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9 16:14: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音乐课堂的创新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创新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更是重视学生潜能开发与个人需求的教育。在最大程度上开发小学生的创新潜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主动性,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利用创新教育,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知识的开发过程中来,会让学生逐渐意识到音乐学习的乐趣,成为音乐知识的追求者。
一、营造良好音乐氛围,促进创新教育
对于音乐学科来讲,审美是学科的特色,审美教育是学科教学的特殊部分。要促进创新教育模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落实,教师要认识到音乐教学的艺术性与审美性,利用有效的方法对教师进行美化,促进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美化教师环境,让小学生从进入音乐教师的那一刻起就找到音乐学习的兴趣与美感。用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小学生全情投入,有利于教学活动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动手与动脑,根据不同年级小学生的音乐学习爱好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首先,从教师的桌椅摆放来讲,传统的桌椅摆放为横排竖列式,这样的桌椅摆放方法过于规矩,会给小学生带去学习压力。鉴于音乐学习内容具有艺术性,教师可以利用艺术性的手段摆放桌椅。将桌椅摆成圆形、半圆形或者小组方块型,有利于教室美感的提升,也能让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更加轻松。其次,做好教室的墙面装饰。教师可以在墙上挂一些山水画与音乐家的生活图像,让小学生在进入教室之时,有一种走入音乐殿堂的感觉。通过音乐教学环境的创新,促进教学氛围改变,是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举措。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创新教育
到底谁才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中心,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谁高谁低,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大难题。部分教师认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宰者,在课堂教学中有绝对的决定权。小学音乐课堂中必须要体现教师的中心地位,保障教师的权威。但要落实创新教育,就要认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主体观点。肯定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让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犯了错误,小学生发现却不敢说,小学生有个性化学习需求,不敢向教师表达。这只会让课堂教学变得越发死板,不利于教学进步。教师要关注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感受与学习需求,在课堂中为学生服务。选择小学生喜爱的方式实施教学,重视课堂中的师生交流,才能促进教学创新。比如,引导小学生学习“狮子舞绣球”这首歌时,教师不能为了教学方便让小学生反复跟自己学唱。教师鼓励小学生离开座位,根据歌词的内容与歌曲的旋律做出狮子舞绣球的动作,给小学生展示个人能力的机会,有利于小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快乐,逐渐爱上音乐学习。用不同的方式实施音乐教学,对于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发展十分重要。
三、提升教师个人素质,促进创新教育
要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落实创新教育,教师必须要具备创新教学的意识与能力。教师要给学生讲一点知识,自己必须要掌握十点,甚至百点知识。教师要重视个人音乐专业能力的提高与教学技能的提升,从多年不变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要对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落实创新教育,需要教师从教学方法上积极创新。从学校来讲,学校要重视教师创新教学能力的培养,定期举办创新教学大赛,给教师动力去思考新的教学想法,并积极去实施。从教师个人来讲,教师要建立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积极去学习新知识。比如,引导学生学习“藏猫猫”这首歌时,教师就可以将游戏与音乐学习结合起来。小学生对于游戏的向往是不能抑制的,将游戏活动作为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吸引点,有利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是教育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将创新教育模式与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能够让音乐学习满足小学生的精神需求,促进小学生更加积极地面对音乐课堂活动。重视民族进步与国家发展的灵魂,将创新元素植入到小学音乐课堂中,是构建高效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明月辉.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学周刊,2014,(05):221.
[2]王庆明.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5,(02):346.
关键词:传统文化;创设情境;交流融合
音乐教学的创新性应该体现在教育方式和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手段的创新上。要通过全方位的创新,来形成新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利用良好的模式体系,推动创新教育的实行,促进学生更好的接受音乐教育,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达到提高音乐综合素质的目的。
1.音乐教学中进行创新性教育的重要性
1.1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传统的音乐教学有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是完全以教师为主,因为比较枯燥和课堂气氛较为压抑,不太利于学生对音乐课产生兴趣[1]。另一种是放任自流式教学,上课完全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简单的歌曲练习,不利于学生稳固音乐基础。
1.2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创新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的提高有利于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培养,良好的氛围促进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深刻领悟,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感悟能力,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1.3促进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发展
创新性教学的教学内容多样,充分结合古代音乐和现代音乐进行教学,有利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发展,继承和传承[2]。创新型的音乐教学活动应当是全方位的创新活动,有利于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进行交流融合,从而在新形势下继承发展传统文化。
2.音乐教学中教育的问题及分析
2.1教师队伍教学观念陈旧
教师的教学观念一般较为传统。在教学活动中,存在轻视小学音乐教学的现象。教学活动会出现教学内容不精练,教学课程不紧凑,教学过程不精细等情况[3]。教学课程也会出现被挤占等现象,这一方面有应试教育的弊端,应试教育的升学压力向低龄蔓延,导致教师和家长重视学生应试成绩,对于音乐课程不重视,通过上补习班培养应试能力,对音乐文化等产生漠视。
2.2学生理解能力较弱
学生处于小学阶段,其对文化的感悟能力较低。枯燥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感。学生正处于人文关怀和创新精神的成长阶段,理解能力较差,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也有限。
2.3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教学内容一般选用音乐教材上的儿歌和音乐剧,极少从生活当中取材。教材的编订从多方面出发,其修改也需要一定的过程,因此,其所谓儿歌可能已经不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了。对教材照本宣科也是音乐教育中常见的弊端。
3.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策略
3.1教师更新教学观念
