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德育教育责任与担当

德育教育责任与担当

时间:2023-06-18 10:46: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德育教育责任与担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德育教育责任与担当

第1篇

【关键词】班主任 德育科研 专业发展

班主任是德育教育的主力军。班主任要想做好德育工作,就要善于学习、了解和掌握德育最新理论和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要善于研究,积极应对学校德育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努力将个人成功的实践经验提升到理论层面。

1班主任德育科研的内涵

从研究主体上看,当前从事职业教育德育研究的可以分为两大类:普通职业教育教师和德育科研机构(含大学)的专业研究人员,职业教育教师又可以分为班主任和没有担任班主任的一般教师两部分。普通职业教育教师的德育科研和专家学者的德育科研相比较,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做好学校德育工作,但专家学者侧重于揭示普遍性的德育规律,形成系统的德育理论,以此来指导学校德育实践;而普通教师进行德育研究多是源于自身工作中的困惑,意欲通过研究来解决具体问题,获得可供以后借鉴的经验,从而改进自身的德育实践。因此,专家学者的德育研究理论性更强,学术性更强,而普通教师德育科研的实践性更强,学术性相对较低。

2班主任进行德育的必要性

“班主任是职业教育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职业教育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虽然班主任需要全面负责班级教育工作,但考虑到学生管理的教育性,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实为德育。班主任是学校德育的主力军,班主任德育科研也是学校德育科研的主体部分。当前,“我国学校内部普遍存在着‘教书’与‘育人’分离,德育工作部门化,以及各种教育活动如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学校管理等相互‘割裂’的现象”。班主任进行德育科研,对解决这一问题具有独特作用:第一,班主任既承担学科教学,又负责德育工作,可以很自然地研究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从而避免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将学科教学与学校德育有机结合起来。第二,班主任全面负责一个班级的教育工作,可以根据学生发展需要,研究如何协调各位教师以及学校的德育工作,整合来自家庭、社会的德育影响,共同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第三,班主任是学校管理的中坚力量,在学校政策制订上具有较大的发言权,可以研究和制订学校德育发展的方案和规划以及贯通学校上下德育管理过程的制度和措施,从而提升学校德育的整体水平。

3班主任进行德育的内容

3.1诚信教育。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基石。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的成长,班主任首先应讲诚信,进而教育学生诚信做人。在班级里,对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说一不二,说到做到。对待每一位学生,我们都应该因材施教,但是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导者,让学生愿意服从管理的关键,还在老师的为人。我常常教他们要诚信,只有这样,才能有情感的交流,才能形成师生之间融洽的关系。我相信,在未来的道路上,他们会成为诚信的人。

3.2信任教育

信任,用日常用语说就是放心。信任是沟通师生之间的桥梁。彼此信任的师生关系会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孔子曾说:“亲其师,信其道。”做一个让学生信任的教育者,对于班主任来说尤为重要。信任会成为感化学生、促进学生进步的催化剂。我曾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多次批评一个学习基础薄弱、没有自信心的学生。有一天,她实在太委屈了,对我说:“老师,我没有时间学习,我回家要做家务,还要给弟弟妹妹做饭。”什么?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个12岁的孩子,在她正值无忧无虑学习和玩耍的时候,却要承受如此重负。我开始有些自责,但更多的是伤感和心痛。从此以后,我λ不再是批评,而更多的是聆听、鼓励和帮助。慢慢地,我们之间建立了相互的信任,她愿意为了我们之间的信任努力。即使是绞尽脑汁,死记硬背,她终究还是坚持了下来。两年过去了,她从一个除了语文能及格的学生到了现在门门及格,英语还能上优。在她进步的道路上,她学会了信任!

3.3担当精神。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不但要给学生传授书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在《辞海》里,关于“责任”的解释是“一种职责或任务”。责任不是强迫养成,而是一种自觉行为。正如学生犯错后,应该让他们知道犯错的后果,并为自己的过失负责,让他们在自己的经历中,懂得什么是责任。我告诉学生,在遇到事情时,我们要勇于担当,也要敢于担当。担当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动。将来,当我们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你的担当也会受到尊重;也许就因为担当,你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功。我也同样告诉学生,遇事要坚强,有责任要学会担当,而不是一味地推卸,哭喊不能解决问题。

3.4感恩之心。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教育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班主任,我告诉学生,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每一位老师的教育之恩,感谢同学的帮助之恩,感谢所有对你有恩之人!学生也许没有丰富的阅历,也许他们不能做到学识渊博,但他们却拥有着最淳朴的心。只要我们用真诚施以教育,他们一定可以带着感恩之心和终身受用的人生道理,踏上走向未来的征程。

4结束语

班主任工作既讲求科学性,又讲求艺术性,它既有规律可循,又需灵活变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是融责任、爱心和追求于一体,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将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班级管理经验,为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农锦东.浅谈新时期中职校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 2012(12)

第2篇

德育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班级是学校展开德育工作的基层组织,班级德育工作直接体现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与学生朝夕相处,对每一个学生的品德形成、情操陶冶、素质提高、班风学风养成,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高中时期,正是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高中班主任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班级管理中总是不断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因此,班主任德育工作也应当针对这些具有时代性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相应调整。

一、与时俱进,转变德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人们对教育目的与教育行为的根本看法与态度。长期以来,很多教师都受到“重智轻德”的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而忽视高中生的德育。但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人的素质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除了要具备广博扎实的知识基础和知识更新能力以及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才无德”不能造福社会,反而会成为社会的危害。

因此,班主任应紧随时代的步伐,将目光放得长远一些,自己心中要知道德育的重要性,重新考虑德育工作在平时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职业道德、德育观念、德育责任等方面,班主任教师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并时刻更新自己的观念,无时无刻地进行现代教育思想和德育理论的学习,要根据时代的需要树立新的德育观、学生观、人才观、价值观,要做好班主任工作,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德育是一个社会性的系统的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完成。这也就要求班主任教师自己首先要树立起大德育教育的观念。当然,这些也是符合其本质特征的,因为道德就是在社会生活过程中产生的美好的行为习惯,而且也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所以,根据这个特点,要建立多系统、多渠道、多层次、多载体的立体交叉式的德育网络。班主任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不能唱独角戏,要多与家庭和社会等方面密切配合,将各方面德育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具体到班主任的工作,主要是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如可以通过家访、校园通或者是电话等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力度。这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以及思想品德的发展状况;另一方面,现代家庭教育基本上是互动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来带动家庭的教育观,进而提高家长的素质,使他们也能掌握正确的教育理念,选用恰当的方式教育孩子,与学校的教育形成合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此外,除了课内和校内的学习和训练,班主任教师还要抓住各种教育契机,组织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各种实践活动,从而获得第一手的丰富的感性认识。这也有利于知行统一。

