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8 10:46: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化学有机知识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医学有机化学 教学 探索 知识结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2(b)-0236-02
有机化学是一门集理论性、实践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的学科。医学有机化学是医学、药学以及生命科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它衔接无机化学,并为后续的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药物化学、药理学和医学检验等课程提供了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医学有机化学的内容虽与化学、化工、生物工程等专业的有机化学课程大致相同,但教学的侧重点、教学的方法须有所差异,对任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从以下4个方面谈医学有机化学教学实践中的
1 了解学生化学基础
笔者所在学校的医学专业面向全国招生,而现阶段各省或地区的高考政策不尽相同,部分新生参加了化学学科的高考,因而具有较为系统的中学化学知识结构,同时对基本的元素、物质以及化学反应有一定的认识,这类学生具备较好的学习医学有机化学的基础;另有部分考生,未参加化学学科的高考,在高中阶段学业水平测试之后便停止了化学的继续学习,这部分新生的中学化学基础薄弱,普遍存在概念模糊,对元素、官能团的认知不清以及对化学反应几乎一无所知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这部分学生学习困难,课堂参与度低,进一步导致学习兴趣和信心的丧失,最终难以顺利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任务。针对不同生源的中学化学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我们不仅需要在合班上课时考虑班级合理编排,更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照顾到基础薄弱的学生,同时满足基础较好的学生更高的学习需求。另外,我们尝试适当安排时间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单独进行中学化学的重要知识点的回顾和讲解,将有利于这部分学生跟上该课程的课堂教学进度,也有助于他们对后续课程的学习。
2 引导学生系统建立有机化学知识结构
多数有机化学教材,包括该校使用的医学有机化学教材均按照化合物类型(如烷烃、烯烃、炔烃、芳烃、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糖、氨基酸和蛋白质……)进行章节编排,虽利于学生依据化合物类型建立知识结构,但各章节内容仍稍显分散,知识点较为繁杂,学生掌握不易。为了学生能够从最基本的有机化学概念、原理出发建立完善的有机化学知识体系,我们有意识地加强了绪论部分尤其是关于有机结构和有机反应的基本理论的阐述。比如:绪论中我们介绍有机化学反应包含两个基本的组成:反应物共价键的断裂以及产物共价键的生成。共价键的断裂方式只有两种:异裂和均裂。前者产生自由基,后者产生离子对,两者均为有机反应的活性中间体,大多数有机反应与这两种活性中间体的生成及参与有关,从而派生出有机反应的三个基本类型:自由基反应、离子型反应(亲核或亲电反应)以及协同反应。在后续章节的讲解中,我们将具体反应归属到上述基本反应类型进行讲解。比如:讲解烯烃的化学性质时,引导学生关注碳正离子如何形成、如何稳定以及如何参与化学反应;讲解羟醛缩合时,引导学生关注碳负离子如何形成、如何稳定以及如何参与亲核反应。这样不仅让学生能够从根本上理解反应,并且能够围绕基本反应的类型及活性中间体,将内容庞杂的知识点进行归类并逐步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
3 注重有机化学与医学的学科交叉
有机化学之所以成为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不仅因为有机分子是构成动物、植物体的基本单位,体内的物质转换及能量传递也均与有机化学反应息息相关。在医学有机化学的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引入相关的医学知识,在强化对知识点理解的同时,阐释相关的生物学或医学现象,从而提升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例如:在讲解立体化学这一章节时,我们开篇即以“反应停”(沙利度胺)事件为例,让学生认识到确定化合物立体构型的重要性。在20世纪50~60年代,“反应停”在临床上被普遍用于抑制孕妇的妊娠反应,但随之而来的大量“海豹畸形婴儿”的出生使该药物被禁止使用。后来的研究表明,当时使用的药物“反应停”实际为一对对映体混合物,即安全的R构型及致畸的S构型的混合物。通过这一实例,学生自然意识到立体化学对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重要性,课堂专注度也显著提高。
在具体章节的讲解中,我们还尝试以常见药物分子为例来阐释相关的官能团或者分子片段,做到医学、药学知识与有机化学知识点的融合。比如:在羧酸及其衍生物的讲解中,我们以青霉素等为例向学生介绍了含特殊结构片段――“β-内酰胺”的一类抗生素,使学生对酰胺的理解得以强化。同时,我们还对青霉素的发现、发展和临床应用背景进行了介绍,从而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医学研究的兴趣。如图1
4 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有机化学虽然是一门经典的理论学科,但是课程讲授中也需要表达有如电子轨道、分子轨道、化合物空间结构以及反应机理、反应历程等较为具象化的内容,因而多媒体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培养空间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中,内容的呈现方法还应做到多样而丰富,比如:我们课堂上利用Flas等形式向学生展示反应历程、反应现象以及部分实验的操作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外,在教学中仍然需要板书课堂内容的提纲和要点,以便于学生课堂记录并迅速把握重要的知识点。
参考文献
[1]陆阳,刘俊义.有机化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有机化学是我校非化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内容繁多、枯燥、难点多、立体感强等特点,学生普遍感到内容多、记忆难、理解难,最终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但是如果学生对这门课程掌握不好,则将直接影响后面专业课程及实践课程的学习。因此,如何提高我校非化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是目前我校非化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浅谈提高非化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笔者认为目前我校非化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三点。
(一)教材内容繁多,课时少。
有机化学教学内容繁多,但是其课时数压缩在一个学期。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有效地完成其教学任务,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有机化学是我校非化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其特点是内容繁多、枯燥、难点多、立体感强。课程涉及的物质种类多,相关反应多且难记,反应条件复杂。特别是涉及反应机理及立体化学问题时,学生普遍感到内容抽象,缺乏感性认识,难以理解。
