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校安全教育培训

高校安全教育培训

时间:2023-06-18 10:46: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校安全教育培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校安全教育培训

第1篇

结合调研结果,基于比较宽泛的安全教育的内容范围选取重点突出、具有实效的方面,分别从化学试剂管理、实验室基本安全常识、仪器设备操作、三废处理、事故应急措施等层面,编写了实用性、针对性较强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教程。比如事故应急措施一章中,对实验室常见的化学品泄漏,列举了普通试剂、固体试剂、液体等不同种类、毒性、发生范围的泄漏物的处理方法,不仅提供基本操作方法,更注重的是结合实际应用中对所使用的相关药品的危险性进行详细介绍,并提出预防发生泄漏的方案。教程以“预防为主,安全第一”为指导思想,制定内容具体细致、简练易记、重点突出的安全规则,重点教给学生如何预防和处理安全事故的基本方法,体现以人为本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核心理念。

2安全教育培训模式探讨

针对安全教育培训的对象为低年级与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及其他科研人员,对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采用多层次方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实施,进行安全思想、安全常识、安全技能、安全操作规程的教育和培训。

2.1课堂培训课堂教学是最正规的一种安全教育的教学方式。以安全培训教程为基础教材进行课堂培训,系统讲解实验室安全知识。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学生对所学安全知识能有一个非常系统、全面的概念,并展开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2.2举办讲座相比课堂培训而言,安全讲座具有专题性,可以在安全课程中选取某一个专题进行细致讲解,例如以危险化学品为主题,通过案例分析法,指导如何应急处理,或以消防安全为主题,宣讲火灾避险及逃生的相关知识。这种教育方式可操作性强,重点突出,生动感人。

2.3安全实战演练安全实战演练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相比传统的说教方式,更有利于增强师生参与的热情和成就感,提高安全教育活动的效果,培养应急处理能力,掌握在危险中逃生、自救和救护的基本技能,从而保障实验人员在事故中受到尽量小的伤害。具体的实战演练可以模拟化学品泄漏进行人员疏散演练、模拟中毒急救措施掌握心肺复苏等必备技能、模拟火灾现场开展消防器械的演练,包括灭火器和消防栓的正确使用等。对于实验室常规的规范操作,教师可以进行亲身示范,如防护用品的正确选用与佩戴、水电设施及仪表的操作程序等。

2.4仿真实习仿真技术可以设定实验室或实际工厂不可能进行的各种事故和极限运行状态,例如在进行合成硫化促进剂这一典型的间歇反应的仿真模拟中,如操作不当,就会遭遇“反应器爆炸”。因此通过仿真实习,可以模拟真实场景,“安全”展示现实中的不安全因素,体会安全操作的重要性。

3教育培训考核体系的建立

考核体系的建立,将实验室安全教育纳入考试、考核范围,促进提升学生的安全知识水平。

3.1必修学分制将实验室安全教育设为部分院系的必修课,以算学时、记学分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安全培训课堂和安全知识讲座,将实验室安全教育逐步纳入常规教学工作中。此外,还可定期在新生入学、实验室开课、课题开题时进行其他形式的安全教育,不断地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

3.2实验室准入考核制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在国外很多高校已经运用得相当普遍和成熟,国内部分高校也正在推行。根据实验室发生频率较高的事故,以及存在安全隐患较为严重的问题,对应安全培训教程的内容,编写了一套内容丰富的试题库。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学生对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有比较深刻的把握和有较全面的安全对策后,参加试题库随机测试,设立75分合格标准,作为进入实验室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在开始课题研究的实验工作之前,提交由导师签名的安全教育报告,内容包括水电气设施、实验中所用化学物质的用量及与危害性相关的基本性能参数、试验装置与化学药品潜在的危害性分析、个人防护措施、可能遇到的意外事故处理等,保证对所研究课题可能面临的安全问题有深入的了解和充分的预防准备。

3.3实际操作技能考核良好的实际操作能力是保证实验室安全的基础。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可以设定一个标准,以操作完成的程度和质量评定分数。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题可以源于安全培训教程内容,设置化学试剂分类、三废处理、割伤灼伤等事故的应急处理以及基本设备仪器的操作等内容。

4结束语

第2篇

1.要深入了解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需求。作为培训机构必须树立面向企业、为企业服务的思想,首先应了解企业所在的行业、培训对象的岗位、培训对象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以及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只有详细了解企业培训对象的基本情况,才能确定于企业“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相一致的安全教育培训的指导思想,才能确保安全教育培训课程设置的有效性、针对性、实用性。“以人为本、以法为准、以防为先、全员参与、分类对别、各有侧重”,这是我们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应遵循的基本方针。

2.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设计和策划不同的课程和培训方式。培训机构要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培训目标、不同的培训层次和不同的培训对象,考虑培训对象的岗位职责要求、专业技术能力、受教育水平、工作经验、曾经接受过的培训以及可接受程度等因素,因需施教,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教学计划与课程,选用实践性和实效性强的教材,并在培训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解决企业当前面临的问题为主要目的,追求学习的直接有用性和实效性。重点放在帮助学员解决工作的实际问题,以便学员更好地适应工作,履行职责。我们培训对象大都是企业负责人、企业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对企业负责人的培训应侧重宏观安全形势的了解,安全法律法规、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安全经济学和事故赔偿损失、事故应急救援等方面内容。对企业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应侧重安全管理方法、安全管理手段、安全标准规程、综合安全管理知识等方面;掌握安全生产事故所呈现的新的规律和特点。对企业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要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侧重安全操作规程、技术规范和劳动安全防护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我们对于态度好、技能差的员工,培训侧重安全知识传输和能力培养;对于态度差、技能好的员工,侧重安全意识及事故教训方面的培训。

3.要从师资队伍、教材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保证安全教育培训的质量。建立一支既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是开展安全培训的基本条件,是培训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和取得效果的根本保证。针对企业对安全培训的需求多样化的特点,面对安全培训不王 伟

济南安泰安全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同的课题和行业,培训机构可以请高校老师来讲,可以请政府官员来讲,也可以请企业有经验的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来讲,这样讲课比较灵活,更有针对性。

二、注重教材的选用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中,教材的选用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非常重要。因此,在安全教育培训中,要重视培训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的研究与开发。

1.以能力培训为主线。在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培训效率,使学员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有效地知识量,把以“应用安全技术管理为主体”的理论教学体系和“以实践能力培训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紧密联系起来。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采用动手实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使学员能够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消化理论。

2.安全培训教学过程采用现代化培训手段,充分利用网络建成统一的安全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采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相结合,优美灵活的画面能够让呆板的安全教育培训生动鲜活起来,能够激发受训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注意力,使抽象问题形象化,从而使枯燥的文字叙述变得生动有趣,实现教育培训管理信息化。

3.搞好案例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方法。案例教学法是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员对一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着眼点在于学员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发展,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一个个具体案例的思考,启发学员的创造潜能,它真正重视的是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过程。案例教学具有形象、生动、授课效果好的特点。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地使学员理解安全生产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培养学员实际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目前安全培训教学中应当积极采用的教学方法。发动学员对案例进行分析,给其诊断,找出病因,结合到所学的理论知识,再结合各个单位的安全现状作出正确分析,杜绝各种不安全隐患的出现,把各种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条件的可以建立安全实景模拟教育基地,改善广大市民和企业员工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欠缺。

4.采用研讨式教学。研讨式教学就是培训教师和学员之间平等对话、互动交流,使参与培训的学员获得并建立新的安全知识,形成新的安全理念,产生愉悦自信的体验。创造一种有利于学习的宽松气氛已经成为安全教育培训教学发展的新需要。让来自不同单位的学员开放、互动的方式畅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互相启发,互相学习。整个学习环境宽松、和谐,在合作过程中,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5.要经常深入企业,搞好跟踪调查。主动征求企业的意见的建议,定期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评估与分析,在遵循教学计划和培训大纲的前提下,不断探讨和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因需施教,因人施教,增加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启发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力求课程设置的内容更贴近安全生产的实际,增强企事业单位培训学员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视野,普及安全知识,消除安全隐患,避免安全管理失误。

