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物理公式和知识点

初中物理公式和知识点

时间:2023-06-18 10:46: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物理公式和知识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物理公式和知识点

第1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践教学 思维导图 应用价值

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兴的学习模式。简单说来,就是通过建立一个框架,将所学的知识整理成知识体系,填充到这个框架中去,利用短线和箭头表示知识点之间的各种关系,从而建立起一个完备的知识体系【1】。这种方法最先在各类辅导班中得到应用,在正规的教学中,教师们大多还是采用原始的教学模式。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开发同学们的思维,教给同学们一个新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同学们课后进行总结,使其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将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不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更能改善学习效果【2】。

一、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优化物理课堂

物理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各个知识点层层串联,互相组成一个整体。学生对一个知识点的掌握不扎实可能会影响后续很多知识点的学习。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可以极大地优化物理课堂,使同学们对物理知识有更加直观清晰地认识,同时将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增强同学们对物理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3】。

2、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打破了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给物理教师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使得物理老师可以大胆革新。应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创造新型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题,切实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不仅促进了师生间的联系,而且增强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得物理学习变得更加高效【4】。

3、有利于加强同学们对物理知识的记忆

众所周知,物理知识既琐碎又系统,既简洁又复杂。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物理知识点的不断增多,如何使学生更好得记忆区分这些琐碎的知识点是物理教师面对的一大难题。思维导图的出现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思维导图利用其直观性和系统性,通过建立起物理知识结构框架,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过图形表示出来,从基础公式到其演变,所有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记忆方便。思维导图的应用更有利于同学们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5】。

二、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案例分析

1、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系统性得向同学们讲解知识点,利用图表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清晰化,加深同学们对具体概念,知识点的理解,同时引导同学们构建知识体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2、思维导图在复习教学中的应用

在同学们复习所学知识时,思维导图可以起到极大的辅助作用。同学们通过一整章知识的学习以后,将所学的知识点罗列出来,然后根据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从最基本的知识点出发,罗列出对各基本知识点的深入研究,以及公式推导等。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在同学们心里面建立起一个完备的知识体系和框架。既做到了知识点不遗漏,不重复,又可以将各知识点串联起来,加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让原本看似毫无联系的知识点形成一个个知识体系,有助于同学们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在苏科版初中物理《力与运动》 一章里面,物体的受力状况(受力或不受力以及受力情况)以及运动状态(静止,匀速直线,变速运动)之间的关系,可以由下图1来表示。清晰展示了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性,便于知识点的快速掌握理解。

结语:

随着教学改革地不断深入,初中物理教学的发展也是蒸蒸日上,教师们响应国家的号召,以学生为本,切实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创造性的应用多种新型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同时改善学习成果。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上的应用不但可以使物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同学们对物理的兴趣,而且可以加深同学们对物理知识点的理解,在心中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有助于同学们对物理知识点的复习。思维导图以其简介,明了,清晰,易操作等优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思维导图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了课堂建设,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教师的引导页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初中生相对来说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学习方法还不完善,只有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同学们才能将思维导图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真正实现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的目的,否则只是纸上谈兵。实践证明,思维导图是学好初中物理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只要运用好了这个工具,物理教学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刘益.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J]. 科技信息,2010,13:450-451.

[2]程鸿.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J]. 考试周刊,2014,A4:145-146.

[3]李勇.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J]. 考试周刊,2015,55:138.

第2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笔记;学困生;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4-251-01

一、引言

多年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经验表明,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增多和教学深度的不断提升,总是难以避免地产生或多或少的学困生,突出表现为学习兴趣呈现出不断衰减的态势,学习方向感越来越迷雾重重,学好的自信心也在逐渐降低,考试成绩亦变得江河日下越来越糟糕。仔细深究问题的根源与原因,既有学习基础差的原因,也有学习方法不得当的原因;既有学习行为习惯不良好的原因,也有家庭问题影响的原因;既有学生自身对物理学习认识不够的主观原因,也有环境影响作用的外在客观原因。然而,哲学告诉我们,任何问题的根源最为主要的也是最为核心的在于主观原因,在于人的内在因素,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是多种多样的,形式也是不拘一格的。对此,对于初中物理学习的学困生,我感到可以从引导他们做好课堂笔记开始,引导他们走上养成良好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的正道,由此促使他们在学习的困境中重新找回学好物理的自信心,激发出自主探究与自觉学习的强烈激情与强劲动力,促使他们切实找到快速掌握教学内容的得力要领和良好技能。

二、以勾画与批注的笔记标识新课

多年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表明,引领学生上好新课非常重要,这是“入口关”、“初始关”与“接入关”,引领学生上好新课,有助于激发学生产生非常强烈的求知欲与探究欲,有助于促使学生更加快速地厘清知识体系的所有脉络,有助于激发他们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强劲的动力,有助于促使学生更加快速地把握好课堂教学的目标与核心问题。我认为引领学生上新课过程中,引导学生做好笔记,必须紧密依据新教学内容的具体目标要求,突出知识点的核心和知识体系的脉络,突出重点与难点问题的分解与剖析,授课的思维必须活跃思路必须清晰,引导学困生不可盲目地抄写教师板书的笔记,而是要随着教师的教学思维一起前行,注意以课本为本,以勾画与批注为主要笔记形式,对知识点进行要点式或引领式标记,避免眉毛胡子一起抓的不好行为与习惯。

例如,对于“质量”这一物理概念,可以引导学生突出对质量定义的几个关键词进行标注,促使学生牢牢抓住“物质多少”这一要点,紧接着引导他们标记质量的单位是什么,有克(g)与千克(Kg)两常用单位,继而引导他们特别勾画质量是物理的一种重要物理属性,该属性不随物体的形态(是固态、液态还是气态)、不随物体所处的位置、不随物体的形状、也不随物体的外在温度而改变,再而引导他们批注质量的测量工具是天平,并让学生批注天平操作的几个关键词:“放平”、“移动”、“调节”、“平衡”、“称量”与“读数”等,由此,促使他们一翻开课本便可以将教学内容的基本知识点、重要知识点和关键知识点的脉络一目了然。

三、以归纳与整理的笔记梳理复习课

复习课是温故而知新的重要课堂,搞好复习是遵循学生记忆特点的客观需要,是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回顾性巩固与综合性梳理与深度认知的重要教学活动。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通常必须在每授完一个章节之后都要进行引领性的复习,促使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识记得更加清晰与深刻,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构架进行全面梳理与系统回顾的自主意识,让所教学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让所教学知识网络结构更加深刻地烙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对于学困生来说,引导他们搞好复习课的笔记同样显得非常重要,我认为必须紧贴他们的客观实际情况,突出引导他们以归纳与整理的形式做好笔记,把握知识体系的层次感与知识要点的条理感。

例如,对于“质量与密度”这章节的复习,可以引导他们归纳质量定义、属性、单位、测量等知识要点,引导他们整理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与应用,突出引导他们必须重点学会如何应用公式进行计算,从而将所教学的内容进行全面性梳理和总体性把握。

四、以题型与强识的笔记标注练习课

初中物理问题的解答练习是强化学生对所教学内容进行强化性巩固的重要教学活动,是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深度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学生对物理现象主动观察、积极探究、自觉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活动。同样,对于学困生来说,加强引导他们做好练习课的笔记显得非常重要。我认为重点要以题型与强识的笔记标注练习课,突出归纳题型和错题集。

例如,对于“密度”知识点方面练习,引导他们关注“概念明辨”、“密度类计算”、“质量类计算”、“体积类计算”、“空心球判断”等类型的习题,由此促进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清楚密度公式,引导他们学会利用数学方法变形求质量和求体积两个公式,从而更加有效地促使他们从思想深处把握所教学的内容。

五、结语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表明,有针对性地加强关注学困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习惯,是综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一个重要部分,是推动全体学生能力素质得以整体提升的重要举措。以勾画与批注的笔记标识新课,以归纳与整理的笔记梳理复习课,以题型与强识的笔记标注练习课,有助于培育他们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有助于改进他们的学习方法,从而促使他们找回学习物理的自信。

参考文献:

[1] 翁淮南.张少义.引导初中物理学困生做课堂笔记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4(12).

