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8 10:46: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音乐节奏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音乐 节奏 兴趣 生活 游戏
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节奏,在我们的生活中节奏无处不在,它存在于每一首乐曲中。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应当特别对低年级的孩子进行节奏感训练。因为只有拥有了强烈的音乐节奏感,孩子才会对音乐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培养音乐节奏感时,为了使其熟悉音乐节奏,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必须对各种教学活动进行灵活的应用,使其节奏感不断增强。
一、从寻找自己身边的声音来发现节奏
对于孩子而言,兴趣才是他们最好的老师,倘若孩子对音乐毫无兴趣,并且对其毫无认知力,那么他们将很难掌握音乐方面的能力。低年级的学生都喜欢“猜猜看”一类的游戏,在课堂上加入这一环节,教师在教授音乐的相关知识时,应当让学生逐渐学会去聆听身边的各种声音,对不同的节奏进行感知,让他们聆听一些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声音,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如清晨运动员的跑步声、马路上的汽车声、起床时的闹钟声、厨房的滴水声、大自然中的鸟叫声等,让学生聆听,学生在这个环节里,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对各种声音听多了,学生便会将所听到的节奏不费力地哼出来。只有让学生对声音有充分的认识,低年级学生才会对音乐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对音乐的积极性才会不断提高,从而在音乐课堂中畅所欲言。在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时,应当让其在不知不觉中感悟音乐节奏,这样他们的节奏感才会慢慢增强。因此,听拍节奏训练,不仅使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也使得学生的听辨能力、动口能力得到不断的培养,为以后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做法如:
1.让学生拍节奏
2.运用节奏问好
(师) 小朋 友们 好!
(生) 你 好 你 好 老师 你 好!
当学生稍有基础后,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加大一定的难度。一般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1.重复作答:
(师击)
(生答)
2.作变化作答
(师击)
(生答)
二、在教学中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都比较喜欢模仿,如模仿各种小动物,模仿小花小草小树,模仿飞机大炮,兴趣十分浓厚。先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节奏,启发学生模仿小猫叫(喵 ―)
X ―、雨声(嘀嗒嘀嗒)X X X X 、公鸡的鸣叫声(咯咯嗒)X X X等;以及钢琴在弹奏由 X ― 、X X X X 、X X X 等节奏组成的旋律来表现各种生活中的声音,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形象的感性认识。然后,再让学生亲身感受音乐符号的时值:用拍手、拍肩和跺脚的方式感受这几个不同的节奏。紧接着把这些节奏编入音乐游戏中进行巩固,并采用打击乐器伴奏。如在《钟》这一课,加上不同的打击乐器:
时针:三角铁
分针:双响筒
秒针:铃铛
这样,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就接受了节奏训练。
三、在学习新歌时进行节奏训练
在学习新歌的过程中,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歌词朗读是一个重要环节。有节奏地朗读歌词,读的时候还可以加入拍手或者跺脚的动作,也能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在教唱某首歌曲时,可以先让学生像语文课一样有感情地朗诵歌词,再让学生随着伴奏按节奏朗读歌词,使学生对歌曲的了解度不断加深。这样有助于增强他们对歌曲的感受力,巩固他们的音准及速度,为学习新歌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合律动进行节奏训练
针对低年级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通过音乐节奏的不断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好玩与好动的特点得以满足,还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培养,从而使他们的音乐素质得到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适当教孩子们一些关于2/4拍、3/4拍、4/4拍
的基本的肢体动作,可以身体左右摇表示,可以通过拍手拍出强弱的方式表示,也可以用拍手加跺脚的方式表示。当学习新歌在聆听时,他们就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边听边把自己感觉到的节奏用身体语言表现出来,学习也非常轻松愉快。这样既能启迪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还让原本枯燥的音乐课更加生动形象。
五、鼓励学生大胆创编节奏
无论是基础教学,还是歌词的朗读、打击乐的运用,都紧紧抓住即兴创作这一环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除了把歌曲中的重点节奏提出来让学生练习外,还应给学生提供一些再创造的机会。在创作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在灵感的作用下,他们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大胆地对各种音符进行尝试,从而创作出各种美妙的音乐和节奏。在评价环节,教师不仅要表扬积极参与创作的学生,还应当鼓励那些能力较弱且胆小的学生,使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不断得到挖掘。
六、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不断渗透一些节奏理论
由于学生会模仿、会感受,在课堂中,以生动形象的方式适当地教低年级学生认识一些音符名称、时值,掌握基本节奏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年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通过模仿、游戏等来引导学生对节奏的感受和学习。
总之,感受节奏是音乐学习的启蒙点,学生在学习节奏时,教师在课堂上要采用多种方法,循序渐进、潜移默化,才能使学生的节奏感不断得到提高,学生的音乐潜能才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只有老师的正确引导,从课堂各个细节入手,学生才会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无限魅力,从而爱上音乐课。
参考文献:
[1]容欣.奥尔夫教学法中的节奏教学[J].大众文艺,2010(17).
[2]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
摘 要: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对节奏感的熟悉与领悟是对音乐认知的基础。对小学音乐教学来讲,不只要注重教材内容的教学,完成对学生音乐歌曲教学的任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感情与音乐素养,这是实现学生课外素质学习的关键。与传统的知识教学相比,具有更客观而复杂的素质培养任务。所以如何通过提高音乐节奏感来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感,对小学音乐教学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节奏感培养;教学方法
音乐是生命的音符,是生活的色彩。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教学,可以通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与触动,对音乐产生热爱与欣赏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以音乐为趣,以歌声为情的习惯,从而使学生懂得用音乐调剂生活,用歌声装饰心情。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感悟音乐、学习音乐,教师应当从学生的音乐基础抓起,注重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把握,让学生在熟练的音乐节奏感体验中真正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把握音乐节奏感,我们需要从音乐节奏感的兴趣入手,通过课堂游戏、生活融合、肢体配合以及音乐欣赏等多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小学生对音乐节奏感本身就具有较大的模糊感与陌生感,所以对小学生来讲,通过音乐播放与歌曲教唱对学生音乐节奏感兴趣的提升与培养,是音乐教学的基础任务。教师可以在课前播放小学生兴趣较浓的儿歌,对那些节奏感强、愉悦动听的歌曲进行教学,或者通过课间的音乐游戏进行节拍练习,或是即兴的音乐剧本的表演来提升学生的音乐兴趣,这些对学生音乐兴趣的提升都具有明显的作用。
自然生活中的声音有很多强烈的节奏节拍,对学生的音乐学习具有很大的提升。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从自然界的声乐语言中对学生进行启示与感染。比如,可以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从它们富有节奏的语言中感受音乐的节拍;可以让学生练习或者聆听自然界泉水叮咚、北风呼啸等自然现象的声响,从中感悟音乐节奏;还可以通过边听音乐边拍手、跺脚以及摆头舞蹈等多种肢体语言来表现与感知音乐的节奏感;还能通过儿歌编曲,如“你拍一,我拍一”的游戏儿歌来师生互动,在提升课堂气氛的同时,自然地提高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把握。
要注重学生课外的音乐兴趣,通过推荐学生听一些节奏感强的歌曲,以及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歌曲节奏的引导等,教师可以更深刻地培养学生对歌曲与自然音乐的节奏感悟能力。通过不断的音乐熏陶与歌曲欣赏,加上课堂学习中注重学生的节奏感把握和教学游戏,努力提升学生的音乐兴趣,是对学生进行音乐节奏感培养的关键。真正在课堂上注重技巧性地提升学生的音乐节奏感知能力,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效果,是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重视的基础。
参考文献:
张龚妍.如何提升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感[J].陕西师范大学,2014(9).
