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数学中的美育

初中数学中的美育

时间:2023-06-18 10:46: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数学中的美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数学中的美育

第1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 初中数学 美育教学

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前应用教师提供的音频、视频、网络资源等材料进行自学,然后将自学结果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与活动,并在教师的辅助下完成相应练习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中对学生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的激发有利于推动美育教学的展开,因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当与初中数学美育教学相结合,从而实现学生数学素质与能力的提升。

一、翻转课堂模式下开展初中数学美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展开学习的前提,开展美育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数学之美,从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翻转课堂中,教师会预先为学生准备电子资料,以供学生进行自学,这些资料中包含视频资料与音频资料,这些资料的引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能够切实的体验到数学之美。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仅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学生往往无法理解数学教育的真正含义,甚至认为数学对现实生活没有任何关系,这种思想会导致学生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旦遇到情绪还极有可能对数学产生抵触与厌恶的情绪。而翻转课堂中,教师准备的资料往往与生活联系紧密,能够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与知识相关的典故,让学生了解数学理论探究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博大精深,从而对科学、生命、对自然规律有所感悟。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数学之美的感悟

数学教育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与艺术、文学相似,数学教育同样具有品德教育的功能,但是这种功能是潜在的,必须要进行深入的挖掘。初中生年纪较小,身心发展都尚不成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思维较为活跃,且思想的可塑性极强,初中生的这种特点为美育教学的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数学之美在于形式上的见解、图形上的对称、结构上的严谨以及布局上的统一,在发展的过程中,数学美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思维模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过程也是逻辑思维的养成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源泉。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孩子能从周围世界(大自然、艺术、人们的关系)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因此初中数学教育也应当以此为出发点,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数学之美,感受到自然规律的神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他们的思维,使之对数学之美有更深的领悟,例如在讲解多边形镶嵌知识时,可首先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常用的瓷砖进行观察,然后为学生展示体现着镶嵌知识的美术作品,利用颜色与图形调动学生的思维,教师甚至可以自己进行相关创作,这一能够更加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认识到自己也可以利用相关知识进行创作,接着让学生展开对多边形镶嵌问题的探讨,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了解镶嵌中蕴藏的规律与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一种固定的思维,即通过感知身边的事物,找到其中蕴藏的规律并在实践中获得美的体验。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数学的形式虽然是理性的、抽象的,但是其中不乏有感性的内容,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美育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审美想象力的提高,在进行定理、公式的讲解时,直接的讲述不仅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反而容易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在美育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数字、符号设计不同的造型,使学生通过联想与想象赋予公式或定理新的形象,从而加深对知识的记忆。翻转课堂中教师可以用美育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例如,在讲解黄金分割数时,但就0.618这个数字来看,教学是枯燥的,但是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那么教学就会变得简单,可引用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想象,如当人体温度为37摄氏度时,而气温为23摄氏度时人体是最为舒适的,而23与37的比值恰好为0.618,当教师引入这一例子后,学生会来时想象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满足这一关系,然后主动去验证。

二、翻转课堂模式下开展初中数学美育教学的途径

(一)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

教师在授课前应当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符合实际情况,教师要充分考虑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特点,目标不宜过高,也不可过低,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需求。确定好教学目标后,教师应当准备好想要的教学资料,如视频、音频等,将其上传至网络平台以供学生下载学习,学生在观看资料的同时能够对知识有着基本的了解,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数学素质与数学审美意识。教师在选择教学资料时除了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外,还应当对引入具有数学特点的艺术作品,使其能够带给学生最为直观的审美感受,提高数学美育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

(二)把握好自主学习的尺度

自主学习是翻转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教师应当适当把握自主学习的尺度。教师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时应当保证材料内容不宜过度,一般来说,视频资料的时间在10分钟左右为宜;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在观看教学材料时做好笔记,将有效的知识与不理解的知识记录下来,便于课堂讨论的展开。同时,教师应当告知学生不应给自己过大的压力,自主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课堂知识有所了解,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接受能力与数学审美能力,而在自主学习中遇到不理解的难点是很正常的,学生应当正视自主学习。

(三)积极开展课堂交流

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后还需在课堂上对自主学习的成果进行交流,以小组的形式对自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交流与讨论,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加深对美育教学的理解,提高自身的数学素质。除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外,教师也应当积极参与到交流中,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指导,从而提高美育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对学生自学成果予以评价,以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并对美育教学的成果予以肯定。

三、结语

美育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与想象力,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资料、课堂交流等手段,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模式下完成美育教学,提高美育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袁慧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初中数学美育教学[J].教育信息技术,2014,(04).

第2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学生 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4-0264-01

1 引言

初中数学一直是基础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学生的终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重点不断变化。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学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初中数学施教的关键手段[1,2]。

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学者和一线教师对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做出了研究和剖析,主要集中在有效教学探讨、教学方法提出,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张余斌对初中数学如何达到高效课堂做出了探讨,并提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思考―实践等模式作为解决方案[3]。王中仙也探讨了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方案[4]。相似地,陈燕提出了教学四种指导方法,强调了四种方法的重要性[5];高卫卫也讨论了初中数学的“兴趣教学”方法,并对教学前后各个环节的落实提出了建议[6]。黄文雅研究了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小组学习存在的优缺点,并针对该模式给出了优化方案[7]。相关的研究还有很多,不再赘述[8-10]。

其他的研究还有关于教学过程中教学设施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例如孙崴等人对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课堂中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基于该设施的互动反馈课堂的建立方法[11]。

这些研究和剖析立意新颖,具有很高的理论或实践价值,但是或多或少地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问题。而课程改革的关键之一,在于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综合探究能力。因此本文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的手段做出探讨,并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设计和组织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精心布置作业等实际教学案例,对培养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过程进行分析,为后续的初中数学的教学环节提供参考。

2 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方法

课堂教学主要分为课前、课上、课后三个部分。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本文针对这三个部分,分别设计培养方案并做出说明。培养过程如图1所示。

