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8 10:46: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字经济基本概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信息经济的内涵
“信息经济”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和波拉特对于知识生产的有关研究。马克卢普1962年在《美国知识的生产和分配》中建立了一套关于信息产业的核算体系,奠定了研究“信息经济”概念的基础。1977年,波拉特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按照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分类的四次产业划分方法,获得广泛认可。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保尔・霍肯在《未来的经济》中明确提出信息经济概念,并描述信息经济是一种以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技能贯穿于整个社会活动的新型经济形式,其根本特征是经济运行过程中信息成分大于物质成分占主导地位,以及信息要素对经济的贡献。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范围内拉开了讨论“信息经济”概念及理论体系的序幕。目前,比较成熟的研究观点认为信息经济可以从微观和宏观角度理解。从宏观经济角度看,主要研究信息作为生产要素在经济系统中的运作规律。这种观点同知识经济相通,属于同一个范畴;而从微观经济角度看,信息经济所涉及到的重点研究内容是分析信息产业和信息产品的特征、以及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力度。这种观点强调信息经济是信息产业部门经济。由于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的微观领域产生重要影响,因而相当多的专家学者更倾向认为信息经济一定程度上主要是指信息产业经济。
二、网络经济的内涵
“网络经济”概念的提出同上个世纪90年代全球范围内因特网的兴起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网络经济又被称为因特网经济,是指基于因特网进行资源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为主的新形式的经济活动。在网络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及电子商务的蓬勃兴起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伴随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大量新兴行业不断涌现,资源配置得以进一步优化,构成网络经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电子商务带来虚拟网络交易模式,传统交易活动演变成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的网络交易活动,构成网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和数字经济相比,网络经济这一术语的区别在于它突出了因特网,并将基于国际互联网进行的电子商务看视作网络经济的核心内容。
三、知识经济的内涵
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科技进步,全球知识生产、流通速度不断提高,分配范围不断扩大,社会经济面貌焕然一新。在此背景之下,相当多的学者也开始关注知识与经济社会之间的联系,知识经济的概念逐渐形成。例如,美国丹尼尔・贝尔和日本屋太一等学者分别从“后工业社会”、“知识价值社会”的角度论述了知识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这些论述虽然还没有提出知识经济的基本概念,但却已经涉及到了知识经济的基本内容。
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年度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认为,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从生产要素的角度看,知识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于土地、劳动力、资本等,因而“知识经济”是一种知识为基础要素和增长驱动器的经济模式。特别是随着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和应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知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加明显,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引擎。正如美国学者美唐・泰普斯科特(Don Tapscott)所言:信息科技强化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换言之,知识经济最重要的特征是知识的创造以及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比重大幅度地增加了。
四、比较及总结
通过上述各概念分析,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和数字经济之间的确存在差异。知识经济强调知识作为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信息经济强调信息技术相关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网络经济强调因特网进行资源分配、生产、交换和消费为主的经济活动;数字经济则突出表现在整个经济领域的数字化。但正是存在差异,才产生必然联系性。虽然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早已提出,但是“知识经济”概念的提出并受到重视却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知识经济的产生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并最终孕育了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诞生。同时,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广泛应用更加促进人类知识的积累,并加速人类向数字时代的过渡。知识经济、信息(产业)经济、网络(因特网)经济这些概念在同一个时代提出并不是相互矛盾或重复,而是从不同方面描述当前正处于变化中的世界。“知识经济――信息(产业)经济、网络(因特网)经济――数字经济”之间的关系是“基础内容――催化中介――结果形式”。知识的不断积累是当今世界变化的基础;信息产业、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是当代社会发生根本变化的催化剂;数字经济是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表现形式。因而这几个概念相辅相成,一脉相传。
图1 数字经济等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参考文献
[1]乌家培,肖静华.信息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吴季松.知识经济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3]乌家培.信息社会与网络经济[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2.
[4]纪玉山.网络经济学引论[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
[5]刘列励.信息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软件学院;图像处理;线性方程组;线性代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057-02
一、引言
线性代数是大学理、工、管等学科的共同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在大学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线性代数作为理工科的一门基础课程日益受到重视,如何使线性代数的教学内容与各个学院专业相结合一直是研究热点。由于线性代数内容的偏抽象性,而各个学校一般课时安排偏少,如何提高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传统的线性代数教学偏重于自身理论体系,强调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定理和证明,对线性代数的数值计算方法和应用重视不够。对于软件学院学生来说,将来的培养目标是应用性开发人员,更多的学生将从事一线软件开发工作,这与计算机学院以及其他一本理工科院系学生有很大不同。所以,如何更好的将线性代数课程内容与后期计算机专业课结合起来,如何将线性代数中的抽象数据处理与数学模型建立方法应用到软件开发过程中,是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思考的问题。
数字图像直观的说就是计算机和各类智能机上显示的图片,这些图像如何实现?和线性代数的哪些内容有关系?把这些联系融合在教学内容中,既增加学生对线性代数课程的兴趣,又降低了课程的抽象性。线性方程组是学习线性代数课程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中学时代学习过的内容,在线性代数教学课程中以线性方程组组求解为主线进行教学,可以更好的降低学习难度,提高教学效果。
在新课标下,高等数学的核心内容微积分知识学生在中学已学过,而且微积分的导数可以理解为切线的斜率、运动的速度,定积分可以理解为求图像的面积、由速度求路程,这都比较自然,容易理解。而线性代数核心概念矩阵对学生来讲是陌生的,有关矩阵的知识让他们感到不好理解,比如线性相关、线性无关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用?所以抽象是线性代数学习的拦路虎,由此导致学生学起来困难,对该课程不感兴趣。
本文以我校软件学院的线性代数课程教学为基础,以我院二本学生作为实验对象,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概念和线性方程组求解问题,对线性代数课程进行教学研究。通过实际教学测试,结合了数字图像和方程组的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效果有很大提高。
二、线性代数概述
线性代数(linear algebra)涉及的运算主要是称为加减和数乘的线性运算,这些线性运算须满足一定的性质进而构成线性空间。线性代数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求解来源于实际应用问题的线性方程组。从广义的角度看,线性代数研究线性科学中的“线性问题”。矩阵和向量是重要的代数工具,在一定的意义上,它们以及其上的一些运算本身就构成线性空间。因此,线性代数的主要内容分别是线性方程组、向量空间、矩阵代数,以及与线性变换密切相关的方阵的特征值和二次型这种线性空间之间特殊的双线性函数等。线性代数的特点是内容较抽象、概念和定理较多,前后联系紧密,环环相扣,相互渗透。
为何要学习线性代数?线性代数是一种数学建模方法,科研工作者必须掌握。线性化是重要的数学方法,在高等数学特别是优化问题的讨论中会用到。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特别是MATLAB中,矩阵是最基本的数据结构。在微积分(高等数学)、微分方程、离散数学、算法分析与设计、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及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中,矩阵、向量、线性变换是经常要用的知识。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线性代数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这使得诸如计算机专业、电子信息专业、自动控制专业以及经济管理专业等对线性代数的内容从深度和广度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线性代数教学探讨
1、数字图像与线性代数关系
数字图像学生并不陌生,在智能手机普遍使用的条件下,学生基本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的拍照功能基本每一个学生都在用,拍出来的照片就是数字图像。数字图像恰恰以矩阵的形式存储,当我们说一副灰度图像 的像素为 时,实质指的是这幅图像有一个 的矩阵组成,即
而在某些讨论中,可用传统矩阵表示方法,即
矩阵中每一个元素的值从0-255之间取。所以我们在介绍线性代数知识的时候将数字图像作为例子加以引入,会让学生觉得知识不再那么抽象,让学生感觉到知识用在什么地方,从而对这门课增加兴趣。