关键词:节奏训练;小学;音乐教学;重要性
节奏在音乐教学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节奏的把握情况直接对学生的乐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一旦学生节奏感相对较差,其视唱能力必然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所以在音乐教学活动的初期阶段,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音准,更应该组织学生开展节奏训练,为学生更好的学习相关音乐知识提供相应的保障。
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组织开展节奏训练的重要性
对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进行分析能够发现节奏训练的优化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加强对节奏训练的重视,学生才能够奠定音乐艺术的学习基础,为学生未来良好艺术素养的培养提供相应的保障。因此在研究中应该注意对节奏训练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为节奏训练的优化开展提供相应的指导。
(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组织开展节奏训练的意义
节奏教学是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由于节奏是学生学习音乐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关键点之一,承担着音乐学习支架的重要责任,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想保证学生能够顺利构建音乐知识体系,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就应该加强对节奏训练的重视。一方面,对于小学音乐教师来说,合理组织开展节奏训练能够促使教学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彰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必然会得到良好的调动[1]。另一方面,合理组织开展节奏训练能够辅助学生想象力的激发,而只有借助学生想象力的不断激发,节奏训练才能够真正启发学生开启自身抽象思维,促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进一步丰富,让学生在良好的节奏感作用下自由的想象,实现对音乐艺术的良好感知。此外,节奏训练的合理组织也能够对学生情感激发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而合理加强节奏训练就能够促使学生的情感共鸣得到有效的激发,进而真正感受到音乐艺术的巨大魅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向音乐真谛靠近。可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借以充分发挥出节奏训练的作用,为小学音乐教育的合理开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二)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对多种类型的音乐教学活动进行综合分析能够发现,合理组织开展节奏训练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的感受到音乐的模拟特征,节奏的轻重缓急可以实现对多种不同声音的模拟,促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感受到音乐在模拟方面的独特优势,进而更好的体悟音乐艺术的魅力[2]。此外,合理组织开展音乐节奏训练也能够促使学生更好的积累音乐方面的基础知识,并且在节奏教学活动中,小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几种简单常见的音符、休止符的时值等基础知识,并对拍号的意义和强弱规律等形成初步认识,学生的音乐知识储备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丰富。例如在对小学人教版音乐歌曲《摇啊摇》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播放歌曲的录音,并要求学生结合音乐节奏做出划船的律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6/8的强弱感,并且在后期哼唱过程中也能够实现对整首歌曲节奏的感悟,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必然会得到显著的增强。可见,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节奏训练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发挥节奏训练的作用能够促使节奏训练在新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二、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合理组织开展节奏训练的措施
基于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重要性,小学音乐教师要想凸显节奏训练的重要作用,促使小学音乐艺术在新时期取得新的发展成效,就应该尝试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措施,为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良好的支持,为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提供相应的保障。具体而言,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组织开展节奏训练。
(一)借助课堂游戏开展节奏训练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明确指出,只有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不断的体验,真正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能够保证学生达到最佳学习状态。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思想发育尚不够成熟,在心理特征方面表现出自我、爱动、对未知事物具有强烈好奇心的特征,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这一特点[3]。同时,从小学音乐教学的特点进行分析能够发现,音乐节奏相对较为简单,并且具有一定的生活化和场景化特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强烈的律动感。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训练过程中就应该尽量把握多方面的特征,对音乐教材进行充分分析,对音乐教材中节奏教学特点和教学任务进行分析和把握,让学生在节奏训练中可以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基于此,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尝试引入游戏教学法,为节奏训练的优化开展提供相应的支持。例如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尝试应用奥尔夫教学法,在组织开展节奏训练的过程中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然后为学生播放节奏感较强的音乐,让他们随着节奏摇摆身体、拍手、跺脚等。这样在小组游戏活动中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身或者他人的错误并进行调整,学生的节奏感能够得到有效的训练,整体音乐学习效果也必然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合理应用诗歌朗诵比赛对学生实施节奏训练
诗词不仅具有意境优美的特征,并且还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在学生朗读过程中也能够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4]。借助诗词朗诵训练,学生带有感情的对诗词进行朗读,学生对节奏的感受能力和对歌曲的感受能力都能够有所提升。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进行诗词朗读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朗诵打节拍,让学生能够对诗词节奏形成更为形象直观的认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教师在诗歌朗诵训练过程中可以选择王维的《画》作为朗诵对象,并对诗句的节奏进行分析:××.×××—|××.×××|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样,学生在朗读诗词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进一步强化自身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把握能力,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音乐艺术素养也能够得到良好的培养,对学生未来全面发展产生相应的积极影响。
(三)模仿生活场景实施模拟训练
小学音乐艺术与学生的生活存在紧密的联系,因此要想提升节奏训练的效果,教师可以尝试从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完成对音乐的模拟,将节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融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节奏知识形成更为形象的理解和认识,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在生活场景模拟训练中,学生对音乐节奏训练的积极性也能够得到显著的增强,有利于学生不断加深自身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和记忆[5]。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尝试寻找一些生活中的特殊声音场景并进行模拟,深化学生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和感悟。如教师可以借助动物走路的场景将音符形象化的表现出来,引导学生模仿公鸡“咔咔咔”走路,战马“嗒嗒嗒”奔跑等,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模仿在乐器上进行适当的弹奏,让学生对相关音乐节奏形成更为形象的认识。此外,教师也可以使用不同的长短律动模拟生活中的象声词,如使用××|××||(咚咚、咚咚)模仿人的心跳声,使用××(嘀嗒)模仿秒针走动的声音,使用×××(咚咚咚)模仿人敲门的声音等。这样学生就能够对音乐节奏方面的知识形成更为系统的认识,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也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合理组织开展教学评价工作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学评价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保证教学评价的质量,才能够促使各项教学活动得到顺利推进。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小学音乐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节奏强化训练时应该对学生的训练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然后结合学生的表现作出客观的评价,对学生加以指导,促使学生能够对自身节奏训练情况形成客观的认识[6]。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小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评价时应该尽量使用赏识性的语言,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和交流,深化学生对于节奏训练的认识,促使学生的节奏训练效果得到逐步提升。此外,在组织开展节奏训练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以及小组互评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分析他人表现的过程中对音乐节奏方面的知识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保证学生的音乐艺术感知能力得到有效的增强。唯有如此,小学音乐节奏训练效果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凸显,学生的音乐艺术素养也能够得到进一步强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音乐教师只有进一步加强对节奏训练的重视,注意充分发挥出节奏训练的价值,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才能够得到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也能够得到良好的培养。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将节奏训练当作重点内容,积极制定合理化教学策略为节奏训练效果的强化提供相应的支持,为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提供坚实的保障。
作者:孙丹丹 单位:杭州市闻涛小学
参考文献:
[1]陈奕萍.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新课程•小学,2014,(01):42.