(一)预习开路,培养自主

在上节课结束后,教师出示下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并布置由学生依据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自主预习本课内容,找出学习中的疑难和重点知识点,并在小组内或与其他同学合作解决部分疑难问题,为下节课的学习开路。

(二)教师引导,合作探究

本环节在热身和导入之后进行,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学本课的课文及重点知识。通过预习解决疑难。然后通过教师对本课重点的讲解,领悟学习重点,解决基本疑难问题。

(三)巩固拓展,提高能力

1、巩固练习。巩固练习有几种形式,具体应用哪一种形式,根据所学内容而定。

(1)通过完成课本上的练习,来巩固知识,完成知识的初步输出。(根据题目的要求可以个人完成也可以小组完成。)

(2)通过完成随堂练习来巩固知识。(一般由个人完成,小组可以互助检查。)

2、拓展练习

(1)教师设计任务,由小组共同组织完成,在活动中完成学生间的互助合作。(教师设计的任务,需小组合作才能完成,要侧重小组中的全员参与。)

(2)学生根据本课的学习重点,自由组织活动(如创编新题等)然后由各小组展示。这可以使他们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参与,以探究者的姿态投入学习,获取新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经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小组完成)

注:在本环节中,教师的指导和检查是必不可少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形成遇到困难不退却,知难而进,努力解决问题,勇于冒险,探索规律等,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布置作业,信息反馈

作业的布置的形式可以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也可以是由小组或几个同学合作完成的,内容可以是教材题、创编题、参考书题目、练习册题目等诸多方面,重点突出,规律性要强,便于信息反馈,纠正错误。

案例:讲到分式有意义一节,新课结束就应该让学生预习下一节,分析何时分式值为零,并且留一些有梯度思考题,让学生思考解题思路,较难的问题(分式的值为0前提条件是分式有意义即分母不为零)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解决,最后找到规律,布置相应作业。

3 总结

学生的自主、合作、综合探究能力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数学教学在引导学生完成学习内容的同时,需要鼓励学生动脑思考、主动参与、大胆想象、通过合作,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激活思维、开启心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伍春兰,朱维宗,万雅奇,中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调查[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0(04):第42-45页.

[3] 张余斌.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6):1-4.

[4] 王中仙.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与思考[J].教育观察.2015,4(30):106-108.

[5] 陈燕.初中数学教学四种指导方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2):13.

[6] 高卫卫.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兴趣教学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4.

[7] 王文雅.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1:1-44.

[8] 孟凤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初中数学美育教学探微[J].中国校外教育,2016.

[9] 张瑞媛.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创新教学[J].学周刊,2016(26):199-200.

第3篇

1.教学内容美

初中数学教材内容中所包含的哲理、规律性的知识以及这些知识体现的价值,是学生的精神食粮,能使学生获得满足感。教师通过授课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要想吸引学生和学生的思想形成共鸣就要挖掘教材中的艺术美。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待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有至高的美。”数的美、等式的美、形的美、比例的美……可以说美术中的比例美也是数学中黄金分割的应用。数学的美无处不在,它构成了一个缤纷多彩的美的世界。初中数学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从教材中感受美并提炼美,进而帮助学生认识知识中的美。

2.教学结构美

教学结构美也是教学过程美,它体现在动态的教与学的过程中,是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美的特征的组合形式。教学过程具有的完整性、有序性和节奏性,是完美的教学过程结构必须具备的因素,是其美的核心体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包括大纲、课程、教材、仪器设备等因素,不同教师去使用、讲授,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原因在于教学艺术美的挖掘角度和教学结构的把握不同。教学结构美要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结构完整,把教学过程涉及的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教学方法美

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方法采用是否得当,关系到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教学方法美可以归结为“新、奇、特”。“新”是指新颖的形式,“奇”是指奇妙的方法,“特”是指特殊的事例。通过这些去教授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刺激学生的求知欲,解决教与学中存在的矛盾。初中数学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运用新角度、新手段、新方法传授知识,运用幽默诙谐的手法创设教学情境、设计课堂教学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情感美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和爱好是一种与愉快情绪相联系的认知倾向性和活动倾向性。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要善于利用丰富、纯洁而高尚的情感优势感动学生、影响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自己的情感,充分利用入情—动情—析情—移情的情感转移原理,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热情和关心、对知识的酷爱等,从而更好地接受教育,接受所学知识。

5.教学语言美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受很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的语言尤为重要。精当的教学语言、清晰的思路配合以生动的事例,可以使学生在语言产生的听觉效应下唤起表象和产生联想。初中数学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声调和多种表现形式,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6.教学节奏美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节奏的处理对教学效率影响很大。教学节奏美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快乐情绪。教学节奏美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可以处理好教学中速度和强度问题,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既要考虑到高效率扩大信息量,又要留有余地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二是教材内容的安排要详略得当,张弛有度,课堂讲授时此起彼伏,抑扬顿挫,节奏明快,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促进教学效率提高。

二、挖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美的策略

1.课堂教学艺术美要讲求实效性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独特的审美特性在于将美学和数学教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并凸显教学效益。高效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初中数学教学艺术美要以高的教学效率为出发点,将审美作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不能以损害教学质量和效益为前提。真正的课堂教学艺术美不是哗众取宠的花架子,要讲求实效,这才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生命。

2.课堂教学艺术美要尊重规律性

课堂教学本身具有自己的内在规律性,教学活动是合目的性和规律性的交互活动,无论教与学都必须符合规律性。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钻研教材,熟悉学生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状况确定教学目标,使自己设计的教学过程切实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3.课堂教学艺术美要注重主体参与性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协作与互动过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1]学生的主动参与,会使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

4.课堂教学艺术美要体现教育智慧性

第4篇

小学古诗教学的几点体会

刍议怎样突出语文的工具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如何加强中职德育教学的探究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点滴体会

设计猜想环节发展幼儿创造力

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依托教材科学进行变写训练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个性化

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点滴体会

要用活数学教材的情景图

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点滴谈

刍议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培养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实践与思考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

小学数学课程评价之我见

营造语文气氛提高课堂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信息技术的运用

中小机场在线培训平台建设研究

提高初中生写作能力的几点体会

自制教具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益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引读

