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学生德育教育

中学生德育教育

时间:2023-06-18 10:46: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学生德育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学生德育教育

第1篇

一、加强对中学生德育教育,促进素质的全面发展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引诱,使他们产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和认识。在学生出现不良的行为习惯时,如果教师不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他们会走向歪路。在中学进行德育教育,教师不仅要从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引导和分析,还要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们,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使他们在接触到社会中的现象和事物时,能够正确地进行分辨,选择对自己有利的部分进行提高和学习。中学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既要提高教学能力,又要深入探究学生的心理特点,针对学生存在的各种现象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树立道德意识,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作为自己行为处事的标准,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

二、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还要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形成和发展良好的道德习惯。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对学生的其他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分析学生的行为,并对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引导,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道德情操的发展,并提高自己的自制力,用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促进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一)注重思想品德课堂的德育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教师要突出思想品德教学的德育功能,在教学中利用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来引导学生,让他们认识到正确的行为,避免出现不良的道德行为。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提高道德认识,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并提高对事物的分辨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有效提高

(二)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德育教育的顺利进行

中学生存在不良的行为习惯,一方面是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是学生缺乏对自己的有效管理,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使他们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教师要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提升学生的道德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良好的道德观念对自己的促进作用。例如,在开班会时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使他们形成大公无私的思想,主动为班集体做出贡献,帮助在学习或生活上存在困难的同学。利用班会这个有效契机,教师要对一些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学生进行表扬,激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使班级中形成互帮互助的风气,促使学生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在班会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谈谈提高道德素质应该怎么做,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什么样的行为符合道德要求,什么样的行为属于不良行为。在明确了认识之后,教师让学生为自己制定一个计划,利用道德素质培养的计划来约束自己,使学生的道德素质能够获得有效提高,真正实现班会的德育作用。除了在班会上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学校还要在全校范围内看着向优秀道德学生学习,在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下,其他学生也树立起了道德意识,并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有效实现德育教育的作用。

(三)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建设,促进他们道德意识的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德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事例来让学生加强思想认识,使他们约束自己的兴趣,并积极主动地提高道德素质。在让学生构建思想道德体系时,教师要拓展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通过读报纸、看新闻来养成关心政治的好习惯,把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和祖国的繁荣紧密联系,并为做出更大的贡献努力奋斗,在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同时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影响时,教师还要利用优秀模范的宣传作用来强化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使他们向这些先进工作者和英雄人物学习,树立高尚的情操,使德育教育取得较高的效率。

(四)学校、社会、家庭合力,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第2篇

一、感恩教育促进德育教育建设的有效实施

感恩教育对学生德育品质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其形式也是多方面的。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有其灵活性、创新性和实效性。感恩教育就是促进德育教育建设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感恩情感的培养,引导学生对情感行为进行思考,在思考过程中树立优秀的品质、道德观念,接受德育教育传递的道德情怀。

首先,通过作文写作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通过写作激发学生心中的情感,让学生体会爱、理解爱,进而心存感激,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使学生拥有善解人意、孝顺乖巧的良好品德。其次,通过诗歌诵读、讲感恩故事等实施感恩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德育教育建设。培养学生尊师爱友、孝顺仁爱之心。以丰富多彩的感恩故事,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中华的感恩美德,成长为一个德行高尚的人才。再次,在教学活动中渗入感恩教育,激发学生内心的真、善、美等情感。以感恩之心体会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高尚道德,从而受到熏陶、教育。此外,还可将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推荐给学生阅读,让学生从中体会感恩之情,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品质。

感恩教育的过程和感恩心理的形成都对德育教育建设有积极的意义。首先,感恩教育的过程是促进学生德育发展的一种手段,学生通过感恩教育体会,提高自身的素养,培养了其良好的道德习惯。例如,学生感恩父母、感恩长辈,就会形成对其的爱护心理,在遇到与长辈年龄相近的人遇到困难时,学生的爱心就自然地发挥出来,会主动地伸出援手对其进行帮助,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其次,通过感恩教育,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优化了学生的内心情愫,使学生体会到真挚的、发自内心的情感交流,从而形成了一种广泛的、淳朴的道德观念,促进了道德教育的实施。

总之,感恩情怀的培养,使学生的道德教育水到渠成,加深了学生对高尚道德的体会和理解,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有利于中学德育教育的开展。同时,感恩教育又是德育教育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感恩教育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思想认识,有利于学生对我国优秀文化、品质的继承和发扬,促进学生良好情操及完美的人格形成。

二、结束语

德育教育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在中学开展感恩教育,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建设意义重大。通过感恩教育,优化中学德育教育环境,有效地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增进学生品质中的真、善、美,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抵御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之材,为建设祖国的最终目标而奋斗。

作者:梁权伟单位:广东省高州市大潮中学

第3篇

关键词:网络信息;中学生;道德;教育

前不久,北京市政协委员对北京市3000名中学生的调查表明:46%的学生曾光顾;76%的学生经常沉迷于聊天室;35%的学生以玩游戏为主。而在网上真正查询有用信息、学习知识的寥寥无几。由此引发的问题,不得不让我们忧虑。

学生是单纯的、童言无忌,调查问卷的结果是发自内心的。我无权指责学生们的对与错,但问卷的结果表明,学生已经被网络五光十色的信息深深地吸引。学生身体和心理还很不成熟,生活阅历也十分肤浅,对各类诱惑缺乏抵制力、也缺乏美丑善恶的判断力,因此,引导学生遵守网络文明公约,共创和谐网络环境,是一个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一、网络语言对学生文明用语的影响

现在网络游戏中的语言很多都以寻求刺激、令人发笑为目的,因而在语言的使用上非常不规范。人不叫人,叫——银;我不叫我,叫——偶;蟑螂不叫蟑螂,叫——小强.尤其是在像《梦幻西游》、《传奇》等游戏中,很多的语言粗俗不堪。而对于接触这类游戏的中学生来说,他们根本还无法理解这类语言的真正含义,之所以会去运用往往是出于好奇与好玩的心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和促进社会进步,网络教育也该如此。但网络并非仅是纯净、健康的推进器,带给人类福音,其虚拟世界里,某些信息及其主体的不纯动机和行为,会对青少年学生特别是涉世尚浅、可塑性特强的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并逐步诱使这些学生陷人不可自拔的罪恶泥潭,从而显出教育的无力,失去其原本的目的意义。网络对传统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主要是指网络给德育带来了负面影响,使学生出现一些网络道德失范行为。