[2]钟晨.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探索与思考[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3,(07):135.
[3]赵戈非,陈萃萃.浅析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J].戏剧之家,2013,(07):157-158..
[4]许樱.节奏训练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音乐,2016,(24):41-42+44.
一、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的现状和问题
现阶段,有的中小学校对音乐教育不够重视,以致于聘用一些非专业的音乐教师,导致音乐教职员工队伍整体素质不够高,对知识的传授不到位,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足。在音乐课堂上,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音乐节奏学习趋于程式化,学生在课上只是简单地参与了一些歌曲练习,专门的节奏课程非常少,大多只是在歌曲学习过程中挤出时间进行节奏讲解。通常情况下,学生的注意力还停留在歌曲中,而节奏训练就已濒临结束了。有的教师虽然在上课时开展了节奏训练,但也只是滞留在表面,带领学生进行单一的节拍模式练习,乏味而枯燥。此外,也有的音乐课堂存在节奏练习和生活脱轨的现象,教师把音乐教学和生活割离开来,没有将其充分结合在一起,导致学生难以接受和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教学和学生學习的效率大大降低。因此,音乐教师要抓住这些问题并进行分析探索,找到音乐节奏教学的科学方法。
二、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方法研究
(一)利用语言开展节奏训练
音乐节奏和人类的语言有着密切联系,教师可以根据语言的节奏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节奏感。在一开始时,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语言朗读练习,使学生能够在语言表达过程中感受到节奏。比如,教师可以挑选一些顺口溜,或是朗朗上口的诗歌等,从中派生出最短小的节拍单元,将其当作节奏教学的基础,让学生进行训练。此外,还可以让学生用手、脚等动作配合语言进行练习,让学生在这其中感悟到节奏的规律。以此可以锻炼学生精准的听觉和敏锐的反应能力,强化学生的记忆力与节奏感。
(二)利用肢体动作开展节奏训练
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指出,可以用身体进行音乐演奏,并将音乐融入到自己的肢体动作中。因此,在对中小学生进行节奏训练教育时,可以适当加上一些肢体动作,提高学生对于音乐节奏的感受能力,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可以做出一些动作让学生模仿,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形象化地感受到音乐节奏的动态和魅力。对于中小学生而言,肢体动作比教师的语言讲授更加直观,更容易让人接受和理解,而对节奏强弱转变的体会更是如此。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一组强弱节拍组合的音乐节奏练习,亲自在课堂上给学生们作出示范。时而快速拍手,时而缓慢拍手,让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节奏随着动作而产生的变化。此外还可以设计一系列即兴节奏表演,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节奏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三)利用速度变化开展节奏训练
音乐当中的节奏掺杂了速度的变化,而节奏实际上就是音乐活动中短变化和长变化组合起来而形成的模式。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就应当和速度训练充分联系起来,以此收获良好的教学成果。只有先加强学生在速度方面的练习,才能循序渐进,使学生慢慢掌握各种不同节奏类型的组合训练技巧。另外,单纯进行均衡速度练习还是明显不够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接受不同速度下的节奏训练,确保学生对节奏保持较强的感应能力,做到既能快又能慢。
(四)结合实际生活开展节奏训练
音乐中的各种节奏几乎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其原型。教师在进行中小学音乐教学时,应当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把生活中经常听到的一些声音搬到课堂上,让学生从这些熟悉的声音中找到灵感,把握节奏。例如时钟在摇摆的时候发出“哒哒”的声音,其节奏就是“XX”;汽车按喇叭的声音是“叭叭”,其节奏是“XX-”;母鸡生蛋以后会“咯咯哒”地叫,其节奏就是“XXX”等等。学生通过联系日常生活,会更容易掌握音乐节奏的知识,从而加强节奏感。
(五)节奏训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中小学节奏训练教学时,教师应当赋予课程形象化与多元化的特点,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因为中小学的学生年龄较小,不容易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所以教师要随时变换练习的方法,引发学生兴趣。比如,在节奏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四分音符读作“走”,将两个八分音符读作“跑跑”。这样不但生动形象,还十分贴近日常生活,使容易学生理解。此外,单一形式的教学也经常使学生感到无聊,教师应当设计出多元化教学方案,使学生能够在节奏课堂上长时间保持高度专注,不断提高学生积极性。
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节奏训练应当时常进行,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节奏感如果长期不锻炼,也会退化。教师要让学生反复练习,经常运用,尽量在每一堂音乐课中都适当融入节奏训练。这一时间不必花费太长,但要坚持下去。长期开展这样的练习,不但能教给学生更多音乐知识,还能提高学生音乐鉴赏水平,使学生的节奏感得到逐步强化。
三、结束语
中小学的学生有着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教师在音乐课堂上,要把握好学生的具体特点,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节奏教学。教师可利用语言、肢体动作、速度变化等方法开展节奏训练,同时还要充分联系实际生活。以此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促使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石淑菊.论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J].艺术教育,2016(01):77.
[2]赵戈非,陈萃萃.浅析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07):157-158.