读写结合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法初探

反思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师素养

探究高中作文教学指导改革建议

指导农村小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如何加强中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小学语文个性化欣赏过程的探索

关于加强中职数学教学质量的探索

谈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索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积累对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探讨

精心创建教育环境发展幼儿思维的体会

引导幼儿认识汉字宝宝的点滴体会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语文课堂活力

对当前建构主义与英语语言学的研究

实施情感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点滴体会

训练学生想象能力提高语文教学实效

刍议高中化学合作学习环境的创建情感环境

普通高中体育教学资源融合利用和使用探讨

让数学史的渗透成为初中数学课堂的一个亮点

小学数学课题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刍议趣味教学法在职业高中课堂上的应用

小学语文课堂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策略

第5篇

让课堂充满数学之美

摘要数学美的存在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科学美的核心。数学教学则应在师生和数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数学中美的因素得以体现。而我们在数学美育教学上存在欠缺,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教学的美育功能,不仅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还使学生获取知识,开发智力,促进" 德"、" 智" 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美育

《数学教育学》中认为:数学美的存在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科学美的核心。我国数学家徐利治认为:“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审美能力,即能增进学生对数学美的主观感受能力。”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数学之美充满了整个世界,它结构的完整、图形的对称、布局的合理、形式的简洁,无不体现出数学中美的因素。而作为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数学本身又蕴含着探求未知世界,追求科学真理的功能。数学教学则应在师生和数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数学中美的因素得以体现。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初中学生需要数学美育,需要数学积极情感的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数学美的熏陶,数学美育使学生产生的积极情感将伴随着他们的一身。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数学美育。数学教学中的美育过程是根据数学学科的教育目标,结合中学生审美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通过感知数学之美观、理解数学之美好、鉴赏数学之完美、创造数学之美妙,揭示数学的“真”与“美”,使广大中学生开阔视野、和谐关系、陶冶心灵、开发智能、活泼气氛、增强情趣。而现在的很多数学教师忽略数学美的教育,这说明我们在数学美育教学上存在欠缺,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教学的美育功能,不仅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还使学生获取知识,开发智力,促进“德”、“智”的协调发展。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向学生揭示数学美的本质和内涵“数学审美感知力是对数学中美学因素的直观把握,这是教学审美的基础。”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接触到的是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它们虽然蕴涵着美的因素,但由于数学的美主要是通过数学语言来体现的,具有一定的间接性、模糊性。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美的存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把数学美的内容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向学生揭示出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感知力,引导他们去发现美,鉴赏美。事实上,初中数学中有大量的美学内容,比如:勾股定理用公式a2+b2=c2 表达了一切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深刻地表现了数学的符号美和简单美;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等反映了数学的对称美;一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统一,反映了数学统一美;函数的图象和图象的函数表达式之间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深刻地反映了数学的静态美与动态美⋯⋯;数学中有些规律的奇巧或结果的出人预料(奇异美)也给人以美的享受。比如,对于任意三角形,它们的三条中线总是交于一点,使学生看到各种三角形都是如此而并非巧合,显示了一种奇巧的美。同样,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三条垂直平分线、三条高也都交于一点;一些数字,通过计算也可以得到一些非常奇妙的排列,令人看后叫绝,回味无穷。例如:1·9+ 2= 1112·9+ 3= 111123·9+ 4= 11111234·9+ 5= 1111112345·9+ 6= 111111123456·9+ 7= 11111111234567·9+ 8= 1111111112345678·9+ 9= 111111111123456789·9+ 10= 1111111111(这里的“·”,是乘号的意思,以下都是如此。)9·9+ 7= 8898·9+ 6= 888987·9+ 5= 88889876·9+ 4= 8888898765·9+ 3= 888888987654·9+ 2= 8888889876543·9+ 1= 888888898765432·9+ 0= 888888881·1= 111·11= 121111·111= 123211111·1111= 123432111111·11111= 123454321111111·111111= 123456543211111111·1111111= 123456765432111111111·11111111= 123456787654321111111111·111111111= 12345678987654321⋯⋯在数学教学中,就需要教师把数学中的这些美学本质挖掘出来,揭示出来,通过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美的体验,培养学生爱好数学、认识数学美的兴趣。可以肯定地说,对科学美的认识是诱究导学生学好数学的桥梁,伴随而来,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就再也不是一堆死气沉沉的公式,而是一串串令人赞美的珍珠了。不过,这些概念、公式、定理、法则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这种对数学美的感受不是光靠肉眼来辨析,更要靠心智去体验。这要求数学教师从素质上注意培养学生具有像科学家那样敏锐的辨析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美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数学美的内容、本质、思想的渗透,使学生掌握数学的规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但要体现科学美,也要体现教学艺术美,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加强美学修养,在教学中追求艺术美的本质。数学教学活动从来不是单向的抽象思维活动,而是师生双边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师生间不仅仅是知识概念的交流,也是心灵与情感的沟通,因此,无论从教育内容,还是从教育方法来说,都应体现真、善、美的统一。数学教学是一种美的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美。美的教学思维决定着教师如何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和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设计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从表面上看,数学符号是单调的,数学公式是枯燥的,数学内容是无味的,但正是这些内容构成了数学大厦的美丽与壮观,同时也蕴含了一种哲学的美,一种朴素的美,一种理性的美。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剖析、演示、图形、图像、多媒体、幻灯片等形式,创造具体、形象、直观的审美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让数学的内容活起来,动起来,从而赋予数学内容以美的生命、美的内涵,使学生从数学的显性美提高对数学隐性美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形成数学美感,从而优化学生的认知活动。2.语言美。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教师自然流畅的语调,抑扬顿挫的节奏能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学习环境中,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发挥出最佳的效能。3.教态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庄重美好的形象、准确生动的语言、恰到好处的手势、适当的幽默表情都能很好地把语言信息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始终在美的氛围中获取知识,这必将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4.板书美。板书是教师的微型教案,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板书融教学中教材思路、教师教路、学生学路三者为一体,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创造板书的形式美可以强化课堂教学效应。板书形式的美,顺应了学生喜新、好奇心理,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知,产生美的思索。5.机智美。在数学教学中,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意外情况,教师的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巧妙地化解矛盾,体现一位教师的机智的课堂调控能力,这样会赢得学生的好评,使教学魅力平添,美不胜收。课堂教学的艺术美,能增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提高学习兴趣、领略成功的喜悦,在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三)促使学生能自觉地发现和运用数学美我们知道,一名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的多少并不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数学的精神。数学的精神是学习数学、发展数学和应用数学的根源所在,而这种数学精神的培养过程就是数学美的创造过程,数学美的创造是数学美的升华。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经常采用“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律去审美,去欣赏美,去发现美,形成对数学美的规律性认识,再用这些规律去猜想、去探索、去发现、去分析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达到数学审美的最高境界- - 应用数学美和创造数学美。事实表明,学生一旦剖析了数学中的美,往往令他们在对数学美的赞叹中,在感知审美对象的基础上引起情感反应,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逐渐领悟到数学有如同诗一般的简洁、对称与和谐之美,他们对学好数学的兴致会更浓,学习潜能挖掘得更深,进而从尝到的学习成果滋味中,更激励他们主动学习、刻苦钻研的求索精神,并产生积极联想和深刻理解,从而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养成用数学美的思想解决问题的习惯。