(二)学生自学能力差。
大多数学生上课不愿随着老师的讲授思考,只是一味坐着听。这样根本不能了解有机反应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只有了解了反应物的结构与性质,才能知道反应的机理。这样才能够事半功倍地学习有机化学。如果只靠单纯记忆,则很难学好有机化学。有时候老师讲述一个知识点重复十遍,但是下一次课再问学生还是很茫然。这充分说明现在的学生上课不思考,下课不复习。
(三)考核方法简单、死板。
平时考核不仅是促进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手段,而且是有机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平时成绩大多是根据给学生布置的课后习题的完成情况评定的,这就造成学生只需交了作业本就行,所以很多学生在完成习题的时候根本不是参考课本完成的,而是抄袭参考书上的答案,完成任务就行,根本没有理解习题涉及的知识点。这样的考核方法不利于学生有效掌握课上的知识点,不利于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
二、采取的策略
针对以上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积极性和有机化学教学有效性考虑,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由问题提出知识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例如在讲同性异构的时候,我们可以首先向学生讲述为什么牛奶发酵产生的乳酸,肌肉运动产生的乳酸,以及糖发酵产生的乳酸这三种不同来源的乳酸,分子式相同,构造式相同,但是其使偏振面旋转的方向不相同,是什么原因导致性质如此不同呢?从而展开这一章的讲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能力。
(二)教师引导学生合理组织书本知识,使学生学习事半功倍。
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掌握内容繁多复杂的有机化学知识,这对学生来说无疑存在困难。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合理地组织书本知识,使学生学习效果事半功倍。例如在讲解新一章的知识的时候,必须重点讲述物质的结构,只有掌握了物质的结构,才能了解物质的性质。另外,在讲课过程中,如果遇到已经讲述过相同的知识点时,就应该将已学的相似的知识点再一次向学生提出,让学生一并记忆,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掌握学习的诀窍,同时可以巩固学生记忆。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讲授完一个知识点时,应当及时出题让学生练习,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优化及改进平时考核方法。
现将一道原创有机化学试题展示如下,命制思路与各位同行分享:
例题:增塑剂,又称塑化剂,是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但有不法商家为了增加饮料流动的黏稠性,让饮料看起来很黏稠,有果胶的饮料质感而向其中超标添加塑化剂,但这会对人体造成危害。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是其中的主要品种之一。根据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写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分子式______;
2.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在碱性条件下可以水解,1mol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可以消耗_______mol的NaOH,并写出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3.写出丁醇的所有同分异构体_____,并推算因虚框外的原子团异构形成的异构体有________种;
4.若检测饮料中是否含有塑化剂,可以采用核磁共振氢谱分析仪。推测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核磁共振氢谱(1H-NMR)中显示有_____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5.写出邻二甲苯和乙烯为原料制备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用)及反应类型。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
■
提示:已知两个醛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自身加成,并发生如下转化:
■
■
分析:研究近年来的高考化学有机试题可知,关于有机化学知识的考查,其发展趋势,是更加重视对考生的能力和素质进行考查,侧重于对考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进行考查。基于新信息题能够满足上述要求,故近年来高考化学试题中对有机化学内容的考查以这类题型为主。这类题的背景是考生从未接触过的新概念、新原理、新知识或新方法,要求考生通过自学,迅速接受新信息,运用新信息,还必须迁移已有知识来解答新问题。这一类题提供的背景材料主要有三种:一是有机化学新成就(新发现、新产品、新材料);二是高校有机化学课程有关知识;三是环境、健康、能源等应用性知识。解这种试题,考生必须把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新的情境中。
本题的中心物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来自于媒体所广泛曝光的台湾塑化剂食品问题,同时也是《有机化学基础》选修模块――资料卡片(P105)中关于增塑剂的毒性介绍,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课本。着力考查学生阅读有机合成方案、利用题设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考查了学生对信息接收和处理的敏锐程度、思维的整体性和对有机合成的综合分析能力。本题涉及有机物性质及检验、有机官能团、同分异构体推理和书写,还有合成路线流程图设计与表达,重点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对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提出较高要求。综合分析,是一道体现高考命题方向、体现STS新课程理念的开放性有机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
关键词:有机化学;教学方法;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3-018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3.120
教与学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工程,教师不只是教给学生课本知识,更应该让学生掌握一套好的学习方法。这样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难题便也不攻自破,我们的教学目标才能够真正落实。