三、结语

第3篇

摘 要 户外运动课程不仅能有效锻炼学生体魄,还能培养大学生的坚强毅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对提升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户外运动的定义及特点,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户外运动的现状及安全问题,并探讨了高校户外运动课程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策略。希望为高校户外体育运动课程的良好发展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 高校 户外运动课程 安全保障体系

一、户外运动的基本定义及特点

户外运动的基本定义为:一项在自然环境和场地内举行的一组集体体育运动项目群。也有部分学者将以走出家门,而更加贴近大自然的运动统称为户外运动。无论定义如何,户外运动都是一项具有很强自然性和综合性的运动,广泛的涉及水、陆、空三界的多种体育运动。参与者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具体需要,进行户外运动形式的自主选择。

与一般性的运动相比,户外运动有其自身的一系列特点。首先,当前的许多户外运动带有探险性质,其不乏很大的挑战性,具备一定的极限及亚极限运动特点。其次,户外运动要求贴近自然,挑战自我,对个人毅力及团队合作精神都有很强要求。另外,户外运动对场地的要求较低,随户外环境的变化可选择不同的项目及难度。

二、高校户外运动课的现状及安全问题分析

我国自21世纪初以来,对高校户外运动的发展日益重视。2002年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2003年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试行方案》。这两项文件,明确将露营、野营、溯溪、攀瀑、攀岩、登山、野外生存、远足、郊游、山地自行车、穿越、蹦极、漂流、潜水、探险、滑冰、滑雪、定向越野等户外运动纳入了大学体育教育的范畴。2005年,“山地户外运动”正式被国家体育总局列入正式开展的体育项目之一。

但随着户外运动的开展,很多的户外运动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据不完全统计,仅2011年一年,其发生的户外安全事件就多达100多起,而其中,高校学生户外运动事故占到了其中的三成以上。目前,造成学生户外运动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安全意识薄弱;二是户外运动的相应安全教育缺失;三是安全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四是公共救援体系的相对不足。

三、高校户外运动课程安全保障体系构建

(一)强化户外运动的教育培训

“安全”是户外运动首先应该重视的。而要保障户外运动的安全,其安全教育必须先行。在户外运动课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唯有如此,才能在课程活动中保持警惕,避免因疏忽大意出现的安全问题。户外运动的安全教育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是专业教师培训,由于户外运动在高校的普及较慢,所以部分高校的户外运动课程并非专业教师任教,这也给相应的户外运动课程留下了安全隐患,因此,高校要注重提高相应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安全意识,可利用相应的在线课程培训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并利用寒暑假对教师进行专业的实践技能培训。这样不仅能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还能促进其实践水平的提高,为户外运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保障。

其次是针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培训。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及户外运动的安全防范能力;另一方面,还应该提高学生在安全事故中的应急救护能力。针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可先对学生进行户外安全常识的教学,并进行相应的测试。之后再通过实践教学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之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并通过两者结合运用,促进学生对户外运动的危险预测、安全防范及应急救援等多种能力的形成和提升。

(二)强化户外运动安全监督管理

强化户外运动安全监督管理对户外运动的安全保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常而言,户外运动安全监督管可分为技术监督和行为监督两种。其中技术监督指代的是对物质条件的一系列监督,包括设备器械、场地环境等,防止这些物质条件问题造成的安全隐患。行为监督则主要针对师生的行为规范,通常包括规章制度建设、组织管理、安全责任的实施、师生安全培训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另外,还应该针对户外运动进行危险预警,通过对各类户外运动安全信息的收集、分析及整理工作,向学生及教师响应的预警信息,避免危险时段在危险地区进行户外运动课程,以降低户外运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三)强化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面对户外运动的安全事故,预防是第一重要的。但在安全之外,还要注重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避免万一情况下的事故处理,以便事故出现时能够进行快速而有效的应急救护。首先,学校要在户外运动课程中开展有关户外运动急救课程的单元,并注重模拟实践,培养学生的自救及救援能力。并通过授课的方式,不仅要教导学生充分利用现场的人力物力进行应急处理,还要教导学生利用多种途径进行外界求援,从多个方面进行事故的应急处理。

另外,针对较为严重的事故,要协调处理好各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其他部门帮助时,要积极联系,并对相关课程的安排、人数等具体情况做好详细的上报,以便于消防、通讯、医疗、交通、专业户外救护等组织机构的协调处理。

四、结束语

户外运动课程的开设对高校学生有着诸多益处,不仅可能锻炼其体魄,还能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但户外运动又有其危险性,因此,学校方面一定要注意做好相应的安全教育,并协调建设好相应的安全保障体系,以便防止户外安全事件出现,并在万一的情况下,也能做好突发状况下的应急处理。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高校物理实验室;安全问题;预防

中图分类号:642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刘昱(1988-),女,吉林长春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物理,吉林工商学院

物理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性学科,其存在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物理需要理论知识与实验相互结合,所以物理实验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必修课程。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许多高校都加强了校内实验室的建设,但随之而来的仪器设备、易燃易爆物、具有放射性和辐射物质等危险品也不断增多,如果实验室内的安全管理措施不当,很容易造成人身安全及财产上的损失[1]。因此,物理实验室内的安全管理工作应该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使学生能处在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中。

1高校物理实验室的特点

高校物理实验室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础条件[2]。在这里笔者简单对高校物理实验室的特点进行阐述。

1.1实验室类别多,管理难度较大

高校物理实验室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实验室类别多,管理难度较大。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许多高校建立了种类繁多的物理实验室,例如,基础物理实验室、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基础光学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等等,以此保证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环境,扩大了学生的学习活动范围,但与此同时,对这些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由于实验室种类比较多,导致其安全管理工作难度大大增加。

1.2实验室设备种类繁多

不同类别的实验室要进行不同种类的物理实验,因此实验室内部的实验设备也有很大不同,而且往往一个实验室内,就具有多种的实验设备。比如,在光学实验室中,就需要具备平面镜、凸透镜、光屏、分光计、钠灯、汞灯、氦氖激光器等多种光学元件,在基础物理实验室中,就需要具备压片机、电子天平、万用表、容量瓶、压力计、温度计、导管等设备。由此可见,不同实验室内的设备各有其独特的属性和特征,而且种类繁多,另一方面,这些实验设备的使用方式和注意事项也有很大的区别。

1.3实验活动频繁,人流量较高

为了保证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进行物理实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高校中的物理实验室大多数属于开放实验室,除了教师教学时间以外,平时的生活中学生也可以自由的在实验室进行相关的物理实验,因此实验室内实验活动频繁,参与实验的人数比较多而且流动性大,同时实验设备也经常被使用。如果学生的实验经验和安全意识不足,或者学校的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极有可能带来安全隐患,造成安全事故。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人员、实验设备、实验环境是相互作用的,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一些不良后果。所以,学校一定要加强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2高校物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相应措施

2.1完善实验室安全建设与安全管理制度

完善实验室安全建设与安全管理制度是预防安全事故的基础条件[3]。首先,将实验室内的安全建设完善,对各个实验室做好防水、防电、防火的三防工作,必要地点放置灭火器和绝缘物件,在遇到触电、火灾等紧急情况时,通过这些安全设备能及时有效的制止安全事故继续恶化。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制定明确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并将这些管理制度张贴在实验室内明显的位置,以此确保每位实验操作人员都能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并按照这些规章制度进行科学合理的实验活动,使高校物理实验室变得制度化、规范化。

2.2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加强对学生进行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让他们了解到实验室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并在问题出现时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学校可以定期的对学生进行安全培训,以切实的提高学生对安全技能的掌握能力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或者学校可以制定相应的要求,只有接受了安全教育培训的人员才能进入实验室,没有接受安全教育培训的人员则不能进入,以此加强他们对实验室安全常识的重视。总之,想避免实验室内的安全事故,一定要先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3排除一切实验室内的不安全因素

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除了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他们自身安全意识以外,还要及时的发现和排除实验室内的不安全因素,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例如,高校可以设立实验室安全员的岗位,安全员要对实验室进行定期的巡视和检查,检查水管和开关水龙头是否老化,下水道有无堵塞,电器安装是否符合规范,消防设施是否到位,实验室外的走廊是否通风良好、光线充足等,这能很大程度的降低实验室内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3结束语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保证实验人员的人身及财产安全,保证实验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4]。另一方面,实验室的安全环境也是进行人才培养和进行相关实验活动的基础条件。因此,希望各高校能通过完善实验室安全建设与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排除实验室内的不安全因素这三种方法,彻底杜绝物理实验室中的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黄雄辉.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与管理对策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8):241-243,252.