当介绍线性代数运算时,有矩阵的加、减、乘和数乘,以数乘为例,其定义为,
若 为常数,则
每当学生学到这个定义的时候都会问,这个定义有什么用?这时我们以数字图像为例来给学生解释。假设 是一个灰度图像, 则是将 中每一个元素的值变为原来的 ,反应到图像上则是变暗。例如A为下图
另外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极大线性无关组及向量组的秩是非常抽象的概念,一个向量组对应一个矩阵,而现在基于低秩稀疏理论的图像处理正是建立在这些概念之上,我们可以以图像去噪或图像分割为例告诉学生这些概念的用处,从让这些概念不再那么抽象。当然,将这些概念用在图像处理上,还需要知道别的知识,学生只需了解这些概念在图像处理领域是怎么处理的就可以了,至于如何建模去解决问题,则是另外的知识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看到抽象概念的实际应用,从而激发他们对线性代数知识的兴趣。
2、线性方程组与线性代数关系
线性方程组是线性代数课程研究的基本内容,以此为主线,我们把行列式、矩阵运算、矩阵初等变化以及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行列式只能求解一类特殊的线性方程组,矩阵行初等变换可以求解所有的线性方程组,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对方程组无穷解的解空间进行描述。所以,利用线性方程组这条主线,能够更好的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而降低学习难度,提高教学效果。
3、具体教学方法探讨
(1)在学习线性代数过程中,常有学生问到这门课的作用以及和本专业的关系,我院教授本课程教师过程老师多为计算机专业。利用这个特点,我们将线性代数课程内容与后续专业课紧密联系,如各类计算机语言编程、数据结构、算法分析等课程,真正给学生讲清线性代数与专业课的关系,从而增加学生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
(2)根据数字图像在智能机上存储和实现,结合线性代数课程中的矩阵、矩阵运算、向量组线性相关性等知识点,将线性代数课程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降低课程抽象性,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运用线性代数的知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学会数学建模的方法,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根据二本学生特点,简化教学内容,利用线性方程组求解为主线,将线性代数基本内容,即行列式、矩阵及其运算、矩阵的初等变换和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完美地结合起来,从而建立新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更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包括: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融入线性代数的课堂教学中,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和日常生活相结合,用建立的数学模型描述客观事物的特征及其内在的联系,从而为将来进行软件开发打下深厚基础。
(4)改革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在一般数学课程内容中有大量的定理证明与推演,但对于软件学院二本学生来说,提高实用性显得更加重要,因此线性代数课程内容不应过分强调定理的证明与理论的完整性,而应将注意力集中于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方法的应用。基于此种理念,线性代数课程将重点放在基本概念和计算以及与本专业其它的应用上。
四、结束语
本文结合软件学院教学和办学特点,通过对数字图像和线性方程组求解讨论,对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同时,通过本届学生的课程改革试验,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效果有了较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一定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数字媒体;网络技术;电影数字化;应用随着近年来计算机、网络以及数字通信等多种不同种技术相互间的融合,,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已经取得相当不错的发展。并且,随着计算机动画与虚拟现实技术的普及,使得数字制作技术较好的取代传统的电影制作的技术。由此可见,数字媒体技术在电影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除此之外,数字电影还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一种产物。数字电影主要以其高品质的画音效果、放映质量、丰富拓展的节目资源等显著特点被世人接受与欢迎的。同时,给观众们视觉上带去一种全新的享受。一定程度上,拓宽了电影在市场上的发展空间。另外,数字化是电影百年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技术革命,不仅如此,它还是电影技术取得更好发展的主要动力,从而使得电影运营模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给观众营造一种视觉冲击力、听觉震撼力以及感染力的氛围等。
一、关于数字媒体的基本概述
(一)、数字媒体的基本概念
随着近年来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逐渐开始发生变化,因此,数字媒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部分。由此可见,数字媒体受到人们的广泛接受,在人们的生活当中也开始被广泛应用。除此之外,数字媒体本身是一种通过计算机存储、处理以及传播的一种信息媒体。并且数字媒体通常情况下是以现代化网络作为数字化的内容作品主要的传播载体的,因此,必须不断的完善其服务的体系,同时,将其分发到终端以及用户进行消费的整个过程中。
(二)、数字媒体的基本特性
(1)、数字媒体的数字化特性
数字的媒体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一般都是以模拟的方式进行存储和传播的,然而数字媒体却是以比特的形式通过计算机进行存储、处理和传播的。
(2)、数字媒体的交互性特性
此外,数字媒体还具有人机交互作用的基本概念。但这个在模拟的领域内是无法得到有效实现的,想要实现的难度非常的大。
(3)、数字媒体的趣味性特性
随着近年来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数字游戏、数字电视以及移动流等不同形式的媒体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从而使得数字媒体的趣味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带给人们更多的快乐等。
(4)、数字媒体的集成性特性
媒体技术主要是将文字、图形、影响、声音以及动画等各种各样媒体进行结合的一种应用。通常情况下,数字媒体是在数字化处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且目前的数字媒体能够被应用的范围与传统的媒体相比也更加的广阔,例如,计算机辅助教学与有声图书的出现等。
(5)、数字媒体的技术与艺术的融合特性
当前数字媒体传播的实现主要是依靠信息技术和人文艺术两者相融合实现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进行多媒体产品开发过程中,技术专家必须对其技术规划进行负责;而设计专家和艺术专家则必须对其可视内容进行负责等,以此更清楚,更深入的了解需求者的实际要求等[1]。
二、关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基本概述
数字媒具有非常广的技术范围,并且其技术大都十分新颖,同时期研究的内容相对比较深,比较广等,属于集多种学科、技术相交叉的一个发展领域,数字媒体技术的内容大体上概括为一下几个点:第一、数字声音处理的技术:其内容主要包括音频、传统技术、音频数字化的技术以及数字音频的编辑技术等。第二、数字图像、视频处理的技术:其内容主要包括数字图像的计算机表示方法、数字图像获取技术以及图像的编辑。同时,其数字视频处理技术内容主要包括数字视频以及后期特效处理等。第三、数字动画设计技术:其主内容主要包括动画的基本原理、设计基础、数字二维动画技术以及数字三维动画技术等。第四、数字媒体压缩技术:其内容主要包括数字媒体压缩技术、分类、通用数据压缩技术与标准等。第五、数字媒体传输的技术:其内容主要包括流媒体传输技术以及IPTV技术等等[2]。
三、数字媒体技术在电影中的主要应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媒体技术在电影中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要。并且数字媒体技术是继有声、彩之后重要的一次技术革命。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数字挺像技术已经逐渐开始被实现,随之还出现了电脑动画。除此之外,数字媒体在电视广告、音乐电视以及动画当中应用也是其进行电影创作的主要源点。除此之外,数字放映机与动画影像压缩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电影技术的发展。
另外,数字化技术已经突破部分电影制作的环节,向发行由于上映等环节过度。另一方面,数字媒体可以帮助电影实现过程中的环节制作。电影由之前用胶片存储、剪辑以及放映过的影片,在数字媒体的作用下,逐渐转换成数字摄影机拍摄,同时运用计算机对其进行剪辑,然后运用互联网的形式上传至各个影院进行播放等。显而易见,数字媒体技术在电影中的应用主要表现:(1)电影制作部分。整个电影从最开始的制作到发行一直到上映的整个过程中,是最早应用数字媒体技术的。数字电影能够消除整个过程中产生的费用,有效地提高了制作电影的效率。除此之外,利用数字影像技术能够拍摄现实中无法拍摄到得影像。直至目前,电影拍摄过程中已经开始应用高清晰度的数字摄影机进行电影拍摄、剪辑以及后期制作等工作。表现出一定的优势。(2)电影发行部分。由于数字媒体技术被电影广泛应用,电影发行的成本也逐渐降低,其先进的通讯技术为电影在全球上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通过数字化电影链进行数字发行,不仅能够有效地规避由于电影拷贝所造成画质损耗的问题,同时还延长了影片保存的时间。(3)电影上映部分。主要运用数字化影片构建进行放映。有效地的增加了影院收入[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字媒体技术在电影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作用,因此,在数字媒体技术的状态形式也逐渐丰富起来,为我国的电影事业取得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奠定基础等。(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刘清堂,王忠华.陈迪.敷字媒体技术导论[J].《数字媒体现代化》2008,3(5):569-570.
关键词:如何推进;油田企业;数字化;管理建设
一、油田企业数字化的基本概念
何为数字化?数字化就是将很多多变、冗杂复杂、难以分析的数据转变为可度量、方便理解分析的数据、数字,再运用这些数字、数据来建立适当的数字化模型,然后引入计算机当中,形成一定的管理系统,这便是数字化的基本形式。那么,石油企业的数字化当然就是把油田企业中很多复杂难以分析的数据转变为可度量的数字、数据,把这些数据输入电脑中形成油田企业数字化有关的专门系统,进一步促进油田的开发、石油的开采与油田企业数字化的管理,从而,使油田企业跟上科技发展的潮流进行良好有序的发展。
二、油田数字化管理建设的基本内容
1.油田数字化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内容
数字化的管理主要是运用于计算机网络,电子通信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管理技术,油田信息化管理实质上也就是一个连接油田井下和地面信息,双向传输信息和处理各种信息的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系统。让在地面上的人员了解井下石油项目的情况,从而更好的实施计划管理,勘探石油情况,评估石油质量,与井下人员更好的协调工作,完善配合,从而研究怎样开发油田,开采石油,对整个油气资源数据的了解和数字化的管理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加上数字化管理有遥测、虚拟现实、智能完井和数据集成的关键技术,从而,大幅度的降低了油田开发石油生产的成本,提高了是由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并且,石油企业数字化的管理其实也是分成了三个层次的,第一个层次主要是针对单个油井项目的开发,单独的采集信息以及进行简单的数字化管理。第二个层次是中段石油开采与油田开发的数字化管理,其中数字化管理是双向的,让地面人员和井底工作人员互通信息,比上各层次更有深度一些。第三个层次针对的是后续石油的储存管理以及如何营销等决策管理。
