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8 10:46: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德育体系建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学校 德育建设 思考
一、前言
学校德育建设是学生成长进步的核心工作。近年来,我校在学校德育建设方面上取得了飞速的进步,但依然有发展的空间。所以,在新时期下,我们要加强对学校德育建设的重视,提升教育事业的水平。[1]
二、必要性
在当今国家和社会的背景下,道德失范问题和现象层出不穷,关于社会道德滑坡的议论更是不绝于耳,于是,进行社会道德的重建,尤其是加强中小学学校德育建设的问题日益凸显。与此同时,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明确规定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战略任务。所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强化教育引导必须从中小学生抓起’从中小学教育抓起,必须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
三、加强学校德育建设的意义
我们知道,学校教育是由德育、智育、休育等几方面的教育因素所构成的整体,德育是整个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能被取消,也不能被代替。任何社会、任何阶级的教育都不能没有德育;没有德育的教育就是不完整的教育,而不完整的教育是不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的。
1.加强德育建设是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需要
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一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如刚正清廉、公正无私、自强不息、尊师爱幼、舍已为人、勤俭务实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千古名句传遍海内外,至今在人类文明史上闪耀着夺目的光彩。正是这种美德哺育着我们中华民族,形成可贵的民族精神,使我们的国家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受欺凌而不屈,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当今时代,我们不仅要继承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更应该使其发扬光大,使之和丰富的物质文明一起发展。只有如此我们的国家才有振兴的希望,我们这个民族才有光明的前途。[2]
2.加强德育建设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
当前正提倡教改,实施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科学含义应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或“全面素质的教育”。目的就是“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而在诸素质中德育无疑应该是最重要、最根本的。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即使拥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强健的体魄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对社会的发展进步也不会起有益作用。古往今来,“有才无德危害社会”的人也非少数。多年的教育经验也表明,大凡做出突出成就或读书最好的人不一定是那智力最优秀的孩子,而是有着健全的情感和心理素质,意志坚强、品德高尚的人;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当今孩子和以前几代相比智商要高出过去的孩子几个百分点,而在情感、意志、心理素质即情商方面都低于二十个百分点。这不能不让我们警醒:注重智商的同时更应注重情商的培养。人云:“浇花要浇根,教人要教心”。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就应该抓住根本,从德育入手,所以,素质教育应该把德育放到首位。
四、加强学校德育建设的措施
1.认清形势,全面审阅新时期的小学德育
市场经济对小学德育的影响与其本身所具有的双重性是一致的。我们应该站在历史高度,以战略眼光全面审阅其双重性。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有利于增强学生竞争意识,从而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竞争性是市场经济最突出特征,也是市场经济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表现。市场经济的主体为寻求拓展生存空间,必然展开激烈竞争,这种竞争归根结底是知识竞争、人才竞争。生活在这一社会氛围中的学生将不自觉地受到社会薰陶,随之形成刻苦学习、积极进取的学风。第二,有利于唤醒学生自主意识。市场经济的自主性要求参加市场经济活动的每个主体都必须具备生产经营自,每个主体都必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种要求必然引起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和主体精神的完善。第三,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主法制观念。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市场经济的运行、市场活动的开展,都要通过法律来规范和保障。这必然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从而使其成为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2.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首先,要大力改善学校教育环境,积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接触社会、观察社会,思考现实问题,密切联系社会实际,提高学生的人生阅历、生活体验、实践能力和思想水平。其次,要改善社会环境,并加强网络的治理工作。学校要采用集体教育方式和个别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学会分析、学会判定和调控,增强网上的自律意识,回避网上不健康内容。最后,要创设好的家庭环境,使学生从小就能接受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思想品德和文明习惯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通过和家庭建立联系,明确学校道德教育的要求,从而使家长有针对性地对子女进行教育或施加影响。
3.统筹兼顾,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建设与指导
(1)进一步推动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具体地说,在价值观上,要反对拜金主义的金钱观,提倡奉献精神;在道德观上,要反对极端个人主义,提倡集体主义精神;在生活观上,要反对享乐主义,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在社会观上,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建立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要培养跨世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小学德育首先要得到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要把小学德育工作纳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去,运用各种舆论宣传工具,辩证地阐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基本理论,颂扬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法治标,德治本,法惩外部罪行,德崇内心廉耻。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校德育建设是小学生成长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德育建设工作,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一、紧跟社会发展,创新职业教育模式