[2]刘有旺,方茜,李雅林等.关于高校实验教学中安全问题的思考[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8):766-767.

[3]李曦雯.高校物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3,16(4):191-193.

第5篇

关键词:信息安全 教育 企业 培训

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b)-0017-02

信息安全问题或许能够得到企业的认识,但更多的企业内部员工并没有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甚至一些企业都没有预见到信息安全可能是阻碍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对此,企业普及信息安全的教育,确保企业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变的越来越重要。

1 信息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信息安全对于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现在因为信息安全问题而造成经济损失的企业很多,其原因基本都是对信息安全的不够重视,而对于制造业来说信息安全则尤为重要。制造业面临着很多的问题,譬如说生产的产品都大同小异,没有技术方面的优势,产品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在强手如林的市场经济中可以获得经济利益,却不能够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对于此问题,各制造业都会将眼光放在产品的创新上,通过产品的研发设计优势、技术优势来冲破密集型产品给企业发展带来的阻碍。但是,如果企业保证产品优势的信息被别人窃取或是模仿,最终就可能导致产品的大众化,使企业产品的优势不复存在。即便企业知道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但企业内部员工如果没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严重性,也可能导致信息的流失,从而损害企业的利益。对此,制造业更应该对信息安全问题加以重视。

2 信息安全的内容

信息安全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管理层方面;另一个是网络方面。本段将会对这两个方面所包含的内容作一下概述,以方便企业在进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上可以进行全方位的掌控。

2.1 管理层方面

管理层方面的信息安全大致也包括物理层方面和管理层方面。

(1)物理层方面的信息安全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建设安全尤其是信息中心物理环境安全。

环境安全包括防火防水防自然灾害和物理灾害等。在环境安全中,企业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机房建设要严格按国家机房建设标准进行,做好防雷、防水、防静电等安全措施,从而杜绝各类安全隐患的发生。对企业内部员工要加强计算机安全使用规程的教育,确保计算机在安全的环境中使用,保证人长时间离开计算机时断开电源以确保安全。

(2)管理层方面的信息安全主要是指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建立是否完善,执行效果如何,企业内部员工对于信息安全的认识程度,企业内部员工职业道德的培养,企业内部员工信息安全的教育培训,网络技术人员技术能力的审核与培训以及企业内部部门的分工等。

企业必须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这个制度是由一个总的管理制度和各部门的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共同构成的。每一个部门根据信息资产内容的不同应该有自己相应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以确保制度的行之有效。其次要设有完善的监督机制来配合管理制度的实施,一个制度的建立,必须要能够执行下去,且执行过程是有效的才能够发挥管理制度的功效。而监督机制就是对制度执行情况的进行监测,对执行的效果进行审核作用的机制。

其次是对于企业员工的职业素养和信息安全的教育培训,这方面将在下一部分进行具体论述。

最后就是对于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在一个企业内部是有一套自己的工作流程的,但是这个工作流程是伴随着信息的流动产生的。所以在信息流动的过程中需要将信息转变的过程进行分工,以此来保障信息在局部过程中的完整性,以防止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导致全局崩溃的情况发生。对此,企业内部不但要细化工作流程,对于信息转化过程也要进行分工,以防止问题的发生。

2.2 网络层方面

网络层方面的信息安全主要是指网络,系统和应用三个方面。在网络层方面的信息安全不只存在于IT部门,它应该在整个企业内部的员工中都得到重视。

(1)网络。

主要是包括网络上的信息以及设备的安全性能。其中可细化为网络层身份的认证,系统的安全,信息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网络资源的访问控制等。而这些网络层的信息安全出现问题,可能导致有网络黑客的侵入,计算机犯罪,信息丢失,信息窃取等威胁的存在。

(2)系统。

造成系统层信息安全威胁的原因,可能出在两个方面:操作系统本身就存在安全隐患,在配置操作系统的过程中存在安全配置的问题。

(3)应用。

在应用层影响信息安全的问题上,是指应用软件以及一些业务往来数据的安全,例如即时通讯系统和电子邮件等。当然,也包括一些病毒的入侵,对于系统所造成的威胁。

3 信息安全教育

3.1 保密协议

在信息安全教育培训的第一步需要对保密协议进行细致设计。有的企业认为,保密协议应该只针对于不同部门间需要保密的内容进行设计,使不同部门的员工签署不同的保密协议。这是不妥的想法,而且也比较繁杂。虽然不同部门间员工经常涉及到的信息保密不同,但有可能员工会有不同部门间的调配或者是不同部门间信息的相互获取。所以在保密协议上要让员工签署的是整个企业内所有需要保密的内容都要进行保密协议的确认。

有些企业认为保密协议的签署应该是在员工熟悉信息安全制度和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之后再进行。这也是不妥的想法,因为在员工进入公司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开始接触企业内的信息,所以需要员工在签署劳动合同的同时就要进行保密协议的签署。

在新员工签署保密协议的时候,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如果没有对新员工讲解企业保密协议,新员工对保密协议的内容都不了解而盲目签署,这使保密协议形同虚设,并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新员工对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也就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所以必须认真讲解保密协议内容后,使员工理解保密协议的重要性再进行签署。

3.2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确立以后,需要对员工进行信息安全制度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企业不光要对于员工本岗位信息安全内容作介绍,对于其他部门信息安全内容也要做介绍,以确保员工形成信息安全的意识。在企业内部,很多员工对于信息安全的意识不够,甚至认为企业的信息根本就没有什么重要性,在工作外的时间里随意的就将企业的一些重要信息透露出去从而可能导致企业受到损失。对此,加强企业内部员工的信息安全教育培训是十分重要的。其中培训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1)对于企业内部所有员工进行信息安全意识的教育培训。

(2)对于企业内部的信息技术人员进行相关技术知识的教育培训。

3.3 员工职业素养的教育

在企业内部对员工的职业素养也需要进行培训。譬如对于一些业务员来说,职业素养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业务员手中掌握的业务信息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信息,如果这方面的信息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企业业务的流失,以及业务的持续性中断。所以企业要对内部员工的职业素养进行培训,从而促使员工清楚保证企业的信息安全也是对一个员工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

3.4 普及计算机及网络知识的教育

企业内部员工根据职能的不同对于计算机熟悉程度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对于普通的办公室职员来说,会简单的基本操作就可以了。但是,如果从信息安全的角度来讲的话,员工只会基本的操作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普及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譬如在计算机旁尽量不要有水或饮料的出现,因为有可能因为员工的不小心而将水洒在计算机上,从而导致计算机的短路等情况的发生。还有,员工在使用U盘的时候,有可能将家里或是其他计算机上的病毒带到企业内部,导致企业的计算机被病毒入侵,促使信息的安全受到威胁。所以说,对于企业内部的员工,应该普及计算机及网络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以确保信息的安全,从而促使员工有更高的信息安全意识。

4 结语

在企业当中,对于企业内部员工普及信息安全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企业仅有对信息安全的意识是不足够的,它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去强制员工履行其信息安全的义务。其次,企业应该对员工进行信息安全教育培训,从信息安全知识、员工职业素养以及计算机及网络知识的培训来对员工进行深层次信息安全的教育。只有员工有了信息安全意识,才能够使整个企业具备防范信息安全威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华.美国高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及其启示[J].科教导刊,2013(1).

