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心理调查研究

心理调查研究

时间:2023-06-18 10:46: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心理调查研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心理调查研究

第1篇

【摘要】目的 了解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整体护理的内涵建设。方法 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广西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常模P

【关键词】护士;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整体护理的开展,护理的职能不断扩展,以及人们追求新的生命质量观,要求护士提供给病人的护理应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的整体护理,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护理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高[1]。为了解护士心理健康状况,2009年10月用SCL-90症状量表[2]对广西护士进行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内的执业护士;(2)护龄≥1年;(3)从事护理工作。对广西区内符合纳入标准的护士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600份,收回1521份,有效问卷1490份,有效率为93.1%。

1.2 研究工具

1.2.1 症状自评量表(SCL-90)[2]采用SCL-90作为本次研究工具,对广西区内符合纳入标准的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该表包括9个症状因子,分90个条目,每一条目症状严重程度以1(从无)~5(严重)分为5级,得分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

1.2.2 个人一般资料包括所在地区、医院等级、科室、职称、学历、性别、年龄、护龄等内容。正式测量前,选择100名研究对象测试其信度,其信度系数总量表信度为0.93。

1.3 实施研究员均经统一培训。评定前由研究员对被调查者详细讲解评定目的,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统一指导语,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情况如实填写,填写完毕后由研究员亲自收回问卷,对有漏项的问卷要求进行补填,不合格问卷作废。问卷收回后统一编号,运用SPSS 13.0对测试结果进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调查资料来源见图调查样本来自全区各地,遍及各个护理岗位,能代表广西护士心理健康状况。

2.2 广西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常模比较,见表1。

3 讨 论

3.1 用SCL-90自评量表的结果评定分析,总分和阳性项目数能反映心理健康水平高低[3]。本组调查表明, 广西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常模。表 1显示,临床护士的SCL―9O总因子评分高于国内女性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2 本调查发现,护士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与中国常模相比,有较大的差异。调查结果显示,除敌对、恐惧、偏执和精神因子外,其余各因子与中国常模相比,P

3.3 本调查共涉及医院各个护理单元,从结果来看,各科室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与中国常模相比有明显差异。特别是躯体化、饮食睡眠等症状因子,几乎所有科室得分都高于中国常模,且有3个科室P

3.4 本调查检出有心理问题及心理障碍人数为302人,严重心理障碍25人,总检出率为21.9%。当心理健康总分≥204时,被视为有心理问题;当≥220分被视为心理障碍;当≥234分被视为严重心理障碍,对这一部分人应进行积极干预。调查中还发现接近204分的人数不算太少,本调查为系列研究,待以后作进一步统计分析。

4 小 结

护理管理者应关注本职业人群的心理健康,培养提高护士的EQ。通过调查发现,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随着社会对护理需求的增加,护理学科的发展,要求护士在具备护理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护理管理者应将培养护士的职业素养,特别是心理品质的培养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才能满足21世纪人们对护理的需求,从而达到护理服务质量“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

【参考文献】

[1] 马章淳,温贤秀,向国平,等.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调查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1):848-850.

[2]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31-35,120-122.

[3] 徐俊冕.医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184.

[4] 胡敏予,周昌菊,肖水源.长沙市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社会心理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4):192-195.

[5] Rout U R.Stress among district nurse: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J].J Clinic Nurse,2000,9(2):303-309.

[6] 方琼,曾凡林.护理工作应激与应对[J].护理研究,2004,18(8):1340-1342.

[7] 何贵蓉,李小妹,顾炜,等.护理工作压力源及压力程度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1,16(11):700-701.

第2篇

意志,是助人走向成功的基础,没有坚强意志的人将一事无成。当今世界的竞争是“艺术气质的高科技人才”的竞争,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我特地以《中学生耐挫心理调查研究及对策》为题,在张家港市新塍初中作了一次调查,依据掌握的有关资料,分析研究中学生在学习、交往、志趣、自尊等方面受挫后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心理现象,以利于教育工作者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

二、方法与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谈话法,按照素质教育要求,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诸方面设计问卷。在张家港市新塍初中抽取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共105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105份,回收率100%,并在初一(2)班抽取20名学生个别谈话。

三、结果与分析

在心理学上,挫折一词是指一种心理状态,它可以定义为一个从事有目的的活动,由于受到阻碍与干扰,致使个人动机或目的无法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时,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感反应。受挫以后,人的情感反应是十分复杂的,在心理上往往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或是苦闷、彷徨、灰心失望等。

调查显示,(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种种障碍而引起的挫折,85%的学生能够面对现实,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努力解决之。如《中学生耐挫心理调查研究及对策》(以下简称问卷)第9题,如果你在一次考试中考得不好,你会()A、说运气不好B、没有复习到C、认为老师出题太难D、觉得自己学得不扎实。其中94.3%的学生选D,他们把学业的好坏归因于自己学得不扎实,即努力不足,这样就会增强以后学习中的坚持性或努力程度,力求考得更好。4.7%的学生选B,实质上选取B,也间接说明了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已认识到考试考不好,是因为自己能力差,或者复习是有猜题心理,造成上述情况的实质还是努力不够,这是学生怕吃苦所致。0.94%的学生选择A,没有学生选C,应该说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说明题目难度、运气这些不受人意志挖掘和调节的外在消极因素,在学生身上所占比率极少。

(二)学生交往过程中耐挫能力百分比明显低于学习中耐挫力,但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很是“正常”。现在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学生接触面广,由于识别能力不太强,各种宣传媒体对他们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于此,我们社会、家庭各成员似乎见怪不怪,孩子们却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不知不觉地在日常生活中扮演了不该扮演的角色,说着不该说的话,做着不该做的事,如《问卷》第28题:假如你最要好的朋友在背后说你的坏话,你会()。

A、你也说他(她)的坏话,并说得更厉害:B、当作没听见;C、跟他(她)好好谈谈,消除误会。结果选A的占11.4%,选B的占18.6%,选C的占70%。

不可否认,大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交往能力,情绪乐观而稳定,有点小误会能正确、及时进行处理。不容乐观的是有11.4%的学生选A,说明他(她)们有强烈的报复心理,自尊心很强,似乎有一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迹象。这点足可以说明他们深受影响的消极因素多,当然也可能是其他因素,如家庭环境等。选B的学生与18.6%,这部分学生性格可能以内向型居多。他们虽然对此表面上没有作出任何反应,但内心可能有下面几种想法:①不跟你计较,最多不交你这个朋友。②怀恨在心,但表面上仍跟他(她)相安无事。③不拘小节,相信事实会证明一切,相处如处。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有了学习兴趣,才会去努力学习,有了探索的兴趣,才会苦苦思索,追根源,因此,我们必须培养他们有广泛的浓厚的兴趣,如果一个孩子对他所参加的活动非常喜欢,就会产生旺盛的求知欲望,就会去努力认识事物,去解决问题。尽管碰到挫折,也毫不退缩,凭着满腔热情,对这一活动的热衷,认为战胜困难就是战胜自己,就是最大的胜利。这也是大部分学生的深切体会,调查结果表明83%的学生能对感兴趣的事做到持之以恒,有始有终。

(四)现代学生自尊受到挫折时,将如何承受,将作出什么反应?调查资料表明,在一般情况下80%的学生能够正确适当处理,如《问卷》第26题:如果你表现很好,但班主任老师却不欣赏你,你会()。A、感到难过,不再起劲;B、更加竭尽全力,表现得更好;C、为自己感到不值。结果选A的占7.6%,选B的占79%,选C的占13.4%。任何一个学生,即使是常常得不到表扬,屡屡遭遇失败,也都有表现自己,特别是在老师面前展示自己才能以得到老师的尊重,周围人的亲睐,这完全符合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受尊重的需要。79%的学生在这方面尤为突出。7.6%的学生在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情况下,自尊心大大降低,但并不是说他们放弃得到尊重的需要。13.4%的学生为自己感到不值,他们的期望值较低,得到老师肯定性人格评价自然高兴,得不到也无所谓,但进取心可能会大大下降。

(五)从总体情况来看,学生耐挫水平是好的,但我们也要谈到不足的地方,如《问卷》第2题:星期天,如果父母出去了,没人烧饭,你会()。A、吃饼干或面包;B、饿一顿;C、拿钱到外面吃;D、自己做饭。结果有56.6%的学生选D,当问及选D的这部分学生“你自己会做饭吗?”顿时哑然,对于类似问题,我们得认真对待,他们虽不会做,但有要去做的强烈欲望,只是条件不成熟。如此刻得到教师或家长的指点、帮助,一切问题都会解决。

四、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我国古代文学著作《周易》中就有关于挫折磨练,挫折教育的论述,教育者更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心理挫折,学会适当地处理挫折的技能,用理智控制自己。把信念、自尊、勇气、坚韧、乐观、希望……这些金色的种子植入每个学生的心里,每天耕耘于心田,幸福与成功就会充满你――教育者的人生!