二、根据实际需要,拓宽与更新德育内容

对于德育内容的选择,班主任不但要紧扣德育大纲,还要结合学生、家庭和学校的具体情况,以便可以合理处理这几方面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对于德育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选择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德育内容,而不是只依从学校。对于学校,其在选择德育的内容时,应根据社会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和学生本身的具体情况,如学生处在不同的时期对德育的要求也不同。这样才能确保德育内容完整、系统。但德育也要符合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保证其内容与学生品德发展的“最近发展区”相吻合。这样的德育内容才能为学生德育的全面发展服务。对于德育教育,班主任要树立德育是为了生活服务的观念,并帮助学生树立相关的观念,如用德育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自信地交往,正确地进行消费等,可以保护自身的权利。所以,对于德育内容的选择,教师不但要让其可以为学生的生活服务,还要使其高于生活。另一方面,在与时俱进的今天,德育的内容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现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此,我们要不断更新德育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观念,使学生在学习中能不断创新,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此外,我们还要使学生有担当,在做任何的决定后,都担当起应有的责任。

我认为,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应该侧重三个方面。首先,加强对学生的公民教育,即从社会意识、公共道德、文明行为等方面教育学生,使学生具备合格公民应该具备的素养,成为有爱国心、公德心以及有权利和义务意识的现代化人才。其次,注重法制教育。国家的运转需要以法律为依据,而很多违法犯罪现象的出现是因为法律意识的缺失,“法盲”带动了犯罪率的上升。法制教育能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他们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同时加强法制教育也有利于帮助学生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再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所以培养他们健全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十分重要。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一些人自私自利,不懂得分享,自我控制力差,遇到挫折手足无措,不懂如何排遣压力等,甚至一些学生因为心理问题表现出破坏公物、打架斗殴等行为。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教师要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班主任应根据实际情况,根据整体性和差异性原则,及时向学生渗透这几方面的德育教育,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能迅速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化人才。

第3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职业生涯教育;德育功能

对中职学校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德育课是由国家统一设置的且是以学科形式出现的一种教育课程类型。德育课是职业教育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课程类型,同时对学生进行的德育课教学也是国家开展德育工作的基础。使中职学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是我国对中职教育要求的基本标准。对中职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以使学生个人素质逐渐的完善,使其在社会中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并能发挥出自身的潜能并未整个国家和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

一.德育课程核心地位

1.德育教育在整个中职教育生涯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德育教育的途径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的德育教育主要是在德育课上的具体教学和引导。在这其中,德育课是中职学校进行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和方法。不同的学习阶段有着不同的德育教育。例如,从《思想品德》到《思想政治》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上升式德育教学。对中职教学中的德育课程主要设置了四门德育课程。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可以完善学生本身的素质和提高学生群体的整体素质,同时其他学科的教学质量也会有稳步的提升。

2.中职学生的学习观点消极,他们认为自身的学习条件和学习基础都相对较差,中职学校也不是好的学校。显然,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中等职业学校同样有着培育优秀人才的作用,同时肩负着培养人才和输出人才的重任。中职学校开展德育教学课程就是为了让学生端正自己的心态和品格,正视自己的人生和对生活的态度,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高。我们应该意识到:中职学生也有成功者,所以我们不应该以消极的态度去看待中职学生及中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3.把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的好学生是中职学校进行德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的。只有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为祖国和社会作出一定的贡献,只有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才能担当起此重任。从学校德育教育的教学任务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德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密切,德育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学的主要内容。素质教育最基本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和整体修养。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的性格为基础,在注重开发智慧潜能的基础上开展德育教学工作。德育课程的开展可以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引导,其中包括对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德育教育引导。从整体角度来看,德育教育中的所有内容都是素质教育标准中的重要体现。

二.职业学校德育教育主要手段

使中职学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是我国对中职教育要求的基本标准。对中职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以使学生个人素质逐渐的完善,使其在社会中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并能发挥出自身的潜能并未整个国家和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

《职业生涯规划》:课本中所讲述的德育知识主要是指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进行阐述,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及成才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使学生自身懂得和明白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社会的需要来进行对自身的职业规划。

《职业道德与法律》:明确了学生学习礼仪的重要性及基本要求。帮助学生了解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让学生树立法制观念的同时并增强法律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三.生涯教育与德育相结合的思考

1.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德育教育

“学生为本”的教学策略要落实到实处,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并提倡学生的自我教育。因为德育教育的本身就是以学生个体为出发点进行德育教育的,所以在进行具体实践的时候学生会积极的配合。但是当下多数的教育方式还是以教师为主的,这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应该把学生放在首要位置并了解学生的内心,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上把德育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

2.应该在开放式教学环境下进行德育教育

生涯教育中强调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在这其中会把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融合在一起。这样的开放式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实践能力和个人修养。通过实践调查和社会服务等相关的社会活动对学生自身价值体系的形成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3.体验式教学是德育与生涯教育的必要形式

体验式教学需要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通过自身的感悟和理解来达到德育的目的及体现德育的功能。其中,通过角色扮演、生活体验等形式的活动使学生的 认知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养成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中职学校职业生涯教育和德育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中职学校要以“先育人,后技能”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只有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达到一定的效果,才能使学生本身和学校的发展都有较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倪鸣春. 中职教育,德育为先[J]. 中国体卫艺教育,2012,(01)

第4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青少年;德育教育;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092-01

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也是民族文明之魂,是民族素质的精髓。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传统文化是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吸取借鉴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不断进取的民族精神,对国家社会的高度责任心和价值观的优秀思想,进一步推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要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2]传统文化优秀思想是德育资源的一部分,德育资源是德育价值取向实施的条件和保障,有效的德育价值取向需要丰富多彩的德育资源作为支撑。德育价值取向内容包括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天下为公,先义后利等。它既是我们进行青少年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进行青少年德育教育的载体。

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社会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是各个历史时期中华各族儿女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成果,它不仅外显地表现在民俗风情、经典文献中,而且深深地融化在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中,内化为民族的心理和性格,成为制约人们的重要力量。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伦”为本位,将道德作为文化体系的核心,因而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极为丰富的道德资源,其中有许多德育资源,经过积淀、筛选和发展,今天仍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教育价值,与我们今天的时代精神和青少年的培养目标相契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强调为民族为国家的整体主义精神;(二)倡导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三)推崇“仁爱”原则,强调人际和谐。

传统文化浩如烟海,所蕴涵的青少年德育资源举不胜举,以上只是其中的几个方面,除此之外还有诸如艰苦朴素、尊师敬贤等。在青少年德育中,我们应该深入研究传统文化,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并结合新的时代要求,赋予新的内容,使其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辉。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4]

二、青少年德育教育现状

德育教育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合格人才,促进学校改革方面,无疑发挥了积极作用。而我国当前正处在一个大调整、大变革的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对人们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产生了很大冲击。青少年的德育教育也受到挑战,青少年德育价值呈现出多元化取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德育教育内容政治化、形式教条化,人文素质弱化。其次,价值选择“自我化、趋利化、短期化”,基础知识不牢。最后,道德认知与行为的不和谐。

三、传统文化对青少年德育价值的导向作用

德育资源是德育实施的条件和保障,有效的德育需要丰富多彩的德育资源作为支撑。传统文化既是我们进行青少年德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进行青少年德育的载体,对我们拓展德育内容和途径,改进德育方法,实现德育目标有重要作用。