总之,数学教师应该从“塑造新一代心灵美的人才”这一视角出发,万万忽视不得数学教育中的美育教育,要充分挖掘初中数学中的美,调动学生的审美思维,启发学生的审美联想,使学生对学习数学充满兴趣和激情。理揭开序幕。4.展开想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源泉想象是思维探索钥匙,一切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想象是科学研究的有利因素在数学教学中诱导学生创造性想象,提供想象材料,创设想象情境,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字上的实验上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和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上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想象是发现新知识的重要手段。如果缺乏想象力就不容易找到解题所需要的定义、定理、公式、法则以及解题思想。不可能有创新思维。5.积极参与灵活多变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方法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受交往的场所,教师要给予学生参与的时间和权利。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发表各种建议。形成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在教学中还应力求打破常规,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注意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举一反三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可将从数学建模,数学实验与网络相结合培养创造思维能力。6.拓展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飞跃在科学领域中,某些概念不断地发展而改变,而丰富.数学概念也不断地拓展原来的概念.例如:数的扩充,由自然数到实数到复数。每扩充一次就要加进新的数,并在原来运算的基础上加进新的运算法则,而新的运算仍要适应包原运算,这样才逐步完善数的理论。在数的教学中引导和培养学生猜想的勇气拓展思维的兴趣,推陈出新的思想和逻辑思维的能力。例如:直线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以拓展到空间任意两点,同样函数极限是数列极限的拓展[4]。

总之,创造适宜的教学环境是创造思维活动前提,展开想象是创造思维的源泉;巧妙设疑,是创造思维活动;灵活多变的教学是创造思维崭新的方法;拓展思维是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飞跃。在数学教学中突破传统的束缚,勇于创新,数学的教学将会有崭新面貌,才能培养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1]张雄,李得虎编著.数学方法论与解题研究.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40.[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1:244.[3]刘昌安.谈中文教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育.教育与职业,2006.[4]同济大学应用数学家系.高等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0.数数学学教教学学研究研究

第6篇

一、新数学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

1.基础性。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包含着一系列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较为稳定的发展,新数学课程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学习主体的自然素质,调动其积极参与,促使其生动活泼地发展。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最基本的素质。

2.有序性。数学课堂实施素质教育在具体方法上是一个有节奏的、有重点的推进的一个过程,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数学教师应根据教学实践,在每一个阶段(学年、学期、学月或每一周)确定一个问题,重点突破。素质教育的目标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必然是一个长期培养的有序的过程。

3.全面性。不体现全面性,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两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在数学教学中,要做到面向全员,促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而不是“优生教育”、“竞赛教育”。

4.延续性。新数学课程的实施不能割断历史,不能认为过去的一切做法都是“应试教育”,全盘否定过去的教育教学活动;不能把过去已采用过的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认识规律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已取得的经验与新课程教育对立起来。在“应试教育”的课堂中,也能进行素质教育;在新数学课程的课堂中,也可使用应试手段。

5.开放性。抽象性与严密性是数学学科的重要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重视系统的学科学习,而且要重视生活的教育和社会的服务,使学生具有初步用数学的意识。

二、新数学课程课堂教学的内容

1.思想品德教育。思想品德包括政治、思想、道德、意识、观念等方面。初中数学教材中渗透了大量的德育教材,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并充分利用,那么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钻研的科学精神、树立辩证唯物观,以及遇到困难、挫折百折不挠的精神,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科学文化教育。作为教学科目的中学数学与作为科学的抽象数学,就其性质和内容来说,有着显著的差别,这是因为,作为教学科目的数学着眼点在于完成中学数学教学目的所规定的任务,具体地说,在于通过数学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概念,并培养技能,发展能力。《数学课程标准》上规定学生要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的数学知识,就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任务所在,这也是构成学生数学智育素质的最基本的部分。科学文化素质是学生一切素质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素质,而这种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就在于课堂教学,所以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精力放在课堂内,精心设计,精心施教。

3.技能操作教育。众所周知,九年义务初中数学教材较之于过去的统编教材,明显的一个差别就在于:初中数学教材增加了“实习作业”,这类教材目的在于要求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去实践、去运用。《解直角三角形》一章学完后的实习作业,就是要求学生制作测倾器,测量物体的仰角(俯角),从而计算物体的高度。而这类作业却受到了很多教师的冷落,殊不知,它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生产中的许多问题,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操作素质,发展了能力。

4.美育教育。初中数学教材中的美育因素也随处可见,一类是数学图形的美,如圆、正多边形等;另一是数学式子的美,如杨辉三角等;再者就是数学问题的美。这些数学图形、数学式子、数学问题作为美的载体,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美的能力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数学教师本身要成为美的示范,教师课堂中那笑容可掬的面孔、潇洒大方的举止、口齿灵利的言语、清秀的一手好字、美观整齐的板书、抑扬顿挫的语调,加之妙用的电教辅助,无不构成一种课堂教学的和谐美。