小学教师一定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学习基本的心理学和行为学,小学时期是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课堂上表现出极强的求知欲和较差的纪律性。在音乐课堂上,不能一味放纵,也不能完全压制孩子的自主性,应当分阶段进行教学,在进行音乐基础课程讲解时,应当保证课堂纪律,让学生在严肃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的基本功。在音乐的实践课上,应当放松孩子天性,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充分发挥想象力。例如在学习音乐蜗牛与黄鹂鸟时,可以鼓励孩子进行音乐剧的创作和排练,在音乐剧的表演中,充分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通过创设情景模式,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3.2塑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要充分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教学氛围。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扬弃,塑造出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授课,让学生充分释放学习压力,在音乐课堂轻松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知识,促进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良好发展。例如在上音乐课前,可以先安排播放一段小的音乐动画,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良好的氛围中开始教学工作。
3.3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
在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硬件设施和技术水平。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寻找教学素材,从互联网上寻找有趣的教学视频和学习视频,利用学校教室的多媒体播放技术,充分的进行播放,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以及多重感官的熏陶,塑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充分利用技术手段,促进教学的进步。
3.4传承经典,吸收古代优秀文化
在教材的内容选定方面,以及教学课堂当中,可以充分展示我国传统音乐的辉煌历程和杰出成就。比如在音乐课上,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中国古代乐器,充分展示例如古琴,京胡,横笛,琵琶,箜篌等中华传统乐器,在音乐鉴赏课上,可以播放高山流水等宁静典雅的古曲音乐,也可以播放喜庆热闹的京剧大闹天宫,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文化。
3.5创新教学内容,紧贴当今时代
音乐的教学活动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音乐,例如电影和电视剧里的插曲,小游戏中的背景音乐等,都可以用做素材来进行教学。贴近生活的音乐素材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师生在较为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教学和学习。
4.结语
新课改以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从小抓起,因此,利用多种形式,创新小学音乐教育,促进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赵立秋,高志玲.探究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7,(10):150+153
[2]关海润.浅谈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3):38
一、创新教学思想,寻求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已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音乐教师必须不断寻求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既适应学生的需要,又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小学音乐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所以音乐与审美相结合成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思想方法。具体而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游戏”和“音乐欣赏”是两种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方法。
1.“音乐游戏”的力量
教师可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音乐游戏”主要以游戏为载体,强调音乐的主体作用,使学生通过感受音乐陶冶情操,从而发挥音乐对学生的指导功能。在“音乐游戏”中,游戏与音乐有机结合,体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习音乐知识的教学思想,进而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另外,“音乐游戏”引导学生接触音乐的各种要素,感受音乐的魅力。
教师应在课堂上挑选适合学生的“音乐游戏”。例如在教学“音符”这一内容时,学生很难在较短时间内分辨音符,所以教师可让学生扮演“音符”。当唱到某个音符时,扮演那个“音符”的学生就动作示意。扮演“音符”的游戏将抽象的“音符”具体化,既有利于加强学生对“音符”的记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课堂的教学。
“音乐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妙、旋律的魅力、节奏的跳跃和音色的变化。“音乐游戏”是将音乐与审美相结合的重要手段之一。
2.“音乐欣赏”的魅力
“音乐欣赏”是将音乐与审美相结合的另一重要手段。为此,教师可采用不同的鉴赏音乐的形式,让学生体会音乐中蕴含的独特之美。首先,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音乐教学。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地将视觉、听觉等熔于一炉,使学生获得直观而形象的音乐感受。例如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提供一些比较有趣的教学视频供学生欣赏,或让学生比较同一作品以不同音乐形式呈现而产生的不同效果,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另外,音乐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更涵盖与实践相结合的各种音乐知识。因此,教师可将音乐鉴赏、视唱练习和乐器了解等内容有机结合,使音乐教学变得丰富而有趣。
二、创新教学内容,寻求内容的多样性
创新教学内容是音乐教学创新的重要步骤,教师必须在这方面努力探索。为此,要做好两方面工作。
1.合理引进流行元素
针对音乐教材中的音乐内容,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音乐教材中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音乐很难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小学生不具备足够的文化知识和高深的艺术修养;二是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大多是流行音乐,音乐教材中的民族音乐与小学生熟悉的流行音乐截然不同。因此,小学生较难接受音乐教材中的音乐内容。基于此,教师应将流行音乐的元素融入音乐课堂教学中,旨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达到教育与时俱进的效果。把流行音乐的元素引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为音乐教学注入新鲜血液,使音乐教学更受小学生的喜爱。例如王力宏演唱的《龙的传人》,这是一首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流行歌曲,将西方电子乐器的节奏与东方旋律的中式说唱巧妙结合,成为中国流行音乐的一大创新,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较强的音乐教学价值。可见,教师在引进流行音乐元素时,要特别注意所引进的流行音乐元素是否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较强的音乐教学价值。
2.音乐器材的学习
在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设备的局限,学生很难接触到乐器。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辅助教学的工具一般比较单一(只有钢琴、录音机等),使音乐课堂教学索然无味,令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了应有的沟通和交流。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教师可在音乐课堂上相应加入一些乐器的教学(包括对乐器基本知识的教学和对乐器弹奏方法的教学),使学生渐渐有机会接触自己喜欢的乐器,为音乐教学内容的创新提供条件。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乐器,开展教学。例如竖笛相对于其他乐器而言具有三个优点:一是竖笛价格较便宜,学生家长能够接受;二是竖笛体积小,便于学生携带;三是竖笛易于教学,便于学生学习。因此,音乐教师在进行乐器教学时可以选择竖笛。此外,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专门设定学习乐器的时间,进行教学。当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掌握能力,乐器教学的内容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乐器演奏的曲目应难度适宜。
三、创新课余活动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教学不应局限在课堂上,还要把它扩展到学生的课余生活中。一般而言,小学每周只安排两节音乐课,9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远远不能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因此,教师可采用实践活动的形式,不断加强音乐对学生的影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