[2] 范映红.关于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问题的思考[J].学理论,2012(29).

[3] 刘飞.对高校信息安全教育之思考[J].群文天地,2012(2).

第6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毕业班学生;安全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大众化,各高校毕业班学生人数大幅增加。同时随着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和交流越来越密切,高校校园由过去封闭型的“世外桃源”转变为开放型的“小社会”。高校学分制改革后,学生的流动性增大,班级的日常管理松散,高校毕业班学生个性化问题突出,就业、情感等方面的压力使得毕业班学生的安全问题存在很大的隐患,涉及高校毕业班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等突发事件频发。

    当代高校毕业班学生面对的安全问题日趋繁多和复杂化,对此除了高校要加强对毕业班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外,还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对高校毕业班学生这个群体给予高度关注。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指出:“高等学校应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而作为高校安全教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毕业班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更应得到充分的重视。

    一、当前高校毕业班学生安全存在的隐患

    近年来,随着高等学校制度改革的深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高校的社会化进程加速,高校的办学形式和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些变化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认识空间,为学生毕业后从校园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提前做了预习和准备;但另一方面,这些变化也给在校大学生带来了一些冲击,使其安全方面存在更多新的隐患。当前高校毕业班学生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就业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

    高校毕业班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尤其是在当前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的社会背景下,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学生求职心切的心理,设置骗局和陷阱,给毕业班学生的顺利就业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其中误入非法“传销”陷阱是对毕业班学生人身安全的最大威胁之一。国内某些地区非法传销活动猖獗,不法分子利用高校毕业班学生急于求职的心理,通过熟人联络等方式诱骗大学生从事非法传销活动。还有一些假冒公司,打着招聘的旗号向应聘者收取“培训费”等各种费用,或者以“剥削性”试用期的方式招收免费劳动力。这些非法组织骗钱害人,而毕业班学生缺乏此类相关的防范意识和能力,这使其生命安全时刻处于危险的境地。

    2.交通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

    交通安全的环境,包括大学生在校园内和校园外的道路行走、乘坐交通工具时的人身安全的环境。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和社会化的加深,高校就处于社会之中,校园的人流量、车流量急剧增加,增加了校园内的交通安全隐患。同时,在学分制背景下,毕业班学生除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外,基本上都已经没有课了,许多毕业班学生由于考研复试、找工作或者实习等原因要经常离校外出,而其对交通法规的漠视、交通安全意识比较淡薄或者思想麻痹大意,这都有可能发生交通意外,由交通引起的人身安全问题也屡有发生。

    3.宿舍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

    高校毕业班的学生由于自身流动性比较大,同一宿舍的人在宿舍停留的时间不统一,个性化问题比较多,给班级和宿舍管理带来很大难度。毕业班学生在宿舍内大功率电器的使用率高,而学生自身的防火防盗意识薄弱,这不仅加大了宿舍管理的难度,也在无形中埋下了很多安全隐患。另外,一些高校毕业班学生以在外实习、求职等名义,私自在校外租房居住,这也对毕业班学生人身安全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4.大学生自身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高校普遍都非常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当前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现实,给遍寻就业机会的毕业班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高校毕业班学生还面临着学业压力、感情压力、经济压力、家庭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等,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问题和压力,就会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抑郁、不安、恐惧、自卑、焦虑和人际关系敏感等。在这些心态下,有的毕业班学生在找到工作签约时患得患失,在签不签约的选择中犹豫不定;有的毕业班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几经波折,却屡试屡败,开始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给学校的安全稳定和学生自身的安全带来隐患。因此高校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需要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

    二、当前高校毕业班学生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

    高校毕业班学生作为在校大学生的一个特殊时期的群体,其存在的安全隐患与在校大学生存在的安全隐患具有很多共性。因此,究其原因方面二者也具有共性,甚至前者是后者的沿袭,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高校对安全教育的力度不够

    主要表现在:第一,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机构设置不规范,责任混乱不明确,出现事故时相互推脱责任、安全教育得不到落实、安全教育质量不高。第二,重管理,轻教育。针对学生的安全问题,目前高校主要还是通过建立规章制度、加强日常管理、加大惩处力度等手段,而对于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的教育培训、安全教育的质量好坏、在安全事故中的求生技能和能力如何等方面的重视不够。第三,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轻预防,重善后。高校安全工作具有不可预测性,对其的预防容易被疏忽,多数情况下只有发生了安全责任事故,才会引起高度重视,然后再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其实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第四,高校的安全教育不成系统,与实际相脱节,形式化严重,实用性不高。

    2.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制度不完善和执行力度不够

    一方面,由于毕业班学生的流动性大,日常的管理制度对其又存在某些不适用性,而针对毕业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有效管理制度尚未制定,在管理上存在很多漏洞和难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宿舍楼管、高校保卫人员、辅导员、学生干部等制度制定和执行者之间缺少充分的联系与合作,使得管理工作中出现一些不协调现象。目前各高校宿舍管理基本是物业化,物业管理人员的组成复杂,大多是面向社会招聘而来,个人素质参差不齐,责任心欠缺,严重缺乏专业性管理知识和技能,使安全管理制度在执行力度上大打折扣。

    3.社会外界的诱惑和影响

    现实社会中存在各种各样的诱惑和陷阱,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让身在其中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深受其影响。我们变得越来越倾向速食主义,对某一事物越来越没有耐心,越来越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判断好坏、去分辨是非。对于毕业班学生而言,求职心切的同时,又抱有一些不合实际的想法,比如渴望一步登天,能够有迅速致富的快捷道路,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有了可钻的漏洞,制造一些就业陷阱,打着高薪招聘的旗号,招摇撞骗,骗取钱财。

    4.学生自身安全意识淡薄,面临的压力过大,社会责任意识缺失

    增强大学生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是安全防范的关键。而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大学生都抱有侥幸心理,总觉得伤害或者事故不可能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不善于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3]认为那与自己无关,其安全防范意识非常淡薄,这为意外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给不法侵害者有可乘之机。大学生普遍缺乏对生命的认识、珍惜和尊重的意识,而在其复杂的成长环境中,会面临越来越多的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冲突。当其遭遇某些挫折时,如学业困难、就业失败、情感困惑、经济压力、家庭变故、生理疾患、人际关系紧张等压力时,缺乏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缺乏必要的社会应对经验。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出现负面的消极的心理情绪,甚至会造成轻生等严重后果。

    三、加强当前高校毕业班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建议

    1.加强高校的安全教育力度,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高校应采用多种形式在大学生中开展安全防范教育和普法教育,将安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中,并将其规范化、制度化。高校的安全教育不仅仅只是针对新生入学时期,还应该针对不同时期、不同情况的学生,安排一系列的安全教育活动,使安全教育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高校的安全教育方式也不能只停留在课堂的理论性教学,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广播、校报等校园媒体资源和各种相关的活动,以案说法,多渠道地采取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另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演习,通过丰富而贴近生活的亲身实践体验来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引导其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同时培养其必要的自我保护技能。