(一)可以增强青少年德育的人文底蕴,提高青少年德育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以往我们在青少年德育中,对德育内容理解太狭隘,太过于政治化了,讲条条,背条条,考条条,德育内容空洞,形式单调。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可以有效改变这一状况。在青少年德育中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可以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完善文化品格,增强人文底蕴,提高德育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二)可以有效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削弱市场经济的负效应。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一方面使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使青少年适应社会的发展,形成了勤于思索,勇于挑战,容易接受新事物的时代精神;另一方面,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也受到外来文化和市场经济负效应的冲击和影响。如何克服外来文化和市场经济负效应的冲击和影响是青少年德育面临的时代课题。

(三)可以增强青少年的道德修养,提高青少年德育的艺术。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传统文化有浓厚的道德色彩,形成了道德教育的系统理论体系,提出了有关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原则、内容、途径和方法。内省、自讼、慎独、知耻、笃行等道德修养的方法对提高青少年的道德修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国传统文化提倡“修身为本”,激发了德育主体的能动性和主动性,注重道德践履,对我们改进德育方法,提高青少年德育的艺术有重要的启迪。

祖国传统文化光辉灿烂、源远流长,其中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青少年德育价值取向中,青少年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善于利用传统文化德育价值取向资源的途径和方法,获得民族文化的精神支柱,健康地成长,担当起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高乐.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完善与社会责任感培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11):15-16.

[2]程京武,卢宁.对构建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机制的思考[J].高教探索,2008,(5):119.

第5篇

关键词:高职自习课;调查与分析;德育教育策略

自习课情况是反映一个学校校风、学风状态的一面镜子。笔者对我校自习课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并组织了座谈,结果显示:有不到60%的学生利用自习课做作业或复习、预习,其他学生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甚至把自习课当成自由课、放松课,利用自习课的时间请假外出等。并且自习课的纪律也比较松散,虽然有自习课管理规定,但仅有30%左右的学生认为自习课能保持安静,其他学生认为自习课有些吵或太吵。针对当前五年制自习课现状,本文就如何加强自习课德育教育进行探析。

一、自习课德育现状调查分析

此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主要调查白天自习课德育现状,因为早晚自习课有学生会及值班教师管理,课堂状况相对较好。调查的对象是我校在校一、二、三、四年级学生,每个年级随机抽出4个班,学生不记名填写,对获得的有效样本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1.出勤率

你班自习课出勤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一年级学生自习课出勤率最高,随着年级的升高,自习课出勤率越来越低。分析其原因,一年级学生进校后,班主任管理严格,对每位学生要求较高,学生对学校环境及学校周边环境也不熟悉,同时一年级基础文化课程较多,作业量较多,学习压力较大,故一年级学生若没有特殊情况请假,都能按时出勤自习;随着年级的升高,班主任对班级管理逐渐松懈,依赖班团干部管理思想较多,该年龄段的学生自我约束力较差,同时学生对学校环境及学校周边环境逐渐熟悉,出现部分学生逃课现象,还有部分学生参加学生会及社团组织,利用自习课时间去做一些工作,造成自习课出勤率下降。

2.课堂纪律

你班自习课纪律怎么样?

调查数据显示:自习课期间70%左右的时间安静或比较安静,

30%左右的时间有点吵或很吵。白天的自习课,几乎处于学校的管理空挡,没有学生会的检查,大部分班主任要上课,即使无课的班主任大都是有事安排才进班或偶尔进班,只有责任心强的班主任会经常进班看看。学风好、班团委负责的班级自习课纪律较好,否则,自习课玩手机、听音乐、聊天、看课外书、睡觉,甚至有打牌、下棋等现象较多。

3.学习状况

你是如何利用自习课的?

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会利用自习课学习,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大都是中考考不上重点高中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差一些,再加上他们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接触新的教学模式,他们还不能马上适应,需要更加努力,利用自习课学习的学生较多。随着年级的升高,专业课的学习压力没有基础文化课那么大,对其他知识及人际交流等需求增强,在自习课上学习课程内容的学生越来越少。

4.自主学习意识

你对自己的自主学习的满意程度如何?

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自主学习的满意度较低。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自控能力差,学习压力小,学习的目标也不够明确,学习动力不足,所以,自主学习意识淡薄。

5.德育需求

你接受自习课上学校安排“德育特色课”吗?

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基本都乐意利用少量自习课的时间接受一些课本以外的德育教育,因为德育课程教学每周2学时,接受的教学内容有限,他们又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渴望能了解到更多的做人、处事的知识,从学校教育上说,也需加强他们做人、处事等德育教育。

二、创新自习课的德育教育策略

自习课顾名思义就是自主学习的课,是查找完成作业的主要时间。但目前大部分五年制高职学生认识不到自习课的重要性,甚至把自习课当成了自由课。为了进一步强化自习课的管理,提高自习课的利用率,学校可有计划地利用学生部分自习课实施德育教育,开设“德育特色课”。

1.设计具有特色的德育内容

德育的主题是学生,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上,要把握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与需求,帮助他们尽快成长,适应社会。五年制高职学生正处于各种思想观念交织碰撞的时期,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因此,这个时期养成教育非常重要,我们可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分别确立侧重点不同的养成主题教育,如: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校园文明从我做起”“文明礼仪从我做起”“文明礼仪好习惯”“无手机课堂”等;以职业素养为主题的“认识技能,热爱技能”“职业道德与职业生涯规划”“应聘面试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与职业适应”“择业心理误区及调整策略”等;以生活知识为主题的“关爱生命,拒绝吸烟”“珍爱健康,拥抱生命”“关爱身体,健康减肥”“中国传统节日”等;以励志教育为主题的“境界与人生”“我的未来我规划”“担当自己的责任”“责任心创造奇迹”等。只有抓住学生的成才问题,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因势利导,构建富于时代特色的德育内容,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认同德育内容,从而提高德育的针对性。

2.选聘优质教师资源授课

老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即使是相同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教师讲来也会有不同的效果,一个好的老师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观、人生观产生较大的影响。我们设计好德育内容,为了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就要选聘优质的教师资源来授课。选聘的办法可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征求教案及课件,组织他们说课,聘请专家评比,并结合日常教育中班主任开展主题教育班会情况,选出优秀的教师,让他们走进自习课的课堂。

3.有计划地组织“特色德育”教学

(1)要制定“特色德育课”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可把“德育特色课”视为其他课程教学进行管理。

(2)要周密安排“特色德育课”授课计划。在充分了解每个年级各班自习课的时间及选聘出教师代课情况的基础上排课,下发“德育特色课”课表及教学任务书。

(3)要对“特色德育课”的实施情况进行及时评估。建立学校、班级、学生三级评价体系,通过听课、检查、每周定期收取课堂教学反馈表、组织学生座谈等形式,对上课情况进行有效评价,保证“特色德育课”教育成效。

第6篇

校本课程的开发,强调的是师生的共同发展,将学校作为主要中心,而后全面开发资源,提高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度,并充分利用到了德育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希望通过传统诗词文化资源,促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历史文化,通过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探究、体验过程中认同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精神,进而从中学会待人接物,形成明事理、辩是非等优秀品质,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校本德育实践活动开发指导思想与依据