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排练音乐剧。音乐剧结合了歌唱、对白、表演和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能将音乐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通过排练音乐剧,既能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望,又能让学生感受全新的音乐诠释方式,还能使学生获得崭新的音乐启示。同时,教师可设置一些奖项,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一、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方式陈旧,学习积极性不高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一个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的阶段,对新接触的音乐会十分的感兴趣。目前,小学音乐课程教学通常忽略了他们的这个特点,多数教师仍采用老旧的教学方法,比如通过几点简单的内容介绍、几处需要注意的音乐技巧教学、学生跟唱,课程教学就结束了。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融入音乐学习中去,教学效率也会很低,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已然不适应小学生及社会的发展需要。
(二)教学理念不深入
当前,很多音乐老师未曾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制定适合的教学内容,一般情况都是老师领唱一句,学生跟唱一句,缺乏对学生探讨音乐意义的引导,如歌曲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形态、作者给乐曲灌输了怎样的思想灵魂等,教学理念不深入,这对音乐教育应有的系统性及趣味性造成了严重阻碍,严重与教育改革初衷相悖,这种教学理念局限了学生的音乐思维发展。
(三)教师素质有待提升
音乐课程应该是轻松的、陶冶情操的一门艺术课程。但是当前由于音乐老师个人的专业素质有待提升,造成音乐课堂的氛围过于紧张、师生的关系比较尴尬,导致学生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为学生做好榜样。教师要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对教师敬重,也会对某所教学科感兴趣。
二、搭建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热情以及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有着浓重的好奇心,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创新音乐欣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带动他们音乐学习的兴趣。以《春风》一课教学为例,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为成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意愿,首先引导学生以春为线索,尝试让学生通过欣赏歌曲,体会歌声中所表达的盎然春意,最后,请同学尝试使用不同的情绪对本课学习的歌曲进行演唱,以便得到更多的感悟。当学生对学习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才会自主地思考和学习音乐知识,由此才能促使初中音乐欣赏高效课堂的快速和稳固构建。在音乐欣赏课堂中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巧妙的课堂导语,对学生进行问题提问,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在此过程中用启发式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音乐学习兴趣。
(二)创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当中,首先,我们教师要有创新音乐教学的思维,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当中融入现代教育观念和素质教育要求,创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比如听赏《牧歌》,可以通过音频或者图片来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宽广与美丽,并了解内蒙古民族的风土人情,为学生营造出愉快、轻松的良好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好地学会音乐唱歌的方式方法,可以使学生发觉音乐学习当中的趣味性,促进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等。同时丰富课堂内容,有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还可以有效地确保小学音乐教学课堂顺利进行。比如《绿色的呼唤》,让学生能够从童话的角度来理解绿色,之后再让学生欣赏歌曲。在学生学唱之后,教师需要做适当的教学引申,看见小鸟就想起绿色的森林等,这样才能理解歌曲中所包含的情感内涵以及意境,从而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掌握好这些歌曲。
(三)创设宽松、自由的课堂学习情境
音乐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若想要快速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那么老师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愉快和轻松,那么他们才会乐意参与课堂活动,进而激发自身的音乐学习潜能。比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进行歌曲学唱时,创设舞蹈情境,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通过舞蹈动作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完成歌曲的学唱。把舞蹈和歌曲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优美的舞蹈动作展示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使学习活动充分展示学生的艺术才华,打造高效的学习效率。
(四)注重学生音乐思维培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 课堂教学 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1-067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众多,教师要深入探讨教学内容,对学生学习实际进行多重调研,通过创新教学情境、优化学习体验、融汇对其他学科的认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拓展学生认知域度。教师对课堂教学方法展开创新活动,优化教学设计,不仅符合新课改基本精神要义,也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发展的实际诉求,为塑造学生审美品质创造重要契机。
一、创新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切入点众多,教师要对教材文本学习内容展开深度解析,通过讲述音乐故事、引入诗歌、展示图片、播放视频、介入游戏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意识。小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如果教师能够适时介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展示音乐视频、动画、文字、音频等信息材料,自然能够成功激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如,在学唱《长成一座山》时,教师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大家知道有哪些专门歌颂爸爸的歌曲吗?学生展开热烈讨论,很快就给出一些歌曲的名字:《我有一个好爸爸》《父亲》《爸爸的草鞋》《爸爸》等。教师带头唱了一首《父亲》,学生给予热烈的掌声。教师让学生自由选唱歌颂爸爸的歌曲,教室内顿时活跃起来。教师顺势引入新歌《长成一座山》的学习,并再次对这首歌曲进行范唱,很多学生一边聆听教师演唱一边跟随教师小声哼唱。学生不仅听得如痴如醉,也对歌曲内涵有了一定的感知和理解。
教师让学生找歌颂爸爸的歌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搜集了很多相关信息。教师带头演唱,给学生带来很强的感染力,学生学习热情被激活,课堂学习自然呈现良性状态。
二、优化体验,提升学生思维训练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小学音乐学习要注重审美体验感知,在音乐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音乐体验机会,用音乐的感染力打动学生,音乐欣赏、课堂演绎等,都能够给学生带来音乐体验感知。音乐欣赏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复聆听,对重点桥段进行分节体会;课堂演绎,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感知音乐内涵,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演实践活动,体验音乐作品包含的情感因素,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
如,小学生对国歌的理解还比较肤浅,当教师引导学生学唱《国歌》时,很多学生思想还比较僵化。为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奥运会比赛视频,让学生感受中国运动员的顽强斗志,当运动员经过艰辛努力赢得胜利后,庄严的国歌响起,五星红旗升起,那种场面具有强大的震撼力。教师不失时机地给出解说,对画面和运动员进行必要的介绍,学生被这样的场面所感染,再来学唱国歌时,也是非常的庄重和严肃。教师对国歌内容进行讲解,对国歌诞生过程进行介绍,学生都听得非常认真。
小学生对国歌缺少深刻的认知,教师播放相关视频,给学生带来强烈感染,其爱国热情被点燃。学生的情感一旦被调动起来,课堂教学自然顺利进入认知升华的阶段。
三、多元融汇,拓展学生认知域度