二、培养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意义

专注游戏、暴力、灰色信息,通宵与网友聊天,给学生的生理、心理带来极大危害,甚至荒废学业。面对着网络冲击波,许多家长和教师采取了堵的办法。比如,家里不买电脑,买电脑也不上网,规定不许学生进入网吧……

一些青少年学生利用网络蓄意制造、传播恶意程序,散播虚假消息,窃取别人隐私,建立黄色网站等,这些网络犯罪行为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学习。

现在的网络游戏往往带有一定的赢利性,往往在达到一定程度时需要学生去买卡或者是采取电话充费的形式。有的学生为了能在网上有更深入的玩法,寻求更大的刺激背着家长将自己多年的零花钱挥霍一空。在网络充值这一方面,很多学生往往很省得花钱,更有甚者产生了偷盗等现象。网络游戏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消费观。

三优化网络时代的德育环境

在校园内开展一些网络知识图片展览,充分利用板报、墙报、标语、广播等进行宣传教育,形成健康的网络知识文化氛围。教师是德育的主力,要注意发现并分析学生在网络中的问题,积极疏导,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明确上网原则,科学利用网络,吸取人类“精华”,促进自我发展。同时要指导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网络具有的危害性,运用自我控制能力去抵制侵害,培养起健全的人格。另外,要积极向学生及家长推荐健康、优秀的网站,引导家长恰当指导孩子的上网。由国内著名德育专家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网络安全与道德读本》,是一套寓教于乐,着重于正面引导的课堂教学辅助读本。以大量真实、生动的事例说明了发展网络事业的重要意义,网络失范的危害,以及加强网络安全意识、遵守网络道德和法规的重要性,为培养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上网观和养成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范本。

四、以“导”为主,遵守网络文明公约,

大禹治水运用了“导”的方法,这值得我们借鉴。引导学生处理好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休闲娱乐与学习的关系。指导学生将时间和精力用到学习和创造当中去,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各种信息转为主动的将精力用到学习网络知识技能,或利用各种网络学校学习各学科知识。网络是一个大课堂,它以它强大诱惑性倍受学生的喜爱,在某些方面,它的影响超过了学生在学校教育中所受到的正面引导,因而如何利用好网络这一个大课堂展开德育教育的新途径还值得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

教师既要学习网络知识还要提高网络道德素养。教师只有掌握了网络工具,才能与学生共同使用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并有针对性的开展网上指导工作。其次要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教育。

五、向家长和学生推荐好的优秀的网站。

第4篇

【关键词】贫困山区中学;德育教育;问题;对策虽然马山县贫困山区农村风貌在最近几年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由于山区地处偏僻,交通不发达,土地资源贫瘠 ,集体经济薄弱;另外也受经济文化、思想意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多家长常年在外打工,留守儿童居多,隔代教育的缺失,子女教育非常滞后,导致学生德育教育工作面临严峻的问题。

德育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校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行为习惯形成可塑性极强的时期。因此 ,学校德育教育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品格是起至关重要作用的。

1当前贫困山区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问题之一:学校未把德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在应试教育中,往往德育偏离首位。德育偏离首位是一般山区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基本问题,表现为:①重分轻德,把分数线当成绩榜。②德育工作机构人员的配备明显欠缺。缺少专业德育工作者,大多数是临时兼任老师。③一些教师未把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之中,德育只是靠班主任、分块领导单兵作战,全员德育意识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全员育人的工作格局和运行机制尚未建立。

问题之二:学校易受社会不利和消极因素影响,削弱学校德育效果。在整个浙江经济和社会变革飞速发展的环境下,贫困山区中学也面临着各种各样不利的消极因素影响,学校德育工作也因之大受影响。由于生源特殊,层次不一,学生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理想信念不坚定、奋斗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行为失范等问题。受社会一些负面的影响和教育上重“分”轻德、盲目追“ 分”的功利主义的影响,德育脱离了自身规律的要求,难以形成全面、系统的德育体系,其效果不理想 ,出现了学生中明显地分化:一部分忙功课、忙升学。而另一部分则不思进取、自我放弃,甚至发展到旷课逃学在社会上游荡的地步,导致问题学生增多。其表现为:校同早恋,无故旷课 、打架斗殴、厌恶学习、迷恋网吧、校园暴力等,有的学生还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

问题之三:家庭和家长教育欠完善,加大学校德育工作难度不少学生家庭背景比较复杂,有些学生家庭贫困,学生处于“工学矛盾”旋涡之中,家庭经济条件太差;有些来自离异家庭、单亲家庭,家庭教育或有缺失;复杂的家庭背景容易使学生产生自卑、攀比、亲情饥渴、逆反等不健康心理,可能出现更多的旷课、夜不归宿、打架斗殴、辱骂他人、纠集他人结伙滋事等不良行为,不利于学生的德育成长。同时,由于学生家长普遍教育程度低,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这些家长在教育中容易产生误解,踏入误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支持度不够。

问题之四:隔代教育影响贫困山区中学生德育教的健康发展。当前,中国农村出现了“9961”部队,在农村都是一些老人和儿童,成人都大城市里务工。据调查表明,80%以上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或亲友时监护,形成隔代教育。隔代教育作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模式,对孩的德育有着极大的影响。对于接受隔教育的留守学生,学校需要付出更多关爱和教育,然而现状却是由于沟通监管的原因,他们的情感需求得不到足,他们的心理健康疾患得不到及时效地疏导, 从而产生了“问题少年、问题学生”,甚至导致有些学生人性扭曲的现象。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这些现象大量的存在不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无法促进贫困山区中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实施,进而影响贫困山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2贫困山区中学德育工作存在主要问题的剖析

造成贫困山区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主要原因是山区地理条件差、居住分散、经济落后、信息闭塞环境陶冶受制约、人们的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程度不高以及学校应试教育等综合因素所致 。

(1)重养轻教。贫困山区农村经济落后,父母为养家糊口而奔波。外出打工,将孩子寄养于他人,忽视对子女行为习惯的矫正培养。

(2)不注重言传身教。部分家长说话粗鲁、满口脏话、抽烟、酗酒、赌博 、不讲究饮食及环境卫生,不关心孩子读书。

(3)家长教育方法不当。部分家长常以“粗暴教育”为唯一的教育手段,导致青少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压抑心理。

(4)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与人交往不断增多,接触社会的各个方面,相应受地方落后习俗干扰。多数学生不懂得礼貌用语,不注重使用普通话交际。见不良行为不敢斗争,明哲保身。

(5)受经济浪潮的冲击,为了金钱,少数人开设黑网吧、电子游戏厅、赌场等,致使自控力及辨别力差的学生误人歧途。

(6)管理力度不够。教育部门对精神文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宣传不力,致使学生健康成长没有良好的环境。