    2.完善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度

    高校要进一步完善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对高校特殊时期和特殊群体要有全面的、明确的、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对毕业班学生确保实现严格的请销假制度和宿舍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毕业班学生在外私自租房的现象,对于外出学生实行一周安全报告制度等。同时高校要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性强的辅导员队伍和公寓管理员队伍,完善对辅导员和公寓管理员的考核、选拨以及激励制度,切实加强学生公寓安全保卫工作,密切高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协调联动,加强对毕业班学生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度。

    3.加强对毕业班学生的文明离校教育

第7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人才培养;必要性;实践探索

引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才作为先进技术的掌握者和创新思维的主体,其在竞争中不仅能够决定企业的当前发展状况,还能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后劲。煤矿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然而其在发展中一直将廉价劳动力使用作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然而在新时期,对传统产业进行结构改造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内容,然而在改造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就是对人才的培养,也就是说,通过提高煤矿员工的综合素质,改造煤炭产业的内部生产结构,是实现我国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一、加强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对于煤炭行业的人员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时期,加强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对安全事故的反思。近年来煤矿行业的安全事故屡见报端,使整个社会都开始了对安全生产的反思,而经过分析,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安全事故都是因为人员操作不当引起的,因此对员工的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成了煤矿企业杜绝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其二,应对行业岗位变化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技术手段在煤矿产业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而这必然会对行业内部的岗位进行重新的洗牌,如某些岗位会消失,某些新的岗位会出现,而为了应对这种变化,企业必须要对员工进行再教育,从而提高员工与职岗位的匹配度;其二,实现企业科学管理的必然要求。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而新时期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包括对员工的基本信息以及生产绩效的管理,还包括对员工潜力的开发,而利用教育培训手段,挖掘员工的潜在生产力,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

二、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一)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完善教育培训体系。管理者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完善教育培训体系:一、将培训计划列入到年度发展计划中来,并利用培训目标的引导,促进各部门落实员工培训工作;二、建立有层次的培训体系,即将有经验、有技术的员工作为培训的管理人员,同时利用监督检查的方式,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三、制定科学的考核体系,即通过定期的考核对员工的培训情况进行检验,并利用奖优罚劣的方式激励员工积极完成培训任务。

(二)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全方位做好教育培训。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实现员工教育培训的物质条件,而煤矿企业在完善基础设施的过程中,可以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入手。从硬件条件上看,企业应该积极建立培训中心,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讲台、投影仪、打印机等设备为员工提供良好的硬件基础,以拓宽员工的教育空间;从软件上来讲,企业应该积极与高校合作,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打造专业的教师队伍,从而保证员工知识来源的质量。

(三)重视宣传教育,营造安全生产文化氛围。在新时期,煤矿企业应该将“安全生产”和“尊重人才”纳入到企业文化中来,并利用手段,加强员工对企业的了解,并在了解的基础上形成文化认同,进而利用企业文化来约束行为、实现价值。企业在宣传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宣传走廊,将安全生产事故的案例和下井制度等内容进行张贴,以保证员工随时随地都能接触到企业文化;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定期组织“专家讲座”、“员工讲堂”等活动为员工搭建知识交流平台,从而引导员工提高对知识和人才的重视,促使其行成积极参加教育培训的内驱动力。

(四)建立竞争机制,提高员工的实践能力。有竞争才有发展,煤矿企业可以通过技能比拼、岗位练兵等方式提高员工的竞争意识,例如某煤炭企业每个季度都会开展“职业技术比武”活动,各部门通过层层筛选,抽调拔尖人才参加公司的技术竞赛活动,而最终获胜的员工可以获得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奖励。这样的技术比拼、技术攻关等实践活动不仅提高了员工对技术理论的理解能力,也提高了员工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新工艺的运用能力。

结论:总之,教育培训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它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使其在实践中完成知识创新与技术改造,并在转变生产态度的基础上自觉规范职业行为,而这对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煤矿企业作为传统行业中最具创新空间的市场主体,管理者应该积极制定以人才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发展战略,并在生产过程中对员工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和培训,以保证员工的创作力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进而实现企业综合效益的全面提升。

第8篇

国家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质量。在高校教育快速发展阶段,大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新挑战与新问题,需要高校管理人员结合多样化、安全化等原则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高校进行大学生安全教育是要保护学生安全、维护社会治安、促进国家稳定发展。但是随着高校规模不断扩大,校园周边环境与校园内部环境逐渐复杂化,高校治安的管理形势也非常严峻。对此,则需要结合新形势高校的发展特点,以及高校保卫工作实际情况,利用科技手段与

教育途径实现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安全责任意识。

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背景与意义

在全球一体化趋势发展形势下,高校实行改革创新,并且随着社会环境逐渐开放,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对我国的高校大学生安全提出更严格挑战。高校大学生教育安全主要包括人身安全、心理安全、精神安全和财产安全等方面。在社会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出现的不和谐因素与国内外小文化对大学生安全的冲击,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与威胁。另外,高校为国家培养大批优秀人才,同时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高校大学生安全问题也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需要找出有效安全教育途径,提高高校大学生安全责任意识。

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关键内容

新生入学进行安全防范教育作为重点。新入学的高校大学生对于校园生活与周边环境还不是很熟悉,常常被不法分子当做作案的对象。所以,高校安全保卫部门应该与院系教育工作者联合,对新生入学学生进行安全防范教育专题指导。

加强消防安全教育。高校大学生宿舍楼属于人员较为密集的场所,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会使用各种家用电器,电量随之也会升高,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因此高校为了避免发生消防安全事故,保证大学身的人生安全,应该将消防安全教育列入大学生安全教育重点内容之一。其主要教育内容包括防火,正确使用宿舍楼楼梯附近消防设施,如何在发生火灾时安全逃离现场,同时不违规使用各种易燃电器等进行安全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安全教育指导。生活压力逐渐加大,社会压力加大,以及学生在面临就业时所遇到的经济压力、情感压力、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等,导致部分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所以,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安全和心理卫生等知识教育,让大学生在重重压力下积极的应对挫折,有一定心理预防能力。

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途径

宣传安全教育,转变观念。从学校、学生各个安全角度分析,涉及校园内及周边环境,高校应该统一编写大学生安全教育精编手册。其次,高校应该积极开展法制教育讲座或宣讲会,提高精神文明建设。高校为了培养出大批优秀的、具有法律素质的社会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需要加强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安全责任意识。但是,在新形势教育发展下,高校大学生普遍缺少一定程度的法律观念,学习或了解到的法律知识也是少之又少。所以,高校应切实从思想品德教育,规范大学生精神面貌,从而为普法奠定基础。在新生入学时,让学生了解校园行为准则与惩罚标准,继而顺利进行安全教育。通过思想教育,让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遵纪守法,自觉维护校园安全的同时,保护自身安全。并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大学生心理与生理处于尚未成熟阶段,思想也较为盲目,在遇到突发状况或者是涉及安全时,不能够冷静的面对冲突进行选择。因此,高校应该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对待学习和处理人际关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安全防范教育包括消防安全、治安防范、交通安全等。由于我国教育事业不断蓬勃发展,高校招生人数和校内工作人员数量也在不断扩大,从而消防重点问题不断增多。需要高校密切关注消防安全问题,对大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通过消防知识、防火制度,以及灭火知识、火灾报警、正确使用灭火器材和疏散自救等方面进行演习教育;高校进行治安防范知识教育,在公共场所就如何妥善保管随身物品等方面进行安全教育,可以提高学生

自我安全防范意识,遇到问题正确保护自己,处理问题;为了避免交通安全事故,高校还应该通过安全教育使学生了解到基本交通法规,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在交通带来便利的同时提高自身安全。

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度,转变安全管理模式。安全教育是长期、系统化工程,其涉及面较为广泛。为了保障安全教育效果,首先要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度,真正落实教育者责任。在监督机制确定方面,需要制定完整制度,根据制度对各个单位、学生和职能部门进行约束,形成安全工作体系,实施规范化安全组责任管理模式。需要将每个责任落实到相关负责人身上,使高效安全教育经常化、制度化,从而使校园的每个学生和部门都有安防范安全意识。