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有融会贯通意识,注重音乐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教师拓宽学生的认知域度,对塑造学生音乐素质有重要帮助。小学音乐与美术、语文、自然、科学、思想品德等学科都有多重联系,教师要注意调整教学方法,自然引入其他学科,为音乐学习提供更多的资源信息。音乐是一种奇妙的语言,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融会贯通,在不同的体验感知中形成审美观念。
如,学习《春之歌》时,教师先让学生找出描写春天的成语,学生对这个内容非常熟悉,很快给出多组成语:五彩缤纷、五光十色、春意盎然、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等。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春之歌》,让学生描绘歌曲展示的春色画面。随后,教师再次播放歌曲《春之歌》,让学生用不同的色彩来描绘春色。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已经超出了音乐本身。
教师让学生用不同的感知手段体验春色,其中涉及语文描写、思想品德塑造、自然科技常识和美术描绘等多个学科内容,早已超出了音乐专业学习的范畴。在音乐学习中,将对多种学科的认知融合在一起,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音乐学科本身就具有综合性,教师从不同角度展开教学,这也是现代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共识。
关键词:音乐教学;创新教育;探讨
创新教育是为学生创造出理想化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个性化发展。创新教育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让学生能积极的接受教育。小学是教育开展的初级阶段、重要阶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可以促进小学生的进步成长。本文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进行探讨分析。
1开展创新教育的手段
1.1以学生为主:
传统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为主体,整个课堂教育主要依据大纲,以至于课堂教学乏味无趣,小学生被动的接受音乐知识,没有主动学习的兴趣,师生缺乏互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要以学生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进行思想交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给学生讲授知识,建立师生关系的和谐相处,让学生有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接受知识并融会贯通,使学习更有成效,提升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的填鸭式灌输知识的方式限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一些学校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只把课本上的知识的教给学生,用考试去检验,成绩去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忽略了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挖掘。
1.2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传统的音乐教学忽视学生的特点,对所有学生都采用同一个方法进行教育,效果不好。因为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基础、水平、理解能力不同,应该有针对性的去教育。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有个性化,特别是小学生,有注意力不集中、活泼、年龄小等特点,所以的音乐教育就要求小学音乐老师利用这些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小学生的思考、能力甚至促进其他课程的学习。开展创新教学的音乐课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为人们获取知识、技能提供了方便。改变呆板的教学方式,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文字、音频、视频融为一体,使抽象的艺术表达更具体,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与演唱技巧有很大的好处。学生通过操作音乐器材,也可以提高音乐素养。
1.3课堂氛围良好:
上课过程小学生很难维持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所以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传统课堂中,氛围死板严肃,学生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开展创新教学的课堂中,形成的课题氛围是良好和谐的,教的知识能够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方式灵活,要有创新,不能一成不变。学生感受到了乐趣进而教学效果有了提高。小学音乐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解放学生的天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同时也鼓励支持学生的尝试创新,鼓励他们去发现问题,交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
1.4提高教师素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开展创新教育要提高教师素质,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要不断完善与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并在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改正问题,真正提高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趣味性音乐课程,引导学生思考,不但让学生获得音乐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音乐是富有情感的,不同的风土人情造就了不同的创作风格,欣赏音乐的同时能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之前就要充分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课堂上讲给学生听,体会歌曲原有的味道,挖掘音乐的内涵,情感融入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
1.5学校要积极配合:
学校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让他们可以展现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地方,每位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校应定期举办各种各样的音乐竞赛活动,形式丰富,扩大学生参与度,吸引学生参加,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音乐的魅力,在舞台上学生将充分体会到创新能力对于人生发展的重大意义,了解创新能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们现处科技知识的年代,每个行业需要的都是全方位的人才,不但要掌握专业素养还要有创新能力,创新教育开始开展。创新教育是一个热点话题,创新教育就是对人的创新实力进行提升、培养创新精神。现在的小学音乐教学中,也要注重开展创新教育而,使小学生掌握良好的创新能力,也有较高的创新素养,得到个性而全面的发展。从根本上来看,创新教育是对素质教育改革的追求,实施素质教育的全面改革时,创新教育被发展起来。素质教育给创新教育奠定了基础,两者相互协作,在发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开展创新教育,创新教育融合到小学音乐教学中,使得小学生有良好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教育的实施过程更有特点,给教学效果的提升产生积极的影响。结语:小学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阶段,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在音乐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变的非常重要,被教师、家长、社会所重视。创新教育是一种将学生放在主置的教育形式,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以此作为最根本的目标。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创新教育应运而生,这种教育模式可以更好的适应满足社会需求,是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深化改革的结果。小学音乐教师应该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将情感融入教学过程,提高教师音乐素质与教学技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新精神。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而且对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手段及意义进行了探讨分析,以期能够给在岗教师及教育研究者帮助。
参考文献
[1]罗丽霞.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探讨[J].都市家教,2014,2:248-250.
[2]张璐璐.创新教育下的新型中小学音乐教育[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5:63-64.
[3]李雪莲.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科技咨询,2015,17:170.
[4]林元生.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研究[J].北方音乐,2014,8:161.