(二)对策

1. 学习成绩差,这不是学生想要看到的。要好、要强是每个学生的心理,有的学生尽管学习很努力,成绩就是不上去,原因可能出在学习方法上,教育者就要耐心地加以指导,以防学生产生自认为“天生不是学习的料”的消极思想。我认为从其身上找到闪光点,以点带面,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2. 学生兴趣广泛,且要有专长。我们要正确处理广泛与专长之间的辩证关系。要求学生从开展的各项兴趣活动中选取一项专攻,有所作为,而并非在其他方面一无所知,当在自己所选的兴趣活动中取得成绩,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就会认为自己是个有用之材,其它方面也不能落下。

3. 尊重,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性需要,尊重的需要包括受人尊重,尊重别人和自我尊重这样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受人尊重和尊重别人体现了权利和义务,自由与责任的统一,是相互作用的。一个人如果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没有受到相互尊重的教育和影响,自尊心就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便在哪儿“入伙”,越是底层,对学习影响可能越严重。作为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给每一位学生以爱,学生才会尊敬教师。小树苗的生长离不开大自然中的阳光和雨露。

参考文献:

[1]孩子们的“心病”――儿童心理咨询手记.复旦大学出版社.

[2]心理学150问.辽宁人民出版社.

[3]中学生心理疏导.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3篇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职校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人群,其心理需要尚未完全定型,可塑性强,变化性大。全面了解学生心理需要特点,把握学生心理需要发展的趋势,就可以引导职校生为满足心理需要而采取有益于社会、有益于自身的行为。本研究采用自编“职校生心理需要调查问卷”,对在读职校生进行问卷调查,试图把握其心理需要的基本特点,并提出针对性强、高效适当的心理教育举措。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某职业学校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以班级为单位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发放问卷800份,回收问卷741份,回收有效问卷686份,回收有效率为85.75%。有效被试的基本信息分布如下:从年级看,一年级512人,二年级42人,三年级132人;从性别看,男生306人,女生380人;从专业看,文科类174人,理工类437人,艺术类75人;从是否独生子女看,独生子女551人,非独生子女135人;从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看,学生干部259人,非学生干部427人;从初中毕业学校看,农村初中436人,城区初中250人。

在参考相关研究成果[1]的基础上,自编“职校生心理需要调查问卷”作为本研究的工具。该问卷共计60个调查项目,主要调查职校生的认知需要、表现需要、理解及情绪调节的需要、爱的需要、支配及自我控制需要、人际沟通需要、独立的需要、承认需要、实现需要等9个因子。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制,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记1~5分,因子均分及项目总均分可以反映职校生心理需要的程度等级。经检验,本问卷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82,说明其内部一致性信度较高。经专家判定,本问卷效度较高,可以作为职校生心理需要调查研究之用。研究者担任主试,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给予被试足够的时间答卷。在回收的问卷中筛选有效问卷采用SPSS for Win17.0软件包处理分析数据。

二、研究结果

(一)职校生心理需要总体状况

由表1可知,职校生的心理需要各因子均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实现需要、认知需要、独立需要、人际沟通需要、支配及自我控制需要、承认需要、表现需要、爱的需要、理解及情绪调节需要。心理需要总均分为3.3448,处于中等水平。从标准差的角度来看,实现需要、承认需要、爱的需要的变异性更大,说明在这三种需要方面,职校生个体差异较大。

(二)性别差异比较结果

由表2可知,职校生在表现需要因子上,男生的均分非常显著地高于女生(p=0.009<0.01);在爱的需要因子上,男生的均分显著地高于女生(p=0.017<0.05)。在其他因子和总分方面,男女生之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三)年级差异比较结果

由表3可知,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职校生在认知需要方面,年级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3<0.01)。经事后q检验,一年级显著高于二年级(p<0.022),一年级显著高于三年级(p<0.005),二、三年级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职校生在表现需要方面,年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9<0.05),经事后q检验,一年级显著高于三年级,其他年级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职校生在实现需要方面,年级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0.01)。经事后q检验,一年级显著高于二年级(p<.022),一年级显著高于三年级(p<.001),二、三年级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其他因子和总分上年级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四)专业差异比较结果

由表4可知,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职校生在认知需要方面,专业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48<0.05)。经事后q检验,在认知需要方面,文科类职校生的均分显著高于艺术类职校生(p<0.018),理工类职校生的均分显著高于艺术类职校生(p<0.024)。在其他因子和总分上,均不存在专业间的显著性差异。

(五)职校生心理需求是否为独生子女间差异比较结果

由表5可知,职校生的心理需要各因子和总分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六)是否担任学生干部间差异比较结果

由表6可知,职校生的心理需要各因子和总分上,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的均分之间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七)初中毕业学校之间差异比较结果

由表7可知,职校生的心理需要各因子和总分上,初中毕业于城区学校与毕业于农村学校的职校生的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三、分析与讨论

(一)职校生心理需要总体状况的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职校生心理需要各因子均分排列前四的依次为实现需要、认知需要、独立需要和人际沟通需要。这一结果充分说明当代职校生心理需要是积极向上的,主要表现在:求知欲较强烈,希望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毕业后能找到适合的、社会地位较高的工作,寻求自我发展,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和能力;追求独立,希望父母、师长和同学把自己作为成年人看待,力争独立解决问题;希望自己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注重友情,学会沟通,希望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基于积极职业教育理念,职业学校要充分认识学生积极的自我实现和认知需要,满足其求知欲,激发其学习兴趣,强化技能训练,促使职校生学会学习,引导职校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学会对自己的人生发展负责;要充分把握职校生的独立需要,强化职校生青春期心理教育工作,帮助其正确处理独立与依赖的关系,促进职校生学会独立;要重视职校生的人际沟通需要,应开设“人际交往心理学”选修课,不断提升其人际交往的能力和技巧。

(二)职校生心理需要性别差异比较结果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职校生在表现需要和爱的需要因子上,男生的均分都显著地高于女生。这一结果说明职校男生比女生更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得到同龄人的佩服,在同学中有更高的威信,希望自己成为别人关注的焦点;职校男生比女生更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同学的友爱以及异性的情爱。因此,基于积极职业教育理念,职业学校要对不同性别的学生要区别对待,因势利导,加强学校的心理教育工作,不断完善职校生人格特征;要丰富校外活动和课外活动,以竞赛促发展,坚持不懈地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学生表现自我提供良好的平台;可开设“爱情心理学”选修课,使职校生对于诸如亲爱、友爱和情爱有更理性而清醒的认识,提升学生爱的能力和爱的责任感。