重视课堂教育,扩展教育形式。高校内部资源与设备丰富、并且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作为教育资源背景,因此高校可以借助于不同形式平台,例如:互联网通信技术手段,通过现实生活和虚拟空间切合联系,将课堂内部与外部结合考虑,从而实现媒体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扩展到课堂和社会实践中。并且,专业教师和课堂公共教师应该共同协作引导学生进行安全防范,将学生作为安全教育主体,从教材、课堂与实践中完成安全教育目标,从而进一步提高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时效性。

调动学生安全防范主观能动性。高校各级院系应积极与保卫部门配合协调,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搜索与了解校园安全活动信息。并且在学生队伍中建立安全防范队伍,与校园保卫部门相配合,参与学生安全治理工作中,通过检查和调查,妥善处理学生之间矛盾纠纷,积极响应高校效安全知识教育宣传活动。通过参与活动,更能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从而自觉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自我约束力和自我保护力。

开展治理活动。由于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负面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校园建设环境,所以,高校需要切实结合校园周边环境与校园内部环境展开综合性治理工作。第一,是要与当地政府的有关职能部门相联系,二者共同完成高校安全管理机制;第二,高校根据办学特色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与体系,加强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定期对高校安全教育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和指导,从而进一步加强教育人员与保卫人员综合素质与能力,对增强校园安全管理提高保护力,增强校园治安防范能力,为高校高质量教育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力。

第9篇

关键词: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教育

一、高校信息安全管理的现状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在信息安全管理的理论相关研究以及实践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了方便信息安全管理措施的执行,美国大部分知名高校单独设立了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并通过该部门向首席信息官汇报安全工作。与此同时,美国高校还建立了文件化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并将这些规范应用到日常工作中。同样,在欧洲的大部分高校中,其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都较为成熟。而我国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在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落后于发达国家。并且,技术手段是国内大部分高校保障信息安全的主要方式。但随着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发展,国内高校信息化建设理论与实践也在不断进步。

二、高校面临的信息安全管理问题

技术和管理是网络信息安全的两个主要构成部分。如果没有合理有效的安全管理工作贯穿于信息活动中,即使有很好的安全技术,也是无法真正实现信息安全的。而国内大部分高校对管理的不重视,使得国内高校的信息安全管理存在着多方面的不足。1.过分依赖软硬件技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表明管理贯穿于信息安全的整个过程。而国内部分高校投入大量的经费购买杀毒软件、防火墙、漏洞扫描系统等安全防范产品,过分依赖软硬件技术,却忽视了信息安全管理。其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仅仅是靠着产品与技术的堆砌,这只能起到隔靴搔痒的作用,而并不能真正地解决信息安全问题。2.信息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高校信息系统的安全很大程度取决于高校信息系统管理人才的素质。当前,国内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训还处在起步阶段,缺乏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同时,很多高校只是在软硬件方面投入很多,而对信息安全技术人员的引进、培养却只做了很少的工作。在高校工作的部分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缺乏信息安全管理的专业教育培训。这使得高校或是信息安全人员的缺乏,或是信息安全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对于恶意攻击事件缺乏防御。3.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通常来说,若想实现信息安全的管理,首先应当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而目前高校在信息安全管理上缺乏一套完整、健全的制度体系,这就导致信息内部管理较为松散,相关信息安全指令不能够及时的被执行。并且缺少严格的安全监督检查机制,没有职能合理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使得管理内部权责不分明,出现过失时,无法快速找出责任人。4.信息安全管理的参与度不高高校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部分之一是对校园网用户进行信息安全普及,而国内高校对大学生以及教职工的信息安全教育不够重视,只是把信息安全教育作为一种形式。使得大学生以及教职工对学校信息安全缺乏正确的认识,对计算机与网络安全相应的法律、行政法规和技术法规缺乏了解。

三、高校信息安全问题管理对策

1.转变重技术、轻管理的观念在信息安全管理活动中,将技术与管理充分融合,并更加注重管理措施的实行。将安全操作系统、防火墙、病毒防护、入侵检测、安全扫描技术等各种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技术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连贯的网络安全体系。此外,安全技术必须与安全管理设施相结合,制定措施并加强执行力度,以确保校园网能够更加正常、高效、安全的服务于学校的教学、管理、研究等服务。2.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和管理充分认识到信息安全在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大信息安全投入,积极引进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同时,加强内部信息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积极开展各种信息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不定期的组织各种安全管理、技术培训,以增强安全意识与管理水平。并建立惩奖制度,对其工作行为进行约束,并调动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培养信息化专业人才。3.制定和完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在信息安全建设中,管理制度对一个信息系统的安全至关重要。而技术手段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用以配合管理制度。首先,制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即通过分析安全风险、根据实际需求、整合规划,制定出完整、系统、高效率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其次,明确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各司其职,不去僭越他人职位,从根本上提高信息安全管理水平。4.加强全校师生的信息安全意识教育首先,通过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教育,使得学生和教职工了解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增强师生的信息安全法律意识。其次,在全校师生中普及信息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保密素质,让师生充分意识到维护信息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发挥自己在信息安全建设维护中的主体作用。最后,为了提高师生的信息防御以及简单处理技术问题的技能,对全校师生进行信息安全技术培训。

四、小结

网络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非绝对的。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信息安全防范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新的安全隐患将层出不穷。高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技术与管理相结合,致力于提高信息安全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从而保障网络安全体系的高效运作,保证高校的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1]黄瑞,邹霞,黄艳.高校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信息安全问题成因及对策探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4,(3):57-63.

[2]王延明,许宁.高校信息安全风险分析与保障策略研究[J].情报科学,2014,(10):134-138.

[3]李西明,鹿海涛.高校信息安全管理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20-22.

[4]梁艺军.高校信息安全管理探讨[J].计算机科学,2012,(S2):195-197.

[5]王英锦,那海枫.浅析高校校园网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J].数字通信世界,2016,(1):51-54.

第10篇

关键词:煤炭开采;安全管理;生产工艺;队伍建设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2.062

0 引言

煤炭开采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在我国能源结构尚未出现根本性转变的情况下,煤炭仍旧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煤炭产量的持续增长离不开安全生产的保障,“安全责任重于山,安全管理大于”这句话对于煤炭行业来说更是有着深刻的含义。近年来频频发生的矿难事故一次次的为煤炭安全生产敲响警钟,然而,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仍旧难以杜绝,如何有效的遏制煤炭开采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已经成为当前业界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1 煤炭开采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1.1 安全意识不高

意识决定行动,但凡发生的矿难事故很大一方面的原因在于安全意识的松懈。一些煤炭企业在经营理念上存在偏差,以企业效益作为其工作的首要任务,未能理清安全生产与企业持续发展的关系,并未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政治工程和保底工程来抓。思想上的懈怠造成了管理上的疏漏,对于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安全管理规则制度落实不到位,工作思路理不清,或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或是顾此失彼;而就普通员工来说,从事在一线开采岗位的员工安全生产意识不强,工作过程中麻痹大意、违规操作等现象时有发生,如比如员工在采掘接替紧张时,采用非正规工作面开采;放炮不检查瓦斯,违章放炮;某些管理人员随意布置瓦斯监测监控系统探头,不注意管理维护,成为应付检查的工具,起不到应有的监控作用等,这给煤炭的安全生产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1.2 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煤炭安全开采离不开各项规则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当前我国煤炭开采过程中存在的另一安全问题便是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尤其是对一些中小型煤炭企业来说,在煤炭开采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上存在很大的不足,虽然我国政府正在采取各种措施整治中小型煤矿企业,但其制度建设仍旧存在很大问题。安全检查制度缺乏科学性;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制度难以落实;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操作性差;安全生产设备维修保养制度不健全等等,使得一些煤炭企业处于无序运作过程中。另外,即便有些煤炭企业有着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但在执行落实的时候又会大打折扣。或是由于制度的操作性不强,或是由于相关责任人的执行意志不强,总之,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被束之高阁,落实难度极大。