关键词:小学音乐;创新教学
小学音乐教学法的创新研究始终处于火热阶段,而新课标教学又对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音乐教学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的依据,是促进音乐教学迈向现代化的重要理论支撑。本文在简要论述小学音乐教学意义的基础上,阐述了小学音乐创新教学的主要措施。
一、小学阶段创新音乐教学的重要意义
小学音乐的创新教学和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如出一辙,是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的重要措施。
1.小学音乐创新教学的主要意义
(1)创新教学符合新课标中素质教育对音乐教学的要求;使音乐教学始终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教学实践、教学模式上有所改变,使其和传统音乐教学的机械式教学相差很大。创新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符合小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的发展需求。
(2)创新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学音乐的教学质量;音乐课堂质量的提高是当前音乐教学需要首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音乐课程改革、创新教学的主要目的,创新之后的教学法更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2.小学音乐实施创新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对于小学生来讲,音乐教学不仅要赋予学生足够的音乐知识,还要确保学生学到一定的音乐技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提高每一位小学正的音乐素养,为今后的全面学习奠定基础,但是就目前来看,很多地区的音乐教学都忽视了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培养和心理教育,导致音乐教学过于死板、无法发挥其重要的导向作用。
其次:就目前来看,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注重教师、轻视学生、重视技能教学、忽视学生价值观教学、重视教学结果、忽视教学过程的”的现象,这导致学生教学主体作用的缺失,学生不能充分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并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创新教学的提出是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甚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二、目前,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小学音乐教学课程设计不合理是导致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差的根本原因,在我国大多数地区,音乐教学的重要性远不及语文、数学等传统意义上的“主科”,音乐教学对位一种启蒙教育并没有收受到学校甚至家长的重视,甚至,有的学校为了为语文数学教学提供足够的时候,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音乐课的课程数目,或者干脆取消音乐课的教学,这些行为都是不可取得,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是小学音乐教学难以获得突出成效的关键原因。另外,毫不夸张的说,我们仍然有很多地区,由于教学资源匮乏、教育条件落后,甚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更别提更高层次上的音乐教学。
2.小学音乐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缺乏优秀的师资力量是阻碍教学进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甚至部分学校的音乐课是由语文教师或者数学教师带的,好一点的情况是由一位教师带领整个年纪的音乐教学工作,这种情况一方面导致教师工作压力大,没有足够的精力或者时间担任教学任务,另一方面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学科作用。
3.小学音乐教学缺少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小学教育自从发展以来,其在音乐教学中的关注度,远远不及语文教学和数学教学,甚至到中学阶段,音乐教学也对当作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存在着,没有得到学校的足够重视,也没有得到整个社会的重视,音乐作为一种启蒙学科,对于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个人认为社会为小学音乐教学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至关重要,也是未来小学音乐教学事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小学音乐创新教学的重要措施
1.转变教学理念是小学音乐教学得以全面发展的关键,而在此提出的教学理念,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音乐教学教给学生很多生活的经验和乐趣,使学生在音符的感染下茁壮成长。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创设一个和谐、愉快的教学情境,也就是我们通常提到的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法,它主要通过营造一个科学、合理的情境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有很强的吸引性。但是情境教学要求教师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设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同时教学方案还要考虑真实的生活经验,使教学方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才能全面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
3.教师要充分开发教学资源,音乐教学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可以让学生在认真听讲中获得知识、可以让学生在自由表达中获得知识、可以让学生边唱边学习,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学的多样性。例如教师在课堂上的即兴钢琴演奏,能够使儿童产生新鲜的课堂体验,教师的出其不意,带给学生听觉刺激,是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措施。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行业受到政府、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对当前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在原来教学的基础上,改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至关重要。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理念正是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产生的,小学音乐教学作为提高小学生艺术素养、培养音乐气质的重要途径,更要切实做好改革工作,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曹丽娟.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舞蹈教学探析[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09(03).
[2] O红叶. 小学音乐教学中“技”与“趣”[J]. 科学之友(B版). 2009(03).
[3] 徐丽萍.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 教育科研论坛. 2009(06).
[4] 张静. 小学音乐教学的思考与创新[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9(06).
[5] 钟杏珍.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律动”的作用[J]. 成功(教育). 2009(07).
[6] 谢文娟. 促进自主学习,感知音乐魅力――浅谈小学生音乐教学课堂创新[J]. 新课程学习(上). 2014(11) 2009(25).
【关键词】新教材;教学研究;素质;教育
1. 指导思想
在《音乐课程标准》中告诉我们:音乐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目标是“育人”而不仅仅是“育才”;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音乐新课程提醒我:音乐教育应当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要面对全体学生,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探究与创造,弘扬民族音乐也尊重多元文化。
2. 新课程教学在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
2.1 学生“学”的问题。
(1)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当代学生是听着各种媒体传播的大众娱乐性音乐长大的,因此从心理上比较接受通俗音乐排斥课本音乐;在教学过程中又由于音乐基础知识的缺乏,对音乐语言运用的理解比较生疏,在实践和创造中的表现不太理想,合作效果差。
(2)学生学习的动机。小学阶段,应接不暇的各种作业使学生一直处于情绪紧张、精神疲惫的状态下;相比之下, 音乐课没有升学压力、没有高低分之心理落差,自然而然成了一堂休闲放松的调剂课,使学生对学习音乐课不重视。只有良好的学习动机才能促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音乐教学是育人最好的教材,她能启迪人生,给人以智慧和勇气。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更重的要是通过音乐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并为其他各科的学习创造宽松的学习条件,以促进教育的和谐全面发展。教学中首先应当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材中的旋律、歌词,都是有潜力可挖的,适时地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体验其中的奥妙,学生就会在学习态度上有所转变,有所提高。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会随之感兴趣,肯下功夫、花力气。
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实际上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各门学科的积极性。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民族的文化品位。见于这一观点,我们就应当重视音乐教学,使音乐教学同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进来,我们的教育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2.2 教师“教”的问题。
(1)教师的教育事业心。良好的教学心态是音乐教师必备的精神状态。在普通小学教学工作中, 音乐课总是摆在次要地位,常因特殊需要被冲走;除了有节日庆祝活动或音乐比赛外,平日里,学校领导是不会踏进音乐教室来关注你教学的;在课堂上,由于学生的不配合而引发的教学事件带来的情绪冲击,无论是哪种状况,作为美好情感的传递者――音乐教师只能以平和的心态坦然去面对,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热诚开朗的心,才能不断求进,默默中创造不平凡的教学业绩,开创属于自己的特色天地。
(2)教师的教学仪态。微笑、热情、善解人意的表情会拉近师生的距离,充满动感的手势能鼓舞学生的激情,这些无声语言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最佳媒介。“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当你浑身散发着对生活的热爱、对音乐的痴迷出现在学生面前时 ,他们马上会感染你的快乐、接受你的鼓动,不由自主地走进你所展示的音乐世界。
关键词:音乐基础教育创新误区思考
音乐基础教育尽管在近年来有了迅速的发展,但由于起步晚、基础差,仍存在着一些误区或者说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搬开了绊脚石,我们才能顺顺利得地向前进”,要改革和创新音乐基础教育,就必须走出在音乐教育中存在的各种误区。
一、音乐基础教育要走出“专业教育”的误区
有报道曾披露过这样的调查信息:“现在的中小学生绝大多数都喜欢音乐,但绝大多数中小学生都不喜欢音乐课。”究其原因,是由于不少教师把中小学音乐课上成了音乐专业课,给学生进行纯粹的音乐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训练,要求学生背记的东西太多,人为地增加了学生学习音乐的难度与负担,久之,导致学生害怕进音乐课堂。这种现象不能不令我们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担忧。要走出中小学音乐课堂“专业化”的怪圈,还给学生学习音乐的快乐与兴趣。
1.正确把握中小学音乐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我们实施教育行为的指南,只有正确把握了中小学音乐教育目标的尺度,我们才能恰当地开展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小学开设音乐这门艺术课程,并不是要我们培养音乐艺术专门人才,这起码不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我们面对的是普通中小学校的普通中小学生,应该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方面下功夫,使学生能够通过欣赏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来体验生活的美妙、感受人生的快乐,使其在情感、性格、兴趣、审美等方面产生良好影响,树立创造生活的信心,为今后的学习与提高奠定基础。