5.心理素质教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抓好。成功者不骄傲,失败者不气馁,上课答问题不紧张,考试不怯场,遇到较难问题不灰心丧气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也应是我们数学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

三、新数学课程课堂教学的原则

1. 真正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传统教学的弊端在于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其实,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也是一个情感的交流过程,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善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初中学生既有小学生活泼好动、充满好奇的特点,也有渴望走向成熟的特征,因此要善于抓住积极因素,鼓励学生大胆设疑、探索,使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充满喜悦,学习的需要得以实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始终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给学生以充分自主的权力,创设一个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

2. 合理布局课堂结构,优化数学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对教学目的、目标、重点、难点等教学内容把握得十分准确,同时对时间的把握也应十分严格,切忌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在教学过程中,从数量上说,教师要少讲;从质量上说,教师要精讲;从内容上说,学生易懂的坚决不讲。整个教学活动,教师既要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也要注意给学生以想、说、练的机会。

第7篇

近几年,我校全面实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让多媒体的最佳效果完全深入课堂,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益、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数学是一门集数形关系知识于一身的学科,而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可控制性、大容量性、快速灵活性,正好符合数学教学的要求。本文就近几年来从事数学多媒体教学的感受谈几点体会:

一、初中数学多媒体课堂教学的优越性

1 运用多媒体的声像效果,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心理学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切人才成长的起点。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多媒体在这方面能充分显示出它的优越性。运用多媒体的声光、色形、图象的翻滚、闪烁、定格及色彩变化、声响效果能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由被动到主动,轻松愉快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2 运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呈现过程。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直接轻松地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留下深刻印象,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因而要求教师在课文的重点、难点讲解阶段,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这就需要运用多媒体的动态画面展示事物发展或推理的全过程。利用它的图画特性将抽象的、理论的东西形象化,将空间的、难以想象的内容化。

3 利用多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性,使得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能自由调整和控制学习进程。尤其是对于重难点的巩固练习效果非常好,能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娱乐性的分层测验,轻松巩固已学知识,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减负提效”的目的。

4 充分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是已知的科学结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不仅要使学生懂得知识本身是什么,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需要通过教师的传授、演示、现场教学等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鼓励探究精神。例如,在讲述“函数的性质”时,不只是将其定义写出来讲一下就可以了,而是先让学生看几组不同类型的函数自变量取值以及图像的录像,接着分组讨论几组函数的异同点,几分钟后让小组代表分别说一说,然后教师再以多媒体演示,最后得出结论。可见,多媒体为教师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使学生易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有利于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几大误区

1 恰当地追求它的“外在美”,忽视它的“内在美”,忽视对教学的干扰。一些课件背景五颜六色,学生无法看清字幕;课前是一段音乐,似乎是活跃课堂气氛,实际上是扰乱了学生思维。数学课必须实在,落到实处,不能讲究华丽的外表。

2 重视演示现象、说明问题、传授知识,忽视揭示过程、培养能力。在使用多媒体的同时,往往注重演示过程,而没有指出数学方法、贯穿数学思想,导致学生只会模仿做题。

3 重视课堂的“教”,忽视与学生的互动和情感交流。学生就会象看电影一样,只看屏幕,不看老师,双边活动减少。

三、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思考

第8篇

从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大家都感觉到学数学是越来越难了,我在教学中就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在七年级上课时是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八年级时是个别举手回答问题,九年级时是无人举手回答问题的这种情况,可见学生对学数学的热情在逐渐下降,学习成绩也是逐年下滑,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做。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很大的联系。浓厚的兴趣可以产生很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数学学习,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并积极地迎接学习中的各种挑战。稳定的数学学习兴趣是逐渐形成的,需要长期培养,教师可以从以下环节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一)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协作关系。

师生情感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而且是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关键。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是师生情感的主导者,热爱学生是进行数学教学的前提。当老师的情感倾于数学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感时,学生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二)改变传统课堂传授知识的方式,采用启发式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师创造出更多生动而鲜活的课堂。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改变传统课堂的传知方式。首先,教师要由传统的传授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上引导。比如,教学较复杂的计算,只要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则行,重点要教会学生如何估算,如何使用计算器。如何设计生活中诸如“铺地砖”、“购买家具”、“贷款消费”等方案,让数学更贴近生活,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是变教师“多讲”为“精讲”,变学生“多听”为“多做”。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学习就处于一种被动状态,极易引起学习疲劳,因为教师多讲,学生的思维也就受控于教师的思维,学生在教师的“控制和掌握”下,创新思维受到限制,创新能力也得不到培养。只有把时间交给学生,多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在学生与学生交往,学生与教师的交往中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第三是变学生的单干为学生的合作。课堂上学生的合作,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率,让全体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这样通过课堂方式的转变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成立学习互助组,促进共同进步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一个数学教师面对一百多个学生,如果一个学生有一个知识点没弄懂,老师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去辅导每一个学生,因此教师可以发动学生的力量,在班上成立数学学习互助组,让他们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具体做法是:在班上选拔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当辅导员,提倡学优生争当小老师,在帮助差生学习中锻炼自己的思维。教师可以通过他们开展中差生的个别辅导工作,将学优生的优秀的学习经验和好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其他同学。教师可以将全班分成十个左右的小组,每一个小组由一个辅导员任组长,他既是学生,又要给别的同学当小老师,他自己既要带头学习,但又要帮助其他同学一起进步。辅导员也是我们教学改革中的先“富起来”的人,在班上,他们首先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白了如何学习?懂得了如何看书,如何自学,如何听课,如何总结,如何预习,如何积极主动地去学,然后,他们又将这种学习经验教给其他同学,最终达到全班同学的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又减轻了教师过重的辅导负担。另外,教师为提高各辅导员的积极性,可算出每组成员的数学平均成绩,师可根据数学考试的平均分的提高程度来评选优秀辅导员,以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提高整个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利用辅导员展开辅导、评比、讨论以及学习方法的互助活动,可以解决班级授课制的许多突出问题。

