(1)重复
依据旋律中某一音乐材料的原样或变化性的再次或多次出现分为严格重复与变化重复。重复的目的是加深印象。从广义上来说,重复不仅用于主题的重复,也是乐思发展的重要手法。因此,这种手法既可用在乐句内部,也可用在乐句之间、乐段之间。“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任何音乐材料的出现总是一瞬即逝的”,而旋律的重复可加深记忆,巩固印象。在对不少音乐作品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重复式展开手法是旋律发展的基础手段。 模进也是一种重复,是把旋律的某个乐思作为原型,移到不同的音高上进行重复。模进能使旋律在保持音调统一的基础上产生新的变化,增添新的色彩。当音乐材料再次出现时,通过扩大与缩小音程也可进行重复。音程扩大或音程缩小,能带来情绪上的变化。另外,节奏的扩大与缩小也属于重复的发展手法的范畴,节奏上的放宽,能使音乐舒展、开阔。相反,节奏的缩小,音乐产生紧张、热烈的情绪。 变奏也可以认为是重复发展的一种,主题的结构不变,把旋律节奏加以装饰,或变化织体写法等,但仍保持主题旋律的轮廓。
(2)对比
对比是旋律发展常见的表现手法之一。对比使音乐原本单调的旋律变得更加丰满,如果说重复的发展手法侧重于表现旋律的统一性,则对比式的旋律发展手法更多地强调了旋律的多样性。对比手法不仅是主题发展的重要手法,也是乐思发展的重要手法。
(3)展开
展开是以某一音乐材料作为基础,在旋律发展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保留了主题材料的一些典型因素,使乐思在同一脉络下向前发展。展开的手法主要包括:贯穿、承递、引伸、节奏的扩展与紧缩、音程的扩大与缩小、音调的分裂与综合等。
(4)展衍
展衍法是把主题音乐材料中富于特点的部分作进一步的展开衍生,使主题的乐思得到进一步深化的旋律发展手法,因而展衍法既可使旋律得到丰富的变化和发展,且又具有内在的联系和统一。
以上论述的四种方法不仅仅运用于旋律的发展,也可用于旋律发展的各个部分。
二、旋律形态与旋律表现中的乐理要素
旋律的形态类型和表现手法是各种乐理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进行旋律分析的同时,发现和归纳音程、节奏、节拍、调式、调性、音高、音色、速度等等基本的乐理要素及其在音乐作品中的运用,是乐理教学的目的。从上一章节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旋律形态和旋律表现中所包含的主要乐理要素如下:
(一)音程
旋律形态的起伏取决于旋律中的音与音之间的进行方向和距离远近,也就是音程的距离,这里的音程指旋律音程。在旋律线中,旋律音程一般按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平稳进行,分为同音反复的进行(水平型的旋律形态)或三度以内的上下进行。平稳进行时旋律线的起伏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另一种是四度以上音程的跳进,音程跳进时旋律线的起伏比较剧烈。
(二)节奏、节拍
节奏是旋律形态的脉搏,相同或不同音高的音通过不同类型的节奏组合,会产生不同的旋律的形态。而音乐中各种规律性的强弱组合形成不同的节拍样式,节拍是旋律形态和旋律表现手法的构成要素。节奏、节拍是音乐表现重要的因素。它们可以赋予旋律不同的风格和情绪。
(三)音高、音色
音高作为一种物理属性,它会使不同音区上的音乐存在表现性的区别。相对高的音,使旋律呈现出尖锐、高亢、激昂的音响特征;而相对较低的音,则往往给人以低沉、坚实的感觉。音色作为渲染音乐色彩的因素作用于旋律,给旋律增添了丰富的表现力。
(四)调式、调性
调式、调性是旋律获得形象塑造的重要功能基础,它直接影响着乐音音高的进行。从而使旋律产生不同的情感和不同的风格。除无调性音乐外,任何离开调式组织的音高进行和音高关系,都不能形成具有音乐形象表现力的旋律。
(五)速度、力度
音乐作品中旋律表现离不开速度、力度等音乐表情的载体,音乐表现离不开相适应的速度、力度。同一旋律用不同的速度来诠释,表现出的意义是完全不同,旋律的进行速度大致可以分为:快速、慢速和中速三大类,不同速度的旋律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具有不同的表现力。力度档次从弱到强也可大致分为:…pp(很弱)、mp(中弱)、p(弱)、f(强)、mf(中强)、ff(很强)…。
音高、音程、节奏是旋律形态和旋律表现中重要的乐理要素,也是旋律的基础组成部分。但从表现功能上讲,它们还不能使旋律完全获得音乐的意义。旋律要获得丰富的表现力,还必须获得调式、调性、节拍、速度、力度等乐理要素的支撑。
三、乐理教学中的旋律分析
在乐理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旋律的形态、旋律的构成要素和旋律的表现手法的分析,把音乐体验融入到乐理教学中去,这样才能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而具体,学生对音乐理论的学习也能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识上,达到乐理教学的根本目的。
(一)从旋律分析中学习乐理知识
旋律分析是音乐作品分析的重要部分,是判断音乐风格的重要特征之一,旋律作为音乐作品中重要的表现手段,最明显的特征是旋律的形态也就是旋律的进行。通过对不同旋律形态的分析,找到乐理中相关的知识点,理解旋律形态与其的联系,分析乐理要素在旋律形态中的运用。
例如,在旋律分析中,认知节奏与节拍。从旋律的形态和旋律的表现手法中我们可以看出,节奏好比音乐的“骨架”,和旋律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轻松、跳跃的旋律常用较短时值的短促而紧凑的节奏表现,辽阔,舒展的音乐形象常用较长时值宽广的节奏来表现。跳动的旋律常用附点节奏,动感的旋律则用切分节奏来表现。另外,从旋律分析中可以看出,旋律的表现总是离不开节拍的制约。欢快、活泼、热烈的情绪常用二拍子来表现;轻盈、流动、抒情的旋律常用三拍子来表现;宽广、辽阔、庄严的情绪常用四拍子来表现等等。由此可以归纳出各种节拍的强弱规律和表现特点。
再如,从旋律分析中认知调式、调性。在大小调音乐作品的旋律处理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乐理的重要节奏位置常用到调式中的Ⅰ、Ⅲ、Ⅴ级音,而乐句结构内部常使用Ⅱ、Ⅳ、Ⅵ、Ⅶ级音来使音乐获得发展的动力。乐思总是按稳定—不稳定—稳定的逻辑顺序来发展。由此,可以认识和归纳出Ⅰ、Ⅲ、Ⅴ级音是大小调式中的稳定音级,Ⅱ、Ⅳ、Ⅵ、Ⅶ级音是大小调式中的不稳定音级。另外,从大小调式的旋律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样一个现象,明快、热情、宽广、激昂的旋律总是采用大调的调式,而柔和、暗淡、哀伤的旋律总是采用小调的调性。我们还可以看到,大小调旋律中的主音与其上方三度音分别为大三度和小三度,由此我们可以认知到大三度明亮的色彩所构成的大三度音程最能说明大调式明亮的色彩。小调式的主音与其上方三度音所构成的小三度音程最能说明小调式柔和、暗淡的调式色彩。
通过分析旋律的形态和旋律的表现手法,提取其中运用到的乐理要素,将音乐作品有机与乐理教学的结合,从旋律分析中去认知和归纳乐理知识,使学生通过旋律分析,从深层次上掌握乐理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二)用所学的乐理知识分析旋律