2.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中小学音乐教育创新的成败。目前中小学音乐教师,大都毕业于各音乐大中专院校,他们在学校接受的都是正规的音乐专业培训,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接触甚少、研究不多,一旦走上音乐讲台,就只能用在学校学到的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及自己经历过的技能训练方法来应付课堂,更有甚者,在专业上有的会唱歌不会弹琴、有的会弹琴不会跳舞、有的会跳舞不会写曲等,师资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小学音乐教育创新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因而要下大力气对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中小学音乐教育艺术的培训(各音乐大中专院校也应加大改革力度),使他们具备现代教育教学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使之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以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创新的要求。
3.优化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缺乏开放性、参与性、自主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己对音乐的体验、思考与判断,压抑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学生的创新品质从何培养?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更新教法、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只有在“动”起来,“舞”起来的过程中,才可能有创新的体验,才可能产生创新的欲望,才可能有所创新。
二、音乐基础教育要走出“支撑门面”的误区
长期以来,音乐教育已成为许多学校和家长“支撑门面”的招牌之一。为了参加各级各类的音乐方面的比赛,学校挑选少数学生成立几个音乐专业队组进行强化训练;为了迎接上级的各种检查,学校排练几个文艺节目演出汇报,这样,投入的人力、物力少,又见效果;领导见了,认为学校艺术教育有成效;获了奖,给学校和家长争了光,学校和家长有了炫耀的资本,都高兴。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学校只重视韵队组少数学生的训练,以此来支撑门面,将大部分学生拒之音乐教育的门坎之外,淡化了音乐教育的普及,音乐教育活动开展的极不实在。因此,要创新中小学音乐教育,就必须打破“门面”观,还给学生学习音乐的权利,注重音乐教育的实效性。
1.摆正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有了正确的办学思想,才会纠正不良的教育行为和动机。中小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给学校或家长争光,开设中小学音乐课程,也不是为了培养几个尖子生,其根本目标是为了育人。不要因为音乐课程不是中专、高考科目,而不被学校和家长所重视,淡化这门课程的的教育教学活动,轻视这门学科的育人功能----“其他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仅仅把它作为支撑学校和家长门面的招牌的观念和行为是不可取的。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摒弃“门面”思想,把中小学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正规开放课程,正常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注重实效,这样才能真正形成教育的合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2.开设好中小学音乐活动课程。学校音乐教育主要包括课堂音乐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两方面。课外音乐活动是学校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中,不仅可以扩大知识领域、陶冶情操、锻炼能力、培养习惯,而且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为将来进一步学好音乐,提高各方面素质打下基础。把中小学课外音乐活动开设成音乐活动课程,将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加合理;在内容上,将更有目的性、针对性、全面性;在形式上将更有层次性、多样性、适应性;操作上将更具有选择性、灵活性、互补性、它与课堂音乐教学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以共同完成中小学音乐美育的任务。这样,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参与自己喜爱的音乐活动课程将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真正还给学生学习音乐、热爱音乐的权利。
关键词:小学音乐;有效性;策略
学习音乐不仅能让小学生学到知识,还能让小学生身心得到放松,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给音乐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变化,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要求,小学音乐教学亟须改革。小学音乐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开放性的音乐课堂氛围,积极拓展教学资源,为小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学习机会,使小学音乐课充满生机与活力。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我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音乐技能和兴趣的培养,寓教于乐,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思路,挖掘小学生的潜能,因材施教,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但是,当前小学音乐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对音乐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没有充分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等。因此,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就成为了每一名音乐教师应该思考的课题。根据实际教学经验,笔者主要从以下五方面谈谈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高效的课堂氛围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应该注重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小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从而在音乐课堂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好地配合教学。小学生活泼爱动、好奇心强,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挖掘小学生的潜力,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同时,小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认可,所以,我在教学中会积极主动地与小学生做朋友,在教学中和生活中多关心他们,让小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得到情感的升华。师生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学校里探讨的话题,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若能建立起一种充分体现师生平等、合作、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音乐教学必将有新的发展。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会使我们体会到小学音乐教学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的讲述,而是体现在师生间互相启迪、激励上。音乐教师要注重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以新的学习方式,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掌握好课堂教学节奏
在上课之前音乐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因为课前准备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在课前,小学音乐教师必须确立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同时还要紧扣音乐教材,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式,突出重点。音乐教师必须对小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详细的了解,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都要清楚地知道“怎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怎样让小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只有围绕教学目标,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掌握好教学节奏也是音乐教师必备的技能,要善于观察小学生的一举一动。当所讲授的音乐知识较难时,教师必须详细地给小学生讲解,直到班级中的学生都能够掌握。通过教学实践可知,小学音乐课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做到动静结合,合理调节课堂氛围,使音乐课充满美感。
三、合理运用教学评价,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时期,音乐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运用合理的教学评价手段,对反馈的信息及时解决,使小学生逐渐养成终身学习音乐的好习惯,促进小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教学的魅力并不在于传授多少知识,更多的在于激励、鼓舞学生。我在课堂上关注全体学生,尤其是对音乐后进生更加关心。由于每位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不同,所以在讲解音乐知识的时候会伴随着音乐游戏和表演等方式,以此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这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体现了“教”的有效性,更体现了“学”的有效性。小学音乐教师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再通过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训练来应用到实践中。在课堂评价时要注重激励的作用。如当学生对音乐知识比较感兴趣时,我会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和创新,挖掘自身的潜力,唤起自信;当学生对音乐知识感到厌烦,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时,我会引导学生不要放弃,向优等生学习,从而提高对音乐的喜爱程度。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普及,给小学音乐教学带来了便利。因此,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小学生思维简单,经验不足,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所以音乐教师要注重增强小学生的学习欲望,可以利用图片、视频、实物等直观清晰地开展辅助教学。比如在唱歌教学时,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把歌曲中描绘的景色、人物、活动等展示出来,让小学生在学唱歌的同时也能得到美的体验。在运用多媒体的时候,教师应该把握好适度原则,科学合理地辅助课堂教学。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能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保障。
五、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
由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很多音乐知识都不能在课堂中完成,因此,音乐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的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在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时,教师要提前设计好活动方案,给小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就能极大地拓展小学生的知识面,并给小学生以鼓励和帮助。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通常以课本教学为主,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升。为了改变音乐教学的现状,我在实际工作中鼓励小学生成立音乐学习小组,发挥团队的力量,让每个小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快乐地成长。课外实践还可以充分锻炼小学生的互助合作能力以及集体观念,淡化“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让小学生的综合实力得到更多的提升。
总之,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因此,教师应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注重情感交流,促进高效音乐课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黄小英.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体会[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0(11).