三、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

众所周知,九年义务初中数学教材较之于过去的统编教材,明显的一个差别就在于:九义初中数学教材增加了“实习作业”,这类教材目的在于要求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去实践。去运用。《解直角三角形》一章学完后的实习作业,就是要求学生制作测倾器,测量物体的仰角(俯角),从而计算物体的高度。而这类作业却受到了很多教师的冷落,殊不知,它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生产中的许多问题,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操作素质,发展了能力。

初中数学教材中的美育因素也随处可见,一类是数学图形的美,如圆,正多边形等。另一是数学式子的美,如杨辉三角等,再者就是数学问题的美。这些数学图形,数学式子,数学问题作为美的载体,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美的能力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数学教师本身要成为美的示范,教师走进课堂那笑容可掬的面孔,潇洒大方的举止,口齿灵利的言语,清秀的一手好字。美观整齐的板书,抑扬顿挫的语调,加之妙用的电教辅助,无不构成一种课堂教学的和谐美。

第9篇

关键词:数学史;数学文化;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4-0108

一、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史的重要意义

目前,在数学课堂中,学生经常会觉得数学课枯燥乏味、抽象难懂,上数学课总瞌睡。其根本原因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还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讲授的都是一些单调乏味的数学理论、数学公式,使课堂教学缺乏生机,没有活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史就显得非常必要。通过数学史的渗透学习使学生“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感受数学家的严谨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虽然在初中还没有开设“数学史”课程,但是在各个版本的初中数学教材中都有一定的数学史料,教师在备课时应该认真研究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和数学文化,在教学环节中适时、恰当地引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数学史料,让学生通过数学史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让数学史的渗透教学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亮点,使数学课堂不再枯燥乏味。

二、有效地渗透数学史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几个影响

法国数学家亨利・庞加莱说:“如果我们想要预知数学的未来,最适合的途径是研究这门科学的历史和现状”。因此,把一些重要的数学史料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思想,感受数学发展的曲折,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获得真知的同时获得顽强学习的勇气,进而塑造完美的人格。

1. 展示祖国传统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漫长的数学发展历史和令人感叹的杰出成就。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地渗透数学史,使教学更生动、更富有吸引力。如:在有理数教学时,介绍我国早在约二千年前就有“正负数”,而国外最早引入负数的印度,大约在公元628年。

在指导学生阅读《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等阅读教材后,还可详细地向学生介绍我国数学家关于勾股定理、圆周率等的研究过程和成就。我国在数论、微分几何等领域的研究都处在世界领先地位,陈景润成功地证明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等,通过这些数学史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优良个性品质。

2. 在课堂上,通过讲数学故事,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数学本身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一个精彩的故事总是能唤起学生无限的遐想,引导他们进入数学的殿堂。”课堂中穿插一些脍灸人口的数学故事和数学家轶事,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在讲“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可以先讲康熙南巡处理“公差与卖马牛伙计之争”的故事,让学生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就不会觉得那么无聊了;在讲“位置的确定”时,可介绍笛卡儿睡醒观察天花板n蝇的爬动,受其启发发明了解析几何的故事。让数学背景包含在学生熟悉的情景中,使学生体验数学发现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数学的发展很少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每前进一步,都充满斗争和挫折,特别是重大突破的关键时刻,不仅会遇到世俗观念的阻碍,还会遭到数学界传统观念的排挤,数学家本人也会犯错误。第一个发现无理数的希帕金斯被毕达哥拉斯的忠实信徒们抛进大海;哈密顿也曾为“四色问题”冥思苦想13年而不得其果。但是数学家们并没有被困难、挫折、诽谤所吓倒,而是克服种种困难,推动数学向前发展。在教学中加入这些内容,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增强数学的吸引力,数学学习也许就不再是被迫无奈的。

3. 通过数学史展示数学家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领悟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要使学生具有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其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是历代数学家研究成果的结晶,它们蕴涵于数学材料中,有丰富的内容。在平时教学中应善于挖掘。在数与代数部分,可穿插介绍有关正负数和无理数的历史与方程及其解法的材料、函数的起源、发展与演变等;介绍勾股定理的几个著名证法及其有关的一些著名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证明的灵活、优美与精巧,感受勾股定理的丰富文化内涵;在讲解圆的时候,介绍圆周率π的历史,使学生领略与π有关的方法、数值、公式、性质的历史内涵和现代价值;结合有关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古代的割圆术,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逼近思想,对学生学习与发展有一定激励作用。

历史上的许多数学发现都蕴涵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对数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习中的人都有很大的推动和启发作用。比如,欧拉将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抽象成一笔画问题中所使用的一般化方法,同时也使用了“转化”的思想方法。善于使用“转化”的思想方法正是数学家思维方式的重要特点,“数学家们往往不是对问题进行正面的攻击,而是不断地将它变形,直至把它转化为已经得到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战胜题海战术的有力武器,现在不少学生只知道做题,而不重视解题后的反思,当他们面对一个全新的问题时便束手无策。而学习前人在面对未知领域所用的思想方法,对我们解决问题很有帮助。类似这样的数学史知识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认识到在探索数学问题时应冲破思维的局限,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4. 挖掘数学史中的美育资源,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

数学家克莱因认为:“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心灵最独特的创作.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数学是美的,无数数学家都为这种数学的美所折服。通过数学史渗透引导学生领悟数学美。勾股定理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一个非常简洁而深刻的定理。两千多年来,它激起了无数人对数学的兴趣,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印度国王、美国总统都给出过它的证明。“1940年,美国卢米斯在《毕达哥拉斯命题艺术》中收集了370种证明,充分展现了这个定理的无穷魅力。”

在讲解图形的对称性时,通过欣赏几何图形的对称美、尺规作图的简单美,使学生形成对数学良好的情感体验,领略数学命题和数学方法的美学价值,提高数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从而更加热爱数学这门学科,执迷于对数学的探索。