旋律中的乐理要素,都不同程度地对旋律产生不同的影响,旋律的构成离不开这些要素,它们在旋律表现中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从已知的乐理要素入手分析音乐作品中的旋律,是乐理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方法。将乐理要素放在旋律形态和表现特征中进行剖析,使其在加深对乐理要素理解的同时,真正从音乐本体的认知角度上,分析旋律的形态和表现,使学生掌握这些要素,提高感知音乐的能力。
例如,已知音程是旋律中重要的乐理要素,我们在音程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音程的构成、音程的性质、音程的稳定性、协调性等知识。同时,也了解到不同的音程会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带来不同的音乐情绪。用这些已知的音程知识对音乐作品进行旋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音程的平稳进行在旋律应用中比较常见,它能带来平稳的音响效果,能表现出旋律的平稳性和流畅性,也是形成旋律歌唱性的重要因素。上行级进,具有很强的推动力,尤其是旋律采用连续的上行级进,这时旋律趋于渐强,情绪逐渐高涨;下行级进时,旋律表现较为平和,常使旋律趋于渐弱,情绪也逐渐缓和。音程跳进时,旋律给人跳动,起伏,激昂的音乐情绪。上行的跳进,由于音乐的紧张度增大而产生较强的力度变化,旋律表现出情绪的高涨、感情的爆发,具有昂扬、开朗的表现特征。下行的跳进与上行的跳进音响相反,表现深沉、温厚、稳健的感情。四度大跳有时较为深沉;五度大跳显得坚定沉着,给人进行的联想;六度大跳具有气势宽广、雄健有力的特点,在进行曲体裁的歌曲中用的较多。六度下行大跳如果节奏较为平缓,其感觉就相对柔和;七度大跳具有昂扬激越的特点。八度大跳具有开阔舒展的特点。音程的运动是旋律发展变化的重要部分,在音乐表现中,音程的变化让听众感觉到旋律的变化,音乐作品正是通过音程的发展处理,构成了不同风格特色的旋律。音程的协和性、稳定性,音程的大小、色彩都对旋律的发展产生不同的表现作用,不同音程的特征能够带来不同的音乐体验。
再如,音乐被称为时间的艺术,速度表现旋律进行的快慢,其表达传递的是音乐的表情与风格,不同的速度表现不同的情绪。恰当地选择音乐速度对于音乐的表现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快速表现活泼、欢快、热情等气氛,中速表现优美、抒情的旋律;慢速表现沉痛、庄严、赞颂的音乐。另外,渐快渐慢对于旋律的表现也十分重要。渐慢常给人以情绪上的缓冲,渐快给人情绪高涨的感觉。不同风格情绪的音乐作品需要选择恰当合适的速度去表现。
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高校音教专业的乐理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乐理教学改革也只是停留在学程的调整与课程的整合等教学的形式与架构方面。而对于教学观点、教学方法的深层次改革与实践却展开得不够。乐理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它不仅影响和制约着后续理论课程的进行和展开,也影响着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乐理学习应与音乐作品分析(包括旋律分析)密切联系,让学生以所学知识去观察和了解各种音乐现象,并在作品分析的过程中对照与归纳各种乐理概念。以此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提高学生乐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重光.基本乐理简明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2] [苏]斯波索宾.音乐基本理论[M].汪启璋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3]施咏.乐理与文化[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表演艺术专业 视唱练耳 基本乐理
引言
视唱练耳的教学是一种即兴能力培养的教学,是一项强调实践性与综合性的教学内容。在进行视唱练耳教学时,对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学生以感知音乐要素和积累听觉经验作为基础,将其潜在的音乐创造力以及表现力激发出来,从而让学生的审美意识得到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与音乐素养得以提高。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而要想学生能够在视唱练耳的教学学习中表现出积极与主动,那么学生在学习之前就一定要具备丰富的音乐实践以及掌握较为完善的基本技能。也就是说视唱练耳这门课程不是一门孤立的音乐基础课程,它与基本乐理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就其本质来说,这两门课程是隶属于同一个学科的音乐基础共同课程。因此,对表演艺术专业的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相结合的教学工作进行研究与探索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从而有利于高校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表演艺术人才。
一、表演艺术专业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相结合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国表演艺术专业对学生进行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教学时,采用的都是分离的教学模式,使得很多教师在教学这两门课程以及学生学习这两门课程时有诸多的困扰与不便。从现阶段的音乐教育发展状况而言,由于这两门课程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对这两门课程进行有机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视唱练耳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而基本乐理则理论性较为强烈。教学这两门课程采用分离的教学模式时,学生在学习视唱练耳时则会表现得无从下手,手足无措,不能将基本乐理知识较好地运用进来;而在学习基本乐理时,因其具有理论性较为强烈的特点,所以学生在学习时就会觉得枯燥无味,甚至还有一些学生会认为学这么多理论根本就没有用处,走出去靠的是实力,而不是令人乏味的理论知识。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的有机结合,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下,便能理解掌握得更为通透,从而将这两门课程学好。