(7)教师自身素质修养有待不够。部分老师忙于校外做家教搞创收,对学生教育不正面疏导。遇到学生失误就体罚、变相体罚、甚至赶出校门,不与家长取得联系,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致使学生流浪社会,甚至走向犯罪的深渊。

3贫困山区中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对策思路

根据以上贫困山区中学生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分析,笔者认为可采取如下对策:

3.1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的德育教育网络: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和系统的工程,它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才能实现德育工作效果的最大化。首先,作为中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的学校,应该在贫困山区中学生德育教育中起主导地位,在实施过程当中,采用多种手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其次,家庭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的阵地。霍姆林斯基说 :“ 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不可能完成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一极其细微的艰巨工程。”每个家庭虽不都想“望子成龙”,但都希望子女成才。尽管家长的素质有不同性、家庭的背景有多样性,但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个人成长的地方,它同样担负着培养道德品质的责任,家庭环境对贫困山区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要求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营造一个和睦、温馨、充满爱心的家庭坏境,这样才有利于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培育。大量的数据统计表明,青少年犯罪往往与严重缺陷的家庭坏境有关。因此,在贫困山区留守学生普遍存在的大背景下,贫困山区中学生德育教育更需要家庭的支持,家长不要只停留在物质、分数的关注上,而是应加强与孩子沟通、交流,关心子女的思想动态,促进小孩健康人格的形成。再次,社会要营造和谐的外在环境。一个和谐的大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身心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净化社会环境,让农村中学生在一个稳定、和谐的环境里健康成长,也让学校、家庭的德育教育在和谐的社会环境里能得以延续。 因此,构建学校、 社会、家庭一体化的德育教育网络,这是提高德育工作质量,促进德育工作由单一化向社会化转变的根本途径。

3.2村、居共管。学校所属学区范围内的村委会、居委会、街道 和学校距离近,与学生、与学生家庭关联多。经常保持与村、居的 沟通联系,齐抓共管,对促进学生德育工作很有必要。①村、居委员会利用有关会议及综合治理、计划生育、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宣传关心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意义、方法 、先进经验等。②和村、居一起举办联谊活动。如雏鹰假日文明活动,组织学生上街打扫卫生,维护交通秩序,为五保孤寡老人送温暖等。以及让学生发挥自己特长,编写村、居新人新事,为村、居文化宣传栏设计编排展览,使学生从中受到锻炼。③请村、居协助,监督学生在社会上言行表现。如发现“网吧”有未成年人进入,发现有黄色书摊摆街头诱惑青少年,村、居干部就及时报告学校、有关部门,及时共同予以教育、查封、打击。

3.3榜样示范。班杜拉提出的社会学习论中指出:榜样作用在品德影响中处于重要地位。他认为,榜样中有权威性的容易模仿。教师是学生心中的偶像,其言谈举止对学生影响最大。凡是学生要求做到的,老师必须模范做到,同时在学生中树立好示范班级、标兵学生等,以点带面,让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3.4环境陶冶。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指出: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能说话。这意味着学校要建立良好的育人环境。校园净化、美化、绿化、亮化,让学生有一种规范性体验,培养学生美感。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教室内挂名人名画,张贴名人名言警句,“守则”、“行为规范”等,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运动会、科技、文体活动,使学生耳濡目染。与家庭、社会取得联系,成立家长委员会,建立家校联系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社会监督职能作用,使学校、家庭、社会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良好品格的中学生。

参考文献

[1]夏立坤.论当代农村中学生德育教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06).

[2]石青云, 胡秀利.新形势下农村中学德育教育的探讨[J].科学咨询,2010(02) .

[3]王祥. 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镇江高专学报,1995(01) .

[4]任富民.如何做好农村中学德育工作[J].甘肃教育,2007(01).

[5]高振军.前夕中学德育工作面临的困境[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7(08).

第5篇

【摘要】在学生发展中,中学阶段是比较关键的时期,尚未成型的思想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负面因素对中学生道德品质产生不利影响,使中学德育工作存在一定的困境。基于此融合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本研究较深入地探讨了传统文化在中学德育教育中的应用,对于健全中学生人格,提升思想道德品质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关键词】德育教育传统文化中学教育

1.中学德育教育中的常见问题

一是相对滞后的中学德育教育体系。主要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等方面表现出相对滞后的一面,教学手段单一、滞后使德育教育降低了实效性,传统文化难以有效融合德育教育。德育教育理论知识在信息时代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吸引力不大,采用传统教学手段,较多学生存在发呆走神的表现亟待解决。相对滞后的教学内容使产生厌烦心理的中学生逐渐增多,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更关注,也表现出叛逆性。所以,教学内容枯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传统文化融合德育教育方面也受到不利影响。二是中学德育教育融合传统文化的程度不高。因不重视传统文化而使中学德育教育融合传统文化的程度不高,在中学教育中德育教育环节较为薄弱。通常中学教育为提高升学率,在文化课程安排方面比较重视,对德育教育的作用有所忽视,在德育教育中使传统文化的应用较少。另外,尽管一些学校在教育内容中涉及传统文化,但因教学手段和内容相对滞后,难以实现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养的目标。三是中学德育还存在较弱的教育氛围。文化课程是中学教育重点,使中学生难以对传统文化教育有效接受,短时间内不能对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真正领悟,影响对学生培养系统的德育及传统文化内容。在学生学习中,学习氛围与环境比较重要,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文化的影响。所以要改变中学德育教育融合传统文化的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与德育教育有关的传统文化气氛。

2.传统文化在中学德育教育中应用的作用

一是对于健全中学生人格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我国传统文化的道德理念十分丰富,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教育资源,作为教育方式值得引用。传统文化的教育方式严谨,学习精神一丝不苟,对于树立中学生的学习目标与方向十分有利,对于中学实施管理德育教育比较有利。在德育教育中应坚持的素质教育理念以德育为先,对传统文化的汲取为精髓,使中学生对传统文化提高认识,对于其精神世界的塑造及人格的健全具有重要作用。二是对中学生良好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具有漫长历史的中华民族,具有爱国精神和自强不息的信念。在中学德育教育中应用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对国家的认识产生一定影响,对个人与民族间的关系加深了解,使爱国主义思想得以形成,进而使其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