以少先队德育实践活动方式实施德育教育,主要就是利用贴近学生真实生活,促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而后与活动主题进行相互融合,而后在体验的过程中,更好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在设计小学德育校本实践综合活动时,主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因此,相关课程的开发需要以学生个体生活以及社会生活为导向,遵循自主性与开放性,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进而帮助学生逐步构建出自然、社会、自我相互联系的认识体系,提升思想价值观念,学会责任与担当等,全面使学生的学科知识以及综合素养在实践中得到提升。

二、小学德育校本课程的构建

教材内容涉及爱国教育、感恩教育、英雄人物品质学习等,并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实施德育校本课程建设。

(一)主题活动构建目标

促使多学科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文化,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传统文化,产生一种自豪感。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将新课改思想进行践行,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并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学习方式的目的,从根本上体现了教育本质。学校从各个学科特点出发,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比如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等,设置系列课程活动。在学生了解诗词文化基础上,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国学精髓产生学习欲望,进而深入到知识探究中,同时,也接触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道德品质。

(二)主题活动构建形式

1.显性德育课程

一方面,主要是建立在课堂教学之上的校本德育知识类课程。例如:借助童谣、《三百千》等诵读内容,教育学生爱祖国、知礼仪……另一方面,需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优势,开发校本德育活动类课程。例如:通过“读书汇报会”,开展诗词擂台赛……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注释,以小组合作方式,尝试着开展调查报告或小专题研究,针对一位诗人展开深入的学习:《走进李白》、《辛弃疾的一生》……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辅助进行讲解和指导,提升学生对历史、人物、事件的理解,最终达到学习道理的教学目的。

2.隐性德育课程

首先,学校可以充分发挥校园物质环境的创设,利用校内景观设计、文化橱窗等渗透德育知识。每个楼层一个德育主题:立德、立学、立行、立身。其次,也可以积极构建校园精神环境,利用与校园本土文化相关的名人名言、警句等,在其中体现德育教育,比如《论语》中的经典语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最后,可以借助当地历史遗址、博物馆等环境,带领学生亲身实践,开展研学活动中。

3.活动实施途径

第7篇

教师的职责主要是德育教育和学科教学。教师理所当然要做学生思想品德工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教会学生做人,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挖掘学生的天性、潜能以及潜在价值。学校德育教育,还潜藏着一股巨大的能量未被挖掘。我们一直关注一个现象,大多数科任教师没有很好地发挥德育教育功能,他们一般上完课就走,难有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学科德育渗透严重不足,这是在浪费教育资源。我们教师特别是部分科任教师存在重教书轻育人或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这样,德育教育的重任就落在班主任肩上。班主任大多是优秀教师,受到学校重用,他们事无巨细,事必亲躬,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目前,虽然班主任津贴越来越高,但班主任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越来越累。部分班主任已表现出烦躁,有时甚至简单粗暴,常常将简单问题复杂化,死守班规,上纲上线,学生畏而远之。班主任再能干,他也不是全才,更没有三头六臂。我们为什么要让班主任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疲,影响工作和正常生活呢?为什么不让班主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呢?为什么不给他们“减负”,让所有教师都来当班主任呢?

一些科任教师总是不如班主任优秀,只钻研教学,其他不管不问,关键是学校没有很好地培养他们,没有赋予他们足够的使命和责任。学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仅要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还要提高教师的教育思想水平,提高水平的方法就是首先让教师都当班主任。学校要想实现教师全员参与育人,最好的方法也是让教师都当班主任,否则只是一句空话。建议学校狠抓教师育人工作,鼓励教师大胆管理,先想育人,后思教书,将教书与育人并重。让我们所有教师都有醒悟、有目标、有担当、有提高。在育人方面讲策略、讲智慧,走进学生的心灵。只有这样,才可能形成教育的合力,才可能实现教育的创新,才可能开创全员育人的新局面。

下面我们来对班主任进行分工。假设一个班平均有4个教师,那我们一个班就可以有4个班主任。首先分为常务班主任和助理班主任,其次助理班主任再分为艺体班主任、文化班主任、礼仪班主任。若有四位助理,还可设心理班主任。当然,助理班主任的称谓还可以创新。如果常务班主任特别优秀,可设一个或两个助理班主任。艺体班主任主要负责本班参加各种运动会、文娱汇演的组织工作,参加各种音乐、美术、体育课外活动的组织工作。文化班主任主要负责本班小组文化、班级文化、星级文化建设。礼仪班主任主要培养本班文明礼仪习惯,劳动卫生习惯。各助理班主任的工作由常务班主任统一协调。常务班主任主要负责抓学生学习习惯,负责组建学习小组,培训学习小组。负责学生思想动态,心理动态,负责学校、家长、学生、助理班主任之间的沟通协调。比如,周一的升旗仪式、卫生大扫除等相关要求,可写进礼仪班主任工作条例。节目排演、运动会报名、课外活动等相关要求,可写进艺体班主任工作条例。班规、班训、墙报、学生的星级评价等相关要求,可写进文化班主任工作条例。学习小组、小组长的培训,学生的展示、点评培训等相关要求,可写进常务班主任工作条例。班会活动,班主任值班可轮流进行。学校结合实际应将每个班主任的工作职责拟出具体细则(条例),便于班主任明确责任,各司其职。每个班主任职责既有侧重,又相互兼容,都要负责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兼容的职责要写进每个班主任的工作条例。

班主任评价由德育处和年级组共同进行。可实行班主任负责制,一个班级的几个班主任实行捆绑式评价。一般情况下,如果遇到班级卫生有问题,就直接找该班的礼仪班主任,遇到墙报、手抄报有问题,就直接找文化班主任,遇到课外活动没人报名,就直接找艺体班主任等,但可以告知该班常务班主任。比较理想的状况是,每一个班级的几个班主任都能精诚合作,齐心协力,为学校带活一个班。常务班主任的津贴可稍高于助理班主任,但差距不能太大。津贴按班级发放,助理班主任人数少的,津贴相对高一点。这样,一方面减轻了常务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又没有给助理班主任增加多少负担。另一方面,每一位科任教师也得到了锻炼,增加了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每一位班主任都更有精力负责好自己的工作,更有热情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由于一个班级的管理融入了几个班主任的集体智慧和汗水,学校德育工作将更加实在,班主任效应也将得到更充分的发挥。通过班主任齐抓共管,因势利导,最终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也能帮助学校实现管理方面的减负。

教育,它充分重视每一个新观念的非凡价值。本文提出的观点和方法目前已被攀枝花市的学校广泛实践与应用,取得了良好地效果,并形成了学校管理的一大亮点和特色。

第8篇

近日来,老师对学生施暴及学生道德观念丧失的事件时时被媒体曝光,一再触碰“师德、学德”警戒线。这些事件令人震惊,也唤起教学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学生,他们是祖国的外来,是祖国的希望,而老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为人师表”、“师德高尚”时时被人民提起。如何将“德育”教学渗透到教学当中,切实提高老师、学生的道德水平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慎重考虑的问题。