其次,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都是关于音符高低、节奏长短以及调性调式等音乐基本要素中的学科。尽管这两门课程在表现形式上各有不同,但是其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都是一样的,它们是可以相互融合与渗透的,从而为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相结合提供出了有利的条件。
最后,实现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相结合之后,将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有助于学生对音准效果的准确掌握,逐渐将学生的精唱与范唱能力培养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音乐基本理论知识。
此外,在表演艺术专业中,对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的整合进行加强,有助于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获得并掌握好比较全面的音乐知识,从而让学生学会从理论知识出发,将音乐实践技能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促进音乐理论知识的音响化发展,慢慢地对学生的音乐素质进行培养与提升。
二、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相结合面临的难题
现阶段,对表演艺术专业的学生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因为制定出来的基本乐理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的安排等都没能同教学实际实现有机地结合,使其与视唱练耳教学缺乏一定的衔接。而且,由于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都处在一个分离的状态,从而为这两门课程的整合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比如,一些高校在进行基本乐理教学的时候,太过于注重对音乐理论的讲解,而没有对学生对音乐技能的实践训练予以重视;在进行视唱练耳教学的时候,又太过于注重听辨音高与音响等方面的训练,进行训练时知识单纯地进行听音与视唱,过于注重实践的训练,没能实现其与音乐理论知识的整合,这样极不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知识。
三、实现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相结合的原则与方法
1、坚持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原则
尽管,视唱练耳同基本乐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在思维方式上,它们还是不同的。也正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同之处,所以它们才能实现良性的互补,有利于它们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样才有将其结合在一起的必要性。听音、视唱是视唱练耳课程的主要形式,是对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与感知力进行培养,要求学生拥有更多的感性与直接思维方式;音乐基础理论的学习是基本乐理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具有理性的与逻辑的思维方式。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将这两门课程有机结合起来,这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门课程才能实现整合与统一,从而将其整体优势与综合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在进行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教学的时候,表演艺术专业的教师有必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只让学生孤立地去对音高、节奏、和弦以及旋律等进行训练,会让学生觉得这课程非常枯燥无味,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表现得较为困难。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以音乐的音响作为着手点,分析听觉,使得学生理解并掌握所感知到的音乐现象,学生便能很快地将其与理论知识相联系,并对其进行分析、辨别与归纳记忆,有利于获胜获取较为完整的音乐印象。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在教学视唱练耳的过程中缺乏了必要的理论指导问题就得到了有效解决。
3、将娱乐性、审美性以及知识技能相融合
在传统的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教学中始终强调的都是专业性较强理论知识的讲述与枯燥的技能技巧训练,而采用娱乐性、审美性以及知识技能相融合的教学方式,这种情况将得到有效的改善。就音乐艺术的实质而言,它是一种情感的艺术与表现地艺术,具有较为强烈的审美娱乐功能。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将这种娱乐审美功能同训练以及知识技能的讲解相结合,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专业性就能得到淡化,从而有利于将学生对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与欲望激发出来。
结语
社会、时代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教育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也要跟随着社会、时代的变化发展脚步而发生着或大或小的改变。只有这样,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真正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不是过期的人才。因此,对表演艺术专业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相结合的教学进行研究与探索,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责任编辑:翁婷皓)
参考文献:
[1]石硕.固定与流动的结合--浅论高师视练教学中固定唱名法与首调唱名法的结合[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10(04):136-138.
[2]黄鹰.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整合与教学手段多样化探索--兼及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J].中国音乐.2006(01):204-206.