(三)职校生心理需要年级差异比较结果分析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职校生在认知需要方面,一年级的均分显著高于二年级、三年级;在表现需要方面,一年级均分显著高于三年级;在实现需要方面,一年级均分显著高于二年级、三年级。在其他因子和总分上年级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究其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一年级职校生刚刚升入职业学校学习,他们对于未来有期待,有梦想,有比较强烈认知需要;其二,一年级职校生刚刚融入新的集体共同生活,他们希望自己能有新的起点,有比较强烈的表现需要;其三,一年级职校生初入职业学校,校方一般会安排新生入学教育,有意识地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的志向。为此,基于积极职业教育理念,职业学校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在基础课程教学、专业课程教学以及专业见习和实习中,自始至终都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做中学”,不断提升他们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尽可能减少其习得无助感,以满足自身的认知需要;二是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不断丰富职校生的校园生活和校外活动,尽量让每位职校生都有展现自己兴趣、爱好和特长的机会,以激发和满足其表现需要;三是强化职校生的生涯教育,树立恰当的职业理想,提高职业成熟度,破解其职业决策困难,提升其职业适应性,激励学生敢于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最大程度满足其实现需要;四是开展全程化的职业咨询,职业学校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要注重职校生的职业咨询,广泛开展职业规划咨询、职业信息咨询、职业技能培养、职业心理咨询、职业决策能力培养、创业意识能力培养[2],使职校生在整个学习期间能为职业生涯做好全面而充分的准备,以满足其各种积极向上的职业心理需要。

(四)职校生心理需要专业差异比较结果分析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职校生在认知需要方面,文科类和理工类学生的均分显著高于艺术类。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艺术类职校生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另一方面是艺术类职校生的专业技能也不突出,市场竞争力不强,导致其认知需要更低。为此,基于积极职业教育理念,职业学校s 相对淡化艺术类职校生文化课考试的功用,改革教学评价机制,重视过程性评价,促进艺术类学生自我成长;有针对性地加强艺术类职校生的专业技能训练,特别要抓紧抓实艺术类职校生见习、实习工作,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能直接感受到成功的体验,提升专业自信心。

第4篇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需要留守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16岁以下的孩子[1]。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初中生正处在青春发育高峰期,生理变化明显,有很多的矛盾心理。本研究试图为相关研究者和学校卫生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研究对象、工具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整群抽取水龙中学初一两个班,学生105人,男生49人,女生56人。其中留守儿童69人,非留守儿童36人。有效问卷91份,有效率为86.6%。

(二)研究工具

采用王极盛教授(1997)撰写《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该量表适用于初一年级至高三年级学生。该量表共有60个项目组成,包括10个分量表。它们分别为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即可以从整体上衡量受试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可以根据每个量表的平均分进行评价。采用5级评分,每个项目为一个陈述句。一次评定约需20分钟。

(三)研究方法

测验以班级为单位,以团体测验方式进行,由专业人员和班主任配合进行。所得数据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

二、研究结果

结果一:初一学生在情绪、强迫、人际、焦虑方面存在轻度心理问题。其中非留守儿童在情绪、强迫、人际方面存在轻度问题。男生情绪、强迫、人际、焦虑方面均存在轻度心理问题,而女生仅在强迫方面存在轻度心理问题,各个因子看女生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好于男生。

结果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处于健康状态,并不说明留守儿童心理是完全健康的,留守儿童在情绪、强迫、抑郁、焦虑方面均存在轻度心理问题,其中男生仅在人际方面比女生好一点,不存在轻度心理问题。

结果三:留守儿童在情绪、强迫、人际、抑郁、焦虑方面存在轻度心理问题,而非留守儿童在情绪、强迫、人际方面存在轻度心理问题。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在十个因子的均分上看均大于0.05(P>0.05),不具有统计意义。即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不存在差异。

三、讨论与分析

农村初一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其中强迫、焦虑是男女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说明都有做作业必须反复检查,总是害怕考试成绩不理想等强迫症状,也反映被试感到心神不宁无缘无故的害怕,心里烦躁心里不塌实等问题。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初一学生男女生心理健康不存在差异(P>0.05)。造成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我们认为可能是男女生只是在某些因子上存在轻度心理问题,虽然男女之间存在自己的问题,但是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基本相当。由于相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特别是相同的后天的教育、相同的年龄阶段,所以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差异符合一般规律。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这一研究结果与岳慧兰(2006)“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结果相一致[2]。情绪、强迫、抑郁、焦虑方面均存在轻度心理问题,其中男生仅在人际方面优于女生,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留守儿童男女生在心理健康各个因子上不存在差异。造成这一结果的可能跟非留守儿童男女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差异的原因相似。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情绪、强迫、人际方面都存在轻度心理问题,而留守儿童除了这三个方面外还在抑郁、焦虑方面存在轻度心理问题。单因素方差表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成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是样本数量差距太大(留守学生68,非留守学生35)造成的,或许是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视初见成效,这一原因还需要深入研究获得实证支持。

四、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结果提示:所调查农村初一留守与非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良好,这对我们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者来讲应该是有喜也有忧的事情,喜的是:在我们教育的作用和工作者不断致力预防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上,有了一定的收获;忧的是虽然统计结果表明农村初一留守与非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良好,并不说明他们不存在心理问题,还是要一如既往的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予以关注。特别是要注意消除在情绪、强迫、人际、焦虑、抑郁方面改善,比如说,注意提高环境适应与人际交往能力,虽然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比较不存在差异,但是留守儿童在情绪、强迫、人际、抑郁、焦虑方面存在轻度心理问题,而非留守儿童在情绪、强迫、人际方面存在轻度心理问题。所以应该全面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确保他们的健康成长建议:受试者的心理健康总均分在2以上,应找心理医生咨询。

参考文献

[1]江荣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6(1):71-72.

第5篇

【关键词】大一学生 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研究

高职生是我国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在文化课成绩、就业方向以及社会期待等方面与本科生存在区别,因此高职生历来被视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诸多研究结果也显示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1-2]。我院作为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非常重视,从学生入学起,就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其顺利度过入学适应期。本研究目的是了解我院大一学生适应期后的心理健康状况,根据实际情况对心理教育工作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促进我院心理健康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对象与方法

(一)ο

调查对象为山东某职业学院2015级新生5171人。有效被试4809人,其中单招生889人,统招生3920人;男生1793人,女生3016人;会计系1515人、经管系903人、机电系495人、食品系390人、建筑系467人、信息系674人、外语系365人。平均年龄在17~21岁。

(二)工具

该研究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此量表共有90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其他10个因子,按1~5分为5级评分。

(三)数据处理

采取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大一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

根据SCL-90评分标准,单个因子分超过2分即表示被试在该因子上表现为阳性症状。

我院大一学生各因子的均分都在2分以内,表明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单个因子分超过3分表示有明显心理问题或中度心理问题,共检出192人,占总人数的4%。排在前四位的因子是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抑郁、偏执(见表1)。

(二)与中国大学生常模比较

我院大一学生各因子上得分均低于常模,且存在显著差异(见表2)。

(三)大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单统招、性别差异

单招生的检出人数为51人,占单招生总数的5.7% ;统招生的检出人数为141人,占统招生总数的3.6% 。从检出率看,单招生高于统招生,但二者不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都高于男生,二者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五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见表3)。

(三)系别差异

大一学生SCL-90各因子在系别上存在显著差异(见表4)。

三、讨论

(一)大一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

通过SCL-90测评检出可能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人数共有192人,占总人数的4%。SCL-90各因子均分均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说明大一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全国大学生水平。这一结果与张丁香等人的研究结果不一致[2]。从检出情况看,排在前四位的依次为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抑郁、偏执,与全国大学生常模结果显示强迫症状排在第一位不一致。可能是因为大学生常模的样本主要是本科生[3],也可能是本研究中的大一学生已处于第二学期,大部分学生已度过适应期,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减少,有较好的灵活性适应性。处于自我意识发展活跃期的大学生非常关注自身人际环境和关系质量,因此人际关系敏感问题成为最突出的心理困扰。在面对学业、人际关系、就业等各问题时,大一学生受经验限制,缺乏处理方法,情绪波动大,易呈两极分化趋势,因此敌对、抑郁、偏执等心理问题表现突出。

(二)大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单统招、性别差异

统招生在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高于单招生,可能是参加高考的压力,统招生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比单招生要大[2],同时对自身人际关系质量的要求也比单招生高。单招生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诸因子的得分略高于统招生,说明单招生在处理问题时比统招生更容易产生心理困扰。但二者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谢德光等人的研究结果不一致[1],可能是因为谢德光等人的研究并未做年级的区分,而本研究的对象是大一学生。但笔者认为我院从学生一入校在课程设置、学生管理等各方面对单招生与统招生并没有做区别对待,同时积极开展入学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经过一个学期学生已经融为一个整体,因此在心理健康状况上没有显著差异。从各因子得分情况可以看出,男生分数均低于女生,这说明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女生。这一结论符合辛自强等人的研究结论[4]。男女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各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导致这种差异的因素除了女生因生理特征产生特有的细腻、羞涩、依赖等心理素质的影响外,还有一定的社会原因。有研究者认为,近年来就业方面男生比女生更加具有竞争优势,这种性别差异导致了男生心理健康水平改善较为明显[5],有研究者指出整个社会也似乎比以往更加强化了男性的支配地位[6]。

(三)不同系别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分析

不同系别的大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各系的学习环境、文化氛围、管理方法、专业等各方面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影响作用。

四、建议

首先,对男女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其次,深入了解各系学生存在的突出心理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提升系部管理水平。再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各方面工作中的渗透,这对培养具有优秀心理品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谢德光.高职单招生与统招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27(02):44-47.