3.传统文化在中学德育教育中应用的策略

一是教师应提高传统文化素养。在德育教育中,教师作为传播者对于培养学生占据主导地位。应使教师提高传统文化素养,在教学中不断积累,使教师价值观、道德观等品质得到真实反映。作为德育教育资源中的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应积极主动参加培训传统文化类课程,多读好书,将传统文化向文化素养内化,在德育教学中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二是对传统文化指导思想进一步确立。中学德育教育以孝道、诚信、严于律己、宽容待人等内容为基础,学生应深入了解并向个人情感与思想中内化。教师在中学德育教育中将传统文化融入,使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对中学生开展有针对性地教育。指导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正确甄别,在学习中对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利用。三是在德育教育中不断完善传统文化教学体系。对传统文化教育准则与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相结合,教育准则与目标是弘扬传统文化道德,与学生发展实际需求相符。在德育教育中将传统文化作为载体,弘扬德育文化思想与精神,使传统文化教学体系不断完善。

4.总结

综上所述,在我国德育教育中,传统文化是十分重要的资源,中学德育教育只有将其融合教育才能使其作用发挥得更明显,进而使中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养。所以,教师应提高传统文化素养,使其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将德育教育观念更新,使教育手段不断创新。将传统文化融合教育体系、环境及课程,使相对滞后的中学德育教育体系、较弱的氛围、较低的教学实效性等情况得到有效解决。对于健全中学生人格、形成爱国主义及集体主义思想等方面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第6篇

【关键词】中学德育;教育;问题 ;对策

德育教育对于中学生教育来说非常重要,对中学生的思想发挥着指导作用。德育教育是中学生教育的基础内容,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很多学校也开始对德育教育进行学习和实践 ,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然而,由于我国传统德育教育中容易重说教轻实践,重形式轻内容,重智育轻德育等问题。因此,要实现青少年全面发展,开展素质教学,就需要改进德育教育的方式,让德育真正在中学生成长阶段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现阶段中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德育指导青少年思想的作用,只有认清了这些问题,才能更好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促进德育教育更好的发展。

(一)德育内容过于抽象

在对中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时,学校领导片面的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全部内容。于是很容易将培养二十一世纪的人才等宏观的思想意识灌输给学生,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加以指导。在教学内容过多的强调理论,导致中学生没有珍重的领悟,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实践。在教学上德育教师也没有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教学,以至于德育教育流于形式,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

(二)德育教育教学方式单一

在传统的中学教学中,德育教育一贯采用的方式就是填鸭式的教育,这种方式单一,课程枯燥,这样的课程妨碍了学生自主性的思考,也不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人身观、价值观。简单的灌输不能让学生真正的受到德育教育,缺乏针对性的指导,无法发挥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条式的教育无法指导学生的言行,也就不能提升他们的品德。

(三)德育定位缺乏实效

一些教育行政部门还不能理解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导致在开展德育教育时仅仅是凭借思想品德课的成绩来界定开展德育教育的成果,也根据此来评价学校的好坏,似乎考分越高的学校学生的品德就好,这实际是个非常错误的定论。现在教师只把德育等同于思想政治课,学生也只是记忆书上的知识点,追求较高的分数。

二、加强中学德育教育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德育观,明确德育目标

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就是要建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核心,重视人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从而促进每个人都能持续全面的发展。德育教育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逐步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第一,要通过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要遵纪守法,这是德育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第二,要让学生遵守社会公德,这对学生又提高了要求,除了让学生遵纪守法外还要遵守社会道德规则,这是培养学生要有公德心。第三,有利他主义精神,德育讲究要付出,为他人付出,这是道德教育的高层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第四,要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做德智体全面发展对社会有用之人。

(二)优化德育教育的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德育是对思想的引导,除了让学生接受教育之外,更要关注学生的态度和言行,要积极引导他们,注重心灵上的感触和真实体验。可用情感陶冶法,要创造文明的校园环境,这样学生在无形中会受到感染。可以运用榜样模仿法,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可以将身边的模范树立起来,这种方式就将抽象的道德价值观变为形象的、具体的,对学生的言行发挥着引导和规范的作用。还可以运用行为训练法,一方面重视学生的自我思考,加强主体的作用,让他们积极的参与到德育教育中来,另一方面要通过实践锻炼学生,形成对道德的深刻认知,从而转化成行为习惯。

(三)强化教育队伍,建立德育基地

德育教育如想很好的开展,也需要一直思想业务和专业素质均高的教师队伍,德育教师要以身作则,针对性的对中学生开展教育活动,同时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对他们进行思想指导。德育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素质的提升,关注他们的个性需求,树立与现代化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观念。

(四)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情,同时也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为了更好促进德育教育产生良好的效果,需要集合三方的力量,营造适合青少年成长的德育环境。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生活环境,对他们的品德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学校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德育指导,运用各种活动开展对学生的教育。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挖掘青少年真正的需求,从而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另外,社会的环境也不可忽视,尤其是面对着互联网所带来的大量的信息轰炸,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结论

总之,面对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我们必须将理论联系实际,从中学生的真实情况出发,切实的给予他们思想和行为的指导,结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优势,促进青少年德育水平的提升。只有这样,德育工作才能真正发挥效果,为构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2]冯菊香.德育问题在非编实践教学中的表现与对策[J].大众科技,2013(11).

[2]贾文武.从大学生犯罪引起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3(02).

第7篇

关键词:职业中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必要性;策略

一、引言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不仅要具备现代化技术,同时还要具有良好地道德品质,良好地道德品质可以从侧面体现出一个人的个人能力。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地思想道德品质,德育教育在任何一个教育阶段都应当占据重要的地位。由于语文学科具备的学科特性,具备了开展德育教育的充分条件。因为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精神有着一定的感染力,因此,在职业中学语文教育过程里开展德育教育,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果,帮助学生在思想道德以及个人品质方面快速成长。

二、在职业中学语文教育中开展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职业中学的学生很多都是由初中毕业,他们在文化知识以及个人素质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劣势,因此对于职业中学学生的个人发展需要格外重视。并且,职业教育并不存在升学现象,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并具备升学方面的压力,他们对于未来的发展也并没有过分重视,并没有明确学习目标,在学习和生活方面都较为懒散,缺乏一定的吃苦耐劳能力。基于此,德育教育的开展就显得十分有必要。根据有关教学纲要指出:“语文教学不仅要帮助职业中学生构建科学文化知识体系,重视各学科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注重个人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帮助职业中学生成长成为一个创业技术、学习能力以及职业能力全方位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因此,在日常的职业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帮助职业中学生重视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文化,同时还要帮助职业中学生提升思想道德品质以及他们的审美能力,形成一种知识能力与个人德育综合发展的人才,帮助他们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顺利成长。伴随新课改的开展实施,德育教育已经不仅仅属于政治课程的范畴,其他学科都应当在日常教学工作里渗透一些德育教学任务,然而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较而言,更加适合开展德育教学工作。就以语文学科的自身教学性质而言,语文教学过程里本身就是一种德育教学过程。