[3]孙婷婷.论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方法的扩展与延伸[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2):127-128.
[4]吕湘.关于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合并为一门音乐基础课程授课的探讨[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8(03):98-101.
关键词 视唱练耳 基本乐理 教学
中图分类号:J613.1-4 文献标识码:A
对于学习音乐的学生来说,乐理、视唱练耳是每人都必学基础课程,它是音乐者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学习音乐专业的根基。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凡是视唱练耳、基础乐理水平高的,演唱和演奏的效果就相对要好。
1表演艺术专业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相结合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国表演艺术专业对学生进行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教学时,采用的都是分离的教学模式,使得很多教师在教学这两门课程以及学生学习这两门课程时有诸多的困扰与不便;从现阶段的音乐教育发展状况而言,由于这两门课程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对这两门课程进行有机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视唱练耳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而基本乐理则理论性较为强烈;教学这两门课程采用分离的教学模式时,学生在学习视唱练耳时则会表现得无从下手、手足无措,不能将基本乐理知识较好地运用进来;而在学习基本乐理时,因其具有理论性较为强烈的特点,所以学生在学习时就会觉得枯燥无味,甚至还有一些学生会认为学这么多理论根本就没有用处,走出去靠的是实力,而不是令人乏味的理论知识;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的有机结合,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下,便能理解掌握得更为通透,从而将这两门课程学好;
(2)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都是关于音符高低、节奏长短以及调性调式等音乐基本要素中的学科;尽管这两门课程在表现形式上各有不同,但是其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都是一样的,它们是可相互融合与渗透的,从而为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相结合提供出了有利的条件;
(3)实现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相结合之后,将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有助于学生对音准效果的准确掌握,逐渐将学生的精唱与范唱能力培养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音乐基本理论知识;此外,在表演艺术专业中,对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的整合进行加强,有助于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获得并掌握好比较全面的音乐知识,从而让学生学会从理论知识出发,将音乐实践技能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促进音乐理论知识的音响化发展,慢慢地对学生的音乐素质进行培养与提升。
2实现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相结合的原则与方法
尽管,视唱练耳同基本乐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在思维方式上,它们还是不同的;也正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同之处,所以它们才能实现良性的互补,有利于它们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样才有将其结合在一起的必要性。听音、视唱是视唱练耳课程的主要形式,是对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与感知力进行培养,要求学生拥有更多的感性与直接思维方式音乐基础理论的学习是基本乐理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具有理性的与逻辑的思维方式;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将这两门课程有机结合起来,这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门课程才能实现整合与统一,从而将其整体优势与综合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进行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教学的时候,表演艺术专业的教师有必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只让学生孤立地去对音高、节奏、和弦以及旋律等进行训练,会让学生觉得这课程非常枯燥无味,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表现得较为困难;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以音乐的音响作为着手点,分析听觉,使得学生理解并掌握所感知到的音乐现象,学生便能很快地将其与理论知识相联系,并对其进行分析、辨别与归纳记忆,有利于获胜获取较为完整的音乐印象;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在教学视唱练耳的过程中缺乏了必要的理论指导问题就得到了有效解决。在传统的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教学中始终强调的都是专业性较强理论知识的讲述与枯燥的技能技巧训练,而采用娱乐性、审美性以及知识技能相融合的教学方式,这种情况将得到有效的改善。就音乐艺术的实质而言,它是一种情感的艺术与表现地艺术,具有较为强烈的审美娱乐功能;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将这种娱乐审美功能同训练以及知识技能的讲解相结合,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专业性就能得到淡化,从而有利于将学生对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与欲望激发出来。
3结语
社会、时代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教育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也要跟随着社会时代的变化发展脚步而发生着或大或小的改变;只有这样,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真正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不是过期的人才。因此,对表演艺术专业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相结合的教学进行研究与探索,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石硕.固定与流动的结合――浅论高师视练教学中固定唱名法与首调唱名法的结合[J].中山大学学报丛,2010.
[2] 黄鹰.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整合与教学手段多样化探索――兼及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J].中国音乐,2006.