必修模块《化学2》中的有机化学内容,是以典型有机物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必修模块中的有机化学内容没有完全考虑有机化学本身内在逻辑体系,主要是选取典型代表物,介绍其基本的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烃介绍的是甲烷、乙烯和苯,烃的衍生物介绍的是乙酸、乙醇、乙酸乙酯,还有油脂、糖类和蛋白质;而对烷烃、醇类、羧酸等概念并未过多阐述,其目的就是为学生学习《有机化学基础》模块提供基础。
根据教材设计的这一思路,我认为应充分利用学生对生活中具体有机化合物的感性认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可通过展示有机化合物实物、使用视频等直观手段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是许多新兴研究领域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了解研究有机化学的方法和工具,认识有机反应机理等方面的内容。
一、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有一部分教师不是特别注重绪论部分的讲解,只是笼统地介绍下有机化学的发展之后就一带而过。但是这是完全不够的,要在介绍的同时把授课目标以及要求告知学生,让学生除了初步认识有机化学这门学科之外,还对自身的学习要求有一个明确认识,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怎么去学。除此之外,在教学中,应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并且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要特别注意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了,并在教学中尽可能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要领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在给学生讲有机物的性质,制备及用途时,要确保学生了解有机物结构中的官能团的特点,官能团决定了物质的性质,性质又决定了用途,所以说官能团与有机物性质之间存在着非常重要的联系。通过这种系统的教学,可以更好更快地让学生吸收课堂上的知识,并在课下复习预习时有自学自检的能力。这种框架式的教学也会让学生心里对有机化学有更好的层次感,容易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化学用语的这一重点,着重表示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
在教学中,使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实验。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有机化学的特点或者说是难点之一就是知识点密集且琐碎,在学生初期接触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有机物繁复的结构式以及庞大的知识架构很是让学生烦恼。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能力将知识分类归纳总结,并且更重要的是将这种能力传授给学生。其实每个部分的知识点都呈现一个套路:分类、命名、结构、特殊性质、典型化合物。这些内容都是有着紧密联系的。比如炔烃因为含有碳碳三键官能团,键能非常低,所以键断裂所需的能量非常低,这就是为什么炔烃更容易发生加成反应的原因。这也印证了上面关于官能团对于有机物化学性质的特殊影响的观点。随着对知识点的总结及学习的深入,这些纵向的知识点还可以横向地互相比较,就像炔烃比烯烃更好发生加成反应一样。由点成线、由线成面,最后再由面组合成一个完善的知识架构整体。
三、经常归纳总结
1.从元素周期表角度考虑一切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问题都是最外电子层是否“饱和”的问题,物态的化合价基本符合元素周期表的分布规律,只有少数多化合价的,才需要抄下牢记。建议大家准备一个专门学化学的笔记本,对一些“非常规”的现象进行认真记录,包括所有反应的特殊颜色、气体、沉淀、变价等值得注意的特殊反应和元素。
通过复习反应方程式(按课本章节逐步复习出现的方程式),并对照周期表进行思考,你就会发现,参照最外电子层分布规律和同主族元素排列顺序,一切氧化还原、水解电离等原本搞不清的概念,在你的面前。都变得清晰明了。你会发现,一张小小的元素周期表,对你学习化学有多么大的帮助。
2.分清、牢记特殊元素。
什么是特殊元素?就是反应能产生特殊气体、沉淀、颜色的元素,还有变价元素、组合元素(酸根)等,这些都高考化学的考点与解题的切入口。
3.判断与推导。
无机化学重在判断,判断反应机理、反应原理,如化合价是否对等,能否参与反应,如何配平,等等,这些都是基于元素周期表规律进行判断和推导的。而有机化学的判断,首先是官能团的判断,接着是碳链的推导。抓住官能团的反应特性,然后根据碳链分布规律(4个键位),就能把知识点吃透,把题目解答出来。
4.圆规复习法。
圆规复习法就是立足于一个中心,然后不断地对外扩圈。无机化学的中心就是化合价,有机化学的中心就是官能团。
无机化学中,无论是氧化还原,还是水解电离,其实都是化合价迁移的过程,所以整个中心点是化合价,而化合价的规律又来自元素周期表。因此学无机化学部分,必须以化合价为中心,认真推敲元素周期表,熟悉特殊现象。
有机化学中,以官能团为主轴,要区分官能团的特性、有机化合物的形成规则(主要是碳链、苯环规则)。所有有机反应和考点都围绕着这个形成规则和官能团特性。所以有机化学部分,要一手抓碳链苯环,一手抓“基”层,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一、抓住要点,掌握规律,形成研究有机化学的思维方法
有机化学的中心问题是性质与结构的关系问题,把握性质与结构的关系是学好有机化学的基本.首先学习理解化合物的结构,掌握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特征,包括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构决定性质是学习有机化学的有力武器.例如烷烃化学性质的稳定性由其单键结构决定,而相应的烷烃的特征反应为取代反应;不饱和烃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因为不饱和烃中的双键、叁键易断裂,相应的其特征反应为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由于苯环结构的特殊性使苯芳烃具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双重性质,能发生加成和取代反应;烃的衍生物官能团的性质决定其性质,如葡萄糖、乙酸乙酯,尽管它们不属于醛类,但它们含有醛基,因而具有醛的化学性质(如与斐林试剂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等),甲酸(H―CO―OH)从结构看,既有―CHO,又有―COOH,所以甲酸具有醛和羧酸的双重性质.由此可见可根据物质官能团种类分析烃衍生物的性质.
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方法与规律:结构性质用途制法物质.有机化学学习的基本思想理念――“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及思维方法――“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
二、弄清机理,类比迁移
学习每类有机物时,把握有机物的反应机理是关键,例如:当化学反应发生时,何处断键?何处连键?需要什么样的反应条件?是什么样的反应类型?这些都需要理解记牢.之后利用类比迁移等方法来分析思考问题.例如已知某物质的结构式,则根据其拥有的官能团分析它具备的性质――观察到醇羟基便想到醇的性质,观察到酚羟基便想到酚的性质等等.写化学方程式时按照该类物质的反应机理书写,即常说的照葫芦画瓢.在学习有机化学性质与结构过程中,以抓住官能团结构特征作为分析有机物的起点与终点,进一步全面认识官能团的性质,推导含该官能团的化合物性质,并分析各种官能团之间联系,例如相互关系、性质的影响.弄清机理,类比迁移可谓是学习有机化学中的法宝.