2.推进油田企业数字化管理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要想切实推进油田企业的数字化管理应该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首先,油田企业应该具备了解油田数字化管理的人才,组成一个优秀并且专业的团队。其团队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创造性,他们可以利用头脑风暴的方式选择出来合理的检测点,从而也可以确定出监测点的数据。检测点数据对于油田的开采来说是比较重要的资料,在油田数字化建设中需要将检测点进行统一优化分析。其次,其数字化管理的平台要不断升级优化。数字化管理平台如果一直停留在最初的阶段,一定是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与科学的进步,然而管理平台的建设与油田的开发、管理、储存环保工作息息相关,根据油田开发的工艺路线、安全环保要求上来看,管理平台的升级优化是必然的行为。然而油田应该采用效率更高、反应更快、成本更低的实用性数字化管理平台,不要盲目追求高端的数字化产品,此种行为无异于舍本逐末。数据采集工作需要实施二十四个小时的储存、探究、分析,及时完成数据分析的结果对数字化管理的效率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石油企业数字化管理平台一直停留在最初的科技水平,那么此家石油企业发展定会停驻不前,甚至倒闭。因此,石油企业数字化管理平台的逐步优化是很重要的数据管理平台升级的正常化,其应用系统的使用就会更加的正常化。数据化管理系统的优化逐步统一了各大系统的部署情况,提升了系统的优越性,同时也缩小了储存空间,使应用系统的稳定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也是推进油田企业数据化管理的必要条件之一。最后,油田企业数字化管理流程要时常创新。创新是发展的必要前提,没有创新就没有出路,创新可以实现更高的工作效率,创造更方便的工作流程,也可以打造更舒适、更活跃的工作氛围。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好处不言而喻,只有时常创新数据化管理,才能保证石油项目有效率的开采,提高油田企业的管理水平与水准,保障项目的协调性,以便于用较低的成本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油田数字化管理技术的基本内容
1.油田数字化管理的数据收集技术
不同于早期的人工收集信息有很多缺点与弊端,现在的数据处理主要是有专业的电脑的系统,具有专业性、准确性、时效性的特点。油田生产时的关键数据主要利用温度变送器传达,可以通过传感器与测量仪器等设备进行收集数据,如此便可以更准确的了解油井和油田项目的情况,不像人工采集时那么费时费力,油田数据化管理更加方便、快捷。所以油田数字化管理的数据采集技术更好的进行了油田数字化的管理。
2.油田数字化管理的数据识别技术
此类技术就像是数学学科的验算,因为,石油产业就必须像数学一样,其数据必须要精准无误,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我们将数据采集完成后必须要进行数据的识别,在数据化管理中也有一套识别数据的第三方软件系统,通过此系统来验证之前采集的数据是否精准无误,然后进行加工处理,控制生产项目,采集项目的安全。其中一项数据识别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直观的看到数据的状态,在计算机数据对应上可以把采集到的数据用直方图或者饼状图的形态展现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把作业做到稳定安全与无误,这也就是数据识别的示功图智能识别的特别设计。然后,还可以更深度的把示功图与标准图对比来深入分析,最终得出比较准确的工程情况,这样可以提高相关工作者的注意程度,让他们认真负责的进行施工,保证油田项目的顺利开展。
3.油田数据管理远程控制技术
为了提升劳动生产效率,降低劳动者的工作强度,油田数据化管理就采用了远程控制技术。远程技术的基本作用体现在远程控制抽油机的启动和停止,可以远程调配输油作业,通过远程视频技术也可以看到没员工工作时的画面。管理者可以通过视频画面监督工人们的工作情况,在工作现场实施开展或停止,进一步提高了油田项目的安全性,从而加强了管理者的管理力度,以及提高了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另外,远程控制技术还可以及时了解工作环境的异常情况,从而作出较快、较合理的解决方案,或者是对工作者进行语音提示或者警告。如今社会,数字化管理技术在不断并广泛运用于各个行业管理之中,石油企业当然也不能落后。数字化管理也是各个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管理模式,油田企业作为资源的主要来源,也是中国经济的资源基础,更要抓住此次契机,转变好自身的管理方式向数字化管理进军,以促进管理技术的发展。要积极搞好石油企业数字化管理的建设,切实发展好石油资源企业,提高其管理水平,促进我国石油业正常、顺利、有效率的发展与进步进而加强我国国民经济的提高。
作者:陈静 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政策研究室
参考文献:
[1]潘峰.油田数字化管理系统设计[J].科技传播,2011(7):27,34
关键词 数字城市;数字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81-0207-03
信息化的实质就是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从广义上来讲,数字化城市也就是城市信息化。随着城市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数字城市的建设以成为了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利用数字化及相关技术可以以城市为主体,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问题进行全方面的信息化处理,不仅提高城市的生产力水平和竞争力,而且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更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建设发展。
1 数字城市建设概述
1.1 数字城市的概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美国率先提出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和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I)计划,随之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全球信息化的行列,从而演变出了数字城市的基本概念。
“数字城市”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通过宽带网络的链接,利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的仿真 - 虚拟化技术,如城市进行多分辨率的数字城市,多尺度,多空间,时间和多品种的三维描述,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这个城市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网络上的所有内容,数字化虚拟实现。它是从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转换的基本标志之一。数字城市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观察物质和精神世界的新途径,还可以辅助参与人类智力相关的创造活动。
1.2 国外数字城市现状
发达国家通过大力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社区信息化建设,有效地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信息化。之后实现了数字城市信息资源共享,面向市民的数字城市在线公共服务,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例如政府网站群是数字城市功能实现的根本途径。而国外的政府网上办公的数量庞大,主要业务有:城市规划管理,城市档案管理,城市审计管理,城市社区管理,城市经济、文化、旅游协调和服务,城市财政和政府采购,市政工程管理,应急管理等。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城市政府在网上进行了规划管理网上作业,将每次城市所做的城市规划方案在网上,征求市民意见,从而实现了程序规范、法制健全、申报简介、过程透明、效率高、尊重民意的城市管理及规划。
除了政府网站群方面,“数字城市”在地理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等也有着很好的发展。回顾国际上数字城市的发展道路,主要分为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阶段;第二阶段:市政府和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建设阶段;第三阶段:市政府、企业互通互联的阶段;第四阶段:网络社会、社区、数字城市的形成阶段。
1.3 国内数字城市现状
“数字城市”的我国也积极的开展了相应的活动,并投入到城市建设中。例如在首届“数字地球”国际会议上,北京市市长正式提出了启动“数字北京工程”。“中国县级第一市”的广东南海,也积极的投入到城市信息化的电子政务。不仅这些城市,我国的上海、南京、杭州等各大城市都开展而来试点工作,并逐步的在全国进行推广。“数字城市”建设在我国的发展是有效的,例如广州市建成了一个市党政机关城域互联网络平台,建成了政府等几大光纤网络,并与多个市直单位实现了高速互联,建立了省政府、中国经济网、国家计算机公众互联网等国家互联网络交换中心的互联。
我国的政府网站数量也相当巨大,覆盖了全国30个省市区。但我国政府网站仍处于政府宣传的初级阶段,主要是介绍政府结构、政府首脑、政策法规、办事程序和统计结果等。由于投入到网上办公的时间较短,和国外政府网站相比业务上不是很成熟,但这些政府网站对数字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他向着数字城市的行政管理迈出了跨越的一步,数字城市的社会服务功能需要由政府网站群来实现,因此政府网站群的建设和成长对数字城市管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得政府和市民能更多沟通,更多交流。
我国目前处在数字城市发展的四个阶段同时并举的形式下,不仅是政府网站群,其他的数字信息系统也不够完善,政府和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数量和质量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关键因素,为了更好的建设数字城市,我们需要在政府网站群和各企业信息系统上做出更多的投入。
2 数字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及存在的问题
2.1 数字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
“数字城市”的研究领域较为广泛,其所设计的理论有:多源多时相多分辨率数据集成理论、分布式计算理论、三维仿真理论、海量存储理论、信息的认知理论、空间数据仓库理论等。数字城市的关键技术主要分为:元数据与海量数据处理、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数据融合与虚拟现实、互操作与超链接。
2.1.1元数据与海量数据处理
元数据在一定意义上是沟通数据生产者、管理者和使用者的桥梁,它主要包括:主题内容与使用范围、参考标准、术语、元数据层次结构、元数据分级、元数据扩展原则及方法等。而“数据城市”则涉及到了大量的数据,对这大量数据处理的技术需要快速、高效地进行存取和运算以及传输,它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关键技术。
2.1.2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数据仓库是将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标准化的过滤和匹配等操作后,进行数据仓库的建模、概括、聚集、调整及确认等工作。它是“数字城市”整合信息资源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信息共享的基础平台。数据挖掘是通过建模从大量的数据中来挖掘所需的数据或知识,其过程为:确定数据挖掘对象、准备数据、建立模型、数据挖掘、结果分析和知识应用。
2.1.3数据融合与虚拟现实
空间数据融合主要内容有栅格数据之间的融合、栅格数据与矢量数据之间的融合和矢量数据之间的融合。其中栅格数据之间的融合技术相对比较成熟,而矢量数据之间的融合较为复杂。目前全世界都在进行攻关的难题是融合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之间的连接关系。由此可见数据融合技术还需更加提升。