关键词 音乐专业 基本乐理 重要性 教学方法
近几年来,教育部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正在积极地进行着。音乐教育应如何改这是一个十分值得音乐工作者加以考虑的问题。
高中音乐专业班的基本乐理教学是整个音乐教学体系中,第一门系统讲授有关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课程,其中的许多音乐专业方面的内容是其它音乐课程所没有的,也是其它课程所无法代替的。
如何上好音乐专业班的基本乐理课,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仅必须具备音乐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同时还需要具备教育和教学方面的专业知识。特别是在一些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具体例证,对改进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非常直接的作用。笔者认为,要上好基本乐理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让学生明白上好基本乐理课的重要性
作为音乐学科的一门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课,基本乐理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是整个音乐理论教学体系中第一门系统讲授有关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音乐共同基础课。
高中音乐专业班的专业有着各种音乐课程的设置(专业主科、视唱、听音、乐理),他们之间相互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为了使课程之间的配合相得益彰,在可能的条件下,也可以改变某些教学程序,但对未能牢固地掌握基本乐理知识的学生,教师也难以使其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进行得顺利。比如说,一个学生对调及调式调性,音程,三和弦,七和弦等基础理论知识,都没有很好的理解与掌握,那他又怎么可能学好和声、视唱练耳等其它课程呢?由此也可以看出,基本乐理课是很关键的一个前提。
因此,作为一门音乐共同基础课,它不仅是学好其它音乐理论的基础,也是学习演奏器乐或者演唱歌曲的基础,对高中音乐专业班的学生来说,基本乐理学的好坏,对整个音乐专业高考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2上好一堂基本乐理课的方法
上课是基本乐理教学的主要形式和关键环节,上课前备课所做的一切,如领会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熟悉钻研教材,制定授课计划,编写教案,都是为了把课上好。上课要按教案进行,同时要及时发现问题,并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正,不应为教案所束缚,衡量一堂课的好坏,不只是看教案写得如何,要注重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而更重要的是看学生学得如何,接受和掌握得如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案上写和课堂上做的虽是一回事,但却有着质的不同。就像音乐作品的“乐谱”和现场演出的效果不一定等同一样。教师在上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2.1组织好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
组织教学是教师上好课的重要保证和基本条件,教学不应理解成仅仅是搞好课堂秩序,更重要的还是要用精彩生动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气氛,使教与学都处于一种积极的协调的最佳状态。组织教学,也要注意方法方式,根据情况灵活应用,讲课时,内容充实,富有感情,有声有色,学生就可能听得津津有味,精神集中。各种教学形式交替进行,学生就可能学的比较放松。
2明确教学目的,总结课堂内容规律
教学目的是教学的出发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方法、步骤、内容,都要围绕着教学目的来进行。详略,深浅、快慢,都要根据教学现场的情况随时调整。如在讲节奏节拍时,用列队行进中的整齐步伐来比喻节拍,用千变万化的鼓点来比喻节奏,突出了强弱和时间的概念。在拍子的分类中,根据“单”、“复”、“混合”、“交错”这些词的含义,来说明各种拍子的不同特点,学生就比较容易记住。这就是明确目的,掌握规律的好处。再比如讲到民族调式音阶这一章节,笔者和学生们一起总结了本章节的调式音阶书写步骤:第一步,确定宫音位置确定调号;第二步,初步的宫音到宫音排列音阶;第三步,按要求找准偏音;第四步,按要求主音到主音排列音阶。
2.3突出重点难点,学会举一反三
上课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把课堂内容讲清楚,讲正确。尤其是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决不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给学生留下一个似是而非的印象。对一些关键性问题,重点疑难,则要讲仔细讲透彻,如讲大小调中的音程及和弦时,对自然大小调,和声大小调,就可以讲得深透些,对于旋律大小调就可以讲简单些。在自然大小调中,又要突出自然大调,因为自然大调是关键,是基础的基础,把自然大调中的音程,和弦讲透彻,自然小调就可以根据关系大小调的理论而讲明白了。关于和声小调的音程及和弦,则要抓住由于导音的变化所产生的和声调式的特性音程、抓住关键和重点,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4图示板书,精心设计
上课,运用最多的是语言,其次的就是板书。精心设计的图示板书,可使教材的重点关键,一目了然,便于学生记忆。首先板书要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如讲和弦的结构时,把音程结构标出,四种常见的原位三和弦,四种常见常用的七和弦,从名称到结构,就一目了然。其次合理布局,疏密得体,字迹工整,色彩鲜明等。这样通过自己的精心安排就能把一节课上的生动有趣,有声有色,也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总之,每个单元、每节课,都须找出一个突破口,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教学按照教师的设计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作为一名音乐专业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综合能力,在教法上要不断创新,才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专业和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最终达到提高学生音乐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 李重光著.基本乐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乐理与视唱练耳》是原有《乐理》《视唱练耳》两门课程的整合。是声乐、器乐、音乐欣赏及其它音乐活动的基础,掌握好乐理、视唱练耳知识对提高个人的音乐修养、增强音乐理解力都会提供有效的帮助。《乐理》是音乐基本理论课程,它主要学习有关声乐的性质、记谱法、调式调性、和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视唱练耳》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识谱能力和建立音高、调式、和声概念的基本技能课程。2010年我校正式升格为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进一步符合教育部课改的要求,更应在原有教学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探索与改革以适应专业建设发展的需要。
二、《乐理与视唱练耳》的课程现状
根据新课标、课改的要求已将原本独立的《乐理》《视唱练耳》整合为一门课程,从而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视听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真正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因此,教学效果、教学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所以合并这两门课程是高专学校音乐教学发展的趋势。通过学习加强学生基本音乐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音乐听觉的记忆能力和音乐的感受力。