三、在职业中学语文教学过程里开展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在日常教学课堂里渗透德育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相较而言,语文教学内容往往带着情感色彩。语文教师可以在向学生教授语文知识的时候,将一些德育教育内容掺杂在语文教学内容里。例如说可以通过借用对课文写作背景的介绍、课文主人公性格的赏析以及对重要词语的学习,将一些德育教育内容渗透进去。以《老妪》这篇小说为例,故事是发生在十二月,那一天非常冷,有一位老人与一群人在一起买茶叶蛋,里面不仅有小姑娘,同时还有俏媳妇,天气比较寒冷,在这样的天气下这位老人的生意并不是很不好。然而这位老人并没有苛求别人来买她的茶叶蛋,为了找给客户两毛钱,她在门口待了许久。通过学习这篇小说,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这位老人即使贫穷,然而却不贪财,体现出了一种高尚的品质,这种品质是值得广大师生所学习的。(二)在语文能力训练过程里渗透德育教育语文基础能力不但包括了口语能力,同时还有作文水平。在对学生进行口语练习的过程里,语文教师能够选取一些适于职业中学生的训练。题目不仅要能够练习职业中学生的口语能力,同时还要富含德育教育内容,例如说人生理想、早恋现象以及消费观等一些方面。在练习过程里,要提倡职业中学生勇于提问发言,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教师还要在一旁给予一定的指导,对学生问题或者看法不正确的地方要加以纠正。通过这种方法,不但能够提升职业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帮助职业中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观,辨别社会的善恶美丑。在选取作文题目的时候,教师可以综合语文教学内容,例如说《我的梦》《家乡的美》或者《自我评价》,在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的过程里,要结合德育,让职业中学生在提升作文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接受德育教育。(三)在课外活动里开展德育教育活动丰富的课外活动往往也能够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因此课外活动也能够进行德育教育活动。例如说开展故事演讲比赛、朗诵比赛或者辩论赛与主题谈论会等一些活动。在这些活动里,不但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同时还可以让他们在这些活动里增长自己的见识,在娱乐的同时接受思想上的陶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里帮助他们培养一种竞争意识。在体会传统思想文化的同时,朝着积极向上的道路上前进。

四、结语

伴随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与教育体制的不断创新,德育对任何一名学生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教育专家通过不断研究发现,无论是职业中学生还是大学生,他们在未来工作与生活过程里遇到的挫折,主要都是由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语文教学内容不但赋含了智力教育,同时还赋含了德育教育。作为一名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师,我们要基于语文学科特征出发,充分利用语文学科具有的学科优势,挖掘语文教学内容里的所有德育内容,在日常教学活动里开展德育教育活动。通过在语文教学活动里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帮助职业中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里形成良好地思想道德品质,帮助他们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游团忠.中职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分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2]卢艳丽.浅谈中职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1).

[3]夏冬梅.浅谈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J].长三角(教育),2013,(02).

[4]满丽.浅谈中职基础课课堂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13,(25).

第8篇

【关键词】中学德育教育;实效性;问题;成因

一、直接德育课程收效甚微

初中的思想品德课和高中的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也是实现中学德育目标、完成中学德育任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近些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中学德育课程在课时安排、重视程度等方面都有所改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与此同时,直接德育课程效果又十分不明显。例如,通过与大量中学生的交流以及平日里对他们的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中学生在德育理论课的考试方面都能取得良好的成绩,有的近乎满分,但是到具体行动上,却相差甚远。孝顺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思想品德课中重要的章节,在学习完这一方面的知识后,很多中学生懂得了应该孝顺父母、体贴父母,可是依旧是处处依赖父母,甚至时不时地对父母大吼大叫。像这样知行不统一的现象还有很多,我也只是指出了其中的一方面。那么,这些不得不让每一个教育者或者说每一个公民去反思,孩子们在学校所学的德育课程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吗?结论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导致直接德育课程效果不佳的原因又有那些呢?首先,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不高。为了保障文章的严谨性,在写作之前我阅读了檀传宝所编著的《问题与出路——若干德育问题的调查与专题研究》一书,该书里面介绍了大量问卷调查的结果,足以说明直接德育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头脑被各种功利思想占据,教育也走上了一条功利化的道路。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在中考、高考中取得高分成为学生学习的终极目的,成为家长评价孩子学习成绩的硬指标。学校迫于升学率的压力,大多提升语、数、外等课程的地位,同时降低着德育课程的地位。在一些民办学校,班主任甚至要求学生在德育课上做“主科”作业,德育教育被摆在“副科”的位置上,德育课教学也就形同虚设。如此种种给学生带来一种错觉,德育课程不重要,在德育课上可以随心所欲,这一错误的观念影响着中学德育教育实效性的取得。其次,灌输、规劝色彩浓重。灌输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有助于受教育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内容,但一味地灌输不仅难以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甚至会适得其反,教育的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的总和,只有这两个方面密切地配合,德育教育才能达到目的。一直以来,中学德育教育课程都是以教师教为主,学生学为辅,教师主导着德育教育的全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教会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强制色彩浓重,对待受教育者采取封闭的德育方式,“一刀切”,对待不同的学生采取同一种教学模式,忽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不适合青少年的发展需求。灌输、规劝的方法究竟适不适合在中学德育教育课程中应用,该如何应用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再次,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倾向知识化教学。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其成果的鉴定也绝非一张理论课成绩单所能单独完成的。受功利化思想的影响,当前中学德育教育也走上了唯分是从的道路。德育课教师力图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点,掌握更多的答题方法,而不是注重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修养,学生通常认为课程就是课程、生活就是生活,二者之间没有交集,这就使得很多中学生把德育课程当作一门知识来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在考试中答对更多的题。德育课教学的知识化在无形中削弱了德育教育的功能,德育教育的真正作用在于指导人的行为,将知识应用于生活,用知识指导生活。