萍乡的职业教育是从上世纪8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的。当时针对全市农村实行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为满足农民脱贫致富的愿望,各职业学校紧随农村经济改革步伐,坚持立足农业、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办学宗旨,采用“边学习、边实践、边成才,人毕业、树挂果、家致富”的办学模式,为全市农村培养了一大批致富能手。该模式被原国家教委誉为农村职业教育的一大创举。90年代,学校根据农业生产向专业化、科技化和集约化转型的新特点,采用“学校+公司+农户,教学、生产、经营成一体”的办学模式,为全市农村培养了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业的新型农民,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进入21世纪后,如何创新职业教育模式,使职业教育既能更好地为萍乡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助推萍乡城市转型,又能满足千万农民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求,成为了萍乡教育行政部门以及职业教育工作者经常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与此同时,萍乡市委、市政府根据萍乡是一个老工业城市,又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及时提出了加快城市经济转型,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的发展战略,把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城市转型整体规划之中,将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城区职业教育全方位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农村职业教育积极探索“超市化”办学新模式,即职业学校把所有開办的专业作为超市中的柜台,下放到各个专业或系的教师集体承包,由教师包招生、包教学、包管理、包就业,同时紧密对接市场需要,实现把学校办活、办大、办强和办出高水平的新目标,使学校成为服务“三农”的人才培养场所、生产示范基地和科技推广中心,为农村改革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二、提升教学质量,增强职业教育竞争力
为了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使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一个掌握熟练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为此,萍乡市在职业教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和教育:二是加强精品专业建设,要求各学校始终把质量作为立校之本,把教学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推进课程体系建设,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拟仿真教学等国际国内先进的教学方法,构建“有用、有效、有吸引力”的课堂;三是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多元的人才观,按照合格加特长的培养思路,积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平台:四是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加大改革的力度。
同时,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提升学生的竞争力。通过与企业合作,企业补贴学费,提供实训设备和场地,着力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如湘东职专与某酒店合作办学,采取“工学交替”的方式,使该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既能够在学校里学到理论知识,又能在酒店进行实践,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学员。其中,有的已经成长为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萍乡花炮职业学校与某印刷公司达成校企合作协议,公司为学校提供良好的教学设施及专业技术人员的师资,学生学习采用“以工助学”的形式,即在教室学习一个月的理论知识,在车间实训一个月操作技能,交替进行。此外,引导、鼓励行业组织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并积极创办相关职业学校。2009年,江西省大富集团与上海赢腾网络有限公司融资近2亿元兴办萍乡大富汽车工程学校,依托大富汽车城,以及萍乡市汽车装配制造业、销售服务业的优质资源,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開设机械制造及汽车维修专业,致力于实现职业教育与汽车产业的无缝对接,着力培养汽车类专业人才,目前已有在校生近千人。
通过提升办学质量和创新办学模式,萍乡的职业教育已成功走出了一条办人民满意职业教育的特色品牌之路,职业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绩。2011年,萍乡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江西省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学校。2012年5月,萍乡市工业学校是江西省唯一一所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典型院校案例评选”学校。2010年,萍乡市武功山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被评为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先进集体,2012年被评为全省师德师风建设示范校,现在又被列为第三批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性建设学校申报学校。
三、优化资源配置,铸造职业教育品牌
萍乡卫校利用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中多人兼任市卫生局及市内各大医院领导职务的优势,加强与医院的合作交流,精心打造护理专业这个品牌。通过院校合作,首先是拓宽了学校教职工的视野,引进新的办学理念,探索新的办学模式,促进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入開展,活跃学校的学术氛围:其次是利用医院的人才优势,聘请医学博士指导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缓解了学校专任教师不足、教学任务过重的压力:再次是安排学校教师到医院临床进修,为培养真正的“双师型”教师提供一个有效的途径:第四是把各医院相关科室作为专业教学基地,实现了学校与医院的资源共享,为学校加强专业及学科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该校2006年1月经教育部评估认定为国家级重点学校,2010年12月被教育部评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近3年来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中央护理教育实训基地、中德合作江西省职业教育促进就业综合项目学校,并在全省护理技能操作比赛中获团体总分第一名等多项荣誉和称号。
在职业院校积极探索学校专业发展的同时,萍乡职业教育工作者通过深入调研,发现职业院校存在规模小、办学力量分散等发展瓶颈问题。为此,萍乡市教育管理部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有序整合,做大做强职业院校,形成了一批品牌职业学校。2008年芦溪县将原宣风职业中专和大安职业中专两所省级重点职业中专合并成为武功山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并成立了萍乡电瓷职业学校,2009年晋升为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8年,湘东区将东桥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等三所学校合并成立湘东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并成立了萍乡陶瓷职业学校,同年被评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9,萍乡市技校等三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整合组建萍乡市工业学校,2011年被评为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四、对接产业发展,拓展职业教育前景
萍乡是老工业城市,又是资源枯竭型城市,2007年市委、市政府提出经济转型,实施科教兴市和兴工强市的战略,职业教育在经济转型战略中如何为萍乡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成为市委、市政府思考的问题。在一番调研、研讨之后,萍乡市决定整合全市职业教育资源,于2008年1月29日在全省设区市率先成立了“萍乡市职业教育集团”,走“对接”之路。全市有萍乡经济技术開发区、芦溪工业园、湘东工业园三个园区和三个产业基地,通过积极抓好专业对接、实习实训对接、学生就业对接、岗位培训与学生提高就业能力对接,開展“菜单式”教学、“超市化”运作、“订单式”培养,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园区企业互惠互利的双赢局面。湘东职专与湘东的陶瓷产业基地对接:武功山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对接传统电瓷产业,与芦溪县强联电瓷集团公司、萍乡市宝天奴服饰有限公司对接:上栗花炮职业学校与上栗县传统产业花炮对接,莲花职校和芦溪县职教中心分别与县农业产业化支柱产业苗木产业对接:萍乡大富汽车工程学校的专业设置紧密联系市场需求,与萍乡市富海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萍乡市民生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等单位对接等。企业提供专业教师、实习场地,学校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全部到企业就业,实现学校和企业“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