[2]张丁香,顾昭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05):735-737.

[3]仲稳山.全国大学生SCL-90新常模构建问题研究[J].中国校医,2009,23(03):251-253,256.

[4]辛自强,张梅,何琳.大学生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J].心理学报,2012,44(05):664-679.

第6篇

【关键词】 性别;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Male and Female Doctor's Mental Healthy. X iaBaojing, Li Xiaoqing, Yi Xueyuan, et al.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to Cheng du Medical College, Chengdu 610500,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fferent sex doctor the psycholog ically healthy and should to the way situation. Methods Uses (SCL -90) and (SCSQ) livesto120 famous doctors according to the sex minute men and women 2 groups carrieson the contrast, result finally uses SPSS 12.0 to carry on statistical processin g, and carries on the group to contrast the analysis. Results M ale doctor the g roup in interpersonal sensitive, despondent, the hostile 3 factors scores pointsis higher than female doctor the group, male doctor deals with the way to be mo re negative than female doctor, statistics examines P

【Key words】 Sex; Mental health; SCL-90; SCSQ

当前医患矛盾突破,医师面临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长期的高压力必然导致精神上的问题 [1-3],而医师总体上心理问题也比较突出的[4,5]。为了探明医师中心 理问题的主要群体, 以便医院管理者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高效率的解决问题。为此,我们对120名医师按照性 别情况分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简易应付方式问卷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男女医师的焦虑 程度较高,男医师在人际敏感、抑郁、敌对等项目上高

于女医师男医师的应付方式趋于消极 ,女医师应付方式略显积极。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120名临床医师进行统一测试,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10份,回收率 91.7%。全部问卷根据性别分为男医师组72人,平均年龄39岁;女医师组38人,平均年龄36 岁。两组在年龄上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此次调查问卷主要运用了症状自评量表(SCL-90)[5]与简易应对方式问 卷(SCSQ)[6]进行团体施测,还包括对被试年龄、职称、工作压力源等的调查。数 据采用SPSS 12.0进行统计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SCL-90评分比较 男女医师总体上在焦虑因子上得分较高,但组间无显著差异。男医 师组在在人际敏感、抑郁、敌对上得分高于女医师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 <0.05或P<0.01。见附表。

2.2 SCSQ评分比较 男医师组应付方式得分高于女医师组,切应付方式显得消极,女医师 组则显得较积极,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 论

调查显示,医师总体上在焦虑因子上阳性率较高,这与当前医患矛盾突出,患者对医师的职 业道德不很信任密切有关[7-10],这些环境中的负面影响给医师造成了明显的工 作压力,使他们处处担心工作中稍有不慎就容易引发矛盾,招来患者的埋怨甚至打击报复。 长期的压力必然引发心理问题的出现,从而影响医师的诊疗质量。这提示我们:提高诊疗质 量必需重视改善医师工作的环境,和谐、舒适的工作环境可以通过改善医师心理健康来提高诊疗水平。结果表明,男医师的心理问题比女医师更突出,他们不仅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在人际敏感 、抑郁、敌对等项目上阳性率较女医师高,而女医师则趋近正常。这极有可能跟性别有关系 :男医师性格多坚韧,工作态度往往强硬,而女医师则具有独特的女性所特有的柔和,在工 作善于使用语言劝慰患者,这样柔和的性格患者更乐意接纳和听从医嘱。因此女医师的医患 矛盾较少,工作较为顺心。而男医师一旦遇到患者不顺从,就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如发怒、 不耐烦等,由此很容易导致患者抵触,进而产生不满情绪,并引发医疗投诉、医疗纠纷等问 题。另外,在医师这个特殊行业中,男医师的比例是较大的,女医师比例较少,故临床工作 中男医师担负的任务也较重,心理压力因此要比女医师大。提示我们,在引进人才时,考虑 引进一定比例的女性医师,并将女医师合理搭配在各个临床科室,将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 关系。

调查显示,男医师的应付方式比较消极,女医师则显得积极。比如说男医师不能正确认识自 己出现的心理问题,不积极参加心理学知识讲座学习,拒绝接受心理咨询,对一些善意的提 醒甚至出现敌对情绪,而女医师在接受心理知识及心理咨询方面较男医师来说,显得更为积 极主动。分析原因有二:一方面是心理问题往往容易导致消极的行为[10],说明改 善医师的 心理健康程度有助于他们产生积极的工作行为,如热情接待患者,用技巧和艺术化的手段解 决已产生的医患矛盾。另一方面,作为知识分子的医师,在心理问题突出的同时却产生了消 极的应付方式,值得我们管理者深思:在遇到问题时,医师的自控能力为什么下降了?这是 否还有更深层的原因,例如医师的经验、家庭问题、医院的管理政策、临床科室内部的和谐 等等。这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下去。

4 参考文献

[1]王雁飞.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关系研究述评.心理科学,2004,27(5):1175-1177

[2]代堂平.压力及其化解.中国青年研究,2005,(6):14-16

[3]刘建新,高岚.简述环境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学术研究,2005,(11):9-12

[4]黄河清.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心理干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 (7):60-61

[5]林霞.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调查.现代护理,2006,12(14):1277-1 278

[6]汪向东,王希林等编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增刊):33,122

[7]陈自强,颜伟,孙梯业,等.浅谈医患关系的现状与对策.中国全科医学,2005,8(4 ):333-335

[8]郑大喜.制度伦理与我国社会转型期医患关系.医学与哲学,2007,28(1):32-33

[9]康益龙,王杉.医患关系的博弈分析.医学与哲学,2006,27(9):14-16

第7篇

(一)研究对象

选取江西省贵溪市象山学校小学部共计518名学生展开调查,范围从小学四年级到六年级,年龄10~14周岁,平均年龄11.6岁,男女学生分别为337人与181人。问卷回收518份,回收率为100%,最后获得有效问卷501份,有效率为96.71%。其中,按性别统计,男生共计325份,占64.9%;女生共计176份,占35.1%。按年级统计,四年级有160份,占31.9%;五年级有169份,占33.7%;六年级有172份,占34.4%。

(二)研究工具与方式

本研究采用了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周步成教授等在1991年编制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MHT)进行检测,该量表广泛适用于我国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诊断。MHT由八个内容量表构成,分别是:A学习焦虑、B对人焦虑、C孤独倾向、D自责倾向、E过敏倾向、F身体症状、G恐怖倾向、H冲动倾向。各分量表及总量表均是得分越高表示被试心理健康状况越差。该量表信度较高,其各分量表的cronbach系数在0.84和0.88之间,分半信度值在0.635和0.809之间,量表结构效度良好。测量方法: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的协助下,使用规定的书面指导语和口头指导语指导学生测验,现场发放问卷,学生独立填写,当场回收。

(三)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用二级计分方法,计算出每位被测者的分量表及总量表得分。所得数据运用Excel和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进行了主成因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

二、调研结果分析

(一)农村寄宿制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在MHT测验当中,若总量表得分≥65分,表示该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较严重的不适应行为,可认为其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表2不难得出,在贵溪市象山学校小学部501名合格被测高年级学生当中,存在着26名有较为明显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占被测学生的5.19%。在MHT测验当中,若分量表得分≥8分,表示该名学生在该项内容上存在适应不良,需对其进行特别心理辅导。由表2可以看出,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人数达247人次,比例为49.31%。各分量表得分超过8分的人数由多至少依次排序为:学习焦虑、自责倾向、对人焦虑、恐怖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冲动倾向和孤独倾向。