二、德育教育活动缺乏创意、形式呆板、内容空洞

德育活动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中学德育教育实效性的必经之路,近些年来,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德育教育活动也相应地受到了重视,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中学德育教育活动一般停留在升国旗、唱国歌、召开主题班会等活动形式上,缺乏创意,有的活动只注重形式,为了应付学校的考核,有的活动只注重内容,忽略形式的创新性,显得很呆板,活动的目的性明显,自然难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如下:首先,班主任是德育活动的主要组织者。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级活动的指导者、学生成长的引路人,班主任在中学德育教育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但是,目前中学的德育教育活动呈现出班主任包办、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大多数活动都是由班主任直接定好主题,想好活动方案,选择好活动的参与主体,学生只管被动接受,学生难以深刻地体会活动的意义。这样一来,势必会导致受教育者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德育活动难以达到教育、启发学生的目的。其次,学生的安全和活动经费的制约。目前,学生的安全问题已成为学校各项活动是否开展的决定性因素。凡是对学生的安全构成威胁的活动,大多学校大都会避开。现代社会,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对于家庭的意义也被无形地扩大化。随着各地中学生安全事故的不断增加,学校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校外德育活动的开展便越来越少。经费问题也是制约德育教育实践活动的一大因素,很多教师甚至认为这一因素是开展德育活动最大的困难。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与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发展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就使得我国在教育方面的支出还相对不足,限制了一些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经费问题在农村中学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一部分农村中学的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当不完善,再加上农村中学一般都比较偏僻,没有足够的经费,难以开展德育教育活动,甚至连春游和秋游这样的活动也都是很少见的,这势必会局限中学德育教育活动的形式,影响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

三、德育队伍的工作落实不到位

德育队伍不是单一的,而是多个德育主体共同协作。包括班主任主体、各科教师主体、德育教师主体、学校的管理系统、校长等多个方面。但是,在具体的德育教育开展过程中,由于权责不明等原因,导致德育教育中很多工作难以得到落实。本文主要讲述班主任、各科教师以及德育教师在中学德育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德育队伍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具体原因如下:首先,班主任的工作面临诸多困难。很多教师都排斥班主任这一角色,首要原因是班主任的压力太大,班主任首先要做的就是与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中学生正处于从未成年向成年过度的阶段,学生的思想状况容易发生变动。再加上班主任是家庭和学校沟通的纽带,班主任除了要关注学生外,还要应对每一位学生的家长,解答来自家长方面的各种疑问。与此同时,班主任还有来自学校的考核方面的压力,现在学校大多把行政管理工作交给班主任来做,班主任一方面要负责班级的各项杂乱事务,一方面又要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班主任的负担,削弱了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职能,减少班主任的行政管理工作是提高班主任德育教育职能的关键。其次,普通科任教师缺乏德育教育意识。通过相关的问卷调查结果,我们不难发现,普通科任教师在德育教育工作方面很少参与,即使在课堂上发现问题,也是下课后交由班主任解决,这一方面不仅增加了班主任的压力,同时也推脱了自身的责任。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是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绝非是单纯地传授知识的过程,各科教师都应该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品德状况等,履行德育教育的职责。在各科教学中,教师应把专业知识和德育教育结合起来,发挥教育的实际作用。避免语文老师只管教语文、数学老师只管教数学等错误的教育理念,发挥中学德育教育的合力作用。最后,部分德育课教师素质不高。近些年来,中学德育教育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从德育观念、德育内容到德育教材都在发生着改变,这对德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有些德育教师难以跟上中学德育教育改革的步伐,无论从专业知识角度讲还是从思想道德素质方面讲,一部分德育教师都难以对学生起到真正的表率作用。这部分教师往往在专业知识方面相对欠缺,没有认真研读过德育课程的发展历程,单纯地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目标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容易照本宣科,把德育课程当作知识性的东西传授给学生,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导致德育教学实效性的不佳。通过一些问卷调查,我们发现部分德育教师在应对上级检查时,都会事先做好准备,会告诉学生如何表现,有的甚至会提前演练,以应付考核。提高中学德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是德育课程改革不容忽视的环节。

参考文献:

[1]檀传宝.《问题与出路——若干德育问题的调查与专题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06.29.

[2]檀传宝.《在学校中培养品德:将德育引入生活的实践策略》.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03.

[3]杨洪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第9篇

[关键词]:中学德育工作 问题 对策

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时期,也是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非常时期,此时期关系着学生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因此,各中学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将学校作为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努力找出德育工作上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德育教育的工作规律,及时更新和改进德育教育的工作策略,进而有效提高德育工作的成效。笔者根多来学校德育工作的经验,现就当前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中学德育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分析

1.教育内容的匮乏性。传统的德育教育往往只注重“集体主义”和“五讲四美”等教育内容,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德育教育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叛逆期,因此,德育工作的开展要时刻围绕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而有些教师却没有意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不够重视。

2.教育目标的限制性。中学生大都有极强的自我意识,他们不想被束缚,却希望成为众人的焦点,进而会藐视权威、顶撞父母老师等。而真正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束手无策、无能为力。所以,各中学学校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来展开和设计德育教育工作,而有些学校却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了便于管理而制定了统一标准。长此以往,学生就像身处军营的军人,全然没有身处乐园的感受,这种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创造能力必定欠缺。

3.教育方式的单一性。多数教师和学校对“5

4.德育教师队伍的水平还有待提升。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而目前,一大部分中学德育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德育理论水平并不高,进而不能正确掌握中学生的态度定位和心理发展方向,这将直接影响到中学生受教的效果。

二、解决中学德育工作面临问题的对策

1.德育内容的正确定位。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叛逆期,中学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上,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身心发展需要,着重从公民、法律和心理健康这三个教育方面作为突破口。首先,公民教育。学校要灌输学生具有强烈公民意识,努力引导学生做一名合格公民,有较强的公共道德、行为文明等社会意识;其次,法制教育。完善的法律制度是一个社会文明的真实写照。最后,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反映了学校道德工作的效果。中学学校要多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导向,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努力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2.注重建设德育教师队伍。中学学校要结合学生的个体、个性、需求、心理素质的不同来展开德育教育工作,才能优化德育工作。在进行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要杜绝采取单一的教育方法,更不能用同一种教育手段去应对所有学生和他们不同的需求。因此,中学学校要注重建设德育教师队伍,同时要求他们不断加强自身的德育教育水平和提高自身的德育工作能力。

3.将德育教育有效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应当在实施素质教育中高度重视德育教育,在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有效地渗透。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有效地实施科学知识教育、民法制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确保时时处处开展德育教学。像是在语文教学中,借助学生喜欢的手段开展教学,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还能够借助班会设计以法制作为主题的内容,让学生从小掌握法律、遵守法律、应用法律,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此外,需要根据中学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对有针对性的法制教材进行编写,从而更好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4.重视学校文化的建设,创设良好的德育气氛。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应当注重学校环境的美化,从而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在建设学校文化的基础上,体现环境的育人作用。认真地设计展示社会风格与充满教育内涵的学校文化景观,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体现出浓郁的人文气息,从而让学生一踏进学校就可以体会到学校环境的优美,从而实现学生情操的熏陶。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努力探究建设寝室文化、板报文化、走廊文化、班级文化的新方式,并且建设校园网,创设积极向上的网络氛围,创建学校的德育网页,从而开辟德育工作的新天地,让学生受到合理的启发。与此同时,在学校的画廊、板报、广播中开辟法制宣传、心理健康、安全教育、学习习作、学校新闻等专栏,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以及教育,创设和谐宽松与健康积极的德育育人气氛。

三、结语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我国各中学要充分重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努力克服德育教育上的难点和盲点,利用一切机会组织学生开展德育方面的活动,有效提高德育教育的效率和质量,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陈朝权.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20).