第3篇

物理这门学科让好多人望而生畏,高中物理所讨论的内容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规律,所采用的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以,学好高中物理知识至关重要。

1、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这个台阶存在于物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与心理特点上。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初中物理练习题,要求学生解说物理现象的多,计算题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结果。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且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象初中那么紧密。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理,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觉得高一物理难学。如何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高初中的物理学习台阶: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我们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一是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与顺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二是加强直观教学。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三是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具体的物理问题,有时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指导。

2、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一是记忆。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应熟记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结论,即所谓我们常提起的最基础的知识。同学们往往忽视这些基本概念的记忆,认为学习物理不用死记硬背这些文字性的东西,其结果在高三总复习中提问同学物理概念,能准确地说出来的同学很少,即使是补习班的同学也几乎如此。因此,学习语文需要熟记名言警句,学习数学必须记忆基本公式,学习物理也必须熟记基本概念和规律,这是学好物理科的最先要条件,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没有这一步,下面的学习无从谈起。

二是积累。是学习物理过程中记忆后的工作。在记忆的基础上,不断搜集来自课本和参考资料上的许多有关物理知识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来自一题,有的来自一道题的一个插图,也可能来自一小段阅读材料等等。在搜集整理过程中,要善于将不同知识点分析归类,在整理过程中,找出相同点,也找出不同点,以便于记忆。积累过程是记忆和遗忘相互斗争的过程,但是要通过反复记忆使知识更全面、更系统,使公式、定理、定律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样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

三是综合。物理知识是分章分节的,物理考纲能要求之内容也是一块一块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小综合,等高三年级知识学完后再进行系统大综合。有了前面知识的记忆和积累,再进行认真综合,就能在解题能力上有所提高。提高首先是解决问题熟练,然后是解法灵活,而后在解题方法上有所创新。这里面包括对同一题的多解,能从多解中选中一种最简单的方法;还包括多题一解,一种方法去顺利解决多个类似的题目。真正做到灵巧运用,信手拈来的程度。

3、联系实际,帮助理解。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最大的变化就是知识要求的变化。初中物理是通过现象认识规律,因此,初中物理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记忆”;高中物理则是通过对规律的认识理解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所以高中物理主要的学习方法是“理解”。做到理解的基本步骤是:一练、二讲、三应用。

“一练”即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练习,通过对不同类型习题的练习,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概念、认识规律、认识知识点、认识考点。

“二讲”即把自己对规律、对概念、对知识点的认识讲给同学,或者讲给假想的同学,在讲解时要多考虑如何讲对方才能听明白,如何讲对方才更容易接受。一个概念、一条规律若能讲一次或讲清一个问题,自己对该概念或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就会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三应用”即试着用学过的规律去解释一些实际问题。若能做到这一点,才算真正的理解。学习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进学习,培养起学习物理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乐学,提高学习效率全面发展自己。

4、培养学生养成积极主动自学归纳的学习习惯。在新课教学过程中处处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由教师设计任务,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其集中精力调动各种能力完成任务,并为进一步的交流和互动奠定基础。例如:我们在学到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ma时,一定要让学生改掉随意代公式的习惯,要充分的强调并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个公式是矢量关系,即让学生深刻理解公式中的F指合外力,启发学生求合外力要掌握一定的方法;m是研究对象的质量,启发学生要掌握研究对象的选取问题,也要掌握方法;a是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列方程时启发学生还要注意合外力和加速度的方向要统一,在具体解题计算时要把矢量式转化为标量式。所有这些就要求学生思维要严密,物理情景要深入,彻底改掉原来只凭表面列方程求解的习惯。

第4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电学;教学

1初中物理电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1.1教师过度重视物理概念的知识本位: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太注重物理概念的知识本位,而忽略了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这就导致教学“重结果”的现象特别严重,许多教师在引入新概念时并没有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而是直接给出最后的结果,这让一部分学生只能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却没有真正理解。在这样的教学情况下,学生对于物理电学知识的学习会觉得枯燥无味失去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1.2实验课教学未达到预期效果:在多次观察中,本文发现传统的电学实验课教学课时,很多时候是走走过场,教师事先安排好一切,甚至实验前已经做过演示,学生结论都已知道,学生在实验室依葫芦画瓢模拟一下。在与学校的学生交流中发现这一现象非常普遍,有学生说有时我们得出的数据和老师的结论差别会很大,但是由于有现成的结论,他们会自行修改数据;有的学生说自己就是做看客的;有的学生说由于上课没认真根本不会做,如果同桌和他一样那一节课就浪费了,什么实验现象也没看到等等。同时,也有很多教师认为让学生做实验还不如自己来讲实验,有时候甚至连讲实验都不进行而直接让学生背实验,学生认为只要会做题,做不做实验都无所谓。最终导致实验根本起不到什么效果了。另外,有些实验动手演示起来比较麻烦,而且实验效果也不明显,再加上教室后面的学生完全看不到实验,做实验时学生纪律非常差,有些学生甚至故意起哄等因素,导致很多教师就采取这样的措施,能不做的演示实验就不做了,必须做的实验就自己动手做。这些现象的出现都是由于老师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在电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3学生对物理电学兴趣不浓厚:物理电学对于初中生来是,是一门非常陌生的学科,对于一门陌生又难度较大的学科,他们会本能的有些望而生畏,从而不愿意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究。从而在学习时,会有些抵触情绪,不愿意听课,有些甚至不愿意参与实验,对待知识的学习没有端正的态度,在学习中表现得被动。对于教师讲授的很多概念混淆不清,比如串联、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等都分不清楚,基础概念的不理解,导致在后面的学习上更加困难。例如在学习“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时,很多学生对于电阻的概念都不清楚,当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电压表和电流表来探究测电阻的原理时,学生就会一头雾水,不知道该如何操作,如何进行组装和测量。