就我校的实际情况而言,学生大多是零基础的并且都已十六七岁了,想要练成固定音高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这又是必须面临解决的现实问题。怎样来有效解决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深思和探索,在这种情况下《乐理》《视唱练耳》两门课程的整合是十分必要的。充分利用音程、和弦等乐理方面的知识来解决《视唱练耳》方面的困难,利用计算的方法加以实施突破。进而更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基本视谱、听音技能,帮助学生建立调式和声印象和调式和声意识等,这些具体的教学方法都是需要我们教师来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
三、《乐理与视唱练耳》的课程探索与研究
1.务实性与科学性
广泛地调查研究了解《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课堂的现状,结合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新的教学大纲,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当今幼儿园对幼教人员的需要。让《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更适合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更好地为提高高专学前专业大学生音乐素质服务。
2.建立适合学前专业的课程实施标准
本课程传授有关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识谱、听音的基础知识,发展音乐认知、表现和音乐审美能力,为更好的学习、了解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开启进入音乐殿堂的大门,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与音乐素质有重要作用。
四、《乐理与视唱练耳》的课程实施目标
按照布鲁姆的目标分类法原则,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可分为:知道、领会、应用、综合、评价。按照目标的要求分层提出和涉及问题,让学生透彻地分析和理解音乐理论知识,并能利用这些知识来对乐曲的分析处理情况做出有说服力的判断,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念和自我评价体系,一门学科不仅教专门的课题或技能,而且应该使学生弄清楚学科知识组成的基本结构。任何概念、问题、知识都可以用一种极其简单的形式来表示。以便使任何一个学习者都可以用某种可以认知的形式来理解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注意新旧知识的相容性,并按照一定的方法去组织他的知识,帮助他在需要发现的特别情景中有所发现。
我校《乐理与视唱练耳》的课程目标主要体现在1.通过学习音乐基本理论知识,熟练地认读五线谱及简谱。2.经过听觉训练,掌握基本的听辨单音、音程、和弦、节奏、旋律等基本音乐知识。3.通过视唱准确表达各种音乐术语及乐句的划分等。4.了解与音程相关的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历史与文化知识。5.运用固定唱名法和首调唱名法进行单声部视唱,从而为学生毕业后事业单位人员录用考试以及今后的实际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目标来安排的,从《记谱法》《节奏与节拍》《音程和和弦》《调式和调性》等基础知识进行讲解。视唱练耳教学以音程练习、节奏练习等基础知识进行训练。在教学中大量运用多媒体课件,充分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使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大大提高,让学生持续地主动参与思考解决问题。在教学中以钢琴、黑板、多媒体课件为主要教具、辅助教学,从而更好的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五线谱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础教程》李重光,湖南文艺出版社.
[2]《教学实验论》赵鹤龄,张武升,人民教育出版社.
[3]《基本乐理教程》张志文,辽宁教育出版社.
高中音乐课程新课程标准主要注重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提高审美能力,重视学生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养成,提升音乐文化素养。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前提下,音乐课程教学要求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注重学生自身的个性培养,教学设计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同时,要把学生个性教学内容融入到里边,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尊重多元化,开阔视野。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掌握基本的音乐素养和基本技能知识、培养对音乐的感情,实施美育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音乐的美的价值。因此,现阶段音乐教学内容应该多以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的参与性为主,强调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体验性,注重个性发展,面向全体学生,音乐教学要创造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既要学生普遍参与,又要发展学生的不同个性,引导学生在综合艺术教学中体会音乐的无限魅力。
二、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学改革探讨
(一)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认识到音乐知识的重要性
教师应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设计好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在教师所设计的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中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利用学校教学设施、音像资料、多媒体设施、各类乐器,成为实践教学的有效辅助设施。组织同学到学校的图书阅览室查询资料,自主学习,同时,鼓励学生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工具进行学习。并且,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设计组织课外教学活动,通过课外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参与度,使学生能够有兴趣主动学习,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讨论设计课外活动,在充分听取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设计出可行的、生动有趣的活动方案。开阔学生音乐视野,形成发散思维,锻炼审美意识与综合学习素养。
(二)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养,优化教学行为
教师自身应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并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音乐教师可以利用电教媒体等现代化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用于音乐知识的讲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可用多媒体播放跟当堂教学内容有关的音乐,或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创造活跃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趣味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完成教学内容之后让学生自己查找感兴趣的音乐知识,进行小演讲,提高学生参与度。还可以在课后为学生布置一些关于音乐知识的作业,例如学唱一首喜欢的歌曲、分析歌词内容、介绍音乐故事背景、介绍音乐名人生平事迹等。通过新颖科学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三)注重乐理教学,强化学生综合音乐素养