对于中学数学教学,我们的课本中,也含有丰富的德育教育素材,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和挖掘,善于将课堂知识与德育教学相结合,渗透到数学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道德观念,提升民族的自信心,接受爱国主义的教育,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等。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我国古代很早就用“天元、地元、人元、物元”来表示未知数,这是我们先人对方程的巨大贡献,是他们对科学知识的追崇;在学习排列组合“杨辉三角”时,我们就可以告诉学生,在古代,我国的数学家在很多重要的数学领域都创出了领先于世界的成绩,而“杨辉三角”就是耀眼的里程碑。学生由此会升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再如,在学习立体几何中的“祖暅原理”时,我们可以告诉学生祖冲之和儿子祖暅得出了球的体积公式,在一千多年前,祖冲之和儿子的研究成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用先人的为科学的奉献精神来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努力奋斗。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学生学习知识的来源主要靠学校教学,而在教学中“德育”教学的多少、质量、重视程度会对学生的道德观产生深远的影响。

(1)在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中指出:“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教学的内容,使学生从中领悟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以及反映数学中的辩证关系,从而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数学知识并不像想象中那么枯燥,学习数学的根本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所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的概念和公式也是从现实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比如,在学习负数的概念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想象现实生活中的大量的实例,如天气预报中的零上度数与零下度数,仓库运进20吨粮食与运出50吨粮食等,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现实中客观存在的,由此就有反应其意义的正数和负数了;还有学习方程,我们可以用方程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学习统计图可以清楚明了的了解家庭的消费情况等。学生了解这些概念,由此可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让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只有掌握好了数学知识,才能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再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认识。

(2)培养师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老师是“教书育人”的承担着,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师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结合数学的知识,预先在备课中就选取相应的实例来为学生们讲解,这样的实例是十分丰富的。比如,我国古代用算筹来表示正负数;我们的祖先在《九章算术》中最早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我国是最早将负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国家,在三国魏时期的刘徽首创“割圆术”,在近现代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先生被誉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这些在世界数学史上闪闪发光的不可磨灭的成就,无不激发起中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老师通过讲解也培养老师们的爱国主义情操。

(3)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中的美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融入于生活。数学也是一门艺术。在浩如烟海的数学世界中,处处都蕴含着美学,数学语言逻辑严密,简洁精练体现出简约之美,数学的解题方式奇妙无穷,整个过程给人愉悦之美。还有图形的对称之美,内容与形式的相似之美……都是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的很好的资料,只有在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学生才会欣赏美。

(4)结合数学的课内、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老师要通过课堂、课外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这样的集体中,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智慧,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学习中,我们要注意与学习小组的交流,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产生尊重老师,团结同学,热爱集体的情感;同时,我们还可以结合数学知识来开展课外活动,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外活动之中,比如,在学习了统计学的知识后,我们可以布置学生去统计塑料袋的利用情况,让学生了解白色垃圾对地球的污染,从而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课外,可以通过做游戏、演讲比赛、运动会等多种形式间接体现学生吃苦耐劳、拼搏奉献、勇于担当、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

二、通过展现教师人格魅力,陶冶学生美好情感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也许学生由于赞赏自己的数学教师,而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板书设计等基本功的水平,还要讲究自己仪表,做到端庄整洁,从内而外都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教师的形象美。教师幽默的语言,学生乐意接受的教学方式方法,渊博的知识,能打动学生心灵,都能使学生更加尊重和敬佩老师,甚至影响学生一生。老师要通过自身实际表现赢得学生的尊重,以身作则来带动学生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

第9篇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和道德素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思想情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的课程;是一门注重以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协作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课程。思想品德课的这些课程性质决定着它肩负着道德教育的使命,是中学德育工程的主要途径。而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部分青少年学生由于受社会,学校,家庭及自身等各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情感和道德的缺失,如:不尊重老师,考试作弊,理想信念模糊,是非,美丑,善恶不分,缺少对集体,社会的责任感,不能与同学团结协作,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得加强对学生品德教育显得尤为迫切。每一个思想品德课教师都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彰显本学科的德育功能,体现本学科的德育价值,充分发挥本学科对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等方面的重要的导向作用。

一、挖掘学科知识与德育教育的契合点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以德育为主,兼有智育性质的学科。因此,其学科价值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塑造人的灵魂。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既要强调系统,完整和理论性的知识目标,更要实现对学生人格,情感,道德的培养目标。在教学实践中,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科知识中所蕴涵的德育因素,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渗透于知识的教学之中。如:“敬人者人恒敬之”,“受人玫瑰,手留余香”,“让人三尺又何妨”等内容蕴含着待人尊重、宽容和友善等传统美德。“众人划浆开大船”,“民族情,民族魂”,“融入民族文化”等内容则蕴含着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思想和民族精神。“有肩就得挑担子”,“放飞理想,立志成才”等内容则蕴含着理想信念及社会责任感等道德元素。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这些学科内容中的道德元素,并作为契机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道德教育,做到“寓德于教”,才能使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创设丰富的德育教学情景

教学实践充分证明,教师机械地对学生灌输道德规范,道德信念等,容易引起学生对教育的厌烦和抵触情绪。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丰富的德育教学情景,“寓德于趣”,德育情景可以是歌曲,文学故事,影视作品,名言,格言,警句等等。这些情景要富于哲理,蕴涵智慧,发人深省,给人启迪,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德育效果。例如在讲解“在责任中长大”内容时,我先是展示了一组勇于承担责任的先进人物及其感人事迹的文字素材及相关视频,如勇挑家庭重担的洪战辉,勇敢抗击“非典”的白衣战士们,这些模范人物的事迹较好地引领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后我又组织学生开展了以“14岁的我”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意识。教学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丰富的德育情景能够让学生入境,入情,收到较好的德育效果。

三、开展多样化的德育实践活动

将道德知识,道德规范等内化为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觉悟,并外化为学生自觉自愿的道德行为,离不开丰富的德育实践,学生只有在自主参与,亲身经历的道德实践活动中去观察,去感知,去体验,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例如,为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等,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进入公园,社区等场所开展环保宣传,公益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可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爱国主义的影视作品等,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结协作的精神,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拔河等游戏竞赛活动。实践证明,只有开展多样化的德育实践活动,才能使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落到实处。

四、提升教师自身的师德形象

著名的思想家卢梭曾说过: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因此,教师不仅要是学生知识的模范,更应是学生道德的楷模。尤其是思想品德课教师更应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不断提升自身的师德形象。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不应是“假大空”的说教,而应是教师发自内心的与学生进行思想与情感的交流,以自身的良好品德去感染和引导学生。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不关心,不宽容的态度,对学生不尊重,不平等的言行,对学校,对国家和社会不负责任的思想等等都会使教师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显得苍白无力,没有说服力。因此,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励学生树立自信,同时,教师也应强化自己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只有为人师表,才能对青少年施于正确影响,才能担负起培养有理想,讲道德,知羞耻的一代新人的职责。

总之,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需要广大教师努力去探索和实践。尤其是思想品德课教师,更应担负起这一重要职责,努力发挥思想品德课作为德育教育主渠道、“主战场”的作用。