三、经常归纳,沉淀记忆
学习完一章后,及时复习,并把该章的内容按表格形式进行归纳总结.从中找出各类物质的相似与不同,着重记忆不同的知识点.长此以往,在做题时便会清晰明了,不再混淆题目信息.学完有机化学后归纳总结,各章比较记忆,重要的性质不断重复记忆,逐渐形成永久性记忆.此外还可利用巧记法,如:高中有机化学知识“四项基本原则”、顺口溜等等.利用多样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例如表1,归纳三者(乙烷,乙醇,溴乙烷)之间的联系.
四、学练结合,活学活用
理科光学不练等于白学.例如部分同学对有机物的性质记得很牢固,背的很熟练,解释起来也头头是道,但是做起题来便
表1乙烷乙醇溴乙烷结构简式CH3CH3CH3CH2OHCH3CH2Br结构特点(官能团)无―OH―Br结构中相同部分烃基部分均为乙基结构中的相同点烃基部分都是饱和的化学
性质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其他被氧化,与钠反应手足无措,无法将所学灵活运用在做题上,这便是存在知识学与用隔阂的问题.我认为在日常的学习中就应看重知识与典型练习题的结合,做题不仅加深对知识的印象,还有助于做题思路的形成.“题海战术”虽然不提倡,但是要学会做题,做典型例题,自己心里要明白,哪些题是自己不会的,要学会分析自己不会的原因,从课本上找到相对应的知识点,学透,这一类的题就能触类旁通,所学知识点就能很好地运用到做题上,事半功倍,活学活用,同时,也要避免盲目做题,为了做题而去做题,不要只在乎数量,而不求质量,做题的目的是要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另外,要做好错题整理与归纳,将自己做错的题整理,归纳,比较,避免以后再犯类似错误.例如:在学习酯的物理性质时,酯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便可向学生提问:水与酯混合现象是怎么的?学生做出回答:出现分层现象,上层液体是水,下层液体是酯.在练习中总结经验,在经验中巩固知识,触类旁通,下一次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就很容易找到切入点,这个过程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五、掌握联系,融会贯通
在学习有机化学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好各类有机物的性质、应用,更要掌握有机物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理顺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是自己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例如重要烃及烃的衍生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可表示为:CHCHCH2=CH2CH3CH3 CH3CH2ClCH3CH2OHCH3CHOCH3COOHCH3COOCH2CH3
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要掌握转化过程的反应类型、反应方程式,更要明白转化过程与物质性质、制备、用途的关系.
六、针对训练,迅速突破
摘 要:本文针对技校有机化学课程特点和技校学生现状,通过重实际、讲方法、强引导的做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以讲解教材、传授知识为主的封闭式教学,转变为以增长知识、提升效果为主的开放式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
关键词 :有机化学 教学 学习兴趣
一、结合学生自身实际,确定教学内容与过程
近几年来,技工学校生源质量差,初中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信心不足,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学生连基本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也不会写。针对这种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教师不仅要懂得“教什么”,还要懂得“怎么教”。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教材和大纲,精心设计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应当在突出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适当降低难度,让学生对学习提升信心,从而对获得有用的知识发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对有机化学的知识点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授课中精心安排各个环节,及时补充一些基础知识,及时解决学生反馈的问题,积极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比如在上绪论课时要强调有机化学课的特点,对初中化学有一个简单的复习和提问,课后对学生的初中知识进行测试摸底,根据测试结果,确定教学速度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同时让学生明白教师将用哪些方法来指导大家学习有机化学,学生该以何种态度,采取哪些措施学习该课程,使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产生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结合生产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针对技校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注意力难以集中的现状,笔者在讲课中就多结合食品安全、生活小窍门等生活生产实际,多添加兴奋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讲相似相溶规律时,讲用汽油等有机溶剂洗去衣服上的油漆;讲酯化反应时,举例吃水果和食醋能解酒,是因为水果里含有机酸,而酒里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有机酸能与乙醇相互作用而形成酯类物质从而达到解酒的目的,而食醋里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乙酸能跟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C2H5OH+CH3COOH==C2H5OOCCH3+H2O,生成芳香味的乙酸乙酯、消耗了乙醇达到解酒目的。在讲多环芳烃时,讲苯并芘是一种由5个苯环构成的多环芳烃,具有较强致癌性,在烧烤,熏制食品如烤鸭、烤肉串中含量较多,学生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习惯。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针对技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学习能力差,学习方法简单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学手段的完善和提高,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并保持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点的兴趣,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掌握化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记忆能力、归纳知识能力等。比如在教学中教师经常利用从互联网上下载的优秀多媒体课件、化学实验视频等,通过声音、图像、动画等方式向学生展示化学知识,使学生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使用顺口溜记忆法,减低学生对记忆的排斥:用“主链长,支链多,位次小”命名有机化合物;在学习甲烷、乙烯、乙炔后,通过让学生总结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规律与方法:结构—性质—用途—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一类物质,让学生按此规律总结烃类的衍生物,从而思路清晰,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利用学生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对知识主动探究