[2]于亮.与素质教育模式相适应的中学班主任工作探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0).

第10篇

关键词:中学;德育教育;困惑及对策

引言

德育是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手段,加强对学生的德育能够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尚品质的综合型人才,有利于学生未来的成长。然而,现代教育将德育过于任务化,虽然使学生的德育成绩上升,但学生自身的思想品质并未得到明显提升,德育教育效果不佳。这是中学德育教育中的极大困惑,给中学德育教师带来了一系列的思考。

1.中学德育教育的问题

(1)社会因素。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发展使得我国传统德育文化受到了冲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许多学生家庭环境优越,逐渐养成了奢侈浪费的不良习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不仅仅使各国在经济上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更加使得各国文化开始对其他国家渗入,西方开放文化逐渐侵蚀中学生的心理,校园暴力、早恋等现象比比皆是,使得学生难以从根本上接受我国传统德育的教育,致使中学德育教学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网络文化的兴起给我国德育教育造成了阻碍。网络文化指的是在网络时代中,中学生能够通过接触互联网而学习到众多网络知识。由于网络知识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等特点,对于自控能力较低的中学生而言,学生更容易在网络上学习到负面知识,对其身心不利,也使得学校教师的权威受到挑战。

(2)学校制度的负面影响。第一,大部分学校的德育教育教学方式依然沿用传统的模式,即以教师为主导,实现填鸭式教学[1]。这种教学方式较为呆板,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联系,学习效率自然较低;第二,绝大多数的学校评价制度皆是以成绩评价为主,对学生品质的养成效果较为轻视,最终的结果是许多学生学习成绩优秀,但是德育略有欠缺;第三,教师的教学枯燥、乏味,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同时,教师在德育教学中一味强调对书本知识的讲解,没有联系实际,甚至有些时候无法运用德育内容皆是当前的部分现实,使得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的认同度降低,影响学生将德育知识化为内在品质继续发挥。

(3)学生方面的因素。学生是德育学习的主体,德育教育失败的关键在于学生自己。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不断推进,部分的学生都属于家庭独生子女[2]。独生子女由于在家庭中受到的宠爱较多,容易养成骄奢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作用,且性格比较自我、傲慢、无礼,这些都使得学校的德育教育所发挥的作用有限,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中学生的不良习惯和思想。其次,部分学生属于留守儿童,由其爷爷或者奶奶进行教养,也容易使学生在思想上出现偏差。

2.中学德育教育的对策

(1)提高德育的社会地位。德育社会地位的提高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的配合。学生德育效果不佳主要是由这单方面决定的,如加强这单方面对德育的重视程度,提高德育的地位,则能够全面加强德育对中学生的深远影响。第一,学校要加强对德育教师的培训,提高中学德育教师的综合素质。首先要培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要求中学德育教师必须采用更加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将德育实践化的能力,提高学生将德育内化的效果。其次,指导教师学会理论联系实践,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将德育知识与现实情况相联系,要会对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同时要善于用德育的辩证思想进行教学。此外,学校必须改善评价体系,采用更加全面的、实践与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期末测试,切实提高学生的德育效果;第二,家庭中要求学生家长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切勿对子女过于宠爱,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首先家长需要以身作则,将自己视为学生的榜样,做好带头作用[3]。其次,家长要及时与学校教师、班主任等进行交流,及时发现学生在思想道德上出现的问题,并共同采取有效的措施;第三,社会加强海报等形式的宣传,提高德育的社会重视度。

(2)完善教学方式方法。对于教师来说,要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新形势下的教学方法既要符合学生的口味,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要重视德育的实践作用。因此,中学德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新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主动性。同时,教师在进行德育知识教授时最好采用结合案例法的形式,使学生认识到应该如何将德育应用于实践,使德育教育更加有效。

(3)加强学生的德育意识。德育意识和高尚品质的养成都需要长期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给学生灌输大量的为人处世的道理,更要求加强学生的思想观念的意识[4]。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思想观和世界观是养成学生优良品质的关键。首先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明白养成正确的德育意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次教师要善于从细节中仔细观察学生的行为,及时发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出现的德育问题,并在课堂中针对这些问题逐一讲解,逐渐使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提高德育的教学效果。

3.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对学生未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我国中学的德育教育效果普遍不佳,这与社会、学校及学生家庭三方面的因素有关。要加强中学的德育教育效果,必须要提高德育的社会地位、完善教学方式方法并加强学生的德育意识。

参考文献:

[1]梁坤.浅析中学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J].学周刊,2013,28:174.

[2]张孝顺.浅谈中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知识经济,2010,04:148.

[3]邓黎莉.目前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0,04:5+20.

第11篇

【关键词】职业中学 政治课堂 德育教育

在我国职业中学的教学课程当中,政治课堂中的德育教育是整个职中教学活动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在职业中学就读的学生没有普通高中学生那样的会考和高考的学习压力,因此,其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体现的意义和作用就更加的明显了。职业中学的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专长的建设型人才,学生毕业之后是面临社会就业的。

一、职业中学政治课堂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是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同时,它也是一个民主开放程度越来越广泛的时代。社会发展对人们的要求就是要具有更多的协作精神、创新精神以及更强的法律意识。因此,作为毕业后直接面向社会的职业中学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品质如何将直接关系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党和国家未来的命运和前途。因此,在职业中学的政治课堂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面向社会,着重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创新精神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协作精神、参与精神以及挑战精神,从而将职中学生培养成能够担负时代重任的现代化的人才。

(二)是当前职中学校实际情况的需要

由于中职学校的招生范围广泛,入校门槛较低,因此学生在文化素质、知识水平、社会经历等方面都要比普通高中学生复杂,并且大部分学生的初中政治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习惯没有得到良好的养成,这就使得学生在素质方面参差不齐。有些学生生活散漫,对自我的要求不严,常常出现迟到早退、打架斗殴、外出上网等违纪行为,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和巨大压力。因而,职中学校要在政治教学当中加强对学生德育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教育,从而充分发挥政治课德育教育的作用,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进而在社会工作中能成为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