第10篇

关键词:中职英语 教学 德育渗透 价值观

德主要是指人的思想道德,它体现在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自从教育产生以来,人类就高度重视对人的德性培养教育。史料表明,这种培养贯穿整个教育过程,体现在各门学科教学环节中。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德育不再是简单的让人修身养性,还具有引导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功能。集中体现在正确认识并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即善待大自然;二是人与社会的关系,即和谐的人际关系;三是人与文明的关系,即是丰富的精神世界。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如何既要注重提高学生英语的运用能力,又要渗透德育教育,满足社会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作为一名中职英语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只有空洞的说教是行不通的,教师应成为学生获取德育素养的途径,把握课程的价值取向,理解知识内容与德育的关系,吃透课本的人文内容,关注教学过程与方法,学生的情感、人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就在其中了。让德育融入英语学科教学中,摆脱传统德育教育的说教方法,必须明白,学科德育不是外在的附加任务,而是要认清情感、人生态度与价值观究竟在哪里。笔者认为可行的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教师应成为学生获得素养的途径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其天职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他们的情感、意志、人生观与价值观完全内化在人格结构中,这应该成为学生获得素养的一条途径。教育的本质上就具有这样的要求。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好别人的情感。”卢梭也说过:“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教师成为学生获得素养的途径,是通过具体的一节节课堂教学体现出现来的。中职学校生源素质普遍不高,普通高中的扩招以及因社会变革带来的一些消极因素,使得职业学校生源素质大大滑坡。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一部分是带着因中考失利而怀着一种无奈失落的心情来到学校的;还有一部分是被老师和家长看作是“另类”的“顽固分子”;大多数家长为了管教“留守孩子”,为了让其子女能长点身体,而送进学校的。面对这些中职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中职学生获得素养的途径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对学生的爱。爱是教育的灵魂,真正的爱就如泰戈尔所描绘的:“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你,而又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二是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别林斯基曾说,普希金的政治抒情诗充满诗意的全部奥秘,在于他的诗里洋溢着对生活的微笑,而他又找到了一种最好的表现形式。于是前苏联的青年从他的抒情诗里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受到了鼓舞。笔者认为,理想的教育就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洋溢出自己对“生活的微笑”,这种乐观、向上、豁达、明朗的性格元素,对引导学生的精神发育、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三是教师的专业伦理。所谓的专业伦理是某个专业的行为准则,它规定我们要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长期遵守,规定成为一种习惯,习惯成自然,这样就成为一种内在的品质。在教师的专业伦理中,还应该包括: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在各种情境里的学生,这是最为重要的。公正公平对待身边每一个学生,杜绝任何理由的歧视行为;自律,能在道德素养上没有“硬伤”,经得起“检验”。这样的教师才会让学生产生信任感,教师的形象才会对学生的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教师应理解吃透教科书里的人文内容

对于直接的德育课程来说,英语学科的德育教育主要是隐性的,课程知识的效用在于扬善,即用学到的知识改造社会、改造人生,最终实现自然宇宙与生命个体,人伦社会与天地精神之和谐。现行的职业英语教材课文选材内容贴近现代生活,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旨在提高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情操。英语教师应把握学科特点,通过语言教育作为载体,选准切入点和结合点,灵活巧妙地把德育教育如春风化雨般融入英语教学中,但切忌把英语课堂变成政治课堂,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对立情绪,效果会适得其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英语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地渗透当代社会的道德规范,如做人的基本道理、法律法规意识、社会竞争意识、时间纪律观念及环境保护意识等。比如在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英语》(基本版)中第一单元关于同学初次见面的场景,以此来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 当讲到“邀请”方面的内容时,课文中提到了“礼貌”一词,老师这时应该在课堂教学上重点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一个具有良好素养的人他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当一个人身处困境时,有礼貌的人从不嘲笑别人,相反他会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他人。而当人们在排队等车、取钱、就餐时,有礼貌的人绝不会插队,他会按秩序等候。于学校而言,学生应有礼貌地排队用餐,有序地进出教室、上下楼梯;当他需要别人帮助时,要有礼貌的说“Please”,当接受别人帮助时会说“Thank you”,当打扰别人时会说“Sorry”。一个有礼貌的人绝不会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在课堂上会认真听讲、主动配合,迟到时会说“Sorry I’m late”等。尽管这些礼貌都是平时的行为小节,如果我们不重视,必定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别人会认为我们没有修养、不懂礼貌。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时地进行德育渗透,这样既达到教书又育人的目的。同时,品德的引申教育对学生职业生涯规范、专业技能的生成显得更具有时代的意义。在第一册学习课文“The Future of The City”时,课文中有这样的句子:People enjoy living in large cities , But cities have mamy problems. Such as: Woter Pollution, Air Pollution and Anviroment pollution ect.针对课文提到的内容,在课堂上就跟同学们说,现在城市里的环境污染非常严重, 因此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不要随地乱丢垃圾、吐痰,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制品,形成电池回收等习惯,要做一个有素养的公民。如果我们人人都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到爱清洁、讲卫生, 那么城市里的环境也会大大得到改善。这些会让学生懂得爱护地球、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师应注重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1.教学过程

年青学生的青春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正式形成的关键时期,然而他们强烈的逆反心理则决定了在没有任何说教色彩和强迫性质的前提下,进行德育教育才会比较容易。如果过早暴露德育教育意图,只会引起学生们的反感,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教师成功的德育教育,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而是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英语学科的特点是交际性、实践性及工具性,同时传授文化背景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活跃思维,培养学生努力进取、豁达乐观的性格,让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等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读物,介绍欧美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及意识形态等。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价值理念,培养学生学会理性思考,寻求客观、理性地看待并解决社会及生活问题。

2.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应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打通间接知识与直接知识之间的联系,打通课本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打通课堂与社会的联系。这样,教师对学生的人文素养、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就能包蕴其中了。比如,在向学生介绍莎士比亚的戏剧《威尼斯商人》时,在了解了故事情节后要求学生对“同情与报复”、“爱情与金钱”这两个贯穿全剧的线索为话题进行讨论。学生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可以直接或侧面体现出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为此,教师应有责任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取向,树立符合社会规范的道德观,以明辨是非并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教师应根据学生思想的热点和兴奋点找出最佳结合点,使德育教育更富有真实性和创造性,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师还应针对学生思维活跃、表现欲望强烈、对一些现象认识模糊等情况,开展课堂辩论、演讲等活动。最后鼓励学生结合实际情况,以书面形式表达心得体会,这样学生就能在讨论和思考中得到德育的滋润,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在如讨论、辩论这样的团队活动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学生学会了如何表述自己的观点,如何虚心听取他人意见以及团结合作、彼此激励、互相帮助等团队精神。

总之,只要教育教学能向生活世界打开,就会实现新知与已知、间接与直接、课内与课外的融通,这一切都包涵有人文素养、人生态度、价值观等元素。当然,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可以渗透德思想品德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 只要教师是个有心人, 就能够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传授德育知识, 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 使学生成才之前都能成人。这样, 就会让学生的心灵得到一次又一次的洗礼, 最终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九俊 学科育德不只在说教中.《中国德育》,2010,11。

第11篇

随着“彭宇案”“许云鹤案”等诸多因救助老人而反受讹诈诬陷的“罗生门”见诸媒体后,“扶不起”成了社会的一大“心病”:扶,会有被讹诈的风险;不扶,会面临道德和良心的谴责。但是瑞安市职业中专教育集团学校6位学生肯定的答案、下意识的行为却给了我们一个正面的启示:我们不能因为某些阴暗的现象而否定阳光的存在。