虽然技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但是其思维活跃,好奇心强,表现欲强,教师利用这些特点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不少技校学生都是“低头一族”,即使上课也在玩手机,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合理引导,在教学时先进行分组,然后根据教学知识点设置问题,让他们利用手机网络的便捷,主动查找知识点,解决问题,根据问题进行讨论辩论,达到对知识点的深入了解和拓展,实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比如在教学中教师播放2013年昆明民众和2014年茂名民众通过上街游行反对上马PX项目的新闻,让学生查找资料搞清大家为什么要反对PX项目。通过学生主动查找知道PX即对二甲苯化工项目,继而了解了对二甲苯泄漏后对空气水质的污染,对健康的危害。然后进一步让大家讨论为什么国家还要投资建厂。通过学生查找,知道PX是一个国家化工化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它可以代替棉花,相当于我们使用的合成纤维代替自然纤维。启发学生辩论该不该上这些项目,如何才能解决这些矛盾。在辩论中,学生通过不同角度查找资料,积极发言,达到了保持兴趣,掌握知识,探究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1注重情感交流,营造和谐关系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同人的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平日和蔼可亲,乐于跟学生交流的任课老师,他的课程往往比较受欢迎。因为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老师可较好地掌控学生的心理动态,通过调节课堂气氛,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其个人魅力也会感染学生。跟一般的理论课程不同,有机化学实验课的课时较长,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时,师生接触较多,情感上的交流也利于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关心爱护之情,会唤起学生内心的共鸣。如在实验中使用相当危险的化学试剂时,老师既要严格要求学生进行安全规范操作,也要不断安抚其紧张的心理,让学生内心感到踏实。又比如学生在学习新的实验内容时,难免会出现手足无措或操作失误等情况,这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鼓励,而不是责备,学生心理自然会对老师有一种好感,对实验课的兴趣在无形中萌生和加以巩固。
2结合理论学习,调整课程进度
相对来说,有机化学理论学习的内容较为繁杂和抽象,知识点又比较零散,加上课时的限制,有不少学生反映课程枯燥和学习任务重,往往在短时间内,对所学的知识点难以掌握,久而久之易出现畏难情绪。如果能适时将有机化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和理论学习同步设置,那么在上实验课时,结合理论课的知识点,通过对实验原理的讲解,一方面能让学生对现时所学理论知识进行重新回顾和消化,再加上通过动手实践操作,得到加深理解,另一方面也利于学生接受实验课上出现的新内容。如在讲到有机羧酸的酯化反应时,同步安排乙酸乙酯的合成实验,经过实验操作,学生对酯化反应速率较慢及可逆的特点会有更深的认识。假设在学生已对理论知识产生很多疑问的同时,继续学习陌生的实验课内容,无疑又加重学习压力,影响其学习兴趣。所以结合理论学习,同步安排有机化学实验课程进度,做到寓旧于新,以旧启新,实验课与理论学习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使学生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其自信心及学习兴致上来了,课堂教学质量自然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3加强医学联系,优化教学内容
从某种意义来说,医学上对人体的理解是基于机体的各种生化功能和有机物质的化学变化,人体实际是一个时时刻刻进行着化学反应的有机体。如果能让学生从有机化学的角度去理解医学上的一些问题,让有机化学成为其研究解决专业问题的工具,那么学生对此将更有亲近感。所以在有机化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中加强医学专业联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得到有效调动。举实验课《旋光度的测定》为例,旋光度的测定是研究分子立体异构的重要方法,具有旋光性的物质大多存在着手性碳原子。在讲授实验时,假设一开始从讲解手性分子的结构特点或异构体是否呈镜像关系等这些较为抽象的内容入手,再过渡到对物质(如乳酸或葡萄糖)旋光度的测定操作,学生对此会有些茫然,而如果我们结合临床使用的手性药物讲解旋光度,强调药物分子构型鉴定的重要性,那么学生对分子的旋光性印象会更深刻。如可先讲解在二十世纪60年生的著名的“反应停事件”,反应停又名沙利度胺,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起初以外消旋体在临床上使用,主要治疗孕妇妊娠呕吐反应。后来发现该药物的广泛使用导致了大量新生婴儿的畸形。造成这起悲剧性事件的原因,是当时人们并未完全意识到不同旋光性异构体的生物活性往往存在很大差异,有些甚至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如沙利度胺的右旋体(R-)具有镇静作用,而左旋(S-)体不仅没有镇静作用,反而对人体胚胎具有强烈的致畸作用。又比如临床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布洛芬,其右旋体(S-)具有显著的药效,而左旋体(R-)无活性。对于这些手性药物,只有通过测定其旋光度,才能把不同的对映体进行区分。结合了医学问题进行讲解的旋光性知识点,学生都听得津津有味,对实验的兴趣就一下子上来了,这样的教学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设置开放性任务,选择自主完成
在实验课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目标如果不明确,要使其长期保持学习兴趣并深入钻研,单一地遵循老师讲解-学生动手的传统模式,效果往往不够理想。在这种固定模式下,久而久之有些学生易形成依赖心理,学习失去主动性。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有很多能积极思考的学生,这些学生并不满足于现有的实验方法,对于自己遇到的一些问题,详细地记录在课后实验报告里,并提出了改进方案。针对以上这些现象,可适当安排以项目任务形式进行的实验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实验方案,自己进行文献调研,最终协力完成。这种围绕学生展开的开放性教学,既可避免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又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举实验课《阿司匹林的合成》为例,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的合成路线一般以水杨酸和乙酸酐为原料,传统的催化剂为浓硫酸。然而由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和腐蚀性,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后期的排放同样也会污染环境。怎样选择一种安全、有效又环保的催化剂呢?选用不同催化剂,实验方案是否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呢?这是留给学生的任务,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和设计感兴趣的实验方案。在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他们不仅需要深入理解酰化反应的反应机理,查阅相关文献,还需要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任务完成后,学生的实验能力及综合素质都得到了良好的锻炼,心里持续产生的成就感将激发他们对下一次实验任务的期待和热情。
5结语