在基础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提倡他们的主体性,使之能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担负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责任。在音乐教学的改革过程中,许多音乐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如何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和前提,教师观念不改变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创新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是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它渗透于学校的所有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各门学科的教育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需要各学科密切协调,需要各学科教师的积极参与。而音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载体,音乐学科在创新教育上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我们通过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同时更重要的还可以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音乐教育能为学生提供更为自由、广阔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
首先,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中学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针对中学阶段的学生进行的音乐学习个性研究表明,中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处于人生关键而又特殊的时期,他们在音乐审美认知、音乐审美经验以及音乐创造等方面都较少年儿童有了很大的进步。他们在审美、音乐表现过程中情感更丰富,逻辑思维更进一步加强,参与音乐活动的指向性、目的性和自我意识更为明显。所以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而且对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其次,要认识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地位和作用、教与学的关系。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尊重每一个学生,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中,有的教师过分关注自己的“教”而忽略学生的“学”,偏重于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的承载体,如教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的歌唱教学、死记硬背的乐理教学,学生在这种封闭的音乐课中学习主动意识、创新意识淡薄,创新的天性和潜能得不到发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简单传授转向全面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应更多的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析和见解来处理歌曲,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进行相互的探讨,为歌曲编配律动、歌表演,设计适当的伴奏节奏型,运用合适的乐器为歌曲伴奏;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大胆地表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欣赏他们独特的见解,鼓励他们用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课堂上和谐的师生关系,更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供学生的创新舞台
创新教育的指导思想在于创设创新的教学氛围,营造轻松快乐的教学环境,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创造美,鼓励其具有创新的精神、勇气和能力。
在我们中学音乐课堂中,有时会出现教师提出某个问题,教室里却鸦雀无声,没人愿意举手发言的情景。这是因为中学生虽然处在创造心理的觉醒期,但他们不像小学生那样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他们不愿意在众人面前表现自我,担心自己表现的不好,会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出丑,甚至受到老师的歧视和同学的嘲讽。针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在音乐课堂上要多让学生参与音乐表现活动,并让他们体验到表现的成就感。如在电影音乐的欣赏课中,了解了在音画的结合的各种特点之后,我增设了一个“活动与创编”环节——为没有背景音乐的新闻纪录片配乐。在新闻纪录片中,呈现出了2008年汶川地震、2009年台湾风灾,2009年青海玉树地震等自然灾害灾区受灾及重建的画面,我告诉学生,画面语言直观了然,信息量大;文字语言准确,有逻辑性;而我们的音乐音响语言是具有概括性的,它是最寓于表情性和渲染性的。然后我请学生根据画面内容,尝试为视频画面选配上适当的音乐。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进一步提示他们:音乐形象通常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选择一段音乐进行“音配像”,应先从音乐要素(旋律、节奏、速度、力度、和声、音色、调性等)分析这段音乐,再与画面对照,确定所选音乐能否起到抒情、描绘、背景气氛、突出主题等作用,音乐的抒情性、叙事性、戏剧冲突性、场景性、通俗性特点能否得到发挥。运用这样的课堂参与环节,通过对无声视频的配乐,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音乐在特定的环境中,更能触动人的内心世界,从情感上让学生更深切感受到生命的渴望与死亡的对峙。同时课堂的音乐艺术实践,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团队间的合作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握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应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个性,大胆展开联想、想象。在课堂中可以设定一个宽松的氛围,让学生们进行论证和反驳,鼓励他们创新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得以展开,对音乐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了,音乐课堂真正成为学生锻炼创新能力的舞台。
三.挖掘教材的创新要素,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音乐作品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创造力,教师应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内容的时代性、教育性、趣味性、实用性,在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的创新要素,对教材进行多元化的增补和组合。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因为,提问是启迪创造思维的有效手段。如在学习花城版高中音乐欣赏《多元的时代》一课中,教材内容是欣赏20世纪现代音乐作品,我增补介绍了著名作曲家谭盾《永恒的水协奏曲》、访谈节目录像《谭盾与卞祖善的“音乐之争”:多元音乐的讨论》,通过21世纪中国两代音乐人对创新观念产生的强烈的对峙,让学生理解现代音乐力图打破传统的形式规范的开拓精神以及现代作品复杂丰富的多元局面。由“谭卞之争”这一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的种种思考,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讨论:时代在发展,音乐文化怎样做到多元化?继而引导学生:对艺术鉴赏的认同是允许存在差异的,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学习方法来认识学习音乐,从而逐渐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教材的创新要素,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积极思考,这是激发创新的重要条件。善于质疑,才能点燃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