所谓声势,就是把自己的身体当作乐器,通过各种不同的动作和姿势来制造出不同的声响,比如拍手、拍肩、拍腿、跺脚以及捻指等。声势是人类表达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学生可以借助自己所熟悉的肢体在已有的音乐基础上进行节奏的训练,这个过程充满了好奇和挑战,不仅促进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还能促进学生开发创造性思维。
而律动指的是借助有律动的身体动作或者姿态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体会。律动教学是奥尔夫和达尔克罗兹都提倡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的良好途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对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肢体协调性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基于音乐本身进而不断创造律动的机会,鼓励学生借助自己喜爱的肢体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感悟和体会,以此达到静动结合的目的,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的体验和学习过程中。
二、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1、把身体当作乐器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
节奏感是人与生俱来的,人的动作本身就带有节奏的能力,从最简单的行走到日常最基本的动作,都为节奏教学提供了相应的素材。例如,在小学音乐六年级欣赏课《阿细跳月》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第一次聆听乐曲时,大部分的学生就会随着音乐的节奏自然地动起来:有些同学或用脚掌或用脚跟不断地点地;有些同学的膝盖在弹跳;有些同学的手指不自觉地点着大腿;还有些同学不断在点头或是晃着脑袋,这就是人与生俱来的音乐节奏感。小学高年级段的学生对节奏的表现比较收敛含蓄,如果是低段的学生,他们就会显得更加活跃更加自然并且毫无约束。
因此,在实际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根据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及速度等音乐要素不由自主地通过身体动作积极地反映出来。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本能,更可以唤起学生的音乐细胞,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能力以及对音乐的节奏感。
例如,民乐合奏曲《阿细跳月》的教学中,乐曲主题只有四个小节,每一个小节的节奏都是一样的,只有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进行组合非常简单明了:X X X X X X X X 我们可以结合口念节奏ti ti ti ta ti ti ta 预先熟悉节奏并在聆听乐曲时让学生捕捉这条节奏加入拍手拍腿的声势律动,使得音乐体验更加深刻,强化音乐记忆,培养敏锐的节奏感。
乐器的类型有很多,但是当我们将自己的身体当作乐器时,无形中就把自己与音乐融为一体。这样的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快地进入到音乐所呈现的情感当中,深入理解作品,抓住音乐要素,促进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
2、肢体与音乐结合增强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音乐教学的重要目的是为了音乐审美,而审美主要就是建立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声势律动使得肢体与音乐相融合,在欣赏音乐作品时抓住音乐要素,利用多姿多样的律动方式来体验音乐速度、力度以及情感的变化,从而增强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一般而言,活泼欢快的乐曲情感采用的音乐节奏速度较为明快,而相对的难过、悲伤等情绪就需要慢节奏来展现,代表内心的凝重与深沉。因此,我们在采取声势教学时也应该根据作品的速度和情感来选择与之相匹配的律动方式。
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乐曲节奏,能变化出多种不同形式的声势律动方式。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根据音乐节拍来使用声势律动。如在小学三年级音乐《摇啊摇》一课的歌唱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跟着音乐节奏做拍手和拍肩膀的声势律动来体验歌曲三拍子的节奏特点,并在律动中掌握其强弱规律。
声势律动可以肢体与音乐有效结合,在音乐的速度、情感、节拍上变化出多种不同的律动方式。当然,我们还可以抓住音乐的旋律来进行声势律动,比如上行的音乐旋律可以使用身体从下往上倾的律动,而下行的旋律就可以让身体从上往下蹲。或者,我们可以用双手去体现旋律的流动。当学生在随着音乐做相应的声势律动时,无形中能掌握音乐的基本要素,深入品味音乐内涵,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心灵与意境相通提高学生表达音乐的能力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是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放在首位。而现在,新课标则要求将音乐审美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贯穿于音乐课堂的始终。音乐审美指的不仅仅是欣赏音乐,更应该是心灵与音乐意境的合而为一并且能表达音乐作品所呈现的情感。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当学生在学习或聆听音乐时,往往不满足于安静地听音乐,有时会情不自禁地加上一些动作。还有的学生在听到音乐的速度变快,力度变强,音乐情绪变得热烈时,控制不住内心的澎湃,个个激动得拍打起身边的同学。这一现象说明大部分学生都拥有表达音乐的本能,他们的内心是随着音乐的起伏而波动的,然而要求学生端正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聆听音乐却限制了他们想要表达音乐的那份冲动或者使用了不恰当的方式去表达音乐的情感。我们应该顺应学生的本能,对学生加以鼓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心灵与乐曲的意境相互融合,采用合适的声势律动来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提高表达音乐作品的能力。
关键词:美育教育;节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311-01
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重要性,准确的把握好节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音乐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节奏训练,是节奏教学的基本原则。
学习节奏不能脱离开实践,相反,还在实践中加以运用。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要最终还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感知、去表现、去应用,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发展出以下几点学习方法,并将其作为实施框架运用到音乐课的节奏教学中去。
1.为什么要培养小学生的节奏感
节奏感的训练可以引导小学生用争取的方式去欣赏音乐,去感受一些需要具备一定节奏感才能够体会的音乐。一些小学生可能以后会走上音乐相关的职业道路,那么在小学对于他们进行节奏感的训练就变得更有意义,对他们今后不管是创作还是演唱都带来非常有利的影响。同时对于小学生进行节奏感相关的训练,也可以促使他们学会自己去欣赏一些高雅的音乐,而不是仅仅听一些简单的通俗歌曲。对于提升他们的音乐审美具有很大的作用。
对于小学生进行音乐节奏方面的训练,对于小学生的智力水平也会带来非常有利的影响。因为整个训练音乐节奏感的过程中,是需要眼睛、耳朵、肢体来进行配合的,在利用大脑进行感受的同时,也提升了小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
2.如何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小学生的节奏感
2.1 在律动中感知节奏,巧妙设计节奏教学。律动,就是按照旋律的不同节奏,做出表达各种不同舞蹈语汇的肢体动作。这种"律动"教学方式特别适应少年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借助肢体语言,更好理解音乐。
比如教授二年级音乐课《动物说话》时,我就根据兔子、鸭子、乌龟、小猫等动物走路的不同特点编成"律动",并配以色彩艳丽的各种动物头饰教学生演唱:又比如在教授二年级音乐课《大鼓和小鼓》时,我就自编了用两个拳头锤击课桌和单脚跺地的动作"律动",用以表示大鼓敲击声的粗犷、浑厚与小鼓敲击声的清脆、柔弱的明显区别,不仅使学生顺利掌握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不同敲击方法,也使他们从中理解敲击力度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各种不同头饰的加入增强了"律动"表演效果。把音乐课和美术制作课有机地结合了一起。
小学生好动,是天性,也是其年龄特征所决定的。所以教师想让学生能够在四十分钟内快乐学习,保持高度的集中力和注意力,就切记不用让他们坐得太久,一旦坐久了,注意力就是分散。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不时第穿插一些律动教学,不但可以调节教学的气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且还能强化他们的音乐节奏感。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课中根据音乐并结合肢体语言的方式进行教学,体现了音乐新课程关于"发展学生音乐兴趣"和"强化学生音乐审美体验"的重要思想。它简便易行,操作性强,效果显著,它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喜欢游戏的特点,不拘形式,不求统一,让其主动参与音乐活动中,从多侧面感受音乐。
2.2 在音乐游戏中渗透节奏训练,巧妙设计节奏教学
(1)在游戏中感受节奏。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音乐教育的重要,音乐课不单纯是教学生唱歌,学生还要看、要听、要动。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音乐课上的一些小窍门可以为你的课增加不少色彩。
如我设计的一年级《快乐的一天》一课中,将一位一年级小学生从清晨闹钟闹醒――听着鸟儿叫上学――认真上课――课间玩打手枪的游戏――晚上安静睡五个场景作为整节课的教学主题,在不同场景中都设计一种不同的节奏型,并运用不同的游戏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这样的教学设计既激趣,效果又明显。多次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借助与孩子们生活中紧密相关的事物来聆听、模仿进行节奏教学的方法,是最真实、最直观、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也只有这样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2)自制节奏乐器。此外,老师充分地发动学生,引导他们利用家中的废旧物品自己动手制作并拿到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如有的学生在空的饮料瓶、易拉罐里面装进沙子或米粒、小豆,做成沙球;有的学生用一根铁丝将许多瓶盖串在一起,做成了串铃;有的学生甚至用旧钢条做成了三角铁;还有的学生用竹板做成了响板……学生用他们自己制作的乐器进行即兴伴奏,不仅兴趣浓郁、情绪高涨,学得特别开心,而且在演奏中还畹ǖ亍⒈鸪鲂牟玫厥褂糜胫诓煌的音型进行伴奏,可以说此时学生的兴奋点被激活了,而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2.3 让节奏与生活紧密结合,巧妙设计节奏教学。一切知识从感官开始。音乐作品中的许多节奏就是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声音节奏中提炼出来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训练中要尽量唤起同学们头脑中已储存的节奏、类似的声音加强对学生的节奏感的培养。如:在一节以学生生活中的音响为主要内容的学习中,孩子们发现了生活中的很多声音,汽车喇叭、树上小鸟叫声、火车开动声音在学生发现声音模仿声音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节奏的学习。钟表走的时候有"嗒、嗒";下雨时能够发出"滴答";小青蛙唱歌是"呱呱";模仿火车汽笛声"呜一"等等。老师接下来引导他们模仿并体会每种声音,感知其节奏,同时采取了小组进行比赛的形式来让学生们体验。渐渐地,他们对节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又让学生自己寻找节奏并模仿出来,这时,全班的学生都积极、大胆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学生们被神奇的音响世界所吸引,被奇妙的音响所陶醉。这样寓教于乐的学习,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无定法",音乐课教学也同样。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科特性,巧妙设计,就会顺利第实现我们的教学目的,使我们的课上得更加精彩。