1.4教师教学方法较单一:在教授这部分知识时,很多教师为了能让学生多学一些知识,提高分数,多采用灌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希望通过多给学生讲解能够让学生更加掌握这部分知识点,可是很多时候这种方法往往事与愿违,学生在对待老师的讲授时,左耳进右耳出,根本没有理解和往心里去记住这些知识点。如果能够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获取来的知识,学生会形成自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从而实现灵活运用和提高兴趣的目的。例如在学习《电流和电路》时,教师如果直接把电流的概念告诉学生,学生知道了电流的概念,可是并不会深刻地理解其中的知识,电流是怎样产生的?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运动的?学生会产生很多的困惑,进而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教师要避免对于学生进行机械地灌输,要让学生参与课堂探究,通过学生的主动思考和探究来习得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5教学内容多课时少:以九年级为例来说,按照省教育厅颁布的标准来算,九年级每周3节,每学年就有60节物理课,但是每个学校的学生生源不同,层次不同,基础不同,对于同一个物理问题的理解所需要的课时也不同。各个学校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不同,因此教学计划不同,这样也就造成教学课时的不同,对于很多生源比较差的学校来说,物理课时必须相应的增加才能够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通过相关数据调查,很多学校反映,初中物理教学三年级至少要有70个课时才能按照教学进度完成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此外,物理每周的课时少,但是,人均教学班数数量却增大,因此,造成物理老师在每个班进行辅导的时间短,作业批改和讲解的工作了加大,导致了老师和学生交流机会的减少。

2初中物理电学教学的对策分析

2.1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演示实验室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实际操作来启发和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从而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在实验中,教师是实验主体,而学生是观察主体。实验的教学效果是以学生能否达到实验预期的学习效果来衡量。因此,在课堂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主导作用能否有效的发挥,不仅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实验技能和教学的基本素质,还取于教师对演示实验所采取的教学策略以及对教学过程(程序)的设计。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在分组实验中,在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实验,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2.2结合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提高教学效果: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很大的欠缺。古语有云:“学以致用”。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运用它。先行的物理教材中一个亮点就是物理综合实践活动。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电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对学生理解掌握抽象的电学知识有很大的帮助。物理实践活动不像课堂教学,受到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制约,它可以比较深入的研究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将之与生活中的物理相联系。活动项目众多,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讲求实效。例如,采取分散的形式,让学生利用电能表测定家用电路消耗电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干,去研究、去实践、去调查、去比较。而对于组装直流电动机这一实践活动,我们就将学生集中在实验室,利用课堂时间采用比一比、赛一赛的方式完成。例如学生学习了安全用电知识后,组织学生利用休息时间对农用电器安全情况调查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能自觉利用已学过的知识,通过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活动使电学相关抽象知识,在头脑中巩固的同时更得以升华。

2.3优化习题讲解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指导学生做习题时,不是为了解题而解题,而是通过积累解题方法,培养学生透过题型知本质的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在讲解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问题时,可以巧选公式,计算分析电功时往往应选择W=I2Rt,计算电功率时往往应选择公式P=I2R进行解题,方便省力,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计算电功常选用W=U2/Rt,计算电功率常选用P=U2/R,选择的公式合理可以大大加快解题的速度,简化难题,提高准确率。在讲解关于电学综合题时,教师应该抓住其关键点,是要学会分解难点,第一,根据题意画出电路简图并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第二,利用电流路径法分析连接方式,电流表测哪一用电器的电流,电压表测哪一用电器的电压。第三,利用上面一步分析得到的电路连接方式,以及已知量、未知量、不变量等选择合适的公式,列式求解。注意题目中的一些隐含条件的运用例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中点,小电灯正常发光等。这些解题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不断的反复训练,形成自己的一种思路清晰逻辑清楚的解题方法,在讲解过程中,学生才能内化理解为自己的东西。

2.4让物理走进生活提高教学效果:初中物理电学教学有一个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安全用电意识,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关于物理电学的知识,同时也应该培养学生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面对用电危险时应该如何应对。在初中电学教科书上提到了在一般情况下,人体的安全电压不能高于36V,电压越高就越危险。学生在理解这个概念时,往往只是一种单方面的接受,并没有任何真实的感受,此时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结合实际生活举例,即我们日常接触的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是220V远远大于36V的安全电压,以便对比研究。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庭都会存在这些安全隐患,例如,同一插座上插很多电器;当熔丝经常熔断时用铜丝代替的现象比较普遍;三脚插座任意变成两脚的现象经常发生;绝大多数家庭都没有定时请专业人员检修电路的习惯等等。在教学中,应当充分结合这些生活教学资源,在教学前可以先请学生对自己家庭的电路、用电情况进行一次实地调查,并详实记录下来,课上交流。同时可以设计调查问卷对家长进行安全用电知识调查,学习了知识点后让学生自行排查,自行寻找相应的解决措施。学生的面对这些工作时,可以作为电学教学的一个有效资源利用起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觉言之有物,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通过学生的实际参与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2.5利用复习课提高电学教学效果:众所周知,复习课非常难上,但是复习课对学生巩固知识的作用非常大,作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几点关于如何利用复习课提高学生对电学知识的掌握,复习课不能上成简单的知识的重复,而是应该结合知识点在习题中的运用来进行复习。第一,在进行复习课教学之前,教师要对所复习的章节在整个中考中的地位,其中考察的知识点,热点和题型有哪些,要做到心中有数。在习题复习时要尽量从易到难,从单个知识点入手,通过习题把知识点串起来,进行综合习题讲解。第二,将知识点整理,归纳好之后,以教学案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这一类习题后,自己归纳解答这一类习题所需要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通过这样的形式,在通过几类题解答完后,学生不但对这类知识点进行了复习,同时也融会贯通,指导面对这类题目时用什么知识点。第三,在进行复习课,涉及到很多关于实验题时,安排实验基本没有,多数都是通过讲实验,做实验相关的习题来完成,但本文认为做一次实验操作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比纯的讲解的效果好很多,并且对以后在讲解负责的实验题时对学生理解有很大的帮助。在实验中,既可以复习巩固各种基本仪器的正确使用,实验仪器的选择,实验步骤的规范及实验方法与设计,又可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2.6通过分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现阶段的初中生对于参与集体活动的欲望很强烈,好胜心强。同时偶像和兴趣可以大大的激励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设法去发现学生的兴趣,结合偶像的力量来正面引导他们,推动他们学习的动力。分组学习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小集体,很多教师在进行分组实验时,很多时候只是浮于表面,并有起到真正的效果。所以教师在分组时,3-4人一组比较合适,学习水平好中差的相结合,性格内向与外向的合理搭配,在分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的巡视,对于出现的问题应当积极的解答,同时教师在巡视中,可以发现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真实的状态,发现他们的兴趣点,同时也可以根据他们的表现给小组进行打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随时融入小组并参与讨论,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被重视,初中生的个性中都有喜欢表现的一面和喜欢受到老师的肯定,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自我展示,以及各组之间的比赛形式,激发他们对于学习的热情。

3结束语

很多学生在学习初中物理时心里都有些畏惧,主要是因为物理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公式和概念较多,需要理解难点多,这使得很多学生对物理的学习产生恐惧,尤其是在电学部分的学习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学生对于物理电学这部分的学习状态,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教师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做实验等方法多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电学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整个实验过程,并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对于这个部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促进学生对于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的掌握。

作者:张庆荣 单位: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杨胜强.初中物理电学计算题典型错解及分析[J].物理,2015(5):56-58.