5. 再现历史名题,增强学生运用数学意识

数学历史名题可以使数学训练的过程变得富有趣味和探索意义;历史名题的提出一般来说都是自然的,它或者直接提供了相应数学内容的现实背景,或者揭示了实质性的数学思想方法,这对于学生理解数学内容和方法都是重要的;许多历史名题的提出和解决都与大数学家有关,让学生感到他本人正在探索一个曾经被大数学家探索过的问题,或许这个问题曾难住过许多有名的人物,学生会感到一种智力的挑战,也会从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享受。

通过历史名题,发掘出蕴藏于数学之中的丰富的文化资源,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可持续发展。在数学文化已正式走进中小学课堂,渗入实际数学教学的今天,我们将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努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浸染,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体察社会文化和数学文化之间的互动。切实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迎来数学学习的春天。数学文化渗透的研究让我们眼前的数字、符号、概念等都赋予了新的“精神元素”,彰显着数学的文化魅力,弥漫着诗意般的人性光辉,让数学教学变得灵动与飘逸。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美;审美教育

俗话说,人都有爱美的天性。当代社会,审美能力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重要素养之一。审美素质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数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它对于影响学生的审美情趣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邱成桐先生说:“中小学生对数学之美的感受应该是首先要学懂的。”对于初中阶段,《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体现了审美教育的要求,如“引导学生用变换的观点解释现实世界中与图形有关的现象,欣赏某些建筑物的对称美”;“作为数学欣赏,介绍尺规作图与几何三大难题、黄金分割、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等专题,使学生感受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领略数学命题和数学方法的美学价值。”《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在初中阶段的培养目标中也指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

一、当前初中数学课堂的现状与问题

然而,在应试教育思想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干扰下,当前数学课堂中存在诸多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弊端。在初中课堂中,表现较为明显的有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的主体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导致课堂内容枯燥

虽然数学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的中包含了“双基”、能力及思想教育等方面的目标,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科知识和数学技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目标,甚至是唯一的目标。如今,勤于习题演练,重视系统训练,注意知识的梳理和结构掌握,并进行多样的“变式训练”,通过练习题来及时巩固和强化知识,“精讲多练”成为普遍的教学模式,这就导致了数学课堂形式单一、内容枯燥。

2.课程目标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导致数学后进生增多

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既应面向全体学生,又应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但现状表明,由于在数学教学中过度进行以应试为目的的习题训练,强化了数学学习中的学科中心地位与应试功能,而忽视了数学课程对每一个学生应具有的教育功能,因而造成了较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不适应,数学后进生在我们的课堂中一届比一届多。

3.缺乏良好的情感体验,导致学生数学愉悦体验的减少

调查表明,学生一般都欠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较多学生对学习难以形成愉快体验。普遍状况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愉快体验大幅度下降。伴随着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态度反而形成一定反差,即使是学生看到数学的成功应用和获得较好成绩时,其对数学也不是真正喜欢。

二、数学审美教育的意义

数学教育中,通过对数学美的揭示,加强数学审美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积极而强烈的认知情绪,激发和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而且也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更能进一步提高数学素养。

1.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一个人的知识结构中必不可少,但由于学科本身的高度抽象性,导致害怕数学的学生大有人在,认为数学苦涩难懂,当然对数学毫无兴趣。数学教学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激发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当学生意识到数学是美的,数学有着无穷的魅力时,他们就能克服对数学的恐惧感,从而刺激和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陶冶思想情操

爱美是人的天性,在青少年时期尤为突出,审美教育应该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如果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生动的材料,以数学美的魅力拨动学生的心弦,让他们在享受数学美的愉悦中增长知识,并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便能收到陶冶情操的良好效果。

3.提高数学素养

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之美,不但能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感受力、鉴赏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在数学眼光、数学态度、数学精神、数学交流、数学悟性、数学应用等方面的品质,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如何让数学之美焕发在课堂上

1.教师要具有审美意识

想要在课堂上焕发出数学之美,首先教师自己必须具有审美意识,只有当教师对数学之美有着强烈的感受,才能在平时的教学中将感受数学之美的能力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体会并感受数学之美。久而久之,学生必然养成审美习惯,用审美的眼光看数学,学会自己发掘数学之美。

例如,在教授七年级(下册)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 时,教师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这两个公式的对称美,但如果教师自己都没有强烈的意识,那如何能让学生体会到这种美呢?

2.善于挖掘审美素材

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之美无处不在,数学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和实际生活中的审美素材,在教学中及时恰当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之美就在身边。

如在“黄金分割”的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课本和教师用书上提供的例子,让学生感到黄金比的优美。当然,也要善于挖掘学生身边的例子,如学生挂着的胸卡、父母用的银行卡等,它们的宽和长之比就接近于0.618(黄金矩形);夏天使用的折扇,若张角角度为52°,则52°与(360°-52°)的比值接近于0.618……这些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更能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美的魅力。

3.提供创造数学美的机会

教学中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不断地去创造数学美,自觉地去发现美,体验美。如果只是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虽自己陶醉其中,但学生没有体验的机会,那也无法引起共鸣。

例如,在“设计轴对称图案”一课中,可提供机会让学生自己动手剪纸,通过折纸、画线、剪,更深刻地体会轴对称图案的美,设计优美的作品加以展示。

4.巧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如今,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课堂上已被广大教师使用。在数学教学中,可采用的软件很多,如:Powerpoint、Flash、几何画板、电子白板、超级画板、Geogebra、Authorware等。巧妙合理地使用这些软件,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直观、生动地感受到数学之美。

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教师可将“美丽的勾股树”展现给学生,但如果只提供给学生图片,那只是静止的,而用几何画板却可以将动态的、五彩斑斓的“勾股树”展示给学生,就可以让学生真正看到美丽的“勾股树”。体会数学之美,几何画板可以将这一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四、结束语

数学中到处都是美,只要我们教师和学生多去发现、多尝试、多创造,一定能使我们的课堂更生动活泼,使学生得到更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李亚男.初中数学教学攻略大全[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许晓根.数学美育教育与数学发现[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罗浩源.生活的数学[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第11篇