(二)农村寄宿制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

分析表3中数据不难看出,贵溪市象山学校小学部男女生在MHT测验的各分量表及总量表上的得分存在一定差异,男生均低于女生,且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这几个方面更是趋于显著,这说明女生心理健康问题相对较严重,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农村寄宿制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年级差异

从表4可以看出,贵溪市象山学校小学部四到六年级的学生在各分量表及总量表上的得分均存在一定差异。四年级学生在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恐吓倾向分量表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学生,且呈显著差异;五年级学生在过敏倾向、冲动倾向分量表的得分稍稍高于其他年级学生,但并无显著差异;六年级学生在MHT总量表与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和自责倾向分量表上的得分均高于其他年级,且呈显著差异。

三、讨论

第8篇

[关键词]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

[作者简介] 罗锂,玉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广西 玉林,537000;余钊运,贵港市平南县镇隆镇六竹小学,广西 平南,537306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4-0108-0005 教育部于2002年8月制定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低龄化”趋势明显[1][2]。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极大的重视。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众多,经济欠发达,因为受到经济水平、师资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广西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广西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缺乏来自实证研究的论证。本研究实地调查了广西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把握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和规律,为广西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一些参考。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广西贵港市平南县福塘村和西山村的两所小学中抽取500名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被试群体均为四年级到六年级的小学生。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22份,有效率为84.4%。其中男生220人,女生202人;四年级137人,五年级123人,六年级162人;留守儿童99人,非留守儿童291人(有缺失值)。

(二)研究工具

测试问卷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步成等人主修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 [3](P3~12)。《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是周步成等人于1991年5月在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GAT) 基础上修订而成,并制订了中国常模。该问卷适用于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主要用于诊断情绪困扰和适应不良,而且对教师和家长正确地了解并指导孩子,以及针对中小学生心理键康的科学研究,均具有很高价值。本测验共包括8个维度量表,分别为: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以及冲动倾向;此外还设置了效度量表(说谎量表)。全量表的折半信度为0.91。各维度量表同全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达到0.70以上,内部一致性较好[4]。测验分数以得分表示,可与其他测验结果进行比较。将受试者8个维度量表的得分加起来就是量表总分。量表总分在64以上者或各维度量表得分在8分以上者,就需要制定特别的个人指导计划[5](P279~280)。这也是本问卷与其他问卷不同的地方,它保证了测验的有效度,可以更准确更有效地反映出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三)数据处理

运用SPSS11.5数据统计软件处理调查数据。

二、结果与分析

(一)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情况(表1)

依据表1可以看出,被试总体的焦虑总分均值为41.22分,未超过正常焦虑总分,且心理正常的学生占总体的85.78%,说明被试为一个低焦虑群体。该表显示心理健康问题较严重者有12人,占总体的2.84%;心理健康有问题的有48人,占总体的11.37%;至少在一个分量表上显示有问题者有251人,占总体的59.48%,需要制定特别的个人指导计划,以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广西农村小学生各维度得分情况分析

为了进一步确定被试心理问题具体分布情况,以下对各维度的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见表2、表3)。

由表2可知,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在MHT的学习焦虑维度上平均分大于8分,为8.36分,在其他维度上的得分均小于8分。这说明小学生在学习焦虑维度上存在适应不良的情况。各维度的焦虑水平得分从高到低排列的顺序为: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冲动倾向、孤独倾向。

表3结果显示:被试心理健康各维度上存在适应不良的人数占比例前三位的是学习焦虑(N=215人,占被试总体的50.95%)、身体症状(N=80人,占被试总体的18.95%)、自责倾向(N=55人,占被试总体的13.03%)。各维度上存在适应不良的人数从多到少排列的顺序为:学习焦虑、身体症状、自责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冲动倾向、孤独倾向。

(三)广西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

依据表4可知,经过t检验,女生在学习焦虑、自责倾向和恐怖倾向这三个维度上得分极其显著高于男生;女生在对人焦虑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男生。

(四)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年级差异

依据表5可知,经过F检验,三个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得分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以及量表总分维度中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在过敏倾向维度中存在显著性差异。从量表总分的均值比较来看,五年级的均值最高,四年级次之,六年级最低。经过事后多重检验(Turkey)发现,在学习焦虑维度上,四年级得分显著低于五年级和六年级;在对人焦虑和孤独倾向这两个维度上,六年级得分显著低于五年级;在过敏倾向维度上,四年级得分显著低于五年级;在身体倾向、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这三个维度上,六年级得分显著低于四年级和五年级;在量表总分上,四年级和六年级得分显著低于五年级。

(五)农村小学生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

依据表6可以看出,经过t检验,留守儿童在对人焦虑和自责倾向这两个维度上得分极其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这四个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

三、讨论与建议

(一)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基本情况

广西农村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这既包括心理问题较明显、其总分>64分的占被试总体2.84%的那部分农村小学生,也包括虽然总分<65分,但在个别维度上却显示出某一方面问题的农村小学生。虽然被试总体的心理健康都处于低焦虑水平,但是不能忽视对这些在某些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学习焦虑是影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问题。这与浙江中部地区农村的研究结果一致[6]。学习焦虑由来自于有关学习的各方面压力引起。在许多学校中,教师“重智育,轻德育,忽视心育”的现象屡见不鲜;另外,由于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子女考试失利时采取打骂的教育方式,导致许多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表现出过度的焦虑[6]。

(二)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分析

女生得分在学习焦虑、自责倾向和恐怖倾向这三个维度上极其显著高于男生;女生得分在对人焦虑维度上显著高于男生。男女生群体在恐怖倾向维度中存在差异,这与辽宁省岫岩县农村、吉安市农村等的研究结果一致[7][8]。这与女生生理、心理发展及家庭教育有关。一方面女生较男生比较早进入青春期,对生理变化有一种神秘感、恐惧感,加之事先缺少他人指导,所以常处于一种焦虑不安之中,有时莫明奇妙地紧张、害怕;另一方面,家长给予女孩子的教育多是保护型的,使他们缺少性格上的各种锻炼,依赖性大于男孩子,独立性又小于男孩子,所以成长过程中一旦失去成人帮助就感到不安[9]。因此,要求在广西农村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应当做得具体细致、科学合理,不能走过场、 一刀切,而应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以及不同学校等的具体特点加以区别对待,制订相对应的发展与矫正计划,提高广大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年级差异分析

三个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得分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以及量表总分中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在过敏倾向中存在显著性差异。另外,不同年级的学生总分均值以五年级最高,四年级次之,六年级最低。这与潘晓莉(2000)、赵玫(2010)等的研究结果一致[7][10]。但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点有所不同,如四年级主要以学习焦虑、身体症状、自责倾向为主;五年级主要以学习焦虑、身体症状、过敏倾向为主;六年级则以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自责倾向为主。因此,在解决突出的心理问题时,不同年级的重点不完全相同,应制订有针对性的有关措施进行群体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做到有的放矢,将学生心理问题及时消除,使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断得到提高[6]。