[2]刘胜雄.浅谈类比法在初中物理电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3,31(2):87-87.

[3]李庭生.初中物理电学教学实践策略举隅[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18).

[4]朱丽华.初中物理电学教学有效性提升的策略探究[J].教师,2015(9):45-45.

[5]吕兴利.浅谈“磨题”在初中物理电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5(Z1):13-14.

[6]韩勇.浅谈目前初中物理电学教学的现状及解决对策[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5,33(22):14-15.

第5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策略;高效

初三的主要教学工作和学习任务就是对之前所接受的知识体系进行重新的复习和巩固,但是由于之前的知识接触只是浅层,没有能够深入挖掘知识点背后所暗含的公式和定理,导致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积极性有所下降。对此,教师要保持物理课堂的新鲜感,时常在课堂内设计一些有意思的小游戏或者是物理小活动,让学生可以提高自己在课堂的学习参与程度。课内的教学知识虽然是学生之前已经接触过的内容,但是如果教师可以加以辅助修改和完善,以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示的话, 学生仍旧可以保持着充足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以饱满的学习热情去攻克自己的学习难关。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

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学习积极性是推动学生加强知识点内容和公式定理掌握的关键处方,如果可以对症下药,那么学生的学习困惑就可以药到病除。在初中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学生普遍是把课本中的主要公式和定理背诵下来,在解题的时候只需要套用公式就可以,但是在初三的复习工作中,教师要让学生摒弃这种传统的学习方法,把自己的学习难点进行记录,梳理不同层次的概念体系。教师的课堂设计也不应该是照本宣科的进行,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去思考和探索。虽然物理课堂的教学时间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但是如果学生可以有兴趣的进行听讲和思考,那么复习效率就是突飞猛进的。比如说在复习力的相关学习内容时,可能很多学生已经忘记了之前学习过的主要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那么教师就索性让学生忘掉之前的解题手段,而是以一个全新的学习面孔去面对相关的章节知识内容。这样不仅可以锻造学生的物理学习思维,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

二、复习过程要有的放矢

其实学生普遍的学习认知是复习阶段的过程十分枯燥乏味,产生这种学习心理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节奏过于紧绷,学生没有能够适当的进行学习分析,从而出现了个别的小问题。如何能够让学生提高自己对于物理复习工作的认知呢》那就需要教师注意同学们普遍存在的学习问题,不能用统一的教学要求去进行实践教学,而是有层次,合理的进行课堂剖析。比如说在复习光学的相关内容时,可能很多学生对于镜像知识有所模糊,不能够针对此类题目作出最正确的解答。教师可以再次利用实践探索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比如说可以利用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验操作去巩固学生的学习信息,多途径建立一套完整的学习体系和学习知识系统,让学生在综合总结和整理中发掘知识点相互之间的联系。当然,教师要做一定的教学引导,比如说要在课堂阶段教学之后设立一定的教学测验,以此来考核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与否,如果必要的话,还可以让哪些对知识内容比较熟练的同学去辅导一些知识理解较弱的同学,达到高效学习的教学目的。

三、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初中阶段的主要物理知R其实要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与实践,那么教师就要注重物理学习与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比如说近几年的中考物理题目中普遍出现的一些关于环保能源的题目。虽然所设计的主要物理知识点同学们都已经十分熟悉,但是要灵活运用时却出现了种种问题。因此,教师要让同学多去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比如说从自然科学方面的相关杂志入手,突出人文主义和科学的联系作用。除了关注社会以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去关注个体本身,比如说体重、身高、密度的知识内容,利用自己的认知去解决有关力的相关知识内容。与此同时,学生还要有一双敏感的双眼,多去发现生活中的一些物理原理现象,比如说常见的例如温室效应、城市热岛效应等,从这些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入手,学生的物理学习就不会单板的停留在课本知识内容中。教师还可以在课程安排中设立一节特殊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上讲台为同学们讲解什么是具体的物理问题,比如说光污染、人工降雨、航空航天、西气东输等设计的具体物理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挖掘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中所隐藏的物理知识内容,达到高效物理课堂学习的效果。

四、结语

初三的物理复习过程其实不仅仅是学生知识巩固的阶段,也是学生物理知识技能提升的黄金阶段,要将知识点内容挖深挖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更加全面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教会学生复习的方法,让学生不断地在复习中体验到收获的愉悦,应是教师始终不渝的追求。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初高中物理;衔接;物理过程;物理模型

由于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知识跨度较大,导致初中物理教学与高中物理教学产生了断层。知识面的断层,使得高一新生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颇具难度,学生的物理成绩甚至产生严重分化。那么,初高中物理间到底有哪些区别造成如此大的断层呢?我们下阶段将如何来完成这两者之间的衔接呢?

一、初高中物理间的区别

1.从中考和高考试卷中的分值看初高中物理的区别

案例1:下表是2010-2012年绍兴市科学中考中物理计算分和浙江省高考理综中物理计算分的大致统计。

从上表我们不难看出,高中物理对定量计算的要求远远高于初中物理,并且在整个物理部分中占到了绝大部分。而初中物理的重点则是知识点在生活实际的应用和定性的分析。可见,初高中物理在分析计算上有较大差异。

2.从中考和高考的试卷结构看初高中物理的区别

案例2:下表是2010-2012年中考科学(物理部分)和高考理综(物理部分)试卷结构对比。

从中看出高中物理基本上延续了初中物理的基本结构,但高中物理将初中物理中考查基础的简答题分散到了选择题和分析计算题中;并且新增了最能体现高中物理特点的不定项选择题。这使得原本初中的排除法已经不再适用,每个选项都需要学生彻底弄懂,举出实例。这让学生认识到了,高中物理知识不仅仅是简单的应用,更应该认识物理的本质,在认知程度上较初中物理更深一步。可见,初高中物理在对知识本质的认识程度上是不同的。

3.从教材编写中看初高中物理的区别

案例3:下表是初高中物理部分力学物理量的不同描述。

从表中看出,初中物理课本表述概念时以定性分析为主,注重学生的感性认识,内容浅显直观;并且初中物理课本中往往图文并茂,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又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高中物理课本在表述概念时相对抽象、严密,并以定量分析计算为主,注重学生的理性认识,而且在数学工具的应用上要求也有很大幅度的提高。可见,初、高中物理教材在编写理念上是存在着较大差异的。

4.从物理计算公式看初高中物理的区别

案例4:下表是初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的统计。

从表中看出,以运动学为例,高中物理公式远远多于初中,对公式的定量分析计算要求远高于初中。这说明,高中物理更注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5.从对数学工具的应用中看初高中物理的区别

案例5:下表是初高中物理对数学工具应用的统计。

从中我们看出,与初中物理相比,高中物理对学生应用数学工具的能力要求较高,教师讲述的物理知识更抽象,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更高。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是初中物理的深化与提升,初中物理注重的是学生的定性分析和知识点的应用;而高中物理注重的是学生定量的分析和知识点本质的理解,并且对数学工具的要求较高,这使得初高中物理间产生了较大的断层,导致初中毕业生在学习高中物理时,由于思维方式自然延续了学习初中物理的方法,很难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节奏,因而导致物理成绩的严重滑坡。

二、初高中物理的衔接措施

初中教师一般只熟悉初中教材,并不清楚自己要在初中阶段把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到哪个程度才能适应高中;而高中教师一般也只熟悉高中教材,也不熟悉自己所面对的学生原先的认知程度。同理,只有让高中教师知道自己所教的学生的认知深度才能对学生对症下药。那么,怎样才能让初高中教师都能熟悉对方的教材呢?