虚拟现实系统主要由显示子系统、检测子系统、和模拟子系统三大部分组成。显示子系统主要负责感觉信息的合成,检测子系统主要将操作信息传递给电脑,而模拟子系统是虚拟现实系统的核心,主要是实现虚拟环境的描述和构筑。虚拟显示系统的技术基础有许多,例如高级三维图形技术、多媒体、网络通讯等等。实现虚拟现实系统的应用类型有视频映射系统、沉浸式系统和分布式虚拟系统。
2.1.4 互操作与超链接
互操作是异构环境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体,即使它们的语言、模型和环境不同也依旧可以相互通讯和协调运行,来完成某一指定的任务。这些实体主要包括应用程序、处理对象和系统运行环境等。研究互操作不仅要是技术问题,更涉及到了各个组织机构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它是“数字城市”实现通信共享和系统集成的重要技术途径。
超链接为“数字城市”提供了资源的关联,可以将“数字城市”庞大的信息资源相互联系起来,就如互联网中超链接的作用相似,但由于“数字城市”拥有海量的数据,因此对超链接的技术要求很高。
2.2 数字城市如何建设
建设“数字城市”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标准法规及运营管理体系、访问方式以及数字化生活、数字化管理和数字化经营。由于“数字城市”涵盖的范围很广,所以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适应不同的数字化管理。例如:数字化生活中包含数字社区、数字医疗、网上购物等;政府数字化办公包含决策支持、智能交通、一站式服务等; 企业数字化经营中包含电子商务、企业资源管理、客户管理等。
“数字城市”总体构成分为四部分:基础信息层、地理空间层、应用系统层、决策分析层。“数字城市”建设首先要建好地基,即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建设好信息基础设施后,就要建设第二项工程——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这是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NSDI是指对地理空间数据有效的采集、管理、访问、维护、分发利用所必须的政策、技术、标准、基础数据集和人力资源的总称。第三步需要进行“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截止到2012年5月23日,全国已经有260余个地级以上城市开展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其中已经有100余个城市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已经建成并投入全面应用。积极响应“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国将基本建成由“一个网”、“一张图”、“一个平台”组成的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在完成上述工作后,就需要完成最后一步,即地理信息的综合服务,此项包括政府、企业、公众三个方面,这个环节跟民众的生活联系紧密。
2.3 数字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城市数据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也就是说还未达到“快、准、全、廉”的标准,大比例尺空间数据的获取与提供离标准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同时我国目前在城市数据的共享上存在着缺乏合适数据和不能充分有效利用数据的问题。由于建设“数字城市”是一项大的工程,所以设备要求也很高,目前的数据设备才存在着精度、网络传输速度以及虚拟设备模拟的逼真度等方面的问题。建设“数字城市”,技术要求也很高,虽然目前我国掌握一些关键技术,但还不能很好的满足建设需求,所以技术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再者,技术、管理和经济之间的关系也有待协调,“数字城市”数据共建共享和系统互操作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管理、政策和经济的因素,所以协调这些方面是存在的很重要的问题。我国目前城市信息系统建设的进展不是很快,水平也参差不齐,要实现不同领域的系统互联互通是尤为重要而有难度的,这将给我国的“数字城市”建设带来挑战。同时,我国还面临着两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一是没有建立基础地理数据和GIS系统的长效更新机制,二是没有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软件平台不统一,形成不能交流共享的“信息孤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完善数字化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这是数字城市建设的起点和保障,这需要政府的支持,尤其是在基础研究和尖端技术开发、信息化试验区建设、政府信息系统建设、基础数据库的建设等方面。其次,我们要引入人才,此时不仅需要技术人才,还需要各个专业部门的人才,这样才能更大程度的发挥“数字城市”的建设和管理,因此,我们需要注意人才的比例要协调。再者,“数字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市民,唯有市民的热情才能增加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动力。“数字城市”不仅仅只应用与政府,还应用与生活,比如数字化社区、数字化单位、数字化企业等等,那么开展普及信息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在“数字城市”建设中,政府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主要涉及到加强领导,促进技术管理和经济三者关系的协调,以及制定“数字城市”的战略。“数字城市”是城市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的必然趋势,面对目前无法避免的问题,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带领业内的院士、专家等,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统一建设“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解决办法,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就是建设我国的NSDI。如此可以合理的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相信在解决这些问题后,“数字城市”便能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工作中。
3 数字城市建设应用及发展前景
数字城市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城市规划、政府机关办公系统、土地管理、公安消防等各种领域的管理,这些大量的城市空间数据在提供和获取上追求着“快、准、全、廉”的目标,而这些目标的实现正是由数字城市的建设来解决的,包括数据生产与更新的速度,数据的准确及精度,数据在空间中的完整性以及体现数据的真三维和时态性。数字城市的建设将大大改善我国城市空间数据的状况。
因此,数字城市建设是城市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城市政治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数字城市建设将会有更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也会加入到建设行列,从而给城市空间数据的生产和处理增添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李杜,宋富林,卢中正.基于数字城市的关键技术应用研究[J].地理空间信息,2008.
[2]吕长广,杨玉坤.数字城市建设实施战略[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
[3]谭啸.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基本思路的探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0.
[4]郑剑宇.数字城市与数据仓库[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5]李果仁.关于数字城市的讨论综述[J].社科情报,2002.
[6]张晶,韦中亚,邬伦.数字城市实现的技术体系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
[7]龚建雅.数字城市的基本概念及实现策略[J].3S世界,2001.
[8]简论数字化城市[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7.
[9]赖远鲲.浅谈数字城市建设与应用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
[10]陈坚.如何构建数字城市[J].特别报道,2012.
[11]王建虎,吴昊.数字城市关键技术研究[J].科技资讯,2012.
[关键词]综合素质;考试内容;命题规律;学习方法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会计工作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会计核算资料为国家制定政策提供了具体依据,因此,必须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基于这一原因,客观上要求会计能及时了解我国颁布的新的法律、法规。以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在会计资格全国统一考试中,经济法是其中的一门必考科目,此科目考核不过关,则不能取得合格证书。因此,经济法在统一考试中非常重要。为此,考生有必要了解《经济法》科目的具体内容和考核特点,学会学习方法,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一、《经济法》考试涉及的内容
《经济法》考试注重考查法律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要求考生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掌握法律规则,对某一具体问题知道应如何依法处理。
《经济法》科目的考试教材共有九章,其基本结构可概括为四部分:
(一)总论部分
即第一章,为经济法基础知识部分。包括:经济法调整对象,经济法渊源,经济法律关系,法律行为和,法律责任,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仲裁、行政复议、诉讼)。这一部分介绍的是经济法及相关民法的基础知识,学习目的主要是为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企业法部分
这一部分包括第二章《公司法》,第三章《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法律制度》,第四章《外商投资企业法》,第五章《破产法》。其中第二、三、四章涉及我国对企业的法律要求。因为企业形式都是法定的,法律要规范各类企业的基本特征、设立条件、组织机构、解散与清算、法律责任等,各种企业法的法律规范有共性规律。《破产法》是规范企业丧失清偿能力后通过法院清算、公平清偿债权人的法律,是市场经济发展中维护社会利益、解决企业终结的法律。这部分法律规范中,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破产法在2007年的考试大纲都按照修订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变化比较大,以往学过甚至曾经考过的考生,必须认真地重读教材,重新学习相关知识。
(三)市场行为规则法部分
这一部分包括第六章《证券法》、第七章《票据法》、第八章《合同法》。将原来的金融法规一章分成两章:《证券法》和《票据法》,各自独立成章。2007年考试大纲根据新修订的《证券法》改写了证券法的内容,《票据法》涉及的理论仅从字义上看比较难以理解,特别是2007年的考试大纲独立成章后增加了票据法的基本理论,如票据关系、票据基础关系、票据行为、票据权利、票据抗辩、票据的伪造和变造,在汇票、本票、支票上充实了许多具体规定,增加了学习难度。《合同法》虽然难度不大,但本身的法条有400余条,包括总则和分则,知识体系面宽,需要考生充分理解法律的涵义及学会灵活运用理论。《合同法》近两年主要增加了《物权法》关于担保的具体规定,分则中增加了供用水电气热力合同、赠与合同、建设工程合同、运输合同、技术开发合同、技术咨询服务合同、保管合同、仓储合同、行纪合同、居间合同等,有名的15种合同全部要求了解。这两章因为实践性强,容易出综合分析题。
(四)宏观调控法部分