(四)农村小学生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

留守儿童在对人焦虑和自责倾向这两个维度上得分极其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这四个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结果显示:有65.3%的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由于是隔代抚养,他们往往只求物质、生活上全方位的满足,而缺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另外,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绝大多数祖辈在文化知识层次上属于文盲。因此,无论是认知代沟还是心理代沟都比较明显,特别是当有几个孙辈一并交由他们监护时,就更加力不从心,更不用说与孩子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对其人格的培养[11]。黄晓萍等调查发现,很多代养人都是祖辈和亲戚,其中祖辈占78.4%, 亲戚占13.9%。这些代养人中,文盲占43.7%,小学和初中文化占51.5%,高中文化占4.8%,大多数文化水平低,教育观念陈旧,方法简单,对学生的照顾往往局限在生活上,难以给予学生学习和心理成长上的帮助和指导[12]。这是造成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存在高焦虑水平的原因之一。这些研究结果在一定的程度上说明留守儿童仍是特别需要被关注的群体。因此,政府或村委会举办代养人培训班,给他们讲授新的教育观念、科学的育儿知识和方法;或开设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讲座,提高代养人的教育能力,使他们能真正肩负起监护人的教育职责[12]。另外,尽快制定适合农村特点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特别是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努力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五)加强家校合作,保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按照生态系统发展观的观点来看,学生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系统的一部分,其心理行为所表现出的弹性是由学生与环境间的互动过程所决定的。因此,环境系统变化的过渡时期是系统最不稳定的时期,也是外界对学生成长干预最为有效的时期。健康的环境系统首先应保持其结构和功能完整,能够在不同结构水平上,例如从家庭、学校、社区、教育决策乃至整个社会文化环境上,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不同方面的资源[13]。本研究结合众学者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小学生的学习焦虑、自责倾向、对人焦虑等心理问题的产生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风气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应当加强家校合作,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保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学校应提供一定的条件,积极创办多种形式的家长学校,向家长传授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提高广大农村小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使家长能够依据科学的心理学知识有效地指导子女的学习和生活。另外,社会有关部门和机构要加强舆论宣传,为农村小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

[参考文献]

[1]徐浙宁.665例上海儿童心理咨询个案研究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2006,(7).

[2]李建军.青少年自杀行为的低龄化问题研究[J].[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6).

[3]周步成.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4]叶俊杰.农村学习不良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4(2).

[5]陶西平.教育评价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6]董灿华,沈雪芬.浙江中部地区农村部分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8).

[7]赵枚.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0,(9).

[8]张艳萍.吉安市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社会医学.2008,28(7).

[9]杨俊岭,李文玉. 一项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研究[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1,18(1).

[10]潘晓莉,李明敏,等.资中县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3).

[11]胡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D].南昌大学,2008.

第9篇

关键词 孕产妇 心理压力 调查研究

资料与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中医医院随机抽取样本167例孕妇,共发放问卷167例,回收率167例,回收率100%。孕妇年龄21~35岁,平均27.86±3.24岁,均无分娩及引产经历,文化程度中专、高中及以下86例(51.5%)、大专45例(26.9%)、本科36例(21.6%),夫妻关系很好者150例(89.8%),居住条件良好69例(41.3%),与配偶同住者142例(85.0%),75.4%的孕妇对婴儿性别持无所谓态度;54.5%的孕妇对孕期保健知识部分了解,43.7%孕妇拟行自然分娩,37.1%的孕妇对自然分娩没有信心。

结 果

孕妇的压力水平结果,见表1。

孕妇的性格特征结果,见表2。

孕妇的性格特征对压力的影响结果,见表3。

其他因素对孕妇压力的影响:将孕产妇一般资料对压力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有不同年龄、不同居住条件的、收入不同的等其压力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讨 论

孕妇的压力水平:本次研究发现,孕妇的总体压力处于中度水平,在妊娠压力的3个因子中以“为确保母子健康和安全而引发的压力感”因子分最高,是构成其心理压力的最主要因素,“为身体外形和身体活动改变而引发的压力感”次之,“为认同父母角色而引发的压力感”最低,研究结果表明,孕妇的主要压力来自于对母婴健康和安全的担心。提示:临床工作中应建议孕妇定期进行产前检查,观察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孕妇的健康状况,在产前检查的过程中为孕妇讲解有关妊娠,分娩的知识,提高孕妇的信心,就能降低其为确保母子健康和安全引发的压力。

影响孕妇压力的因素:性格特征对压力的影响:本研究发现孕妇的压力与性格特征有关。孕妇的PN量表积分高于常模,表明孕妇有精神病质和神经质双重倾向。由于精神病质和神经质倾向的人常有焦虑、易怒、紧张、忧郁、情绪不稳定、睡眠不好等特征,常有几种心身障碍,会影响孕妇的心身健康。孕妇E量表分低于常模,表明其性格比较内向,她们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自身以及自身有关的事件,会增强生活事件的消极影响。孕妇L量表分低于常模,具有较低的掩饰倾向,表明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社会调查的认识发生了改变,即使是比较隐私的问题也不再掩饰,能真实地填写问卷。本次研究孕妇的压力总分及各因子分与P量表积分量呈正相关(P<0.01)。表明,孕妇精神质倾向越明显,感受到的压力越高。本研究结果表明,孕妇的不良性格特征会增加压力,提示护士、助产士要对孕产妇进行心理测试,了解其性格特征,针对其不同的性格特征进行咨询和指导,通过对心理问题的指导来降低其压力水平,促进心身健康。

其他因素对孕妇压力的影响:本次研究发现孕妇的压力与年龄;居住条件有关。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孕妇的压力逐渐增高,居住条件越好,孕妇感受到的压力越低。孕妇妊娠后,家庭人口的增加这对于居住条件原本就不好的孕妇和配偶来讲无疑会增加其思想负担,使其感受的压力增加。

孕产妇在妊娠末期入院分娩期间存在中等程度的压力,而压力水平与性格特征、年龄、居住条件有关,提示可以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对孕妇进行心理测试,对于不良性格特征、高龄、居住条件差的孕妇应给予重点关注,有利于护士和助产士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

建立全程分期教育模式:指患者入院、分娩期、分娩后期三个阶段的连续性教育。入院教育主要目标是让孕产妇尽快熟悉医院环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分娩期教育应以减轻疼痛、减少并发症为目标;分娩后期教育主要以婴儿观察及护理为主,同时要注意产妇的自身护理,降低其压力水平,使其顺利分娩度过角色转变期,保证母婴身心健康。

健康教育指导内容:入院时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实施健康教育的保证,接诊护士要热情、主动迎接新入院的孕产妇,耐心细致地进行入院介绍,使她们尽快消除陌生感,适应新环境,并协助完成必要的检查和治疗,认真解答提出的问题。

分娩期健康教育:建立以个别指导为主,手册和电视教育为辅的教学模式,在分娩期由助产士陪伴,宣传分娩期的生理现象,讲解产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指导其正确屏气和往下用力和方法,宫缩间歇时嘱其尽量放松全身,安静休息,保存体力,并且讲解如何分散注意力以减轻疼痛,及时调整产妇的心态,以利于顺利分娩。

分娩后期的教育:以个别指导、示范式教育为主。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教会产妇母乳喂养的技巧,婴儿洗澡及抚触的方法,帮助其掌握科学育儿知识,同时嘱产妇加强自身锻炼,注意营养和饮食。产妇出院后电话随防,为产妇进行健康指导。

表1 孕产妇妊娠压力水平结果(分)

表2 EPQ得分与常模比较(X±S,分)

注:P<0.01。

第10篇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咨询;问题;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4)06-0014-03

我国中小学的心理咨询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90年代逐渐发展,21世纪开始在全国各地受到重视,2010年后逐步呈现遍地开花的趋势。中小学心理咨询在促进学生的发展、预防意外发生以及改善师生关系等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我国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也由于时间短、经验少存在诸多的问题,2013年10月到11月,笔者对福建省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以厦门市心理教师为主)进行问卷调查,收回问卷120份,有效问卷116份。

一、本调查中心理教师队伍的基本结构

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中,女性达到87%,占绝对比例;本科学历84%, 硕士学历14%,学历层次比较高;参加调查的小学和中学教师各占一半左右,其中一半以上属于教龄在5年以内新教师,75%的教师是心理学专业毕业,13%为教育学专业,12%为其他专业毕业;职称以初级和中级职称为主。