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顺利完成初高中物理的衔接

加强初高中教师间的交流学习,逐渐替代现有的只有初中教师或高中教师间的单向教学交流。

2.制订详细的衔接教材,让高中教师和学生能详细了解初高中物理的区别

由教体局层面出发,由教研室指定专家级教师(最好是在初高中都进行过教学工作的老师),对比初高中物理教材,找出教材知识点的不同,然后进行汇总、归类,制订初高中物理的衔接教材。

3.在中考中设计衔接试题,自然引导教师在初中教学中做好衔接工作

中考是初中教学的指挥棒,在科学中考中设计初高中物理衔接类型的试题,此为引导初中物理教师注重学生知识的延伸和思维的拓展的最有效措施。

4.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

由于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更具抽象性,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上,并尽量把物理过程图形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

如,在力学、电学部分一定要在初中阶段养成画受力分析图和电路连接图的习惯,使得学生审题时养成边读题边画图的良好习惯,而此项习惯能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在电学中,把复杂的电路图简化成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这是解题的关键,这一步在高中物理电学学习中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如此,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即为整合能力的训练,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拓展了抽象思维,教师潜移默化地在教学中提升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综合能力。

5.改变教师提问技巧,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注重的是定性的判断,所以教师提问或试题中往往是问“是不是”或“是否正确”,至于问题的所以然,学生却不能举例说明。因此,教师提问应多触及知识的本质。如,在初中学习能量知识点时,提问:(1)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吗?举例说明。(2)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吗?举例说明。

教师有指向性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既能巩固知识,又能提高能力,能为高中物理不定项选择的题型奠定基础。

6.注重初中物理知识的延伸,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初高中物理间的断层,主要是因为知识难度上升幅度和知识间的跨度大于学生认知水平上升的程度。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是缩小初高中物理差距的重要措施。

教师在教学中多举一些学生熟悉、感兴趣的事例来说明物理学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能从具体事例中体会到学习物理的重要性,体会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产生学好物理的兴趣,自然就会消除学习物理的畏惧感。同时要引导学生延伸物理知识,撰写物理小论文。另外,展开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活动,加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7.将初中物理的定性分析逐步升华到定量计算

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最大区别就是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的区别。因此,物理教师在初中阶段应逐步对所学知识进行适当延伸,不仅仅局限在定性的判断和分析上,还应让学生举一反三地进行定量计算,便于总结出物理规律,领悟并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

综上所述,初高中物理间存在着较大的断层。虽然断层无法消除,但我们可以在策略、教师和学生层面共同努力,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缩小差距。我深信,不久的将来,物理将不再是高一新生畏之如虎的学科。

参考文献:

[1]金伟娟.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教学衔接问题.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9(01).

第7篇

1.学习物理,要从基本概念做起

仔细读书,多问为什么,培养自学能力。教材的阅读。主要包括课前阅读,课堂阅读和课后阅读。课前阅读,应有的放矢,根据课本内容的不同,结合课文中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想。通过阅读,对新课内容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弄清知识点,找出重点、难点,作出标记,以便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时突破,攻克难点。课堂阅读,就是在进行新课的过程中阅读,对于那些重点知识要边读边记。

2.多做习题,化技能为技巧

要想巩固已学知识,挖掘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培养发挥思维的变通能力,就需要多做些习题。其好处有四:①能见识不同的命题类型,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式,增强迅速改变思考角度与方向的能力。②能培养仔细审题,排除不利因素干扰,寻找隐蔽条件的好习惯。③能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层次性及深刻性。④独立做题。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切记:做题“多”与效果“好”不成正比例关系。多做习题是指做各种不同类型的题,多方位地开辟解题思路,多练解题技巧。不是要搞题海战术,因为题海战术是害死人的。

3.学会精炼,把书读薄

章节后的复习,是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浓缩过程。要锻炼自己会把知识归纳汇总,把章节内容概括为有层次的几条。

①三个基本。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关于基本概念,举一个例子。比如速度,它是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里通过的路程:[WTBX]v=s/t。关于基本规律,比如说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也是v=s/t。它适用于任何情况,例如一个百米运动员他在通过一半路程时的速度是10m/s,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8m/s,跑完整个100米花的时间是12.5秒,问该运动员在百米赛跑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按平均速度的定义,平均速度等于v=100/12.5=8m/s。再说一下基本方法,研究初中物理问题有时也要注意选取“对象”,例如,在用欧姆定律解题时,就要明确欧姆定律用到整个电路即整体上,还是用到某个电阻即单独的某一个电阻上。

②物理过程。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做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特别是在解关于电路方面的题目,不画电路图是很难弄清电阻是串联还是并联的。

③上课。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习。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不能自搞一套,否则就等于是完全自学了。入门以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则允许有自己一定的活动空间,也就是说允许有一些自己的东西,学得越多,自己的东西越多。

4.对于关键的字、词、句、段落要用符号标记

只有抓住关键,才能深刻理解,才能准确掌握所学的知识。课后阅读,结合课堂笔记,在阅读的基础上勤总结、归纳。新课结束或学完一章后,结合课堂笔记去阅读,及时复习归纳,把每节或每章的知识按“树结构”或以图表形式归纳,使零碎的知识逐步系统化、条理化。通过归纳,可以把学过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网,结成体。以便加深现解,使知识得到升华,这些都是初中物理学习的基本原则。

5.要学会心静,静心找问题

初中升学考试物理内容大致分四部分:力学、电学、热学、光学,其中力学大约占40%,电学占30%,光热部分约占15%,中考的分值分配基本如此,而且中考难题比较集中,一般讲,光学、热学部分不出难题,难题出在力学和电学部分,那么我们的复习就不应平均分配时间,应将主要精力放在电学和力学方面。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成绩也就不同,所以在复习前必须明白自己在学习物理方面,知识缺陷主要在哪里,不能打无准备之仗。

6.遗忘是所有人都存在的现象,两年所学物理都记住是不太容易的,所以在找出问题攻克难点的基础上还要照顾到面。初中阶段两册书中有188个知识点,26个基本公式,23个重要实验,53个理解,因此应遵循一个原则:先死后活,不死不活,死去活来的原则,就是将这些知识点、公式、概念、规律该记的必须记住,记不住,根本谈不上灵活使用。

第8篇

【关键词】 初中 物理 复习

对于有着纵横相连、错综复杂的初中物理知识体系,在短短两三个月的复习时间里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梳理,并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应用,这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如何全面地、有效地进行复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制订总复习计划