主要指第九章《相关财政法律制度》。具体内容包括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法律制度。这一部分内容主要都是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注重的是法律规范的准确记忆,不要求灵活应用。
二、《经济法》试题的命题规律和特点
经济法考试涉及两大类题型: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主观题包括:简答题、综合题。
(一)题型、题量分析
作为全国统一考试,《经济法》试题具有较高的水准,并且能衡量应试人员的专业水平,各种题型、题量、分数的分布相对稳定。客观题型占分值的75%,其中,单项选择题有25题25分;多项选择题20题40分;判断题10题10分;主观题有4题25分,其中简答题3题15分,综合题1题10分。
客观题如果每题只涉及一个法律内容,考点起码也要达到55个,占的分数达75%。客观题相对来说难度较小,其考核的是考生对基本法律规定记忆的准确性。在经济法考试中之所以大量采用客观题的形式,主要原因是一份试题要覆盖大量的材料,照顾全面,以考核考生对知识全面把握的能力。
主观题的考核目的是考核考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包括简答题和综合分析题。简答题是以小案例形式出题,案情相对简单,有些问题不必展开分析。综合分析题涉及内容多、跨章节,甚至跨科目,案件也较复杂,回答问题难度较大。
(二)难度分析
经济法试题的考试难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具体体现为:
1 客观题原本的得分题型。都是来源于法律原文的强制性规定,但出现以下变化,使得分变得有些艰难:如以小案例形式出题增多;出题时会把书上几个知识点串起来归纳出题;有的题出得较偏。
以2008年的考题为例:
(1)归纳出题:
甲、乙、丙、丁拟设立一普通合伙企业,四人签订的合伙协议的下列条款中,不符合合伙企业法律制度规定的是()。
A 甲、乙、丙、丁的出资比例为4:3:2:1
B 合伙企业事务委托甲、乙两人执行
C 乙、丙只以其各自的出资额为限对企业债务承担责任
D 对合伙企业事项作出决议实行全体合伙人一致通过的表决办法
答案:C
(2)案例形式出题:
甲与乙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约定甲将其收藏的一幅名画以20万元卖给乙。其后,甲将其对乙的20万元债权转让给丙并通知了乙。甲将名画依约交付给乙前,该画因不可抗力灭失。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有( )。
A 乙对甲主张解除合同,并拒绝丙的给付请求
B 乙对甲主张解除合同,但不得拒绝丙的给付请求
C 乙不得对甲主张解除合同,但可以拒绝丙的给付请求
D 乙不得对甲主张解除合同,但不得拒绝丙的给付请求
答案:BCD
2 主观题的变化则表现在不但分数加大,且综合性更强。如简答题的出题方式更灵活,如2000年开始都是以案例的形式出题;综合分析题一题多问、跨章节分布,对考生的要求是不但对知识
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还要有相应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出题的思路及对考生的要求逐渐与注册会计师考试的要求靠拢,有些考题为往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的考题或变通的题目。
(三)重点内容分析
出于对一门课的考核以及以客观题为主的特点,《经济法》的每一章都会有考题出现,体现的是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全面考核的命题思路,但各章的分值分布不均。公司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票据法律制度、破产法律制度将是2009年考试的重点。这些内容和会计工作关系十分密切,在实际中运用较多,因此不仅在试卷中占的比重大,而且容易以简答题和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在综合分析题中,考核点还容易跨越章节命题,因此,考生应当特别注意合同法律制度与票据法律制度、公司法律制度与破产法律制度和证券法律制度的结合等。
三、经济法科目的学习方法
由于考生大多为非法律专业考生,平时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接触不多,对经济法这样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实用性都非常强的法律学科更缺乏认识,难以把握它的规律性,而学习方法对应试能否成功至关重要。下面根据老师的教学经验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给考生以帮助。
(一)摆正心态,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
1 正确对待考试。应认识到只有通过考试。才能达到相对的公开、公平、公正,这是目前通过竞争选拔人才的较好方式。要以平常心对待考试。而不要精神紧张,压力太大。
2 不应把应试看作自己学习的唯一目的,学习新法规、新制度、新知识也是现代社会更新知识的需要。应把学习作为提升自我价值的手段和方法来认识和对待。
(二)练好基本功
对于法律的基本概念、基本法律规定必须全面把握,深刻理解,并记住一些关键词和关键句子,尤其是一些涉及金额、日期、百分比、人数等的强制性规定要特别注意,因考试中60%以上涉及基本的法律常识和规定。
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还应当注意全面记忆的要求和规律,即不但要掌握有关数字,还应连同数字的出处一同记忆。如某一比例数字,应考虑该比例与注册资本有关,还是与资本总额或者净资产有关;某一时间规定应从何日开始计算;表决通过某项决议是按全体成员还是按出席会议的成员,是以出资额还是以人数等通过等,才能应对考核要求。
以2008年的判断题为例: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作出修改公司章程的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2/3以上的股东通过。( )
答案:×
此题考核的是股份有限公司的特别决议的规定。不但耍和有限公司的全体股东而非出席会议的2/3区别,还要清楚,股东大会作出修改公司章程的决议,必须经过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
(三)抓住法律法规的主线,善于归纳比较
每个具体的法律法规均有内在主线,如《公司法》是以公司的设立条件、设立程序、组织机构设立为主线,从而引出股份的发行转让和上市等内容;《合同法》是以合同的订立、履行、担保、变更和终止为主线。《破产法》是以破产程序为主线展开;《票据法》是以票据行为和票据法律关系为主线展开。只有抓住主线,才能理清思路,便于理解和记忆。
(四)总结归纳学习方法,争取走一些“捷径”
对非专业考生而言,在法律学习中有大多类似又不知有何区别的感觉,还有就是对所学的知识容易混淆在一起,为此,要找些好的学习方法。如对每章内容进行归纳的“鱼骨刺”法;对难以理解的内容用“图解法”理清各种关系并加以理解;对容易混淆的知识如两种公司的法律规定有何不同,可以用“列表法”对比区别开来等。考生举一反三,就能较轻松的掌握学习规律。
(五)拓宽学习视野,学会融会贯通
考生不要孤立地看待经济法每一部分的内容而把知识学死,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金融法和企业法中的有关内容与会计实务是相通的,是理论规定与具体应用的关系,很多内容在会计实务中也有涉及,即实务中知识对理解经济法的内容有帮助,而经济法的内容也可以为实务中解决问题找到依据和答案,这样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另外,相关章节的法律规定在实践中也会一起出现,如,企业签订了合同,会有票据支付和纠纷解决等问题;公司成立后有可能会申请上市,这就要求考生要把相关章节有机地联系起来复习,为主观题的考核做好充分准备。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电气传动;技术分析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1.112
0 引言
如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进一步推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从生产能力与生产水平来看,我国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尤其是工业化的发展水平。电气传动技术是工业化最基础的技术,它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情况对我国工业化的发展造成直接的影响。所以,电气传动领域要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不断地更新电气传动技术,不断融入信息技术,最终促进我国工业化的发展。
1 信息化时代的电气传动技术的基本概念
利用电动机实现电能与机械能之间的转换,利用转换的机械能带动生产的所有机械运行,从而使得生活中的各种生产设备、交通运输工具以及生活中所需要能量产品正常运行。这样的形式被称为电力传动。如今,是一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的利用,并将其运用到各个领域中。相反,人们对电动传动技术的重视降低,长此以往,会对机械的正常运行与持续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就信息技术来说,它不属于原动力,不能直接使得机械正常运行,信息技术想要带动工业化的发展,必须要通过电力传动这个媒介进行。同时,电力传动技术要依赖于信息技术才能稳步发展,实现机械生产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符合。所以,想要促进工业化的发展,必须要将信息技术与电气化技术相结合。从电力传动技术方面来看,包括的主要内容是数字控制与数据通信、电子变换器等。要实现信息技术与电气传动的有机结合,就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最终促进工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2 信息化时代的电气传动技术分析
2.1 电力电子变换器是信息流与物质间传输的媒介
信息流与能量之间的重要媒介是电力电子技术,如果没有电力电子技术实现转换,没有利用弱电对强电的接口进行控制,那么,信息只是停留在信息的状态,不能实现对物质生产的真正控制。当前,电力电子技术发展处于上升阶段,不断涌现出新的电力电子器件以及变换技术。同时,电力电子技术的普及,社会越来越重视谐波与无功电流对供电电网产生的影响。为进一步解决这个问题,相关的研究单位需要大力地开发“绿色”电力电子变换器。要求功率因素处于可控制的范围内,各次谐波的分量比国际与国家要求的标准限度小。这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2.2 数字控制与数据通信手段在电气传动技术中的运用
2.2.1 数字控制与数据通信手段的使用优势
就目前而言,电气传动控制主要是根据电子技术实现对机械的控制。控制模块主要包括数字控制与模拟控制。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微处理器已经实现商品化,实现商品化之后又会进一步促进电子控制的发展。就数字控制来说,以微处理作为技术的核心内容,以控制器为主要的形式,这种形式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已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PI调节器是数字控制器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形式,它所具有的优势,数字控制器也有。所以,可以从PI调节器的角度来讨论数字控制器的使用优点。PI调节器能快速地对控制作用的物体做出反应,在积分部分,能有效地累积积分偏差,并有效地消除稳态误差。在实际运用数字控制的过程中,不会对模拟控制器产生控制,另外还能最大限度地使用计算机有关的智能功能改进数字控制器,进一步促进数字控制器的智能化发展。
2.2.2 数字控制系统的故障检修与自我诊断功能
计算机控制具有很多优势,其中最主要的优势是自我诊断故障。逻辑判断以及数值计算能力是计算机必备的能力,所以,利用计算机能有效地处理事先所搜集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精准的分析。在分析故障的过程中掌握数字控制系统出现故障的原因,并通过故障的原因对故障形成正确的判断,从而采取正确的措施有效地对故障进行处理,这样的一个过程被称为故障自诊断。计算机能可靠地完成工作是计算机完成故障自诊断的保障因素。确保检测元件准确无误。对元件的检查通常需要人工来检查。
3 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电气传动技术方面做出相应的改变,在电气传动中更多地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电气传动技术与信息技术充分地融合,使其更加满足现代社会生产的要求,将电气传动技术更加广泛地运用到工业生产过程中,进一步推进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速度,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陈伯时.信息化时代的电气传动技术[J].自动化博览,2002(04):4-7.