【关键词】 学科渗透 初中物理

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定律在遣词造句上本身就极具语言艺术,可以用语言知识来讲解,使学生对它们的认识更深刻、更准确。许多诗词歌赋中都含有物理知识,在其中讲解物理,学生既受文学熏陶,也会激发他们对物理的兴趣。数学和物理是一家,用数学方法来描述物理,用数学知识来讲解物理,可以使物理知识简洁明了而富有逻辑性。物理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对物理学具有指导作用,物理教学中可以渗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物理学是美的,物理学本身体现了形式美、和谐美、对称美多种美的类型,物理学中有美育取之不尽的素材。物理学与各科之间的联系举不胜举,这些联系可以作为物理教学中学科渗秀的切入点,有效地在物理教学中完成学科渗透。

一、进行学科渗透的前提条件:收集素材

初中阶段是知识的积累的重要阶段,所开设的各门学科之间没有非常明显的界线,特别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本身就属自然学科,这些学科之间有着极强的内在联系,物理学与社会学科之间也有着一些联系。教师应对初中阶段开设的各学科都有较深的了解,知道其他学科里要求学生学习掌握的内容,像体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信息技术等科目都要涉及到。其目的是:如何用其他学科为物理学科服务;如何与物理学科进形学科整合;如何用物理学科去为其他学科服务。

第一,我们应研究一下小学自然或科学课中与物理相关的内容有哪些?教学内容的深、广度怎样等;第二,要重点研究初中数学教材,现在数学知识和物理内容有脱节的现象,应特别注意相关知识在数学教材中的进度是否与物理同步,如研究匀速直线运动常用到的一次函数知识;如光学中用到的三角形知识;第三,化学教材中有很多与物理相交融的内容、有联系的部分也值得去重点研究;第四,还要研究生物、地理等理科教材中与物理相关的内容;第五,还需研究语文、英语、政治、美术、音乐、体育、安全教育、信息技术等学科中能与物理相联系的内容。

只有收集了丰富的素材后,教师才有可能从全局的角度来认识物理在各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在教学中去落实改变学科本位、注意学科渗透的新课程理念。

二、进行学科渗透理的中心环节:认真备课

在新课程要求下,物理教材章节内容就充分体现出了学科渗透思想。如:物理单位、公式不再是小学数学中常用到的汉字,而是外语单词的缩写,这就充分体现了物理与外语的渗透;光学中透镜部分学习后,安排了眼睛与视力矫正。在对这些含学科渗透较明显的内容备课时,教师要在教案中充分体现出来。通过教学能让学生体会到、认识到学科渗透对于学习相关的几门学科能起到互相促进、相互融会贯通的作用。

在备课时,除了重视教材上含学科渗透比较明显的内容外,还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不明显的、但能与其他学科联系的内容。如我们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这一实验,中可以借助图像法来处理:我们在实验中先让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同时改变动力和动力臂,记下实验数据后,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对应的图像,不难发现图像与双曲线的一支非常相似,进一步分析发现,横、纵坐标的乘积是一定值,这符合反比例函数特点,同时这一乘积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F1L1=F2L2。当然,我们还要让阻力和阻力臂改变后进行多组实验来完成这一探究性实验,在得出了结论后,我们还必须验证结论是否正确,在某一条件下将要发生的结果,能否用实验去再现。

三、进行学科渗透的重要手段:教育过程的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将备课教案中有关学科渗透的内容展现在教学中,还应充分利用物理素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自然地完成物理与政治课的融合、渗透;教学时不但要注意口头语言的丰富、幽默、精炼,而且还要注意体态语言的情感表现力,做好这些方面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助于使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近年来物理与其他学科渗透类题型出现较多,教师应重视对这类题型的开发与利用,让学生加强此类题型的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学科渗透意识,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挖掘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第12篇

一、要有明确的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所以在班级管理中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班集体的奋斗目标,这样可加大班级的凝聚力,那么作为班主任应结合本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制出本班的奋斗目标。对一个班集体来说,既要有远期目标,又要有近期目标。特别是近期目标要切合实际,学生易于接近,易于实现,只有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近期目标,才能引导学生实现其理想的远大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所以我们需要发挥整个集体中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其形成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要培养班级正确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在班级管理里班级风气是评价一个班主任工作成绩好坏的依据。一个有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可以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制约每个学生的行为。正确的舆论是一种无形当中的巨大的教育力量。班风是反映一个班级精神面貌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培养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纪律严明的良好班集体,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良好的班风一旦形成,对学习和生活在这个班级中的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着强大的感染力。良好的班风应该是反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反映新时代人才素质要求的,而且,它还应该具有本班的特色。

三、需要班主任的关怀、激励和爱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教师和学生之间也不应是对立关系,也不能不分彼此。从尊重学生的人格出发,为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所以关爱是基础。

一个挚爱学生的班主任,自然会在学生中有很高的威望,自然会博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就会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同时理解与沟通必不可少,还需要无时无刻的激励教育,"多激励、少批评"要求班主任善于发现学生自身优点,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激励学生积极上进。

四、需要班主任加强与班干部的沟通

在班级管理中,及时发现和培养好班干部,是管好班级的重要一方。而与班干部保持良好的、经常性的沟通,是完成此项工作的关键。而大部分的学生干部在心态和行为等方面与班主任老师存在诸多隔阂,两者之间的沟通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班主任需要经常与班干一起分析、研究班级情况,直到他们制定工作计划,制定班级工作总目标,弄清完成各项工作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以及可供选择的方法等。同时,班主任除了面谈之外,还可用笔谈,也可用"平行交谈"。即老师与学生一面一起做些普通活动,一面交谈,重点放在活动上,而不是谈话内容上,双方也不必互相看着对方。

五、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班级活动对促进班级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发展,打好素质基础的重要形式、途径和方法;同时班级活动是组织建设良好的班集体的有效方法;也有助于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班主任对班级的学生进行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培养学生素质基础的基本形式;也可以锻炼学生和学生干部的能力。在活动中寻找快乐、获得知识、提高个方面的能力。

总之,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形式和任务又在千变万化,让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

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方针”。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对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有着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