通过音乐节奏感的培养,让节奏与生活沟通起来,激发孩子对音乐节奏活动的兴趣,为孩子营造广阔的音乐节奏空间,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记忆能力、音乐领悟能力、音乐审美能力、唱歌能力、欣赏能力、音乐表达能力,孩子有了这些能力,就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音乐,从中体验快乐,从而对节奏有更细致、全面、深刻的理解。使音乐课真正起到给孩子们以快乐,给孩子们色彩的艺术课。
3.结语
当今的教育理念已经不仅仅是要求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从这个角度出发,在音乐课堂上对于小学生的节奏感进行训练就非常的有必要。音乐老师应该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利用更加符合小学生实际特点和情况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从音乐赏析,肢体动作,乐器几个方面出发,从而有效的提升小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赏析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艳荣.小议"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机融入.中小学音乐教育[J].2010,217期:29-30
[2] 范爱英.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音乐语言.中小学音乐教育[J].2009,203期:22-22
[3] 何建中.如何解决节奏中的练习难点.中小学音乐教育[J].2010,219期:23-24
一、组织游戏,潜移默化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音乐课对于学生们而言,更多的是一个可以用来放松的课程。倘若像别的学科一样死板的讲解音乐节奏知识,学生并不一定能够学会,时间长了可能还会渐渐地对音乐课失去兴趣。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有趣的方式,例如组织一些课堂小游戏,不仅能够活跃气氛,还能够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对节奏有一个认识。
例如在《绿色的祖国》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通过观察,发现许多学生上课都有好动的毛病。因此,我利用学生这个特性,决定组织一些游戏来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力。我教了学生们一些集体舞的动作,让学生根据这首歌曲中的色块提示,边唱边和同伴合作跳集体舞,学生们之间可以自由结组,跳的好的同学将会得到一些小奖励。学生们纷纷开始结组,表示自己要拿到奖品,在游戏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跳得很好,能够很好地掌握住歌曲的节奏,有的学生则总是跟不上音乐的节奏,不是慢拍就是强拍。在这个游戏中,集体舞看似与节奏教学无关,实际上,想要真正跳好集体舞,必须要了解节奏,并且能够很好地把握节奏才行。总体来说,这个游戏成功的引起了学生们的上课积极性,同时还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什么是音乐节奏。
在音乐课堂上,通过这种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能够很好地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乐趣,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还能够对那些枯燥乏味的音符节拍等音乐知识有一个新的认识,潜移默化的让学生达到了对节奏的体验和学习。
二、歌词朗诵,加强体验
节奏来源于生活,我们生活在一个语言环境中,因此,在音乐节奏教学中,从语言方面下手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有节奏的朗诵歌词的方法来让学生深度的体会节奏的美妙。
例如在《好一个土娃子》这节课中,为了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的体验节奏,我选择让学生跟着歌曲伴奏有节奏有表情来朗诵这首歌的歌词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我先出示节奏练习,然后引导学生在读歌词时,去感受每句歌词在速度、力气,语气,情感等方面的不同。这首歌是一首活泼欢乐,幽默风趣的歌曲。前半部分“土土的土娃子,土的掉渣子……他还摸着黑黑的脸蛋子,想着未来啥样子,嘿!”这一部分的旋律较为明快、跳跃,它主要是描写土娃子的日常生活情况,以及展示出土娃子积极乐观、活泼调皮的形象,因此我引导学生在读这一段时,要用一种轻快的语气去读,语速稍微快一些。在后一部分“土娃子,土娃子,好一个土娃子……土娃子呀!”这一段通过对歌词不断地重复,来表达对土娃子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所以在读这一段的歌词时,要试着读出这种感情。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熟悉这首歌的歌词的同时还也让学生记住了节奏,为学生学唱这首歌做了很好的基础。
在节奏教学中,让学生有节奏的朗诵歌词从而来提高学生的节奏感,用这种充满趣味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习节奏,感受节奏,理解节奏的意义,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学习节奏的积极性。
三、组合器乐,多元展示
在音乐领域中,有许许多多种的乐器可供选择进行表演。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将多种乐器组合起来,让学生用乐器进行表演,不但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体会不同音色,从而巩固所学节奏,让音乐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活泼有趣。
例如在教学《草原小姐妹》时,我先教了学生一些节奏型,让学生进行练习,然后当学生掌握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让学生进行表演。我让学生用多种乐器对这首歌曲进行演奏展示,有的学生用钢琴进展演奏,有的用二胡进行弹奏,有的学生选择吹口琴,有的会拉小提琴……学生们各自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才华,用多种乐器对这首歌进行了一个合奏,学生们对用乐器伴奏十分感兴趣,效果十分好,这些乐器的音色都各不相同,钢琴的声音较为清晰流畅均匀,二胡的音色较为圆润柔和,优美动听,更加富有歌唱性和表现力……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些充满创新力的学生用生活中的筷子,盛有不同容量水的杯子等等自己制作了一些简单有趣的打击乐器,用这些自制的乐器也进行了一些表演,我让学生组合不同种乐器进行演奏展示,通过让学生体会这些乐器之间不同的音色来对节奏有一个更深的学习,提升了学生的节奏感,在乐器的世界中感受音乐的律动。
乐器作为一种很好的表现音乐的工具,教师在音乐教学时要充分的利用起来,许多小学生都充满好奇心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体会不同种的乐器,多元展示,从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关键词:音乐;节奏;兴趣;主动;感知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295-01
对于音乐而言,不可缺失了节奏,达尔克洛兹(著名音乐教育家)曾经说过:"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节奏运动唤起人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奥尔夫也提出了差不多的观点,从节奏入手实施音乐教育是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好的音乐节奏是练出来的,本文就如何进行节奏训练谈四点方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1.引导主动联想,感知并进行语言节奏训练
音乐首先与"听"息息相关,而且极具艺术性,其质在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正因如此,我们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个人丰富的想象活动。基于这一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了一系列听觉训练,引导儿童学会用耳朵去感知音乐,将自己听到的与生活中的声音有机的结合。
生活中,具有节奏感的声音无处不在,如嘀嘀嘀嘀的汽车喇叭声;嘀哒嘀哒的钟表声;不同的人群走路时具有不同节奏的脚步声。我在教学中将这些生活中的常见声音搬到课堂,给学生提供了感性基础,先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声音,那么这些节奏能构成怎样的音乐,给人带来美感呢?学生在感性识别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想象,创造性的模仿,在适当的加以引导,节奏的长短、强弱、高低便得到了有效的训练。这样的做法有效消除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进行节奏训练的枯燥感,有感性认知作为基础,而且还有创造性元素的参与,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节奏训练呈现出主动的状态,然后,再给学生提供一些前奏、间奏、尾奏等伴奏,将学生的节奏感维持在最佳水平,学生听多了,便不由自主地哼出有节奏的声音出来了。
除了和生活中的响声相联系外,我们还可以将音乐节奏和语言节奏有机的联系到一块,如引导学生有节奏地念句子和儿歌,借此来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调动学生主动地学习节奏应该紧扣节奏的特点,上述两种听、说节奏的训练实际上是给学生创设了一个丰富的学习情境,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多元化的节奏训练,音乐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听辨和模仿能力也均获得了充分的提升,为"视唱练耳"打下坚实的基础。
2.引导学生做动作,"动"中理解节奏
2.1 打拍子训练。"在做中学"不仅仅适合于自然科学学科教学,对于音乐教学依然适用,我们的教学应该让学生多动动,通过动手加深对节奏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初始阶段,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数拍子、打拍子,具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要求学生边拍手边听音乐,或是边拍手边唱,无论有无音乐的伴奏,引导学生通过打拍子的形式将自己所感受和理解的节奏表现出来,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观的动作尽可能地优美地表现出来。例如,我们在和学生一起感受二拍子时,可以播放《进行曲》,让学生一边打拍子一边感悟威武雄壮、整齐有力;感受三拍子时,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圆舞曲;四拍子则可以播放些较为舒缓的曲子。打拍子的形式亦可以多元化设置,如点头、拍手、跺脚、拍腿等等。