化学学科知识较为零散和繁多,学生需要记忆的知识点也比其他的理科学科要多得多,也就是说学生要想学好化学这门学科,首先就要积累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现在化学学科的课时量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缩减,课时量的缩减并不意味着知识点的缩减,相反化学知识的密度也得到了进一步集中。教师仅凭一支粉笔和黑板,已满足不了新教育的教学需求。在多媒体的参与下,教师完全可以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转移到多媒体上,然后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让学生快速地掌握教材中的内容。此外,为了进一步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扩充学生的视野,教师可以将化学知识拓展到教材之外的范围。比如,在学习“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时,除了教材中涉及到的几种铝、钾和铁等金属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教师还可以结合大纲的要求为学生扩充更多的金属氧化物,为后续有序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实验的模拟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不仅是化学学习的基础,更是化学学习的核心,在化学教学中经常会涉及到让学生动动手的实验内容,尤其是在一些较为抽象和实际操作的内容上面,多媒体更是呈现出了突出现代教育的特点。比如,在学习必修2的“有机化合物”等知识时,其中会涉及到大量的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图,这些立体的、动态的分子结构图是学生无法通过实验等方式来进行全面地了解和学习的。而将这些抽象的、微观的分子结构做成动画的形式,然后将动画在多媒体上展示给学生看,则成了一种便捷而又高效的教学手段。例如,在讲解甲烷的分子结构图时,我们可以将甲烷的分子结构图在多媒体上进行翻转、旋转和组合,让抽象的分子结构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如此,一个个真实而具体的甲烷分子便完整地呈现在学生的视野中,传统教学中抽象而难懂的分子结构图在多媒体的参与下就变成了最直观、最具体的实物,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多媒体教学有利于突出教学重难点
一个优秀的化学教师必须懂得如何去突出课堂教学重点。传统的突出重难点的方式过于单一和枯燥,久而久之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就会变得越来越淡,学习效率也无法得到彻底的转变。比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时,电子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的转移情况不仅是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氧化还原反应中的难点内容。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都想象不出电子实际转移的情况。而教师为了突出电子转移的重点,也只是简单的在黑板上标志出电子转移的示意图,学生无法看到电子转移的实际情况,因此也就无法高效地突出教学的重点。在多媒体的帮助下,教师可以将电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的具体情况以动画的形式形象地表示出来,这样学生便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每一个具体的过程,也就达到了突出教学重点的目的。
四、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场所,与每一个人的生活和学习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化学学科的教学不仅在于传授学生丰富的化学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一定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化学教学中,经常会涉及到污染、环保等方面的问题,在讲解这部分的知识时,我们经常会结合教材中提供的知识,让学生联想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污染问题,或者是在条件的允许下带领学生到处走一走、看一看,让他们实地接触一下污染的现状。事实上,无论是借助教材向学生讲解或者是让学生实地感受,都是片面或者是难以实现的,也就是说书本上的知识是静止、抽象的,而实地讲解是浪费时间、浪费精力的,此时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则可以轻松地以丰富真实的图像和动画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化学的存在。
比如,在讲解二氧化硫的污染问题时,我们都知道虽然二氧化硫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其有着强烈的刺鼻气味,其进入空气中后,会给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在多媒体中,教师不但可以让学生快速地了解二氧化硫有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同时可以向学生展示当地的一些企业排放的二氧化硫给环境造成的种种伤害,当学生看到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硫进入河流后,腐蚀了水生物、扼杀了土壤、摧残了建筑物,学生定会为之所动。此外,教师还可以将拓展的视野扩散到其他的城市,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二氧化硫给环境带来的危害,从而加深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印象,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五、结束语
主题词:新课改形势 高三化学 总复习策略
新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了挑战。作为选拔高素质人才的高考考试制度,也相应进行着重大改革,命题侧重于对学生潜在力和创新意识的考查。对近两年的新课标理综试卷研究发现,化学学科明显比物理、生物学科偏难,化学成绩是制约理科学生提高高考成绩的“瓶颈”。因此在教学中,如果只注重让学生记住几个概念,会做几道习题,会写几个化学反应方程式,那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得不到激活,更谈不上参加高考,接受挑战了。要应考就必须备考,除了在教学中以“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整个教学过程,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敢做、敢想、敢为的精神和知识的系统学习外,考前总复习无疑是让学生对所掌握的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综合分析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就新课改形势下高三化学总复习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在总复习前,教师对一年的复习内容要有一个总体规划,拟出总复习方案:
一:认真学习《考试说明》、《考试大纲》,做到“胸有成竹”,制定出正确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师和学生都应明确新课改的考试命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变化趋势。在高三复习阶段,教师应对化学学科的《考试说明》、《考试大纲》认真研究,深刻理解,明确考试要求。正确处理好《考试说明》、《考试大纲》、《教材》三者的关系,在复习中紧扣《教学大纲》,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挖掘课本潜力,充分寻找新教材在老教材基础上的增加点:如平衡常数,溶度积,盐类水解平衡常数等。同时注重教材中资料卡片上的信息。
二:从教材、课程教学改革趋势中发掘信息,正确指导学生学习。
1:认真确定教学重点,重视知识的识记与积累。
〔1〕 知识点