【关键字】测绘工程;测绘技术;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科技持续迅猛发展,各种高新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之中。不断发展的测绘工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降低了工程测绘过程中的难度,并提高了其准确性与有效性,进而为工程施工带来了便利,为施工单位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与此同时,也增强了测绘单位自身的市场竞争力。目前,测绘具有跨越式的发展特点,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几乎包含社会的各个方面,为有效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合理进行城乡规划工作、正确监测并预报重大灾害工作以及促进国防建设等工作提供了精确、有用的基本资料。
一、基本概念
测绘是指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与空间、信息科学,并采用GPS技术、RS技术以及GIS技术,通过进行一系列测量工作从而获取能真实有效反应地理与空间分布的基本信息,以便为工程施工单位顺利进行施工以及行政部门进行有效管理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进而为各项工程的有效开展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些也决定了测绘的基本特点包含了基础性、前期性以及公益性。
测绘工程是指在工程区域内,用相应的标识将所有物体的实际外形与分布特点根据一定的比例进行绘制工作,使其形成一幅直观、形象且真实的地形图。这种建立在真实、精确基础上的图纸资料能有效提高规划设计的工作效率与质量。测绘工程能自动获取各种数据并对其进行快速处理、智能调度以及规范整个测量环节的行为。
二、应用情况
(一)3S技术的应用
3S技术是指将RS(遥感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以及GPS(全球定位系统)这三项技术进行有机融合,从而规避三者的不足并将其优点最大化发挥。
3S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组合,比如将计算机高效精确的信息处理技术同遥感技术进行组合后,制作相关地质图以及遥感图时,可以有效提高制图速度以及确保其达到高度的精确度。这种组合能快速进行地质选线,并被大量运用到实际选线工作之中。3S技术对于促进资源共享以及进行功能互补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在简化工作程序的同时还能降低成本。
(二)数字测图新技术的应用
数字测图是新近发展起来的测图模式,依托于电子测绘模式的进步以及动态定位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测图技术也不断自动化与智能化。目前,我国新起了一种全新的测绘模式,即电子平板,它能实时成像,有效提高了形成图像的速度以及图像质量。
(三)自动化测量技术的应用
随着社会技术的进步,自动化已经成为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满足了人们在规定时间内以及在没有实际接触的情况下进行测绘的特殊要求,并为自动获取信息以及快速对信息进行有效处理奠定了基础。这种技术最早被投入使用是始于20世纪末,并在短期内被广泛认可与投入使用。到目前为止,国际较为通用的自动化测量系统是对工业进行解析的测量系统以及全自动化的测量系统。
(四)自动导航新技术的应用
基于全站式自动跟踪导航仪和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并投入使用,自动导航技术也更加完善与精密化,并被实际应用到建设水利水电工程以及建设城市政府工程之中。该技术在实际运用时比较偏向于降低施工难度,可以自动及实时检测施工环节,确保各项设备能按照要求进行规范的操作。
三、发展方向
(一)测绘工程的结果更加数字化
传统测绘效果主要表现为地图上的自然条件以及各种人工要素,包括其外在形态与空间地理分布位置,但没有更多其他的属性,无法完整、精确反映出实际情况。相对来说,测绘技术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将更加重视对其他属性的挖掘,更加丰富地图表现的详细内容以及表现形式。同时,基于高速变化的时代特点,测绘成效需要具有时效性以及准确性,对于这点,数字化能轻易达成。
(二)显示方式向可视化发展
地理空间具有三维立体形态,并实时变化,而传统的地图一般使用平面图形、沙盘模型或者是电子显示屏,用这些来对实际地理环境与人工要素进行展现,这些呈现方式全部都是静止的,对实际情况的展现只是其某段时间的状态,却不能完整展现其变化发展过程中所有的状态与特性。如何实现地理空间的动态以及立体展示呢?针对这个问题,实现实际地理空间各项要素显示的可视化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结束语
我国各项工程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对测绘工程技术的依赖性也逐渐增加。我国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水平为测绘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加速了新测绘技术的开发力度。时代处于不断变化与发展之中,客观环境也实时发生着变化,要想及时、准确测量地理空间各要素,并用最有效的方法将其呈现在观者面前,需要加大测绘工程技术的研究力度,确保其紧跟不断变化的形式,满足不同客观实际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殷邵刚.浅谈现代测绘工程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3).
【关键词】GIS;水利
1.GIS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1)GIS被誉为地理科学的第三代语言——用数字形式来描述空间实体,地理信息系统处理,管理的对象是多种地理空间实体数据及其关系,包括空间定位数据,图形数据,遥感图像数据,属性数据等,用于分析和处理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分布的各种现象和过程,解决复杂的规划,决策和管理问题。
通过上述的分析和定义可提出GIS的如下基本概念:GIS的物理外壳是计算机化的技术系统,它又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构成,如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数据处理和分析子系统,图像处理子系统,数据产品输出子系统等,这些子系统的优劣,结构直接影响着GIS的硬件平台,功能,效率,数据处理的方式和产品输出的类型。
(2)GIS的操作对象是空间数据,即点,线,面,体这类有三维要素的地理实体。空间数据的最根本特点是每一个数据都按统一的地理坐标进行编码,实现对其定位,定性和定量的描述,这是GIS区别于其它类型信息系统的根本标志,也是其技术难点之所在。
(3)GIS的优势在于它的数据综合,模拟与分析评价能力,可以得到常规方法或普通信息系统难以得到的重要信息,实现地理空间过程演化的模拟和预测。
(4)GIS与测绘学和地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地测量,工程测量,矿山测量,地籍测量,航空摄影遥感技术为GIS中的空间实体提供各种不同比例尺和精度的定位数。
(5)应用系统具有以下特征。1)AM/FM/GIS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PUI设施网络管理和控制,侧重于对线状设施拓扑描述。2)地理图形数据仅是系统中一种“恰当的,直观的”背景辅助数据,即使没有地理图形数据,只需主体图形数据的支持,系统就能照常运行。3)AM/FM/GIS系统往往需要在多个部门中墼是行维护和共享,因此数据要进行频繁的非线性动态更新。系统根据PUI的专业应用规则,保证数据更新在整个系统中的一致性。因此,AM/FM/GIS应用对“协同工作环境”有较高的要求。
(6)城市PUI部门使用AM/FM/GIS技术的基本目的是提高决策及运行操作的响应速度,数据更新的实时性,操作响应的实时性是AM/FM/GIS应用软件必须保证的基本技术要求。
(7)AM/FM/GIS系统应用对象千差万别,因此AM/FM/GIS平台必须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开放性。
2.GIS与测绘的关系
(1)GIS技术推动测绘的发展。测绘为GIS的数据采集和更新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源,但是常规的模拟方法是将测绘的结果表示在地形图上,这样就需要对地表图进行数字化即矢量上,以便能更好地被GIS系统识别,加工和存储。因此,随着GIS的发展就要求测绘能及时地,快速地直接提供数字化形式的数据。这样就促使常规的光学测量仪器向数字化测量仪器发展,导致了数字化测绘生产体系的建立,并推动GIS,全站式电子速测仪和数字摄影测量等技术的发展。
(2)测绘工程推动GIS的技术发展。自从20世纪50-60年代,解析测图仪,机助测图系统,全站式测量仪器将测量结果以数字的形式直接输入电子计算机以为,为GIS系统的空间数据的采集和更新,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基础,世界上第一个GIS系统就是由加拿大政府测量机构完成的,从理论到实践整整研究了十年,而后,建立了专门工作组从事数字测图和GIS工作,并用GIS系统为测绘工作服务,可以说,测绘的发展,也推动了GIS的发展。
3.GIS在水利行业的推广与应用
(1)GIS在防灾减灾方面的应用。1)防汛决策支持系统或信息管理平台。在国家防汛指挥系统总体设计框架下,各流域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防汛决策支持系统或防汛信息管理系统都GIS为平台。GIS在这些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有:空间数据管理,包括查询,检索,更新和维护,利用空间分析能力为防汛指挥决策提供辅助支持,为各类应用模型提供数据,优化模型参数,预报预测,防汛信息及决策方案的可视化表达。2)灾情评估。在灾情评估中,GIS发挥的主要作用是:基础背景数据的管理;空间和属性数据查询,检索,统计和显示的基础;洪水演进的基础平台,灾情数据的提取和分析;灾情的可视化表达,辅助决策的工具。3)洪涝 灾害风险分析与区别。采用GIS技术,是进行洪浑灾害风险分析与区别的有效手段。GIS发挥的作用有:多源,多尺度数据的管理;空间数据的叠加与综合处理,图形处理的特殊功能。4)城市防洪。GIS在城市防洪中发挥的作用更多更大,目前比较突出的有:城市积水,退水的预报预测,现有排水设施信息的管理,排水设施的规划与设计,城市绿地的面积与位置的规划,暴雨时空特征分析,以街道为统计单元和以街区为空间单元的社会经济数据空间展布,暴雨分布及积水街道分布的可视化显示,分辩率,多层次,多源和更新频繁的数据的存储,维护和管理。
(2)GIS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水利部门在地表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和调配中采用GIS技术,此外还运用GIS研究地下水资源,在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中GIS发挥的作用大致有:历史数据管理和实时数据的动态加载。信息的空间与属性双向查询,时空统计,以多种方式直观地可视化表达各类信息的空间分布及动态变化过程。区域水资源的空间分析,区域水资源管理模式区别,如地下水禁采与限采区划,水环境区划等。
(3)GIS在水环境和水土保持方面的应用。水利部门以GIS为开发平台,全面收集,管理,存储水环境信息,用直观显示,查询,分析空间信息的方法来了解水环境状态和背景,评价水环境质量,模拟水污染过程,为水资源开发,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信息技术支持。
(4)GIS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应用。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管理中,除了利用GIS的功能,自动生成规划所需的水利工程位置图,土地利用图,行政区划图,土地特性分类图外,还大多发挥了GIS的分析和决策功能,如大型跨流域引水工程的选线和大型水利工程的选址以及环境效益评估。
4.面向未来测绘的GIS的发展前景
(1)GIS与GPS和RS的结合。GPS是一种利用卫星定位技术的快速,实时确定任一地面目标点空间坐的系统,它与GIS的结合和来更新GIS的空间数据处理。RS是GIS重要的数据处理和数据更新的手段,这三者的结合是GIS发展的必然趋势。(2)GIS与时间轴的结合。带有时间坐标的GIS系统可以对一个系统,特别坚一个始终变化的系统进行动态跟踪。而且对资源信息的动态变化进行预测和评价,为测量工作者提供更多的信息。(3)GIS向网络化发展。由于空间某一点是很多信息的集合,这对于研究人员和测绘工作来说,了解更多的信息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就要求GIS系统向网络化发展,以便实现资源共享,满足不同测量工作者的需求。
5.结束语
GIS的发展,必将是面向不同层次的测量工作者更易于学习和应用的系统。而且必须将促进测绘事业的发展,适合未来数字测绘事业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闫正等.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标准化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1获取地理信息