凡是有预则成,无预则废,这里的"预"是指事前计划,所以一个好的复习计划就是成功了一半,计划可分三步进行。

第一轮复习(四周时间):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历来都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但在考查形式上有明显的变化,要求学生能在具体事实中辨认出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探究物理知识的内涵,总结一般性的特点和模式。同时考查学生对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常识,对基本物理概念、公式、单位的应用,对物理学史重大发现的理解。这类试题绝大部分是来源于教材,基本按教材重现。所以第一轮复习的成败就是关键。

第二论复习(六周时间):专题复习、综合训练以求提高。物理知识纵横交错、多而又繁,虽然有章可循,但也容易记错、记漏、记混。因此,在上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把初中物理知识进一步分类、提高。复习时既要分类又要综合,纵横联系由点成线编织知识网络。我们要达到的目的是通过归纳总结,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技巧,将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素质。所以第二轮复习是能否提高的关键。

第三轮复习(两周时间):综合模拟、适应性强化训练。这也是心理和智力的综合训练阶段,主要是为了调节考生心理,增强考生自主能力。因此,不能盲目地大题量训练,应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以便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模拟训练,以提高考生的解题速度和正确率。并通过练、评、反思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所以第三轮复习是在整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最后一环,尤其重要。

2.正确处理教材与资料的选择

复习资料要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通过加工整理形成知识网络。总复习阶段,应该从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方面来考虑。要指导学生把相关各章节中零散的、单一的知识点重新进行归纳、整理,将已学的物理概念、定律、公式等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分类列表或框图方法把物理知识串成线、连成网,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以便学生从现象到本质都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进一步辨别要领、概念、公式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进而在更高层次上去把握教材。在处理教材时,可以按以下几点进行专题分类。

2.1 按照知识点

可以将初中物理分为力、热、声、光、电等板块,用知识树状的形式把每个板块涉及的内容展现出来,建立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这样将助于同学们将第一轮复习的零碎知识进行整合,有利于弄清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建立由点到面的知识网络。

2.2 按照中考题目类型

可以分为选择、填空、实验研究(包括操作实验)、计算、信息综合等专题,进行专门练习,体会每种题型常见解题方法,使复习纵横交错,既练习了解题技巧,又能从整体上掌握复习重点。另外平时要注意观察社会或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因为这些热点常常也是中考的热点。

2.3 通过对某些特殊知识点

深挖细究可以作为一个专题来复习,以达到对某一类特殊知识点的融合、深化。例如电学中的滑动变阻器,是"探究欧姆定律" 、"测定小灯泡上的电阻" 、"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等实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仪器。可以总结滑动变阻器在每个实验中的用途,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加深对电学实验的理解。又例如通过"密度的测量"将"质量" 、"浮力" 、"二力平衡"、"杠杆平衡原理"等力学知识贯穿起来,还可以将力学中测量仪器的使用进行归纳和总结。

3.正确处理物理实验与总复习的关系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纵观各地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物理实验题的分数约占总分的20%左右,有些实验知识还渗透在其它题型中,这些题目多数源于教材中的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小实验和小制作,既考各种基本仪器的使用、又考查学生实验操作水平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物理总复习要十分重视实验教学的复习,特别要注意两点:一是要让学生掌握各种基本仪器和测量工具的应用。二是要使学生弄清各种物理量的测量的方法。

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学以致用",任何知识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才能加深了解和熟练掌握,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中考试题中应用物理知识型的问题增多,所以,物理总复习就更要注意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善于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释物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复习效益。

4.注重方法指导,纠正不良习惯,挖掘学生最大潜能

从平时考试情况看,学生的失分原因,除基础不扎实,缺乏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外,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由于缺乏良好的应试习惯和方法,如审题不清,粗心大意,运算错误,马虎不规范等原因而造成一些基础题黄金分的丢失。针对这种情况,在复习训练时,采取一些措施,把方法指导,培养良好应试习惯作为一个关键点来抓,如要求学生在任何练习中要做到:能做的会做的题一定要一次性做对,一旦发现失误,及时面谈,指导方法;在试题订正中,要求错误答案保留在卷面上,把订正过程写在旁边,说明理由;在复习练习中,全面用笔算,以提高运算能力,在试卷评讲中,不断渗透各种题型的审题方法,解题思路等,把不良习惯纠正过来,挖掘其最大潜能,把失误降低到最小限度。

5.因材施教,正确处理"双基"与"提高"的关系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学生学习的基石,应用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和创新,所以,在复习时要认真加强"双基"的复习力度,营造能培养学生素质的氛围和空间,具体地讲要注意一下几点:

5.1 重视物理过程分析

学生的基础知识都有一个形成的过程,在复习时,我们要把功夫下在"过程"上,帮助学生弥补过程差异,把知识形成过程涵和外延逐一引发出来,让学生自己清查整理。

5.2 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应用和技能、技巧的训练

这种训练不是的内知识的简单重复应用,而是要选择特定的典型习题来训练,在抓好"双基"训练的同时又要着眼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将基础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引导学生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这就是形成素质能力的有效途径。

5.3 重视课内外的密切联系

在复习教学时要把学生的兴趣、爱好、注意力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要充分挖掘学生自觉复习的潜能,不断提高复习的效果。

6.正确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在"精"字上下功夫

不管什么课都离不开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如何把讲与练有机结合起来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讲"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练"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能"满堂灌"的一讲到底,更不能放任自流的只教学生"练",可以边讲变练,也可以先讲后练。

讲要"精"讲,精讲不是少讲,而是要教师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把握教材中的主要内容,抓住重点、难点,抓住学生自己难以解决的、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教师的讲解,达到释疑解惑、指点迷津的效果。不仅要讲清基本的物理概念的规律,还要讲清解典型问题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要充分利用"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 、"一题多联" 来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能力。

练要"精"练,避免高"题海战"。要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按照大纲要求和考试说明精编习题,所编习题要有代表性,达到复习的内容习题化,巩固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通过必要的练习,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加深对概念和知识的理解,通过对不同类型问题的分析和求解,培养学生的解题技能,总结出同一类问题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试能力。

总之,复习的成效率对中考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我们只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时间和空间上做好计划,教材处理和模式方法上讲究科学,初中物理总复习一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第9篇

一、建立初中物理概念,初步形成

与掌握物理规律

初中物理是物理学习的基础阶段,其概念与规律也是较为基础的,但对初中生而言,因他们的学习思维的有限,这很大程度上给他们的物理学习带来了障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发掘与利用教材,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构建物理概念与规律,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把握这类知识.

1.合理设计情境,留有悬念,为知识引入做好铺垫

在物理教学中,有时会出现物理新知识与日常经验相冲突的情况,这不利于学生顺利地接受新知识,也难以由前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因而,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尤为重要的.

2.分析概念与规律的构建思路,帮助学生构建新旧知识的链接

在物理概念与规律的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种方法,如理论推导、实验探索等, 对学生清晰地分析与讲述物理概念与规律的实际形成过程,帮助学生构建新知识与旧知识的有效链接.

例如,在讲“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教师可详细地分析斜面小车的实验现象: 在小车的运动方向上,所受阻力越小,其运动距离越远;然后利用外推法将科学家们对这一问题的探究结果加以分析与介绍,进而获得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这样有利于学生清晰地了解构建这一规律的全过程.