2.2 行走训练。打拍子的"动"是最简单的形式,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龄特点进行有节奏的动作训练,如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和有节奏的行走等等,尤其是行走,对于学生而言再熟悉不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节奏律动感的体会,将乐曲中的情绪动感地表现出来,这就是韵律,律动是节奏的生命,准确地韵律需要我们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听、多想、多体会,也可以在运动过程中进行体验,例如,可以让学生用八个一拍向规定的地点"走"去,接着再用十六个半拍向原地"跑"回,感悟节奏、感悟空间。
2.3 知识与娱乐结合。通过一系列训练,学生对节奏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我们可以将知识藏匿于娱乐活动中,让学生边玩、边学。例如,,课堂上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玩改编的"听鼓传花"游戏。要求学生根据鼓声的节奏进行游戏,设置如下规则:鼓声快(慢)时,花传得快(慢);连击两声鼓时,传花的方向改变一下,那么如何才能将花传好呢?学生会在实践中不断地尝试,这个尝试的结果就是最终体验到了音乐的流动性和连续性,对节奏的把握淋漓尽致,这样的教学处理,学生的兴趣浓厚,知识和技巧易于掌握和牢记。
3.和学生一起"玩"乐器,演奏中巩固节奏
当学生对节奏有了感知和知识基础后,我们应引导学生击打乐器,自己感知不同乐器的不同声音,自主分辨清脆、浑厚,及长、短音等等,通过自主"玩"实现对节奏的认知和理解尽可能地自我控制节奏演奏出特别好听的声音,如敲打碰铃、响板、三角铁、砂槌、木鱼等,让学生自主体验节奏并展开联想,触发学生积极地学习体验。
除了引导学生击打现成的和熟悉的乐器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自己制作打击乐器如生活中的盆、铁桶、筷子等道具都可以用来演奏,而且道具随手可得,自己课后去敲一敲,听一听,自己随心创造出自己的节奏,并不断地打磨和尝试,音色会越发圆润和连贯,这一做法符合音乐课程标准的"从做中学"的要求,是学生自主的探究式学习。
4.引导学生创编节奏,开发中提升潜能
培养创造性人才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同时音乐的魅力也在于创作,根据《音乐新课程标准》,我们发现小学音乐包含了一系列创编活动:
(1)1、2年级要求学生能运用人声、语言、乐器或其它音源,创作1~2小节的节奏或旋律;
(2)3~6年级能创作2~4小节的节奏短句或旋律。
根据《标准》的要求,我在教学实践中非常注重开发学生创编节奏的潜能,实践经验表明,让学生自主创作,学生的兴趣度会很高,而且对自我是一种挑战,会不断地优化自己的作品,在轻松的氛围中从事音乐节奏创作,不断提升乐感和音乐学习能力。我用学生的各种创编内容把节奏编排起来,让他们念、拍,使他们一次又一次地熟悉掌握节奏。这样,学生们表现异常积极,气氛特别高涨。同时,我又及时肯定学生创编的闪光点,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音乐节奏的魅力,从而在逐步积累与发展中学会如何去理解、表现音乐节奏。
参考文献
[1] 周世斌著.音乐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年
关键词:音乐教学;节奏训练;存在问题;教学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对人才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为了能够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学校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就必须要不断地调整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下文将就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进行分析,以此来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热情,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发展现状
1、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
虽然说素质教育理念在教学工作中已经应用了较长的一段时间,但是应试教育对师生思想的影响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有一部分教师认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教学工作中的主要任务,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导致在中小学教学工作中出现音乐课被其他科目占用教学时间的问题,不利于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开展。
2、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就当前我国音乐教学的发展现状来看,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还不是十分广泛。虽然教师和学生都已经意识到节奏训练的重要性,但是教师专业素质较低、教学材料有限等问题,都是制约这一教学方法有效应用的不利因素。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是简单地教学生唱几首歌,然后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上自习,而忽略了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教学以及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能够有效改善当前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开展节奏训练对学生音乐方面素质水平的提高。
二、加强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建议
1、树立对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正确认识
提高师生对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正确认识,是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的一条有利途径。学生时代,是掌握知识、提高自身能力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来说,还是对学生以后的发展而言,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要树立师生对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正确认识。首先,必须要及时的调整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思维,激发学生对节奏训练的学习热情;其次,应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实现对音乐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
音乐教学能否高效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专业素质水平的高低。学校应该加大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除了要投资购置更加专业的教学设备外,还要注重对专业人才的招聘。同时,还要定期对教师开展一些培训活动,让教师学习那些更具有科学性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为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保障。针对当前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发展现状来看,教师还需要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改变教学理念,防止教学工作中出现“照本宣科”、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等教学问题。
3、注重教学与实际生活的结合
将生活中的节奏美带入到音乐教学的节奏训练中,既能够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教学难度,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比如,教师可以使用水杯、不锈钢勺子、木棒等生活用品来充当教学工具,并敲击出相应的节奏,让学生感受不同材质敲击时所产生节奏的强弱。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对这些生活用品进行改造,然后再进行节奏训练。将生活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大有裨益,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注重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节奏教学中的应用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音乐节奏教学中,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加节奏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比如,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音频资料的展示,让学生感受无法用现有教具模仿出来的节奏,增加学生对节奏的敏感度。同时,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功能,实现对音乐节奏的“片段式”分析,加深学生对音乐节奏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使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音乐教学的节奏学习中来。
三、总结
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高效开展,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它既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水平,又需要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只有这样,师生才能更加积极地面对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的转变学习理念,不断提高自己在音乐方面的欣赏能力,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作者:罗浩田 单位:邵阳学院
参考文献:
[1]史美玲.初中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探索及思考分析[J].音乐时空,2015,(1):173-173.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声势训练