正如该校校长谢炳冲所说:“对孩子的个性发展而言,没有什么能比爱和善良更重要的了,这是孩子将来亲和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字里行间深深体现着一位教育者对未来“准职场人”的殷切期望。

学校作为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导向,始终高度重视教育和帮助学生夯实思想基础,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个人德育教育与社会公共道德紧密相连,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

新闻回放:老人病倒候车室,六学生挺身相救

2013年11月8日下午4时,王一慧、叶佳乐、傅一飘、张洋铭、叶维星、孙达斌和往常一样,6个人结伴回家。路过瑞安市瑞湖路客运中心时,走在最前面的王一慧忽然叫住了其他几个人:“你们看,前面候车椅上的那个老人,表情好像很难受,张洋铭你快去问一下。”

张洋铭上前一看,发现情况不妙:老人一手扶着身体,一手紧紧地抓着椅子靠背,他的嘴角边有明显的一块白沫,嘴里还一直说着什么。于是张洋铭下意识伸出手去扶,但老人的身子不受控制地往下滑。“糟了!”张洋铭心里咯噔一下。

此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却没有一个人主动帮忙。甚至还有人议论,说老人可能是“碰瓷”,扶了还得被讹诈。无奈之下,张洋铭只得招手让叶维星几人过来帮忙。“当时,老爷爷的脸色非常难看,惨白惨白的。”即使现在,张洋铭都能清楚地回忆起老人的痛苦表情。

于是,在王一慧的指挥下,两人一边左右搀扶住老人,两人在后面虚扶。张洋铭说:“一开始,听到老人说家就在附近,我们只是打算送老人回家的。可是没走几步,老人就走不动了,不仅浑身颤抖,而且嘴里一直在吐白沫。”当机立断,6人连忙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几分钟后,救护车就赶到了。但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由于救护车座位不多,王一慧、叶佳乐和傅一飘三个女生跟着上车送老人去医院,张洋铭、叶维星和孙达斌则走路去医院,还细心地把老人落在车站的外套送了过去。6人坚持在医院急诊室陪伴老人,一直到老人的妻子赶来。那时,已经是晚上6点多了。

第二天,6人又趁着周末相约去瑞安市人民医院看望老人。老人的妻子金屏娒感动于学生们的义举,立刻拿出准备好的红包要送给他们,但是被6人果断拒绝了。直到看到老人醒过来,6人放下心,才悄悄离开。

学生感言:助人为乐是一种习惯

记者:当时很多围观的人都没有上前帮忙,你们却伸出了手,现在回想,你自己怎么看?

张洋铭:虽然平时也听说过“老人装病讹诈路人”的新闻,但当时唯一的念头就是“救人”,没有什么犹豫不犹豫的,好像就是下意识的行为。我们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没什么特别的。正如班主任经常说的,我们是准职业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是优秀职业人的一种习惯。

王一慧: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帮助老爷爷这件事情,跟我们6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你帮我买饭,我借你一把雨伞一样简单。不久前,我的眼睛难受,张洋铭看到了,就“默契”地从医务室买了眼药水给我。

记者:在平时的校园生活中,学校是如何引导你们养成好习惯的?

叶佳乐:我们学校特别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记录在学校的德育管理平台,而且每周都会公示。如果德育扣分超过200分,就会“亮红灯”。这像一个交通信号灯,每天都警醒着我要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督促我遵守校规校纪,引导我关心同学,帮助他人,多“存”德育学分。现在习惯成自然了。

孙达斌:我最喜欢我们学校的社团活动。我们学校有个爱心基金会,定期都会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比如义务打扫街道、去敬老院看望老人、为社区提供上门维修服务等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参加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我不自觉地就养成了“为他人服务”的意识,逐渐有了“万事从小事做起并做好,就是对社会最好的负责”的价值观。

师长点评:有担当才是“真英雄”

记者:对于6位学生的义举,您二位怎么看?

校长谢炳冲:这次,我们学校6位学生所做的好事,虽然是举手之劳,但充分体现了他们对冷漠的挑战,表现出了他们的决心和勇气、责任和爱心,看得出来,这6位学生是一群有担当的好少年。什么是有担当?有担当,就是负责任,就是对社会、学校、家庭,对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要承担一份责任和义务。职业学校是个大舞台,6位学生扶老人就医看似事很小,但其实很大,折射出整个职业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培养方面的努力。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有担当,正是我们学校“敬业、乐群、求实、创新”校训的精髓所在。

副校长叶爱国:听说这件事后,我的第一个反应是:如果换成是其他成年人,会这样做吗?答案是未必。为什么?因为我们成年人接收了太多的负能量,反而没有学生那样纯粹。对学生来说,伸出手,扶起老人,是一件日常小事,就和在学校里把别人乱扔的垃圾捡起来是一样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好事,完全可以是普通人做的普通事。罗曼·罗兰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真正的英雄是在知道认识了生活真面目后还热爱生活的人”,我套用一下,就是“真正的英雄是在知道担当需要代价后还敢于担当的人”。这就是6位学生最值得同学甚至老师学习的地方,在周围人都冷漠旁观的时候,坚持自己正确的价值取向。

记者:学校如何把“有担当”融入到日常德育管理中去?

校长谢炳冲:当德育变成了道德知识的教育时,我们的学生可能会讲许多的大道理,但却总是“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学校更需要一种道德实践的教育,所以我们学校着重给学生提供德育实践平台,育担当之心,树担当之行。以学校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为例。自1999年成立以来,服务队每年大年三十都要到公交车站打扫卫生,风雨无阻,从未间断。如今,这支庞大的服务队已经“包干”了各个公交站的卫生打扫工作。

此外学校还充分发挥社团活动这一“德育推手”的隐形作用,传递有效的德育信号。目前,学校社团已有数十个,不仅在数量上达到了一定的规模,而且在结构比例上也趋向于合理优化,涵盖理论拓展、公益服务、文体娱乐等,基本上形成了一个较成熟完整的体系。在对社团德育功能的运用上,我们不仅仅局限于传播扩散为人之道,更注重德育的再植与创新,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社团活动中,融会贯通,培育有“瑞职”特色的德育之花。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学生们还成了瑞安市烈士陵园的志愿讲解员。每逢清明,前去悼念烈士的瑞安市市民都能听到来自服务队的专业讲解。

记者:针对这件事,学校后续还会采取什么措施?