3.准确展现物理概念与规律,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的对比联系

在物理概念与规律中,其公式或陈述语言都是非常准确而精炼的,有很强的概括性.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展现概念与规律时,不仅要保证其准确性,还应突出知识点中的关键字、词,同时进行适当说明,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帮助他们正确地理解,同时将其与易混淆或相似的知识点进行对比,进而构建类比联系.

二、合理分析物理概念与规律,帮

助学生合理应用

在物理概念与规律引出后,教师则应加强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练习与运用,以帮助学生理解、复习与巩固所学知识.把陈述性的知识转变为程序性的知识,使新旧知识得以链接, 然后才可进入物理与规律教学的另一阶段,即理解与运用物理概念与规律阶段,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对学生的思维及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接受的基础上,采取由浅及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具体而言,则是:第一,初步直接应用.如可以直接使用所学物理公式来计算,通过概念与规律的运用来直接判断事物的物理性质等.这样的内容往往是在新课的讲授中即可展开,从而初步巩固新学知识.第二,逐渐提高间接引申.如对物理公式进行变形与使用,发掘隐含条件,形成推论等.第三,交叉与整合其他概念与物理知识.①运用其他物理知识为该概念与规律创造条件;②利用该概念与规律为其他物理知识创造条件.

三、梳理物理概念与规律,帮助学

生系统掌握物理知识

对于某一知识的学习而言,学生在对其初步掌握后,不能仅停留在知识本身以及它的零散、简单的运用上,而应形成知识系统,同时将其并入原有知识的结构内,这才是全面地掌握物理概念与规律.因此,对所学概念与规律进行梳理是不可忽视的.具体而言,包括:第一,整理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内容,其语言表述应精炼而准确,同时理解其中关键字与词的含义;第二,梳理各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使用条件;第三,梳理练习中所总结与概括,得出结论,如由物体密度而判断出实心物体的各种浮沉情况;第四,梳理本概念、规律与其他知识之间的关系.

在梳理物理概念与规律过程中,对教与学的要求主要有:第一,教师以身作则,起示范作用,教授学生正确的方法;第二,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同时进行方法的指导;第三,引导学生利用所整理的提纲展开结构性回忆,加强知识的复习与记忆,让学生认识到整理的意义.

第10篇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往往是决定学生物理学习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思维导图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地应用于物理教学过程中,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实践性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与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当前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过于重视记忆,而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给教学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阻力。因此,如何将思维导图有效地应用于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作用与优势,成为当前物理老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以供参考。

1.注重课前预习,提高学习效率

预习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有利于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具有重要作用。科学的预习方法可以将新知识与旧知识有机地连接起来,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同时也能够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在课前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进行科学预习,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思维导图上的一些方法与要求对新知识进行预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新知识进行学习。比如,在学习“运动的描述”这一内容时,老师课前可以让学生按照思维导图的要求,对这一章节的新知识进行预习,把“运动的描述”的主要内容先写在思维导图中的主干线上,然后在思维导图中的第一层的分支上填机械运动和变速运动以及匀速直线运动等的相关概念,然后再详细地分析出如何准确地区分出变速运动的种类、机械运动中运动与静止的区别、匀速直线运动的相关计算公式和原理等知识。通过这样层层推进,对各个知识点进行预习和梳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能力。

2.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教学,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很多需要记忆的知识点,但是并不是说初中物理教学可以沿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而是要让学生在理解中记忆,在记忆过程中不断加深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将知识点与现实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在相关物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之间搭建一座思维的阶梯,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使得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性地找出现实生活中对声音加以利用的现象等。这样借助思维导图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记忆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为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从而降低记忆的难度。

3.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实验教学中也会涉及很多需要记忆的现象和原理等知识点,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框架来理清物理实验中纷繁复杂的知识点间的脉络与关系。

比如,在学习质量与密度这一实验的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先用几个不同的物体来做几组实验,并且对每一组实验都画出一张思维导图,然后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对这些思维导图进行讨论与完善,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将实验中涉及的知识的脉络理清楚。这样的设计可以将看似杂乱的知识点变得更有条理,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其教学过程中渗透思维导图的相关教学方法,无论是对教学还是对学生的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尝试与探索,从而找到可行的措施,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

第11篇

物理教学 生活化 物理兴趣

在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在初中物理新课标的要求下,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和生活化特征,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初中阶段对物理的学习,为后续的物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及掌握生活过程中必要的物理知识,以适应日常的生产、生活。但从教学内容来看,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多而零散,几乎是面面俱到,给教师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有的教师又注重物理理论的灌输,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整个初中物理教学很不理想,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物理教学中注重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1.物理教学过程中注重创设真实的生活化情景

初中的物理教学内容几乎都是和日常生活现象联系在一起的,杜威的实践教学认为:“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多讲解学生在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物理现象,把学生直接的生活经验与理论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现象就在身边,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学习摩擦力的时候,可以列举水泥路面为什么会留有一道道小槽,人在结冰的地面容易滑倒等现象;学习蒸发时,列举为什么好喝的鸡汤总是很烫迟迟不容易冷,而白开水很容易的冷,通过联系学生真实的生活经验,抛开物理课本中的规律、公式、概念,把物理课堂引向生活、大自然中等更为广泛的物理资源,来唤起学生对物理的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感情和认知结构。心里学告诉我们:“当外部刺激激发主体的情感活动时,更容易激发主体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体创设真实的生活化场景,把课本知识生活化,使物理知识回归自,变得有血有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习体会,从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焕发实验的活力,提高实验的实用性。陶行知说:“自有人类以来,生就是教育,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教育”,因此,无论是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策略的确定,都要使学生能够保持对大自然的热爱,能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在教学中要广泛地联系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社会这个广阔的天地中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完美结合,要能从实用的角度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利用学生能亲身观察的社会现象服务于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实用性。同时将物理实验社会和自然有机地联系到一起,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联想力,应用知识的能力,也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周围现象的本质,解决了问题,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巨大作用,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爱科学的情感。

2.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

物理知识的生活化,必须通过物理知识教学过程的生活化来体现。教学过程的生活化就是把课堂教学与体验物理知识的实践结合起来。通过教学过程的生活化方式增加学生对物理教学的亲近感,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在探究自然现象中不断的掌握科学知识。在课堂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物理知识和废旧的物品进行各种物理现象的实验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把物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现象在教师的指导下提炼出物理的规律和现象。反过来,学生利用总结出的规律和原理,指导自己的实验,加深对物理规律、原理的理解。在课堂外,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到日常生活中去。通过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汽车在湿滑、结冰的地面容易打滑,用怎样的方法可以防止这种现象。散落的针如果才能更快、更省力的收拾好。学生通过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价值,是学生获得学习物理的成就感和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一来既能体现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达到对学生“授之以渔”的教育效果,还能解决素质教育、创新能力教育,让知识和能力相结合。