小学音乐课程的发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艺术素养,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尽管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没有其他课程那么受重视,但是其在素质教育方面的价值也随着人们观念的提高而逐渐地凸显出来。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掌握不同的教学方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只有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小学音乐课堂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绩。其中,声势训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使他们对音乐的节奏保持一定的敏感度,从而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声势教学的概念和应用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有多种教学方法,而声势训练是其中比较特殊的一种训练方式。声势训练是利用人体不同的姿势进行发声训练的简称。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利用拍手、剁脚等方式进行发声。人体的不同部分可以发出不同的声响,加上人的各种姿势,可以创造出不同的声音形态。人体的姿势其实也可以传达出一定的无声音的语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将声势训练与音乐教学相结合,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声势训练教学可以将音乐中的多种元素融为一体,使小学音乐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从而促进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音乐课程会更加感兴趣,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很大的益处。
二、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积极影响
将声势训练引进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音乐教学首先可以训练学生的听觉能力,使其对音乐更加敏感。但是不同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不同,从中得到不同的感悟。而学生通过音乐的声势训练,可以将动作、触觉、听觉融为一体,跟随音乐的节拍,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对音乐作品的把握能力。音乐作品和动作节拍的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容易从感性角度记住音乐的节奏。因此,声势训练可以促进小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记忆,增强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感知。学生对音乐作品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会使他们更加热爱音乐,从而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声势训练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效率方式
1.使学生通过动作来模仿音乐的节拍,提高他们对节奏的辨识度
小学音乐课堂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辨识能力,使他们潜移默化地掌握音乐的基本要素。而一般的音乐教学对于学生把握音乐没有太大的提高。利用声势训练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亲身参与到音乐中,从而通过音乐的节奏来感知音乐的特性。音乐的旋律和学生的动作相结合,可以使学生体会音阶、音符等不同的音乐概念,学生通过身体节奏的模仿,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这也使学生有了学习音乐的独特感受。
2.通过声势训练中的音乐游戏,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在小学音乐训练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是一项比较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仅仅依靠学生聆听音乐来感受音乐的节奏,往往不能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只有让学生非常直观地感受音乐节奏,才能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受。通过一定的声势训练游戏,可以使学生参与到音乐的节奏中。这样就脱离了传统的、单调的音乐教学模式,达到了音乐教学活动的新高度。通过一定的声势训练,学生可以加深对音乐的记忆,并且更容易理解音乐的内涵。
3.通过选择适当的歌曲,释放小学生的天性
小学生在身心发展过程中有着自身的规律。因此,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通过声势训练来积极适应并推动学生心灵的发展。对此,教师可以选择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来开展小学音乐的教学。在小学阶段,学生一般对儿歌有着一定的亲近感。因此,将儿歌作为声势训练的练习曲进行教学,可以消除学生的陌生感。例如:采用《幸福拍手歌》进行声势训练,可以利用歌词发挥学生的肢体动作,进行拍手、跺脚等动作,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把控能力。
在小学阶段,教师合理地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进行小学音乐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并促进学生心灵的升华。事实证明,使用声势训练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因此,声势训练不失为一种有效培养小学生音乐创造能力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音乐节奏幼儿教育形体动作音乐总是能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让我们获得更高尚的情感。音乐中最强有力的要素、与人的生命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节奏。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不过需要加以诱发和培养。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曾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可见,音乐在我们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节奏则是一切音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人将它比作是音乐的骨骼,支撑着整个旋律的流淌。对于孩子而言,节奏也是其最早感知到的音乐元素,鲜明的节奏总是可以让还未学会走步的宝宝兴奋地手舞足蹈。儿童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也在其音乐教学体系中提出了“节奏第一”的教学观点。因此,在幼儿的音乐教学中,节奏乐教学也成为了最为重要的教学活动之一。我认为,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重视听觉训练,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最大程度激发幼儿对节奏的想象力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许多音乐能力都是来自听觉的,如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记忆能力、音乐领悟能力、音乐审美能力、唱歌能力、欣赏能力、音乐表达能力以及节奏感等都与听觉有着必然的联系,而音乐节奏是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首先应有意识的引导儿童去寻找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学会用听的方法探索节奏的能力。孩子有了这种能力就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到处都充满各种奇妙的声音――节奏来源于生活。换而言之,生活中的一切事物运动都是有节奏的,它们有强有弱,有快有慢,有长有短……乡村里有节奏,日出日落,风吹鸟鸣;城市里有节奏,上班下班,汽车鸣笛;环境中有节奏,我们的身体也有节奏,节奏无处不在。让孩子仔细聆听这些声音不仅能给孩子一种美的享受和体验,更重要的是孩子学会了倾听,然后将这些声音用音乐来代替,让孩子听着音乐自由做各种动作,亲自感受各种各样的节奏,慢慢地孩子就会发现这些声音在不停地变化,又有一定的规律性,从中体验了快乐,从而对节奏有更细致、全面、深刻的理解。
二、通过提取生活中的语言节奏来培养节奏感
节奏大多是从人的生活语言中提炼出来的,音乐的节奏与语言的节奏有密切联系。孩子生活在语言环境当中,因此从语言节奏出发来培养孩子的节奏感是切实可行的一种方法。这在“奥尔夫教学方法”中叫做节奏单元的提取,就是让儿童从顺口溜、童谣、诗歌或儿童熟悉的事物名称中提取最简单的节奏单元,这些单元的最小规模可以是两拍,也可以是一拍,这些最简单的节奏单元被奥尔夫称为“节奏基石”。“节奏基石”是一种最容易被掌握的材料,可供儿童建造属于他们自己的音乐大厦。以“我的创造”――《悯农》为例,我先让幼儿用他们自己的节奏朗诵一遍,幼儿们基本上用的是古诗中的节奏,然后我带他们用另一种节奏来读,幼儿生觉得很有意思,我就趁机问:“你们还可以用其他节奏来朗诵吗?我们来分成四个小组讨论一下,看哪个小组编的最好,怎么样?”学生的积极性顿时高涨。在节奏教学时,我有时也会用“回声法”,即我拍两小节4拍的节奏,再请一位学生模仿我的节奏,同时再编4拍节奏传给下一位学生,这样一直传下去,哪位同学卡壳了就要为我们大家表演节目。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节奏。
三、通过形体的动作来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受
动作在孩子感受音乐节奏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音乐主要靠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等表现手段来表达。但要让孩子感受这些表现手段所表达的内容,仅靠听觉是难以完成的。因此,在培养孩子节奏感时,需要有动作的参与。让孩子观察人体本身的许多动作中包含着强烈的节奏,感受形体动作能表现节奏,也可选择切合孩子日常生活的内容,配上简单优美的音乐表现节奏,还可以让孩子听音乐模仿喜爱动物的动作表现节奏。为了提高孩子练习的兴趣和孩子一起做动作,并注意培养孩子合拍的能力,选择生动有趣、强弱节奏比较明显的乐曲,让孩子随着音乐用形体动作来体验节奏的快慢和强弱变化,要求动作与音乐的快慢一致、和谐。当孩子基本掌握了用手、脚等表现节奏后,要引导他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表现节奏。在用形体动作表现节奏时,一定要注重让孩子自由发挥,切忌不要让孩子一味模仿。如果孩子出现动作不协调等现象应及时引导进行自我调整,以达到形体与节奏的协调统一。可见,节奏能力提高了,孩子表现美、感受美的能力也就加强了,更有助于促使孩子身心的和谐发展。
四、多方位创造演奏乐器,让幼儿体验节奏活动的乐趣
乐器是幼儿表达节奏的最自然、最直接的工具,演奏乐器也是令孩子感到快乐的活动。在各种乐器中,打击乐器是孩子最容易掌握的乐器之一。因此,幼儿园也为幼儿提供了各种不同的打击乐器,有碰铃、大鼓、三角铁、沙球等。这些乐器演奏方法简单,音响效果好,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往往选择几种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打击乐器进行教学。
总之,节奏是音乐的基础,也是音乐的生命,节奏又是千变万化的,就需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让幼儿在幼儿园的节奏活动充满无限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周大冈.欣赏音乐的知识和方法.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2\]巴赫.巴赫作品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3\]中国音乐史\[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上接第141页)广泛运作于职业教育中,但真正通过实际创业机制来进行创业的还不多。烹饪餐饮专业在创业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但不同的学生由于其自身特点创业的实际环境和过程也各不相同。将来高职烹饪专业的创业应该随着时代的变革和进步与时俱进,这是值得烹饪教育界同仁不断研究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周波,程艳.中外创业教育的历史回顾及其发展趋势\[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6).