1.3 安全投入力度不大

煤炭安全开采同样离不开企业的大力投入,然而,当前我国的一些煤炭企业对开采安全投入强度不大。首先,在开采设备方面。一些企业受到财力限制,对开采设备更新换代不及时,使得其运行的开采设备陈旧、落后,安全隐患巨大。同时,对开采设备的维修保养跟不上,就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难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排除。而有些企业即便是上马一套新的生产设备,但由于受到人才、技术方面的限制,在操作流程和生产工序上仍旧沿袭以往的模式,使得新设备发挥不出其应有的功效。其次,在技术人才方面。由于对安全生产认识不够,一些企业并未设置专门的安全开采管理人员,往往是由其他职工兼而任之,受到专业技术上的限制,兼职人员并未发挥出安全管理的应有作用。

2 煤炭开采过程中安全隐患的预防措施

2.1 提高安全意识

提供煤炭企业的安全开采意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全方位、多层次的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首先,就煤炭企业政府监管部门来说,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督检查,做好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作,深入煤炭企业对职工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工作,通过安全知识讲座、张贴安全警示标语等形式,提供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其次,就煤炭企业来说,要加强认识、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安全生产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转变企业经营发展理念,狠抓安全生产,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最后,就普通员工来说,要将安全生产这条生命线牢记于心。在煤炭生产开采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做到不麻痹、不大意,意识与行动相统一。

2.2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大力健全和完善各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将安全管理的实施细则精细化。制定安全管理责任追究制度、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质量标准化动态检查制度以及安全质量考核等制度。同时强化制度化建设,提高全员的安全质量责任意识,形成全过程控制和全方位管理以及全员参与的安全管理格局,真正做到时时、处处、事事都有严格规范的规章制度来约束,进而推动企业的规范化运转。在强化制度建设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制度的贯彻落实力度。通过将安全管理和接受安全教育培训纳入到企业管理层和职工的年度考评范围当中,以奖罚分明的制度安排增强安全管理规则的贯彻执行。

2.3 加大安全投入力度

煤炭企业要从多个方面加强对煤炭开采安全投入力度,首先,加大对煤炭开采设备的更新换代和保养维护。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开采设备,及时淘汰陈旧落后、安全隐患众多的现有设备,坚持走煤炭开采现代化、智能化发展道路。其次,要加强对安全管理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业务技术过硬、综合能力突出的安全骨干队伍。加强同国内相关高校的交流合作,积极引进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加入到煤炭行业当中。同时,通过选派一些年轻的骨干职工,赴国内外知名院校进修学习,提升现有人才队伍的学历水平和业务技能。最后,要加强对生产工艺的研发投入,增强煤炭安全生产领域的科研能力和研发水平,坚持走中国特色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发展道路,开展技术攻关,提高安全水平,如在斯治理由局部向区域性转变;改进灰岩水害区域治理以及数字化开采等前沿技术难题。

3 结语

无论何时何地,安全开采永远是煤炭企业生产发展的主旋律,企业只有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牢牢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融入到企业生产运营的方方面面,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煤炭安全开采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不仅需要煤炭企业自身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更需要相关政府监管部门和人民群众的通力配合。

参考文献:

[1]石云峰.加强煤炭开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2).

第11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信息化建设;信息资源特性;信息资源安全保障

中图分类号:G647

近年来,民办高校逐步实现了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但是,由于民办高校起步晚,信息安全技术相对落后,致使其信息资源安全无法得到有效地保障。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信息资源安全,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影响民办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1 加强民办高校信息资源安全保障的必要性

近年来,各民办高校对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民办高校信息资源安全[1-5]问题也日益突出。目前,关于民办高校信息资源安全问题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还不很成熟,国内外也缺少相对成熟的成套理论与通用模式,因此,如何有效地对民办学校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管理,探索各种民办高校信息资源安全问题的应对策略,已经成为民办高校信息化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民办高校信息资源特性

概括下来,民办高校信息资源具有以下特性:

(1)来源开放性。民办高校的某些信息资源可由校内外人员以各种途径和传播。所以,这些信息资源是开放式的,也往往是比较难管理的。

(2)内容多元性。由于大多数民办高校都已拥有了自己的各类信息系统,因此,信息资源也因信息系统内容不同而呈现出多元性。

(3)政策动态性。在民办高校发展过程中,根据不同的信息资源现状,决策者不同时期的决策也具有差异性,使得信息资源具有浓重的政策动态性。

(4)影响广泛性。目前,民办高校大部分信息系统师生参与度高,涉及面广,若不能及时处理由此引发的安全问题,将会可能影响正常教学活动展开、科研办公等,甚至可能会造成混乱。

(5)问题突发性。随着民办高校对计算机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关于信息资源的问题复杂多变又非常隐蔽,若出现了安全问题,在极短时间内就可通过网络引起校内外人员关注并被迅速传播,极易引发突发性信息资源的安全事件。

3 民办高校面临的信息资源安全风险

由于民办高校信息资源的不同特性,其引发安全问题也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然而,由于信息资源安全问题的隐蔽性与复杂多变性,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民办高校面临各种可能的信息资源安全风险。

3.1 信息资源安全宣传教育力度不够,部分师生安全意识淡薄

由于自身体制的原因,大多数民办高校对信息资源安全的重视不够,较少开展关于信息资源安全的各种宣传教育与培训活动,导致部分师生安全意识不强,在使用相关信息系统时,往往只注重使用,并未过多地顾及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只能被动地解决信息资源安全问题。

3.2 信息资源安全培训欠缺,信息安全人员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虽然各种信息系统已在大多数民办高校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缺乏专业的信息资源安全管理人才和配套的信息安全培训,造成现有信息安全人员技术水平相对不高,无法及时发现并处理信息资源的安全隐患,影响了民办高校信息化建设进程。

3.3 信息资源安全保障投入有限,缺乏信息安全总体规划

相对于公办高校而言,民办高校资金匮乏,对信息安全保障并未进行过多地投入,也没有设置专门负责信息资源安全的部门。另外,民办高校缺乏信息资源安全总体规划,当出现信息资源安全问题时,往往只能被动地解决,没有一整套的信息资源安全预警机制来防范,从而给民办高校信息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由于安全意识淡薄,宣传不到位,没能引起相关部门关于信息资源安全问题的足够重视,使得民办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缓慢,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如何有针对性地解决信息资源安全风险,成为民办高校信息化建设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4 民办高校信息资源安全保障的应对策略

为了更好地推进民办高校信息化建设,民办高校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宣传信息资源安全,强化师生安全意识,开展必要的专业信息资源安全培训,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信息资源安全人才队伍。要做好民办高校信息资源安全保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应对。

4.1 强化监督与管理,加强信息资源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增强信息资源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切实提高信息资源安全管理水平

一方面,民办高校可以每年度定期组织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安全教育培训,普及信息资源安全知识。另一方面,民办高校可以通过讲座、校报、校内广播、网上浏览等多种形式来普及安全知识,对广大师生进行信息资源安全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信息安全环境。

4.2 加强信息资源安全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专业信息资源安全人才

信息安全人才队伍建设是建立民办高校信息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和民办高校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各民办高校应该围绕信息资源安全需要,不断完善信息资源安全人才培养方案,努力打造一支富有信息资源安全意识、信息管理技术过硬的信息资源安全人才队伍。

4.3 多种方式提高民办高校信息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民办高校可以定期对已有的各种信息系统进行日常安全检查,加强对各种信息资源的管理,及时进行信息安全产品更新换代,减少信息资源安全问题出现的可能性,努力提高民办高校信息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4.4 构建民办高校信息资源安全保障体系

信息资源安全问题具有内容多元性的特点,正是这个特点,单一的信息资源安全防范措施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出现的信息安全问题。通过构建民办高校信息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将会有效提高民办高校信息化水平。

5 结论

随着高校信息化的逐步深入,民办高校信息资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在分析了民办高校信息资源安全保障的必要性后,本文归纳了民办高校信息资源安全特点,提出了目前民办高校面临的信息资源安全风险,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民办高校信息资源安全保障对策,力图达到提高民办高校信息化水平,保证民办高校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的研究目的。

参考文献:

[1]熊平.高校信息安全教育改革[J].科技咨询导报,2007,10:167-168.