地理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和表格信息等。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它包括相对独立的文字资料、图和表的引文或说明、题干中的限定或提示,显见文字信息不只是给出解题基础材料,还包涵了考查的意图、内容和方法;图像信息指地图、原理图、统计图、联系图等图像所提供的符号、注记、数字、图例等信息;表格信息是指数字资料信息及数字资料的属性、类别和单位等信息。
2提炼地理信息
在获取地理信息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对信息进行提炼,明确重要的、关键的、次要的、无关紧要的信息。然后逐条分析,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起信息链(概念、原理、规律和过程),实现地理信息的整合。
(1)反馈地理概念、原理、规律和过程,搭建地理信息与学过知识的桥梁,明确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
(2)反馈地理知识结构,只有在地理知识结构的框架下,才能提炼出重要的、关键的信息,为解决问题提供信息源。
(3)反馈地理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自然地理知识与人文地理知识、自然地理与区域地理知识、人文地理知识与区域地理知识等都有着内在联系。区域地理知识是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载体,区域位置决定气候,气候会影响水文、地貌、植被、土壤,进而对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等人类活动的影响。认识地理知识内在联系,可以由某地理知识推知其他方面的知识。
3解读地理信息
地理学科兼具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的性质,综合性是地理学科基本特点之一,因此地理综合性信息的解读,不但要用到相关学科知识,如自然地理要素运动信息的解读要用到数学和物理的知识,环境污染和喀斯特地貌的形成的信息解读要用到化学知识,生态服务和生态系统的信息解读要用到生物知识,人文现象的形成和发展的信息解读要用到历史知识,地理思想(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的信息解读要用到政治知识。而且要形成解读信息的的视角和方法。
获取、提炼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括捕捉、提取、加工试题材料中的有用信息,辨析题中的限制条件和隐含条件,排除干扰信息。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不强或有缺陷,就不能有效调用相关知识和能力,也就不能针对性地对试题做出正确解答。因此,能准确而快速地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就显得相当重要了。
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地理信息呈现的特点:
(1)教材之外的信息
从原来课本插图的改编转向逐渐脱离教材,信息中涉及学生没有学到的概念和原理,会给出相应解释。这些新信息基于实际问题、热点问题、合理的假设和推理,不会给学生解题造成障碍。
(2)多以图表形式提供信息
便于学生阅读、考场读图、用图能力。
(3)信息情境化
创设新情境,使考查内容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
(4)提供信息的不完整性
试题提供信息十分简练,含有隐性信息,使信息不完整。
(5)提供组合信息
组合信息是指同一题中以文、图、表等不同形式给出信息,它常常在学科内知识综合,或跨学科间知识的综合呈现。
(6)逐步给出信息
以简要题干信息为基础,以一条探究思路为引导,通过分小题逐步给出信息,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一步一步地探究完成。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我们在审题过程中的第一要求,也就是解题的前提,必须弄明白题目中蕴含着的问题条件、设问要求、设问立意、思维线路。
例题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当你成年以后,年轻时做过的任何事情都不再重要了。尽管当时并不知道,我现在算是明白了。当时我们实在是太年轻了。――理查德・福特
生活就是这样一种艰难的尝试。它是一场日益更新的战争。它所有欢乐的时刻全部都是微不足道的插曲,并且你将为它付出太高的代价。――奥丽亚娜・法拉奇
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图中信息】 等高线 河流 赤道 10°E、20°E经线
【设问立意】 本题需要判断地形类型并说明理由。既考查了读图分析能力,又考查了地理基本概念。“说明判断的理由”要求学生认真读图,获取和解读图中的有效信息,比如经纬度、河流干支流的流向、等高线走向这些有效信息,同时学生还要清楚“地形类型”与“地形区”的联系和区别,避免不必要的失分。体现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立意。
【思维线路】 该题主要考查对地形类型的判断。由图可知河流水系呈向心状,结合500m等高线可判断出地势四周高,中间低,为盆地。
【参考答案】 盆地 理由: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再从(500m)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
例题2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三国资源独特,经济发展水平高。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意大利自然资源比较贫乏,但那不勒斯市的炼油、钢铁、汽车等工业发达。简要分析其工业布局的主要原因。
【图中信息】 图名:欧洲三国位置图 亚平宁半岛 自然资源贫乏 临海 港口 经济发展水平高
【设问立意】 此题主要考查读图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该题的命制一是考查学生对炼油、钢铁、汽车等工业发展需要条件的掌握程度,二是考查学生对图中那不勒斯是沿海港口这一重要信息的辨识程度,三是对材料隐含的信息(如“自然资源缺乏”“经济发达”等)的有效提取能力。
【思维线路】 工业布局的主要原因从市场、交通、经济基础、劳动力、技术协作等来分析。那不勒斯沿海优良港口的优势弥补了资源、能源不足的劣势,另外发达国家较高的科技水平也是工业布局的有利条件。
【关键词】传述;清晰度;性能
【 abstract 】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cameras, recording mode, the body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digital camera type, use classification, photoelectric devices classification, the number of the camera tube classification, application classification, connection condition classification and coding method classification, records of the signal encoding method classification, signal records on the tape format classification. To form a unified clear education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system of education mode. Let students learn to camera technology in actual operation, under the premise of understanding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zoom lens, adjust the zoom lens work several basic concept, spectral system composition and working principle.
【 keywords 】 recount; Definition; performance
中图分类号:TN9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改革开放以后,数码技术作为舶来品传入中国,在市场经济的运作调控下获得了高速发展,与传统摄像技术并存。数码技术改变了传统摄影的模式,在传统技术胶片拍摄,后期裁剪,校色,中途曝光,暗房特效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创作上的自由,改变了传统生活。
数码系统,又叫数位系统,使用不联系的价值代表信息,用来输入,处理,传输,储存,相比较非数码的模拟信号,数码系统一个个连续的范围代表信息,虽然表示方法相互分离,但是其代表的信息却是可以连续的。
数码技术通常运用于计算机技术与电子科学技术,将真实世界的信息转化成二进制位数形式,音频和数字照片就是例子。
数码技术又称数字技术,是把一系列连续的信息数字化,传递,加工和处理信息不连续的信号叫数码技术。
与模拟技术相比,数码技术拥有抗干扰能力强,精确度高,存储时间长,保密性好与通用性强的特点,因而发展十分迅速。
而今,数码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影视栏目包装,数字视频后期编辑合成,数字音频编辑合成,广告摄影和照片处理,数字摄像广告商业脚本策划,素材采集,三维动画制作和后期合成,网络游戏与婚庆场景效果制作。
数码摄像机的分类。
虽然数码摄像机种类繁多,但是其基本工作原理大致相同,即把光学图像转化成电信号,方便储存与传输,利用反射的光收集镜头,由记录媒介记录,输送到监视器上显示出来。
一、按照实用功能和摄像机的档次,数码摄像机可以做如下分类。
广播级摄像机。一般运用于电视台和节目制作中心,清晰度高。
业务级摄像机。一般运用于电化教育和工程监视,性能优良。
家用摄像机。拥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能多,使用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的优点。主要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影像记录。
二、按照使用功能,数码摄像机可以做如下分类。
演播室,现场座机形摄像机。这类摄像机体积大,安装于三角架上才能操作,镜头的体积大,焦距范围广,孔径大。常用于演播室等固定的场所。
便携式摄像机。重量轻,体积小,携带方便,采用直流电池供电,多用于新闻采访和电子现场制作。
三、按照拍摄的光谱范围,数码摄像机可以做如下分类。
黑白摄像机。主要运用于监控字幕和工业监视。
彩色摄像机。广泛运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
红外线摄像机。主要运用于夜间监控。
X光摄像机。主要运用于医学和安检。
摄像机自发明以后,自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以后迅速覆盖影像市场。国外摄像机抢滩中国市场之后,国产摄像机发展形势严峻。中国摄像机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一)国外厂家具有较高的起点和技术背景,中国的摄像机制造业未能与国外的摄像机制造业构成品牌威胁。在中国自主研发摄像机技术的过程中,“打着手电筒”前行成为中国摄像机制造业的真实写照。
(二)受中国体制内教育的统一大背景影响,中国的摄像教育理念无论是从执行还是从教学观念上都有待改进。
由于优质的摄像机太过昂贵,导致一部分学校硬件达不到相应的要求。没有优秀的硬件做支撑,学生的学习质量得不到提高,整体摄像行业后备力量不足,造成恶性循环。
针对以上问题的解决办法是:
(一)政府应政策加大国内摄像机制造企业的资金投入与技术支撑,用政策倾斜的方式发展摄像机制造业。
(二)加大教育机构的硬件建设,以确保后备人才力量学习质量的提升。通过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掌握摄影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数码相机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提高学生的摄影知识水平,增强学生的创意意识,技术意识和审美意识,发挥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了解摄影技术的原理和发展历程,为摄影市场补充后备力量。
自进入21世纪以来,数码摄像技术又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针对数码技术行业的大背景,摄像教育的行业走向,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要想在现代数码技术背景下决定摄像教学的方向,首先应该了解数码技术在现代社会背景下的技术应用。