(三)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改革和深入,年轻一代对于义利金钱等问题的看法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竞争意识、平等意识、效率意识、成就意识等现代的思维意识正逐步的形成。与此同时,随着国内社会价值化、市场化行为的泛滥,其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的不良思想也在年轻一代学生当中蔓延开来,对职中学校的教育工作以及整个社会风气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危害。鉴于此,职中学校要积极的在政治课堂上加强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帮助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坚持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当个人利益同国家和集团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必须服从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的思想观念;积极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团队精神,使学生逐步形成义利统一的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帮助学生克服腐朽思想,真正成为适应当代国家社会发展的建设人才。

二、提高职业中学政治课堂德育教育的措施

(一)加强对学生正确思想的树立

1.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在荣辱观念方面的教育。职业中学的政治教师要将“八荣八耻”等正确的荣辱观念融入日常的政治课堂教学当中去,使教师能够在结合政治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渗透荣辱观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能够接受荣辱观教育。

2.政治教师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学资源的优势,开办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内容的政治讨论课,举行专题的讲座,从而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德育知识更好的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去。

3.教师还必须要加强学生在德育教育方面的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来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道德思想,从而使学生能够自觉的抵制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想的侵蚀。例如,学校可以同所在社区进行联合,开展定期的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等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更加全面的认识社会,帮助净化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进而提高政治课堂的德育教育成效。

(二)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积极的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在政治课堂的德育教学中,教师要深入贯彻活动为载体、关爱唱主角、说教当配角的教学方针,改变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德育教育的主体。同时,要本着课堂形式多样性、学生评价综合性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积极开展学生乐于参与和接受的德育教学实践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充分的发挥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创造精神和团队精神。教师要重视关注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情感需求和状态、体验情况,时刻注意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参与热情,引导学生以自身情况为对照进行教材案例、话题的分析和讨论,鼓励、关爱和点拨学生,为学生创造积极和谐的德育教育活动氛围和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政治德育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真正积极自主的参与到政治德育教学活动互动中来,使学生的德育知识活学活用,政治德育课堂教学焕发新的生机。

第12篇

(一)社会

一是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观日益突出,很大程度上毒害了中学生的心灵;二是新阶段中学生处于对外交流日益扩大、社会日趋多样化的氛围中,现代社会的负面影响抵消了学校德育的正面教育;三是社会利益分配不均和价值观念的扭曲使部分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失衡;四是舞厅、电子游戏等侵蚀着中学生的灵魂,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五是家庭教育相对欠缺与学校全面育人的目标发生了矛盾。

(二)个人

一是传统的优良德育思想严重缺失。缺乏敬畏与信仰。当代中学生越来越缺乏积极向上的敬畏与信仰。不少学生对道德不敬畏,对大自然不敬畏;对知识不敬畏,对教师不敬畏等。直接的后果就是无视道德的存在。随地吐痰,破坏自然,对知识的亵渎,对老师的忤逆等等。缺乏志向与理想。胸无大志。贪求安逸与享乐,是当今不少中学生的基本心态。志向与理想的高低,是一个人基本素质的体现,素质不高,何来道德的高尚、人格的完美,无所追求的人,对社会和他人也会漠视,将来也是人格缺陷的人。缺乏团结与信任。独生子女大多处境优越,自我意识很强。一切以己为中心。对别人缺乏信任,也缺乏合作意识。而道德却是存在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关怀氛围中,而这种和谐氛围一旦缺失,道德必然匮乏。二是中学生德育思想表现严重错位。一些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取向严重扭曲。在对待个人与环境等关系上的“唯我”。他们认为那些为国家民族的生存发展、为社会进步而做出牺牲的人,是十足的傻子。在对待正面事物上存在抵触心态。他们竖起拒绝正面事物的心理屏障,不屑追求知识。嘲讽打击好人好事。三是德育缺失、日常行为极不规范。广大中学生德育素质的低下,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当代中学生学习不认真,有怠学、厌学的情绪,以及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不遵守纪律,行为粗暴,经常迟到、逃课上网,故意扰乱课堂纪律等;衣着不整,不修边幅。不爱惜公物甚至损坏公物,甚至个别学生还沾染上了偷窃公私财物的不良习俗。尽管有些行为微不足道。但已成为影响年级教育与教学、不可忽视的负面因素。四是法纪观念日益趋于淡薄。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打架斗殴,动辄抽刀;拉帮结派,成立团伙;语言粗鲁,胁迫恐吓;贪玩厌学,屡禁不止。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接二连三发生的暴力案件令人触目惊心,并且越来越低龄化。

(三)学校

一是“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误区。从目前实际上来看,我国素质教育仍然还是停留在初期阶段,“应试教育”的观念还是根深蒂固,不易撼动。学校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误区,凡事以文化成绩来衡量,在学校应付上级检查或者迎合社会德育主题活动时,德育教育工作才会被稍微注重,但等检查或者学习风气一过。二是德育教育内容狭窄陈旧、方法单一。目前中学德育教育内容多是思想政治教育,其实思想政治教育属于德育教育的一部分,除此,德育教育还应包括民族精神教育、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中学德育教育内容十分陈旧。课本内容与实际脱钩十分严重。三是教师素质低下,缺乏专业性的教师教学。教师是阳光下最光荣的职业,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师这份职业被部分人所玷污。部分教师缺乏健康的道德修养,对学生教学方式十分粗暴,每年都有反应教师对学生体罚甚至虐待的新闻,有些教师吃喝拿卡,贪污受贿,严重败坏了教学公平,如果让这样素质低下的教师去教育学生,教育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二、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策略思考

(一)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

德育工作的核心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做一个人格健全、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并协调发展的人。中学德育工作在整个教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坚持人优先、人为主的原则,尊重学生的独立个性,详细了解学生,加强人文关怀。让学生感觉自己得到尊重、受到重视。

(二)尊重学生需要,建构平等对话

教师只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如果学生对教师讲的道理不能接受与理解,压制和强迫不但不能取得预期的结果,还会产生负效应。教师要放低姿态,聆听学生的种种体验和感受,引导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是非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学生不再怕老师,师生关系融洽,平等和谐交流,既提升了教师,又改变了学生。

(三)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

社会是学生接触信息的平台,学校是学生形成独立人格的场所,家庭是学生生活的地方。如何将三者有机的联系起来。学校要发挥主渠道作用,根据学生实际来制订德育计划。学校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宣传、提倡社会新风尚,建设德育基地,强化德育效果。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