四.运用多变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更新教法、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只有在“动”起来,“舞”起来的过程中,才可能有创新的体验,才可能产生创新的欲望,才可能有创新的能力。《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所以在音乐课堂中,我们应打破传统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运用“挖掘创造力”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能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新课程改革别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有音乐作品的欣赏、分析、创造,都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尤其在表现领域更体现了这一特点。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学音乐课堂在注重学生感官的同时,却忽略了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学生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课堂中设置合理的学生活动创编,丰富课堂氛围,同时给学生足够的音乐发展和表现的空间,使我们的课堂不再单一。如在学习花城版高中音乐欣赏《生活之音》这一章节时,教学内容是通过欣赏伴随人类生活的各种音乐,思考作曲家如何运用生活中的各类素材创作音乐作品。我在这一章节增加了一节“音响探索活动课”。课前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材料为音源创作一小段音乐。并用节奏谱或图谱把音乐作品记录下来。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在课前准备的过程中,学生按小组确定创作主题,设计创作方案,再根据确定的创作方案捕捉生活的声音,尝试音响组合,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排演练习和音乐的记谱进行相应的指导。在课堂活动环节,各组组长展示本小组的节奏谱或图谱,介绍各组的创作思路,然后进行音乐创作展示,展示过程中小组互相评价。通过这样的音乐活动课教学,我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实践活动生动活泼,他们创作的音乐能恰当地表现主题,并能用节奏谱或图谱设计出具体的创作方案;他们使用的某些音源或音效富有创意;他们的展示过程井然有序,表演自然,组员之间分工明确,合作意识强,配合默契。
这样的一堂音乐活动课,让学生在探索音响与音乐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音乐知觉、创新意识及音乐表现能力。让学生通过参与创造实践,体验创作的成功与喜悦。对青少年学生来说,音乐创作的内容包括探索音响和音乐、即兴创作以及创作实践等。让学生认识音乐创作是一种“自我实现的创作”,对自己而言在以往的学习经验上创造新价值,获得新收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音乐创作,树立创新意识,有效地促使学生参与音乐创作活动。
五.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衡量学生的创新品质
音乐学科评价对于学生创新品质的启蒙、培养、发展以及学校实施美育教育的创新方面都有着不可低估的导向、调控作用。合适的音乐评价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音乐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音乐课不能仅仅以一张试卷或简单的歌曲演唱来决定学生的音乐成绩。应该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构建有效的评价体系,选择合理的考评方法,使之既能测定学生基础音乐知识、基本音乐技能的水平,又能衡量学生创新能力的优劣。
根据音乐学科教学的特点,可以采用多主体评价和实施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多主体评价。可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和家长对学生评价等方式,除了课堂教学中的口头评价外,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校实际,制定相应的课堂、单元、学期的学习评价表,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可以采用交叉互评、分项互评、讨论式互评、才艺展示等形式,引导学生相互评价,让学生发现问题,促进今后的学习。
2.评价方式多样化。教师可以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形式的评价,如心得体会、课堂表述、音乐小论文、才艺展示、有关创编活动等,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明确发展方向;并运用文字记录、录音、摄像、摄影等方式收集学生学习表现的信息,对学生在参与音乐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小学的音乐教育,基础性主要不是音乐基础知识、基础技能,而是音乐学习的兴趣,没有了学习兴趣,教学过程讲授的知识内容就难以完成。
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特点,教师重视发掘课外的材料,利用巧妙导入,如故事、谜语、游戏等引导学生,创设生动的情景引起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性。如在欣赏《东边月亮升起》这一课,我利用故事入手,生动讲述图兰朵特的故事,接着请学生听音乐,并提出问题:这段音乐描述的一个什么场景?学生纷纷发言,积极展开想像,有的说公主在比武招亲,有的说公主在举行婚礼等等。众说纷纭,课堂热闹极了。
又如:在编排《松鼠和大树》这个集体舞时。因为队形变换较为复杂,学生容易糊涂,在变换队形时很可能会跑乱。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在舞蹈开始前,我给学生讲了个自编的小故事:“天冷了,小松鼠要准备过冬的食物,于是它到森林里去采松果。小松鼠采了满满一篮子的松果,可是在回家的路上迷了路,就请大树爷爷帮忙,它按照大树爷爷指引的路线向左斜45度方向前进四步,向右斜45度方向前进四步,再向一左一右45度方向各跑四步才找到了回家的路。听了故事后,学生理解了小松鼠行走的正确路线,在变换队形时都能仔细观察前排的位置,积极地按照音乐指令奔跑,使队形变换得非常顺利。
二、展开想像的翅膀,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想像是创造的先导。从模仿到创造,想像起着桥梁的作用。《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音乐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给人们提供了想像的广阔空间。
记得在欣赏《晨》曲时,一首非常清新朴实的歌曲《清晨》导入之后,我请学生闭上眼睛,并提出问题:“你认为这首曲子表现的是一种怎样的场景?”一个学生站起来答道:“我觉得曲子前面是幽静后面是热闹的。”我肯定了他的答案,告诉学生这首曲名叫《晨》,同时展示了早晨的三副图画,然后再次听了一遍乐曲,请学生为乐曲配上一首简短的小诗。课堂又恢复了平静,每个学生都在认真地编写诗,其中有位学生大胆将自己的诗句写在了黑板上,大家一起朗读完她的佳作后,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随即很多同学踊跃展示自己的作品,整个课堂轻松而有序。有一句话说得好:欣赏无法通过被动的思考得到,我们只有基于我们自己的创造激情来欣赏美丽。
三、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自由教学
音乐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实践进行中,老师把音乐课教学内容设计得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来,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积累探索经验,展示探索才能。如《三个和尚》这一课,请学生利用木板、空碗、饮料瓶、沙袋等自编乐器来创编三个和尚的情景。学生自由探索,三人一群,五人一伙讨论。接着我请学生展示他们的成果,有的敲打空碗模拟钟声,有的敲木板来模拟敲木鱼的声音,有的还用肢体语言及口技模拟和尚争吵的情景。这种合作探究的方法,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发挥想像,让他们心灵深处不断涌现出创新的火花。老师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学生注入了发挥创造力的兴奋剂,学生愿意运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探索,就有可能出现令老师意想不到的火花。
四、允许流行音乐走进课堂