二、心理咨询存在问题的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校硬件建设投入比较到位,软性支持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专职心理教师所在的学校普遍重视硬件建设,96%专职心理教师所在的学校配备了专用的心理咨询室,面积30~100平方米的占24%,大于100平方米的占19%。 一半以上的学校配有沙盘游戏室,37%的学校配有专用咨询电话,34%的学校配有测评系统,29%的学校配有宣泄室。与重视硬件建设不同的是,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软性环境建设上并不同步且相对滞后。调查显示,有76%的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首先是领导的认识问题,43%的教师认为学校领导对心理咨询持冷淡态度,“随便你做,偶尔关心但不到位”;11%的学校只把心理咨询当摆设而已;7%的学校领导和教师认为心理咨询是万能的,什么疑难问题都往咨询室塞;只有24%的教师认为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咨询认识到位,也比较重视。软性环境是起最主要作用的,只重视硬件投入不重视软性环境的建设,心理咨询充其量就是面子工程而已。 在“你在心理咨询中遇到的挑战是什么”问题上,40%的心理教师认为自己缺少时间做咨询;而在开放式问题“你有什么好建议”中,不少教师写到:请学校不要给心理教师安排那么多与心理咨询无关的工作,要让心理教师有时间做业务,请把咨询纳入工作量。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不少学校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软性建设,把心理教师随意安排到其他工作岗位上,心理教师待遇随意化且待遇偏低的现象在中小学比较普遍。

(二)咨询内容以发展性咨询为主

在“学生咨询得较多的问题是什么”中,同伴关系占首位,达到73%;其次是青春期情感问题,占42%;情绪问题、学习压力太大、学习障碍、厌学各占41%、39%、32%、30%。学校的咨询以发展性咨询为主,在咨询的次数上也显示出学生咨询的特点,咨询次数为1~2次的占79%,三次或三次以上的占21%,可能是因为学生咨询的问题比较简单,经过一两次辅导就可以解决,所以每个案例咨询的次数比较少。但也有另一种可能,即学生或心理教师缺少咨询时间或者咨询效果不尽人意而影响了个案咨询的次数,纵观中小学生前来咨询的问题,同伴关系占到首位,所以属于后者的可能性不大。

(三)咨询数量和质量不尽人意

在咨询室每周开放时间的问题上,开放时间5小时以上的占48%,2~5小时的占29%,0~2小时的占23%,一半以上的咨询室开放时间在5小时以下,咨询室开放时间略嫌不足。

题目 答案 人数

(共116) 占百

分比

每周开放时间? 0~2小时 27 23%

2~5小时 34 29%

5小时以上 55 48%

每学期做的咨询案例大概有几个? 0~10个 56 49%

10~30个 41 35%

30个以上 19 16%

咨询效果如何? 很好 25 22%

一般 68 59%

不怎么样 12 10%

无法得到反馈 11 9%

对于非自愿来访者,您是怎么处理的? 谈话,说明保密与自愿原则 60 52%

让他自愿选择是否留下或离开 17 15%

从玩游戏开始 36 31%

您对非自愿来访者的处理有多大效果? 效果不佳 50 43%

有50%效果 62 53%

很有效果 4 4%

与此相应的是,每学期的咨询案例数量不多,49%的心理教师每个学期咨询案例在10个以下,35%的教师每学期咨询案例为 10~30个,30个案例以上的占16%。咨询效果上,认为自己咨询效果一般的占59%,咨询效果不怎么样的占10%,认为咨询效果很好的只有22%,9%的心理教师认为咨询效果无法反馈。在对非自愿来访者的处理上,43%认为咨询效果不佳,认为很有效果的只占4%,咨询有一半效果的占53%。总体来说,中小学心理咨询不管从数量还是质量上,咨询的效果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四)心理教师面临的专业挑战大

在心理咨询的挑战问题上,没有督导摆在首位,占58%;其次是专业能力不足,占51%;角色冲突和缺少时间做咨询也占了40%左右,说明这些问题是当前影响中小学心理咨询开展的主要因素。另外,60%的心理教师在遇到自己专业能力以外的问题,需要将学生转介时,不知道要往哪里转介,反映了当前校外转介资源的匮乏以及心理咨询支持系统明显不足。

题目 答案 人数

(共116) 占百

分比

你在心理咨询中遇到的挑战是什么?(多选题) 专业能力问题 59 51%

没有或很少学生来咨询 31 27%

保密困难 10 9%

角色冲突 48 41%

非自愿来访者的阻抗 26 22%

没有督导 67 58%

自己没时间做咨询 46 40%

其他 4 3%

当学生需要转介时,您一般怎么处理? 不知道往哪里转介 69 60%

经常转介的部门:医院、大学相应单位、儿童保健中心、精神病院、咨询中心、上级单位 47 40%

三、思考与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师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和理解

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进行宣传,如通过网络、讲座、宣传栏、广播等宣传心理咨询,消除师生误解,营造有利于咨询的氛围。

(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改善咨询室的工作条件,硬件上最少要有一间专门的咨询室;要提高心理教师的待遇,为心理教师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保证心理教师有足够的时间从事心理咨询;要拨出专款用于开展心理健康活动。

(三)要突出发展性咨询

学校的心理咨询要突出发展性咨询特点。首先,要突出发展性目标。学生前来咨询的问题是他们当中多数人都会遇到的问题,而不是疾病;即使有短暂的不适应,也可以通过重新学习获得改变,所以针对学生的咨询要突出发展性和教育性。其次,辅导教师可以主动介入。中小学生由于年纪比较小,缺乏社会经验或对事件的认识不到位,往往不会主动求助,所以辅导教师应主动介入和引导,“价值中立”“价值不干涉”的态度并不适合中小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需求。此外,心理咨询形式、方法应符合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咨询可以通过讲故事,或者通过玩“布袋游戏”“木偶游戏”等将其内心的担忧恐惧投射出来,并在活动中与儿童沟通。对于中学生宜用他们能够接受的语言与之交谈,特别要注意建立友善关系,消除其疑虑。

(四)注重与班主任、科任教师及家长的沟通合作

首先,经常向班主任及家长宣传心理咨询的作用、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让大家对心理咨询有正确的认识。其次,让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参与到对学生的辅导中来,除非学生的问题与学校没有关系或不宜让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知道。心理咨询要取得效果,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配合很重要,特别是当学生的问题与班级或科任教师相关时,更需要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支持。这是因为他们对学生最为了解,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是学生心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有条件整合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力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再次,将学生咨询与家庭咨询、家长咨询结合起来。很多时候,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来自家庭。如果对家长进行咨询,改善父母的养育方式,由父母影响孩子,其效果往往更好、更持久,且事半功倍。越是低龄的学生,对其父母的咨询越是重要。当然,与家长沟通合作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心理教师的沟通技巧。

(五)做好非自愿来访者的工作

严格地说,非自愿来访者并非咨询对象,但由于中小学生年龄小经验少,主动求助意识差,学校心理教师经常会接到班主任或德育处甚至家长“押送”甚至“骗来”的各种非自愿来访者,其中不乏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这类来访者对心理咨询充满怀疑,抗拒性和防御性都比较强,通常一到咨询室就沉默不语,不理不睬,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愤怒表情,有的否认问题的存在,直接为自己辩白;有的故意滔滔不绝,转移话题而拒绝谈论或回避自己的问题,他们常常会随时中断辅导。对待这类学生要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为首要任务,为其提供温暖没有压力的环境。在说明保密原则后,让他们决定说与不说。谈话通常可以由来访者感兴趣的话题开始,或者听听音乐或玩一些小游戏让来访者放松,再进入主题。这些做法会让来访者转变对咨询的看法。

(六)注重咨询实践工作

首先,多接个案。心理咨询要靠经验的累积,来访者是心理教师最好的老师。个案的问题是活生生的教材,多接个案可以扩充我们的视野,帮助我们了解各种不同的问题现象与心理成因,可以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使自身咨询技巧更加成熟。其次,如果自己有被咨询的经验,不仅有助于解决个人的心理困扰,增进自我了解,而且可以真实地体验个案的感受。所以,与同行之间练习着互相当个案,会让我们更懂得如何帮助他人。

(七)努力寻求专业的督导与支持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不接受督导使咨询师难以进步。首先,督导可以让受督导者从不同的角度去完备地思考,为受督导者提供专业、理论及技术上的帮助,提高受督导者分析和解决个案问题的能力;其次,能提高受督导者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再次,避免咨询师自身问题对咨询的干扰,保护咨询师免受来访者负面情绪的影响。

在目前国内督导师资质不清晰和数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国内督导形式多为团体督导,或者小组(10~30人)同时接受某一督导师督导,“一对一”督导比较少见,级别上分为上对下的专业督导和同级别的同行督导。