校长谢炳冲:德育,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教育之首。下一步,为更好地传递正能量,更好地强化中职学生的品德素养,学校将充分利用德育千分制这一“活”的载体,深度挖掘素质教育新的驱动力,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构建“做有担当的中职生”的核心德育体系。一方面,学校将在全校范围开展“情境再现模拟”的主题活动,引导全体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另一方面,学校将把“6位学生扶老人就医”的故事作为典型案例,嵌入学校德育教案,着眼于开创“故事育人”的德育教学模式。

教务处主任王海啸:有担当,不是盲目地、冲动地帮助别人,而是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尤其是当对方受伤或生病的情况下。以“6位学生扶老人就医”为例,老人当时正处于‘无意识’的危急状况,学生能够及时拨打120也是非常恰当的做法。我们将把科学施救融入“做有担当的中职生”的核心德育体系,如让120急救进课堂,让学生掌握止血、包扎、人工呼吸等一般的急救常识等。这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我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在救助他人的时候使用最及时、最有效的办法。

记者视角:校园德育,永恒的教育

就在瑞安市职业中专教育集团学校给6位学生颁发“瑞职好学生”荣誉证书的当天,13级会计(5)班的学生在食堂门口拾到了3000元现金,交给了学校老师。由此可见,6位学生扶老人就医,在瑞安职业中专教育集团学校不是个别现象,也不是偶然事件,而是普遍行为,是必然的结果。而这“功劳”显然与学校一以贯之的素质教育和德育活动密切相关。

放在学校团委办公室的两封感谢信就是学校德育成果最好的证明。

“今年5月21日,学校12级电气(1)班学生范茂银看见两个骑电动车的男子翻倒在路边,不省人事,其中一个人头部受伤,血流不止。范茂银毫不犹豫地跑过去,并用衣服紧紧地包裹在伤者的头上,边止血,边拦住经过的车辆。随后,他与车主一起将伤者护送到医院,直至家属到来才离开。事后,伤者家属多次联系范茂银向他表示酬谢,都被他婉言谢绝。”伤者苏张红详细地将事情经过写在感谢信中。苏张红说:“范茂银同学救死扶伤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新时代青年人的精神风貌。”

第12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中小学校;学生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235-03

中小学生在我校,因为是在农村,贫瘠的土地没有科学知识的充盈,使农民认识到了学文化的重要。所以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读书将来能够跳出农村,脱离繁重的农田劳作。这样的思想意识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成为了最高关注点,孩子学习成绩好,学校就是好学校,老师亦即好老师。在这一基层工作的老师中,相当一部分人也认为学生的文化课优异,升学率提高,就是对本职工作的完全负责了。甚至会片面的认为学习成绩好的就是好学生,这也和家长的想法不谋而合了。关于当前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根据我校目前的实施状况,总结出这项工作必须要抓好的工作即教师工作、学生工作和家长工作。

一、当前形势对小学教师的迫切要求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未来精神风貌,而且这个阶段成长的学生富于创造力、可塑性强、接受新生事物快,也正是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之重要阶段,是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各种习惯、心理品质和道德情操的最佳时期。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学生将来的人生之路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校各级各类人员都有责任把中小学德育教育放在首要位置上来。

学校的第一带头人是校长,学校校长处于学校行政事务的中心地位,校长起到的是学校领导班子中合作团结、治校育人的核心作用。要坚持德育教育放在首位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家庭、学校、社会要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共同来办好学校,让学生健康成长。这需要校长有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并且持之以恒地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开展全校普及的工作和感染家长来共同营造德育教育的教学情境,以身作则,带领全校师生培育出国家高素质人才,推动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

班主任在整个过程中担当的是具体实施者,领导和组织全班同学开展相关活动体验,班主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班主任必须掌握中小学教育的心理学和教育学,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德育风尚。班主任应该从学生的各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思想教育。例如:有一位高年级男同学,进程时遇到一个骑摩托车的年轻小伙子撞倒了一位老奶奶而仓皇逃遁。这位同学急忙搀扶起了这位老人,并且打了急救电话120,送往医院,老人的亲属赶到的时候,却被老奶奶的亲属指责为肇事者,无奈之下医治费与营养费花费上万元,该学生损失了经济利益,做好事却得到误解,这怎么办呢?班主任老师告诉他,这是社会上的一些个别人的行为,还是存在的。但是如果是老师遇到这样的事情,还是会这样做的,老师以身作则给学生捐献了50元钱,全班学生也都争先恐后的奉献了自己的爱心。这位学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关怀,受伤的心灵得到了愈合,如果是在一片指责声中,孩子那美好的心灵就会变得扭曲,所以从小正确引导孩子非常重要。

在南海广佛的小悦悦被车碾压事件中,7分钟内有18人经过现场,竟然视若无睹,不闻不问。这无疑造成了对于天真善良的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冲击,费解、质疑、茫然等情绪油然而生。心中充满疑惑,“这些都是为什么呢?”每天收到的教育是要争做新一代好儿童,好人好事新风貌,这样的突发事件无疑已经和精神文明建设严重脱节。老师要适时的通过班级研讨会做正确引导,让同学们认识到这是一些部分人群的极端做法,会受到全社会的唾弃与指责。现在法制教育已经大力普及,每个人都应以法律为准绳,做新社会新风貌的德育先行者,只有每个人都担负起爱心经营社会的责任,社会才能和谐发展国泰民安。思想决定着意识和行为,所以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势必力行的,这决定着整个民族的未来精神文明风尚。所以每一位班主任老师都应该是一个对社会充满爱心、热爱祖国的具有崇高品德的人,才能用自己切身的行动和教育语言来指导好自己的学生。

二、家长要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学校要和家长进行思想意识交流

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家长要支持理解学校的德育工作。相互配合,统一思想认识,保证家长和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一致。为学校顺利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家长们人人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怎样才算是成才和成才的方法,很多家长由于不懂教育教学规律,往往与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不能够协调一致、整齐划一。所以家长们要加强思想品德的教育,经常和学校进行互动式沟通交流,与学校的教育目标一定要达到共识共进。

对农村小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施

为振奋学生精神风貌,统一学生的思想认识,建立良好的班级班风,学校要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来约束、规范学生的行为。为起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要开展“爱家乡、爱祖国、做贡献”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两史一情”教育,为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提高劳动技能和助人为乐的思想意识。学校开展走出校门的校外活动,通过农田劳作、修路、植树等活动开展劳动教育,帮助村委会开展公益活动,帮助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物,实施组织纪律教育少先队每年组织好“七一”、“八一”、元旦、国庆节的歌颂庆祝活动,同时组织好烈士墓在清明节的祭奠。“六一”发展新成员、新队员,举办少先队知识竞赛,通过对会开展“小红花”、“雏鹰奖”、“金太阳”活动,在队员中鼓励大家学先进、做先进,争做当代好少年的少先队工作。

为了使学生的工作能力得到锻炼和加强,提高每个学生的热爱祖国的责任使命感,形成班级与班级之间的良好竞争局势,争取每个同学都为自己的班级增光添彩。班主任老师要培养好的班集体要做好每周、每月、每学期、每年的具体计划的工作总结,同时要帮助学习差的学生做好转变工作。组织班集体进行多种竞赛评优活动。安排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好班集体的小主人,并记录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心得体会,在班会上与大家分享。

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学校的精神风貌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教学环境舒适、整洁、优美,学生会得到审美教育。学校精神风貌对学生的熏陶非常重要,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经常活动场所,这里不一定要豪华气派,但是宁静与整洁是必须有的,一定要加以维持而且要经常性的美化,如种植一些植物,做一些文化宣传栏墙报,以感染在校学生的思想精神文明活动。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学习和工作中的能力,学校要求学生通过电子邮件、书写信件、学好写好毛笔字、到田间地头丈量土地、各种手工劳动等实地考察及评优竞赛,进行对学生的使用技能技巧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