新课标规定高中音乐教学应以乐理知识为核心。让学生学习识谱。掌握乐理知识,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但乐理知识比较晦涩难懂,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尽可能的简化讲解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可以将乐理知识编成顺口溜或小故事,便于记忆和学习。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同时,教师也应注重业务学习,经常参加培训活动,提高自身音乐修养,增强专业能力,从而推进科学教学方法的发展。
(四)开展审美教育,丰富学生审美素养
高中新课程下的音乐教学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就是体会美、认知美的过程,审美教学也就是美感培养。教师应全面注重多层面的感知能力锻炼培养,令学生真正体验音乐学习的乐趣,提升实践感悟技能,并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感受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陶冶情操。在学习感受中提高对美的欣赏水平,增强创造力。
(五)组织创建校园音乐社团,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积极组织创建校园音乐社团,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音乐知识提高音乐水平的平台,让更多有天赋、有兴趣的学生在这里得到更专业、更具体的锻炼。学校应为校园音乐社团开绿灯,支持社团举办的各种活动,为社团购置钢琴、吉他、鼓、管弦乐器等各类型的乐器,为学生多元化发展提供帮助。同时,各类艺考生也可在社团获得更加专业的训练,以便将来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考入理想的院校。此外,高中音乐教师还应该开阔思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扩充学生的发展成才之路。以因材施教为基本原则,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进步。
(六)因材施教,有效科学训练
高中音乐教师应把因材施教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可以先通过让学生填写调查问卷、课间与学生聊天等方式初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并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遵循先相才,而后施教的原则,不能操之过急。随着课程的开展,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并随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三、结语
一、高校民族声乐的教学现状
1956年开始,沈阳音乐学院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民间演唱班,附中成立了民族歌剧班及本科民族声乐专业。于是,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民族声乐专业开始正式走进音乐院校,全国各艺术院校逐步以教研室的形式纷纷设立民族声乐专业,从此民族唱法逐渐从民间走向音乐院校,开始了系统化的发展道路。
在这几十年中,我国民族声乐教育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综观各高校的民族声乐课程,其设置涉及到了政治理论、文化基础、民族音乐理论、西方音乐理论、专业理论课等各个方面。具体而言,在音乐理论课中有《视唱》、《练耳》、《乐理》、《曲式》等等,但是比较少有高校开设了《中国传统乐理》、《民族音乐理沦》这样的课程。在基础技能课中对中国传统器乐课的开展也不够重视。对于民歌基本理论知识和经典传统民歌的演唱教学虽然有所设置,但是学时太短、所涉及的知识面有一定的局限,导致学生很难深刻地理解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内涵并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特点。
我国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和优秀的地方民歌及演唱方法。但在现行的民族声乐教学中,我国的音乐学院却没有针对学生的“民族性”及其个人的风格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和考试评价体系,没有形成完备的培养模式,导致学生的个性化、多元化发展受到制约。另外,声乐表演是一项综合的艺术,在技术水平发挥的同时,还要情感真实、分寸得当、形式优美,技术与艺术两者要平衡、协调,而教学中却存在着重技术轻艺术的现象。
二、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方法的探究
1、更新教育思想
民族声乐教育要形成多样化的教学氛围,传承和发扬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培养能演唱多种风格作品、理解和尊重各民族音乐文化、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首要条件是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彻底摒弃“一元论”观念,在学生中普遍开展多元文化教育,树立各民族音乐价值平等的观念,培养能演唱多种风格作品、理解和尊重各民族音乐文化、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教育理念上从过去的单一西方文化视野走向多元文化价值观,树立多元的民族声乐教育理念。一方面要立足于本民族的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继承中国传统演唱技巧中合理、科学的成份,探寻传统与现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吸取传统声乐理论中的精华继承和发展传统声乐理论中的宝贵经验,进行传统声乐理论的实用性探索,探寻传统声乐理论的当代意义,同时还要吸取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养分,要形成多样化的教学氛围。
2、改革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方面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课程内容设置应遵循“民族化、多样化、世界化”的原则。民族声乐课程的内容应采掘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精华,彰显我民族音乐文化特色,应该把这些不同民族的声乐艺术纳入到声乐教学中来,重视展开各少数民族音乐课程建设。这样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理解和尊重本民族以外的各民族音乐文化,树立正确的音乐文化价值观念。21世纪,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世界,需要培养的是懂得欣赏和尊重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具有良好文化价值观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开展本民族音乐课程的同时,也要尊重和了解世界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和声乐艺术,并且开设相关的课程。此外,针对民族声乐专业的学生,还应开设世界和东方民族音乐理论以及世界和东方民族声乐艺术课程。除了掌握本专业的教学知识与技能外,还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教学史等学科的知识与理论。因为心理因素在歌唱发声训练中起指挥调节作用,作为高师民族声乐专业的学生,掌握了声乐心理学知识,就能对自己有正确的分析认识,并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根据每一位学生的意识品质、思维能力、情绪状态、气质性格的特点进行教学,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3、在课堂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培养和提高全面的艺术修养,音乐素养和文化素质,对民族声乐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于音乐知识的单一化,艺术修养的片面性,文化水平偏低的倾向,单凭感觉记忆以及模仿能力去学习、掌握知识会受到局限,无法系统总结前辈的演唱经验,以致宝贵的资料没有记录下来而失传。有些学生只对本地区、本民族、本剧种的传统曲目和剧目较熟悉,对新创或其他地区的声乐作品和剧目就无法胜任。声乐艺术各门类和流派虽然不尽相同,但又是相通的,全面学习和了解,从中可以起到相互借鉴、取之精华、取长补短的作用。培养民族声乐学生,除学好本专业主科和专业基础课外,还要开阔艺术视野、向不同音乐表演专业学习,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以及对相关艺术的熟悉和了解都是丰富音乐知识、陶冶审美的所必不可少的课程。如果不提高文化素质,学生就难以理解和挖掘歌词的内容含义,尤其对古诗词歌曲和艺术歌曲的演唱,因此学习民族声乐的学生必须提高文化素质,它对今后艺术道路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4、丰富教学方法