同行督导是目前业内人士大力倡导也比较“通用”的形式,同业或同行之间,在同一单位或区域内,可以组织“个案研讨会”,每次负责个案报告的人,把个案的背景、问题、评估结果、咨询策略、所碰到的问题,以及将来可以努力的方向或做法,都作详尽的报告,同行就个案的处理,提出不同的想法及处理意见,进行实际又有用的交流。网络督导目前已经兴起并获得很大的发展,它打破了空间距离的局限,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整合和共享。

总之,目前中小学心理咨询中要注重解决师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辅导教师的专业能力的提升、咨询督导等问题,创造良好的心理咨询支持体系,提高中小学心理咨询的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健康心理学;护理专业男生;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健康事业对男性护士的需求不断提高,报考护理专业的男生也在逐年增加。国内单独对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男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少见报道。为此,作者对护理专业男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以便为护理专业男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山东省滨州医学院护理专业全体在校男学生62人,年龄17~24岁,平均21.2岁,其中本科51人,专科11人。

1.2调查方法①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②自行设计调查表,内容包括年龄、家庭情况、入学志愿选择、是否喜欢护理专业、毕业后是否愿意从事护理专业、影响专业态度的因素共6项。测试前使用统一的指导语,由全体被测男生当场填写,以无记名方式独立完成答卷。共发放问卷62份,问卷全部有效收回。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统计处理,采用t检验比较。

2 结果

2.1一般情况调查结果来自农村56人(90.4%),城镇6人(9.6%);自愿报考50人(80.6%),其他原因12人(19.4%);报志愿时了解护理专业26人(41.9%),报志愿时不了解护理专业36人(58.1%);喜欢护理专业24人(38.7%),不喜欢护理专业38人(61.2%);毕业后愿意从事护理专业34人(54.8%),毕业后不愿意从事护理专业28人(45.2);影响专业态度的因素包括认为护理专业前景乐观8人(12.9%),不清楚专业发展前途22人(35.5%),就业好50人(80.6%),专业和兴趣爱好不符40人(64.5%),社会重视护理工作20人(32.3),专业科学性强34人(54.8%),难以发挥自己才能26人(41.9%),工作稳定有保障工资待遇高38人(61.3%),工作太辛苦38人(61.3%)。

2.2护理专业男生SCL-90评分与临床专业学生、全国大学生、青年组常模的比较见表1。

3 讨论

一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男生中有90.4%的学生来自农村,80.6%的学生自愿报考护理专业,80.6%的学生认为就业好,61.3%的学生认为工作稳定有保障工资待遇高,与此相对应,只有38.7%的学生喜欢护理专业,41.9%的学生报志愿时了解护理专业,54.8%的学生毕业后愿意从事护理专业,12.9%的学生认为护理专业前景乐观,64.5%的学生认为专业和兴趣爱好不符,41.9%的学生认为难以发挥自己才能。可以看出,农村学生构成了护理专业男生的主体,很多学生虽然自愿选择护理专业,但并非出于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就业好、工作稳定、工资待遇高起了一定的作用。

国内关于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男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临床专业学生和全国大学生的比较少见报道,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专业男生在强迫、人际敏感、敌意、妄想、精神病性各因子中得分显著(P<0.01)高于临床专业学生;护理专业男生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各因子中得分显著(P<0.01,妄想P<0.05)低于全国大学生,提示护理专业男生心理健康状况高于全国大学生而低于临床专业学生,护理专业男生心理健康状况高于全国大学生,其原因可能是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转变,医学院校越来越重视医学心理学、精神病学的教学工作,护理专业男生在心理、精神病这些方面的知识要多于其他专业的大学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护理专业男生应对心理应激的能力。护理专业男生心理健康状况低于临床专业学生可能与他们报考护理专业并非出于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有关,来自社会的种种价值观念影响了一部分护理专业男生内心真实的感受,使他们理想中的自我与实际的自我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再加上社会上对男性护士的不理解及存在的一些偏见,常使其在朋友、同学面前感到不自在,没有成就感,担心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导致在人际关系方面较临床专业学生表现出冷淡、不入群、自卑等心理障碍,影响了正常的人际交往。护理专业男生在敌意、妄想、精神病性各因子中得分显著高于青年组常模,这与国内一些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与各自的研究样本小,采用的比较常模不一致有关。男性护士的职业、社会地位目前尚不能被人们理解和认可,社会把护理工作看成女性的职业,甚至嘲笑男性从事护理专业,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护理专业男生的感受,导致了敌意、妄想、精神病性因子分较青年组常模偏高。

第12篇

【关键词】高三 心态 教育策略

一、班级原始情况分析

高三(2)班是在高三分重点班之后的一个文科班,也叫艺术班。班里有33个艺术生和15个文科生。班级情况较为特殊,学生们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备受长辈的呵护,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独立生活与艰苦生活的磨难,依赖性大,自我管理约束能力较差。学生父母多是做生意的,而且常年在外地。优越的经济条件,加上复杂的社会环境等因素,使他们既具有聪明活泼、接受新事物快、现代意识强的积极因素的一面,又有懒惰、自我约束力差、心理闭塞、集体观念淡漠、审美能力差,自我约束能力较低等消极因素的一面。有的同学追求高消费,攀比心理严重,手机、MP3随身携带;有的同学为一点小事大打出手;不少同学厌学情绪严重;后进生在班级所占比例较大。班级的五项纪律评比与年级其他班级相比差许多,多项学科平均分均为年级倒数。

每一个班主任都希望自己班级的同学能够和睦相处,成绩有所提高,将来有所作为。可班主任却在实践自己美好愿望的同时常常发现与学生之间产生了种种的矛盾冲突。面对矛盾冲突该怎么办?这也是我刚接手该班最棘手的事情。我从分析班级现状找原因为切入点,找同学谈话,认识到:多数同学认为分班后,他们生活在没有希望的前景中,充满了自卑,因而也就丧失了自信,学习没有动力,没有进取心,自暴自弃,得过且过。

二、教育策略:分层次教学

为了具有针对性,我将班上48位同学划分为三种不同类别:努力学习,成绩稳定的;努力学习,但成绩不稳定的(包括心情失落、沮丧的);厌学的。对他们的心态逐一进行分析,探索教育策略,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1.对第一类学生:努力学习,成绩稳定的学生。这类学生大多数都是在平行班苦读了两年,但分班时却与重点班失之交臂,但他们能够面对现实,调整好心态,努力学习,勇攀高峰,不为周围的环境所影响,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奋斗,他们是全班同学的榜样,是我们引导学生的主流和方向。我们应该多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了解他们每个阶段心态的变化,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发挥榜样的作用。

2.对第二类学生:努力学习,但成绩不稳定的(包括心情失落、沮丧的)。第二类学生,如果教育方法得当,可以转化为第一类学生;反之则会成为第三类学生。对于这类学生的现状,我分析有以下原因:①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效率不高。②偏科现象严重,以致于总分上不去。③面对高考,压力太大,所以学习起来力不从心。④分班后觉自己生活在没有前景的环境中。内心中充满了失望、沮丧与自卑。在教育他们的过程中,首先要肯定他们的学习态度,其次要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扫除心理上的障碍,并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找出不能使学习成绩上去的真正原因,找出解决方法。总之,对前两类学生要采用以鼓励为主的教育方法,要多肯定他们在各方面的成绩,同时,指出他们的不足,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抓住最有效的时间,争取取得理想的成绩。

3.对第三类学生:厌学的。这类学生在班级里为数不多,但教育他们却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要从他们的心理剖析原因。他们之所以厌学,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对学习兴趣不高,成绩提不上去。其次要对他们进行分析:要如何度过高三(高中阶段的最后生涯)?如何面队高考?是选择积极的参与,做最后的拼搏,自我挑战,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提高自己的能力;还是开始就选择放弃,自暴自弃。最后对于每一个学生,应分析其心态,找出原因,找出解决办法。对他们的成绩进行阶段性的提高,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使他们从小事做起;教育以表扬、鼓励为主,使他们逐步建立起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