要了解数字化摄像机的发展历程,记录方式,机体特点,发展方向以及数字化摄像机的种类,用途分类,光电转换器件分类,摄像管的数目分类,使用场合分类,连接状况分类,编码方式分类,记录信号的编码方式分类,信号记录在磁带上的格式分类。才能形成统一清晰的教育发展流程与系统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学会摄像技术实际操作的前提下,了解变焦镜头的工作原理,调整变焦镜头工作时的几个基本概念,分光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数码摄像机发展到现在,大多数已经具有彩色取景器和用于预览播放图像的彩色LCD显示屏,具有控制图像稳定的功能,特殊效果处理走入正轨。反差压缩,孔阑校正,影像增强,高光保护,色彩校正,伽玛校正、视频压缩,静态图像拍摄功能的出现代表了新技术潮流的发展与覆盖。改变了在数码技术没有出现之前,传统摄像机覆盖世界的状况。传统摄像由镜头记录,由胶片写实,在化学药剂下成型,发展到现在已经拥有百余年历史,在数码技术没有运用之前,传统摄像技术曾经是定格影像的唯一选择。
摄像技术发展到现在,进入了数码技术摄像发展阶段,在发展的新形势下,摄像技术的走势确定了技术的新发展方向,而数码摄像技术的发展方法和发展过程则更显得尤为重要。
胶片统治影像技术的时代已经结束,自胶片百年老店柯达公司破产之后,传统胶片公司是否应该转型过度,如何转型过度成为了掌管公司是否能够长远发展的命脉。
在数码技术背景下的摄像技术教育应确定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一是,如果在数码技术背景下依旧要发展胶片技术,就应该走高精尖的专业化发展道路,同时让胶片技术成为数码技术课程的教育基础。二是如果走单行道发展数码摄像技术,就应该保持与时俱进引领时展的创新发展式思想,时刻关注技术更新,社会需求与正确的行业发展方向。
发展数码摄像教育,可以推动数码摄像在中国教育环境下的良性循环。
(十)丰富摄像的教学内容与技术支持,拓宽摄像技术的就业范围。
现今数码摄像技术应用广泛,教育机构应该密切自身教育发展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推动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
(十一)对照社会实践优化课程方案,密切课程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注重教材更新,紧跟时代步伐发展。
数码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摄影模式,更新了摄影技术与视听效果,为人们带来更多的创作自由,形成了新的教育应用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改变一,相比较传统的摄像模式,数码化摄影给摄影师带来了从所未有的便捷和创作自由。数码摄像机不需要胶片,创作过程简短的明显优点深受当代摄影家推崇。
改变二,传统摄像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作为创作支撑,大众很难掌握专业的摄像技术,造成了摄像技术不能普及的缺点。而数码摄像机不同,针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种类与不同的摄像机可以满足专业化和非专业化的不同要求,没有专业技术也可以进行数码摄像,深受大众喜爱。
数码摄像技术的普及,一方面普及了大众的摄像技术,而在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摄影专业技术朝着技术更加精确化,理念艺术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经管类专业一般都包含经济学、国民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金融学等经济类为主的专业。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本科人才,相对于一般本科院校的经管类专业,独立学院的经管类专业没有过多的理论研究,而是培养以市场就业技能为主的专业,通俗的说就是能够在学生毕业后顺利走向市场的专业,所以,作为经管类专业比较重要的公共基础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也应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为主,但是在教学中发现,情况不容乐观。本文就以东方科技学院为例,来谈谈经管类专业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改革。
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的现状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是一门承前启后的课程,不同于高中所学的简单概率,只需要排列组合的初等方法就能计算,大学中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是以微积分为基础,需要重新定义概念与运算规则,而且,经管类专业课程《统计学》又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为基础的,所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学习与微积分的学习好坏有关,又决定了后续课程《统计学》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发现,这样重要的一门课程在学习效果上并不好,每年东方科技学院的期末考试不及格率仅次于高等数学的不及格率。很多学生也是怨声载道,大吐苦水,不知道该如何学好这门课程,明明都尽力去学了就是学不会。作为每年都让这门课程的一线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概念理解不到位。概率论数理统计的课程分两部分:概率论以及数理统计。概率论是以微积分为基础,通过分布函数来定义概率,一般包含概率的定义与性质、分布函数、二元分布函数、数学期望与方差、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数理统计一般包含: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从内容上来看有点多,一般也不会全部讲解,受到课时偏少的影响,教师在概念解释上就讲的偏少,主要还是以解题为主,但是概念没有解释清楚的后果就是学生根本无法理解随机变量、分布函数、统计分布的内涵是什么。尽管在课堂上一再强调随机变量与高等数学的变量不一样,随机变量仅仅表示事件,不同的数字变量可以表示为相同的事件,分布函数是以随机变量进行定义的,其含义就是随机变量所定义事件的可能性-概率。但很多学生还是以高等数学的变量与函数来理解随机变量与分布函数,特别是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时候,就更无法理解,教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听的一脸茫然,那求知若渴却又无法理解的眼神让教师无可奈何,不得不再次重复讲解。
2、微积分基础不牢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以分布函数为主线串联的,但是分布函数的问题就牵涉到高等数学的微积分知识,特别是二元分布函数需要用到二元微积分,这对很多学生是苦不堪言,原因就在于前修课程微积分没有学好。由于高等数学的知识量大,课时又相对较少,独立学院学生的数学基础本身就很薄弱,教师在讲微积分知识时就尽量简单化,二重积分的知识就变简单很多,这就导致W生学习概率论的时候,再次面对二重积分就有天然的畏惧感,不熟悉的分布函数概念以及难懂的二重积分的计算,使得很多学生就放弃概率论的学习。对数理统计也是如此,数理统计的知识是以总体样本为基础,通过抽样来估计总体参数并对总体参数进行检验的过程,而且,统计的规律就是随着样本的增大,总体就服从正态分布,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估计正态总体的两个参数并进行检验。这样的知识点按理来说不难,但是学生的表现来看,不尽如人意。这反映出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适应,经过高考对知识点反复强调讲解的习惯,学生对大学课程没有反复练习的行为不适应,而且其他课程也多,又处于没有人监管的状态,主观上就放弃了对难点的探索精神。因为数学的学习不同于其它课程,除课堂教学外,还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做预习预备与复习巩固的。
3、不注重实践操作。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学习只是讲解一些基本的概率统计原理,理论上不需要过多详细讲解,而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上。特别是数理统计方面的知识点如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等这些知识,让学生指导基本的原理即可,学会在实际中会用到这些知识才是重中之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会更直观的让学生明白理论的意义所在。经管类学生所需的统计知识在以后要用到的地方挺多的,工作上一些简单的excel表格就是有求和求平均,如果考上经管类研究生,那么学术上还需要学习《计量经济学》,得会用统计学的知识进行实证分析,统计软件如SPSS做模型分析,并对结果进行经济解释,进而来撰写相关的学术论文。因此,针对经管类学生的特殊性,教师应该在实际操作上下一番功夫。
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的改进措施
针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一些教学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1、重视概念的解释。教师在主观意识上应该认识到解释概念的重要性。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上轻概念重解题的思维一直没有改变,认为数学就是能够让学生解出题目来就是好效果,殊不知,这样的教学只能培养一批会机械计算的学生工人,根本无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况且,解释概念比解题重要的多,概念解释清楚了,学生就容易理解做题的含义,反而能促进解题的进展,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应该注意甄别新旧知识的区别,建构主义认为,前面的知识学习会对后面知识的学习带来影响。很多学生在大学前已经习惯了数学当中的数字计算,数字变量的概念,对概率论当中的随机变量以及分布函数还是以原有思维进行思考,这样,就很难走出误区。教师即时在课堂上反复强调数字变量以及随机变量的不同,但如果学生的主观没有意识到,就很难达到效果。所以,对于新旧概念的区别,教师要详细解释,学生也应该主动认识。
2、加强微积分的练习。如果不会微积分,那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学习也就无从谈起。微积分的学习是在高等数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知识点,那么师生就应该在高等数学中把这个知识学好。如果还是未能学好,就应该采取开设选修课的方式,给予微积分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补习,当然这个在实际操作当中有一定的难度,选修课是学生自愿选择的,那些微积分本来就不好的就不会去选修该课程,教师可以规定高等数学不及格的学生必须强制的选修微积分,至于会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而导致学生的逆反厌学情绪,这个得需要做一定的调查才行;此外可行的就是成立学习小组,让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来帮助后进学生,采取帮扶的方式来提高微积分的成绩。还有就是教师可以建立qq群、微信群等网络平台,通过网络答疑解惑的方式来解决对数学学习有难度的学生。
3、注重统计软件操作。数理统计方面的知识在后续课程如《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用的很多,这些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统计软件的用法。因此,在讲解数理统计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穿插一些基本软件方面的知识,把理论用到实际操作上,就能让学生更加明白理论的含义,当然,这里要注意的是,由于课时不够,正式课堂上可能无法讲解太多。教师应该采取课后作业的形式进行,布置一些跟尽管专业有关的习题,如分析教育水平对收入的影响这类简单可行的统计练习,并把做题的批改当成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以监督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四、结束语
经管专业的特殊性,使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学习显得较为重要,对后续课程有很大的影响,教师与学生应该充分意识到概率论当中一些概念的重要性,加强微积分的练习,在统计方面尽可能的讲解软件使用的知识,来提高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小平.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