新课改形势下,化学高考题特别注重对知识点的考查,越来越体现出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的特点。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化学知识的积累与识记。新教材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好的化学概念、化学原理、化学过程、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知识,应在复习中深化基础,活化知识。
〔2〕 能力点
在总复习过程中学生的的学习必须向深入理解、独立思考、强化应用、知识迁移等方向发展。用学过的知识去处理新问题、新信息、新题目。这就要求学生的知识面不全不行,知识复述未能“升华”也不行。在化学总复习中,必须以化学知识和技能为载体,强化基础、训练思维、提高能力,使学生具备化解化学过程、选择分析问题的策略,达到优化学生思维的目的。
〔3〕 德育点
本着落实国家提倡的低能耗、低污染、节约型环境友好化学的理念,对学生进行低碳生活的思想教育。
〔4〕 考试点
认真研究近年来的新课标高考考试题,找出课本中的重点与考试点,课本中的知识点与考试点的关联,关注当年发生的与化学有关的重大热点问题(如:神舟九号发射升空太阳能电池翻板、宇航员在太空中进行的医学实验)等,指导好学生复习应考。
2:按照复习方案,具体落实总复习内容,综合运用教学方法,强化主干知识的复习。
第一轮:分块复习阶段
分块复习按基本理论、基本概念、无机、有机、计算、实验等模块进行复习。而每一个模块的复习又按章节的知识线索,使知识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在复习过程中,做到节节清、章章清、块块清,知识点到位、能力点到位、题型到位。如在复习化学计算是,以高中化学必修Ⅰ第一章第二节为线索,高度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抓牢处理计算题的“四个基本”:即基本计算类型、基本计算原理、基本计算规律和基本计算方法。课本章节知识则主要由学生预习、复习、仔细阅读为主,使复习落到实处。其次综合应用强化训练,立足化学原理,理顺计量关系;扎根基本类型,培养解题思路;精选例题、练习题,形成合理梯度;及时点拨、讲解,力求一题多解。
第二轮:抓住高考命题规律,进行专题突破。
认真研究近年来的高考化学试题,对于近年来出现率较高的热点问题:如阿伏加德罗常数、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等,进行专题突破,做到每一个专题既有专题分析,又有专题测验。只有这样,学生对“热点”才有深刻的理解,同时学生的能力才能够得到强化和提高。
专题复习阶段,应以分块复习的进展情况为线索,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落实:
1.选择题专题
(1) 重视知识点的结合,加强无机物与有机物的联系,识图与计算的结合。
(2) 强调应用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思维能力培养。
(3) 信息迁移题:训练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常见选择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如排除法,代入法,比较法,猜测法等。
(5) 联系实际,强调化学知识的应用。
2.实验专题
(1)基本实验,在复习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安全问题:如能用于直接加热或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容量瓶,、酸式或碱式滴定管的使用方法,浓H2SO4的稀释、可燃性气体纯度的检验、常见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检查等操作。
(2)大、小装置的识图能力培养,分析反应过程及判断能力的培养。
(3)应用实验原理设计实验能力的培养。
3.无机专题
(1)以元素及化合物为载体,培养学生定性分析问题的能力。
(2)以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为指导,培养学生定量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有机化学;热点考查;复习策略
我校跟其他兄弟学校一样比较重视化学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可以掌握牢固的化学知识。可是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觉得化学知识比较难学,没有掌握合适的学习方式,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重视化学的学习,需要学好有机化学,认真分析有机化学的知识结构,重视热点考查方式和有效的复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化学成绩。
一、有机化学热点考查方式
第一,了解中学有机化学的知识框架,了解热点知识的考查方式,认真分析化学组成元素和结构式,了解它的大概内容。学习化学需要掌握合适的方法,以前的学习方式在学习化学时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有机物的结构特点是学习的基础,很多有机化学的知识都是根据结构式推导出来的,需要掌握知识,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第二,需要学会分析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找出正确的解题思路,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如果题目中描述的内容比较多,需要学会精简内容,弄懂题目的大概意思。还需要根据考查知识掌握考试的重点内容,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需要掌握人教版课程中的知识,了解有机化学的结构特点和基本的元素反应,根据这些基础知识推导出更深层次的知识。例如学生在学习各种有机元素时需要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它们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化学反应。
1.热点知识的考查:
题目给出一连串的有机化学结构式,主要是分析油脂的情况,它的结构简式如图显示。
图 1 油脂的结构简式
当拿到题目时需要分析题目的意思,在分析油脂的情况。把主要化学因素的结构式写出来,进行判断,这样可以把一些不是正确的答案进行排除,可供选择的答案就会减少。油脂在一些环境下会发生反应,特别是在碱性条件下跟水会发生化学反应,根据这些特点进行分析,这样可以找到正确的答案。
2.分析有机物的知识
在学习有机化学时需要学习有机物的概念和基础知识,需要根据它的重点内容分析。在学习有机物时需要熟练的列出各种化学反应结构简式,清楚地知道题目要考查的主要内容。在分析时需要根据问题进行分析,找到问题的出发点。例如:在分析有机物a时发现它的成分中含有不同种类的元素,假设它们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其中一种元素的蒸气密度是氢的60多倍,通过和苯混合成a这种原料,最后有得出一种新的有机物。
图 2 有机物反应
拿到题目需要分析题目中的含义,然后分析公式中的意思。根据题目中具有的信息填写答案,需要分析题目化学式的具体考查的重点知识。在做化学题目时需要运用到学习的知识,把知识和实际题目结合在一起分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解答题目。很多学生在拿到题目时看到大串的关系式觉得比较困难,可能会放弃做题目。其实只要认真的分析,可以把题目做出来。通过平时的训练和学习,掌握牢固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学好有机化学。教师在平时需要多教学生一些解决的方法和思路,训练学生的做题感觉,慢慢锻炼学生的能力。
二、有效的有机化学复习策略
1.根据学习的内容编制合适的复习计划
学习需要掌握合适的方法,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学习有机化学的知识比较复杂,知识点之间具有联系,需要掌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才能把知识联系起来。在做化学题目时需要先熟悉课程上的知识,做题目是对知识的一个考查和巩固,灵活运用知识需要对知识非常熟悉。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和进度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根据复习计划学习,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制定复习的计划,还可以在学习方式给予他们帮助。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他们快速的接受知识,提高学习成绩,学好有机化学。