\[2\]史涛.基于三维的烹饪专业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J\].职业时空,2010,(10).
[关键词]小学音乐;律动;作用;有效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004-01
律动教学是引导小学生人人参与的一种有效形式,是融身体、音乐、情感为一体,不断促进听觉、动觉、情感思维发展的音乐教育体系,当学生参与这种体系的活动时,会沉浸在一种快乐和良好的自我感觉气氛中,这是一种艺术上的感受、体验和追求。律动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引发学生想像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与态度;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实现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关键是在唱游过程中利用律动来接受音乐教育,接受音乐美的熏陶。实现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
1 律动在教学中的作用
1.1 发展想象力、创造力
因为孩子具有好奇、好动的天性,所以在音乐课堂中加以进一步的引导利用,教师放手大胆让孩子去动、去玩、去实践、去感悟音乐,既培养孩子的肢体协调能力,发散孩子的思维,也培养了孩子创新的个性和能力。而在培养孩子创新的同时,则可以积极运用肢体律动来表现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2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基础,是获得知识的开端,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要让孩子轻松、愉快、有效地学习,关键是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孩子们天性好奇、好动、好玩。注意力很难集中,所以,他们需要有那么一种力量去吸引他们,那也正是“兴趣”。而看似无声的“肢体律动”他能像一个庞大的吸铁石深深的吸引着孩子的注意力,它的“手舞足蹈”正是迎合了孩子的心理,所以运用肢体律动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不时的穿插一些肢体律动,不但可以调节课堂的教学气氛,而且还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更能强化他们的音乐节奏感。如:在音乐可开始之前,让孩子着欢快轻松的音乐,自主设计动作,运用肢体律动进课堂,让孩子开心的设计自己动作的同时悄悄的进入了音乐的课堂,那么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也就自然的产生了。
1.3 增强节奏感
音乐节奏总是和节拍密不可分的,音乐中正是有了节拍,声音才有了强弱之分,有了节奏,声音才有长短之分。音乐的节奏感就是指对音乐中声音的动与静、长与短、强与弱等抑扬缓急的音乐表现手段的感受能力与表达能力。节奏是音乐中的重要因素,它是音乐的核心,没有节奏也就不可能有音乐。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节奏感的培养应放在重要地位。节奏感强的孩子在音乐活动中的条件更为有利。在培养孩子节奏感时,身体动作是重要途径。在上音乐课时无论是欣赏还是唱歌,孩子都会有外部动作,如点头、摇动身体、轻轻拍手脚、打拍子等显示他们正在感受音乐的节奏。律动是有节奏的身体活动,它对孩子节奏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节奏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在一日活动中应创设条件让孩子通过各种身体动作来感受音乐,增强其节奏感。
1.4 促进动作协调
小学阶段是动作发展的重要时期。孩子在进行有节奏的身体动作时,通过学习各种模仿动作、基本舞步等使控制动作的能力和平衡能力都有所发展。他们不仅能合拍做一些简单动作,而且还能完成需要手脚、眼手配合等较复杂的动作。若注意培养,他们还能随着音乐的速度、力度的变化而改变自己动作的速度与力度,能快慢强弱地动作,并达到一定灵活的程度,孩子能协调灵活的做各种动作,这就对他用动作表现音乐提供了条件。一个人的动作协调灵活,在生活上也会更轻松。
1.5 获得愉快的情绪
当孩子围着圆圈跳集体舞时,会因为动作的一致、合拍而感到快乐,那时因为孩子动作是在有节奏的音乐声中进行,动作与节奏同步了,若在此活动中,哪个孩子的动作不合拍就会使别人感到别扭、难受。孩子通过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增强了节奏感,常常能合上音乐,与同伴门同步动作,这就会给他们带来愉快的情绪。
律动就是让学生通过身体来体验节奏感。律动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动作来诱发孩子自身的音乐潜能,更好地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达到逐步培养小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进而提高小学生音乐作品情感能力的目的。律动教学是引导小学生人人参与的一种有效形式,是融身体、音乐、情感为一体,不断促进听觉、动觉、情感思维发展的音乐教育体系,当学生参与这种体系的活动时,会沉浸在一种快乐和良好的自我感觉气氛中,这是一种艺术上的感受、体验和追求。总之,律动的使用可以使抽象的小学音乐教学变得直观,呆板的教学方式变得生动,使小学生学得更轻松,教师教得更轻松。小学音乐教育通过律动起到提高小学生音乐作品情感的能力,促进小学生思维,深入理解音乐作品意境的作用。
2 怎样有效应用律动教学
2.1 利用律动,练习音乐技能
《音乐课程标准》中阐明:“小学1--2年级能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聆听歌声时能作出相应的情绪或体态反应。”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用体态律动来感受和表现音乐情绪,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练习音乐技能,他们随着音乐击拍、踏脚、拍手、摆动身体等,直接参与了音乐活动,律动让歌曲的处理由“难”变成了“易”。
2.2 利用律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音乐教学以重复教唱歌曲为主,学生们只有单一的学唱模式,没有多少动的机会,很容易产生学习疲劳,而儿童天性好动,他们往往不满足于仅用歌声来表达情感,更喜欢用动作加以补充,边唱边动作,更符合儿童表达情感的特点,动作的伴随是儿童认识音乐和从音乐中获得快乐的最自然、最有效的途径。它可以为整堂课学习的开始塑造一个求知的良好情境,让学生更乐于学习。
2.3 利用律动,激活学生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