二、教师善于将实践知识理论化、系统化

通过对初中物理教材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的物理教材内容生活性强了,理论性弱了,所学知识相对零散,而且面面俱到,理论性、系统性不强,缺乏理论的深度,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效果不理想。如果单纯的把物理知识割裂为一个个小实验,不利于学生对系统理论知识的掌握。物理新课标虽然不强调学生对概念、公式、规律的死记硬背,但要掌握物理知识,深化对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为以后的物理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就必须牢牢的掌握这些概念、公式和规律。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把零散的知识点系统化,让知识点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形成有机的整体。对于定义、公式、概念的理解,我一般采用定义――公式――单位――定义的方式循序渐进、循环往复地加深学生对物理公式、定义、概念的理解;对于整块的知识,我一般采用由知识点――知识面――知识体――知识面――知识点,通过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思路,让学生透彻的掌握物理规律和现象,增加对物理规律和现象的理解能力,最终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

三、注重课后实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仅仅利用课堂上进行物理教学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有限的,教师要善于把物理教学内容的实验放在课后进行,充分利用学生课外多时间,这样把课堂教学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延伸,即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又有利于提高学生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对于即将学习的内容,提前要求学生利用课外做相关的实验,把实验的结果和体会记录下来,自己总结实验规律;也可以在学习完一个章节以后,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的原理,去做一些更为复杂的实验来验证所学的物理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内容,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提前利用塑料瓶在不同的深度留下小洞,观察水从不同深度小洞射出的距离,从而理解液体压强和液体深度的关系。

第12篇

1、时间安排:2016年3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

2、第一轮复习的形式:重点是让基础差的学生有所收获,基础好的同学有所提高。

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实验中的技能和方法等基础内容是中考的重点,也是所有中考题的来源。分析中考成绩显示,无论是成绩差的同学,还是成绩好的同学,都有基础题失分严重的现象。第一轮复习就要依据教材,落实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的掌握。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复习时应多问几个为什么。如:

该概念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即“为什么要引入该概念?”

该概念的含义是什么?

怎样测量?

计算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有没有易混淆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2.对基本规律的理解,复习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该规律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该规律成立的条件或适用范围是什么?

该规律的公式表达式及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单位是什么?

如何应用该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形成过程中的科学方法的理解。近几年中考物理试题中,考查科学方法的题目所占比例逐年增加,现在已达10%~15%。初中物理常见的科学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类比法”等。复习时要通过具体例子来理解和认识这些科学方法,如速度、密度、压强等概念的形成中,以及欧姆定律、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阿基米德原理等物理规律的形成中都含有“控制变量法”;合力、串并联总电阻等概念的形成中含有“等效替代法”;电流、电阻等概念形成中含有“类比法”。

总之,第一轮复习一定要以课本为主,对课本上的每一段话、每一幅图、每一个实验都要认真思考其中所包含的物理原理和基本规律,要特别注意发现自己尚不理解或理解不深的问题,在复习中及时向老师提出,或向同学请教,以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目的,真正做到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既全面又深刻。

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1)记忆关。要求记住所有的计算公式。没有准确的记忆,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结果,尤其在我校学生整体基础偏差的情况下。(2)基本方法关。如控制变量法的理解等。(3)基本的解题技巧关。要求熟练掌握解基础题的思路。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利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第一轮:3月1日——4月25日,拉网式双基复习。

今年在这轮的复习中,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以《导引》、《榜上有名》这本资料为模板,《名师学案》为辅导。认真研读资料上的“知识清单”、“典例剖析”、“基础过关”、“跨越中考”必要时有针对性地翻阅教材,老师针对集中问题点拨,达到用最短时间、最佳效果来梳理“双基”,之后学生完成资料上的训练题,起到进一步巩固检测的作用。

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

在第一轮复习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第二轮复习时应打破章节的限制,完善并梳理初中物理知识结构,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要使前后知识联系起来,系统巩固知识,形成一个由知识点到知识面、最后到知识网络的综合体,使复习具有系统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专题复习:

1、按照知识点可以将初中物理分成力、热、声、光、电等版块,用知识树的形式把每个版块涉及的内容展现出来,建立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这样将有助于同学们将第一轮复习的零碎知识进行整合,有利于弄清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建立由点到面的知识网络。

2、按照中考题目类型,可以分为选择、填空、实验探究(包括操作实验)、计算、信息综合等专题,进行专门练习,体会每种题型常见解题方法,使复习纵横交错,既练习了解题技巧,又能从整体上掌握复习重点。另外平时要注意观察思考社会或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因为这些热点常常也是中考的热点。如“2008年奥运会中涉及的物理知识”、“嫦娥一号卫星中涉及的物理知识”等。

3、通过对某些特殊知识点的深挖细究,达到对某一类知识或某一专题的融合、深化。例如电学中的滑动变阻器,是“探究欧姆定律”、“测定小灯泡的电阻”、“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等实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仪器。同学们可以总结滑动变阻器在每个实验中的用途,深化对电学实验的理解。

1、时间安排:2016年4月30日至2016年5月25日

2、第二轮复习的形式

分析我市近三年物理中考试题,结合试题编排,对各类题型特点,针对训练,提高解题技巧,重点知识系统复习。

3、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第二轮复习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

(2)专题的划分要合理。

(3)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专题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专题要有针对性,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根据专题的特点安排时间,重要处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

(4)注重解题后的反思。

(5)专题复习的重点是揭示思维过程。适当加大学生的练习量,但不能把学生推进题海。

第二轮:4月26日——5月25日,分块复习及提高

以《中考说明》为模板,按照上边的各版块分类、分块复习和训练,提高学生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第三轮复习:热点、重点知识复习,重新回到物理课本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模拟训练,以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并通过练、评、反思及时发现问题。在这一轮复习期间,可以将第一、第二轮复习中做过的易错题进行归纳、梳理,建立错题档案集,研究自己的错题,寻找自己思维或知识的漏洞,进行有目的性的训练,达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目的。

1、2016年5月20日至2016年6月10日

2、第三轮复习的形式

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是模拟中考的综合拉练,查漏补缺,考前练兵,犹如一个建筑工程的验收阶段。研究历年的中考题,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

3、第三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模拟题必须要有模拟的特点。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总体难度的控制等要切近中考题。

(2)模拟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立足中考又要高于中考。

(3)批阅要及时,趁热打铁,切忌连考两份。

(4)评分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错了的题尽量不得分,让苛刻的评分教育学生,既然会就不要失分。

(5)详细统计边缘生的失分情况。这是课堂讲评内容的主要依据。因为边缘生的学习情况有代表性,是提高班级成绩的关键,课堂上应该讲的是边缘生出错较集中的题,统计是关键的环节。

(6)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

(7)立足一个“透”字。一个题一旦决定要讲,有三个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好,一是要讲透;二是要展开;三是要跟上足够量的跟踪练习题。切忌面面俱到式讲评,切忌蜻蜓点水式讲评,切忌就题论题式讲评。

(8)留给学生一定的纠错和消化时间。教师讲过的内容,学生要整理下来;教师没讲的自己解错的题要纠错;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要再记忆再巩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解决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

(9)注意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整,这是每位教师的责任,也是学生取得理想成绩的关键。

总之,在中考物理总复习中,发掘教材,夯实基础是根本;共同参与,注重过程是前提;精选习题,提质减负是核心;强化训练,发展能力是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以一题带一片,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