2.熟记各种物质的结构式和反应
在学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需要学习到各种结构式,很多知识都是在结构式的基础上开展的,需要学生掌握熟练的结构式。如果学生在学习中记不清各种结构特点,在做题目时会比较困难。要想学好化学需要熟记有机化学的结构特点,上完课后需要及时复习和巩固书本上的知识。学习不是死记硬背,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基础知识,要提高学习效率需要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在理解结构特点时也可以把各种物质进行分类,按照类别学习,不容易把各种有机物弄混淆。
3.掌握做题的方法
做题时需要运用到学到的知识,还需要掌握做题的技巧。没有掌握合适的做题方法,学生需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做题,效率非常低,在考试时时间非常有限,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把题目做出来,成绩可能会不理想。拿到题目需要先分析题目要表达的意思,找到题目要考查的重点,从这个角度分析,很容易找到解决的方法。要经常归纳和总结,把自己做错的题目或者不会做的题目做好标记,教师讲解时需要认真听,直到弄懂为止。
参考文献:
[1]罗功举.谈有机化学热点考查方式及复习对策[J].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版),2011,(4).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517(2015)10-0062-01
目前,我们国家对于高中化学的教学越来越重视,在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下,对于高中化学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广大高中化学教学工作者和高中化学学习者要深切认识到这种变化,从而才能够将高中化学这门课程学好。
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
在当前的情况之下,我们对于化学教学方法,要有足够的认识。所有课程的教学方法都大同小异,但我们要将教学方法与高中化学的教学目的结合在一起。在我们国家的中小学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课堂讨论法等。在高中化学教学当中,我们要将这些教学方法与高中化学的知识结构特点相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实现高中化学的教学任务。以下,对于上述学习方法与高中化学相结合,进行细致的分析。
1.讲授法
在高中化学的课堂上,教师以讲解课本为主要方式向学生传授化学知识的方法,称为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是目前最主要的高中化学教学方法,高中化学课本上涵盖了大部分的高中化学知识点,只有将化学课本上的知识点完全理解好,教师才能够在课堂上熟练而又条理清晰地进行教学;只有明确化学课本上的各个知识点,学生才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高中化学的学习。讲授法最大的优点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从而教师将化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例如:在进行高中化学《酸碱中和反应》这一节的教学时,教师在课堂上利用讲授法,向学生讲述酸的性质,碱的性质,以及酸碱之间可以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这样的反应我们称之为酸碱中和反应。通过教师耐心地向学生讲授这一章节的各个知识点,从而让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什么是中和反应。
2.演示法
演示法通常来说就是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演示,让学生能够理解某一个知识点。例如:在高中化学的学习当中,我们在制取二氧化碳这一节上,会涉及到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教师就可以通过向学生演示二氧化碳放入到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如果不做这个演示,学生无法通过教师的口头描述,对于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变浑浊这一现象有一个比较好的理解,所以在需要演示法来进行知识点学习的章节,我们就需要利用演示法来进行教学。
3.练习法
练习法就是通过课堂练习,以此来让学生能够理解知识点包含的内容,并且有一个深刻的印象。例如:在学习高中化学有机物那一章节的时候,就可以布置适量的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以便让学生能够彻底理解烷、烯、烃、醛、醇类物质不同的化学性质。
4.实验法
实验法就是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化学实验室,通过做化学实验,完成化学教学任务的要求。例如:我们对于高中化学当中涉及到的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实验,我们不能够通过讲授法等来完成这个章节的教学,我们只有通过在实验室中,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做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这个实验,才能够让学生能够以切身的经历,观察到这个实验当中各种物质的变化,以及产生氧气的现象,是否发光放热等。
5.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法就是在高中化学课堂上,在老师的组织下,学生进行自由的课堂讨论,以学习相关的化学知识点,交流不同的意见。例如:在高中化学的学习当中,有一章节是关于氢气的学习,在这堂课上,教师可以采用课堂讨论法来进行学习,让学生讨论氢气的制取和用途,有的学生认为氢气可以通过电解水的方式来进行制取,氢气可以用作航天所用的燃料;而有的同学认为可以用盐酸和铁反应制取氢气,氢气可以用作制作氢气球等。因此,可以采用课堂讨论法,对氢气的制取和利用途径进行谈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变化
在新时期下,新课标对于高中化学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过去我们对于高中化学的教学中,仅仅只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住相关的理论知识,注重的是学生对于化学公式和化学实验现象的熟记程度,不是很注重学生对于高中化学知识的灵活运用。但是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发现过去的教学任务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在当前,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能够灵活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过去我们国家侧重的是培养理论型的高中化学人才,而现在我们更加倾向于培养实验型与理论相结合的人才,这就是我们当前高中化学教学方法改变的倾向。本文紧紧围绕高中化学教学探究这一主题,进行了相关研究,结合笔者多年的高中化学学习和教学经验,得出了以上的研究成果。希望本文能够为我们国家高中化学教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也希望我们国家的高中化学教学工作能够更加成熟、更加成功。固然本文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恳请广大读者能够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周文荣.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2]张晓东.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有效探究教学的策略探究[D].苏州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