教师要在课堂中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在实际教学中,示范教学法对一些初学者来说是很重要的。示范包括发声、语言、速度和力度变化及情感表现等多个方面。示范可以让学生听到正确的声音效果,加强学生对正确声音的感知能力及理解能力,从而明确正确的声音概念,让他们更容易理解老师的要求。示范包括发声、语言、速度和力度变化及情感表现等多个方面。教师能在示范中做一些对比,在做出正确示范的同时也把学生的错误模仿出来,这样会使学生有一个比较鲜明的对比,从而培养学生具有辨别声音好与坏的能力。另外,教师可以用心理教学法及时地对学生出现的不利于歌唱学习的心理进行调整,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歌唱心理。因为人在歌唱中的感觉、想象、思维、情绪等心理活动以及意志、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的变化会使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肌肉组织、内分泌腺及代谢过程都发生变化而直接影响着歌唱生理机能状态。当学生一唱到歌曲的难点时,不自觉就会产生恐惧心理,遇到这种情况,老师不能给学生施加压力,而要采用鼓励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歌曲教学法在民族声乐教学中也是常用的教学手段,学生在练习发声曲时总是在不断地重复几个母音,不带有感彩,找不到兴奋点,但是一到演唱具体歌曲的时候,因情感、旋律都发生了变化,原来发声唱不好的母音,在歌曲中往往却容易解决。另外,恰当地使用教学语言对于民族声乐的教学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保证目的明确、语言精炼、用词准确、生动、易解。
三、小结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乐理的意义
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的乐理,总的来说,就是在学习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前对音乐理论知识的一个初级了解。基本的乐理知识是音乐理论科目中首创的讲解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课程,无论是学习作曲、唱歌、演奏、音乐专业或者是舞蹈所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简而言之,每一个学习音乐或与音乐相关的专业,必须学会基本的音乐理论。小学高年级学生学好了基本乐理,可以为他们今后的音乐个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乐理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它不会像其他学科一样立刻掌握,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以后的基本音乐的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就像是高耸入云的大楼,没有打下坚实的地基怎能完好无损的屹立不倒。这也就是说,乐理知识是一切音乐的基础,只有学好基础知识,才能在音乐的康庄大道上越走越顺,越走越远,让你越来越开心。上好乐理课不仅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基本功,还能提高学生们的演奏水平;使他们在今后音乐求知的道路上畅通无阻,更好的发现音乐的魅力,努力学习,创造出更好的音乐作品。
五年级学生需要学习的乐理知识包括:熟练的掌握歌曲中的特殊节奏;能够认识并准确唱出画标记的音和装饰音;对于欣赏的音乐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学习并会唱二声部合唱,找准自己的音区,提高合唱能力。六年级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包括:在短时间内能够识谱唱歌,掌握三声部练习的技巧,能够精准的演唱教学内容;尽量扩大音乐欣赏的曲目范围,挖掘学生鉴赏力水平;熟知二、三、四拍子指挥的简单手势;找准拍子,能迅速找节奏进入歌曲;认识了解西洋乐器和民族乐器。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乐理教学的探讨
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的特点是它既不能用与语文、英语、数学课那样的教学方法去教学生,又不能要求它和专业的音乐学校那样去讲课,而是要依据小学生高年级学生自有的学习特点和小学音乐这门学科的实际要求来有目的性地进行授课,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音乐给我们所带来的愉悦,这符合新课标所说的素质教育的音乐教学。
1、运用游戏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乐理的积极性
教育产生于人类的社会活动,音乐教育也就相伴而出,那么音乐基础教育理论的提出,让我们的小学高年级音乐教育面临严峻的考验。小学是一个学生养成良好思维与欣赏习惯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音乐学习阶段,通过节奏游戏、听觉训练、识谱练习来学习乐理是很有必要的。让学生学好乐理,正确而有效地接触到音乐的真正灵魂对于一个孩子的人格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其中,有效的教育方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何让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面对枯燥的乐理有学习的积极性呢?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不能脱离最基本的音乐知识,简单地去教学生们唱歌词,因为小学生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在这样的教唱过程中很容易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更别想着创造力的培养了。我们应该努力发现教材中可表现的因素,制造出有关的生活情境,并加以引导,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生活情境中去获得美的体验和以便更有效地去掌握音乐知识。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捧一束鲜花献给你》,这首歌曲写出了学生们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八分休止符和切分音在歌曲中的出现,让歌曲增添了动感,就像是学生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在学习这一课时,可以让同学们进行角色表演:让学生边唱边拿一束花献给老师,边唱着“翠绿禾苗怎能忘丰硕的大地,芬芳桃李怎能离开春风化雨”。在角色表演时,引导学生唱这一句要注意节奏变化,并进行掌握切分音、前八后十六的唱法练习。学生有了积极性,对切分音、前八后十六这一音乐知识的学习效果很好。
2、运用听唱结合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乐理的兴趣
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说过:“对于那些不懂音乐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对它也是毫无意义”。我们所说的“懂音乐”,就必须要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即乐理。每一位学习音乐的人,所必备的能力包括:识谱、听音、辨音、视唱。音乐是需要理解的,学好乐理知识,那么我们对音乐的理解力、鉴赏力、创造力才可以提高。总的来说,想要当一名体智德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必须要学习它,学好它。我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样的音乐也来源于生活,音乐的艺术魅力来源于声音,那么就是说艺术的魅力同样的来自听觉。所以,听觉的训练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通过“视唱练耳”,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乐理的兴趣,只要我们找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教学内容的结合点,精心挑选,就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乐理的兴趣。如:将一些音与小动物的叫声联想在一起(比如:小猫咪(mi)、小公鸡(xi)、小鸭子(la)、小猴(sol)等),学生可以通过听唱环节把每只小动物“送到自己的家”的游戏来学习乐理知识。学生还可以通过“图画识音”、“听唱名辨音”等小游戏来对乐理基础、对乐谱进行巩固和提高。
3、运用比赛的方式,强化乐理知识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