[2]邓吉平.论新时期高校信息安全保密工作[J].科技创新导报,2008(35):178-178.

[3]杨莹.高校信息安全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4(36):2955-2956.

[4]杨建国.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安全的管理[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2):61-63.

[5]孟坛魁,梁艺军.高校信息安全体系建设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6):122-124.

作者简介:何建仓(1984-),通讯作者,男,河南新乡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粗糙集、粒计算;巨筱(1976-),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教育;牛丹丹(1985-),女,助教,研究方向:LTE协议栈。

第12篇

〔摘要〕安全教育是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我校目前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安全教育和实验教学融为一体的安全教育理念,探索出适合我校的科学、长效的化学实验安全教育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保障了教学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安全教育;安全意识;安全知识

1我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校共有五个学院9个专业涉及化学实验课。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经费、师资等多方面限制,容易出现一些错误倾向,常常只注重保证计划实验项目的开展而忽略了相关安全知识和理念的教育,安全教育只是依靠带有命令性和强制性的安全规定来保障,学生只是被动的实验者和被管理者;在实验课程内容方面,也只是强调实验现象却忽视实验安全及对环境的影响。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①重实验技术教学,轻实验安全教育。学生在教师的监督下完成规定的操作,不仅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极大的限制,而且实验课程中的安全意识也比较差,学生缺乏相关的实验经验及安全知识。②实验教学和科研活动逐渐频繁,安全和环保意识不强,缺乏生态安全理念;部分学生没有经过必要的安全培训就进入实验室开展化学实验活动。③安全设施的配置不足(消防器材单一等)、个人防护措施不到位,环保措施更无法满足要求。④安全管理制度多,安全措施付诸行动少,规章制度形同虚设。⑤实验室管理人员监管薄弱,缺乏系统化培训,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不足等。化学实验教学中潜伏着诸多危险因素,稍有疏忽,极易出现安全事故,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进而影响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为了改变这些状况,我们有必要采取一些有效措施,积极开展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安全教育,督促学生认真学习相关安全知识,强化安全意识。

2化学实验教学中安全教育的措施

⑴安全教育贯穿化学实验教学始终,并运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加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安全教育。加强安全教育是保障高校化学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我们探索了将安全教育与实验教学融为一体,在实验课中穿插安全意识的教育。实行了研讨式、参与式、案例式、情景模拟式等针对课程性质与教学内容来选择提高安全意识的教育教学方法,改变了以往对学生安全知识的教育纯粹是灌输和单纯的规定、规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保障学生安全高效地完成实验课内容,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验安全问题的能力。①建立实验室准入制度,严格执行实验室规章制度,运用制度化手段加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安全教育。化学实验室准入制度是安全制度中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安全准入考试为学生进入实验室从事学习和创新实践提供了便利与安全保障。首先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前要自学化学实验室安全的相关知识或参加安全培训;必须通过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考试,若考试不合格将重新参加学习培训。再由填写人、实验室负责教师和安全员三方签署“实验室安全承诺书”,作为最终申请实验室准入证的承诺凭证。所有取得准入资格的人都被要求将准入证随身佩戴,并在安全检查中出示。所有准入信息实行网络管理,并与门禁授权相关。切实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将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安全事故隐患从源头扼杀。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必须严格执行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不可擅自改变实验课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实验条件。②把安全教育系统地、持续不断地深入到化学实验课程中,大力推广微型化实验。依据专业发展特点,高度重视和强化实验中的安全教育问题,树立以人为本,以预防为主的化学实验安全教育理念,进一步完善我校化学实验课的安全教育教学内容。在教材建设方面进行大胆改革,实验中安全教育实行全程化、全方位、多层次进行。把安全教育具体化到每个化学实验中,结合每一种新出现的试剂、实验操作和可能出现的突况,把实验安全教育系统地、持续不断地深入到化学实验课程中,在教材每一个实验步骤前或步骤中加入与实验内容相一致的安全警示图标和文字说明,从而帮助学生潜移默化地树立实验安全意识。每节实验课前都要进行安全教育,强化学生完全掌握实验课中注意事项,以保障学生实验课安全。将一些成本高、内容复杂且危险性大的实验,设计成微型实验。简化实验装置,使操作方便快速、实验现象明显、安全。在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创造欲望的同时,也改善了实验室环境,很好地完成了实验教学任务,同时也将化学教育的创新教育与绿色教育成功嫁接。③增强学生安全认识,推动安全文化理念,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制定和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提高实验课程中突发事故正确应急能力。安全教育与安全要求是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4],必须把化学实验课安全教育工作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为此,我们采用了灵活多样的安全教育方法,如,由实验室安全主管部门与院系一起共同组织编制安全教育素材并发放学习材料,课堂集中讲授安全知识,观看录像、安全手册、安全挂图、宣传板等,在校园内普及安全知识,还增加了安全知识考试、安全知识竞赛等内容,强化实验教学中安全教育。以各种形式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化学实验中必要的急救措施,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对意外事故的应变与处理能力。积极开展了如实验室安全标语征集、实验室安全讲座等活动,针对化学实验中有毒有害药品、易燃易爆高压气体、辐射等重要安全问题进行讲解,把相关内容的影像资料在实验室长廊播放,以直观的形式加深培训效果,解决学生学习复杂的化学知识产生的抵触情绪及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养成安全理念。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课应急演练,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系统,增强学生的安全技能与对策,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对意外事故的应变与处理能力,减少化学事故发生,保障学生实验课安全。④提高学生个体防护意识,完善实验安全防护装备,保证化学实验课安全。安全防护装备(如安全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面罩、防护服、防毒面具、呼吸器等)是高校化学教学中保护学生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要保障。在实验课前领取必要的安全装备,如工作服装、实验手套及护目镜并登记号码,实验完毕后放到指定地点保存。通过不断提高学生安全防护意识,完善个体防护装备的配备,提高个体防护水平,大大减少了化学实验教学中安全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有利于提升化学实验教学的成效。学生们在实验中采取个人防护措施更加主动、专业,对待化学药品和反应更加科学、谨慎,表现出了良好的实验室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同时还对周围其他人也发挥了正面的影响作用。⑵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化学实验教学中安全教育为有效提高化学实验教学中安全教育效果,我校通过校园网大量进行化学实验安全教育宣传,组织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利用当前快捷的信息媒介(如云盘或微信)将微视频发给学生,让他们课前观看,再进行课堂讲解,使更多的学生认识到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知识匮乏会造成很大的危险,从而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⑶安全教育列入实验课的考核范围为引起学生对实验安全性的高度重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安全常识,养成良好的实验安全习惯,采用随机抽查考试的方式,将实验安全内容纳入学生成绩考核范畴。考核内容包括:每个实验题目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实验装置的安装和实验操作情况;化学试剂的使用及实验废弃物的处理情况;水、电、气的使用情况;实验事故发生后处理情况等,并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3总结

通过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融入安全知识教育,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建立了科学、可行、有效的安全防范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化学实验课的安全风险,使学生获得终身受益的化学实验室安全防护知识及技术。在培养学生的自我安全意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